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

2024-08-24

法国政府(精选12篇)

法国政府 篇1

法国总理菲永近日宣布, 法国将搁置此前制定的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方案。他表示, 除非在欧盟内部取得一致, 否则法国不会单独实施这一方案。

菲永是在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的一次会议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说, 政府采取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都应考虑到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在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问题上亦是如此, 法国希望欧盟国家共同实施碳排放税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 由于欧盟各国在碳排放税问题上分歧严重, 因此这项计划实际上已被无限期搁置。

两年前, 法国总统萨科齐首次提出增征“气候-能源”税, 即二氧化碳排放税。这是一项国家内部税收, 目的是督促企业和民众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法国原计划于今年1月在国内开征碳排放税, 但相关法案遭到法国宪法委员会的否决。1月5日, 法国政府宣布对法案进行修订, 并拟定于7月开始实施新的碳排放税法案。

然而, 这一法案遭到法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法国民众认为, 碳排放税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必然对家庭开支造成影响;企业界则抗议说, 增设碳排放税将损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不利于企业发展。

此间舆论认为, 在刚刚结束的法国大区选举中, 以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为首的右翼政党遭遇

在欧盟范围, 征收碳税也不被看好。由于欧盟各国面临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并不相同, 各有利益, 其内部很难就碳税问题达成一致。在去年7月下旬举行的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非正式会议上, 与会各国还明确拒绝了法国有关“碳关税”的提议。德国代表认为, 征收“碳关税”是一种新形式的“生态帝国主义”, 此举将发出错误的信息。不少欧洲学者认为, 法国希望欧盟征收的“碳关税”是一种新形式的贸易壁垒, 会引发纠纷。

鉴于此, 分析人士指出, 法国希望今后借助欧盟让法国碳税方案“起死回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惨败, 这也迫使萨科齐在开征碳排放税等问题上不得不作出让步。

法国政府 篇2

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

行政机关法治政府四项制度(2009年)

重大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发改局联系电话:5711911)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制度(国土局联系电话:5712892)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核准制度(发改局联系电话:5712224)重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财政局联系电话:5711911)

行政机关责任政府四项制度(2008年)

行政问责制(监察局联系电话:5711820)

服务承诺制(人事局联系电话:5713839)

限时办结制(人事局联系电话:5713839)

首问责任制(人事局联系电话:5713839)

行政机关阳光政府四项制度(2009年)

重大决策听证制(法制局联系电话:5713567)重要事项公示制(督察室联系电话:)

重点工作通报制(督察室联系电话:)

政务信息查询制(信产局联系电话:)

行政机关效能政府四项制度(2010年)

法国政府对图书出口很“给力” 篇3

首先,法国政府中专门设立出版业管理部门,并通过出版协会来积极推动图书出口。法国人一向有“文化例外”之说,意思是任何文化产品均不应被视同一般商品。因此,法国政府没有像英、美那样将出版业完全交给市场来选择,而是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给予整个出版产业链连续和一贯的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资助,尤其是对于出版走出去更是格外“给力”。法国政府文化和通讯部下设的图书与阅览司(现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下属的图书与阅读处)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和支持创作和出版,扩大图书的出口,帮助图书和阅读活动的开展。

通过行业协会进行图书出口和管理也是法国出版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法国文化和通讯部的图书与阅览司主要通过资助法国出版业国际署对法国图书销售和出口进行支持。法国出版业国际署是一个协会性的组织,在图书阅览司和外交部国际合作和开发总局的帮助下,采取各种措施全方位、多领域地促进法国图书在全世界的销售和影响。除了组织出版商参加在伦敦、法兰克福和其他地方组织的国际性展览外,每年该协会还在法国举办法国图书沙龙和其他活动以推广和宣传法国图书。为了帮助克服小出版社因为租金太贵而无法参展的难处,法国政府也通过协会来资助小出版社联合参加国际书展。

其次,法国政府通过拨款资助的方式鼓励图书出口。法国图书与阅览司掌握着一笔资金,用于资助作者、出版商、书商和图书馆等。但法国图书的出版、发行和销售大多由私人企业经营,图书与阅览司一般不直接对法国出版企业进行资助,而是通过国家出版中心对出版业给予扶持。因此,法国政府于1990年拨款1.11亿法郎设立了“图书文化基金”。这笔款项主要用于:对出口图书补贴,资助出口图书的专门组织参加国际书展,鼓励出版商开展国际合作业务,资助将法国著作翻译成外文。正是法国政府“图书文化基金”的推动,才使得法国图书得以较快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法国政府还通过外交部的各种计划项目对图书(尤其对关注当代的图书)的翻译进行资助,如设在法国驻伦敦使馆的伯吉斯计划。将法文著作翻译成其他文字的译者可以每个月申请1525欧元的补助,为期最多为3个月。另外,外国书商根据购买发票(对购买单本的数量和对购买额有所规定),可以获得购买额50%的补助,其目的是鼓励外国书商多库存法国图书。要得到这些补助,像对外国出版商一样,当地大使馆的建议将作为对补助申请进行评估和审定的参考。

第三,法国政府利用减免税收和低息贷款的方式鼓励图书出口。税收政策是法国政府管理引导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不同出版企业、不同出版物征收不同的税率,可以起到调节出版资源配置、引导出版业走出去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法国政府对图书、期刊、报纸征收7%的增值税,已属于比较低的税率了。在这一级税率中,政府又运用降低计税基数的办法,对报纸等的增值税又打了70%的折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国政府把图书的税率由原来的7%下调至5.5%,比一般商品的18.6%的税率要低三分之二还多。目前,法国对出口书报刊出版物不仅不征税,而且实行出口补贴。法国对图书实行的是统一书价制度,分为完税价和非完税价两种,出口图书则可享受非完税价。

法国还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创造必要的条件,比如建立担保基金,设立专门的文化基金银行等办法,来推进图书出口。法国政府还建立了特殊担保基金会,以保证出版商和书商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尤其对于出口型出版商更是加大倾斜力度。法国于1983年成立了电影及文化工业投资委员会,由政府拨款作为保证金,来保证包括出版业在内的文化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法国政府还为出版业的贷款给予优惠条件,比如,优先贷款、放宽贷款期、低利率等。

第四,法国政府还通过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来推动图书出口。法国政府为了支持本国出版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帮助出版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目前,法国海外出版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基本和欧盟的相关规定相符,并与其他国际条约保持一致。在法国,对商业性印刷品海外侵权事件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对数字资料的海外盗版行为更是重点维权。另外,法国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还包括一些其他事务,比如免费开放公共资金支持的研究成果,维护国家版权,特别针对那些版本不同、但内容相同的法国出版物。当法国的出版企业或者个人的图书财产权和知识产权在海外遭侵权时,法国还为他们提供一定侵权调查费、审判及诉讼费等费用方面的补贴。

此外,法国政府近年来在数字化出版走出去和新媒体海外推广工作上也加大了扶持力度。正是因为法国政府在图书出口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法国出版业走出去才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

企鹅集团大力投资数字领域

由于培生和布鲁姆斯博瑞的数字产品销售都飞跃增长,企鹅集团决定加大对数字内容的投资,2011年计划投资是2010年的三倍。

企鹅集团首席执行官约翰·梅金森(John Makinson)表示,增加的数字内容投资用于电子书研发、电子书和软件的改进以及人员培训。企鹅集团已在伦敦和纽约成立办公室开展有声图书录制及营销工作。

梅金森称,电子书市场增长主要是新设备的推动,企鹅2010年11月在英国采用了图书价格代理模式,这一举措对电子书销售没有明显影响。

企鹅英国公司首席执行官汤姆·韦尔登(Tom Weldon)预计2011年企鹅集团的电子书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1%增长到4%。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布鲁姆斯博瑞的中期销售数据中,电子书销售仅比印刷书低10%,电子书销售额从2009年的13,1万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230万美元。

培生集团首席财务官罗宾(RobinFreestone)称,随着电子书销售增长,零售环境变得更为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最终状况难以预测。

HMV媒体集团预测水石堂书店营业毛利2%~3%

据HMV媒体集团称,水石堂书店过去12个月经营状况好转,截至4月30日的本财政年度末,水石堂书店(Waterstone’s)的营业毛利将达到预期的2%3%,全年利润低于预期的4500万英镑。分析家尼克(Nick Bubb)则称利润约3900万英镑,截至2010年12月份,税前利润将会大幅减少甚至减半。

对于《书商》提到的库存图书额外折扣问题,水石堂书店拒绝对此发表评论。不过,布鲁姆斯博瑞、企鹅集团等已明确表示会全力支持水石堂书店。

曾有消息称HMV将出售水石堂。据称,俄罗斯大亨亚历山大(AlexanderMamut)前不久收购HMV集团6.1%的股份,并正商谈收购水石堂书店一事。亚历山大是互联网公司SUP的大股东,他热爱图书,想法很多,从前苏联时代就从事图书销售业务。

