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刮画美术教案

2024-10-14

快乐刮画美术教案(通用10篇)

快乐刮画美术教案 篇1

课题:快乐刮画

学科:美术年级:五年级

课型:造型表现课时安排:1课时

一、指导思想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逐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动眼、动动口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画面的点,线,面处理的装饰效果,

二、教材分析提高学生作画能力.刮画工具简单,容易上手,适应少年儿童的造表现能力,并深受他们的欢迎.通过学习,制作,体验刮画艺术的装饰趣味与独特美感.五年级学生好问,好奇心强,他们对绘画中的特技,刮出来的画,特感兴趣,手中的刀,象魔术师那样刮到哪里,哪里就出现彩色的线条,真是不可思议,画面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比较,了解刮画的特点和画面的处理方法,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型刮画纸带来的意外效果,享受制作中的新奇感和快乐,提高绘画兴趣。

四、教学重点刮画的特点及制作方法

五、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工具,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各种刮画小工具、刮画纸。

教学准备:范画、刮画工具、实物投影。

快乐刮画美术教案 篇2

一、创新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一) 情境教学, 激发兴趣。

在学习能力的培养阶段,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奏阶段, 需要教师适当引导和鼓励。 如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设计适当的情境环节, 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与积极性。

例如五年级美术《杯子的设计》一课, 我选择了一个《乌鸦喝水》的动画, 将动画播放至“乌鸦看到一个装着半瓶水的瓶子时, 喝不到怎么办? ”, 启发学生思考: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 大部分学生会按着原来的故事情节回答, 这时我提醒学生,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有的学生会回答:乌鸦的嘴巴太大了, 瓶口太小了。 这时, 我就引导孩子怎样把瓶口变大导出新课。 紧接着, 乌鸦爱上了杯子, 它来到博物馆欣赏各种各样的杯子, 它又来到杯子市场, 准备买一些精美的杯子, 等等。 整节课都是通过乌鸦的故事连贯的, 学生都沉浸在这个故事中。 可见情景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了。

(二) 分工合作, 取长补短。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阶段性的学习,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合作性的能力, 而且能跟着团队成员学习和开动脑筋, 感受自主学习的快乐。

团结合作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集体力量。 不管什么困难, 只要团结就能迎刃而解。 我在四年级《生命之源———水》教学过程中, 要求学生聚在一起, 根据每一幅手抄报的构图, 大家畅所欲言, 利用各种研讨方式讲述绘制方法, 然后共同完成。 如每组安排一位学生设计版面, 一位学生画写内容, 一位学生剪, 一位学生贴, 每完成一个地方就把它贴在纸版上。 要把整个画面安排得合理美观, 这就需要孩子们有耐心、信心反复试验, 调试好后再固定住, 直到满意效果, 完成这些工程, 既鼓励了孩子们仔细谨慎, 不懂就问, 反复试验, 不怕累的品格, 又培养了孩子之间互帮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变化作业形式, 鼓励学生创造

在美术创作课上, 主要有命题创作、 无命题创作两种方式。 教学中应注意不拘一格, 不搞统一模式, 同时注意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一题多画”、“一画多变”等形式, 训练学生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 从观察中求异, 不仅要学会, 而且要懂得应怎样学的道理,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形式的权利, 我在上五年级美术《飞天》一课时, 没有告知他们下节课是什么内容, 而是让学生课前自己准备一些制作材料, 有的学生带了彩笔、彩纸, 有的学生带了橡皮泥, 有的学生带了一些碎布料, 等等。 当学生要创作时, 对自己带来的材料有些不知所措了, 带了彩笔的同学很是高兴, 一个个都画了起来。 就这样一节课下来, 学生的作品各种各样, 好看极了。

三、多元评价方式, 体验成功喜悦

要使自己的教学评价有效, 就得关注、研究学生的差异。我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 采用不同方式、不同观点去分析、评价一幅作品。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 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评价, 而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 充分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展评等多样的评价形式进行评价。

