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创伤休克

2024-08-30

ICU创伤休克(精选8篇)

ICU创伤休克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方法及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本院近3年来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且将之归类及做出相关的分析。结果 此次本院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后继续常规ICU救治的治愈率为91.74%, 其中病死率为6.35%, 较入院时先入住ICU积极抗休克治疗后择期手术预后效果要好。结论 急诊手术的持续时间较短, 对于医务人员, 手术准备上时间虽比较紧, 术中风险较大, 但在治愈率上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可有效解决患者此后在ICU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预后, 减少入住时间及治疗费用。

关键词:急诊手术,重症胸部创伤,创伤性休克

重症胸部创伤患者容易患发创伤性休克, 根据不同情况的病情, 时常会有并发症的出现, 所以在临床上重症胸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也是很高的, 据统计可高达8.5%左右。我院对这些临床案例进行总结归类, 以下是具体的分析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有创伤性休克患者70例, 其中, 男性患者相比较多, 为40例, 女性患者35例, 年龄在15~53岁, 导致重度胸部创伤的因素:殴打致伤14例, 坠落致伤18例, 车祸致伤30例, 其他原因致伤8例;其中伴轻度休克患者32例, 伴中度休克患者26例, 伴重度休克患者12例。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在术后给予不同的液体复苏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资料比较方面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面, 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法。重症胸部创伤的诊断和急救分轻、重、缓、急。同时抓紧时间询问病史、查体。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循环功能有无障碍、尽可能仔细的观察并且及早发现有没有隐蔽的胸腔内出血或是脏器损伤及其他的难以发现的伤情。由于重症胸部创伤比较危险, 所以尤其需严密的监护包括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心音、呼吸音、中心静脉压、尿量以及末梢循环等多方面的情况及数据。

通过观察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及呼吸情况, 对那些有需要的患者及时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对之进行专科检查和必要时的气管插管, 专科检查就是对患者气到内有没有异物或者堵塞的情况进行检查, 如果一旦有阻塞就需要立即进行清洗, 畅通气道, 如患者有气管损伤时就应该进行气管插管, 在特殊情况下还要行X线, 床旁彩超等相关的影像学辅助检查, 明确诊断出损伤程度, 有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进行ICU相关治疗, 此外, 为了防止休克情况的恶化, 期间积极的采取抗休克治疗及措施, 例如血制品、晶体或胶体液等[1]。

1.2.2 补液治疗:

观察组患者被送进医院后, 应该采取立即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快速的输入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1000 m L, 706代血浆或者是贺斯液体500 m L, 一旦血压回至70 mm Hg时就要减慢输液速度, 在晶体液的输入量上要做以限制。同时, 在呼吸上要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去除血容量进一步下降的原因。如果血压还是没有得到控制, 还是一直的下降, 则按晶体与胶体1∶1继续进行补液。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措施, 快速、及时的进行补液, 确保患者收缩压>90 mm Hg。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这3年时间里, 选取我们接收的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共7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5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及归类, 发现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并伴有休克患者的疗效相对比较好, 治愈率超过90%, 病死率明显降低了很多, 较入院时先入住ICU积极抗休克治疗后择期手术预后效果要好。并且可有效解决患者此后在ICU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预后, 减少入住时间及治疗费用。在这些患者中, 据统计女性患者治愈率比男性患者要高, 女性的病死率比男性的低, 根据数据显示, 对观察组35例重症胸部创伤并伴有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 肺修补或肺切除手术共8例, 男性患者5例, 女性患者有3例, 行膈肌修补或切除术的患者共7例, 其中男性患者有4例, 女性患者有3例;行肝、脾、肾切除术患者共计10例, 男性患者6例, 女性患者4例;行血管修补术4例,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均占2例;行气管插管术患者总计6例,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占3例。两组患者治疗的详细情况见表1。

