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方案

2024-08-15

税务管理方案(精选8篇)

税务管理方案 篇1

**有限责任公司 税务自查方案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宜的函》(税总办函[2013]427号)、中国**集团《中国**集团公司关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为配合税务机关正常开展税务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司纳税管理,降低公司纳税管理风险,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自查方案。

一、成立专项工作组

此次是集团公司自2009年开展税收自查后的又一次系统性、全面性税收风险管理检查,也是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的第二次全面的、系统的税务检查。关系到集团公司整体形象,更是对迁安热电公司依法经营、诚信纳税的再检验。现经公司专项工作会议决定,成立由总经理亲自牵头的专项工作组负责此次自查工作,工作组设常务办公室,由财务部负责此次自查工作的组织、联系、分工、汇总上报及整改工作,工作组成员如下:

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工作小组: 组 长:*** 成 员:**(常务联系人,电话)

**、**、**、**、8*、*8

二、工作要求

公司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此次自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自查依据及自查范围

公司各部门责任人员应严格按照自查提纲要求全面开展各项税收自查工作。自查范围为2008-2012五个纳税内公司涉及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等全部税种。

四、自查工作流程及时间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7月18日至7月20日,工作计划制订阶段 按照自查文件要求,制定详尽可行的自查工作计划,将制定好的工作计划上报**集团公司同时呈送给当地税务主管机关,邀请并接受当地税务主管机构对此次自查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第二阶段,7月21日至7月24日,内部分工及学习阶段 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自查文件要求和**集团公司对此次自查工作要求,明晰公司内部各部门自查工作责任分工,学习自查软件的使用方法,为此次自查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7月24日至8月5日,纳税事项自查

按照税务自查工作分工,开展第一轮税务自查工作,要求自查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以发现问题为目标,做到多翻多查,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要求,提供必需的所有图片、数据等相关资料,完成税务软件的填写。

第四阶段,8月5日至8月10日,纳税事项复查 在工作组内抽选专人对第一轮自查工作的结果进行复查,防止有遗漏或对相关法律的误读影响自查质量,同时将存在疑问的纳税事项汇总提交给专项工作组。

第五阶段,8月10日至8月13日,疑难问题讨论阶段 召开研讨会,邀请税务专家对有疑问的问题进行商讨,确定最终自查结果。

第六阶段,8月13日至8月15日,结果上报阶段

在上述五项工作结束后,将自查结果汇总,按要求生成upce文件及相关EXCLL逐级上报,并将自查结果汇总生成自查报告,逐级上报给集团公司。

五、税收自查的内容和重点(一)增值税 1.销项税额

(1)应税销售收入的计算是否真实、完整,是否按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2)将电力产品、热力产品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等是否按税法规定视同销售收入处理,并准确计算销售收入。

2.进项税额

(1)燃料、材料、固定资产等购进业务进项税,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入账和申报抵扣时限是否符合规定;

(2)专用发票项目填写是否完整齐全;

(3)各项业务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是否存在多抵扣进项税的现象;(4)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及用于非应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做进项税额转出,是否存在多抵扣税额的情况;

(5)其它应转出的进项税是否按照规定转出。

(二)企业所得税 1.应税收入

(1)电热销售收入、租赁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投资收益、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收益等是否按规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计入应税收入;

(2)与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是否按照规定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等;

(3)执行国家优惠政策的项目是否存在不按政策规定执行的情况等。

2.成本费用

(1)成本核算是否真实完整,是否存在多转生产成本、多提成本费用等现象;

(2)工资等有关成本项目是否按照集团公司下达的数额进行提取、列支;

(3)是否存在未按集团公司规定、未经集团公司审批超标准列支的成本费用。

3.汇算清缴

汇算清缴工作中,是否存在未按规定进行资产损失专项申报而擅自税前扣除的情况。

(三)营业税

1.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资产租赁等经济业务是否存在少计、漏计收入情况;

2.符合相关规定免征营业税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在税务机关办理了备案等相关手续。

(四)房产税

1.计入房产税征收范围内的房屋、建筑物等是否按照规定计算缴纳房产税;

2.改变土地使用权用途,用于收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是否按照投资性房地产规定缴纳房产税;

3.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在出售前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是否按规定申报缴纳房产税等。

(五)个人所得税

1.企业和职工个人超过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是否将超过部分并入职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2.企业与职工个人因解除劳动关系而支付给职工个人的一次性补偿费(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除符合免征个所得税的项目外,是否按税法规定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准确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3.以实物、现金等形式发放给职工的补贴、补助等,是否按税法规定并入工资、薪金所得扣缴个人所得税。

(六)特殊涉税业务 1.债务重组

关联企业的债务重组、非关联企业的债务重组,债权人、债务人确认债务重组收益或损失是否符合税法规定,是否按照规定申报纳税。

2.投资业务

(1)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的确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2)免税投资收益与应税投资收益是否已按税法正确划 分。

3.股权转让

投资转让所得与处置成本的确认、股权投资转让损失的扣除是否符合规定。

(七)其他税种

土地增值税、车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契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其他各项税费,是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正确计算及纳税申报。

***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九日

税务管理方案 篇2

通知称, 税务稽查随机抽查主体是各级税务稽查部门。上级税务稽查部门可以对下级税务稽查部门随机抽查情况进行复查, 以检验抽查绩效。复查以案卷审核为主, 必要时可以实地核查。

随机抽查对象和内容方面, 通知规定, 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税款义务情况及其他税法遵从情况。所有待查对象, 除线索明显涉嫌偷逃骗抗税和虚开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直接立案查处的外, 均须通过摇号等方式, 从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和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取。

