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产品市场调研

2024-07-24

特色农产品市场调研(共8篇)

特色农产品市场调研 篇1

六盘水市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江胜东

〔内容摘要〕 发展特色农业是提高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市农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本文通过对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调研,提出我市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 键 词〕 农业产业化 对策措施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农业局 局长

司、盘县茶叶公司属国营性质、企业管理,津黔科技茶业公司属股份制企业,其它如水城的米箩茶场和勺米茶场、盘县的糯寨茶场等属个体承包经营。

(二)水果

全市水果栽培面积约4.3万亩。其中柑桔8800亩、桃7592亩、梨15200亩、苹果1100亩、樱桃1033亩、李1246亩、葡萄575亩、杨梅3000亩、猕猴桃1750亩、杏、柿1700亩、枇杷724亩、草莓280亩。总产量1.65万吨,预计总产值2000万元。近几年在市场的引导下,水果生产发展较快,种植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盘县刘官镇红岩的南丰蜜桔、保田马鞍山的黄花梨,水城县发耳的大杨梅、阿戛的布郎李、猴场的猕猴桃、钟山区大湾的金秋梨,六枝郎岱的金秋梨、新场小田坝的丰水梨等,优质水果面积逐步扩大,经济效益逐年增加。

当前,我市水果采后的加工处理是薄弱环节,只有极少部分销往外地的水果通过简易纸箱包装;采后果实的分级、清洗、打蜡上光、包装冷贮、冷贮运销等技术尚未配套,创品牌、注册商标等产业化经营之路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短,外销少,约占3%,外销水果种类有六枝的樱桃,水城发耳的早甜桃,盘县的南丰蜜桔、黄花梨,主要销往贵阳、安顺、兴义、云南等地。

(三)生姜、芸豆、荞麦、折耳根、大蒜

1、生姜

生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又是很好的调味品,是经济作物中产量高,经济效益比较明显的作物之一。全市常年种植面积4.6万亩,其中水城县3.5万亩,盘县0.7万亩、六枝0.2万亩,平均亩产1.5吨,总产

6.9万吨,产值5500万元。全市生姜虽然分布较广,但主要中在水城的发耳、都格、新街、鸡场,盘县的板桥、水塘、石桥、保田,六枝的折溪等乡镇。目前本市以生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有两家,水城县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六盘水市金桥食品公司,生产规模都较小。大部分还是作为生姜销售,销售市场除本地外,还销往成都、重庆等地。

2、芸豆

我市芸豆种植面广,分布在全市各乡镇,常年种植面积6.1万亩,平均产量90公斤,总产5490吨。主要品种为白芸豆、红芸豆。2003年以来,我市启动了白芸豆种植结构调整示范项目,项目由水城县农业局组织,在水城县南开乡和新街乡实施,每年核心示范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近2万亩。

3、荞麦

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产量居世界第一。荞麦的适应性很强、抗寒耐瘠、生长期短。我市及周边地区是荞麦的一个重要产地,我市荞麦种植面积4.66万亩,总产2800吨,周边威宁、纳雍、赫章三县荞麦种植面积10万余亩,总产6000余吨。荞麦富含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尤其含有黄酮类物质—芦丁,它对心血管病、糖尿病具有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是重要的保健治疗食品,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我市金桥食品有限公司、六枝雾峰纯天然食品厂运用现代技术开发生产了“毛大”牌荞麦系列产品和苦荞湖系列产品,为荞麦开发利用带了头,但规模化生产尚未形成。

4、折耳根

我市人工栽培折耳根主要集中在盘县,分布在盘江、柏果、断江、滑石、两河等乡镇,常年种植面积1万亩左右,平均单产1200公斤,总产量12000吨,年销售总量11000余吨,外销数量1万余吨。按每公斤

1.4 元计,产值可达1680元,扣除每亩生产投资的农家肥、尿素、磷肥等约500元,每亩净收入达1180元,5、大蒜

大蒜在全市均有栽培,全市种植面积0.7万亩,相对连片种植的乡、镇有水城县南开0.2万亩、金盒0.1 万亩、六枝大用0.06万亩。每亩产蒜苔400公斤,蒜头250公斤,每亩产值1220元。全市年产值850多万元。我市生产的大蒜主要在本地市场销售,六枝毛坡大蒜、蒜苔还销往安顺、贵阳等市场。

二、我市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及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我市属低伟度高海拔地区,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境内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雨量充沛、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等特点,适合多种类型的作物生长,形成不同区域的农产品分布。土壤富硒或含硒,有利于开发富硒或含硒特色农产品。我市六枝、盘县、水城均发现富硒、含硒地带,且分布面广,许多茶、生姜等都种植在富硒、含硒土地上,是天然的富硒或含硒农产品,开发潜力大。

——产品品质。我市特色农产品主要分布地区,大多数远离城镇,属传统农业区,工业化程度低、工矿企业极少、工业污染、化学污染小;另一方面,农药及化肥的施用相对较少、农药残留少,生产的农产品大多属天然无公害食品。许多特色农产品品质优异,安全、卫生。茶叶内质好,开采时间早。茶叶内在质量主要指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两大指标。

如我市茶叶氨基酸含量一般为4%上下,江浙茶高者仅为3%;我市茶叶水浸物一般在45—50%之间,而江浙茶为38%左右。原杨梅科技茶场生产的乌蒙硒毫荣获99年“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省科技星火计划奖;六枝茶叶公司的“乌蒙剑”和盘县茶叶公司的“碧云剑”均获99年“中茶杯”二等奖,“碧云剑”茶在杭州国际名茶博览会上被评为银质奖。杨梅津黔科技茶业公司生产的“津黔”牌茶已取得了绿色食品证书。我市茶叶开采时间早。许多茶园2月中旬就可以采茶,与浙江相比,开采时间要早10—15天,每年采茶季节均有浙江商人来此联系茶叶或者自己购买茶青加工后带回浙江杭州等地抢早上市,在我市茶200—300元/斤购买的茶叶,经他们稍作加工、包装卖价在600—800元/斤不等。

再如生姜品质与世界一流名姜品质相当。1997年中科院对水城县“小黄姜”做的资源品质评价,化验分析得出:水城生姜中主要成份姜酚、生姜精油的含量比广西生姜高1.5倍,比四川生姜高2倍、姜油含量是山东生姜的3.7倍、姜酚为山东生姜的4.2倍,与印度、牙买加产的世界一流名姜品质相当。芸豆是我市外贸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也是传统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荞麦由于富含黄酮类物质一芦丁,其开发前景广阔;折耳根脆嫩,大蒜则香、辣、口味好。