注:ARDS, 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从表1可以看出, 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伴有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 观察组治愈率已经达到94.29%, 而对照组为80.0%, 两组相比, 差异显著, P<0.05;在ARDS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为5.71%, 对照组为20.0%, 两组对比, 差异明显, P<0.05, 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DRS治愈率与病死率对比中, 两组差异显著,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最近几年来, 交通事故的多发、高处坠落事故以及打架等多种事故的致病因素的存在, 导致胸部重度创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不断的增加, 在这些住进医院的患者有一大部分都有创伤性休克, 因为重症胸部创伤伴有创伤性休克患者在住进医院时的情况比较危急, 经常需要马上进手术处理。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1) 胸部大血管损伤导致失血过多; (2) 心脏正常结构被破坏导致心排血量不足; (3) 肺组织的严重破坏或气管断裂; (4) 胸部创伤合并其他诱因[2]。对于开放性创口的患者, 接诊时尤其是院前救治要使用纱布将窗口进行封闭, 然后再用胶带和绷带进行包扎, 包扎的时候要把握好包扎的松紧程度, 如果在5 min内伤口能及时得到处理, 到院时根据情况选择是否需急诊手术治疗或相应处置, 这样患者的存活率会很大。

对于非ICU科的临床医师来说, 胸部创伤在检查治疗中常被漏诊, 同时也是最难诊断的一种。重症胸部创伤是创伤造成胸部及其重要的内脏损伤, 会导致呼吸困难、休克等, 如果不及时得到治疗, 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在重症胸部创伤的治疗中, 创伤性休克的复苏也决定了急诊抢救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重症胸部创伤这个病非常危险, 病情变化较快, 并发症比较多, 在很大程度上危及到了患者的生命。在进行休克治疗措施的同时, 一定要及时进行手术,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防治, 加以重视, 这样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重症胸外患者很容易发生休克, 在急诊手术治疗胸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时, 采用限制性补液治疗方法的优势要比积极液体复苏效果更好。除此以外, 在进行合理补液、防治ARDS时, 止痛措施、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持续供氧、激素应用等对症治疗, 也是治愈休克的关键[3]。因此, 在本组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仕生, 陈业荷, 潘永传, 等.重症胸部创伤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保护策略探讨[J].临床急诊杂志, 2013, 10 (14) :231-232.

[2]魏建新, 朱海文, 姚化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胸部创伤失血性休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1 (26) :764-765.

[3]郝延红, 李婉宁, 席俊峰.28例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当代医学, 2012, 11 (25) :1334-1336.

ICU创伤休克 篇2

2、建立静脉通路,选择血管宜在上肢,立即开放两条大口径静脉通路,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抽血作交叉配血,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3、留置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如发现病人尿量减少,颜色呈浓茶色,说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肾功能损害,给予加速输液,甚者急查肾功能;如为鲜红色尿液,说明肾挫伤,应该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对症治疗。

4、医嘱严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药物滴速,避免血压骤变,并随时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必要时加速输液或加压输血、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纠正灌注不足。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仔细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弹性等,严密监测体温,及时使用降温措施。

6、创伤处理:活动性出血应尽快止血。一般对表浅伤口出血或四肢血管出血,可先采用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或用止血带方法暂时止血,待休克初步纠正后,再进行根本的止血措施;对四肢闭合性骨折用夹板或石膏临时固定;检查有无血胸、气胸、连枷胸等,必要时作胸腔闭式引流和胸带加压包扎;检查出血的隐蔽来源,如血胸、腹内出血或骨盆骨折,当怀疑休克是由于内出血引起,就应在抗休克的同时进行紧急手术。