(一) 奖励评价。

比如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有吸引力的小玩具, 或者是一些黏土作品, 或者是一些自制的小奖章, 奖励给表现优异的学生, 并不是说一定是那些画得好的学生, 而是那种有创意、有进步、认真创作的学生。

(二) 情境评价。

我们在设计的教学环节中, 往往会把情境创设在导入部分, 其实我们的评价时也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或者我们可以把导入时的情境延伸, 让整个教学都处在一个情境中。

比如我在第一部分提到的《杯子的设计》那节课, 整节课都是以乌鸦的故事贯穿。 在评价环节, 我制作了一只乌鸦的道具, 以乌鸦身份在教室中巡回观看学生的作品, 又以乌鸦的口吻说:“今天我要在你们设计的杯子中, 挑几件带回去, 可是我发现你们设计的杯子都很不错, 我不知道选谁的了, 请你们帮帮我好吗? ”然后挑选出部分作品, 让学生评价, 学生纷纷帮乌鸦出主意, 哪边需要改进, 哪边可以省略, 说得头头是道, 有的同学的想法更是大胆新奇。

(三) 语言评价。

在评价的时候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大胆发言, 对能够用自己的观点进行评价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对那些不够大胆、不能用自己观点评价的学生, 要注意使用评价的语言, 如“我认为……”、“我觉得……”、“我喜欢”等启发他们, 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语言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如我在上五年级《精细的描写》一课时, 发现班上有位女同学所用的线描特别精细、流畅。 于是我就在课堂上不停地使用“你的用线太精细了”、“老师都没有你画得这么细心” 等一些鼓动性的语言激励该同学, 还把她的画当场向全班同学展示。

(四) 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主要是对学生作业的看法与要求用文字方式表达出来。 在评价时尽可能多地发现作业中好的方面, 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加以肯定, 善于发现作业中的优点。 比如“你画得造型准确, 线条流畅” 用言简意赅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优点。 “涂色均匀, 色彩丰富”, 夸大作业中存在的优点, 很好地调动学生绘画的积极性。 对不好的作业应委婉地指出来, 在旁边注上“你画得还不错, 如果涂色在细心一点更好了! ”, 学生看到这样的评价很快就能明白存在的问题, 并有目标地改正。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快乐的作用, 引导学生把学习美术内化为接受快乐的需要, 让快乐布满课堂, 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快乐地学习美术, 自觉地接受美术熏陶, 从而领悟美术的魅力, 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 自主管理, 自主快乐, 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及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教育, 2007, 2.

刮画 教研教案 篇3

竹园小学:蒋红英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故事创编及游戏情境的创造,使学生更满怀激情地去体验和创作,在这一系列的美术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涂色的技巧,懂得和掌握了刮画的新技法,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心理得到了舒展并健康发展。

教学总目标:

1.通过欣赏、对比了解刮画与其他形式画作在风格、创作手法上的区别。2.了解刮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初步学会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学习运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刮画,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如何运用点、线、面来创作一幅刮画作品。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刮画工具创作刮出来的画。课前准备:(师)多种方法制成的范作、刮画工具(生)油画棒、各种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欣赏中体验刮画的独特,引出课题。

1、让学生回想,你都用什么工具画过画?你还知道能用哪些工具来画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已有的绘画经验,为学生理解刮画与其他画作的区别做铺垫。

2、展示不同工具创作的画作(学生画作)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绘画经验观察作品,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其对作品创作工具、创作风格的直观感受。

3、展示一幅优秀的刮画作品。问:①欣赏了这副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②你有什么不同问题要提出?

使学生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体验刮画的独特。

二、引导探究,认识刮画

1、出示两张不同的范画(用黑笔直接画的效果和刮出来的画的效果)。提问:刮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呀?

