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城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2024-07-15

蓝城建设发展规划报告(通用6篇)

蓝城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篇1

晴山蓝城社区2011年一季度工作情况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年以来,我社区在职教园区党工委、钱桥街道办事处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以创建幸福和谐社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惠山区委、职教园区党工委关于做好惠山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现对一季度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社区各项工作积极开展(主要分为五点)

(一)、积极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1、抓好党建常规工作,按照2010年晴山蓝城社区党员大会的统一部署,今年开年之后,社区党务员对社区内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老年党员进行了分类管理,建立了党内关怀互助机制,进一步落实了“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了党群民主议事会。

2、根据惠山区委宣传部、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社区于今年1-3月组织社区内广大党员干部开展了冬训工作。通过一个多月的冬训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增加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3、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社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号召下,我社区于3月底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这次学习活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同志们的责任感、使命感,也为社区开展下一阶段创先争优活动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确保民政、低保、养老保障、医疗救助和就业帮扶等工作落到实处

1、社区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民政工作是一项“民心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社会底层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开展好这项工作也成为了我社区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1-3月份,我社区共为4人办理了临时救助,救助金额9000余元;2月份,根据民政部门的统一安排,我社区又为8名白内障疑似患者进行了登记,并组织其参加了健康检查;同时,2月份我社区又为5名贫困家庭学生发放了12500元的助学金;残障工作方面,截止3月底,我社区共为2名居民办理的评残申请手续。

2、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进入2011年以来,我社区又陆续为新生幼儿和新迁户口的居民30余人办理了医疗保险,同时为去年办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居民发放了市民卡300多张。

3、切实做好社区内失业人员的就业保障工作,今年开年之后,在区劳动局,街道社保所的安排下,我社区共组织了25名失业人员参加了2次区级招聘会,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三)、维护社区稳定,抓好综合治理工作,全力打造“幸福和谐”社区

1、自钱桥新村改造完成之后,社区便积极与上级领导和物业公司采取联系,争取引进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管理,通过协商,于今年3月份正式引进了无锡惠灵物业有限公司,通过这段时间的管理,小区的治安及环境面貌不仅有了极大地改善,而且这项工作也得到了许

多居民代表的支持与赞扬,如今,后续的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之中。

2、加强对流动人口及房屋租赁进行规范化管理。社区结合最近的计生工作,认真组织居民小组长对辖区内的买房及租房人员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摸底排查,进一步完善了我社区“一证二合同三承诺”的工作机制,使社区人口的信息准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处理工作。由于社区内一些商品楼房年代已久,居民之间因为管道漏水等问题的矛盾也逐渐变多,矛盾调解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大。开年以来,我社区已成功调解7起民事纠纷,为有矛盾的居民解决了很多难题。除此之外,社区也积极对社区调解组织进行了充实、完善、规范和整顿。

4、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安排,3月份,社区积极配合街道征兵办,安排了一名社区居民参加了区里的统一培训,圆满完成了2011年民兵整组训练工作。

(四)、开展优质服务,抓好计生服务工作

1、加强基础管理,做好常规工作。今年开年以后,社区根据计生部门的安排部署,对社区内的人口综合信息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核对、录入。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社区,我们的信息平台就如一张“白纸”,信息录入工作有着很大的工作量,然而,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一致努力,我们既快又好地完成了前一阶段的大人口工作。

2、抓好非户籍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进入3月份以后,社区大人口工作的工作重心从户籍人口转向了非户籍人口,在街道计生部门的帮助下,我社区及时组织居民组长进行了业务培训,在居民小组长的积极配合之下,我社区本着“绝不漏签一户”的精神,开展了“一证二合同三承诺”的签订工作,至3月底,已完成了大部分居民的签订工作,而剩下的一部分也计划于四月上旬之前完成。

(五)、统筹兼顾,出色完成其他任务

1、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邵巷新村是我社区的老小村,以居民自建私房为主,基础配套设施较差,社区了解情况之后,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为其南北路口处修理安装了四盏路灯,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金球新村是我社区内的商品建筑楼房,建设年代较长,这次在园区建设金溪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居民楼围墙拆除的问题,三月初,金球新村14号、15号楼的居民集体来社区反映要做好他们的权益保障工作,在受理了这件事后,社区领导十分重视,积极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并做好协调工作,通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协商,现在基本与14、15号楼的居民达成了初步协议,并将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切实保护好居民的合法权益。钱桥新街的振兴路上有许多的门面房,由于年代长久,许多店面房门前的下水道出现了排水不畅的情况,居民反映了这一情况后,社区立即与街道上级部门取得联系,通过协商,为那些存在问题的下水道进行了翻修与维护。虽然这些事情只是突发性的事件,但是,社区本着以人为本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体现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态度。

2、认真配合上级部门,完成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今年2月份,在接到上级部门关于开展园区内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后,社区领

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了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食品部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登记检查,并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通过这次检查,社区内的食品安全状况有了很好的监控。

3、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努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今年开年之后,我社区积极组织社区内的居民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为居民的业余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乐趣。在三月份的“华新杯”乒乓球比赛中,社区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并在比赛中取得了团体赛第六名的好成绩。

二、社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些制度和信息不完善,在推进社区扁平化管理的过程中,各条线之间的台账信息要抓紧时间补充完善,而在社区硬件配套设施完善之后,我们也要尽快建立自己的档案室,将各条线的信息进行整合,为下一阶段在创建“星级社区”做好准备工作。同时社区也存在一些经验不足之处,比如说,如何利用好物业公司使小区的规范化管理更完善,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回顾第一季度的工作,我们既有收获,也有不足之处。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之下,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晴山蓝城社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然而,我们也必须看清实际,晴山蓝城社区离“示范社区”的建设还有一段路要走,我们必须发挥好不怕苦的精神,抓好园区推进城市化建设这一契机,努力将晴山蓝城社区建设成为一个幸福和谐的美丽社区。