7、保持患者舒适体位,翻身,做好生活护理,使用床栏、约束带,保持肢体功能位,并进行肢体按摩,补充充足的水分。

创伤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创伤休克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创伤休克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7岁~62岁,平均年龄(49.32±7.14)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伤22例,殴打伤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岁~57岁,平均年龄(48.32±6.09)岁;其中锐器伤5例,高处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18例,殴打伤4例,其他5例。2组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内容有心理护理、病情评估及基础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要采取休克体位,头与躯干均抬高30°,下肢抬高15°,确保其呼吸顺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面罩吸氧,必要时需要切气管。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主管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同时还要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认真记录血压、心率等变化。(2)及时建立静脉通道。患者入院后,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以补充血容量,确保静脉供药充足。(3)活动性出血的护理。对活动性出血进行救治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止血,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医嘱,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便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及时控制出血。对患者进行止血的紧急方法之一便是出血部位加压,通过压紧出血位置的血管,在出血位置进行加压包扎,抬高出血部位,起到控制出血的作用。(4)大血管出血的护理。对于大血管破裂的患者,要小心使用止血带,每2 h解开1次,要注意松解止血带时,动作要轻缓,避免出血伤口再次出血,从而引起大出血。(5)纠体内酸碱失衡。创伤休克患者通常也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因此,要为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体内酸碱紊乱,并有效改善组织灌流情况,缓解酸中毒现象。对中重度酸中毒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不仅要扩容,还要注入5%碳酸氢钠,以起到纠正酸碱失衡的效果。(6)严格执行药物应用规范。应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在血容量充足的基础上,若患者依然有毛细血管充盈不良、四肢厥冷等情况,则要及时应用阿托品、酚妥拉明等血管扩张剂;若患者存在心肌受损现象,则要及时应用强心药物,降低心率。(7)心理护理。创伤休克患者还存在较浅的意识,护士在接诊过程中要冷静,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同时,要注意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使其理解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的初始施救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初始施救时间即患者进入急救室至实施抢救措施需要的时间;有效抢救时间即医护人员开始采取抢救措施至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需要的时间。满意度调查表则由我院自行设计,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初始施救时间及有效抢救时间比较

在初始施救时间和有效抢救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为创伤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护理人员要尽量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且要做到临危不乱,积极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避免因自己工作失误造成抢救时间延误[3,4]。本文中,护理人员为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具体内容包括病情评估、建立静脉通道、护理活动性出血、护理大血管出血、纠正体内酸碱平衡、严格应用药物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初始施救时间及有效抢救时间等内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为创伤休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最佳抢救时间,进而提高急救成功率[5]。

综上所述,为创伤休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初始施救时间及有效急救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进而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桂华.腹部外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J].河北医学,2012,18(10):1467-1468.

[2]魏艳,王丽娜.外伤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4):413-414.

[3]曹爱芝.外伤所致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496-497.

[4]詹蔚琳,洪雪云,崔丽霞.76例外伤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80-81.

急诊创伤性休克护理体会 篇4

关键词: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创伤性休克为机体受到暴力作用后, 重要脏器受到损伤, 出血严重, 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出现微循环灌注不足, 而且创伤后患者的恐惧和剧烈疼痛等因素会使机体出现代偿失调[1]。创伤性休克主要的病因有:机器损伤、坠落伤、其他伤、交通事故伤。创伤性休克和损伤程度、损伤部位及出血量都有密切的关系, 在休克早期, 患者脑组织的缺氧情况较轻, 意识模糊。该类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 且有生命危险, 需纠正休克, 且病情稳定后才可给予手术治疗。因此需采取良好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使患者的生命指标和意识都得到良好恢复。本文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不同模式进行护理, 评价各自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62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试验组37例, 男23例, 女14例, 年龄20~73 (48.32±6.74) 岁, 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10例、机器损伤9例、其他3例。颅脑损伤5例、胸部的闭合性损伤6例、腹部有闭合性损伤合并肝脾破裂8例、四肢或者脊柱骨折15例、多种合并损伤3例。对照组25例, 男14例, 女11例, 年龄22~76 (47.26±6.07) 岁, 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机器损伤6例、其他1例。颅脑损伤3例、胸部闭合性损伤4例、腹部有闭合性损伤合并肝脾破裂6例、四肢或脊柱骨折10例、多种合并的损伤2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 具体措施如下:

1.2.1 身体护理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 要进行静脉管路的快速检查, 并建立2条以上的通路, 使用心电监护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 并采取抗休克处理和治疗[2]。若有静脉塌陷, 则可与手术室进行积极联系, 给予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 同时给予补液治疗, 并保持头侧的平卧位, 使头部抬高15°, 将下肢抬高20°, 以增加回心血量, 可较快恢复循环功能。要求患者保持安静, 尽量避免搬动。

