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共13篇)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1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原因,尤其是对于考研这件事情,身边的同学可能不全都需要拼命学习的时候,更需要你的强大意志来坚持和自我鼓励。对我来说,我中考成绩很好所以上了一所重点高中,到高考的成绩却不太理想,没能考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所以上了大学一直觉得很遗憾,但人生必须向前看,很快我就恢复了心情,想着用四年的努力考取研究生继续圆我的梦想,这是我的动力之一。其次,现在的大学本科生越来越多,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越来越高,大学毕业以后工作的寻找很大程度上会有限制,所以我希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让自己有权利有能力去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让单位企业和社会生活挑选你,想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我的动力之二。最后,作为一个标准的理科生,沉浸在做题运算中太多年了,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求让我想继续深一步地走下去,大学四年的数学专业,最后选择了心理学,因为一直以来的兴趣,也因为想利用四年的数学知识解决心理学中认知问题,需要用到统计测量,计算机语言,我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跨专业并不能阻断我的前进,求知欲,这是我的动力之三。
我大三上半学期决定了跨考心理学,从大三下班学期就开始准备考研,因为是跨考,所以买了专业课的书以后还并不是很了解究竟应该如何学好这个对于我这个理科生来说有些偏文的心理学,后来就在网上各种查阅,向同学各种咨询,多番对比以后决定报勤思辅导班,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跟着同学们一起努力,这样最起码在跨考的路上并不觉得那么孤独了,觉得最起码有人和你一起奋斗,有人关心你的进度和成绩,后来老师和学姐也都给了很多建议,越来越了解以后,就开始着手复习,复习了一学期,把心理学统考的基本知识框架熟悉了,后来学期结束我发现三年没有白努力,我的成绩排名很靠前,所以暑假报名参加了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夏令营,但最后可能由于心理学专业课的知识不是很牢固都没有成功通过,回来以后我就开始系统的一本书一本书的背诵理解,然后每天心理学,英语,政治轮流学习,学习了一个暑假。九月份开学后,我拿到了学校的推免资格,由于北师的推免考试最早,所以最先去了,果然没有辜负我整个暑假的学习,推免考试顺利通过,虽然华东师大也给我了去复试的机会,但由于离家太远而且认为排名不如北师靠前,就放弃了华东选择了北师。
公共课的英语和政治,我认为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决定考研以后,大三下学期开始,最好就每天做阅读练听力背单词,多培养自己的语感和意识,而且贵在坚持,单词量一定要上去,不然很难在短时间内读懂文章听懂文章,逐渐增加阅读量和缩减时间,如果认为自己的英语基础实在太差,可以报班学习。至于政治,可以从暑假开始看书,先了解政治的考点和思维脉络,主要的大事件和思想体系,把书全都看过以后,再开始根据考点去有目的地背诵,政治我认为报班还是很有用处的。专业课的学习,本专业的同学你们肯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要比我的好,我只能说对于非专业的同学,需要先把所有的课本通读一遍,了解所有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考点去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记忆和理解,再去做题,多巩固,多重复!
心理学大课本还是很好的,我是用它来听课的,把它和七本统考书一起来看的,互相补充,然后每学完一章节做题练习。还发了七本书对应的易考知识点,属于轻简版,知识点集中,易于背诵,我认为很好,要好好利用!
学弟学妹们,你们都是很厉害的,只要心中有了目标,有了动力,就不会觉得孤独,然后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坚持奋斗,你会有迎来曙光的一天的!Just do it!You can do it!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2
食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谣言传播增加了群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担忧, 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 增加了食品市场的不稳定性。
信息真空往往造成信息误读和消解, 给了食品安全信息谣言大行其道的机会, 这往往会进一步促进假消息、空消息的传播, 甚至助长了某些食品商家的恶意竞争。以此深入展开食品安全的正确舆论导向,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谣言传播预防机制,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传播偏离主观预期轨道和客观规律时的应对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预防和救治,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另外,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主体之一, 有自身对信息传播的偏好。通过研究调查, 明确大学生群体对食品安全信息倾向的传播策略, 有助于大大提升其知识储备, 提高抵抗谣言的能力。另外, 大学生群体大都是接受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群体。在他们中传播正确的食品安全信息观, 有助于带动其他群体抵制食品安全的谣言。发挥大学生群体意见领袖的作用, 助力于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的营造。
1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认识现状
本次针对重庆大学学生各年级进行问卷的发放,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182份, 回收率为91%, 经分析有效问卷为175份, 有效率为96%。
问卷回收结果男生与女生比例为49.32%:50.68%。
1.1 了解情况
通过问卷中对10项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知识的提出, 大部分同学知道3~5个相关知识, 占总体的30%~50%, 另外在问卷2中20个问题的提问中平均率达40.96%的疑问选项选择率, 可以看出, 大学生对与食品安全信息知识的了解情况还是相当匮乏的。
1.2 辨识能力
在对问卷中的20个问题的正误选项统计分析后, 可见正确率的平均值达37.65%, 错误率的平均值达21.39%以及疑问率的平均值为40.96%, 并且问题的错误率明显高于正确率。由此可见,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信息有一定的判断力, 但是对于其了解还是很少, 存在拿捏不准的现象。整体上, 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辨识度比较差。
1.3 传播情况
对于食品安全的信息, 大都不查证, 不传播, 而查证后传播的数量较少当获取食品安全类的谣言, 大都不会查证其出处, 看看就算了。而当看到与自己有关的谣言, 比如自然灾害类的则会加以思考。
由此可见大学生, 对于与其自身相关的信息会加以思考和查证, 而当一般类食品安全信息则往往看过且过, 对于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没有过多的追求。在食品安全信息谣言的传播方面, 他们往往是不知谣、不传谣。
1.4 信息获取情况
大学生主要从网络获取信息, 而报纸杂志、电视等则相对较少, 并且主要以文字的形式获取科普知识, 视频次之, 而书籍、游戏则寥寥无几。
大学生对专门用于辟谣的网站了解很少, 69%都是“不知道”的答案, 另外知道的辟谣网站主要是果壳网、食品安全监管局官网、知乎、科学松鼠会、贴吧等等。其中有些答案并不是正确的, 由此可以对于专门辟谣网站地址知晓的缺乏, 导致很多时候使得大学生求索信息不得的苦恼。
2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倾向
2.1 倾向的传播主体
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希望政府以及官方媒体能在第一时间辟谣。因为政府、媒体是权威的象征, 拥有公信力, 群众对其有依赖意识。
从“两级传播”和“意见领袖”[2]的理论出发, 当政府和媒体在第一时间将信息进行披露时, 需要扩大各个渠道的影响力, 尽可能地减少谣言的危害范围, 那么政府需要和网络上的一些意见领袖达成协同, 获得意见领袖的帮助。有时, 甚至需要意见领袖优先发出相关消息, 然后媒体政府进而强化消息的准确性与官方性, 从而达到更好的辟谣效果。
2.2 倾向获得信息的渠道
大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网络为主电视为辅的渠道, 获取相关信息。由于网络是大学生接触信息的主要方式, 通过网络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信息。
2.3 倾向的传播形式
从回答的问卷来看, 大部分受访者提出了视频、游戏、电视专题节目、线下宣传的方式进行传播。
大学生群体亲睞的信息传递与授受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文字或者老师的讲课, 在日常生活中的游戏、视频、动画等如果能有效地、合理地穿插相应的知识内容, 对于大学生群体甚至其他群体的知识储备都有极大的作用。
3 结论
1) 大学生对食品安全信息的认知与求知欲薄弱, 传者需抓准切入点。
大部分学生对食品安全类信息尤其是与自身情况关系不大的信息, 兴趣较小, 对于其真实性, 不愿意深入探究。那么, 当其遇到相关的谣言时, 容易导致其对谣言的抵抗能力小, 很容易受到其影响。
但是, 安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每个人都会对自身的安全与否极度关注。从问卷中也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自身相关的信息还是会进行一定的思考。那么从有关切身安全需求信息的角度切入, 在传播中加强对食品安全信息重要性的陈述, 加强人们对知识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利用网络传播多媒体融合的方式, 结合动画、视频、图表等形式, 则可以很好地引起其兴趣帮助其记忆与运用。
