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2024-10-05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共12篇)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1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 加之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企业的扩大经营成为现在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的扩大经营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横跨地域性的规模, 在这样的庞大管理范围内,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 也处在了日趋重要的地位。但无论是怎样的企业, 采取何种财务管理策略, 是摆在企业内部管理者面前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文章就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状况、变化趋势以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制度,发展趋势

1 我国企业现行的基本管理模式

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 逐步建立起来的, 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1.1 在成本控制方面。

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 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 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1.2 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1.3 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

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 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 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1.4 在筹资方面。

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所以国家应该放宽经济政策, 进行宏观调控, 让资金流向企业, 使企业能健康有序的发展, 企业自身也应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新科技、新产品来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

2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对于过去我国企业管理的传统模式的分析

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没有健全的法律维护制度, 大部门企业最初都是人为的根据企业状况而建立管理模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相对于灵活简易, 但是并不具备统一和严格的正规财务制度。单一的对内财务管理缺少与外界的联系, 不能即使提供企业所需的信息、数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难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无法保持企业发展在当今的格局屹立不倒。

2.2 21世纪财务管理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 企业需要不断扩大规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当中, 随之而来的大量的财务管理也处于日益重要的位置。传统的财务管理办法已无法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会计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的发展变化, 对会计数据处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的财务管理已进入信息化管理的时代, 利用信息、抓住机遇、开拓市场, 才能大幅度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生产附加值和经济集约化程度。有助于能源材料等资源的合理配置, 充分开发和利用财务信息资源, 企业领导者方能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 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 各种经济活动的比重结构经济前景, 都需要会计及时提供信息才能掌握。

3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运用中出现的问题

比较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21世纪新的环境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不难发现, 两者间的差距还较大。由此可以推想,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发展的一般水平还远未能达到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但是, 这也给我国未来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 财务管理首先在理论研究上要加大提升, 成果要绝对的运用到实际当中。相对滞后的理论成果会严重制约财务管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财务管理理论研究附属于会计理论研究, 财务管理实务几乎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任何制度的建立和运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就好比是一个方向盘, 掌握前行的方向。丰富有效的理论成果有助于企业在采取财务管理方法上避免一定的错误, 降低风险率。

3.2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这一缺陷制约着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发展速度, 面对现代经济迅猛的发展, 外界的宏观条件一切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士对其变化进行风险分析, 以至来避免企业会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创。

3.3 我国目前企业组织结构正处于大变革阶段, 至今没有比较

成熟规范的企业改制, 公司改组, 兼并与收购、跨国经营等财务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

4 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运用的对策分析

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管理, 而企业管理的核心又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随着国民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通过上述分析企业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 为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 并对未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在知识和人才上进行必要的积累

第一、要建立一支稳定, 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研究队伍, 创办专门的财务管理刊物, 倡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第二、要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 加快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期对企业的财务专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以提升财务专管人员的专业技能。

第三、要进行科研攻关, 加强对企业改制、公司改组、兼并与收购、跨国经营等财务管理专题研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 以提高企业的专向财务管理能力。

4.2 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我国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是以营运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性财务管理,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企业筹资和投资、企业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所占比例较低, 使人感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层次较低, 不能从大局上把握。然而, 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却要求财务管理特别注重以上几方面, 因此, 注重财务管理的大局, 提升财务管理的层次是很有必要的。理论界要与实务界合作, 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的专向调查研究工作, 进行案例研究。将先进的财务管理思想传授给企业, 共同促进财务管理发展。

4.3 夯实财务管理工作基础

从发展现状看, 涉及现金、应收应付、存货等的营运资金管理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主旋律”。然而, 尽管如此, 这些工作在目前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一些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另外, 在应收账款管理中, 事后“催收”方法很常见, 但在信用分析, 账龄分析却很少。这说明, 虽然日常财务工作比重大, 但在管理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5 结束语

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 各种经济活动的比重结构经济前景, 都需要会计及时提供信息才能掌握。所以财务信息是企业的生命, 企业只有全面及时地掌握财务信息, 才能充分掌握时机, 获取胜利。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是现在代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佳春, 宁宣熙.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十大发展趋势[J].上海会计, 2002年第12期.[1]张佳春, 宁宣熙.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十大发展趋势[J].上海会计, 2002年第12期.

[2]吕运福.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运作机理及发展探索[J].经济师, 2003年第6期.[2]吕运福.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运作机理及发展探索[J].经济师, 2003年第6期.

[3]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3]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理论也顺应市场需求,在会计细则和理论上发生了变化,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活力。因此,若要推动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顺利发展,就必须全面探究它在现阶段的变化特点,并把握其本质特征,然后依据经济发展需求,全面研究其发展趋势。

1.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1.1会计主体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计算机和网络迅速普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会计理论得以突破国界的限制,进行国际间的联合和分组。这无疑增强了会计主体的可变性,加大了对会计主体的认证难度,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变得更难界定。

1.2会计基本前提

现代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前提是指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会计基本前提的各个组成要素都提出了挑战。

1.3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主要包括提供信息的原因、提供信息的对象、以及提供信息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通常将会计信息使用者视为一个整体,为其提供通用的会计报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计信息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沟通交流,信息提供者在研究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全面思考其财务需求,进而提供详尽的财务报告,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目标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决策模型提供专用的财务报告。

1.4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主要是为了根据企业决策和要求,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递速度已取得飞速发展,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操作和调控的时效性。企业信息需求者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及时了解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因此,在现代经济下,会计分期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1.5持续经营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内部需求,依靠互联网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在项目完成之后,合作企业自动解散。在现代经济下,这种临时性的企业联合已经十分普遍,因此,持续经营的模式将逐渐退出会计理念。

1.6会计要素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中,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己经成为新的经济核心,无形资产也发展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知识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会计要素。

1.7货市量

网络的普及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金融活动的国际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种形式下,国际贸易急剧发展,市值变动的幅度也逐渐增大,这无疑增加了货币计量的难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可能出现一个全球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使国际间的金融贸易更加便捷。

1.8会计权益理论

传统的会计平衡公式主要体现企业财务资本持有者的.权益,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则未能体现,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知识、创新思维能力无疑成了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财务体系不能只包含非人力资本,还应切实体现人力资本。因此,在现代经济下,必须及时更新会计权益理论。

2.现代会计理论的新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为顺应经济发展需求也产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若要研究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在熟悉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上述要素在现代经济下所发生的变化,进而推测和思考其发展趋势,总体而言,当前会计理论主要产生了以下变化:

2.1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

会计分期主要是指企业能够及时利用会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现代经济下,信息传递速度飞速增长,传递渠道也呈多样化趋势,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共享。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会计分期含义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更加注重时效性和专业性。

2.2持续经营理论的变化

持续经营要求财务会计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经营时间。财务会计理论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但随着知识经济的普及,许多企业,尤其是地方性的中小型企业寿命越来越短,这就使得企业的经营时间存在很大的未知性和多变性,持续经营的理念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改变,较之传统的持续经营理论变得更加复杂灵活。

2.3货币量含义的变化

货币计量以货币价值恒定为基础,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贸易交往日益密切,货币价值产生了更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货币价值起伏变化的背景下,货币量的含义显然也要发生相应改变。传统会计理论中恒定不变的货帀计量方式己经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因此,货币计量也在朝着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

3.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财务会计理论的各个组成要素都在发生相应改变,原有的概念含义和实行手段都已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探究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掌握其发展方向,促进其持续进步。总体而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3.1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

会计从业人员作为会计理论的学习者和使用者,更要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创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促使自己成长为一专多能的新型会计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3.2会计基表假设得以创新

不断深入发展的知识经济,对会计基表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代经济下,企业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这就使得会计主体呈现出“经济利益相联系的组合体”的特点。持续经营的含义也更新为“经济联合体从组建到实现经营目标的存在时间”。会计分期假设在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对于那些临时联合起来的企业,可以暂时不实行分期假设,而是将报表报告期直接安排在交易期。货币计量除了原有的计量范围,还包括非货币计量。