美国学院商店协会年会:图书销售边缘化

尽管大学商店已经不再是“书店”,但仍和独立书店有很多相同之处。今年2月27日—3月1日在休斯顿举办的第88届美国学院商店协会年会暨学院市场博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tores and Campus Market Expo)上,很多人担忧互联网的竞争和印刷品销售削减,美国学院商店协会的会员谈论到图书的未来和学院商店2015规划。“2015规划”始于去年,重点是商店课程、联系、服务和频率。

今年的会议定于鲍德斯进入破产后两周举办,突出在普通图书和大学图书市场动荡时变化的重要性,同时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学院商店和独立商店一样,被迫和网络零售商进行价格和便利性竞争,增加利润更高的非图书类商品。此外,学生们还直接在“亚马逊集市”出售他们的纸质书、电子书、二手书、公开教材及租用图书。教材销售的收入非常低。讽刺地是,在“电子书革命”时期,教材销售——包括印刷版、二手书和数字版增长了5%。一本新教材价格现在为104美元。学院零售业正处在转型期,电子书销售增加,网上购书很便利,虽然学院商店仍有教材出售,但仍需要有其他特殊之处吸引学生,有的商店已开始售卖食品。

有参与者称,教材、衣服和便利商品能够挣钱,欲削减其他类商品,普通图书类已开始赔钱。

2010年前的会议主题是怎样卖教材,而现在则必须要变革了。美国学院商店协会也通过其研究和发展机构继续进行数字活动尝试,包括今年夏季将推出的针对课程内容的货到付款项目和自出版项目。该协会还准备于9月6日发起一个“全国学生日”活动,希望通过唤起社会的责任感来推动教材销售。

欧洲委员会观察员着手调查欧洲出版社

欧洲委员会竞争总署(EuropeanCommission Agency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Competition)怀疑出版社就电子书价格问题互相串通,于3月1日启动对出版公司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法国主要的出版社。

竞争总署发言人3月2日称,已有迹象表明出版公司违反了欧盟的禁止反禁止条例,欧洲委员会已进入这些公司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出版社包括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Albin Michel)、马提尼克出版社(La Martiniere)、伽利马出版社(Ga11imard)、弗拉马利翁出版社(Flammarion)和阿歇特出版社(Hachette Livre)。

法国竞争局(French CompetitionAuthority)将派专员协同欧洲委员会调查,该局去年曾对代理合同的法律上的公平性发布意见。

在调查名单上的出版社领导和执行官将接受调查,并对调查的问题做出回应。本此针对反竞争规则的调查没有法律上的终止日期。

调查称亚马逊占有英国80%的线上销售份额

一项由英国无店铺销售研究会(theInstitute Of Direct Marketing:WWW,theidm.com)进行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在网上购书,在亚马逊网站的顾客是水石堂网的10倍。约2000名读者中,从亚马逊网站买书的占80%,而从水石堂书店网站买书的仅有8%。

无店铺销售研究会称,调查结果为数字营销能增加销售这一说法提供支持。

受访者中,56%的人从网上买书,这显然说明数字营销能增加销售。

调查结果还表明,23%的人从水石堂书店买书,这一数字和从超市买书的读者比例相同。从WH史密斯书店买书的人略少,约占21%。

兰登书屋进入德国Kindle电子书市场

据德国《图书报告》(Buchreport)消息,亚马逊公开招募公关专家在德国从事Kindle业务营销,此举让人们认为其在德国Kindle的业务已进入实质阶段。

此前,Kindle用户在查询德语书时,或多或少感到失望。直到近日,在Kindle内容商店中可选择的德语书仍仅限于公共领域图书和部分小型德国出版社的电子书,大出版社的畅销书明显缺失。

兰登书屋和其他德国大出版社已与亚马逊签署协议,在亚马逊书店增加他们的电子书。贝塔斯曼下属欧维特信息集团(Arvato Systems)已增加4个系列电子书。赫纳(Heyne)公司的Kindle电子书也达到400册,价格是相应平装本的20%—45%。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Kindle电子书是否会向iPad用户销售。

迄今为止,尚未有证据表明德国出版社签署了固定价格协议,他们与亚马逊的合同基于价格代理模式。不过,对于廉价书,出版社提成被限制在图书价格的70%以内。

英国独立出版商同业公会关注零售市场

3月10日,独立出版商同业公会(Independent Publishers Guild)的会议召开,在会上,未来公司(The Futures Company)总监安德鲁·科里(Andrew Curry)称,未来五年独立出版社的零售压力增加,他们应加强和顾客的直接联系。科里称,他们为这次会议专门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发现,独立出版商同业公会71%的会员认为超市的竞争会导致专业图书销售商的破产。50%的受访者认为亚马逊是出版业一个有益的动力,21%的人则不认同。

半数受访者认为出版社适应了制作电子产品的挑战。48%的人认为在线免费内容对他们的业务造成影响,38%的人表示持有异议。

科里称,由于经济不景气,独立书店对主要街区和水石堂的部分书店表示担忧。独立出版社面向细分的市场,和顾客的联系至关重要。为更直接地到达顾客,他们应打造社区品牌、利用社会化网络和数字出版技术。科里还称,整体看来,出版业相对不景气,但局部看来,仍有很多好机会。

日本讲谈社国际部关闭

在日本讲谈社(Kodansha)和大日本印刷公司(Dai Nippon Printing)联合收购纽约/东京漫画翻译出版公司Vertical后,讲谈社关闭其国际部。

讲谈社国际部成立于1963年,主要出版英语小说和非小说文学作品,包括

精装和平装本,每年约出版25本书,包括手工制作、烹饪图画书、武术、日本流行文化和英文版的日语学习书,其重版书约400—500册。

截至2月底,讲谈社和大日本印刷公司均收购了Vertical公司46%的股权。讲谈社拟借此进入美国市场,主要出版当代日本文学作品和漫画翻译书。

目前,讲谈社国际部的业务正在整合入Vertical公司的过程中,诸多事宜尚未确定。

莱恩·雷吉奥:美国图书业处于“转型性增长”关头

《出版商周刊》2011年“年度人物”,巴诺集团主席莱恩·雷吉奥(LenRiggio)在美国出版商协会年会上称,在数字产品销售带动下,美国图书业正处于“转型性增长”关头。

雷吉奥对图书业前景持乐观态度。他在会上说,在出版业工作这么多年,从未像现在这样自信,大家有着共同的利益。他仍认为图书销售与其说是一个生意,不如说是一种使命。

他高度评价企鹅等出版社视图书为“文明社会的基石”的信念。这些大众市场的先驱者认为,每一个人的口袋中都有一个书店和出版公司这是不可小瞧的力量。他还提到自己曾相信电子书会飞速增长的信念,并说如果能够引领而不是追随数字时代,那将会是怎样。

他认为巴诺不是孤立的,出版社就是批发商。此外,他坚持认为巴诺将成为数字出版业主要的参与者,将会更强大。巴诺书店销售超过其他美国的专业零售店,印刷图书销售是几年来增长最高的时期。巴诺使用Nook阅读器的消费者购书量超过其他书店消费者的60%,评价购书费用超过120%,并且这一数字仍在增长中。

他说,我们处在“转型性”增长的关头,出版社应向谷歌学习,而不是对谷歌感到恐惧。

日本出版业连续6年下滑

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该国书籍、杂志的销售总额与前年相比减少608亿日元,下降幅度达3.1%,日本出版业已连续6年呈现下滑态势。

去年日本出版业的销售总额较1996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减少近三成。另外,去年日本共有110家杂志创刊,为近40年来最少。停刊的杂志倒比前年多出了27家,达216家。新书品种的减少也成为2010年日本出版业的最大特征,全年新书品种为74714种,较前年减少4.9%,创下了白199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法国政府 篇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孙安军指出, 中国城乡规划法定规划体系基本分成五个层次, 包括全国城镇体系规划,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规划, 镇规划及乡、村庄规划。城乡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价值, 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要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对经济社会发展从“全面的、直接的控制和调节”, 向“宏观的、间接的引导和调控”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 意味着城乡规划作用的转变。国家可通过规划去规范政府, 调控各级政府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行为, 协调市场中各方主体行为, 使规划成为各方利益集团的“制衡器”, 用规划保护公共利益与公众的合法权益。

“政府计划”政府工作计划 篇5

“十一五”时期既是十分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不可忽视的“矛盾凸显期”。从发展机遇看,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经济仍处在新一轮上升周期,国家积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将在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向中部地区倾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打造省会经济圈,对合肥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作为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将更加有利于借助创新的动力发挥后发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市已经基本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全市上下奋力崛起、勇当先锋的氛围日渐浓厚,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面临挑战看,国际竞争、国内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压力加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将相互交织,形成更加复杂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抢抓一切发展机遇,主动应对各种挑战,积极破解各种难题,奋力实现超常规发展

