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协会章程

2024-09-01

家庭教育协会章程(通用8篇)

家庭教育协会章程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协会名称为:《xxx县家庭教育协会》

第二条 本会是由一批热衷于家庭教育及想学做、成为卓越父母的人自愿组成,具有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是发展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谐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力量,是教育机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平台。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下,以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发展为目标,改变家庭教育格局,帮助家长摆脱困扰,共同探讨成为卓越父母、造就优秀孩子,搭建家庭教育平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传承家风为宗旨,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

第四条 领导单位与协同单位

本协会业务由:xxx县教育科技局领导,xxx县民政局监督管理;

协会办事机构由:主管部门xxx县教育科技局和登记部门xxx县民政局共同领导;

协同指导工作由:xxx县妇联、xxx县团委、xxx县关工委共同指导。

第五条 本会办公地点暂为: xxx县北环路中段x号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一条 本协会业务范围:整合各关联单位优势资源, 与各教育机构(高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各单位合作开展家校结合,家长家庭教育理念的讲座、培训以及推广普及。

第二条 推广家庭教育中的应当模式:亲子教育、夫妻关系、父母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学习;开展父母学堂,协调家庭教育工作。

第三条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推广及家长援助、问题解答、定期集中学习等各类公益活动。

第四条 本协会承办教育科技局(各校)、妇联、团委、关公委、党政机关、爱心企业及各单位委托的各项家庭教育及高考减压讲座、培训等关联任务。

第五条 向有关部门反映家庭教育的意见和要求。

第六条 筹备组目前状况: 于2月2日建立家庭教育之[学做卓越父母微信平台], 群内成员近千人,义工21名,群内现在每天有义工对有关家庭教育的主题内容进行播报,同时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学者不定期的在平台内授课,受益者近千人。近期已创办《成为卓越父母》线上微信公众号,后期:将设立网站与xxx电视台开设专题栏目等平台来推广普及家庭教育理念。

第三章 会员

第一条 本协会会员分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 (单位会员会在后期逐渐招募各组织及团体单位)

第二条 申请加入本协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加入本会的意愿, 拥护协会的章程,执行协会工作与精神;

(二)、家庭教育是父母终生的修练, 会员要有重视家庭教育,关注自身成长, 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执行力、及相信爱、带着爱、传递爱, 深信爱出者爰返, 福往者福至的心态, 传播家庭教育的公益理念。

(三)、单位会员的个人成员欲成为个人会员者,须另外履行申请入会手续;

(四)、积极支持本会工作的幼、中小学校及社会力量学校,可申请为单位会员。

(五)、由协会会员介绍或单位推荐并经理事会讨论通过,报县教育科技局与县民政局备案;

第三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申请为个人会员者需提交入会申请书、填写入会登记表并提供相关证书;申请为单位会员者由单位提交入会申请并填写入会登记表;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本会秘书处注册会籍并发给会员证和单位会员牌匾。

第四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安排的月、旬、周定期会议场所、时间的集体学习、分亨、演练、沙龙等团体学习活动,成长提升自己, 学做先知先觉型父母,向卓越父母靠近.

(三)、优先免费解答会员在家教中的问题、困惑解答.提供各类国内优秀专家的课程资源及享受该课程的团购价.

(四)、依次从前50名,交费会员[凭交款日期]中产生讲师、主持、指导师、群主[会员定期交流演练、自学、模拟培训]

(五)、由本会产生的会员讲师, 本会提供听课人数来源,场地及会场开支. 安排戓政府行为的全县、全市区域范围內的交流活动,并申请授予关联证书。

(六) 、在协会能力范围内,有义务为你成为讲师、主持、指导师提供便利条件.

(七) 、会员在100人以上时, (含1-6项) 安排高质量的专家微课讲坐,每年免费约十二场。定期举办家庭沙龙;使家长了解自已,察觉发生问题;防止予后问题;

(八) 、会员在200人以上时, (含1-7项) 安排定期专题讲座;使家长了解自已,解决发生及予后问题;成为卓越父母;成立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需30-40名,派驻各校及企业] 协会抽选戓政府部门提供的各类教育培训及活动。

(九) 、会员在300-500人以上时(含1-8项),提供体验式亲子互动及户外亲子拓展;邀约专家讲座;解决家庭及亲密关系及学习成长问题;在电视台开设家庭教育传播专栏与家教答疑专栏,xxx广播电台实时解答[需十名讲师,五名主持, 三十名家庭教育指导师]。

(十) 、以上指导师,讲师,主持需经实际橾作经验及N次讲坐与主持次数。可获得本会提供的服务与资格的优先权;

(十一) 、会员有对本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十二) 、会费源于会员,用于服务会员。

可以不成为讲师,但不可不向卓越父母靠近。

第五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维护本会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会交办的`工作;

(四)、按规定时间交纳会费;

(五)、有义务为扩大协会队伍, 介绍更多人成为会员,参与学习成长.

(六)、向本会反映优质课程、专家资源、筹措经费信息, 提供详实信息资料。

第六条 会员退会:应向本协会提出书面申请,交回会员证,一年不交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

第七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八条 协会会员基准数: 协会初期为50人。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一条 本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二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三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三年为一届。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xxx县教育科技局、xxx民政局,审查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四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五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筹措和分配活动经费,并监督其使用情况;

(七)、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八)、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六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七条 本会设立常务理事会。首届常务理事会成员由会长提名,由常务理事会通过。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权利。

第八条 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常务理事会人数不超过理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

第九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员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一年召开一次会议;特殊情况,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十一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个人素质良好;在本会发展业务上有较大贡献者.(二)、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

(三)、身体健康, 能坚持正常工作,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二条 本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xxx县教育科技局、xxx民政局,审查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十三条 协会拟设分支机构(5个专业委员会分会、5个工作委员会分会)如下:

5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

(一) 家庭教育总体筹划委员会;

(二) 家庭亲子教育学专业委员会;

(三) 夫妻关系学专业委员会;

(四) 父母身心灵学专业委员会;

(五) 家庭教育咨询学专业委员会。

五个工作委员会,分别为:

(一)讲师、主持、指导师课件工作委员会;

(二)宣传普及工作委员会;

(三)执行运用工作委员会;

(四)学校、单位、家长联络工作委员会。

(五)协会经费筹备委员会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一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 会费;

(二) 捐赠;

(三) 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四) 众筹;

(五) 社会赞助;

(六) 政府资助;

(七) 利息;

(八) 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条 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四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条 本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六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社会捐赠、资助的,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不得私分和挪用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一条 对本协会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二条 本协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生效。

第三条 本会章程经大会表决通过后执行。

第四条 章程可随事件而必要调整,解释权为本协会

家庭教育协会章程 篇2

第二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的宗旨是:组织起来、研究起来、活动起来, 共促内涵发展、共创特色品牌, 逐步形成我国小学教育界一支有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教育团队, 共同促进全国县区小学教育健康发展。

第三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分为团体成员和个人成员, 全国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小学, 以及关心、参与我国县区小学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 均可自愿加入。

第四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由《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主管, 日常管理工作由“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秘书处具体负责。

第五条加盟成员享有如下权利:

1.平等参加“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的活动;

2.对“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的建议权、监督权;

3.参与“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服务的优先权;

4.对“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权;

5.团体成员可悬挂“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匾牌;

6.加盟自愿, 退出自由。

第六条加盟成员应当履行如下义务:

1.执行“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的决议;

