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

2024-09-25

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共8篇)

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 篇1

摘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载体, 发挥着集散商品、形成价格、提供服务等重要功能。以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10个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调查对象, 对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及流通渠道进行调查, 构建了四川生鲜农产品的典型流通模式。借鉴国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提出了四川省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流通模式

一、前言

随着农产品种植结构的不断优化以及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及需求量迅猛增加, 并在农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 我国每年大概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而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流通的重要渠道之一。由于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性、易腐性, 加之冷链物流等设施体系建设滞后, 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腐损率分别高达20%~30%、15%、12%;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 加强对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与流通模式的研究, 提供满足生鲜农产品流通要求的服务内容, 对提高生鲜农产品价值, 保障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是我国农产品生产大省, 2012年全省蔬菜产量3750.3万吨, 占到全国的5.34%;肉类产量670.23万吨, 占全国的7.99%;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有67个, 年营业额达616亿元。与此同时, 四川省的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却存在提高服务不完善、配套物流设施不足、流通模式单一等问题, 制约了生鲜农产品的快速流通和及时消费。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有代表性的10个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 结合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行经验, 找出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建议, 为四川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规划建设等提供决策参考。

二、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商品流通理论的核心内容是“POP”, 包括商品流通过程、商品流通组织及商品流通绩效。〔1〕商品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整个买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SCM理论也经常在流通理论中被运用, 本文的供应链特指外部供应链, 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最终消费者。〔2〕如果流通过程中的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条和流通渠道过长, 不仅会使流通时间延长、降低生鲜农产品品质, 还会增加其流通费用。相反,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 独立的市场主体对交易利益的分割会导致不可避免的交易效率的损失。〔3〕因此, 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流通渠道。

国外最早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研究的是克拉克·韦尔德, 在其1916年所著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一书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融资、储存、风险、标准化等职能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农产品市场的研究文献十分丰富。徐柏园和刘富善通过对比海峡两岸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模式, 对我国相关市场制度构建提出了具体建议。〔4〕顾欢欢基于DEA模型对湖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的流通效率进行研究, 提出增强流通效率的相关建议。〔5〕揭亚兰从供应链角度针对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的分析, 提出了构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三者为核心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6〕总体而言, 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但现有研究以理论分析为主, 结合具体批发市场案例研究的不多。对其发展模式研究较多, 其服务功能的研究较少。

三、四川省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四川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情况, 按照市场规模、经营品类、服务区域的不同, 选取了四川具代表性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10家 (如表1所示) , 分别从农产品的流向、服务内容、物流服务和流通模式等四方面开展调查, 被调查市场的基本情况归纳于表2。

数据来源:实地调研数据。

1. 农产品种类及流向调查

四川省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销售品种为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成都、遂宁、阿坝等地为四川省内蔬菜主要来源地, 除满足本省需求以外, 销售区域覆盖重庆、甘肃、陕西等地。湖北、湖南、云南、山东, 甘肃、广西、陕西等地是四川省水果、水产品的主要来源地, 销售区域主要限于省内。

2. 主要服务内容

绝大多数市场均能提供信息发布及交换、互联网的基本服务。但在需求预测及市场行情分析上, 有所欠缺;在交易服务方面, 40%的市场囊括了检验、计量和结算三大交易功能。其中, 计量服务覆盖率最高, 结算服务覆盖率最低;在物流服务方面, 绝大多数市场均提供仓储服务, 干线运输服务不足;在配套服务方面, 主要有保卫、餐饮住宿等。

3.市场配套的物流服务设施方面

大部分市场采取客户自理的方式开展物流服务, 市场不参与物流服务。有部分市场建设有货运停车场地和仓储库房, 但是条件较为简陋。有70%的市场周围或本身建立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 且约70%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是市场管理方自建。

4. 流通模式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四川省生鲜农产品流通呈现四级结构。处于最前端的农户大多数经过收购商, 少数经过以农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 流通到小型集贸市场为代表的中间代理机构, 再进入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小型农贸市场、综合超市、综合零售商为代表的零售商从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货后, 最后销售给终端消费者, 如图3所示。

四、国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以美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代表, 它们在服务内容、物流服务和流通模式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的做法, 值得四川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借鉴。

1. 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作为农业资源丰富、经济水平高的发达国家, 美国农产品市场发展水平很高, 农产品流通渠道简洁高效。

(1) 农产品市场渠道多样化、物流专业化。在物流服务方面, 大部分生鲜农产品都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 其专业化程度更高, 有利于降低流通过程中的损耗。而且其先进物流设备和发达的冷链物流也为其高效流通奠定了基础。例如, 采取有可移动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装卸设备。

(2)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服务完善。美国订立法律来确保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和公平客观, 并将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收集等工作纳入美国农业部政府职能。以农产品期货交易为重要特征的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体系, 将供求关系、价格波动和政策影响等因素影响下的综合信息, 传递给生产者、加工者、消费者和决策者, 而使关于农产品的生产计划和政策制订更科学化、合理化。

(3) 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绝大多数的美国农产品都是由农场主经产地市场或者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销售给工厂, 零售销售量较少, 且大部分生鲜食品由第三方物流配送, 这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差别。其流通模式如图4所示。

2.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600亩, 累计投资总额2亿元, 年交易蔬菜15亿公斤, 年成交额28亿元, 是我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和“全国十大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之一, 也是“农业部首批定点鲜活农产品市场”。

(1) 交易手段先进, 电子化交易流程。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国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市场, 主要运用荷兰式电子钟系统进行交易拍卖。蔬菜拍卖中心遵循“五化”原则 (包装规格化、重量标准化、质量等级化、客户会员化、交易电子化) , 为建立现代化的蔬菜物流集中配送中心奠定基础。

(2) 完善的管理服务与配套服务体系。寿光市场成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 包括工商、税务、公安、邮电、卫生等部门。一方面加强关于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农产品检验、维护交易公平等规范章程的制定;另一方面, 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 多次开展市场整顿行动。

