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陆和台湾统一(精选8篇)
浅谈大陆和台湾统一 篇1
刀口评论:台湾、大陆最终走向统一
由总装防化研究院某研究所承担的我军陆军人体特征参数调查采集工作日前完成,并形成全新的陆军人体参数测量数据库。该项目负责人丁松涛介绍,随着新数据库推广应用,我陆军装备将有新“版型”,根据新数据库生产的装备使用起来将更得心应手。
据介绍,从2009年开始,该研究所对2万余名服役年限内各年龄段陆军官兵的人体特征进行了基础数据采集,并通过测量分析人体各部位尺寸、各肢体力量、各关节活动角度及生理和心理特征等确定人体差异,从而为我陆军装备设计制造、医学科研等提供依据。
有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军官兵体格发生较大变化。与20年前相比,我军官兵平均身高增加2厘米,腰围增加5厘米。官兵体型变化,随之带来装备“版型”调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参照30年前人体参数设计制造的某型坦克,如今正常体型坐进驾驶舱会显得局促;步枪枪托过短,则会影响射击精度„„
“生活中,穿衣讲究大小得体,战场上,装备讲究得心应手。什么样体型搭配什么样装备,是装备制造基本原则之一。”项目负责人丁松涛说:“新数据库从服务战斗力角度出发,着重考虑人体基础数据变化对装备设计、制造产生的影响。”
据了解,此次人体基础数据调查内容从原先的7项增加到28项,新数据库还首次把人机工程学参数纳入采集内容,力求最大限度实现“人装合一”。比如:采集手部肌肉力量数据,可确定扣动手枪扳机的最佳力度,既避免因手指扣动力度过大而影响射击精度,也不至于因扳机过松而走火„„
截至目前,该数据库已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多种装备的设计定型提供了科学依据。
刀口:这个调查还算认真,应该鼓励。
不过,不穿防弹衣的解放军子弟兵陆军仍然显得不专业,缺乏现代化作战的意识。某些集团军自己搞的快速车辆也很自以为是,有点不动脑子,缺乏调研也没有认真跟踪世界军事发展的大趋势,也没有汲取美军的教训,看上去很令人担心。
俺是小白 发表于 2014-2-18 15:36
从2011机的发动机喷口那又短又粗的形状来看应该就是太行。
敌对势力还在攻击咱们的发动机,而不少傻逼还...我们注意看太行发动机喷管的内外两层叶片。
内层要缩进去一截,与外层之间有一圈比较宽的互相不覆盖的距离。注意看我画的图上的箭头之间的距离。再与2011的喷管比较一下,虽然模糊,但是隐约可辨。原图本来就不清楚,再对照原图。
=======================================
jk2005 发表于 2014-2-18 21:
52转两则新闻:
中航成发为美国普惠最新一代燃机提供动力涡轮
转两则新闻:
中航成发为美国普惠最新一代燃机提供动力涡轮
历时两年十个月的努力,中航工业成发日前终于获得普惠动力系统公司(PWPS)认可,成为其FT4000动力涡轮在亚太区的唯一合作伙伴,为FT4000燃机机组在全球市场范围内提供动力涡轮。
(2014年)1月24日,成发公司和PWPS公司在成都举行FT4000动力涡轮单元体合作签字仪式。成发董事长陈锦、PWPS总裁彼得·克里斯曼分别代表合作双方签署了项目合作备忘录,彼得还向成发签发了首个两台份FT4000动力涡轮单元体订单。
FT4000是PWPS公司最新一代航改燃型工业燃气轮机,是以普惠公司PW4000航空发动机为蓝本而派生出的工业燃气轮机。PW4000级别的涡扇发动机装配于波音777和空客A330大型商用飞机,已累计成功飞行2600多万小时。FT4000秉承自由动力涡轮的设计理念,保留了FT4和FT8工业燃机的优点,使用PW4000核心机作为燃气发生器,并对低压压气机、涡轮和动力涡轮重新设计,进行工业优化。机组设计为单循环、联合循环和热电联产构型。FT4000输出功率为60兆瓦和120兆瓦,是这一市场现有航改燃机发电机组中输出功率最大的燃气轮机。
······
R0110重型燃机通过168小时联合循环运行考核
(2013年)11月29日,中航工业黎明研制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在中海油深圳电力有限公司完成168小时联合循环试验运行考核。截至29日10时,联合循环试验燃机累计运行209小时20分,汽机累计运行187小时57分,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到目前为止,R0110重型燃机在外厂共累计运行300小时。
==========================================
感觉美国人的动作真是太快了!R0110基本负荷114500千瓦(114.5兆瓦)和FT4000是一个级别,这分明是普惠想借道成发将R0110扼杀在摇篮中嘛,难道成发这次要做普惠的买办?不知道中航是怎么想的!
刀大能否解毒一下?
兄弟的理解可能有误。
近几年中国已经向普惠和GE出口燃气机的低压涡轮叶片,每片3000美元,说明我们的低压叶片很棒了!居然出口给老牌的燃气机制造商,同时说明我们的材料很棒,可以接受20万小时以上的考验,这是了不得的事。
另外,日本也向英国的罗罗出口低压涡轮叶片,部分F35的低压涡轮叶片也是日本造。我们为什么不出口,出口说明我们比日本的还好,同时可以挤占日本的市场,何乐不为呢? 另外,燃气机也好,航空发动机也好,核心机是关键。如果是合作,核心机会是以黑箱模式安装到合作的燃气机上。等于是,我们出低压涡轮,美国出核心机,一起赚钱。否则都赚不到钱,美国考虑的是成本,中国考虑的是打开市场。
至于RO110应该是不冲突的,市场不一样。
与你_同行 发表于 2014-2-19 00:28
梦幻泡影马习会
凤凰这样的文章就不要转了,连标准用词都不会,是不是故意的还是装傻?
