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图书管理(共12篇)
数字化图书管理 篇1
一、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程序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基本程序包括三个方面,知本管理、人本管理和能本管理。首先,知本管理是对图书馆知识资源的分类和转化。其中包括显性的期刊、图书所提供的知识,还包含其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要通过阅读和总结来发现。另外,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还包括对其知识资本的管理,是对数字图书馆支持技术的管理。其次,数字图书馆人本管理主要是指对馆内人力资源的管理,管理关键内容是确保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和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人力资源管理是整个图书馆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决定了管理的成本。对数字图书馆来说,要在尊重馆员的同时对其实施必要的管理,使其工作效率提高,图书馆是为客户服务的,因此应建立必要的服务体系,加上员工激励制度的构建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显示意义。建立激励机制、建立馆员的培训与规章制度等工作。为此,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强化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能力,以便于解决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能本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管理人员能力、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体现。管理过程要不断创新,知本管理、人本管理与能本管理共同构成了数字图书馆管理的三大要素。
二、数字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策略
基于上文的分析,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主要你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各个环节实施知识管理。
(一)知识组织环节
组织环节要根据知识管理的要求实施标准化的资源管理。将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裂,并结合扩展标记语言的方式来对资源进行标注。从而完成数据库的转化,建立完成的图书资源目录,便于读者查询。另外,还可以以客户的查询习惯来进行资源的分类。在这一环节,还对知识资源做好必要的保存,注重知识服务方案的人性化与合理设计。在数据库的构建上,要确保检索的一致性。
(二)知识开发环节
图书馆要善于利用知识管理技术,实现资源的整合,并且发挥管理技术自身的优势。知识管理技术中的智能化组织数据单元、存储设备等都使得数字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只有利用图书馆知识整合才能确保知识的开发和技术的创新。在知识开发环境下,知识管理技术还能够深度的挖掘图书馆知识资源,发挥人才的管理优势。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丰富,但相对比较分散,因此要为阅读者选择一站式的服务,以便于帮助其深度揣摩数据库信息。最终在这一环节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再造。
(三)知识共享环节
知识共享和吸收是数字图书馆建立的最终目的。要促进知识共享,应构建和谐的文化气氛。其中不同的`知识所占的比例不同,只有在和谐的氛围下,知识才能释放,完成知识的共享过程。目前,很多数字图书馆采用的是建设机构库的方式,制订了完善的机构库典藏政策,并为其提供软件知识。在学术中所学的知识或者查找的资源应相互结合,实现其保存学术资源、传播学术成果的目的。通常要求管理者建立统一的知识管理共享平台来发挥现代图书馆的作用。
(四)知识应用与服务环节
知识共享后,要确保其可应用性和服务性的发挥。运用知识管理手段,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行为进行评价,通过适当的鼓励来确保优秀员工积极性的提高,也加强了数字图书馆的管理。为馆内员工提供培训,提高其实际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馆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发挥其服务功能,实现数字图书馆建立的根本目标,数字图书馆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形式,要求馆内人员重视自身创造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高,时刻以用户为核心,发挥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将客户放在第一位,基于此对内部管理机制和手段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图书馆要根据用户的多样化知识需求,结合知识管理技术不断的提供推送服务、知识导航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跟踪服务等知识服务业务,确保图书馆的可利用率,发挥其积极作用。
数字图书馆管理与企业管理不同,注重知识管理过程。实践证明,知识管理促进了数字图书馆管理效率的提高。在管理过程中,数字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注重对知识组织、开发、共享和应用过程的管理,并且要不断的创新来提高管理效率,发挥数字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完成深层服务和新型管理的统一,确保数字图书馆组织管理绩效的上升。
参考文献:
[1]孙晓明,张爱臣.知识服务与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xx(11).
[2]穆颖丽.数字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构建及实施策略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xx(4).
