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赏析――枫桥夜泊诗词鉴赏

2024-06-28

小学古诗赏析――枫桥夜泊诗词鉴赏(精选5篇)

小学古诗赏析――枫桥夜泊诗词鉴赏 篇1

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1、请学生背诵积累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这首诗意境深远,非常有味道。在学这首诗之前,先请大家看一幅图。

出示课件:现代苏州枫桥图片

师述:这是苏州一座很有名的桥,叫枫桥。每天这里都会有很多游 客来这里参观游玩,来领略枫桥的诗情画意。其实,枫桥只是一座在江

南非常常见的单孔石拱桥,那它为何引来如此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呢?原

因啊是一首诗!想知道是什么诗,让一座普通的桥而闻名天下的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学这首诗。

揭题:枫桥夜泊。齐读课题

3、解题。

(1)指导“泊”读音并多音字组词。

查字典理解“泊”在两个不同读音情况下的意思。(2)生理解《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

过渡:就在那个夜晚,诗人张继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枫桥 夜泊》,板书:张继 简介张继。

师:这《枫桥夜泊》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呢?今天老师带大家走进 《枫桥夜泊》,一起去感受感受。

二、初读感知,体会意境。

1、生自学古诗。

出示:①自读古诗,边读边理解诗句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②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作者在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给自

己带来的感受。学生自读古诗。

2、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

指名读,相机纠正“愁、苏、城、寺、钟”这几个生字的读音。

3、读得还不错,但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可以划出诗的节拍。出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你怎么读这首诗? 小结:吟诵,抑扬顿挫,要注意重音与停顿韵味,古诗,讲求的是 一种韵味,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

于耳的感觉,让人细细体会、再慢慢回味。

三、欣赏品味,想象悟情。

小学古诗赏析――枫桥夜泊诗词鉴赏 篇2

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句话:“言气质, 言格律, 言神韵, 不如言境界。有境界, 本也。气质, 格律, 神韵, 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也。”这句话道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之美。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欣赏中, 意境之美已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 也成为了诗歌本身的发光点与活力的源泉, 因此意境之美的赏析, 也成为了鉴赏一首诗歌的基础, 对于张继的《枫桥夜泊》不难发现, 这确实是一种具有很高意境的优美佳作。整首诗虽然短小精悍, 但是四句诗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诗中动词与名词的紧密结合, 既优美地对静态物体进行了描写, 又烘托了动态时作者的情感, 动静结合、寓情于景, 将作者的思维情感展现在诗句中, 再创原诗的意境之美。

对于这首诗第一二句的描写, 其中的意境之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在对“月落、江枫与渔火”和“乌啼与霜满天”的描写时,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感,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使整首诗已经更加的连贯。月落时乌鸦的一声啼叫, 划破了天空的静谧, 用动景衬静景, 衬托了月夜的静谧, 同时也衬托出了作者此时此刻的孤独之情。其二, 通过“江枫、渔火”与“寒山寺的钟声”衬托“枫桥之下的一叶扁舟”表达作者的惆怅与孤独, 用动景衬静景, 将无形的事物形象化, 便于读者的理解。

二、灵魂升华

诗的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整首诗的灵魂, 是对整首诗的升华, 作者由远而近、由浅入深的描绘了“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将宁静的夜打破, 一声声钟声不断的回荡在舟中旅客的心中, 为旅客带来了一丝丝惆怅”同时也可以说是, 寒山寺是一座承载着悠久历史的古寺, 一声声有着净化人们心灵的钟声, 将作者心中的惆怅之情给净化了, 平息了旅客心中的烦恼愁苦。后两句主要的就是运用双重含义的手法, 更深层次地对景物进行描写, 例如:“客船”既可以指的是“渔舟”又可以指的是“渔舟的游客”, 充分展现了整首诗的意境之美。

三、情景交融

对于情感的描写首先是要理解作者对于景物的描写, 一般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在一定程度上, 也体现出了作者此时的心境, 对于情、景的把握不能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 要充分的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枫桥夜泊》是张继在名落孙山之后归乡途中所作, 因此这首诗中也应该含有张继想报效朝廷而又不得志的落寞之情, 面对深秋朦胧的夜色, 江面上只剩下星星渔火和江边上默默挺立的枫树, 在如此凄凉的环境下, 作者联想到自身的经历, 由心生出一种凄凉哀婉之情。

四、诗的“音美”

何为“音美”?音美指的是诗歌的韵律之美, 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 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韵律美, 而张继的《枫桥夜泊》也不乏韵律之美, 就韵律而言, 适中的韵律只要有两种, 及“平平仄仄仄仄平”与“仄仄平平平平仄”, 诗人在写诗的时候都会注意诗句最后的韵律美。就节奏而言, 古诗还有一定的间隔与停顿, 就张继的《枫桥夜泊》而言, 月落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渔火 对愁眠。姑苏城外 寒山寺, 夜半钟声 到客船。由于诗的停顿不同, 最终导致理解含义不同, 如果在对诗句进行推敲的时候, 不能对诗句进行正确的停顿, 就不能对作者当时的感情进行正确的理解。