台湾和大陆才是两岸的标准称呼,不能说中国和台湾,也不能说中国和国民党。中国不论从国家的概念还是地理的概念,台湾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省,是13亿中国人中的一部分人。
从法律的概念,台湾算是叛军,大陆军队是政府军。台湾地域里有握有武器的叛徒,它的所谓的”政府“是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因为它不合法。
大陆和台湾之间目前仍然处在内战的状态下,即便是战争,战争的性质也是清剿和肃清,或者说平定叛乱。
这个要清楚。
浅谈大陆和台湾统一 篇2
关键词:大陆资金,入台投资,台湾经济,发挥作用
一、陆资入台的过程
自七十年代台湾开放台资进入大陆地区投资以来,至今为止核准台商投资金额900亿美元,但台湾当局对开放陆资入台投资事项设置种种障碍,阻碍了两岸资金的双向交流,无法达到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经过多年的调整与协调,在台湾局势变动及经济形势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大陆资金进入台湾一事, 经历了停滞、调整、发展、实质操作的阶段正式启动实施。
1、停滞阶段。
上世纪末,, 台海与大陆军事形势严峻,政治状态对立,, 两岸关系僵持。台湾当局渲染“大陆军事威胁”的调门, 严格限制和禁止两岸间任何民间交往, 两岸间处于互不往来、相互封闭的状态。80年代后, 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的优惠政策,对台湾放开赴大陆探亲、经商政策, 两岸关系逐步改善。但因两岸之间政治上的对立,政党上的排斥,, 特别是当时执政的台湾当局明确规定两岸经贸往来只能经香港等第三地间接进行,大陆资金进入台湾投资更是无从谈起。因此这一时期是台湾方面的资金单向投资大陆, 两岸投资、经济贸易出现失去平衡的状态, 两岸经贸交往也形成“间接、单向”的不对称格局。
2、调整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台湾在理论上开始逐步调整开放陆资入台政策。2000年以后,大陆经济迅速发展,在全球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实现,两岸经济实现合作、互惠互利的需求愈发明显,, 台湾当局开始酝酿和调整对大陆的投资政策, 逐步制定开放陆资入台的规划。2001年8月, 台湾“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两岸组”在“台湾经济发展会议”上, 初步确定三阶段开放陆资来台的方向与原则。2002年1月, 台湾加入世贸组织, 在“入世”承诺书中列出供陆资间接投资58个服务行业。2002年2月, 台湾“经济部”发布修正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贸易许可办法》, 取消两岸贸易的买卖方须经过第三地间接执行的限制, 开放两岸投资人直接交易。台湾方面虽然对陆资来台的相关政策作了一部分的改进和调整, 但当时执政的民进党当局并没有也不敢在开放陆资来台问题上作出有实际意义的举动, 他们担心陆资入岛后台湾经济将会受到大陆的制约,所以以干扰台湾经济产业正常发展为理由,对大陆资金来台投资设置种种限制,使开放大陆资金进入台湾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3、发展阶段。
2008年台湾大选过后,陆资入台政策的制定实现了快速的进展。马英九提倡双方互惠互利的两岸经济政策, 主张开放陆资入台, 提出了欢迎大陆资金进入台湾投资的各种建议。2008年5月21日, 马英九表示不担心大陆企业投资台湾会造成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问题,对陆资入台持欢迎的态度。2008年7月13日, 台湾当局正式开放大陆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投资台湾证券及期货市场, 同时放宽大陆台企回台湾上市的资格限制, 取消台湾上市公司对大陆上市公司股权持有不得超过20%和台湾资金投资大陆不得超过其净值40%的规定。同月,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持续增长,仅2010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就达到109.5万人次,一跃成为超过日本的台湾的第一大客源。据台湾观光局统计, 2009年赴台大陆旅客为台湾1年创造近350亿元新台币商机。2009年4月26日, 在第三次“陈江会谈”中, 两岸签署《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 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达成前所未有的原则性共识。
4、实质操作阶段。
2010年,两岸签署了ECFA协议,两岸各有267项与539项货物可在未来两年内逐步实现免关税进入对方市场,还提出将设立经合会进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与争端机制等4项协商。直接经济利益将超过150亿美元。1月,台湾正式开放大陆华夏与上投摩根两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人投资岛内股市。5月,台湾当局正式将银行、保险、列为对陆资的开放项目,大陆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先后在台开设了办事处。截止2010年10月底,台湾当局在开放陆资入岛17个月中,总共核准陆资入台金额12.7亿美元。两岸经过频繁的沟通与协调,双方将确保在2011年能够开启ECFA的后续协商,两岸投资保护协议在2011年内有望达成,2011年台湾当局也有望对陆资入岛投资项目再做适当放宽,陆资入岛一事正式进入实施和操作阶段, 两岸双向投资格局正式形成。
二、陆资入台对两岸经济发展的作用
台湾当局在开放台资投资大陆18年后宣布开放陆资入台投资。陆资入台投资必将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台湾经济的全球化战略目标以及增长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1、陆资入台有利于促进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合作。
今年是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谈判协商的一年, 也是台湾经济一扫阴霾的一年。通过整合大陆的资源进行两岸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分工与合作, 是台湾经济提升的重要方式。但是尽管目前台湾经济初步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 经济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正随着两岸全面直接三通的因素的进程而逐步变好, 但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台湾资金进入大陆进行投资, 对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使得两岸经济合作更加紧密。但是台资间接投资大陆的单向资本流动, 制约了两岸各自比较优势潜度地不对称状态, 进而减弱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因此, 陆资入台投资, 必将有助于两岸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有助于两岸经济比较优势的整合与发挥, 从而促进两岸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2、陆资入台有助于推动台湾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近10年来, 台湾经济发展环境与岛内投资环境因岛内政局动荡与两岸关系紧张而持续恶化, 严重制约了岛内资本的形成, 岛内产业创新与多元化因投资缺失而发展缓慢, 台湾经济发受到严重影响。此外, 台湾当局于2009年3月推出了生物科技、绿色能源、休闲观光、医疗服务、精致农业、文化创意等六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 这些产业代表了台湾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陆资入岛, 不仅将直接吸引部分资金直接入台, 而且将便利于岛内企业的全球化运作, 也将有效改善岛内经济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 促进台湾技术与产业的创新与升级, 最终促进台湾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陆资入岛, 对于提振岛内投资信心也大有助益。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 岛内开始有海外台资回流、外资流入明显增加现象, 反映了岛内资本市场的热络和活力回升.2010年, 台湾地区对外贸易快速复苏, 民间投资大幅增加, 总体经济增长呈现“内外皆热”的态势, 全年经济增长率为9.98%, 创21年来最高纪录, 是亚太地区经济复苏最迅速的地区之一。
参考文献
[1]莫梦笛.陆资入台开创两岸经贸新时代[J].经济前沿, 2008, (6) .