师小结:以前的画是用笔直接画上去的,而刮画是先涂颜色再刮。

三、深入探究,尝试刮画。

1、既然刮画要先涂颜色,涂颜色你们会吗?(会)该怎么涂呢? 出示平涂和渐变的范画,让学生了解涂颜色也可以这样涂。

2、自主学习书中刮画底版制作的方法,想想制作步骤。

四、学习创作。提供创作建议:

1、创意:大胆想象,画面内容要丰富.,构思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涂色有变化、刮画充满热情、整体富有意境。

2、刮画:可轻可重,刮得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特别要注意根据画面的需要,轻重适当。

3、工具材料: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东西,变废为宝)

4、教师示范: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示范,着重讲解制作的方法、涂色和刮画的注意点、构思和创意等。

五、学生作业。

1、确定主题:让学生分组说说或独自思考刮画的内容,主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

2、提醒注意: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利用特殊工具创作;体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和不同工具刮画的感觉;适度的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创意。

3、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纸材;是否自如地运用了刮画的技法;是否创造性的刻画了主题。

六、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1、各组推选优秀作品,展示于黑板上。

2、请小画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快乐刮画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教给幼儿刮画的基本技能,并学习用刮画的形式来反映环保内容。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保护环境。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图片一张、(愁眉苦脸的垃圾房)磁带、录音机。

2、每人一张涂好色的底板纸一张。

3、刮画工具人手一套(圆珠笔与削尖的塑料管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通过故事《垃圾房的苦恼》引出课题。

1、老师作高兴状,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的脸上是什么表情?(高兴)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有这么多客人到我们幼儿园来作客,小朋友,你们一定也很高兴,个个脸上都笑咪咪的,可是,你们瞧,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2、老师出示图片(图片上是愁眉苦脸的垃圾箱)提问:

(1)这是谁呀?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不高兴、烦恼)

(2)垃圾房为什么不高兴呢?它有什么烦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3、放故事磁带《垃圾房的烦恼》。

4、听完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垃圾房有什么烦恼呀?(幼儿讲述)

5、师:垃圾房有这么多的烦恼,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吗?

二、提出刮画要求,幼儿操作。

1、提出刮画师:现在的环境问题有许多,除了垃圾房以外,还有水呀,空气呀,树木,动物,它们也都有同样的烦恼,就是有些人不懂得爱护它们,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不好?今天,就请小朋友用刮画的方法把你想出来的方法,想告诉大家的话画出来,用你们的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2、提出刮画要求: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张刮画底板和刮画工具,你们就可以用这些东西画出美丽的刮画,内容有许多,一切与环保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画。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放轻松音乐)。

要求幼儿能运用粗细线条等手段刮出生动的物体形象。

四、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

师:现在,小朋友的刮画基本上都完成了,那么,请你说说看,你的画要告诉大家什么?(请若干幼儿讲述)

教学反思:

动手操作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活动中,我并没有直接用讲授的方法去告诉幼儿怎样刮画,而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并发现问题,通过交流、体验,找到正确的刮画方法,这样比教师讲授更有效。

刮画:动物联欢 篇5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动物联欢

活动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涂色基础上,了解刮画的制作过程。

2、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用竹签刮画,并鼓励学生能用刮画方法表现绘画内容,使画面更加生动。

3、在活动中能用点、线、面来创作,感受刮画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用竹签刮画,并鼓励儿童能用刮画方法表现绘画内容,使画面更加生动。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能用点、线、面来创作,感受刮画的乐趣 教学过程: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学习刮画进行铺垫。

教师导入: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惊险而又奇妙的故事。故事情节:小动物们要开一个晚会,他们想把舞台装饰得热热闹闹的、漂漂亮亮的。舞台设计好了,小动物们的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正在这时候一只怪物跑来捣乱,他用一个大口袋把舞台和小动物全盖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教师拿出黑色的刮画纸),漂亮的舞台还有吗?怎样才能让舞台和小动物露出来呢?小竹签来帮忙了,他尖尖的长腿能刮破怪物的大口袋。瞧!谁被救出来啦?(评议:把刮画的制作过程汇编成一个故事,让幼儿感兴趣,将幼儿带入惊险刺激的故事情境中,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2、教师讲解示范竹签两头的不同用法。

教师提问:(1)刚才小竹签帮了什么忙呢?小竹签细的那头把小狗的轮廓勾了出来,其中这里面有哪些线条呢?

