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院(精选8篇)
教育科学研究院 篇1
——洋思中学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敏勤
被江苏省政府、省教委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的农村学校——洋思中学,自1983年开始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改实验。1990年以来,学校连续10年的学生毕业率、合格率均为100%,居全市之首,全校学生的每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他们的做法是——每堂课教师只讲4分钟
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而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4分钟,其余的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学校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来都变好了。自1990年以来,学校连续10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均为100%,居全市之首。学校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教委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称号。校长蔡林森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首批名校长,1996年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许多外地区、外省市的家长都慕名把孩子送到这所农村学校就读。
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老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语文课是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数学课由学生自学例题,自己做练习题;理化课变成了游戏课,学生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也不需要教师讲解和演示。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不超过4分钟。洋思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全校每个学科的每一个教师都是这样教学,这对我们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1:教学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改革
有许多老师在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不是研究它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是简单地模仿,往往效果不佳,半途而废。殊不知,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或课堂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单是机械地模仿几个步骤和技巧,不在思想观念上改革是不行的。洋思中学的蔡校长讲:许多学校学习洋思的经验,把经念歪了。有的学校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教条。蔡校长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有些老师放不开是因为不相信学生,所以一定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这几年笔者在中小学听课的过程中也发现,许多教师仍然是讲满堂,惟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考试不及格。有些学校领导在听课时看到教师讲得少,就认为教师不负责,希望老师多讲。这些不是方法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信不过。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永远不会迈大步。
启示2:学生自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出了出来。
启示3:学生自学有利于解决后进生问题
后进生问题在全国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为什么学生自学反而缩小了差距,转化了后进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启示4: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
洋思中学的许多课都是自习课,上公开课也经常是“哑巴课”。有人说:“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自学,还要老师干什么?”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蔡校长打了一个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启示5:学生自学能减轻他们的课下负担
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洋思中学1983年开始搞教学改革,首先是从当堂布置作业开始的,要求老师当堂布置当堂批改,课后不留作业。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这样就逼着教师少讲。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老师解决,到后来则由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来解决。每堂课都是自习课,教师只讲4分钟。另外,每堂课的作业练习就是考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考试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地学习,课后轻松,没有作业,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培养各方面的素质。
教育科学研究院 篇2
黑龙江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9年获得批准, 目前开设教育管理方向。2010年开始正式招生。每年计划招生30-50人。
招生对象为:
(1)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5年或5年以上, 并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教育硕士入学考试科目设置为四个单元 (政治理论、外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政治理论、外语由国家命题。基础课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四部分。专业基础课考试内容为教育管理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由招生院校自命题。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现有一支学识渊博、通晓基础教育实践的导师队伍15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校等共同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10个。教育硕士采取集中授课与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学员进行培养, 实行双导师制。
欢迎有意报考者垂询!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办网址:http://210.46.97.212/
咨询电话:0451-86608729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网址:http://61.167.138.235/jyxy/
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话语反思 篇3
“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表明,“反思”之于“经验”和“研究”之于“教育”,无论是从初衷还是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和教育本体一次积极的自我敞亮、自我审视的行为,藉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优化。但是,是否“研究”了就足以促成教学的改善?我们目前最大的困惑就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空间和时间有多大?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教学的“研究”已经得以实现和完成?“研究”和“教学”之间如何保持相互的张力与耦合?应该承认,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可能性、必要性,的确已经得到合法、合理的承认与接受;但不无遗憾的是,对于教育科学研究的操作性、价值性,似乎仍然还处于某种“失语”状况,甚至带有一系列根源性的认识偏差。在某种程度上说,类似的一堆扑朔迷离的认识和相关的一些美仑美奂的措辞导致人们总是不加批判地赞扬教育研究,结果“研究什么”依然是中小学教师的困惑,“怎样研究”同样让中小学教师倍感迷茫。研究范围或者过于笼统,缺乏确切的含义,研究无从下手;或者过于宽泛,抓不住中心,甚至出现一些“空题”。教师并不能完全把研究中的概念性解说和诠释转化为对教学这一复杂过程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而言,教育科学研究在形式上只是一种精神、一种主义,它倡导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倡导了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承认产生于教学实践中的“个人实践知识”,但是另一方面,当涉及如何来评判这些教学活动,如何评价这些实践的价值和效用的问题时,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几乎是一片空白。