——区位优势。我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连接云、贵、川、广西等的重要通道;市内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我市周边地区威宁、赫章、纳雍等县都是芸豆、荞麦等的重要产区,为本市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提供了物质基础,便捷的交通又为加工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提供了条件。

三、我市特色农产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力度不够。以水果生产为例,早熟梨生产是南方地区的优势果品之一,也是我市梨发展的方向。但近几年,由于多方面原因,早熟梨品种发展迟缓,一些雪梨类的中晚熟品种却大量种植。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不够。全市农村劳动力总体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比重高,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科技落后、信息滞后、思想观念更新慢,一些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很难得到推广应用,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产业布局趋同而分散,没有规模效益。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没有很好地规划,出现特色不特和零星分散的现象。农民生产特色农产品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去发展,形不成规模,效益不高。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低,缺乏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由于加工转化能力差,全市特色农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出售,附加值低、价格不稳定,农民不敢扩大生产规模。市场信息滞后,商品流通不畅,“卖难”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外面的市场信息特别是特色农产品需求信息难以了解,各年价格差异大,经济收入不稳定。

四、我市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对策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根据我市的地形地貌、海拔高度、农业环境、种植习惯、土壤富硒、产品加工、劳动力和交通等综合条件,充分利用农业区划成果,实行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形成产业带、发挥产业的聚集效益,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是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实行产业化经营是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方向。根据当前我市特色生产现状,可以采取下列三种经营方式带动产业发展。

第一,龙头企业带动型。马铃薯、生姜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产品,其覆盖面广,种植面积大,总产量大,带动力强,易培养成优势产业,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应在产品加工领域的开拓,产品的开发、加工和销售,着力培育兴隆淀粉加工厂、水城姜茶公司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以加工促生产,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

第二,公司+基地+农户型。以茶叶生产为代表的技术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要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和培训力度,可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发展生产,开拓市场,使产业做强做大。

第三,协会带动型。六枝大用镇大蒜、盘县折耳根、水城阿戛乡布郎李等小区域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它是该地区经济的支柱。对于这类农产品,要在品种、生产技术方面加以扶持引导,保持产品优质、安全,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重点是组织协会,做好销售;要大力扶持、培养产业引路人、致富带头人、流通经纪人,组织营销能人参与市场流通,建设农民营销队伍,引导农民参与流通,鼓励、帮助农村营销大户、农民联户及农村集体或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营销活动,逐步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来带动产业发展。三是统一认识、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促进发展。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是我市农业的优势所在,也是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切入点,有关部门要形成共识,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以工代赈、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工程项目资金,有计划、有目的地扶持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不断推进全市农业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四是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完善组织服务措施。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农业是基础产业、是弱势产业,比较效益低,政策扶持必不可少。各级要根据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产业的扶持政策,在产业布局、资金投入、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完善各种组织服务措施,鼓励各种资本注入农业生产、加工与销售的各个环节,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特色农产品市场调研 篇2

1、云南特色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优势品种

按2007年出口金额大小以及占全国出口比重进行分析, 云南特色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优势品种有蔬菜 (主要为松茸3 373万美元、牛肝菌1 825万美元、马铃薯558万美元、西兰花菜406万美元、鲜豌豆484万美元、包卷心菜327万美元、干芸豆2 778万美元、辣椒干3 131万美元、姜642万美元) 、咖啡3 815万美元、茶3 490万美元、奶0粉1 850万美元、核桃仁1 505万美元、鲜切花1 669万美元、植物精油 (主要为桉叶油、香茅油和香叶油) 2 225万美元等。

云南省“松茸”、“牛肝菌干片”出口分别占全国出口的79.9%和76.2%, 居全国出口的首位。“马铃薯”占6.9%, 列山东、吉林、黑龙江之后居第四。“鲜豌豆”占36%, 居第一。“西兰花菜”占13.4%, 列上海、广东之后居第三。“包卷心菜”占21.1%, 列山东之后居第二。“干芸豆”占7.5%, 居第七。“辣椒干”占25%, 列山东之后居第二。“姜”占4.2%, 居第六。“咖啡”占76%, 居第一。“茶叶”占2.9%, 列浙江、福建等之后居第七。其中“普洱茶”出口占全国茶叶出口的4.8%。“奶粉”出口占全国的9.6%, 列黑龙江、山东之后居第三。“核桃仁”占27.9%, 居第一。“鲜切花”占24.7%, 列浙江之后居第二。“桉叶油”占45%, 居第一。

2、云南特色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2007年, 云南省“松茸”99%销往日本。“牛肝菌干片”95%销往欧洲12个国家, 其中意大利、德国、法国为主要市场。“马铃薯”77%销往越南。“西兰花菜”主要销往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鲜豌豆”37%销往日本, 21%销往泰国, 25%销往荷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包卷心菜”主要销往马来西亚和泰国。“干芸豆”销往30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欧洲67%, 日本14%。“辣椒干”72%销往墨西哥, 18%销往美国。姜”销往33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美国21.2%、阿联酋20.9%、印度15%、巴基斯坦9.7%。“咖啡”56%销往欧洲, 日本36%。“茶叶”95%销往亚洲, 其中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为主要市场, 欧洲市场仅占5%。“奶粉”全部销往亚洲, 缅甸、泰国、越南为主要市场。“核桃仁”33%销往欧洲、27%销往中东、16%销往越南。“鲜切花”销往27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日本36.7%, 泰国15%、新加坡15%, 香港9.6%, 欧洲、美国、澳大利亚7.5%, 俄罗斯1.8%。以桉叶油为主的植物精油销往27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欧洲占37.8%, 墨西哥等南美国家占15%, 印尼占14%, 美国占12%。

3、云南特色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

2007年, 共有592家外贸企业经营云南特色农产品出口。云南本省企业354家, 外省企业243家。其中外省企业经营出口的云南特色农产品为4万吨, 7 546万美元。按重量计占6.8%, 按金额计占15.2%。外省企业经营出口的云南特色农产品主要有芸豆、辣椒干、普洱茶、姜、牛肝菌干片、咖啡、桉叶油、菜豆罐头、核桃仁等。

按出口规模分, 云南省有5家企业出口额超过了1 000万美元。出口额在100~1 000万元的云南省企业有101家。

按企业性质分, 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的经营主体主要为民营企业, 比重占60.5%, 外商投资企业占21.6%, 国有企业占17.7%。