(3) 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流通模式。参考对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研究文献发现, 该市场不直接从农户手中购入农产品, 而是由中间代理商提供, 再批量销售给零售商, 最后通过零售商到消费者。见图5。

五、四川省生鲜农产品市场发展存在问题

与以上国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比较, 四川省生鲜农产品市场发展和建设还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 市场提供的服务功能参差不齐

在调查的10个市场中, 只有2~3家在市场信息服务、交易服务、物流服务和配套服务方面做的比较好, 其余市场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服务的提供上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方面, 只有一家市场明确提供食品安全监控服务。另外, 信息服务系统不够完善, 针对生鲜农产品种植、销售和加工的信息收集和信息发布平台等软件建设非常缺乏, 不利于将农产品的产量、销量、内容、流通方向、价格等静态和动态的信息顺利传递。

2. 市场的物流服务设施十分薄弱

通过调查发现, 四川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主要是以销地批发市场为主, 因此物流服务对其发挥集散作用尤为重要, 但是80%的被调查生鲜农产品市场的物流服务是客户自理, 只有很少的几家是由市场管理方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物流运输的专业化程度很低, 难以保证生鲜农产品的便捷流通, 限制了生鲜农产品市场的集散功能的发挥。其次, 市场本身的物流设施不够全面, 甚至有2家被调查市场只拥有货运停车场地和仓储库房, 在搬运装卸设备、运输车辆和冷藏保鲜等基础物流服务的提供上, 做得不够完善。

3. 流通模式落后

“集”的对象等级较低, 对单一农户和小型农贸市场农产品的收购较多, 导致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难以监管, 还导致流通的渠道过长, 增加了流通的费用和成本。另外, 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系较少, 同时交易的方式单一, 没有充分利用网上交易平台, 流通效率较低。

六、政策建议

1. 完善批发市场的服务功能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服务功能, 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提升物流服务, 对交易过程中的运输、装卸、计量、仓储、包装等物流环节, 设立专项部门进行管理;二是增强配套服务, 增加对批发市场内进行交易客商的餐饮、住宿、娱乐、往返车票预订等方面的服务, 并加强与当地工商、税务、银行、邮电、公安、卫生检疫等部门的合作;三是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 对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 及时准确地提供价格信息、供需信息及气候气象信息, 对生鲜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者, 及时准确地提供供需信息、库存信息以及市场预测分析等信息。加强网上交易平台的建设, 实现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各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发展网上农产品在线拍卖、订货等其他交易服务。

2.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市场物流配套设施, 充分发挥市场流通功能, 加强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输等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推广冷链物流、冷藏保鲜技术的应用。加强与交通规划的衔接, 争取政府对进出市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3. 提高流通效率

在流通的“来源”上, 增加对农产品经纪人及农产品专业协会等高级生产者农产品的采购, 并在过程中加强对生鲜农产品质量的监管与检测, 增加对专门生鲜农产品种植基地的采购, 采取“基地直供”方式, 减少流通环节, 加快流通速度。另外, 加强产销一体合作, 联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最大化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订单农业”。充分利用网上交易平台, 提高流通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一淋.转型升级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选择与创新[D].浙江工商大学, 2011.

[2]沈厚才, 陶青, 陈煌波.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 2008, (03) .

[3]黄祖辉, 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设计[J].农业经济问题, 2005, (04) .

[4]徐伯园, 刘富春.面对WTO海峡两岸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次创业[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3.

[5]顾欢欢.基于DEA的湖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效率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 2012.

[6]揭亚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 篇2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信息化;产品增值

1 生鲜产品物流概述

生鲜农产品物流目前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但根据物流的定义以及生鲜产品的特点,可以把生鲜农产品物流理解为: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使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从而实现生鲜农产品的增值。其中包括生鲜农产品的采收、运输、仓储、保鲜、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功能。

2 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化程度低

首先,生鲜产品产后处理程度不高。产后加工是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但我国的蔬菜水果连最基本的保鲜包装做的都不好,导致我国的出口农产品新鲜度不好,卖不出同类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的价格。

其次,生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在一个核心品牌企业的带动下,能够形成一个高效的供应链,从而使物流能够有序的运行。目前我国农产品在肉类、奶类行业的品牌化建设成绩显著,但是在其它产品领域,特别是蔬菜、果品行业的企业品牌化发展不足。

因此,推动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化建设,加强生鲜产品的产后处理,并注意提高生鲜品牌的品牌意识,进而提高生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随生鲜产品的物流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组织程度低

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目前生鲜产品生产现状是,农产品物流的规模效应很难形成。多数的农产品是通过中间商进入市场中流通的,而这些中间商他们大多是从农民中分化出来的,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知识做指导,导致鲜活农产品进入市场要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且,由于组织程度的落后,有可能导致生鲜产品的物流输出不及时,造成生鲜产品变质、损坏等情况,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一些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后,市场也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国的批发市场建设比较落后,有些市场甚至没有冷链所需的设备设施,导致农产品的储存、加工能力薄弱。

2.3 信息化水平差

近些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比较快,基本上所有的商品在網上都可以买到,但是生鲜类的农产品在网上找的概率比较小,而且地域限制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真正与农业相关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1.5%,经常出现卖家找不到买家,或买家找不到卖家的现象。所以经常会出现舍近求远的这种不合理的物流现象。因此,在新时期的信息化时代,提高生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农业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

2.4 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生鲜产品的物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是农业领域,物流领域、以及信息化领域相结合的物流。但现今我国生鲜产品的物流目前要么是农民自己做、要么是物流公司做,农民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物流知识,导致物流成本很高。物流公司由于对农业领域了解不高,导致货损严重,根本上限制了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制约了我国生鲜产品物流的发展。专业生鲜产品物流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如今影响我国生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农产品市场化建设

首先,加强农产品产后处理程度,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产后加工非常的重要,对我国而言要做好简单的初级加工,例如:水果的分级、保鲜包装等,在这基础上,再有效的发展一些深加工,提升产品自身的价值。