通知规定, 随机抽查分为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对随机抽查对象, 税务稽查部门可以直接检查, 也可以要求其先行自查, 再实施重点检查, 或自查与重点检查同时进行。

通知要求, 各级税务局建立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 实施动态管理。名录库应录入税务稽查对象税务登记基本信息和前三个年度经营规模、纳税数额以及税务检查、税务处理处罚、涉税刑事追究等情况。该项工作应于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

通知还要求, 向社会公布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的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事项清单, 公布抽查情况和抽查结果,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扩大执法社会影响。

税务管理方案 篇3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影响;税务筹划

一、前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企业生存压力逐日加大,实施“营改增”有利于改变企业税负普遍过重的现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但是,企业应对不力的话,税负可能反而增加,结果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形势,牢牢抓住“营改增”的有利契机,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在变革中谋求发展,是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

“营改增”是指将从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2012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城市针对部分行业开始了“营改增”试点,2013年试点扩展到全国,之后试点行业逐渐增加,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4月,我国试点“营改增”已累计减税5000多亿元。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只是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避免了重复纳税。实施“营改增”可促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降低企业赋税,从供给侧促进产业升级,并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营改增”能够避免企业重复缴税,对上游供应商统一征收增值税后,企业所需缴纳的增值税金为销项税扣去进项税,所以对应的税费均能够得到抵扣。实施“营改增”意味着企业必须从正规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才能得到抵扣,这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另外,“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可促进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这对于企业发展显然是有利的。当然,实施“营改增”对企业也有着不利影响。营业税适用税率一般为3%、5%,而增值税是3%、6%、11%、13%、17%几档税率,无疑增加了纳税成本,因此企业必须从供应商处取得足够的增值税发票,这为采购和财务管理增加了难度。从实际情况来看,税制调整期间,税务部门加强了对营业税的清理与追缴,结果2016年前7个月我国营业税执行数为1219亿元,同比暴增30倍,其中5-7月的营业税合计高达1160亿元,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税负。

四、“营改增”后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

1.全面提升会计核算水平

全面推行“营改增”是我国政府实现减税降负的大手笔,减税规模高达1.1万亿元。企业应积极做好“营改增”的应对工作,对财税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养,并构建健全的纳税规章体系,让财税人员能够迅速适应新税改环境及相关业务流程,为企业开展纳税业务提供保障。企业必须改革计价模式,完善会计核算内容,设置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使各税收款项能够清晰明确。在账务处理方面,要完善整个处理流程,注意与之前收入及成本费用记账核算的区别,全面提升会计核算水平,要及时对进项税进行认证和抵扣,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程序开展税务筹划,以保证纳税活动的合法性,尽可能降低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进项税无法抵扣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加强供应商及发票管理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认识到采集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要性,只有取得真实、合法的进项税发票,才具备抵扣销项税金的条件。企业应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认真、全面、系统的筛查,与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加强合作,以扩大进项税可抵扣范围,增加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额,最终减少税负压力。向外开具发票的时候,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和流程,保障整个过程和形式的规范性。企业要改变传统发票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电子发票,在发票申请、认购环节只要进行网上认证,便可完成相关流程,极大程度上节约了管理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要确保所购进物资的合同流、发票流、现金流相符,实现“三流合一”。

3.积极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企业可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购进计划,充分发挥所购入固定资产在增值税抵扣环节的作用,适当购入自动化机械设备,从而增加进项税抵扣,控制人工劳务支出,提高生产效率,从总体上降低税负。在采购管理工作中,企业可采取集中采购或批量采购的方法,以增大对供应商的话语权,确保高质低价,还能保证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在签订合同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当注重时效性,尽快取得进项税发票,尽量延迟开出销售发票,从而增加资金流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核算期间内税负不均衡的现象。随着我国““营改增””的推进,企业应将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到主营业务当中,并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从而优化成本费用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发展优势项目。这样既能节省人工费用的开支,又能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切实减轻经营负担。

五、结语

税收体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营改增”是我国财政改革的关键举措。经济新常态下,企业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应密切关注政策及行业动态,抓住改革带来的机遇,充分落实基础财务工作,加强供应商及发票管理。同时,增强纳税筹划的意识,有效运用税收筹划政策优化成本结构,以应对“营改增”所带来的挑战,为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岩.“营改增”中的纳税筹划[J].商场现代化,2013(27).

[2]吕振华.营改增下企业纳税筹划的策略[J].中国外资,2013 (16):39-40.

中国建筑企业税务内训方案 篇4

【培训对象】公司总部及下属单位总会计师、财务部长、办税人员 【培训时间】2-3天,根据受训单位实际情况。

【培训特色】

1、结合企业确定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讲义,以案例分析为主,不机械重复税法条文,而是结合新税法的主要变化与建筑施工、房地产等具体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案例的讲解和分析;

2、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互动交流和问题解答。

【培训内容】

模块一:企业重组及资本运作政策解读与纳税筹划 主讲专家:

郭垂平财政部税政司处长,财税[2009]59号文,财税[2009]60号文等的主要制定人。培训重点:

1、企业内外部重组、股权转让、资产转让、并购等资本运作涉及企业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等方面的税收筹划。相关政策:财税[2009]59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大企业税收管理指引》

2、集团大型企业的税务筹划管理工作要点,应主要从哪些方面重点考虑?集团企业内部子公司股权转让收益如何考虑税务筹划的问题。新税法如何认定免税重组和应税重组(现金交易、股权置换)?在组织架构、企业重组等方面如何做?