2.维护“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的严肃性;

3.完成“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交办的工作;

4.参加“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要求的各项活动;

5.按照共同确定的目标任务, 积极主动开展科研实践;

6.承诺分享“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研究和实践成果;

7.向“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秘书处反馈情况, 提供有关资料。

第七条加盟成员可因情施策, 根据“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活动主题和校情、教情, 自主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项目。凡以“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名义开展的活动, 须向“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秘书处报备, 经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将为加盟成员提供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总结推介:总结提炼、宣传推介加盟成员取得的典型经验;诊断指导:为加盟成员提供区域教育发展、学校整体规划、科研课题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诊断和专业指导;培养培训:实施“三名”工程, 培养培训一批“成长中的名校长”、“成长中的名师”和“成长中的名班主任”;主题活动:组织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征文等各类比赛, 举办主题夏 (冬) 令营, 开展“非遗”校园传承活动等。

第九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最高决策机构是联盟成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审议通过“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工作报告和具体实施方案;

3.决定“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阶段事业拓展事宜;

4.决定终止等相关事宜。

第十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设立高级顾问团、高端智囊团和理事会。高级顾问团:发挥专家名人效应, 策划联盟战略发展, 指导教改实践活动;高端智囊团:研究区域教改推进, 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开展各种培训活动;联盟理事会:组织开展教育科研, 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为校长、师生提供研讨交流平台,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第十一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秘书处设在《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编辑部, 具体负责联系高级顾问团、高端智囊团和加盟成员;处理“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实施过程中的具体事务, 以及“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的宣传、推广、服务等。

第十二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主要经费来源:

1.国家和地方财政资助和项目支持;

2.专项活动的社会赞助支持;

3.开展相关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4.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三条“全国县区小学教育联盟”筹措的经费和实施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固定资产, 严格遵照相关法律和财务、资产管理制度收支、处置, 并接受相关方面的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本章程经加盟成员代表大会通过后实行。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 篇3

入选理由 坚持以保障化工行业人才需求、提高化工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工作主线,率先搭建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对话平台,开启政府部门与行业携手推进教育改革机制创新的新模式,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石油化工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亮 点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十余年来为促进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推进教产对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调查研究。协会密切关注全行业产业结构变化,对全行业及其子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跟踪统计,发布《石油和化工行业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和《石油和化工行业(2010—2020年)人才需求报告》等。二是组织技能大赛。自2005至2013年已成功举办9年。大赛在引导着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受到行业企业的关注和积极参与,促进了企业职工学技术比技能热度的升温。三是搭建教产对接平台。2010年,在常州成功举办了“中国职业教育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对接高峰论坛”,开启了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合作的大幕。四是制订标准。全面开展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讨,制定专业教学规范,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教学规范文件,指导和组织出版包括国家规划教材、行业规划教材等在内的各类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教材4000多种。五是注重双师培训。每年组织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教学改革实操训练等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每年有近三百名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培训考核获得技师职业资格。

相关链接 中国化工教育协会于1995年经原化工部申请、原国家教委批准、民政部注册登记成立,属国家一级社团组织。该组织挂靠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是石化行业从事教育服务的社会团体。

国防教育协会章程二稿修改 篇4

华南师范大学国防教育协会章程(暂行)

1.统筹、协调和落实协会的日常工作,管理会员档案,并及时向会长、副会长汇报。

2. 召集、主持协会各类工作会议,并做好相应的会务工作,负责各类会议的记录和

考勤工作。

3. 制定会议制度及请假制度。

4. 根据本协会会长的工作指示精神,统筹全会的工作,协调好各部门工作,使各部

门工作互相配合,促进团结,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5. 会长、副会长不在时履行会长的职责,保证本协会的正常运作。

第十条外联部职责

1. 发展协会和其他协会友好关系,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协会联系交流,把其他高校的特色引入我校,把我校的特色工作推向其他高校,达到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拓展同学的视野,加强高校间同学们的交流的目的。

2. 联系指导老师和专家,组织专家演讲和讲座。

3. 做好各时期本会的工作的信息反馈,开展对新时期会员工作的研究

第十一条宣传部职责

1. 配合校团委、校社联的工作重心,根据本会的学期计划,提出本会每学期宣传工

作的意见和建议。

2. 积极配合各部门开展工作,及时做好各方面的宣传工作。

3. 抓好宣传队伍的建设,布置宣传任务,组织各项相关的技能培训和比赛等。

4. 负责协会的刊物出版和活动宣传。

第十二条军事理论部职责

1.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组织会员进行军事教育思想学习教育、经验交流和总

结,并对作品进行评优、表彰和汇编刊物。

2.加强对协会图书角的管理,以便为会员提供更好的书刊借阅环境。

3.及时搜索最新的教育动态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整理好并交宣传部上传。

第三章 人员要求

第十三条协会负责人实行差额选举,候选人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与积极的工作态度。

2. 入会时间满一年,大二或以上年级。

3. 学习成绩较好(不及格的重点课程不超过两门)。

4. 有与所在工作职务相当的能力。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担任或继续担任协会负责人

1.在校期间曾经受到校纪校规处分。

2.一学期中有两门以上重点课不及格。

3.其他不宜担任本协会负责人的有关事项。

第十五条凡我校在籍学生,本人自愿,填写申请表,经校国防教育协会批准,为华南师

范大学国防教育协会会员。

第十六条会员的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国防事业,关心国防教育。

2.严格遵守华南师范大学国防教育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

3.热心于学生的国防教育活动,乐意为大家服务。

4.有一定的军事知识、或对军事、国防有一定的兴趣爱好,积极主动学习国防知识。第十七条会员的权利

1.在全体会员大会上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对协会的工作有讨论、建议、批评、监督的权利。

3.对本协会章程、制度提出修改建议的权利。

4.对本协会活动提出建议、批评的权利。

5.对本协会活动的知情权。

6.享有参与本协会所组织的各类活动的优先权。

7.弹劾会长的权利。

8.保留自由退社的权利。

第十八条会员的义务

1.遵守《华南师范大学社团管理条例》和《华南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条例》。

2.遵守本协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执行本协会决议。

3.宣传本协会宗旨,维护本协会声誉和利益,扩大本协会影响。

4.积极参加协会的各项活动,努力完成协会交给的各项工作。

5.按时参加协会会议,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需事先请假。

6.服从本协会安排,如有意见者可通过部长向上反映,在未改动之前必须服从。

7.退会时需书面请示。

第四章经费

第十九条协会经费主要来自武装部拨款及社会资助。协会经费由办公室管理,需建立专

用帐本,具体记录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协会经费主要用于协会各项活动,经费支出情况秘书处须向会长批准,并定期

向武装部汇报,受全体会员监督,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第二十一条 每次活动经费每笔支出需经会长本人签字确认,注明经手人和用途,经秘书处

核实后报销。

第五章部门工作制度

第二十二条部长例会制度

1. 部长例会两个星期举行一次,由会长安排开会的时间地点。

2. 与会人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因故不能到会的,需口头向会长请假,并

向秘书处上交请假条。

3. 部长例会由会长主持,同时会长、副会长根据会议议程听取各部部长汇报上月的工作情况,布置下个月的工作任务,并由会长或副会长对协会整体工作进行讨论,最终由会长作出决议。

4. 会议前征得会长同意的前提下,各部部长可安排本部干事列席会议。列席会议的干部对会议所讨论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第二十三条部门例会制度

