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2024-09-26

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通用8篇)

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篇1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职业道德学科

2、精神文明

二、简答

1、旅游职业道德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旅游职业道德课的任务在于?

3、开展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不是自发形成的?怎样才能形成?为什么?

5、如何实现自觉地接受旅游职业道德教育?

6、为什么惊醒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 道德和职业道德

一、名词解释

1、道德

2、职业道德

3、道德的本质

4、法律规范

5、道德的认识功能

6、道德的调节功能

7、道德的教育功能

8、职业

9、职业活动

10、多样性

11、社会风尚

12、敬业

13、爱岗

14、诚实守信

二、简答题

必背题

1、道德的含义?

2、道德的基本属性

3、道德的特点、功能、作用

4、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6、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7、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8、办事公道的重要性

9、服务群众的重要性

10、奉献社会的重要性 课后题:

1、叙述道德的定义、含义

2、道德有哪些特点

3、道德有哪些社会作用

4、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

6、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为什么更需要倡导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7、为什么说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补充题

1、什么是全人类性?它的表现有那些?

2、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表现在哪里?

4、职业道德为什么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5、职业道德所调整的职业关系包括了哪些?

6、为什么爱岗是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的首要要求?

7、为什么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8、为什么诚实守信是从业人员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9、诚实守信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10、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待人应怎样做?

11、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12、为什么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

六、论述题

论述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试论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旅游职业道德

一、名词解释

1、集体主义

2、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严于职守

4、团结协作

5、敬业

6、乐业

7、勤业

8、创业

9、道德传统

10、职业责任心

11、道德义务感

12、服务态度

13、服务质量

二、简答题 课后简答题

1、简述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旅游职业道德有何作用?

3、旅游职业道德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5、什么叫服从意识?为什么饭店员工都必须具有服从意识?

6、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怎样看待服务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你选择旅游职业的动机是什么?

8、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9、为什么旅游业特别讲究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10、为什么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页,共×页

11、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必背题

1、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

3、旅游职业道德的作用

4、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5、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6、热爱旅游事业的内容包括哪些?

7、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8、我们旅游从业人员从哪些方面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9、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补充题

1、为什么旅游职业道德批判的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道德遗产,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和旅游者的利益?

2、为什么旅游职业道德最适合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职业道德崇高的目的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旅游职业道德广泛的适应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5、旅游职业道德为什么能提高旅游专业队伍的素质?

6、旅游职业道德为什么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坚持集体主义有哪些基本要求?

8、为什么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搞好旅游服务接待工作的保证?

9、影响团结协作的因素很多?员工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因素?

10、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1、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时候,还必须划清以下三种界线?

12、旅游业的性质?作用?

13、为什么要发扬勤业的精神

14、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意义?

15、为什么旅游职业道德在改善服务态度,尤其字提高和保证服务质量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16、为什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七、论述题

1、如何理解“乐业”这一道德情感?

2、简述我国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三章

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上

一、名词解释

1、道德规范

2、旅游职业道德

3、旅游职业道德规范

4、贵宾

5、重要场合6、说话和气

7、尽心

8、尽责

9、热情友好

10、宾客至上

11、真诚公道

12、信誉第一

13、文明礼貌

14、优质服务

15、不卑不亢

16、一视同仁

二、简答题 课后简答

1、什么叫旅游职业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3、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有哪些具体内容?为什么说在遇到困难和不顺利的时候,特别需要坚持履行这一道德规范?

4、旅游业为什么要特别讲究真诚公道信誉第一?

5、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6、以真诚公道信誉第一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谈谈真诚公道信誉第一与两个效益的关系?

7、为什么说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是旅游职业道德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8、为什么说文明礼貌优质服务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

9、请用实例说明微笑服务的重要性

10、语言优美,谈吐文雅有哪些具体要求?

11、尽心尽责周到服务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2、为什么说不卑不亢是国格、人格的体现?不卑不亢有哪些具体要求?

13、为什么说在旅游服务中要必须做到一视同仁? 必备题目

1、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道德含义是什么?

2、热情有好宾客至上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3、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4、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道德含义是什么?

5、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6、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的道德含义是什么?

8、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9、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0、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的道德含义是什么?

11、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12、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补充题目

1、为什么说旅游业是两个效益并重的事业?

2、为什么热情好友好宾客至上是提高两个效益的重要手段?

