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特征论文(通用8篇)
音乐艺术特征论文 篇1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音乐是以人的声音或乐器的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美情境的表现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音乐审美的核心是情感体验,审美即人所进行的一切欣赏美的活动,是审美主体自觉地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体验、联想、想像,分析、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反映现实的特殊性
音乐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情感,反映一定的现实生活,是音乐艺术显著的审美特征之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说,音乐艺术同其它艺术一样,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具有一定的内容。然而也不能否认,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有其自身的特殊,因为它不是再现描绘客观生活过程和具体事例,而是音乐家情感的直接抒发和涌流。音乐反映生活是间接的,是音乐家对生活有了感受,让音乐把这种感情用音响表达出来,而不是去表现产生这种感受生活的本身。阿炳《二泉映月》抒写了他在旧社会长期痛苦的流浪生活的思想情感,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却不能听出在阿炳一生中具体所经历的事情。
二、音乐是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正象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物质的静止状态和空间性,而声音随声随灭,又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了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音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音乐才能对人的感情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
三、音乐长于抒情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能够最直接和最强烈地抒发人的情感和情绪,无需通过其他任何中间环节,直接感动听众的心灵。音乐与感情的联系是最直接、最能激发和表现情感的,所以它是长于抒情的艺术。
四、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音乐总是倾向于同其它各类艺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在其它艺术中,没有达到像音乐艺术所达到的那样高的程度。音响结构本身缺乏内容的单义性,这就决定许多音乐体裁中有的同绘画结合,有的同语言结合,有的同舞蹈结合,有的则同戏剧结合。在音乐教学领域借助绘画的视象性、具体性让学生眼观耳闻、产生联想、拓展思维,如身临其境般在愉快的气氛中更好地理解音乐情感。音乐由于同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使音乐在反映现实上所缺乏的客观性、具体性,或从歌词方面,或从舞台因素方面得到了辅助,但是,“音乐在这样的综合体中不是第二位的。不仅是对歌词或舞台动作起补充作用,相反,音乐在这里是基本的主要因素,而唱词只是对音乐表现进行解释,加以具体化。
随着我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我们理应充分重视和发挥音乐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审美能力,从而使音乐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音乐艺术特征论文 篇2
客家族群有着优秀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社会背景, 特别是以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山歌, 是优秀的民族歌曲。客家山歌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 用诗经词韵来进行曲调赋词, 并结合民间乐器, 具有显明的地域特色, 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客家山歌的特点分析
通常来说, 延长客家山歌的歌手基本都只具备业余的歌唱水平, 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指导与训练, 大多都会以本色的基调进行延长, 是一种比较原生态的唱法, 特别是在一些南方地区比较偏僻的地理环境中, 受到环境的影响, 每两座山之间的距离并不远, 因此对歌手的要求不高, 只需要提高声调。这些原因, 都使客家山歌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特点。
1. 客家山歌在每一个音调之间的跨度都不会太大, 一般都属于纯四度的关联, 在旋律方面, 其音韵通常也都合并在一个八度之中, 并且这些音韵很多都集中在中音区域。比如《新打梭标两面光》, 它是一首只有la和re两种曲调的羽调式客家山歌, 也就是说这一首歌完全是根据羽、商的两个音在交叉替换中展现出的纯四度旋律, 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骨架, 而后倚音则是采用re和sol。此外, 这首歌曲所有的音区都在一个八度中, 而且音乐风格比较平缓, 但在演奏的过程中随着推进逐渐有力。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其形式比较像有关劳动或是战斗中也有的音调, 因此它就具备了鼓舞人心的演唱效果。在最后依据演唱中有一段重复的过度, 这是整首歌曲的结尾部分, 因此具有强调以及收尾的效果。
2. 这首歌从整体上来看, 它的内容和旋律其实并不是很长, 音调的起伏也不太大, 这是由于这种风格的音乐大多都是在普通百姓之间进行传唱, 是一种本色的演唱, 因此就具备了说话和对白的特征, 无须在技巧上有过多的要求, 因此减少了关于技巧性演唱和表现的形式。这种对白和说话的方式在很多的客家山歌中都有展示, 礼服《风吹竹叶》以及《唱得老妹想情郎》等, 都展现了说话和对白形式在客家山歌歌词中的大量运用情况。
3. 从总体来说, 客家山歌非常纯净和朴素, 在旋律的线条上有自身的特色, 线条感比较强, 此外, 还加入了很多颤音、滑音等技巧的运用, 让听众在听觉上有音调起伏, 行间环绕的感觉。对音乐的点缀和装饰, 就如同在碧绿色的草丛中点缀点点鲜花一般, 突出特有的自然感, 却无浮华世事和华丽矫情的韵味。而有一些歌曲在一整首歌里会同时出现两种或三种的节拍, 例如《客家山歌特出名》, 这些无疑为客家山歌增添了更多的表达形式。
三、客家山歌的歌词分析
在歌词的写作上, 客家山歌由于其本身具有普适性, 都在老百姓之间传唱, 因此其歌词的创作也离不开民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素材基本都取自民间生活, 于是歌词的表达中口语化的特点和形式比较突出, 但却突出了一种活泼和自然的感觉, 为歌曲本身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气息, 此外, 还延续这比兴的艺术手法表现传统, 是一种七言诗的表达形式, 突出了其独特的韵味和古风风格。在解析歌词的内容中也可以发现, 歌词所表达的信息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不会存在拘泥不化的情况。
1. 具有口语化和俚俗化, 这与客家人的农村生活有关。
因为客家山歌创作的起源就是来自原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通常不会采用一些强调高雅、意境以及过于文艺化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歌曲, 大多数表现出来的都是在农村的生活当中经常能见到的景象和事物, 因此, 客家歌曲的歌词表达当中都有有一种率真和朴素的感觉, 也就具备了俚俗甚至粗野的韵味。此外, 在语言的表述中由于带有方言, 因此歌唱中也有比较浓郁的方言口语化特点, 例如在《十想妹》的歌曲中就出现了很多有关“阿哥”“妹子”“老妹”等歌词, 而在《猫公当作马来骑》的歌曲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鸡公”“阿伯”“猫公”等歌词, 这些歌词的表达和传送都与客家人的农村生活有关。
2. 沿袭比兴的手法, 是对诗经传统的继承。
诗经是民歌创作的源头, 因而在民歌的内在表达中也有其风格和特质存在, 就算是国风中所传诵的诗歌, 在其表达的方式和风格上都有各自的差异。例如, 在男女之情的描写上, 《野有死麕》以及《木瓜》就是两种不同表达形式的歌曲, 前者在表达上比较自然和率真, 具有很自然的生活气息, 而后者却表现出了文质彬彬, 表达的是一种情投意合的意境和故事。在客家山歌的歌词创作中, 运用的比较多的就要数在诗经中野性却不失自然的部分了, 《野有死麕》也有这方面的描述。