3.3理财观念得以强化

在现代经济下,会计理财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了重要的生产力组成要素,而人则是知识的重要载体,知识要靠人来创造、发现和发展,因此,人是知识经济的主体。与物资资本相比,人力资源具有更强的增值性。因此,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权责结合的财务会计机制,增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从业人员的参与性、积极性、创新性,进而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影响会计理论的因素逐渐增力口,会计信息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金融系统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和强化风险理财理念,增强风险观念,根据会计理论的内在规律,合理预测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随着数字信息的发展和网络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的获取速度和数量己经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更新信息管理观念,熟练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能够准确、迅速、有效的搜集和分析信息。

3.4网络会计得到普及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网络会计面临的网络工作环境一方面是指企业内外逐渐加强了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企业信息的国际化发展。在现代经济下,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涉及到财务、生产和销售等部门,而这些部门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网络会计要使每一笔经济业务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会计信息,以便企业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最新金融信息。

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 篇3

摘 要:如今住房问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也逐渐成为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公积金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人们的需求,因此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深入发展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对应的发展策略,希望能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有进步的意义。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管理;发展趋势

住房公积金制度从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至今,历经了18年的发展变化,随着住房公积金资金规模的不断增长,加强住房公积金中心管理就显得愈发重要。根据笔者观察,目前住房公积金已经来到了自身发展期的“十字路口”,加快推进公积金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的根本变革以及未来如何发展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新时期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新形势下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发展趋势

1.1 住房公积金管理更加规范化

近几年来住房公积金使用低、住房公积金利率增长速度慢、住房公积金款项非法挪用等现象时有发生,使本属于公益性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事业凸显出种种弊端,同时也反映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因此,新时期以来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必将更加规范有序,有效调配住房分配货币化项目的实施,并促进我国住房制度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效果。

1.2 住房公积金管理更加人性化

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一些僵硬的管理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住房公积金管理缺乏灵活性,在实践操作中过于僵化;第二,住房公积金贷款办理的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收入较低的人民必须通过各种严格的制度审核才能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第三,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程序复杂,烦琐的材料和程序挫败了很多人民的积极性,不但导致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降低,也间接影响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性。因此,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发展基础,使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平民化。

1.3 住房公积金管理趋于信息化

自从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动了很多行业的技术革新,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也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断改革和完善。然而,目前我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全面普及,仍有一些地区沿用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造成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引起纷争。因此,全面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公积金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公积金管理效率,避免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纷争现象,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发展的又一趋势。

2 新形势下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发展策略

2.1 坚持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规划

首先,住房公积金的相關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住房公积金管理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以及住房公积金对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制定长远可持续的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划。首先,要以国家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相关政策为根本出发点,深刻理解住房公积金发展的内涵;其次,将国家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政策与地方以及单位的发展现状、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切合实际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规划。

2.2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

住房公积金是一种低收入家庭的购房社会保障,也是促进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福利,因此在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要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根本需求,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的便捷性以及公积金管理的使用效率。其次,住房公积金管理相关机构要展开积极地调查,通过调查及时发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们的需求变化,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后,要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调整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方法,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加贴切地为人民服务。

2.3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首先,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应该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并且及时进行系统的设备维护、软件更新等服务,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其次,由于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加强单位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单位处理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问题的效率。再次,住房公积金系统建立之后,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验证,并严格把控该系统的管理权限,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安全性。最后,要加强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相关配套设施与服务的制定与实施,使住房公积金管理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管理。

2.4 建立有效的评估监管制度

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评估和监管制度来确保其良性发展。而且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评估监管

制度,使住房公积金管理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评估监管制度的

建立应该遵循公平、公正、简单、便捷的基本原则,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行为,推进住房公积金管理发展的有序化和稳定化。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购房需求的增加,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问题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断的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新形势下住房公积金管理政策将朝着规范化、人性化以及信息化的道路上发展,提高住房公积金的利用率和办理相关手续的便捷性,使更多的人们享受住房公积金这项福利政策。

参考文献:

[1]耿杰中.住房公积金发展与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

2014(04).

[2]赵乃丽.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建设的风险及其应对[J].学术交流,2013(07).

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研究 篇4

1.1 财务报告呈实时报告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 财务信息使用者要求未来的财务报告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 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 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 也可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 如十天、半个月报告一次, 以有效地解决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当然, 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对企业的IT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但它对于适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 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财务会计报告呈多元计价模式

信息使用者还要求财务报告由历史成本计量逐渐过渡到公允价值计量, 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如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就已经把历史成本不能客观反映的资产改为由公允价值计量。此外, 还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在披露信息的范围上有较大的扩展, 反映更多非货币性信息, 如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无形资产、数字资产、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信息。

1.3 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向决策有用观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 会计的目标逐渐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同样, 将来财务报告目标也将继续锁定在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 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 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 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盈利预测, 现金流量的信息。

2 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2.1 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 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 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 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等。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 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 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 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 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 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 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 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 还要获取分部信息。

2.2 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知识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管理方法、社会责任等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另外, 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 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信息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生死的竞争, 但是由于现有会计报表主要是反映以货币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 在会计报表中绝大多数是有形资产的信息, 而对大量无形资产的信息无法体现, 从而大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2.3 缺乏前瞻性财务信息

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财务信息, 缺少有关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报酬机会以及种种不确定信息的披露。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披露不足, 缺少对决策有用的、体现企业现行及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测性信息的披露。对经营业务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反映使得现行财务报告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估计和判断等“不确定性”充斥于整个会计处理过程。

3 财务报告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财务报告的方式转变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的普及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都将与传统方式告别, 纸表将成为历史, 取而代之的将是在网上发布财务报告, 发表的也不在是单一的表格、数据, 而是更多运用图形与音像的方式。中国证监会已经要求上市公司除在证监会指定的报刊杂志上登载年报摘要外, 必须上网公告, 而且对于在网上发布的年报信息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3.2 财务报告的历史计量原则的改进

现行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主要是对过去的交易事项进行分析、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企业拥有资产的目的在于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从历史成本中既不能准确计量出现有资产带来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 也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估。尤其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 历史成本不承认因物价变动而引起的币值变动带来的影响, 也不能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 从而严重降低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未来的财务报告中,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来源, 同时还会包含以未来交易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企业将采用折衷的方法即: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计量基础。

3.3 财务报告模式的改变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和价值, 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必须要有所改变。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应该在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第四报表及全面收益报表。全面收益是企业在报告期内, 由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他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全面收益表可以较好地报告能够快速成交的金融资产的末实现价值的变动, 与所有者交易无关所引起的权益变动等当前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的一些项目。并且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末实现的收益能够较好的确认, 使收益计算的一致性增强, 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通过增加全面收益报表, 可以让报表使用者更清楚地得到有关一个企业财务业绩的全部信息。

3.4 表外信息内容日趋增强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信息化过程中, 表外信息是财务报告中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营决策, 但又不能在法定财务报告内反映的信息。表外信息包括知识资本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分部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非财务信息、未来信息等, 由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将更多地倾向于决策有用性, 未来的财务报告将向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观的形成、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等都给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课题。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 从长远的会计目标来看, 要想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就要相应地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 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摘要: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 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财务环境受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 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与会计作为企业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如何面对变化的环境, 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分析了新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新要求, 以及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弊端及局限性, 阐述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枝桃, 刘淑玲, 李萍.浅析财务报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4, (4) .

[2]李恩柱.浅谈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会计之友, 2007, (9) .