。“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提升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东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安徽崛起中勇当先锋,在中部崛起中争先进位,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十一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5%,力争1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5%;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经过5年奋斗,把我市基本建设成经济更加发达、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实现上述目标,在实施“十一五”规划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现代服务业支撑力,全面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强化工业主导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实施高强度投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技术高新化、产业集群化、信息化、标准化、资源集约化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建成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增强支柱产业竞争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支撑作用,做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围绕龙头企业,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围绕城市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加强协作,错位发展,培育和形成各具特色的配套产业。积极培育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强化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以发展区域性要素市场中心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以及文化、旅游、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城市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在强化县域工业的同时,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经济、高效农业和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梯次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形成以城市为核心、县城为副中心、中心镇为骨干、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探索创新型城市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为契机,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把合肥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科技创新型城市。深入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完善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节约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倡导生态消费,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创新体制和机制,增强发展动力。立足“东向发展”,在思想观念、产业发展、要素流动、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对接和互动发展。构建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招商机制,扩大招商引资;完善贸易促进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优化贸易结构,支持和引导地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发展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培育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形象,完善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力。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总体思路,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手笔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分区,加快构筑“1个主城、4个副中心、1个滨湖新区”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逐步实现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组团式转变,由“环城时代”向滨湖、临江城市的演变,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合宁、合武高速铁路、合肥铁路枢纽改造和合淮阜、合六、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合肥新港集装箱码头,基本建成合肥新机场。构建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形成立体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水、电、热、气等设施,提高城市保障能力。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型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人居环境最佳城市,实施高品位绿化,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化生态保护,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巩固扩大义务教育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建设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政府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合肥”建设。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推进政府、企业、个人信用建设,建设“信用合肥”。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形成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为推进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6年的主要工作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切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这个主题,采取强力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在推动跨越式发展上实现新突破。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测指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围绕以上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加快发展工业经济。认真落实《优先加快工业发展行动纲要》,出台《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及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组织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实施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支柱产业加速发展,突出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新增产值超百亿元工业企业1户、超50亿元2户。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引导各类资本投入工业,确保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力争完成140亿元,重点推进“121”工程,实施好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联合利华工业园、江汽轿车、美的、天威保变、乐凯工业园、佳通全钢子午胎等一批重大项目,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出台《工业产业空间布局导向目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分工。加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一大批“专、精、新、特”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广泛推广清洁生产模式,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产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程建设。

二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规划示范、村镇建设、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公用事业和文明创建为抓手,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按照实施县域突破战略的要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先进制造业、城市配套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做精、做强城市配套服务业和特色经济,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构建县域经济增长极。继续推进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推进规模经营,加快发展优质、高效、设施农业。推进集约型养殖小区建设,组织实施“千场百区”工程,进一步提升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坚持产业为先、生态并重,提升苗木花卉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绿化苗木生产基地;推进设施栽培小区建设,扩大专业菜地、反季节和精细蔬菜基地面积,做大做强西甜瓜、草莓等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创牌工程”,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组织引导和职业教育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组织实施“整村脱贫”项目。推进城乡思想观念对接、体制机制对接、规划对接、设施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和人才对接,加快城市道路、公交、供电、供水、供气、环保、信息、金融、商贸等服务设施向县域延伸。继续抓好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强化防洪保安和节水灌溉能力。加快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村村通混凝土路”工程。加快村镇规划建设步伐,重点推进发展改革试点镇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加快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新路子。认真分解落实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和服务机制,落实政策支持措施,出台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25家科技创新型企业,新增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0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新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领头创办企业,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形成以科技合作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形式;建立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设立试点市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70亿元,增幅达到27%以上;加快信息产业与其他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具有自主版权的应用软件,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继续办好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扩大合肥高新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进试点市示范区规划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和投资力度,争取新开工10至15个项目,完成投资10亿至15亿元,推动示范区尽快成规模、出形象。加大创新型试点市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强科学普及和人才工作,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

法国,法国 篇6

法国的社会福利机构健全,其中有很多专门帮助无家可归者的机构,可以解决他们的温饱,甚至保证他们能有地方洗澡。在巴黎国立图书馆附近的一个台阶下面有很多流浪汉。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旁边的面包店买法棍,店员便问她是不是买给外面的流浪汉的,如果是,法棍的价格会比市场价格便宜一些。记得在课堂上,我的老师也普及过法国几种面包店的区别,有一种便是如果当天的面包卖不完,就会送去流浪汉救助中心。在法国,有些流浪汉会举着“我饿”的牌子,这时他们是真的很饿,偶尔会有人给他们买食物,流浪汉收到都很开心,但是很少看到有人给他们钱。有时候,我会买杯咖啡给路边的流浪汉,不过偶尔他们会告诉我,今天已经喝过咖啡了。从这些细节中,我能感受到一种属于流浪汉的尊严和这个国家对他们尊严的维护。

有一次我去打工,穿了一件自己并不喜欢的衣服。刚出地铁站,远远地有一位老太太朝我走过来,她拉着我说,她很远就看见了我,很喜欢我衣服的颜色,它属于这个季节,属于春天。这句话仿佛有魔力,让我在那一瞬间开始喜欢这件衣服。这时,一对老夫妻迎面走来,步履蹒跚。老太太穿得很少女风,老伴牵着她的手,她四处张望,就像一个被保护得很好,不谙世事,对整个世界都充满好奇的少女。很多人都喜欢说“青春若有张不老的脸”,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就算有一张写满沧桑的脸,只要有一颗青春不老的心就足够吸引任何人,这就是所谓的法国女人的时尚和优雅。

在课堂上,我们的讨论有时会涉及中国的政治话题,我会因为法国老师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发表的意见感到愤慨,但是老师说,我们是自由的,可以畅所欲言,这让我真正感受到法国人骨子里对言论自由的重视和自豪。后来在打工的时候,因为老板在我面前说了不礼貌的词语,我向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后我不仅没有被辞退,反而得到了老板的道歉。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权利。

很多法国电影让我们认为,法国尤其巴黎是浪漫且文艺的,也让很多人有了一个巴黎梦。但是来过巴黎之后,很多人都会失望,据说日本人的这种情绪尤其严重,甚至会导致抑郁。我不知道怎样理解所谓的浪漫,这个词因人而异。我每天生活在这里,有时候我会恼它——地铁里难闻的气味,扛着武器来回巡逻的士兵,双眼布满血丝来去匆匆的路人……已经听过太多有关安全的新闻报道,我总觉得巴黎像一个粗鲁又暴力的男人,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安危。可有时候又会很爱巴黎——在某种时刻,它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有一年万圣节,晚上我和朋友们吃完饭,一时兴起去看埃菲尔铁塔。我们坐地铁穿越了塞纳河,整点时,铁塔突然亮起了灯。地铁里有卖艺的人拉手风琴,一个可爱的黑人姑娘一身吸血鬼的装扮,随着音乐边唱边跳。那种氛围瞬间让我觉得这就是巴黎——一个调皮的、懂生活的女子。

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离开法国的场景,也许只是挑一个天气晴好的午后,去公园里晒晒太阳,再一次走过铁塔,穿过塞纳河,和这里的每一条街道说再见,也许这才是属于这个浪漫国度的告别方式。

[怦然心动]

法国,似乎是浪漫的最好注脚。但浪漫的真谛并不只是温柔与多情,它可以解释为一种尊严,即便是身份低微到尘埃的流浪汉,也有资格对施舍说No;它可以解释为一种激赏,即便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也情愿对他(她)喜欢的东西说Yes;它可以解释为一种优雅,即便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心情将自己拾掇成活力十足的少女;它可以解释为一种自由,即便是文化信仰迥异的异乡人,也有权利维护自己的意见;它还可以解释为一种悠哉从容的生活姿态,即便是安全系数越来越低,仍不忘享受生活……这就是巴黎,这就是法国,只要用心体会,无处不溢满浪漫因子的国度。

【文题延伸】浪漫的真谛; 印象;浪漫之我见……(小引)

控制政府成本 构建廉价政府 篇7

一、控制政府成本, 构建廉价政府的理论内涵

(一) 政府成本的内涵

“政府成本”是政府成本理论的基本概念, 科学地界定政府成本的概念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根据政府成本发生环节的不同, 有人认为政府成本仅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自身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 指政府行政中的各项支出, 即行政管理费;也有人认为政府成本还应包括政府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防, 以及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等方面的支出;还有些学者在用货币的实物形态来体现政府成本的同时, 强调政府成本还应涵盖政府决策和政府行为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成本, 而这一部分则是难以度量的非货币形态的渗透性支出。[2]这样, 政府成本所包涵的内容就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从理论研究和与实际相结合两方面, 对政府成本的概念做出新的诠释:所谓政府成本, 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府运行的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 以及由于政府失策失范行为所带来的额外支出。这一定义旨在对政府成本概念的界定做到适度简练和精确, 并且使其相关的内容和范围具有条理性, 便于研究与提出对策。

