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情怀工作心得体会

2024-10-18

我的教育情怀工作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我的教育情怀工作心得体会 篇1

一.向住成为教师

在学生时代,我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他们的音容笑貌令我至今难忘,历历在目。他们的激情、执着和深沉的爱以及严谨治学的精神,诲人不倦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动了我,使我从小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以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那样的好老师。高中毕业,我考上了德州师专,并于1993年毕业走上了神圣的讲台,圆了自己的教师梦。

二.在教师岗位上

我已记不清自己第一次是如何走上讲台的了,只记得面对着几十个天真的孩子们,不知是胆怯还是激动,我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了自己的紧张。是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纯真信任的眼睛给了我鼓舞,给了我信心和力量。就在那一刻,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我要尽我全部所能,带领我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愿望实现的喜悦常常使我激动不已,与学生们在一起给了我极大的乐趣和力量,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加激励我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

我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也同时激励着自己在喜爱的岗位上不能彷徨,更不能懈怠。虽然有时候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顶撞而生气,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失态,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虽然有时候我也感到很累很累,真想放弃,但每当这时我的心底总会有一种强烈的意识在呼唤,那就是:我是老师,我要给好多好多在密林丛中寻找途径的学生引路,我要在他们的心里写一本很美却又很难写的书,我要把我心底的那种深深的爱奉献给我的学生。我默默地为我的学生做着该做的一切:备课、谈心、辅导。我感到,我的生活越来越充实,精神上也越来越富有了。

三.苦乐相伴

我带着对教师的崇敬走进了教师队伍。当我真正从事教师这项工作时,我才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才发现那是一个多么浩瀚的世界,才真正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正所谓: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为了带好学生,为了上好一节课,常常是日思夜想,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有时劳累了一天,已是夜深人静。这期间,尽管有时自己的苦口婆心一时不为某些学生理解和接受;尽管有时为了上好某节课苦思冥想,备课到深更,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又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要求,为此,我也有过烦恼和不快。但是不管怎样,我始终未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产生过怀疑,也始终没有动摇过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追求!只要我一见到我的学生,只要我一站在讲台上,立刻就会精神饱满,再苦再累,再多烦恼杂念都消失了。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最大乐趣就是和学生在一起,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自己的学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己的学生个个成才??这一切,都激励着我更加奋发努力地去教好我的学生,带好我的班级,让自己永远属于讲台,属于学生!

四.学生的认可是最大的成功

我的执教生涯接近二十年了,期间,当我的学生因为班级变动而离开,那种真挚,那种纯朴,那种恋恋不舍的师生情,我想是其它任何职业都难以享受到的!“我们都很舍不得你”,“我们很想你”,这些话以前在我听起来挺肉麻的,但从我的学生嘴里说出来却是那么真诚,让我那么感动。每每听到这些话,我好像赢得了全世界数不尽的赞美和注目。当老师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是得到学生的认可。

五.继续努力,更进一步

我不敢说我成功了,但我可以说我尽力了,我问心无愧。从自己执教之日起,虽然有时也苦恼过、报怨过,但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看到几十双清澈的大眼睛,还有周围那么多呕心沥血的同事,我又庆幸我当初的选择,一生无悔的选择!我要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让我的学生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的教育情怀工作心得体会 篇2

今年是我国高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20周年,翻阅自己的文集和文存, 发现我这一辈子关于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讲话、论述,工作中的探索占有很重要的份量,回顾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的历程很有感慨,可以说是一辈子跟素质教育打交道或者说跟素质教育富有情结、深有情怀。

一、清华大学的全面素质教育

清华大学有一个教学讨论会的制度,每过几年学校就要召开一次教学讨论会,以研究和决定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由于事关重大,学校的干部、教师都非常关注每次的教学讨论会。素质,学生政治素质、社会素质是在教学讨论会上提出并不断得以成熟和完善的。

1983年9月至1984年3月学校召开第17次教学讨论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提高教学质量、改进培养方法;提高教师素质,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

1984年1月学校党委书记李传信在讨论会的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总的一个精神,就是强调提高素质问题,就是提高全面培养人的素质,就是德、智、体,提高学生德的方面要求,用另外一句话就是学生的政治和社会素质的问题。”

1988年5月至9月学校召开了第18次教学讨论会,副校长梁尤能作了工作报告。主题是: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他强调“学校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全校所有同志都要充分认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笔者于1987年至1992年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和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在贯彻第17、第18次教学讨论会的过程中也反复强调全面素质教育。如:“第18次教育讨论会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更好适应社会需要。从近一个时期社会上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我校毕业生在素质上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不少学生的思想素质不能适应工作,文化素质也不高;第二……”

“在第18次教学讨论会总结中,还提到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包括思想文化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实践和科学实践基础及外语基础。”

“加强文科建设,是理工科院校面临的一个新的十分重要课题。文科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学科交叉的支柱,思维与智慧的源泉,对改善学生的素质,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要建立一个科学、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 ,加强美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工作要扩大自己的视野 ,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特别是把学生的课外文化、体育、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培养计划,纳入教学工作轨道。”

“教学工作总体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相应地采取了许多措施,给我印象最深、有深刻记忆的,如:课程要培养学生素质:要明确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什么素质。在全校影响比较大的一件事是,当时应用数学系系主任萧树铁同志在1989年3月份清华大学召开的数学教学工作会上专门讲了“数学与人才培养”, 讲到“数学的训练不仅是一种知识或业务的训练, 它还是一种素质的训练”“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目的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另外,大范围开设音乐、舞蹈课:从1990年开始学校为大一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与欣赏课”和“舞蹈基础与实践课”, 要求大一学生必须从这两门课中选一门并必须得到2个学分方能毕业,借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所以清华大学从1984年第17次教学讨论会以来特别是1988年第18次教学讨论会以来,提出了全面素质教育,还提出了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思想文化素质等概念,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这可能是我国大学中比较早提出素质教育并进行探索实践的学校,或者是之一。

二、“三注”的提出

1994年10月,国家教委在杭州召开了第五次委属学校咨询会(与会者为委属学校的校长、书记)。我当时是高教司司长,在会上我有下面一段讲话:

“……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教育思想上,一定要注重素质教育,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学校要创造一个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理、工、农、医类学校。最近我们正在研究选修课的问题, 要把整个学校的教育列入学生的培养计划,不仅有教学计划,还要有培养计划。还有身体素质也很重要。二是注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不同层次的学校应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虽然很注重基础、注重严谨,但在这些优点下还隐藏了培养创造能力不够的缺点。三是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全面实行因材施教。过去我们怕提个性,其实‘个性’与个人主义完全是两回事。只有充分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这里讲到注重素质教育, 注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后来归纳为“三注”。这个讲话得到了一些校长的赞同。我个人也非常看重这次讲话的内容。在这里,一是比较正式地提出了教育思想的改革,并且讲到我们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创新能力不够,个性没有得到发展,明确提出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二是提出了素质教育,用了“注重”两个字,并且提出了素质教育内容(四个方面的素质), 并且把文化素质单独作为重要的内容提出。三是把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个性发展放在一起提出,说明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三、第一次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的召开

1995年9月高教司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正式启动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第一次会议,以后连续几年召开了类似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对于在高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个标志性的会议。

第一, 这是文化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研讨会,上面已提到在咨询会上已经把素质教育归纳为“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且单独把文化素质教育提出来。这次会议单就文化素质教育召开试点研讨会,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来展开,在以后的许多讲话中都讲到了这一点。并且也是切中时弊、顺乎潮流。第二,明确了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6个问题。1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2与政治课的关系;3不大面积调整教学计划;4不冲击专业教育;5不一刀切、不拉花架子;6注意文化倾向。今天回过头来看这6条基本上是合适的,它保证了文化素质教育直到今天还是健康有序地在推进。第三,一呼而起。本来想选30个学校试点 ,后来有50多所学校报名 ,并且有些学校专门到北京来争取。另外思想也比较统一。试点以后,各学校都积极扎实地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虽然也有一些分歧,但是很快就统一了。这次会上还提到了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文、史、哲的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 当代我国和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对文科学生需要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这一点多次得到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张岂之先生的肯定。

四、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

全国高校推进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 是不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这个提法是否准确,或者是否提得过早,我没有十分的把握。但是我觉得这个改革具有以下4个特点。

(一)指导思想明确,且 20 年来不断丰富、不断统一认识

1994年提出“三注”———注 重素质教育 ,注视创新能力培养,注意学生个性发展。

1998年提出“三提高”———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 提高大学教师的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品位特别是文化品位。

2005年提出“三结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师文化素养的提高相结合,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2010年提出战略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在实践中逐渐认识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体现中国特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教育思想,是体现我国教育方针的教育思想,知识、能力、素质,是培养人的三要素。

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文化。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切中时弊、顺乎潮流、涉及根本的。

(二)实践内容不断丰富、效果明显

在原来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2011年成立了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成立了高职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且举办的每次活动都很受欢迎,做了大量工作。50多所设有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高校大都十分活跃, 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很大一部分学校更加重视开展人文教育,开设大量的人文素质选修课(也包括艺术类课程),举行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讲座,重理轻文的思想和现象得到改善,文化的意识在大大地加强,人文教育过弱的现象在迅速改变。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在加强,20年来编写了大量的文化素质教育教材和出版物。如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编撰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首批书系共列入教材40余种,其中如《升华与超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集锦(5册)》《大学传统文化》《大学美育》等,许多高校也都编写了教材。

2001年5月起, 连续10年分别在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云南大学等校举行了“五月的鲜花”———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会演。每年的5月举办一次,共有1万多名学生参加了演出,节目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不搞评比,并在有关电视台播放。展示了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参与过的高校超过100多所 ,参与的大学生已达几十万余人 ,现在已变成中央电视台的“五月的鲜花”节目了。广大师生反映,“五月的鲜花”的会演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创作精良,成为广大师生所认同的品牌。除“五月的鲜花文艺会演”外,很多省份组织大学生文化知识竞赛。如江苏省组织的全省大学生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竞赛,华北5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江苏省在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基础上遴选设立了10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省级基地, 由一个学校或多个学校联合组成。与此同时,加强以同一城市为单位的校际协作。自2004年开始开展全省高校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竞赛,人文社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参与高校近百所。选拔出不超过在校学生总数的10%代表学校参加省级竞赛。多年来,通过学校组织(选拔)自愿报名参加的文科学生每届超过6万人、理科学生每届超过10万人。江苏省以知识竞赛为抓手,形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竞赛以其强大的推动作用和宣传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的素养和人文社科大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素养,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受到全省高校和师生的欢迎。华北5省(市、自治区)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由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河北5省(市、自治区)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委员会主办,从2011年开始,至2014年已经开展4届。竞赛内容为:文史哲基础知识、艺术修养、科学史与自然科学知识、历史文化常识和基本文化典籍。每年的5支赛区冠军代表队聚首决赛现场精彩绝伦,决赛包括古诗创作、知识问答、即兴说理、人文演绎四部分。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举办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这项知识竞赛活动从清华大学2000年起开展的大学生知识竞赛活动基础上发起 ,通过北京市教委力量发展成为北京市的大学生知识竞赛活动,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为华北5省(市、自治区)的大学生知识竞赛活动。清华大学在其中发挥了发起组织和推动的作用。

很多高校开展学科文化教育。如以南开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大力推进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学科文化教育探索等。从2001年起,南开大学开设“数学文化”课,至今已经14年了。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数学文化类课程,涵盖了本科、高职高专和广播电视大学等多种类型的高校。召开了三次“全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研讨会”, 会议规模达400余人。2014年9月,由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完成的项目“数学文化类课程的创建及在全国的推广”,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数学文化课程为代表的学科文化类其精髓是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其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说明了素质教育在学科领域的深入发展。

这些活动多年来都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开展,并且取得了可喜成绩,用“久盛不衰”来描述素质教育的开展是非常确切的。

(三 )拥有一支水平很高、力量很强 ,长期不懈为之努力的专家骨干队伍,得到了广大教师、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素质教育或者说以文化素质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一呼而起、久盛不衰,或者说已成为一个成功的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原因是有一支水平很高、力量很强,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专家学者队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杨叔子、张岂之、王义遒、胡显章、刘献君、于德弘、龚克、杨桂华、方光华、顾沛、程钢、陈智、周建松等,这些同志长期对文化素质教育进行潜心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作了许多的演讲,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 明显地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水平,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欢迎,功不可没。

(四)中央对于素质教育的思想政策非常明确,并且始终一贯,这是我们素质教育能顺利进行,取得重要成就的主要原因和根本保证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明确提到要实施素质教育,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习近平同志在第9次政治局学习会上特别讲到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上的国策。

五、高等教育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在认识上应该把握的几点

1. 素质教育的思想源头是邓小平同志1985年5月的讲话。素质教育的内涵在我国早已有之,但在中央领导层层面,最初是邓小平提出来的。在《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中,岚清同志曾经讲,素质教育最初的源头是1985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提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同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决定》中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岚清同志将这称为素质教育最初的思想源头[1]。我也十分同意这一提法。邓小平同志在198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法治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素质教育。