“任何的教育学活动都是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问题是教育学活动的对象,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规定着教育学活动的性质。”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一种教育学视野里的活动和行为,首当其冲应该完成对“问题”的观照而非“课题”的统计,理所当然应该完成对“价值”的解释而非“数值”的赋义。事与愿违的状况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教育科学研究”往往会追求教育教学的准确性、客观性,这或许是因为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学现象(事实)而非教学问题,过多地接受了专家的理论导航而非考虑一线教师的生存背景。诚然,教育科学研究需要各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些学科都有其独立的研究群体,他们对本领域的认知程度远高于非本专业人员,当他们想要以此来阐释与教育相关的某一问题时,当然也就显得新颖且有力度。目前教育科学研究无视一线教师的存在时有发生,一线教师对专家而言永远处于低层面,教师只能跟着专家走,却从不能有所批评和指导。直白地说:一线教师不可能与专业研究人员相提并论。
较为明显的是,近年来,有一些“海归”派教授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问题的反思中来,他们深刻的洞析力确实指出了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弊端,让我们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他们几乎都是在“西方方法论”的范畴来讨论的,搞“课程论”的,研究的也是现当代、后现代的课程理论,不会给具体的学科教学什么新的意蕴;搞“教学论”的一般也只奢谈“泛教育”的问题,对现在的教师教学鲜有涉及;有的基本上只举“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例子,似乎其包含了其他所有学科的思想品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这些领域里搞了几十年,成果累累,已经“修炼”到了“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境界,用他们的涵养或者学历、职称来解释一下一线教学中相对应的问题,当然就是驾轻就熟,其中的道道也够一般的教师琢磨一些时候了。而现实中的一线教师,没有像他们深厚的底子,也没有他们所享有的时间、精力、资源与兴趣(或利益)的需要。于是,大家对“教育科学研究”只能是隔靴搔痒,甚至于“老死不相往来”。于是,人云亦云、趋之若骛的心态共同将“教育科学研究”推向了空中楼阁。
如此,教育科学研究必然将置身于一种浮躁与尴尬之境:浮躁于观念、思想层面的“趋之若骛”,尴尬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曲高和寡”。理论与实践的“钟摆”现象似乎不断地在提醒诸位:教育科学研究与其说是“做”出来的,不如说是“写”出来的!脱离教育教学实际何以美其名曰“教育研究”?何以保证研究的有效性?事实上,教育科研工作从来不是额外的工作,教学和科研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张皮”,真正的教学活动本身就洋溢着科研的性质和色彩。因为,“有效的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地简单重复,而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活动”。妄想依靠“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经验,栖息在“养心斋”中,掩卷于“象牙塔”里,足不出户,闭门造车,远离教育教学实践,如此炮制的结论或形成的教育、教学理论非但不能成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参考依据,还有可能误导教育,造成教学的“硬伤”。或许,教育科学研究者们的潜意识里正在不约而同地卸载某种“CPU”,对教师及其教学之“生活世界”、“实践智慧”和“科学精神”的遗忘正是造成教育科学研究苍白无力、积贫积弱的根源。
教育科学研究院 篇4
一、课题管理的组织和内容
1.学校成立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课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一把手担任组长、教科研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各职能结构主要负责人和各学科组长组成。
2、教科室为课题管理机构,负责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实施、成果鉴定、送审、建档等工作。
3、课题管理内容包括课题规划、申报论证和立项、研究过程的检查指导、研究成果的鉴定评审和优秀成果推广等的全过程管理。
4、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校级科研课题专项活动,教研室负责建设和管理课题科研队伍,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科研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课题指向和课题分类
5、学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主要研究: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现实和指导意义的理论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内,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问题;对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前沿问题。
6、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主要指向经学校教研室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批准的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立项课题。
国家级课题:指国家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含子课题)。
市级课题:市级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含子课题)、市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区级课题:区级教育科研规划立项课题(含子课题)。
校级课题:校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含青年教师专项课题)。
7、关于校级立项课题:
(1)学校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分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重点课题是指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应用价值或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科研项目。一般课题是指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研项目。
(2)校级立项的一般课题数量不限,课题负责人必须是本校在职教师或教育教学管理人员,是该课题的实际主持者或指导者,并在实际研究中担任实质性研究任务。课题负责人限报1名。
8、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参照天津市教育科研研究课题指南的要求划分。
三、课题规划与申报
9、学校教育科研规划与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同步,一般以5年为一规划期。
10、学校教职员均可申报校级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市级以上课题的申请人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申报课题须填写《科研课题申报书》1份,按栏目要求填写清楚。课题研究的期限一般为3-5年。
11、上级部门临时下达的的研究课题,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亟待研究的课题,由学校组织课题组进行专门研究。
12、为按时优质的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申请人每次申请课题只限一项,并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开展研究。
四、课题立项
13、课题立项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课题组组成人员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14、学校重大课题的立项须邀请上级教育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和有关领导、聘请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组织论证。
15、被批准为区级以上课题的,校级课题立项取消,但仍然归学校统一管理。未结题前均按校级课题级别管理。
五、过程管理
16、学校教科室负责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面管理,包括检查、了解课题研究情况,检测研究成果,提供信息资料,指导研究方法。
17、教研室建立课题档案资料,公布每学年立项课题实施情况。
18、对立项后无实际进展的课题,教科室在经过帮助、督促后仍未能按计划进行研究者,在报告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同意后,应勒令中止研究,并撤消课题项目。课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报课题。
19、课题主持人负责研究过程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合理调配人员、经费和信息等资源,努力完成研究计划,取得预期成果。主持人应定期向教研室提交阶段性研究报告。