(二) 廉价政府的内涵

在变化迅速、讲求效益、效率、知识信息充斥整个社会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今天, 我国中央集权、层次繁多、自身消耗庞大、四平八稳的政府机构已经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的阻碍。因此, 希望政府更多地从经济角度考虑自身的行为, 更多地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 降低政府成本, 整合社会资源, 展现公共利益, 以期建立一个民主、高效、廉价的服务型政府, 实现政府服务为民的施政目标。

当然, 在降低政府成本, 构建廉价政府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首先明确的是, 所谓廉价政府, 所谓控制政府成本不是让政府不花钱、不办事, 而是希望政府能够将民众的钱用在“刀刃上”, 尽可能花费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提高政府的效能。

二、控制政府成本, 构建廉价政府的现状分析

(一) 政府机构与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一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1982年, 国务院工作部门 (包括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 从100个减到61个;1988年改革, 从72个减到68个, 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少到44个;1993年改革, 机构数量从70个减到59个, 非常设机构由85个减到26个;而到了1998年的改革, 数量又再不断减少, 从59个减到53个。但从纵向来观察, 不难发现这样的行政机构改革, 不过是权力在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上下左右移动, 其管理职能与管理方式没有根本的变革。因此, 几十年来, 政府机构的数量仍然在“曲折”中增长着, “机构庞大, 人浮于事, 官僚主义, 拖拖拉拉, 不守信用, 你放权, 我收权”的政府运作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改善, 反而越演越烈, 为此政府也支付了双重成本———即精简机构的支付成本和增加机构的运行成本。

另一方面, 据有的学者估算, 1995年底.在我国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有3576万人, 企业党政工团等有国家干部身份的管理人员约1136万人, 两项合计达4712万人, 占全国职工人数的近32%, 官民比例为1:30左右[2]。2005年, 全国政协委员和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指出我们的民官比已达到26:1。[3]由此可见, 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的数量实在是多。我国政府机构臃肿、人员众多, 国家、人民为此将支付高额的成本。

(二) 浪费与奢侈行为司空见惯

浪费现象比比皆是。2002年,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我国政府机构能耗情况的统计显示:“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 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 接近全国8亿农民生活水平用电”。[4]2005年, 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 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 相当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时的19倍。也就是说, 一名公务员1天的最高耗电量, 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5]

奢侈行为司空见惯。一方面, 国务院三令五申, 各级政府要严格控制公车的数量与档次, 但收效甚微, 公车仍然是换得越来越频繁、换得越来越贵, 讲排场、比阔气之风更是使政府在公车上支付了更多的成本;一方面, 政府在公务接待上的支出就像一个“黑洞”, 不断吞食着人民的财产。一些地方和部门、单位出于各种目的, 热衷于迎来送往, 对公务接待标准越来越讲究, 出行、住宿和宴请级别越来越高, 浪费也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会议不是在旅游胜地召开, 就是政府各部门组团出国访问、参观。这种变质了的学习考察究竟每年耗费了多少政府成本, 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以上这些政府支出的项目都是控制成本的重中之重。

(三) 腐败行为层出不穷

就政府自身而言, 腐败助长了政府部门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浪费、攀比之风, 使得挥霍、侵蚀公款成为一种不良风气;也正是由于腐败的存在, 政府部门之间拖拉办事、相互推诿, 极大地降低了政府的运作效率;腐败同样还使一些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官员得不到重用, 对国家、政府来说, 是极大的人力资本浪费。

就政府外部系统而言, 腐败行为鲸吞国家的巨额财产, 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官商勾结的寻租过程中, 权力使用者更是以权谋私, 获取不法收入, 使人民的钱流进了自己的口袋, 大大增加了政府的成本;一些腐败者为了自身利益, 故意阻碍甚至是扭曲政府决策, 导致公共决策效率低下, 耗费巨大;政府为了查处、打击腐败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需要不断支付政府成本;腐败不仅给政府带来有形的资源耗费, 更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无形损失, 破环了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严重败坏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声誉, 危及到政府的合法性, 从而动摇了政府治理国家、社会的根基, 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与构建和谐社会、廉价政府极为不符。

二、控制政府成本, 构建廉价政府的对策分析

(一) 明确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

政府履行什么样的职能, 就应该充当相应的角色,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政府职能与政府成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职能越多、机构就越多、配置的人员也就越多, 政府成本的上升就是必然了。因此, 明确政府职能、找到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 是降低政府成本的前提条件。当前, 我们要逐步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有效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权力型政府向责任型政府的转变,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器、服务员、责任人的角色。只有建立有限的政府, 把管不了、管不好, 也不该管的职能与事情交给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业来做, 将政府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上, 将政府成本花在“刀刃上”,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规范机构设置、精简人员数量

合理的机构设置, 是实现政府精干、运转协调和有效控制政府成本的内在要求, 也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管理体制的重要条件。合理减少政府职能与内设部门, 把职能相近或是几个部门分别审批事项的机构, 合并为一个部门, 精简机构, 并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与沟通性, 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 加强对各种临时性机构的管理, 对需要设立的新部门进行成本核算等, 使政府更加快速决策、减少机构之间条块分割带来的相互推诿现象。

精简人员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政府管理层次, 撤并政府机构, 压缩政府规模, 将一些原属于政府的部门推向市场等的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 要在科学定位政府职能的前提下, 合理定编定员, 以法律的手段控制党政部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随意增加, 提升财政部门在人员编制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 实现政府办公现代化

电子政务就是要将政府内部的资源在一个全新的平台上进行优化组合, 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职能, 从而使整个政府运作效率达到最优, 使政府成本降到最低, 这无疑将给我国目前居高不下的政府成本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一方面, 由于建设电子政务是由财政统一出钱, 因而可以从财政支出方面对电子政务建设统一的计划性规划, 解决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 并建立全国范围的电子政务管理结构, 负责规划协调;另一方面, 针对电子政务的发展, 首先可以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改, 以适应因特网、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其次有必要在合同法、证据法、统计法等重要经济类法规的修订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变动, 建立有关电子政务等方面的法规;第三还必须建立与法律相配套的网络执法机制, 主要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将虚拟的网络损失实物化, 为法律裁决找到有力的法律证据。

(四) 预防与严惩腐败, 实现廉价政府

从古今中外的政治实践来看, 在任何一个社会, 要想使腐败的成本降为零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政府领导人必须有清除腐败的信心和决心, 要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导下, 严厉打击贪赃枉法者, 以减少一个国家腐败的现象和减轻腐败的程度。

理论建设上, 对一些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和环节, 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 开展专题调研, 提出治本对策建议;加强预防腐败的政策研究, 不断创新和完善预防腐败的各项制度, 着力推动制度的落实, 逐步实现预防腐败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6]

制度建设上, 发挥制度的预防规范功能, 建立规范的权力运行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决策失误追究制度、行政问责制度;建立民主评议制度、群众听证制度, 充分发挥群众作用, 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实现阳光行政, 避免暗箱操作带来腐败温床;完善党纪监督制度、行政监察制度、举报制度、行政诉讼制度等, 推动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专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协调;推动公共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技术监督制度、金融监管制度、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等, 从而在制度上对腐败的产生起到预防的作用。

纵观社会的发展的路径以及社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变化, 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存在一个政府规模不断膨胀、政府成本不断增多的趋势。从另一个侧面来讲, 国家的财政来源于老百姓。政府成本的不断攀升, 不仅是消费掉了纳税人的钱, 更是消费掉了老百姓对政府、对党的信任, 因此, 控制政府成本, 构建廉价政府势在必行。

摘要:面对全球化、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经济社会各方面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 我国政府存在的成本消耗不断攀升、铺张浪费现象层出不穷的情况,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大问题。长期以来, 我国在政府成本耗费, 构建廉价政府过程中存在着浪费与奢侈行为普遍、腐败现象出现、机构人员繁多的情况, 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能够从机构设置、办公行为及方式、遏制腐败等方面不断努力, 以实现建立一个用最少的钱、办更多事的政府。

关键词:政府成本,廉价政府,腐败

参考文献

[1]杨育谋.廉价政府离我们还有多远[J].社会观察, 2006 (9) .

[2]辛向阳.红墙决策——中国政府机构改革深层起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8.250-251.

[3]唐钧.“官比民”的真相[J].南风窗, 2005 (18) .

[4]包兴荣.关于降低行政成本与建设我国节约型政府的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 2006 (6) .

[5]王文韬, 俞丽虹.建设节约型社会:透视政府机关资源浪费现象[J].理论参考, 2005 (8) .

