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试题

2024-06-17

无抽搐电休克试题(通用8篇)

无抽搐电休克试题 篇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一)目的对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精神药物不能耐受者,达到快速治疗的效果。

(二)注意事项 1.治疗前

(1)请配合护士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以便了解您的身体状态是否适合接受治疗。

(2)因为治疗时需要打麻药,为了您的安全,所以请在治疗前6h禁食、禁水。

(3)请配合护士取下活动益齿、发夹和各种饰品、解松衣扣及腰带,以便治疗的顺利进行。(4)临治疗前排空大小便。2.治疗后

(1)请卧床休息,起床时动作应缓慢,下床活动时走路要慢,如觉不适可与护士联系,护士会帮助您。

(2)为了您的安全,还需禁食至少2小时,等意识完全恢复后方可进食、进水。(3)治疗后若有何不适请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

改良电抽搐治疗及护理

改良电抽搐治疗是应用肌肉松弛剂与麻醉剂,使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治疗,其并发症尤其是运动系统并发病少于传统电抽搐治疗。因此,它的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已被临床广泛运用。

一、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适应证

(1)抑郁症,尤其重度抑郁症、有强烈自杀念头、自杀行为的患者。(2)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如木僵、违拗、缄默、拒食。

(3)精神运动性兴奋,如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紧张症状群。(4)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精神障碍患者。

无明显禁忌证,仅因肌松剂可引起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故患有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慎用。

二、治疗方法

(1)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台上,四肢保持自然伸直姿势,解松领口和裤带。

(2)治疗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按患者年龄、体重给予丙泊酚缓慢静脉推注,诱导患者入睡,待患者出现哈欠、角膜反射迟钝时,给予0.25%琥珀胆碱(司可林)静脉注射,观察肌肉松弛程度。当腱反射消失或减弱,面部全身出现肌纤维震颤,呼吸变浅,全身肌肉放松时,给患者戴上软泡沫小型牙垫,并用简易呼吸器给患者持续加压给氧,即可通电治疗。观察口角、眼周、手指、足趾的轻微抽动,持续30~40s,为一次有效的治疗。

(3)治疗结束后,取出牙垫,继续用简易呼吸器给氧直至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为止,即可送休息室继续观察。

三、治疗过程的护理

治疗过程的护理与电抽搐治疗的不同之处有:

(1)治疗前禁食、禁水时间一般为6h。因治疗时给患者行基础麻醉,如果禁食、禁水时间短有可能引起患者呕吐物吸入气管而导致不良后果。(2)治疗前要准备好软泡沫小型牙垫、麻醉用品及治疗仪。

(3)静脉注射时严防因药液外漏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若注射后出现瘀斑,按攻嘱给予外敷。(4)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师,疏通患者气管,及时用简易呼吸器加压人工呼吸,同时给氧气吸入至自主呼吸恢复。

(5)如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出现麻醉意外或治疗并发症,应及时配合医生急救处理。

(6)在患者意识恢复后1.5~2h方能进食,并在护士的严密观察下进食。

经鼻、口腔吸痰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气道黏膜损伤

(一)预防

(1)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调节最佳吸痰负压。

(2)动作应轻柔,应避免反复插入,防止黏膜损伤出血和咽部充血水肿。(3)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二)处理

(1)吸痰前,吸痰管必须用生理盐水浸湿润滑。(2)负压勿过高,吸痰停留时间勿长。

二、加重缺氧

一、预防

(1)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插入。(2)严重缺氧患者慎用口鼻吸痰。

(3)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并持续吸氧。

(一)处理

(1)停止吸痰。

(2)给予高浓度吸氧,观察氧饱和度。

(3)取侧卧位,床头抬高15~30度,并将患者头部后仰,口稍向下。

氧气吸入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氧中毒(1)预防

(1)高浓度供氧时间不宜过长。

(2)有效控制吸入氧气的浓度和时间。

(二)处理

(1)选择机械通气。

(2)密切注意观察出现胸骨后不适及疼痛,吸气时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3)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期做血气分析。

二、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一)预防

(1)吸氧应通过加用无菌蒸馏水湿化瓶装置,以湿化氧气。(2)用氧者,应每日更换导管1~2次,并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3)停氧时应先拔出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关错开关,大量氧气突然冲入呼吸道而损伤组织。(1)处理

(1)报告医生。

(2)及时安装湿化氧气装置。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护理常规

(1)向患者介绍MECT的目的和过程、术前用药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顾虑。

(2)做好术前各类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X线片等。(3)术前禁食禁水6h。

(4)术前测T、BP,询问女患者月经情况,T >37.5·C、血压异常或女性患者月经来潮,应通知医生暂停MECT。

(5)取下患者活动性假牙、眼镜、手表、发夹等金属物品。(6)患者术前必须由2名护士核对腕带信息并签名。

(7)病房护士落实各项MECT术前评估后与无抽搐治疗室接收人员做好交接工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护理常规

