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并列句

2024-10-24

英语写作并列句(通用8篇)

英语写作并列句 篇1

第八章并列句

历届试题

1.他在试验中多次失败,但他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S99)

2.上周因为生病我缺了一些课,但是我会努力赶上大家的。(miss)(S04)

3.你最好乘出租车去电影节的开幕式,不然就要迟到了。(or)(S05)

4.这款手机式样新颖、携带方便,深受年轻人的欢迎。(popular)(S05)

5.他进公司后不久就独立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同事们对他刮目相看。(so)(S05)

6.我昨天给你打了好几次电话,你都不在家。(call)(Ss05)

I.“and”

1.人们年年到那儿去植树,现在人们相信这片森林越来越大了。(believe)

2.我们利用去那所大学参观的机会大致了解了一下该校英语系的情况。(take advantage of)

3.他的睡眠取决于周围环境,只要有一点吵闹声她就整夜合不上眼。(stay awake)

4.这对夫妻不得不忍受失去孩子的痛苦并抓住一切机会寻找孩子。(put up with,loss)

5.他充分利用每分每秒,决心把失去的时间弥补回来。(make up for)

6.客观考试主要指的是选择题,它的优点是公正。(refer to)

7.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有五十六个民族。(in area)

8.这种新型号的冰箱可以节电50%,而且价格相对便宜。(relatively)

9.那场大雾直到11点钟才散去,延误了好几十个航班。(not … until)

10.那个地区终年无雨,几乎没有什么植物可以在这个地区生存。(survive)

11.经理今天情绪不好,我刚才被他平白无故骂了一顿。(scold)

12.从中国进口的鞋子价廉物美,受到当地顾客的欢迎。(popular)

13.多做义工,将会更容易让他人发现你的优点或者亮点。(and)

Ⅱ.“but”

1.这位科学家试验了各种材料,但没有一种使他满意。(satisfy)

2.小偷想拿了偷来的钱溜走,但被警察抓住了。(make off)

3.他缺席了很久,但他会补上损失的时间的。(make up for)

4.虽然这药物能够减轻你的头疼,但是我认为它不能完全根除你的疾病。(get rid of)

5.每个学生每星期被指定做一篇作文,但如果他想多写些也可以。(assign)

6.在许多机器中塑料零件可以代替金属(零件),但它们并不很耐用。(substitute, last)

7.这两个画框我不都喜欢,而那两个画框我都不喜欢。(neither)

8.他并没讲很长时间,但是他讲得完全到点子上了。(to the point)

9.虽然电影院近在咫尺,可她到了马路口却不知该朝哪儿走才好。(a stone’s throw,at a loss)

10.一个人的高贵,不取决于他的财富,而取决于他的人品。(what)

11.圣诞之夜,我收到许多来信,但其中有一封既没有日期又没有署名。(bear)

12.我没帮上他的忙,但他说他还是非常感激我。(same)

13.我们可以在大部分中国报纸上读到关于美国总统的报道,但它们不被当作重要新闻,一

般不会上头版。(report,consider)

14.我还没有做出这道题目,但我正在做。(work on)

15.我理解你的困难,但却爱莫能助。(appreciate)

16.教练让史密斯替换迈克,但史密斯打得更差。(substitute)

17.这中药闻起来有些怪味,但治疗感冒非常有效。(effective)

18.放射性物质既可以造福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benefit)

19.这首乐曲我非常熟悉,但我讲不出是谁谱的曲。(be familiar)

20.这对双胞胎外貌很相似,但他们的性格却完全不同。(look alike)

21.我本想在店里消磨时间的,但结果买了好几件工艺品。(end up)

22.这两个动物外貌很相似,但它们属于不同的种类。(similar)

23.他本想在店里消磨时间,但结果却买了各种各样他感兴趣的东西。(end up by)

24.我以前常和我父亲去度假,但今年我已决定独自去。(on one’s own)

25.贝多芬是孤独,也经常不快乐,尽管如此,他还是创作了令人欢欣鼓舞的乐曲。(joyful)

26.我很想告诉你有关这事件的更多的情况,但现在实在抽不出时间。(spare)

27.他在实验中多次失败,但他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fail)

28.汤姆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但是他在上周的工作面试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performance)

29.他的计划听上去了不起,可是执行起来却一定会困难重重。(carry)

30.一般说来“便宜没好货”,但这并非一定如此。(necessarily)

31.她康复的希望似乎很小,然而医生们还在尽力而为。(however)

32.这学期尚未结束,他们已在计划夏季旅行了。(come to)

33.起初他认为凭他的技术不难找到工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case)

34.这所学校缺三名教师,但迄今为止没有一个人前来申请。(vacancy)

35.有人出一千美元买我那辆旧车,可它的价值远不止此。(offer)

36.人家好声好气地劝他,他倒不耐烦起来了。(become)、37.他想取悦听众,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他没有成功。(intend)

38.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建议,但是真的能解决问题吗?(sound)

III.“so”

1.一个警察必须又强壮又机智,所以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于干警察这工作的。(suitable)

2.他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他决心为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for the good of people)

3.她在英语方面不亚于任何人,我们选她为英语课代表。(second to none)

4.你没有做违法的事,因此不必感到内疚。(against)

5.他住在第五大街18号二楼,你不必坐电梯。(take)

6.每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因此任何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的惩罚。(responsible)

7.人人生来平等,因此我们决不能看不起那些出身贫寒的人。(look down)

8.这家商店没有蓝衬衫的现货,所以约翰选了白色的。(in stock)

9.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smooth)

10.他母亲病了,你现在最好对此事只字不提。(had better)

11.各人可以有自己的意见,所以你最好不要设法去说服别人。(try)

12.他对交通法规置若罔闻,所以这起事故不可避免。(ignore)

13.上海近些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因此很多国外公司来投资。

(so)

V.“or"

1.可惜你没有及时通知他,否则他一定会获奖的。(inform)

2.近视眼的学生应该戴合适的眼睛,否则视力会越来越差。(wear)

3.别对他的期望太高,不然你会失望的。(otherwise)

4.再尝试与他沟通一次,否则只能采取措施防止他独自外出。(or)

V.“for”

1.他故意避开这次会议,因为他不想让自己卷人这场争执。(get … involved)

2.那些登山者一定出事了,他们本该一小时前回到营地的。(happen)

3.她把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肃静,因为有人在报告说河水上涨了两英尺。(raise,rise)

4.你看上去很困倦,你昨天一定熬夜了。(stay up)

5.他不习惯住在高速公路旁,不能忍受窗外的各种噪音。(be used to)

