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德国政治制度

2024-10-06

法国和德国政治制度(共6篇)

法国和德国政治制度 篇1

法国和德国律师制度的简况

一、法国和德国律师制度的简况

法国和德国的律师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认为产生于十三世纪前后,现代律师制度发祥于十九世纪。1804年和1810年,拿破仑颁发了两个法律,确立了法国的现代律师制度。200多年来,有关法律经过数十次修改,其中最重要的有,1900年向妇女开放律师职业,1971年将辩护人和法律顾问(不能出庭,只能提供法律咨询)两个职业合并为律师,1990年向欧共体成员公民开放法律服务市场。目前,法国正在修订现行律师法,准备近期内提交议会。德国于1878年颁发律师条例。1959年鉴于各个联邦州律师制度有很大的差异,颁发了《联邦律师条例》,废止了各州的有关法律,使律师制度趋于统一。近五十年来,该条例经过了近30次的修改。现行的联邦律师法为2001年修订案。

目前,法国共有律师38000多人,其中巴黎市的律师占全国总数的40%,达到18000多人,律师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六点三。德

国律师总数为12万,律师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十五。

(一)律师执业制度

一、取得律师资格的条件。

(1)国籍条件。过去,两国的律师业只向本国公民开放,外国人不能取得律师资格。上世纪70年代后根据欧共体的要求,向欧共体成员国公民开放,允许其取得律师资格。90年代以来,向欧共体之外国家的公民开放。目前,两国均有外国人取得律师资格。(2)能力条件。在法国和德国,申请人必须具有法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且须通过两次考试,但两国的考试性质和程序不同。在法国,第一次考试由律师协会组织,侧重于测试考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合格的,需要在律师协会主办的律师职业培训中心学习一年,培训期满后参加结业考试即第二次考试,结业考试测试内容主要为律师实务和职业道德。通过第二次考试的,可以申请律师资格,但不能申请从事法官、检察官、公证等职业。在德国,两次考试均为国家司法考试。申请人通过第一次考试后,等待司法行政部门安排实习,实习期为两年,由国家支付工资,享受准公务员待遇。实习结束后,可申请参加第二次考试,通过第二次考试的,可以申请担任法官、检察官或律师。(3)道德条件。法国、德国均规定申请人不能有任何不诚实的、或违反伦理道德的犯罪记录,也不能被宣告为破产人。如德国联邦律师法规定:丧失公民权的人、被法院判决不得担任公职的人、担任法官期间被开除的人、反对“自由民主制度”并因此触犯刑法的人、因身体或精神上的疾病,无法长期

正常从事律师职业的人等,均不能从事律师职业。

二、执业审批程序。法国和德国律师执业的审批主体和内容不同。法国是由地方律师协会负责审批,不仅要审查申请材料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甚至还要对申请人的行为表现进行调查核实,如果认为申请不具备保证其正确从事律师职业的品质,且有充足理由,可以拒绝授予其律师资格。德国是由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侧重于形式审查,只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符合法律规定,即授予律师资格,只有在法律明文规定时,才能拒绝授予律师资格资格。

法国审批的程序为:(1)申请。申请人必须向准备加入的地方律师协会提出书面申请。(2)审批。律师协会理事会接到申请后,必须在2个月内作出是否授予律师资格的决定,并在8日内通知申请人和上诉法院检察长。(3)宣誓。律师协会理事会决定授予律师资格后,申请人须到上诉法院进行宣誓。(4)实习。宣誓后,律师协会理事会即将申请人的名字列入实习律师名录。申请人可到律师事务所进行为期两年的实习。实习期间,实习人员应根据律师协会的实习大纲,参与办理各类业务。实习结束后,实习人员要撰写实习报告。(5)颁发执照。实习人员向律师协会提交书面的执业申请,同时要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证明。律师协会理事会在接到申请后2个月内作出决定。如果符合条件,律师协会将申请人的名字列入执业律师名录,颁发执业许可证。申请人对律师协会作出的不登录实习律师名录、不登录执业律师名录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诉法院提起诉讼。

德国的审批程序为:(1)申请。申请人必须向所在州司法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2)审查。司法行政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审查,同时应向所在地的律师协会理事会调取对该人的鉴定书。律师协会逾期不提供的,司法行政部门可推定为无不同意见。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司法行政部门必须授予申请人律师资格。申请人对律师协会提供的鉴定书或司法行政部门不授予律师资格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另外,司法行政部门具有撤消律师资格的权力。(3)注册。取得律师资格后,申请人必须向拟执业地的法院申请注册,经法院审核同意后,在法院进行宣誓,并在法院的注册律师名录上登录、颁发执业许

可证。

(二)律师执业组织形式

两国的律师执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开业。律师个人独自设立律师事务所,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律师事务所的字号,并以自己的名义开展业务,独自承担法律责任。个人所可以聘请助手和秘书。申请个人开业须向律师协会提交办公场所证明。办公场所不得设在自己居住的房间,租用房屋的,须在租约上注明房子作为律师办公之用。律师聘用助手的,必须要有两间以上的办公房间,律师办公室必须与助手的办公室分开,以保护委托人的隐私。

二、联合开业。联合开业是个人所的一种变通形式。个人执业的律师为降低房屋租赁费用、节约办公成本联合起来,共同租用办公场所、雇佣文秘。参与联合开业的律师,分别以自己名义开展业务,独立管理自己的财务,独自承担法律责任。除必须拥有自己单独的办公房间外,律师可以合租会见室、助手办公室,共同使用秘书,使用办公设备和图书资料。申请联合执业,律

师必须向律师协会提交分摊共同开支的协议书。

三、合伙所。合伙所是律师以合伙协议为基础,共同出资、共同管理、按协议分享收益、相互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一种执业方式。与我国不同,合伙所不是执业主体,不具有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资格。合伙所的律师不能以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开展业务,合伙人仍保持自己独立的身份,以自己的名义执业,独自对委托人负责,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设立合伙所必须向律师协会提交

名称、合伙人名单及合伙协议等材料。

四、有限责任公司。这类机构一般称为法律公司,依据公司法,完全按照公司的模式运行,律师必须以公司的名义执业,公司统一管理业务和财务,对外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制律师执业机构在其内部可以设立股份,但股份只能在公司内部的律师之间转让。设立公司制律师执业机构,必须向律师协会提供名称、章程等书面材料。

在法德两国,个人所和联合开业所的数量,占律师机构总数70-80%,合伙所占20%左右,有限责任公司制律师事务所数量极少。

(三)律师惩戒制度

在法国,律师协会负责律师纪律惩戒,其惩戒权来源于律师法。惩戒措施主要有:警告、严重警告、暂停执业7日至3年、直接停止执业(只适应用紧急情况下)、吊销律师资格。附加处分有:禁止十年内成为某律师协会的会员,想社会公开惩戒结果。惩戒的实体法依据为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行为规范。惩戒程序为:(1)立案。律师协会的调查委员会接到投诉后,找律师谈话,了解情况,决定是否立案。如果决定立案,应准备有关材料和证据,移交律师纲纪委员会。律师协会会长或上诉法院的检察长可以不通过律师调查委员会,直接提请律师纲纪委员会审理律师违纪案件。(2)审理。审理由律师纲纪委员会负责。该委员会由5名律师组成,其中负责人为前任律师协会会长。审理期间,被投诉律师可以进行辩护,也可聘请其他律师为其辩护。审理一般不公开,但被投诉律师要求公开的除外。(3)上诉。被惩戒律师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上诉法院提起诉讼。上诉法院的检察长认为处罚不当的,也可以提起诉讼。鉴于律师协会集律师违法调查权和惩戒权于一身有许多弊病,根据欧洲律师联盟的要求,法国准备将律师违法调查权和处罚权分离,调查权仍由律师协会行使,惩戒权移交法院,变目前的行业惩戒为司法制裁。具体做法是,在上诉法院设立律师惩戒法庭,其成员由律师和法官共同组成,作出的处罚为司法判决。

