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2024-10-07

浅论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共8篇)

浅论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篇1

浅论铁路路风管理工作发展趋势

作者:梁玉和工作单位:大连铁越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当铁路政企分开的呼声日益高涨,铁路改革不断深化之际,具有“综合执法”职能的铁路行业的路风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进行创新管理,特别是当路风管理规章制度或行业惯例与市场经济法制环境不一致的时候,应尊重市场经济法制环境,路风管理工作应当持“开放”的态度,不断的“去行政化”,强化客户服务功能,注重程序正义,通过管理创新开创路风管理的新局面。

关键词:路风去行政化客户服务

正文:

自2010年以来,以“建设和谐铁路,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线,紧紧围绕改革、生产和经营中心工作,铁路企业的路风管理工作突出问题管理,抓源头,抓苗头,抓基础整治,保持高压态势,为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但由于铁路的行业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铁路企业的路风工作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仍需大力改进和完善,为了做好铁路企业的路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路风监督工作在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现就铁路企业如何开展今后的路风工作调研分析如下:

一、企业对路风工作的期待目标与基层单位职工的综合素质之间存在反差。

路风系指铁路的行业风气,是铁路的性质、宗旨和经营方向在运输企业和职工中的综合表现。从铁道部、各铁路局、各铁路局运输站段、各铁路局多经投资中心到基层多经集团公司都是把路风工作摆在铁路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路风工作是以上大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加强路风工作,对于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促进铁路发展,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现行路风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强化监察监督,注重源头治理,切实解决损害旅客货主利益的问题,通过监督---完善提高---再监督---再完善提高的过程,为铁路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铁路企业对路风工作期待目标很高。

路风问题分为以车谋私、以票谋私、粗暴待客、乱收费乱加价、勒卡索要、违规经营、违规贩运七类,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完善企业的服务形象、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而铁路的服务形象、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也正是社会各界广泛诟病之处。路风工作的现状是企业对路风工作进行部署,都有具体安排,但在实际执行和运作过程中,会出现结果和目标有偏差,主要是基层窗口职工执行的综合效果不理想,不同程度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多数职工认为路风工作“只管查处,不管建设”所以自己更多的是注意不谋私、不卖高价、不野蛮待客、不伸手要财要物就行,对在服务上存在的问题不以为然。特别是有的职工明知有检查组,仍然在服务上问题频出却意识不到,仍感觉自己是“守法公民”,不存在问题,满

足于“不出事、不被抓“。

二、铁路企业路风工作“行政职能”要尽量的弱化,强化客户服务功能。从铁路行业的历史发展看,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承担的是行业管理者、被授权从事行政管理职能、被委托从事行政管理职能的角色,包括路风管理工作,行政色彩更浓一些。路风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负责、系统负责、逐级负责,管业务必须管路风,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这就使得路风工作的管理机构类似各地的“综合治理执法大队”,无所不能,无所不含,权限很大。正是因为路风管理行政上的“高压”态势,所以监督的功能发挥的强,而服务的功能相对弱化了。路风工作具体到企业应该是大力提倡服务功能,辅以促进生产经营管理功能,弱化行政职能,充分融入企业的客服过程,在事前预防(客户咨询)、事中控制(客户投诉)、事后补救(售后服务)链条中体现路风工作的成绩,也就是说,路风工作的对象应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被广大旅客、货主认可并接受的社会效益,而不应该是直观的追究领导责任和涉及人事任免上。

三、路风管理工作应持“开放”的态度。

按照路内行业规定,凡是从事铁路经营性服务的企业收费管理必须执行省级物价部门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即执行政府定价。这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因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价格的变动对物价和社会稳定影响较大,特别是铁路多经企业涉及的服务大多在公用货场,从事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且业务范围基本是围绕两条铁轨展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现在情况不同了,以笔者本企业为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范围为:法律、法规禁止的不得经营,应经审批的,未获审批前不得经营;法律、法规未规定审批的,企业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房产开发及销售;普通货运、货物中转、货物联运;仓储;粮食收购;煤炭销售;房屋租赁***。也就是说,经营范围分为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限制经营的(经审批获得许可方能经营)、授权可自主选择经营的经营项目三类,与此对应,企业未从事禁止经营的项目,经审批经营的项目有房产开发及销售;普通货运、货物中转、货物联运;仓储;粮食收购;煤炭销售;房屋租赁。自主选择经营的项目企业认为有必要都有权开展。这样矛盾就来了,行业管理不允许,而法律、法规却允许,必然涉及行业管理规定和国家法律、法规哪个效力大的问题。