6.别吃太多的冰淇淋,这不仅伤胃而且会使人肥胖。(hurt)

7.那些来自北大的五个登山者一定出事了,他们本该一小时前回到营地的。(for)

8.他不能总陪伴在他的父母身旁,因为他的工作要求他经常出差。(involve)

9.她叫我不要走远,因为晚饭马上就要烧好了。(within)

10.他用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肃静,因为孩子正在睡觉。(sign)

11.我不喜欢看这类电视剧,因为它们都千篇一律。(pattern)

VI.其他

1.这男孩不听他母亲的话,结果他丢了所有的钱。(as a result)

2.我们不准备放弃那架发动机。相反,我们将要改造它,使它更好地工作。(on the contrary)

3.大火不仅毁灭了那幢大楼,而且毁了附近的小屋子。(destroy)

4.如果你看一下地图册,你就很容易发现美国的主要河流都是从北向南流的,而中国的主

要河流则是从西向东流的。(principal river,run)

5.人离不开空气就像雨离不开水一样。(what)

6.肥料对于作物来说如同维生素对于我们来说那样重要。(what)

7.要么你必须改进工作,要么我就解雇你。(either … or)

8.他先把蛋糕分成两块,然后她把每块分成四小块。(divide into)

9.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either … or …)

10.那个总工程师既谦虚又平易近人,总是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同事们的帮助。(owe)

11.青年人不应该回避困难,相反,应该千方百计克服它们。(contrary)

12.“我很喜欢这故事。” “恰恰相反,我不喜欢它。我认为它荒唐。”(on the contrary)

英语写作并列句 篇2

由于科技英语并列复合句行文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在翻译时更要强调“重神似不重形似”,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才能做好法律翻译。如:

1. 原文:

开挖山区大型隧道存在的问题在工程领域几乎是无与伦比的。由于不可能在岩层里试掘几千尺, 因此当工程师身处地表以下很深的地方时, 他无法确切地了解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地质条件。

译文:The problems presented by the major tunnels in mountainous country are almost unique in the engineering realm, for me engineer, unable to make preliminary borings through perhaps thousands of feet of rock, has no certain knowledge as to the conditions that he may meet when deep underground.

译文为一个并列复合句, 两个并列句由并列连词for连接, 较好地表现出英语的形合特点, 同时也体现出科技英语中常见的因果链关系。as to是一个复合介词, 以condition为宾语, 这个介词短语修饰k n o w l e d g e, 在名词t h e conditions后带一定语从句that he…deep underground, 在这个定语从句中that为关系代词做宾语, when deep underground是一状语从句, when后面省去了“he is”, 也是为了追求言简意赅。

2. 原文:

正常条件下, 较长隧道的挖掘是从两头同时开始, 两边的施工队伍缓慢地前进, 逐渐靠拢, 经过一段时间, 有时甚至需要数年的时间, 两端隧道才会相遇。这一时刻总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译文:In normal conditions boring of the longer tunnels begins simultaneously at both ends, and the working parties advance slowly towards each other until, after a 1apse, probably, of several years, the two working parties meet—an occasion which is always one of great rejoicing.

注意译文中由破折号引出的同位语从句使译文简洁。同位语从句在语法作用上相当于定语从句, 但在功能上, 两者是不同的。定语从句是单纯修饰性的, 而同位语从句则提示所修饰的词的内容, 它与被修饰的词是等同关系。汉语没有同位语从句, 英语的同位语 (从句) 相当于汉语独立句中以“即”“也就是”等引出的词或句。由于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汉语句子中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交错联络, 呈连锁形, 比较严谨简练, 所以英译时应注意这种差异。

3. 原文:

The practical business of finding highly productive agents/distributors and joint ventures in the foreign market for many still remains an enigma.

译文:对于如何在国外市场寻找具有良好合作前景的代理商、分销商或是合资伙伴, 许多公司心中无数。

翻译本句时, 难点有二, 一是对productive一词的理解, 根据《美国传统辞典》的释义, 该词有producing or capable of producing;producing abundantly等意思。根据该词所处语境, 应与yielding favorable or useful results的意思最为接近。因此, highly productive agents/distributors and joint ventures可理解为:那些非常有合作前景的代理商、分销商以及合资伙伴。第二个难点是, 如果按照原文的句子结构译成相应的汉语, 则译文有违汉语习惯。比如把该句译为“对于许多公司来说, 寻找到那些非常具有合作前景的代理商、分销商以及合资伙伴的具体做法仍然是个难题”, 就很难让中国读者接受。因此, 需打破原句结构, 用地道、顺畅的汉语将原文的意思译出。

参考文献

[1]马峥嵘, 王永胜.谈考研英译汉中非谓语动词的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24) .

[2]陈伟.浅谈翻译的标准[J].科技信息, 2010 (12) .

[3]薛丽红.浅析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3) .

英语写作并列句 篇3

关键词: 语料库 并列连词 使用频率 误用

1.引言

在过去的20年里,语料库语言学(Corpus Linguistics)快速发展,作为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在外语教学中受到学者的重视。正是在这20年中,计算机技术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迅速发展,学习者语料库作为一种特别用途的语料库,受到各国语料库研究者的重视并迅速发展。

写作是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作为一门形合的语言,英语中的连词对提高作文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有着重要作用。国内近年来对外语学习者作文中连词的使用研究增多,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对连词的使用存在问题(陈新仁,2002),学生的作文受母语负迁移影响,普遍缺乏形式上的连贯和语意的有效衔接(何安平,2001)。错误分析理论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观察、分析、归类来揭示学习者语言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这一理论重在客观分析学习者语言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期避免错误的产生,从而对实践进行指导。

2.研究现状

潘藩和冯跃进比较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文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之间的连接词使用差别,发现国内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与本族语者在连接词使用频率和语义关系表达上的较大差异。莫俊华依据语料库调查中国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因果连接词的情况,发现中国学生使用的密度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发展特点,丰富度大体上呈线性增长。徐静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的子库St4和《加拿大大学生英语作文库》中的因果连接词的使用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对因果连接词的使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与本族语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岳本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比较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文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料库之间的转折连词使用差别。以上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学生在连接词的使用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尚未深入分析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也没有对中国学习者对连词等的误用现象进行分析。

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作文逻辑不清或缺乏连贯性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使用连接词方面困难较大。很多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连接词方面存在困难,特别是外语学习者(Granger 1994)。连接词的用法相当复杂,首先,当文章的逻辑关系可以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来时,就不必使用连接词,因此一篇文章中连接词出现频率高并不一定能使其更加连贯;然而,少用或误用连接词却也可能使语篇难于理解。其次,连接词的使用受语体限制,不同的语体中连接词的选用及用法不同。最后,不同语言文化中连接词的使用也是有差异的(Altenberg & Tapper 1998)。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以英语写作中最常出现的并列连词为例,探究中国大学生对并列连词的误用现象及原因。本文研究问题在于:

3.1.1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并列连词使用上是否有差异?差异程度如何?