特色农产品市场调研 篇3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对外贸易;国际市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莱芜市特色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 2009年1-6月份,莱芜市农产品及制品实现出口创汇11153万美元,同比增长77.9%,增幅连续6个月保持全省第一,总额列全省第八位。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57.8%,已经超过钢材、纺织品的出口量,跃居山东莱芜市出口产品首位,撑起莱芜市出口的半壁江山。

综合分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优势产品出口明显提升。全市围绕生姜、大蒜等优势产品做文章,不断拉长出口创汇链条。(2)骨干企业出口带动明显。全市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7家,同比增加7家。这些企业共完成出口9503万美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5.2%。(3)出口产品逐步向高端市场延伸。农产品出口已经从东南亚、非洲等一些底层次市场,逐步向美国、法国、德国等高端市场迈进。(4)出口产品加工向纵深化方向发展。生姜、大蒜较为突出,目前,已形成了寿司姜、姜芽、蒜米、姜丝、姜片等30余个特色产品。

随着济莱协作区建设的全面推动,莱芜市的对外经济合作步入了快行道。加快莱芜发展的根本要求是科学发展,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是科学发展观在莱芜的具体落实和实践要求,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努力方向。由此可见,搞活莱芜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市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

为深入贯彻2015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莱芜对外经济合作发展,推动“四个发展”,建设“五个莱芜”, 把莱芜建设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区,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制定以下研究目的:

(1)通过了解莱芜市特色农产品出口的现状,着重分析莱芜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及优势,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对外合作提供资料。(2)通过本次研究,深入挖掘莱芜市特色农产品出口仍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通过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为农产品对外经济合作提出解决方案。(3)综合国际市场农产品进出口的特点,提出优化莱芜市农产品出口环境的建议,为农产品出口经济创新开拓一条新道路。

三、我市特色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一)特色农产品出口基本情况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是当前农产品出口的必由之路。莱芜地处山区,盛产"三辣一麻"。莱芜鸡腿葱是著名的莱芜三辣之一,2003年便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2008年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截至目前,莱芜农产品走进北京、上海等30多个大城市的200多家大型购物广场,已出口欧美、日韩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裕华源”牌黑蒜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青岛)参展产品金奖,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欧盟等高端市场,国内市场北上广等大城市需求旺盛,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现黑蒜年产量600吨,销售收入6000万元。

(二)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工的主要模式

(1)“车间型”基地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由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基地的生产布局、品种结构、质量标准等都有加工企业负责,加工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产品由加工企业统一收购和加工上市,基地仅作为加工企业原材料的生产车间,负责生产环节。 (2)“订单型”基地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一般由加工企业或流通企业通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的形式,建立生产基地。(3)“协会型”基地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生产地的一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济人、技术能手、专业协会等建立生产经营基地,基地生产的产品一般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或经济人帮助销售。

(三)发展特色农产品出口的优势分析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市各种特色农产品开始大范围种植,由于地处山区,生姜,鸡腿葱,大蒜和花椒等特色农产品产量极高,并且味道独特。我市的“三辣一麻”“三黑一花”等特色农产品不仅在全省范围出名,已经开始慢慢走向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份额开始慢慢增大。经分析,莱芜发展特色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1)自然条件优势。莱芜地处山区,春季温暖多风,土壤条件适宜葱姜蒜的大批量生长,当地百姓多年来以种植葱姜蒜等农产品为生。除此以外,莱芜与省会济南建立同城关系,拉近了两城之间的联系,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加工制作,可以更顺畅的运往省内外以及国内外,这些条件对发展特色农产品出口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质量保证。(2)品种优势。在特色农产品鸡腿葱种植上,莱芜华兴鸡腿葱注册“华兴民生”、“莱芜鸡腿葱”等商标,认证莱芜鸡腿葱无公害基地1.2万余亩。参加北京、济南、青岛等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在会上被评为“畅销产品”。(3)劳动力价格优势。出口生产成本的差别实际上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即:生产要素价格、产业规模和生产技术。作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价格,莱芜不仅低于国际市场而且低于相邻省份,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包括葱姜蒜等在内的特色农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四、特色农产品出口遇到的问题

(1)科技落后,农产品质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根据调研,莱芜特色农产品种植绝大多数停留在农户零散种植的水平上,没有形成规模和统一的标准,种植管理和销售都是靠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加工后的产品也仍然是初级产品,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差。(2)品牌意识淡薄,包装落后。我市特色农产品生产者有一些品牌意識淡薄,无论是从管理还是广告宣传都是如此。在长期的经营意识中形成“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存在,加上传统的单个家庭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农产品的生产者来说,缺少“工厂”观念熏陶,品牌意识很淡薄。此外,质量上乘的农产品,由于包装不够精美、精致,更多的是散货,无人问津,严重影响销售。

五、我市特色农产品出口的对策

(1)加快建设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一是牢牢树立农产品质量首先是“种”出来的理念,高度重视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切实把生产基地作为企业第一“生产车间”。二是在支持“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蜜桃)标准化生产基地”等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创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培育建立一批以蔬菜、瓜果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建立和培育一批上规模、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出口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3)加大对出口农产品企业的融资支持。一是改革投融资体制,优化融资环境,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聚集,建立“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投资新机制。二是设立出口农产品研发专项扶持资金,扶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帮助企业走科技化、现代化道路。(4)着力营造农产品出口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协调服务力度,对国家的惠农出口政策要宣传到位,产业引导要科学合理,业务指导要不厌其烦,切实做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我市农产品出口履好职、服好务。

参考文献:

[1] 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论坛,2002,(8).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 篇4

论文题目:

姓 名:学 号:年 级:专 业:教师评分:

2014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 姜占东 1209010294 2012级 农学

年 12 14 月日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

摘要:新疆作为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国,农产品地域特色明显,结合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实施品牌营销策略。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疆; 特色农产品;区域规划; 品牌经营

前 言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走品牌化发展的氛围已近形成,促进农产品品牌快速成长起来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举措。

正文

一、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新疆棉花已连续7年总产、单产均位居全国第一。在不久前农业部颁发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新疆棉花也位居其中。今后,新疆将重点建设