数字化图书管理 篇2
一、基本功能要求
图书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 需要能够存储一定数量的图书信息, 读者信息, 其中主要包括:图书信息的录入、删除及修改;图书的出借、返还和资料统计。能够对一定数量的读者进行相应的信息存储与管理, 其中包括:读者信息的登记、删除和修改;读者借阅资料的统计与查询。能够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 提供数据信息授权访问, 防止随意删改。
其功能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界面的开发两个方面。后台数据库要求一致性和完整性强、安全性好的数据结构。端应用界面要求应用程序功能完备, 界面友好、便于学习和使用等特点。
二、便捷的实现方式
(一) 利用ASP技术实现网页式应用界面。随着互联网浏览的普及, 人们越来越习惯网页式界面的使用形式。采用网页式应用界面, 有利于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和适应操作, 也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成为工作人员和借阅人员交互式的交流界面。有些学校同时有多个分校的, 还有利于在各个校区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AS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代替CGI脚本程序的一种网页开发工具, 它可以与数据库和其它程序进行交互, 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利用ASP可以实现突破静态网页的一些功能限制, 实现动态网页技术, 包含在HTML代码所组成的文件中, 易于修改和测试。ASP服务器端连接ACCESS与SQL数据库, 可以完成信息的数据化管理。ASP可以使用服务器端Active X组件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 由于服务器是将ASP程序执行的结果以HTML格式传回客户端浏览器, 因此使用者不会看到ASP所编写的原始程序代码, 可防止ASP程序代码被窃取, 具有较高的安全行。
(二) 利用Access完成底层数据库管理。Access是Office系列软件中用来专门管理数据库的应用软件, 它可以运行于各种Windows系统环境中。由于Access继承了Windows的特性, 使用Access的时候不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程序设计水平, 任何非专业的用户都可以用它来创建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使用标准的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 作为它的数据库语言, 从而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通用性, 使其成为一个功能强大而且易于使用的桌面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生成器。
三、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基本构想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三方面的需求,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 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为完成这些功能, 整个图书管理数字化系统可以划分为四个子模块:图书资料管理模块, 读者管理模块, 借阅图书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
(一) 图书资料管理模块。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此模块来管理各类图书, 包括图书品种的添加, 修改, 删除等。在进行图书的添加时, 录入书籍的条形码时要检验条形码是否唯一, 添加的书籍只有在不重复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图书的添加。在进行图书的删除时, 要弹出提示窗口让管理员确认后才能够进行图书的删除。在进行图书的修改时, 列出所有用户选定书的信息,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图书信息的修改。
(二) 借还书管理模块。此模块包括借书信息管理和还书信息管理两部分。其中, 借书信息管理中包括借书信息的添加、借书信息的修改、借书信息的查询。读者和管理员可以通过本功能查询到读者的借阅信息以及对书籍的管理。
(三) 系统管理。在该模块中管理员可以添加新的用户, 以及修改用户密码和权限的设置。
(四) 读者资料管理。其中包含普通用户的管理, 用户可以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 登录自己的账户可以查询到借阅的相关信息。同时, 后台的数据分析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读者信息的分类统计数据, 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完成图书的补充、整理等基础管理工作。针对学校的图书管理, 还可以帮助教学人员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 为教学实践提供积极的参考。
摘要:针对学校图书管理的实际需求, 探讨利用网页界面和常用办公软件实现数字化管理的方便途径。采用ASP和Access数据库技术, 完成四个基本模块:“图书资料管理模块”“读者资料管理模块”“借阅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 实现图书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自动化的目的。
关键词:学校图书,数字化管理,简便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2]杨威.ASP网络开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
[3]宣小平.ASP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数字化图书管理 篇3
关键词: 提升 数字化 图书管理 素养 促进 跨越
震殇
5.12灾难突袭,紧邻震中,我市遭到重创。学校在此次地震中损失惨重,全部校舍受损,山区和沿山各镇学校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尤为严重。有5个乡镇9所中小学校图书及设施几乎完全报废,其他乡镇共32所学校图书及设施有不同程度损毁。全市共损坏图书架153个,期刊架损坏27个,报架损坏29个,图书柜损坏40余个,图书管理系统及电腦损坏或丢失4台(套),图书损毁9万余册……
重生
三年灾后重建,校园重生尽展新颜。校园文化更需重建,学校图书馆不容置疑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越的图书环境、优厚的图书资源实实在在需要优秀的图书管理员。而如何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素养,正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和面对的,特别是掌握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全面实现我市中小学图书管理信息化,图书流通信息化,这就要求图书人员必须能掌握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管理图书日常工作和读者服务工作。真正用好、管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资源,为学校师生服好务,实现我市中小学图书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提升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素养
1.政治思想素质 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崇高的职业素养,才能做到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要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勇于吃苦,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多探索,多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才能与时代俱进。
2.性格作风素养 我们提倡图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力争做到:遇事果断,具有快节奏的作风,讲究时间效率;热情、和蔼、耐心、勤劳;宽容、虚心;锐意进取、钻研业务、团结协作。
3.专业素养 此乃关键之所在。这里所说的专业素质包括业务知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长期以来,手工操作方式制约了流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我市图书管理人员大多数是新手,只有通过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才能使其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每学期两次以上的培训和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活动让他们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以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等已基本能够独立完成,图书管理常规方面的借阅、开放工作开展得也有声有色。但这远远不够!如今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全面改革。计算机取代手工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体力和简单脑力劳动的重复。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办理完图书的借阅手续,因此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成为图书管理人员的必备素养。在加强馆员爱岗敬业的服务意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馆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计算机现代化技术的培训。
二、创建学校信息服务特色