在德国,负责对违法违纪律师进行惩戒的机构有两个:一是律师协会。律师协会只能对律师违反职业道德的轻微行为进行处分,处分种类只有一个即训诫。律师对处分不服的,可以向律师协会设立的申诉委员会进行申诉,对申诉委员会的复核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法院。根据德国联邦律师法的规定,在地方法院、州法院、联邦法院设立律师纪律法庭,律师纪律法庭的庭址设在律师协会,由律师协会提供辅助人员、房间和办公用品。地方法院律师纪律法庭的法官为3名执业律师,州法院律师纪律法庭由3名执业律师和2名职业法官组成,联邦最高法院律师纪律法庭由职业法官组成。执业律师担任律师纪律法庭的法官,由律师协会理事会提名,司法行政部门任命。根据德国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律师纪律法庭接受法院院长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律师纪律法庭的法官在执行职务时,拥有与职业法官相同的权利和地位,作出的判决具有司法效力。律师纪律法庭的法官不能同时兼任律师协会理事会成员,以保证其审判的独立性。律师协会理事会收到对律师的投诉后,认为属于律师纪律法庭管辖的,应当移交检察官,由检察官提起诉讼。律师纪律法庭对律师的处罚种类有:(1)警告。(2)严重警告。(3)处以25万欧元以下的罚款。(4)1-5年内禁止从事某一业务(如辩护)。(5)吊销律师资格(在吊销7-8年后,再进行一次审理,以决定是否予以终身吊销资格)。律师对地方律师纪律法庭作出的判决不服的,可以向州法院律师纪律法庭上诉,仍不服的,可以向联邦最高法院律师纪律法庭上诉。

(四)律师协会

法国和德国的律师协会为公法社团,是律师自律管理的行业组织。律师协会由律师依照法律的规定,经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后设立,毋须进行工商、社团等登记,但法律规定律师必须加入一个地方律师协会。

两国的全国性律师协会是由地方律师协会发起成立的全国性的律师自律组织,属于联合会性质,由地方律师协会的会长组成理事会,由理事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会长。全国性律师协会具有与地方律师协会完全不同的性质,没有任何实质性管理职责,只负责协调地方律师协会之间的关系、制定行业性的一些规范、对外宣传和联系,其会员为各地方律师协会,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是其会员。全国性律师协会与地方律师协会之间相互独立、互不隶属。

地方律师协会是地区性律师行业管理组织,行使法律赋予的各项管理职责。在法国,地方律师协会是按照根据法庭辖区设立的,目前全国共有181个地方律师协会,最大的为巴黎律师协会,约有18000名会员,最小的律师协会只有19名会员。德国按“一州一会”的模式设立,共有28个地方律师协会。地方律师协会由全体会员大会、理事会、会长组成。全体会员大会是律师协会的权力机构,每年召开一次,选举产生理事会组成人员,审议律师协会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决预算,制定和修改章程等。理事会为全体会员大会的常设机构,代行会员大会的职责。理事由全体会员从执业律师中直接选举产生。在法国理事任期为三年,每年改选三分之一理事。会长是律师协会的法定代表,具有以下权力:(1)代表权。对外代表律师协会,可以代表律师协会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代表律师协会进行诉讼。(2)组织和召集理事会会议和会员大会。(3)调解律师之间、律师与当事人、法院之间的纠纷。德国地方律协会长由理事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法国地方律协会长则由全体会员直接选举产生(与理事选举分别进行,会长为当然理事),任期为两年,会长可独自给予会员警告的处分。两国的律师协会的会长和理事,均为兼任,边执业边行使职务。在德国,实行理事、会长无酬原则,除差旅费和必要办公开支外,律师协会不支付报酬。法国虽也实行无酬原则,但一些律师协会要支付一些“补贴”,如波尔多律师协会每年支付约4-5万欧元,相对于当地律师平均年收入的中上水

平。

法国和德国地方律师协会的职责有较大的不同。在法国,地方律师协会主要行使以下职责:(1)制定律师执业道德和纪律规范。(2)负责审查申请领取律师资格人员的条件、监督和指导实习活动、进行执业登录。(3)负责对律师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罚。(4)组织会员进行培训。(5)对会员的客户帐户进行监督,防止会员挪用客户的财物。(6)为会员提供福利和服务。与法国相比,德国的地方律师协会不具有授予资格和处罚律师职责,具体职能为:(1)制定律师执行职务的行为准则。(2)制定职业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定会员福利计划。(3)对会员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4)根据申请调解会员之间、会员与委托人之间的纠纷。(5)监督会员履行义务,并有权给予训诫的处分。(6)推荐律师担任律师纪律法庭法官和司法考试委员会成员。(7)向司法行政部门出具申请领取律师资格人员的鉴定书。(8)对实习律师进行培训。

无论在法国还是德国,律师虽然为自由职业,但律师协会必须接受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司法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律师协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特别是履行其职责的情况。具体措施是:(1)律师协会应将律师全体会员大会的选举结果和作出的决议向司法行政部门报告。(2)律师协会修改章程、制定律师行为规范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须报司法部备案。(3)律师协会每年要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对于律师协会提交的文件,司法行政部门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予以答复,司法行政部门不同意时,律师协会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司法行政部门认为律师协会的选举或作出的决议违反法律或章程,可提请法院判决选举或决议无效。当然,司法行政部门在下发文件和决定时,必须要征求律师协会的意见。

在律师协会之外还存在着另类的律师组织,法国有全国律师联合会、青年律师联合会等组织,德国有律师工会。以德国为例,律师工会属于私法社团法人,由律师自愿参加,不承担与管理职能,与律师协会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德国律师工会除有一个全国性工会外,还有243个地方律师工会。主要任务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开展业务交流,向会员提供服务,以及监督会员

履行正常规定的义务。

(五)律师收费、税收及职业保险制度

在法国,律师收费完全实行协商收费,由律师和当事人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花费时间和精力、律师的名气等因素协商确定收费数额。通常有两种收费方式,一是律师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收费数额,并签定书面的收费协议。二是根据律师的花费时间,按工作小时进行收费。律师每小时的收费标准由律师自己确定,一般在75欧元----150欧元之间。严格禁止风险代理,不允许收取胜诉酬金。律师与当事人发生收费争议时,由律师协会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上诉法院提起诉讼。在德国,国会制定了专门的律师收费规则,极其复杂,共有200多条,其核心原则有两个:一是协商收费。二是规定最低收费标准,目的是禁

止压低收费竞争。同样,德国也严格禁止风险代理。

在法国和德国,律师涉及的税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值税。增值税属于消费税,由当事人负担,律师收费时代收。法国的增值税的税率为19.6%。德国为16%。二是个人所得税,由律师个人交纳,根据收费数额的不同,实行分段累进征收。法国的税率由7.5%---50%。德国律师的个人所得税累进最高税率为49%。不同性质的律师事务所交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不同,个人开业、联合开业、合伙以律师个人的收入计纳税,公司制的律师以工薪和分红计纳税,不分红则不纳税。

两国的律师行业实行强制保险。由律师协会规定最低保险额,律师协会统一向保险公司投保,投保费用从每年律师向律师协会交纳的会费中支出。法国律师每年最低保险额为400万欧元/人。德国,律师对每件案件的最低保险额为25万欧元/人,承担有限的律师事务所对每件案件的最低保险额为250万欧元/人。另外,律师、律师事务所根据各自业务情况,可以单独向保险公司

追加保险。

(六)公司律师和政府律师

法德两国强调律师的独立性,律师不能受雇佣于政府和公司,因此没有专门的公司律师和政府律师队伍。以德国为例,德国联邦律师法明文规定,担任政府官员或政府机关临时性雇员的,不得执行律师职务。但法律也规定了例外的情况,律师在担任政府官员或临时雇员时,在不危害司法公正的前提下,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其申请准许其继续执行律师职务。在公司律师方面,许多大型公司内部都设有专门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但不冠“公司律师”之称谓,也没有特别的资格要求,录用条件完全取决于公司方。这些人员中有一些是律师,他们仍履行交纳会费、完成法律援助等律师义务,但执业权利受到限制。德国联邦律师法规定,受雇于公司、专门从事公司内部法律事务的律师,不得以律师身份出席法庭或仲裁庭。据统计,德国公司内部专职从

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员中,有三分之一为律师。

(七)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

法国和德国,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可以担任被告人的辩护人、自诉案件的原告代理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害人或利益相关人的代理人。法国,律师享有出庭垄断权,非律师人员不得代理他人出庭。德国,除律师可以出庭外,大学法学教授、已通过第一次国家司法考试且在法律部门工作15个月以上的人员,以及被法庭特别准许的人员也可以代理他人出庭。

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以下权利:(1)代理委托人履行辩护职责,维护司法公正。(2)收集案件材料,申请检察官或法庭调取证据或对某一问题展开调查。律师只能向委托人了解和收集有关材料,不能自行向被害人、第三人进行调查取证,若需进行调查或收集证据,须通过检察官、法庭进行。(3)查阅有关案件材料。律师可以查阅起诉机关向法院提交的所有文件、证据和其他材料。查阅从侦查阶段终结后开始,侦查阶段被禁止查阅案卷,以防止影响侦查活动。律师可以复制文件,并可转交被告人观看。(4)参加法庭审理,参与质证和辩论。(5)与被羁押被告人会见和通讯。侦查机关不得搜查和扣押被告人持有的律师来信和律师提供的相关文件和材料。(6)司法机关不得要求律师提供委托人的有关情况,以及作为指控证人。律师有权拒绝司法机关有关揭发被告人罪行的要求,司法机关不得将此认定为妨碍证据罪。(7)律师可以在法庭上依法自由、充分地发表意见,这种言论具有司法豁免权。(8)律师可以从事法律没有禁止的其他活动。但一旦违反法律,将承担刑事或民事责任。