其次,要大力发展农村品牌企业,形成以一个企业带动整个生鲜农产品区域的发展,从而形成高效的生鲜物流系统,全面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建设,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3.2 加快农民组织制度创新

提升我国生鲜产品的生产规模小而且分散的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一些专业化的农民的合作组织,或者是一些专业的协会,这些组织或是协会主要是为农民服务的,为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的提供;还应该设立一部专门针对农民协会的法律法规,保障这些协会能够正常的运行。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民组织制度,有利于及时地输出农产品,提高物流效率。

3.3 加快农产品市场及信息体系建设步伐

生鲜产品需要快速的物流做支撑,这就需要强大的信息网络做后台,所以首先我国要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加大农村网络的覆盖面,其次要开发一套高效的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信息管理软件,第三,建立一个生鲜农产品的市场平台,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以及现今的产销指导。最后,加强农民获取网上信息,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3.4 加快人才培养

生鲜品所需要的物流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物流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对生鲜农产品的特性有所了解,我国虽然近些年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的很多,但是针对于生鲜农产品的人才培养较少,所以我国应该首先从学校入手,在高等院校培养针对于生鲜农产品的物流管理高层次人才,然后,针对于现今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最后,从国外引进高级物流人才,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生鲜产品的物流逐渐显露出其不足,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通过加快农产品市场化建设、加快农民组织制度创新、加快农产品市场及信息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人才培养等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生鲜产品的物流机制,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勋.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占金刚,刘恩平,刘海清,汪佳滨.海南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特点及SWOT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2014(05):86-89+94.

生鲜产品市场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 篇3

关键词:次品追究,市场监管,进化博弈,演化均衡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但近年来, 媒体相继爆出食品不合格的新闻, 如肯德基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最近的“僵尸肉”事件, 这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微观角度分析, 多起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从宏观角度分析, 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监控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零售商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 在销售过程中出现了道德风险, 不顾消费者利益赚取“黑心钱”, 这种行为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以, 为了消费者的权益,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预防食品安全危机, 对生鲜产品的质量监管控制势在必行。

目前, 生鲜食品监管研究主要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等角度分析了监管现状, 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还有部分学者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进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分析。

本文将运用演化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 构建存在“次品”追究情况下生鲜产品零售商和政府部门的收益矩阵, 分析两者的策略选择及稳定均衡状态, 为规范生鲜市场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二、演化博弈模型

假定参与人一方为生鲜产品零售部门, 简称零售商;另一方为政府质量监管部门, 简称政府部门。零售商是否选择合法经营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和零售商的博弈结果。零售部门在销售生鲜农产品的时候, 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正当的销售新鲜的产品;另一种是在私利的驱使下, 为追求获得更多的额外收入, 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做出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一系列行为 (如将不新鲜的或过保质期的产品重新包装当作新鲜的产品重新卖给顾客) , 以下文章称之为“以次充好”的欺骗行为。政府部门的策略也有两种:一种是认真监管市场上零售商是否正规运营;另一种是监管松弛, 不认真监管。

假设零售商正当运营时, 产品价值成本为c1, 得到的收入为r;但是如果零售商为了获取更多的私利违规经营时, 零售商可以以次充好, 这样只需要付出价值成本c2就可以获取同样的收入;但是, 如果零售商违规经营一旦被消费者追究, 将会付出损失成本f。政府部门监管零售商的经营行为是本职, 所以不会带来额外收益, 但是会有监管成本cg;如果监管就一定会查出违规行为, 并且会对零售商处以罚款e;如果政府部门监管松弛就不会有监管成本, 但是一旦零售商所售次品被消费者追究, 会面临上级主管部门处罚d。

进一步假设:

(1) 政府部门和生鲜零售商均为有限理性, 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进行。

(2) 如果消费者购入不合格品, 不一定都会追究, 设销售次品被追究的概率为p。

(3) 销售次品被追究时承担的平均损失风险小于政府对该不合格品的处罚值 (pf<e) , 所以零售商才会有机会主义倾向。

设所有参数均为正值, 这样我们得到零售商和政府的博弈矩阵, 如表1所示。

三、模型分析

(一) 政府部门和零售商的收益分析

根据博弈矩阵, 假设政府零售商正规经营策略的概率为x, 政府部门严格监管的概率为y。可得到零售商选择正规运营策略、政府部门采用严格监管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二) 系统演化稳定分析

由零售商和政府部门组成的博弈动态系统有5个可能的均衡点, 分别为 (0, 0) , (0, 1) , (1, 0) , (1, 1) 和 (x*, y*) , 其中, 因此, 系统的雅可比矩阵为

根据雅可比矩阵局部稳定性分析法对6种情况下均衡点成为ESS的条件分析, 结果如表2所示。

从社会意愿考虑, 希望得到的ESS为“X=1, Y=1”, 但是分析结果显示该点是不稳定点或鞍点, 所以是不可能成为ESS的;最不愿意得到的ESS为“X=0, Y=0”, 所以我们要讨论如何尽量避免形成该点的稳定。根据社会总福利角度考虑, 希望得到的ESS为“X=1, Y=0”, 这是可能的稳定点, 所以我们以下将着重讨论形成该稳定点的动态演化趋势。

零售商和政府部门组成的博弈双方 (1, 0) 策略变化的动态演化趋势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2可知, 当c1<c2+pf, 即新鲜生鲜产品和次品成本价值差小于销售次品被追究时所承担的平均损失时, 理性的零售商为了规避风险都会选择正规经营, 系统最终收敛到“X=1, Y=0”的状态, 即零售商正规经营, 政府部门也不用监督, 达到社会总福利最优。

如果确实存在投机欺骗行为, 即x=0情景, 政府部门必须要进行检查, 以试图达到“X=0, Y=1”的状态, 此时, 应该使得监管部门松弛监管时次品被追究受上级部门处罚的成本大于严格监管时监管成本与对零售商处罚金额的差, 激励他们认真检验市场产品, 减少被处罚的次数, 以此让市场生鲜产品更加安全。