五、虚实相生

月落、乌啼都是自然界中的景致, 但是在愁苦的作者眼中, 此时的景致也是不美的, 月亮在天空中的时候是最美的, 可是此时她就快要落下了, 乌鸦的啼叫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一种不祥的象征, 此时乌鸦传来啼叫就更让作者觉得愁苦。在秋夜的晚上, 本来就显得有些寒冷, 诗中的“霜”更是新添一笔, 更是冷上加冷了, 岂不使人肝肠寸断吗?更将作者所描写的景物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就更显得虚实相生, 虚不是虚, 实不是实, 更显得空灵飘渺。

《枫桥夜泊》给人一种空灵之美、意境深远之美, 时空的交织、虚实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又展现给人们了一种不一样的欣赏角度。这首诗的意境之美, 美在作者寄情于最朴实的景物之中, 寓情于景, 将自己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摘要:张继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在中国古诗中, 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同时也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一幅意境朦胧、清冷幽静的江南水乡图, 作者将自身的经历与切身感受融情入景、情随景生, 使得这首诗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价值, 更体现出了张继不一样的写作才能。

关键词:古诗,枫桥夜泊,意境,赏析

参考文献

[1]高建新, 李树新.一首诗创造世界——张继《枫桥夜泊》的接受与传播[N].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4) .

[2]张玲.传神达意, “译”味隽永——汪榕培英译“枫桥夜泊”的艺术[J].中国外语, 2010 (1) .

《枫桥夜泊》古诗 篇3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张继《枫桥夜泊》诗歌鉴赏解读 篇4

《枫桥夜泊》诗歌鉴赏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题为“夜泊”,实际上只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感受。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jié)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小学古诗赏析――枫桥夜泊诗词鉴赏 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文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简介内容

本课选的三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这三首诗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枫桥夜泊》

1、揭题:《枫桥夜泊》

此诗是写枫桥泊舟一夜之景,诗中除所见所闻外,是一“愁”字透露心情。

2、教师范读

月yuè 渔yú 翘舌:霜愁城山声平舌:寺

3、学生试读

4、理解诗句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 啼:啼叫。 满:到处。

句意:月亮渐渐落下去,满天霜落,只听到乌鸦啼叫。

江枫渔火对愁眠。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对:面对,对着。愁眠:忧愁地难以入睡。

句意:夜泊的作者面对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光。愁思起伏,不能入睡。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句意:听到寒山寺半夜钟声,阵阵传了过来。

5、讨论:

(1)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

(2)诗人听到了什么?(鸟啼、钟声)

(3)诗人在枫桥夜泊时感觉到什么?(幽静清冷)

(4)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的思想感情。

6、指导背诵

三、教学《别董大》

1、揭题《别董大》

别,告别。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琴客,在音乐上有很高的造诣。本诗作于与董大告别之际。

2、学生朗读

3、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

千里黄云白日曛。

千里:形容宽大。 黄云:黄土。曛:曛黄。

句意:黄沙弥漫如云,顿时间天地昏暗。

北风吹雁雪纷纷。

句意:北风催送了大雁,又带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莫悉前路无知已。

莫:不要。愁:担心。知已:知心朋友。句意:不要担心前去的路上没有知心朋友。

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指董大。句意:普天下有谁不知道你的大名呢?

4、讨论:

(1)第1、2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沙、夕阳、雁群)

(2)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从诗的第3、4句,你体会出了什么?

(4)小结:诗人、高适是一个一生不会放弃自己追求的人,失望、挫折、压抑、冷落从示动摇他为实现自己这张和抱负秋极追求的决心。

第二课时

一、教学《暮江吟》

1、板书诗题

“暮”是什么意思!交代时间,“江”交代地点。吟:吟唱。题目意思: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学生默读古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阳:夕阳。铺:照射。句意:残阳照射在江面上。

半江瑟瑟斗江红。瑟瑟:碧绿的颜色。句意: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中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露似真珠日似弓。

真珍:珍珠。句意:露珠如同昌莹的珍珠,月亮如同一弯弓挂在天上。

4、讨论

(1)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残阳、江水、露珠、月亮)

(2)找出一句比喻句,说出用 比喻 ;把 比作 ;

(3)这首诗写的是秋天季节,从暮到夜江上的景色诗人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的情感。

5、背诵这首诗。

一、作业:

1、练习册19课

2、课时训练19课

上一篇:在郑州日产第二工厂奠基典礼上的讲话下一篇:写陌生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