律师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工作内容:第一,侦查阶段。律师可以从事以下活动:(1)会见被羁压的犯罪嫌疑人。(2)解答犯罪嫌疑人的有关问题,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案情,搜集有关材料。(2)申请侦查机关搜集某一证据或对某事进行调查。(3)聘请鉴定人及其他类型的专家。(4)提出辩护意见。(5)提出终止侦查的建议,对采取的强制措施提出申诉,就如何进行下一步程序提出建议。第二,公诉阶段。律师可以从事以下活动:(1)接收公诉书。(2)查阅案卷。(3)提请检察机关对某事进行调查,或搜集某一证据。(4)提出辩护意见。(5)提出撤销该案的建议。第三,庭审阶段。律师可以从事以下活动:(1)出席庭审,提出答辩意见。(2)参与法庭对案件事实调查、证据审查。(3)提请法庭,允许己方证人和专家出庭。(4)向对方证人和专家提问,并针对其证言发表意见。(5)参加法庭辩论。(6)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性问题,提出抗辩意见。若

法庭不采纳,有权进行申诉。

(八)律师的培训

法国的律师培训工作是由律师协会组织实施的,具体培训机构为律师职业培训中心。全法国有25个律师职业培训中心,每年培训1500—2500名律师,培训中心的费用大部分来自律师协会,政府补贴一部分。培训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对新加入律师职业的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凡是法学本科毕业、申请加入律师队伍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中心的培训。培训中心的学制为三年,第一年是基础性实务训练和实习,除进行辩护技巧、法律文书的撰写、咨询、律师职业道德等培训外,还组织学员到法院、检察机关、律师事务所进行实习。第一学年结束后要进行结业考试(此阶段为律师资格取得的必经程序,年终结业考试相当于取得律师资格的第二次考试,见前述律师资格取得)。第二、三年为专业培训,根据学员的业务定向,对学员进行刑事、民事、知识产权、公司购并等专业化培训,帮助学员提高专业能力。第二、三年,不要求学员脱产学习,学员可以边执业边学习(此阶段与取得律师资格的两年实习重叠)。目前,法国正准备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一是减少律师职业培训中心,将目前25个压缩到20个以内,相对集中教学资源,节约开支,提高效率。二是进行学制改革,将原基础性实务培训由一年延长到18个月,取销第二、三年的学制。今后,申请取得律师资格的人员,通过第一次考试后,在律师培训中心进行18个月的学习,通过结业考试后取得律师资格,不再进行两年的实习。三是法国目前还没有对已执业律师提出强制性培训的要求,今后要规定已执业律师接受不少于20小时/年的培训,不参加者,将不再在其执业证书上注署“律师专长”。

德国律师协会规定律师每年必须接受两周以上的培训,培训由律师协会下属的律师培训中心组织实施。目前,德国28个地方律师协会均设有培训中心。仅设在波恩的律师培训中心每年要培训25000人。

(九)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问题

欧洲各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957年,欧洲有关国家签定了关于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条约,即《罗马条约》。《条约》规定签约国相互之间要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其中包括法律服务市场,但许多成员国的律师行业以律师业涉及到国家公共权力的行使为由拒绝开放。直到70年代,欧洲共同体法院对多起涉及法律服务开放问题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各个成员国才逐步开放法律服务市场。90年代以来,欧盟律师协会加大了对成员国法律服务市场开放的监督,各国加快了开放步伐。法国和德国的开放程度和监管措施大致相同。一是允许外国人取得本国律师资格。外国人同本国公民一样,只要通过考试并符合道德条件,即可取得律师资格。目前,已有一些外国人取得了两国的律师资格。二是设立外国律师事务所。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欧盟成员国的律师申请在法、德从事本国法律事务的,只要在法、德居住一定年限(德国为三年),并经律师协会登记后,即可开展业务活动。第二,非欧盟成员国的律师到法、德从事本国法律事务的,必须要通过律师协会举行的特别考试,同时还要根据当地对申请人提供的服务是否有需求加以判定。在法国,登记注册的外国法事务律师约有600多人。目前,两国正按照欧盟律师协会的要求修订律师法和有关规定,进一步减小市场准入壁垒,开放市场。另外,欧盟律师协会正在研究我国政府提

出的法律服务市场的承诺,准备提出新的要价。

(十)律师业务的发展动向

从律师业务来看,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律师业务由传统的诉讼向经济领域发展。从法国2002年的统计数据看,44%的律师主要从事与公民相关的事务,即诉讼业务;40%的律师主要从事与企业相关的业务,即非诉讼事务。全法国的律师业务收入中,73%来自于非诉讼业务,23.4%来自于诉讼业务。律师为经济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律师不再仅仅是维护司法公正的角色,同时也在维护市场规则、促进市场交易效率、降低风险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二是律师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法律服务的国际化,法律服务不仅是工商企业届跨国投资、经营的保障,而且是先导、排头兵。在法国、德国法律服务已是“国际竞争,国内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巴黎已有72%的律师涉及国际性业务,5%的律师事务所涉外收入已占到全所收入的50%以上,20%的律师事务所涉外收入占全所收入的17—50%之间。德国自1997年允许律师事务所设立分支机构以来,规模所的数量逐步上升,目前已允许国内所与国外所联合,以此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公证、法律援助制度和司法行政机关职责

(一)公证制度。在法国,担任公证人首先要取得法学本科学历,在公证人培训中心学习一年后,参加国家公证委员会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在公证事务所实习两年后可取得资格。国家对公证人实行总量控制,只有在职的公证员退休、病亡后,才发展新的公证人。此时,具有资格的人员可以申请递补,经司法部长任命后,可从事职务。公证人以个人开业或合伙的方式开展业务,通过收取服务费用来维护生存和发展。公证业务大体分为法律规定必须公证和自愿公证两种。法国的法律赋予公证文书很高的法律效力。公证法规定,公证书具有法律证明力,同时也具有执行力。公证人不仅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且收入也极其丰厚,全国共有近8000名公证人,但其收入总和在1997年为200亿法郎,一直高于有4万之众的律师队伍收入总和。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尽管联邦有统一的公证法,但由于各州的历史传统不同,公证制度各异。概括起来有两种类型:一是拉丁系公证制度。一些深受拿破仑民法典影响的州,将公证与律师分设,律师不能兼任公证人。尽管在公证人身份定位、管理体制上有许多变种,如有的州公证人属于公务员,按照公证员进行管理,有的州隶属法院管理等,但总体上看有共同的特点。在这些州,担任公证人须通过第二次国家司法考试,并经过专门的公证业务培训且考试合格后实习三年,由州司法行政部门任命。第二,律师兼任公证人。受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影响深的州,公证人由律师兼任。无论那种类型,公证业务和公证书的效力都是

一样的。德国公证制度的其他内容与法国相近。

法国和德国公证制度最大的特点,法律规定了很多必须公证的项目,为公证人提供了大量的、稳定的业务。在德国,据保守估计,这种业务约占公证业务总量的40%以上。必证项目主要集中在不动产登记、亲属关系确认、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等方面。如德国,民法规定不动产的取得、转移、担保、抵押等必须经过公证后,方可当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设立时必须对章程进行公证,修改章程也必须进行公证,只有经过公证才能上报登记机构。大多数必证项目,与行政登记或司法登记相联系,往往是行政登记或司法登记的前置程序或条件,实质上,是由公证人对登记文件和事实进行实质审查,登记机关进行形式审查。这种制度得到了两国公证人的高度肯定,也成为世界各国公证人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两国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在公证人看来,这种制度的优点是:一是公证人比登记机关更有职业优势。公证人都是道德高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具有高超的审查技能。二是公证不仅要对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通过对当事人意思的真实性、是否侵害第三人和公众利益等方面进行审查。三是通过前置公证,可以减少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人力、成本以及责任,减少国家的财政开支和可能承担的赔偿责任。一些公司、当事人则认为,必须公证显然加重了当事人的负担,同时也不符合市

场经济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二)法律援助制度。法国和德国的法律援助是国家行为,由国家财政拨付经费,律师具体实施。具体做法是,国家定期公布接受法律援助的经济收入标准,符合条件的人在打官司时,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法院审查后,通知律师协会指派律师代理。申请人也可向当地律师协会提出申请。国家每年制定法律援助经费预算,司法部根据各地的需求,分配经费并存入各个律师协会的专用帐户,律师协会在律师办结案件后分发。向律师发放的标准与律师办理普通刑事案件的收费相等,受援人原则上是完全免费,在受援人胜诉的案件中,法院会判决正常的律师费用由败诉方承担。从总体上看,国家投入的法律援助经费经费相对不足,法国每年投入的法律援助经费仅为1亿欧元,需要由律师协会进行补贴,波尔多律师协会曾于1997年组织律师罢工,要求政府加大法律援助费用的投入。尽管如此,法律援助是律师的法定义务,律师不得拒绝指派,并要尽心尽责地完成指派的任