从社会意愿考虑, 最不愿出现的是零售商欺骗消费者而政府部门还不检验, 即“X=0, Y=0”的状态。此时, 需要满足: (1) 新鲜生鲜产品和次品成本价值差大于销售次品被追究时所承担的平均损失; (2) 监管部门松弛监管时次品被追究受上级部门处罚的成本小于严格监管时监管成本与对零售商处罚金额的差。因此, 为了防止出现零售商欺骗消费者而政府部门不检验的情况, 要遏制这两个条件的产生。

四、对策建议

通过上节分析, 为了更好的维护生鲜农产品市场, 针对生鲜市场交易提出以下建议。

(一) 政府监管部门角度

1.提高政府对零售商“欺骗”策略的处罚金额, 激励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工作。通过加大处罚金额, 变相提高监管部门收入, 使监管部门更容易被激励, 争取通过处罚金额抵押监管成本, 创造额外收入。

2.加大对政府部门工作失误的处罚金额, 督促政府部门做好监管工作。通过对工作失误的处罚, 让政府部门不敢松懈监管工作, 必要时追究到个人, 杜绝贿赂行为的发生。

(二) 零售商角度

1.提高对出事产品的处罚金额, 提高零售商销售次品的损失风险, 杜绝机会主义行为。当销售次品承担的平均损失风险大于“以次充好”能获得的利润差时, 理性的零售商都会选择“正规经营”, 放弃欺骗行为。

2.给予合理的“正规经营”激励机制。根据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各地区可组织生鲜协会, 对长期合理合法经营的零售商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激励 (如给予部分奖金或者锦旗等) , 在进行激励政策时要注意公平性和强化性, 即评选要公平, 不断用先进的事例鼓舞大家选择“正规经营”。

(三) 消费者角度

1.提高消费者法律维权意识。公众媒体等应当加强维权宣传, 鼓励消费者将零售商的“以次充好”行为公之于众, 加大次品追究的概率, 使零售商怯于欺骗经营。

2.给予提供违规行为线索的消费者奖励。从目前来看, 奖金依旧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 调动消费者对零售商的监督。

参考文献

[1]李长健, 罗洁, 梁菊.关于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 2009 (05) .

[2]张满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的优化与创新[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4 (04) .

[3]李艳波, 刘松先.食品安全供应链中政府主管部门与食品企业的博弈分析[J].工业工程, 2007 (01) .

[4]杨青, 施亚能.基于演化博弈的食品安全监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11 (04) .

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 篇4

未来十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食品消费结构将快速升级,人均直接食用的口粮将略有减少,对生鲜蔬果产品需求会略有提高。在动物蛋白消费方面,全国肉、蛋、奶等人均消费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按照国家粮食统计局截至2014年的统计估算,全国人均食用农产品的未来增长空间分别为: 食用油16% ,猪肉35% ,牛羊肉59% ,家禽55% ,禽蛋50% ,鲜奶93% ,水产品75% ,蔬菜26% ,瓜果80% ,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非常大,存在很大的需求空间。[1]

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以北京物资学院附近的A社区为例,天赐一期居民总人数约为2000人。

表1是近6年社区居民生鲜农产品消费趋势。

(单位: 万吨)

数据来源: A 生鲜农产品社区店全年采购报表。

2社区生鲜农产品消费量预测

2. 1灰色预测模型 GM ( 1,1) 的基本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少量数据进行建模,其建模核心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对应的微分方程来建立抽象系统的发展变化动态模型,即Grey Dynamic Model,简称GM模型。[2,4]GM ( 1,1 ) 模型也被称为单序列一阶线性动态模型,是GM模型中计算最简单也是运用最广的模型。

GM (1,1 ) 反映了一个变量对时间的一阶微分函数,其相应的微分方程为:

式中x(1)为经过一次累加生成的数列; t为时间; a,u为待估参数: a为发展灰数; u为内生控制灰数。

(1) 建立一次累加生成数列,设原始数列为:

按下述方法 做一次累 加,得到灰化 生成数据 列x(1)(i) ( n为样本空间):

构造累加矩阵B与常数项向量yn,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a、u :

(2) 求解GM (1,1) 模型,得到 ^x(1)的灰色预测模型:

将 ^x(1)做一次累 减还原得 到GM (1,1) 预测模型:

(3) 检验模型精度:

模型根据原始数据建立以后必须进行精度检验,只有通过检验的模型才能进行需求预测。为确保预测的精度,本文中采取后验差检验方法对预测值进行检验。

首先计算原始数列x(0)(i) 的均方差S0,其中x珋(0)为原始数列均值,即得:

然后根据上式计算残差数列,其表达式为: ε(0)(i) =x(0)(i) - ^x(0)(i) ,其中残差均值为 ε珔(0),计算得出残差数列的均方差S1:

由此可计算出方差比: c = S1/S0,其中小误差概率:

方差比C和小误差概率P是后验差检验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指标,方差比C越小,表明所建立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际发生值之差的离散程度越小,所建模型预测的准确度也就越高,如表2所示。定义: 模型精度级别 =Max { P的级别,C的级别} 。

(4) 如果检验合格,则可以运用模型进行需求预测:

将^x(0)(n + 1) = ^x(1)(n + 1) - ^x(1)(n),^x(0)(n + 2) =^x(1)(n + 2) - ^x(1)(n + 1)…作为x(0)(n + 1),x(0)(n + 2),…的预测值。

2. 2社区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

根据表1数据可知天赐良缘社区居民6年的生鲜农产品消费需求,建立GM (1,1) 模型进行预测。

(1) 利用MATLAB 7. 1软件编程求得生鲜农产品消费总量的预测模型:[3]

原始数据为: x(0)= { x(0)(1),x(0)(2),…,x(0)(6)} ={7. 19,7. 44,7. 84,8. 78,9. 9,11. 02} ,由式 (3) 得一次累加数据列: x(1)= { x(1)(1),x(1)(2),…,x(1)(6)} ={7. 19,14. 63,22. 47,31. 25,41. 15,52. 17} ,由式 (4)