[2]朱磊.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现状[J].台湾周刊, 2009, (8) :9-11.
[3]黄崇哲.陆资登台投资公共建设之评析[J].台湾经济研究月刊, 2009, (9)
[4]唐永红.陆资入台对台湾经济的影响[J].两岸关系, 2010, (2)
[5]梅新育.陆资入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外资, 2009, (6)
台湾和大陆得的都是“贪病” 篇3
A:我觉得人的疯狂最容易表现在两个事情上:爱情和金钱。为什么会疯?因为所有人都被这个时代误导了。这是一个一切都是精算的时代,连爱情都被精算了。所以大家碰不到爱情。
Q:所以现在很多情感专家特别火,比如张嘉佳、孟非……
A: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爱情是人性里面最纯净的一件事情,看对眼可以什么都不要。你跟一个人谈恋爱,在你碰到他之前,你们之前十几年的生活岁月是完全不相干的,就像分别生活在宇宙中的外星人一样。但就在那一刻你们竟然就相遇,以后所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喜怒哀乐生死全部在一起。但为什么要搞成现在这个样子—我来算算你有多少钱,有没有房和车?
Q:《跟笨蛋一起谈恋爱》里面,其实也有你和你太太?
A:对的,因为我有些事情上跟别人反应是一样的。
Q:能举个例子么?
A(笑):这个是我的特权,不告诉你。我自己很开心的一点是,我私下常常称自己为“在漫画里面埋地雷的人”,因为我会在我的漫画里反映很多这个时代的人,所以每个人看我的漫画的时候,看到某一个,他会惊一下,“这是在讲我吗?”那就是踩到地雷了。
“被时代淘汰”是个阴谋
Q:你画四格漫画已经30年了,不担心自己被淘汰吗?
A:我觉得那个都是一种讲难听一点都是一种阴谋。就是要让人被逼得一直鞭策自己,免得被时代淘汰。但为什么大家不能停下来?那是一种集体的恐吓,没有人敢停下来。
Q:害怕跟别人不一样。
A:对。世界上没有一直往前走的事情,迟早要停下来,但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我们剩下的是什么?我画《大家都有病》,人家问我是什么病,我说台湾和大陆得的都是“贪病”,但是台湾和大陆的不一样。
台湾的“贪病”是得到后再度失去,他们没有因为失去而虔诚下来,反而还留恋当时的(所有),继续贪婪下去。一些企业家做假油、投资者炒房产……大陆是得到之后的“贪病”,虽然得到,还要更多。但是我认为会停止的,经济都会转移,没有一个地方的坏超过50年,也没有一个地方的好超过50年。
Q:你这样画画的方式比较笨。
A:其实只要我开始请团队、做流水线、授权,我很快就可以……
Q:但是代价就是放弃这种生活。
A;对啊,但是我们不是那种人,甚至想变成那种人也没办法。
非要让我给个办法,我只能说变单纯
Q:你会在漫画里描绘夸张病态的现实,但是似乎很少找原因。
A:原因非常多。华人的教育永远不教我们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反而教我们成功和财富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一个小孩都在拼命念书,考一个好的学校,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后赚很多的钱。我们的教育没有教我们任何生活美学,没有精神生活,就只能用物质去取代。
Q:但你也很少谈该怎么办。
A:其实我只是提问题的人,因为答案我没有能力给。非要给,只能从源头解决,就是你要变单纯,第一点是慢下来;第二点,你让你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人。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好了。在我那个年代,没有人鼓励你画漫画,如果你画漫画,你就死定了(笑)。他们会说,你画漫画,你以后怎么活呀?赚不到钱,也没有人要嫁给你。但是我就一直保持一个很单纯的心态。可能是,我,亚斯伯格患者,我就是喜欢画画,为什么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我有识字障碍,我也没有办法做一个好学生,我没有另外一条路可走,只能继续画。我的路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慢慢走过来的。
浅谈大陆和台湾统一 篇4
2005年06月22日
办理机构:
文化部
注:广东、福建、海南省邀约港、澳、台演艺人员在本省范围内举办的商演活动的审批与管理,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关于全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归口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厅字[1993]30号)的规定执行。
申办程序:
港、澳、台演艺人员入境商演活动须由经文化部批准的具有涉外演出经营资格的演出经纪机构举办。
除中央部门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暂设一个具有涉外演出经营资格的演出经纪机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报文化部审批,领取《演出经营许可证》。
申办港、澳、台演艺人员入境商演活动,中央部门所属演出经纪机构直接报文化部审批;地方所属演出经纪机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报文化部审批。
申办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演出地省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
(三)《演出经营许可证》或其影印件;
(四)港、澳、台演艺人员经纪人的资格认定书;
(五)港、澳、台演艺人员经纪人和演出经纪机构签订的演出意向书。演出意向书应包括演出时间、地点、场次、费用预算、票价、收入分成及有关纳税条款等。
(六)主要参演人员名单;
(七)演出节目单,其中未公开出版的曲目应提供中文歌词;
浅谈大陆和台湾统一 篇5
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也称作创业投资, 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纵观全球, 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 以及中国台湾等是风险投资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风险投资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 进入新世纪, 海峡两岸风险投资合作方兴未艾, 原因是背后存在一套动力机制的支持。学术界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创业投资发展的研究较多, 但对两岸合作的研究较少, 相关文献中也没有提出两岸合作的动力机制问题。本文从风险资本来源、投资行业、投资阶段、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对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 期望对两岸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合作带来启示。
二、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
1. 两岸风险资本来源互异