[3]高之跃.财务报表使用的未来趋势分析[J].财会之窗, 2006, (3) .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5

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强,因果链复杂等特征,目前单纯依靠安全人员经验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参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常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存在随意性大、非结构化,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等问题,无法适应建设工程大规模、快速集成化安全施工的需要。在建设行业,如何以职业安全健康生产为首要目标,拓展建设项目管理先进理念,对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施以信息化和IT技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构建标准化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基于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现场危险源管理核心技术理论模型研究为基础,构建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开发时间连续、空间连续模式下的动态危险源辨识系统和基于知识积累、知识集成的危险源评价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模型方法,并最终完成内含知识系统的先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之根本所在。它的实现,能加快我国与先进发达国家接轨,提高我国基础产业对灾变事故的控制能力、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能力以及事故分析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一、国外建设安全管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事故率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在安全管理堪称典范的英国,由于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达项目总成本的3%~6%;而根据美国1996年的一项研究,美国工程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其总成本的7.9%~15%.如何降低工程建设领域的事故发生率,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迫切等待解决的任务。

在大量参阅国外文献资料基础上,我们总结出目前国外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领域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创新,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些先进理念和方法正逐步为我国学者所意识,但尚需要消化吸收并根据现实情况加以创新应用。

(一)确定了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在安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并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得到认可和正式应用。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形式重于实质。构建一套具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质内涵的应用型建设安全管理体系则是当务之急,唯其如此,才能够真正提高危险源的辨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率。

(二)系统管理的思想和主动安全管理思想,用来争取充分的和必要的危险消除和危险预防时间。我国现存的安全管理指标大部分是事后指标,主动性指标数量不足,同时存在局限性大、指标不健全、难以反映整个安全系统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等问题,需要我们改变整个安全管理体系和辨识、评价系统,重新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指标体系。

(三)将项目管理理论和安全管理实践有机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探索和有益尝试。一直以来,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将两者归为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甚至认为安全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障碍,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但最新的理论提出,良好的现场安全管理往往意味着较高的施工生产效率,而通过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将时间维和空间维集成到静态安全管理中实现动态、连续的危险源辨识、评价过程,可以使得现场危险源的全面、充分辨识成为可能。

(四)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安全管理技术开发方面,信息化和IT技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历经近10年时间,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并仍在发展。如何将3D模型、GIS和虚拟现实等先进信息化工具应用到安全管理中,实现智能化安全管理,是目前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并将成为一种潮流。

在本领域的研究中较为突出的主要有Rowlinson和Hadikusumo等人,他们提出了用安全过程设计工具来获取安全知识,以帮助安全工程师辨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危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Gambatese提出在设计阶段考虑建筑工人安全,随后通过收集各种最佳设计实践和设计建议,开发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安全设计工具,为设计者提供安全知识以及针对具体项目的安全设计建议,从而将建筑工人的安全融入到设计中。Wang建立了一个基于仿真的安全模型SimSAFE,将安全管理信息整合到项目进度计划中,通过分解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敏感性因素,使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在哪个时间段需要对哪些活动和危险源进行控制以减少施工意外。

在美国,建筑安全软件公司依托伊利诺斯大学开发了各种安全管理软件,其强大的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有关项目的全部信息,比如建筑施工规章制度、各种事故信息等,用户通过注册,可使用其开发的施工安全监控软件、安全绩效评价软件等来进行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价、制定安全管理计划,进而预防施工现场事故的发生。

可以看出,整合安全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运用信息化和IT工具,实现科学安全管理,开展安全管理实践是当今世界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对工程建设中的安全事故原理掌握粗放,因此安全事故发生随机性大。据原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显示,2006年,全国共发生工程建筑施工事故起数为886起,死亡总数1048人;2007年全年伤亡事故起数为859起,死亡总数1012人。事故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但资料也指出我国建设施工中发生的事故状况仍反映出安全生产中“靠天吃饭”的落后现状。

项目建设工程需要多家施工单位及多工种密切协作,作业工序复杂,作业条件及环境差异性大,导致危险源复杂多变,存在大量不确定性,这些都给安全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随着我国基本建设规模的迅猛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也提上议事日程,正在成为我国政府、行业主管单位和企业十分重视的一个重大主题。但就现状来看,建筑业已经开展的现代安全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还远远无法跟上现实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需要,但可喜的是,这种状况正在改观,以下几个方面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一)建立具有项目建设安全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是项目施工现场保持良好安全管理业绩的基本保障。安全管理委员会,安全责任人制度以及各类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准则、安全规定及安全程序,都是组织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我国建筑业和企业正在对此进行完善和体系化。根据工程系统观的观点,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具有明晰的层次结构和协同性特点。需要企业、项目、作业现场三位一体进行整体协同管理,单纯依靠现场努力进行安全管理的效果并不佳。其系统结构如图所示。

(二)运用信息化和IT技术进行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开发内含知识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监测监控智能系统等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适应建设项目的实际安全管理需求;实现传统安全管理中人力无法企及的安全管理目标,简化安全管理流程,加速安全信息流在各个组织层面的传播;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管理信息数据资料的积累,安全数据统计模型方法的研究和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建立安全数据采集规则、促进安全数据标准化,把经验型数据、感悟性信息转化为安全信息数据乃至安全知识,进行安全知识集成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在时间维和空间维的实时动态和数量化管理模式。

(三)有机融合项目管理理论和安全管理理论。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有机集成到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中的应用软件和信息数据,实现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和安全一体化综合管理。

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一日千里的巨大变革。真正意识到安全健康是建设工程高于一切的目标,在发达国家也还是最近5~10年的事情。在我国,这种观念正在被借鉴引进,特别是石化建设、核电建设等特大型行业企业,他们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起着排头兵的作用,他们正在探索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理论和先进安全管理技术解决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体系框架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正在形成。从建设企业层面来看,科学的安全管理同样具有重大的企业经济社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因素在于管理缺陷,解决了安全问题就意味着企业在管理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避免企业由于较高的事故率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避免更为巨大的潜在损失(如信誉的损失,承接工程的限制)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走向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生力军,安全事故不仅仅影响于企业,还严重影响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乃至中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因此,通过技术管理手段,迅速有效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是巩固中国大国地位,与发达国家接轨,竞争国际大型复杂项目的现实迫切需要。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随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提升大学生档案管理实施的有效性正日渐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此基础之上,高校对于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利用与开发也更加深入,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所谓大学生档案管理,主要是指对在校期间大学生整体的社会活动、校园生活以及创新研究等内容的概括整理记录过程,这一信息档案的整理是大学生今后参加就业的重要基础,也是用人单位评估和考核人才使用状况的有效依据,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档案管理工作在高校的开展既是展现自身校园特色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体现自身管理水平也是一个有效的衡量标准。在当前教育形势发展下,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层次处于急速扩大之中,如何使自身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也能与学校规模相适应就成为了高校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高校党政管理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次崭新的突破,这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大有裨益。然而,从当前各大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一些弊端也日渐凸显,其中具体包括:

1.落后的管理制度严重阻碍了档案信息的有效补充。在大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的制度执行方面,存在着极其严重的滞后性。高校新生的档案信息管理较为粗放,无论是管理制度的执行还是管理手段的实施都难以满足现代化高校档案管理的需求。学生档案信息归档之后,只是临近毕业时才将学生信息临时补充完整,这就造成了不少企业对于学生在校时期的档案信息持有怀疑态度,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

2.片面的管理内容和陈旧的管理方式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执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档案信息应不仅仅包括相关的学业档案、奖惩档案、品德档案,在特定的学术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建立,以及必要的德育档案、心理档案都应当成为学生档案管理的涵盖范围。这些资料今后都将构成社会企业衡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当前高校在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时管理内容的片面以及管理方式的陈旧显然阻碍了档案管理的有序执行。

3.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缺少了必要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关于大学生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迟迟难以落实到位,这就使得高校档案信息工作的开展缺少了必要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撑,无论是档案管理制度的生成还是管理模式的优化都很难在法律的保护下得到有效开展。多样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并没有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体现,高校的档案管理资金投入也极为有限,管理工作显得较为凌乱。

4.专门负责大学生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在档案管理的人员配置方面,高校并没有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负责,而是一些教学人员甚至是班级辅导员在完成这一工作,针对提升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显然极为不利。非专业性的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档案管理知识,管理手段也较为陈旧,专业素养的缺失也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

二、提升高校档案管理实施效果的对策研究

除了主要的教学任务之外,高校还肩负着学生档案管理的重大职责,只有真正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融入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中,更好地为高校科研以及教学工作的开展出一份力。随着当前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严苛,而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之一正是在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与社会环境的有效融合。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提升管理质量的主要环节,只有在高质高效的管理环境下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才能实现最大的实施效果。针对当前大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1.从规范化的角度促进大学生档案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大学生档案管理的实施不仅是对学生真实情况的一种记录,对于高校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在规范化准则的指导下完善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绝非仅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体现,而是新形势下高校管理工作发展的最终走向。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下,高校应针对学生信息的不同特点进行档案信息的有效归类,从根本上保障學生的基本权益。