因此可得:得到A社区店生 鲜农产品 的预测模 型为: ^x(1)(i + 1) =65. 90252e0. 10394349i- 58. 71252 。

(2) 对预测模型进行后验差检验

由可求得

计算残差数列 ε(0)= x(0)(i) - ^x(0)(i) 的均方差S1,如表3为残差值:

由残差数列得

方差比由小误差概率公式计算得:

后验差检验c = 0. 08996,p = 1 ,预测精度等级为优。 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出2014年和2015年A社区店生鲜农产品消费总量分别为: 12. 13882万吨和13. 46847万吨 。 而2014年的实际值为12. 11039万吨 ,预测值与实际值差距较小,模型预测精度较高,符合要求。

(3) 导出MATLAB里的预测图,得到2008—2016年A社区店生鲜农产品消费量的预测值,如下图所示:

3结论

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研究 篇5

生鲜农产品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我国生鲜农产品多采用传统的流通模式, 每年在运输途中腐烂变质的果蔬达到3.7万吨, 这些果蔬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 在这严肃的形势下, 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提高物流效率, 降低生产和配送过程中的物流成本, 是当前生鲜电商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提高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速度, 提升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 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 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 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和水平。

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 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有它的特殊性, 这是由生鲜农产品不易长期保存易腐烂的自然属性和电子商务的特殊性决定的。因此, 生鲜电商的物流配送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配送中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2) 物流配送要快速, 防止农产品出现不新鲜腐烂的情况; (3) 物流成本需要稳定, 且占整个成本的比重较低; (4) 配送点分散, 对信息技术及物流设施的要求更高。

通过对电商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进行研究, 分析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特性和在物流配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进而使提高生鲜电商下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更加有效率、成本更低, 使得百姓获得利益, 消费者能更加快捷地购买到安全健康、新鲜的农产品, 这样就能很好地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逐渐使生鲜电商越来越具可行性和影响力, 真正为消费者和农民造福。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解决对策

(一) 改善生鲜电商物流大环境

1、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 我国关于农产品电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而农产品电商的基础性法律法规, 包括电子交易、电子支付、电子合同、税收等法律制度都还不够完善。因此, 不断改进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 减少政策波动带来的影响, 对于发展农产品电商, 降低物流成本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也为政府对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宏观调控提供了法律依据。

2、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诚信机制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

我国农产品电商的信任机制还一直有所缺失, 经常会出现产品质量不符、网络欺诈、售后服务不利等现象, 我国相应的立法机关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对网商的资质以及交易过程、交易程序进行相应的法律监督和处罚。

3、加大农产品电子商务执法监督力度。

根据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国家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的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不得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因此, 相关监管部门应该依据相关法规对相应企业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和严格监管。

4、增强生鲜农产品物流设施基础建设。

加快物流技术和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加强农产品的储运工具和设备的开发生产, 加强保鲜盒冷藏库的建设, 加大对冷藏冷冻车辆的使用和温控防潮设备的投入, 完善仓储配送设施, 建立信息网络平台, 在尽快完成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上, 还应该加大保鲜技术的发展, 提高加工包装技术, 延长农产品的储藏时间, 以改进生鲜农产品电商物流。

(二) 建立分类管理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物理管理模式。

种类繁多的农产品, 其保鲜要求和特性都不一样, 应该对不同特性的农产品进行分类,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中进行分类管理, 以合理利用物流资源、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 减少农产品在物流配送途中的损耗。

(三) 农产品配送三个“一体化”

1、农产品配送一体化。

整合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配送功能, 将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加工、分拣、组配和物流信息等环节集成整合、一体化运作。

2、基于超市的农产品配送品牌化。

目前, 虽然网上购买农产品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慢慢形成一种形势, 但是当前还是有很多人通过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 而且人们去超市购买农产品是不可替代的。因此, 通过超市来销售农产品, 利用超市品牌联动农产品效应, 将是未来农产品超市销售的主要趋势。

3、农产品配送专业化。

农产品配送是个系统化的过程, 需要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来完成, 即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随着第三方配送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 选择第三方配送模式应成为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配送的一个首选的模式和方向。

(四)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是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对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和企业可以进行多层次的农产品物流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企业要大力引进高等院校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加大对从事农产品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 当前企业现有的从事物流相关的工作人员, 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经验, 但是缺乏系统的农产品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

(五) 实现冷链信息化。

要想保证整条冷链不断链, 要想保证冷链物流的科学化发展问题, 必须由政府、软件厂商、物流厂商等通力合作, 保证各个环节的信息实施有效沟通, 达到最优化配置和调度。

1、冷链信息化。

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 对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实现最优化配置, 达到最高效的调配。

2、搭建信息平台。

(1) 建立准入评估; (2) 定期发布评估报告; (3) 建立沟通平台, 研讨行业发展问题。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下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和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的现状。对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主要问题如下: (1) 生鲜农产品流通损失率高; (2) 物流成本高, 基础设施落; (3) 冷链发展程度低, 法律法规不健全; (4) 第三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其中, 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进行分析, 主要问题有: (1) 信息化程度不均衡; (2) 无法按客户要求时间进行送货; (3) 配送时间长; (4) 配送中心运力调度不均衡。

针对上述问题, 结合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 改善生鲜电商物流大环境,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2) 建立分类管理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物理管理模式; (3) 农产品配送三个“一体化”; (4)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5) 实现冷链信息化。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方面制约着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应用。本文从理论上对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还存在很多局限性和问题, 电子商务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选择、运作实施以及评价, 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

摘要: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生鲜电商现状基础上, 从农产品本身的自然属性、整体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大环境下的冷链发展程度和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滞后性出发, 给出相应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解决对策, 以解决现在生鲜电商物流配送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李建春.农产品冷链物流[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2]郭娜.生鲜蔬菜流通效率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13.

[3]Mr, Sunil, Luthra.Enabling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in Ind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Create Space Independent Publishing Platform, 2013.