随着电子信息和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一改传统做法。读者能利用电脑在家里或学校直接存取电子信息资源。这样大大方便了读者,读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直接查到所需的信息。我市中小学不少学校响应号召专门为图书室配置计算机,创建并完善自己的书目数据库。改变了单一的借还图书的服务方式,既节约来了时间,又节省了人力,加快了流通频率,提高了开放效率。我市隐峰学校还自发研制了一套系统软件,通过图书借阅查阅平台,在家里、在学校上网都可以事先选好想看的书籍,再到图书馆借阅。甚至学生们还可以和家长一起选书、借书、看书、讨论,这样大大促进了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沟通。实验小学也自己设计开发了一套借阅系统,从学生借书证、图书编目(设置条码)着手,只需一下扫描,就可以迅速完成借书、还书所有开放情况记载,无需老师手工记录。这两项成果将在我市全面普及,它也许不是最高端的,但它一定是简单实用的,易于操作。可以看出我们的图书管理人员在成长,同时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也在提高,他们正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服务方式,优化图书管理服务模式,为我市中小学图书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三、注重信息服务 推进校际资源交流
把信息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积极推进校际图书馆之间的互借工作,特别是图书复本量大的学校更要注重这种方式,走出封闭独立的自我管理,与其他学校密切合作,互通有无,扬长避短,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需求,为读者提供主动的、高层次的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立足传统(图书馆)放眼数字(图书馆)
当今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共存的时代。传统的纸质文献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织部分和读者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不同年龄、层次、专业、需求的用户对信息载体的偏好不同,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是不容易的,而且目前的电子阅读方式还没有普及,还有不少缺陷。因而,纸质文献将继续拥有大量的用户,传统图书馆的职能仍将将继续发挥作用。
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不应该局限于到馆获取实物资源,也要向在线传输等网络服务方式转变。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2011年9月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书香中国组委会共同发起的并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数字图书馆负责具体执行的“书香中国公益捐助行动”,已向我市中小学捐赠★书香中国★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分馆32所,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它昭示着我市中小学图书事业会有一个更好的起点、更好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图书管理 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
1引言
浅谈数字化图书馆 篇5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数字化已经成为新世纪的代名词,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更是迫在眉睫,在这个信息繁杂的网络时代,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于首位,数字化图书馆是把数字化技术及其信息融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包括信息的采集、编目、流通以及电子化的技术服务,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可以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地文献信息服务功能.
作 者:刘嘉铭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刊 名:黑龙江史志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G25 关键词:数字化 图书馆 研究浅谈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问题 篇6
浅谈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问题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区别于传统图书馆,其中的知识产权、资淅采购、馆藏特色等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为此,本文从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需求出发,系统分析了知识产权、资源采购、馆藏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的发展对策.
作 者:朱萍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210005刊 名:科技创新导报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3)分类号:G256关键词:高校 数字化 图书馆 建设
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管理 篇7
一、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需要领导重视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 由校长主管, 还有教导主任分管, 把图书馆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当做学校的一件实事来抓, 为图书馆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2012年10月, 学校启用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 并为图书馆添加两台联网电脑、一台激光打印机、一台条码打印机、两台扫描仪及音响等数字化设备, 方便师生学习并保存学习成果。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编目和读者管理工作
1.数字化图书馆编目工作
首先, 将新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盖章、贴条形码。接着进入“采、编、典”界面, 点击“增加新记录”, 进入书目信息著录界面, 编辑完信息点击“保存”, 之后点击“高级编辑”, 进一步著录其他信息。点击所查询出来数据的书名进入书目信息界面, 点击“索书号”进入“索书号”界面。只填“分类号”和“种次号” (著者号) 两个字段, 分类号会自动获取共享数据中分类号 (按中图法第四版分类) , 种次号会根据分类号自动生成。当鼠标光标在分类号的编辑框内闪动时, 按Enter键 (回车) , 会自动生成种次号。在“确认分类号正确”的情况下, 点击“保存”, 生成索书号记录, 在“索书号”界面点击“保存”, 系统自动切换到“典藏数据”的界面。最后, 书录入系统后要打印书标, 贴在书脊正中离底部2 cm的地方, 贴之前可对录入完毕的书进行“画线”, 方便贴书标。图书录入完毕后, 按照“中图法”分类号的顺序排架。
2.读者管理工作
管理员登录系统, 进入“系统管理”→“读者管理”, 点击“增加新读者”, 填写新读者的基本信息后保存。其中读者条码、读者姓名、登录名、密码和可外借五项是必填项。个别读者的添加主要用于中途来的教师或转学来的学生。
批量读者:可将读者信息做成表1模式, 在“系统管理”→“读者工作区”中批量导入。
点击读者的“内部编号”, 进入读者信息界面, 点击“修改”按钮, 对变更的信息进行编辑, 点击“删除”按钮可删除该读者。
三、数字化图书馆面向师生开放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管理员的首要工作。每学期开学, 管理员都要制订工作计划, 然后按照安排工作。期末写总结, 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为了做好图书馆的开放工作, 采取多种开放形式:
对教师开放方面, 随时为全校教师服务, 满足他们教育教学的需要。
对学生开放方面, 采取学生外借与室内阅览相结合的方式, 针对低段的学生采取室内阅读的管理方式, 由管理员为学生统一配书, 统一发书;高段学生采取刷卡借阅方式, 学生凭卡向图书馆借书, 整个借还书过程非常快速, 高效。
通过借阅活动的有效开展,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作用。图书管理员应努力为师生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 主动向师生推荐好书, 不但做到为人找书, 还要为书找人, 以更好地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图书的修补工作
图书修补要及时, 要在图书没受到损害之前就采取措施, 不要等到图书破损, 修补极为困难或根本不能修补时, 才想起修补。要挖掘图书室现有资源, 充分利用资源, 发挥资源优势, 反对浪费, 主张节约, 做好图书的修补工作。
五、结束语
数字化背景下图书管理方法改进 篇8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 图书馆 自动化服务 网络信息
正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它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公效率,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信息科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发展核心,,信息的載体也逐渐走向数字化,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人们获取知识一种相对广泛的途径的公共机构,也要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为数字化管理模式。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方便管理图书信息以及满足广大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
一:图书馆现状分析