(1)做好心理护理,注意观察患者术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MECT后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自主呼吸恢复情况。(3)全麻未清醒前,为防意外发生,必须专人看护,直到清醒为止。

(4)无抽搐治疗室护士落实各项术后评估并与病房护士做好术后交接工作。(5)患者返室休息时应加强看护,防坠床,必要时给予约束保护。

(6)术后禁食、禁水2小时,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方可进食、进水。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观察要点

一、MECT观察要点

(1)严密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自主呼吸恢复的情况,包括节律、频率,是否有异常呼吸,末梢循环有无发绀,直至自主呼吸恢复平稳停止人工呼吸及吸氧。(2)判断患者意识情况,护士可通过呼唤、对话或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患者是否睁眼或定位动作来判断,若出现意识模糊、烦燥不安等情况,应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处理。

(3)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每10分钟记录1次,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4)观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如伴有痰液产生,应仔细观察痰液的色,气味、颜色和黏稠度。若分泌物过多及时吸出,舌后坠要给予及时解除。

二、病房观察要点

(1)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恢复情况,如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应由专人护理,必要时给予保护,并通知医生。

(2)观察患者有无治疗后不良反应,如有头晕、步态不稳、烦躁不安等。(3)患者进餐时,护士应观察其进餐情况。

(4)患者起床活动后,观察患者步态,防止跌倒。

(5)询问患者的体验,是否对治疗有恐惧心理,及时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防影响患者以后的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延长

护士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吸入氧浓度,必要时根据医嘱注射呼吸兴奋剂,直至恢复自主呼吸。

二、呼吸道梗阻

护士应及时托起患者下颌,去忱平卧,头偏向一侧,分泌物过多可用吸引器吸除。

三、患者治疗后出现意识谵妄状态的表现,意识恢复后躁动症状会很快好转。护士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保护约束或药物注射。

四、头晕、步态不稳

护士应看护好患者,下床活动、如厕、洗澡均要有人伴搀扶,给予防滑软底鞋,清除环境中障碍物,防止跌倒。

五、记忆障碍

可能与治疗中大脑缺氧有关,也有可能与治疗后神经递质改变有关。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解释工作,记忆障碍是暂时的,多在停止治疗后数小时或数日恢复。

六、头痛

护士应嘱患者多休息,不要过分紧张,勿进行剧烈运动,特别是头部运动,必要时可使用镇痛剂和扩血管药物。

七、局部疼痛、静脉炎

护士可用理疗、热敷、抬高患肢减轻患者疼痛和肿胀。

无抽搐电休克试题 篇2

1 临床资料

54例精神病人均为住院病人, 诊断均符合CCMD-3-R诊断标准。年龄22岁~46岁, 平均32岁;抑郁症18例, 精神分裂症29例, 躁狂症7例;高中及高中以上27例, 初中15例, 小学9例, 文盲3例;初次住院13例 , 再次住院41例;住院天数25 d~52 d, 平均28 d。

2 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2.1.1 治疗前心理护理

治疗前护士可以向病人及家属简单地介绍治疗原理及安全性及治疗的目的、过程、效果、疗效, 向病人介绍改良ECT治疗的优点。让病人及家属了解改良ECT的副反应小, 而且可以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用量, 病人的耐受性好;也可以向病人介绍一些经过该治疗已康复的病人, 消除病人的顾虑, 增强信心, 配合治疗。

2.1.2 治疗前禁食禁水

治疗前禁食、禁水6 h~8 h, 因治疗时给病人行基础麻醉, 如禁食禁水时间短, 会造成病人呕吐, 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所以, 护士应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让病人了解禁食、禁水的重要性, 使病人主动地配合, 避免未禁食禁水而延误治疗, 失去治疗的连续性影响疗效。

2.1.3 治疗前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

体温超过38 ℃, 脉搏超过130/min, 血压超过22/15 kPa, 不宜做此治疗。将结果填写在治疗单上, 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1.4 治疗前备好治疗用的物品

急救器械, 如开口器、舌钳、血压计、给氧设备、简易人工呼吸器、注射器、输液器。急救药品, 如呼吸三联针、升压药等。

2.1.5 其他

女病人询问是否处于月经期 (此时不宜做治疗) ;嘱病人排空大便、小便;让病人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取下病人的活动义齿、发夹、眼镜等一切金属物品, 松解领扣和裤带, 保持病人的头发清洁、干燥。另外, 治疗室应布局合理, 环境安静, 工作人员态度严肃, 接受治疗的病人应与其他候诊人员分开, 避免因观看后紧张、恐惧而拒绝治疗。治疗室应备有休息的床位, 供病人休息。

2.2 治疗中的护理

2.2.1 治疗中心理护理

为了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 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在注射丙泊酚未发挥药效前, 护士应与病人交谈, 交谈的话题可以与治疗无关, 主要是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以减少病人的恐惧心理。

2.2.2 严防药液外渗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静脉注射药物时, 应选比较粗直的静脉。要经常检查有无外渗, 发现外渗及时更换血管。