改善政府供给克服政府失灵 篇8

世界范围内对政府作用的重新思考,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最好地做这些事情。”[1]现在大家基本上已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一个有效的政府对于提供商品和服务———以及规则和机构———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商品和服务可以使市场繁荣,使人民过上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不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1]

何清涟在《中国经济的反市场形态原因分析》一文中,将政府供给概括为“正供给”与“负供给”两种。“发达国家可以提供有效政府促使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例证,用经济学的语言来概括,这些国家的政府向社会提供了‘正供给’;而陷入贫困与发展不足等一系列恶性循环的国家和地区则提供低效能政府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例证,换言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负供给’。”[2]而我们要克服政府失灵的弊病,就必须扩大“正供给”,减少和避免“负供给”。

要使政府提供“正供给”必须注重两个方面:第一是重新界定政府职能,明确政府在新形势下应该做什么;第二是政府如何来做,即怎样重振政府的活力,提升政府工作的有效性。

一、重新界定政府职能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重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职能已显得日益重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重理政府职能,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前提条件。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有着自身特定的国情,这就需要理清自身所在的国际和国内环境,重新界定政府的角色。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时期,政府既是市场的培育者,又是市场失灵的纠正者和修善者,这就要求实现政府职能的双向重构。“一方面它无疑亟需在厘清、梳理原有政府经济职能体系的基础上限制、削弱乃至返还市场、企业和社会某些权力和职能,防止因政府干预过度而造成的政府失灵,克服行政权力的市场化和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对市场机制的抵制和扭曲;另一方面,又需要强化、拓展乃至增加某些职能,避免因政府干预无效而造成的政府失灵,切实矫正市场缺陷,创造一个有利于市场机制良性运作和逐渐成熟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3]

作为市场的培育者,有效竞争市场环境的营造者和保护者,政府应通过加强市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形成开放统一的市场,使市场主体能机会均等地按照统一的市场价格取得生产要素,平等地承担税赋及其它方面的负担,并在法律上和经济决策中处于平等地位,以促进经济运行富有效率和活力。同时,政府还应防止和补救竞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维护社会公正,以保护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稳定。然而,要造就一个良好的、公正的市场秩序,优化市场调节作用,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政府对市场的微观规制是必要的。政府通过对产权进行规制,保护人们的产权不受侵犯,监督人们按一定规则行使产权,其目的是为市场交换的有效进行创造条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通过对行业进入进行规制,其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纳入依法运营,接受政府监督的范围,控制进入某些行业的企业数量,以防止过度竞争,提高经济效率;政府通过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实行的规制,达到提高商品、服务的总体质量水平,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维护人们的安全和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目的。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失灵的修正者,“政府主导的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市场失灵,从而政府在纠正这些失灵中发挥中心作用”[1]。对于公共物品的存在,政府必须担当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角色,这也是政府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因为这些国家就连基础性的公共物品,如财产权、道路、基础医疗保健和教育都不能提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公共服务恶化,因而人民和企业相应地采取措施逃避税收,这将导致公共服务的进一步恶化。”[1]这就需要政府对自身供给公共物品的能力进行思考,政府可以试着将一部分公共物品通过签约转包、民营化的形式由社会中介组织来提供,以实现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效率。对于外部性和垄断,应加强政府管制的完善;作为收入分配的调节者,“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政府必须具有对社会价值实行权威分配的能力,即对财富、职位、荣誉等人们所希望的东西,依劳动和能力进行合理分配。”[4]除此之外,政府还应是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和管理者,政府应行使以下三种职能:“(1)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与先导调节职能。即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政府主要采用指导性计划方式对市场进行前导式调节;(2)供给管理职能。即政府通过供给管理对经济进行长期的调节,运用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平衡经济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3)需求管理职能。即政府根据市场变动运用财政金融杠杆调节短期供需,达到总量均衡。”[4]

“面对市场失灵,经济学家当然只能引进政府干预。但是,中国自古以来有苛政猛于虎的说法,由于政府的特殊性质,其权力一旦扩大,就很难再使它缩小。”[5]因此,针对市场失灵引进政府干预,一定要对政府在特定的经济领域扮演角色的范围、期限和如何制衡作出明确的规定。

总的说来,随着人们对政府要求的不断改变,从数量的简单增加到质量的提高,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不断扩大。要定义政府在经济发展和增长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首先就要对本国市场机制发育的成熟程度和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有清晰的了解,并对本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深刻的认识。这是因为政府的经济功能随市场机制的发育、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国际环境的改变而有不同的侧重点。与其找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府经济功能,不如针对本国的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阶段和所处的国际环境,有重点地定义本国政府在某个阶段的主要经济功能,并随着发展阶段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修正政府的主要功能。一般来说,在市场机制尚未充分发育的时候,政府自然会肩负更多的经济功能。事实证明,如果在市场机制尚未充分发育的时候,政府采取放任自流、无所作为的态度,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东亚的经验表明,以经济发展为己任,对市场友好的政府存在,能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东亚的教训也说明,依法治国比政府直接干预更重要。[5]

二、重振政府活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纷纷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行政改革运动。虽然各国改革的性质、规模和途径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议程,即“新公共管理”范式。新公共管理作为政府管理的一种新理论和新的实践模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企业家政府”等,它以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专业化管理、项目预算和战略管理、绩效评估等重要举措以改革公共部门。新公共管理涉及领域广泛:从政府职能运行的市场化到一批执行机构的自主化,从削减国家预算到改革文官制度,从结构调整到以顾客为取向,无不对先前的公共行政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

新公共管理包括两大流派的重要思想:即“重塑政府理论”和“治理与善治理论”。“重塑政府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运用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强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的合作。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其著作中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并在整个改革浪潮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6]

尽管新公共管理源于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有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国情,而且新公共管理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其经济学基础存在着缺陷,管理主义倾向,过度的民营化,改革所带来的伦理和责任问题等等。但是,它作为西方行政改革的主导范式,对于我国仍有着可借鉴的价值,尤其是在行政价值观的转变中,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有效地克服政府失灵,重振政府机构的活力,是有着很大帮助的。我们可以以行政价值观的转变为前提,结合政府供给中的其他方面,以重振政府机构的活力。

第一,转变行政价值观

改革之初,观念先行。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原有的政府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的,政府及其官员形成了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价值观。而今,已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加入WTO,要求我们改变陈旧的价值观,形成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行政价值观。从过去的政府中心主义向竞争服务行政转变,由集权行政向民主合作行政转变,由形式主义向高效质量行政转变,由守旧行政向创新行政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在政府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供给的效率,扩大正供给

“私人部门所强调的一些价值-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价值观念是效率-在公共部门中应该更受重视;不仅如此,而且向私人部门管理者的思维方式转变对于促进公共部门真正为公共利益服务来说是绝对必要的。”[7]我国原有的政府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官僚制的一般特征,且权力高度集中,政府“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并存。由于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政府供给处于无竞争的垄断之中,而且政府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且政府内部缺乏降低服务成本的激励机制,使得政府供给效率低下。要改变政府运行低效率的现状,必须在政府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中,有一些核心公共产品是必须由政府来提供的,针对这种情况,应在府际之间展开竞争,可以让几个政府共同参与核心公共产品的提供,既有利于减少垄断成份,又可以增加竞争因素以提高效率;其它的一些混合公共产品的提供,完全可以让私人部门与非政府组织参与进来,采用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招标等方式,实行多中心的公共治理,以激发公共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这也可以改善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是基础设施行业严重存在的因资金短缺而造成的“瓶颈”状况的现状;针对公共服务的各大机构,可以把较大的机构划分成若干个小部门,让他们共同提供某种特定的公共产品,这样就可以在政府内部创造竞争环境,以其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评判这些机构的工作绩效;而对于行政决策的真正执行者国家公务员,更应在公务员职位升迁制度中保障公平竞争的机会,并实现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即根据绩效示标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量和评估。在政府供给中引入竞争机制可以产生压力,带来积极的竞争,提高政府供给的效率。

第三,强化政府供给的法制化建设

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要求政府给予适度的干预以弥补这些缺陷。但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之后是否会退出竞争性的经济领域却无从保证。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过度干预,在引进政府干预弥补市场缺陷时,必须重视法治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无论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还是政府的干预行为都必须服从法治的要求。总结多年来政府干预经济行为的经验和教训,要真正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化,政府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甘当法治改革的促进派而非抵制派;否则,就难免行政权力的腐败变质,就难以赢得企业和社会的信赖,就难以有威望要求其它市场主体依法办事。