许多大学的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比如,一些高校合作完成一些大型数据库,一些高校创立了自己的数据库,部分高校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数据资源。大体上来讲,许多地方高校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数字化发展建设参差不齐,相对差距比较大,许多高校对于数字化图书管理还是不够重视,很多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上面,仅进行初步的信息数字化建设,整体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二:数字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数字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集网络、信息、多媒体、计算机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存储方式,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检索和浏览,扩大了信息存储的领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有其必要性,这里有二点要求。一,信息技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是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图书馆数字化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走进了千万家庭,它的推广和普及,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提供了现实的网络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网络小说、电子版书籍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图书存储模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新的技术支撑,也就是现在说的数字化图书管理。
三: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
(一)信息化管理方式。数字化图书馆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与图书资源管理相结合,进行管理存储运用,让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便可以迅速方便的对图书进行存储检索以及查阅,以此达到准确、便利、快速的效果。
(二)书籍文献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就是图书管理数字化,存储检索数字化,图书馆所有馆藏数字化,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数字载体获得,通过计算机网络为读者提高准确高效快速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即是一个数字化信息系统,它将不同地方、不同格式、不同载体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储存,以网络化的方式传输。
(三)组织形式网络化。图书馆网络化是集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信息资源于一身的网络系统,它通过通讯网络虚拟连接,使信息资源得以数字化实现。信息的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的方式转变为直接的网状的组织形式。
(四)高端的存储技术。数字化图书馆是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对信息资源建立一个大型的存储系统和检索系统。信息的主要存储方式从传统的纸张印刷文献转变成数字化信息文献,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存储效率和检索速度。
四:图书馆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素质问题。馆员的素质问题,在传统的图书模式即将转变为数字模式下,老式的管理人员必定会茫然不知所措,不能正确的定位,认识新的变化的必然性。这些当然会阻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观广大图书馆员,能适应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技术型人才并不多。数字化图书馆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准的。因此,培养和选择高素质的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人员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必须做好数字化图书馆人才资源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数字化技术难题。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对象及存储技术大大超过了传统的图书馆的范围,它设计到各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国家相关单位还应该继续积极参与与国家组织的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发挥和技术过硬的技术人才,加快研发攻克数字化模式下的难题,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出较多的关于数字化图书管理模式的相关技术。
(三)网络及安全问题。数字化图书馆顾名思义是实现图书馆的数字化。因此网络问题是实现此功能我们需要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数字化图书馆的主要依托是网络,网络化的程度也是检验数字化图书馆完善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校园网络建设中,主要应完善两方面的网络设施。一个是远程互联网,另一个是校园网。目前部分高校十分重视这个工作,校园网逐步完善。因此,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问题在数字化是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学校方面应重视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和维护以使它更长久的发展。
五: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具体措施
(一)完善硬件设施,增加资金投入。经费问题一直阻碍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国家应拨出资金扶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各个高校也应积极争取企业、国家经费资助。广泛引入技术、人才,共同开发相关数字化系统,完善硬件设备。
(二)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重视数字化人才培养问题,培养相关人员的数字化服务意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水平,也要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存储、检索、排错等多项技能。
(三)确定发展规划,明确自身定位和读者需求。构建数字化图书馆中,第一要考虑自身定位。一方面,由于资金问题,不能每一个方面都做好,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是引进技术还是集合高素质人才自己构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系统。其次应考虑读者的需求。社会告诉发展,读者需求量也随之增大,因此数字图书馆应该提供全方位快速准确的信息系统,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六:构建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
(一)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存储空间更小,存储内容更多。
(二)数字化图书馆除了可以收藏数字内书籍,还可以收录其他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比如视频、音频、计算机程序等。
(三)数字化图书扩大了读者的范围,传统图书馆因为存储量多少、地理因素等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
(四)数字化图书馆运用网络以及科学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和传播的方式,从而是读者对于信息资源更有效的利用和共享。
参考文献:
[1]《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王春生
[2]《论数字化图书馆》王彤
数字化图书管理 篇9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现代化信息服务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数字”的时代,数字地球、数字家庭、数字城市、数字地图、数字鸿沟……“数字”无处不在。图书馆人也在谈论“数字”,“数字图书馆”建设已被列入21世纪的种种规划之中,人们也不时读到某某图书馆已建成“数字”的报道,但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优势,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快、更广泛、更方便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数字化图书馆也必须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意识,调整服务方式,从而使图书馆的数字化在现代化信息服务中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1图书馆数字化是现代化信息服务的基础
1.1上网≠数字图书馆
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曾说过:“如果你将一家企业放到了网上,它仍然是一家槽糕的企业,它只不过是变成了一家槽糕的网上企业”。同时,如果你将一个槽糕的图书馆放到了网上,它仍然是一个槽糕的图书馆,只不过是变成了一个槽糕的网上图书馆。
1.2人们衡量图书馆数字化的指标
人们衡量图书馆数字化的指标大致有三: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也就是“路”的问题;二是数据,也就是“货”的问题;三是图书馆内部的主要业务活动,如书刊借阅、采访、分编等,从纸面作业转为数字作业。那么,具备以上基本条件的图书馆是否就可以称之为数字图书馆了呢?