(2)小竹签扁平的那头来干嘛的呀?原来可以把盖在小狗身上的黑色刮掉,竹签不同大小的两头可以刮出不同效果的线条。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3、幼儿动手刮画,教师指导。

教师提问:小竹签这么厉害,你还想让它们救出谁来表演什么节目呢?

(1)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并大胆表述。(2)指导个别学生运用工具,丰富刮画内容。

(评议:这节课的重点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难点是能用点、线、面来丰富画面内容。)

4、评价作品。

1.先完成的学生把自己刮出的作品内容讲给同伴和老师听。2.集体欣赏作品。教师提评价要求:

在我们欣赏一幅作品时,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评价:(1)画面内容要让我们大家都能知道画面中救出了谁,并且在表演什么节目。(2)看作品中,布局是否合理、丰富。

(评议:艺术的最根本的特点即美与独创,尊重了“感受与创造并重”的艺术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让每位学生的作品都有一个展示的舞台,并且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四、课后评析:

放飞快乐翅膀翱翔美术课堂 篇6

摘要:音质在音乐中即指音品, 而声乐演唱中的音质美主要表现在通畅奔放的歌唱呼吸、丰满圆润的歌唱共鸣、宽广辽阔的歌唱音域、洪亮悦耳的歌唱音响、丰富细腻歌唱的音色。

关键词:呼吸;共鸣;音域

音质在音乐中即指音品。可见音质是声音的本质, 声音的本质是决定发声效果的关键。作为声音的音质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表现出多种艺术特征。

一、通畅奔放的歌唱呼吸

中国最早的声乐理论著作《唱论》中写到:“凡一曲中, 各有其声:变声, 敦声, 杌声, 啀声, 困声, 三过声;有偷气, 取气, 换气, 歇气, 就气;爱者有一口气。”说明了声与气的关系是不可能分割的, 而且气是本, 声是末。特别是“爱者有一口气”这句话, 后来成为中国戏剧界、声乐界经常乐道的名言。英国声乐家弗兰克林·凯尔赛在《嗓音的训练》一书中指出:“美声的基石是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对呼吸的控制……只有知道怎样呼吸的人才能歌唱。”看来, 古今中外善歌者们, 把气息的运用都提到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说明歌唱的呼吸是具有世界性的。可见, “气为声之本”, 气是声的动力, 是声的源流, 是声的根本, 没有气就没有歌声, 也就没有藉以传导的听觉审美效应。正如我国著名的声乐大师沈湘先生所说:“呼吸是歌唱的基础,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作为艺术性的歌唱, 为了高度发挥声音的美, 确保音质的质量, 就必须有足够的气息支持, 必须有流畅的气息贯通, 必须有精巧的气息变化, 必须有优美的气息发挥等。需要正确解决气与字、气与腔、气与情、气与势、气与神的关系。