2.优化档案管理内容的同时实现信息技术与档案管理的融合。大学生档案管理内容设置的优化体现为档案信息的内容应具有涵盖面广、特征突出等实践优势,保证学生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此外,从档案管理的实施方式来看,信息技术的有效渗透也是体现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信息技术指导下的高校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便利了学生档案信息的搜集和记录,方便了学生信息资源的分类,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从法律建设的角度提升大学生档案管理的理论保障。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下,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才能遵循基本的实施原则有序执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在当前大学生档案管理的基本实施现状之上,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是极其必要的,同时法律知识的融入也能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更加清晰,管理质量有所提高。

4.优化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配置。在专门性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上,应从专业素质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到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内在修养,提高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质量。这一对策研究的进步意义在于从人的角度优化工作的实践效果,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建设和高校档案管理的实施水平。

5.加强档案服务的质量和范围。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不断地进行服务形式的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改变服务态度,丰富服务方式,加强对档案部门的宣传力度,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得到更全面的利用,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活动上,如校庆、学士学位评估等,档案管理部门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这样才能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不断地提高。

三、结束语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动下,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于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无论是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完善都极为重要。当前教育形势发展下,提升大学生档案管理实施的质量已经成为了高校管理领域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自身必须从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在实践过程中落实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此外,档案意识的形成也是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校园文化迅速拓展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王艳,颜毓娟.如何做好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J].西藏科技,2005(01).

[2]贾海军.加强大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及思考[J].档案管理,2009(04).

化工企业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也随之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 企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如何在这样的挑战下, 快速提升企业的国际竟争力, 打造国际品牌的企业, 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其中采购管理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采购是要有很多的任务的, 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做到合理的分配和管理, 主要包括合理分配供应商、采购资金、采购时间等, 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达到降低成本, 同时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笔者的企业是从事化工医药的研究、生产与开发, 依靠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不断提高和改进生产工艺, 采取顺应市场以及合理的营销手段和策略, 雄踞化工医药市场。但全国化工医药产量逐年增加, 已经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行业竟争非常的残酷。因此, 对一个化工企业来说, 加强采购管理, 降低生产成本, 成为微利时代保证企业利润增长的最有效途径。对物资采购过程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规范, 提升管理水平, 是减少资金占用, 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采购预算与计划

化工医药行业的原料市场具有很多特点, 例如品种多, 原料价格变化的快, 品种之间具有很大的联动性等, 根据以上的特点进行分析, 为了高效的完成采购工作, 化工企业的采购人员必须做好原料的信息收集工作, 充分做好市场调研, 灵活掌握市场的变化, 预测好产品和原料的价格走势。采购部门必须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 结合实际生产的存量, 生产的实际需要量, 以及市场的供应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进而编制完善的采购计划, 有预见性地进行批量订货工作, 减小库存量和采购费用。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

1. 建立采购管理模型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探索,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采购管理变得越来越关键, 是一个被引以为重视和关注的环节和过程, 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的重视和青睐。供应链管理是采购管理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因此, 非常有必要根据化工企业的特点来进行采购管理模型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在建立模型的整个过程中, 采购部门的组织、控制、协调作用要发挥好, 在整个采购过程的进行环节要起到支撑作用, 采购部门是要将自己的企业与供应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供应商要积极的处理企业传递的信息, 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速度, 将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效的预测和评估, 在订单确定后要及时的给企业发货, 货物要保证质量和档次, 不出现欺瞒企业的现象。

2. 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一定要做好供应商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供应商的绩效评估要选择好一定的指标、考核内容, 产品质量、档次和价格以及供应实力、竞争力最为关键, 售后的服务态度和水平和稳定性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供应商要看资格认证的情况和绩效评估最后得出的结果。对于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选择, 可以遵循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 合作伙伴必须具备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巨大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行业的深度影响力。合作企业拥有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巨大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行业的深度影响力, 并使核心竞争力、深度影响力和自身的优势以及品牌效应相结合好, 才能将供应链的运作、实施的效果和服务效率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从而为这个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做出积极的贡献。

(2) 企业价值观以及发展战略和思想要有诸多的相同点。因为只有具备了上述的相同点才可以更好的合作, 不断地增进相互的了解,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

3. 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有很多的优势和特点, 零库存管理可以将资金周转的速度加快, 库存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还可以避免产品升级或者提升档次和质量引起降价等。这种拉动型的采购管理模式如果得到强化和实施, 会增加和改善企业间的合作、建立联盟的创新体系关系, 增强了企业对市场和政策变化的反应能力。

4.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实施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 采购管理系统要有多方面的回报和效果反馈, 绝对不是单一的效果反馈, 要有效的解决一个企业在运营和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 使成本得到有效的、合理的下降或减少, 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也要在整个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显著的提高, 并且客户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也要的到相应的提升, 除此之外, 采购人员的物流管理水平以及业务素质、能力也要得到加强和拓展。

(2) 对企业的采购、物流管理的工作程序以及运作流程要进行合理的策划, 进行精心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探讨, 找出价值链方面所需要完善的内容。

(3) 确定物流管理发展的目标和定位, 如何进行物流管理模式、管理水平、管理流程的设置, 物流信息分享、信息决策的原则和机制等都需要很好的完成。

(4) 系统要具有安全性, 网络系统的安全要保护好, 杜绝因为网络安全对企业的采购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 开放性和扩张性也要考虑到。

5. 采购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共享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可以为实现和实施好供应链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要在良好的信息技术系统环境下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和作用, 而且信息技术系统必须是可靠的、稳定的运行, 否则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很难在实际的运用中发挥出来。

ERP可以给企业采购和采购管理以及有效的实施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管理效益。ERP是一个提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平台, 主要的目的是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为管理好企业的员工, 做好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解决手段, 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并提出的一个经营、生产、管理等完整的计划体系和管理模式。ERP在1990年前后有美国人提出的, 此后不久被很多研究人员应用到诸多的领域和行业, 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和接受, 对企业的管理、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化工企业采购案例分析

近年来, 化工生产原料的产品价格以及质量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市场变化, 化工企业的生产、建设、维护和维修等所用的材料、原料等种类非常广, 每种材料和原料的需求量、市场供应量也各不相同。而采购却没有真正的发挥应用的作用, 成为讨价和还价的工具, 无法与供应商建立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和创新体系, 最终导致供应商出现了供货能力下降、抬高物价、互相推诿、以次充好等现象, 影响了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

以上说明, 保证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进度和工程的工期, 表面看来要靠采购部门才可以完成, 实际上是供应商的高质量服务和持续的供货能力来完成的。化工企业的采购任务是非常明确的, 对于我们的企业实际来说, 我们根据原料市场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供应链模式中, 为了高效的完成采购工作, 我们充分的做好市场调研, 灵活掌握市场的变化, 预测好产品和原料的价格走势。采购部门根据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 结合实际生产的存量, 生产的实际需要量, 以及市场的供应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进而编制完善的采购计划, 有预见性地进行批量订货工作, 减小库存量和采购费用。经多年考核通过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供应商, 我们会签订一份战略协议, 战略协议后我们可以做到零库存。

结论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以企业最低成本生产最想要的产品。化工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 就必须依据自身的发展现状和信息技术的更新状况, 适时调整企业采购管理策略。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化工企业对客户的需求能否快速反应, 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模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的优秀成果和良好的经验, 解决供应商和化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系问题, 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周到的服务, 同时降低化工企业的采购物流成本, 为化工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何海燕.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2005.

[2]马士华, 林勇, 陈士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3]姚娟, 一体化的供应链.企业研究, 2002; (9) .

[4]陈鸿雁.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现状解析及策略[J].中国商贸, 2011, (8) .

[5]覃汉松, 欧阳梓祥.供应链中信任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经济管理.2002, (16) .