1.3图书馆数字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失误就在于把网络变成了一堆冷漠的机器和一种纯粹的技术,以为只要有了设备、各种技术,数字图书馆就指日可待。由于没认真规划,图书馆多立足于本馆现状制定数字化计划,各自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软件与硬件,由于相互封闭、互不联通、无法进行馆际互借之间的交流,所谓的“数字图书馆”演变成一个新的孤岛,成为数字化发展进程中又一瓶颈。数据库的建设也没有统一规划与合理分工,选题重复、数据分散、数量少、不具规模,仅旅游数据库就多家图书馆在建,加之网络通道不畅,访问者苦苦等待却又无可奈何,且大多数有用信息乃有偿服务,使不少读者望而却步。电子图书馆每天都在以数10万页的速度增长,而真正上网查阅书刊的读者却不多,据《电子商务资讯网综合报导》年龄在16—21岁的网民网上消费的占了绝大部分,他们主要在网上聊天(61%),或在一些报纸的网络版上发表见解(44%),或在网上看书(29%),或看最新影视节目(22%),或看现场直播(14%),动辄上千、数百万的投入,并没有使大多数读者真切体会到数字图书馆带来的好处。
1.4数字图书馆应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
数字图书馆同时应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所谓多层次网络,即不仅要链接现有的几大系统图书馆网,还要考虑企业、社区和家庭等,应该说,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是一个互相链接的图书馆网群,是图书馆共享的一种新模式,它将改变传统图书馆的书本式文献服务模式,实现多媒体自由存取,远程网络传输,智能化检索与跨库无缝链接,创造出超时空服务的新境界,各图书馆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共享是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2读者的需求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倾听读者意见,调查与预测网络时代读者的结构组成、行为特点、阅读偏好等,对政府制定关于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及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探寻项目的深层价值,可能会导致行动缓慢,但急功近利可能会带来无穷后患。
雅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受欢迎的网络公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不渝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也必须以读者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
3现代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最高目标
“普遍服务”是图书馆数字化的最高目标,“服务”是体现网络“存在”的主要方式。那么在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来调整我们的服务方式呢?
3.1“虚”、“实”结合服务读者
网络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优势是“馆藏”的无限,“虚”、“实”结合就是要在阵地服务与在线服务之间创造一种“无缝链接”,只要读者需求,就应充分利用有形资源和数字资源,提供“无所不有”的借阅服务,发挥互联网的服务优势,真正实现图书馆阵地服务与在线服务的互补,实实在在地从过去的“馆藏”服务转向“超馆藏”服务,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用最便捷的方式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数字图书馆真正的灵魂所在。
3.2突破传统图书馆地域距离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无限制”与“无边界”
由于图书馆地域的分布不均匀与城市中心化发展趋势,在没有图书馆和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人们仍然无法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之一就是渗透性强、涵盖面广,这种渗透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普遍服务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目标就是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权享用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从而彻底改变现状,让远离图书馆的民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
访问外国网站的突出感觉是,每个网站都不是信息孤岛,一个具大、雄厚的幕后网络化信息资源体系与各个网站链接,并支撑着成百上千的网站运行,几乎每个网站背后都有一个行业网站群,每类行业网站链接十几个乃至成百上千的同类信息网站,其在专业信息方面的强大优势同时也决定了其在服务方面的优势,这也是他们服务成功的秘决。
3.3关注“重要的少数”
80/20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之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一小部分,尽管目前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学术研究的只占其少数,但极具潜力。曼旦大学一教授在“回顾20世纪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之艰难历程”一文中,针对建立国家科学研究支撑体系中文献资源匮乏的现状,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影印刊全面停刊的现状,呼吁增加图书拨款,并指出了网络利用不便等问题。他认为,有些领导强调国际互联网上有大量在线期刊资料,却不提大多数有用信息乃信息有偿服务,不敢放手让学生上网,就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收费不在高处统一解决,而是往下层层加码,但对学界读者采取特殊优惠服务却是可以做得到的。在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敦煌文献阅览室,与开放式阅览毗邻而设的就是现代化专家研究室,通过营造空间传达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4结语
基于互联网优势开展图书馆服务是一项十分有前途的工作,致力于开发全新的网络服务,才是图书馆数字化的价值所在。当然,数字图书馆不是图书馆发展的唯一和最终的形式,它只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形态、变化。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发展、变化,图书馆的服务也会在变革中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化图书管理 篇10
古籍的数字化,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文献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用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
二、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意义
1、解决古籍藏与用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免费开放等措施的实行,越来越多的读者进入到图书馆使用文献资料,古籍阅读的需求量也随之越来越大。但是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公共图书馆将古籍收藏之后,出于保护的目的,对古籍的阅读对象和阅读方式都做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因此,古籍的藏与用,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传统的古籍保护和阅览方式已经无法解决大众日益增长的古籍阅读需求。为了解决古籍保护和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之间的矛盾,利用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古籍数字化将成为今后古籍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化古籍,不仅有利于古籍文献资料的长久保存,而且可以反复进行利用,提高古籍的使用率,更好地发挥公共图书馆从藏到用的功能,符合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求。
2、有利于普及推广馆藏古籍文献
古籍的保存和利用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的古籍文献,已经不适合拿出来流通阅读。古籍数字化后,可以减少对古籍原本的伤害以及降低原本的流通量,而且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古籍进行管理,存取方便、检索迅速、利用灵活,有利于普及和推广馆藏古籍文献,传播地方文化,提升图书馆的在读者心中的核心地位。
3、有利于古籍文献资源共享
古籍文献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人物、风俗等内容。过去因为受到流通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古籍文献难以共享。现如今古籍的数字化正好可以弥补纸质本的缺陷,打破地域之间的隔阂,让古籍文献的共享变得可行。