模块二:企业所得税重要政策解析与纳税筹划 主讲专家:

刘宝柱: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处处长,国税函[2010]156号文,国税函〔2010〕39号文,国税函[2009]221号文,国税发〔2008〕28号文等的主要制定人。

培训重点:

(一)重要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国税发〔2008〕2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函[2009]221-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 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15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指导大型集团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缴纳。

国税函[2010]156号文第三条规定“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应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并在第五条提出“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年度的应缴企业所得税。”上述规定,对施工企业税收管理带来巨大的难度。具体表现在:(1)对于部分微利和亏损项目如果按照实际经营收入的0.2%在项目所在地预分、预缴所得税,将造成这些项目实质性多缴所得税事项的发生。(2)按照办法规定的“总机构年终汇算清缴后应纳所得税额小于已预缴的税款时,由总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或抵扣以后年度的应缴企业所得税”,这会造成总机构不但不在其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税款,还需从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库手续,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3)税率过高,企业负担加重。以下属某企业为例,其2009年母公司实现收入214亿元,其中直属项目实现收入共计161亿元,按照0.2%的税率计算外出经营项目需预缴企业所得税3220万元,比2009年年终实际汇算清缴高出800多万元。以另一企业为例,其工程任务基本上是以集团公司资质中标,下属工程项目基本上在异地,项目名称贯集团公司名义,其2010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380亿元,若按营业收入0.2%预缴企业所得税则预计要向各项目所在地预缴企业所得税380×95%×0.2%=7220万元。而其母公司由于还存在大量的管理费用2010年预计缴纳企业所得税在3000万元以内,年终汇算清缴后需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4000多万元或留抵以后年度的应缴企业所得税。但预缴税款在全国各地缴纳,增加的是各地的财政收入,在机构所在地未缴纳税款却从所在地办理退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另外,项目施工地税务机关由地税管辖,而集团公司所得税在国税管辖,抵扣税款也可能存在障碍。(4)实行项目所在地预分、预缴所得税后,各“总机构”、分支机构在机构所在地的税源将大幅减少,甚至无税可缴。上述企业其分支机构2009年实现收入53亿元,但是却无税可缴,不但在纳税上有失公平,也会给分支机构的主管税务机关造成疑问。(5)集团型建筑施工企业其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子公司在组织机构上均为独立法人,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资质等原因,内部总分包(或业主指定分包)的情况较多,且层层全额按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若按156号文执行,则会存在非常严重的重复缴税情况,且会给企业所得税的抵扣带来巨大难度。存在内部挂靠或资质互用的情况同样处理十分困难,因名称不符,预缴所得税后回到机构所在地可能能以抵扣。建议:仍然按国税函〔2010〕39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第二条“建筑企业跨地区设立的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应汇总到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统一计算”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结合建筑施工、房地产等具体行业)

重点关注在现有多法人级次组织架构体系下(受建筑市场资质管理和招投标影响,这种体系较难改变),如何合理处理内部工程分包、内部资金调剂、物资集中采购、科技开发费、安全生产费、跨法人内部奖罚等事项的相关税务事宜。关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预计负债、质保金折现等会计核算与税务的差异,相应进行纳税调整(历年跟调)。具体包括:

1、精算费用税前扣除。相关会计政策:财企[2009]117号-《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10]84号-《财政部关于中央企业重组中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管理问题的通知》。按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统筹外费用符合规定的,可以从重组前企业净资产中预提;不符合规定的,不得从净资产中预提,应当作为职工福利费从当期费用中列支。目前没有明确的税前扣除政策,企业理解在每年支付时应予扣除,但目前各地税务部门对此理解不一,希望税总能够提供明确的允许扣除的文件。

2、大型集团企业分支机构众多,如总部(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或高新技术企业15%)与分公司(25%)的税率不一致,分公司预缴了一般很难退回,如何筹划利用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机构设置,达到税收筹划目的。

3、建筑施工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介绍。相关政策:财税[2001]202号-《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

4、扣除项目的筹划管理

资产损失扣除。关注当年财务报表进了损益而未及时履行报损手续的事项。当年财务报表上的投资损失、坏账损失是否必须在当年履行报损程序才能扣除?如果错过了当年报损,以后年度可否补报和扣除。相关政策:财税[2009]57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科技开发费用。施工企业的研发费用和施工成本很难划清界限,通常研究开发费均在工程成本中进行归集核算,而实务中一些税务部门对于未进入“管理费用”科目归集核算的研究开发费不予加计扣除。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中试制新产品,试制成功后将产品转入库存商品、将成本转入生产成本后,还能不能将这部分费用当作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办法提出专账管理,专账管理应如何理解,台账管理算不算专账管理?技术研发费用加 计扣除管理办法中,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是否要同时满足两个领域还是满足一个即可?相关政策:国税发〔2008〕116号-《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

国有企业工资薪金扣除及附加费扣除,关注目前国企仍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工资总额审批的规定。相关政策:国税函〔2009〕3号-《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27号-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 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业务招待费。关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业务招待费”的核算。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

安全生产费。关注计提而未使用部分。

企业支付学校、培训中心、医院经费补贴,或对外移交时支付的补贴,支付下属单位破产期间人员费用,政府部门指令性的赞助支出,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5、一次性收取多年的租金如何处理?

模块三:营业税及其他税种最新政策变化及部分争议问题分析 主讲专家:

王骏:中国财税管理咨询网首席税务专家,中国转让定价联盟总联络人,实战税务专家。培训内容:

1、解读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的主要变化。新的营业税条例实施后,大部分省市已经逐步实行分包抵税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甲方代扣代缴如何抵税,异地发票能否抵税及抵税的法律依据,抵税需要哪些资料或手续;资金付款及时但分包结算较晚的项目存在分包抵税、退税难情况;分包抵税后如何披露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税金,如果按实际上缴数披露,相关税费与营业收入不匹配,如果按全额反映,需要取得哪些资料来证明分包税金包已交纳等;如何操作多层抵税(我方为分包方,如何用我方的分包发票抵税)。

2、《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2号令),其第十六条之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比如,根据《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铁建设[2006]113号)的有关规定设备不计提税金,原来按财税[2003]16号文件的规定,设备款也不计入计税营业额。某建筑企业铁路工程项目合同中设备价值约占合同额的30%左右,如果不能免税,预计每年将多支付税款1亿元以上。如何进行处理?