2. 素质教育先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 , 后在高等教育领域推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纠正采用违反教育规律的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的过程中,自然地把素质教育同教育联系起来,逐步地就产生了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针对当时基础教育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倾向提出来的。基础教育战线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和实践[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3.教育部是推动开展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1995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 并于9月下旬在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召开了“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9所高校的校领导、教务处长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研讨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同年,国家教委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于次年初在试点的基础上批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3所院校成立了32个 (含合建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1995年的会议和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1999年的《决定》是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标志性事件。这里国家教委(教育部)的高教司特别是高教司文科处起了重要作用。刘凤泰、阎志坚等同志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另外,高教司下属的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红荔精神激荡我的教育情怀 篇3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镜头,慢慢回放,一起来静静寻找那份属于教育人的启迪与思索。

镜头一:传票被撕

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农院,原告郑×的母亲一言不发,神情痴呆,突然间情绪失控,冲过来将法院送达的开庭传票撕得粉碎,并狠狠地砸向办案人员的脸上,骂道:“你不配穿这身衣服!”

启示:理解与忍耐

作为办案人员,作为法官,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时都有可能碰到上述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样,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家校沟通时,也会面临这种窘境。当孩子受到同伴侵害或体罚(包括变相体罚)时,家长往往会失控,甚至出现一些谩骂与羞辱,也是在所难免。毫无疑问,育人比教书更难,为了孩子,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相互尊重换位思考。学校作为服务窗口,面对家长的责难和不解,我们更需要忍耐,一个宽大的胸怀,一分坚强与冷静。

镜头二:不停奔波

繁琐的案情,无休无止。为了尽快结案,在蜿蜒的山村小道上,经常出现詹红荔疲惫的身影。

启示:热情与奉献

十八次的进山,十八次的折返。风餐露宿,崎岖不平。如果没有一点坚强的毅力,结果或许会重写。但为了双方,为了执著的事业,詹红荔不辞辛劳,来回奔波。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教师已成了体力与智力的混合体。为了一堂教学课,反复揣摩,经常备课、磨课至深夜。教育不是为了享受,教育需要热情,需要奉献,需要更多的拼搏与付出。

镜头三:文艺汇演

在法院系统的一次文艺晚会上,詹红荔带着一群失足的少年,载歌载舞。“我们最怕的,就是别人看不起我们。因为我们曾经犯过错,可是,詹妈妈让我们相信,我们真的可以重新开始,就像其他孩子一样。”这是失足少年的肺腑之言。“失足少年可塑性强,改造好了,同样可以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共同点亮迷途孩子的心灯,齐心协力引导他们走向正道。”(詹红荔的呼吁)当节目快结束的时候,孩子们充满自信,勇敢地摘下了那张面具。

启示:爱心与温暖

此刻,詹红荔成了所有失足少年的“新妈妈”。她让那些无法抬头的孩子,在人生的舞台上,噙着热泪重拾自信,找回梦想。詹红荔的心中始终装着这群失足的孩子。为了拯救他们,她几乎做到了别人难以想象的极致。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在法律之外,母亲的权利,超越了法官。”我们作为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心灵抚慰,不轻言放弃,不歧视后进,学校应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老师應该成为孩子们最好的心理鸡汤。

镜头四:纵身一跃

詹红荔接到了方×的电话,一时心急如焚。此刻方×已站在了16层楼的楼顶,脸上失去了自信与笑容,唯有绝望和悲哀。他说:“我只是想听听詹妈妈的声音,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很久都没有妈妈的关心了,直到遇见了您,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詹妈妈,我只是好奇偷了一台电脑,只是我没想到这台电脑这么贵,贵到我用一生都还不清……”画面定格在方×遗留的手机上,詹红荔的汽车在疾驰中慢慢停下。

启示:痛苦与执著

影片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是方×的诀别。它不仅震撼了我,也刺痛了詹红荔。方×虽然决心不再犯错,重新做人,但他无法得到社会的公平待遇,无法逃避异样的世俗眼光。方×的离去,更坚定了詹红荔呼吁建立未成年人轻度犯罪前科封存制度的决心。她对事业的执著,对工作的态度,对人生的理解,堪称时代的楷模。她总结出的一套“三三九不工作法”:即审判前“三个不开庭”、庭审中“三个不轻易”、庭审后“三个不松手”,是科学实践的结果,值得广大教育界的同行们好好借鉴。詹红荔在少年审判庭工作的10多年间,所审结的5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成功感化帮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份执著。时代不仅呼唤英雄,更创造英雄。作为教育人,我们永不言弃,我们有更多的责任需要去担当,教育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镜头五:廊桥对话

詹红荔再一次走过村外的廊桥,告诉年轻的小唐:“少年审判庭就是一座桥,我们要让这些孩子从这座桥上过去,穿过他们人生的障碍,不掉下水。”画面很美,镜头渐渐地淡去。

启示:教育与责任

最后的一段对白,简单含蓄,寓意深刻,成为本片的点睛之笔。詹红荔走过的一座座乡村廊桥,同时也是她为失足孩子们架起的一座座心灵之桥。我们相信,未来的“教育之桥”将会更多地跨越法律、跨越道德、跨越人生。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兼具的优秀影片。风格质朴,情感细腻,有着很强的感染力,是难得的一道精神大餐。

我作为教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观赏的过程中,也经受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和洗礼。詹红荔所显现的高尚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正是当代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我从她身上,得到了精神的激励和鼓舞。红荔精神,将指引我们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肩负起历史与社会的责任,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谱写中国梦。

作者简介:谢剑雄,男,1970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校长,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历史与书法教育。

我的教育情怀工作心得体会 篇4

--襄阳培训有感

作为一名非班主任的老师,我有幸于3月31-4月1日在襄阳参加了以“博智雅行—名师引领”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暨教书育人案例+实操分享报告会。两天是短暂的,而我收获颇丰。

?