20、课题组应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抓好计划的实施、反馈调节和抓好研究材料的积累。
2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换课题主持人,或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调整,或延长研究期限,或改变课题名称,或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的,课题主持人应书面报告相应主管部门,经同意后方为有效。
六、课题结题与成果鉴定
22、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均应进行鉴定验收。课题组在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后,应做好材料的汇总、分析和整理工作,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和《课题鉴定申请书》,向教研室提出鉴定申请。
23、课题鉴定由学校教研室组织学校教育科研评审组,对课题研究是否完成预定任务、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作出结论和评定。鉴定结果经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审定后公布,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24、立项课题的中期评估结果分为三个等级:优秀、合格、不合格,终期评估(或成果鉴定)等级分为三个等级:优秀、通过、不通过。
25、课题结题材料的形式一般包括:《结题报告》和《课题鉴定申请书》、研究报告、科研论文、专著、课程教学产品和相关制度文件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制作的软件、音像制品或实物模型等。
七、成果奖励与成果推广
26、经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列入教职工考核成绩,作为课题组成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参加优秀成果评选的依据。
27、学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由教科室编印优秀成果集和组织会议交流加以推广。重要优秀成果采取指令形式予以全面或局部推广。由教科室组织成果获得
者在全校或局部范围内,对接受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推动科研成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得到应用。
八、经费管理
28、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研究经费由自筹资金、学校核拨,实报实销等形式执行。
九、课题档案
29、课题组要系统地收集和保存反映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文件材料,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档案。教科室要加强档案管理,发挥课题档案的作用。
教育科学研究院 篇5
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四 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教育科学研究院 篇6
()指的是对实验情境进行控制,严格按照实验的要求设置实验情境。A.随机控制法 B.物理控制法 C.测量控制法 D.配对控制法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除了实验变量外,还有一些自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干扰实验结果,这些干扰实验结果的自变量,称为()
A.准实验变量 B.干扰变量 C.隐形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一致性的程度,是研究的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下列哪种量数属于差异量数?
A.平均数 B.中数 C.标准差 D.众数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中数属于什么量数?()
A.差异量数 B.集中量数 C.相对差异量数 D.相关系数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测量的标准是(A.法则 B.数量 C.参照点 D.量表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7.第7题
评价者由于对被评价者的某种印象而影响其对被评者的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这是()
A.晕轮效应 B.定势效应 C.参照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8.第8题
()是指对那些由其他研究者原先为了其他目的所收集和分析过的文献资料进行一番新的分析的方法。
A.相关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第二手分析法 D.演绎法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9题
()指的是实验期间,另一相关的同时事件可能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A.成熟因素 B.历史因素 C.测验因素 D.工具因素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0题
“霍桑效应”体现了哪种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
A.前侧对后侧的影响 B.选择偏差
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D.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11题
()是表示数据差异程度或分散程度、离散程度的量数。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标准分数 D.T分数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2.第22题
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这是指
A.内在信度 B.外在信度 C.内在效度 D.外在效度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3.第23题
将“智力”界定为“认识能力”或“抽象思考的能力”属于什么定义?
A.操作性定义 B.概念性定义 C.实验的操作性定义 D.测量的操作性定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4.第24题
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是(A.效果标准 B.效率标准 C.职责标准 D.素质标准 答案:D 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5.第25题 什么是问题?
A.问题就是假设 B.问题就是矛盾 C.问题就是疑问 D.问题就是意见 答案:B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6.第26题
()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A.《论语》 B.《学记》 C.《礼记》 D.《春秋》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7.第27题
抽样单位组成的小集合体是()。
A.母体 B.总体 C.个体 D.样本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8.第28题
()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9.第29题
()是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基本原则。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0.第30题
对测量学生高层次的认识水平更有利的题型是
A.填空题 B.选择题 C.判断题 D.分析题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1.第17题
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A.被试的主观倾向 B.测量工具的因素 C.情境方面的因素 D.研究者的准备情况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2.第18题
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有(A.顺查法 B.倒查法 C.追溯法 D.循环法 答案:A,B,C,D)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3.第19题
根据研究思维的方法分类,教育科研可分为
A.思辨研究 B.基础研究 C.实证研究 D.发展研究 答案:A,C 您的答案:A,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4.第20题
研究的可行性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A.客观条件 B.主观条件 C.时机条件 D.经验条件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5.第21题
相关关系有以下几种()
A.正相关 B.因果关系 C.负相关 D.零相关 答案:A,C,D 您的答案:A,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6.第36题
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实验设计 D.精确统计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7.第37题
个案研究法的哲学基础来自()
A.逻辑学 B.现象学 C.统计学 D.阐释学 答案:B,D 您的答案:B,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8.第38题
科学必须具备哪些特点?