蓝城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篇2

创意农业改变中国

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 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 以及在农业节庆活动、农业总部经济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 通过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意农业以知识产权为先导, 以农业生产为依托, 以农业企业为主体, 以创意生产为核心, 以美学经济为基础, 以市场需求为指引, 以科技创新为手段, 以质量效益为动力, 以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 以持续利用为目的, 以农业企业为主体, 指导人们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 使其成为具有“四高”即高文化品位、高知识化、高赢利性、高附加值, “五化”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景观化, “五型”即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创意农业是通过“三生”即创意生产、创意生态、创意生活, 推进“三增”, 即创意农业产业增优、增名、增汇, 创造“三农”即创意农村、创意农居、培养创意农民, 达到“七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目的,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产生更高附加值,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美学经济时代的农业, 将成为市民消费“新宠”。大市场才有大产业, 创意农业“点石成金”, 加快了创意农业产业化进程, 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成为新农村发展最快、拉动经济加快发展的富民产业。扩大内需热点在农村, 创意农业是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刺激消费潜能并且在消费中能让人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追加消费的产业。创意农业消费时代阔步走来, 加快推进创意农产品生产, 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计划, 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 创造中国农民独特增收模式, 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每只卖到100元的方形西瓜、卖出50元高价的专利苹果, 一个128公斤重的大南瓜卖出1000元, 每只鸡卖到2000元, 好看、好玩的一只创意农产品礼篮1000元;种植天麻每亩创利3.5万元, 生产温室油桃亩产值6万元, 种植香水百合鲜花亩产效益达10万元, 一亩羊肚菌卖到国外一万五千美金, 一盆创意盆景可以拍出六十万元的天价。培育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创意农产品品牌, 能形成一个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创意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一个创意农业科技园, 整个园区年产值可超过100亿元;建成一个创意农业产业带, 可实现年产值1000亿元, 创意农业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创意农业改变中国, 越来越多农民尝到创意农业带来的甜头, 发展创意农业产业成为农民新追求。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周垛村13组韦春奎把绘画美学的理念引进到大棚蔬菜种植中, 缤纷的五彩椒、翠绿的黄瓜、通红的番茄, 让参观大棚的人们犹如走进工艺品展览馆。他种的蔬菜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以高档有机肥为辅, 坚持现采现买, 不卖隔宿菜, 保持蔬菜的新鲜度和良好的口感, 让每个消费者放心消费。

2008年金秋九月, 天津市汉沽区茶淀镇玫瑰香葡萄迎来了收获季节。作为2008汉沽葡萄文化旅游节的重要内容之一, “葡萄游”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采摘品尝。汉沽区共开辟了30多个葡萄精品园供游客采摘;进行民间花会表演;精心举办趣味吃葡萄大赛;组织参观酒文化博物馆、品葡萄酒、自装酒等活动。“葡萄游”既体现了汉沽区的农业特色, 又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回归自然的广阔空间, 使广大游客不仅可以采摘香甜的葡萄, 还可以品尝醇香美味的葡萄酒、参观并亲自体验葡萄酒酿制工艺。汉沽茶淀镇玫瑰香葡萄2008年采用了声波助长仪, 套袋工艺等先进的种植技术, 无论是葡萄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据统计, 2008年9月13日至17日的五天内, 汉沽区共接待游客超过4.5万人, 经济收入达386万元。

创意乡村引导农民创意生活

创意乡村就是通过培养创意农民, 以创意生产为核心, 以美学经济为基础, 以发展优质高效的创意农产品为目的。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 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 大力构建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 推进工农互促、统筹城乡发展、共享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发展模式。创意乡村体现在农民生活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改善消费结构, 提高农农产品文化“含金量”, 增加农民收入。

上海市奉贤区庄行镇有1万亩油菜种植, 围绕“菜花”做文章, 即把油菜种植布局的主导观念放在如何将菜地布局得更漂亮、更方便游客游览观赏, 如何让菜花开得更绚烂、花期更长, 如何吸引市民前来游玩等。2008年3月29日该镇举办首届菜花节, 以油菜田为“主舞台”, 推出了田园爱情派对、菜花写生等24项适合城市居民的主题活动, 特别是田园爱情派对, 选出20对新人在油菜田里举行别具风情的结婚庆典, 并在菜花家园设置10个婚纱外景拍摄点, 新颖别致, 备受欢迎。菜花节短短十多天就吸引游客22万余人, 最多一天有5万人前来游玩, 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天津市津南国家农业示范园区现代智能温室里, “腰围”4.5米、重量超过200公斤的巨型南瓜, 单株产量高达5000公斤的超级西红柿树, 在空中“安家”的大红薯, 长在墙上的韭菜……, 实现了农业的工厂化生产。西青区水高庄村农业高科技示范园种植着近百种从国内外引进的名特优新品种, 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吸引市民假日参观。2008年天津市已新建现代化的智能温室近6万亩, 种植着300多种国内外绿色蔬菜、20多种名贵花卉。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按照“三园一地”规划, 开发建设北运河以西10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区, 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沙庄村农民依托科技手段, 大力筹建集观光、餐饮、旅游、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花盆里种起蔬菜和水果, 并形成了规模效益。沙庄村示范基地的温室大棚吸引了大批游客, 他们在观赏的同时可以亲手进行采摘, 形成了效益可观的旅游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将按照整体规划, 积极引进花卉、无公害蔬菜、精品种养业、观光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营销配送等产业, 在短时间内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先导示范区, 带动周边地区农民一同走上高质、高效农业致富之路。

新疆昭苏县是新疆最大的春油菜产区, 有百万亩之多, 占全疆油菜种植面积的40%左右。每年到油菜开花的季节有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 一睹这金色的美景。每年6月末到7月20日左右, 昭苏山花烂漫, 草原油绿, 溪水清洌, 一望无际的油菜都已经长出了花苞。漫无边际的油菜花在全疆乃至全国更是绝无仅有, 被誉为“中国油菜之乡”。观赏绝无仅有的金色花海, 感受撼心震魄的高原风光, 金灿灿的油菜花渲染着春的风采, 如同绘在大地上的美丽图画, 吸引更多游客留连其中, 美学素养高的牧民“导演”自家的耕作起居, 让人倾心于对昭苏的油菜花进行心灵吟哦以及对草原风光的深深眷恋。昭苏油菜花节以“昭苏文化”为内涵, 积极宣传昭苏, 成为昭苏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积极培育和发挥人居环境最佳的优势, 创建世界一流的宜居田园城市成为成都的首要愿景。2010年新年伊始, 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目标,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人在园中”, 二三圈层是“城在园中”, 中心城区是“园在城中”, 把城市和农村的优点都高度地融合在一起, 让广大城乡群众既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又同时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在城市等级上, 先努力成为国内一线城市, 继而进入世界级城市的行列。为此, 成都市采取“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 从现在开始, 用5-8年, 真正建成“新三最”城市;第二步, 用20年时间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第三步是用30-50年最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为世界二级城市。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 是成都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最现实的优势、最宝贵的基础、最根本的举措。在实现方式上, 成都一是要利用独特优势, 大力发展高端产业, 包括传统产业要直奔“微笑曲线”的两端, 走向高端。二是要突出重点、立足领先。三是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 在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推进三次产业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加快构建市域现代产业体系。在实现方法上, 将继续扩大开放, 提高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水平, 确定2010年为全市的“扩大开放年”。在国际化的背景下, 成都从中心城区一直到边远农村, 都将体现田园城市的理想。让广大城乡居民享受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福利”, 既享受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又享受惬意的田园风光。一座充满“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国际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崛起。