1. 部门例会出席人员为该部门正副部长,干事。

2. 会议由各部自行召开,形式自定,会议时间、地点由部长确定,同时邀请会长

或副会长参加。

3. 会议由部长主持,根据会议议程听取干事汇报上一级的工作情况,对部门工作

进行总结,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会议期间做好会议记录,会后上交秘书

处存档。

第二十四条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制度

1.各部门工作计划及总结要及时上交本会秘书处备案,上交时要一式两份。

2.各部门每组织一次较大型的活动都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或活动方案,活动完

成后也要进行效果分析,及时总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并交秘书处备份。

3.各部门必须在每月全体会议前写好该月的工作总结和下个月的工作计划,并交到

秘书处。

第二十五条全体干部大会

1.全体大会每月举行一次,出席人员为本协会所有在职学生干部。

2.与会人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因故不能到会的,需口头向会长或副会

长请假,并向秘书处上交请假条。

3.全体干部大会由副会长主持,会长根据会议议程听取各部部长汇报总结上月的工作,并提出存在问题与合理建议。

4.各部门干事需对本人上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可提出下一阶段活动建议,并可申请负责该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

5.秘书处负责做好会议记录,并存档。

第二十六条工作证的使用管理制度

1. 凡本会的干部干事均发给工作证,工作证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

2. 凡在工作中,持证人均需佩带工作证。

3. 持证人自觉接受全校师生民主监督,不得滥用职权、佩带工作证进行不正当的活动,否则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4. 工作证必须妥善保管,如有损坏或遗失应立即向秘书处报告并补办。

5. 宣传部负责制证工作,并实行秘书处同意管理的办法。

6. 工作证必须加盖“华南师范大学国防教育协会”印章才有效。

第六章会员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会籍注册

1. 会员注册定于每年的10月。

2. 新生要加入本会,必须认真填写会员申请书,面试,不需交纳会费;老会员也

需填写书面申请,才能继续保留会籍,否则作自动放弃会籍处理。

3. 注册后,秘书处根据情况修订《会员通信录》,并交由会长及时向校社联

汇报注册情况。

第二十八条会员和干部的档案处理

1. 每年第一学期初及早做好干事招新与会员招新工作,并在社联规定的时间内向

社联申请注册,登记会员。

2. 招新工作完成及经社联登记后,尽快进行会员档案整理,把新旧会员和院系各

专业会员分开管理,每个专业至少设一个负责人,负责活动通知等事宜,制定

通讯录。

3. 会员在校期间的表现,何时何故受奖励或处罚的情况都要写详细的记录,是干

部的,要另加注明担任何种职务,有何成就等。

4.评选优秀会员、干部的有关资料收入秘书处管理。

5.档案借出和归还要做好登记。

第七章干部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协会干部的任职条件、选拔和培养

1.担任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

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积极向上。

⑵ 热心为集体和同学服务。

⑶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独立的工作能力。

⑷刻苦勤奋,热爱学习。

⑸遵纪守法,能在同学中起到模范的带头作用。

⑹人际关系良好,在同学中威信比较高。

2.会长通过每年末的会员大会民主投票选举产生,其他的干部成员通过民主投票选

举产生或者通过自荐,经指导老师或会长的同意直接任命。

3.选举产生,任命的干部一经确立,即以张榜公布,并造册登记存档。

4.因特殊需要,可在任期内调整干部干事。

第三十条干部的奖励与惩罚

1.凡担任干部的学生均按照华南师范大学综合测评有关的规定给予加分。

2.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干部,对优秀干部给予奖励,颁发证书,并报校社联登记于个人的档案。

3.对有不符合干部身份的言行,不履行干部职责的干部视情节的轻重来定,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罢职、撤职等不同程度的处分。

第八章章程的修改情况及程序制度

第三十一条在以下情况可以修改章程

1.为适应学校相关政策变动而修改章程。

2.因协会发展需要更加合适的章程。

3.在章程运行过程中发现现有章程的不适条款。

第三十二条若出现以上情况可以按照以下程序修改章程

1.提议者需要拟定《章程修改提议书》(注明修改原因和修改时间递交会长副会长审

议。

2.协会审议通过的章程修改提议书需交武装部审核,审议通过后,协会颁布新的章

程并报交校团委存档。

第三十三条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最终解释权归华南师范大学国防教育协会。

家庭农场章程(最新)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本农场的经营行为,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鼓励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农场名称:赵县奇诺家庭农场。

第三条 农场地址:河北赵县前大章乡商家庄村。第四条 农场负责人:岳瑞奇

第五条 经营范围:农作物、蔬菜种植、农机化作业服务、农药喷施作业。

第六条 本农场为个人独资经营。农场生产所需之排灌、道路、电力等附属设施均为本农场家庭投资,为个人所有,主要劳动力以农场负责人家庭成员为主。

第七条 本农场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一切活动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第二章 出资方式及出资额

第八条 本农场场长为一个自然人,申报出资额为40万元。第三章 财务、会计制度

第九条 本农场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设置会计帐簿,进行会计核算。

第十条 本农场会计采用公历年制,自当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为1个会计。

第四章 农场的解散和清算

第十一条 本农场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本农场成立日期2013年6月20日。

第十二条 本农场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则进行解散;

(一)投资人决定解散;

(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 农场解散时,由投资人自行清算,在清算前十五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债权人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内,向投资人申报其债权。

第十四条 农场解散后,投资人对本农场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五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第十五条 清算期间,农场不得开展与清算目的无关的经营活动。在按前条规定清偿债务前,投资人不得转移、隐匿财产。第五章 附则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篇6

1995年10月协会召开学术研讨会,研讨了当代国际、国内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发展动态,首次介绍了1994教育技术新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

1996年9月联合召开中美培训与教育技术研讨会,共同研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职业培训的水平与效益。

1997年在协会主持下完成了教育部电教办下达的《普通高校电化教育面临问题与对策》的科研报告,对高校电教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全面改革意见

1998年协会与香港教育传意与技术协会共同召开“内地与香港教育技术研讨会”,推进了两地学者的交流。

1999年举行了第三届协会理事会成立大会,全面规划了协会在21世纪的发展蓝图。2000年举办“永新杯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和“中青年网络教育论文大奖赛”。2001年在教育部科技司指导下,在湖南大学召开了“新世纪全国网络教育学术研讨会”。600多位代表就远程教育环境与平台、教学模式进行研讨。会议成功采用远程电视会议的方式,连通了北京大学分会场。

2002年协会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四百多所各级各类学校申请了子课题。在2002年的年会中,以课题研究为中心,进行了学术论文的交流和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的评选。

2003年12月,在桂林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3中国教育技术发展论坛。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600余篇。会上还对子课题的中期检查进行了交流和总结。[1]

2004年在培训、提高的基础上,开始重点课题的国家子课题结题工作,和面向学生的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实验工作。

2009年12月4日,在福建市召开年会,北师大课题组参加此次会议 2011制定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和学术作品大赛主题为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日常教学中“学与教”方式转变的理论与实践

今年适逢国家“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又是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20周年。为了更好地鼓励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科学研究,特制订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本指南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视以创新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强基于实证的应用研究,强化以标准和规范为主导的实践研究,提高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形成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意、理论、制度、标准、规范、模式、方法,体现教育技术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均衡、和谐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家庭教育协会章程 篇7