首先, 两岸风险资本区域来源差异悬殊。2003年~2007年, 大陆的海外风险资本加速上升, 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从5%上升到55.63%;而台湾地区风险资本绝大部分来源于岛内, 2003年~2007年, 岛内风险资本额比例均高于92%。其次, 两岸本土风险资本部门来源差异较大。2005年台湾本土风险资本额来源于法人公司和投资机构的占56.18%, 个人占15.28%, 政府占4.55%;而大陆来源于个人的风险资本额比例只占3%, 政府资本高达32%。可见, 第一, 台湾地区风险投资机构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 而中国大陆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不多且融资能力较弱, 主要依靠海外资本。第二, 台湾地区风险融资渠道比较完备, 个人投资比例甚至超过金融机构, 而大陆来源于政府的风险资本是个人资本的10倍, 表明大陆民间资本尚属保守, 还需要政府基金的引导。因此, 如果两岸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合作, 既可以相互补充资金来源, 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2. 两岸投资行业错位选择
以2006年为例, 无论按投资项目还是投资金额比重, 两岸获得风险投资前四名的行业均不相同:台湾地区是半导体、光电、电子工业、传统制造业, 而中国大陆是狭义IT、传统产业、能源环保、IC或通讯工业。台湾岛内半导体、光电、电子工业、传统制造业已趋于成熟, 资讯工业、生物科技、数字内容等行业正蓬勃发展, 所以台湾未来风险投资仍将集中在以上行业。而大陆受到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影响, 风险投资者倾向于大陆“反周期”性的传统行业, 比如餐饮、酒店、零售、医疗等关系民生的行业。随着政府对节能减排的重视, 能源环保也将成为投资大陆的一个热点。因此, 台湾风险投资选择的行业仍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 而大陆风险投资将围绕传统产业, 这种投资行业的错位选择构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有利条件。
3. 两岸投资阶段和趋势互补
国际上将接受风险投资的企业划分为五个发展时期:种子期、创建期、扩张期、成熟期和重整期。通常投资于越早的时期, 风险越大但回报率也越高。新世纪以来, 大陆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在种子期和创建期最多, 如图1所示。种子期的案例数比例从2003年的28%下降到2006年的20%, 创建期的案例数比例则在后三年持续上升了13%, 扩张期和成熟期也总体上升, 体现出大陆风险投资由种子期和创建期向后期转移的趋势, 主要原因是大陆规避风险的传统理念和尚未健全的退出机制抑制了投资前期的积极性。台湾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集中在扩张期和成熟期, 如图2所示。成熟期的案例数比例从2003年的22.1%持续上升到2006年的27.4%, 扩张期的案例数小幅下降4.3%, 而在这一时期, 创建期呈现升降波动, 种子期总体上升, 可知台湾风险投资正从扩张期、成熟期向前期转移。因此, 投资阶段和投资趋势的互补形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又一动力。
数据来源:《2006年台湾创业投资年鉴》
数据来源:《2006年台湾创业投资年鉴》
4. 台湾地区有人才优势
最近十年, 中国大陆风险投资业的起落锤炼出一批既熟悉国际资本市场和产业发展动向, 又了解国内投资市场的风险投资英才, 但英才数量屈指可数。新风险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风险投资公司就只有从“老牌”基金那里“挖角”, 这样就导致专业投资经理流动过盛。而过多的人才流动不仅会引起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 而且会使新团队的不稳定性增加。相比之下, 台湾地区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储备丰富, 2005年专业投资经理人就有402人。如果能引进台湾的风险投资人才, 就能有效缓解大陆人才瓶颈问题, 同时有利于台湾风险投资人才的职业拓展。
5. 大陆有市场优势
目前, 台湾岛内电子、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日趋成熟, 很难再发掘质量俱佳的风险投资产业。此外, 资本市场低迷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岛内风险投资案源明显不足。1996年~1999年, 台湾风险投资公司年均案例数为10.9件, 然而2000年~2006年, 这一数字下降到4.1件。相比之下, 大陆的科技成果和项目资源比较丰富。2007年, 大陆风险投资业呈现爆发性增长, 全年风险投资案例数达到741件, 比2006年增长约一倍。由于大陆经济增长前景被普遍看好, 加之政府提出“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的发展战略, 大陆未来案源储量可谓丰富。因此, 大陆广阔的风险投资市场是吸引台商前来投资和合作的强大动力。
6. 大陆创业板推出是长期利好
长期以来, 由于大陆风险投资本土退出渠道的缺失, 获得风险投资的大陆企业退出完全依赖于纳斯达克、香港创业板等境外资本市场。这就意味着大陆风险投资业的表现很大程度上由境外资本市场的走向及其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度决定。2009年5月1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实施, 讨论和筹备10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在2009年10月底上市, 这对大陆风险投资业发展是一项重大、长期的利好。2009年上半年, 金融危机仍在蔓延, 但外资风险投资对设立人民币基金热情不减, 此时大陆创业板逆市崛起, 预示着未来几年仍将是大陆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良好时机。对于熟悉大陆环境的台湾风险投资者, 大陆筹资、大陆退出, 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一条主要路径。
三、结论与建议
海峡两岸风险资本来源互异、投资行业错位选择、投资阶段和趋势互补、台湾有人才而大陆有市场, 以及大陆行将推出创业板等方面构成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 但是目前两岸风险投资合作规模较小, 形式简单, 发展缓慢, 主要是因为各种障碍阻挠了合作的深入。2008年马英九上台执政, 两岸经贸往来打开新局面, 如迅速推动两岸三通、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台湾银行机构可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和开办业务等等, 但是在风险投资领域仍然没有相关政策出台。因此, 两岸逐步消除政策障碍是推进风险投资进一步合作的关键。大陆方面要减少对资本的管制, 健全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 以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两岸风险投资事业的深入合作。
摘要:新世纪以来, 海峡两岸风险投资合作方兴未艾, 原因是存在一套动力机制的支持。这篇文章就是从风险资本来源、投资行业、投资阶段、人才和市场, 以及中国大陆行将推出创业板等方面对两岸风险投资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 最后对进一步合作的障碍提出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合作,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迟宝旭钟甫宁:中国大陆与台湾省创业投资形势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商业研究, 2005 (8) :99~103
[2]单玉丽:构建海峡两岸风险投资合作平台的探讨[J].南京: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6 (6) :96~100
浅谈大陆和台湾统一 篇6