2) 大学生倾向于也主要从网络获取食品安全类信息, 传者应优化创新网络传播方式。
在校期间, 大学生主要接触的媒体是网络, 并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 手机甚至成为大学生不离身的移动媒体。大学生主要从网络中获取信息, 也熟悉和倾向于网络传播方式。然而, 网络是个多样性、信息混杂的场所, 要保证正确信息的有效传递、网民知识储备的日益增长、保证谣言的抵挡和破除力度, 则需要相关食品安全信息传播部门把握好网络的传播渠道, 占据主要地位, 利用微博、微信、官方网站等进行大范围地扩大正确信息的影响力。
3) 多样性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亲睞, 提升植入安全知识的技术水平。
大学生提到在视频、科学实验、游戏、专家讲座、校园宣传等方式中融入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传播, 而不是单一在在网络中以文字的形式, 进行传播。
在对大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中, 传播者应当注重结合线上线下双重奏效, 从线上的活泼有趣到线下提问与解答的亲近, 从点对点的新闻推送功能, 点对多的专家论坛、视频制作、新闻等方式进行。
4) 政府、媒体应及时辟谣, 确保正式渠道的畅通。
政府、媒体是辟谣、传播信息的最具公信力以及权威性的主体, 平时应创造政治宽松、信息透明的社会环境, 注重关注网民舆论, 及时平息矛盾, 最主要的是从社会矛盾的根源出发。另外, 当涉及重大事件的谣言产生时, 政府、媒体应及时跟进, 保证正式传播渠道的畅通, 增强信息的透明度, 证实谣言的虚假性, 配合一定的法律手段, 依法打击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同时, 应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 他们熟练运用网络语言, 有自己的传播渠道和一定的影响力, 并且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由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提出的谣言公式, 在传播学者克罗斯发展后提出, 谣言= (事件的) 重要性× (事件的) 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3]通过使用科学的传播策略, 加强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储备, 拥有抵抗谣言的能力, 加之政府、官方保持畅通的信息环境, 从而杜绝谣言滋生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居网络谣言首位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成立[EB/OL].新华网, [2015-08-29].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8/29/c_128178901.htm.
[2]保罗·F·拉扎斯菲德尔, 伯纳德·贝雷尔森, 黑兹尔·高德森.人民的选择:选民如何在总统选战中做决定[M].唐茜, 译.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3
一、利用相同学习经验,轻引导重辨析
1.学习经验巧迁移
学习了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和戴维·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后,我开始思考低年级的“迁移教学”。按理论来说,相同的学习过程容易引起学生的经验共鸣,这样的迁移是最容易完成的,学生对此也最能接受。因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鉴于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所以我顺势这样设计了一年级下学期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师:你能说说25+2等于几吗?先算了什么,再算了什么?
生:25+2=27。先算了个位上的5加2等于7,再把7加上20
师:思路清晰!看来,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用个位加上一位数,再进行计算。那你现在能尝试来完成25+7= 这题吗?试一试。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解答。
因为已经有了之前相同的学习经验,学生在这里都能很顺利地完成了计算,不过教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学生能凭借以前的学习经验来完成例题的学习,但是对于新知和旧知的关系并不清楚,对于学生来说这一切只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一题作业而已。因此我认为利用相同的学习经验引入新知是容易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去辨析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区别。
2.引导虽需,辨析更重
还是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这节课中,之后我进行了如下的引导:
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25+2和25+7这两题,为什么一题的答案是二十多,一题的答案是三十多?十位上多出的这个“1”哪里来的?
生:(仔细观察计算过程后)哦!是从个位与一位数相加的得数里面来的,5+7=12再加20就变成三十多了。
师:哦~ 原来如此。以前两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加,比如5+2,是没有满10的,而今天学习的两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加,像这里的5+7,是满了10甚至超过10的,这就是不同点。
师:虽然计算方法一样,但是个位和一位数相加满10了,要向十位进1。
之后再通过适量的练习来让学生熟悉旧知和新知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他们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这种“本是同根生”的“迁移教学”既能让低年段的学生整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还能逐渐适应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很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认知结构之树”在这样的学习之下开始慢慢发芽了。
二、相似经验产生冲突,抓方法导新知
在低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并不是所有的“迁移教学”都可以用相同的经验去学习的,相反的,学生时常会感到用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会得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比如,在之后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中,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经验——两位数的个位去减一位数,结果发现不能减,从而尝试失败。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说法叫“认知冲突”,它是指认知主体与已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认知冲突”对于教学来讲不可怕,反而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突破方法。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中我就是这样引导的:
师:我们来看“30-8”,按照以前的,先用什么位去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用个位去减,但是0-8不够减。
师:那怎么办呢?我们请小棒来帮忙。
(师边讲边带领学生一起操作。教师在投影仪上做,学生在下面操作。)
学生此时会想各种办法来解决,有拆一捆小棒完全正确的,也会有三捆都拆了的现象,不论怎样都动手解决了问题。请学生上讲台投影操作小棒。
在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当相似的经验产生认知冲突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直观教具,学生就能够利用直接经验来寻求解决办法。但是,问题解决后教学并没有完成,还需要教师对不同的方案进行点评,从中抓住最优方案来导入新知。
“认知结构之树”有时并不是总是“顺着长”的,像这样“拐弯的”也不在少数。这种类型的“迁移教学”我称其为“似是而非”型。虽然表面看起来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像,但是实际解决时会遇到“认知冲突”,它需要教师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中寻找最优,然后抽象出概念再引入新知。整个思维过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理解起来是有些难度的,但是他们只要能感受到整个过程就已经是很好的开始,之后会有充裕的练习和时间让学生来消化新知,内化方法。这种“跳起来,够得到”的思想也正好符合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总的来说,“认知结构之树”是一个知识系统化的产物,能把它融会贯通,不光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有帮助,更是对整个数学学科的学习都大有裨益。但是它的自主生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新旧知识间的合理迁移和长时间的练习。在低年级,有顺着的“本是同根生”型的“迁移教学”,有转弯的“似是而非”型“迁移教学”。通过这些教学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间的联系,还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联想能力。
厦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 篇4
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除了考大家都考的政治英语数学外,就是运筹学了。其他的经验你们可以到网上好好搜搜,都有些实用的经验黄皮书红皮书的,大家要备好。而我和大家聊聊我的专业课复习吧,这个感触最深,也是我花时间最多的。当然,上天不负有心人,我最终拿了高分!