总之, 气巧则声优, 通畅奔放的歌唱呼吸成为演唱者音质美的首要构成特征也是很自然的了。

二、丰满圆润的歌唱共鸣

物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当某一物体发生振动时, 若其振动频率与其他物体 (或其他物体的空间) 的固有频率相同或相近, 就会使其他物体同时发生振动, 振幅急剧加大。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共振”。其实, “凡声波经过中空, 内部充满弹性介质 (如空气) 的物体, 必然会激动那件物体和它内部的空气, 使它们产生某种程度的振动。这振动的声波和原来的声波汇合在一起, 就叫做共鸣器 (Caisse d e re s ona nc e) 。”在歌唱发声中, 这种现象同样存在:呼出的气流冲击和振动闭合的声带即产生音波, 称为基音;基音非常轻弱, 但它能在人体共鸣腔中引起共振, 产生泛音, 使音量得到极大加强。基音在共鸣腔体引起的共振, 称为“共鸣”。人体共鸣器官有胸腔、喉腔、口腔、鼻腔和“窦”等, 分成不可调节的共鸣腔和能够调节的共鸣腔两种:不可调节的共鸣腔是由胸腔、鼻腔、额窦和蝶窦等组成, 它们有固定的容积, 能对振动频率有倍数的音高发生共鸣;能够调节的共

的体验, 从而感受到了收获的快乐。

四、学会审美升华快乐

刮画__教学计划 篇7

(2015-2016)学年下 邢丽芬 苑忠敏

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建立特色学校,通过开阵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学生实践空间,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特制定此方案。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较强,上课气氛活泼,接受能力较强。同学们普遍提高了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存在问题:

1.由于学生自觉性差,上课部分学生纪律不够严谨,注意力容易分散。2.部分学生作业习惯较差,男生比较突出,绘画水平差距太大。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课程开展以来深得小学生的喜爱.儿童刮画是一种新型的绘画方式,是使用专门制作的竹笔在刮画纸上进行绘画创作。

(二)、过程与方法: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刮画纸是一种双层艺术类纸品,上层主要为黑色,下层为单色或迷彩色,学生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刮去上层的黑色便露出下面的颜色,通过强烈的颜色对比,一幅画就完成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应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的培养创新经省和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美术提高生活质量。

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具体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3、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4、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5、学习时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打造快乐美术促进有效学习 篇8

关键词:快乐学习,学习兴趣,美术教学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 一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中: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如何才能从美术课堂收获快乐?新课程改革以来, 笔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探索, 致力于让学生领略美术的魅力。

一、教师好态度, 和谐气氛师生共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外部表情和内在气质会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和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只有教师表现出亲切的教态, 才有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到亲切、轻松、愉快, 从而产生对学习心理和对学习情绪的积极影响。学生常因喜欢某一个老师而喜欢某一门课程, 也常常因喜欢某位老师而主动去遵守课堂纪律, 更常常因喜欢某位老师而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学生同样也会因为喜欢美术老师而喜欢参加美术活动。有一次, 笔者身心疲惫的走进教室, 学生本来兴奋的表情变得小心翼翼, 整个课堂死气沉沉, 教学互动效果很差。对此, 笔者作了深刻反思, 今后即使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 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我相信, 学生从我的微笑里能真切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从微笑开始, 学生也在这些真切的感受中受到鼓舞, 渐渐会接受可亲的老师、可爱的课程。因此, 在学生面前, 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只有这样, 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 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导课有新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孩子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 使他们的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 而且注意的程度也较高。在游戏中, 孩子的情绪始终很高涨, 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游戏是笔者在课堂上较常用的一个导入方式, 比如在上《感受肌理》这课时, 我弄了个小袋子, 里面放着乒乓球、贝壳、玻璃球、棉花、瓦楞纸等等, 让学生上台来猜, 并在黑板上写出它们是什么及质感, 这样学生对物体产生了神秘感, 激发了他们探索物体肌理的世界,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 又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 让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辅导有重点,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美术课堂中, 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进行具体、个性化的指导是一个常规的环节。在一节美术课中, 一般教师会花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挥完成课堂作业。因此, 辅导环节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环节的处理情况将直接影响美术课的效果。一方面, 美术课堂的内容丰富多彩, 不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不同的教育价值。因此, 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 在辅导过程中, 或启发学生的思维, 或在练习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或在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或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另一方面, 美术课堂作业的要求往往是多层次的、个性化的、差异化的。因此, 在辅导过程中, 教师在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的同时, 不仅要重视对个别作业困难学生的启发和提示, 而且要重视对好的作业的鼓励和表扬, 使全班同学能共同提高、相互促进。此外, 由于作业时间较长, 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 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 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 音乐用于辅导环节, 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 学生的思路开阔了, 思维活跃了, 课堂结构也优化了。