李镇西,教育理念一石激起千层浪

曾经拜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那个时候还在上大学;2017年10月18号收藏了他的公众号文章《如果自己一滩烂泥,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恨铁不成钢”》……从没有想过,我会在现实中零距离地聆听他的讲座,当他亲口讲出我所熟知的文章时,心里那种感受无以言表。

李镇西在讲座中反反复复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教育要有儿童视角。从把高高在上的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塑像换成平地而起的趣味塑像,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类的成人化标语换成“我是小牛顿,让人说我笨,我要用我的大脑向大自然追问”……无处不彰显着教育的人性与儿童视角。

他也不止一遍地告诉我们:和孩子摸爬滚打。要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不用成人的思维批评孩子。最震撼的是那句“一群愚蠢的教师却在兢兢业业”,笑过之余更多的是反思,我是否也是那样,那样刨根问底地谈心?那样上纲上线地教育?那样理直气壮地羞辱?那样直截了当地灌输呢?一遍一遍地追问自己,每问一次,心里就羞愧一次,如醍醐灌顶般惊醒了我。

他更殷殷教诲了我们。他用邓万霜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给孩子留下温馨的记忆;用谢丹的疑问告诉我们,尊重孩子,从细节做起;用杨苓请写生日祝福的小事告诉我们,做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他用王露霖:人的美丽在心灵的故事告诉我们,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激励孩子……那“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校训,那“桃李满天下”的牌匾,那把教育当做初恋去对待的态度,无时不刻不在我心里激起澎湃的热情!我又多么想通过我的努力,也会有我的胡夏融、我的安超、我的邹冰崛起呢!

在《用一生的时间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主题讲座中,李镇西老师开篇的那个问题是叩问,更是激励:我还能不能再向前走一步呢?他用四个不停勉励我们,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他用四个教育良知的叩问告诫我们,你想要学生有的,你得先拥有,“我们真的把学生放在心上吗?”“给学生讲的,我们信吗?”“我们要学生做的,我们做吗?”“自己一滩污泥,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恨铁不成钢’呢?”;他语重心长地说到幸福源于心态“我并不领先,但我在行进;我并不优秀,但我很幸福”;他更毫不保留地把教师成长的三个秘诀告诉我们:享受职业、研究教育、创作诗意。

深深地感动,深深地感触,深深地感受到:必须学以致用,有所改变。

?

黄建军,别样班会一语点醒梦中人

对于我这样一个经验特别欠缺,又不是班主任的老师来说,班会真是我的短板。黄建军老师的素材型班会课真是及时雨。

想想我曾经的班会,或是班务会,细细碎碎地说些班级常规;或是所谓的主题班会,开些应要求的安全教育等。而黄建军老师的素材型班会课,更多的则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

他用1.01365=37.8 0.99365=0.03告诉学生积跬步以致千里,积怠情以致渊;1.02365=1377.4 0.98365=0.0006告诉学生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已经甩你很远;母亲节来了,他用《来一斤的母爱》图文乐并茂地启发学生送上母亲节的祝福,这比空白的说教来的有效地多;学生学习有所懈怠,他用PPT呈现招聘会的场景,学生在那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中自然明白了奋斗的重要。

他的素材使用多样,文章、对联、诗词、墙报、音乐、视频、原创激励作品等等。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我也在最后一堂英语课上为我即将毕业的学生唱上一首《我不想说再见》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用心开班会,用心做班主任,用心做教育。

?

郭文红,牵手家长一心只求共同成长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郭老师带来的这场讲座,对我的教育是双向的。因为我既初为人师。,也初为人母。教学生,带孩子,都是在摸爬滚打中慢慢成长。

“你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我骂你不是因为我爱你,()而是因为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这两句话印象最深,受到的教育也是最大。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心里烦而对自己那两岁多的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大打出手,也记不清有多少次面对那顽劣的学生大发脾气甚至恶语相向……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教师的工作辛苦而又细琐,充满着令人焦虑的有时是痛苦的探索、思考和挫折……”可是我就要因此而在人累、心累的育人过程中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不积极思索合理的办法吗?

郭老师集家校合力的方法值得借鉴:通过阅读启迪家长、通过写作改变家长、通过书信沟通家长、通过参与联合家长、通过面谈感染家长、通过家长转化家长、通过孩子促动家长、通过智慧折服家长、通过专业知识引领家长。她那亲子共写日记的良策,不仅给了我作为老师的方法引领,更给了我记录自己孩子成长的启发。

做善于学习的家长,做善于学习的教师,相辅相成,做孩子们的引路人。

?

李俊兴,教师明白要趁早

在李俊兴老师的侃侃而谈中,我记住了这样几句话:

1、帮助有梦想的孩子实现他们的梦想;

2、对学生讲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讲清楚规则、标准,讲清楚、说明白、好事自然来;

3、敬小慎微;

4、好,自为之;

5、让每个孩子有可以倾诉的老师,让每个老师有可以牵挂的学生。

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职业,只是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我该如何正确地去他们。一个教师的成熟大概需要10年,一个学会学习的时间大概是12年;越早成熟,越不会误人子弟。因为学生无法苦等10年,以期教师水平有效提升。别无选择,学会学习,学会进步,学会成长,成不了什么“家”,至少可以一步步地超越自我。

我的四季情怀作文 篇5

春天,悄悄地来了。在不知不觉中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我揉着惺忪的睡眼,爬出洞穴。哇!春天好美呀!到处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到处埋藏着春的希望,到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看呀!嫩粉的花骨朵,积攒着力量,随时准备开放;垂柳姐姐梳着秀美、飘逸的长发,好美,仿佛亭亭玉立的少女,“叮咚!叮咚!”溪水撞击的晶莹的冰块,溅起幸福的水花。

夏天,跳着来了。夏天的雨很特别。它没有春雨的朦胧,没有春雨的含蓄,更没有春雨的温柔。它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山谷,它是那么真实、那么大方。雨来的快,去的也快。雨后的空气是那么干净,天空好像刚洗完的丝绸一般,没有一丝杂质。我爬上一个叶子,透过露珠,我看到了水一般的世界。我高兴地叫着。

秋挑着一担果实,匆匆赶来我的四季作文600字3篇我的四季作文600字3篇。空气中,也洋溢着果子的香气,丰收的喜悦遍布山谷。她还给树木织了一件金色毛衣。树叶悠悠飘下,像一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舞蹈。

冬呼啸而来。毫不客气地吹走了树叶,无情地(关于桂花的作文)掩埋了花朵。到处一片银白,白得惊心,白得耀眼。阳光洒下,给单调的白色添了一道绚丽的风采。雪花飘着,洁白而不单调,简约而不孤单,宁静而不失动态。它没有春花的繁丽,没有星星的炫丽,却显得那么高贵。我做梦,我也是一朵美丽的雪花,飘啊飘……

我的共青团情怀 篇6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

2010级)

历史的车轮载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过了90个春秋。回首曾经,在那个民族危亡的年代,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先辈们用热血用生命奏响了壮丽的救亡的奋斗凯歌。