大家在复习专业课时首先要按照厦大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列出的考研大纲来做准备工作。考研大纲详细列出所考专业的研究方向、初试目录、参考书及一些特定的要求。这是必须铭记于心的,这对于跨校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尤其重要。我也是跨校跨专业考的。这个专业是要考运筹学的,而我的专业虽然是应用数学,没有学过运筹学。除了线性规划,其他的运筹内容都要靠自学!虽然考研备战时间短暂,但幸运的是,考试大纲告诉了我哪里是重点章节,哪里应忽略。事实证明,考试大纲里没有要求的内容,试卷上是不会出现的。所以,如果考研备战时间不充裕,那么一定要规划好所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但是千万不要忽略那些考试大纲中没有提到的章节!按照二八原理,把主要的重要的常考的知识点牢牢把握,就能事半功倍了。现在离考试越来越近了,其实有了这本书,就类似于上了一个辅导班,老师给圈点重点,点拨考点,
其中真题解析部分在我看来,运筹所考的内容就是定义、公式、模型,再举一反三。以“线性规划”为例,会用图解法、单纯形法,对偶法解线性规划,并理解灵敏度分析的意义,这样就可以算过关了。对于“线性规划”来说,不用想这样解题是根据什么原理或者为什么要这么做,只要记得书本上写的步骤,然后多做题,把方法记牢就可以了。当然这不是说只要死记硬背就能考高分,但这是基础,在灵活的解题之前首先是耳熟能详的会意普通问题的解法,即使是机械式的记忆也能达到刻印在脑中的效果。必须提醒大家的是,运筹考的是虽然是动笔算数,但是该背的一定要背,偶尔的填空也会出定义。即使有些公式只要求了解,但如果不能记在脑子中,我想,做题时,是太可能会联想到这些公式,轻者耽误时间,更甚者无法解题。总之一句话,该背的就要背牢。
虽然题海战术被视为不屑,但不可否认,多做题确实是记牢解题方法的最佳途径。课本的课后习题以及配套的习题集是必做的,即使在考研时不会出原题,但也会让人在考场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无疑会增加考生的信心。在我准备专业课的时候,就把书后的习题及习题集全部做了一遍。我发现厦大管院研究生专业课考试的重复性很强,出题风格也比较稳定,具有规律性。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对我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另外就是把自己复习的程度检验下,按照考研时间去做,模拟战场上真有真枪实战的感觉,所以考场上就不那么紧张了。这里,我要再强调一下,就是专业课的历年真题。据我的经验,那些十几年前的真题,看不看均可,关键是看近几年的。对于运筹学来说,从真题中可看出哪些内容经常考,也即是重复复习时的重点。真题一定要仔细做,并且要保证做的对。做真题时,一定要用慎重的态度做。建议不要一次都做完,真题也代表了考研时的试题难度,从而也可测试下复习的成果如何。
此外,专业课复习的时间安排我认为是见仁见智。我觉得专业课的复习可在新一年的考试大纲出来后再复习一遍,可以抓住本年重点。如果所考专业课之前没学过,最好前期按照前一年的大纲复习两到四遍;暑假后,对照考试大纲,挪出一整块时间专攻专业课,对知识系统的理解有帮助。
建议复习运筹学复习的的顺序为:
1.边看参考书边做笔记,然后在做习题。
2.快速浏览下参考书,然后研究真题。
3.进行知识点重点复习,有针对性的做题,也可以此时做上一两篇模拟卷,查漏补缺。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5
作者:tina518,名校之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学员,北京大学生科院状元
好不容易弄完了毕业答辩的那一堆麻烦事情,我终于有空来屡行我的诺言了,其实,我的考研没有什么经验可讲,只不过是在一种精神的支撑下走完了一段艰苦的旅程而已。何况,复习这种事情是因人而异的,不可能有什么万应良方。然而,我依然很愿意将我自认为算得上经验教训的感想和心得拿出来与大家共享,其实对大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意义上的帮助。但是,我也是从你们现在所处的情形中一步一步的走到了今天,因此,我也很清楚,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至少在心理上会对迷茫中的考研者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然,我不敢说我的文章会有那样的价值,只是我希望,它可以给你们带来哪怕是一丁点儿的信心和鼓励,这样,我想也就足够了。
我在去年的3月份决定了要考研,但没有决定考什么地方。其中的细节我想你们也没有兴趣听,反正最终的结果就是在5月份的时候我决定了要报考北大的细胞生物学专业。对于我来说,在下一个决定之前难免会瞻前顾后,但决定了一件事情之后我就不会再更改了,尤其是象这种关乎一生的重要决定。因此,我便进入了正式的考研复习之中。
严格说来,我的复习从3月份就开始了,但不能算是正式的开始复习,只是一个热身和预备的阶段而已。我从3月中旬开始看一本马德高编著的星火考研词汇,是只有考纲上的单词的那种很小的词汇书。这本书我大概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起初是报着雄心想要把它全部被下来,结果却没有办到。因为我觉得这实在太困难,太花时间,而且据师兄师姐们说,也很没有必要。于是,背这本词汇书的壮志就中途落空了。当然,这是我认为这样做会入不敷出的结果。至于要是我完全背下了这本词汇书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这倒是一个未知数。当然,我认为,如果有时间,能把它全背下来肯定是好的,但能不能这样做,这要视个人情况而定。但有一点,我觉得超纲的单词完全没有必要去管。对英语的复习,我抓得比较厉害的是阅读,毕竟阅读占的分值最大,而且也最能拉开差距。我买了《220篇》,有空的时候就每天做一个单元,后来要期末考试的时候没有多少时间,就隔几天做一个单元。但是,我始终是坚持每次做5篇(因为当时还没有通知说题型改成阅读4篇)。我建议大家做英语阅读时以及以后做考前模拟题时都最好是严格按照时间要求来做,这样一是有真实感,二是也能更好的检测自己的水平。至于我选用的这本阅读书,是我一位考到复旦的师姐极力推荐的。当然,做过之后,有一些我自己的感想。我认为这本书的文章不错,它们明显比考研的真题要难一个档次,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但是,这本书应该说编得很粗糙,题设计得很差,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去深究它得题型等等。要说到和考研真题相似,我觉得基本上没有哪本书可以办到――毕竟真题就是真题,没有其它的题可以代替。而且对于考研的.阅读究竟要怎么去解题,我想是应该有其独特的方法的(就应试来说,每一种考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解题思路及方法,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要在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谈解题的技巧。究竟怎么解题我在这里也没法说清楚,我向大家推荐听一下曹其军讲的阅读,我个人认为他的方法很不错,对考研题把握得也很准。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方法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练习,因此,如果要听,时间不能太晚,至少在开学之前应该要听,因为开学以后应该要花很多时间在专业课上,不会有很多时间来复习英语了。反正我是在假期快完的时候上了英语的强化班,之后就做完了真题,而开学以后就基本上没有再怎么看英语了,就英语的复习而言,我想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还有唯一的一点是关于做模拟题。我是在考前大概两个月的时候开始做的模拟题,做过的有张锦芯、毕金献和曹其军的。我认为严格说来没有哪一本模拟题能够真正模拟到真题,但可以给你一个氛围和一个测试的机会。就难度来说,我觉得真题的难度可能介于张毕两者之间,而曹其军的题谈不上和真题有什么相象之处,可能是因为他的命题指导思想就不是为了要模拟,而是要是大家见见不同的难度和不同类型的题。做模拟题,我有一点要强凋的是,正象我所说的做阅读理解一样,一定要给自己营造一个考试的氛围,时间地点都要恰当。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模拟。
现在,再来谈谈关于政治的准备。我上了任汝芬的暑期班和林代昭的冲刺班。绝对谈不上有多大的收获。相比之下,可能暑期班还多学到了一些东西。因为暑期班老师讲得详细,对于我们这些对政治基本上一窍不通的人来说,倒确实是有一定益处的――至少我感觉,听过一次之后,看起来还是要轻松得多,而且记忆也要深刻一些。对于政治,我想不可能死记硬背,我复习政治的方法就是看书,多看几遍,考试的时候自然脑子里就有了不少东西,到时候有什么有关的就拣出来写上得了。我看的基本上就只有一本书――岳华亭主编、考研网校学校组编的那本辅导教材。从暑假上辅导班开始,我基本上每天下午都看3个小时左右的政治(在暑假中差不多是复习时间都用来看政治了,因为在上课前后反复加强我认为会有助于记忆,而且会减轻以后的记忆负担)。考前倒是抱着领航的冲刺教材恨背了一个星期,不过好象没有得到什么收获。