关键词:人教版,翰林版,文言文,选文系统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编选情况进行研究, 是考察文言文教学的一个有效视角。大陆和台湾同宗同源, 都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笔者选取了大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必修教材, 针对两岸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究分析, 以期对当下文言文教学改革有所启迪。
一、文言文篇目数量统计分析
依据大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教材必修部分的编排内容共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为一册, 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共五册, 供高中学生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学完。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 课文分单元编排, 每册涵盖四个单元, 学习重点各有不同。
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是依据台湾教育部于2010年修正发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的规定编写而成。教材的编辑目标为“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增进文学作品的欣赏程度, 及开拓生活视野, 开怀生命意义”。全套教科书共分为六册, 供高中学生在高中三年六学期所选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全套必修教材共65课, 涉及到80篇作品。其中, 古代诗文作品共39篇, 包括22篇古代诗歌和17篇文言散文, 在全套教科书的比例约占47%, 比重有所增加, 与新课标中“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 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的课程目标相一致。文言文依照文体组合单元, 共有五个单元, 分别安排在必修一至必修五中。
台湾翰林版高中国文全套教科书共79课, 涉及到102篇作品。书中所选录的文言文范文, “除涵盖《课程纲要》所建议的30篇选文外, 并斟酌选入数篇其他古代古典散文”, 同时, “根据《课程纲要》, 每册选入一至二课古代诗歌教材, 以及一课文化经典教材。文化经典教材依次分别选自:《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从整体上看, 人教版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为17篇, 在全部选文中所占比重为21.52%, 翰林版则选入了45篇文言文作品, 所占比重为44.12%, 远远高于人教版中文言文的数量和比重。虽然在大陆新课改后, 新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加大了文言文作品的比重, 但是相对于台湾翰林版教材, 文言文比重依旧很低, 可以看出,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 台湾地区更为注重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
我们再来看一下文言文作品的分布规律。在人教版教材中, 每册文言文作品的数量都保持在3到4篇, 并且依照语体特点将文言文作品单独组合单元, 文言文作品的分布很平均。
翰林版教材中文言文作品分布较为随意, 国文二中文言文作品的数量最多, 涉及10篇作品;国文六中文言文作品的数量仅为4篇, 两册教材差异悬殊。
二、文言文选文出处及作者的统计分析
两版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范围都涉及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多个高峰时期。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散文、历史散文, 到两汉、魏晋文学, 再到唐宋古文运动时期, 都有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被选录进教材。其中, 有6篇文言文作品同时被选入两版教材中, 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过秦论》、《兰亭集序》、《师说》和《赤壁赋》;除此之外, 翰林版高中国文与人教版初中语文也出现了5篇共同的文言选文, 分别是《公输》、《桃花源记》、《出师表》、《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这些选文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思想和艺术价值很高, 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 体现了“典范性”是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重要准则, 也侧面体现两岸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共同的价值倾向。
另外, 两地两版教材都不约而同地选入了大量的先秦散文。人教版中先秦时期的文言作品为5篇, 而翰林版教材中先秦散文的选文数量达到了14篇, 比重均达到了三分之一。先秦文学史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最早阶段, 既有体现张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 也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 丰富多彩, 斑驳灿烂, 奠定了我国两千年来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无论是思想性还是文学性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两版教材的选文比例体现了编者们对于先秦文学的重视, 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 先秦时代距离现代生活太过遥远, 很多体裁已经脱离了学生们的现实生活, 过多地选录先秦散文会引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不利于激发高中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两版教材在文言文选文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同之处。翰林版教材的选文范围更为广泛, 上至先秦, 下至明清;而人教版教材中, 文言文选文截止到南宋, 元明清均有文言文作品选入。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明清时期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以清代为例, 清代的散文成就所不及唐宋和秦汉, 但其成就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桐城派”, 在理论和创作上都有突出表现。适当选入部分明清散文, 有利于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拓展阅读视野, 更为完整把握文言文的发展脉络。