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着力实施社会、经济、环境共赢;政府、企业、社区联动;中国一流、世界有名示范;城乡互补, 双轮驱动四大战略。苏州利用乡村的空气、气候、山林、水、养生文化遗迹、养生民俗等资源, 打造北部长江沿岸“江海文化与乡村观光”、西部环太湖“绿色度假与文化休闲”、中部湖泊芦荡“美食体验与生态休闲”、南部江南水乡“古镇观光与文化体验”四大乡村旅游集聚区, 凸显“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绿色度假”的乡村旅游精髓。发展农作物采集、加工体验旅游模式, 让游客亲手采摘蔬果食用, 开展学习烹调活动, 享受纯天然新鲜蔬菜和绿色美味, 学习制作传统工艺和当地食品, 到菜园果园进行采摘等;举办乡村集市, 使游客体验别具一格的乡村商业氛围, 体验在闪烁的星空下、在明月的清辉里观看电影的感觉。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石览镇新建社区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淳朴民风, 打造“海岛艺术创意谷”, 建设一批别出心裁的现代抽象建筑, 让艺术家休闲养身;原生态海岛休闲景观, 让艺术家种地养花, 品尝海鲜美食, 进行艺术创作。在民居外墙画上动漫画或壁画, 将舟山历史上的渔船制作成模型放置在附近水库, 每年能吸引大批游客。新建社区规划通过若干年努力, 建成全国艺术院校学生实习基地。以海岛艺术创意谷为标志的创意乡村,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带来一个新兴的消费市场, 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美学经济育出大产业

清澈明亮的水族箱里, 五彩斑斓的热带鱼正在自由的穿梭、觅食, 五光十色的珊瑚, 叶蔓丛生的海草, 造型奇异的贝壳, 一眼望去俨然就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迷你海底世界, 观赏鱼已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新宠。珠江三角洲本是四大家鱼的传统产地, 然而近年食用鱼供大于求, 养殖业便纷纷“转业”, 利用承包的鱼塘大养观赏鱼。全世界水族资源的69%在亚洲, 其中最优质的资源又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在东莞、中山、南海、番禺、顺德等地, 观赏鱼养殖场随处可见, 全省观赏鱼养殖面积已达10多万亩, 年产观赏鱼 (含鱼苗) 数百亿尾。广东省与观赏鱼发展相关的水族器材业近年也一跃而上, 目前全省水族器材厂家已超过1000家, 就业人员近20万人。目前, 全国各地的观赏鱼和水族器材60%-70%来自广东。为全国各地欢度春节平添许多喜庆气氛的观赏鱼类, 如今已被广东“养”成大产业, 由观赏鱼拉动的水族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整个产业年产值已超过100亿元。目前, 芳村区观赏鱼的养殖面积已发展到1180亩以上, 共有上千个观赏鱼品种。在观赏鱼的研发和生产方面, 目前广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娃娃鱼、杂交鲟生产科研基地, 娃娃鱼、杂交鲟等特种水产品养殖居全国领先水平。目前, 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和以上海、江苏、广东为重点的东南沿海地区已成为我国两大观赏鱼生产地。

栖霞苹果长出艺术的翅膀, 飞往四面八方。任何一种商品, 文化信息、美学含量越高, 它的价值就越大, 栖霞市在苹果文化上作文章, 大力发展艺术苹果生产, 通过苹果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深入挖掘苹果文化, 融艺术价值于果品, 赋予苹果以人文精神, 改变了单纯的食用价值成为艺术品。通过图案设计、遮光图案纸制作、果实套袋、果实摘袋、果实筛癣粘贴、采收、选果等系列程序制作而成。由于字画的笔墨部分遮挡了太阳光线, 当果实采收时, 红艳艳的苹果上便被阳光雕刻上了金黄色的各式图案或书法作品。栖霞市围绕苹果做足文章, 除举办以苹果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活动外, 进一步提高果农的果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 策划了栖霞苹果600点全国互动营销活动, 向全国100个城市市长、100家果品加工经销企业、100家外资企业、100家电视台台长、100家报社社长、100所大学校长赠送用阳光“雕刻”在苹果上的个性化祝福语言、栖霞市领导的寄语、今日栖霞画册和互动贺卡。写有“友谊”、“合作”、“桥”等文字的栖霞艺术苹果“特别贺卡”从栖霞启程飞往全国600个地方, 进一步打造了“中国苹果之都”的品牌, 提升了栖霞的城市形象和竞争力。近年来, 地处胶东半岛腹地的栖霞市利用着色原理和剪纸作品在苹果上大做文章,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 该市生产艺术苹果100多个品种, 成为国内外客商的抢手货。全市建起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50万亩, 年产优质果品12亿公斤, 优质果率达到90%以上, 并被授予“无农药残留放心果”试点市、“全国无公害苹果生产示范市”、“中国苹果之都”等称号。 (图1栖霞艺术苹果俏销市场。)

2002年10月, 在北京举办的首届栖霞苹果艺术节上, 由6000多个书法苹果组成的《感恩农业赋》和64首《耕织诗》, 吸引了大批京城人。2003年第二届苹果艺术节, 栖霞人又用50吨苹果, 构筑起了一条500米苹果艺术长廊, 将艺术与苹果完美结合, 讲述出一个个有关苹果、果农、农村命运变迁的故事, 折射出中国农业、农民、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 引得首都市民纷纷抢购。2004年9月在烟台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果蔬博览会上, 用16000多个优质苹果组成的万里长城图案, 博得了与会客商的一致赞誉。2008年金秋十月, 正是摘苹果的时节, 在栖霞市的果品批发市场上, 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果农正在包装一个个印有奥运福娃、祝福语言、十二生肖图案的艺术苹果。收购价格最高的达到每公斤6元, 价格比普通苹果高了几乎一倍。

(未完待续)