2.2.3 观察病情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如出现麻醉意外或治疗并发症, 应及时配合医生急救处理。

2.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配合医生疏通病人呼吸道, 及时使用简仪呼吸器。注意病人的血氧饱和度,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直至自主呼吸恢复。

2.3 治疗后的护理

2.3.1 休息

病人安排在安静的环境内, 绝对卧床休息。

2.3.2 病情观察

病人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是否过多, 必要时请示医生处理。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生命体征, 以了解生命体征是否渐趋平稳。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3 避免意外伤害

病人转入病室后护士应继续观察病情, 可通过呼唤、对话或给予痛觉刺激以及病人是否睁眼或定位动作来判断病人的意识。病人意识尚未清醒, 有兴奋不安, 应为病人拉上床栏, 必要时给予保护。保护时注意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避免意外伤害。

2.3.4 饮食

病人意识恢复后1.5 h~2.0 h方可进食, 并在护士的严密观察下进食。饮食应以软食为宜, 防止因肌肉松弛、吞咽困难而噎食。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进食时要细嚼慢咽, 避免因饥饿难忍而狼吞虎咽, 导致噎食。

2.3.5 病人清醒后的心理护理

病人因治疗而引起的近期遗忘而不能回忆治疗前后的过程, 心理非常恐惧, 这时护士应耐心地向病人介绍治疗过程, 讲解为什么会出现近期遗忘的症状, 解除病人的顾虑。必要时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协助。

3 效果

通过护士的解释、安慰, 病人对整个治疗过程有了详细的了解, 知道在治疗这段时间内没有记忆是正常的, 对身体及记忆力没有损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恢复, 减少了病人因突然不能回忆刚才发生的事情感到恐惧而拒绝下一次的治疗。本组54例病人通过护士的心理安慰和解释, 均主动配合治疗。主动配合护士在治疗晨禁食禁水, 使治疗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下去, 增强了治疗的连续性, 提高了疗效, 缩短了疗程, 减少了住院天数, 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通过有效的护理, 减少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 54例病人均未发生吸入性肺炎、骨折及呼吸停止时间过长等不良反应。病人的精神症状缓解迅速, 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减少了抗精神病药物的用量, 明显地减少了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

4 体会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护理 篇3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护理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18—01

电休克治疗(ECT)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短暂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作和全身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通电前加用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病人短暂意识丧失,术后一段时间行为失控,护理不当可能会发生患者无意识受伤事件,影响疗效。我院于2000年引进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656例,共计4066人次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1 临床资料

1.1资料来源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开滦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无抽搐电1.2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656例,诊断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其中男性436 例,女性220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1.25±192.45岁;婚姻状况:未婚294例,已婚356例,离异6例;文化程度:文盲 14例,小学164例,初中216例,高中192例,大学58例;职业:工人338例,干部114例,学生66例,农民122 例,私营业主 6例;诊断:精神分裂症346例,情感性精神障碍224例,法轮功所致精神障碍3例,分离转换障碍17例,神经症41例,精神发育迟滞办法精神障碍1例,脑外伤所致综合征13例,创伤后应急障碍11例。

2 护理

2.1治疗前护理

2.1.1治疗前心理护理 治疗前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解释治疗的原理,治疗目的,安全性及过程,效果、疗效。使病人及家属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优点,让病人及家属表达对电休克治疗的看法及感受,也可以让以前接受过治疗的病人与其聊天,以解除或减轻病人及家属的顾虑,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增强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2.2.2治疗前基础护理 治疗前6小时绝对禁食、禁水;治疗前换宽松舒适的衣服;排空膀胱,去除假牙,眼镜,发夹和所佩戴的金属饰品;清除所有化妆及除掉指甲油。了解患者的吸烟、饮酒及成瘾性物质使用情况。检测基础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另外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要重点观察,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治疗后观察比较。

2.2.3治疗前用物准备 急救器械,如开口器,舌钳,吸痰器,给氧设备,心电监护仪,注射器,输液器。急救药品,如呼吸三联针,升压药,过敏药,镇静药等。检查电休克治疗仪运行情况,电源、电路是否完好、可靠。

2.2.4 其他 女病人询问是否处在月经期(此时不宜做治疗);治疗室布局合理,环境安静,光线充足,室温18-26度;工作人员态度严肃认真,接受治疗的病人与其他候诊病人分开,避免观看后产生紧张、恐惧而影响治疗。

2.2治疗中的护理

2.2.1治疗中的心理护理 为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在注射丙泊酚未发挥药效前,护士应与患者交谈,交谈的内容可以与治疗无关,主要是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或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

2.2.2 建立可靠地静脉通道,选择绑血压袖带对侧的手臂建立静脉通道,经常检查有无液体外渗,发现时及时更换血管。

2.2.3观察病情变化 在推注丙泊酚时要严格掌控推注速度,一般10mg/10秒,推注后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防止低血压性休克的发生。对在施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应急情况,随时参与治疗、救护工作。

2.2.4保持呼吸道通畅 积极配合麻醉师疏通患者的呼吸道,注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2.3治疗后的护理