3.1.2前者是否误用并列连词?是否倾向于过多地或过少地使用某些并列连词?

3.1.3前者在使用并列连词的过程中存在哪些误用?其原因为何?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由于并列连词数量较多,我们仅采用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四个并列连词and,so,but,then,考查它们在作文中的使用现象。

3.2研究数据和来源

由于时间有限,本项研究所使用的小型学习者语料库来自于笔者从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中整理建立的共50篇大学英语四级测试作文,共包含约10,000词。英语本族语料库取自ICLE的本族语参照语料库: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LOCNESS),该子语料库包含英美大学二、三年级的本族语学生作文。

3.3研究工具和研究步骤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工具是Antconc3.2.1w。由于两个子语料库大小不同,因此所有原始统计频数都换算成了标准频数(用原始统计频数除以子语料库的总词数再乘以100,000,即每100,000词次出现的次数)。笔者首先统计了并列连词在小型学习者语料库与本族语料库中出现的频数,并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测试两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然后分析学习者语料库中并列连词的误用现象及原因。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并列连接词的使用频率比较

在调查了上述四个连接词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后,我们按照频率高低进排序,以便调查国内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并列连词的使用频率和选择倾向方面是否和本族语使用者存在差异,如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显著,两者使用这四个并列连词的使用频率和排序,见表1。

从表l和表2获得的第一个发现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者使用连接词的频率有显著差异。观察同一个词或短语在不同语料库中出现的频率,可以看到: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连接词的频率绝大多数都低于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以and为例,频率分别为2510和4370)。这意味着与本族语者相比,就绝对词频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连接词的使用上呈现过少使用的现象,原因在于:

4.1.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受母语对目标语负迁移的影响。篇章语义关系在英语中是显性的,而在汉语中却是隐形的,中国学生受汉语隐性语法、螺旋式思维、行文上意合的习惯及哲学上注重心理时空,思维上重了悟、不重形式论证,轻逻辑、轻实证等的影响,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忽略连接词语的运用(杨贝,2004)。

4.1.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呈口语倾向。朗文英语口语笔语语法(LGSWE)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表明,and和but在口语中没有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口语中动词的出现频率很高,因此分句数量较多,而分句数量越多,用于分句间衔接的连接词就越多;口语语体中单词短语出现的频数比书面语要高很多,而复合短语在书面语中出现较多。在书面语中,and和but频繁地衔接复合短语,因此出现频数显著增加(杨贝,2004)。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族语作文中and和but出现频率显著高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反映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体意识不强,英语书面语呈现出口语倾向。

4.2并列连词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中的误用现象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误用并列联系现象大致可归为:多余的并列连词,误用的并列连词,并列连词连接的不合语法的句子结构及并列连词的缺失四类。本文从语料库中提取了一些误用索引:

4.2.1多余的并列连词

索引1: broadcast,reading newspaper and etc.In addition,they should take part

索引2: Because they ... working condition.And they do it well.If they change work

索引3: after we graduate from school.But how can we so this?There are a lot

索引1中and和etc.重复,索引2中because和and都表示因果关系,二者只取其一即可。索引3中but前后的分句之间不存在转折或对照关系。

4.2.2误用的并列连词

索引1: a family,advertising in streets and other odd jobs.Yes,we can know

索引2: here they are needed most.The last and not the least,we must

索引1中的and应替换为or,因为在此句中并列连词and连接的短语之间应是选择关系。索引2中的and应替换为but: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

4.2.3并列连词and和but连接的不合语法的句子结构

索引1: a much better working condition and pays.My view on job-lopping

索引2: is 40 years old in 1960 and is 60 years old in 1990.Thus,the

索引3: have 200 deaths per 1,000 births,but only have 100 deaths in 1990.Therefor

并列连词连接的短语或分句在结构上应该是对等的,因此索引1应改写为:better working condition and higher pays。索引2中并列连词引导的分句缺失主语it。索引3中but引导的分句结构不完整,缺少主语。

4.2.4并列连词的缺失

索引1: continue to do its practice and practice,we can do it perfectly.During

索引2: the wordes for two or three years,gradually you can find the more

索引1和索引2应添加and,这样以上的句子才合语法。

5.结语

本研究发现:(1)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并列连词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受母语对目标语负迁移的影响,语体意识较弱,英语作文呈口语倾向;(2)省略了必要的连接词和不能恰当地使用并列连词;(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误用并列联系现象大致可归为:多余的并列连词,误用的并列连词,并列连词连接的不合语法的句子结构以及并列连词的缺失四类。

本研究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汉英语差别很大,母语负迁移是中国学习者英语使用不当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汉英对比有助于学习者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避免中式英语,促进英语的学习。另外,本研究还显示学习者语体意识较弱,具体体现在书面语呈现较强的口语化倾向。因此,英语教学应进一步强调不同语体之间的差别:在词汇教学中应区分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语体,对比分析各种语体特征的异同,并尽可能地让学生练习写作不同语体的文章。并列连词属于核心词汇,学习者学习较早,但他们会偏重于使用某种语义关系,同时忽略另一些语义关系的使用,因此在词汇学习中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词汇各主要用法的学习。

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本文所取的50篇语料来源并不能非常准确地代表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因此影响到本研究最终的实验效度。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增加语料数量以确保其典型性,同时选择一个更具有可比性的本族语语料库取代本文中的本族语语料库,这样得出来的对比分析结果会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Altenberg,B.& Tapper,M.The use of adverbial connectors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English[A].In Granger,S.(ed.),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C].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98.

[2]Granger.S.The Learner Corpus:A Revolution in Applied Linguistics[J].English Today,1994.39(10/3):25-29.

[3]Ranalli,J.M.2003.ELT course books in the age of corpus linguistics:Constraints and possibilities[Z].http://www.cels.bham.ac.uk/resources/essays/Ranalli6.pdf.

[4]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2(9):350-354.

[5]郭立秋.王红利.浅析汉英语篇差异与英语写作[J].外交学院学报,2004(1):103-111.

[6]何安平.学生英语拼写错误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199-205.

[7]何安平.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刘春阳,杨雨时.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误用分析——一项基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调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301-304.