蓝城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篇3

鲁昕指出,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改善民生、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基础。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职业教育在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2010年,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目前已确定285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该项计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实际行动, 也是解决职业教育突出问题的关键载体, 更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鲁昕强调, 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准确把握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新内容、新要求, 扎实推进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出成果、见成效。示范学校要改革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创新教育内容,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内部管理, 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 将示范校建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示范。

鲁昕进一步强调, 教育部要积极开展示范校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 总结典型案例, 发布项目建设年度报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检查评估机制, 重点监测建设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的完成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对策建议, 提高项目实施效益。各项目学校要抓住机遇, 大胆改革创新, 敢于先行先试, 努力办出特色。

教育部、财政部、清华大学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班典礼。

蓝城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篇4

一、我市商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 商会组织发展迅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市各类商会组织蓬勃兴起, 目前共有街道乡镇商会51家, 其中赫山17个, 资阳4个, 沅江10个, 桃江7个, 安化12个, 南县1个;共有异地商会9个, 包括益阳市浙江商会、益阳市温州商会、益阳市港澳台粤商会、益阳市三湘商会、益阳市株洲商会、湖南省湖北商会益阳联络处、长沙益阳商会、湖州湖南商会、常德益阳商会共有行业商会、协会21个, 其中市级13个, 县级4个, 乡镇4个, 还有多个行业商会、协会正在积极筹建。

(二) 商会自主办会模式初步形成

我市各类民间商会突出“民间性、经济性、统战性”的特点, 按照“自愿参加、自选领导、自筹经费、自理会务”的原则进行组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工作方针。商会通常由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老板担任会长, 有的商会还常年聘请专职秘书长 (工作人员) , 配备独立的办公场所。如安化县东坪商会, 会员缴纳会费聘请了5名工作人员, 常年办公。商会工作基本实现了“十有”, 即“有牌子、有房子、有班子、有章子、有本子、有票子、有车子、有机子、有帽子、有位子”。五名工作人员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 24小时为会员服务。沅江市庆云山商会还创办了会刊, 刊登工商界重大活动, 分析政策形势, 宣传企业风采, 增强了商会的社会影响力。安化县旅游宾馆酒店商会承接了对安化县旅游景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通过这项工作, 既强化统一了行业工作标准, 同时又为商会的运作发展获得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 商会渐成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管理的生力军

1、社会管理的担当者。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87.5%。个私领域市场主体 (包括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 107180户, 注册资金380.63亿元。作为新的社会阶层, 近年来, 商会把自己置身于社会管理的中心位置,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主要构件的作用, 当好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 积极调查研究, 主动建言献策, 打击假冒伪劣, 严格行业自律。如汽车行业商会, 对其所属维修店所使用的材料高标准严格要求, 能有力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其商会功能和社会管理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会员利益的维护者。一是抱团为会员企业解决问题。如

长沙市益阳商会成立以来, 受理会员维权申请60多次, 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积极支持红星蔬菜市场成立业主委员会, 解决了10多位会员多年来渴求解决而没法解决的老大难问题。二是制止仿冒侵权,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指导企业合法经营, 规范管理。倡导杜绝企业之间恶性竞争, 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互相指导技术改造, 使各会员企业由“同行的敌人”变为了“同行的朋友”。

3、招商引资的推动者。

其一, 利用本地商会与外地商会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的洽谈活动。如2010年, 温州商会广泛拓展益阳与温州两地的经贸合作, 在建筑、交通、机电、商品开发等行业投资55亿多元, 大大促进了益阳的经济发展。其二, 经济发达地区在益阳成立的异地商会积极引入投资, 为益阳本地产品拓宽市场开辟了新路径。其三, 行业商会通过开展以行业为主题的产业专题招商, 对行业整体进行包装推介。

4、经济建设的领跑者。

商会围绕政府重点经济工作, 积极组织会员参与配合政府重点经济政策工作, 发掘、发挥我市自身经济优势, 打造经济增长亮点。如电子行业协会成立3年, 新增会员30多家, 行业产值、利税翻番。2009年电子行业协会全力协助赫山区委、区政府荣获了“中国铝电容器之乡”的称号。汽车商会成立以来, 与益阳电视台、益阳日报社合作连续举办了4届汽车文化节暨汽车博览会。由成立之初的两家4S店发展到目前的十多家, 年销售额以50%的速度增长, 现在的年销售额已达20多亿元, 实现了我市汽车销售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5、新农村建设的践行者。

益阳市目前有兰溪牲猪协会、兰溪米业协会、沧水铺食用菌协会、沧水铺花桥村味姜研究协会四家农业产业化方面的商协会, 这些商协会组织成立后, 因地制宜, 把行业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践行者和排头兵。

6、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设者。

比如, 2008年汶川大地震, 赫山区有102家商会会员企业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 共募集现金97万余元, 价值262万元的药品、衣物以及20吨大米捐往灾区。2010年, 赫山区商会组织30多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赴安化鼓楼扶贫助学, 现场捐款10.5万元, 有14名企业与15名贫困学子结对帮扶, 资助帮扶对象就读大学。

二、我市商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政府对商会的作用认识不够,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阶段, 我国政府对商会组织的发展定位是“只许帮忙, 不许添乱”, 即对商会的行为一味强调要唯政府是从, 因而在指导思想和制度安排上存在对商会组织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商会组织往往局限于“拾遗补缺”的工作, 组织优势和价值空间被严重低估。而且, 目前商会、协会管理在全国层面上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循, 只能依据国务院1998年10月25日发布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250号令) 进行规范管理。该《条例》对商会、协会管理, 与学术性团体、联谊性团体等同对待, 在准入规定、行业规范、登记程序上完全一致, 忽略了商会自身特有的属性, 对商会组织系统、职能定位、运作方法和管理体制都没有明确规定, 致使商会开展活动法律依据不足, 从而抑制了商会应有作用的发挥, 势必成为商会存在和发展的巨大制约因素。

(二) 政府职能转变缓慢, 仍就占据了大量的中微观经济管理领域

我们调研中发现, 现阶段政府仍就习惯于大量插手微观经济, 习惯于搞审批, 搞审查, 搞收费, 搞招商, 好象只有这样才能叫做办实事, 干实事, 把整个经济搞成了审批经济、政府经济, 民间自主经营性被扼杀;而企业也习惯于跑项目、跑部门、跑关系没人愿意去搞创新, 因为那样费时费力还冒巨大的市场风险, 整个经济过程成了一种新计划经济模式, 政府往往在调配资源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被迫靠在了一边商会这一本该在中微观经济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的非政府组织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发展空间遭到了挤占。