四、运用多媒体, 优化美术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 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 攻克教学难点, 能促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展开想象, 增强学习兴趣, 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提升了美术教学的品位。前几年, 笔者所在学校初中教室尚未拥有多媒体, 上课时一些大师作品无法让学生欣赏, 一些较难的技法无法完整地在学生面前现场演示, 整节课下来笔者忙碌于在学生中穿梭着。自从配备了多媒体, 教学环境大大改善, 如在上《红屋顶》这课时, 笔者把美术欣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鼠标轻轻一点, 画家的代表作及其创作背景和生平介绍就可随意调用, 不但可以窥见作品全貌, 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在美术技法课教学, 如《剪纸》对于刀法的运用, 我事先做了视频, 在课堂上让学生直观看视频。

五、业务勤提高,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日常教学中,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堂课, 每一篇教案, 时刻避免在长时间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倦怠情绪”。同时, 应多进行教学反思, 慢慢就会在不知不觉中, 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素养。

各类培训层出不穷,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多多进行网上搜索、网上交流;同时, 在工作之余经常进行作品创作,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成为一名理论与实践并重, 技能与专长并举的新型美术教师。

总之,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美术教师应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情绪中, 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美术教学中审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篇9

审美心理学指出:审美快乐是由高级感官的感受 (这里指视觉) 一直贯穿到心理结构的各个不同层次 (如情感、想象、理解) , 使整个意识活跃起来, 多种因素发生自由的相互作用, 产生一种既轻松自由, 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 这种快乐, 既有对形式的赞美和对情感意味的共鸣, 又有洞察各种含蓄地展示出来的“真理”时的欣慰, 还有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压抑情趣的净化和消除。那么, 如何使学生在美术教育中获得这种审美快乐呢?我觉得, 关键在教师,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积极利用美术课堂中的美感效应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 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 表现生活, 传递信息, 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视觉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 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 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 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具体做到:

1.引导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一个美术作品本身最吸引人的地方, 感受美的过程本身是愉快的, 这种愉快仅仅是高级感官 (视觉) 的感受, 而对美术作品由“感”发展到“悟”之后, 这种愉快便满足了一种精神的追求, 两者合一便是我们所谓的审美快乐。比如:在欣赏水墨画《寒江独钓》时, 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中华民族特有的水墨技法美、构图美、取材美, 还要让学生体味到那种凄婉的意境美, 虽然哀怨而催人泪下, 但这种便是美学家李泽厚在《审美心理描述》一书中所谓难以用恰当语言加以定义的快乐, 即审美快乐。

2.创设课堂情境美

美的情境本身蕴涵着吸引力, 使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一定的活动中去。对于美术课堂, 情境美尤为重要, 让学生处在教室里一大堆书本的包围之中, 看着便喘不过气的时候, 或者在学生还未完全从前节课课堂真正走出来的时候, 他们还有什么愉悦的心情去描绘缤纷的生活, 去完成“断臂的维那斯”的丰富联想呢。创设情境美, 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方面, 可以根据美术知识本身来创设一种磁力般的情境。比如: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 再联系到新知识, 产生求知欲;运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一个人或一件事, 一个物体, 一句话导入新内容, 激发学生热情, 形成乐学态度;运用提问、解答的方法, 引起对所学美术知识的注意, 从而加深理解和认识。