[9]莫俊华.中国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因果连接词的语料库研究[J].外语教学,2006(9):45-50.

[10]潘璠,冯跃进.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写作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调查[J].现代外语(季刊),2004(5):157-162.

[11]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274.

[12]徐静.非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中因果连接词使用分析.2007.

[13]许智坚,周流溪.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研究现状[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4):107-111.

[14]杨贝.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并列连词用法对比研究[J].2004(5):1-10.

[15]余娜.基于语料库对比的中国大学英语议论中因果连接词的研究,2007.

[16]岳本杰.基于语料库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转折连词的使用分析[J].考试周刊,2009(13):95-96.

英语写作并列句 篇4

※并列句是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谓结构的句子,句子之间常用并列连词连接。常见的连词有and, but, or, so等。

一、常见的五种基本句型。

1. S+V,主谓,谓语动词一般为不及物动词;

①The bus stopped. ② Tom has arrived

S Vi .

2.S+V+P,主谓(系)表,谓语动词一般为连系动词;

(表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短语、介词短语或句子等)。

连系动词主要有:be(am, is, are), look(看起来), sound(听起来), smell(闻起来), taste(尝起来), feel(感到,摸起来);stay/keep(保持);seem(好像,似乎). turn/get/become/grow(变得); appear(呈现):appear red

①The skirt looks beautiful. ② she is a student. ③ My dream is to be a teacher.

S V P

3.S+V+O,主谓宾,谓语动词一般为及物动词,如果是不及物动词,后面要跟介词再接宾语;

①I like English. ②She likes watching TV. ③She wants to go shopping. 更多资料QQ378459309制作:

S V O

4.S+V+O+OC,主谓宾补,宾语补足语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等.

①I find English [easy]. ②They keep their eyes [closed].

S V O OC

③She asked me [to go shopping]. ④She makes me [laugh].

5. S+V+IO+DO,主谓双宾,接双宾语的动词有buy, give, show, tell, teach, offer, provide

一般物为直接宾语(DO),人为间接宾语(IO)。 (give sb. sth. = give sth. to sb. )

①She gave me a pen. ②She buy me a pen.

S V IO DO

二、常见的并列句:

(1) 用来连接两个并列概念的连接词有and ,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nor…,as well as等,and所连接的前后分句往往表示平行关系、顺接关系、对照关系、先后关系、递进关系。前后分句的时态往往保持一致关系,若第一个分句是祈使句,那么第二个分句用将来时。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and he plays well.他喜欢踢足球,并且踢得很好。

(2) 表示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 常用的连接词有or, otherwise, either…or…等,前后分句的时态往往保持一致关系,若第一个分句是祈使句,那么第二个分句用将来时。

①Now you can have a rest or you can go to the cinema.(or译为:或者)

②Hurry up, or you will miss the early bus. (or译为:否则)

(3) 表明两个概念彼此有矛盾、相反或者转折, 常用的连接词有but, yet, still ,however, while(而)等,前后分句时态一致。 ①It has no mouth, but it can talk. (前后彼此矛盾,表示转折)

②School is over, yet all the teachers are still working. (前后彼此矛盾,表示转折)

③He wants to be a writer, while I want to be a scientist. (前后不矛盾,只是表示转折)

(4) 说明原因或理由, 用连接词for ,前后分句时态一致。He has many good friends, for he is an honest man。

(5) 表示结果,用连接词so, 前后分句时态一致。Mr. Li went to his hometown, so Mr. Wang was taking his class instead.

三、反意疑问句: 见专题

四、选择疑问句: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需要对方作出选择回答的疑问句

1) 构成:(1)一般疑问句 + or + 第二选项?

(2) 特殊疑问句 + 第一选项(+ 第二选项)+ or + 第三选项?

2) 选择疑问句的结构与特殊疑问句相同,即要具体回答,不可以用yes / no回答。如:

①Is your friend a boy or a girl? –A girl.②Which do you prefer, coffee or tea? –Tea, please.

五、祈使句:祈使句用来表示请求、命令等。它的主语you往往不说出。

▲祈使句的肯定式: 动词(原形) + 其他 如:①Please give me a hand. (请帮忙) ②Shut up! (住嘴!)

▲祈使句的否定式:Don’t +动词原形 + 其他

如:①Please don’t talk in low voices. (请不要低声讲话。)② Don’t look back! (不要掉头看。)

以“let’s”引出的祈使句的否定结构,“not”应放在“let’s”后面③Let’s not trouble him. (我们不要打扰他。)

肯定祈使句前可以用助动词来强调语气。如:④Please do help me! (请千万帮帮我。)(do起强调作用)

▲注意祈使句在复合句和其它一些情况下看作将来时:

⑤ Please call me when she comes back. (主将从现)⑥ -----Don’t bring it here tomorrow. ---OK, I won’t.

考研英语翻译: 并列结构 篇5

1 Whorf came to believe in a sort of linguistic determinism which, in its strongest form, states that language imprisons the mind, and that the grammatical patterns in a language can produce far-reach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culture of a society.

2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3 The role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evolution was formulated only as little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age, and the selectiv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sha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behavior of the individual is only beginning to be recognized and studied.

4 Furthermore it is obvious that the strength of a country’s economy is directly bound up with the efficiency of its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nd that this in turn rests upon the efforts of scientists and technologists of all kinds.

5 Dependence is marked first by an increased tolerance, with more and more of the substance required to produce the desired effect, and then by the appearance of unpleasant withdrawal symptoms when the substance is discontinued.

6 The test of any democratic society lies not in how well it can control expression but in whether it gives freedom of thought and expression the widest possible latitude, however disputable or irritating the results may sometimes be.

7 The paid manager acting for the company was in more direct relation with the men and their demands, but even he had seldom that familiar personal knowledge of the workmen which the employer had under the more patriarchal system of the old family business now passing away.

8 You have all heard it repeated that men of science work by means of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that by the help of these operations, they, in a sort of sense, manage to extract from Nature certain natural laws, and that out of these, by some special skill of their own, they build up their theories.

9 Very few people, no matter how intelligent or experienced, can take inventory of the many branching possibilities, possible outcomes, side effects, and undesired consequences of a policy or a course of action in a matter of seconds.