(三) 制度管理不够完善, 自身建设比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中缺乏进取心和创新意识。许多商会组织的内部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强, 商会会员间交流的渠道单一, 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商会在帮助会员企业向政府反映问题, 收集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工作还很不到位。调研中某些企业人士就抱怨商会名义上声称为企业办事, 却只收钱不办事, 除了要企业缴纳会费很积极外, 根本不提供任何对企业经营有实际功效的服务, 也就每年出个企业名录, 发几份行业简报而已。由此, 商会与企业会员之间逐渐形成隔阂, 商会的发展失去持久发展的动力。

三、推进我市商会建设的建议

(一) 高度关注重视, 给予其制度化的发展平台

首先, 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政府应改变“政府万能”、大包大揽的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 改变对行业组织不重视、不信任、不放手的“三不”态度, 认识到商会组织的发展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其次, 加强法制建设。中国早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 是我国最早的商会立法, 其后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商会组织的立法工作, 对商会组织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 不少地方政府, 主要是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文件, 对当地的商会组织的发展予以明确定位, 极大的促进了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进而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通过合理的规制, 触发了商会的“草根”活力。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促进商会组织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 明确商会发展路径, 使其有章可循。

(二) 突出工作重点, 强化发展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商会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工商联作为有关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 要参与制定商会政策法律的有关工作。”各级政府要将扶持商会发展的引导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 通过“购买式”服务, 将行业调查、统计、规划、培训、考核、评先和选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工作, 行业内重大的投资、改造、开发项目可行性的前期论证, 以及对项目的责任监督, 依法委托商会完成, 并建立相应的购买服务制度, 增强商会自我造血功能。

2、开展分类指导。

政府各主管部门对商会组建、发展因地制宜进行布局, 抽出精干力量, 派专人在商会组建初期指导筹建工作, 并长期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在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优势行业中有重点地指导组建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商会。在城区, 可按行业、产品和经营方式适当细分, 成立专业性较强的商会;在区县 (市) , 可从实际出发组建一些产业跨度大的商会;在农村地区, 可按照农产品种类或种养技术特点, 以及生产、流通的不同环节, 组建专业性较强的农村专业经济商会, 尤其要重点扶持优质环保农产品、禽畜产品、水产品、水果等出口主导型的产业组建相应的商会组织。

3、组织考核考评。

建立鼓励制度, 对诚信守法、自律严格、作用突出、社会公允的商会及会长、秘书长, 政府可经适当形式给予奖励表彰。对商会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视情节给予其限期改正、收回授权、重新选举直至解散的处理。

4、健全党群组织。

不断完善“党委政府领导、部门指导、民间办会、依法活动”的新路子, 建立健全商会党的基层组织。通过加强商会党的建设, 以商会为新的载体, 充分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把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与商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带动和促进非公经济党组织建设, 培养和团结各行业中党外代表人士, 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三) 加强自身建设, 提供优质服务

1、做好“服务员”, 培养商会专职干事队伍。

商会职责是服务、沟通、公证、监督。而做好服务、保持会员与政府的顺利沟通、做到行业的监督与内控, 这就需要商会逐步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专职人员。同时, 要在提供信息、联系贷款、法律援助、政策咨询、劳动代理等方面, 切实提供有效服务。

2、做好“传递员”, 及时做好政策与意见的上传下达。

商会是党委、政府沟通工商界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商会, 党和政府可以及时了解民营经济的发展动态和意见呼声。商会要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 更要留心会员的要求和建议, 及时反映。

3、做好“联络员”, 开展会员间、行业间、地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行业都形成了或正在形成其固有的产业链, 如房地产业与建材业、房地产销售、装饰装修行业, 形成了上下游合作关系, 会员间的合作因商会的介入而更加便捷, 各会员协同作战, 也将降低成本。商会要根据行业的特点组织交流沟通活动, 为会员创造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机会。

4、做好“维权员”, 注重会员维权, 提高商会凝聚力。

为会员维权, 是提高商会凝聚力的重要要求和必然途径, 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反倾销案子, 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行业商会来进行, 以行业商会的名义来提起反倾销诉讼。要做到合法维权, 首先要懂行, 平时注重收集大量的行业信息, 同时, 要与专业机构协作, 充分落实为会员维权的工作。

摘要:本文以一个市为例, 在充分了解该市商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 指出了商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 对发挥商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商会,社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长文, 异地商会管理体制:现状、问题及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 2012年02期。

蓝城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篇5

1 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

黄溪口镇位于湖南省西部的辰溪县东南部的沅水右岸,镇区距辰溪县县城72公里,距怀化市市区87公里。黄溪口镇人口2.3万人,镇区面积62平方公里,小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辖一个居民委员会,13个行政村,共106个村民小组。黄溪口镇地理位置重要、社会经济活跃、生态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湖南省生态镇、湖南省中心镇,并于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被确定为湖南省城镇建设第三轮示范镇。

近年来,在辰溪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溪口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黄溪口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人口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

1.1 注重编制规划和顶层设计,小城镇建设有序推进

列入湖南省第三轮示范镇给黄溪口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黄溪口镇的实际情况,该镇从规划入手,已制定了2010年—2030年的总体发展规划。同时形成了《辰溪县省级示范镇建设实施方案》,并上报省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项目计划分四个阶段实施,项目共分13类20个,涵盖了道路建设、镇区亮化建设、休闲广场建设、垃圾收集处理建设、水利建设、卫生建设、客运车站、生活污水处理建设、集镇绿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方面。同时市场扩容及汽车站场一体化工程、江南明珠小区已完成土地征收、项目报建、申请立项等工作,三通一平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即将启动总投资为135万元的集镇路灯亮化工程,工程年底可完工。

1.2 小城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石,黄溪口镇十分注重发展经济,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万亩优质稻、千头杂交母猪、四百口网箱养鱼,百户养殖大户”的产业发展战略,创建特色品牌,打造地方特色产品。以三阳田、芙蓉、黑家溪为辐射,稳定优质稻种植规模;以老街、野渔、毛家田为中心,发展畜牧养殖业,以水塔、双溪、大湾、塘堰为重点,壮大水果种植业。不断健全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了喜成行网箱养鱼专业合作社和金凯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实了果业、养殖、药材三大协会,壮大养殖、果品经纪人队伍,有效解决了肉类、药村、果品销售难的问题,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实施各种经济发展战略,黄溪口镇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镇完成生产总值2.26亿元,同比增长10.1%,农村经济总收入2600万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6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增长9.1%。