关于政治,我就只有那么一点看法了。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专业课复习方法。我考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我看了哪些参考书已经给大家讲过了,而我唯一的学习方法(就考研而言)就是紧抓住这些参考书不放。
在暑假结束之前,我将生化书大概翻看了一遍,不过一点也没看明白这两本书里讲的究竟是什么――我的生化基础本来就很差,不但我们的教材只有这两本书的一半厚,而且我上课时一点儿也没听懂那位老师不知是哪个地方方言的讲课。再加上原本就极其恶劣的化学基础,于是,我的生化水平就简直没法说的那样差――最重要的是,我本来就不是为了要搞懂而看的这一遍,我的目的只是熟悉教材,并且让我自己觉得心里有点底――不管怎么说,我还是算看过一次了嘛。
到开学之后,我开始基本上丢开了英语(如果可能,最好是不要这样做),着重复习专业课(当然,政治我还是坚持每天看一些)。我的复习就是看书,(我还做了课后题,细胞除外;另外还有生物化学习题集的计算题也值得一做)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但不是死记――这样的多页东西我没有那个能将它们全部记下来的实力。当然,看书要有恰当的方法,并不是每天对着课本发呆就行了。
我喜欢在书上做各种标注,这些标注的内容纷繁复杂,有我对某一句话的看法和理解;有我联想到另外的相关知识点时写下的批注:有我对某一部分内容的总结和自己的理解……总之,我竭力要从书上的字里行间寻找到它的言外之意――思维方法、实验设计的思路、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看好看透这几本参考书,也才能真正领会到生物学研究的内部的、思维层次上,而不仅仅是知识层次上的精髓。这样复习下来,想要在考试中举一反三,应付各种各样的题的变化,也就不在是难事了。
对于遗传学的复习,我尤其要多说两句,因为我认为就难度来说,它应该是这几门专业课中最难的了。就它本身的学习来说,我认为把握它的思维方法尤为重要,换句话说,它也是这三门课中最不需要你去背的了。书中不管是原理还是结论,它都给出了探索的实验过程,而这应该是我们的重点所在。每一个结论,我们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才是恰当的学习方法。
现在,再来说说关于试题的问题。我和你们看到的差不多也就是这个网站上所提供的这些试题。有生化和细胞,但一点也没找到遗传。我是到1月分才开始做了这些题,目的是熟悉一下出题风格,仅此而已。当然,我现在可以评价说,我认为细胞的题太泛,想要抓重点是不可能的;而生化题相对重复率较高,但的考题和以往相比却又没有了那么大的重复,基本上都是新题型,因此,这个很难说。但我依然认为,对生化题抓重点应该还是有一定好处的(这我就不再详述了,LifeSci以前的文章总结得很好)。在这一点上,我想我就做得不好,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我的经验教训。遗传题我们考的都是经典遗传,所以戴老师的那本书中实际涉及的内容可能最多200页。听97的师姐说他们考的情况也差不多,因此我想可能这也是普遍情况。所以,如果时间来不及,只看这些部分我想也没多大问题。遗传的体型就是选择、填空、计算和问答。计算的大题好象是10分,一道问答(遗传学今后的发展方向)10分,其余的就都是小题,但也基本是计算题。
关于专业课,我还要说的一点就是在考前找一些相关的最新动态和热门话题的文章看一下还是有可能会发挥很大作用的。不用专业性很强,科普性稍浓一点也无所谓,说不定答问答题的时候就用上了。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具体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能够有那么一点帮助。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考研是一段艰难的旅程,走完它需要莫大的毅力和勇气,希望大家都能克服那可能会时时侵袭的孤寂、落寞和灰心失望(记住,这是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谁也逃不掉的,并不只是你而已,挺过了,也就胜利了),明年一起相约未名户畔,看北大校园里的云起云落和扬絮纷飞……
苏州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考研要点 篇6
说说考试吧!苏大纺织科学与工程考研可参看的参考书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本:
“纺织材料学”于伟东 中国纺织出版社;”服装舒适性与产品开发”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学系 中国纺织出版社;”服装舒适性与功能” 张渭源 中国纺织出版社;”服装生产管理教程” 孙玉钗 刘国联 东华大学出版社;”服装生产流程与管理技术” 蒋晓文 东华大学出版社;”服装市场营销” 杨以雄 东华大学出版社;”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应用”刘瑞璞 中国纺织出版社;”染料化学” 程万里 中国纺织出版社;”染整工艺学原理”上下册 中国纺织出版社;”织物组织与结构学” 顾平东华大学出版社;”机织学” 朱苏康 中国纺织出版社;
所有的考试的内容都来源如此,但是通常专业辅导书都是又多又厚的,所以要使我们复习的效率最大化,因此各位考生要学会充分利用专业课资料和信息内容,
备考资料
利用专业课的资料主要包括专业辅导书、课程笔记、辅导班笔记以及最重要的历年试题。专业辅导书是复习的出发点,就要运用笔记和历年试题把书本读薄。专业课试题的重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动,所以仔细研究历年试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掌握出题点和命题思路,并根据这些重点有的放矢的进行复习,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复习的时间。当时我考试的时候,除了去学院的网站、考研论坛上搜集必要的资讯外,还去XXX上买了一本”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考研复习精编”,是针对苏大考研进行编写的,整合有苏大的真题和核心考点,我觉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7
1 端正办学方向, 紧紧抓住办学思想这个首位指标不放松
办学思想是评估体系中重要的、首位的一级指标, 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 具有根本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必须高度重视。为此, 我们结合学校建设发展的形势与实际, 在我校2006年10月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上, 确定了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军医大学的总体奋斗目标, 深受全校同志的认同和拥护。随后, 学校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 围绕研究型军医大学办学思想体系的构建, 筹划了6大系列活动, 邀请10余位名师大家来校做辅导报告, 帮助会诊把脉, 开拓视野, 启迪智慧;召开教员、学员、教学管理干部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研讨会, 相互启发, 集思广益, 上至耄耋之年的吴老、仲老, 下至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 全员参与、深度研讨、激烈碰撞。通过大学习、大讨论, 为推进学校的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主要做法和成果先后被总后司令部转发和新华社内参刊载, 并得到了总参军训和兵种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2 强化使命意识, 紧紧抓住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不放松