三、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现状
目前,全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江西文化源远流长,留存至今的古籍文献非常丰富,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典藏的主要单位,承担着古籍工作的重要责任。据统计,江西省公共图书馆112家,1个省馆,11个市馆,100个县区馆,其中基层公共图书馆占近89%,是江西省古籍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整体上看江西省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100个基层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古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人为损毁和自然老化等现象严重,加上古籍使用率低,古籍保护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普查和古籍保存环境的改善上,从古籍再生性保护上说,目前基层公共图书馆中只有萍乡市图书馆、景德镇市图书馆、宜春市图书馆寥寥几个开展古籍影印工作。由此可见,古籍数字化在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进展非常缓慢。另外,因基层政府对古籍保护无法给予充分重视和资金支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常年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加之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有限,多数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更遑论设立古籍保护工作专职人员,古籍数字化人员更是稀缺。
四、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由上述现状可知,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因技术、人员和经费等条件的制约,还无法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故笔者认为,需改变基层公共图书馆“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全省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整合多方资源,推进全省古籍数字化工作整体性规划,建立互通有无、共享互惠的交流合作网络,才能有效改善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基础薄弱、进展缓慢、缺乏技术和经费支持的现状。
五、关于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网络建设的建议
1、争取政府和财政支持,稳定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经费与工作人员
古籍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并且复杂的工程,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最终的数字化成果。为了确保古籍数字化的效果,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争取政府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尽量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且尽可能固定一名古籍工作人员,保证古籍数字化工作正常有序可持续的进行。
2、基层公共图书馆应立足本馆的实际情况,确立符合自身馆情的古籍数字化原则
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工作,受制于经费、人员和技术等因素,开展起来存在不少困难。因此,确立符合馆情的古籍数字化原则,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合理安排,才能达到时间、效果、人力和经费的完美结合。(1)古籍数字化工作逐级递进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有限,计算机整体水平不高,古籍数字化工作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级进行,先易后难,层层推进。从最简单的古籍书目数据库开始做起,逐步过渡到古籍全文数字化和古籍专题全文数据库,脚踏实地的完成古籍数字化的工作。(2)古籍数字化工作要突出馆藏特色古籍数字化的投入经费相当大,对于人员有限,经费紧张的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是很大的障碍。因此,在数字化过程中,不能片面地追求“高大全”,而是应该从本馆的实际情况以及用户的需求等方面出发,体现馆藏特色,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最大限度的数字化馆藏古籍文献。例如,有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从特色馆藏古籍入手,选择具有鲜明特色的馆藏古籍先进行数字化;有些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选择馆藏古籍中比较珍贵少见的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有些馆可以选择使用率较高的馆藏古籍进行数字化等等。
3、建立长期有效的古籍数字化信息网,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加强交流与合作,共享古籍数字化成果
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专业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因此,我省基层公共图书馆要想将古籍数字化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需利用多方资源,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加强资源的共建共享。(1)以强带弱,推动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古籍数字化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工作人员稀缺,在古籍知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也有欠缺,人才稀缺和技术薄弱是影响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数字化进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江西省图书馆的平台,加强对从事古籍数字化的基层公共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同时也可以让馆内的专业人员下到基层,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指导,使得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古籍工作者在专业和技术上得到更直接的帮助和提高。(2)加强沟通与协作,统一规划,共享古籍数字化成果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古籍数字化工作时,应加强馆际交流与协作,互通有无,在统一、有序的规划下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
加强交流与协作:
1、避免重复选题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节省全面进行古籍数字化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能集中精力去开发具有优势的项目,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数字化古籍质量的目的,减少无意义的浪费。
2、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古籍数字化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交流和协作,可以和同行讨论学习,这样既可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又能学到先进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3、共享古籍数字化成果,便于整理和使用。每个基层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古籍都具有地域特色,古籍文献数字化后,通过资源共享,将分散的古籍数字化资源统一起来,便于后续的整理,也方便读者进行阅读和检索。古籍文献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财富,进行古籍数字化,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读者。估计数字化网络的建设,能有效改善当前江西省基层公共图书馆古籍熟悉花基础薄弱、进展缓慢的现状,更好地推进全省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①刘景会、张云玲:《对江西省县级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的思考》,《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第5期。
②毛建军:《古籍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4期。