3、热情友好宾客至上这一规范的实质是什么?要真正做到这一规范的根本是什么?

4、为什么说在遇到困难和不顺利时特别需要履行热情友好宾客至上这一规范?

5、为什么说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前途和命运?

6、饭店的服务过程是主客双方的情感交流问题,如何让交流的更融洽?

7、仪表整洁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8、举止大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9、语言优美谈吐文雅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0、微笑的重要性是什么?

第×页,共×页

11、尽心尽责服务周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2、为什么说不卑不亢是国格人格的体现?不卑不亢有哪些具体要求?

13、为什么在旅游服务中强调一视同仁?具体要求有哪些?

14、一视同仁要求做到的六个照顾是什么?

补充知识题

1、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要求旅游工作者如何做?

2、为什么说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是旅游业开展正常的职业活动,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什么饭店强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3、廉洁奉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一些行业的不正之风具体表现为?

5、员工手册的意义?员工手册的主要内容?

6、为什么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是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

7、如何搞好领导者和群众的团结?

8、如何学习先进,互帮互助,互相关心?

9、为什么说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促进旅游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

10、为什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11、每个旅游工作者如何扩大知识面?

第四章

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下

一、名词解释

1、敬业

2、爱岗

3、忠于职守

4、职业理想

5、纪律

6、法律

7、遵纪

8、守法

9、廉洁奉公

10政策法律

11、职业纪律

12、旅游饭店员工手册

13、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14、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15、服务效率

16、综合状态

二、简答题

必备部分

1、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道德含义

2、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重要性

3、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具体要求

4、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道德含义

5、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重要性

6、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具体要求

7、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道德含义

8、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重要性

9、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具体要求

10、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道德含义

11、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重要性

12、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具体要求

课后简答题

1、什么叫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其重要性是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将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应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

3、为什么对饭店员工要特别强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4、为什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对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具有重要作用?

5、学习和遵守员工守则的重要性是什么?

6、试叙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道德含义?它是正确处理那些关系的行为准则?

7、旅游业为什么要强调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8、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重要性是什么?举例说明业务技能和优质服务的关系?

9、为什么说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必须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10、旅游工作者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和努力扩大知识面有什么重要性?你在这方面有什么体会?

第五章

旅游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一、名词解释

1、修养

2、道德修养

3、道德品质

4、道德境界

5、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

6、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境界

7、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

8、大公无私的道德经济

9、道德认识的修养

10、道德认识

11、道德观念

12、道德情感

13、正义感

14、良心感

15、义务感

16、荣誉感

17、幸福感

18道德意志

19道德意志修养

20、道德行为

21、慎独

22、理想人格

23、审美标准

24、行为

二、简答题 课后简答题

1、什么是道德修养?旅游工作者进行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什么?

2、什么是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有哪些特征?应培养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3、为什么说加强道德认识修养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

4、道德情感的修养包括哪些内容?

5、谈谈什么事正确的幸福感

6、坚强的道德意志对抵制旅游行业中国的不正之风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7、为什么说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是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8、为什么在道德修养中突出强调个人的自觉性

9、为什么说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和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10、什么叫慎独?努力做到慎独对旅游工作者有什么特殊意义

11、旅游工作者应努力塑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

12、谈谈行为美、语言美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本章必备简答题

1、什么是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目的?道德修养的要求?

2、旅游工作者应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第×页,共×页

3、道德品质的含义?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境界有哪几种,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道德修养的内容?分别作名词解释?

6、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7、在道德修养的过程要重视学习,从哪些地方学习呢?

8、塑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怎样塑造理想人格?

9、如何做到语言美?

五、论述题

1、试论述道德修养的内容有哪些?

2、塑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怎样塑造理想人格?

第六章

旅游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准备

一、名词解释

1、职业理想

2、理想

3、社会理想

4、个人理想

5、择业观

6、应聘面试

7、创业

8、抗挫能力

9、灵活应变能力

10、创新能力

11、判断决策能力

12、人际交往能力

13、组织管理能力

14、能力

15、一般职业能力

16、特殊职业能力

17、职业能力

18、增长率

19、增长量

20、劳动合同

21、认识

三、简答题 课后简答题

1、职业理想的含义及对人生的作用?

2、旅游职业学校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条件?

3、旅游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的求职技巧有哪些?

4、简述就业与学习的关系?

5、简述我国的就业政策?