为进一步强化军事特色、浓厚军事氛围, 提高保障打赢能力, 更好地履行军委总部赋予的职能和使命, 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一是着眼部队需求抓改革, 组织专家深入基层部队调研, 掌握卫生人力需求状况;优化军事医学课程体系, 强化战时救护理论和技能训练, 增设了《战伤救治》、《生物武器医学防护》、《野战护理学》等一批必修课程。二是着眼联合作战抓演练, 在卫勤综合演练中, 实现了陆军科目与海空科目联合, 卫勤保障与军事行动联合, 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联合, 构建了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需要的卫勤保障演练方案, 探索了院校与部队联训联演的对接机制。三是着眼提升实力抓建设, 设立了军事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和青年人才培养启动基金, 对军事医学人才引进、培训深造、代职锻炼等方面实施倾斜支持。建成了舰员脱险救生训练系统等10个军事医学实验室, 为军事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打造了优势平台。四是着眼实战需要抓训练, 实行课内教学和课外养成训练相结合, 充分发挥军医大学的学科优势, 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应急作战体能训练方法。组织军体达标运动会、武装越野比赛、战场救治大比武等活动, 浓厚军事氛围, 提升训练效果。在军事体能技能考核中, 广大学员充分展示了团队精神、整体实力和训练效果, 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3 紧扣评价导向, 紧紧抓住教学基本建设这个基础不放松
坚持用评价标准指导教学改革、规范教学行为、检验教学效果、推动基本建设。一是盯着问题抓建设。发现问题比总结成绩更为重要。在评价工作中, 通过横向到边的模拟评价、纵向到底的专项检查和持续不断的随机督查, 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及时制订整改措施, 指定专人负责, 限期按时完成, 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着眼形势抓建设。在评建过程中, 依据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形势, 围绕军队现代化教学工程要求, 按照总后党委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 不断深化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各项教学改革, 努力提升现代化、信息化办学水平。三是立足长远抓建设。大学不仅仅是校长治校, 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制度和机制来管理, 才不至于左右摇摆, 才能确保学校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长效机制是评价工作的根本目的, 也是推进评建工作必须遵循的主线。评建以来, 我校修订、制定各类规章制度100余项, 为依法治校奠定了基础。
4 坚持质量取胜, 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不放松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在迎评准备工作中, 我们采取多种方式, 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夯实本科教育基础, 统筹设计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教育环节, 强化本科生理论基础、人文素养、执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突出抓好教育转型,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以后, 军医大学经历了一次重大转型, 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处于并重地位。为切实加强任职教育, 摆脱传统学历教育思维的束缚, 我们专门组织了任职教育大讨论, 从思想观念、师资建设、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保障条件等各个方面入手, 逐一讨论, 逐条梳理, 构建了系统完备的任职教育培训体系。推进与国际标准接轨, 医学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 它有国际标准, 未经过国际认证的医学教育, 培养的医生在国外就得不到认可, 更不能行医。我们以《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为依据, 系统梳理完善了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质量监控等环节, 改善了办学支撑条件, 为教育模式与国际标准接轨奠定了基础。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向每一堂课要教学质量”, 通过课程设计改革立项资助、校级优秀课程建设、A级与特级优秀教员评审、“名师与课堂”观摩等措施, 鼓励教员钻研教学设计、改革授课方法、提升授课艺术。专家组组长在交换意见时指出:“第二军医大学的教师课堂授课质量很高, 总体优良率达87.2%, 在近几年全军所有参评院校当中是最高的, 高于这个评价点的第二名院校达6%”。
5 坚持“两员至上”, 紧紧抓住教员学员这个主体不放松
教员、学员是受评的主体, 没有他们的认同支持, 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 没有他们的出色展示, 办学治校的水平就无法体现。为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激发创造, 评价期间, 笔者和政委分别带队, 与各单位领导、专家教授、学员队干部和部分学员进行了深入的谈心交心活动, 虚心听取他们对评价工作和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广大专家教授和师生员工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 学校党委的态度是, 今天能够解决的绝不留到明天, 今年能够解决的绝不留到明年, 确实短期不能解决的也要详细列出整改计划, 专人负责, 限时完成。同时, 学校也以极大的热情、尽最大可能为广大师生排忧解难。如:为每个学员队建设网络学习室, 增配电脑;在所有教室安装空调, 更新多媒体设备;大幅提升课时补贴;提升免费午餐标准, 新建专家教授餐厅, 完善专家用车制度;解决了无军籍学员的医疗保障问题;学员奖学金的比例和额度翻了一番等等。测评显示, 教员对学校领导重视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98.29%, 对学校各个机关的满意度达到95.46%以上, 学员的各项满意度甚至达到了99%以上, 展示了全校的凝聚力、向心力, 反映了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的热爱, 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6 遵循评价要求, 紧紧抓住实事求是这个原则不放松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8
数、参考书目、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 招生人数:10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
二、研究方向
05(全日制)航空宇航制造技术 06(全日制)人机与环境工程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848理论力学或843控制工程基础
2、复试考试科目:
笔试科目:方向05:电工基础、机械制造工程基础;方向06:机械、电工和工程力学基础。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阅读相关外文文献并复述内容,能根据内容回答问题,综合面试
四、参考书目 848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水小平、白若阳、刘海燕,2013年 9月
《理论力学学习指导与题解》,电子工业出版社,白若阳、水小平、刘海燕,2014年3月 843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工程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新祥旭www.xxxedu.net
董景新主编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9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计算机学院