并列式作文 篇6

翻开万千历史书卷,领略多少文人墨客的壮志豪情;查阅无数学术书籍,体悟多少理论学家的汗水成果„„学习是如此丰富多彩,又是如此地充满智慧,学而习之,不亦智乎?学而习之,用心观察,用爱体验,成功才会在不远处守候。

被喻为中国“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本是一介农夫的他,面对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却用汗水与心血一直学习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一次次的观察,一次次的体验,用自己的学习成果成就了富强的新中国。显然,学习是充满智慧的。手握帆桨,用多种多样的方式与骤雨搏击,帆起桨落,傲然航行于学习的海洋。但唯有学会观察,用心体验,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觉得孤单劳苦,不会畏惧单调反复,让自己在学习中升华自我,提高能力,向成功迈进。

学而习之,在反复中思考,在酝酿中领悟,成功才不会与你失之交臂。

苹果落地,这个看似平常的事物却让青年时的牛顿开始思考,或许当今有多少青年对牛顿的机遇满怀羡慕,却对他发现的定律不屑一顾。无奈,可笑。正是因为牛顿会思考,并不断在实验中领悟,才能因万有引力定律而震惊全世界。诚然,思考是学习的基石。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倘若学习没有了思考,那就如没有前行的方向,摇摇摆摆,不知归宿。守护好自己人生的航船,用学习的智慧起航,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处。学而习之,在质疑中坚守真理,勇于实践,成功才不会与你分道扬镳。

面对宗教的压迫,面对众人的不解与质疑,布鲁诺坚信自己的真理。熊熊烈火烧得尽他的躯体,但永远烧不死他捍卫真理勇于实践的心,布鲁诺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知识是智慧的,是不可能被篡改的。可见,“知识就是力量”,而为了获取这股力量,学习是唯一渠道。在学习的旅程中,他人的质疑,道路上的一路艰辛都会成为你的阻碍,但也会成为你向上的动力,不要犹豫,不要傍徨,勇于实践真理,不畏质疑与艰辛,智慧学习,超越自己,深化自我,取得成功。

学习,常常平淡,又往往纷繁。正因为观察与体验,平淡才得以通过煅烧日趋鲜明;正因为思考与领悟,纷繁才得以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更是因为质疑声与实践,才赋予学习以多彩,赋予学习以智慧。

学而习之,不亦智乎?

分析特点:

1、开篇运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段末反问点题并引起读者思考,引出下文。

2、主体部分通过三个“学而习之……’’引出事例。

3、反问结尾,简短有力,再次点题。

分享

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阴,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分享——一个具有魔力的词语,给我们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比尔·盖茨曾说:“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我便思索着如何与他人分享我的快乐,因为那会使我更快乐。”盖茨的确如其所言做到了分享:他与世人分享他最新的研发成果;他与社会分享自己的财富;他在分享中得到了人们的敬重,在敬重里获得了更多的快乐。不会分享的人只能在自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中自以为“幸福”地度过每一天。没有分享,便不能开阔心胸,而心胸狭隘如何能有真正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财富抑或是科研成果,他们都与世人同享,所以他们成为了我们毕生爱戴尊敬的对象„„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他们收获了双倍的幸福;因为分享,他们得到了世人的尊敬。

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世界是一个大家庭,各国灿烂的文化需要世人共享。回想中国古代闭关锁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文化的趋同与单一会日益严重;再想想二战时期法西斯对于人、对于文化的肆意扼杀几乎将世界一步步推向衰败。现代社会需要和谐,我们应当学会分享。因为分享能让文化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分享能创造一个和谐宁静的国际大环境,分享将使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温暖!让我们懂得分享,让我们试着分享,让我们充分发挥分享的魔力,让分享这个神奇的词语在生活中熠熠生辉!

【阅卷简批】

作者开篇点题,道出拥有分享精神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财富与收获”,从而说明了“分享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其后,作者在主体部分分段对“分享”做了全面的论叙,即“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分享能使各种文化和谐相处,使国际关系更加融洽。”切合主题,表达顺利。论据充分,结构完整;古今中外,名人贤士,素材丰富而不凌乱,论据条理清晰,无愧美文!

[发展等级]

这篇文章作者使用了逐层推进的议论手法,首段由鸟兽而草木而人,从无思维到有思维的进展中引出观点;紧接下文,作者在主体部分的论叙同样以逐层推进的方式展开论证,从个人到集体,从集体到国家,分层论叙了“分享”精神在各层次各领域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文章声势浩然、大气脱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在逻辑推理上亦趋谨密、完美。

平凡也美丽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尽管世间繁华万千,但你依然可以发现:其实平凡也美丽。

平凡的一滴水很美丽。茫茫人海中,洪战辉便是一滴平凡的水。他不是星光闪闪的明星,也不是家缠万贯的富豪,他,只不过是个平凡的大学生。他打工挣钱,不是为了“推动祖国经济发展,实现伟大复兴”,而只不过是为了撑起困境中的家庭,让妹妹生活得更好罢了。平凡的心愿,平凡地去实现,可他却感动了中国。洪战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是他的美丽所在,他的行为所折射的正是精神文明的光辉。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向洪战辉学习。

平凡的一朵花很美丽。许多人喜欢牡丹花,因为它雍容华贵,高贵典雅。而邰丽华让我发现:平凡的一朵花也美丽。如果说一般的人是平凡人,那么残疾人更是平凡中的平凡。邰丽华,正是一朵受到上天不公待遇的花朵,如果没有那次春晚的绽放,她根本不为人所知道。可她身残志坚,那纤弱的双臂,舞出了天地间绝美的姿态!我忽然嗅到了生命的芳香。邰丽华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她的美丽所在,她点缀的正是心灵春天的美丽。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向邰丽华那样散播内在的芳香。

平凡的一颗螺丝钉很美丽。神舟六号成功发射,使聂海胜、费俊龙两位英雄航天员受到所有人的鲜花与掌声,他们的背后,有一群扎根在戈壁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像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认真刻苦,毫不张扬,这就是他们的美丽所在,他们的工作带动了航天机器的运转。我们是平凡的人,我们也可以拥有那份美丽--只要我们能踏踏实实、默默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平凡不是平庸,那是一种比伟大更值得尊敬的品格。平凡何尝不美丽?就让我们去做那一滴水、一朵花、一颗螺丝钉,于无声处绽放我们最光彩夺目的美丽。

点评:

1、开篇三句构成排比,一气呵成。段末点题,自然地引出下文。

2、中间“平凡的一滴水很美丽”、“平凡的一朵花很美丽”、“平凡的一颗螺

丝钉很美丽”呼应开头,并且构成并列关系,结构严谨。

3、结尾思想升华,点明“平凡不是平庸”。“ 一滴水、一朵花、一颗螺丝钉”照应

前文。“于无声处绽放我们最光彩夺目的美丽”则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精神,体现

了精神美。

妈妈我走了

(递进式结构)

—一粒种子的告白

亲爱的妈妈,我走了,我要走出自我小天地,去见识别样大世界。

妈妈。不要责怪风伯伯带走了我,我走了,选择我自己的路,去流浪四方。

人们都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我却离开了你温暖的怀抱,不再承欢膝下!妈妈,在您的培育下,我已经长大;飞翔的翅膀逐渐强壮,飘游的念想占据了我的整个心房,妈妈,我要实现它!