2.3.1常规护理 治疗结束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后,将病人安置在醒复室内,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是否过多,必要时请示医生处理,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治疗后15min,30min,1h,2h生命体征,以了解病人生命体征是否渐趋平稳,同时观察病人意识恢复情况,直至完全清醒后,可由醒复室转入病房,由病房护士继续监控。

2.3.2防坠床摔伤 治疗后患者意识未完全清醒,有时烦躁,应给予保护,防止摔伤,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士仔细观察,直至患者完全清醒,定向力恢复,无需帮助可自行行走为止。

2.3.3饮食护理 病人意识完全恢复后1.5-2h方可进食软质食物,不宜吃鸡蛋、面包、馒头类固体食物,进食时护士应严密观察,嘱咐病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噎食。

2.3.4 心理护理 病人治疗后可出现头痛,全身酸痛,记忆障碍等,心理非常恐惧,此时护士应耐心向病人解释治疗过程及出现以上症状的原因,持续时间等,消除病人顾虑,同时在生活上給予关心和帮助。

3 小结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技术含量高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充分的疗前准备是确保电休克治疗的必要条件,同时要求参与实施治疗的护理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具备相对全面的护理知识和水平,熟悉治疗步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程序,密切观察病情为医疗上提供协助,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护理,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无抽搐电休克试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 新收住入院治疗的8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 男23例, 女20例;年龄22.5~63.4岁, 平均 (48.6±4.4) 岁;病程6~38年, 平均 (9.0±3.5) 年;研究组43例, 男24例, 女19例;年龄22.6~62.8岁, 平均 (47.9±4.2) 岁;病程7~41年, 平均 (10.0±4.4) 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符合精神和行为障碍国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10版 (ICD-10)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以及均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即过去5年内对三种药物剂量和疗程适当的抗精神病药物 (三种中至少有两种化学结构是不同的) 足量足疗程治疗反应不佳;或不能耐受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或即使有充分的维持治疗或预防治疗, 病情仍然复发或恶化, 且可耐受无抽搐电休克或氯氮平治疗, 均可完成本研究的治疗方案及PANSS评分的患者[2]。排除严重躯体疾病, 入院前1个月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氯氮平治疗, 初始使用剂量为25 mg/次, 2~3次/d, 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滴定剂量, 治疗1周左右, 滴定到治疗剂量, 治疗剂量为300~500 mg/d。

1.2.2 研究组

在氯氮平治疗的基础上, 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仪器选用美国生产的醒脉通多功能电痉挛治疗仪, 选择LOW0.5模式, 安放颞叶双侧电极, 依次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 丙泊酚1.5 mg/kg, 生理盐水冲管后快速推注氯化琥珀胆碱 (男性0.6 mg/kg, 女性0.5 mg/kg) , 待肌松完全后按年龄选取能量百分比通电治疗。根据滴定法确定电流刺激强度, 每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少于15 s, 每疗程6~12次, 每周治疗2~3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表 (PANSS) 评分, 根据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分、改良韦氏记忆量表 (WMS) 评分, 综合评价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PANSS由阳性量表 (7项) 、阴性量表 (7项) 、一般精神病理量表 (16项) 组成, 每项评分范围为0~7分;TESS由严重度、症状和药物的关系、采取的措施组成;WMS评分因子为再认、图片、联想、背数记忆[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包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对比

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无脱落的病例, 均可完成本研究的治疗方案及PANSS评分;治疗后, 研究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PANSS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5

2.2 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对比

治疗期间, 研究组的平均TESS评分为 (3.14±1.47) 分, 对照组的平均TESS评分为 (2.78±1.24) 分, 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研究组患者的WMS评分

在研究组患者的WMS评分中, 治疗结束后14 d时, 研究组患者的再认、图片、联想、背数记忆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 ;治疗结束后28 d时, 研究组患者的再认、图片、联想、背数记忆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 单纯采取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不欠, 病情容易复发, 需联合物理疗法, 进一步提高疗效。无抽搐电休克作为常见的物理疗法, 对大脑进行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 通过引起皮层广泛放电, 意识丧失, 从而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4]。近年来, 无抽搐电休克逐渐成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可明显缓解患者的阳性症状。一些研究认为,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抵抗, 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可协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在本研究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 将电极放置额叶, 可不引起癫痫发作, 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 调整刺激强度、频率及疗程, 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降低毒副反应。此外, 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 采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 还有利于提高疗效、安全性, 减少毒副反应[5]。

本研究中, 对照组采取氯氮平治疗, 氯氮平作为公认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经典药物, 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其各亚型均具有疗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后, 研究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PANSS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确切,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记忆功能损害作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最常见并发症, 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江慎辉等[6]研究认为, 记忆功能损害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引起的前额叶功能紊乱有关。此外,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期间, 记忆功能损害与治疗强度具有相关性[7]。通过本研究可知, 治疗期间, 两组患者的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且研究组患者的WMS评分中, 治疗结束后14 d时, 研究组患者的WM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28 d时, 研究组患者的WMS评分与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提示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功能影响具有暂时性、可逆性。

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确切,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治疗副反应发生少, 对患者的记忆功能影响具有暂时性、可逆性, 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有斌.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 2012, 18 (22) :133-134.