务。

(三)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德国联邦司法部下设七个司局,分别为:民事法律事务司、刑事法律事务司、商法和经济法事务司、宪法和行政法事务司、欧共体和国际法事务司、司法行政事务司、机关事务管理司。法国司法部设有以下职能司局:民事法律事务司、刑事法律事务司、监狱管理局、青少年司法保护司、司法行政事务司、法律信息和法律援助司、装备管理司。两国关系司法部的职能概括起来有:一是负责起草法律法令的草案、修正案。二是负责法院的设置、法官薪金和培训以及后勤保障。三是负责检查官的任命、薪金管理、培训,进行业务指导。四是管理监狱工作。

五、管理律师和公证工作。

六、管理法律

援助工作。

法国和德国政治制度 篇2

关键词:公司治理,所有权结构,垄断集团

英美国家相对于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来说, 有着更为发达的股票证券市场, 更加强调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外部董事的监督作用。1990年代以来, 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在政府法律法规中加强监管力度, 证券交易所不断修改规定, 大公司也经历着内部监督董事会、各种高层管理的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等不断改革。

经联合国家 (OECD) 在1999年、2004年分别发布《公司治理原则》, 2006-2008年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以来, OECD也不断发布关于银行治理、金融治理和国有企业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报告。

大企业一直在公司治理实践中担任重要角色, 从银企控制关系的角度, 德国、法国和日本与英美国家也有着较大的差别。1990年代以来, 这三个国家不论在大公司控制权、证券市场开放度, 抑或是公司内部组织制度上都不断进行改革。本文通过搜集资料, 在介绍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大公司控制权状况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德国、法国、日本这三个国家公司治理改革的变化。

一、欧洲国家1990年代大公司控制权的比较

注:引自Torben Pedersen&Steen Thomsen (1997) , “European Patterns of Corporate Ownership:A Twelve-Country Stud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ourth Quarter, 1997, pp768.表中数据为企业数目, 括号内为资产比例。

造成表1欧洲各国不同的企业所有权结构, 各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原因解释。

比如奥地利有很大部分的德语地区可以帮助解释德国和瑞士分支机构较多的比例, 而二战之后的国有化也能说明政府所有的高比例。

在比利时, 二战后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美国的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战略, 所以有较高的外国所有权比例。

而丹麦高比例的家族和合作所有控制的企业, 与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以及农业产品相对优势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为企业在较小规模采取家族方式比较容易控制, 并且传统农业产品在私有制国家中以合作和家族、个人形式组建有较久的历史。

芬兰相对工业化较迟, 政府在赶超当中就发挥了重要角色, 尤其是林业产品, 扶植大型企业。

法国由于二战后和1980年代初期密特朗政府的国有化政策, 以及法国传统的政府干预政策, 对国有企业影响甚大;早期法国产业公司摆脱金融机构制约建立起的控股性公司, 也能帮助解释交叉持股比例较高和主导所有权下的企业。

在德国, 银行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曾经扮演了积极的角色, 并且金融机构仍然对许多大公司施加主导控制权;而实际上, 银行对企业的参与往往是金融危机之后无意识的结果, 所以许多个人和家族企业仍然能保持控制权。

英国是最早工业化的国家, 一般的观点认为大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分散个人股东的投入, 但钱德勒认为直到二战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时期英国才走出了个人资本主义。

意大利国家所有企业的显著位置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工业重建。

荷兰作为老牌的曾经兴盛的资本主义国家, 多少有些像英国, 较为成熟的市场下分散所有企业的资产比重较大。

一些挪威庞大能源国有企业有相当比重主要是国有化和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的结果。

西班牙有大量的多国企业, 这部分是由于早期弗朗克 (Franco) 政府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果。

瑞典较大份额主导所有的企业与实行德国模式的工业化、银行和大企业发挥重要角色有着相关性。

二、德国、法国和日本1990年代以来垄断公司的变化

表2和表3是按照年营业收入、由《财富》杂志评选出的1996年、2002年和2010年进入世界500强的德国和日本垄断企业。这一时期法国不断进行着大型垄断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过程, 垄断集团不断地交叉持股控制权变化和公司重组, 跨国经营规模在欧盟范围内比例较高。特别选取2009年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的前11家大公司详细分析。

资料来源:《财富》中文网www.fortunechina.com

在选取样本的15年内, 德国前10家大公司规模排名基本稳定, 营业收入稳步提高, 行业都分布在金融、能源、电信、零售业和制造业。而这一时期, 日本垄断公司的规模排名不断减小;前10家大公司的营业收入虽然相对稳定, 但是规模排名已经由制造业大公司企业系列代替了垄断财阀和全能商社, 2010年的前10家日本大公司已经有7家制造业企业集团。

资料来源:《财富》中文网www.fortunechina.com

统计资料来源:《财富》杂志2009年世界500强, 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法国前10大公司以金融机构和基础设施的集团公司为主, 政府在这些公司一直有较高的持股。1990年代以来, 法国政府也一直在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不断减持国有企业的股份。

比较这3个国家垄断大企业, 仍然存在着国有治理、法人治理和金融治理的区别。从大公司控制权的角度, 比较显示出法国和日本有着垄断公司治理结构的显著变化, 而德国垄断公司变化并不明显。在OECD公布的数据中, 欧盟国家中法国已经连续多年在国有资产私有化的规模排名前列。

日本在二战之后就确立了6大企业财阀 (Zaibatsu) , 10大企业系列 (Keiretsu) 的垄断企业格局。但目前排在前列的多数是制造业大企业系列。也表明原有的垄断银行金融控制的公司治理结构发生改变。

从经营范围和经营绩效上, 这些跨国公司都不断全球范围内拓展规模、重视消费市场和终端业务。分布的产业都普遍集中在金融业、工业制造业、能源及基础电信等。

结合近20年来公司治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通过这3个国家垄断公司的变化, 初步提出如下启示。

三、启示

公司治理实践在法律、法规上很重要的进展在于加强对大公司、上市公司的财务审计监管, 减少因内部人控制带来的虚假信息、舞弊等行为。

从这3个国家大公司的年度报告中, 都反映出加强公司治理:高层控制中增加委员会, 增加审计人会等措施。

更重要的变化在于都普遍重视银行治理和金融治理。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投资业务规模在这一时期都有了较大的增长, 公司治理的重点也由监管资产结构和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防范风险, 发展到重视内部结构和分支机构的业务拓展。

内部控制权的变化, 法国政府通过不同市场上市, 转让股权, 出售资产等不同途径展开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但是同样大规模的法国国有公司和私人公司, 利润来源和业绩表现并不因为私有化而明显改善。

从法国大型垄断企业的治理结构直接反映出欧洲国家间证券市场相互融合的状况。垄断公司在欧洲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同时上市融资, 欧盟国家间也加强了跨国并购与重组的监管与协调、也加强对欧盟以外跨国公司的反垄断监管。

从德国、法国和日本大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 突出反映的是大公司所有权控制市场的差异加大。大公司分布产业变化和银行、金融治理的变化, 也部分反映出公司治理改革的绩效。

参考文献

[1]Antoin E.Murphy (2004) , “Corporate Ownership in France:The Importance of History”, NBER Working Paper10716

[2]Martin Hopner, &Lothar Krempel (2004) , “The Politics of the German Company Network”, Competition&Change, Vol.8, No.4, 339-356

[3]Jochen Moebert, &Patrick Tydecks (2007) , “Power and Ownership Structures among German Companies——A Network Analysis of Financial Linkages”.网络文献, 待发表论文

[4]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Vishny (1996) , “Trust in Large Organizations”, NBER Working Paper No.5864

[5]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1999) ,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The Journal of Finance, No.2, 471-517

德国和法国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 篇3

德国:技术先进 推广缓慢

对北京市科技奥运电动汽车项目而言,德国尼奥曼公司的电动轮电动公交车或混合电动公交车技术可以借鉴和合作,该公司也比较积极主动。加强与该公司的接触,可以提高科技奥运产品质量和档次。

进退两难的福特

位于德国的福特公司Aachen汽车研究中心主要从事柴油机排放和燃油消耗研究、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研究。除了燃料电池轿车之外,该中心还开发了一款锂离子电池电动轿车E-Ka,并改装了一辆镍镉电池电动小轿车,E-Ka车性能较好,具有动力转向等功能,续驶里程在150~200km之间,镍镉电池车的续驶里程在100km左右。总而言之,福特公司对电动汽车处于两难的观望态度,其主要研究开发精力集中在柴油机汽车上。