笔者简单地对两版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体裁进行了划分, 发现人教版教材涉及了6种文言文体裁, 包括史传史记类6篇, 诸子散文3篇, 论辩类2篇, 序跋类3篇, 奏议类1篇和杂记类2篇。翰林版教材则在选入了文言散文39篇, 其中史传史记类3篇, 诸子散文10篇, 论辩类6篇, 序跋类3篇, 奏议类3篇, 杂记类7篇, 经学类1篇, 书信类1篇, 文学批评类1篇, 寓言讽喻类3篇, 事略类1篇。台湾地区《课程纲要》中对国文课本选入有明确要求———“每册应选入一课文化经典教材, 分别依次选自《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庄子》”, 表现在翰林版教材中则是诸子散文的数量达到了10篇, 比重接近三分之一。另外, 翰林版教材还选入了文言小说, 共5篇, 包括魏晋笔记小说、唐传奇和清代短篇小说三种体裁。如此看来, 翰林版国文教材中文言作品的体裁高达15种, 丰富多样, 文质兼美, 这与台湾地区《课程纲要》有关选文的要求是相一致的———“以兼顾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文体与本体素材为原则”。相比之下, 人教版教材虽然也注重文言文选文的典范性, 但受限于教学时间, 文言选文总量有限, 选文范围偏窄, 体裁较单一, 史传史记类选文高达6篇, 占全部文言选文的35%, 其中有两篇均选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人教版教材须在文言文选文的多样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 翰林版教材还选录《台湾通史序》, 这是由清代台湾本土学者连横所撰写的文中“简述台湾三百年历史的发展, 说明修撰台湾通史的动机, 表达对台湾历史的关注”, 体现了台湾地区国文教材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取材渐染本土特色”, 这与《课程纲要》中兼顾“本土素材”的原则相一致。
三、两地高中语文教材文言选文的编排顺序研究
两版教材均为16开本, 彩印。但翰林版国文教材采用了传统书本的编排形式, 繁体字、竖排, 阅读方式从右至左。而人教版教材则采用了大陆现在流行的编排形式, 简体字、横排, 阅读方式从左至右。两种排版方式各有优劣。简体字笔画少, 容易识记, 为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扫清了不少阅读和书写的障碍;另一方面, 传统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量更大, 历史感更强, 有利于文言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高中生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人教版阅读板块采用了文言文单独编组型的编排体例。从必修一到必修五, 每册教科书都设置了一个文言文单元, 选录三到四篇主题一致的文言散文。“以单元组织阅读, 每个单元又以能力训练为主线, 兼顾文体特征。”这种编排方式, 符合新课标中对于“模块”的要求, 同时又能够抓住文体特点进行能力训练, 针对性比较强。
在文言单元的布局安排上, 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易到难地设置每册的文言单元,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感受能力———思考、议论能力———感悟能力”, 内在的层梯性较强。
而翰林版高中国文教材则采用了文白混编的方式, 教材以课为单位。这种文白混编的编排方式, 没有充分重视到文言文的工具性, 对文言文教学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文白混编混教, 混淆了两种教学各自的侧重点, 削弱了文言文教学的根基。文言和白话二者的特点和难点不同, 学习的起点也不同, 不宜放在一个教学层次, 纳入同一条教学路子, 否则就会违反各自的教学规律。硬要混在一起, 尤其把文言文纳入现代实用文的框子”, “很难充分照顾到文言教学的特殊性”。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两版语文教材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这也是两地中学语文教育的共性所在。台湾地区教材中文言文选文的数量更多, 选文范围更为广泛, 体裁更为丰富多样, 重视选文作品的审美教育意义, 但采用了文化混编的编辑方式, 没有充分重视文言文工具性。教版教材以单元组织教材, 尊重文言文作品的文体和内涵的同时, 也考虑到适用对象的学习心理发展情况, 对教材的编排更为严谨, 也更为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除此之外, 两版教材都“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纵向发展的序列”, 每册的文言文作品之间都没有一个内在的逻辑联系, 册与册之间亦是如此, 教材的组织过于随意, 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瑞腾, 陈幸蕙, 郑明俐.普通高级中学国文1[M].台北:翰林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
大陆与台湾贸易比较优势对比 篇7
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David Ricardo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在该理论框架下, 一国应生产并出口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成本较高、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这样, 贸易能使每个参与国都获利。之后瑞典经济学家Bertil Ohlin和Eli Heckscher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 进一步提出了要素禀赋论, 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原因。
20世纪30年代之后, 动态比较优势崭露头角。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提出了“雁行模式”, 认为后进国家的主导产业应遵循“进口——进口替代——出口”的模式发展, 国家之间应通过先进国家向后进国家的直接投资, 形成产业梯次传递链, 即“雁头——雁身——雁尾”的模式。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了动态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一国在参与国际分工时, 不应完全遵循静态比较优势, 可以人为地培养一国的比较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以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内生贸易理论。认为如果一国选择专业化生产某种产品, 则可以内生地创造出原本没有的相对优势, 即内生比较优势。即内生比较优势可以在不存在外生比较优势时出现, 而且会随着分工的不断发展而被创造和增进。只要一国的内生比较优势超过外生比较劣势, 该国就有可能出口具有外生比较劣势的产品。
二、两岸贸易概况
自1978年起, 两岸贸易往来日益密切, 贸易额持续增加。从贸易总额方面来看, 1978年以来, 两岸贸易总额不断攀升, 从1978年的0.5亿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972.8亿美元, 年均增幅达到26.7%。其中, 大陆对台出口额由1978年的0.5亿美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406.4美元, 年均增幅为21.1%;大陆自台湾进口额从1978年的0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1566.4亿美元, 年均增幅达到30.2%。
从净出口额来看, 1978年和1979年两年大陆对台为少量贸易顺差, 自1980年起, 大陆对台贸易逆差不断攀升, 从1980年的1.6亿美元上升到了2013年的1159.9亿美元, 年均增幅达到23%。
从整体上看, 贸易总额与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在各年的变动趋于一致。即在1993年以前, 两岸贸易总额与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增长缓慢;1993年到2001年之间, 两岸贸易总额与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平稳增长;2002年到2013年, 两岸贸易总额与大陆对台贸易顺差快速增长, 其中, 2009年出现了短暂的下跌。见图1。