3. 客家山歌在形式和结构上通常采用七言诗的用韵。
在客家山歌歌词的表述中不难发现, 大多数都是2-2-3的句式, 如果对《出塞》和《十想妹》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 四句七言体的客家山歌非常普遍, 每小段都会有四句歌词, 而一首歌都是这些不同的段落组成。
4. 古风特点浓厚。
由于客家山歌本身就延续了比兴表达的传统, 同时在整体的布局以及用韵、还包括歌词的表达方面都有比较浓厚的古风韵味, 这使得歌曲在演唱时古意盎然, 完全符合传统的农业生活现状。
5. 客家山歌在歌词以及内容的表达上不缺时代感。
虽然从整体上说, 客家山歌比较朴实和自然, 更贴近农家生活, 但是却不缺时代感, 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例如, 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期间, 就有人创作和传唱了客家山歌来告诫世人;而在国内战争爆发时期, 也有《韭菜开花一管心》等歌曲的创作表达土豪分地以及社会变革等多种现象;在改革开放时期又出现了很多歌颂祖国新气象的歌曲。
四、客家山歌的乐器分析
在传统历史上, 客家山歌的表演舞台主要是在田间地头或是青山绿水之中, 很多都是客家人的临场抒发, 有感而歌, 传达的是一种自然的声音和情境表达, 并不需要什么乐器加以伴奏。而客家人在空闲时间的创作, 也只选择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民间乐器来伴奏。其实根据客家山歌的特点, 使用任何一种乐器的伴奏都能融入歌曲, 但是它又属于一种民间的比较古老的音乐艺术, 在协调性的要求上民间乐器还是更为适合, 因此二胡、古筝、葫芦丝等都是比较适合的乐器, 此外竹板以及秦琴都可以用来伴奏。
1. 竹板:
这种乐器在歌手进行演唱的时候要通过敲击或是刮奏的形式将其演奏, 来控制节奏, 比如《十种后生哩唔当》, 这首歌的演唱和伴奏的结合比较特殊, 它是选择在演唱时不使用任何伴奏手段, 以清唱为主, 就在演唱前和后的阶段使用了竹板伴奏和相搓。在节奏的表现上非常明快,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外, 除了伴奏的效果, 还有对听众提醒的作用。因而又产生了另一种流派, 也就是竹板山歌。
2. 秦琴:
这种伴奏主要是用五度音程来设置, 音韵范围包括了g~e3, 是一种有效结合高低音调的中音乐器。以前都是用来对广东的音乐进行演奏, 而如今在地方的戏剧或是民族音乐中也较广泛地运用。当其运用在客家山歌中时, 更具备了一种清幽和复古的感觉。
此外钢琴或是萨克斯等西洋乐器也能够为客家的山歌进行伴奏, 但是采用的比较少, 因此在意境的表达和风格上不容易做到融洽与和谐, 会给人产生一种不伦不类之感。
综上所述, 客家山歌是一种具有浓厚农家气息的艺术, 在表达上情感浓烈, 将丰富的想象力和农家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抒情叙事, 使其创作与表达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因此, 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艺术表达形式, 使其魅力得到延续和发展, 发扬客家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巧钰.梅州客家山歌剧形成之要素[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03) .
音乐艺术特征论文 篇3
一、古典与流行的音乐风格
从幼年时就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韦伯,具有很高的古典音乐修养,加上他对流行音乐的接受能力,将严肃音乐的创作规则与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创造出通俗易懂、格调高雅、雅俗共赏的音乐剧歌曲。这也是韦伯音乐剧中的女高音唱段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年仍然受到大众的喜爱并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百老汇那种原有的轻浮草率、热闹喧哗、轻快欢乐的风格被韦伯音乐剧所超越。韦伯不仅能纵横自如在古典、流行、爵士乐、摇滚乐、乡村民谣的领域左右逢源,源源不断地写出优美动人的旋律;而且其深刻优雅的作品和曲风乐韵在百老汇的舞台上仍在独树一帜。他的音乐剧一方面是在古典歌剧当中融入爵士、摇滚等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另一方面则是歌剧古典美的感人魅力所在,即保留了大量优美抒情的长调唱腔。他不仅拓宽了音乐剧的表现手段及范围,还用不同的音乐语言巧妙的展现出让人们接受了严肃题材的音乐剧,即用轻松活泼的轻音乐甚至是摇滚乐来诠释的观念。
二、浪漫唯美的音乐旋律
众所周知,旋律因素在音乐剧的歌曲创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音乐剧作的必备条件就是要具备优美的、如歌的、动人的歌唱性质的旋律。“一首被广大观众熟知并传唱的好听音乐剧歌曲,对吸引更多的观众去观看音乐剧,从而扩展此部音乐剧的知名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的。要成为经典的音乐剧歌曲,达到良好的社会和商业效应,下面几个条件必须具备,一要有流畅优美的旋律;二要短小简单的篇幅;三要音域不宽、易唱易记、便于传唱。所以,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旋律。“在传统的音乐剧创作中,作曲家是突出的核心,总是先作些旋律出来然后再去填词,这实际上是轻歌舞剧的创作传统——旋律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重要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旋律在音乐剧中的重要性。
三、个性鲜明的音乐形象
任何一部音乐剧,都不会缺少鲜活的角色塑造,正是具有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支撑了整个音乐剧的情节,人物的命运和内心活动贯穿了整个音乐剧情节的发展。在音乐剧中,观众了解一个人物或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不仅可以从舞台上他(她)的念白、动作、表情、舞蹈来体验,更为重要的是,音乐赋予了每个人特定的人物以特定的音乐表现。也就是说,听众不仅可以在音乐剧中看到剧中的人物,还应当能够“听”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这些音乐元素都能够深刻地描绘出人物的性格和其独特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方面,音乐能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微妙的,有些时候甚至是演员通过语言和舞台动作所无法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心观念。音乐恰恰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上,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对我国音乐剧发展的启示
感人至深的故事内容。一部音乐剧作品的音乐、舞蹈和歌曲都是在剧情发展的基础上依次展现出来的。因此,剧本故事内容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部音乐剧好坏。如果没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就不能从一开始就吸引观众。没有深入浅出讲述故事的方法,即使音乐再优美,舞蹈再动人,歌唱再出色,都会使音乐剧的观演效果大为逊色。韦伯音乐剧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一部成功的音乐剧的开始,必须具备一个好的题材,一个具有真实、完整故事内容的题材。纵观韦伯音乐剧的剧本创作,大凡成功的作品,总是有个曲折动人的好故事来作为情节框架的基础。
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韦伯的音乐表现手段极其多样化,他在音乐的创作中,将古典的、流行的甚至是民间的各种风格和创作手法加以吸收和融合,在音乐的旋律特征上,也是发挥其一贯的优美、动听和流畅的写作特点,在声乐的演唱上,则是各种唱法被打破界限,美声与通俗歌手同台献技,器乐上又将传统交响乐队与流行的电声乐队等各种因素融为一体,从而给观众造成极强的的听觉效果,让人耳目一新。音乐剧创作的成功不仅要动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同时也是不惜代价的动用了尽可能多的舞台技术手段,使其在艺术表现上达到最强烈和震撼人心的视听效果。