电商模式下生鲜农产品溯源探究 篇6

1 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现状

在新兴事物的带动下, 农产品电商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国家大力扶持农产品的电商化,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仅2015年就出台了若干。2015年5月4日,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最先明确提到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政策内容;2015年5月15日, 商务部发出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 具体目标之一: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0%。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 培育农村电商环境”。2015年7月,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重点行动之一:落实李克强总理倡议的“互联网+”;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同月, 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 公布了2015年发展的200个示范县名单。生鲜农产品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生鲜农产品电商市场规模逐年上升, 表1为2015年B2B电商创业中的实体交易部类占比, 其中生鲜占比31%[1]。

但是, 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更没有如日中天。从经销商来看, 京东到家、爱鲜蜂相继裁员;天天果园门店几乎全部关闭;之后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生鲜农产品电商有4000多家, 其中88%的企业都在持续亏损, 基本持平的占4%, 7%则处于巨亏状态, 盈利仅占1%。当人们被问及“你在网上购买过生鲜吗?”时, 回答“买过”“没买过, 不过有兴趣尝试”“没买过, 也没有兴趣尝试”的分别占24.50%、48.10%、27.40%。从网购频率来看, 大多数的消费者并没有养成定期通过电商购买生鲜的习惯, 每周网购生鲜1次及以上者占比仅为12.4%, 偶尔购买1次的消费者占比为65.8%。从消费者网购的满意度来看, 非常满意、很满意、一般、不大满意、很不满意分别占10.40%、4.30%、40.40%、44.70%、20.00%, 可见满意以上不足15%。

1.2 问题

从以上2015年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各项数据来看, 电商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 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通过走访和观察, 从消费者层面了解到, 消费者对生鲜的选购最关心2点: (1) 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 这涉及到物流配送的问题。 (2) 生鲜食品的安全问题, 这个无论是网上还是网下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在网上, 不能实体感知, 让人更没有安全感。

菜市场买菜的消费者, 除开价格外, 能肉眼选中的, 就是生鲜的新鲜程度, 比如是否色泽光亮。为了保鲜, 总能看到商家们在蔬菜水果上喷水来保住水分的流失。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一直是令人堪忧的问题, 禽流感、疯牛病、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黑幕不断, 挑战安全底线。消费者买得小心翼翼, 吃得胆战心惊, 农药残留, 重金属超标, 肉禽的饮食等等都是消费者担心的问题, 而网购摸不着, 看不见, 还要入口, 这种担忧更加严重。这是制约消费者网购的主要因素。从消费者角度, 如果没有消除他们的顾虑, 或者仅仅凭着商家、种植户的良心出售, 而没有强硬的监管制度和完整的应对措施, 制订出一套标准体系用于生产管理, 并严格执行, 生鲜农产品电商市场就难以持续发展。

2 生鲜农产品溯源构想

如何消除人们心中的担忧呢?要保证食品安全, 就得从源头抓起, 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建立溯源体系, 就需要给同一生长环境的群体或个体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作为身份认证, 类似于我们的身份证。对农作物而言, 要从播种开始记录, 对发芽、开花、结果、采摘、包装、运送、出售, 直到进入消费者嘴里, 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详细记录。使用什么品牌的种子, 生过几次病, 遭过什么虫害, 洒了什么药, 用药时间、剂量, 恢复健康状况, 施了什么肥料, 何时采摘, 上市前的检测结果, 出售到哪里, 谁买了……对肉禽类生鲜而言, 记录何时出生, 成长过程, 吃了什么, 喂的哪家生产的饲料, 何时得了病, 得了什么病, 吃了什么药, 恢复健康状况。如果这些在消费者购买时都能够了解清楚, 那么还有谁能不买得放心, 吃得安心呢?通过溯源平台, 购买者获得了知情权[2], 在发生意外时, 如食物中毒, 也能追溯源头, 找到责任人, 追究其责任。如果发现已售出的食品有问题, 也可以根据溯源信息, 及时召回商品, 将危害降到最低。了解这些信息只需按照农产品包装上的“身份证”标签, 扫扫二维码, 或上网查询, 就一清二楚了。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有了全程监控, 才能让市民实现明明白白消费[3]。

3 生鲜农产品溯源架构

生鲜农产品溯源平台的建立,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 比如网络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 (GPSGISRS) 、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等复杂的综合应用。如图1是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其中数据采集可使用2种方式, 一是人工采集, 二是自动化采集。人工采集数据, 如果带有主观人为因素, 数据难免会有偏颇, 所以一定要有相应的机制来约束;自动化采集是使用高清摄像机, 传感器等进行采集, 数据经过专业软件进行转化分析, 自动录入。在生鲜转移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查询。生鲜农产品溯源总体架构如图2。整个过程是政府管理、民间参与的全民行动, 目前已经有很多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参与到农产品溯源项目中来。总体架构分为生长 (生产) 过程溯源、包装 (或屠宰) 溯源、批发零售溯源、消费溯源等环节, 下面又包括若干子系统。其中第一个环节的数据非常重要, 也是最繁琐、耗时最长的环节。具体内容前面已提到。

4 电商下生鲜农产品溯源之配送及保鲜构想

生鲜农产品电商亏损的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冷冻存储成本大, 物流配送成本高, 商品变质快, 送到消费者手中往往不够新鲜, 电商们是欲哭无泪。如果能够借鉴肯德基、必胜客的操作模式, 进行连锁化, 以蔬菜为例, 菜场设配送点, 根据消费者下单送货地址进行就近菜市场取货配送, 开展线上下单, 线下配送的O2O模式, 应可较好地解决该方面难题。一定时间的积累后, 根据大数据分析, 了解某区域的消费饮食习惯, 以此来建立若干仓储中心, 根据不同区域居民喜好不同生鲜的差别来进行配货, 减少远距离送货的成本和生鲜变质的风险。

5 结语

食品安全重于泰山, 产品溯源是有力保障。发展生鲜农产品电商, 更要靠信息透明化。建立农产品 (包括生鲜) 溯源, 是一项高投入的生命工程, 根据当前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操作性。但是不能因为困难重重, 而止步不前, 或敷衍了事, 一定要落到实处, 打好攻坚战。如果真正做到了生鲜食品溯源, 生鲜农产品电商一定会和其他商品一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玲, 王明宇.“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电商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中国商论, 2015 (5) :48-50.