供应链管理战略与发展趋势研究 篇8

21世纪以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供应链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不断地发展。供应链管理是同一供应链上的所有结点企业, 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 将所处的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进行集成, 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 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 使得该供应链的产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应用, 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二、供应链管理战略

供应链管理战略就是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管理的事关全局的核心问题。认识和制定供应链管理战略, 就是要解决企业在具体实施供应链管理方式时所依据的方法论和策略, 避免走弯路或出现失误。

2.1供应链管理从运作层向战略层的转移

供应链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现已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应用, 而且随着人们对供应链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 供应链管理本身也得到了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 要想进一步发挥供应链管理的潜在作用, 不能仅仅将其看作是一种操作方法, 而应该将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的战略性问题来考虑。

目前虽然绝大部分制造企业将供应链管理列为关键或重要管理活动, 但是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大约有75%的企业在平均及以下水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 50%的企业虽然大多数有供应链的计划, 但没有正规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其他原因包括:缺乏应用和集成技术的能力, 改革关键流程的阻力, 跨职能的障碍, 缺乏有效测量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指标等。

以上情况反映出一个问题, 即供应链管理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和它在实际运作中表现出的绩效不成比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不是供应链管理理论本身有什么大问题, 而是企业没有将它看做企业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需要一个从全局的角度进行规划的战略性思考, 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因为所有这些影响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因素都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2.2建立供应链管理战略系统的主要内容

2.2.1组织战略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管理的模式。虽然这里用了“管理”一词, 但是其含义与过去只在一个企业内部发生的管理行为不一样。供应链管理是同一供应链上的所有结点企业, 包括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 将所处的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进行集成, 并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 从而形成高度竞争力, 使得该供应链的产品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一种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合作企业间的协调问题, 供应链企业要认识到这一点, 并在组织结构上进行重新设计, 使之能够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运行要求。如果发生在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内, 公司总部将起到计划和协调的作用。

2.2.2改革企业的经营思想

创立供应链优势、改变传统采购模式不仅是一种职能, 而且是一种战略思想。认识到这一点是改革企业原有经营管理思想和模式的重要前提。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已经表明,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操作性方法, 而是一种改变人们对企业职能再认识的战略。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区别主要有:传统企业的目标是为了销售而制造, 而供应链企业的目标是按订单安排生产;传统企业的管理目标是减少与优化库存, 而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创新;传统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是增加批量, 而供应链企业提高效率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企业的柔性。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只有在经营思想上提高认识, 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目标和供应链管理运行规律的战略。

2.2.3共享信息战略

企业能够共享信息是供应链的优势。通过共享竞争信息, 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及时制定及调整它们的生产策略, 以便在市场上占据主动。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愿意彼此开放, 并且愿意及早进入供应链。

2.2.4利用先进技术的战略

企业从物流过程自动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基本技术做起, 把先进技术作为支持供应链协调运行的基础, 随着技术的发展, 向新的、更先进的技术推进, 为供应链获得优势。

2.2.5绩效度量问题

系统运行绩效是执行层努力的结果, 绩效度量是保持战略层和执行层迈向共同目标的黏合剂, 绩效度量是实施任何一种战略主要内容之一。

2.2.6供应库战略

为了保持企业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与供应商建立广泛的关系就成为战略。通过供应链创造优势的企业清楚地懂得每个供应商在资源组合中的应用, 因而把与供应商关系看作是高度战略化的工作。

三、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通信技术、运输技术的不断进步, 使得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3.1供应链管理绿色化

供应链管理绿色化, 就是要发展绿色供应链。现在非常强调绿色化概念, 因此, 企业要从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供应链, 企业在设计、生产、物流等各个环节要考虑消耗的能源, 要减少对环境污染。要让环保理念渗透到整个供应链管理中。

3.2差别化与定制化供应管理

按照顾客的需求来响应、定制化供应链, 强调顾客或消费者差别化, 企业生产产品定制化, 差别化与定制化, 把供应链跟别人区别开进行针对性管理。

3.3面向顾客的价值流管理

首先要从顾客考虑, 提供给顾客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从供应链的时间和成本来考虑, 关注顾客的价值流。

3.4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单个企业难以取胜, 往往要多个企业即与本企业经营内容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 “盟友”即是供应链上的成员。集成供应链就是这样的企业联盟。目的是在整个供应链中创建生产制造与物流功能的无缝连接, 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竞争武器。企业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向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共同的目标组成的, 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来实现集成。

四、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供应链管理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应用, 加强和实施供应链管理, 可使企业组织简化, 提高管理效率, 可从经营战略上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山, 叶素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12

[2]Richard Owens, 供应链中的IT应用[J].IT经理世界, 2011, 15

[3]周清林.供应链共赢需要提倡合作和外包[J].中国储运.2011, 8

财务会计软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篇9

一、财务会计软件的内涵及特点

(一)财务会计软件的内涵

财务会计软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根据财务管理的相关目标与要求,通过相关计算机操作命令及程序的编写来完成制定的财务管理工作。这一整套体系都可以称之为财务会计软件。从某种意义上看,财务会计软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灵魂与核心。其设计与研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在具体财务工作中的实施效果及企业整体的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升。

(二)财务会计软件的特点

在公司、企业及其它团体组织中,通过借助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来处理相关的日常会计业务。在这一新兴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会计软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自动化、网络化及创新化等特点。

1.会计管理自动化。在相干会计管理软件的支持下,企业可以经过电脑的自动操作来实现相干会计业务的及时主动处理。也就意味着在办理的进程中,不需要额外的人工来进行后台操作。这类基于计算机自动化处置的操纵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企业会计机构的人工成本,同时可以预防由于人工操纵中的疏忽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失误。需要指出的是,在业务处理的程序中,其自动化数据的传输速度非常快捷,可以在很大层面,节省企业宝贵的时间,进而获得更便捷的会计服务。

2.会计业务网络化。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中,和传统的会计日常运营模式有着很大区别的是其工作办理的网络化。经过相应的会计软件可以将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网络传输与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将会计业务的办理推向了网络化的发展进程。当然,正是基于这种网络化的业务办理特点,企业,尤其是拥有较多分支机构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进程中,可以经由网络来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可以在很大层面上,引导企业借助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技术和操作平台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

3.会计软件的创新化。在大数据时期,经过会计电算化运营平台,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可以按照相关的市场走势和特点来不竭地推出新的财务管理思路和体系,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这种创新思想体现在具体的应用阶段就是不断的根据会计实务的发展需要和诉求,完善相关的会计软件的升级与进步。应该说整个财务会计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软件创新的过程。这种不断呈现出创新状态的财务会计软件将会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化发展。

二、财务会计软件现状

在进入新的世纪以后,我国的财务会计软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从整体看,我国的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成就是喜人的。但是,从具体的应用层面看,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财务会计软件质量层次不齐

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财务会计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但是,从目前的财务软件市场发展看,虽然在数量上,我国在财务管理领域的相关应用软件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从财务会计软件的质量看,依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一些程序比较复杂,涉及较高技术含量的财务会计软件的研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造成了一些企业在进行相关的财务运算时需要依赖国外的财务管理软件,在增加了财务管理成本的同时,也不利于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二)财务会计软件的质量标准体系尚需完善

从国家层面上看,虽然从制度和法规上,国家对财务会计软件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一定的限定。但是关于企业财务层面软件应用问题的界定标准并不是很清晰,这就为企业不规范使用财务会计软件埋下了伏笔。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谋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利用不规范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财务会计数据的造假。从目前的市场调查研究看,企业在会计软件的应用中进行财务数据的造假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其中,在一些私营企业表现的更为严重。因此,完善财务会计软件的质量标准体系是当前财务会计软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会计软件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

会计软件的不完整直接影响着会计电算化风险管理体系的成长与未来。但是,这一发展成就与市场对会计电算化风险管理工作需求程度比较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会计软件从严格意义上看,却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网络安全预警能力较差的现象。因为互联网具备自身的开放性,计算机网络病毒和黑客的出现,每时每刻对企业会计电算化风险操作的稳定与安全构成不良的影响。近几年,关于企业会计软件的网络漏洞而导致客户财产损失问题屡屡被曝光。企业在推进会计电算化风险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会计软件的安全预警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的应对与解决。一方面,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境外资金业务往来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加大,一些会计电算化风险监管法规及法律条款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为涉及国际业务的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后续的不便。因此,在今后会计软件的研发和发展中,如何通过会计软件安全系数的提升来提高其具体的应用水平将会是今后改进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趋势