1.3 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镇党委、政府一直致力改变镇区面貌,想方设法争取项目、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加大了交通和农村环境建设力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交通条件大幅改善。五年来,先后完成了对芦黄、清芙线的硬化,完成了11个村的通组公路建设,启动了沿江大道硬化工程,预计11月底可竣工。二是民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完成了中心敬老院建设;完成了罗新、芙蓉村、社区居委会农网改造工程,三阳田、黑家溪、野渔、水塔等村的农网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三是水利设施不断加强。洞庭山、宏伟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农水工程于去年9月份动工,现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1.4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增强

黄溪口镇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着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修建了明德小学、中心幼儿园,组建义务巡逻队、护校队,重点打击扰乱学校秩序的违法行为,在上学、放学、赶集日安排专人在主要路段、码头值守,确保了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着力改善医疗技术和就医环境,提高公共医疗服务能力。投资100万元的医技综合楼续建项目已全面完工,2011年4月份正式投用。村级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全面完成5年的新农合收费工作,全镇参合率达96%。计生中心服务站建设已全面完成(除项目资金外,镇本级财政另投入55万元),正式投用。三是着力改善文化生活水平。我镇大力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共建农家书屋13个,巩固农村文化宣传队10支,丰富群众娱乐生活。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投入30万元,新修农村篮球场3个,农民健身运动场1个,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体生活。

2 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影响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

黄溪口镇是辰溪县黄溪口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与黄溪口镇邻近的罗子山、后塘等乡的人口不断向该镇镇区集聚。目前,黄溪口镇户籍人口虽然只有7000人,但常驻人口已经达到2万人。理论上,小城镇镇区人口达到2万以上,就能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但是由于黄溪口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影响了人口和产业集聚功能的发挥。

从调研中了解到,黄溪口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推进,但目前大量基础设施工程还在建设中。计划投资1 10万元的镇区主干道改造工程还未开工建设,为改善镇区排水状况而申报的镇区主干道水沟和黄溪南岸改造项目尚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镇区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规模的垃圾处理场。公共服务方面,镇区公共服务只能基本满足户籍人口需要,还不能做到向常驻人口全面覆盖。由于镇区中小学不能满足镇区常驻人口子女的就学需求,镇区学校只有通过户籍限制非本镇户籍人口子女入学。

2.2 财政困难,小城镇建设缺乏资金支持

由于免除农业税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乡镇政府的财源减少,特别是工业不发达的乡镇,本级财政更加困难。黄溪口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国家取消农业税后,镇政府财政基本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运转。小城镇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需求量相当大,本身运转困难的镇财政难以对小城镇建设提供有效的投入。资金缺乏成了制约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

2.3 小城镇住房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镇区居民住房大部分是当地居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造而成,没有统一用地规划,房屋布局不合理,房屋之间空间狭小,造成道路拥挤,土地利用粗放。同时,居民住房多是沿街楼,呈现商贸和居住相结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口溪镇居民的居住环境。由于老城改造难度很大,目前通过开发商统一开发的商品房都建在新征用的土地上,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镇区土地的稀缺程度,抬高了土地价格,进而助推房价上涨。

2.4 小城镇建设缺乏产业支撑

推动黄溪口镇人口集聚的主要动力是黄溪口镇的区位优势,而非产业发展。黄溪口镇是黄溪口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该片包括六乡一镇,共12万人。黄溪口镇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化发展,主要由于该镇的教育、卫生和商贸物流业对周围各乡、村的辐射作用,而不是产业升级推动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黄溪口镇的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但第一产业大而不强,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尚未形成。

3 推进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3.1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瑶乡特色小城镇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小城镇发展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黄溪口镇的建设要按照湖南省第三轮示范镇建设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瑶乡特色的小城镇。

(1)加大对具有瑶乡文化特色的老街的保护力度。黄溪镇老街的建筑主要以具有瑶乡特色的木制结构为主,街道狭长,房屋密度大。老街是瑶乡特色的代表,黄溪镇要建设具有瑶乡特色的小城镇,必须加大对老街的保护力度,做到“老街要老”。

(2)整治违章建设,盘活存量土地。黄溪口位于黄溪与沅江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镇区土地资源极为稀缺。推进黄溪镇的小城镇建设,需要扩大用地面积,而由于地理条件限制,镇区扩展范围有限,因此,只有靠盘活存量土地。通过对违章建设的整治,重新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3)注重编制城镇建设详细规划,发挥城镇主体功能。

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完善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各功能小区的详细规划以及交通、供排水、供电、通讯、环保等公用基础设施的专业规划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及设计,充分体现出黄溪口镇小城镇建设的地方风格和特色。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一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积极申报示范镇建设项目,统筹安排城镇建设各项内容,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交通,城镇供水、排水,城镇夜间亮化,污水、垃圾处理等为重点,强抓项目,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强黄溪口镇中心医院和黄溪口镇中心小学、民族中学等医疗、教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具有一定水平的区域教育和卫生中心,辐射周围农村。逐步加强镇区体育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做到公共服务向常驻人口全覆盖。

3.3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一是抓住国家重视小城镇建设的机遇和湖南省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的政策优势,积极向上争取。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争取银行贷款,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小城镇相对集聚,扩大城镇规模,增加税源和财源。

3.4 发展特色经济,强化产业支撑

小城镇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否则,小城镇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出现“空城”。因此,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必须把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摆到突出的位置。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必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来确定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建立主导产业。

蓝城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篇6

1 初步成效

2007年项目计划总投入5669万元,其中农业开发财政资金2000万元,整合其它支农财政资金2765万元,地方自筹904万元。姜堰和新沂两市在项目建设中,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生态和环境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初步实现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保障。2007年,共开挖疏浚沟渠168km,砼渠3.99km,新建管道灌溉32hm2,半固定式喷灌20hm2。新建机耕路44km,桥梁59座。新建小型电灌站10座,输变电线路13km。建过路涵桥269座,渡槽6座,节制闸1座。新打机电井2眼,配套井房2间。新打轻型井250眼,改良土壤833.33hm2,营造生态林53.33hm2、防护林46.67hm2,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为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打好基础。项目区内清除露天粪坑300多个、建设公厕15座,改厕200户,清理疏浚河道10条、冲填沟塘土方13万m3,修建硬质道路19km、路灯166盏,修建村庄下水道3200m,建成了河道码头5处、桥梁2座,农贸市场2处,卫生室400m2,建设公共服务中心800m2,栽植村庄绿化苗木2万株。