雅俗共赏的审美品质。音乐剧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即在俗的基础上追求雅的品位,在雅的目标中寻找俗的轻松。这一点也正说明了韦伯音乐剧音乐创作的特点。韦伯从幼年时就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且具有很高的古典音乐修养,加上他对流行音乐的接受能力,将严肃音乐的创作规则与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完美地结合到一起,创造出雅俗共赏、格调高雅、通俗易懂的音乐剧歌曲。这也是韦伯音乐剧中的女高音唱段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年仍然受到大众喜爱并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韦伯音乐剧中的歌曲及音乐创作大多融合了古典音乐、乡村音乐与摇滚音乐等音乐元素,旋律紧扣每一部音乐剧的主题,且能跟得上时代潮流。其音乐剧的大多数歌曲在音乐排行榜中都名列前茅,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因此,在牢牢抓住大众欣赏口味和审美情趣这点上,追求雅俗共赏的审美品质是音乐剧走向成功的关键。
浅谈音乐的审美特征 篇4
摘要 :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殊活动,又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和想象艺术。音乐审美是音乐整体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曲创造音乐美,音乐表演呈现音乐美,而音乐审美发现音乐美,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揭示音乐艺术最有价值的东西。研究音乐审美意识的感性特征对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人们的音乐鉴赏水平、提高人们的音乐审美判断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
关键词 :情感艺术、时间艺术、想象艺术、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也是人类最美的艺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音乐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惰性,美化着人们的心灵。聆听美妙的音乐,你会感到美的气息扑面而来,你会感到怡然自得,如痴如醉。列宁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为什么音乐会有如此诱人的魅力和神奇的力量?这是因为美妙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与人类息息相通的审美特质。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旋律、和声、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多姿多彩的变化,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塑造音乐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使人赏心悦目,它不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而且对改造人们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任何音乐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反映时代气息,无论它表现什么,只要能在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就能起到审美作用。
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给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音乐形象及其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实施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一、情感的艺术
音乐擅长表现情感,没有情感的音乐也就没有了它的灵魂。黑格尔说过“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离也就消失了。”于是音乐作品透入人心与主体合二为一,就是这个原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擅于抒发情感的艺术,音乐作为人的思维活动的产物,形象的反映现实生活,但它不像电影、戏剧、小说那样显示出具体的地点、人物和事件,而仅仅是表现人在生活体验中所获得的感受和产生的情感。从音乐创作上看,它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思想和情感的独白。从欣赏者来看,只有那些富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意义的情感音乐,才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音乐艺术不仅可以表达历史所凝聚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可以表达与时具进的时代精神,而且具有唤起人们情感和强烈激情的巨大能量,它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使人心驰神往、如醉如痴;使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音乐利用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张弛、音响音色的变化等多种方式,来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黑格尔曾指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优秀的音乐作品听后能够给人一种诉说不尽的意蕴和审美感觉,音乐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相传我国古代大音乐家于伯牙跟他的老师学琴多年,也只得其技,而缺乏感情,琴声不动人心弦,为此他的老师把他带到蓬莱山下,让他独自一个人在孤岛上,听着海涛拍岸、看着山林杳冥、听着群鸟悲号,从而引起他无限感慨,于是操琴,充满感情的创作一首《水仙操》抒发了他对寂寥生活的感受。再如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那如泣如诉、凄楚悲愤的曲调向人们倾诉了作者的悲惨生活,控诉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在清幽婉转的旋律中流露出深沉的哀怨,如泣如诉。他倾心演奏的这首音乐曲,就是他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体验的结晶,这里面饱含着他的悲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可以从乐曲中体会到阿炳的凄凉身世,仿佛亲眼目睹了作者的悲惨生活。体现了作品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当然,音乐发出的音响具有一种感情色彩,不同的音色给人的感受和情感反映也会不同。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感受,《步步高》的喜庆祥和、《黄水谣》的悲泣、《春江花月夜》的恬静,有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描写古代战争的场面。乐曲壮丽辉煌,以它那雄伟的气势、壮观的场面震慑了很多人。一把乐器(琵琶)只有四根弦,却能把古战场上的战争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为之倾倒。早在十六世纪末,就有这样的描写:《楚汉》(十面埋伏)一曲,当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劈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又如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描写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草桥结拜的一段音乐中,便不难听出这段音乐是抒发了梁祝之间结拜时相互爱慕之情。而作为表现艺术的音乐,则是偏重于抒情和表意的,通过人的抒情,愉悦人的情怀,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鼓舞和力量。音乐表现情感是直接的、抽象的,是表现艺术而不是再现艺术,是现实生活在作曲家的折射,间接地反映现实。音乐作品是有思想感情的人的精神所创造的。作曲家用声音概括某种感情,需要欣赏者用心去感受,如同样是感受,但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这种情感带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主观性,又由于审美主体生活阅历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而显现出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同一首音乐作品,审美主体在不同的心境下、不同的环境中以及不同表演者的表演中,也会相应地表现出对音乐的不同反应和不同理解。所以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带有浓厚的主体性,他既是作者主体情感的反映,又是听者主体情感的审美观念。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或有着好的寓意,或抒发一种温馨的情怀,只有作者与欣赏者之间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才能获得最佳的审美享受。