[2]江开达.精神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137.

[3]张继兰.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2, 6 (12) :30-31.

[4]何堂礼.帕利哌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15, 14 (10) :119-120.

[5]李耀东, 唐立岩, 宋志文, 等.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2, 34 (2) :135-137.

[6]江慎辉, 黄声江, 魏利群, 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4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27 (17) :57.

无抽搐电休克试题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69-02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ic Convulive Treatment,MECT,又称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在休克治疗前给予麻醉剂和肌肉松弛剂,通过电子计算机系统对大脑分析后,释放出与大脑电波相一致的微电波,抑制大脑的异常活动,控制痉挛症状,同时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脑血氧含量以营养脑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1,2】。现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综述如下。

1治疗前护理

1.1 健康宣教

1.1 1告知家属 做好家属宣教工作,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家属思想动态,细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取得家属信任及支持,鼓励家属予以患者情感支持及内心交流。

1.1.2 健康宣教 多数人都不了解MECT,甚至是害怕治疗后会有后遗症而拒绝治疗,因而医护人员应满足患者及家属对信息的需求,详细解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疗效、过程及注意事项等,讲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困难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可逆性记忆力减退和头痛,使患者对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有心理准备。引导患者充分认识MECT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各个环节的治疗和护理[3]

1.2 心理护理 尊重、关心、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倾听工作,了解患者心理现状,针对性实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疑虑,取得信任,积极配合治疗。

1.3 病人准备 治疗前必须进行详细体格及生化检查,以便了解是否存在禁忌症。治疗前日督处病人洗头、洗澡、修剪指甲,以及监督病人不涂口红及指甲油。术晨监测生命体征及体重,若体温≥37.8℃,血压>160/110mmHg,脉搏>130次/分者不宜行治疗。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取下活动假牙,更换宽松舒适的衣服,女病人须解开文胸。治疗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1.4 其他准备 保持治疗室的舒适与安静,避免他人进入,并准备好治疗所需的器械、药品以及各种必备的抢救器械和用药。

2 治疗时护理

2.1选择体位及护理准备 将患者带入治疗室后,取去枕仰卧位,全身放松,松开衣领,建立静脉通道,5%葡萄糖注射液滴注(糖尿病患者或是血糖偏高者选用生理盐水),确保治疗中能顺利进行静脉用药。

2.2治疗中监护 连接好心电监护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检测患者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认真观察患者的意识,对麻醉药物及肌松药物的反应,并将患者行MECT治疗前和治疗中、后的各项检测指标详细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4]。

3治疗后护理

3.1 治疗室护理 治疗结束后予以吸氧,必要时球囊辅助呼吸、吸痰,待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后,予以头偏向一侧,上床栏,继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口腔分泌物及意识。待病人意识清楚后转入一级病房继续监护。若病人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3.2 病房护理 转入一级病房后,嘱病人卧床休息,禁水、禁食2.5小时,继续观察病人有无躯体不适,当出现头痛、腰背部酸痛、短暂性失忆等时,应向病人解释,不必特殊处理,做好安抚工作,消除病人疑虑,稳定病人情绪。同时做好记录。进餐时应看护好病人,以防病人进食过快引起噎食。

4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能够起到奏效迅速、疗效显著提高,明顯缩短住院时间的效果[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宣教到位、术前准备完善、病情观察及时为MECT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治疗中熟练的操作流程,紧密的配合治疗医生及麻醉师的工作时成功的关键;治疗后关注病人的不适、进食、心理,保证了病人时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6

[2]郝伟,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0[3]张炜,刘娟娟,李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现状.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第16卷第1期

无抽搐电休克试题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双相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ICD-10) 双相障碍, 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的诊断标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17项>18分。排除机体有严重疾病的患者, 排除患有脑器质性疾病的患者, 排除针药物过敏反应的患者, 排除物质滥用患者, 排除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 排除治疗前两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并将表现出严重自杀倾向的患者进行排除[3]。共入组60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19~38岁, 平均 (24.81±1.95) 岁。对照组30例, 男21例, 女9例, 年龄19~36岁, 平均 (25.28±1.93) 岁。两组双相抑郁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采用美国思倍通原装进口无抽搐电休克5000Q型治疗仪, 治疗模式以LOW0.5为主, 在双侧的颞部放置电极, 以患者年龄的一半为标准设置能量, 根据患者疾病发作情况适当加大。患者每周接受3次治疗。3周末评定疗效。

1.2.2观察组患者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喹硫平治疗, 600 mg/d, 分2次服用。3周末评定疗效。