再来看收费,《价格法》规定政府的定价分为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自定)。对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由政府定价或执行政府指导价。其他的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针对笔者企业的经营范围,可以得出结论,涉及原行业管理规定的省级政府物价部门定价的,应严格执行政府定价;行业管理规定中未涉及的政府指导价项目和市场调节价项目,只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并按规定定价收费,应无可厚非。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企业一心想作大物流业务,实现一体化经营,做到意“门到门”一站式服务,确又受到包括路风管理在内的方方面面的牵制,对如何操作“路内认为收费有问题”的项目很矛盾。所以,路风管理工作应主动持“开放”的态度,当行业管理规章或惯例与市场经济法制环境不一致的时候,应尊重市场经济法制环境,用开放的态度对待疑问,允许存疑,不能一杆子打死,待广泛论证、听证后再作定性。

四、路风的“执法”工作要严格保证程序,程序正义更重要。

路风管理办法的实体性内容的和程序性内容要并重,以往我们关注的重点实体性内容,即使他已经与实际情况不适应,却忽视了严格按程序“执法”才能保证实体内容的公正和正义,特别是在路风监督、检查和处理过程中更是如此。较为符合实际的情况是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的不规范现象、安全保卫事项、路风路誉事项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混淆,三种情况如何区分,哪一种何种情况下将升级为另一种情况,事实是否明确、证据是否确凿、适用办法是否合理、是否违反规定的办理程序、当事人的主观态度如何、是否利用职权和工作便利、是否造成旅客货主的损失、是否造成不良影响,这些都要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为基础,做到有据可查、有理可讲。以暗访为例,暗访人员携带装有枪支、三棱刀等违禁物品的箱包经过安检仪,安检人员未发现,这说明安检管理有漏洞,但不能回避这是防范演练,参加人员的身份是模仿旅客,而不是旅客,即使100%可能发生路风事件,也只是可能,并不是发生了„„随后如何处理,是管理问题?安保问题?还是路风问题?定性和处理的依据是什么,是有实际损害后果的行为,还是足以引起路风事件的危险行为,等等。这都需要严格路风检查、报告、通报、责任追究、考核、监督、走访制度。落实登记、呈报、转办、交办、直接查办、审核结案、复信反馈等程序内容。否则,越是加强路风管理力度,就越是加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这种压力是难以名状的,不仅无法寻求上级的帮助,更得不到上级的支持,类似“合法合理合规避税”与“交税光荣”,最终企业可能选择自缚手脚或干脆放弃。另外,暗访人员的枪支、刀具被发现,还可以亮证,微笑说“干的不错”,换作旅客呢,就会面临着非法持有管制刀具被治安处罚或者入刑(非法持有、私藏枪支),是否有违法“执法”、“执法”不当之嫌。

可见,程序性的公正对路风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然,认定的结果可能不会服众,内不服职工,外不服旅客货主,既不保证货主利益不受侵害,又不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信誉度的提高,还不利于队伍的建设和稳定。

综上所述,路风工作今后的正确发展趋势是“去行政化”为广大旅客货主服务,是客户服务中心的职能。

(以下无正文)

参考文献:无

作者简介:现就职于沈阳铁路局所属大连铁越集团有限公司工商物价法律事务部,系该公司法律顾问,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负责公司的合同、诉讼等法律事务。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安民街11号大连铁越集团有限公司梁玉和 邮编:116001

联系电话:0411-62832439***

邮箱:zybcre@sina.com.cn

浅论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篇2

高校作为培育人才以及进行科研工作的教育部门, 对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技术支持的重要部门, 其文献数据库资源是实现科研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国家对科研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也面临较大的挑战。如何顺应新时期对于图书馆管理的新要求, 建设信息化、数字化、资源结构合理化的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并不断实现数据库资源的信息化建设, 是新形势对于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要求, 对于推进图书馆工作的优化完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图书馆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由于图书馆管理工作未能及时紧随教育科研体制进行转型,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现阶段影响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图书馆管理制度落后。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落后, 信息档案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档案装订整理混乱, 造成师生借阅查询困难, 档案及文献资料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不到位。图书馆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 管理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档案材料缺乏完整系统性, 造成师生在借阅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资料检索困难, 这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十分不利。

(3) 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不断发展, 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部分高校由于信息化数据化认识程度不足, 建设步伐缓慢, 大量信息数据资料虽经过馆藏, 但是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造成信息数据资源的浪费。

2 新时期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发展趋势的要求

(1) 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师生的沟通协调。高校图书馆管理对象是各类信息数据资源, 而服务主体是师生等借阅群体, 因此为了满足教学科研以及适应高校不断发展对于信息数据资源的要求, 应加强图书馆与借阅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促进高校管理互动化。

(2) 提高资源管理的专业性。高校图书馆由于资金投入的限制, 因此为了提高管理水平, 应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结合高校实际特色建立先进的不断更新完善的动态资源数据库, 为教学以及科研工作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

(3) 实现高校信息服务的高效性。实现高效的借阅服务是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应不断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 简化节约形势以及手续, 以现代化的管理工作方式促进服务效率, 从整体上提高现阶段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