阳春三月,在您的温暖心脏里,我萌生了要探访外面世界的愿望。于是,在春风的呼唤声中,在春雨的洗礼中,在春阳的抚摸中,我在您的枝头探出了脑袋。啊!如茵的小草、芬芳的花朵、解冻的湖水、翩飞的蝴蝶、歌唱的鸟儿„„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生机勃勃!看到这些景象,我倍感精力充沛,于是,我伸伸腰,使自己长大了些,甚至开出虽然微小,但也娇艳的花朵,为春天增色几分。

炎夏七月,太阳失去了春天的妩媚和温柔,像一个恶毒的巫婆,使劲地煎烤着我们,我变得无精打采,耸肩垂耳,胆战心惊。为了抵抗太阳的威力还有狂风暴雨的袭击,我只好不停地从您那儿吸收养料和水分,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壮起来,终于,我抖落了零落的花瓣,剩下的花萼涨满了生命的琼浆,我变成了一枚小小的果实屹立枝头!

金秋十月,风伯伯带来了远方的精彩,我的心变得不安分起来,妈妈,我想走出在您庇护下的这方自我小天地,到远方飘泊去。在那遥远的地方,我会安定下来,不再流浪,妈妈,请不要悲伤!在来年的春天里,或许我会在荒凉的沙漠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拥有无限生机;或许我会在陡峭的绝壁上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增添无限景致;或许我会在繁忙的道路旁生根发芽,建立另外一个家,那儿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减少无限尘埃;或许„„

妈妈,请不要思念我,请不要牵挂我,在您的养育下,我已经足够强壮,我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我能抗击风霜雨雪,相信,走出自我小天地的我,一定能够创出一番新天地。妈妈,我走了,带着爱与希冀离去,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亲爱的妈妈,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再次照射在天地间的时候,请不要再早起去亲吻你的孩子,他已经走了,您再也找不到他了!或许他会出现在诗人的赞歌里,或许他会出现在摄影师的作品里,或许他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那么,请为他骄傲!

点评:

这是一篇别样风采的佳作,令人眼前一亮,并令人感动。

一、托物言志的手法。文章以一粒种子象征青少年,以一粒种子的成长形象地表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表达青少年要勇敢地走出自我小天地,闯荡新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理想。别出心裁,胜人一筹。

二、采用第一人称,真情告白的方式,直抒胸臆。文章以情动人,既有对离开妈妈的不舍与留念,又有渴望见识外面的世界,努力奉献自我、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文章中反复出现对妈妈的呼告,儿女情长,但又意气风发,让人不禁感慨,“无情未必真豪杰”!

三、主题深刻,立意高远。文章不仅表现了青少年朋友的勇敢和决心,而且还赞美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结尾一段其实就是对这种奉献精神的形象礼赞,深化主题,并给文章增添亮色。

英语写作并列句 篇7

在生成语法中最早研究并列结构的是Chomsky的作品《句法结构》 (1957) , 在该书中, Chomsky对并列结构作了简单的讨论, 并提出了并列结构的基本要求:1.并列的每个项目都必须是独立的“句法成分 (constituents) ”;2.所有的并列成分都必须是相同的类型 (the same type) 。沙科特 (Schachter) 提出了并列体必须是同一句法类型和同一个语义功能的并列成分条件限制。

二、并列结构生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关于并列结构的基础生成问题, 语言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并列都是句子并列, 其它的并列是句子通过省略等派生而来的, 此观点的代表文献有:Aoun.Benmamoun&Sportiche (1994) , Johannessen (1996&1998) 另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并列结构都是短语结构的并列, 代表文献有:Munn (1993&1999)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太极端, 应该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更好地解决并列结构的问题。

三、句子并列现象

汉语里绝大多数的并列都可以看成是句子并列而后进行句法缩减的结果。例如:

对嫌犯和服刑人员也要讲人权。 (介词宾语的并列)

根据司富珍 (2009) 的研究方案, 这一句话表面上是由两个介词宾语“嫌犯”和“服刑人员”的并列, 而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下面两个句子并列的结果:a.对嫌犯也要讲人权。b.对服刑人员也要讲人权。这两个句子经过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等一系列数理运算之后, 得出了这个句子。下面简单演示一下:

[PP对嫌犯]×[VP也要讲人权]+[PP对服刑人员]×[VP也要讲人权]

= ([PP对嫌犯]+[PP对服刑人员]) ×[VP也要讲人权] (提取公因式[VP也要讲人权])

= ([PP对×[COP嫌犯+服刑人员]]) ×[VP也要讲人权] (提取公因式“对”)

=对嫌犯和服刑人员也要讲人权。 (用自然语言的“和”代替数学语言符号“+”)

上面的例子说明了, 很多表面形式各异的并列结构实质上都是句子并列之后经过一定的数学运算得到的。这一方案也能解决研究中的许多难题, 例如并列项为不同类型的并列结构问题。如:

John is stupid and a lier.

这句话很多人认为是违反了Chomsky的并列条件:所有并列向都必须是相同的类型 (the same type) , 其实, 这句话是有两个CP并列的结果。John is stupid.John is a lier.所以, 并不违反并列条件。

四、短语的并列

首先, 我们看下面一个例子:

我想找一个秘书兼保姆。[我想找一个秘书]+[我想找一个保姆]。

[我×[想要×[找×[一个秘书]]]]+[我×[想要×[找×[一个保姆]]]]

=我× ([想要×[找×[一个秘书]]]) +[想要×[找×[一个保姆]]] (提取公因式“我”)

=我×想要× ([找×[一个秘书]]) +[找×[一个保姆]] (提取公因式“想要”)

= 我×想要×找 ( [ 一个秘书] + [ 一个保姆] ) ( 提取公因式“找”)

那么问题来了, 上面的 (“一个秘书”+“一个保姆”是两个人) 而 (“一个保姆兼一个秘书”是一个人) , 所以两者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这一种是名词短语直接并列, 并不经过句子运算。

叶雅琴 (2013) 对汉语的并列结构的动词类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 并将它们与英语等语言中的相应现象做了对比, 认为谓语动词或形容词的语义类型可能会对一个并列结构是句子并列还是短语并列产生约束。例如:如果谓语位置上的短语成分是类似于“相像”、“感情融洽”、“打架”、“争吵”等要求主语是复数性成分相配时, 一般会是名词直接并列而成。如:

小明和小李关系很好。

John and Mary are similar.