1.3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BRMS量表对患者临床治疗中的躁狂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其中BRMS在11~21分表现轻中度躁狂发作;BRMS≥22分, 表示严重躁狂发作。选择HAMD对患者实施量化评分。临床痊愈:患者HAMD评分的减分率高于85%;显效:患者减分率在55%~84%;好转:患者减分率在25%~54%;无效:患者减分率减少在25%以下[4]。总有效=临床痊愈+好转+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对比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6.175, P<0.05) , 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诱发躁狂情况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躁狂发生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134, P<0.05) , 见表3。

3讨论

研究显示抑郁障碍主要表现出三大症状,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运动抑制, 当前社会对抑郁障碍的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甚至出现对抑郁障碍偏见的现象, 这种现象直接引起很多患者情不愿到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当前双向障碍抑郁发作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点。在双向抑郁患者治疗中, 如果一味给予抗抑郁剂治疗, 转躁狂的概率较高。因此, 双向抑郁患者需谨慎使用抗抑郁剂治疗, 同时还要稳定患者的情绪, 降低转躁狂的发生率[5]。

目前无抽搐电休克 (MECT) 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其主要过程为适量注射肌肉松弛剂, 通过有效利用电流对脑组织产生相应的刺激, 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疾病的作用。MECT已经成为双向抑郁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起效快, 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症状, 并消除患者自杀、冲动等观念, 但同时其也有诱发躁狂的可能。针对双相抑郁的治疗, 如果MECT联合传统的心境稳定剂 (如丙戊酸盐、碳酸锂) 则会影响MECT发作或加重患者意识障碍。目前喹硫平作为一种新型情感稳定剂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喹硫平与5-HT2A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 并且可以使该受体数量下调并有轻度去甲肾上腺素回收阻断作用, 这与其抗抑郁有关;另一方面喹硫平有效阻断受体5-HT2C, 可用于抗躁狂、抗焦虑等临床治疗[6,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30例双相抑郁患者接受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喹硫平治疗, 临床疗效显著, 与对照组单纯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相比, 组间差异明显 (P<0.05) 。

综上, 在双向抑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喹硫平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 降低转躁率。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 (MECT) 联合喹硫平对双相抑郁患者的疗效及转躁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双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分别给予患者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喹硫平治疗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情况进行评分, 最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为7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躁狂发生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双向抑郁的临床治疗过程中, 无抽搐电休克 (MECT) 联合喹硫平治疗的效果明显, 降低诱发躁狂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喹硫平,双向抑郁

参考文献

[1]温东玲.氟伏沙明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12 (7) :142-143.

[2]张勇, 李峥, 李猛.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双向抑郁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 2011, 20 (23) :116-119.

[3]田常青.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用于治疗躁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4, 31 (2) :63-65.

[4]卓子禄, 陈莲.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女性抑郁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26 (5) :81-82.

[5]施尚进.无抽搐电休克联合阿米替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0, 25 (7) :1659-1660.

[6]杨开仁, 姜小琴, 毛福荣, 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急性期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2) :1054-1056.

无抽搐电休克试题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5 年3 月在我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120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为研究对象, 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7例, 女33例;年龄26岁~58岁 (40.70岁±4.78岁) 。观察组男29例, 女31例;年龄28岁~57岁 (41.30岁±3.98岁) 两组病人经检查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抑郁症诊断标准, 也满足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条件, 而且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病史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体方法: (1) 病人接受治疗前首先进行必要的常规检查, 包括血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X线片等。病人至少禁食6h且需排空大小便。医护人员应在专门的治疗室做好准备工作, 并备齐各种急救药品与器械。 (2) 使病人仰卧在治疗台上, 四肢保持自然伸直姿势, 检查口腔, 取下活动的义齿, 解开衣带领扣和裤带, 取下病人身上的金属物品。 (3) 治疗前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1.0mg。按病人年龄、体重给予麻醉剂 (目前常用丙泊酚)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时应缓慢进行, 以诱导病人麻醉入睡, 当病人出现哈欠、角膜反射迟钝, 对呼唤没有反应且处于嗜睡状态的时候, 给予0.25%氯琥珀胆碱 (司可林) 静脉注射 (10s注射完) , 观察肌肉松弛程度。当腱反射消失或减弱, 面部、全身出现肌纤维震颤, 呼吸变浅, 全身肌肉放松, 腱反射 (膝、踝) 消失, 自主呼吸停止时给病人戴上软泡沫小型牙垫, 并用简易呼吸器给病人持续加压给氧, 即可通电治疗。观察口角、眼周、手指、足趾的轻微抽动, 持续30s~40s, 为一次有效的治疗。 (4) 治疗结束后, 在脸面部和四肢肢端抽搐将停止时, 取出牙垫, 用活瓣气囊供氧并行加压人工呼吸, 时间5min~10min, 直到病人的自主呼吸恢复以后拔除静脉针头, 即可送休息室继续观察15min左右, 以防止病人在意识恢复过程中, 因意识模糊、躁动不安而导致的意外。个别体质虚弱者因可能出现继发性呼吸抑制, 故应倍加警惕。疗程一般为6次~12次, 急性病人可每日1次后改隔日1次。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 治疗前向病人介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和过程、术前用药和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仔细询问女性病人月经情况以及病人有无感冒发热等特殊情况, 如有特殊情况应该暂停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以后, 医护人员告知病人家属病人2h内应禁食、禁水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个性化护理, 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疾病的不同阶段以及个人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病前个性心理特征、家庭社会关系等不同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2.1 个性化心理护理由具有心理护理技能的精神科护士担任责任护士, 根据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评定病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确定病人的护理问题, 制订护理计划, 根据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不同阶段的需求, 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使病人通过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 平稳呼吸, 增强个体应付治疗前紧张的能力。教会病人认知调适法、合理宣泄法、转移法、幽默法、升华法等情绪调节技术, 控制焦虑、抑郁情绪, 合理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 宣泄自己在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情绪。