(4) 促进图书馆的进一步开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以及科学教研的基地, 在图书馆的管理上应实现图书馆的进一步开放。充分利用网络化技术, 结合社会图书资源建立具有社会服务特性的知识库, 为高校内部以及社会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

3 高校图书馆管理优化发展完善措施

(1) 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校图书馆应努力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 确定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以及服务观念。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 明确高校图书馆借阅者的服务主体地位, 满足维护师生的利益需求, 为高校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服务。此外,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应加强与借阅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并促进借阅师生参与到丰富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工作中, 不断优化图书馆管理工作方式, 提高管理综合效率。

(2) 借助于不断完善的信息化以及网络技术, 充实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并积极促进资源共享工作的开展。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师生进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支持, 随着各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应不断更新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以提供最新的信息数据。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 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应不断改善图书馆管理体系, 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各级学院、教务等相关部门的联系, 实现各项数字资源的共享, 通过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以及重组, 为学校师生提供时效性以及可用性较好的信息资料, 满足学校师生科研工作对于信息的需求。

(3) 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设备等软硬件支持, 不断完善图书馆档案管理水平。为了保证信息数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提供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以及各类管理软件系统, 通过各类信息设备、存储设备以及服务器等设施, 建立高校内部的档案数据管理库, 实现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对于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应依照国家档案法等相关规定, 建立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系统, 在图书馆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存档保管等过程中, 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到遵守。

(4)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高校图书馆, 并不断完善高校之间的馆际互借制度。由于不同的高校专业发展特点不同,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应避免追求面面俱到的馆藏资源, 应基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建立具有一定深度性的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 应加强高校之间的馆际互借制度, 在高校的馆藏资源上实现共享, 通过各自的优势资源弥补在某些专业信息资源上的短缺, 提高信息数据资源的最大利用。在高校之间建立互借制度或者是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并将各类数据资源整合利用, 形成高校之间丰富的信息数据资源。

4 结语

浅论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篇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猛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日益攀登,由此给装饰工程施工企业带来了各种管理、资源、人才的压力,这类聚集的压力不得不使得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或深化改革。由于甩掉了沉重的包袱、有效地改善了经营体制等传统的装饰工程施工企业薄弱环节,装饰工程施工企业往往在人才竞争中也逐步占据了优势地位,有效地遏制了“装饰工程行业培训中心”的现象,当然仅仅依靠这些来遏制是远远不够的,就要将传统装饰工程施工改革成为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汲取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经验和长处,来融入装饰工程施工传统的管理模式,本文以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精益生产;管理;发展;趋势

从目前的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企业中的产业结构、实际现状、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作为切入点,为遏制多年的传统遗留问题所引发的起伏,将绝大多数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纳入囊中,来综合分析当今该产业的结构经营和组织管理情况,以及其结合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特点作为基础来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和发展方向定位,并提出了未来运用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将装修装饰产业的发展进行结合运用,将所需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融入到装修装饰工程施工传统的管理模式,使装修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一跃成为行业中的领先企业。

对于发达国家的装修装饰工程施工企业来说,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能帮助他们与建筑设计公司、咨询信息公司、传统的设施管理服务商、物业服务商以及其他企业展开竞争。对于新兴国家的装修装饰工程施工企业来说,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能帮助他们实现流程标准化、专业化、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和提升文化品位等要求。这些精益化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平台的涌现,将让装修装饰工程施工企业能够更容易地了解其产品的具体影响,并将此类信息数据传递给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设计人员。

所以,怎样将传统装饰工程施工改革成为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我们接下来主要通过是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建筑传统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结构经营和组织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二是建筑装修工程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及趋势。以下我们将进行深一步地谈论。

一、建筑传统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结构经营和组织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装饰工程过于关注技术研究和开发市场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是美化及完善建筑,也是建筑施工的一部分。尤其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建筑装饰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装饰装修还带动了建筑材料的发展。近年来,各种高档别墅、大厦的建设,无论是公共建筑装饰,还是住宅建筑装饰,使装饰工程企业更加关注与研究装饰工艺,将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关注重点在在公共建筑装饰的市场拓展,如说旅馆、酒店、体育文化教育类等。

2、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无制度,无管控意识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施工管理薄弱、装修市场管理混乱无序且施工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等问题。绝大部分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是基于建筑业衍生,也有小部分是从轻工业中分离出来的。建筑装饰工程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缺乏积累工作经验,而这些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多是仿照建筑工程的管理方法,根本无自己的独特管理制度,还有装饰装修施工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层次不齐,使得装饰装修处于较低的水,快速发展带来了施工质量与工程进度管控的疏忽。家庭作坊组织形式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企业在假劣材料验收工作和控制意识方面也不强,不得已导致缺乏专业人才以及现代化管理理论,对于材料成本的控制意识更加缺乏。

二、建筑装修工程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及趋势

1、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的管理模式

建立改善跟踪和监管机制,定义管理者职责;就是维护现状、解决问题和寻找提升,如果生产型企业问题的解决与企业的提升仅靠小群体人员来解决问题,最终的效果或生产型企业进步的空间是非常受限的。要建立一种全面改善机制能覆盖到企业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人员的问题解决方法,三种不同方法构成:

(1)建立生产型企业层面改善机制;在生产型企业发展不断且不时地变化,不能赶在环境变化前做出改变,那必是隐藏着风险,这风险是企业的竞争力,涵盖了效率、品质、交期、成本等,都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采用定期审核机制,通过各方面评审来识别企业的薄弱之处,将问题点和影响因素暴露出来。建立企业层面的改善计划,通过具体问题开展的改善,专人跟进,最高层监督,通过这种及时把握企业问题改善成焦点式的解决,保持了企业的竞争力。①根据发展需求设定评价方法和方式;②定期(半年度)评审;③根据定期评审的结果,制定改善行动计划;④管理层参与改善行动计划的推进与监督;⑤循环进行定期评审;⑥改善后需定期总结与修正。

(2)建立异常问题处理机制;生产型企业日常营运中会出现一些影响生产问题,所以要规范化、制度化地处理异常问题,能充分体现出即时、参与、效果,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要及时赶到现场解决问题,并充分和彻底地研究问题的真因。用改善极化方式进行分析和跟进,这个问题最终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3)建立自主改善机制;企业日常应用现场5S识别出工段流程不合理、异常等,而对生产运作影响的相对不大或不会造成停产,要倡导由员工或基层管理人员自行解决来进行自主管理或自主改善。通过激励的方案或方法引发员工思维与积极性,记录在现场问题跟踪表中并引导基层班组对改善任务进行交自主解决用全员的智慧去解决企业的问题。

2、建筑装修工程生產型企业精益化生产的管理趋势

若建筑装修工程企业能通过以上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的管理方法(改善机制)从企业、部门和员工层面系统地搭建建筑装修工程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全面改善机制,创造一个全体人员能够参与、献策的平台,又可以让这些问题能够全员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地解决,建筑装修工程企业才能真正的进步,同时这种建筑装修工程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全面改善机制也可以促使建筑装修工程企业人员相互学习提高、共同进步发展。

三、结语

这个建筑装修工程生产型企业精益化生产全面改善机制可以相互协同互补,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相结合来改善,用具体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改善工具促使改善企业文化,诞生机制时,要深深植入的精益生产标准化基因,治理管理结构对于建筑装修工程施工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率有着不懈的提高,将迈入一个持续改善、持续发展的新局面。(作者单位:苏州苏明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艳.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3(17).

[2]王向坤,刘聪.试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11).

[3]陈欣,李申,徐雷.论建筑装饰精品工程创建方法[J].大众文艺,2013(02).

[4]汪锡娜.住宅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现状研究——以东阳地区为例[J].中国科技投资,2013(Z2).

[5]陈筱玥.浅析家装行业中的逆向选择问题[J].时代金融,2013(23).

[6]李正健.安徽建筑装饰业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安徽建筑,2012(05).

[7]吕春光,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的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9).

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管理 篇4

工程造价的管理最初的最初的出现可以追溯到 16 世纪,这个时间在英国出现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分工的细化,这种项目专业管理细化的需求诞生了工料测量师,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价值取向的发展趋势。

这一从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专门职业。19 世纪初,以英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尝试着在工程建设中逐步推行招投标承包制,而招投标承包制要求处于主要地位的工料测量师在工程项目设计后和开工前进行工料的测量和估价,同时也要根据设计出的图纸计算出项目的实物工程量,汇编后即得到工程量清单。这就是工程预算诞生的标志。至此,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1868年,英国在皇家批准下,成立了“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作为最大分会之一的工料测量师分会,它的成立,是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诞生的标志,同时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

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成立之初,工料测量师的主要工作只是在开工前预测项目所需要的投资额,而对于在设计阶段项目所需的投资额还无法进行准确的预算。这种造价管理方式使得工程实际造价成本过高,投资额不足,从而不能按设计阶段预定目标完成工程。为提高投资的效益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造价工作开始把投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考虑在造价管理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又把技术经济综合地运用到造价管理中,于是工程造价管理逐渐开始向重视投资效益评估和重视工程项目经济与财务分析等方向发展,“投资计划和控制制度”就在英国、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应运而生了,这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次飞跃的标志。

浅论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篇5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旅游经济区域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双休日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特别是近年出现的乡村旅游让许多人度过了轻松而有趣的周末。乡村旅游的出现为城里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不过也出现了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如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产品形式单一雷同等。要想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就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如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加强宣传等。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论文毕业论文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3.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突出,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4.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产业是一个政府主导性极强的产业。国内外旅游实践证明,凡是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就上的快、效益好。党委、政府要因势利导,寻找切入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低门槛进入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当地有文化、有素质、热爱旅游的农民青年充分利用资源,开发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景点,开设农家饭店、农家旅店等,想方设法把每天有成千上万过往家门口的游客留住,拉动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现代薪酬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篇6