另一方面, 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辅助手段制造一种引人入胜的氛围。比如, 一首激昂的诗、一段悦耳的音乐, 都能创造出与美术内容相关的特定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境地, 与教学内容及教者产生共鸣, 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画我们的节日》一课, 就可以在教室里挂上各种各样装饰班级的彩带、窗花等, 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节日的氛围之中;上剪纸课时, 在教室里贴上各种剪纸作品, 学生又自然而然地进入剪纸的氛围之中。当然, 根据需要, 还可改变座位或场地, 以方便活动的进行。

第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实质是的彼此交往, 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 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要, 交往的愉快决定着活动的愉快, 愉快的交往中, 师生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比如:学生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时, 教师变强制欣赏为自主欣赏, 再师生交流看法, 共同分享。学生在创造一个美术作品时, 教师不做监督者, 而做参与者, 彼此一起完成, 鼓励互相合作, 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学生交上作品时, 要表示出分享到美的快乐, 对有些创新之处除了表扬, 还要引以己用, 并将此表露给大家。

第三:构建开放的美术课堂

我曾经问过学生:怎样的美术课觉得比较开心?学生中, 有的说,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说, 多看看录象, 做做相关游戏;有的说, 可以自己决定怎么上, 隐隐约约中, 透出对开放的美术课堂的渴望。开放的美术课堂是宽松的、和谐的、自由的。比如:在《重重复复》一课中, 学生兴趣是对重复图案形式美的感受, 教材需掌握的内容是绘画重复图案的知识和方法, 学生对此的审美格调不一, 理解能力不一, 技能不一。摸清了三点, 根据上述四个原则, 在上这一课时, 先由生活导入, 自己欣赏, 激发兴趣;老师再演示, 学生自主观察, 自问自答, 直至理解概念;接着再欣赏, 自主形成一定审美格调;美术教师应大胆尝试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心理及精神上得到满足。

第四:开展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 是对新时代美术教育的新的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

1.容美术于本身各学习领域, 如, 绘画与设计, 绘画与欣赏, 设计与欣赏等等。

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如欣赏埃及雕塑、绘画时欣赏时, 可结合地理、历史知识;进行水墨画创作时, 可结合音乐;制作贺卡时, 可结合外语等等。

3.美术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美来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美, 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美术教育活动, 学生更乐于接受。比如, 开展黑板报比赛, 为圣诞联欢会不止布置气氛, 为运动会设计会标, 参观画展等等。

总之, 这种审美快乐的获得, 便拥有了一种精神财富, 他促使人们追求美、创造美、为美奋斗不息, 他们的直觉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相关技能便会逐步提高, 这无疑将使一个人收益一生, 情感生活丰富多彩。所以, 审美快乐的获得应该被重视起来。

摘要:美术素质教育是通过对人们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教育。小学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美术教育主要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来实现,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审美,美感效应,课堂情境,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快乐刮画美术教案 篇10

一、不要扼杀孩子对美术的兴趣

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 一个画苹果的故事常被很多教育者津津乐道。故事讲的是, 第一种先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只标准苹果, 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 这里涂红, 那里涂绿;第二种是由教师擎着苹果, 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第三种是教师提着一篮苹果, 任小朋友拿一个画。

故事的结果是, 第一种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 并且都是一样的相似“好作品”, 而第二种和第三种孩子的作品看上去表现各异, 参差不齐, 却也是丰富多彩。

从表象上看, 由于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同, 导致不同的结果, 而实际上最根本的区别是三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三种不同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的学生。

事实上, 第一种教师的教学方法最为严重的影响是, 它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一份惊人的调查数据显示:从孩子会用笔到幼儿园期间, 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下降到90%;再到六年级下降到60%。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学校的因素, 家庭的误导。二是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 这也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是孩子不喜欢画画了, 而是我们的家长和教育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扼杀了孩子对绘画和美术的学习兴趣。这种情况到了初中阶段, 随着升学压力的加大, 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的衰退则更为严重。

因此, 如何唤起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成为当前中小学美术教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和责任。