1.2.2.2 舒适及疼痛护理营造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 保持清洁卫生, 规范护理行为, 使病人住的舒适、舒心。护理人员着装整洁, 热情大方, 乐观开朗, 能及时与病人沟通, 尤其是病人在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 由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所以病人的紧张不安、焦虑等消极情绪会加重, 这时需要护士及时予以正确引导, 如转移注意力、治疗后去枕卧床休息的指导等。

1.2.2.3 个性化健康教育由责任护士定期对病人以及病人家属进行个性化健康宣教, 模拟护理情境, 利用角色扮演、幻灯片、发放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健康手册等形式, 向病人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使病人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可能的并发症有所了解, 消除治疗过程中的疑虑以及困惑, 能积极配合治疗。

1.2.2.4 其他定期在病人中组织集体娱乐活动, 在病人的生日等重要时刻送祝福, 加强病人与病人、病人与家属以及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另外, 护士积极关注病人的微小进步, 及时做出肯定和表扬, 鼓励病人重复积极的行为方式, 并举出较多成功治愈的案例, 以增强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方面, 密切注意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 督促病人食用水果, 合理搭配饮食, 在重要节日适时改善病人饮食, 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定期安排家属探视, 并向家属介绍病人目前的治疗情况, 讲解与病人接触时的注意事项, 使探视氛围快乐融洽。及时向病人及家属全面讲解合理应用抗抑郁药对病人治疗的重要性, 指导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并做好药品保管。积极引导和指导病人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最大限度地避免有害应激源造成的不良影响, 协助其维持心身平衡。同时,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工作和社会活动, 以重新找回自我存在的价值。

1.2.3 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24项)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第3周、第6周对病人进行评分, 并按照HAMD量表减分率≥75%判断为痊愈, ≥50%为显效, ≥30%为好转, <30%为无效, 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同时, 对两组病人接受治疗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头痛、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 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

1.2.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日益增长, 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根据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所公布的资料, 全球疾病负担排序抑郁障碍列第5位, 而到2020年, 抑郁障碍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负担源。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等, 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自杀倾向[4]。迄今为止, 抑郁症的病因并不明确, 但可以肯定的是, 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 是导致抑郁发作的重要条件。然而, 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 一般认为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种交互作用出现时对抑郁症发生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抑郁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一种精神疾病[5]。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 但是效果却不乐观, 25%~45%的抑郁症病人最终发展成为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如果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抑郁药物足量、足疗程的治疗, 病人的抑郁症状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则可以理解其成为临床上的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对难治性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成为精神科医护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克服难治性抑郁症带来了希望, 在传统电休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 因其疗效显著以及副反应小的优点, 已经在临床上广泛被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电休克治疗也称为电抽搐治疗, 是指一种用短暂时间、适量电流通过病人大脑, 使病人暂时意识丧失, 全身抽搐,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7]。这种治疗方法虽然很有效, 但是易使病人对治疗产生恐惧, 而无抽搐电休克是改良后的电休克疗法, 这种新的治疗方法适用范围广,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少, 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8]。无抽搐电休克疗法作为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 其作用机制是在注射肌松剂以后通过适量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层广泛放电, 从而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反应, 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只依靠药物或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都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9], 如果辅助以人文关怀为指导的个性化护理方式,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协助, 帮助病人改善目前心理状态和以往不良生活方式, 不但对于疾病的治疗大有益处, 还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减少疾病复发, 增强病人生活的信心。

本研究为观察组病人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 实施了个性化护理, 加强了对病人舒适和疼痛的护理指导, 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模拟再现护理情境, 使病人尽可能对疾病本身以及疾病的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有利于病人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配合治疗。与此同时, 在生活上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喜好, 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病人需求并根据病人自身情况提供个性化护理。此外, 还定期组织集体活动, 丰富病人住院期间的生活, 增加彼此之间沟通与交流, 有利于病人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支持并鼓励病人家属定期探视, 利用亲情的力量帮助病人消除恐惧,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研究结果表明,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个性化护理的观察组病人和只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较, 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HAMD评分显著降低, 而且接受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对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病人采取个性化护理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对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难治性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护理方式,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周、第3周、第6周对病人进行评分, 并分别评定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病人接受治疗后第1周、第3周、第6周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病人采取个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无抽搐电休克,个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王莉萍.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33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5) :8-9.