A.客观性 B.规律性 C.可验证性 D.系统性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9.第39题 问题的主要来源有
A.教育实践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B.教育理论方面的来源
C.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选题指南 D.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以及培训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0.第40题
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以下内容
A.标题 B.指导语 C.问题 D.答案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1.第12题
如果一个变量伴随着第二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下降而下降,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关系为负相关。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2.第13题
集中量数是表示数据集中趋势或典型水平的量数。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3.第14题
外审法是指对文献资料本身真伪的鉴别。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4.第15题
是非题适用于测量较高层次的学习结果。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5.第16题
定性研究是指在研究中通常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引征第一手现场材料或文献资料的一种方法。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6.第31题
摄氏零度是一个绝对零点。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7.第32题
一次文献是指对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以便于查找利用的检索性文献。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8.第33题
区分度高的测量,信度必然高。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9.第34题
内在效度高的研究,外在效度也一定高。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0.第35题
泰勒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作业总得分:100 作业总批注
1.第9题
样本的第一个个体被随机选定后,其他的个体按一定的规律依次选出来。这是(方法。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10题
“智力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这是()定义方法
A.操作性定义 B.概念性定义 C.逻辑性定义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11题
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是(A.效果标准 B.效率标准)C.职责标准 D.素质标准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12题
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设计“目标体系” D.注意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13题
抽样单位组成的小集合体是(A.母体 B.总体。)C.个体 D.样本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14题
除了实验变量外,还有一些自变量可能影响因变量而干扰实验结果,这些干扰实验结果的自变量,称为()
A.准实验变量 B.干扰变量 C.隐形变量 D.无关变量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7.第15题
下列要素哪个不是测量定义包含的要素?
A.事物及其属性 B.数字或符号 C.过程 D.法则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8.第16题
中数属于什么量数?(A.差异量数 B.集中量数 C.相对差异量数 D.相关系数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17题
测量的标准是())A.法则 B.数量 C.参照点 D.量表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8题
()是指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35题
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一致性的程度,是研究的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2.第36题
下列哪种量数属于差异量数?
A.平均数 B.中数 C.标准差 D.众数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3.第37题
将“智力”界定为“认识能力”或“抽象思考的能力”属于什么定义?
A.操作性定义 B.概念性定义 C.实验的操作性定义 D.测量的操作性定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4.第38题
评价者由于对被评价者的某种印象而影响其对被评者的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这是(A.晕轮效应 B.定势效应 C.参照效应 D.近因效应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15.第40题
从研究的空间维度分类来看,学校的办学思想、方针、模式、管理等的研究是
A.宏观研究 B.中观研究 C.微观研究 D.以上选项都不是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6.第3题
影响问卷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A.被试的主观倾向 B.测量工具的因素 C.情境方面的因素 D.研究者的准备情况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7.第4题
个案研究法的哲学基础来自()
A.逻辑学 B.现象学 C.统计学 D.阐释学 答案:B,D 您的答案:B,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8.第5题 问题的主要来源有
A.教育实践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B.教育理论方面的来源
C.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选题指南 D.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以及培训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9.第6题
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教育行动研究法。
A.为了行动而研究 B.在行动中研究 C.基于行动研究 D.由行动者研究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0.第25题
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有(A.顺查法 B.倒查法 C.追溯法 D.循环法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21.第26题
研究的可行性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A.客观条件 B.主观条件 C.时机条件 D.经验条件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2.第31题
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实验设计 D.精确统计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3.第32题
信度的类型有()
A.等值性系数 B.重测系数 C.稳定性系数 D.内部一致性系数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4.第33题
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以下内容
A.标题 B.指导语 C.问题 D.答案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5.第34题
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有
A.全面抽样 B.最大差异抽样 C.极端个案抽样 D.典型个案抽样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6.第1题
是非题适用于测量较高层次的学习结果。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7.第2题
开放式问卷比较适用于小样本。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8.第7题
单纯随机抽样法的特点是全凭机遇来抽样。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9.第8题
美国布鲁姆把认知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0.第19题
信度是测验所得分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1.第20题
泰勒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2.第21题
将“动机”界定为“激发一个人去行动或抑制一个人的行动的主观原因”,这种定义方法属于概念性定义。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3.第22题
摄氏零度是一个绝对零点。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4.第23题
区分度高的测量,信度必然高。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5.第24题
构成母体的基本单位或元素称为抽样单位。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6.第27题
在各种实验设计模式中,较严谨控制并较通用的实验设计是等组前后测或等组后测设计。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7.第28题
外审法是指对文献资料本身真伪的鉴别。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8.第29题
定性研究是指在研究中通常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引征第一手现场材料或文献资料的一种方法。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9.第30题
概念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或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研究变量的定义。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0.第39题
效度是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作业总得分:100 作业总批注::
1.第1题
研究的可靠性、真实性、一致性的程度,是研究的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下列哪种量数属于差异量数?