(一)财务会计软件研发的规范化

从发展的层面看,企业会计软件的研发质量,一方面涉及客户切身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各种金融犯罪的重要工具和平台,加强会计软件研发的监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企业会计软件在具体的营运阶段,可以经由网络来实现相关财务业务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监管效果的实现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当前,财务安全已经成为关系民生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确保企业会计软件运行的顺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一方面,要从法令条目的制定方面,尽量地与时俱进。在企业会计软件应用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迹象要及时借助相关法律内容的修订和增添来进行补充。将财务会计软件研发的规范化的标准体系逐步地和国际标准体系相一致,进而在今后我国企业会计软件在国际化发展中提供更多的外在的撑持和助力。这种在会计软件研发规范领域中的发展会促进企业更好地使用相关的会计软件,也会对会计软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构成一个很好的支持。

(二)财务会计软件应用的全面化

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通过资源与规模来获取发展的方式已经很难符合现在的市场发展需求,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从企业的管理角度不断地加大对会计电算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同时,立足于当前的发展实际与问题特点,采取一整套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科学改进的策略和决策。在这种刚性需求的影响下,企业会将财务会计的科学应用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借助科学的、先进的财务会计软件来实现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财务会计软件的应用将会更加倾向于全面化的发展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诸多环节,将会借助相关的会计软件来辅助完成;二是会计软件将会在更多的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中得到应用。这个应用是其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与市场接轨的主要表现。

(三)财务会计软件的人性化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人性化是其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财务会计软件的设计与研发领域也不例外。在今后的发展中,财务会计软件的设计与研发将会更加具有人性化的发展特点。一方面,会计软件的开发与设计人员会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具体需求来进行量身定做。当然,这需要建立在遵守相关的法律及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财务会计软件在应用中将会呈现出更加方便与快捷的发展特点,软件更容易上手,降低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强度。这种人性化会计软件的设计会更好地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同时,因为是基于人性化的设计诉求,在会计软件研发的实用性及创新性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先进的会计软件技术和水平在一线财务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同时,要把人才培训放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上来。结合当前高校会计软件人才在具体操作层面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差等问题,通过岗位实习和岗位培训等方面的举措来进行很好弥补。基于动态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的运营,今后会计软件设计人才短缺的问题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基于此,从国际标准的发展需求出发,探究其今后的改革与实施的新路径是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会计软件的安全系数将不断提升

企业会计软件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业务的延伸发展的共有产物,其健康的运营和发展需要一个系统的内外元素的共同撑持。其中,会计软件风险预警的解决,应当一向作为其行业成长的主要底线。否则,其所面对的危害系数和所带来的危害侵害将会严重地影响其便捷功效的实现。因此,无论是从发展的远景,还是从企业会计软件的应用上都应该不折不扣地将会计软件风险预警问题做到底。这类助力是企业会计软件得以实现更好更快成长的主要发展前提。

1.政府经济主管部门会通过确立行业相关的基本实施制度等层面,为行业会计软件风险预警的提升进行把关。应该根据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多违反会计软件风险预警建设与发展的行为进行纠正与惩处。当发现违反了相关从业规定的个体或者组织时,应该按照行业规定对其从业资质进行取缔。因为,财务会计软件的应用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但取决于环境,并且还取决于其所属主体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这些也是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与发展环境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基本条件。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会计软件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在其所发挥的市场价值也是大打折扣的。

2.企业在落实相关的会计软件风险预警组织架构发展的同时,应当不断地探求企业在会计软件风险预警人才层面的培育与发展。在会计软件风险预警机制的推行进程中,一方面,需要从相关的会计人员入手,将他们的基本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与其要践行的相关责任进行匹配。另一方面,只有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入手,将自己所应该践行的职责进行落实,那么整个会计软件风险预警则是一个轻松的事情,今后的会计软件风险预警工作所取得的效果才会具有更大的张力和价值。企业只有从会计软件应用风险预警的组织构建入手,探究其在今后的会计软件推广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制度及框架层面的问题,才会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财务会计软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具有自动化、网络化及创新化特点。我国财务会计软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财务会计软件质量层次不齐,质量标准体系尚需完善,会计软件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使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今后,财务会计软件研发的规范化、财务会计软件应用的全面化、财务会计软件的人性化、会计软件安全系数的提升,将是改进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财务会计软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

参考文献

[1]雷虹.刍议中国会计软件的发展与开发[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4(6)

[2]臧鹏,徐铁钢.我国会计软件的发展前景[J].中国会计电算化,2014(11)

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10

一、我国图书馆危机的特征和类型

1.图书馆危机的特点。图书馆危机除具有一般性危机的危害性、突然性、扩散性、动态性等基本特征之外, 还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以及可预见倾向性。其中危机的不可预见性主要指的是人们难以对危机进行预见, 具有较高的波动性、突然性和舆论关注性。而可预见倾向性主要指的是图书馆管理层面的问题, 能够被图书馆所控制, 通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渐进性。

2.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类型。在业界内, 对于图书馆危机管理的类型划分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通常情况下, 能够分别从危机的内容以及危机的可预见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从危机内容的维度上看, 现代图书馆的危机能够被划分为自然社会事故危机、网络危机、服务危机、内部管理危机以及公共关系危机。从危机的可预见性的维度看, 人们能够将图书馆危机划分成不可预见倾向和可预见倾向危机两种类型。其中前者所具有的预见性是较低的, 往往是由图书馆所不能够控制的因素所带来的, 而后者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预见性, 从产生到爆发会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过程, 要管理好这种危机需要做好防微杜渐。当然, 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的分类方法并不仅仅只有这两种[1]59。

二、图书馆危机管理的意义和流程

1.图书馆危机管理的意义。图书馆通过危机管理, 能够构建较为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 能够通过专业的部门和人员来制定出高校的管理制度规范, 能够对危机进行预防, 并且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害。通常在爆发危机之后,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迅速地作出反应, 采用公关的方式来抑制危机的蔓延, 比如图书馆能够成立危机处理团队, 将消除危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尽快地恢复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危机并不一定意味着对图书馆的彻底性打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在现代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冲击下, 需要正确处理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在危机中把握机会, 将危机转化成发展的动力, 突破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创新管理意识, 升级图书馆设备, 在危机管理的基础上让图书馆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2.图书馆危机管理的一般性流程。在全球范围内, 对于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的步骤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危机周期通常被划分为四个部分:潜伏期、爆发期、衰退期, 以及恢复期。根据这四个时期, 人们能够将危机管理划分成预防阶段、控制阶段、解决阶段以及恢复阶段。但是, 由于危机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其产生爆发的时间、频率还有次数都不能够确定。在某种意义上说, 危机管理的四个环节也是在不断地进行重复循环的。在有的情况下危机不断循环所爆发的程度也是越来越强的, 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也是在持续提升的, 给图书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的损害也是越来越严重[2]17。

三、图书馆危机管理所需要保证的原则

1.合法原则。图书馆危机管理虽然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注重人文管理, 但是需要保证其合法原则。在危机管理中如果过于凭借经验很可能提高危机管理的成本, 对社会人民合法权利造成损害的可能性也更大。图书馆危机管理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合法规范的危机处理流程和环节, 来更为科学地实现危机管理, 并不能够违背法律的规定。

2.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度,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指导。该原则需要图书馆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 充分地尊重公众的人权, 凭借着沟通和诚意来得到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图书馆要尽量避免同读者个人之间形成矛盾和冲突, 需要最大化地保障读者用户的合法权益, 将他们的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3.迅捷原则。图书馆在面对危机的时候, 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立危机管理团队, 调派经过专业危机训练的工作人员, 为他们配备相应的处理工具设施, 使得他们能够迅速地开展调查, 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评估危机所造成的损害程度, 及时地跟踪危机的最新进展, 制订出危机管理的计划。而且通过迅捷的危机处理, 能够更好地保障图书馆的秩序, 平复群众的焦虑情绪, 减轻他们所具有的心理压力[3]93。