上面两句都不能通过两个句子合并得到。而只能是将主语位置上两个名词短语直接并列之后再与谓语进行搭配。

谓语中心语位置上的动词性成分还可能限制宾语的并列生成类型。有一些动词如“撮合”、“挑拨”、“离间”、“缓和”等, 其宾语或相应的副词位置上的介词宾语只能是直接并列, 而不会是在句子并列基础上缩减而来。例如:

红娘在极力撮合赵小五和李英英。

他明显在离间小明和小李。

通过上面的讨论, 我们知道有例子并列结构, 一种是句子并列, 一种是短语并列。应该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更好地接并列结构的问题。

五、并列结构的限制条件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例子:

a.Some boys walk and talk.

b.Some boys walk and some boys talk.

这两个结构的并列关系稍微复杂一些, (1) 当b中的两个“some boys”的语义指称对象相同, 我们就可以运用数学中的提取公因式, 合并同类项的数理运算得到a句; (2) 如果b中的两个“some boys” 的语义指称对象不相同, 它们只是表面的语音形式相同, 并不是真正的公因式, 因此无法通过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来进行操作, 所以结果只能说“some boys walk and some boys talk”, 而不能缩减为a句。还有, 提取的公因式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成分” (constituents) , 例如:

a.他买了一辆自行车。

b.他买了一辆汽车。

上面这两句话中的公因式是“他买了”, 而不是“他买了一辆”, 因为前者是一个独立的成分, 而后者不是。所以, 上面两句话的并列结果是:

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汽车。

*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和汽车。

还有这句话中的公共项 (公因式) 是“他买了”, 而关于它的语义指称对象是否相同, 如果公因式里的“他”指的是同一个对象的话, 上面两句话就可以并列成“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汽车”。如果公因式里的“他” 指的不是同一个对象的话, 上面那两句话就不能并列。所以我们在考虑并列问题时, 还要看具体语境, 看是不是真正的公因式, 还是只是形式相同, 而语义指称对象不同。

如果把上面那两句话换成:

我买了一辆自行车。

我买了一辆汽车。

这两句话可以并列成下面这句话:

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辆汽车。

因为这两句话中的公因式“我买了”中的“我”的语义指称对象明确, 就是说话者, 没有指称不明确的现象。

通过上面的分析, 笔者认为并列结构中提取公因式是有限制条件的, 笔者试图从数理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我们假设两句话的公共项 (公因式) 的语义指称对象分别为集合A和集合A’:

(1) 若A A’= 时, 此时的公因式只是表面语音形式相同, 不是真正的公因式, 且两者的语义指称对象不同, 所以不能通过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来进行操做。

(2) 若A A’=A/A’时, 此时两句话中的公共项是公因式, 且有相同的语义指称对象, 所以可以通过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等数理运算进行。

总结一下, 并列需要两个限制条件: (1) 所并列的公共项必须是一个独立的成分 (constituents) ; (2) 两句话的公共项必须有相同的语义指称对象。

六、关于并列结构的中心语问题

我们知道并列结构由并列体和连接词两部分组成, 关于并列结构的中心语到底是并列体还是连接词呢?

兹维科 (Zwicky) 和哈得逊 (Hudson) 提出了关于连词作中心语的六项指标: (1) 语义论元还是功能符; (2) 一致关系的决定语; (3) 形态句法的焦点; (4) 次范畴体; (5) 它所在的短语分布对等性; (6) 必须性。斯文呢斯 (Svenonius) 有补充了三条标准:唯一性, 中心语元素和序的决定语。

兹维科 (Zwicky) 对中心语作了如下的描述: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区别归根于语义。在X和Y中, 若X是中心语, Y是修饰语, 则大略地讲, X+Y描写的是X。

若X是功能词, 则X就是语义功能符。在PP中, DP是论元, 因而介词是中心语。这就说明下面的这个短语描写的是一种位置而不是一种床。

a.in the bed

兹维科 (Zwicky) 强调的是语义功能符而不是语义论元。Hudson认为语义功能符是能否作中心语的最重要的特征。

根据X-bar理论, 中心语的语法特征和语类特性决定最大映射的语法特征和语类特性。NP, VP, AP分别是中心语N, V, A的最大映射, 最大映射的语法特征由中心语决定。

Johannessen (1998) 认为中心语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一个词类投射成最大词类, 连接词是并列结构的中心语。而且连接词是并列结构的功能中心语而不是词汇中心语。Johannessen认为并列结构是一个并列短语 (Co P) , 连接词是并列短语的中心语, 并列体分别是其限定语 (specifier) 和补语 (complement) 。

七、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知道并列结构有句子并列和短语并列, 连接词是并列结构的中心语, 并列体分别是并列结构的Specifier和Complement.当然, 连接词能独立投射做中心语, 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支撑。还有, 并列结构是有限制条件的, 只有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才能并列。

参考文献

[1]Schachter, P.Constraintson Coordination[J].Language, 1997, 53 (1) 86-103.

[2]司富珍.并列结构生成的数理基础[J].现代中国语研究 (日本) , 2009.

[3]刘丹青, 唐正大.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4]李艳惠.短语结构和语类标记:“的”是中心语?[J].当代语言学, 2008 (2) .

英语写作并列句 篇8

关键词 句子结构 句型 热点 考查

句子成分;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根据语法形式,即句子的结构,英语的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一、简单句(Simple Sentences):只包含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动词(或并列谓语动词)。英语简单句由于所用的主要动词不同(即系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三种),就产生了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一)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 (SVP) 如:

We are teachers.

主 谓

系动词包括下面几种:

1. 表示感觉、视觉的系动词

feel, seem, appear, look, taste, smell, sound等

2. 表示变化的系动词

turn, become, get, grow, go, come, run, fall等

3. 表示保持某种状态的系动词

keep, be, stay, remain, continue, stand, sit等

以上所有这些系动词都可以直接跟形容词。

简单句根据使用目的(用途)分为四种:

1). 陈述句:用来叙述一项肯定或否定句的事实,句末用句号,读降调。

如:My sister is six years old;。

2). 疑问句: 用来提出问题。可以分为四种:一般(反问句或者说否定疑问句)、特殊、选择、反意.

如:Is she sixteen or seventeen years old?

3). 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建议、号召等。一般省去主语。

如: Don't talk in the room.

4). 感叹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句末用“!”号,读降调。 感叹句主要由what和how引导。what修饰名词,how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

如:How clever my sister is!