对企业来说,薪酬是一把“双刃奖:使用得当能够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可以卓有成效地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而使用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危机。毫无疑问,建立全面的、科学的薪酬管理系统,对于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断调整和完善薪酬制度,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较,现代薪酬管理出现了以下发展的新趋势:

趋势一:全面薪酬

薪酬不仅仅是指纯粹货币形式的报酬,还包括非货币性的报酬,也就是在精神方面的激励,比如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机会、晋升机会等,这些方面也应该很好地融入到薪酬体系中去。公司给受聘者支付的薪酬应包括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两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

外在薪酬,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等长期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如住房津贴、俱乐部成员卡、公司配车等等。

内在薪酬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人的公司文化,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谢意等等。

如何科学地把握全面薪酬的两个方面,使它们有机统一起来,是企业经营者经济面临的一个难题。一般地来说,外在激励由于是可量化的,它们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达到一个平均的水平。关键是企业要能适时地了解和掌握市场上本行业内各种岗位的各种薪酬方式的平均水平,否则,把握和控制自己公司的薪酬待遇水平就失去了依据。薪酬高了则增加企业成本,低了又吸引不来人。内在的激励虽然是非货币化并难以量化的,但有一部分内容也反映在市场竞争之中,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了解,如培训机会、公司名望等。还有一部分内容则完全要靠公司自身不断地培育和积累,如公司文化、工作环境、公司对个人的名誉表彰等等。

趋势二:“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方案请输入关键词

传统的、以等价交易为核心的雇员薪酬管理方案,正在被“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以对雇员的参与和潜能开发为目标的管理方案所替代。这种薪酬管理方案的实质是将薪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激励的机制和手段,其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工资计划建立在四个原则的基础之上:薪酬、信任、缩减工资分类和基于业绩,目的是通过加大工资中的激励成分,换取雇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

与传统管理机制相比,基于人本思想的薪酬管理方案鼓励员工参与和积极贡献,强调劳资之间的利润分享。其主要的实现措施包括:

(1)把雇员作为企业经营的合作者,建立雇员与企业同荣俱损的工资管理方案;

(2)改变以工作量测定为基础的付酬机制为技能和业绩付酬机制;

(3)加大雇员薪酬方案中奖励和福利的比例,使之超出正常工资数额;

(4)使雇员的基础薪酬部分处于变动中,稳定收入比重缩小,不稳定收入加大。雇员工资的浮动部分视雇员对企业效益贡献而定;

(5)改变传统的工作时间计量和管理方法,以雇员自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为报酬测量的依据,体现一种信任感等。

趋势三:宽带型薪酬结构

宽带型薪酬结构是对传统上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它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

薪酬等级的宽波段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趋势是一致的,其主要特征是:

(1)加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工资线差距,即减少公司薪等(salaryrank)。传统的薪酬体系的等级一般都有10甚至20个薪酬等级,而宽带薪酬体系设计一般只有5或者7个薪等。特别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也是我们在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薪酬咨询中广泛采用的宽带薪酬等级设计为5等,即a、b、c、d和e五等;

(2)工资标准在某一工资类别的不同等级中差距比较大,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等级间的差距更大,一般最高档与最低档相差一倍以上,即薪距(薪资全距,salaryrange)范围增大和薪级(调薪幅度,salarygrade)增多,让每个员工都有广泛的提薪空间;

(3)职务和工资等级主要取决于本人的专业水平,随技能水平上升,职位和工资上升,实际上是加大工资中知识技能的含量。

与传统薪酬结构设计相比,宽带薪酬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制。从而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同时助于企业保持自身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2)有利于增强雇员的创造性和全面发展,抑制一些雇员仅为获取高一等级的工资而努力工作的倾向,引导员工将注意力从职位晋升或薪酬等级的晋升转移到个人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在宽带型薪酬结构中,一个薪酬宽带所提供的薪酬变动范围是相当大的,这样,员工就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不遗余力地“往上爬”,他们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自身的技术和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宽带型薪酬结构尽管存在着对员工的晋升激励有所下降的问题,但是它却能通过将薪酬与员工的能力和绩效表现紧密结合来更为灵活地对员工进行激励,使得上级对有稳定突出业绩表现的下级员工可以拥有较大的加薪影响力,从而给予绩效优秀者以较大的薪酬上升空间。

(4)有利于职位轮换,培育组织的跨职能成长和开发,

在传统的等级薪酬结构中,员工的薪酬水平是与其所担任的职位严格挂钩的。由于同一职位级别的变动并不能带来薪酬水平上的变化,且这种变动使得员工不得不学习新的东西,从而会造成工作的难度增加,因此员工在很大程度上不愿意接受职位的同级轮换。而在宽带薪酬下,由于薪酬的高低是由能力来决定而不是由职位来决定,员工乐意通过相关职能领域的职务轮换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此获得更大的回报。