3、建筑施工企业、工业企业的混合销售业务(同时涉及增值税、营业税)如何处理?涉及增值税业务的工程项目其混凝土搅拌、桥梁制作应采取现场加工、现场核算方式。

4、关联方收取资金占用费或企业内部银行资金借贷利息(统一向银行借款再统一以相同利率向子企业贷款,)如何规避营业税问题?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上应如何处理?不同法人(非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借贷或资金罚息,在与银行利率相同或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等情况下,如何处理营业税、所得税问题?委托贷款是否需要缴税?根据所得税法四十六条,关联企业间的利息支出只有在一定的贷资比内才能扣除。按照财税函[2008]121号文,我国现行的贷资比(非金融企业间)为2:1。

《营业税问题解答之一》(国税函发【1995】56号)规定:贷款属于“金融保险业”税目的征收范围。根据这一规定,不论金融机构还是其他单位,只要是发生将资金贷与他人使用的行为,均应视为发生贷款行为,按“金融保险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贷款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3号)的规定:企业集团或集团内的核心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集团)委托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代理统借统还贷款业务,从财务公司取得的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财务公司承担此项统借统还委托贷款业务,从贷款企业收取贷款利息不代扣代缴营业税。《关于非金融机构统借统还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2000]7号)规定: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以下简称统借方)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

5、集团企业内部列传的费用(如内部调剂款利息、担保费用、安质奖罚、科技费用)是否均必须开具发票,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6、建筑企业BOT、BT项目税收筹划

7、建筑企业存在劳务分包时,可否只以验工计价单为列账依据而不开具发票?业主甲供料、内部调拨材料往往也无发票,可否以内部通知书或发票复印件列账?

8、以境内机构名义签订的境外实施劳务(含境外承包工程)合同是否需在境内缴纳营业税等?

9、代缴营业税、所得税,应纳税义务人是否必须取得以自己名义(而不是代扣代缴人)缴税的发票凭证?若在相关合同中进行了约定是税后收入或利润分成或投资收益,是否就可以免除应税义务?

10、房地产行业的税收筹划要点。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处理,关注土地评估增值作价入股时的企业所税、土地增值税的有关政策规定,如何税收筹划?关注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企业均为同一集团内部单位的衔接处理问题。相关政策:国税发[2009]9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规程》的通知,国税发[2009]31号-《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

11、印花税。(1)建筑企业合同印花税缴纳地点问题。税法规定合同印花税缴纳地点是合同的签订地,但是实际上合同的签订地、合同双方的所在地以及合同的劳务发生地点往往不在同一个地方,由此会产生机构所在地和劳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争夺印花税税源的情况。建筑企业在地税部门开具《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时按主管税务机关要求需缴纳合同印花税,否则不予办理《外管证》。但现实存在的问题是一些项目在施工地已由业主代扣代缴了印花税,或者施工地税务机关要求项目部将印花税在当地缴纳,否则就不予开具发票。建议:税法能就工程施工合同印花税的缴纳地点进一步作出详细规定,避免因各方争夺印花税税源而使企业重复纳税。(2)大型建筑企业存在以集团公司名义中标后将工程任务划分给子公司的情况,是否需缴纳印花税?(3)设计总承包合同(EPC),包括设计、采购、施工三方面的工作,应按印花税哪一个税目确定分类?

12、国际承包工程有固定的工期,且无法保证后续项目的持续经营,因此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认定与国内的标准存在很大的分歧,按照国内会计政策分摊年限,将会大幅增加应纳所得税额。

13、企业境外所得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统一按照“分国不分项”办法计征,取消了“定率抵扣”计征办法。但对于在境外以承包工程建设和劳务为主业的外经企业,由于其项目所在国80%以上为不发达国家,其市场条件和税收征管能力与发达国家差异很大,如果企业境外所得仅按“分国不分项”一种办法计征境外所得税,不仅存在许多实际困难,还将加重企业的税赋。主要问题如下:(1)难以取得境外纳税凭证;(2)会计期间不同,取得完税凭证的时间难与国内纳税期相匹配;为确定实际计税基础带来了难度;(3)有些费用无法抵扣:企业为取得境外中标工程或顺利实施中标项目,不得不按照当地国情支付攻关费用,无法纳税扣除。(4)持续经营无法保障: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业务竞争激烈,企业很难做到在同一国家连续拿到后续项目。按照“分国不分项”计税办法,将会对企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境外不少国家按照“收付实现制”确定税基,而国内则按照建造合同的“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税基,造成缴税的时间差异,形成企业前期在 国内缴税,后期在国外缴税,在项目最终盈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后续项目,后期在国外缴纳的税款将无法在国内抵扣;二是如果项目最终亏损,前期在国内缴纳的所得税因无后续项目也无法抵扣。(5)手续繁琐增加难度:一些国家税务机关出具的完税凭证非英文书写,而是沿用本国文字。企业即便能在一些国家取得纳税凭证,向国内税务机关提交前,需经过翻译和公证等程序,过程复杂,耗时较长,成本较高。(6)垫资缴税:企业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基本以美元或其他外币计价。企业在境外项目中标后,常会在国内使用人民币贷款购买施工机械设备等用于境外施工;或因项目所在国外汇管制,外汇汇出审批时间过长等原因,为避免在国内纳税滞期不得不用人民币贷款垫付税款,届时偿还人民币贷款时,又将侵蚀企业一部分利润。建议:继续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办法》(财税[1997]116号文)的精神,对企业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时,采用“分国不分项”和“定率抵扣”两种办法,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在两者中只能任选其一。选择定率抵扣办法的企业可以不再区分免税或非免税项目,统一按境外应税所得额12.5%的比率抵扣。