“五四”的火炬点燃了中国人的爱国激情与民族情怀。1919年的5月,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学生们冲出校园,突破了反动军警的阻挠,率先燃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的烈焰。先辈们的热血在那火红的运动中变得慷慨激昂,那注定是属于年轻人的年代,属于进步的年代,中国的觉醒从那一天开始了。有革命先辈曾说:“我是闪电,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急速。”

先辈们的爱国热情与奉献精神鼓舞着我,激励着我,让我对祖国的崛起充满了希望,让我对改革开放的祖国有着坚定的信仰。我相信先烈们的精神没有被岁月冲淡,它深深扎根与我们年轻一代的心中,并将传承下去,它鼓舞着我们奋斗,鼓舞着我们前进。

今天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依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肩负着为中华民族复兴事业培育后备力量的重任。自建团以来,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青年,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为党为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跟党走,这是共青团的最大特征,中国共青团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青年跟随党,支持改革,维护稳定,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还曾记得2003年的那个夏天,顺利通过团校培训的我和同伴们迎来了宣誓入团的激动时刻。随着领誓人的铿锵有力的誓词,我们光荣的成为了共青团的一员。我心中一阵豪迈,我为成为一名共青团员而兴奋,为那鲜艳的团旗和国旗而骄傲,为我有着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而激动。

时至今日,当初入团时的豪迈激动我仍记忆犹新,因为那是烙在心灵深处的记忆。

2011年,组织推荐我参加了西南石油大学党校培训班,当学院党委书记打电话问是否愿意参加党校培训时,我几乎跳了起来。这可是我的理想啊!在共青团的组织生活中,我对入党有着强烈的渴望。入党,是我人生的理想之一,是我奋斗的目标之一。

中国共青团,自当初加入,她对我便有着深刻的影响。她指引着我奋斗的方向,我要为祖国的发展而读书,为祖国的强大而读书,我要将自己的理想与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团组织生活的教育,让我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作用。社会主义让中国有了和平富足的今天,社会主义让中国从一贫如洗变成了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团组织生活,让我从思想上更加的靠近党,更加地了解党,促进了我思想上的进步,让我变得坚定。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的号召下,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不仅会成功,更会创造一个接一个的辉煌。

历史是不会说假话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具有坚强的领导力与号召力的。她是中国共产党的左膀右臂,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大军,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的和平与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优秀作文我的手表情怀 篇7

一直以来,对手表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在儿时的记忆中,就特别喜欢手表,每当看到大人手上带着的腕表,就会多留意一眼,带着某种羡慕,心想长大以后一定也要有一块自己的手表。怎么多年来,先后戴过电子表、机械表、石英表、全自动腕表,给我留下的都是难忘的记忆,它转动的是指针,经历的是岁月,流逝的是生命。.

表是静默的深思和品味,它的终极意义不止在于时间,它满足人们的爱好和乐趣,小的时候,有同学戴着表在我眼前炫耀,当时有一种把他揍一顿的冲动,终于在过年的时候,我积攒了足够的钱,买了一块我梦寐以求的电子表,十分喜欢,视若珍宝,什么自动报时、日历调整很快就熟悉了,戴了好长时间还和新的一样。

参加工作以后,我用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块自动机械表,这是我第一块算得上有品质的`“名表”,在全身的装饰中,终于有了一件像样而贵重的物件,自然是对它是呵护有加、爱不释手,它陪伴这我从稚嫩到成熟,从个人到成家,从公安到司法,见证了我工作的岁月,生活的转变,以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直到今年的某一天,它离我而去,不知所踪,整整陪伴了我五个春秋,让我至今时时不能忘怀。

世界上并无所谓得失,只是物换星移而已,为了纪念那些逝去的和即将逝去的岁月,为了追忆那陪伴了我五个岁月的伙伴,于是又添置了一块新的,虽不名贵,但也十分喜爱,它将陪伴着我度过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经历生活的五彩缤纷,踏经道路的辛辣坎坷,品尝人生的酸甜苦暑。

我的教育情怀工作心得体会 篇8

师德情怀情怀可以反映一个教育工作者灵魂。在语文课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师德情怀情怀。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师德情怀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中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它为教师工作竞争力度带来巨大的变革,它影响和渗透师生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师德情怀,教师必须做到亲重学生、感情投入等。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知识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新的教学领域中师德情怀观念更为引人关注,因此,新课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规约教师个体行为,同时也确定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和道德观等全面不断完善的人。教学思想的更新,已成现当代教育者迫在眉睫需求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的师德情怀对学生的发展进步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语文教学中的

育人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师德情怀水平。在教育教学中要有信心为学生创设情境,把语文教学溶入到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所在,使学生形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新一代人才。

二、“以学生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本”是尊重学生的求知欲,转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要教学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要更加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的最新成果,学习经济、科技、文化、法律、师道等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师德情怀素质,真正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相互统一。要重视引导学生着眼未来,充满理想。

三、加强对“后进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对“后进生”的教育,首先是要告知学生“后进”的原因,懒于用脑,学习无信心,而长期这样坚持给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思想上让学生知道学习是基础,教育学生认识转化语文学习的深远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只有先在思想上有清晰的认识,才能表现在行动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群体进行教育,为课堂教学服务。对后进生群体要倍加关爱,作为教师或其他同学都应该尊重他们,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减轻思想压力。在教学中,本着关心爱护的教育原则,对他们多投入关心、耐心和爱心,用毛毛细雨滋润他们的心田,用微风拂去他们的阴影。

阳光教师应有的情怀心得体会 篇9

2017年2月9日,听了石校长的“阳光教师应有的情怀”师德专题的精彩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阳光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阳光教育致力于把阳光播洒到每个孩子的心里,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校园里最灿烂的阳光。阳光教育是自然、人性的。树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教育要顺应人的本性,教育要面对发展的需求。阳光有七色,阳光教育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打造七彩人生。阳光教育是活泼、生动的。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享受人生最快乐的童年时光。

要成为阳光型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心态,享受尽责任的快乐。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呀!”“教师工作太累了!”……的确,教师工作是很累人,唉声叹气是一天天过,开开心心也是一天天地过。其实大家都很清楚,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快乐,学生也就会因教师的快乐而快乐,就会在课堂上拥有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你把学生看做天使,你就会生活在天堂里。

增加阅读,提高修养,不断成长。“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深深地知道,一名好教师,既是知识的塑像,更是爱的化身,只有接近学生,用爱去感召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也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幸福。我们要给学生他们需要的爱,这样我们的爱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所理解。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 快乐地学习、生活。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如此严格要求的……这样,用我们的爱在学生心中播撒阳光,从而使他们收获到幸福。