1.2.2 吸氧护理

该类患者在抢救时必须要维持有效通气, 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及时采用听诊器对双肺的呼吸音进行听诊, 并将患者呼吸道和后咽部的痰液、异物和分泌物及时清除, 严重者还可切开气管。吸氧后使组织各器官都得到氧气供给, 避免缺血缺氧症状。若患者胸部有闭合性损伤, 会因为肋骨骨折的疼痛刺激, 使患者出现不易咳痰的症状, 吸氧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3]。

1.2.3 止痛和控制出血护理

在创伤中会有大量出血, 应尽快找出失血的原因和部位, 并给予有效的止血, 可采用加压包扎、局部压迫和止血带进行止血, 必须选择无菌的敷料[4]。损伤严重者, 不仅要对活动性出血给予尽快控制, 还要立即进行血容量的补充。若膝关节或肘关节以下的部位有出血症状, 要采用气囊止血带进行止血, 上肢需要在上臂1/3部位进行止血带的绑扎, 而下肢要在大腿中上段绑扎气囊止血带, 充气且保持适当的压力, 一直到出血停止。一般充气0.5~1h放松一次, 每次保持2~3min。

1.2.4 病情监测护理

休克患者的病情会出现较快变化, 因为患者的血流灌注不足, 而中枢神经系统在缺氧状态会使患者有烦躁、淡漠和意识模糊, 休克严重者会从兴奋转到抑制, 则说明脑缺氧现象的加重, 导致病情恶化, 要给予及时治疗, 使其恢复平静[5]。休克患者的体温一般较低, 这种现象会对血流速度产生影响, 使血液粘稠度增加, 不利于微循环, 护理人员需要将室内温度调高。同时要检测患者的尿量, 尿量能够反应出肾灌流的情况, 如果尿量不足25ml/h, 则说明血容量依旧不足, 如果尿量大于30ml/h, 则表明循环状态得到有效好转。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1.89%, 对照组为72.0%,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抢救, 会加重休克症状, 而且休克会影响患者的机体代偿, 造成生命危险。因此,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治疗过程中, 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 其中身体护理给予身体各指标的检测, 并选择良好的体位, 较快得到循环功能的恢复, 给予吸氧护理可使患者尽快纠正缺氧状态, 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止痛和控制出血护理找出出血原因, 并给予血容量的补充, 使身体情况保持稳定。病情监测护理对患者的体温和尿量等进行观察, 一旦出现异常则采取有效处理, 试验组在一系列的护理后, 得到较好治疗, 护理满意度为91.89%,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后, 护理满意度为72.0%,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治疗时给予优质的急救护理, 可使患者的身体体征尽快得到正常恢复, 且在身体出现异常时, 可给予及时处理和治疗, 提高抢救成功率, 且患者的满意程度较高。

参考文献

[1]吴永岚.两种股静脉置管输液法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4, 18 (16) :128-129.

[2]王仙园, 董燕, 周娟, 等.缺氧复合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措施研究[J].护理研究, 2007, 21 (12) :1053-1054.

[3]张向军.高渗氯化钠溶液联合贺斯在重度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J].河南医药信息.2012, 31 (18) :166-167.

[4]肖烨, 蒋德玉, 沈毅, 等.急诊抢救预案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贵州医药, 2008, 32 (6) :571-572.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患者, 男22例, 女10例;年龄20~78岁, 平均年龄36.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 高处坠跌伤3例, 挤压伤6例, 钝器伤4例, 其他1例。均符合创伤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90mmHg (1mmHg=0.133kPa) , 伴有脉搏细弱、皮肤苍白、冷汗、尿少、呼吸急促等。

2 抢救体会

2.1 早期判断

2.1.1 了解病因: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询问致病原因及时间、致伤部位, 判断是否存在内出血。

2.1.2 密切观察临床症状:

休克的诊断标准是患者非常具体化, 如果等待患者的临床表现满足“休克的诊断标准”, 则意味着休克可能经过了一半的进程。应强调在血压明显变化之前更早发现, 以便对休克的治疗更为及时。对于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精神紧张、尿量减少、收缩压轻度升高的患者应严格注意。对于平卧位时颈静脉收缩、萎陷、怒张等体征应有正确分析。

2.1.3 查体及辅助检查: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上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内出血的体征, 大腿是否有畸形、肿胀等骨折症状。必要时腹腔穿刺, 进行腹部B超及X线检查。