主攻燃料电池的欧宝

坐落在美因茨的欧宝公司研究中心隶属于通用汽车公司,所以该中心以研究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集成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主。主要的研究开发成果有Necar系列电动轿车,该车代表了当今燃料电池轿车的最高水平。由于燃料电池发动机水平很高,他们放弃了燃料电池加高功率密度蓄电池加超级电容的混合使用方案,转而使用纯燃料电池方案。尽管这一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这已经表明,燃料电池发动机在重量和体积上已经具备挑战传统发动机的能力。

除此之外,通用汽车公司还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城市大客车,对未来氢能战略的研究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联合国即将在中国北京和上海实施的燃料电池示范项目。

领导燃料电池研发的巴拉德

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也投入巨资研究开发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但与通用汽车公司所不同的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自己不研究开发燃料电池发动机,他们主要以对巴拉德燃料电池公司持股的形式投资燃料电池。应该说,尽管通用汽车公司所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是,巴拉德燃料电池发动机却领导着该领域的新潮流。

锐意进攻中国市场的尼奥曼

尼奥曼公司多次表示希望参与北京科技奥运计划,特别是低排放柴油车和清洁燃料客车计划。尼奥曼公司在中国有与河南宇通客车公司的合资项目,还有与北方车辆制造厂的合作项目生产北方尼奥普兰大客车。该公司在客车开发与生产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欧洲客车市场份额很高。

该公司开发了低地板电动轮混合动力客车,该车代表了未来城市电动客车或混合电动客车的发展方向。目前该车已经在瑞士洛桑使用。该公司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为北京2008奥运会开发电动客车或混合电动客车。

法国:政府支持 普及迅速

法国之所以能够在较大范围内推广普及电动汽车,主要是法国政府和地方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法国关于鼓励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和生产产业化,推广使用商业化的优惠、支持、补贴和扶持政策目录就有15页之多,具体法规文本300多页,这些文本将由国家科技部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组专家和北京市近期翻译成中文,供中国政府和北京市及其他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时参考。

可见,法国发展电动汽车是项目牵引、政策先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建议北京市总揽全局,协调科技奥运和建设规划各方面的问题。

随处可见电动汽车的波尔多

在法国著名的葡萄酒之乡波尔多市,代表团访问了波尔多大学电力电子实验室,参观了该实验室研究开发的残疾人电动汽车,参观和乘坐了电动公交车,沿电动公交车专线游览了波尔多古老而美丽的市中心。代表团还参观了波尔多市的公共充电站,波尔多市有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200多辆,但公共充电站却超过250个。在大街上经常能看见电动汽车从你身边驶过。另外,我们还参观了具有16辆电动邮件车车队的邮局,波尔多市的电动汽车电池全部采用租赁方式,法国的电池租赁公司负责电动汽车电池的租赁、服务和废旧电池的回收等。解除了电动汽车用户的后顾之忧。

之后,代表团参观了电动环卫车和其它电动汽车充电站,该充电站占地约3000平方米,可对14辆电动大卡车、20辆电动轿车或轻型电动汽车和20个左右的电池组同时充电。该充电站简洁实用,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离开波尔多之前,代表团还参观了欧洲著名的SAFT电池公司。该公司早期的镍镉动力电池誉满全球,现在仍然在大部分欧洲电动汽车上使用,目前他们除了大批量生产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外,也开发和小批量生产镍氢动力电池和锂离子动力电池,但目前该公司开发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价格是铅酸电池价格的7~10倍,还不能被市场接受。

电动汽车密度最大的拉罗谢尔

在美丽的海港小城拉罗谢尔市,代表团首先参观了Elcide物流及配送中心。由于古城街道狭窄,不便于大卡车行驶,货物到达后,在这里有电动轻型货车将货物送到客户手中。

随后,代表团来到拉罗谢尔工业工程师学院欧洲电动汽车测试实验室参观访问。该实验室设备投资100万欧元,其中欧盟50%、法国和当地政府各占25%,于19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实验室主要从事电动汽车电池组充放电测试、动力驱动系统性能测试等。

拉罗谢尔是法国电动汽车密度最大的城市。在前往市政大厅的路上,代表团参观了拉罗谢尔市的电动汽车自助服务系统,在电动汽车停车场,每一个车位都有充电插座。只要你拥有电动汽车服务系统发给的电动汽车自助服务卡,你可以打开任何一辆空闲的电动汽车使用,当你使用完毕后,将电动汽车开到任何一个附近的电动汽车停车场,锁上汽车后你就可以离开,自动计费系统将通过GPS信息系统结算你应付的租车费并从你的信用卡上自动支付。

代表团还参观了Heuliez电动汽车生产线和敞篷跑车生产线,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条电动轿车生产线,由Heuliez公司购买法国标致公司的许可证生产电动汽车,生产线生产能力为全年5000辆。目前,该生产线已经为全世界生产了1万多辆电动汽车,主要采用直流驱动控制系统,电池采用SAFT公司的镍镉电池。

拥有电动汽车最多的巴黎

巴黎目前有4000余辆公交车,计划2004年底以前全部清洁化,它们将成为天然气汽车、混合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目前有一条电动公交车专线,专线长6.2公里,配备8辆电动公交车(6辆运行,2辆备用),每辆车平均每天运行67公里,每年运送乘客100余万人,其中30%是游客。巴黎市中心区每年都开辟新的电动公交车专线,对老城区的环境保护和降低噪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市民的称赞。

巴黎市的电动汽车绝对数量大,包括电动公交车、电动送货车、电动邮车、电动环卫车、电动轿车、电动摩托车和电动游览车等。因此巴黎街头到处都能见到带充电站的电动汽车专用停车场、停车位,而且充电和停车目前都是免费的。

现成的范本德国政治制度评述 篇4

德国政治结构与运行规则图示序言:笔者之前大量介绍了英国宪政的演进历程,也写了一些关于英美政治传统的文章。认为英国开创了近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先河,为当今人类政治文明体系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但是英国的制度是经过几百年的政治演进而达成的政治形态,在这个演进过程中除确立了一些落在文字上以制定法形式存在的制度外,还存在大量的以非制定法形式存在的惯例作为补充,这个国家甚至至今都没有一份完整的成文宪法。其他国家很难完全效仿英美,只能在掌握英美宪政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宪政民主制度,完成自身的政治现代化转型。但是如果要问当今世界众多国家中,有没有哪个国家的制度可以被我们拿来就能用的,我个人认为还真的至少有一个,那就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在笔者看来,德国现行政治制度公平合理,很好地平衡了人权与州权、选人与选党、民主与集中、制衡与效率、从贤与从众等关系。并且德国与我国同属大陆法系国家,法律以成文的制定法为主,德国法律以严谨周详著称,这个特点也反映在他们的政治制度方面,如果要效仿德国,拿过他们的相关的成文法仔细研究便可基本掌握其政治制度的架构与运行。并且相对来说,德国作为宪政民主的学习者,其制定相关法律时不仅参考了英美政治规则,而且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特征。

因此,笔者在此向大家简单介绍德国政治制度中比较突出的优秀之处,主要包括:议会制的有效性及其在德国的特殊稳定性、议会两院之间合理的权力划分、合理有效的选举制度、内阁的决策及工作机制、合理有效的纵向分权、高度专业化的法院体系等,但愿能为我们可能发生的事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议会制的有效性

德国的政体为议会制(也叫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议会民主制),为西欧国家通行的政治制度,笔者个人认为议会制有诸多优点,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很高的行政效率,原因如下:

1、合法性一元化,议会制下议会是唯一合法的代表民意的最高权力机关。不会形成多方争执不下的局面;

2、任期的灵活性,议会制下的总理一般没有固定任期,如果能力突出,只要所属政党能够赢得大选,就可以一直担任。如果不称职,多数党团随时可以重新推举新的领袖担任总理;

3、议行合一,由于内阁是由拥有议会过半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所以内阁的提案往往能够得到议会的支持,有利于政策的通过与推行;

4、选举的非零和性,虽然议会选举也可能产生一个党的绝对多数,怛更多情况是多个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议席,权力分享和结盟是相当普遍的。社会成员的利益、观点本来就是多元化的,一些小的政党或利益集团虽然不能够赢得很多的席位,但是如果有群众基础的话,总不至于进不了议会。所以,议会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小的利益集团也有话语权,议会选举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几选一模式;

5、司法、监察等机构的独立性,议会制下的司法机构和监察机构等受内阁的影响较小,总理不拥有对这些机构负责人的提名权。可以更多的保障司法、监察等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