(5)尤其适用于一些非专业化的、无明显专业区域的工作岗位和组织,这些工作很难运用传统的工作评价和劳动测量计算雇员的工资量。宽带薪酬结构则比较灵活,它只是划分一个工资范围,具体工资收入根据雇员的业绩情况弹性处理。

趋势四:薪酬设计的差异化

薪酬设计的差异化首先是薪酬构成的差异化,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那种单一的、僵死的薪酬构成已经不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灵活的新的薪酬构成。

其次是专门人员薪酬设计专门化。例如,营销人员在公司里作用巨大,专业人员的排他性比较强,临时工身份特殊,在设计这些人员的薪酬时不应该采取和其他部门人员相同的薪酬体系。咨询公司在为企业设计薪酬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设计统一的薪酬体系外,一般还要制定以下特定的薪酬制度:销售人员薪酬制度(包括销售人员提成办法)、技术人员薪酬制度、经理人员(包括高层管理者)薪酬制度(一般对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和知型员工都要求实施年薪制度)等。

特别是公司制为代表的企业,通常由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阶层负责企业经营,这可以使投资者的资本与经营者的才干融为一体,有可能使各种生产要素实现高效运行,并最大限度地产生经济效益。但是,公司制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也有自己的弱点:它采取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非所有权换位的产权重组。在企业运行模式中,所有者的目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是个人经营才干的效用最大化,两者的目标有差别。所有者承担的风险是资本亏损,而经营者承担的风险只是职位丧失和收益减少,两者的责任不对称,同时所有者无法精确衡量经营者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这种努力可能带来的最大利润。为了避免由此造成企业效率损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其中一项重要方法,是通过改进经营者的年薪制,使其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

此外,在一些指标的制定过程中,也应当差异化,尽量避免“一刀切”的做法。例如,职务评价、绩效考评系统,不同职位层和不同性质岗位的考评应该分别制定标准。

趋势五:雇员激励长期化、薪酬股权化

长期的员工激励计划日益受到关注。长期激励的薪酬计划是相对短期激励计划而言的,它是指企业通过一些政策和措施引导员工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自觉地关心企业的利益,而不是只关心一时一事。其目的是为了留住关键的人才和技术,稳定员工队伍。

其主要方式有:员工股票选择计划(esop)、资本积累项目(capitalaccumulationprograms)、股票增值权(stockappreciationrights)、限定股计划(restrictedstockplans)、虚拟股票计划(phantomstockplans)和股票转让价格(bookvalueplan)等。长期计划的实施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因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行为约束更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二是一些高科技企业,为了防止员工一旦有了新的发明创造之后,脱离原有的企业,自立山头,对科技人员实施长期激励计划。其常用的作法是向有发明成果的科技人员转赠企业股权,对新技术带来的利益进行永久性分成。

趋势六:薪酬制度的透明化

关于薪酬的支付方式到底应该公开还是透明,这个问题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如果将激励作为薪资管理的目的,雇主就应该明智地征求雇员的意见,根据大多数员工的意愿来选择是否采取保密薪酬系统。

从最近的资料来看,支持透明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毕竟保密的薪酬制度使薪酬应有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而且,实行保密薪酬制的企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强烈的好奇心理使得员工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同事的工资额,使得刚制定的保密薪酬很快就变成透明的了。既然保密薪酬起不到保密作用,那就不如直接使用透明薪酬。

实行薪酬透明化,实际上是向员工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司的薪酬制度,没有必要隐瞒,薪酬高的人有其高的道理,低的人也自有其不足之处;欢迎所有员工监督其公正性,如果对自己的薪酬有不满意之处,可以提出意见或者申诉。透明化实际是建立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基础上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做法:

(1)让员工参与薪酬的制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除各部门领导外,也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员工代表;

(2)职务评价时,尽量采用简单方法,使之容易理解;

(3)发布文件详细向员工说明工资的制定过程;

(4)评定后制定的工资制度,描述务必详细,尽可能不让员工产生误解;

(5)设立一个员工信箱,随时解答员工在薪酬方面的疑问,处理员工投诉。

趋势七:弹性福利制度

公司在福利方面的投入在总的成本里所占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但这一部分的支出往往被员工忽视,认为不如货币形式的薪酬实在,有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感觉;而且,员工在福利方面的偏好也是因人而异的。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选择性福利,即让员工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利组合。

弹性福利制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固定式福利的新员工福利制度。弹性福利制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即员工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

弹性福利制强调是让员工依照自己的需求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项目中来选择组合属于自己的一套福利“套餐”。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专属的”福利组合。另外,弹性福利制强调“员工参与”的过程,希望从别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人的需要。

趋势八:薪酬调查和薪酬信息的日益重视

近年来,薪酬调查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通过薪酬调查,企业可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掌握各种类型人才的价格行情,从而制定正确的薪酬策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人力成本。