二、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时间艺术。它是以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变化,按一定的乐音规律构成“音乐语言”,利用特定的音响变化,通过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力,运用联想、想象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从而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音乐发出的音响,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它可以与人的感情形成某种默契,产生共鸣。音乐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形象不占有空间,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它不像造型艺术和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而是在时间中进行,通过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陆续显示而发展着,直到最后一个部分显示完毕之后,才为听者提供出作品的整个音乐形象。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是在时间中运动发展的。作为物质运动中特殊形式的乐音运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一样,音乐具有时间的持续性和变动性。音乐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等一系列构成因素的变化和声音往复回旋,给人以律动的感觉。它不像美术作品那样在时间中持续不变以静态的方式而存在,而音乐则不然,同样一种形象则可以在连绵不断的时间中舒展开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从头至尾需要40秒钟,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则需要持续一小时零10分钟才能奏完。音乐所具有的这种时间的,在时间中延续的性质,同电影、戏剧和文学作品是共同的。中外音乐历史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体现完整的音乐形象,不得缺少其中的任何运动环节,它是决定音乐形象在时间运动中呈现音乐审美特征的基础。正如黑格尔所说:“听觉否定了本身,音乐就是这种双重否定中使人感受到物体内部的震颤,成为一种符合内心生活的表现方式,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灵魂在它的观念的主体地位被声乐掌握住,也转入运动的状态。”所以音乐才能对人产生强大的震撼作用。音乐运动中这种时间性特征,便构成了音乐审美的又一特征。他不像绘画艺术那样,直接再现生活情景,以整体的形式和意象进入人们的视觉。而是以乐音的律动为生命,或如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如九曲连环的黄河,或如一泻千里的长江。它在运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三、想象的艺术
音乐也是最擅长想象的艺术。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想象和联想在音乐欣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把音乐音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中介环节。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音乐艺术并不以单纯模仿自然音响为主要任务,而是要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排列、有规律的旋律流动,给接受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开拓出一个想象无比自由的充满灵性的世界。音乐能唤起听众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与这些富有情感的声音相联系,产生出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反映,音乐的情感内涵又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想象的源泉应该是生活的体验,联想和想象能在内心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来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欣赏者只能运用听觉去感受作品的某些特定感情,如喜怒哀乐等,这些概括性的感情诱发了听者内心早已潜在的感情,使得这一感情与听者原有的生活经历相联系,重新再现成音乐意象,使主体与客体产生共鸣,感情因此在听者心中得到深化和加强便产生了感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年轻人心中与在老年人心中所引起的反应会有较大的不同,在音乐专业人士与非专业人士的心中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张前先生认为:“文学艺术的欣赏活动,一方面是对原作的体验和领会,受欣赏对象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是带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受欣赏者主观条件的制约。通过想象和联想,欣赏者不仅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原作的艺术形象,而且还会以自己特殊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感受去丰富和补充原作的艺术形象;那些有丰富生活经验和艺术修养的欣赏者,甚至还可能发现原作中作者主观尚未意识到的生活形象的蕴含及其社会意义。”人们可以欣赏到同一首音乐作品,但是却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感受,每一个审美主体都在欣赏过程中不断地改变着对象,也都力图把一个外在的审美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而这正是审美体验中的再创造性.如,在欣赏管弦乐《动物狂欢节》中“狮子”所表现的音乐片段时,首先出示狮子这一标题,当学生一见“狮子”二字,脑海里立刻会出现在动物园里或电影、电视银幕上见过的那种威武的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抓住“狂欢”想象狮子当时的动态和心情,这样,旋律一响,学生就仿佛看到狮子按着拍子跳起舞来了,吼叫声也被想象成是狮子唱歌的声音了。对大象的描写,大家都知道大象体形庞大,行动笨拙,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选用了音乐浑厚、发音低沉的低音提琴来演奏,使人联想和想象到那步履沉重的大象,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踏着舞步的形象。
象征性也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音乐声音的象征性主要取决于声音的特有属性,如力度、音色、音高等,音乐具有模拟的能力。用音响可以表现各种鸟鸣声、泉水叮咚声、疾驰飞过的马蹄声,听者可以通过这种模拟性音响在脑中构成较为清晰的鸣禽、山泉、奔马的形象。象征的手法化为带感情色彩的音调,能唤起听众的联想和想象。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一段,以小提琴独奏象征女性祝英台,以大提琴象征男性梁山伯,同时和的提琴音乐也象征人物丰富的情感。交响童话《龟兔赛跑》,作者抓住了兔子和乌龟的各自特征,以单簧管灵活快速的演奏,夹杂琶音的跳跃旋律,刻画了兔子灵巧机敏的动作,以音色浑厚的大管及其节奏沉稳的旋律表现乌龟,显得十分形象、生动、贴切。音色使人产生联想,小号使人想到战斗的气氛和节日的盛典或进军凯旋,长号的声音使人联想起虔诚、严肃的感情,双簧管和大管的声音,使人想起牛羊成群的田园风光,音乐家常用这些绘相关的景物。