[2]张炜, 刘娟娟, 李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8) :51-52.

[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2-59.

[4]马玲, 曹秉荣, 陈娟.电休克应用与抑郁症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 12 (1) :138-139.

[5]黎裕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与个性化护理[J].内科, 2014, 9 (4) :422-423.

[7]韦歆, 胡晓军.无抽搐电休克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09, 7 (9C) :2478.

[8]乔霞, 钱志梅, 李谦.心理护理干预联合MECT对难治性抑郁症病人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9) :21-22.

无抽搐电休克试题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抑郁患者126例, 均自愿参与研究, 并且已经签署参与研究的知情同意书;HAMD评分范围18~37分;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全部研究对象在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上无异常情况。排除药物过敏、严重脏器病变者、哺乳和妊娠等患者以及MECT禁忌证患者。参照组男32例, 女31例;年龄26~69岁, 平均 (42.62±1.48) 岁;病程3个月~3年, 平均 (1.46±0.14) 年。试验组男33例, 女30例;年龄27~71岁, 平均 (42.87±1.52) 岁;病程3个月~3.53年, 平均 (1.68±0.19) 年。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

方法:参照组给予西酞普兰, 初始剂量10 mg/d, 早餐以后服用, 按照患者病情与耐受性来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20 mg/d。试验组基于参照组, 给予MECT治疗。具体操作: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 检查口腔, 摘除义齿, 解开衣带领扣。静脉注射麻醉剂 (目前常用丙泊酚) , 静脉注射时应缓慢, 以诱导麻醉, 静脉注射至睫毛反射迟钝, 对呼唤无反应, 嗜睡状态时即可。全身肌张力下降, 腱反射 (膝、踝) 消失, 此时为通电的最佳时机。医护人员采用美国醒脉通四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 电流90~130 m A, 通电时间2~4 s。多数患者出现面肌、口、角、眼轮匝肌、手指和足趾轻微抽动, 有的没有抽动[1]。

观察项目:①疗效:以HAMD减分率为评定疗效主要指标, 减分率= (基线分-治疗后分) /基线分×100%。HAMD减分率≥75%为临床痊愈;50%~75%为显著进步;25%~50%为好转;<25%为无效。有效率= (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2]。②观察各个阶段患者HAMD评分。③认知功能评价: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医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 (WCST) 对患者进行测试, 观察其认知功能变化。测试包括持续错误 (rpe) 、持续应答 (rp) 、概念化 (rf%) 等13个指标[3]。

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经过治疗, 试验组治愈39例 (61.90%) , 好转21例 (33.33%) , 无效3例 (4.76%) ;参照组治愈32例 (50.79%) , 好转22例 (34.92%) , 无效9例 (14.29%) 。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5.24% (60/63) , 参照组85.71% (54/63) , 对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HAMD评分对比:治疗前, 试验组HAMD评分 (26.85±2.62) 分, 参照组 (26.98±2.31) 分, 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8周后, 试验组HAMD评分 (7.14±1.52) 分, 参照组 (15.85±1.69) 分, 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WCST评分对比:治疗前, 两组患者在WCST评分的13个指标上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8周后, 两组患者在WCST评分的13个指标上对比,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 试验组re评分 (24.65±1.85) 分, 参照组 (42.62±2.45) 分, 对比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讨论

研究表明, 西酞普兰具有双重5-羟色胺作用机制, 其可以结合5-羟色胺转运体上基本位点, 也可以和异构位点相结合, 这种和5-HT转运体上异构位点结合有放大基本位点的作用, 进而该种药物可以有效、持久地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 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大量临床研究认为, 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5-羟色胺 (5-HT) 、去甲肾上腺素 (NE) 、多巴胺 (DA) 等因素紧密相关;这是由于5-HT主要产生情绪症状, 而NE与DA等多和认知功能、动机兴趣相关。5-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是目前最为广泛的抗抑郁药, 其中西酞普兰选择性最强, 其能和5-HT转运体2个位点相结合, 对5-HT的再摄取进行抑制, 升高突触间隙5-HT水平, 从而发挥作用。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 在治疗前, 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 包括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血检查, 治疗前至少禁食6 h, 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每次治疗前0.5 h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该在专门治疗室进行。

本次研究中, 给予试验组两种方式治疗, 效果显著。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5.24% (60/63) 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参照组85.71% (54/63) (P<0.05) 。由上述可知, 将两种方式同时应用于抑郁患者治疗过程中, 具有改善患者的抑郁评分以及认知功能的优点, 可将其视为治疗抑郁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黄雨兰, 喻良, 黄颐.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成年癫痫患者并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 (1) :71-73.

[2]宋晓灵, 姚晓波, 邹欣, 等.高压氧治疗重度抑郁患者无抽搐电休克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 2015, (1) :74-75.

上一篇:君王论读后感下一篇:破碎机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