4.公开原则。图书馆在危机管理过程中, 需要保障信息传播的公开公允原则, 这样能够为处理危机营造更好的信息氛围, 来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把握和控制。图书馆通过媒体和社会群众两者之间进行交流, 能够使得公众对于图书馆危机得到更为充分的了解, 能够清楚当前的事态发展程度, 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 平定社会群众的心理。

四、我国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发展方向

1.培养危机意识, 注重图书馆危机发生的征兆。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树立一定的危机意识能够有利于对危机的预防。在危机刚刚产生的时候如果对危机进行控制, 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培养自身的危机意识, 加强对危机的敏感度。图书馆需要开展相应的危机意识培训, 比如介绍一些经典的图书馆危机管理案例, 通过大家的讨论分析, 让图书馆员能够意识到危机意识对于危机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提升自己对于危机的反应度。

图书馆的危机不仅是突然的, 也是长期的危机忽视所造成的。在平常时候, 图书馆需要对于自身的内部管理环境有着十分清楚的了解, 对于可能造成图书馆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辨别分析, 及时处理危机潜在因素, 全面地制订相应的危机预防计划。同时图书馆人员能够制定审核制度, 定期对图书馆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检查, 要尽量地将造成图书馆危机出现的因素进行排除。图书馆危机在爆发之前, 通常都具有相应的征兆, 虽然较为隐蔽, 但是经过信息搜集和分析, 还是能够及时发现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密切关注社会信息, 比如国家政府、法律法规信息、社会事件等等, 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也要了解, 注重对于图书馆用户合法权利的保护, 构建完善的用户反馈机制, 对于他们的意见要充分尊重。图书馆内部管理环境也是造成图书馆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 注重内部管理也是必要的。

2.成立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 制订周全的工作计划。危机管理团队能够对于突发事件保持持久的关注, 能够更为迅速地作出反应。在必要的情况下能够和图书馆其他部门或者是媒体进行交流沟通, 能够获取畅通的信息服务渠道。首先图书馆应该确定该团队的人员构成, 如何分工和联系等。其次, 危机管理团队需要确定自身工作的多重目标, 以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图书馆工作计划和管理机制直接影响着其危机管理所取得的成果, 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 对于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展开分析, 在借鉴其他行业危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制订出相应的危机管理工作计划, 来保证管理工作的秩序。图书馆能够对所可能面临的危机进行分级, 对于每一种程度的危机制订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和计划。

3.现代化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图书馆更好地处理不同类别的危机, 提升危机管理工作的成效, 比如危机预警系统、快速反应机制等等。虽然图书馆危机是难以预见的, 但是预防危机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图书馆人员能够对危机具有足够的重视, 能够制定出危机管理机制, 构建危机防范应急预案, 就能够让图书馆处于最好的状态来处理危机, 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害。其中预警系统是现代图书馆实现危机管理的有效方式, 预警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告知图书馆管理人员危机的产生, 从而让图书馆能够有较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准备。图书馆危机具有不确定性, 在危机发生后图书馆管理层需要及时进行危机补救工作, 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 调动各个方面的资源来对局势进行控制, 尽量防范和化解危机, 最终使得图书馆能够回归正常的工作状态[4]35。

4.完善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 在危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方面是存在缺失的, 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 这加大了我国图书馆的危机管理工作难度。在图书馆领域, 对于其所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 如何预警和应对政府应该尽快进行立法, 在法律的角度上帮助图书馆化解危机解决危机, 提升其危机管理的水平。

总而言之, 我国的图书馆危机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还需要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国家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快图书馆危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图书馆应该大力培养危机意识, 注重危机发生的征兆, 成立专业的危机管理团队, 制订周全的工作计划, 构建现代化的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郑笑笑.试论社会突发事件中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发挥[J].图书与情报, 2005 (4) .

[2]杜新中.高校图书馆对地震灾害的应对及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9 (2) .

[3]陈小荣.图书馆危机管理体系4R模型构建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9 (2) .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篇11

【关键词】建筑;房地产;产业;装修工程;成本;造价;招投标;质量

1、前言

经济发展带动城乡建筑市场的扩大,也给房地产产业带来的飞速进步的机遇,借助市场扩张的机遇,强化产业经济与管理工作,实现产业创新、振兴成为重要课题。装修工程与建筑、房地产、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当前呈现出种类众多、方式多样、造价增长等特点,建筑与房地产产业要抓住市场化条件和不断分化两大方向,以造价管理作为突破口,进行装修工程全产业、全市场、全过程的思考,认清装修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问题和现状,把握装修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和立足点,掌握和控制装修工程造价工作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在建筑和房地产建设中把控装修工程的关键环节,推进装修工程造价管理全面化、细致化目标的达成。

2、装修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装修工程在行业确立、在社会认可是近三十年经济、产业、生产、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将造价管理引入到装修工程是当前建筑市场化、房地产产业规模化的需要。而当前装修工程造价管理冲存在很多难题和困境。装修工程难于确立造价和成本,导致装修工程建设中人工、材料和机械成本不断虚增,装修工程其他造价难于控制。应该从装修工程发展的大趋势出发,认识到装修工程实施全面造价管理,实现全系统造价控制的意义,通过强化招投标环节、工程量清单报价等细节工作,提升装修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水平。

3、明确装修工程建设中的成本和造价

3.1确定装修工程的人工造价

装修工程施工中人工消耗过高是造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现实装修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问题。应该建立起装修工程人工消耗的造价指标体系,科学认定装修工程各项目人工消耗的区间和范围,确定装修工程实施阶段人工费单价,并将具体装修工程施工与实际人工消耗作以平衡,在科学测算装修工程人工消耗和成本支出的情况下,实现对装修工程人工造价的科学控制。

3.2确定装修工程材料造价和机械造价

材料和机械在造价上呈现出稳定的特点,现实装修工程造价管理要以这一特性作为出发点,建立起控制装修工程材料和机械造价的体系。从目前运行的装修工程项目或者是装修工程竣工后的项目来开展的的实际活动来看,应该应用弹性大的材料和机械造价控制手段,对墙面油潦、涂料和机械用水用电量等项耳,利用理论值分析能有效避免人为误差,而经验系效法,则是利用造价管理协会的职能.吸取各协会会员的经验数据,加以科学分析汇总而得。

3.3确定装修工程其他造价

关于单独进行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工程还可以从两方面计取综合管理费费率,一是全部套用(土建定额)中装修子目的,可以参照“土建费用定额”中关于单独装饰装修工翟的缘台费率为1l%计取,二是完全放开取费系数,由施工单位自由报取,作为建设单位进行前期工程概算的话,可以根据工程大小按5%~10%计取费用。

4、提升装修工程招投标质量

装修工程需要科学的招投标体系,完整的招投标工作流程作为先决的保障因素,因此必须提升装修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质量意识,要将质量、技术融合在装修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整合在装修工程造价控制的范围之内,通过招投标工作进一步的落实实现对装修工程经济目标、管理价值的保障与实现。

4.1做好装修工程招投标设计

传统装修工程招投标工作单纯依靠建筑设计图纸和工程立项信息,既没有装修工程的规范性图纸,也没有完善的装修工程招投标图样,出现装修工程招投标设计困难,进而出现对装修工程造价控制的确实。当前要在招投标过程中强调装修工程的设计环节,以精细的设计提升装修工程图纸的规范性,以规范的手段提升装修工程招投标图样的直观性和艺术性,构建装修工程招投标工作的设计平台,将国家标准、装修工程要求、各方面诉求整合在一起,以科学、全面地设计为提升装修工程招投标水平,提高装修工程经济效率和管理质量夯实基础。

4.2做好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报价

装修工程在定额、费率、税率上有管理和控制的空间,这也是装修工程招投标工作中重要的着眼点。为了确保本方利益的合理保障,应该在装修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做好工程量清单报价。首先要确立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單的严肃性,双方不能擅自变更和消减,需要改变的报价要有双方认可的程序和过程,做到对装修工程造价进一步合理化的控制。此外,要建立工程量清单的变化区间,预防市场波动、价格起伏和资源涨落而形成造价的提升,在确保工程量清单报价可行性的同时,预防装修工程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管理矛盾。最后,要建立装修工程项目量验收标准,通过工程量清单和项目量验收两种体系提升管理装修工程造价的灵活性,提高招投标过程中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丰富装修工程造价管理的要素和体系。

5、结语

在建筑和房地产装修工程逐步得到市场和公众重视和认可的今天,要展开经济与管理的综合手段——造价管理工作对装修工程进行现实性、体系性和阶段性的控制与管理,建立装修工程全面实施造价管理的策略和对策,有效转变装修工程造价管理的缺项和弱点,提升造价管理的精确性、规范性,减少装修工程的成本支出、经济纠纷和协调困难的问题,将装修工程的产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作以功能、体系上的保障,力争将装修工程建设、建筑与房地产发展纳入健康、高效、稳定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罗燕.基于新时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现状与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5(22).