鉴于此,我们将问题转向“话语体系”角度重新思考。 “话语体系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学术理念、制度设置和实践方法,它不仅是‘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民族国家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形象认同的综合反映。 ”[1]同样,在大学章程这一高校制度化建构的话语体系中,“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不单单指向章程文本中用以描述学生权利内容的系列语言表达, 还意指章程所建构的学生权利观念、 态度、信念、实践等思想体系。从该界定中可以看出:在体系庞大的章程文本中,学生权利话语是内在地要求体系性的,不仅联结着话语布局、话语内容等文本性要求,还联结着话语语境、话语取向、话语思维、话语姿态等方面更广泛的价值、功能与意义。 从话语体系角度思考学生权利内容的清晰与否、精确与否、科学与否,将更好地诠释与解答大学章程制度规范、价值选择与技术呈现过程中透射的各种问题。 为此,本文尝试运用文本内容分析法, 对选取的大学章程文本进行统计、观察与比较,进而透析、展望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问题。

一、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话语基本情况

为确保文本的广泛性、权威性和公信力,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教育部网站公布的84部大学章程作为样本(如表1所示)。 这些章程都是教育部直属或其他中央部门所属的“985工程”“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其中综合性高校的大学章程32部,理工类、农林类、师范类、财经类等单科性高校的大学章程52部。 从所属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学科类型来看,在中国现行的大学章程中具有较高的公共认知度和社会认可度。

根据研究假设,笔者立足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话语的聚焦性主题, 确定编码统计的变量与指标, 并编制了“大学章程关于学生权利的编码表”。经过甄选、试测及修正,编码表信度系数Kappa值为6.896。 然后将选取的这84部大学章程文本对照编码表变量与指标(如表2所示)开展相关话语的统计、观察与比较 , 可以看到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话语内容的异同情况,主要呈现于权利资格、权责内容、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等四个方面。

1. 学生权利资格的话语表述同质性程度高 。 对于高校与学生关系的法律性质,我国法律规范一直没有明确规定。 法律规定的“缺位”,使得章程中对学生权利资格予以何种界定具有较高的规范意义。从样本中的话语表述来看,84所大学的章程文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同一种方式予以描述,即将“学生权利资格” 内涵于对“学生”这一名词的定性条文中。 因此,章程对“学生权利资格”的界定,可从学生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身份定位、学生权利的来源等方面综合考察。 章程文本中,从“学生”的概念表述中可以得到一些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在84个文本中的词频至少在74以上。 若将这些关键词合并在一起分析,以词频排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受教育者”“学校学籍” “依法录取”“入学资格”等,呈现了章程在学生身份定位、学生权利来源等方面的趋同性选择。此外,个别高校的章程对学生权利资格进行了一些补充性描述,其中《中国矿业大学章程》《西南大学章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章程》《中国政法大学章程》《南京理工大学章程》规定“学生是学校办学的受益权人”;《武汉理工大学章程》《四川大学章程》《山东大学章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章程》《华中农业大学章程》规定“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或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这些补充描述肯定了学生在高等教育关系中的利益相关者身份,然而在当前章程中属于非常见性表述,与其他话语内容的关联性表现也很少。

2. 学生权责内容的话语内容呈现主流性关注 。 学生权责内容的话语设计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关系,文本分析中需要将学生权利与学生义务两个方面统一起来考量。样本章程在“学生”专章或专节中的“学生权责范围”话语体系布局完整,除《清华大学章程》采用分条列举方式,其余章程文本都在学生权利内容与学生义务内容专门条款中予以并排列举, 其中权利内容条款一般列举6至9项权利,义务内容条款一般列举5至7项义务。这些关于学生权利义务内容的话语表述虽然略有不同,但涉及的范围基本相似,其中权利内容主要包括“平等接受教育”“自由学习”“获得公正评价”“获得奖励和资助”“参与学校管理”“参加学生组织”“陈述和申辩” “申诉和诉讼”等,义务内容主要涉及 “遵纪守法”“缴纳学费”“遵守学术道德”“合理使用公共设备”“维护学校利益”“完成规定学业”等。 从整体上看,章程在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法》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规定的学生权利义务内容基础上,依据各校情况都进行了具体权利与义务内容的话语设计,行文基本相似,呈现了当前高校对学生权利义务内容的主流性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目前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高校治理体制改革趋势,87%的章程在权利条款中,专门建构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然而参与范围与层次的厘定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参与层次表述上,《复旦大学章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章程》专门采用“决策”这一高层次参与的语词表述,《中国人民大学章程》等26%的章程除了列举“知悉”“建议”之类语词外,还采用“监督”“批评”等较高层次参与的语词表述; 参与事务范围表述上,《东北大学章程》等15%的章程设计的参与范围较为明确详尽 ,涉及 “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治安管理”“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后勤服务”等具体语词,其他章程虽然也有表述为 “学校重大事项”, 但话语设计总体上较为笼统抽象;以外,对学生参与限度与责任则没有话语设计。

3. 学生权利保障的话语框架基本形成 。 目前章程对于学生权利保障已形成了基本框架的设计,除了在 “学生” 专章或专节中集中建构权利保障条款外, “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与监督” 等章节中也有少量涉及。笔者将这些内容分为学生权利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两个方面。其一,样本章程一般将“学生权利组织保障”的话语设计聚焦于“学生代表大会” 条款。统计来看,目前各校章程都明确规定了学代会、 学生会的地位作用,对于职责权限和程序规定则差别较大:《东南大学章程》 等31 %的章程明确列举了学代会、 学生会的职责权限;《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和 《西南大学章程》 专门就学代会召开的程序性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而其他高校的章程在这些方面的表述则基本处于空白。 除此之外,《北京大学章程》等40% 的章程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或“社会支持与监督”等章节中,规定了学校特定机构中的学生代表席位,明确学生代表在“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理事会”“招生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妇女委员会”等学校组织机构具有参与权。 其二,“学生权利机制保障” 内容主要以学校的给付性履行条款予以呈现。统计发现,这些条款中的话语内容主要涉及学校“建立学生奖惩制度”“设立奖助贷补等资助项目”“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就业服务”“提供文化体育设施”等实体性权利保障机制,而对于学生陈述、申辩、听证等程序性权利保障机制,则很少有章程明确规定。

4.学生权利救济的话语设计颇为简单。章程作为高校内部“最高纲领”,应着重设计学生权利救济渠道中的陈述、申辩和申诉等校内救济制度,尤其是校内申诉制度应成为章程重点描述的内容。 虽然74% 的样本章程对“学生权利救济”进行了专门性话语设计,建有“学生权利校内救济”专门性条款,或在“学生权利保障”条款中合并建有“学生权利校内救济”专门性内容,但总体来看,这些内容大多只有短短一两行, 对于“救济机制”或“救济机构”的具体话语设计颇为简单。 统计发现,《上海外国语大学章程》等38%的章程采用了 “学生申诉委员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之类语词对权利救济机构予以明确表述 ,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章程》等7%的样本章程对权利救济机构的成员组成、职权范围、运行程序等方面建有程度不一的话语解释与延伸。 除此以外,其他章程没有对 “学生权利救济 ”进行专门性话语设计 ,仅仅在 “学生救济权”条款中对引发陈述、申辩、申诉的理由进行了话语描述。