2.2 一般护理

休克患者应取仰卧位, 下肢抬高20°~30°, 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低氧血症时, 可气管内插管和机械通气。对严重低氧血症患者, 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与高浓度吸氧。最初吸入纯氧, 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监测结果, 调整吸入氧气的浓度, 维持PaO2在80mmHg以上或血氧饱和度>95%。

2.3 建立静脉通路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静脉由于末梢浅静脉循环血量不足, 往往管腔扁缩、内径变小、血管不充盈, 造成静脉穿刺失败, 延误抢救时机。因此, 通常选择足部内踝大隐静脉及前臂贵要静脉用留置针穿刺。

2.4 迅速补充血容量

及时补充血容量, 恢复有效血液循环是休克抢救的关键。常用输入液体有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和血液成分。

2.4.1 首先大量输入平衡盐溶液和生理盐水, 可于1~4h内快速输入2 000~4 000ml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对于严重创伤或出血性休克可在30~40min内快速输入1 000~2 000ml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7.5%高渗盐水能迅速补充血容量, 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改善血管的微循环。10min后血压逐渐回升, 并能维持30min。高渗氯化钠能刺激组织坏死, 过量使用易引起细胞脱水, 偶尔出现支气管痉挛。每次50ml静脉推注, 间隔15~20min, 总量不超过400ml。高渗氯化钠的优点是复苏时所需液量少, 并发症发生率低, 尚有正性肌力和扩张血管的作用。

2.4.2 胶体液含有大量血浆蛋白或淀粉, 是治疗低血溶量性休克的理想液体。 (1) 右旋糖酐:在出血性休克时应用中分子右旋糖酐, 其扩容时间可保持24h。右旋糖酐每天用量不应超过1 000ml, 重度休克、尿少时慎用。 (2) 白蛋白人体血浆蛋白:5%白蛋白溶液扩充血容量作用迅速, 但易导致和加重水肿。 (3) 羟乙基淀粉:本品是支链淀粉衍生物, 分子量3~4万, 扩容时间长, 其成分的40%可维持24h, 能降低循环性、可溶性黏附分子释放, 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2.4.3 输血:对以失血为主的休克, 补充丢失的血液是治疗的关键。特别是中、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 应尽早输入新鲜血。也可进行成分输血, 新鲜浓缩红细胞配合晶体液输入。

2.5 休克的监测

2.5.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心率减慢和脉搏搏动有力提示休克好转;脉压差变小是休克早期敏感指标;神志状态反映脑灌注情况;尿量增加是肾脏灌注增加的早期标准。

2.5.2 CVP:

监测CVP有助于早期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及调整输液速度。正常值为5~12cmH2O (1cmH2O=0.098kPa) , 低于5cmH2O, 提示循环血容量减少;高于15cmH2O, 提示心力衰竭, 静脉血管过度收缩或输液过量。

2.6 正确纠正低体温

休克时低血压、低容量血症等一系列应激因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髓质分泌大量儿茶酚胺, 并激活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腹腔内脏和皮肤小血管强烈收缩 [3], 导致热量产生减少, 使体温下降。另外低于体温的液体大量快速输入体内及创伤、检查导致躯体的长时间暴露, 可致体温降低。寒冷可使外周血管收缩并加重休克。低体温使组织氧利用率减少, 导致缺氧而加重休克。因此, 在抢救创伤性休克的过程中, 保暖及纠正体温非常重要。纠正低体温的措施: (1) 提高室内的温度。 (2) 在检查及治疗过程中注意对患者的保暖。我院急诊科采用中央空调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并为患者进行辅助科室检查时给予棉被保暖。 (3) 禁止在患者的体表加温, 如使用热水袋。因体表加温会破坏机体调节作用。如需较长时间的暴露, 则应局部增加热源。但不可单凭提高皮肤表面温度而达到升高体温的目的, 因休克患者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 血液在机体内重新分布, 体表血流减少, 局部缺血、缺氧, 若增加体表温度, 可增加局部组织的代谢, 反而加重缺血、缺氧程度, 甚至造成局部坏死 [4]。