6、从贤与从众的平衡,真正成功的选举体制,大多数都不是民众直接投票给自己满意的候选人,由根据总人数计算出的得票最多者当选行政首长的。比如,美国的总统选举最早是选举人团制度,各州根据本州的众参两院议员人数选出本州同等人数的选举人,选举人再到首都选出总统;现在美国的选举制度则是选举人票制度,各州分开计票,赢得某个州大多数选票的候选人获得本州的全部选举人票,最后获得超过半数选举人票的候选人当选。这就是一个平衡从贤与从众的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政治家从不成熟的选民那里骗取选票。而议会制是先通过从众的手段确定议会第一大党或第一大政党联盟,再由这个政党或联盟来推举行政首长,第二个过程就是从贤的手段,这也是一个平衡;

7、议会的权威性,议员是由各自选区的民众直接投票选举的,具有合法的代表本选区民众的资格和威信,由这些议员组成的议会,自然也拥有代表全国人民的资格。并且,议会人数众多,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利益集团均有席位,各种观点可以充分表达、充分讨论,信息要充分披露,最后的决策也是以多数同意为原则的民主表决。这些,决定着议会决策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可以避免个人的独裁集权;

8、选举的经济性,只要通过一次全国大选选举出议会,就可以完成接下来的组阁等活动,而不用像总统制国家那样还要再选一次总统,省时省力;

9、组建内阁的灵活性,一旦政治危机出现,议会制政府往往可以及时地进行政党重组,由其他的党派进行联合执政,从而缓解政治危机,而总统制则不具备这样的灵活性;

10、虚位元首的重要性,总统制中的总统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的身份为一身,会有一个很大的潜在风险,就是作为国家元首的他拥有任命司法或监察官员的权力,这样司法、监察等机构被总统控制或不能有效制约总统的可能就会增大。比如在三权分立做的最好的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仍然以谋求无限任命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成功逼迫最高法院向其让步。美国尚且如此,在其他国家,一个掌握着军队与官僚队伍的国家元首,很有可能以更野蛮的方式行使他在司法与监察方面的任命权,形成事实上的独裁。

德国的议会制还有其特有的稳定性,德国总理并不具有类似英国首相可以随意解散议会的权力。如果联邦总理要求对他表示信任的提案没得到联邦议院的支持,他可请求联邦总统在21天内解散联邦议院,但联邦议院如选出新的总理,则解散权立即终止。联邦议院也不能随意更换总理,它必须在对现任总理提出不信任投票后48小时内选出新的总理人选,否则不可更换总理。

二、议会两院之间合理的权力划分现行大多数民主国家的议会都是两院制,少部分实行一院制(如我国与巴基斯坦)。两院制的主要目的是分散议会权力,防止议会这一国家政权的核心机构专权(即使是在总统制的国家,议会同样是国家政权的核心机构)。

作为宪政制度的发源地,英国议会分为上议院与下议院,但是政治权力基本集中在由全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上议院议员基本是荣誉性身份,并且上议院仅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发挥作用。而宪政的另一个发源地美国,则是为了照顾各州的州权,在由按照人口分配席位的众议院之外,另设每州均为两个席位的参议院。并且,由于美国是各州联合而成的国家,各州的权力相当独立和广泛,因此参议院在国会中有着较其他国家参议院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总体来说,美国的众议院掌握财权,参议院掌握人事权。

但是,美国和英国的两院制度,都有其历史的原因,并且由于两国优良的宪政传统,使得他们的政治运行一直是有效的。作为学习者的其他国家,并不具备两国的历史基础和优良传统,如果照搬两国的两院制度,就很难兼顾效率与公平,也很难保持政治的有效运行。

因为由人民直选产生的议员组成的众议院和代表各州的参议员组成的参议院,在代表“人民主权”时的效力是不一样的,毫无疑问,由直选产生的众议院更能够代表“人民主权”。但是作为联邦制的国家,州权又必须体现,因此,众议院和参议院应当有合理的权责划分,在政治地位上也要有所差别。个人认为,德国的联邦议院(相当于众议院)与联邦参议院(相当于参议院)分别代表人民主权与成员州州权,其在职权上的划分是比较有效和合理的。

在德国,联邦议院通过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代表人民主权,拥有完全立法权。主要职权是:制定和通过法律,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和撤换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参与选举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高等法院的法官;批准联邦政府同外国签订国际条约;对联邦总统蓄意损害《基本法》或其他联邦法律的行为进行弹劾;对预算、国库和债务的监督;等等。

联邦参议院由各州政府按人口比例指派3~5名政府成员组成。各州代表任期不统一,由派出的州政府决定撤换。联邦参议院的主要职权是:提案权(其提案须经联邦政府提交联邦议院),并对联邦议院通过的法案有审议权;对涉及修改基本法以及涉及各州行政和财政的法案或联邦政府颁布包含上述内容的条例拥有否决权;仲裁联邦政府与某一州的纠纷或冲突;批准联邦政府对某一州采取强制性措施;参与宣布立法紧急状态;参与选举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高等法院法官;参与批准联邦政府同外国签订国际条约;对联邦总统蓄意损害联邦法律的行为提出弹劾;参与对预算、国库和债务的监督;等等。

联邦参议院实际上是各州政府派驻联邦的联合机构,是一个反映各联邦州利益的制度安排,是协调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以及联邦州之间利益关系的合议机构,并对联邦议院和联邦政府的职权进行一定的制约和补充。联邦参议院参与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在联邦与州以及各州之间起平衡和协调作用。联邦参议院可以对联邦议院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但是被联邦参议院否决的法律,联邦议院可以以绝对多数强行通过。但是涉及各州权利和权限的联邦法律在联邦议院通过后,必须在联邦参议院通过方能生效。联邦参议院在对某项法律表决时,同一州的议员必须投一致票(或赞同、或反对、或弃权)。因此各州执政党对联邦参议院的投票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联邦参议院实际上起到了一种对联邦议院和联邦政府的平衡作用,由此可在联邦一级确保国家政治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兼顾到选民、联邦和联邦州三者之间的利益。联邦议院及联邦参议院与联邦总统、联邦政府、联邦宪法法院并称德国五大常设宪法机构。两院日常工作通过对应委员会相互沟通,起到事前协调作用。如两院意见无法取得一致,通过调解委员会(议会和参议院各占16人,其中参议院的16名分别来自16个州)进行协商谈判,达到统一。这样的职权划分,较好地平衡了人民主权与州权。

三、合理有效的选举制度依据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政府是受人民委托,以保护人民福祉为目的的,政府的所有行为都需要经过人民的授权和征得人民的同意。而现代国家大多人数众多,政府事务又较为庞杂,不可能逐一获取人民授权和征得人民同意,于是大家找到一个大家一致同意的规则来确保人民的授权和同意得以实现,这就是代议制民主下的民主选举规则。而选举规则需要解决好代理链条和代理人问题。

(一)直接选举。一个地区的民众通过民主表决,选出最能代表本地区大多数人的人进入国家的权力核心机构——议会,来代表本地区选民的意志来治理国家。议员本质上是其选民的代理人,代理选民行使国家治权。议员受民众的委托,同时也要受民众的监督和制约。如果议员没能很好的完成选民交付的任务,那么下次选举选民可以通过既选举的方式来更换代理人。我们把民众选举议员,并通过议员的表现来判断议员是否实完成了自己委托的过程称为代理链条。代理链条越长,民众对议员产生的决定性作用就越弱,对议员是否完成了委托责任的感受就越弱。所以,最好能通过一次性的直接选举来产生议员。

但是人数太多的国家,要想让民众在全国范围内直接选举产生全国的所有议员又会让代理过程变得太模糊,民众一样失去对合格议员的判断和议员工作是否合格的感受。所以,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划分选区,各选区直接选举各自的议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个人代理还是政党代理。在选举议员的制度上,主要有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多数代表制是指选民直接投票给个人,本选区得票最高或得到多数选票的个人当选议员,本制度主要是制约议员个人;比例代表制是指选民直接投票给政党,最后各政党按照自己的得票比例来分享议会席位,本制度主要是制约政党。

这同样是为了解决民众对议会的制约问题。民众除了要拥有选出自己满意的代表的权力,同样要拥有换掉自己不满意的代表的权力。要保障民众的第二个权力,就要保证民众能够明确的知道,如果自己对国家的治理工作不满意了,造成自己不满意的主体是谁!这就需要做到,在议会行使权力的主体是明确的,到底是一群互不统属的个人还是某个政党!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是一个无可争议的活动主体,民众对政党给他们带来的影响的感受也是很直接的。所以,除了要保障民众能够制约本选区议员外,还要保障民众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政党。