14、集团企业内部物资集中采购不同管理和核算方式下的涉税问题。

15、BOT、BT项目涉税处理。BOT公司母公司盈利,子公司大额亏损如何处理(子公司变分公司)?BOT摊销费用和利息费用的处理,如何避免前期大额亏损不能弥补的问题(特点:前5年大额亏损,然后逐步盈利,后期盈利大)?高速公路BOT项目服务区、管理所的房屋是否涉及税务问题?

中国财税管理咨询网

中税环球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内训咨询电话: 联系人:王 禹

税务管理方案 篇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推进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税总发〔2015〕10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要求,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推进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

国家税务总局 2015年8月25日

推进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要求,推进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增强执法效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坚持执法公正,提高执法效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的随机抽查机制,规范税务稽查,创新方式方法,加强专业化和集约化,努力实现执法成本最小化和执法效能最大化,促进税法遵从和公平竞争。

(二)基本原则

——依法实施。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范执法行为,确保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工作依法顺利进行。

——公正高效。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对不同类型税务稽查对象分别采取适当的随机抽查方法,注重公平,兼顾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优化市场环境。

——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执法权力,公开税务稽查随机抽查职责、程序、事项、结果等,强化社会监督,切实做到确职限权,尽责担当。

——稳步推进。充分利用相关信息数据,立足税源分布结构、稽查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务求实效。

二、完善税务稽查随机抽查机制

(一)随机抽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章及其实施细则第六章等法律、行政法规和税务部门规章相关规定。

(二)随机抽查主体

税务稽查随机抽查主体是各级税务稽查部门。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从全国重点税源企业中随机抽取待查对象,组织或督促相关地区税务稽查部门实施稽查。省、市税务局稽查局负责组织、协调、实施辖区内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工作。县税务局稽查局负责实施辖区内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工作。

省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税务稽查选案层级,对辖区内的全国、省、市重点税源企业由省税务局稽查局集中确定随机抽查对象。上级税务稽查部门随机抽取的待查对象,可以自行稽查,也可以交由

下级税务稽查部门稽查。下级税务稽查部门因力量不足实施稽查确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级税务稽查部门从其他地区选调人员参与稽查。

上级税务稽查部门可以对下级税务稽查部门随机抽查情况进行复查,以检验抽查绩效。复查以案卷审核为主,必要时可以实地核查。

(三)随机抽查对象和内容

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涉税当事人(以下统称为税务稽查对象)履行纳税义务、扣缴税款义务情况及其他税法遵从情况。所有待查对象,除线索明显涉嫌偷逃骗抗税和虚开发票等税收违法行为直接立案查处的外,均须通过摇号等方式,从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和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中随机抽取。

各级税务局建立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实施动态管理。国家税务总局名录库包括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相关信息由税务稽查对象所在省税务局提供。省税务局名录库包括辖区内的全国、省、市重点税源企业。市、县税务局名录库包括辖区内的所有税务稽查对象。名录库应录入税务稽查对象税务登记基本信息和前三个经营规模、纳税数额以及税务检查、税务处理处罚、涉税刑事追究等情况。该项工作应于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

省、市、县税务局在收集各类税务稽查案源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实施动态管理。名录库应包括长期纳税申报异常企业、税收高风险企业、纳税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多次被检举有税收违法行为的企业、相关部门列明违法失信联合惩戒企业等,并录入税务登记基本信息以及涉嫌税收违法等异常线索情况。该项工作应于2016年3月31日前完成。

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和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相关信息应从税收信息管理系统获取。

(四)随机抽查方式

随机抽查分为定向抽查和不定向抽查。定向抽查是指按照税务稽查对象类型、行业、性质、隶属关系、组织架构、经营规模、收入规模、纳税

数额、成本利润率、税负率、地理区域、税收风险等级、纳税信用级别等特定条件,通过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确定待查对象名单,对其纳税等情况进行稽查。不定向抽查是指不设定条件,通过摇号等方式,随机抽取确定待查对象名单,对其纳税等情况进行稽查。定向抽查与不定向抽查要结合应用,兼施并举,确保稽查执法效能。

对随机抽查对象,税务稽查部门可以直接检查,也可以要求其先行自查,再实施重点检查,或自查与重点检查同时进行。对自查如实报告税收违法行为,主动配合税务稽查部门检查,主动补缴税款和缴纳滞纳金的,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税务稽查部门重点检查发现存在重大税收违法行为或故意隐瞒税收违法行为的,应依法从严处罚;涉嫌犯罪的,应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五)分类确定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

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要合理适度,切合实际,以不影响公正与效率为前提,既要保证必要的抽查覆盖面和工作力度,又要防止检查过多和执法扰民。

对全国、省、市重点税源企业,采取定向抽查与不定向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抽查比例20%左右,原则上每5年检查一轮。

对非重点税源企业,采取以定向抽查为主、辅以不定向抽查的方式,每年抽查比例不超过3%。

对非企业纳税人,主要采取不定向抽查方式,每年抽查比例不超过1%。

对列入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的企业,要加大抽查力度,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