音乐所描绘的形象,在诉诸人们的听觉之后,还必须调动人们的想象力,使听众一听就可以在内心或大脑中显现出内在的视觉形象。正如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所说:“音乐是心灵状态的最伟大画家,也是一切物质的最不高明的画家。”音乐是一种抽象艺术,它没有可视形象,无法在人们心中形成固定的映象,但是它却能调动人们的情绪,调动欣赏者全部的想象力,通过饱含联想的音乐形象,突破声音范围,提高人对现实生活的认知能力。那些神奇的、不可捉摸的声符敲击着欣赏者的灵,诉说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欣赏者与音乐涕泣难离、同欢共喜。
音乐艺术由于具备上述这些审美特征,使它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正如巴扎克所说:“音乐是艺术中最伟大的一个,是最深入人心灵的艺术,它唤醒你麻木的记忆,构成你的思想,只有音乐有力量使我们回返我们的本真。”随着我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音乐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我们理应充分重视和发挥音乐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审美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审美能力,从而使音乐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中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而言之,我们不难看出,只有了解和把握了上述音乐审美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审美活动,才能有助于我们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去解释音乐现象,才能真正获得音乐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2)钟文娟《艺术概论》,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年版。
(3)中国艺术研究院外国文艺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版78页。
(4)冯黎明等《当代文学批评主潮》,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1版98页。
(5)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349页。(6)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版第53页。(7)高尔基《忆列宁》,《论美学与艺术》(2)第885页。(8)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48页。(9)恩·迈耶尔《音乐美学若干问题》,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第51页。
(10)陈英《音乐审美教育散论》,载于《美与时代》2004年第11期。
(11)袁军兰《浅议音乐教育审美育人》,载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一期。
(1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60页.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 篇5
摘要:播音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纽带,播音主持人联系着人与节目之间的情绪,可以说播音主持人是现在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更是展现个性魅力与节目特色的重点。因此,在当今新的语境下,播音主持人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自身的语言特点,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主要包括口语化、个性化、时尚化和多元化,以此满足新时期对主持人语言艺术的需求。
关键词:新时期;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
随着视觉艺术的不断进步,影视传媒艺术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尤其是在大量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必要因素的今天。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需求,很多传媒节目开始寻求在播音主持上进行突破,强调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魅力的重要性,追求通过播音主持来拉近节目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进而使大众产生共鸣,展现出播音主持的价值。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关键环节,播音主持人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实现与受众的自然交流,其次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要有特色、有创新,以此满足受众的需求。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口语化
在传统媒体发展中,播音与主持是两个不同的工作内容,播音员是通过文本进行信息传播,强调准确性与稳定性,主持人能力多体现在对节目气氛的现场参与和掌控上,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增加,当前时期的众多节目中要求播音与主持进行结合,形成全新的播音主持,并且把两者之间进行艺术融合,形成更具特色的语言艺术。在大众的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传统的播音语言风格是“严谨生动、爱憎分明、刚柔并济且亲切朴实”。但是这种形式在当今语境下已经发生了改变,今天的播音员主持要以满足大众的口味为主,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把传统的播音语言变得更加贴近大众,以口语化的语言为主。今天的播音主持专业强调语言风格的体现,从追求传统口语开始转向灵活的表达方式,这一方面反映出新闻在不断生活化,也表现出播音主持人的平民化趋势,这种改变并不代表新闻语言发生了改变,而是语言变化更加被大众所接受,这样的方式既符合人们的追求,又反映出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口语化媒体节目的趋势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因此今天的口语化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也是播音主持的专业的进步。以《鲁豫有约》为例,该节目从发展至今已经有近20 年左右的时间了,一个节目开播了近20 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背后更是需要无数人的付出,该节目的特色便是主持人中的语言艺术更加贴近大众生活,这种以面对面的口语化形式展开节目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当整个节目像聊天一样完成后,其整体效果是更加具有穿透力的。正是其口语化与艺术性结合的特点,才能拥有竞争优势,得到观众的喜爱。随着播音主持的发展,口语化的能力更是播音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个性化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播音主持需要突破自我,打破传统呆板的语言艺术,需要不断去激发自身特色,强调个性化的创新发展。在当前的众多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出,优秀的播音主持人都是具有各自风格的,其语言艺术的表达也更加具有风格化。如何炅、汪涵、杨澜等,这些优秀播音主持的语言风格随着节目的不同而发展改变,当然无论怎么改变也不会失去自身的风格,节目中他们都在努力营造一种气氛,把大众带入他们的气场中,进而影响到大众的情绪。传统的播音主持要求主持人语言统一、严肃端庄,但当今语境下,随着广播传媒的不断发展,传媒的节目形式也各种各样,大众在不同的节目环境中对节目审美、需求不同。所以说,一个好的播音主持在艺术语言方面一定要有自身的独特性,清楚个性化的重要性。个性化的表达可以说是吸引观众喜欢的重要因素,更是为节目带来一定观众并获得大众喜欢的原因之一。播音主持人要想实现播音主持语言的个性化,知识文化的储备是必不可少的,灵活的应变能力也是要时刻训练的,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时刻注重场面的控制能力,把握住不同语言的艺术魅力,把自身风格展现出来。例如,在《我是歌手》第三季总决赛直播现场中,因为选手突然退场,导致节目一度陷入困境,此时,主持人汪涵的临场应变巧妙地化解了突然间的尴尬,也给予导演组有重组的时间,进行临时替换,此时可以看出主持人的个性化展现与临场发挥是当代节目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这种临场发挥也更可以激发观众的热情,进而体现出播音主持语言的个性化。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时尚化
