兴趣相关的议论文素材(精选2篇)
兴趣相关的议论文素材 篇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1. 利用儿童好奇心, 设置悬念活动
人与生俱来就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与期待, 儿童尤其如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将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事物带到课堂,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如以前本地因气候较为寒冷, 再加上地处偏僻交通不发达, 学生少见芒果。我刚好教完人教版三年级《故乡的杨梅》一课, 学生学习了要如何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具体生动的观察与写作方法。我想借此契机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于是将家里一些经过发酵的芒果拿到课堂上来。因为经过发酵, 芒果的外表跟还在树上或青绿或橙黄的芒果差别很大, 学生又比较少见。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有的说:黑乎乎的, 是从溪里捡来的石头。有的说:是塑料玩具, 用来做教具的。还有的说:是种昆虫, 只可惜已经死了。我看大家始终没能猜到它是什么, 心生一计说:谁敢吃它?大家都睁大双眼看着我, 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教师在搞什么名堂, 这东西能吃吗?于是, 我当众拿起刀子, 剖开它黑乎乎的外皮, 露出鲜红的果肉。哇!大家一下子惊呆了。我众目睽睽之下, 剜起一小片果肉放进嘴里, 慢慢地品尝, 吃完后, 竖起大拇指, 口中啧啧称道:家乡的芒果真好吃!学生再也忍不住了, 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也要。”“哈哈, 刚才让大家尝, 大家都不肯。现在怎么样?垂涎三尺了吧!要吃也行。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每个小组 (四人为一小组) 一个, 要先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颜色、大小, 再用手触摸下它的外皮, 是软的还硬的?是光滑还是粗糙的?最后还要拿到鼻尖嗅一嗅, 是什么味?做好一切, 还要写下来, 哪个小组写得最准确, 哪个小组就先品尝我从家里带来的芒果。”一下子, 全班忙开了……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简易的魔术、科学实验也是不错的活动性作文的好题材。如猜扑克牌、如何让鸡蛋在清水中浮起来等, 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
2. 利用儿童好玩心, 设置有趣游戏
“游戏精神就是儿童的精神。”玩是儿童的另一天性。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游戏, 能较快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他们更能在较放松愉悦的氛围中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思维表现得更活跃, 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如猜谜、脑筋急转弯、歇后语、词语接龙、哑谜、盲人贴鼻、你来比划我来猜等, 都是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如果能好好利用, 也能引导学生写出一篇篇或充满童真童趣或让人忍不住捧腹大笑的优秀习作来。
二、注重探究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
“丰富的作文题材是靠观察和思考得来的。”引导学生从细小的观察中, 把事物的外在和内涵看清看透,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探究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 利用周围事物训练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在生活中如果不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 许多有用的素材便会从眼皮底下溜走, 写起文章来就会紧锁眉头、咬笔杆。因而, 要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 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写《我的XX》的记人文章, 首先就要明确观察的对象, 然后通过观察、探究, 从人物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等方面去了解这个人, 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避免“身在此山中”而“不识真面目”的情况。
2. 运用课文插图培养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创作意识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 写作文时素材的获取、题材的组织、语言的表达都有赖于观察。例如:课文《秋天》, 可以对学生进行从远到近观察顺序的训练。“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 且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以古诗《登鹳雀楼》的插图为例, 我首先让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文字、词、句及诗意, 然后, 还让学生根据插图复述诗意, 在复述中让学生探究、挖掘课本中没有涉及的地方, 展开合理的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作者所处的位置等,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 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联系生活实际, 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发愁没材料可写, 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时时处处观察身边的小事, 去写一写实际生活中的材料。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说明了,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捕捉所看、所见、所做、所感, 积累素材, 这样, 在习作时, 就会有内容可写, 学生就会有习作的兴趣。
1. 观察校园生活, 积累素材
小学生经常在校园活动, 对学校生活最熟悉, 也最有感情。课堂上的启发诱导、激励表扬, 课间活动中的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 但学生往往让它们从眼皮底下溜走。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抓住契机进行指导, 使这些情境在学生笔下生花。如:课间玩游戏, 学生的兴趣非常高, 但都不注意观察,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游戏活动中哪些情节最精彩、最激烈?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又是如何做的?旁边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这些都要仔细观察, 注意积累。这样下来, 学生在以后写游戏活动时就有了生动的写作素材, 就会有习作的兴趣。
2. 走进社会生活, 积累素材
精选素材 激发兴趣 篇2
关键词 素材 兴趣 小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121-02
一、案例回放
【片段一】
第一次教学: 人民币素材
像1,5,0这样的数我们叫做?
像0.5这样的数你认识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
【追问】你觉得它为什么叫做小数?)
【小结】我们把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他是区分小数和整数的重要标准。看到小数点的数就一定是小数了。
我认为这样的开头整数到小数,很自然,然而当出现5角纸币时,学生思维顿时僵住了,出现了冷场,最后通过我的提示,终于有学生说出,“0.5 元”“0.50元”然后勉强引出了课题:认识小数。在此环节,我没有精选素材,小数都没学,学生怎么可能会想到用小数去表示5角呢。
第二次教学:商品价格素材
(一)认识小数
1.(课件出示商品及价格)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45元 文具盒18元 日记本3元 钢笔8.00元
铅笔0.50元 水彩笔16.85元 笔记本3.50元 尺子1.06元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小组内讨论。
3.引出小数
师:上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拿走课件上三个整数标价牌。)
4.你能举出几个小数吗?小数有无数个。
买东西是孩子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的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有数学,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看来精选素材是很重要的。
【片段二】
第一次教学:各种生活中的小数素材
例:NBA我国篮球运动员姚明。
籍贯:上海;球衣号:11号
身高2 米2分米6厘米,手掌长21CM,臂长221CM ,写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分别是( )米,体重134.3kg,表示( )kg( )g。
为了凸显我的与众不同,我的素材选择也与很多同行不一样。在做此题练习时平时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光价格中的小数他们就没有掌握得很扎实,何况小数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第二次教学:学生常见的两种小数素材
(一)基础练
1.以下是商品的价格,请你转化为以元作单位。
(二)综合练
2.小明的身高是1米3厘米,小华的身高是1米2分米,先转化为以米作单位的身高,再比较谁比较高?
(三)拓展练
3.长方形的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个层次的练习,不要求人人都要完成,后进生只需完成基础练,中下生只需完成基础和综合,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全完成,真正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素材选择再反思】
同一内容的两次不同教学设计让我有了不同的收获。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曾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果学生对于我们提供给他的素材感兴趣,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反之,则会使学生当看客,课堂处于“冷冻”状态。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素材,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反观第二次教学,因为我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素材,一下子就找准了学生的起点,而练习的设计也是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相关的议论文素材】推荐阅读:
与合作相关的作文素材07-07
与地球相关的作文素材09-26
相关真诚的道歉事例精选素材参考11-11
复习的兴趣论文05-19
相关乡村文体活动倡议书素材07-23
晶体的相关计算论文05-08
中学化学的兴趣教学论文07-31
与共享单车相关的议论文06-10
基于小程序的相关论文12-02
小学数学中的兴趣培养论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