油葵重点建设伊宁等16个县(市)以及伊宁等5个油葵生产基地县。在南疆

库尔勒香梨将重点建设塔里木盆地北缘香梨原产区域。葡萄中,鲜食葡萄重点建设塔里木盆地西南缘阿图什市;吐鲁番盆地的鄯善县、吐鲁番市、托克逊县;伊犁盆地伊犁州的霍城县、伊宁县、昌吉市。制干葡萄重点建设吐哈盆地。酿酒葡萄重点建设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区和南疆焉耆盆地。哈密瓜重点发展早、中、晚熟三个优势产区,早熟哈密瓜优势产区包括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中熟哈密瓜产区包括哈密市、昌吉市、呼图壁县;晚熟哈密瓜产区包括伊吾县、巴里坤县、阿勒泰市。杏重点发展三个杏优势产区。加工番茄重点发展北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东部、南疆焉耆盆地三大优势区域。

石榴重点发展南疆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由三个石榴主产区,包括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库车县、疏附县、叶城县、莎车县、策勒县、皮山县、于田县。红花重点建设北疆塔额盆地、伊犁河谷、昌吉东部及南疆部分地区。啤酒大麦重点建设北疆优势啤酒大麦产区。

二、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分析

1.特色农产品优势

新疆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很多。新疆以地、州、县为单位的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农产品近百余种,如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和哈密瓜、哈密大枣、库车小白杏、精河枸杞、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伽师甜瓜、焉耆茴香、吉木萨尔大蒜、下野地西瓜和南疆喀什、和田的石榴、巴旦杏、薄皮核桃、无花果等。仅瓜果而言新疆就拥有500多种,堪称“瓜果之乡”。近几年,新疆的红枣、香梨、葡萄、哈密瓜、苹果为主的绿色、有机特色林果产品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事业发展具有鲜明的特色。以外销量达到30%~40%,效益平均提高23%以上。截至2009年底,新疆共认定无公害产地40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4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88家,产品为204个,总产量164万吨,国内年销售49亿元,出口0.28亿美元;有效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为16家,产品为74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种类已扩大小麦、玉米、油葵、油菜、水稻、核桃、红枣、香梨、牛羊肉以及薰衣草、罗布麻等初级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约60余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创建中,全区有16个县市创建的27个生产基地已完成验收。

2.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

新疆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确立以棉花为代表的白色,以红花、加工番茄枸杞、胡萝卜、红辣椒等为代表的红色和以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库尔勒香梨、杏、石榴等为代表的优质瓜果园艺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南疆的棉花、园艺作物,吐哈盆地的葡萄、哈密瓜,天山北坡的棉花、特色经济作物及高产玉米,北疆其他地区优质粮食、油料和甜菜等四大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带。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的环境分析

新疆农业名牌数量还比较少,主导产业产品的优势不明显,大多是“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加强特色农业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依然是重点。新疆具有市场开拓潜力和突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资源达几十种之多,诸如棉花、哈密瓜、库尔勒香梨、葡萄、大枣、干果等在全国均有一定知名度近几年来,新疆推出“白”“绿”“红”特色工程的建设“白”则指特色棉花;“绿”是指以优质的香梨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红”是指以番茄为主的食品加工业。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内地消费者追捧。这不仅仅是因为新疆特色农产品的独特品质,更是得益于自治区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新疆各地都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通过努力,新疆棉花、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楼兰”红枣、“皮亚曼”石榴等品牌享誉中外,全疆已有涉农产品注册商标97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13个,地理标志32个,中国名牌产品75个,新疆著名商标138个,新疆名牌49个,新疆农业名牌116个。这些品牌农产品有力地带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比较分析

新疆农产品具有很强的特色,以其绿色、有机、优质的特质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疆特色产品市场需求增幅较大,同时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及对新疆特殊发展政策支持,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大有作为。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选择。农业大国如何做强农业,成为农业强国,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实施农业名牌营销战略,通过农产品创名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优势

1.1特色资源优势

新疆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与其他地域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以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形成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目前一些新疆根据优异的自然条件,已经初步形成了当地的名牌产品,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1.2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 农业部关于创名牌农产品的若干意见》 下发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把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作为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政策、组织、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为推动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新疆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劣势

2.1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目前许多农业生产者经营的核心不是品牌而是农产品,缺乏品牌形象实力的营造,将品牌仅仅视同为商标,大多是注重品牌的识别功能和促销功能,将其打造成名牌的意识不强,不能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未打造新疆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2.2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中介组织缺失,产业化龙头企业力量薄弱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农业生产者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也小,没有规模效益,从而也不利于农产品品牌营销。2.3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在农产品品牌营销过程中,从种苗的培育到产品的生产,从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到销售,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持。这就使得新疆农产品科技含量低, 农产品品牌营销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

2.4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使之成为名牌,并经受住外来农产品的冲击而长久地生存下去呢?归根到底是想办法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标准化和系统化,符合国家和国际市场标准。

2.5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趋同,竞争优势不明显

新疆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业落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 没有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从而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其次,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新疆很多农业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严重,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这就使得农产品品牌营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

五、新疆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建议

目前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区域品牌建设方面虽已初见成效,但由于受特色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化问题以及品牌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还需要政府的大力“输血”政策的支持和企业及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具体建议如下:

1、政府“输血”

1.1政府主导农业产业化

在各地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新疆特色农业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高效的产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各地应积极构建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在新疆各地应因地制宜,注重开发名优产品,优先培育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形成全疆具有一定规模的棉花、香梨、葡萄、哈密瓜、加工番茄、杏、油葵、红花、啤酒大麦和石榴等十大主导产业,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优势、特色产业区和产业带,巩固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继续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市场相对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

1.2突出重点,整合品牌

新疆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主要突出一个“特”字,围绕特色首先要重点抓好质量和品牌。新疆的特色农产品“白”“绿”“红”三大产业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当前的重点就是要将其转化为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新疆的棉花产业、红色产业、林果园艺产业等种植历史悠久,区域特色明显,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然而,新疆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散乱,难以形成合力。如新疆的棉花目前就有“锦牌”“银力牌”“北疆牌”等多个品牌,不仅品牌经营分散,而且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既不利于开拓更大的市场,又容易引起内部恶性竞争。因此,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整合区域现有同类农产品品牌,形成统一经营的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区域竞争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

1.3建立体系,完善管理

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分散性,给农产品品牌的开发、培育、管理和使用,以及在运作机制上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分散的农民作为市场主体在直接面对市场时,很容易受自身眼前利益驱驶而出现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农产品品种繁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农业品牌没有必要每种产品都要注册一个商标,品牌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特别是要培出著名品牌,往往需要很好的文化底蕴,因此,一个好的地方品牌资源是有限的。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各种优势,保证品牌资源利益最大化。建设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优势、有效益的品牌,为确保农产品名牌的长盛不衰,必须建立和完善农业品牌管理体系,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管理。