[2]庞乐君, 李哲.全球食品溯源法规制度现状和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 2015, 27 (6) :305-307.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建设 篇7

一、冷链物流技术现状

自《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意见》正式发布以来, 我国加大了冷链物流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力度, 近一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但是投入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却很少, 应用中的技术还是很落后, 设备还是很陈旧。调查发现许多冷冻、冷藏企业仍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冷链物流中信息技术和设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我国信息技术和设施的发展都很缓慢, 不能对处于冷链物流各环节中的食品进行实时的时间、温度、湿度控制, 因而也不能保证食品的质量和鲜度。

1、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装备薄弱。

目前, 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品种虽然已达到100种以上, 但冷藏保温汽车数量较少。资料显示:在美国, 每万人配备冷藏车的数量为9辆, 而中国每万人配备冷藏车的数量为2辆, 并且大部分保温车辆为改装车型, 且冷冻机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冷藏保温汽车行业厂点过多、投资分散、重复建设、重复引进, 存在着“散、乱、差”现象。人均冷库容积少, 在美国, 平均每人冷藏体积为1m2-2m2, 虽然我国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m3, 平均到每个人不到美国的十分之。我国大部分冷藏库用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 冷库就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很多冷藏库都是20世纪70、80年代建造, 大多只具有储藏功能, , 不具备物流配送功能。从上述情况来看, 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不足, 装备陈旧, 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2、冷链运输储存环节温控质量差。

资料显示, 我国总体来看冷链运输率不足10%。农业部的统计, 其中每年仅仅是水果蔬菜因此损耗700亿元。成本始终是冷链运输的门槛。在高成本运输的情况下, 有些物流公司在冷藏温度上动歪脑筋, 冷藏食品达不到温度要求, 甚至是有些需要冷冻的食品, 干脆放在冷藏室里运输导致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2012年7、8月间, 新闻调查显示:生鲜、冷冻食品的装车大多在露天而非在冷库和保温场所作, 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通卡车运输, 一般是车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 再好一点的保温材料就是棉被。冷冻冷藏食品仅1/5符合温控标准。记者暗访调查了上海某知名超市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 披露了供应商的送货车辆存在诸多问题, 有些供应商根本不用冷藏车送货, 有些供应商即使用冷藏车, 也常常不开启冷藏功能。冷冻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已经自然解冻, 到了卖场再冷冻, 甚至再次解冻后作为冷却食品卖给顾客。更有甚者, 北京某外资超市在收受供应商送达的冷藏冷冻食品时, 冷冻食品包装表面温度已经达到零上20度, 同样照单全收, 内资超市经营者证实这种现象十分普遍。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送往门店的商品也存在同样问题。

3、生鲜农产品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 中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技术落后, 缺乏完整的冷链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技术落后, 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平低, 效率低。在这些情况下, 冷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意外的信息堵塞, 造成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的风险加大, 而不成熟的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应急能力相对较弱,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建设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是建设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保障, 主要包括:采收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装卸技术、加工技术、信息化技术。

1、采收技术。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成熟时机不同、易腐烂的特点, 因此制定采收成熟度及分级标准是采收技术的关键。在采收时可以实施适时、分批采收。为便于采收后分级和避免过多倒箱损害农产品, 采收时可分人定级采收或单人采果按等级分放, 采收时为减少农产品堆压损伤应用合适的容器。

2、包装技术。

科学合理的包装是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保鲜的重要手段, 从冷库贮藏的静态保鲜到果蔬物流的空间转移, 包装都是为保护产品所必需的。农产品保鲜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果蔬免受损伤、维持适宜的低温、控制水分蒸发、调节气体环境、清除乙烯、实现无菌或抑菌。企业要根据不同产品和流通形态的特点, 采用适当保鲜包装技术。对土豆、洋葱等不易腐烂的蔬菜类等, 可采取简单包装, 通过容器内部的空气循环即可控制发霉和腐烂, 并尽量扩大运输规模, 提高运输效率, 发挥规模成本优势;在小规模农产品流通上, 使用泡沫塑料加制冷剂等冷藏包装;对优质高价的农产品可采取特殊包装。如对于樱桃、桃、草莓等易碰伤水果的包装上广泛使用缓冲材料, 并使用特制的保鲜箱, 吸收水果散发的乙烯成分, 控制水果过熟。此外, 配合冷藏运输, 有时需要使用泡沫塑料包装, 在包装内置制冷剂。企业应加大技术研究开发投资力度, 大力发展和深化控温、调气、保湿、调压、辐射、外源物质介入等保鲜技术。

3、运输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需求已从温饱型转为营养调剂型, 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 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已成为鲜活货物运输的主导, 与此同时, 人们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状况, 大力发展先进的运输技术对保证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在生鲜农产品评价标准、生鲜包装标准确定的前提下, 针对运输时不同的送风工况, 不同的货物堆码方式对生鲜农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 给出不同生鲜农产品类型、不同包装的标准的送风工况、装载堆码方式。其次, 要加快冷藏运输设备的研究开发、智能化控制。在我国相关的企业和高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的基础上, 冷藏设备研发部门应该着力进行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研究, 研究开发的新型冷藏设备应该能根据运输者输入的不同的果蔬种类、包装和货物的堆码方式, 自动地选择最佳的送风工况。第三, 各类型设备生产商应该加快本类型冷藏运输设备的定型工作。目前我国的冷藏运输设备种类繁杂, 技术多样, 很多技术都在试验阶段。冷藏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不论是在车辆结构上还是在制冷机组等相关设备可靠性上, 无论是在车体隔热、气密性还是在载货容积、重量上, 无论是在新材料应用, 还是地面设施完善, 无论是新冷源的应用还是气调保鲜技术的开发, 均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在冷藏运输装备开发中, 应加强与先进国家合作, 采用技术合作尽快提升冷藏运输装备的技术水平。