当今时代是追求“时尚”的世界,时尚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审美艺术的一种标准,无论老幼都喜爱时尚,同时时尚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标志。因此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时
尚化的语言魅力从侧面代表着一个播音主持的能力。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来说,在当今语境下,如何正确认识时尚,并且追求时尚,把时尚变成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且把这种时尚化的语言艺术应用到节目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很多时候社会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具有时代性,走在时代前沿,那么播音主持迅速加强自己的时尚化语言,便是追求时尚的最佳方式,通过这种语言可以在舞台上吸引大批的观众,并且可以起到正确引领时尚语言的作用。目前很火的一档节目《金星秀》,主持人金星犀利时尚的语言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她之所以成功便是源于她时尚化的语言,其很多语言更是成为网络流行语,还有金星也十分擅长利用网络热语来增加自身的魅力,因此该节目的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由此看出时尚化的播音主持语言更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当今语境下播音员主持语言艺术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应用是今天播音主持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对于播音员主持来说,不单单语言要具有口语化、个性化、时尚化,更应该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种多方面的能力可以是在舞台上的随机应变,也可以是一个播音员主持可以应付不同的节目。一个好的播音员主持可以在不同的节目中进行主持,例如,河北电视的方琼、程程,他们最开始是以做主持儿童节目为主,后期不断转型到综艺节目、美食节目、真人秀节目等,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播音员主持来说,多元化的能力是多么重要,多元化能力可以让播音员主持从容地应对各种节目,所以这项能力是一个播音员主持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今天播音员主持在不断转型中所要提高的地方。只有不断紧跟时代需求,才能更
好地应对今天的局面。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大众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人们的审美不再停留在过去,而是随着时代发展有了新的标准。结语
在当今的语境下,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具有特殊的魅力,要想迅速增加自身的热度、有效带动节目的发展,那么语言艺术便是其最需要增强的能力。通过应用语言艺术可以有效起到提高收视率及增加自身影响的作用。可以说语言艺术的口语化、时尚化、多元化和艺术化等几方面是今天播音员主持的发展方向。播音主持要想保证紧随时代发展,就要十分重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 篇6
姓名:陈小溪 学号:2010710038 学院:统数学院 手机号:*** 浪漫主义的思想产生于 18 世纪中叶,19 世纪初的欧洲文艺思想界。这个时期,政治风云变化频繁。由于欧洲大陆封建复辟,各种思想文化领域和艺术风格先后兴起。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精神早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就有所表现。如《 田园》、《 英雄》 以及《 第九交响曲》 等等。都有浪漫的色彩出现。但真正揭开浪漫主义音乐序幕的应首推舒伯特、韦柏。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主义音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主义音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民族性、民主性。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了表现这些内容,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爱国主义和民族统一思想,在上特别注意吸收民族英雄的精华。
人民性。浪漫主义音乐家受到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斗争中,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力量的启示,在他们的作品中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同时为使作品被人所理解,发展了乐器作品的标题性,创作了大量的标量音乐。
抒情性。它与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而这些又是通过作曲家个人的感受表现的。因而抒情性的个人心理刻划,自传性,则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抒情体裁的发展。
幻想性。这是作曲家为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解决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矛盾,所采取的一种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之所以喜欢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中选也题材和形象,正是由于从这里可以为他们的想象,提供任意驰骋的天地。
新精神。浪漫主义作曲家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艺术上,在音乐体裁,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
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的形成与其当时的社会因素是分不开的,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因为欧洲通过传教等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派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欧洲势力的鼎盛时期,虽然浪漫主意思想逐步衰退,但它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久远的。
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主义音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西府鼓吹乐的音乐艺术特征论 篇7
据说, 鼓吹乐初创阶段不晚于汉初, 班氏家族称雄于西北时, 班壹已经用了鼓吹乐 (刘□《定军礼》) , 它的来源就是西北民族的马上之乐。在汉魏时期, 鼓吹乐汉魏间的鼓吹乐按用途区分, 一般有下列几种类: (1) 黄门鼓吹; (2) 骑吹; (3) 短箫铙歌; (4) 横吹。隋唐鼓吹乐仍由天子近侍及太常鼓吹署掌握。略同前代, 但分部与名称有异, 其礼仪用途则仍为汉代鼓吹的延续。宋元明清鼓吹乐宋代的宫廷鼓吹乐称“随军番部大乐”, 用于贴近皇帝御驾的仪仗行列, 多用禁军或内监掌握, 而不属鼓吹署。历代鼓吹乐的种类、形式、用途大体如上, 无严格界限, 每随时代而异。一般情况下宋以前的鼓吹乐, 共同点较多, 宋、元以后则变化较大, 愈近后世, 鼓吹乐各种类就愈加失去其间的区别, 逐渐混一, 统称为鼓吹。