1.4政府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

政府要大力推动企业与农户联合运作机制的建立,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作为载体,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生产,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同时要着力培育以产业服务为主体的专业协会,让协会去组织农业名牌战略实施。可先由市政府牵头,成立新疆主导农业的各类产业协会组织,由协会制定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质量等标准,对品牌实行有序管理。政府要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从人才、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格局,共同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2、企业“造血”

区域经济企业是区域品牌创建、发展的主体,同时也是区域品牌发展的最大受益者。企业自身的产品、品牌形象是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因而应鼓励企业发挥自身“造血”功能,打造区域品牌。

2.1顺应绿色消费潮流,树立绿色品牌意识

新疆区域性的名、特、优农产品不少,但长期以来,没有注重对这些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其产品缺乏品牌效应,不能被市场广泛认同,地域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更谈不上有好的收益。拥有政府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应该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创新农业发展观念,由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转变为营销观,增强品牌意识,充分认识到创立品牌是提升农产品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市场最大化、效益最优化的有力途径。新疆各区域有各自浓厚的民族文化,这是我们创建品牌的宝贵资源。企业可以结合地域特有的历史文化塑造区域特色绿色品牌形象。应把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好感、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在政府的宣传带动下,龙头企业要让农户在品牌化经营中切实受益,让农户体会到农产品品牌效应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使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克服小农经营思想,在农产品生产中配合企业实施品牌建设战略。

2.2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经营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为目的,需要不断投人建设开发成本。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求注重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聚集效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业产业化,批量购买生产资料,集中进行品牌的广告宣传,获取国内外先进技术,统一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或现有农产品的质量改进,充分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单位农产品成本,取得市场长期竞争优势。

2.3利用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 地域所包含的文化历经长久积淀,甚至是历经社会变革的层层洗礼后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可以在产品的包装上强调原产地,在宣传方面将地域文化与产品品牌结合,使地域文化精神财富转移到品牌上,深化品牌内涵,强化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地域文化因素包括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故事传奇、民俗风情等。品牌的文化内涵不一定都要涉及所有因素,可以根据产品的类别,选择地域中文化底蕴较为厚重的因素进行品牌塑造。如新疆的楼兰古城、达坂城的姑娘、丝绸之路等,这些就是品牌文化底蕴塑造可利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志林等.品牌运营理论与实战.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8 [2]古丽米热.阿不都秀库尔,努尔斯曼.新疆优秀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J].新疆农业科技,2009,(4)

[3]张雅浚,河南省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的SWOT分析 [J].河南科技,2009(6).[4]王庆.福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培育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5]樊元,秦燕.甘肃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区域 品牌战略[J].开发研究,2011,(1).

[6]郦祝慧.加快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J]. 新疆农业科技,2008,(6). [7]方敏.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8,(3). [8]瞿艳平等.区域品牌建设与农产品竞争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4).

[9]冯鑫明,夏曾玉.区域品牌建设的实证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9,(1).

水城县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汇报 篇5

主要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优势特色农产品(如:猕猴桃、茶叶)在不断扩大,已逐步建立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涌现了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精品名牌,效益日益显现,已成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主要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水城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中国凉都—六盘水市腹地。总面积3584平方公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辖27个乡,6个镇,总人口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万人。居住着苗、彝、布依、水、回等26个少数民族。全县农用地总面积为185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苦荞、大麦、大豆和其他杂粮(如稗子、芸豆、小米)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生姜、花生、生漆、大蒜等。特色产业有猕猴桃、茶叶、核桃等,中药材有天麻、杜仲、黄莲、半夏等,天然草场81.2万亩、已查明的野生物种有102种,猪、牛、羊、鸡、鸭等是主要畜牧资源,以黑山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养殖具有较好的地方特色,其肉质优良、味道鲜美而著名,已形成的特色有羊肉粉、羊汤锅等。截止5月30日为止,全县在农业部门登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52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3家(含2014年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县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8家。

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连农户,既是生产加工中心,又是信息、科研、服务中心、是农业产业化稳定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2013年全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55.87万亩,其中马铃薯93.7万亩、玉米40.01万亩、杂粮8万亩、大豆5.01万亩、水稻7.01万亩,种植小麦7万亩,油菜种植完成1万亩。推广脱毒马铃薯72万亩、交玉米32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种植6.5万亩。涌现出了以水城天瑞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转化、销耗本地约20%的小麦,以六盘水永恒粮油贸易有限公司为代表,转化、销耗本地约50%的稻谷,以水城兴龙精淀粉有限公司为代表,转化、销耗本地约40%的马铃薯,以水城县满全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转化、销耗本地约50%的苦荞,以水城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六盘水青龙春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带动茶叶发展近万亩,有力带动了本地水城十大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农民的增产增收。

(二)主要特色农产品发展情况

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的凸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猕猴桃、茶叶、大米、马铃薯精淀粉、苦荞产品、挂面、绿壳鸡蛋为主等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产品。

猕猴桃:全县从事猕猴桃种植龙头企业初步统计有14家,除了其他全县面上种植外,14家龙头企业目前种植猕猴桃据不完全统计在3.8万亩以上,目前可采摘面积在1.3万亩以上,产量在500吨以上,主要销往六盘水、贵阳等周边城市。

茶叶:全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龙头企业6家,其中:3家已形成生产规模,3家正在建设基地,品种主要有水城县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水城春》、六盘水青龙春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的野生茶、六盘水超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红茶,3家茶叶龙头企业生产能力都在100吨左右,建设基地或带动茶叶种植1万亩以上,主要销往贵州、北京、广州、珠海等。

大米:全县从事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六盘水永恒粮油贸易有限公司1家,该企业年加工精致大米产品3.6万吨,主要销往云、贵两省,2013年实现产值上亿。

马铃薯精淀粉:全县从事马铃薯精淀粉生产龙头企业主要有水城兴龙精淀粉有限公司1家,改企业年加工精淀粉能力5000吨,主要销往天津、韩国。

苦荞产品:全县从事苦荞产品生产龙头企业3家,分别是六盘水满全农业有限公司、水城县三高荞麦食品有限公司、水城天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有苦荞茶、苦荞米、苦荞面、苦荞酱油和苦荞醋,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左右,主要销往贵州、广西、湖南、海南等。

挂面:全县从事挂面生产的龙头企业主要是水城天瑞食品有限公司,该企业年加工挂面3万吨,主要销往云、贵、川、广西、广州。

绿壳鸡蛋:全县从事绿壳鸡蛋生产龙头企业2家,分别是六盘水市三足鼎农牧业有限公司和六盘水宏宇旭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生产绿壳鸡蛋在3000万枚以上,主要销往六盘水、北京、广州。