通过薪酬调查得到的薪酬信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外部信息:指相同地区和行业,相似性质、规模的企业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价值取向等。外部信息主要是通过薪酬调查获得的,它能够使企业在制定和调整薪酬方案时,有可以参考的Y料。

浅论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篇7

1.1 行业法制及技术标准体系起步较晚

我国园林行业法制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 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制定风景园林技术标准, 我国园林行业国家和地方颁发的法规文件, 共368项, 其中由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条例4项;国务院令8项;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规定类43项、资质标准类11项、技术标准类15项;各省、区、市颁发的法规和标准272项。这些法规和标准是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建设中逐步建立并巩固、推广, 在规范生产、组织生产、指导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我国园林行业全面提高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

1.2 行业发展迅速, 行业内容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园林绿化进程突飞猛进。1991年12月, 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上提出, “九五”期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应有总体的量化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等, 并提出创建“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等设想。至2006年末, 全国655个设市城市,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38%, 建成区绿地率30.27%, 人均公共绿地7.94平方米, 分别比“九五”末增长6%、6.01%和3.38平方米。建设部开展“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各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 至今, 先后建立了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2个, 命名了国家园林城市97个、园林城区4个。

1.3 行业产值持续增长, 市场潜力巨大

城市化建设催生园林绿化大市场, 园林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园林行业每年产值1500亿元左右。据城市建设统计公报统计, 从2002年至2006年, 全国650余个设市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 平均每年投资4741亿元, 以平均20.55%的速度增长, 其中城市园林绿化平均每年投351亿元, 投资平均增长速度达16.42%, 2006年城市园林绿化投资达427亿元。

2 园林在城市中的应用

国家兴建的公园和各种类型的公共绿地, 是城市的基础设施, 所有权属于国家, 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 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它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 以社会效益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准则。公民是纳税者, 理应获得公益事业的服务。公园、公共绿地等事业单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在国家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 经营者以企业法人的资格, 承担公园、公共绿地的养护管理任务, 按照约定的工作数量、质量和费用定额, 核定养护、管理费用投资。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 确定承担养护、管理任务的企业。承担养护管理的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 这与公园、公共绿地的事业性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者不容混淆。至于养护管理资金的来源, 理应主要来自地方财政。至于资金核拨的依据, 应改变过去那种按人头拨款的局面, 将“以费养人”改为“以费养事”, 这在绿化管理体制上是一大进步。公园、公共绿地的收入, 则实行收支两条线, 以收抵支。公园、公共绿地的公益事业性质是不容改变的。

3 我国园林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3.1 风景园林市场逐步走向社会资本化

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精神文明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 是明显的全民共享的公益事业。目前,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的资本主要来源是以政府投资为主, 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注入为辅。纵观发达国家园林绿行业资本市场, 是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资本市场。我国未来园林行业的发展, 将是在政府引导前提下, 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方式, 主要以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 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园林建设领域, 进行风景园林建设。

3.2 园林规划设计理念扩展, 走向多元化设计

与过去十几年相比,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的种类、深度和广度均已大大扩展, 正在从传统园林设计转向以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未来园林设计的发展, 在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美学理论、功能理论、环境美化理论、田园城市理论、休闲游憩理论、绿地空间结构理论) , 吸收借鉴环境伦理学、环境心理学与生态哲学等新的观念, 将以人为本, 以人与自然协调为目标, 逐渐走向生态设计、文化设计、区域设计、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设计。

3.3“生态城市”是当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已将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和水平提高到保护生态平衡高度来认识。生态园林是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 主张因地制宜、适地适栽, 遵循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 强调人工园林和自然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城市园林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体的景观, 如城市综合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等等。城市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实现城市园林生态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

4 园林在城市中的作用

(1) 植物有吸附粉尘烟灰的功能, 可以净化空气, 增加太阳辐射度。 (2) 园林可以有效改善小气候, 调节气温和湿度。 (3) 植被可以吸附某些有害气体。 (4) 园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地表土壤及微生物对生态循环的贡献。 (5) 园林对于城市地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化作用。 (6) 植被具有明显的隔声消声作用。

5 经济管理在园林行业中的意义

浅论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进入快速成长期,科学技术也随之有了较快的发展,汽车检测和诊断技术日臻完善。同时,伴随我国公路运输业和汽车制造业飞速成长,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对汽车检测和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部从加强车辆管理的需要出发,首先在1990年提出《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其中对车辆实施"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维修制度。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具体包括《道路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等100多项。这些规章的出台,促进了汽车检测诊断的建设与发展,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做到有法可依。