招生人数:全日制:103;非全日制:25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语言信息处理与社会计算 02(全日制)图像计算与机器智能 03(全日制)软件理论与工程 04(全日制)网络与信息安全 05(全日制)高性能嵌入式计算 06(全日制)虚拟现实与仿真计算 07(非全日制)语言信息处理与社会计算 08(非全日制)图像计算与机器智能 09(非全日制)软件理论与工程 10(非全日制)网络与信息安全 11(非全日制)高性能嵌入式计算 12(非全日制)虚拟现实与仿真计算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3计算机专业基础
2、复试考试科目:
新祥旭www.xxxedu.net
笔试科目:C++语言程序设计(上机)。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计算机专业相关基础与专业知识。
四、参考书目 813计算机专业基础
《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 吴伟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版)蒋本珊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2013
新祥旭www.xxxedu.net
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认知神经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 篇10
认知神经科学是认知科学与神经科学相互结合, 于90 年代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 被认为是21 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自然科学前沿研究领域。认知神经科学是神经科学的一个分支, 属于脑科学研究的范畴, 主要研究的是大脑本身, 旨在阐明心理活动尤其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脑基础, 以揭示心理与脑的关系。
认知神经科学将心理学的发展带入到一个新阶段。以往很多心理学的概念和理论都是建立在思辩的基础上, 认知神经科学中脑成像技术出现后, 这些概念和理论都应该尽量建立在神经约束的基础之上, 神经科学的证据可为心理学理论提供一种新的验证方法。总体来说, 认知神经科学为心理学带来了机遇, 同时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二、认知神经科学给心理学带来的机遇及存在的问题
1、认知神经科学给心理学带来的机遇
首先, 将心理学从病症中解放了出来。认知神经科学正在改变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学研究所持有的一些观念, 借用潘菽先生的话, 就是“意识模糊”、“人兽不分”、“心生混淆”。所谓“意识模糊”, 指的是心理学发展至行为主义阶段时行为论者把意识完全抛弃在心理学的墙外, 而这种观念对心理学的理念与发展产生了深切的影响, 以至心理学发展至今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深受影响;“人兽不分”主要指的是心理学中的生物还原论, 将人等同于动物并将通过对动物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的身上, 显然忽略了人具有的社会性、文化性等特征;“心生混淆”主要指的是不少行为心理学者公开宣扬心理学不过是高级的生理学, 将意识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外。
而认知神经科学的出现已经将心理学从这三种病症中完全解放了出来。第一, 认知心理学中实验研究范式的进一步发展使对人的意识过程与无意识过程的探讨成为可能;第二, 无损伤性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我们得以真正区分人和动物, 从而逐渐摆脱以动物的研究结果来说明人类的尴尬局面;第三, 认知心理学中实验研究范式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与ERP、PET、f MRI等无损伤性技术的结合使我们可以真正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从而避免“心生混淆”的毛病。这三点正是认知神经科学在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地方。
其次, 体现了心理学发展的一种部分整合趋势。近十多年来的发展表明, 对人类心理活动尤其认知过程的研究明显表现出一种从认知心理学向认知神经科学方向发展的研究态势。认知神经科学继承了认知心理学研究时所用的实验设计的精细性特征, 同时采用现代神经科学手段广泛探讨心理活动的脑机制, 将传统的生理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成功地整合在一个新的研究范式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十分复杂, 这使心理学研究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显得步履维艰, 到目前为止, 心理学之所以尚没有出现一个公认的、能解释各种心理现象的理论体系, 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2、存在的问题
认知神经科学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f MRI技术的应用, 使得研究的数量几何增长。但这一领域研究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比如BOLD信号的来源一直有人质疑, 还比如很严重的数据分析的双重提取问题。作为一门科学, 不仅要不断积累实验数据, 还要将积累的数据整合成系统的知识。f MRI研究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由数据性质及分析方法决定的, 即高空间分辨率的大量测量数据, 以及大量单变量统计的分析方法。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一是统计效力低。受资金的制约, f MRI研究的被试一般只有15-20 人, 但因为大量单变量统计需要多重比较校正, 因此要采用严格的阈值。这导致f MRI研究只能关注最显著的效应, 而对于微小的效应通常无能为力。
二是误报很常见。多重比较矫正的越严格, 研究的敏感性就越低。因此需要研究者在敏感性和可靠性之间权衡, 采用一个大家都可以接受的阈值。但这样结果中就会有很多误报。据估计误报的激活区域大概占总结果的15%。
三是重复实验很困难。首先是因为做研究要突出新意, 所以很少直接重复别人的实验。而且由于SPM统计方法的缘故, 也很难评价两个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
四是研究逻辑的问题, 即如何将特定任务与特定的脑区相联系。要得出这个结论, 必须要表明这个区域与这个任务相关, 但与其他任务都不相关。但这样要进行大量的对照实验, 按照目前的现状也很难实现。
三、认知神经科学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1、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上
一切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思想的驱动”和“数据的驱动”。“思想的驱动”与“数据的驱动”就像人走路时的两条腿, 哪个发展不好了都会影响心理学的整体发展速度。已经有研究者提出“心理学工作者面对纷乱繁复的心理学实证资料, 常常产生‘心目俱乱’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理学畸形发展的现状。就像石里克所强调的, “科学研究需要“逻辑+ 经验”这样的双重标准”, 心理学研究在重视实证研究的同时, 必须得注重理论心理学的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 理论家建构出一定的理论体系, 提出一定的假设或预测, 这些理论假设可以为实验心理学提供研究课题。在认知神经科学发展狂热的今天, 有必要不时的反思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使认知神经科学在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必须得同时发展心理学理论, 坚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丰富的实证数据才能推动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2、如何研究社会文化和生态学因素对心理的影响?