“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具有一种特定的有关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rule of game), 而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体制的根本游戏规则就是基于法治的规则。”[8]钱颖一教授指出,“法治的第一个作用是约束政府,约束的是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任意干预。法治的第二个作用是约束经济人行为,其中包括产权界定和保护、合同和法律的执行,公平裁判,维护市场竞争。”[8]只有这样,政府在干预经济的同时才能起到支持和增进市场的作用,在政府的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下,使政府与经济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使政府作为不偏向的第三方而有所作为。因此,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对于政府干预主体的资格认定,干预的范围、内容、层次、方式以及干预的程序等均应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政策的规定,从而实现法治政府对市场经济的适度亲和。沈荣华教授在其著作《现代法治政府论》中指出我国法治政府对市场经济的适度亲和,应表现为一个立场和三项原则:一个立场是指对私人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持支持的立场,政府应该放心地营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这一类经济的发展。当然,政府也应该设置规程、制定规则,让这类经济有序地发展。三个原则是指对国有经济的管理应该坚持:(1)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作为规范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2)政府自身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的原则,并将这一原则作为规范政府行为的主要原则;(3)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并引入产权制度的概念,明确解决由静态权能和动态权能分离出来的不同所有权的范围与界限。[9]从而使得政府能依法行政,依法弥补市场缺陷,把政府供给的全过程纳入法制化轨道,既可以避免政府的高昂成本和效率低下,又可以将此作为政府供给的“基准线”,保证政府供给的公正合理与高效性。

第四,建立公开透明的干预制度,完善法律以外的监督机制

规则是否透明决定着政府干预效率的高低。在规则透明公开的情况下,政府处于公众监督下,政府将会致力于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在非透明公开规则下,政府有很大的激励去实现对租金的追求,资源被分配给低效率的企业,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若要实现对经济的有效干预而不是损害经济,首先必须使竞争规则透明化和公开化,政府官员活动建立公开制度,使官员活动处于社会监督之下。如果官员活动受到社会监督,必然会降低政府官员制定非透明规则的动机强度。政府官员活动公开制可以包括:金融实名制、个人财产申报制、财务公开制、事务公开制等等。这些透明公开的制度,有利于接受人们的监督。

除公开透明的干预制度以外,我们还应该继续完善法律以外的社会监督与约束。约束是一种反向激励, 没有约束就容易产生不合理的甚至违法的行为。政府机构及其官员都握有重要权力,如果没有一定的约束,权力就会变成谋求个人及组织私利的手段而偏离社会公共目标。内部的监督主要指政府机构从上至下的纵向监督与约束和同级机构之间的横向监督与约束;外部监督主要是公众监督与约束,如新闻媒介、舆论的监督与约束以及社会组织的监督与约束。“实现有效的监督与约束,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确定一种合理评价政府投入产出效率的标准。”[10]政府的投入主要就是政府预算,而对于政府的产出,由于政府本身的特性,则很难进行准确的度量;又由于政府在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者,因此也难以对其进行比较,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强化对政府预算的监督与约束,防止政府机构过度的预算,而造成政府机构膨胀、扩张以及由此形成的低效率。

第五,杜绝腐败现象,加强廉政建设。这是减少负供给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国家出现了腐败现象。但是,“腐败的根源并不在于现代化运动本身,而在于现代化运动过程中扩大了的公共权力对经济的干预和广泛的私人利益的存在。”[11]从理论上来讲,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其行为追求的应是社会整体效益、长远利益、公共利益、平等和正义,以增加社会普遍富裕等基本价值目标。如果政府行为也运用于盈利,那么整个社会便没有公平与平等可言,也没有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别,必将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腐败盛行。因此,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廉政建设。真正长久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权力制约机制,这当中主要包括对权力的控制和对权力行使的监督、约束,其目的是对权力进行科学的管理,以实现权力健康运行,避免腐败现象的滋生。

摘要:政府失灵的形成原因来自于多方面, 但政府供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本文试图从政府供给入手, 通过重新界定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 重振政府机构活力, 改善政府供给来克服政府失灵, 提升政府有效性。

关键词:政府失灵,政府供给

参考文献

[1]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2]何清涟.中国经济的反市场形态原因分析[J].战略与管理, 1999, (05) .

[3]金太军.对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政府失灵现象的重新思考[J].浙江学刊.1998, (06) .

[4]高会宗, 樊增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失灵及其防范[J].政治学研究, 1998, (01) .

[5]文贯中.市场机制、政府定位和法治-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匡正之法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 (01) .

[6]戴维.奥斯本, 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 东方编译所编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7]盖伊.彼德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8]钱颖一.市场与法治[J].新华文摘, 2000, (01) .

[9]沈荣华.现代法治政府论[M].华夏出版社, 2000.

[10]陈秀山.政府失灵及其矫正[J].经济学家, 1998, (01) .

法国政府 篇9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也在逐步重塑着政府模式。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型经济, 它要求政府为市场、社会等提供各种优良的服务, 以满足企业和公民的不同需求。努力推进职能转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 在此背景下, 坚持正确的政府行为导向, 对于推动政府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一、政府导向与公民导向

科层制通过非人格化、标准化等方法使得政府逐步走上了效率之路, 严密的等级结构、权责相符的配置体系是科层制的核心要件。毫无疑问, 科层制极大提高了工业社会中的政府效率, 韦伯也称它为富于效率、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与工业社会相适应, 科层制构筑了政府赖以运行的组织基础并塑造了管制型政府模式, 在此模式下, 政府是以经济、社会的管理者面目出现的, 因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是截然对立的。政府行使管理权力的重要出发点是提高自身效率, 即“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能源和费用方面尽可能少的成本来完成工作” (1) 。在这种导向下, 政府更多地关注自身内部结构的调整和管理技术改进, 很多时候忽视了外在管理对象—公民的需求, 将政府的利益和价值置于优先地位, 其实质是政府本位。

将顾客概念引入公共管理是与市场模式和企业管理的引入紧密关联的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都必须面向市场, 企业只有了解顾客需求, 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才能取得可观利润, 获得长远发展。把“顾客导向”引入公共管理活动中来是公共管理由古典官僚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进行范式转换的一部分, 这表明了政府部门开始由注重内部管理向满足外部需求转变。然而, 由于企业和政府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组织, 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公民而不是顾客, 顾客导向在进入公共管理活动中时不可避免地会使政府产生趋利动机, 侵蚀其所具有的公共性本质。因此, “公民导向”是对新公共管理提出的“顾客导向”的一种改进和修正。它在强调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时, 融入了平等、公正、民主等社会价值, 强调对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的尊重, 其实质是公民本位。

由此可见, “政府导向”与“公民导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府行为导向模式, 其立足点和出发点根本不同。政府导向坚持政府本位, 其实施的管理行为立足于政府自身的分析判断, 较少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行政对象的需求, 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科层制结构和政府组织自身所固有的自利性动机。公民导向则要求政府坚持公民本位, 牢牢树立公民利益至上的理念, 以公民利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紧围绕公民需求实施管理行为, 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二、当前我国政府的行为导向

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意识形态和国际、国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自上而下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府包揽了一切经济社会事务, 由此形成了全能型政府。作为唯一的管理主体, 政府垄断了社会管理的全部职责。政府的这种管理是全方位、事无巨细的, 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社会则被庞大的政府所掩盖。这种“管家婆”式的管理方式使政府在行政管理中逐步形成了政府导向的行为方式, 习惯了对社会、市场和公民“发号施令”, 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和执行, 习惯了站在政府的立场上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和建议。因此,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僵化、对立的。

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 其原因在于社会发生了一个从注重生产者转向注重消费者的变化, 如果说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民众围绕政府转, 现在则便变成了政府围绕民众转 (3) 。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行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政府职能更多地转向公共服务上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 而是一个服务者, 它必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以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然而, 由于行政改革滞后于经济发展, 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实践中仍然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本位的行为导向, 这日益阻碍着我国政府的职能转变。

政府本位的行为导向在今天的政府管理实践中屡见不鲜。以“维稳”为例, 不少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时, 仍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不站在公民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 而是通过简单粗暴的行政强制甚至违法暴力手段去压制公民的利益诉求, 结果使矛盾激化、升级, 酿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在城市建设面临的拆迁工作中, 某些地方政府政府本位的行为导向也暴露无遗, 在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赔偿问题上, 不与公民进行及时有效沟通, 合理协商, 仅从政府和开发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置公民利益于不顾, 运用强拆等非法手段推进工作, 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总之, 当前我国政府行为导向正在由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转变, 但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停留在政府本位的层次上, 这种落后的政府行为导向模式日益阻碍着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三、树立“公民导向”, 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解构和重建的过程 (4) 。这个过程既要打破传统管制型政府带来的种种弊端和不良影响, 又要与时俱进, 在新的行政环境下, 转变政府行为导向, 重塑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府行为导向—公民导向, 把公民利益放在首位, 不能为了行政效率和便利而牺牲公民权益与公共利益。树立公民导向, 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具体来说,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是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本前提。现代政府是透明政府, 这要求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必须积极推进政务公开,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当前, 我国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做得还不够, 不少地方政府存在“选择性公开”的问题, 违反了“公开是常态, 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还有的政务公开流于形式, 信息发布滞后, 回应性不足等。强化政务公开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公开是常态, 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 凡是不涉及保密内容的政务信息都应该有步骤地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公开,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二是增强政务公开的回应性和灵活性, 及时有效地对公民提出的疑问予以回复, 并利用网络技术, 丰富“官—民”互动形式, 提高互动质量。