3年内已被随机抽查的税务稽查对象,不列入随机抽查范围。

(六)随机和竞标选派执法检查人员

各级税务局建立税务稽查执法检查人员分类名录库,实施动态管理。国家税务总局名录库人员由各省税务局推荐,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审核确定。省、市、县税务局名录库应包括辖区内所有税务稽查执法检查人员。

名录库应录入执法检查人员基本信息及其专长、业绩等情况,并按照执法检查人员擅长检查的行业、领域、税种、案件等进行分类。该项工作应于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

实施抽查的执法检查人员,通过摇号方式,从税务稽查执法检查人员分类名录库中随机选派,也可以采取竞标等方式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应根据抽查内容,结合其专长进行选派。在一定周期内对同一抽查对象不得由同一执法检查人员实施检查。对同一抽查对象实施检查,选派执法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执法检查人员与抽查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依法回避。

(七)国税、地税开展联合抽查

国税、地税机关建立税务稽查联合随机抽查机制,共同制订并实施联合抽查计划,确定重点抽查对象,实施联合稽查,同步入户执法,及时互通查获的情况,商讨解决疑难问题,准确定性处理。

(八)实现抽查成果增值运用

对随机抽查发现税收违法行为的税务稽查对象,综合运用经济惩戒、信用惩戒、联合惩戒和从严监管等措施,加大税收违法代价,加强抽查威慑力,引导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提高税收征管整体效能。抽查中发现的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和税收政策缺陷,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强化工作成果增值运用。

三、保障措施

(一)实行计划统筹管理

科学安排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工作计划,制订严密的具体实施方案,统筹考虑辖区内税务稽查对象数量、稽查资源配置、税收违法案件数量、工作任务计划及企业、行业分布结构等因素,合理确定定向抽查、不定向抽查的比例,保持各类税务稽查对象相对均衡。税务稽查部门的检查与税收征管部门的检查要相互协调,统筹安排实地检查事项,统一规范进户执法,避免多头重复检查和交叉重叠执法,切实解决检查任性、执法扰民、效率低下、影响形象问题。税务稽查部门与税收征管、大企业税收管理等部门要充分沟通配合,统筹协同做好国家税务总局、省税务局定点

联系企业(列名企业)等重点税源企业抽查工作。

(二)强化信息技术支持

将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纳入税收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其落实到位,并实现全程跟踪记录,运行透明,痕迹可查,效果可评,责任可追。税务稽查对象分类名录库和税务稽查异常对象名录库相关信息,通过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在税务系统共享。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应加强税务稽查选案指标体系建设,加快定向抽查分析模型设计,并不断修正完善。该项工作应于2016年6月30日前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加强纵向横向联动

上级税务机关布置、安排、督办随机抽查事项,要严密跟踪,督促、指导实施稽查的税务机关开展工作,防止敷衍塞责和消极懈怠。下级税务机关对上级税务机关布置、安排、督办的随机抽查事项,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和要求办理。随机抽查事项涉及其他地区的,相关地区税务机关应积极协助主办地区税务机关调查取证,不得推诿抵制和包庇袒护。积极参与当地人民政府协调组织的联合抽查,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执法协作。

(四)推进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

将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结果纳入纳税信用和社会信用记录,按规定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平台,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将严重税收违法行为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让失信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五)接受社会监督

向社会公布税务稽查随机抽查的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事项清单,公布抽查情况和抽查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扩大执法社会影响。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

推进税务稽查随机抽查,是税务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

务的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各级税务机关务必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性地落实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税务稽查职能作用,打击税收违法活动,整顿规范税收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税务机关主要领导对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工作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税务稽查部门牵头落实,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根据本实施方案确定的抽查工作任务和目标,相应调整充实一线执法检查力量。加强对抽查工作的组织部署、督促指导和业绩考评,确保抽查工作顺利开展,取得明显实效。

(三)强化责任落实

明确工作进度要求,落实责任任务,一级抓一级,一级督一级,强化对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工作的过程监控和绩效评价。各省税务局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具体细化辖区内推进随机抽查的任务和步骤,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要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纳入绩效考核,对落实到位、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给予激励;对落实不力、成绩较差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注重培训宣传

加强税务稽查随机抽查业务培训和交流,转变执法理念,增强执法能力,组建专业团队。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报道,积极争取各界支持。加大相关税收政策法规解读力度,及时回应纳税人关切,解疑释惑,增进理解,促进和谐,为随机抽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省税务局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作出贯彻落实国办发〔2015〕58号文件和本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安排,于2015年9月15日前报送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后续工作进展及主要成果等情况,于每年7月1日前和12月31日前各报送一次。

税务管理方案 篇6

合业务楼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 ● 《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国家和地方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二、项目概况

●本次工程位于深圳龙岗区布吉街道,政清路与东西干道交汇处。● 工程规模:本工程为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第五稽查局暨布吉分局综合业务办公楼及配套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5560.32㎡,总建筑面积16022.18㎡。本工程项目包括:综合业务办公楼及配套服务用房。其中综合业务办公楼及配套服务用房占地面积为1843.95㎡,综合业务办公楼建筑面积为:9914.4㎡,建筑物层数为11层;配套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为:1961㎡,其架空层计算容积率面积为:1147.8㎡,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998.98㎡,其余空地为道路、篮球场、停车位、绿化等用地。

三、设计出发点:

● 如何利用现有的地形,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如何解决该项目交通关系的问题; ● 如何有效组织功能分区。

● 如何设计出符合代表国家税务局的形象。

四、总平面规划设计说明

● 本工程根据现有地形及道路情况,按城市设计要求和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业务楼建筑主体采用庄严,方正平面布置。● 根据场地的特点,以东西干道路设置主要人行出入口,政清路设置主要车行出入口,进入到整个地块的内部。在综合业务楼侧面设置了一个篮球场地,篮球场前面靠东西干道处设基地内的公园。再利用场地的高差和人行入口广场来做我们的绿化环境,从而美化政府的形象,即达到亲民,爱民,服务人民,又提升了办公环境,真正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在整一个建筑周围设置了环行消防车道。使整个地块的消防满足要求。