A.平均数 B.中数 C.标准差 D.众数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是()
A.效果标准 B.效率标准 C.职责标准 D.素质标准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下列要素哪个不是测量定义包含的要素?
A.事物及其属性 B.数字或符号 C.过程 D.法则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的影响的真正程度称为实验的()
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中数属于什么量数?()
A.差异量数 B.集中量数 C.相对差异量数 D.相关系数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将“智力”界定为“认识能力”或“抽象思考的能力”属于什么定义?
A.操作性定义 B.概念性定义 C.实验的操作性定义 D.测量的操作性定义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8.第8题
对教育测量而言,最重要的效度是
A.效标关联效度 B.预测效度 C.内容效度 D.结构效度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9.第9题
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A.正确选题 B.写好指导语 C.设计“目标体系” D.注意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0.第10题 测量的标准是()
A.法则 B.数量 C.参照点 D.量表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1.第11题
下列诸因素中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是
A.测量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 B.统计回归
C.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D.多重实验的干扰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2.第12题
评价者由于对被评价者的某种印象而影响其对被评者的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这是(A.晕轮效应 B.定势效应 C.参照效应)D.近因效应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3.第13题
()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A.《论语》 B.《学记》 C.《礼记》 D.《春秋》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4.第14题
()是指对那些由其他研究者原先为了其他目的所收集和分析过的文献资料进行一番新的分析的方法。
A.相关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第二手分析法 D.演绎法 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5.第15题
抽样单位组成的小集合体是()。
A.母体 B.总体 C.个体 D.样本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6.第16题
()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7.第17题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8.第18题
(A.需要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是指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是选择研究问题的首要基本原则。C.创造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19.第19题
()是表示数据差异程度或分散程度、离散程度的量数。
A.集中量数 B.差异量数 C.标准分数 D.T分数 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0.第20题
年龄是()
A.社会学变量 B.教育学变量 C.心理学变量 D.生理学变量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
21.第31题
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实验设计 D.精确统计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2.第32题
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有(A.顺查法)B.倒查法 C.追溯法 D.循环法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3.第33题
研究的可行性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A.客观条件 B.主观条件 C.时机条件 D.经验条件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4.第34题 问题的主要来源有
A.教育实践领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B.教育理论方面的来源
C.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选题指南 D.参加有关的学术会议以及培训 答案:A,B,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5.第35题
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以下内容
A.标题 B.指导语 C.问题 D.答案 答案:A,B,C 您的答案:A,B,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6.第36题
变量按取值的精确性程度可分为
孔子的私学教育改革研究 篇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夏商周以后,古代的君王就有重视教育的思想意识。作为儒家教育流派创始人的孔子,以其实际行动践行着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孔子看来,君王立国治国需具备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庶”,即人口与劳动力;二是“富”,即民众需要过上富裕充足的物质生活;三是“教”,即民众能够获得政治伦理的教化。(1)
由此可见,孔子教育观之最终目的为:民富国强、智富润邦。当然,在教育取得民富国强、智富润邦这一成效之前,孔子是十分重视“庶”与“富”这一组先决条件的。具体到教学思想,则会联系孔子的教育实践,包括孔子及其弟子对私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对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孔子既是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三千”(2)弟子的师者,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私学教师。孔子私学教育改革,可以说是一个融旧铸新的过程。受到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使得孔子的教育观具有革新与复古的双重性特点,即对春秋中叶零散的私学教育思想有所“损”也有所“益”。