一、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 篇10

无悔的选择

通榆七中 李 丽

教师,多么神圣的字眼,教师,令人神往的职业,教师,会让人倾尽自己的所有,在每天都有无限的期盼和追求,一但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会终身无悔。

我1998年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系,获得学士学位,于同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在2003年开始兼任班主任工作。2006年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初为教师,我无比兴奋与自豪,怀揣着希望与梦想走上了神圣的讲台,可是事实是严酷的,我的第一节课居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当时,我有些灰心,怀疑自己大概不是当老师的料,同组的老教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鼓励我,帮助我分析,使我找到了失败的原因,重新获得了自信,我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边向老教师学习,并加强了理论学习认真听课琢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力求知识准,语言简炼、清晰,在我自己的努力下,于同年底在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随着新课改的开展及深入,我更是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注重学生生活实际的积累,理论生活化,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魄力所在,学生们喜欢我更喜欢的的课,成绩突飞猛进,在2006年中考中,满分率达到三分之一,平均分居全县之首,但这些我想只是开始,我还应有人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业务上我精益求精,2009年中考,我又再创佳绩。但总觉得缺少什么,于时,我毅然主动承担起了人家都不愿意做的班主任工作,及时向党组织汇报工作,向党组织靠拢。我要以苦为甜,以奉献为乐。

“简单爱孩子,母鸡也会这样做,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的确是件伟大的公共事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成长途中的最可效仿的榜样。要求学生每天6:50到校,我克服孩子小,从未走在学生的后面,记得2004年的夏天,我们班参加挖沟任务。任务脏而重,望着恶臭扑鼻的脏水沟,有的同学站沟边,有的用手捂着鼻子,劳动效果特别的差,这时候我完全可以选择批评的方式,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学生也未必不敢不听,但如果这样,在学生心目中会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于是我挽起裤腿,拿过学生手中的工具,扑通一声就跳下了水沟,学生先是楞了下,接着就接二连三的往沟里跳„„不到一个小时,一条水沟就畅通无阻了。

师爱更胜于父母之爱。在2006年春天,我迎来了我人生的重大转折,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党员我要更加努力工作,而此时正是03界学生中考前夕,班中住宿的女生乔旭突然提出 不念了,我很吃惊,这个一直很努力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通过与她攀谈,才获知她有慢性肠炎,上课控制不住,有时会放屁,附近的同学都笑话她,我开导她,并领她到一位老中医处看病,大夫说得吃中药能去根,可困难又出现了,谁为她煎药,我想了一下,你相信老师的话,我为你煎药,你每天来老师这里吃药就行了。这样坚持了半个月,她的病有了好转,心情也舒畅了,打消了辍学的念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也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初中学生,有的甚至痴迷网络游戏,上届我班中的田宏佳,就是一个网迷,父母没办法,眼看着他一天天削瘦,成绩直线下降,我也是很着急,怎么办?来硬、来横,只会使他逆反,于是我在他面前特意地请教电脑知识,使他开始亲近我,并愿意教我,在这期间,我加以引导,什么网络有益学习,什么是有害的,使他终于迷途知返,又安心学习了,在2006年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一中,当入学通知书下来后,他和妈妈特意来看我,他妈妈激动地说:“李老师,你的理解、包容,挽救了我的孩子。你不仅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第二个妈妈。”

早恋,是当今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2009年毕业班的一名女同学前半年出现了早恋问题,成绩突然下降。我没有采用管、卡、压的方法来解决,而是针对她的心理、生理特点,采用积极的引导方式,化消极为积极因素,把她的爱的情感转移到爱学习上来。我总是委婉的对学生说“有这样的感情那是因为你到了这样的年龄,老师觉得很正常,但是现在你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要分清主次,如果因为这件事影响了学业,你的明天可能没有别人的灿烂,你愿意拿自己的一生做赌注吗?”就这样,经过我的多次耐心教育,终于使她摆脱了内心的骚动,解开了情感的疙瘩,最终以高出录取线二十多分的成绩择优考入一中。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更要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无德无以服子女,教师无德,无以服学生,学生无德,又何以能成栋梁?在2006年毕业班中的王昊,刚上初中时,可以说非常不愿意帮助同学,而且也不关心班级,更别说做班干部了,他认为那样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我看出这是一个孤僻自私的孩子,针对他的情况,我先尝试着与他谈心,用我自己的行动去启发他,他有了触动,特别是一次他生病了,他的功课也落下了,我让班中的课代表给他补课,使他体会到了班集体的温暖,经过一年半的感化,王昊变了,变得爱说话了,也团结同学了,并主动为老师分担班级的工作,而且个人成绩也突飞猛进,原先年级50几名一跃前5名,并在2006年中考时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升入一中。

2007年,我又接了一个合班,这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利用女性的优势,像妈妈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班级由乱转变为团结向上的集体,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尤其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作为一名党员身体力行,在09年的中考中再创佳绩,我班升入高中的学生达90%以上,重点高中人数达20%.2009年,学校开始寄宿制管理,这样,我的班上就有15名在校住宿的学生,我的责任就更大了,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还是生活,2009年11月,随毅突然肚子疼,我急忙带他去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他家长赶来时,他已经住上院;2010年冬天,天特别冷,班上的周海天突然发高烧,家长又不能及时赶来,我带他去打了针,烧退了,事后他家长特别感动。这样的事太多了,但我觉得值。

我是女儿,我是妻子,我是妈妈,我更是一名人民教师,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选择了幸福与奉献,我要在这教育的热土上,永不停息地追求,用我的实际行动证明 我自己无悔的青春、无悔的选择。

西藏教师宋玉刚:为藏区学生打开一扇窗

——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教师宋玉刚

个人档案

●出生年月:1975年8月 任教学科:语文、英语、计算机

●毕业学校:拉萨市师范专科学校,后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取得专科学历,并取得西藏民族学院函授本科学历

●从教地点: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日多乡中心小学

●任教经历:1997年9月—1998年9月在嘎岗小学任教

1998年9月至今在日多乡中心小学任教

人生箴言

我喜欢这个只有两千多人的乡,即使有机会调走我也不想走,我只是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学生的成绩能越来越好。

同事评价

宋玉刚老师对学生特别关心,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墨竹工卡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郭顺勤

学生评价

宋老师就像爸爸一样,不光在学习上帮助我,还给我买衣服、鞋和学习用品,在生活上也对我特别照顾。——日多乡中心小学学生 土旦加措

日多寺所在的那座山上,一条条经幡横亘在两个山头之间,迎着山风飘舞。山脚下,日多河昼夜不停潺潺地流动着,汇入拉萨河。日多乡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之中。