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调整,打造了一批高效农业亮点。新建日光大棚100hm2,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建设了生态果蔬、有机水产、花卉苗木、特色养殖、观光农业等一批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基地。姜堰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当年实现带动旅游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84%,项目区亩效益4000元以上的超过400hm2,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新沂市瓦窖镇项目区吕庄村农民廖军宝,承包土地4hm2,投资35万元,新建45个温室大棚,成为吕庄村最大的设施瓜菜种植大户。目前,示范区已涌现出有5个以上设施大棚种植规模户23户,10个以上设施大棚种植大户12户。据初步调查,项目区农民年增纯收入总额1854万元,人均年增纯收入1630元。新扩的设施瓜菜大棚,两季亩均纯收益在7000元左右,有的高达1.2万元。农民高兴地说:“一季水稻一棚瓜,不愁吃来不愁花;家有两个温室棚,找个媳妇准能成;再种五棚瓜和菜,小楼准能盖起来”!2007年,姜堰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260元,较上年增长13.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000多元。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4大类18项25个指标,示范区已实现22个指标,可望在2008年提前步入小康行列。

2 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规划,形成整体推进合力。新沂和姜堰两市非常珍惜国家立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难得机遇,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涉农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并设立了高效精干的办事机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指挥和协调。建立了严格的工作考核机制,把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位。项目所在镇也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负总责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于项目所在县(市)党委、政府的重视,形成了县(市)、镇、村三级联动,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使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科学有序地进行,新沂和姜堰两市对新农村试点项目建设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确立了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基本思路以及分步实施的具体方案。规划包括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发展优势主导产业规划,科技扶持计划,村庄整治规划等主要建设内容。根据总体规划,结合各涉农部门项目资金性质和要求,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明确责任和目标。由此,各部门围绕规划,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二是宣传发动,积极引导,激发群众参与动力。新沂和姜堰两市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试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高效产业体系、农业生态环境、新村庄建设以及科技推广等内容,哪些是由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建设的,哪些是财政整合资金投入的,哪些需要群众出资投劳的,都一一向群众宣传清楚,把政策交给群众。为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中,新沂市先后组织300多能人大户、经纪人和群众代表到山东寿光、青州和徐州沛县、贾汪等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和新村庄建设成效明显的地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激发动力,提高农民建好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信心。2007年9月8日,瓦窑镇还专门召开设施瓜菜种植总结表彰大会,对四季青农特品营销合作社等四家设施瓜菜建设特殊贡献单位、吕庄村等十家设施瓜菜建设先进单位、赵永泰等40名设施瓜菜建设规模大户及100名科技示范户、5名市场营销带头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了项目区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建设的强大动力。

三是强化管理,确保质量,加大项目建设推力。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要求,始终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在土建工程建设中,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通过公开竞标。新沂市在土建工程招标中,市纪委派员对招投标和评标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土建工程质量上,按照“事前预检、事中监督、事后检验”的质量控制要求,实行市、县、镇、户四级联动的监理制,业主、总监、旁站、群众代表共同监督,严把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工序关、工程进度关和质量验收关,保障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工程效能得到了尽早发挥,充分体现出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高标准、高速度和高效益。通过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推动,在村庄建设方面,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集中抓好新农村试点项目区内新村庄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尽可能早的让农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憧憬变为现实。

四是政技结合,示范带动,放大科技支撑效力。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科技水平,新沂和姜堰两市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徐州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负责整个示范区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和全程技术服务工作。新沂市在科技培训上,通过集中授课和现场培训指导等形式先后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1期,培训农民2500余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80户。南京农业大学、徐州农科院均派出专家蹲点指导,与当地干群吃住在一起,及时解决高效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在品种引进、技术推广上,四季青农特品营销合作社、巾帼合作社和正康食品集团,充分发挥项目扶持资金引导效应,筹措资金大力开展钢架大棚和寿光五代温室建设,在设施瓜菜方面起到了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项目扶持,引进了基质育苗、无公害栽培和全程质量控制等先进种植技术5项,并示范推广了哈密瓜、常香玉、长青、天橙等十余个瓜菜新品种,以及徐稻4号、徐稻6号等4个水稻新品种。姜堰市政府专门聘请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农学院张洪程院长为首席专家,成立了科技专家组,全面介入示范区规划、建设工作。在专家的参与指导下,示范区积极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通过培植10个科技示范核心户、扶持100个种养大户、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人次、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10000人次,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科技生产能力,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发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功能。

五是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增强产销服务活力。在加强产业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加大营销网络服务体系的建设。新沂市重点抓了四季青农特品营销合作社、巾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发挥合作社在设施瓜菜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会员,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合作社拥有紧密型会员户1472户,松散型会员3253户,专业技术人员28人,销售人员196人,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销售网络,协会总资产已达360万元。去年以来,合作社先后组织200多名经纪人在上海、南京、临沂、连云港等十多个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30多个,日均销售香甜瓜、芹菜、黄瓜等2万kg。

六是搭建平台,整合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引力。在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面比较宽泛,内容也比较丰富,单靠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项目是难以全面实现的,必须按照规划,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这个平台,协调整合支农资金,优化组合各类项目,形成合力,才能提高财政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应,实现建设新农村的整体目标。2007年,新沂市以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为平台,在项目区内吸引其他各类资金达7741.535万元。在产业培植上:投入资金4055.46万元发展设施瓜菜大棚4323座,建设智能温室5000m2;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完成投入资金250.025万元,开挖疏浚土方48万m3;栽植村庄绿化苗木8.2万株;在新村庄建设上:完成投入3411.05万元,改水改厕115户,修建村庄下水道10.6km,新建吕庄、新圩村文化活动中心1600m2,铺设村庄户间路面8180m2,铺设村庄道路面3.75万m2,建设农民新居417户。