我们知道, 人作为复杂的社会性动物, 社会文化和生态学因素对心理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 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必然得考虑这些因素对心理的影响。认知神经科学通过在基因分子水平上对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的研究, 不但深化了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将基因和文化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完全孤立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便是在此基础上的产物。认知神经科学与文化、历史情境等因素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紧密,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 这些关系也在慢慢显现出来, 它们之间更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而非互不相干的陌路人。
四、结论
心理学是一门兼容并包的学科, 从心理学历史的发展来看, 心理学研究并不介意甚至乐于与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相结合。在承认人既是社会性实体、又是生物性实体的前提下, 采用脑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能够充实心理学的理论, 而认知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等一系列新学科的诞生, 预示着脑科学与心理学的“合作”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Max C.认知神经心理学简介[J].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 (1) :4-9.
[2]李晓航.心理学研究工具与心理学的发展[J].心理科学, 2010, 33 (1) :251-251.
[3]叶浩生.认知心理学的困境与转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10, 3, 28 (1) .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11
016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考书目
电子线路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年第5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华成英、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版
《模拟电子线路》,杨凌主编 阎石 高晖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版
电磁场与通信原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许福永、赵克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电磁场理论基础》,王蔷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通信原理》(上、下册),周炯磐、庞沁华、续大我、吴伟陵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08—01版
微机原理及应用 《微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马义德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版
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郑君里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版
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青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2版
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方世昌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严蔚敏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2版
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汤子瀛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3版
医学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主编周爱儒,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人体生理学 《生理学》,主编姚泰,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新祥旭考研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主编吴恩惠,人卫出版社(五版)
病理学 《病理学》,主编李玉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Understand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RICHARD G.LYONS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版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Moder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ROBERTO CRISTI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版
《理工科概率统计》(原书第8版)(Probability & Statistics for Engineers & Scientists(8th Edition)),作者:Ronald Walpole 等,译者:周勇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实验心理学》(第三版)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 《普通心理学》(第四版)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第二版)章志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据结构与编译原理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描述》(英文版第3版)Mark Weiss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编译器构造:C语言描述》(英文版)C.Fisher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计算机 《计算机系统结构》,石教英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年1版
2018年考研专业课全年复习规划 1.基础复习阶段
着重基础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梳理。该阶段要保持踏实认真的态度,深入研修。
建议复习专业课时可以交叉进行,一天可以看两门专业课或更多。可交替进行,减少疲劳,提高效率。该阶段可以认真听听辅导班的课,仔细看书,做好笔记,增进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
新祥旭考研
2.强化提高阶段
该阶段要对照真题进行复习,深入分析考点,对重难点进行反复的研究。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需要把在基础复习中看过的书的内容进行整合,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该阶段要大量地做练习,并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找出复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检验自己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并且要反复地看书,消化考点。通过强化阶段的学习,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完全掌握了各个知识点,能熟练应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实际问题!该阶段要背诵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理论。3.冲刺阶段
找出对自己来说价值最高、效率最高,也就是脑力活动的最佳时间段,把重点的。难度大的任务尽量安排在这一时间去做。由于考试时间是第一天上午政治,下午英语,第二天上午专业一,下午专业二,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适当的根据考试时间来调整自己的复习时间。同时要在后期进行模拟考试,主要练习自己的答题速度,因为专业课考试看似题目不多,但是需要写在答题纸上的字数要求有很多,大部分考生都反应考试时间不够或相对比较紧张,因而平时一定要加快自己的答题速度。在冲刺阶段,最好要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只要认真复习,脚踏实地的看书,考出好成绩,并不是难事。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12
对于考研一族来说是必不可缺的,那就是复习资料以及各种参考书。据了解,现在市场上种类繁多的考研参考书有几百种,尤其到了冲刺阶段,押题之类的资料更是铺天盖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天价复习资料,不要盲目听信市场上的各种必过书籍等忽悠信息。接下来给报名河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考生讲几本比较实用的考研复习资料。
第一本“2014河海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精编” 本书主要阐述了公共服务职能的相关理论。首先给出了公共物品的定义和提供,然后说明我国正处于公共需求深刻变化和公共物品紧缺阶段。最后阐述了更好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两个途径: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竞争机制和形成公共部门服务承诺制度。具体的:1.形成公共服务提供的竞争机制包括:破除垄断、放松规制以推动竞争、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的合作与竞争、公共组织间的竞争、形成市场检验制度。2.形成公共部门服务承诺制度包括:服务内容和工作目标承诺、服务标准承诺、服务程序和时限承诺、违诺责任。建设和完善承诺机制。本章重点是公共服务职能,考试需要掌握公共服务的概念、我国公共服务的现状以及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等考点,多以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考查,考试需熟悉以上相关理论。复习上,建议考生在对本章内容全面熟悉的前提下,对本章重要的概念和理论熟记。
第二本“2014河海大学管理学考研冲刺宝典” 除了不会制定合理的复习方案之外,很多同学在考研复习过程中,也不懂将知识点系统化,极易将复习重点放在个别琐碎的知识点上,反而放松了对整个知识体系宏观的、总体性的把握。而现在的考研题目,在命题思路上则更注重灵活性及综合性,以及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立体把握。若考生在复习时未能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而仅仅关注零散知识点,则很难适应现在的考研命题思路,难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本冲刺完全替考生做好完整的知识点系统化,而且重点被全部的点出来,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用花太多精力去整理。资料参考:昌明河海大学考研网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 篇13
一、参与建构, 积累感性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首先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启迪我们:学习中, 学生参与的方式越多, 其学习的结果也越牢固。
为此, 我在教学“面积单位”时, 先让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在纸片上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再让他们“涂一涂”:用水彩笔将小正方形涂满一种色彩;然后“剪一剪”:从纸片中将涂上色的小正方形沿四边剪下来;接下来“摸一摸”:用手指在小正方形的四边上触摸一遍;然后闭眼“想一想”:体会1平方厘米的大小;最后“说一说”: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上述操作过程的设计, 比教师“直接出示一个正方形, 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一般做法, 学生的体验显然要深刻得多。因为学生通过亲自“画一画”、“涂一涂”、“剪一剪”、“摸一摸”、“想一想”和“说一说”, 直接参与了新知识的发生和认识过程, 其中, 综合了线段、图形、色彩, 调动了视觉、触觉, 涉及了动手、动脑、动口, 共同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 获得的体验更加深刻、牢固, 从而累积了认识新知识充分而必要的感性经验。
二、经历扩展, 积累估测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还需要让学生动手测量、估量, 主动参与知识的发展过程, 获得验证数学知识的经验。比如, 让学生认识1平方厘米的大小。仅仅认识或记住1平方厘米的大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还得引导学生认识几平方厘米的活动。于是, 我要求学生估计橡皮、电话卡等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表面面积的大小。“怎样知道你们的估计是否合理呢?”我启发学生思考。学生想到了用刚刚剪下来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作为工具去量一量, 并且量出了橡皮表面的面积大约在4~6平方厘米, 电话卡表面的面积大约是40平方厘米。在此基础上我又抛出另一问题:“根据刚才的学习, 你能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话音刚落, 多数学生都用刚才剪下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作为测量工具忙开了。可是一位男同学不一会儿功夫就举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报出了答案。
“哎, 大家都没有量好呢, 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有答案了?”我追问。
“我是用电话卡量的, 因为一张电话卡大约是40平方厘米, 数学书的封面有9张电话卡多一点, 9×40=360 (平方厘米) , 所以我估计数学书的封面面积比360平方厘米多一些, 大约在380平方厘米左右。”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你们同意吗?从中你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1:我觉得他的方法比较简单, 量得快。
生2:我觉得他的方法不容易错, 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 次数太多了, 容易忘记。
师:确实, 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接近400平方厘米。现在你们能估计出课桌表面的面积吗?