随着两岸贸易额的增长, 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根据商务部的统计, 2014年1-3月, 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421.3亿美元, 同比下降18.2%, 占大陆贸易总额的4.4%。其中, 大陆对台湾出口为89.7亿美元, 同比下降7.8%;自台湾进口为331.6亿美元, 同比下降20.6%。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
根据台湾方面的统计, 2013年, 台湾出口总额为3054.41亿美元, 其中对大陆出口817.88亿美元, 占出口总额的26.8%;进口总额为2698.97亿美元, 其中自大陆进口425.89亿美元, 占进口总额的15.8%。贸易顺差为355.44亿美元, 其中对大陆贸易顺差为391.99亿美元, 大陆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为促使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 2010年6月29日, 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领导人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英文全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英文简称ECFA) 。在该协议下, 大陆将对原产于台湾的539项产品实施降税, 包括农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纺织产品、轻工产品、冶金产品、仪器仪表产品及医疗产品等十类。台湾将对267项原产于大陆的产品实施降税。台湾对大陆降税产品包括石化产品、机械产品、纺织产品及其他产品等四类。
数据来源:2008年以前数据来自商务部;2009-2012年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3年数据来自海关总署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计算
ECFA的诞生为两岸贸易增添了新的动力, 据中国台湾网报道, 2012年,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两岸双边贸易达到了1689.6亿美元, 比2011年增加了5.6%。其中, 大陆进口台湾ECFA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项下售汇商品的货值为84.3亿美元, 增长了1.05倍, 关税优惠39.7亿美元, 增长了3.3倍。2014年4月, 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马英九称台湾与大陆签订ECFA之后, 累计节省关税合新台币420亿元。
三、两岸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
显性比较优势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是经济学家Balassa于1965年对部分国家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时采用的方法, 后被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广泛采用。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指一国某类商品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之间的比率, 表达式如下:
其中, RCA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Xij表示i国j类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类产品的出口额, Xw表示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目前, 国际上通常采用日本贸易振兴会的标准将RCA指数的含义分为以下四类:RAC<0.8, 表示该产业具有较弱比较优势;0.8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历年统计可以计算出大陆与台湾历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见表1。
其中, 农业相关产品包括SITC分类中第Ⅰ、Ⅱ、Ⅳ类, 属于初级产品;纺织品、衣物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化学品、办公及通讯设备、自动化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由表1可见, 自1990年以来, 大陆和台湾在初级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均不断下降, 到2012年, 大陆与台湾在初级产品方面均具有较弱比较优势, 大陆的比较优势略高于台湾。
纺织品方面, 大陆的RCA指数起伏波动, 但一直都保持在极强比较优势范围内;台湾的RCA指数先上升后下降, 由最初的极强比较优势下降到近年来的较强比较优势。
衣物方面, 大陆的比较优势起伏波动, 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但历年RCA指数都高于2.5, 表明大陆在衣物出口上拥有极强比较优势;相反, 台湾在衣物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 近10年都保持在0.8以下, 表明台湾在此产业中比较优势较弱。
化学品方面, 大陆的RCA指数起伏不定但均低于0.8, 表明大陆在该产业比较优势较弱, 而台湾化学品RCA指数不断上升, 自2004年以来已经跻身中等比较优势行列。
办公用品及通讯设备方面, 大陆与台湾的RCA指数均呈现上升态势, 大陆由较弱比较优势一直上升到极强比较优势, 而台湾从次强比较优势上升到极强比较优势, 总体上强于大陆。
自动化产品方面, 大陆与台湾的RCA指数均呈现微弱上升态势, 但总体均处于较弱比较优势, 不相上下。
从总体上看, 大陆在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强于台湾, 而台湾在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强于大陆。
结论
台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大量增加。由上文分析可知, 大陆与台湾贸易关系日益紧密。通过本文对二者比较优势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 大陆与台湾在外贸方面既存在优势互补, 又存在交流合作空间。具体来说, 在衣物和化学产品方面, 大陆和台湾比较优势差异较大, 存在互补关系。而在农业相关产品、纺织品、办公及通讯设备和自动化产品方面, 大陆和台湾比较优势相差不多, 可相互协调合作, 共同提升国际竞争力。随着大陆与台湾外贸关系的加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稳步实施, 双边经贸关系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健全.国际经济与贸易.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2]武俊奎.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属性与产业政策.价格月刊, 2009 (5)
[3]周克.比较优势误区与西部贸易战略分析.经济纵横, 2007 (18)
[4]李柏涛.马英九细数两岸协议对台好处:3年省420亿关税[J].当代社科视野, 2014 (3)