二、大学章程视域下对学生权利话语体系的反思

大学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立足于我国高校法治实践的系统工程,章程中的每一个话语要素、每一种话语描述、每一项话语环节,所需要传递的是学生权利话语信息背后的法治价值与力量。 基于这种理解,笔者将章程中的话语信息置于权利理论、权利观念和权利实践这一法治逻辑体系中进行反思,以此探寻话语体系在制度规范、价值选择与技术呈现等方面的多元表现力。

1. 权利理论的话语对接逻辑尚显不足 。 学生权利话语的正确理解和妥善运用,首先需要仰赖于章程制定者对学生权利理论的普遍理解和深刻反思。目前章程在学生权利理论的话语运用问题上,均已围绕权利主体、权利的一般规定、权利客体、权利保护等方面的 “元理论”“元知识”, 对学生权利进行了普遍性规定。 然而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与“权利理论”“权利知识谱系”形成完整意义上的逻辑性对接尚显不足,尤其在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规则处理上,其话语的严谨性、逻辑性问题更为凸显, 这在根源上为高校公共生活中的学生权利关系模糊、 不足甚至失序埋下了伏笔。

第一,权利与权力关系的衡平性考虑不够。 权利与权力的衡平发展是章程中极其重要且难以把握的问题。 章程要处理好学校权力尊重学生权利、学生权利制约学校权力的连锁关系,需要将学生权利融入大学治理权力之中, 对学生权利行使与学校给付性履行、消极性义务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衡平性考虑。 目前,章程对学校给付性履行和消极义务都有不同程度的话语体现,41%的样本中甚至建有5条以上学校给付性履行条款,可以说数量较为可观。 然而章程对于这一衡平规则的话语把握, 还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绝大多数章程中的学校给付性规范只是泛泛而谈或是予以回避,在体现本校特色的职权给付机制方面比较逊色,对于学校消极义务更是没有任何涉及。 尤其表现在“学生权利救济”问题上,章程一般在学生权利条款中规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时,向学生申诉委员会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而相对应的学校给付性履行条款的话语表现则不尽人意,《中国人民大学章程》 等26%的章程对权利救济没有具体的条款设计,《东北师范大学》 等10%的章程虽然建有专门条款,却只表述为“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权利保护和救济机制,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之类简单抽象话语,可见章程在学校职权与学生私权之间关系的衡平发展上显然考虑不足。二是个别章程在学生权利内容缺位的情况下设计学校给付履行内容,如 《东华大学章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章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章程》的学生权利内容条款中,在没有明确 “学生参与权利”的情况下,建构了“学校鼓励、支持和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之类的学校给付履行条款。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章程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学校职权对学生私权的过度张力,学校职权主体在很多情况下随意进入学生权利领域的可能性较大,对学生权利进行制控和限制的空间也较大。

第二,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统一性考虑不周。 章程是彰显权利法定的权利规范,在对学生主体“赋予权利”的同时,还须对权利主体“科予义务”、对权利不当行为做出限制。需要关注的是,“义务仅仅为权利而存在,其实质是为了满足权利人的利益,使得权利的行使和实现更为真实和完整。 ”[2]因此义务的设计与安排要顺应权利要求、以权利为核心,这是法理上的自洽性要求。目前章程在学生权利与义务对立统一规则的话语把握上, 相对于学生权利的肯认性规范而言, 学生义务的规制性话语显得考虑不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和学校成员的义务规范解释力与广延度受到较大限制。进而言之,从权利之合理代价角度看,章程中的“缴纳学费”“遵守学术道德”“完成规定学业”“合理使用教育设施”等语词,较真实地体现了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关系中的各项权利义务规则;而“遵纪守法” “维护学校利益”等语词,尽管一定程度上已体现学生作为学校治理成员的“权利本位”精神,然而恰当性描述治理关系下学生参与之社会责任、法律限度和实现代价方面却实为逊色。可见,当前各校章程对于“以权利为中心”设计学生义务内容仍然存在滞后性,不仅会造成学生权利自我主张与自我抑制之间关系的结构性失衡,更大的问题是,章程规定之外的学生权利行为,也容易被主观草率地纳入“不当行为”之中,学生权利真正和完整享有会受到很大限制。

2. 权利观念的话语呈现轨迹常有偏移 。 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体系反映了高校在学生权利问题上的公共价值与信仰体系,需要充分利用法律、政策与社会现实条件给予的空间,将概念清晰、表意明确、逻辑一致的权利观念,合情、合理、合法地呈现于学生权利话语轨迹。 以当前高校章程的现实情况看,依法治校虽然已经深入人心,要将理想的、既有的权利观念转化或展示为章程中的学生权利话语,还存在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主要反映在权利图景设计和权利规范传递过程中,表现为话语体系常常不能系统、客观、准确地表达权利愿望,形成权利观念与话语呈现之间不同轨的现象。

第一,权利图景的模糊性处理较为明显。 大学章程是高校内部纲领性文件,虽然不能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述及学生权利,但重要的、根本性的权利问题不能省略或简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章程需要建立全面、系统、真实地表达权利观念的话语体系,而不能仅仅满足于零散的、浅表性的、宣示性的学生权利图景, 造成话语轨迹疏离权利理想、权利目标的困境。 尤其是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学生参与权问题上,目前的问题是,尽管各校章程对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都设计了规范内容,但其话语框架还是参差不齐的,在具体涉及学生 “参与权层次”“参与事项范围”“参与权限” 等利益博弈、分配和协调问题时,往往表意不明朗甚至予以回避。从“学生权利内容”条款所涉及的参与权表述来看,《东华大学章程》 等12%的章程直接忽略了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这一权利;《兰州大学章程》 《清华大学章程》《中央音乐学院章程》只提到“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话语描述中没有涉及参与范围与参与层次的界定;《东南大学章程》 等56%的章程仅仅涉及“知悉”“建议”之类低层次参与的表述;《同济大学章程》 等71%的章程没有涉及任何参与事务范围的表述,等等,导致章程中虽然建立了基本的学生参与内容但实施性不强的尴尬局面。 当然,我们也看到个别章程针对学生参与权做出了一些更深远的探索性话语设计。如《北京大学章程》对于学生代表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中的参与审议、决策和监督进行权利肯认;《复旦大学章程》对于学生代表在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中参与指导、审议和监督进行权利肯认;《吉林大学章程》 等39%的章程对于学生代表在 “校务委员会”“理事会”“监事委员会”“招生委员会 ” 等组织机构中参与咨询、建议、监督等进行权利肯认等等。 然而整体上看,这些进步性规范在体现权利理想方面仍然存有较多不足,话语安排大多只停留在咨询建议等浅层次的公共参与,对学校重大方针决策性参与的具体描述十分匮乏,对于学生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人数比例等问题更是没有阐述和叙说,这对于保障学生主体参与权还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权利规范的技术性把握较为欠缺。“大学章程的上位法体系中应该排除部委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他教育行政规范,对上述规章,大学章程应采取 “不抵触”原则,而非“依据”原则。 ”[3]《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均已建有程度不一的学生权利规范,章程作为“下位法”,显然权源依据需来自于法律法规,而具体话语设计和概念界定方面则可以接受、尊重和遵循规章政策的规定。 目前的情况来看,章程对于不同层次权利规范的话语呈现技术并没有予以充分重视,表述学生权利义务内容时对于依据哪些规范解说不一,简单罗列甚至堆砌不同效力层次权利内容的情况均有存在,很多情况下甚至将补充权利与追加权利混为一谈,使得权利观念在章程话语中难以客观、有效地予以呈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学生权利话语的预期价值,降低了章程的权威性与执行力。 样本中,我们甚至发现《东华大学章程》《华中师范大学章程》《西南交通大学章程》《北京体育大学章程》《北京化工大学章程》《南京农业大学章程》的“学生权利内容”条款,采用“学生除享有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 之类表述,而在具体列举权利时,却又将法律法规明示的学生权利规范予以重述,而非列举法律、法规、规章明示之外的学生权利内容,不仅使得话语在前后逻辑表述上凌乱,还造成了权利归属不清晰。