2.7 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因车祸、人为伤害等意外事故而致伤。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 加上创伤引起的疼痛、出血以及正常生理功能的障碍, 会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 如痛苦、紧张、恐惧甚至愤怒。现代医学已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的转归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 而且与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关。我科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同时加强了心理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做好意识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很多都意识清楚, 因此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应体贴、关怀, 语言应亲切, 操作技术应娴熟, 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给患者以安全的感觉, 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对于危重患者的护理:我院开展了由患者入急诊直至到相关科室住院由医护人员全程陪护制度。陪护的优点: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稳定患者情绪;指导正确搬运患者, 避免骨折刺破大血管和内脏, 加重休克;随时观察病情, 调节输液情况。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变化快, 有些被膜下血肿的患者, 在搬动过程中被膜突然破裂, 如不及时加快输液速度往往危及患者的生命。我院采取的陪护制度大大提高了休克抢救的成功率; (3) 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家属面对突发的事件, 往往比较冲动, 心理反应更加复杂。患者家属期待医护人员有高超的医术, 使患者得到良好的救治。患者家属除了参与治疗工作外, 往往带有干预性行为。如对病情的曲解、扩大和隐瞒, 有些肇事者为了开脱自己的责任, 对抢救工作挑剔, 对治疗效果不满意以及患者家属对肇事者的不满情绪转加给医护人员。因此, 护士应态度和蔼, 主动告之病情, 对家属的疑问给予耐心和科学的解释。让患者家属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不仅保证了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也避免了医患冲突,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 更要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护理成功率不仅取决于传统的扩容疗法, 还与早期发现、正确纠正低体温及加强心理护理密切相关。因此, 护士在临床上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真正运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创伤性休克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手段, 使创伤性休克患者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方法:对3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体会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通过早发现, 及时输液、输血、保暖, 加强心理护理, 3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都取得良好的抢救效果。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及时合理的急救护理手段能取得良好抢救效果。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抢救,护理

参考文献

[1]黄秀娟, 罗莉玲, 黄健.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体会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 (6) :192-193.

[2]张亚琴.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 (3) :166-167.

[3]邓爱春, 蒙金兰.52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26 (3) :333.

ICU创伤休克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 年3 月-2013 年3 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6 例, 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 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56 例患者, 进行肺修补术9 例, 肺切除术6 例, 膈肌修补或切除术9 例, 肝、肾、脾切除术16 例, 血管修补术8 例, 气管插管术8 例。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28 例, 男18 例, 女10 例, 年龄16~75 岁, 平均 (42.5±2.7) 岁;从患者致伤原因上来看, 车祸受伤10 例, 高空坠落受伤6 例, 钝锐器打击受伤8 例, 塌方积压受伤4 例;其中伴有轻度休克12 例, 中度休克7 例, 重度休克5 例。对照组28 例, 男16 例, 女12 例, 年龄18~78 岁, 平均 (43.3±2.5) 岁。从患者致伤原因上来看, 车祸受伤11 例, 高空坠落受伤5 例, 钝锐器打击受伤7 例, 塌方积压受伤5 例;其中伴有轻度休克13 例, 中度休克9 例, 重度休克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入院急诊时均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呼吸状况, 解除患者呼吸道阻塞, 改善并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必要情况下在患者胸部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迅速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呼吸道内有无异物或分泌物阻塞, 发现阻塞物应立即清除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若患者器官受到损伤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对患者进行X线、CT、超声检查, 明确受伤严重程度及合并伤情况, 有针对性的实施手术治疗 ( 开胸手术、开腹手术、开颅手术等) 。

1.2.1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早期、足量、快速补液, 保持患者收缩压在90 mm Hg以上。

1.2.2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法, 迅速为患者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道, 快速注射血浆胶体液500 ml、林格氏液1000 ml, 待患者血压回升到70 mm Hg时将输液速度适当减慢, 并对晶体液的输入量适当进行控制。对两组苏醒情况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1) 观察患者急诊手术治疗疗效情况。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胸部外伤症状得到彻底消失, 休克状态顺利扭转;有效: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 胸部外伤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休克状态基本得到扭转;无效或死亡:患者胸部外伤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 ( 治愈例数+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 (2) 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包括肺部感染症状、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脓胸症状, 并做好记录与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而对照组为75.00%,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3.646, P<0.05) , 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 对照组为35.7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字2=3.606,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3.1 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分析