二、孔子私学教育特征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经济上所有制的变化,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新势力与以奴隶主为代表的旧势力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而反复斗争,最终新势力夺得政权。经济上、政治上的大变动,引起了教育的大变革:“学在官府”走向末路,私学逐渐兴起。时代形势的变化,春秋末叶初步繁荣的私学,深刻的影响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在教学对象选择、教材编写上的革新。
孔子私学教育改革,一则提倡让平民子弟皆可以受到教育,即“有教无类”[2]的教育思想,指明了教学对象是没有地位、财富之差别的。这与少数贵族子弟垄断教育“学在官府”的教育截然迥异。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3]人之性其实是相近的,皆为善也,然而人性之类别也有着善与恶的分别,究其缘由是外界的气习所引起的。内在的,借助外力使其改变较难实现,但是外在的因素是可以加以调整与转换的,所以人皆可教,德行高的师长能够使其弟子复归于善的。“有类”是自然的,“无类”则是教育需要达成的最终结果。另外,孔子在开办私学,招收学生时,对年龄也不予限制,自由入学。学校向平民开放,教育对象因不再受到限制而大范围的增加,孔子先后有弟子三千人。
教材方面,孔子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即研究者”的典范。孔子一面教书讲学,一面继续向有知识的人学习,以身作则,树立师范。同时,孔子十分注重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整编了《诗》《书》《礼》《乐》等书。晚年时,孔子在招生讲学的同时将主要的精力用在教育等文献资料的整理上,完成了《五经》的编纂和校订等工作。
如此,在古文教育时期,语文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四书”、“五经”的为教材、范本。其中的《礼》《春秋》《大学》《论语》等则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其中,《论语》对我国各时期的语文教育,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汉代以后,《论语》作为专书让后代的学生学习;直到当下,《论语》也没有缺席过中国语文教材这一盛宴。
(二)重“诗教”,也重“礼教”。
孔子读书重教化的教育思想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人伦道德要求。准语文教育期,强调诗书教化的作用。“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儒家教育思想主张诗书教化以张明伦理,进行道德教育为目的。孔子私学教育重视诗书教化,常以和风细雨之方式,对弟子进行潜移默化的人伦思想道德教育,足见其十分重视“诗教”。
孔子时期的诗书教化,主要是通过《礼》《春秋》《大学》《论语》等教材或范本进行的。这些教材或者范本,“有讲为政、为人的”,“有讲爱国、爱民的”,“有讲为仁、为义的”[4]等等。“不学诗,无以言。”(3)“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4)由此可见,孔子重视以《诗经》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意志。同时,孔子也强调“礼教”,礼乐利于练习人的性情,引起人之意志的积极形成。最终达成“仁义礼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化目的。孔子在发展私学教育的过程中既重“诗教”,又重“礼教”,这与之前只重其一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对学生及其社会产生的效用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三)由“政教合一”向政教分设而转变。
春秋中叶以前,为旧势力服务的且被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提倡“政教合一”,即教育是政治的一部分,为政治组织机构服务。此时,没有独立组织机构的教育,在开展教育活动时,所选择的内容多以政治为指向。春秋中叶,随着私学逐渐的兴起,政治活动与教育活动开始分别单独开展,教育有了自己独立的组织机构,使得教育活动与政治活动的开展可以单独进行。
教育一定程度上传递着一种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社会意识形态,那么教育与政治的彻底而透彻的分离是较难实现的。孔子在其教育的道路上,以遵守政教分设的原则为前提,同时充分利用教育为政治服务。
(四)以强化礼教,恢复周礼为政治目标。
政治上,孔子主张君王实行仁政,反对苛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5)君王应该用仁爱和真理来管理国家,为政以德,则可以不动而化、不言而成,天下自然归之。居高位之君王既能至静,亦能制动。孔子教化思想对上推至君王如何治理国家,对下则向天下的百姓宣传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礼教意图。虽然孔子教育理念实施的直接目的还是为政治而服务,但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在文化教育,经典传承,百姓情感意志锻造以及百姓的幸福感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直接效益。
教育是为了转变百姓的思想;以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等思想意图,看上去有些许的不尽人意,然而在当时动荡不安、新旧势力相互争斗的社会现实里,却又需要有人来引起,有人来发扬这样一种令人向往的愿景。
这样一种教化又是借助什么来实现的呢?“《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5]。“少成若天性,习贯之为常。”[6]其中,孔子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指出早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为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上述之外,孔子发展私学的过程中,还重视同各个教育流派间的内部交流学习。
三、结语
孔子首创私学,改变“学在官府”的社会现象,使得教育下移;重视对古代经典的继承,编写教材;提出“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扩大教育范围,影响后世;重“诗教”,也重“礼教”;重“言传”,也重“身教”;因材施教、思行结合、启发诱导等教学理念的提出,成为后世宝贵的教育经验。可以说,孔子在我国教育史上的开创之功是不可磨灭的。总之,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摘要:古代语文教育期实际上是一种“前语文教育期”。从奴隶社会中叶到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期为古文教育期,亦可称为准语文教育期。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教育流派之一的儒家学派,其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世的经学、玄学、佛学、理学、科举产生了广泛且重要的影响。为何古代语文教育史会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导,究其缘由是孔子及其弟子于私学教育改革所作之首创性努力。
关键词:孔子,私学教育,礼教,早期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孙系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957.
[2]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94.
[3]王治国.论语译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19.
[4]王松泉,钱威.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8.