3. 权利实践的话语观照层面存在隐忧 。 权利理论与权利观念离不开主体实践原则而独立存在,在这个意义上,学生权利实践是体现或表达学生权利问题的最有力范畴。 大学章程视域下,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要成为指导权利实践的理念, 须把握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植根于学生主体权利生活的充分要求,二是要致力于学生主体权利生活的建设发展。目前高校章程在学生权利问题上,基于学校具体情况对话语内容有一些现实性探索,但总体上仍以趋同化、泛示性的表述居多,人本性元素匮乏、程序性要求不彰等,使得学生权利话语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挑战。

第一,权利主体的人本性元素表述较少。 章程要植根于学生主体权利生活的充分要求,首先需要强调话语内容以人为本、尊重权利主体。 这不仅仅表现于学生权利内容的精致安排,更重要的是应当体现于对学生个体权利资格、学生组织权利定位问题上。 目前章程在借鉴吸收法律规章和范式结构的基础上,强调遵循既有章程范式的体系性要求,对于学生个体权利资格十分默契地使用了“受教育者”“学校学籍”“依法录取”“入学资格”等高频词语,在体现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公共教育行政关系的同时,对于学生在高校公共治理生活中的权利成员资格却很少关注。样本中只有 《中国矿业大学章程 》等12%的章程建有 “学生是学校的受益权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之类补充性阐述。 显然,章程在学生权利资格方面缺乏采用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的勇气与决心,其话语表述在体现开放融通的人本性方面还是有些欠缺的,对学生权利生活的实用价值的关注令人堪忧。 无独有偶,章程在学生参与公共治理问题上虽然明确了学生组织参与机制,赋予“学生组织”“学校机构中的学生代表”不同维度的参与保障,然而话语设计却忽略了对学生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意志等人本性因素的界分处理,或是模仿沿用既有章程文本的“标准化”话语模式,或是直接采用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抽象性、指令性话语,其权利实践过程中的举步维艰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来看,当下虽然强调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参照章程范本规则来制定有特色、 有系统的章程文本,但若是过于强调章程文本的范式性与自洽性,忽视甚至切割学生权利的人本性元素,便会陷入实际话语脱离权利生活现实的困境。

第二,程序正义的现实性问题回应不多。“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前提和基础,程序性的规定有利于保证权力运行的规范化,防止滥用权力。 ”[4]章程作为主体权利的肯认规则,致力于学生主体权利生活的建设发展,在建构实体性权利规则的同时,还需要建构起权利生活的程序性保障。学生权利的程序性保障是联结着权利运行、归责原则、保障方式、救济渠道等诸多方面程序规则的实践建构性问题。 目前章程在“学生权利组织运行”“学生申诉救济”方面予以了一定程度的程序性考虑,其中31%的章程列举了“学代会的职责权限”,38%的章程明确了具体的“学生申诉救济机构”,这些权利话语在体现实体性规则的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一些程序性规则和理念。 然而遗憾的是,样本章程对程序性内容的安排并不多,章程在学生权利保障方面大多只是将 “告知”“申诉”“听证”“时效”“公开”“回避” 等程序性内容一笔带过甚至直接予以忽略,对于实践运作中的现实意义十分有限。如在“学生听证”这一具有代表性程序保障机制方面,仅有《东南大学章程》等11%的章程在条款中建有“学校建立学生听证、申诉等权利保护机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这类简单性表述内容,可见即使在这些条款中,即听证机构成员结构比例的科学化、听证渠道的公开性公平性,听证程序的民主性公正性等现实性问题,也都没有予以原则性体现。这显然与现代大学制度所要求的程序正义相去甚远,存在法治层面的诸多缺憾。

三、学生权利话语体系建构的维度思考

在我国依法治国、依法治校背景下,进一步理顺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高校亟需步入学生权利的“中国法治时代”,建立学生权利话语的理性标准。 具体可以从话语语境、话语取向、话语内容、 话语思维和话语姿态等五个维度去理解和把握。

1. 话语语境维度 : 立足学生权利的本土场景 。 “话语体系的建构一方面要立足于民族自身的现实生活语言,另一方面要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充分要求。 ”[5]基于这种理解,大学章程视域下,语境不单单指向章程文本为学生权利表达提供的言语场域,更意指学生权利话语所需面临的社会现实环境。当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的高校法治环境远比西方高校复杂得多,学生权利与高校行政管理、教育服务、公共参与等治理结构性因素盘根错节地搅缠在一起。章程在考量与学生权利相关的文本风格、知识体系和结构脉络等方面话语技术自洽性的基础上,更需立足于我国社会大环境下的文化传统和时代要求、高校内部小环境下的既有体制和改革模式两方面的实际,重新认识和解读现实生活中学生主体的各种权责利关系。只有放宽视野,契合高校现阶段的法治样态,章程才能在理顺学生权利关系、完善话语既有模式方面迈出关键的一步。

2. 话语取向维度:调适学生权利的理想要义。 我国大学章程中存在的学生权利话语隐忧,可以说是当前社会转型期学生主体权利理想在高校章程建设领域的一种困境投射。这意味着章程在对既有权利理论和知识体系予以理解和言说的基础上,须调适学生权利理想于文本框架中的各种话语关系,既要避免过度强调学生权利话语的合目的性、方向性而回避主体理想的做法, 又要避免过度强调话语逻辑合精确性、可靠性而割裂主体权利理想的情况。 尤其是在“学生权利的资格”“学生参与权的范围、层次与渠道”“学生组织的职责权限”“学生权利救济机构”等体现学生主体身份定位、主体权益保障等系列问题上,章程须以理性的目光审视话语体系建构中的各种法治盲点、阻碍与困境,筛选和肯认学生权利生活中的合理愿望和需求。只有在传达、体现、解决学生权利主体理想基本问题的前提下, 法治实体与程序的正义才能得以平衡、 法治理论与现实的张力才能得以保持。

3. 话语内容维度 : 遵循学生权利的缘法而制 。 “大学章程作为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和大学行为的总规范,实际上是法的法治模式、法的精神和法律条规在一所大学的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个性化。 ”[6]正因为如此,章程中学生权利问题的种种理性表达,以及内含于理性表达之中的实践正当性, 都必须通过概念、原则、逻辑等法律技术要素的支持才能实现。而构建具有法律理性精神的学生权利话语内容,不仅需要彰显话语内容的法律权威性,还需要体现话语内容的法理规范性:对于上位法规范体现较全面的“文化教育权利”,章程在依照法律法规、参照规章范式的基础上,仍需进一步明确权利表达机制、实现机制和救济机制并予以具体设计, 不得随意进行权利肢解或限缩;对于“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权利”等宪法性公民原权利,章程在遵循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比例原则的前提下,须结合当前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予以特殊性、可行性设计。