③李洋:《古籍文献数字化之思考》,《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年第3期
④陈晓红:《浅析县级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新课程(下)》2015年第9期。
数字化图书管理 篇11
摘 要:所谓人文管理,是强调被管理对象主体性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它是从人的需要和发展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本文指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40-02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人文管理,以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水平。
1 数字化服务人文管理的内涵
人文管理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人文管理应用于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根据不同的人有不同需求,把这些不同的需求进行有序和谐地整合,为人设计信息产品,对人有针对性的提供信息服务。对图书馆内部要关心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早在1931年,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就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第一,书是为了用的;第二,每个读者有其书;第三,每本书有其读者;第四,节省读者的时间;第五,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这五条定律,确立了图书馆以供读者利用为根本的服务宗旨。“为人找书”和“为书找人”,“节省读者的时间”,确立了图书馆服务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基本思想;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概括了图书馆的发展观,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需求也在变化,因而图书馆服务也需要不断变化和发展。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为人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图书馆人应具有的一个核心理念。
2 数字化服务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购买的数字资源都是现成的数据库,可以说是种类繁多,除了少数院校有学位论文数据库、各种目录数据库、学科导航库等自建的数据库外,很少有根据本校学科设置和建设重点自建的数据库,高职院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各高校馆根据本校的学科体系提供资源服务,但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科结构单一,又缺乏和教师、学生的沟通,没有对读者需求进行调查了解,所以必然会出现服务针对性不强、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并非是用户需要的情况。
2.2 数字化服务缺乏宣传和对读者的培训
数字化服务过程中不仅要及时了解用户需求, 满足用户需求,而且应该向用户进行宣传。但目前影响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是因为对数字化服务的宣传介绍和推广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有些读者对图书馆拥有的各类电子文献资源及其利用手段不了解,这样严重地制约着读者信息需求的实现,笔者对本院学生用这样一些题目进行了问卷调查:您知道学院图书馆有哪些数字资源?结果回答正确的只占15.2%,回答不知道的占48.2%;您是否向图书馆的咨询台咨询过问题?其中回答多次咨询过的为3.2%,咨询过一两次为10.7%,知道有这项服务但没有咨询过为22.6%,不知道图书馆有这项服务为72.1%。您是否会使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结果回答会使用的只占42.5%。可见,从问卷调查来看,说明我们对于宣传数字化服务和读者培训方面做得很不到位。
2.3 图书馆人员因素限制了数字化服务的开展
目前,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还相当匮乏,据初步调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的“二多”和“三少”现象较为突出,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学专业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外语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有些经过调查和论证确有必要开展的服务方式,如:虚拟咨询服务,有的图书馆因为没有能承担这项工作的高水平咨询员而无法开展这项服务。有些馆购买了数字化资源和设备,因为缺乏技术人员维护和开发而限制了数字化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是人文管理的失误,决策者只注重数字化资源和设备的建设,而忽视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未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所致。
3数字化服务人文管理优化策略
3.1 处处为读者着想,给予读者人文关怀
给予读者人文关怀,图书馆应当在管理方式、规章制度、服务方式、服务态度、服务语言、环境氛围等方面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对待读者要一视同仁,体现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不要人为地设读者等级,设置受服务的权限。理解读者、关心读者、爱护读者,处处为读者着想,对读者坦诚相待。图书馆在提供数字化服务时要实施人性化管理,系统的设计编程要人性化,如使用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咨询服务系统,为读者提供图书馆的文献联机目录和索引,使读者能便捷、快速查询资料;又如在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中设置查寻读者遗忘密码信息的功能;针对个别读者在电子阅览室上网玩游戏、看不健康的网站、大声喧哗等现象,在不伤害读者自尊心的前提下,设置利用短信提醒或警告等功能;在本馆网页设置滚动话框,发布通知、新书通报、温馨提示……,或者链接部分免费的视听课程数据库,及时发布信息并辅助教学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些举措。
3.2 加强数字化服务宣传,重视用户培训
随着各类电子文献的出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部分读者缺乏信息查询知识和技能,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较低,有些读者对图书馆拥有的各类电子文献资源及其利用手段不甚了解,甚至一无所知。因此,严重地制约着读者信息需求的实现,图书馆员作为专业人士有责任和义务主动地向读者宣传本馆的可利用资源,为读者介绍和培训情报检索知识,耐心地为读者演示各种数据库的使用,帮助读者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了解网络基础知识、特色数据库和数据库的概念、网上信息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掌握网上信息资源的检索途径、获得方式、如何利用等等。可采取专题讲座、定期培训、网上互动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特别对阅读能力较差的读者,更应主动提供热情服务。
3.3 注重与用户的勾通,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资源管理者通过对用户个性、兴趣、心理和使用习惯的分析后,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利用交流及反馈以确定、预测用户的显性与隐性的信息需求,通过用户利用率调查和用户的满意度评价等方法,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服务。如:针对教学的个性化服务、针对科研的个性化服务、针对学科带头人的个性化服务,针对心理健康个性化服务、针对就业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等。作为资源管理者, 我们应该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通过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
3.4 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给予馆员人文关怀