[5]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
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探索 篇8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尤其是伴随着北京体育大学管理体制的调整,完成了研究生部改院,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迈出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步伐。在探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深化改革,锐意革新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新举措,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建研究生教育品牌为特色,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在学科建设、研究生规模、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培养质量;教育品牌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2-1585-03
An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n Spor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CHI Jian, WANG Rui瞴u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has cultivated lots of elite sport talents, especially after the adjustment of management system, postgraduate department has evolved into graduate school to provide larger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a new pace starts. Based on discussion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carries on deeper reform, heading with subject construction, taking the cultivating quality as a core, making a educational brand as a special, and has achieved much in subject construction, size of students and cultivating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ubject construction; cultivating quality; educational brand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几乎是同步发展,1954年2月就聘请前苏联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开始了新中国第一批体育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后来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文革之后的1978年北京体育大学开始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国家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后,北京体育大学成为实行学位制度以后第一批硕士学位和第一个体育学领域中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多年来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对高水平人才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教育又步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时期。2002年12月底北京体育大学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完成了研究生部改院,迈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步伐。
1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学科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一所大学在一国乃至于世界的学术地位与发展后劲,因此,学科建设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在高水平的学科平台上才能确保培养出高质量、高规格的合格人才,加强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1 学科门类扩展 学科体系是指大学的学科整体及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体。健全合理的学科体系,是现代大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体育学科涵盖了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属于典型的综合、交叉型学科。体育学科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引进与借鉴了医学、人文社会学专业方面的理论、方法,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北京体育大学只有教育学门类下体育学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尔后学科门类不断扩展,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人体科学开始授予理学、医学门类的博士、硕士学位。2005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第十批次学位审核中,北京体育大学的管理学门类下的行政管理和法学门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获硕士学位授予权。这样北京体育大学在原有单一教育学门类基础上扩展为5个学科门类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3个学科门类的6个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门类的10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表1是北京体育大学学科发展重大事件一览。
1.2 重点学科增加 重点学科是衡量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志。在学科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不忘学科建设的优化布局和优势特色的突出发展,重点学科建设一直是研究生院的工作重心之一,并以此提高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继2002年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人体科学获国家级重点学科之后,2007年体育学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科发展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1.3 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主体,拓宽培养类型专业学位是和学术型学位同等重要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我国专业学位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它是我国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国共有18个专业学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其中之一。为了培养更多的体育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002年起,北京体育大学率先提出在我国设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想,并牵头组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论证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200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组织成立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北京体育大学。
此外,北京体育大学自2003年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在职人员攻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保证北京体育大学统考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可持续性增长的前提下,加强对港澳台、留学生的招生,并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同等学力研究生,开设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研究生教师班和国内高访学者班等。
1.4 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吸引、培养和使用年轻高级人才的一项制度。 2002年同样由北京体育大学率先提出建立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设想,同年5月促成了张钟宁等29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设立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方案,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就此事也致函国家人事部。经过多方面努力,2003年10月23日,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北京体育大学设立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体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对北京体育大学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同步发展
2.1 研究生培养规模扩大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比例是评价大学办学层次的重要指标。在适应体育学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从2002年起加快了扩大统考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步伐,使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与本科生比例由当初的1:8,迅速发展到目前的1:3.5左右,研究生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2008年度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研究生人数为1 8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5人(图1)。
2.2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人才培养一直是高等院校的最核心工作,从人才培养类型上讲,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北京体育大学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中有许多人走上管理工作岗位,还有一部分研究生担任了全国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2.2.1 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体育学科的骨干
我校自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国各个不同的省市。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学术带头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代表我国体育最高学术水平的体育科学大会上,每届会议都有众多北京体育大学培养的研究生论文入选,其中在第七、第八届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主题报告中,近一半人员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校友。
2.2.2 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
高层次体育人才的培养不仅包含专业技术人才,体育管理人才对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价值。北京体育大学自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高层次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分布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担任司局级领导岗位的人员为例,自1978年北京体育大学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研究生校友担任司局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共有66人,其中有38人担任体育系统司局级领导职务,28人担任教育系统的司局级领导职务,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2.3 进入了国家决策的最高机构
全国党代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是决定国家发展政策的最高机构,体育界代表肩负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责任,能够成为三个大会的代表不仅是个人荣耀,也是学校的光荣。北京体育大学培养的研究生在近几届三大会议中相继有16人次担任代表,其中担任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有李玲蔚、乔云萍和张怡宁,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有孟昭瑞、李玲蔚、王春露、江永华、范运杰和李小鹏,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的有许海峰、李玲蔚、陈立人、史康成、胡杨、李永波、周继红。在北京体育大学的历史上,钟师统、田麦久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目前北京体育大学常委书记、校长杨桦教授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
2.3 拓展了人才培养途径
科学大师杨振宁曾经说过,他的学习有50%以上来自于他的同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往往一个学术会议、一个讲座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决心,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或讲座不仅让研究生接触体育发展中前沿的研究成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给他们提供相互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2.3.1 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