姜堰市在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区整合资金高达4830多万元,在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方面配套建设了若干设施。首期建设农民生态新居109幢,形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生态小区,呈现出新农村的崭新风貌。洲城村以综合整治为重点,通过“拆、清、建、刷、栽、包”六着并举,全面清除“脏、乱、差”,使得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在聚合资金的同时,姜堰市还大力招商引资,项目区引进了“溱湖湿地农业生态示范园”项目,首期完成投资3000万元,建成31000m2连栋温室、40000m2日光钢架大棚、1200m2生产用房及配套设施。总投资1.15亿元、占地240hm2的“苏泰牧业有限公司”项目,已正式动工兴建,项目竣工后将形成10万头生猪、225万kg水产、13.33hm2蚯蚓、12万t饲料、8万t有机肥、66.67hm2林果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仅一年时间,姜堰市利用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平台,招商引资,创办了大棚西瓜、对虾养殖、植物油加工、农业旅游等12个农业项目,成为项目区高效农业的新亮点。目前,示范区已基本形成400hm2生态果蔬、200hm2特色水产、333.33hm2优质粮食的产业发展格局。

2 几点启示

新农村建设主要受益群体是广大农民,科学地认识和判断农民的现实需求,才能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科学和谐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陈益龙对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需求进行了调查,有60%的农民认为,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强烈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的需求是一致的。由此说明,农业综合开发所做的工作就是新农村建设要做的基础工作,是广大农民直接得到实惠的工作,这也是20年来农业综合开发长盛不衰、蓬勃发展的秘诀。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的优势,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的综合效益。农业综合开发坚持项目管理,确保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扶持各类农民股份合作社的组建与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行为,目标明确,特色鲜明,有着不可替代的诸多优势,成为党和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必将发挥特殊的历史作用。

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综合开发有其特殊的政治优势。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战略目标,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程度如何,体现着农民这个群体生存境况,表明着中国现代化的真实水平。现阶段,党和政府把建设新农村当着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行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从生产领域入手,按照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围绕产业实施综合开发。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坚持投入的长效机制,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主要动力。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政府增加了对农业各种要素的投入,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农民收入得到逐步提高,党和政府的目标与农民的期望实现了有效的对接,党的政治纲领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到,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通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实践,农业综合开发正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涵紧紧结合起来。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公共财政阳光的温暖,真正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项目区群众称农业综合开发为“民心工程”是出自内心的。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对“三农”的关心和重视,真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坚定了广大农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念,保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方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次,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综合开发有其不可替代的政策优势。市场经济是一种追求效益与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资本总是向高附加值产品转移,向高回报率产业转移,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它是不会自发向农业这样一个传统产业转移的。如何制定有效政策,支持农业、扶持农民?切入点在哪儿?除了取消有关税费外,农业综合开发可谓是顺势而为,充分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需求,其决策的适时性和前瞻性突破了以往思维窠臼和政策瓶颈。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政策,改变了以往“国家拿钱,农民种田”的计划经济模式,充分调动了不同经济成份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成为转型经济中政府支持农业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农业综合开发从开始时就把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首先是解决农业生产必须的条件。如农田水利、土壤改良等。凡是立项进行开发的地区,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障碍因子的综合治理。做到开发一片、成功一片、收效一片,决不是以往那种效(率)益不高的单打一现象。另一方面,将投资重点主要放在小型农田水利配套和良种繁育体系、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加强了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建设和农业机械设备投入,致力于改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基础设施状况。并将上述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资金的重点投放予以保证。因此,农业综合开发抓住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初步实现了农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农业综合开发成了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主渠道。

在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中,国家明确对新农村试点项目有六条扶持政策:一是适当加大投入力度。每个试点项目连续三年进行扶持,每年投入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不低于500万元。二是适当提高建设标准。试点项目的亩投资标准(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农民筹资投劳)提高到1000元。三是试点项目所在区域申报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同等情况下优先扶持。四是积极扶持试点项目所在区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五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六是优先安排试点项目承担农业综合开发试点工作。农业综合开发各类试点工作,优先交由示范区承担。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扶持,给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一定意义上讲,农业综合开发能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其政策效应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综合开发有其科学的管理优势。农业综合开发借鉴世界银行经验,实行项目管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系统工程的理念和理论、方法,对每个项目都按照申报、评估、筛选、审批、实施、验收、管护的程序进行严格管理,保证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特定目标的实现。

通过20年的实践,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完善、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项目管理机制。做到了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较好地克服了以往农业投入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讲效益的倾向。农业综合开发以项目区为单位,按项目投资,克服了分散投入的不足,增进了各种投入、相关部门之间的整体协调。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效益定项目、以项目定投资的立项选项原则,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做到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规模开发,注重效益。农业综合开发在申报立项程序上,做到自下而上申请,自上而下审定。项目立项做到坚持条件,评估招标、竞争选项、组织实施、竣工验收、运行管护。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实行资金跟着项目走,专账专户,县级报账制;有偿放款,招标采购等。

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创新项目运行机制,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在项目区实行区域化布局、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进行以“公司+农户+基地”、“专业市场+农户”等形式的产业化运作,科学地利用了农业资源和区域优势。在农业综合开发中,还注重不同项目有机结合,围绕市场建龙头、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依托基地组织农户发展生产,使产业化运作贯穿农业综合开发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发展一批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立起集中连片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出一批名特优新产品,从而促进了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多层次加工增值,有效地实现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用于科技方面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这些科学的项目管理优势在建设新农村示范试点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4 政策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试点项目虽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是要研究制定《关于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政策措施、建设内容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以保证项目建设取得应有成效,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是要加大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是重要任务,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必须科学地选择最具优势的特色优势产业进行扶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加大科技投入,重点推广优良品种以及与优良品种相配套的种养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项目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民。

三是要适当拓宽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范围。由于新农村建设涉及面较广,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建议对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范围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再拓宽一些,比如可适当加大示范区清洁能源、村容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使其有别于常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在建设内容上还应特别重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相互结合,使得试点项目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基础设施保证,农民可持续增收有优势产业支撑。

四是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实践表明,新农村试点项目步子快、路子新、效果好,受到地方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把这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建议认真总结新农村试点项目的经验,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积极做好下一年度项目的申报工作。

五是要深入开展调查调研。重点围绕“建设模式、运行机制、项目管理,以及建设内容,资金使用范围”等具体问题进行调研,从宏观上研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模式。特别要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生产力与发展农村新型生产关系上的理论问题。在适当时候召开项目现场交流会或“新农村试点项目论坛”,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不断向前发展。

摘要:根据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室于2007年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通过公平竞争,江苏省徐州新沂市和泰州姜堰市获得建设新农村试点项目立项。试点项目效果如何,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结合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从一年多的实践看,这两个项目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效果。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的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关键词:农业开发,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上一篇:窗初二优秀作文下一篇:“制”亮点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