西府民间鼓吹乐班叫“吹班”, 艺人叫“吹手”、“吹鼓手”或“顾事的”。乐队建制一般由两只唢呐, 一面大鼓、一副镲、一个马锣、一个钉钉 (云锣) 、一支海笛、一支麦杆号 (大号) 组成, 有时伴以弦索, 山区也有一支唢呐、一面鼓和一个钉钉 (云锣) 组成的简单班子。它的演奏行式可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种。演奏曲目有一百多首, 根据挖掘整理的乐曲来看, 有大型乐曲和小型乐曲两类。由于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 各个吹班演奏的曲目各有侧重, 川原地区以大型乐曲和模拟人声的“咔戏” (也叫咪咪戏) 为主, 山区多以小曲为主。这些鼓吹乐曲有近百首被<<宝鸡市民族民间器集成卷》收入, 几十首被《陕西省民族民间器集成卷》收入。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对研究西府的民俗习惯、风土民情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府民间鼓吹乐的曲式结构
一、单曲子.是鼓吹乐最基本的乐曲, 具有短小精悍、严谨朴实、板式变化小, 能独立成曲, 演奏起来一气呵成, 多用重复、变奏手法, 这是鼓吹乐曲目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如“四季花”, “十对花”, “秋地生”, “山坡阳”等
二、单曲子加头.即单牌子前加简单的散板头。
三、联曲子.亦称联奏, 也就是较大型的套曲, 由几个单曲子组成, 联缀演奏。例如“柳青娘”, “独行”, “钉缸”“二姑问病”等。这部分曲目可以单奏, 也可以连奏, 但它不是按照固定套路排顺序。这些曲目大部分是即兴演奏, 所以也称“加花儿”, 其时间可长可短, 技巧可多可少, 这要根据演奏者的兴致而定。“加花儿”最能反映乐手们的演奏水平, 民间艺人们也往往把他们最拿手、最有特色的技巧全用在上面。
四、加头曲子.曲头加在乐曲中篇幅较大的散板, 它起伏跌宕, 舒展自如, 音乐雄厚而有气势, 每首乐曲的曲头大同小异, 一般加在板式变化较大的大型曲子前面。如“燕落沙”, “劝龙”等。
西府民间鼓吹乐的演奏程式, 有以下几点
一、演奏程式。包括起板, 旋律, 落板, 板拍规定和强弱关系等各种规定。
二、打击乐程式。锣鼓经的作用, 用法及乐曲特定的打击乐演奏方法。
三、音乐程式。包括乐曲的各种应用方法。
四、特定的伴奏乐器及演奏方法程式。有固定的伴奏方法, 包括内在和外在两种形式。
西府民间鼓吹乐的演奏程式是乐曲在表现形式上的主要特征。音乐基调、特定乐器的演奏方法都有严格的程式。不可随意改变。
西府鼓吹乐的演奏特点
加花变奏。经加花变奏后, 乐曲活泼多姿, 富于活力, 随之带来曲式结构上的部分再现或变奏出现, 从给人以新意的感觉。
合奏和齐奏。一般两支锁呐采用循环换气的方法吹奏, 两人前后换气使乐曲一气呵成, 有分有合, 以合为主, 分和有度, 穿插配合, 彼此呼应, 你问我答, 错落有致或即兴加花变奏处理, 给乐曲增添了不少色彩和情趣。鼓乐起板, 铜器点缀其间, 以唢呐主奏旋律, 锣鼓烘托气氛, 相互交合、浑然一体, 给人以羙的享受。
唢呐演奏以平吹、超吹、单吐, 双吐, 气顶音、滑音、花舌为主, 指法采用单指、双指、花指等技法。这些技法以气为本, 气息运用的好坏决定演奏的质量。鼓乐演奏技法有单击、双击、鼓中击、鼓侧击、鼓边击、擂捶等, 这些技法根据乐曲的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有长短、高低、强弱之分。
从西府鼓吹乐的调性来看, 属关中色彩, 以七声燕乐徵调式和变体音阶调式为主, 大部分乐曲属七声燕乐调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府民间鼓吹乐形成了粗犷豪放、浑厚悠扬、热情高亢、热烈欢快, 富有气势的演奏风格, 它是当地民众原始淳朴思维方式及思想意识的重要载体。同时, 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民间鼓吹乐之所以经久不衰, 重要原因之一是它与当地传统的民间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各地乡村至今还保留着具有浓郁色彩的这一民间风俗, 在民间祭礼活动中民间鼓吹乐作为一种风俗性的音乐演奏形式参与其中, 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个鼓吹班组成最佳阵容, 使出浑身解数, 演奏拿手曲目。他们比技巧, 比功夫, 比曲目。相互交流, 切磋技艺。
西府民间鼓吹乐在其他风俗娱乐活动中, 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角。到新春佳节、元宵灯节或喜庆丰收的时候, 它们同社火连缀伴着秧歌队“舞狮子”“闹龙灯”“撑旱船”“踩高跷”等民间艺术, 辞旧迎新, 祝愿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西府民间鼓吹乐与民俗息息相关, 水乳交融。迄今为止, 在节日喜庆、郊庙祭祀、民俗丧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反映了农耕文化的审羙情趣, 它与人们同歌泣、共悲欢。伴随着一代代人繁衍生息, 如果没有世代沿续的民俗文化, 也就没有鼓吹乐的继承和发展。如果没有民间艺人采用“灌耳音”的传承办法, 鼓吹乐早已消声灭绝。在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今天, 我们要认真地做好保护和研究工作, 为现代文明服务。
参考书籍
摘要:西府民间音乐丰富多彩, 流传在西府大地的民间鼓吹乐与民俗息息相关、水乳交融, 与人们同歌泣、共悲欢。伴随着一代代人繁衍生息, 反映了农耕文化的审美情趣。本文就西府鼓吹乐的渊源、曲式结构、演奏程式、演奏技巧、演奏曲目、调式调性等做以论述。
关键词:西府,鼓吹乐,音乐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化史词典》
音乐艺术特征论文 篇8
关键词:西方歌剧 音乐剧 艺术特征 比较研究 启示
音乐剧是当今国际舞台上最受人关注与青睐的一种舞台剧艺术表现形式,然而,曾经在西方流行了两个多世纪的歌剧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炙手可热,即不再成为现代作曲家、作词家、观众等持续关注的热门焦点。歌剧消亡,音乐剧成为西方音乐历史的领军“人物”,必然是某种规律和趋势所致。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推动的呢?毋庸置疑,二者在艺术特征上的异同可能是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有力证据了。
一、西方歌剧与音乐剧相关内涵阐述
(一)歌剧
西方歌剧从诞生到发展,从发展到鼎盛,再从鼎盛到没落,经历了四百多年,也就是说,歌剧的发展贯穿了四个世纪,是当时西方音乐发展史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大量优秀的歌剧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极大的奠定了歌剧艺术在当时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诚然,西方歌剧依然在发展,但对其定义的概况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毋庸置疑,在歌剧的不同发展阶段,专家与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然而,在歌剧定义的发展长河中,笔者认为以《歌剧概论》中提到的最为全面、广泛和中肯:歌剧艺术是一门有布景和服饰的舞台表演艺术。虽然,歌剧始终以歌唱与舞台为表现形式,但其和那些同样是清唱,而没有化妆、布局、表演,但却有丰富故事情节等大型的音乐剧有所不同,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音乐剧
歌剧的发展是西方音乐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伴随着歌剧的发展、鼎盛和萎缩,一种新的舞台表演形式,音乐体裁音乐剧逐渐诞生,并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进入观众视线。音乐剧在发展中海纳百川,融合了多种细枝小流,如轻歌剧、音乐戏剧、歌舞杂耍和滑稽表演、福利秀等等,直到发展成为独特而具有魅力的现代音乐剧。从音乐剧的发展过程中看,汇聚各式表演艺术的丰富艺术形式,如音乐喜剧、戏剧、讽刺剧、歌舞片段等等。诚然,西方音乐剧艺术表现形式缤纷多样,总能给予人更加酣畅淋漓的感受,因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西方音乐剧吸取了西方歌剧发展的一些优点,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音乐剧定然会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更为繁荣飞速的发展。
二、西方歌剧与音乐剧艺术特征比较分析
(一)歌剧与音乐剧艺术形态的不同
歌剧与音乐剧首先有着艺术形态方面的不同。诚然,二者均属于舞台表演艺术,从属于综合艺术类别,且二者的综合性都较强。就西方歌剧来说,其主要综合的艺术元素有音乐、舞蹈、诗歌、绘画、建筑、文学、历史等等。这种高度综合,形式多元,内涵丰富的艺术形式使西方歌剧持续散发着独特魅力。就西方音乐剧来说,其综合性雷同于西方歌剧,但音乐剧的综合性更高,艺术形式更多元,所体现内容更加广泛、现代、深刻,几乎涵盖了现代社会所有门类的艺术类型,即除了歌剧所包含的元素之外,音乐剧还囊括了雕塑艺术、幽默艺术、滑稽表演、魔术、声光艺术、杂技、影视艺术等等,其更深切地体现了本身“海纳百川”的特征。除此之外 ,二者艺术形态的不同还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歌剧和音乐剧相互关联。在歌剧发展中,音乐被称为核心因素;在音乐剧发展中,剧本同样具有核心的价值。再者,歌剧追求布局完整,而音乐剧更倾向于情节控制,推动情节发展。最后,歌剧表演中音乐是表现手段,其任务是通过表现音乐达到艺术表演效果;而在音乐剧表演中,音乐剧情节的推动与发展较音乐表现更为重要。第二,音乐创作上的相异。无论是音乐创作结构、音乐创作风格、词曲的创作等,音乐剧和歌剧都既有着相同的联系性,又有着相异的效仿性。总之,从艺术形态上看,歌剧和音乐剧形态相异,但又有着相似性,要想比较二者的艺术特征,首先应从艺术形态上加以区分,继而循序渐进,从各个艺术元素逐步推进,真正透析西方歌剧和音乐剧二者的艺术特征。