(二)主语 + 不及物动词(SV)如:

The rain stopped.

主 谓

(三)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SVO)如:

We like the delicious food.

主 谓

(四)主语 + 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S V o O)

Tom tells him the way to the station.

主谓

(五)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 宾语补语,(S V O C)如:

He called me Amanda.

主谓

二、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s):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谓结构的句子叫并列句(构成并列句的简单句常被叫做分句),句与句之间通常用并列连词或逗号来连接,如:

We help them and they help us.

主 谓主 谓

The food was good, but he had little appetite.

主谓 主 谓

(一)并列句的分类

常用的并列连词可以分为四种,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关系:

1. 平行关系and, as well as, along with, not only… but (also)…, neither…nor..

如:The teacher's name is Smith, and the student's name is John.

2. 转折关系 but, yet, however, nevertheless, while

如:He is young, but he knows how to take care of him.

3. 选择关系 or, otherwise, rather than, either…or…

如:Hurry up, or you'll miss the train.

4. 因果关系 for, so therefore, hence

如:The weather is fine, so I want to go shopping.

三、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s):有两个或更多的主谓结构,通常由一个主句和一个分句构成。 在复合句中,主句是句子的主体,通常可以独立存在;从句是主句的一个句子成分,不能独立存在,但它也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可以根据从句在主句中所发挥的语法功能对复合句进行分类: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都属于复合句。

如:I was about to leave,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主句从句

He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主句从句

(一)名词性从句: 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与同位语的句子分别叫做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这些统称为名词性从句。

1. 主语从句 :在复合句中用作主语的从句叫主语从句。

为了保持句子平衡,主语从句常用it作形式主语,将主语从句后置。用it作形式主语的主语从句结构有如下几种:

1)It is + 名词 + that从句

2)It is + 形容词 + that从句

2. 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主句的宾语。它可以作主句谓语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

如:He asked his girlfriend if she has received his letter.

3. 表语从句:放在连系动词之后,充当复合句中的表语。

如:The problem is that the family is short of money right now.

4. 同位语从句:用于对前面的名词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名词的具体内容。同位语从句一般由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一般跟在名词fact, hope, idea, news, doubt, suggestion, information, opinion, decision等后面。

如:The news that he will come to see me makes me happy.

(二)定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词组或代词的从句。被修饰的名词、词组或代词叫做先行词。定语从句通常出现在先行词之后,由关系词引出。

1.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有: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等。其中that 可以修饰人或物,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which 用来修饰物,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who 用来修饰人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whom用来修饰人在句中做主宾语, whose可以修饰人或物,在句中做定语(若指物,它还可以同of which互换),as可以修饰人或物或事情,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That’s the teacher who /that teaches us English.

He is the man (whom /that)she is looking for.

The professor whose husband teaches you English has been to Germany.

The house whose(of which) windows were damaged has been repaired.

2. 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副词有:when, where, why等

1) when指时间,在定语从句中作时间状语,

如:we’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2) Where 指地点,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

如:This is the place where I studied in my childhood.

3) Why 指原因,在定语从句中作原因状语,

如:Is this the reason why she refused his offer?

3.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分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种。

1) 限制性定语从句为先行词不可缺少的定语从句,如果将这种定语从句省去,主句的意思就会不完整或不明确。不用逗号分开.

如: She is the nurse who looks after my uncle.

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只是对先行词的附加说明,如果将这种定语从句省去,也不至于影响主句的意思,它和主句之间常用逗号分开,

如: The gift is from my mother, who is working in the factory.

4. as 可作为关系代词来引导定语从句

1) as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相当于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如:He is from Beijing, as you know.

He is from Beijing, which you know.

2) 关系代词常出现在the same…as, such…as, so…as, as…as 等结构中。

如:Such books as you bought are useful.

The school is just the same as it was 20 years age.

Here is so big a stone as no man can lift.

as 和which在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但不同之处主要位置上:as可置于句首也可在另处,而which不可置于句首。

如:As you know , he is from Beijing.

He is from Beijing, which you know.

5. 关系代词that 的用法

1) 关系代词that 与which 用法的区别

(1) which 可以引导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that 则不能,

如: He had failed in the English, which made his father very angry.

(2)Which 之前可以有介词,that 之前则不能,

如: This is the house in which Tom used to live.

2) 只能用that,而不能用 which 的情况

(1) 当先行词是all, everything, nothing, something, anything, much, little, few,none 等不定代词时,

如: That is all that I want to tell you.

(2) 当先行词被序数词或形容词最高级所修饰时,

如: The first place that I visited in China was the Great Wall.

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that I have seen.

(3) 当先行词被 the very, the only, the just 等词修饰时,

如: Mr. Smith is the only foreigner that he knows.

(4)当先行词中既有人又有物时,

如:He was looking pleasantly at the children and parcels that filled his bus.

(5) 当主句已有疑问词who或which时,

如: Who that you have even seen can do better?

Which are the books that you bought for me?

(6) 如果有两个定语从句,其中一句的关系代词是 which ,另一句则用that,

如: Let me show you the book that I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which was newly open to us.

(三)状语从句: 在复合句中作状语,其位置可以在主句前或主句后。状语从句可以分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比较、让步、条件等几种。

1. 时间状语从句通常由when ,as ,while, after, before, since, as soon as ,since, till (until), while, whenever等引导。

如: I can't recognize you. You have changed a lot since I met you last time.

2. 地点状语从句通常由where, wherever等引导。

如:Anywhere she goes, her brother goes too.

3. 原因状语从句通常由because, since, as等引导。

如:Mary eats ice-cream so much because she likes sweet food.

4. 目的状语从句通常由so that..., so...hat..., in order that...等引导,往往放在句尾,从句中通常含有can / could / may / might等情态动词。

如:Jim got up earlier so that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train.

5. 结果状语从句通常由so that..., so...that...等引导,放在句尾。结果状语从句一般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故多为过去时态。

如:Tom lost so many bikes that he decided never to buy a new one.

6. 让步状语从句通常由though (although), as, even if( even though), however, whatever等引导。

如: She wears a T-shirt though it is cold today.

7. 条件状语从句通常由if, unless, as long as等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一般放在句首或句尾,特别注意,时间状语从句不允许使用将来时,而应该用现在时替代。

如:You will fail in the coming final exams unless you work as hard as you can.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shall go skating.

参考书目

[1]张光珞,英语必备大全。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2]薄冰,薄冰英语语法详解。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考研热继续升温 甘肃高校报名人数“涨声一片”下一篇:我国的银行经营主要是通过组织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