4. 话语思维维度:关注学生权利的开放发展。 学生权利话语是历史的范畴, 更是现在与未来的范畴。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经历治理体系改革,学生权利话语建构可以说是章程立足改革实际对学生权利关系的再诠释。 除了对法定性、既定性权利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对自定性内容的开放性、发展性建构成为章程在话语思维上的新要求。为了保持话语创新发展与理性守持之间的平衡与张力,章程一方面须关注高校转型现实中逐渐放大的学生权利诉求,着力于“学生利益相关者”权利资格、权利范围与权利限度的开放性设计,从学生权利的角度思考如何建构学校给付性和消极性义务,从学校权力角度考虑怎样规制学生权利僭越的边界;另一方面则要顺应当前社会同质化程度逐渐降低的趋势,着力于学生权利发展性和衍生性设计,将学生权利的构成、表达、运行、救济等各种主题放在可发展、可讨论的话语状态中,为学生权利发展预留校内具体规范扩展的话语空间,促成学生权利话语在校内章程和校内规范之间的良好回应。

家庭教育协会章程 篇8

[关键词]生涯技术教育协会 美国联邦政府 职业教育立法

[作者简介]荣艳红(1972- ),女,河南沁阳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国教育史。(河北保定071002)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62-03

“在法国,你所看到的新的事业中居于首位的是政府,在英国看到的是人的等级,而在美国,你却将一定会发现协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美国更加成功地把协会的原则适用于实现众多的目标。”① 事实表明,在美国,除了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设立的“三权分立”的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大权力体系之外,仅据1996年《协会百科全书》统计,美国就有2.2万个全国性的非赢利性组织,② 这些林林总总的利益集团积极地参与美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美国国家政策的重要力量。本文所论及的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Association for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E)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生较早,且对联邦各个时期的职业教育立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团体。

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ACTE)原名国家促进工业教育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NSPIE)。它是1906年由250名工商业和教育界人士响应美国国内对工业教育的迫切需求而创建的。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案》出台后,NSPIE更名为国家职业教育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NSVE)。1926年NSVE又与美国中西部职业教育协会(Voc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of the Middle West)合并,共同创建了专业性质极强的美国职业协会(American Vocational Association,AVA)。美国职业协会成立以来,秉承其组织的理念,在其后存在的75年时间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01年,美国职业协会再次更名为生涯技术教育协会(ACTE)。一百年来,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协会的名称虽然经历了若干次变更,但是协会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却一直没有改变。本文将具体分析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的影响力及其影响力的来源,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构建中国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所具有的潜在的含义。

一、生涯技术教育协会对美国联邦职业教育立法的影响力分析

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目前是美国最大的教育类团体,一百年来,它全程地参与了各个时期的职业教育立法,努力践行着自1926年美国职业协会成立以来矢志不渝的目标:实现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的有效领导、为州或地方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提供帮助、建立开放的国家职业教育论坛、代表国内最广泛的职业教育团体的利益。协会被普遍认为是华盛顿名列前茅的最有力的教育类游说团体之一,③正如1957年美国参议员赛明顿(Stuart Symington)所说:“阁下的组织及其先辈的努力,几乎使每一个联邦项目都被设计成了职业教育的推动力量。”④具体来看,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报告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为职业教育立法提供信息

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通常采用报告、公报、年报、时事通讯等形式时刻关注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例如,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的美国职业协会与参议院失业问题专员一起合作,开展了对国内失业问题的调查,其最终报告呼吁扩大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项目,以应对失业的问题,报告中的许多数据均来自美国职业协会公报。1960年,前苏联与美国签署了文化协议,其中包括两国互派职业教育家代表团参观对方的职业教育项目。另外,美国职业协会存在期间出版的众多年报,已经成为了解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同时,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支持职业教育,原美国职业协会还在职业协会公众信息网上及时发布时事通讯,所有这些都增强了协会的影响力,为职业教育立法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二)组织或参与职业教育立法调查团,并撰写报告或提案,直接奠定立法的基础

在美国联邦职业教育划时代的几部立法实践中都活跃着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的身影。1914年,在开展职业教育的呼声中,国会专门组织了国家资助职业教育委员会对此事进行调查。当时的NSPIE管理机构不仅替威尔逊总统拟定了委员会成员的名单,⑤ 而且其最终的报告稍作修改后,直接成为《史密斯·休斯法案》的蓝本。上个世纪60年代,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当时的美国职业协会项目发展部多方努力,敦促肯尼迪总统组成新的立法调查团展开职业教育调查。AVA同样协助当时的健康、教育、福利部挑选了调查团的人选,AVA的许多立法建议也呈现在调查团的最终报告——《教育为改变的工作世界服务》中,而这份报告直接奠定了1963年《职业教育法》的基础。⑥ 由于1963年《职业教育法》的许多资助项目将在1984财政年度终止,因此刚刚进入80年代,国会就为了新的职业教育法的产生组织了三十多次听证会,美国职业协会、各州职业教育管理者国家协会、美国社区和初级学院协会三家机构共同提交的职业教育议案H.R.4166最终成为1984年《卡尔·D·柏金斯法案》的雏形。⑦

(三)努力扩大联邦对职业教育的资助额度,确保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多年来致力于为美国职业教育争取更多的联邦拨款,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美国职业教育当之无愧的守护神。在经济大萧条的1932年,当时的美国职业教育协会不仅力挽狂澜,粉碎了试图废除《史密斯·休斯法案》的企图⑧,努力地保住了联邦职业教育拨款,而且为了使拨款数额不至于下降,经过多方努力,使国会在30年代经济衰退情况下,增加职业教育拨款1千万美元,这个数额远远超出了罗斯福总统的期望值。⑨1958年,在莫伯利等人的多方努力下,美国职业协会开展了反对艾森豪威尔总统所提出的将所有的联邦职业教育资助责任让渡给各州的建议,并为1959财政年度的美国职业教育赢得了4089万美元的联邦拨款。

(四)积极顺应各个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努力发挥协会对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

生涯技术教育协会之所以能对美国联邦职业教育立法产生足够的影响力,这与其不断顺应时代的要求、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密不可分,这一点不仅从协会的名字的变更上,而且从其不同时期工作的思路上都可以表现出来。例如,面对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在实施新政的过程中提出利用“空闲时间培训”的做法,当时的美国职业协会根据自己在成人培训上的经验,为经济衰退期间的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许多帮助。在二战爆发之际,美国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转向为战争服务。二战以后,美国职业协会又全力协助教育部进行三千多万军队转业人员的职业再培训工作,为退伍老兵融入和平时代的经济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0年代以后,美国职业协会顺应历史潮流,配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在职业与学术教育融合、学校与工作加强联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生涯技术教育协会对美国联邦职业教育立法影响力的来源分析

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对美国联邦职业教育立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整体上来分析其影响力的来源,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总统密切合作

由于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总统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最高代表,对职业教育立法有着直接的影响。协会从创建开始,就始终把与各届总统保持密切联系作为重要目标。它们一方面注意寻求现任总统的支持,如1906年国家促进工业教育协会(NSPIE)初创时期,当时的总统罗斯福就是协会章程的创建者之一,而随后的威尔逊总统则是协会热情的同盟者。⑩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联邦职业教育项目不会因为总统的更迭而动荡,协会还主动参与未来总统候选人的挑选工作。例如,1960年美国职业协会执行秘书莫伯利在大选之前写信给当时的总统候选人约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以确认究竟哪位总统候选者更支持职业教育。尽管两位候选人都表达了对职业教育事业的支持,但是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的回信更为及时,“在现有法律条件下,联邦职业教育全额拨款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的联邦政府将全力支持各阶段的职业教育发展。”[11]两位候选人的回信被分别刊登在1960年的《美国职业杂志》上,[12]这些做法,不仅为职业教育营造了社会舆论,而且也为日后获得总统支持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调动各种力量游说国会成员