[5]刘重力, 胡昭玲.21世纪的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在大陆职场打拚的台湾青年 篇8
根据台湾1111人力银行主管张旭岚的分析, 由于台湾近年来经济停滞, 大陆却在高速增长, 新一代台湾青年人前往大陆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趋势。
正所谓:机会在哪里, 人才就往哪里走。今年1月, 台湾1111人力银行发表《上班族西进意愿调查》报告, 显示高达94.92%岛内受访者有意愿前往大陆发展, 其比例远高于4年半前的64%和一年半前的77%。
台湾青年希望去大陆工作的三大原因分别是:64.88%看好大陆发展潜力, 40.26%为了增加自身工作经历, 32.55%认为有助于增加职场竞争力。
大陆发展快, 人才需求急
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前往大陆发展, 最主要的原因是岛内适合的工作不好找, 而大陆的人才需求又快又急。
今年一开春, 四川最大的台资地产开发企业旭阳国际公司为了加速布局重庆等西部地区, 决定回台扩大征才, 高薪招募建筑设计、工务营造、财务金融等人才, 包括35名中高级经理人和15名储备干部。没想到反响出乎意料地热烈, 一周内就收到3000多份申请履历。
2月初, 该公司在台北举办征才说明会, 不仅现场120个座位座无虚席, 两旁更是挤满人。据招募人才的主管透露, 不少应征者具备非常丰富的工作经历, 包括岛内投资信托公司的投资长、基金经理人、传统产业的财务长, 以及曾任职大陆某大型地产公司的销售总监等。
旭阳国际地产风险投资公司执行董事林志亮现身说法:2002年该公司选择在大陆重庆市开拓事业;2012年, 旭阳在当地的“台北城”开发项目, 销售金额在重庆地区排名第九, 是当地前十名中唯一的外资企业。2012年底, 旭阳在成都市又投标取得两个开发地块, 预计兴建精致化的商住综合建筑群, 同时在重庆茶园新区也取得200亩开发地块, 准备兴建18万平方米的高级住宅区, 这些都需要大量建筑专业人才。
这些开发项目不缺资金, 却急缺人才, 林志亮因此急切回台湾寻找人才。他认为, 台湾年轻人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专业技能, 而大陆当地人常常为了500元或1000元人民币就会跳糟, 台湾专业人才相对稳定。
大陆升迁加薪超越台湾
不仅台商急征人才, 希望招聘台湾专业人才的大陆与外商企业也不少。去年, 大陆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前程无忧发布《2012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 显示包括外企在内的100家大陆典范企业, 在2012年共招聘员工32万多人, 比2011年增加8.4%。其中, 对资历5年以上的中级管理人员、中级技术人员需求最迫切, 未来需求的趋势也不会减缓。
正因为大陆对人才的需求多, 加上台湾岛内升迁加薪机会少, 加速推动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
目前台湾除了刚毕业的所谓“社会新鲜人”起薪比大陆稍高外, 其余包括每年调薪幅度、储备干部和中高级主管的薪水等, 普遍落后于大陆。换言之, 台湾青年在大陆工作数年后, 薪水肯定超过台湾同龄人。
今年34岁, 个性开朗、打扮很潮的台资3C卖场百脑汇重庆分公司副经理郑礼贤, 对此感受特别深。他毕业于淡江大学经济系, 在台北市一处职业公会工作了4年, 月薪从新台币2.8万元增加到3.5万元;后来他取得美国波士顿大学MBA学位, 2012年2月来到重庆工作, 目前年薪已破百万元新台币。
今年2月底, 过完春节年假, 赶往大陆上班的台商人潮挤爆机场。稍加留意, 身着西装或深色夹克、脚踩工作皮鞋的中年台干少了, 多了许多穿着鲜艳羽绒外套、牛仔裤和球鞋装扮的青年人, 37岁的蔡荣聪就是其中之一。
蔡荣聪台大化工系毕业后不久, 就在东莞知名代工鞋厂上班。2009年时, 因为不想随公司前往越南, 在长辈力邀下, 来到上海钤鹿涂料公司担任技术部总监。
1999年西进大陆的台资钤鹿公司, 去年营收约10亿元新台币。因其涂料产品可以塑造天然石材纹路的效果, 大陆各大豪宅地产开发商竞相采用。铃鹿总经理巫碧蕙透露:以目前大陆最大的豪宅建筑商绿城为例, 百分之百使用铃鹿的产品。
蔡荣聪来到铃鹿后, 主要工作还是管理工厂、调配化工配方, 但从加工出口, 到专攻当地房地产建材的内需行业, 他至今仍在调适中。他坦言, 以前所接触的都是美国和德国客户, 现在则是跑工地, 和当地工人打交道。
据他观察, 产业趋势引导人才流动, 包括他的台大学长及周遭友人, 很多也开始外销转战内需的经历。但令蔡荣聪没想到的是, 因大陆内需魔力, 法国大建材商派丽集团 (Parex) 去年收购了钤鹿。现在, 蔡荣聪可是名副其实地在外资企业任职, 年薪也已达到百万元新台币。
台湾年轻一代的创业新根据地
服务业崛起的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年轻一代的创业百脑汇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徐振嘉 (左) 和副经理郑礼贤, 目前年薪已新根据地。但凡事总有一体两面, 新一波台湾青年前往大陆淘金, 却也并非每个人都能适应。
百脑汇重庆分公司副总经理徐振嘉 (左) 和副经理郑礼贤, 目前年薪已破百万元新台币
擘纳信息公司创始人陈柏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父亲陈五福是美国硅谷创业名人, 陈柏雨从小就确定未来要自行创业。两年前, 他把创业地点选在中国大陆。擘纳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将开发出的网络分享按钮工具, 通过免费与新浪、搜狐、人民网等门户网站合作的模式, 搜集网友资料, 建立网民的兴趣图谱资料库, 从2013年开始以收费模式与广告公司或企业合作。
陈柏雨的公司至今仍没有获利, 但大陆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当“新点子+中国市场”两大元素相加后, 陈柏雨不仅成功地吸引到创投资金加入, 甚至包括百度在内的不少大陆企业也找他洽谈并购事宜。
在大陆创立社会公益型机构, 也是近来台湾年轻创业族的一个潮流趋势。6年前, 作为80后的台北姑娘乔琬珊在大陆创办Shokay, 这是一家专做牦牛绒织品的社会公益型机构, 目的是要改善藏区游牧民族的生活。
如今全球都在寻找一个可持续经营的社会公益型机构发展模式, 而乔琬珊却在中国大陆做到了。现在Shokay每年营收约1500万元新台币, 产品卖到全世界, 公司在两年前达到损益平衡后, 目前开始回头寻找更好的营运模式——把牦牛绒变时尚。
“要大量运用牦牛绒, 一定要有时尚语言, 让喜欢时尚的人认同你。”乔琬珊脸庞稚嫩, 却拥有清楚老练的思路。
回顾这一路经验, 乔琬珊说, Shokay之所以取得成功, 地点选在大陆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除了40%的业绩来自大陆市场外, 牦牛所在的青藏高原也为Shokay注入一股神秘的色彩, 为品牌加分。
西进心态要调整
例如若是与家人一同前往, 最怕孩子的教育问题。厦门市思明区台资个体户协会会长黄启璋指出:目前大陆只有上海、东莞、华东三所台商学校;如果孩子不在这三地居住, 学期中想要转进大陆当地中小学并不容易。去年10月, 黄启璋准备帮一位刚来厦门的台干孩子安排进入当地小学, 却久久不得其门而入, 原来这所小学是当地明星学校, 必须通过关系才行。
同样, 目前许多在重庆、成都工作的台商, 也都将家人安置在上海, 以便就学方便。
如果独自一人前往大陆, 很多台干都是宿舍、公司两点一线往来, 每天早出晚归, 很少有休闲活动。“单身者只能继续单身。”现年30多岁、乌黑长发、外表亮丽的都可茶饮重庆江北区、渝北区、南岸区、北碚区总经理杨丽萍苦笑着说:“甚至一些台干因为生活极度无聊, 如果自律能力不是很好, 容易因为生活习惯不良, 影响到工作, 最后就被淘汰。”
【浅谈大陆和台湾统一】推荐阅读:
台湾机械进口大陆流程05-21
台湾大陆对照表09-05
大陆与台湾高考语文试题之比较08-10
你可能不知道的台湾——观连宋访大陆有感07-24
《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06-19
统一台湾05-26
浅析祖国统一之台湾问题08-24
由台湾问题论中国和平统一障碍06-03
内地和台湾地区11-02
大陆资本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