五、建筑设计构想

● 共11层,为高层民用建筑,标准层平面为方正型,能够使建筑更加庄严稳重,大气,有魄力,同时满足平面使用功能要求;每层为1个防火分区,主楼标准层共设2个楼梯,三台电梯。房内最远工作疏散距离均满足消防疏散要求,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宽度满足大于1米/百人的消

防疏散要求。平面设计通透,自然通风采光良好。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地形,其设计用地下室和架空层来解决高差问题,把高出的土方填于低处,这样减少挖土方的工程,合理的控制好成本。

● 在立面造型上,采用横、竖向线条处理的立面,充分体现立面的立体感,展现出建筑的庄严,简洁而不单调,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色彩清新淡雅,充分展现了一座现代国家税务局办公建筑的风采。

六、建筑防火设计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的有关条文的要求,层数为11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设有1个主出入口和2个楼梯间(有一个楼梯间上屋顶及下地下室)进行疏散,并方便人员的使用;疏散的距离和宽度都满足规范的要求。

七、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及其它专业设计图纸及说明。2)现行行业法规、规范、规程。

设计标准

1)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二级。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3)抗震设防烈度:7度。4)基本风压:0.75KN/ m2。5)均采用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基础方案按地质勘察报告初步确定。

八、给排水设计

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有关数据资料; 2.建筑、动力等对本专业的技术要求; 3.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

5 设计范围

规划红线范围内的室内和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

 给水

(一)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1)设计用水量20L/s,火灾延续时间2h。

2)水源从市政管引入一路DNI50的给水管,并在室外形成环状管网。3)消防历时总用水量144 m3,水压不小于0.1Mpa。

4)室外消火栓每隔120m布置,保护半经150m,离水泵按合器的距离不大于40m,不小于5m。

(二)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

1)本建筑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一路进水,就近自附近道路的市政给水管网引入。

2)建筑物内均设室内消火栓,室内消火栓布置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建筑物任何位置,室外设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加压供水。屋顶设一个消防水箱,消防水箱位于屋顶最高处。消防水箱储存十分钟消防用水量10立方米以上。

3)本项目设一个消防水池和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泵二台,一用一备,消防水池容量300m3,本项目消防为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综合楼内任一消火栓按钮均可启动消防水泵。

 灭火器配置

为了有效地扑灭初期火灾,在建筑物内配备MFA4型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处二具,放置位置同消火栓位置。

管材选用

室外消火栓给水管材采用给水承插铸铁管,承插连接。室内消火栓消防系统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及卡箍(NBIC0)连接。

排水

室外管网采用分流制,雨水和污水分两个系统排出。

1、污水系统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系统

雨水有组织外排。路面设置道路雨水口,在室外集中后接入市政雨水管网。

九、建筑电气

设计范围

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有:变配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5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提供的规划设计要点 6《深圳市规划设计准则》(99版)7总平面图

供电

本建筑照明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疏散应急照明及消防泵等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低压电源由就近公用配电房穿管埋地引来。

配电

电力、照明配电采用220/380低压供电系统,总进线开关采用漏电保护开关(漏电仅报警,漏电电流为0.5A)。

电气照明、接地防雷系统:

建筑屋顶采用避雷带防雷,接地极采用基础钢筋作自然接地体,利用结构柱主筋用防雷引线,在进户处作总等电位联接,接地电阻≦1欧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箱、控制箱、封闭式母线的金属外壳、金属电缆桥架、配线槽、电梯轨道、金属构架、保护钢管和接线盒等必须与配电系统的保护线(PE线可靠连接。除在低压配电柜内将N线与PE线作重复接地相连接外,其他

配电设备内N线与设备外壳绝缘,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

建筑容积率:2.34,建筑覆盖率:33.16%绿地率:40.32% 停车位:195辆, 疏散照明

各层的通道处装有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措示灯,安全出口处装有安全出口标志灯,所有的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灯及安全出口标示灯均自带成套应急蓄电池,停电蓄电池可持续供电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消防系统:根据有关规范规程,本建筑一层设消防控制室一间,内设总线制消防控制柜一台。控制联动消防水泵启动,另增设消火栓系统。为让每一个消火栓均能远程启动消火栓泵,特在每一个消火栓处设消火栓远程启泵按钮一个,用NH-KVV(4X1.5)控制电缆联动控制引至地下消防水泵房。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税务管理方案 篇7

关键词:税务管理,低税务风险,企业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意义

1、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企业的税收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实体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依法应缴纳的各项税金;二是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纳税不当而征收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

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偷、逃税现象越来越少。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过程,实际就是税法的学习和运用过程,有助于提高纳税意识。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如目前国家鼓励使用国产设备,允许在技术项目上采购国产设备价款的40%抵免新增企业所得税;企业在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上应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分析企业主要涉税领域

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实现税负最低。可见,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阶段和各环节。

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特别是企业集团,经营范围很广,涉及地域多,如果产品本身属于应税消费品的,不仅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还属于消费税的应税范围,这就增加了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因此,笔者认为税务管理应从公司主要涉税领域来考虑:

(一)增值税方面

1、销售给关联企业的产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并以此价格计算收入和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如果价格(不合理的低)不公允,账面收入和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基数就低,应补缴增值税。

2、如果存在将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原料(或商品)退还给销货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冲减退还当期的进项税额,否则造成当期少缴增值税,产生税务风险。