戴着“值班员”袖标的宋玉刚老师刚刚完成校园的巡查,正在电教室里忙着整理材料,帮其他老师打印论文。他专注地忙碌着,这个电教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也是最耗费他心血的地方。

故事就从这里讲起。“我就是想把学校的远程教育搞好”

宋玉刚1998年从离墨竹工卡县城不远的嘎岗小学调过来时,日多乡中心小学压根儿没有什么电教室。那时候,学校里甚至连电都不通,学生们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渠道就是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课本里描述的别样生活在他们看来都格外新奇。

2001年,宋玉刚通过全国自学考试考入南京晓庄学院开设的西藏大专函授班,两年的学习经历让他受益匪浅。2003年,正赶上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在西藏启动,在南京学习期间掌握了一些计算机技术,又对这方面特别感兴趣的宋玉刚,理所当然地被学校指派负责电教工作。电教室就是在那时候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了。

也是从那时起,宋玉刚的生活开始忙碌起来。接受完培训,宋玉刚开始了自己的不断钻研和琢磨。“我刚接触这些时,真是什么都不懂。”于是,除了上课,宋玉刚几乎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远程教育技术上,接收内地各省市特级教师的优质课程,对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下载、刻录。

除了电教室里的信息接收设备和几台电脑外,每个教室也都配备了电视机和投影仪。“当时还没有进行农网改建,我们这里还不通电,只能靠太阳能发电设备供应教学楼的用电。”宋玉刚回想起当时的艰苦条件感慨不已,“发的电没有办法支持所有教室同时打开电视机,只能把两个班的学生并在一起。”天黑以后没有电了,他就点着蜡烛在宿舍里看书继续学习理论知识,“那时候真是有点儿着魔的状态,就是想把学校的远程教育搞好。”

着了魔的宋玉刚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所有老师共享,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对这些“高科技”充满好奇,每天通过教室里的电视看新闻,让他们增长了不少见识,相互之间讨论的话题也多了起来。在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是藏族人的学校里,宋玉刚作为唯一的一名汉族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们提供学习使用汉语的环境,他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响应。在他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屋子的学生兴奋地指着电视屏幕七嘴八舌地说道:

“老师,我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吧?”

宋玉刚从来不会主动告诉学生哪句话的意思,而是让他们通过各种情景再现,自己揣摩,慢慢培养语感,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也出奇得好。

经过宋玉刚的努力,日多乡中心小学的远程教育渐渐地在整个西藏自治区都小有名气了,学校也被评为“远程资源教育示范学校”、“国家远程资源教育示范点”,慕名而来接受培训的老师络绎不绝。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日多乡中心小学共有168名学生,一到六年级各有一个班,宋玉刚负责语文、英语、计算机课的教学。由于日多乡属于牧区,牧民放牧都很分散,每年新生入学前,宋玉刚都要利用暑假时间和乡里的统计员一起到各个村子去发开学通知。如果家长们不主动前来登记,宋玉刚还会走很远的路去孩子家里做工作。“总之,不能丢掉一个孩子,我只希望他们都能来到学校接受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以前经常有家长借口孩子病了,接回家后就再也不送过来了,很多孩子小学毕业就又回家放牧去了。如今,小学新生100%的入学率让他十分欣慰,更让他有成就感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继续读中学。十几年来,宋玉刚教过的学生里已经出了七八个大学生。去年还有一名藏族女学生考到南京医科大学去学医,专程过来给他报喜。

宋玉刚是学校里唯一的一名汉族老师,而学生全都是藏族孩子。刚来学校的时候,宋玉刚一句藏语都不会说,而孩子们也压根儿听不懂汉语。宋玉刚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能够流利地使用藏语了。他不但向汉语说得比较好的藏族同事学习,还主动向学生请教。在这一过程中,他也不忘激发学生说汉语、学汉语的热情,跟他们学一句藏语的同时也教给他们一句汉语,老师学生互相学习,没多久,宋玉刚就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了。

淳朴的学生们不懂得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喜爱,他们总会从家里带来一些自己家做的奶渣、酸奶,一股脑儿塞到宋玉刚手里,然后就害羞地跑掉。

“对家人我亏欠得太多”

在日多乡中心小学的这些年里,宋玉刚不仅收获了诸多荣誉和学生老师的敬重,更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

宋玉刚的妻子德吉措姆也是这所学校的老师。他们初识的场景,宋玉刚至今都记忆犹新:“她刚到学校的那天,正好后面的山上起火了,所有男老师都扛着铁锹,端着脸盆灭火去了。”宋玉刚说当他灰头土脸地回到学校时,一眼就看见了这个漂亮的新同事。

后来,宋玉刚对措姆老师格外关照,冬天时会叫她到自己的宿舍里烤火取暖,发现她的煤气用完了,就烧好开水送过去。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也逐渐升华。如今,他们的小女儿已经1岁零4个月了,藏族名字叫德吉白珍,留在拉萨由措姆的妈妈照看,他们每两周回去看望一次。平日里,宋玉刚时常会拿起女儿的照片摩挲着,就好像抚摸着女儿嫩滑的小脸。前不久,小白珍由于重感冒导致肺部感染,高烧39.4℃,老太太在医院里急得直哭,可宋玉刚当时正忙着毕业班整班移交的工作,根本抽不开身。一想到女儿承受的痛苦,宋玉刚心里就特别难受:“我得承认,对于家人我亏欠得太多。”

老家在河南郑州的宋玉刚是一名“藏二代”。宋玉刚的父亲当年跟随18军修筑青藏公路来到西藏,后来就留在了这里。2000年,父母回到家乡养老,而宋玉刚也只有在南京学习的那两年陪父母过过春节,其余时间从来没有回去过。母亲总会在电话里抱怨。

宋玉刚没有办法跟父母解释,自己既要当班主任负责整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又要下功夫钻研远程教育方面的技术,不光为老师们进行培训,也要为乡里的农牧民提供培训,他同时还兼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为学生进行法制、德育、安全教育。他真是太忙了。

宋玉刚说春节时他打算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回家探望父母,“终于不用再害怕听到电话里的那句‘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宋玉刚憧憬着全家团圆的情景。

按照规定,在高海拔艰苦地区工作5年就可以申请调动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地区。然而,宋玉刚在这里一待就是15年,其间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远程教育的领导看他工作成绩突出,想要把他调到县里来工作,却被宋玉刚拒绝了:“我喜欢这里,喜欢这份工作,看着学生们一天天不断进步,这种成就感是什么样的待遇都无法取代的。”