(三)特色农产品发展主要模式

1、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带动型,以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在实际运行中,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进行专业协作。

2、“公司+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基地”机制。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牵头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周围大批农民从事农产品商品生产。

3、合同订单、以土地入股等模式。企业以订单合同发展带动农业生产,农户流转土地,或按土地租金逐年递增,或以土地入股,年终参加分红等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体现着龙头企业与参与农户之间不同程度的共同利益关系。

二、发展趋势

特色农产品发展将会带动产业进一步形成规模、打造品牌。一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确立了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战略目标的发展思路,有效地促进了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二是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红心猕猴桃、富硒茶叶成为我县特色农产品的两大亮点。三是进一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制。四是着力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引导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五是将建立统一标准模式。六是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

水城县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之普洱茶 篇6

一、普洱茶简介

二、普洱茶市场分析

(一)宏观市场

1.普洱茶产品与市场

2.普洱茶文化与市场

3.普洱茶市场的分化

(二)微观市场

1.保健功能

2.适宜人群

3.优质茶工艺品

三、普洱茶市场的展望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会

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

——普洱茶

相关专题:普洱茶

时间:2012-11-8

一、普洱茶简介

茶为国饮,中国是茶的故乡,作为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普洱茶具有多种功效,一直被誉为一种治补兼备的良药,是中国茶类中具有浓厚特色的茶叶品种。普洱茶采用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树为原料,经过特殊发酵工艺而制成,口感回甘醇厚,并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现代医学对茶的功效研究已有近20项,其中普洱茶的暖胃、减肥、降脂、防止动脉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压、抗衰老、抗癌、降血糖尤为突出。随着普洱茶品质提升和品牌发展,现在喝普洱茶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回归理性,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普洱茶。近几年,普洱茶普遍受到了各地各阶层的关注与厚爱。

二、普洱茶市场分析

(一)宏观市场分析

1.普洱茶产品与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茶的保健作用,开始加入到饮茶者队伍中。作为茶生产大国,我国近几年茶消费量增长迅速,在茶的消费结构上也日益多元化。茶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对刚刚出鞘十来年的普洱茶来说,跟其茶类市场一样处在蓬勃的发展中,使这个产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人才参与竞争,带动整个市场的发展,使普洱茶产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尽管有一些专家认为普洱茶炒作成分多,价格已被拉得很高,但“普洱茶热”还在升温,从最初的台湾、香港,到广东、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再到西安、成都等知名文化都市,已呈全国蔓延之势。

2.普洱茶文化与市场

普洱茶有文化,也需要文化,但文化归根结底还是为市场服务。茶马古道是普洱茶起源的历史,正是因为普洱茶有着如此丰富的历史沉淀,一夜间茶马古道几乎成了普洱茶的代名词,使喜爱和饮用普洱茶的人数急剧上升。

运用普洱茶文化很成功的例子很多,例如,去年“马帮茶道瑞贡京城”万里行活动,它把马帮驮普洱茶的文化与普洱茶的宣传结合起来,让普洱茶的形象在全国各地树立起来,确实为普洱茶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普洱茶的文化点很多,可以建造很多平台出来去让消费者感受。这就是普洱茶营造的“市场文化”和“商业文化”。

3.普洱茶市场的分化

普洱茶的消费市场目前基本上可以分为:节日、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

(1)节日、礼品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些节假和婚庆等。对普洱茶一些比较了解的消费者和政府、商人等把普洱茶作为礼品赠送给亲友、上司、合作伙伴等,这也是一些普洱茶高端产品的主要消费方向。

(2)拍卖市场:拍卖市场在我国还不是很成熟,普洱茶往往是借助名人和一些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以此为效应,获得消费者认同。与斯里兰卡等主要产茶国相比,我国可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茶叶拍卖市场。许多茶叶拍卖还主要集中在制造新闻效应方面,而不是去真正培养这个市场的形成,这也是我们的茶叶质量好,价格相对较低的原因。

(3)收藏市场:这是普洱茶消费的主流市场之一,也是推动普洱茶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当前的藏茶市场对普洱茶收藏价值的判断和收藏趋势的把握都没有深入的分析,还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果说当前茶叶市场的拍卖只是一种明显的炒作,那么收藏就是一种隐性的吹捧,都还远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稳定市场。

(4)终端市场:主要集中于对普洱茶的爱好者、茶馆等,茶馆不仅提供喝茶的场所,同时也出售普洱茶,普洱茶的形象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这里宣传出去的。随着普洱茶整个行业的普遍提升,这一市场必将为更多厂家来争夺,也是普洱茶品牌确立的基地。

(二)微观市场分析

1.保健功效

近年来,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新进的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美容的效果,被誉为是“美容新贵”,可以深层排毒。普洱茶可以生津止渴,消暑,解毒,通便,且能够恢复解决因便秘引起的痘痘以及“淑女杀手”的口臭问题;可以摆脱肤色暗沉。普洱茶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可以降低血血管舒血液循环,解决因气血不畅引起的肤色暗沉以及各种恼人的斑点。云南普洱茶为茶中之茶,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具有“长寿茶”的美称,亦称“可以喝的古董”,可长期存放、愈陈愈香。

2.适宜人群

普洱茶中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和有机物。它们作为营养成分和药理成分作用于人体。且长期饮用普洱茶无副作用。普洱茶经微生物作用,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在加工中期维生素大量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对养生健体、延年益寿功效优于其他任何茶类。普洱茶对于幼儿能帮助消化吸收,促进身体生长。茶叶中的氟可以防止龋齿等。普洱茶能调节神经系统,让儿童提高注意力,且茶汤中富含对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矿物质。适量饮用普洱茶有益缓和肠道紧张度,加强小肠运动,提高胆汁、肠液的分泌。所以,普洱茶是大众饮料,无论男女老少皆适合喝普洱茶。

3.优质茶工艺品

普洱茶的传统紧压工艺成就了普洱茶作为工艺美术品的独特属性,其可赏、可品、可藏的特征为其他茶类所不及。用普洱茶叶压制成的各种艺术性、实用性的平面型、立体型工艺品,涉及内容广泛,创意、设计新颖,工艺、制作精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以普洱茶为载体,反映了源远流长的产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普洱茶文化大观。