3、将产品作为福利分给本企业职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如果未记收入,未按照规定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也会造成少缴增值税。

4、取得的随同产品销售收取的逾期包装物押金扣款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5、存在转供其他单位自来水、热气、电力等收入,本公司福利部门耗用电力、煤炭等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应计提增值税及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消费税方面

如果产品属于应税消费品,在增值税环节,同时考虑到消费税。存在视同销售的情况,就要考虑消费税的缴纳问题.如产品福利分配给本企业职工,实现收入,应按照规定计提消费税。

(三)企业所得税方面

1、“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报废包装物等损失,应按照规定报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在税前申报扣除,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营业外支出”账户,列支行政罚款支出,不得在税前申报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所以要加强管理,减少行政罚款支出的发生。

3、“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账户,应杜绝或减少白条列支费用,为其他单位列支各种费用,否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5、加强“预提费用”账户管理,年末不留余额,否则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预提费用或准备金在计算所得税时应如何列支问题的通知》([84]财税外字6号)的规定,申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6、加强以物抵债的业务管理,按准则规定核算纳税,否则按调增调减相抵后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几方面都是企业税务管理应加强的业务领域。

三、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税务风险是指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比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检查,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税务风险控制的目的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不承担本不应承担的税收负担,缴纳合理税负;第二层次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纳税筹划,降低税负。

税务风险不可回避,但可以控制,可以采取有效的税务管理措施,降低税务风险:

1、建立必要的财税政策信息收集和学习制度。企业在加强税务管理中,建立这样的制度,保证相关人员掌握和跟踪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特别是本行业及本地区的税收规定,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2、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可设在财务部),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3、做好事先预测和协调工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多种多样,经营活动不同,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不同,适用的税收和税收政策也不同,必须在实际纳税业务发生之前,与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协调好,对主要涉税领域及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适用税法允许的最优纳税方案。如果企业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才考虑减轻税负,就很容易出现偷、逃税行为,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4、建立公司纳税自查制度。防止忽略地方特殊纳税规定;检查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公司是否按照税法要求完善了各项制度,防止影响一般纳税人资格或年度检查等风险;自查纳税申报,通过公司账证报表与纳税申报表的对照,检查是否足额如期申报税款;检查账簿报表勾稽关系,检查公司明细科目、账表勾稽关系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税务计算错误和明显不合会计核算原理和常理的异常情况;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分析,对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指标进行指标间比较、与本地区同行业比较,检查有无异常以及异常的原因,并进行相应调整或研究合理解释。

5、利用中介机构,争取税务部门帮助。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同时,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浅谈加强企业税务管理 篇8

关键词:企业;税务;管理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成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政府公共部门以及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需要,税收不可避免地要逐年增加。企业必须将税收当作其经营的必要成本,并通过加强税务管理,有效地节税,获得最大限度的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的税收成本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税收实体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依法应缴纳的各项税金;二是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因纳税不当而征收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也可避免税收处罚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和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偷、逃税现象越来越少。企业应着眼于加强税务管理,减轻税收负担。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过程,实际就是税法的学习和运用过程,有助于提高纳税意识。同时,国家税收政策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有一定的差异,税法所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加强税务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知各项税收法规,还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加强企业税务管理,可以根据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鼓励政策和各项税种的税率差异,进行合理投资、筹资和技术改造。如目前国家鼓励使用国产设备,允许在技术项目上采购国产设备价款的40%抵免新增企业所得税;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新产品的销售由财政返还一定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企业在投资和技术改造上应最大程度享受税收优惠,实现企业内部产品结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税务管理的核心是税收筹划,企业其他的税务管理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税收筹划

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国家税法、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筹划,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实现税负最低,税收筹划必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在企业投资、筹资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投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企业在进行投资选择时,由于地区、方向、行业和产品的不同,其税收负担就存在差异。

(二)企业筹资选择中的税收筹划

筹资融资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企业的资金有借入资金和权益资金两种,权益资金具有安全性、长期性,不需要支付固定利息等优点,但要支付股息,且股息不能从税前扣除,资金成本较高;而借入资金虽需到期还本付息,风险较大,但利息可税前扣除,达到抵税作用,资金成本较低。加强企业筹资选择中的税务管理,就是要合理选用筹资方式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摊和坏账处理中的会计处理,在不同的会计年度内实现不同的所得税,从而达到延缓纳税目的,提高企业资金使效率。如在遵循现行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通过选择适合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以实现账面利润最少的目标;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达到延缓纳税目的;选择最有利的坏账损失核算办法减轻税收负担等等。

(四)在履行纳税义务中,要充分利用税法对纳税期限的规定、预缴与结算的时间差,合理处理税款,从而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利息的支出

(五)在选择不同的纳税方案时,应全面衡量该方案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避免由于选择某种方案减轻了一种税负而引起另一些税负增加,造成整体税负加重

三、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要坚持自觉维护税法的原则

企业在加强税务管理中,要充分了解税法,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不能因为企业的故意或疏忽,将加强税务管理引入偷税、逃税和不正当避税的歧途。

(二)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

企业内部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可设在财务部),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研究国家的各项税收法规,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好、用足,并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三)做好事先预测和协调工作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多种多样,经营活动内容不同,纳税人和征税对象不同,适用的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也不同,必须在实际纳税业务发生之前,与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部门协调好,对各项活动进行合理安排,适用税法允许的最优纳税方案。如果企业在经济活动发生后,才考虑减轻税负,就很容易出现偷、逃税行为,这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四)利用社会中介机构,争取税务部门帮助

目前,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日趋成熟,企业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同时,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2]胡云松.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税务研究,2006.

上一篇:学宪法讲宪法主题演讲稿下一篇:见义勇为法律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