我的教育情怀工作心得体会 篇11

情怀

习xx在xx工作期间,曾经大力提倡过“马上就办”工作精神。“马上就办”,是提倡一种精神,对工作闻风而动,雷厉风行,有紧迫感、责任感,有工作热情、工作效率。“马上就办”,就是从点滴做起,重落实;从效率抓起,拼速度。

据文章报道称,当时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办事,首先想到的是怎么跟自己的利益挂钩,挂上了就快点办,挂不上就拖着不办,“吃、拿、卡、要”,官僚主义的现象多有存在。做为一名干部,有事不办,故意推脱,本该一天能办的事情,非要用一周的时间来做,就是为官不为。这种现象不仅当时的xx存在,现在的一些地方仍旧存在。

著名作家xx将官分为四个层次。焦裕禄等将官职与民族社稷联系在一起,为第一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第二层次是像海瑞一样把官职和光宗耀祖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做官做出来的贡献,和家族、亲朋好友的光荣连在一起,为父母尽孝,这同样是高档次的;第三层次的官,只懂“爱惜自己的羽毛”,他们珍爱自己的荣誉、洁身自好,能够对得起政府给他们发的工资;第四层次的官,是那些只会为自己捞利益的人,这种人最低等。为官不为,办事吃、拿、卡、要,涉及自己利益的“马上就办”,跟自己无关的就拖着办。这种官,就是xx所说的最低等的官。

做官做到最低等,是会被人耻笑的。官者,要时刻牢记群众,为百姓谋福利。能够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官。xx也曾说,当下的一些公务员“想升官”并不丢人,但是不能想发财。而做官的第一个层次应把自己的职务官衔和人民、国家、民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马上就办”,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能够做好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也就是,能够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心有所想,才能力有所及,对自己的“定位”一定要高。其次,平时工作中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分清主次固然重要,但也不能长时间推脱。我们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所以就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要牢记于心。再次,“马上就办”,就要把事情办妥,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即便不能一次性完结的又或者自己有其他事,一定要群众安顿好,争取获得群众的认可,万不能没有了音信。

读《我的教育理想》心得体会 篇12

假期,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拿到此书,认真读来,倍有久旱甘霖之感。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智育和理想教师的描述。“理想智育”朱教授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理想的智育,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读到这里我思绪万千,心中有无数感慨:我们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吗?我们有没有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诚然,人的天赋、能力和爱好是各不相同的,每个人的表现也是千姿百态的,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内向文静,有的对知识掌握快一点,有的对问题理解得可能就要慢一些,我们不应该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要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成功,也是每个孩子的成功。我的班级里就有一些学习习惯差、成绩差的孩子,我就对学生提出“每天进步一点点”,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班里原本学习基础不够理想的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他们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只要能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的教育就收到了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当读到“理想的教师”那部分时,我陷入了沉思。文章中有这样几段话::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总之,在以后的日子里,我

会努力按照朱老师书中所写的那样要求自己,尽管步子不会太快太大,但我会向着朱永新老师心中的“理想教师”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奋斗的。

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朱永新是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他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等著作。

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著作《我的教育理想》,其中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我发现,我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缺乏信心。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直以这些标准来激励自己,要求自己,促进自己。

一、理想是我前进的目标。

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有一则故事:三位砌砖的工人正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是“赚工资”,而第三个则自豪地说:“我正在创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有了这一远大的理想,后来这个人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大师,而另两位工人则一生默默无闻。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都为自己设置一个目标,使自己的行为能锁定在这个目标上,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情,追求真理的执着,被深深地感染。我蹲下身子走进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徜徉于学习的海洋,一起采撷智慧的火花,我快乐着孩子的快乐,烦恼着孩子的烦恼,幸福着孩子的幸福。我爱教育事业,因为教育赋予我崭新的生命;我爱学生,因为学生赐于我无限的动力;我更在乎学生,仅仅因为学生在乎!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我不禁产生困惑:如何上好数学课?带着困惑,我乐此不疲地追寻着我心目中理想的数学课堂。现在的我心中经常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爱因斯坦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我豁然开朗。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生命更有意义。

二、认真是我工作的态度。

回首这二十多年的工作,我用一个词概括我的工作态度,那就是认真。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学生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这无疑要求我要像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如何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语文?课堂是基点,是生命的源泉。一直记得一位名师的话:“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我感觉到这句话的份量,正是在它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地铺展我的教育历程。我认真学习教育新理念,创造性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和挑战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中时而静谧无,时而欢呼雀跃,激烈的男女擂台赛总是让他们忘了下课,即使下课

也意犹未尽。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爱动脑筋了,会动脑筋了,胆子小的敢上台了,胆子大的俨然一个小老师。他们每一个会心一笑使我欣慰,每一个摇头皱眉使我不安,促使我深刻反思,及时调整。正因为时刻把学生装在心里,才使我坚持上好每一堂课,才使我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我一直用它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与学生交往中我用一双认真的眼睛,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及时指点,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

三、学习是我进步的阶梯。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教师最紧迫的任务。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孩子学习,是我学习的法宝。

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教育名人薛瑞萍说:“教书的人啊,自己先就不读书,这可怎么得了!”所以,我要求自己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多的书,用眼睛用耳朵,用双手,用心灵„„我读教育名著,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珂、杜威、陶行知、魏书生„„大教育家伟大的理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照耀着我年轻的心;我读教育报刊,读到了优秀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它们是我工作的好帮手,形影不离的好伙伴;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道德素养,所以经典的文学名著更不应该束之高阁,而成为我们平时经常享受的精神食粮。

利用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记得我最早接触的是人教论坛,在那儿碰到了很多优秀敬业的老师,他们和我一样年轻,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这无疑给我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

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在学习借鉴中尝到甜头,在尝到甜头中不断学习,我大量阅读各种教育教学杂志,由看教案发展到看论文,由此我成了学习的好手;然后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实践,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反思,思考教学成败,思考创新教法;接着在不断反思中不断总结,在不断总结中不断提炼;最后在不断总结中不断交流,在不断交流中不断升华。我的教学水平就是这样慢慢得到进步的。

向孩子学习,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我经常抱着一颗非常年轻的心,与他们沟通,去理解他们,才赢得了他们的喜欢和信任。

一本书上讲到教师应当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我不一定能行遍万里路,读遍万卷书,但我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止读书、探索、思考、写作的人,让它们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习惯。“讲台上循循善诱,身后留下的,惟有藏书万卷。”这便是热爱读书,积极进取的我的真情告白。

上一篇:关于做好“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工作的情况报告下一篇:民政局宣传教育月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