从普洱茶主要集中的消费市场特点来分析,可以得出,普洱茶还是一个集中于较高收入人群消费的产品。这一人群有消费能力、消费意识和对普洱茶认识较为深刻,同时,这一人群接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对普洱茶不仅是作为一种饮品的期待,还有文化、保健、增值等方面的要求。

三、普洱茶市场的展望

(一)优势

普洱茶具有恒久的传统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1.历史,历史赋予普洱茶更多的神韵,品味生活,使生活富有更多的乐趣;

2.文化,文化热波涛迭起使普洱茶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面,将成为一种生

活时尚;

3.保健功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和谐、健康的生活已是大势所趋;

4.具有独特的品味,尤其是陈香韵,存放适当可增质(值),这是其它茶

难以比拟的。

(二)劣势

尽管普洱茶炒作很利害,但相对绿茶、乌龙茶等茶类其市场占有率还不高,产量也较少,需求和产量将继续扬升,未来市场空间依旧很大,而普洱茶的炒作本身也是一种宣传方式,会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了解、消费、投资收藏。经过一番的大浪淘沙后,必将给普洱茶带来重新洗牌(这个过程大约要五年),市场整体将过渡到理性状态,可以预言品牌才是将来。

(三)机会

特色农产品市场调研 篇7

一、地方特色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竞争力现状

(一) 市场营销战略现状

现阶段我国地方特色产品的市场营销战略基本相同, 即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 地方特色产品作为旅游经济的重要赢利点, 起补充作用。也就是说地方特产的主要销售策略是作为旅游产品进行销售, 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与当地的旅游情况相结合, 也更符合我国的旅游观念。在旅行过程中购买土特产品已经成为国人旅行的重要环节, 所以依托于旅游活动的旅游产品销售活动效果极佳, 旅游产品销售在近些年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中的主要经济支柱。

(二) 市场竞争力现状

土特产品存在的市场竞争与一般的市场竞争不同, 地方特产的竞争对手只能是同类产品, 也就是说只存在内部竞争, 不存在外部竞争问题。地方特产的主要卖点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文化特色, 而且处于旅游活动中的消费者对于质量和价格的要求都不高, 很多情况下游客购买地方特产的目的是纪念或者送礼, 所以地方特产在突出地方特色的情况下, 质量、功用等等都没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且普遍来看地方特产因为与旅游业相关, 所以价格偏高。

二、地方特色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竞争力问题

(一) 市场营销战略问题

单一依靠旅游带动特产销售的销售战略已经越来越受到游客反感, 尤其是在各地爆出旅游丑闻的情况下, 旅游业对于地方特产的消费刺激已经降到最低。对于现在的游客来说, 购买特产的确还是值得考虑的, 但是购买的方式和购买的价格是需要进行重新定位的。据统计, 近几年来我国旅游地方特产的消费进一步萎缩, 也就是说地方特产与地方旅游经济相捆绑的市场营销战略已经不合时宜。

(二) 市场竞争力问题

地方特产的竞争力偏弱, 有些产品虽然在同类产品中占据统治地位, 但是一旦放大到整个市场竞争力就显得弱小, 这样的情况的形成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地方特产在以往的销售中存在着“不愁卖”的情况, 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政府对于地方特产的认识都是这样。旅游经济中的地方特产销售基本属于生产后必然会有销量。而且价格偏高的地方特产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暴利行业, 对于生产厂家来说, 扩大生产远比提高质量, 提高竞争力要现实得多。所以在这样的销售背景下, 地方特产的市场竞争力很成问题。

三、地方特色产品的市场营销和竞争力完善

(一) 市场营销战略完善

就市场营销战略来说, 地方特产的销售战略应该从内需走向外需, 在满足内部旅游经济的同时, 跨地区进行销售。通过现代的电商, 网络销售的方式进行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销售网络覆盖。再有在进入其他市场之前, 要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研, 所进行的产品路线应该定位于文化产品和消费品上, 旅游产品和艺术品实际的需求和市场价值远没有前两者高。在积极转变市场营销战略的前提下, 开展更加深入的市场挖掘和使用推广。

市场营销战略的规划中要注意将产品的层次分开, 转型的地方特产不能对本地区的旅游经济造成冲击, 产品需要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级, 以此来避免同类产品的价格冲突。

(二) 市场竞争力完善

市场竞争力的完善包括两个部分。首先, 产品竞争力需要提高, 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 功用等等, 在保证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情况下, 将地方特产打造成功用强大的商品至少在与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 地方特色产品的转型必须要保证地方特色不会消失, 地方特色是重要的产品竞争力的因素之一。而且有些地方特色产品需要商品化的改良, 与实际的市场接轨, 不能过分关注地方特色而忽视了市场的接受能力。还有就是价格竞争力, 地方特产进入其他地区市场不能再将价格定位旅游产品上, 其价格尽量与同类产品相似或者略高, 保证正常的消费者不会因为价格差距而选择其他产品。价格竞争力的提升是地方特产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地方特产如果想成功进行转型, 成为日用商品或者快消品, 那么前期的低价铺开是最好的推广方式。

总结

地方特色产品销售战略的重新规划和竞争力的提升是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策略, 充分提高地区的经济能力和经济发展, 同时也将促进地区文化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卞显红, 树夫.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战略及其竞争力提升研究[J].江苏商论, 2010, 3 (2) :68-70

[2]张庆.ABB公司低压电器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 2013

地方特色农产品包装策略 篇8

[关键词] 特色农产品 包装 策略

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包装规模化和集约化开发程度不高,多处于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产阶段,附加值低,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包装是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吸引加工企业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关联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特色农产品包装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富村,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 我国农产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已经有专家和学者开始呼吁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对农产品的包装引起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目前我国特色农产品在包装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1.1 认识反差较大

据我们调查,如今农民对农产品包装认识的反差进一步扩大,一种认识是过大地估计了包装的作用,认为“货卖一张皮”,只要包装好,东西就不愁卖,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某些农产品出现了一些豪华包装、过度包装的情况,甚至出现了一些包装挺好看,而里面的农产品质量并不好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