[2]门新明,曹慧芹.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4(06).

[3]郭龙军.装饰装修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3(06).

[4]车成永.探析国内装饰装修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3(05).

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 篇12

发展一百多年的管理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它过去的这些研究理论是财富, 它不断发展的新理论更是财富, 这些经验和理论对于我国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的含义有很多, 比较权威的是泰罗、法约尔、德鲁克、孔茨等管理学家对管理学的定义, 总体来说, 管理学被分为广义和狭义, 泰罗和孔茨提出的是广义的管理学, 包括很多管理学科, 涵盖对象很广泛, 适用的领域也是十分广泛的;法约尔和德鲁克提出的则是狭义的管理学, 只适用于特定的领域,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进行了阐述。总之, 管理学是一种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的管理科学, 即一般管理学, 它是一种基础学科。

管理学在我国是一个学科门类, 下面设有五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它经过多年发展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是管理学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成就。

二、管理学的发展现状

管理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理论和体系, 它们都各有特点, 都为它们所处的时期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理论也不是完全独立的, 它们之间都互有借鉴, 存在一定的联系, 管理学的现状同过去相比, 有一定的特色:

(一) 从目标上来说, 管理学都是为了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完善, 使组织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社会的竞争是很激烈的, 组织要想在竞争中生存谋发展, 就必须改善管理方式, 提高自身的效率,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壮大,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目前, 各个国家的管理学派都在寻找最佳的途径, 通过不同的研究手段和和论证方法,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对管理学适用的领域展开科学的论证和研究;

(二)

从管理方法上说, 现在的管理学有显著的量化特征, 决策工具对于管理学来说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能起到建议和决策的作用, 简明一些来说, 决策工具就是把现实中存在的经验数据作为数据输入, 用量化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评估, 它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保留最优化, 一个是满足设计。一般的决策工具只会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建模, 达到量化的目的, 可是, 在目前管理学的理论中, 这两个方向是同时存在的, 不论是行为理论还是决策理论, 一般都会在这两个方向徘徊, 任何一个方向都没有偏废, 这是过去的管理学所没有的;

(三)

从“人”的因素来说, 传统的管理学中人都是理性的, 研究的重点都放在了“事”和“物”的上面, 人的因素没有那么重要, 但也不是忽略人的因素, 泰罗、吉尔布雷斯等人还是很重视人的因素的, 把人也作为了研究的范畴。现在的行为科学理论对传统的管理学有所突破, 将人的因素放在了第一位, 并融合了新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复杂人”、“社会人”等假设, 对人的研究更加深刻和理性, 但是这个理论也不是完美的, 它过分重视人的感情和社会作用, 对其他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较少, 令人遗憾。总的来说, 对于人在组织中的评价, 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说法, 难达成统一的意见, 但有一点可以可定, 虽然角度和说辞不同, 但是各个学派的研究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借鉴的, 它们都对人的因素进行研究;

(四)

从宏观和微观来说, 现在的管理学已经不仅仅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管理了, 宏观和微观的管理只是适应于某个社会的某个时期, 目前, 管理学已将朝多元层次发展, 如果还是依靠过去的两种方式进行管理是达不到理想目标的, 必须用系统而综合的方式进行管理;

(五)

我国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源远流长,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却只有几十年, 主要有三个时期:

(1) 建国之前的萌芽时期;

(2) 1949年到1978年的初步形成期;

(3) 1978至今的创新发展期;

中国管理学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例如管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取得重大进展等等。在管理学的研究上我国也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 自身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取得了一些进步,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例如阿里巴巴、微商等等, 就是管理学先进经验的典型代表, 这些现象引起了国外一些管理学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三、管理学的未来趋势研究

(一) 管理学的地位不断提高。

众所周知, 管理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管理学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 很多国家的高校内都开设了管理学课程, 无论是否是管理学专业的学生, 管理学的知识都会被列为一门课程, 课程的种类和设置也比较多, 足见管理学的重要性。目前的管理学适用领域更广, 更加重视人的因素的影响, 管理学就是把不断积累着的经验和实践抽象出来, 进行概括, 进行总结, 达到预期的目的, 尤其是信息技术出现以后, 这种抽象和概括更加迅速和便捷, 计算机技术的推动, 会让管理学的创新和发展速度更快, 发展程度更高, 也会让管理学的地位不断提高。

(二) 管理丛进一步延伸。

随着社会的发展, 管理学的管理丛不会停止不前, 而是会向前, 向四周不断延伸, 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 管理学所体现出来的理论水平就越高。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和变化, 一定会打破管理学现有的格局, 管理学研究的课题会日趋复杂, 同其他学科融合, 例如行政管理学、教育管理学、金融管理学、现代关管理学等等, 都是不断发展着的管理学问题, 同时, 管理学还和心理学、数学、哲学等学科交叉, 组成新的分支, 这些新兴的分支将会为管理学丛带来全新的课题和生机, 为管理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 理论会更加联系实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社会的结构和生产力水平都会发生变化, 在这些不断的变化中取得的经验和实践将会为管理学提供大量的研究对象, 再加上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管理学将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靠经验和家族式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这个社会, 更多的管理人员选择的是科学的管理学理论, 他们在科学的管理学理论的指导下, 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 把理论结合实际, 才会有大的发展。不断发展着的管理学理论为企业保驾护航, 企业的实践经验也为理论提供实证, 理论和实践的互相吸引, 互相作用, 互相联系, 是管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四) 我国管理学的发展趋势。

我国管理学虽然初有成效, 但是却谈不上成功, 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 我国的管理学还有很多路要走, 首先, 要处理好继承和引进的问题, 我国的管理思想传承千年, 祖先的智慧之中有很多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我们要保持本土化的特色, 构造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在重视本土管理文化的同时, 我们还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经验, 把握好本土和非本土的区别, 处理好继承和引进的问题;其次, 我国管理学在未来发展上要处理号基础理论和现实热点的关系, 在关注热点的同时, 重视对基础理论的巩固和研究;最后, 在管理学的教育问题上, 要区分开学院型教育和实用型教育, 针对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市场培养不同的管理学人才, 为我国的管理学培养理论人才和管理人才。只有做到以上三点, 中国管理学的未来才有希望。

四、结语

总之, 管理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的, 它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 有着光辉的未来, 国际上的管理学成绩斐然, 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我国当然不能落后, 虽然中国管理学发展较慢, 这是劣势, 但是市场经济中的我国实践经验丰富, 能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实践经验, 这是重大的优势, 需要好好利用。在不断的发展中开创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学, 指导我国的市场主体在国际竞争中乘风破浪, 才是我国管理学未来的重要使命。

摘要:管理学在国外的发展已逾百年, 理论体系较为完善, 整体发展较为成熟, 中国管理学发展仅仅几十年, 发展较为缓慢, 与国外管理学相比, 有很大的差距,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阐述了管理学的概念, 分析了管理学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并结合我国管理学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对我国管理学做了较为深刻的反思, 希望能对我国的管理学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管理学,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中国管理学

参考文献

[1]李传军, 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年2月, 第28卷第一期:128-132

[2]陈海涛, 管理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管理世界, 2014年12月刊 (总第480期) :89, 91

上一篇:广西合浦下一篇:国家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