(1) 由于患者心脏或是大血管损伤从而引起失血性休克; (2) 由于患者心脏受到严重挫伤造成心脏排血量下降, 从而导致心源性休克; (3) 由于患者发生急性心包堵塞, 从而导致休克; (4) 张力性、开放性气胸导致纵膈移位, 引起患者循环功能紊乱; (5) 患者室间隔、心脏瓣膜穿孔导致心力衰竭, 引起休克[1]。

3.2 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治疗

患者入院后, 应立即利用X线、CT、超声等进行检查, 明确受伤严重程度及合并伤情况, 特别是创伤面在胸壁心脏危险区域时, 严禁待血压回升后再行手术情况的发生, 减少休克情况出现[2]。开胸探查、插管等操作需同时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用晶体液, 对引起多器官衰竭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1) 保持呼吸系统畅通。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根据患者严重程度采用环甲膜切开术、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术、气管切开术等辅助患者呼吸[3]。由于该病患者易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 因而治疗时除使用呼吸机外还可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4]。治疗时需遵循适量、短程、静注、递减等原则, 以提高治疗效果[5]。 (2) 抗休克治疗。对该病患者传统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尽早进行液体复苏, 给予患者各种血管活性药物, 帮助患者提升血压[2]。近年来, 医学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延迟复苏效果较好, 特别是对于伴有活动性出血休克的患者, 可在手术前给予患者一定量的电解质溶液、平衡盐, 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 待患者手术结束后再给予液体进行复苏[6]。临床研究表明, 伤后5 min内给予急救措施, 30 min内给予入院急救, 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7]。

本文通过对56 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0%) , 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0.71%) 明显低于对照组 (35.71%) ,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中观察组中1 例死亡患者是由于创伤失血性休克, 而对照组7 例死亡患者中, 3 例患者是因创伤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的, 而另4 例患者是因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

综上所述, 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休克复苏方法, 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56例,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28例, 两组均给予急诊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观察组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方法, 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并选择合适的休克复苏方法, 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降低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手术,重症胸部创伤,创伤性休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飞, 常捷芳.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临床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7) :29.

[2]缑丙富.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25例的急诊手术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137-138.

[3]陈华.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30例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院, 2011, 18 (20) :2843.

[4]张烁然.浅析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安全性分析[J].医药前沿, 2015, 12 (7) :238-239.

[5]李潮杰.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4) :99-100.

[6]殷晓红.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2 (30) :218-219.

ICU创伤休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7月~2012年5月接收并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33例, 其中男性患者19例, 女性患者14例, 年龄均分布在15~53岁, 平均年龄为34岁;导致重度胸部创伤的因素:殴打致伤7例, 坠落致伤9例, 车祸致伤13例, 其他原因致伤4例;其中伴轻度休克患者16例, 伴中度休克患者11例, 伴重度休克患者6例。

1.2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呼吸情况, 若有需要则应在患者胸部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对患者快速进行体格检查以及气管插管, 体格检查一般包括检查患者呼吸内有无分泌物或异物X堵塞, 若存在则必须立即清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通畅, 患者若伴有气管的损伤则应及时行气管插管。必要时要及时行X线、B超、CT等相关的影像学辅助检查, 将损伤程度及合并伤诊断明确, 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 此外在治疗的同时应采取积极抗休克治疗的措施, 如血制品、胶体液或者晶体液等。

2 结果

我院于2010年7月~2012年5月接收并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33例, 经过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与归纳总结, 发现此次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较好, 治愈率达到91.74%, 男性患者治愈率达90.15%, 而女性患者治愈较男性高, 为93.27%;而死亡率为6.35%, 男性患者死亡率为6.5%, 而女性患者死亡率较男性低, 为6.2%, 控制在最高死亡率范围之内, 据试验数据统计, 并将此次33例重症胸部创伤并伴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 得知行肺修补或肺切除术患者共计7例, 其中男性患者5例, 女性患者2例;行膈肌修补或切除术总计5例, 其中男性患者3例, 女性患者2例;行肝、脾、肾切除术患者总计11例, 男性患者6例, 女性患者5例;行血管修补术患者4例, 其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占2例;行气管插管术患者总计6例, 同样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占3例。