选举制度方面,德国实行“小选区两票联立制”,既解决了代理链条过长和模糊的问题,又较好的平衡了个人代表和党团代表的问题。具体介绍如下:两票制——德国全国设299个选区,联邦议院设598个议席,一半为直接议席,一半为比例议席。每个合格选民有两张选票,分别用于选举直选议员和政党。第一票用来选举本选区议员,即“直接议员”,选民只能勾选一人,每个选区由获得最多选票的候选人胜出,成为联邦议院直选议员。第二票用来选举“州名单”上的政党,每位选民只能勾选一个政党。汇总得票后,凡是没有获得全国范围内第二票有效选票的5%以上或在第一票选举中获得至少3个直选议席的政党,即被视为没有跨越议会门槛,其第二票选票被视为无效票,不被纳入计算范围。这些无效选票对应的议席由跨越议会门槛的政党根据去除无效选票的有效得票率瓜分,第二票的计票方法为圣拉格-谢波尔斯(Webster/Sainte-Lagu? method)计算法,在跨越议会门槛的政党中,每个政党所得票数依次除以1、3、5、7等奇数,按余数依次分配席位,直至席位分配完毕。该计票方法略微降低了大党派在议会的席位比例,同时提高了小党派的议席比例,降低了议会出现一党独大的可能性。联立制——第一票和第二票的投票结果是相互关联的,各政党通过第二票最终获得的议席与第一票的结果有关。第二票比例议席的待分配议席为全部联邦议院598个议席,因此各政党选举结果会出现三种情况:1)第一票直选席位数=第二票席位数,此时该政党进入议院的具体人员由第一票直选席位结果确定。2)第一票直选席位数第二票席位数,此时通过第一票获得的直选席位不变,第一票席位超过第二票的数目即为超额议席。由于第3种可能性的存在,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往往出现超过598席的情况,2013年选举结果为631席,其中33超额议席,2009年为622席,其中24超额议席。实际上,德国选举的“两票联立制”是一种以比例代表制为主、以多数代表制为辅的选举制度,这种制度考虑到了德国的历史和现实:1)5%的议会门槛条款是针对魏玛共和国时期(1918-1933)和原联邦德国初期议会选举制度的弊端而规定的。没有5%的议会门槛条款易导致议会中政党林立,组阁困难。现有规定下,最终进入联邦议院的政党不会超过5个,保证了联邦议院的工作效率。2)尊重小党派利益。直选议席维护了选民直接选举议员的权利,圣拉格计算方法减少了议会中一党独大的可能性,照顾到了小党派的利益和意见表达。

图 德国大选选票示意图

表 圣拉格计算法举例假设有7个待分配议会席位,跨越议会门槛的3个政党ABC分别得票数为53000,24000,23000。每个政党所得票数依次除以1、3、5、7等奇数,按余数依次分配席位,直至席位分配完毕,席位分配如下: 注:数字后括号内数字表示获得第N个席位。该方法降低了一党独大的可能性。

四、内阁的决策及工作机制在议会制国家,行政权也是属于议会的,议员代表民众行使国家主权和治权。虽然大政方针和立法工作的决策可以由议会民主表决,但是具体的执行和繁杂的日常工作需要由职业政治家们来领导完成。因此,有效的政府管理是议会决议得以执行的保证。同时,在议会制国家,政府通常能够影响议会的表决,因此政府的工作机制是否优秀,也是评价一个政治体制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在德国,内阁会议是联邦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会议由联邦总理和各部部长参加,总理(缺席时由副总理)主持。内阁会议实行集体决议,集体负责原则,会议必须有半数部长出席时才能作出决议。依基本法规定,在由联邦总理制定的政治方针范围内,联邦各部部长可独立地负责领导各自主管的部门。联邦各部部长之间出现意见分歧,不是由联邦总理一人说的算,而是要由联邦政府裁决。这就是联邦政府决策的三原则:总理原则、部门原则和集体原则。这个制度是对我们常说的“民主集中制”的最好诠释。这一点也与英国内阁的决策与工作机制有很大差别。

五、合理有效的纵向分权 在现代民主国家,公权力必须是分立的,体现在横向上便是我们常说的“三权分立”;而纵向上的权力分立更重要,它真正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是“分权型组织结构”。同时,民主政治是“向下看”的政治,公权力必然对自己的选民而非更高层级公权力负责,即使在单一制国家也必然实行地方自治,在联邦制国家国家层面与各邦层面上的权力划分则更严格。但是,很多后转型国家的一大顾虑就是一旦地方自治,出现分裂倾向怎么办?个人认为德国在转型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地方自治与防止分裂的矛盾。德国统一相对较晚,在统一之前,德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它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对有着悠久的统一历史的国家是一个很好地借鉴。

在德国,联邦与州的权限划分,首先是立法权的划分,应符合联邦专属立法和联邦与州竞合立法的规定。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的规定,如果基本法未授权联邦,则各州有立法权;联邦专属立法有外交、国防、国籍等10多种事项,在联邦专属立法范围内,各州只有在某项联邦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才有立法权。联邦竞合立法的事项,即联邦与州都可以立法的事项,如民法刑法、结社、难民、土地法与土地制度等30多种事项,在竞合立法范围内,只有在联邦未使用立法权时,各州才拥有立法权;联邦行使竞合立法权的条件是:对竞合立法范围内的事项如外国人居留、公共救济、培训和科研等,如为维护法治或经济的统一,尤其是为了维护超越一州疆域的生活状况的一致而需要时,联邦才有立法权。联邦原则立法的事项,如狩猎、自然地貌和风景名胜的保护、土地分配、地区规划和水利等,联邦只作原则性规定,具体规定由各州作出,甚至可以有所不同。其次是行政权的划分。在行政管理领域,直接归属联邦管辖的并不多,绝大部分的管理工作是由州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德国,州的真正权力在于行政管理。根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的规定,联邦本身的管理工作基本上仅为外交、国防、联邦财政、联邦邮政、海关等,而各州的行政管理任务比较繁重,各州不仅要对整个州内的行政管理负责,而且州的行政机关还要负责执行联邦绝大部分法律和法令。总体来说,在德国,立法工作的主导权工作在联邦,而行政事务的主导权在地方。

六、高度专业化的德国法院德国与我们一样是大陆法系国家,全部法律都以成文法或制定法为主,不仅有体系完备的各种法典,也有大量的单行法规,涉及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从而形成十分完备的司法体系。德国拥有强大的司法体系,其司法独立的历史比其民主的历史还要久远。德国现行司法体系最大的亮点,就是其专门法院的分立。按照《基本法》和《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德国设立6种法院,即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和四种专门法院(劳动法院、行政法院、社会法院、财政法院)除宪法法院外,其他5种法院则由各个法院各自独立的进行司法审判,这样往往会出现对同一个案件因认识不一样而导致量刑不同。为防止这种情况产生,协调彼此工作,保证判决的统一性,于是由5种法院的联邦法院共同组成一个联合审判委员会,从组织上保证各个联邦法院的沟通与协调。

法国和德国政治制度 篇5

一、德国、瑞典、法国基层选举制度及其运作

(一)选举机构选举机构是保证选举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组织载体。在瑞典、德国和法国的基层选举中,一般都设有非常设的选举机构。瑞典设有专门的国家选举机构,负责组织4年1次的选举工作,并负责省和市镇议会选举的辅导和培训。在市镇设有非常任的负责选举工作的组织,在选举前1年每个市镇有2人专门负责选举工作。在德国,地方设有选举局(隶属于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选举工作,其主要工作是制作所有有选举权的选民名单、印制选票、确定投票点、通知选民投票、负责信件选举等,以保证选举正常进行。

(二)选民登记在选举开始前,各国都依法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进行登记,一般在选举日前年满18周岁即享有选举权。选民登记并经相应机构确认后,都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公布选民名单,以便于查验和监督。

(三)候选人的产生西方国家的选举一般是建立在政党政治基础之上的,候选人一般由党派提出。当然,在一些小的市镇,选举的党派倾向不是很强烈,有的国家也允许以个人名义参加选举,但从总体上讲,其制度设计还是以政党政治为基础的。每一个政党在提名候选人的同时,内部也有一个排序名单,作为分配议席的顺序。

(四)竞选宣传在选举之前,参加选举的各个党派或候选人一般都要进行竞选,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宣传画等宣传政党的纲领、政策和候选人的情况等,候选人更是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竞争演说或自我介绍,以提高选民对本党候选人的信任,得到选民更多的支持。竞选的宣传费用一般由政党或个人负责。

(五)选举选举日投票是选举工作的重要和核心环节,因此,各国对选举日的选举工作都按照法律规定进行了充分准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在选举投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有宣传投票选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公布投票时间和投票站地点;办理委托投票和信件投票手续,解决不能到投票站投票而又不愿放弃选举权的选民的选举投票问题;印制选票;建立秘密写票间;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准备投票用品等。在选举期间,要做好引导、说明和监督工作。如瑞典市镇议会选举中,每个选举站不少于4名工作人员。德国市镇议会选举中,每个政党都派一名代表进行现场监督。