4、加工技术。

随着食品化学、生物技术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也相当迅速, 一些高新加工技术如瞬间高温杀菌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超微粉碎技术等已开始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应用, 但是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距离, 为了保障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质量, 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逐步深化精深加工能力,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度。如对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充分利用, 对畜禽、水产品副产物利用等。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向分子水平进军, 研究利用原料的功能成分、分子水平提取, 研制人体所需的营养保健食品 (又称分子食品) , 使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得以提高。二是发展安全、绿色、休闲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在果蔬的加工处理方面, 力求保持鲜嫩、营养、方便、可口, 除传统的速冻、罐头、脱水产品外, 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为最少处理的生鲜农产品切割产品。三是生鲜农产品加工设备应向新型、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加工技术的高新化将带动加工设备的高新化, 如多功能饮料罐装生产设备, 无菌包装技术设备, 生鲜农产品激光分级、清洗、包装成套设备, 膜分离技术设备, 超微粉碎设备, 速冻设备等。四是重视生鲜农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国际市场标准, 针对食品的安全问题, 对生鲜农产品的加工实施质量管理, 除对原料的安全性严格要求外, 在加工生产中实施HACCP规范及ISO9000族系规范, 并建立国际市场标准, 方面保证产品质量。

5、信息技术。

冷链物流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 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 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 同时将全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 确保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国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高新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因此, 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在信贷政策等方面积极鼓励企业加大开发力度, 研究开发自动搬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红外线识别、传感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定位跟踪、供应链与物流信息系统、条码技术、GPS技术, EDI技术等高新技术。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现状的技术上, 提出了冷链物流技术包括采收技术、包装技术、运输技术、装卸技术、加工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技术,建设

参考文献

[1]魏巧云.田雪.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创新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 (36)

[2]刘国山.魏子秋.基于复杂方法的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植入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 (3)

生鲜农产品物流外包服务商选择 篇8

1 数据离散化

运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决策时,通常要求数据是离散化的,但现实中的数据通常是连续型的,因此需要对连续型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离散化的本质可归结为:利用选取的分割点,对属性的值域空间进行划分,把n维空间(n为条件属性的数目)划分成有限个区域,使划分后每个区域中的对象的决策值相同。

2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理论的服务商选择

利用区间直觉模糊集理论对服务商进行选择时,通常步骤如下:

1将方案Ai(即外包物流服务商n)所对应各属性的数据表示成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形式。

2 利用粗糙集确定的指标权重,求得基于方案ai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Zj(j=1,2,…,n)为

为了得出各方案优劣性的排序,需要先计算出可以Zj的得分函数值S(Aj),通过比较S(Aj),选择最优的S(Aj),即为最优的服务商。其中S(Aj)为:

3 算列分析

生鲜农产品企业A为了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现打算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企业A在物流外包前已经做了相关市场调研,并结合自身产品的属性,得出外包过程中和服务商相关的风险因素主要有:服务商的专业技能、信誉、员工、以及服务商自身财务这四大指标因素,并且得出在这四大指标中各细分的主要风险指标有:温控设备覆盖率a1、冷藏运输保鲜能力a2、送货准时性a3、配送商品的完整性a4、逃避责任b1、信息泄露b2、信息扭曲b3、欺诈行为b4、员工培训时间c1、员工服务意识c2、员工综合素质c3、外包中服务商可投入的资金d1、服务商自身财务稳定性d2以及服务商故意提高报价d3。在选择最终外包服务商之前,企业A针对外包服务商相关风险收集了大量备选服务商的相关数据,最终基本确定了符合条件的备选服务商有7家,这7家服务商相关数据见表1。

3.1 数据离散化

收集备选服务商相关指标数据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离散化。本文借助spss20.0并采用基于已扫描个案的平均和选定的±1标准差为分割点,对以上获得的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处理结果如表2。

3.2 确定权重

行业内专家分别针对备选服务商的专业技能、信誉、员工和财务并通过打分的方式给出自己的推荐,推荐指数用M表示(见表3),分值范围为1-5,分值越高,表示在某一方面备选企业越有优势。

根据上表,一级指标专业技能因素下各二级指标权重如下:

根据相对约简和依赖度的定义,可得:

可求得a2、a3、a4的重要性:

同时,可得a2、a3、a4的客观权重为

同理可得,qa4=0.25

得到客观权重以后,需要根据专家的主观权重来得到最终的综合权重,若专家给予的二级风险指标主观权重分别是0.5,0.3,0.2,选取的经验因子β=0.7,即外包决策者更加注重从备选服务商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备选服务商。所以此时的综合权重即为:

同理可得.一级指标信誉指标因素下各二级指标综合权重为:

一级指标员工因素下各二级指标综合权重为:

一级指标财务因素下各二级指标综合权重为:

3.3 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服务商选择

在使用区间直觉模糊集对各备选服务商进行选择之前,需要对各备选服务商所对应的属性值进行处理,使得各对应的属性值表示成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形式。服务商的数据经离散后对应的区间直觉模糊集表示规则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现选择外包服务商n1-n3为例,可得服务商n1综合区间模糊值Z1,其中Z1为:

其中:

其中:

综上可得,服务商n1综合区间模糊值Z1=[(0.461,0.679),(0.219,0.320)]。

同理,服务商n2综合区间模糊值Z2=[(0.451,0.675),(0.283,0.326)]。

服务商n3综合区间模糊值Z3=[(0.571,0.679),(0.172,0.265)]。

最后,根据公式(2)求得服务商n1、n2和n3各自的得分函数值分别是:

根据最终各服务商的得分函数可知:S(n3)>S(n1)>S(n2)。因此生鲜农产品外包企业应最终选择n3服务商。此时n3服务商是最优的服务商。

参考文献

[1]赵彩云.区间直觉模糊序信息系统粗糙集模型[D].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15.

[2]吴国新.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选择与风险管理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0.

上一篇:质量管理控制程序下一篇:麻将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