采用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治愈率为91.74%, 其中女性患者的治愈率较男性患者略高, 而此次急诊手术治疗的死亡率为6.35%, 其中女性患者的死亡率较男性患者低。急诊手术中以肝、脾、肾切除术患者占较高比例, 只有4例患者行血管修补术, 6例患者行气管插管术, 治疗中有16例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经过用统计学方法和SPSS软件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得出P<0.05, 说明此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几年来, 由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事故以及殴打等多种致病因素的并存致使胸部重度创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明显增加[1], 入院治疗的患者中大部分伴有创伤性休克, 重症胸部创伤伴创伤性休克患者伤情危重, 需紧急处理, 果断开展手术治疗, 住院死亡患者中约有25%左右的直接死因为胸部创伤[2], 最主要的原因包括: (1) 胸部大血管损伤导致失血过多; (2) 心脏正常结构被破坏导致心输出量不足; (3) 肺组织的严重破坏或气管断裂; (4) 胸部创伤合并其他诱因[3]。传统理论认为, STTTS低血压应及时开展液体复苏, 并给予各种血管活性药物, 帮助升高血压[4], 对于开放性创口的患者, 立刻使用清洁布块或纱布将创口封闭, 并以胶布、绷带包扎固定防止漏气, 其包扎的松紧度应把握好, 若伤后5 min内给予临时急救措施, 30 min内给予医院急救, 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缑丙富.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25例的急诊手术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3) :137-138.

[2]陈华.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休克患者30例临床研究.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20) :2843-2844.

[3]冯志英, 李凤云, 张莹, 等.28例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的急诊手术护理.海南医学, 2004, 15 (12) :128-129.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篇8

本组共8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 男57例, 女31例;年龄最大75岁, 最小10岁, 平均39岁;下肢开放性骨折14例, 骨盆骨折11例, 颅脑外伤6例, 腰椎骨折5例, 多发性肋骨骨折9例;其中伴泌尿系统损伤8例, 伴腹腔脏器损伤21例, 伴胸腔内脏损伤14例。所有患者均有休克症状。

2 急救护理

(1) 立即将病员安置在抢救室, 给予平卧位, 或平卧位下肢抬高2°~3°, 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2) 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护呼吸功能。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5~10L/min) , 给氧浓度一般为40%为宜。

(3) 恢复有效血量。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最好用近心端静脉穿刺) , 成人选用14~16号针头, 必要时可以静脉切开。常用晶体液、胶体液、血液及血液成分。当休克严重时要在5min内加压输血200~300mL。

(4) 病因治疗。积极寻找休克原因并加以治疗。对于胸腹腔内大出血, 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做好各项检查及药物皮试、备皮备血等术前准备, 行手术探查止血。

(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应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原则:血管收缩剂或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都必须建立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

(6) 全面动态观察。观察、监测、记录患者生命体征T、P、R、BP及脉压, 同时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色泽及温度。观察伤口渗出情况, 观察引流液量、色、气味及性状, 保持管道的通畅。

3 加强基础护理与心理护理[2]

3.1 基础护理

保持环境清洁,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交叉感染;防止保暖时烫伤;保持舒适体位, 保护受压皮肤, 防止胃液误入肺;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2 心理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产生恐惧、焦虑心理, 对病情不利, 因而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与安慰, 在急救中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对不利于患者的因素要回避, 并充分向其家属交待。充分调动患者自身机体的积极因素, 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尽早脱离危险。

4 护理体会

4.1 要有预见性

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快, 护士不能单纯被动地按医嘱处置, 而应通过对创伤患者伤情的观察、评估, 预见病情的动态变化, 主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2 要有时间性

护士必须不断地提高急救意识, 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 从而使自己逐渐成为动作敏捷、观察能力强、急救技能高的急诊人员。

4.3 要有整体性

院前、急诊科、监护病房这3个部分应紧密相连, 护士应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 (第5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95-201.

上一篇:动手能力的培养下一篇:骨科手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