人才始终是做好数字化服务的基础,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以人为本”是建设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给予馆员人文关怀,图书馆在自我管理当中要切实了解馆员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和满足愿望的程度。尊重他们的劳动,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复劳动。相信他们的人品、人格, 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力,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制定规章制度要人性化,做到奖惩分明,体现人本管理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馆员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经常派人参加行业组织举办的业务培训班,组织人员参观学习先进的图书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强化馆员终生学习的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强化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尽早地掌握利用先进的网络手段对信息知识的搜集、整序、保存、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荣.论图书馆发展主体方向[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 毛秀梅,王杰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中的人文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09,(3).
[3] 杨忻.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6).
[4] 翁淳光.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管理[J].情报资料工作,2004,(1).
中职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设想 篇12
(一) 信息服务占据的主导地位是网络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的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 又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通晓知识产权 (版权) 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 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国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 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高,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图书馆尚还是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遍。即:低学历者多, 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 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 中等职业学校要实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专业问题。
(二) 图书馆馆员素质应具备的条件
图书馆馆员素质应具备的条件:1.图书馆员不仅要掌握其它相关的学科知识, 还要学习适应走向数字化图书馆的管理知识。2.加强馆员强烈的竞争意识。3.要有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日常操作、系统开发与维护、信息存贮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 特别是Internet实用技术。数字图书馆时代要求图书馆员, 除了具备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知识和技能, 还应精通现代信息技术方法与手段, 如计算机编目、自动标引、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等现代文献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此外, 应掌握国际上先进的检索理论和检索技术, 以满足用户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二、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合理配制
1.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组织。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传递和存储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综合, 也称网络文献”。
2.整合数字资源, 实现馆际互借。通过“友情链接”或“资源导航系统”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友情链接”或“资源导航系统”, 可以获取不同图书馆或网站上的虚拟信息资源, 使用户能够利用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 实现高效跨库、无缝链接的一站式查询方法, 对大量来自不同的搜索平台、数据库类型、检索语言、服务形式的数字信息资源实现交互式的共享。
3.系统内共建与跨系统 (地区) 共建结合。数字图书馆在信息组织中要以图书馆系统为牵头单位, 主动参与有关部门和地区重点信息机构的资料数字化进程, 扩大信息资源的领域和范围, 促进国内协助与国际交流。
4.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库。合理配置与协调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及其与所处的环境的关系使它们发挥最大的系统功效, 满足信息用户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所需的知识和信息需求。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可采用国际流行的Dub lim Co re。只有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接轨, 才能提高自建数据库的通用性, 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5、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整合技术为资源整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借助相关技术, 异构资源整合为一体化的知识体系, 不同信息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 各种信息资源被提供到用户桌面。应积极学习其它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整合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高度重视整合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图书馆数字化的服务质量前景1.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建议
1.1增强馆员数字化服务意识。图书馆服务人员应与时俱进, 增强数字化服务意识, 重视数字化参考咨询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 实现24/7式全天候参考咨询服务, 确立无限制的服务观念。正确定位, 建设特色信息资源, 提供具有特色的数字化咨询服务。
1.2调整馆员专业知识组成。数字化参考咨询工作的技术含量远高于传统参考咨询服务, 可以说它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领域, 要顺利开展数字化咨询服务, 图书馆除引进传统的图书资料专业人才外, 还应补充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和经营管理人才, 或者引进拥有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建立起合理的咨询人员团队, 使之逐渐适应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的要求。
1.3提高读者信息素养。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已成为当前图书馆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主要方式。注重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发展概况的探索和研究, 并及时吸收和利用日益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 及时吸收和利用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成果, 对提高图书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 进而推动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提高文献信息服务水平都有着重要意义。
【数字化图书管理】推荐阅读:
数字图书馆管理10-19
音乐图书出版数字化08-28
图书馆数字化09-18
数字化图书馆网站05-10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06-11
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07-13
现代图书馆数字化服务07-26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07-31
未来图书馆的数字化08-01
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