(六)计票和议席分配根据得票情况和一定的规则分配议席和确定当选人,是选举工作的最重要的环节。在这方面,瑞典、德国、法国的当选规则各有特点,是选举环节中差异较大的地方。

1、瑞典。在市镇议会选举中,先根据各个政党在每个选区中所得选票进行分配,获得总票数3%以上的政党才能取得分配席位的资格。市镇议会的选举采取比例代表制,应选席位的分配方法是:首先把1.4作为第一除数,获得相对多数票的政党获得第一个席位,之后,这个政党的总票数除以3后再与其它政党的得票比较,当这个政党获得第二个席位后则除以5,获得第3个席位后除以7,这种方法被称为奇数法。根据这种计算方法,B党获得3个议席,A、E、G党各获得1个议席。(材料来自瑞典国家选举委员会 election in Sweden2002年)确定市镇议会具体人员时,在每个政党所获得的议席数内,个人得票率超过5%且得票超过50票的候选人,可依得票多少顺序自动当选。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候选人,如果该党还有议席,则根据该党预先排好的名单依次分配,而不再完全看其得票数量。

2、德国。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其市镇议会的选举办法,各州也不尽相同。以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特罗斯多夫市为例。该市有7万5千人,有选举权的约5万人。该市议会共设50个议席(市镇议员一般非全职,一般每月开一次会),根据选举办法,选举时划分为25各选区。在选举中,党派可以提名候选人,个人也可以报名参选,个人参选需征得一定数量得公民签名。每一个公民投一张选票,在25个选区中,每个选区谁的得票多,就进入议会;另外25个议席,则根据各党派所的选票,按比例进行分配。

3、法国。市镇议会有两种不同的选举方式。在3500人以下市镇以两轮多数选举制产生,在3500人口以上的市镇采取多数制(给予第二轮获多数名单半数席位)与比例制(剩下的一半席位按各参选名单获票多少进行比例分配)相结合的混合选举制选举产生。人口在3500以下的市镇议会选举中,选举不侧重党派,选举人将票投给某一候选人名单,并可以修改候选人名单,选票的计票按候选人进行,第一论得票率

超过50%的候选人直接当选。如果议席尚有空缺,则进入第二轮选举,在此期间候选人名单可以改动。第二轮选举后,按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当选人(得票率不必一定超过50%)。人口多于3500的市镇,则必须选择名单,选举人不能改变候选人名单。第一轮选举中低于5%得票率的不能进入第二轮,得票率在5%-10%的可与其它名单合并。在第二率选举中,得票率列第一位的奖励总席位的50%,剩下的一半席位按参选名单得票多少进行比例分配(示例见下表,共60个议席)。

二、瑞典、德国、法国基层选举制度的主要特点瑞典、德国、法国三个国家体制不同,其基层治理和选举制度也各有特色,从选用的模式和方式都不尽相同。但是,上述三国同处于欧洲,政治制度相同,文化理念相近,因此,其基层选举制度也呈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政党政治仍然是地方自治组织选举的基础。政党政治在西方国家有较长的历史,特别是选举中,政党更是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离开政党的参与、配合、领导,选举将很难开展。瑞典在地方选举中,选民必须把选票投给某个政党的成员;法国在地方选举中,则是把选票投给某个政党提出的名单;德国在地方选举中,选票上注明了候选人的党派,以作为另一半席位分配的依据。虽然在市镇选举特别是一些人口较少的市镇选举中,政党的色彩不如国家选举或大的市镇选举那幺突出,但其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一般而言,大部分候选人都是由政党提名的,当选的也主要是政党提名的候选人。

(二)注意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这次访问中,我们所接触的人无论是政府官员、市镇议员还是普通公民,绝大多数都对市镇议会选举比较关注,对其民主体制比较推崇,不少人甚至感到自豪。在参加选举并非义务的情况下,市镇议会选举的参选率都是比较高的。究其原因,一是市镇等基层组织与公众的联系更为直接和广泛,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二是社会注意培养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这种意识是积极和正确行使选择权的基础。在培养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方面,这些国家的做法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则是潜移默化的。主要有:(1)重视青少年民主和参与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组织青少年参观国家议会和地方议会,使其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权利运行,了解国家和公民(公众)的关系,使其增强对民主及权利义务的理解。(2)通过宣传和竞选强化公众的参与意识。在选举之前都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动员。参加竞争的政党或候选人更是通过各种形式和机会向公众展示其见解和主张,提高选民对其的信任和支持。(3)通过议会的公开辩论,强化选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上述国家,议会讨论或辩论都是公开进行的,特别是市镇议会开会,都允许公众旁听,有条件的甚至进行广播或电视直播,使公众能直观地了解其选举的代表如何和能否代表其意愿。由于选举与公众有较强的利益关切度,加之长期民主意识的培养和熏陶,公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比较强。

(三)比较重视选举工作的组织和设计。上述三个国家的法律都比较健全,选举工作根据宪法或选举法进行。同时,在选举的组织、时间、过程、经费、计票、监督、申诉等方面也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和程序。在选举过程中,一般体现了如下原则:一是便民原则。在投票点的设置上尽量方便选民投票。二是普遍原则。为无法到投票点投票的选民和外地选民设计投票方案。三是简便原则。选票及规则的设计尽量简便易懂,不使选民发生误解。四是经济原则。在保证选举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选举的费用。如瑞典的选举把国家、省和市镇议会的选举安排的同一时间,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费用。五是秘密投票原则。即要准备秘密写票间,并在秘密写票间中无记名做出自己的选择。如瑞典的选举程序为:(1)选民持选民卡到投票站;(2)核对选民卡后进入投票间;(3)投票间的桌子上清楚地放着不同颜色的选票(分别代表国家、省和市镇),选民领取选票后到秘密写票间;(4)在秘密写票间中填写选票,并分别装入信封;(5)再次核实身份并在选民名册上注明,同时把选票交工作人员;(6)选民监督工作人员把选票投入票箱;(7)离开投票站。以上程序被印制成图示提前发给选民(间附图)。

法国和德国政治制度 篇6

1.材料一 英国2012年4月21日在伦敦海德公园鸣放41响礼炮,庆祝女王伊丽莎白二世86岁生日。白金汉宫一名发言人说,伊丽莎白二世当天在首都伦敦以西的温莎堡度过生日。除了庆祝生日,英国各地还将举行各种活动,庆祝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

材料二 2012年4月24日,英国议会上院通讯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近400页的文件,详细列举了英国政府超高速宽带的不足之处。”

(1)英国女王在国家政体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一、二,请你阐述英国政体的特点。

解析 第(1)问,女王是国家元首,维系英联邦的团结,协调阶级利益争端。第(2)问,分析英国政体的特点,必须从女王、议会和内阁三个方面来分析。

答案(1)①女王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②是英国政党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协调者和缓冲器。③向首相和大臣提供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作用。④成为联系英联邦成员国的纽带。

(2)①英国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主要履行礼仪性职责。②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③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2.在英国的议会中,资产阶级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其上院议员由贵族组成,下院议员也大多是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代表,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代表很难入选,如在不足700名的下院议员中,保守党、工党和自由党共有627个席位。担任的职务有375个董事长,87个董事,194个经理和101名高级律师以及154名新闻记者。议员共拥有土地375100英亩,占全国的30%左右。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认识。

解析 材料中英国议会的构成,反映了其阶级实质。回答时应结合材料,认识英国议会和英国政体的阶级实质。

答案(1)英国议会主要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代表组成的,是“有钱人议事的场所”。资产阶级和贵族拥有巨大的资产,其执政理念和实施的政策必然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是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其政体本质是资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3.奥朗德在选举中,主打亲民牌:搭火车出行;巴黎市内基本靠摩的;和小摊贩有说有笑。似乎铁了心要做“平民总统”,奥朗德公开主张总统和部长的工资削减三成,禁止政府部长身兼多职,甚至取消总统任内的免刑权。

2012年5月15日,在奥朗德就职演讲中,这个曾经宣称自己“不喜欢富人”的左派总统强调自己就任后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团结全国人民,建立一个“不偏不倚”的国家。

(1)总统在法国政体运行中处于何种地位?

(2)有人说“奥朗德是法国第一位平民总统,能够真正代表民意”,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 解析 第(1)问,总统在国家政体中的地位,主要立足总统、总理和议会的关系来分析。第(2)问,考查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本质。解答此题可以立足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法国政党制度,以及法国总统所代表的阶级来分析。

答案(1)①总统可以任免总理,与总理分享行政权力。②总统有权解散议会,同时受到议会的制约。③总统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上一篇:重拾记忆的浪花作文下一篇:母校我爱你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