研究生暑期学校是由国务院学位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并资助的重大学术活动,是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2005年、2006年研究生院连续二年承办了“全国体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为北京体育大学乃至全国的体育学研究生提供全新的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新环境,切实加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2 承办全国体育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始于2003年,是由国务院学位办主办,国家财政部资助以博士生为主体的大型学术论坛,也是全国研究生教育创新重点项目之一。主旨利用共同资源平台,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广泛交流、启迪思维、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拔尖人才。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体育大学举办“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体育学)”。
2.3.3 建立研究生产学研基地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对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今年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与北京世纪联合高尔夫俱乐部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体育经营管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这一研发基地将会为北京乃至我国体育产业培养更多的体育经营与管理的高端人才,从而为更好地实现奥运后北京地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动力,加速北京的文化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通过研发基地的建设实现北京体育大学教育、科研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必将引发贴近实践的科研内容,总结出更多的实践案例,丰富体育学科的知识体系。
3 重大研究成果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它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是研究生求学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的科研过程,科研成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3.1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每年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评审,至今已评审八届,是衡量高等院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此之前,体育学领域一直未有人获此奖项,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王凯珍的博士论文《中国社会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填补了这一空白。
3.2 国家科技进步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代表我国科技发展最高水平的五大科技奖项,同时也是高等院校科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主持单位,袁守龙和王卫星作为主要完成人的研究成果《中国皮划艇队训练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3 国家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最高水平。2005年由池建、钟秉枢、黄竹杭、袁守龙、武文强等人完成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工作流动站”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获第五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 创建研究生教育品牌
4.1 冠军班
2003年创办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旨在让更多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得到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经过5年的实践创新历程,迄今为止,“冠军班”招生总人数已达到117人,其中奥运会冠军29人,世界冠军44人,教练员44人。截止2008年有20人获得学位,其中3人获得博士学位。在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有44人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这其中既有张怡宁、刘春红、陈中、李小鹏、黄旭等著名运动员,还有许海峰、周继红、李永波、陈立人、王义夫、黄玉斌、马文辉等一批金牌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冠军班学生取得了8枚金牌、1枚银牌和1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4.2 研究生工作流动站
2003年4月,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与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创建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工作流动站”,搭建了研究生走出校门、服务社会的新平台,为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实现水上运动金牌零的突破做出了突出贡献。通过实践探索发现,“研究生工作流动站”这一培养模式对研究生的素质培养和知识向能力转化具有良好的效应。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双赢效应,在全国体育系统中建立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品牌。
4.3 出国留学工程
为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中外高校间的科研合作,推动双方学术与文化交流,2007年开始在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的指导下,北京体育大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出国学习,与境外的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当年北京体育大学第一批选派的13名博士研究生分别到美国、澳大利亚等高校进行学习,率先走出了一条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与境外大学进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既有利于在国际上通行并实践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措施等方面的经验得到共享,又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建立比较平衡的中外文化观,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树立了研究生教育的新品牌。
5 国际化发展进程
研究生部改院以来一直重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发展,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走向世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1 名誉博士授予
鉴于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国际田联主席拉明•迪亚克先生、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庞德先生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进步、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及对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006年北京体育大学分别授予三位国际知名国际体育人士名誉博士学位。罗格先生在授予仪式上还作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精彩演讲。
5.2 111引智计划
2007年北京体育大学获准为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简称111引智计划)建设基地。“111引智计划”是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计划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 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以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迈入“111引智计划”建设基地,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发展氛围,构建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与国外相关专家的交流平台,对掌握体育科学的前沿知识、学术队伍发展和研究生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5.3 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是由国家汉语推广小组办公室组织、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其宗旨和使命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2007年由国家汉办与卑尔根中国协会和卑尔根大学合作建立北京体育大学-卑尔根大学孔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为国内合作伙伴。孔子学院的建立将会有效促进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6 小 结
回眸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部改院为标志,北京体育大学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生教育成效彰显。真正实现了研究生规模与结构进一步改善,形成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研究生教学科研活动日益规范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改进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刻意培养和积极鼓励创新活动,打造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品牌含金量,并与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相衔接,与国家体育总局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计划相匹配,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在深入研究现阶段研究生教育规律,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探索适应北京体育大学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起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中心,培养目标明确、质量标准严明、培养环节协调、课程设置科学、培养模式多样、学科特色鲜明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体系;适应学科交叉、综合和开放办学的需要,探索、建立跨学科或跨单位联合培养高层次体育创造性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使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从学科建设、办学规模、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之路。这些变化是在学校及全体研究生教职工积极开拓和努力奋斗下取得的,更是北京体育大学几代人五十年的耕耘、追求卓越、厚积薄发的结果。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努力是艰辛的,走过的路程是曲折的,所取得的成绩是辉煌的。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以知识创新、教育革新为已任,抓住契机、乘势而上,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编.2006-2007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报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池建,主编.教育使金牌闪光——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工作流动站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谢桂华.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46-52.
[4] 侯彦芬.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8):36-35.
[5] 许为民,林伟连.试论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三个新特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3):13-16.
[6] 池建.发展中的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67-369.[7] 池建.论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2):149-150.[8] 武毅英.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8,(09):65-70.
[9] 郑宏宇,张世财.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7):28-30.
[10] 王洪才.研究生教育处在十字路口——以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5):19-21.
[11] 薛天祥,主编.研究生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2] 李文星,李建华.论构建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05):43-47.
【教育科学研究院】推荐阅读: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05-16
学教育06-17
产学结合教育06-08
对数学素质教育08-27
体育教育训练学10-22
体育教育训练学06-01
初中学普法教育计划10-23
转变观念以教育学05-22
“学党史、国史”主题教育方案10-14
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教育心得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