从1906年国家促进工业教育协会(NSPIE)建立开始,协会就形成了主动出击的游说策略。它们积极主动地与国会成员建立起密切联系,特别是与来自南部或农村地区各州的主要国会成员密切合作,共同起草职业教育的议案。当一些职业教育议案被推翻的时候,美国职业协会就会采用自《史密斯·休斯法案》起沿袭的方法,分头通知各区域、州和地方的协会成员,告诉他们国会正在讨论的议题以及某些国会成员对这个议题的具体态度,然后动员地方协会成员与当地的国会议员接触,再次向国会提交同一个职业教育的议题。在这个过程中,协会首先会拟定国会成员和参议院成员名单,然后草拟发送给国会成员或参议员的电报范本,同时各州和地方的主要教育家还被邀请参加听证会。除了动用协会各地人力资源以外,协会还充分利用职业教育年会大力宣传,利用职业教育时事通报、公报以及《美国职业教育》等多种渠道向国会成员施加影响。事实证明,游说国会成员的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3]

(三)协会与国家教育机构建立起密切联系

按照《史密斯·休斯法案》出台前职业教育家的逻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应该分设不同的领导机构,这样才更容易克服历史上形成的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见。因此《史密斯·休斯法案》出台后,美国形成了双重的教育管理结构。在筹建联邦职业教育部时,当时NSPIE一半以上的领导人都变成了联邦职业教育部的成员,[14]协会成员参与职业教育部的工作,无形之间提升了协会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位。1933年,在国家经济衰退期间,美国职业协会无力阻挡国会将职业教育部并入教育部的企图。因此在职业教育部并入教育部以后,美国职业协会为了继续保持和扩大协会对国家职业教育立法的影响力,一方面决定于1934年将协会总部迁往华盛顿,[15]一方面继承协会与职业教育部生死与共的传统,继续与联邦教育部保持密切的联系。几十年来,协会为联邦教育部了解职业教育信息、收集职业教育数据、规划未来职业教育发展做了许多工作,而协会对联邦教育部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损害。

(四)协会领导人的威望及其他游说策略

在现代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利益集团的规模以及集团成员的受教育状况、社会名望、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状况等,都是影响集团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当然,在所有这些因素当中,集团领导人的个人魅力、敬业精神以及领导艺术更是集团影响力的决定因素。据资料显示,自1934年起,当时的美国职业协会在其后30~40年的时间内仅有4位执行秘书,[16]但是美国职业协会影响立法的作用却非常巨大。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最早的国家促进工业教育协会的领导人普罗斯(Prosser)开始,在协会领导人的身上找到部分答案。例如,1944年当选美国职业协会执行秘书的莫伯利博士被戏称是所有联邦立法的起草者都会求助的人,[17]他同时也被《哈博杂志》(Harper’s Magazine )称做是“华盛顿最成功的院外活动者”。[18]而研究美国职业协会历史的学者巴洛(Melvin L.Barlow)的评论更为全面,他说:“15年内,四届总统和众多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他们无不是从莫伯利博士(Dr.Mobley)那里获得职业教育的知识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19]

除了协会领导人的个人因素以外,协会还采用诸如合并与合作、舆论宣传等手段,增强协会在联邦立法过程中的影响力,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三、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的做法对中国职业教育立法的潜在影响

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是生长在美国特定政治环境中的专业类游说团体。由于中美两国政治体制间的差异,中国还缺乏这样的专业类团体生长和发挥巨大作用的政治环境。但是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程度的加深,专业类团体逐步参与立法过程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对中国未来的职业教育立法所具有的意义:

(一)从生涯技术教育协会利益集团的性质上考虑

根据戴维·杜鲁门的定义,利益集团是任何建立在享有一个或更多共同看法基础上,并且向社会其他集团或组织提出某种要求的组织。[20]这种组织包括企业集团、工会组织、农业利益集团、职业协会、公共利益集团、政府集团、慈善和宗教组织等,[21]它不仅数量巨大,而且活动范围非常广泛。美国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团正是美国利益多元的社会现实催生出来的现象。它的出现使社会各种声音得以展现,使立法过程真正成为利益集团充分博弈的过程。当前,着眼于中国整体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诸多社会问题需要更多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团体为其奔走呼吁畅通表达的渠道,纠正不公平的待遇,谋求更多的国家法律支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生涯技术教育协会不仅代表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一种方向,同时也是促进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所必须催生的力量。

(二)从生涯技术教育协会专业团体的身份考虑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有两种政策制定的主体,它们是“政府系统内部的政策规划者和政府系统以外的政策规划者”。[22]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包括职业教育立法在内的诸多法律法规更多地是先由政府部门调查、取证、立法,然后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最后再由国家主席签署实施。虽然对政府系统各部门的立法者而言,由于长期以来身处某种情境,信息来源较为充分,能够更多地从部门事业的发展来考虑立法,但是由于其本身隶属于政府机构,所以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府意愿、统治者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部门立法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理性精神就容易打折扣。但是,从美国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的身份来看,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专业团体,它与政府的关系是非依附性、非隶属的独立关系。这种身份不仅巧妙地规避了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的事实,更多地从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来处理协会与政治的关系,而且,由于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的专业性质,其立法建议将更为符合职业教育立法专业化的需求。

(三)从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的立法努力考虑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70年以来,美国各类利益集团不仅数量增长、活动范围扩大,而且其参与政治的方法和策略越来越职业化。同时为了增加各类集团影响立法的功能,在华盛顿设立总部的各类组织的数额也增加极快。[23]事实证明,在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任何游说活动想要取得成功都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从生涯技术教育协会的游说活动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其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因此,正是从生涯技术教育协会为职业教育发展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来看,中国的职业教育立法工作者应该向美国同行学习。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华盛顿的多种利益集团在游说活动中难免会经常出现不正当的行为。因此“自1911年以来,几乎每届国会都提出关于制定游说法的问题,希望通过立法去限制和监督利益集团的游说行为,防止游说中的腐化违法行为。”[24]这一点也正是中国同行引以为戒的。

[注释]

①谭融.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综述[EB/OL].http://www.studa.net/Capitalism/051227/1725385.html,2007-03-12.

②[20][21][23][24]谭融.美国利益集团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5,1,115-125,115-116,149.

③⑨⑩[13][14][16][17]Harvey Kantor,David B.Tyack.Work,Youth,and Schooling,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Vocationalism in American Education[M].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62,61,59,60-61,60,60,61.

④Answering the Call to Duty[EB/OL].http://www.acteonline.org/about/upload/Answering-the-Call.pdf,2007-03-12.

⑤⑥⑦[12]Shu Wei-Non,A Comparison of Factors that Influnce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Making In the U.S. and TaiWan,Republic of China[D].Faculty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96:82,123-127,152-153,123.

⑧[15]A-New-Association-is-Born[EB/OL]. http://www.acteonline.org/about/upload/A-New-Association-is-Born.pdf.4.4,2007-03-12.

[11][18][19]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g[EB/OL].http://www.acteonline.org/about/upload/Changing-Times.pdf,2007-03-12.

上一篇:最新会议管理制度下一篇:篮球的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