(二)歌剧与音乐剧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除了艺术形态的不同,西方歌剧与音乐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着相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演唱方面。西方歌剧采用的演唱方法十分独特,最有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这种唱法被成为美声唱法,该唱法被一些人认为是演唱界的“阳春白雪”。美声唱法从发声和演唱风格上均有着严格的规定,于是,久而久之,关于美声唱法发声艺术的研究成为一种时尚,并在这一背景下,一个新的美声发声技术体系逐步形成。而音乐剧的唱法一般较为复杂,也没有固定的硬性规定,随意性较强,一般采用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相结合的方式,唱法更加灵活。从唱法上,歌剧更专业,但音乐剧的表现力更强,更能吸引现代观众的兴趣。第二,舞蹈方面。舞蹈是运用肢体语言展现美感的一種舞台表现艺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舞台美感源泉,故无论是在歌剧还是音乐剧中,舞蹈元素都有涉及。但不同的是,舞蹈之于二者的重要性不同,在歌剧表演中,舞蹈是可有可无的,只是作为色彩性和过渡性的片段。而在音乐剧中,舞蹈元素占据着重要地位,被称为音乐剧表现的三大核心元素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戏剧、音乐),故在音乐剧表现中,作为一种重要表现手段的舞蹈不可或缺。第三,舞台美术方面。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舞台美术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其是否能够兴致高昂地看完整场节目。舞台美术在歌剧和音乐剧中均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能巧妙烘托舞台氛围,并创造性地表现主旨。一般来说,舞台美术包括背景、道具、化妆、服饰、灯光等元素,总的来说,相对于歌剧来说,舞台美术对于现代音乐剧的表现力更为重要。第四,对演员的要求。歌剧要求演员具有高超的演唱水平,最好是著名歌唱家,而对舞蹈要求不高;音乐剧则不仅需要其有高超的演唱水平,对其自身形象、表演、舞蹈等都有所要求。
nlc202309081224
(三)歌劇与音乐艺术特征的相似与相异性
从艺术形态、艺术表现方面来看,歌剧与音乐剧相互联系、借鉴,又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西方歌剧与音乐剧的艺术特征的相似与相异性,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首先,二者艺术特征的相似性。第一,音乐剧继承并发展了西方歌剧高度的艺术综合性,也就是说,二者均具有高度综合性,但是音乐剧是更高层次、更高程度的综合性艺术体现。第二,都需要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无论是歌剧,亦或是音乐剧,在结构上,二者均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这两种元素不可或缺,共同推动西方歌剧与音乐剧发展。第三,歌剧与音乐剧在发展中均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随着歌剧的发展,舞台表现力更强,给人酣畅淋漓的视觉听觉盛宴成为必然;而随着音乐剧的发展,现代音乐剧场面更加扩宏大,艺术表现力更加震撼人心,更令人流连忘返。其次,二者艺术特征的相异性。西方歌剧与音乐剧呈现出的差异性是有目共睹的。艺术形式明显不同。音乐剧综合性更强,无论是在综合内容、综合方式、综合程度上,都较西方歌剧更为抢眼,这使得音乐剧实现繁荣发展成为必然。诚然,歌剧和音乐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故其本身呈现出的艺术特色和文化特质,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音乐剧的艺术特色又附着了一些其他特点,例如商业性、通俗性、灵活性与多元性,特别是商业特质也愈加明显。音乐剧的商业性不仅体现出该艺术形式的一些艺术特征,同时也包含着音乐家、表演家等的艺术理想,更附带着一些商业性的利益与价值,这也是现代音乐剧的明显特征。
三、西方歌剧、音乐剧发展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西方歌剧、音乐剧发展对我国现代音乐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启示:第一,音乐剧创作要基于音乐剧特征,凸显计划性与目的性。发展与创新音乐剧,首先要明白音乐剧是什么,音乐剧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音乐剧的艺术特征是什么。首先要澄清的是,音乐剧不是简单的歌舞剧,它是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的巧妙融合与渗透,即各个要素要巧妙搭配,安排妥当。总之,音乐剧创作既要立足音乐剧本身的特点,又要多元、灵活与创新,最终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第二,把握好音乐剧的商业化特征。商业化是目前西方乃至我国音乐剧发展的主趋势,多途径推动音乐剧的商业化运作成为音乐剧发展的重要课题。要做好这一点,除了要认真做好音乐剧音乐、情节构造、舞美等方面之外,还要逐渐渗透商业化气息,进一步向商业化运作靠拢。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好音乐剧艺术与商业化的尺度,在认真做好艺术的基础上考虑商业化,切忌过于追求商业目标而影响音乐剧的质量,导致作品的粗制滥造。第三,培养专业化、创新能力强而又不拘一格的音乐剧人才。丰富的人力资源是音乐剧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借鉴西方音乐剧培养人才的经验,培养出真正为音乐艺术献身的高素质人才,夯实音乐剧发展队伍。例如,可以广招人才,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壮大音乐剧发展队伍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歌剧与音乐剧,一个传达传统音乐思想和精神,一个又渗透着现代文明的狂热、时尚气息,是现代舞台艺术和现代艺术发展的领军者,为整个舞台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诚然,西方歌剧与音乐剧发展与艺术特征比较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我们要在借鉴西方歌剧以及音乐剧发展先进经验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歌剧和音乐剧,重点是现代音乐剧的发展与创新。毋庸置疑,我国音乐剧的发展尚且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只有做到取长补短,谦逊求教,才能使舞台剧和音乐剧发展绽放绚丽光芒,最终推动我国音乐艺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旭华.西方歌剧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于欣滢.西方歌剧的艺术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1,(11).
[3]李合胜.西方歌剧角色艺术及审美特征的衔接与转化——以《魔笛》为例[J].戏剧之家,2015,(19).
[4]刘洁.西方音乐剧研究综述[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03).
[5]田雅丽.试论西方音乐剧和中国戏曲的异同[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
【音乐艺术特征论文】推荐阅读:
音乐艺术特征08-16
音乐艺术审美特征论11-23
古典音乐推广音乐艺术探索论文09-10
音乐艺术鉴赏的论文05-13
公共艺术音乐论文08-11
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研究论文06-20
音乐赏析的意义与方法初探艺术论文11-28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化论文10-06
音乐创作音乐艺术11-13
音乐剧音乐艺术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