1 汽车检测诊断的类别和作用

1.1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类别和应用

以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为划分标准,常见的汽车检测诊断类型包括以下四种:(1)提高安全性能的检测。其目的是建立安全监控体系,在汽车不解体的前提下,确保汽车具备符合要求的外观和良好的安全性能。此类检测常采用的技术包括制动力检测,主要通过汽车制动试验台来实现;侧滑检测,通常采用3-5km/h的速度垂直侧滑板驶向侧滑试验台进行测试;转向测试,通常检测轮胎气压、转向器有无障碍、转向节与主销等;前照灯检测,检测方式包括前照灯检验仪对前右灯和前左灯进行发光强度和光速照射方向的检测。(2)提高综合性能的检测。其目的在于确保运输车辆的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提高运输效能及降低消耗,使运输车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类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车速检测,一般采用车速表试验台来实现;发动机功率检测,该检测主要预防防冻剂动力性下降、燃料与润滑油消耗量增加、启动困难、漏油漏水和运转中的异常响动;扭矩和供给系检测,主要对点火系线路和点火控制器进行检测。(3)提高环保质量的检测,目的是通过建立公害监控体系,确保汽车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性能。通常采用怠速法或双怠速法,规定各排气组分均应用不分光共外线吸收型检测仪进行。

1.2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作用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使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保证行车安全。现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主要利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加强对机动车辆安全性能的检测,对汽车的运行状况做出准确诊断,发现隐患并排除问题,确保汽车的行车安全。(2)改善汽车性能。汽车性能的损耗主要体现在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油耗增加以及尾气排放不良等方面,严重的情况下,汽车性能的降低会引发交通事故。因此,重视对汽车性能的检测和诊断,不仅有助于提高汽车性能,还能保持汽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3)减少环境污染。汽车排放物种包括对人和生物有害的气体,具体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硫化物等,这些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并影响气候变化。对汽车进行定期检测,可有效控制废气排放和污染。

2 我国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现状

2.1 整体检测技术水平有限

我国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经历了上世纪60年代的发动机气缸气量检测等单项检测技术,70年代的汽车不解体检测技术、发动机综合检测技术、汽车性能综合检验技术,80年代利用智能技术和计算机自主研发的汽车制动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轴重仪、速度测试台和底盘测功机等检测设备,90年代的车载自诊断系统(OBD)和汽车故障诊断系统的应用,到本世纪的汽车检测设备一体化、集成式向更高程度发展。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汽车的检测诊断在技术使用、设备智能化和管理网络化等方面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究其原因,该领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设备系列化、配套性、标准化、通用性和质量等方面,这几个方面尚未能完全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而包括四轮定位检测系统、电喷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在内的检测设备,在专家系统和智能化诊断方面与国外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2 检测诊断在管理和经营上的不足及相应措施

我国的汽车检测诊断除了技术不够完善和成熟,在检测标准管理、诊断技术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着如漏顶、减项检测、检测标准、管理规章制度不配套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我国目前的汽车检测诊断在向制度化方面发展,从大连开始建立国内第一个汽车监测站为开端,交通部门开始在全国各省市大力推广和发展标准化、制度化的汽车检测站,力争形成全国的汽车检测网络。同时,相关汽车检测的标准也相继出台,现已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计量检定规程,例如国家强制性标准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就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该标准也成为我国车辆管理和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最基本的标准。这些规章制度和检测标准的出台,使我国汽车检测诊断有法可依,保证了其向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进步和发展。

3 我国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我国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应该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检测线的综合化及精简化、汽车检测诊断管理网络化以及检测标准制度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3.1 推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进步与设备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控制技术日趋成熟,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进行汽车检测诊断成为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例如通过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采用计算机测控,能对汽车运行状况进行自动识别检验,并快速准确地定位于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及原因,引导技术人员排除故障;同时我国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投入还应集中在专家系统及智能化诊断方面,比如四轮定位检测系统、电喷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等技术,尽快摆脱依靠进口,努力实现自主研发,以提高我国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的发展速度。

3.2 检测线的综合化与精简化

目前我国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功能正从单机单功能向单机多功能的综合测试台方向发展,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推出的平板式测试台就是集制动、侧滑、称重和悬架特性等检测功能于一体的检测设备,这种综合性检测诊断设备既降低了检测费用,减少了设备所占用的场地,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又如日本近期推出的NICE-AII 型综合检验台,就具有底盘输出功率、传动系损耗和发动机功率、汽车行驶状态模拟四轮定位值、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检查、悬架、转向系检测等多项检测功能。

3.3 检测诊断技术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应用计算机无线通讯联网系统将用户资料、车辆数据及不同时期的检测数据,通过可移动系统对数据采集、存储并传输到计算机上实现联网和共享,在大量发达国家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领域已经普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術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数据只在国家质检总局、交通部和公安部内部使用的情况应该得到改善,因为数据无法共享会造成检测资源浪费和增加车主经济负担。相信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汽车检测诊断系统在我国将会实现真正的网络化。实现资源的有效的共享,不仅有利于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交通管理部门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赵英勋. 现代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田建军. 故障汽车的检测方法与检测技术分析[J]. 科技传播,2012,11(上).

上一篇:就这样快乐长大作文下一篇:读毕淑敏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