二、转变教育观念, 唤醒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 我发现,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首先要让学生对美术感兴趣,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 喜欢你的每一节课。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还原美术的本质特点, 让学生获得快乐。

美术的本质是带给人美的享受, 是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首先是在绘画者或美术创造者自身感受到的基础上, 再通过他的作品传递给欣赏者的。

可以想象, 一个学生不能参与和体验美术创造过程中的快乐以及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 他如何能喜欢美术这门学科, 又如何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 我认为, 不论是哪种教学方式,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问题, 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 都能体验到学习美术过程的快乐以及有机会享受美术成果带来的快乐, 才能让他们找回失去的兴趣。

因此, 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获得这两种快乐, 是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三、精选教学内容, 多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美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 这给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赋予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以苏教版新课程七年级的美术教材为例) , 我的做法是加大学生体验性学习内容的比例和提高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 以同学之间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团结友爱为目的, 使学生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的《夸张有趣的脸》。教学中, 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漫画名人肖像和赵本山《卖拐》搞笑小品, 再让学生模仿面部表情等方式让他们乐在其中。

再如, 在《时间的表情》的教学中, 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许多材料:旧闹钟、奶茶盒、易拉罐、可乐瓶、包装盒以及旧光盘等。然后, 我启发学生说:“这些东西能通过再次利用, 做成钟表吗?大家试一试,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教学中,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聆听, 体验到了时间的宝贵以及各种时钟的精美外观、功能等。接下来, 我把学生们分成小组, 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制作, 我也参与其中。由于学生对时间和钟表有着较为切身的体验, 很多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很强的钟表, 因此参与异常积极。课堂中, 我通过钟表店招聘设计师和设计自己想要的个性钟表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结果各小组讨论积极, 学生畅所欲言, 并进行了自主的分工与合作, 在规定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作品。

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方法很有效果, 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调动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体验, 并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 获得了创造与成功愉悦的体验。

总之, 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体验性学习美术过程的快乐, 从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 这样既能保证体验性学习的实效性, 又能保持体验过程中的快乐性以及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从而使得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

四、多肯定性评价, 让学生享受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美术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 它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还包含着一定的技能学习, 最直接的呈现方式就是每一堂课, 学生都要通过动手完成一份美术作业。学生的每一件美术作品, 都是经过自己劳动获得的, 它包含了学生在这一堂中的情感体验, 以及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并经过思维加工, 再动手创作出来的作品。尽管这种作品可能是幼稚的, 也谈不上什么技法, 但它却是学生思维、情感、体验、技能等综合而成劳动成果。因此, 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 一个肯定的评价对学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教师教学, 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不论是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 还是面对学生的美术作品, 都应让学生享受评价, 而不是反感评价。及时地表扬与鼓励, 不但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还能使他们更富有创作的勇气和热情。

例如, 在《时间的表情》这一课的学生作品评价中, 我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充分肯定每一个小组、每一件作品和每一个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将每一件作品进行展示, 让“设计师”上台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我从中找出学生作品中的亮点进行肯定和表扬。在这一堂课上, 我还通过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奖项, 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美术学生过程和享受自己劳动的快乐。课后调查发现, 学生都很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 并且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实践证明,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要每一堂课上都坚持重视发现学生的富有个性或独特的创造,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创意或是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加以肯定和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 每一位学生都会对美术、对自己充满信心。

摘要:美术的本质是带给人美的享受, 是一种快乐。而这种快乐首先是在绘画者或美术创造者自身感受到的基础上, 再通过他的作品传递给欣赏者的。可以想象, 一个学生不能参与和体验美术创造过程中的快乐以及享受成果带来的快乐, 他如何能喜欢美术, 如何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课堂中绘画、制作等活动过程带来的快乐以及在完成美术作品后能享受自己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成为唤醒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关键。

关键词:快乐学习,学习兴趣,体验性学习,肯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主编.尹小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下一篇:要坚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