2.提高公民参与度

与管制型政府不同, 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公民在公共管理中的广泛参与, 在涉及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上、在政府政策制定与执行上, 公民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科学技术在公共管理上的运用也为公民地参与提供了有效保障。提高公民参与, 首先应该拓宽公民参与渠道, 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其次是继续完善听证制度, 提高听证质量, 使得利益相关方能够真实有效地表达意见。最后是大力培育各类社会组织, 更多地依靠公民、社会力量去解决政府力有不及的问题, 这对于实现公民导向的转变有着重要意义。

3. 建立“公民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存在着重经济增长轻公共服务的倾向问题, 这直接导致了GDP等经济指标在我国政府绩效考核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与公民利益直接相关的民生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共服务职能将会成为政府最重要的职能, 因此, 建立“公民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对于转变政府行为导向, 建设服务型政府意义重大。建立“公民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首先应该加大各类公共服务在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中所占的比重, 尤其是与公民利益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失业率等方面。其次是对这些指标尽可能地予以量化, 提高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是在政府绩效评估主体中给予公民一定位置, 使政府服务对象—公民真正参与到评估工作中来, 优化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从而促进政府行为导向的转变。

注释

1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M].2011.

2 赵勇“.顾客导向”与“公民导向”:政府公共服务对象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9 (4) .

3 竺乾威.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行为调整[J].中国行政管理, 2013 (3) .

提升政府公信力建设诚信政府 篇10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衰”。在社会信用体系中, 政府公信力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它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 都强调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国家“十二五”规划中, 更是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创新政府管理和进行行政体制改革的落脚点。

一、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及其体现

(一) 什么是政府公信力

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 是指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政府公信力的强弱, 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 取决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 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诚信程度, 政府的服务水平, 政府依法行政的程度, 政府民主化的程度等方面。

(二) 为什么要提升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 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 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 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 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 只有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 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首先, 政府信用的范围广、内容复杂, 影响很大。政府信用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更具广泛性、深远性, 一旦信用流失, 就具有很强的扩散性、长久的破坏性和巨大的毁灭性, 修复成本也往往比其他信用要大得多。其次, 政府信用是其他信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总之, 在社会体系中, 政府作为行政权力组织, 其行为和形象都具有非常广泛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 这就决定了政府公信力在现代公共生活和社会信用体系中, 也必然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的作用, 对社会系统信任以及社会生活的良序建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政府是经济活动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政府信用对市场经济起着标杆的作用。第一, 在政府信用的影响下, 各类行政管理和指导监督机构才能够有效地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规范各种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第二, 政府是经济活动规则执行情况的仲裁者。经济运行过程犹如体育比赛, 政府不但制定赛程、比赛规则, 而且它还是裁判, 监督比赛的进行。政府的裁判地位, 要求它自身必须守信、公正、严格, 具有权威。政府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说, 没有政府信用的建立, 现代市场经济是不可能自行运转的。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 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评价

从总体上看, 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比较强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政府推动下取得的。但是, 毋庸讳言, 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 近年来一些公共性事件中的舆论反应和一些舆情机构的调查都证明了这一点。具体表现如下: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 缺乏连续性、稳定性, 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与民众意愿相违背;一些地方政府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被忽视或有意模糊, 恶意封堵政府信息的行为屡见不鲜;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依法行政, 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利益经济化、经济利益部门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价值取向、评估的真实性受到公众质疑等。如2007年山西洪洞县惨绝人寰的黑砖窑虐工事件, 2008年震惊中外的毒奶粉事件, 人们在震惊和谴责之余, 种种疑问使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二) 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1. 社会因素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工业化, 信息化和时代的发展, 在社会进步的同时, 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如人口膨胀问题, 社会治安问题, 环境恶化问题, 失业问题, 健康问题, 犯罪问题, 交通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旧的问题尚未解决, 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

1) 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 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增加。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消极, 被动, 无效率, 都会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使政府的存在充满了合法性危机。

2) 社会信用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现在影响我们整个社会进步的, 我以为最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诚信, 一是政府的公信力。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 我们社会就会大大向前迈进一步。”信用是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 表现为合同欺诈、偷税漏税、地方保护、等等。失信行为遍及社会的角角落落, 方方面面。在社会诚信缺失的大环境下, 政府信用也必然受其影响大打折扣。

2. 政府因素

1) 政府工作运行不够透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尚不平衡, 总体状况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开的内容不够深;二是信息公开应付检查的情况存在严重;三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 事后公开多, 事前、事中公开少;四是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五是未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 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 对群众提出的要求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或避重就轻。

2) 问责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仍然存在。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乏, 使政府官员就可能免受行政责任, 使其缺乏行政责任感。行政责任追究包括对政府及其人员的责任追究两个方面, 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行政责任追究赔偿制度, 在对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上, 往往只追究其主观过错, 而对其客观过错则较少追究或不予追究。法律的惩罚力度太小, 失信成本过小。

3) 政府极少数工作人员的腐败、渎职行为。权钱交易, 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干群关系, 损坏政府形象, 使民众对政府行为及政府本身信任程度降低。“李刚事件”和“浙江乐清村长之死”可以说是前年最受关注的事件, 这些事件给了社会舆论一个宣泄的窗口。网民利用这些事件进行了情绪上的宣泄。“李刚事件”, 对整体“官二代”的形象、官员形象都有负面作用。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 应对突发事件, 信息透明、公开, 不能以维稳的目的去遮蔽, 去拖延。网络是社会情绪的宣泄窗口, 用传统的维稳观去应对微博背景下的媒体环境, 会构成很大的矛盾。“李刚”已经变成了不良官员的代称。

3. 公众因素

从公众因素来说,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期望过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物质文明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人民在自身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 也产生了对政治参与、生活环境质量、自我价值实现等多方面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多方面的追求使得人民对政府产生了多方面的期望。当政府作为不能满足这些期望时, 便会使政府和人民之间产生隔阂, 从而导致人民对政府的评价下降, 进而影响到政府公信力。

2) 认识不全面。部分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程度有限, 社会公众往往关注的是自身利益满足的程度, 所以当面对社会危机和社会事件的时候, 如果政府不能迅速地应对, 一部分社会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会对政府行为做出负面评价, 而忽略了政府的正面行为。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和措施

(一) 建立法治政府, 以公正立公信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法治下的政府是政府获得公信力的基本前提。依法行政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 限制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权力, 避免文件和领导讲话大于法的现象, 减少行政行为的任意性, 使人们形成对法律和制度的信仰, 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 让政府的行为完全按照法治的轨道运行, 有助于增加政府规范性, 合法性和公开性, 打造诚信政府。

(二) 建立阳光政府, 以公开促公信

信息公开, 确保公众知情权。在信息手段发达的今天, 种种掩耳盗铃的做法, 只会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为小道消息或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空间。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依据在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体现人民主权原则。信息公开要求政府权力行使的主体、依据、程序公开, 政府权力运作的过程公开。2010年岁末,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最受关注的一句话是“中国互联网进入全民围观时代”, 这意味着信息分享的背后挺立着4.2亿中国网民大军, 他们在虚拟平台上观点交锋、意见发布。与此同时, 一方面是社会参与意识的提高, 另一方面, 政府的话语体系与网民的期望尚有距离, 这是“围观”平台上, 影响政府公信力建设的主要障碍。

(三) 建立服务政府, 以服务促公信

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情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意识, 把人民的需要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 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 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要把服务理念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过去“官本位”的思想, 必须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这也是解决政府公信力问题的根本方法。

(四)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设责任政府, 廉洁政府

建设一支高素质, 高效率的公务员队伍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因为公务员队伍是各项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具体实施者。要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思想, 组织和作风建设。同时, 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奖惩机制, 问责机制, 建设责任政府。使人民感受到政府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政府对政府公信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加大对公务员的反腐倡廉培训, 建立健全反腐败体系, 建设廉洁政府。

总之, 提高政府公信力, 是一个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长期任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 各种原因造成的政府公信力流失比较严重。同时, 政府公信力又为公共权力提供合法性基础、为新型治理提供联结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其功能, 这就要从理念、行动和制度三个层次来着手构建政府公信体系, 打造政府公信平台。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增强我国政府公信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建构起一个公众更加信赖的政府。

摘要:在社会信用体系中, 政府公信力反映的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它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灵魂。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增强公众的社会信任感和归属感, 巩固政府合法性, 维护社会稳定与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没没有的法国菜 篇11