而另一种认识则是只要农产品质量好,包装无所谓。俗话说:“好马配好鞍”,一些好的农产品由于没有配上科学的得体的包装,所以也就无法实现增值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农产品通过包装可以增加产值3.2倍、日本增长1.7倍,而我国只增长0.32倍。可见在特色农产品包装方面发展潜力巨大。采用得体的包装,不但可以使我国的农产品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而且还可以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1.2 包装技术落后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尽管不少乡村干部与农民对于农产品包装的重要性认识逐年有所提升,但是,包装技术的严重不足仍然成为困扰益阳农产品包装的重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包装技术没有列入科技下乡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益阳不断加大科技下乡的力度,科技下乡、科普大集正成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平台。但是,在绝大部分科技下乡、科普大集,却很难找到包装方面的科技,致使农产品包装技术成为科技下乡中的空白。第二,包装人才缺乏。在农村这县乡村三级农科人员中,基本上都属于种植、养殖、加工方面的农技人才,属于流通领域的科技人才十分缺乏,当然,属于农产品包装方面的科技人才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包装想上一个新台阶,困难显然会更多一些。第三,包装没有列入农产品的开发项目。如今在“三农”问题上,没有一个项目涉及包装,因此,农产品的包装落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包装不精良,是益阳特色农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益阳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只停留在简单实用的低水平上,或者用传统的纸箱,或者随便用塑料包装,没有品牌,没有产品标识,也没有使用说明和产品介绍。益阳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在外观上还没有达到现在消费者的欣赏水平,也很少考虑到甚至忽略了包装设计在销售中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导致消费者对益阳特色农产品包装的印象是落后、单调,包装上的图案和印刷粗糙、简单。

1.3 创新能力欠缺

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他们在农产品包装方面不断有新的知识产权、新的技术与新的产品推出。而在我国,尽管在农产品开发方面花钱也不少,但真正花在农产品包装开发方面的资金却并不多。在农村,近些年来可以说围绕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民营、私营中小型企业也出现了不少,可是真正开发农产品包装的企业却十分罕见。即使是有极个别的包装企业已经在农村出现,也仍然是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设备简单落后,工艺粗糙而简易,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1.4 包装人才缺乏

我国农产品包装行业现在基本上还处于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比例大大低于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同时农产品包装企业中的专业人才结构也不尽合理,企业里面工程师、工人技师的比例小,而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同时,农产品包装企业的一线生产工人也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培训,一些农产品包装企业不愿意掏钱在人才的培训上投资,生怕培训后员工跳槽,投资无回报,而只使用,不培训的办法,这种做法不但无法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而且也无法适应农产品市场化的需求。

1.5 深加工能力差

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弱,主要农产品中经过加工成为食品成品的仅占总量的2%-30%(发达国家占15%-70%),我国食品消费中未加工的资源性原料比例高达60%(而发达国家仅为10%)。在我国的出口食品中,原料性食品占70%左右,同时,我国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的传统包装材料,要么采用不透明的包装材料,要么采用塑料真空包装,前者无法使顾客直观挑选,后者则较为复杂且成本相对较高。

2 益阳市发展特色农产品包装的对策

农产品的包装设计是实现价值升值的有效手段,加快农产品包装设计改进的步伐刻不容缓,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大幅提高我国包装设计水平。

2.1 加快技术创新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品技术含量的增加对传统包装产品构成威胁,同时,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对包装产品使用价值也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目前我国粮食大量采用塑料编织袋包装,但这种包装塑料,主要成分是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虽然强度高、成本低、耐腐蚀,但对人体有害,包装玉米等原粮问题不大,而包装大米、面粉等直接入口的粮食则存在一定风险,同时,塑料编织袋透气性差,粮食易变性,不宜长时间贮存。

虽然不少乡村干部与农民对于农产品包装的重要性认识逐年有所提升,但是,包装技术落后仍然是困扰农产品包装的重要问题。科技下乡进行了多年,但是包装技术始终不在科技下乡的行列。科技下乡是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平台,不断加大科技下乡的力度,要让农产品包装技术成为科技下乡中的重点。普及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利用科技的力量来提高农产品的包装技术,让农产品包装远离落后的局面,也让包装后的农产品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

2.2 发展绿色包装

所谓绿色包装就是在包装设计过程中,突出考虑维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有益人类健康,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包装。绿色包装为我国企业同国际标准接轨、创造绿色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国食品加工企业要注重选择和设计包装材料,在保证包装功能前提下,尽量减少包装物对环境的污染。包装结构设计应保证消费者健康、使用安全、方便可靠。同时注意发挥绿色包装的宣传作用,包装设计中应突出绿色产品特点,图案内容健康简洁并注意实事求是地标上产品质量标志、环境标志、使用方法,尽可能说明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方法。

2.3采用分级包装

分级包装是指对一种商品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要而采用不同形式的包装。消费者层次主要以购买水平和购买心理而定。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动机不尽相同,有的消费者将购来的物品作为自己消费,对于商品包装看得并不重要,因此对这些消费者包装要尽可能简化。而有的消费者购物的目的则是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这些消费者十分注重商品的包装。因此,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对商品包装要求不同,而采用等级包装更能促进商品的销售。

2.4加强艺术包装

艺术包装是指切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强调包装的美化装饰功能,以新、奇、美的形式给消费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产生心理上的美感,促使潜在购买心理变成现实的购买行为。尽管消费者评判商品优劣的根本标准是商品本身的质量,但包装作为商品的外观,以第一印象进入消费者的视觉,的确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取舍。调查表明,约有60%左右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是受了精美包装的吸引而买的。不仅如此,消费者还通过熟悉、记忆,引发联想,产生感情定势,建立消费信心,并以此作为长久性或习惯性购买的重要依据。所以,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情感消费需求,必须强化其包装的美化装饰功能,并使之成为包装设计不懈追求和努力实现的目标。

2.5加强对农产品包装的认识

目前农民朋友有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包装过度豪华,产品质量一般,这是一种包装意识过强烈的表现;二是认为只要农产品质量好,包装无所谓,这又是包装意识缺乏导致的。这样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正是这两种错误思想的存在,才导致如今国内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包装良莠不齐。针对这些情况,政府部门和基层工作者需要进行多样化的宣传教育,可以通过科技下乡、小宣传册、小的座谈会、电影播放等形式宣传,普及农产品包装的重要性知识。要让农民清晰地认识包装对农产品究竟意味着什么,改变包装意识过于强烈和包装意识过于缺乏的不正确做法,端正态度。

2.6 培养专业的农产品包装人才

在大专院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和技术,为农产品包装设计提供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农业方面的人才培养以种植养殖居多,专业的农产品包装设计人才培养十分缺乏。要加快农产品包装设计前进的步伐,必然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的包装人才,地方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应在专业设置上进一步拓展思路。

作者简介:

黄晓(1969.7-),女,汉族,湖南益阳人,大专,湖南城市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黄丽(1973.1-),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湖南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课题项目:

上一篇:保洁工作心得体会推荐下一篇:《致一年以后的自己》-九年级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