受刚才的启发, 多数学生都用数学书作为测量工具, 并且很快得出课桌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400平方厘米。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经验与大家分享?
生1:测量面积的时候不一定都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测量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工具。
生2:在练习的时候,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物体作为标准, 把要测量的面积与它比一比, 这样很容易得出答案。
生3:我们不仅要在头脑中记住1平方厘米的大小, 而且还要尽可能记住像电话卡40平方厘米, 数学书400平方厘米, 课桌2400平方厘米等大小不同的面积。这样解决实际问题时, 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与它比一比, 便能更准确地估计出面积的大小了。
通过画图建构、测量操作, 学生不仅清晰地认识了1平方厘米的大小, 还初步认识了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平方厘米的面积大小。虽然数学书封面和课桌表面的面积我们一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 但是在这里学生用平方厘米认识它, 既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 也能适时地发展学生的数感, 为后继学习做好适时的渗透和铺垫。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猜想、验证、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探究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头脑中建立和记住一些大小不同的面积概念, 可以作为估计其他面积大小的参照物。这一重大“发现”, 不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活动经验吗?
三、自主探索, 积累迁移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帮助学生把已有的学习方法自觉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比如, 我在教学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时候, 引导学生用认识平方厘米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先让学生估计作业纸上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的大小, 然后想办法验证自己的估计结果是否合理。
生1:我用电话卡验证的, 可是只知道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比80平方厘米多一些。是不是正好是100平方厘米, 我不能确定。
生2:我们两个人合作, 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个挨一个地摆在作业纸上来量, 还没有量好呢。
生3:不需要全摆, 只要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着正方形的一条边摆一排10个, 沿着另一条边也摆10个, 10×10=100 (个) ,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这种方法简单多了。
生4:我没有用小正方形量, 我是用尺子量的, 结果发现我的估计是对的。
“尺子怎么量?”我好奇地追问。
生4:我先用尺子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是10厘米, 说明一排可以画10个小正方形, 又量出另一条边是10厘米, 说明可以画10排, 这样一共可以画100个小方格, 说明它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师:哦, 他是用“画格”的方法验证自己猜想的, 真会动脑筋!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都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确实是100平方厘米。那么在测量面积的时候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生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
生6: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
师:没错,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10厘米就是1分米。根据前面学到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你能大胆地去猜想和发现吗?
学生不但正确归纳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 而且还通过迁移得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同时还发现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并从中推断出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显然,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不仅理解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概念, 而且还提前知道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以及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关系, 这为后继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知识储备, 积累了一定的迁移经验。
在认识平方厘米的时候,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和操作经验,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认识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时候, 便能自觉迁移:在头脑中建立并记住常用物体表面的大小。如, 课桌表面的面积大约是20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分米,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 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米……解决问题时就以它们作为参照物, 通过联想、比较等方法寻找正确答案, 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四、解决问题, 积累思辨经验
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判断、推理辨别是非, 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熟悉的、具体的或者比较小的事物的表面面积的大小能够凭借自己的学习经验正确判断或估计, 但是对一些较大面积的认识常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 学习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 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140 () 。由于三年级学生只认识到千以内的数, 看到7140感觉这个数很大, 所以多数学生选择填平方厘米或平方分米。诸如这样的错误即使在高年级的学生中也时常发生。究其原因, 我觉得主要是学生的体验不够和方法的匮乏所致。所以培养学生的思辨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师:假设足球场的面积是7140平方厘米是对的, 试想一下结果会是什么情况?
生1:我觉得足球场的面积是7140平方厘米不合理。因为我们课桌的面积是2400平方厘米, 3张课桌的面积就是7200平方厘米, 足球场的面积不可能只有3张课桌大。
生2:我也觉得不合理。因为我们一个手掌的面积大约100平方厘米, 70个手掌大约7000平方厘米, 足球场怎么可能只有70个手掌那么大呢?
……
师:同学们通过推理和比较发现足球场的面积用平方厘米不太合适, 这种思考方法非常好!那如果填平方分米怎样呢?
生3:足球场的面积用平方分米表示好像也不太合适, 因为我们教室里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00平方分米, 20个黑板的面积大约是8000平方分米。足球场的面积好像不可能只有20个黑板大。
生4:我觉得足球场的面积用平方分米肯定不恰当。
“为什么这么肯定?”我追问他。
“我是这样想的, 7140平方分米接近7200平方分米, 7200平方分米可以看作72个100平方分米, 也就是说7200平方分米应当等于72平方米, 而我们教室的面积就已经是50平方米左右了, 足球场的面积怎么可能比我们教室大一点点呢, 所以我认为足球场的面积应当是7140平方米。”
“真会思考!虽然我们还没有学过小数和面积单位之间的转化, 但是运用假设、反证、例举等方法, 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答案, 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请同学留心观察、实地调查7140平方厘米、7140平方分米、7140平方米别有多大, 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
由于条件的限制, 我们虽然无法让学生一一体验较大面积的大小, 但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估算、转化、比较、假设等推理方法, 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 也是一种思维路径, 小处着手, 由大化小, 化难为易, 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不断积累思辨的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推荐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07-20
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试题09-04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考研经验分享07-29
2018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经验谈11-04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硕考研经验分享10-14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07-27
北京师范大学05-15
北京师范学校05-23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2-1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