一个法国人经过充分的市场考察,决定在此投资。无论是装潢还是设计,他几乎完全参照了法国餐厅的风格,甚至连餐厅的桌椅、地板和餐具也是从法国空运过来的。不仅如此,他还从法国自带厨师,在餐厅里遍植法国花卉,完全就是一个法国高档餐厅的原版照抄。

谁知开业后的情形却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两个月下来,餐厅不仅没有盈利,反而陷入了严重亏本的境地。菜肴的口味完全地道,配料也绝对正宗考究,可是,问题的症结究竟出自哪里?老板一筹莫展。

其后不久,一个年轻人来店里应聘,经过几天的观察,年轻人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其实餐厅生意一直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不是别的,就是缘于咱们这里的法国菜过于正宗了。”“正宗的难道不好吗?”老板愈发不解了。

“您有没有注意到,来咱们这里就餐的很少有法国人,试想,人家千里迢迢从法国来到日本,肯定不会再去品尝家乡的菜肴。”年轻人继续分析,那么,也就是说,光临咱们这个餐厅的90%都是外国人。您做的菜也许是很正宗,可是,您恰恰忽视了最為重要的一点,传统的法国菜肴尽管外观品质精美绝伦、品种繁多,但却存在火候较小、口味肥浓等不为大多数外国人所接受的弊端。就以咱们餐厅里的臭芝士、鹅肝酱为例,并不是很受顾客欢迎,特别是榴莲饭那种刺鼻的味道,相信,那只是法国人的最爱。不管是口感还是味觉,法国菜肴并不适合这条街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这也是之前几家法国餐厅最终歇业的主要原因。

老板若有所思,也许,自己的失败真的就是缘于做的法国菜肴过于正宗。接下来,餐厅老板开始给自己的菜肴重新定位,那就是做法国没有的法国菜,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菜肴的配方与制作工艺,不断借鉴其他各国餐厅的经验和做法。不仅如此,餐厅老板考虑到好多游客由于赶时间,也许不会像传统法国文化那样耗费几个钟头,坐在那里,持着刀叉文质彬彬地用餐,于是,该餐厅率先推出了独创的法国快餐和外卖。渐渐地,该餐厅在这条街有了名气,好多国家的旅游团来富士山旅游都会指定在该餐厅用餐,甚至很多法国的游客也特别青睐这种经过改进的特殊的法国菜肴。

这家餐厅就是后来著名的法国福楼集团的前身,经过30年的创业,该集团已发展成为法国餐饮业的第一大集团和上市公司,在全球拥有200多家餐厅,5240名员工,2009年的营业额近4亿欧元。

很多时候,成功并不是原版照抄或者一成不变,正宗的法国菜,只适合于法国人,你不可能强求全球的游客都去迎合你的口感。

法国政府 篇12

国际上不断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说明在当前国际金融环境下加强债务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虽然我国还没有发生债务危机, 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债务风险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政府所面临的债务风险问题来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 历史遗留的和隐含的债务风险问题较为严重。我国有些地方政府存在财务不透明、隐性债务多, 且税收稳定性差等问题。近年来, 我国各个地方政府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建立了各种融资平台, 以税收收入或政府信誉作为担保, 获取大量资金。据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2009年年底, 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增长到三千多家, 其中70%以上在县区级, 总的银行借款从一万多亿迅速增加到五万多亿,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负债率已经显著提高。为了增强地方安排配套资金和扩大政府投资的能力, 2009年我国以“代发代还”的方式发行2000亿左右的地方政府债券。由此可见, 我国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大, 政府债务风险压力也不断增大。控制债务风险需要会计信息的及时、完整的提供。但是, 我国对政府债务的核算与披露是建立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基础上的, 政府债务信息主要通过各级政府每年的预决算报表和相关统计报表来反映。这些信息虽然能够为分析政府财务状况, 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 但是还不能满足政府加强债务资金管理, 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率, 防范和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我国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大, 我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0年6月23日, 全国人大财经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09年中央决算审查结果时提出:要严格政府债务管理, 科学界定政府债务口径, 核实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债务情况。为了使我国的政府债务能够更加真实完整地呈现出来, 为政府及相关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我国需要将防范与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政府会计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 在确定政府会计主体、核算基础、财务报告等具体内容时加以重点考虑。

一、在政府会计目标上, 将债务管理作为具体的目标

政府会计目标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反映, 直接影响到政府会计的披露范围、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经济环境下, 顺应我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要,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应兼顾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 既能提供预算执行信息, 又兼顾政府财务信息和绩效信息的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作为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会计, 应当全面、及时地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等信息。考虑到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处于起步阶段, 改革的路径是从现行预算会计过渡到政府会计, 所以, 在将预算会计过渡为政府会计的过程中, 需要根据公共环境和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有重点地设置和细化具体目标, 而当前的环境使得我国政府会计应该重点反映政府债务发行、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债务资金使用与预算的一致性、债务资金的风险等信息, 为财政决策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 实现资源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

二、在数量上, 完善政府负债的会计科目设置, 扩大纳入核算范围的债务信息

我国当前政府债务科目分类较粗, 游离于政府会计核算范围之外的负债项目比较多, 不利于及时、有效的反映政府债务信息。完善政府负债会计科目是及时对负债进行账务处理并编制报表的前提条件。为此, 我国需要在现行的技术条件下尽可能多的将能够量化和需要重点监管的债务信息纳入核算范围, 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尽可能完善政府债务的会计科目设置, 如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及其偿还情况, 可以设置专门的会计科目进行反映, 以加强债务项目的监管, 保证债务资金运用的合理性、效益性。

三、在质量上, 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提升债务信息的相关性

2010年在财政部提交“两会”的全国财政预算报告中, 专门对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进行了比较说明, 这说明了权责发生制在渐进式的政府会计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美国、英国和国际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已经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了政府会计中。而希腊政府债务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收付实现制隐匿了其真实债务状况, 导致决策错误。收付实现制基础上产生的政府会计和财务信息强调某一年度内政府收支产生的现金流量, 不能全面反映政府有关资产、负债和其他承诺的重要信息, 不能提供评价政府行为的持续能力或鼓励长期决策、加强管理所需要的重要信息。综合国际上在会计核算基础上的不同选择及其影响, 权责发生制的采用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既是国际上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 也是适应我国深化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必然要求。我国需要运用权责发生制, 以充分体现政府承担的现实义务和未来需要偿还的债务, 增加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正确识别和评价政府债务。但是, 我国当前还不具备权责发生制实施所涉及的许多基本条件, 相对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实施可能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特别对于债务管理, 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 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运用是一个技术难题, 当前, 我国可以根据采取渐进式改革, 采取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并存的方式, 根据显性负债、隐性负债不同的特点和计量难度, 采用不同的核算基础, 提升当前债务信息质量。

四、完善债务信息的报告披露方式, 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

全面、系统的反映政府债务状况, 是满足不同层次的债务管理需求的规范化途径, 国际上一些市场经济国家主要是在政府财务报告中披露政府债务信息。考虑到政府债务信息管理的多层次化要求和报告披露的成本,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金字塔”型财务报告来充分反映政府债务信息, 即, 分别在高度浓缩和概括的财务报表、通用财务报告、基金财务报告中由略到详的披露政府债务信息, 分别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一般要求和特殊要求。我国当前需要在预算会计报告基础上, 根据新的会计科目和核算原则, 以特定项目的债务资金为主体编制基金报告, 全面体现债务项目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基金资产负债表中充分反映政府债务状况, 并且根据债务编制基金报告, 动态反映和监督债务资金来源、偿还方式等信息;在运营表中反映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 不断丰富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包括会计政策、或有负债和其他承诺事项等信息, 提高信息的相关性。

五、加强政府债务审计, 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审计作为防御系统, 本身就是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能够保证政府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IMF将其作为“财政透明度良好做法”四项基本准则之一, 可见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的重要性。从国外政府审计的实践看, 新西兰和美国都有对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的要求, 并且明确了对或有负债及相关风险的审计。公共部门委员会也在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另一个委员会———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 (IAASB) 合作, 考虑发布《国际审计准则———公共部门视角》。我国在政府会计信息的反映和监督过程中, 审计的力量较为弱化, 不利于对于政府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错报信息的及时发现和纠正。所以, 在完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同时, 我国还应该加强政府审计, 特别是政府债务的审计。政府会计的改革要求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同步的改革, 以及时根据政府负债现状, 构建符合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对政府负债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全过程的跟踪监控, 实现对政府负债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八大领域全面推进》, 《中国农业会计》2010年第12期。[1]刘玉廷:《中国会计改革八大领域全面推进》, 《中国农业会计》2010年第12期。

[2]肖鹏:《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会计研究》2010年第6期。[2]肖鹏:《基于防范财政风险视角的中国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会计研究》2010年第6期。

上一篇:虚拟机管理平台下一篇:生物工程专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