6、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13、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补充题

1、职业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怎样搜集就业信息?

3、了解和钻研就业技巧包括哪些?

4、创业与就业的联系与区别 5、21实际新科技革命的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2、旅游工作者进行职业选择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必备知识

1、职业理想的含义及其作用?

2、职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转变什么思想观念

4、作为一个职中生应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5、创业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哪些?

6、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7、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8、就业市场状况分析须知包括?

9、劳动合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0、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11、掌握各阶段职业目标的区别?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的培养方向?

12、如何正视自己的条件?或者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

第×页,共×页

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篇2

一、解构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是在当代哲学、文学批评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科学领域兴起的一种理论。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有与时间》中提出了“毁坏” (Destruction) 这一概念, 对西方传统哲学提出质疑。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借鉴了这一概念, 融入了尼采的反传统思想, 提出“Deconstruction”的哲学原则。解构是德里达挑战西方传统哲学的反传统之道 (曹旸, 2012:34) 。

语言哲学家本雅明将原作和译作均视为“纯语言”的碎片, 并把译作喻为原作的“性命的延续”。同时肯定了译者和译文的地位。本雅明认为:“真正的译作是透明的, 它不会掩盖原作, 不会遮掩原作的光芒;译者的任务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去释放被另一种语言的咒符困住的纯语言, 就是要在对原作的再创造中解放那种被囚禁的语言。” (Benjamin, 1923:42) 本雅明从新的视角去看待翻译, 为解构主义翻译研究引导了全新的走向。

德里达创造了术语“延异”。“延”的一个根本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 即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个新名词意在表明:任何语言符号的组成要素都不是自足的, 必然与其他符号的要素相关, 带有其他符号的印迹, 但又彼此有别, 并在形成差异时显出自身的价值, 正是这些差异和延缓导致了解构主义的多元性和意义的不可终极性 (高玉兰, 2009:32) 。德里达把该理论应用于翻译, 从而开启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在翻译中, 他强化了将整体性的意义进行播撒和分化的主张。

劳伦斯·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异化”翻译策略上。他写《译者的隐身》的目的, 就是要反对传统的通顺策略, 在译文中要看得见译者, 以抵御和反对当今尤其是在英语国家中通行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规范。他提倡在翻译中有意识地采取不通顺的“异化”的翻译策略, 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住原文的异国语言和文化特色。他将这样的“异化”翻译策略视为一种文化抵御手段, 以抵抗西方翻译史上通行的以英美文化为中心的对他国文化实行“侵吞”式的“归化”翻译 (李龙泉, 2006:23) 。

本研究表明解构主义翻译观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处理原文和译文的关系, 强调突出了译文和译者的地位, 解构主义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策略的争论, 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的翻译观念, 为翻译理论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和研究视野。

二、解构主义在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解释力

解构主义认为语篇的语义是变动不居的, 语义的构建是动态的, 协商的顺应过程。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解构主义翻译观在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语力。

1. 教学中强化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消解性

解构主义观的消解性就是对原文进行破坏和否定, 在翻译过程中否定了原文的权威。也就是说, 在阅读原文的时候, 误读或者错误理解是不可避免的。翻译过程也是如此。在翻译过程中, 原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和改变 (楚立峰, 2011:144) 。在翻译过程中, 译文或多或少地消解了原文, 译文中洋溢着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译文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解构性的语篇。

解构翻译学认为原文与译文之间是平等互补的关系, 译文是原文本的再创造。解构主义观应用于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模式意识。认知模式是人在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 即对我们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表达的方式 (李波, 2012:62) 。译者在对原文进行消解的同时, 提升了文化认知模式。

2. 教学中突出译者的主体性

传统的翻译观以原文和语言转换为中心, 使译者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中, 从而忽视了译者的能动性的发挥。主体性为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在旅游英语翻译中, 主体性表现为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 增加了译语的文化特征。而翻译的目标在于实现交际功能, 译者的任务就是要尽量消除这两种文化交流的障碍 (谭云飞, 2009:115) 。解构主义认为原文的语用意图处于无限的延异的过程中, 因此, 译者在旅游英语翻译中不能遵循固有的翻译模式, 而是要不断地开拓新的策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原语语用意义进行分析, 选择最准确的语义, 并进行语用意图的重组。为了使译文达到语用功效, 译者在正确把握原文信息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达到文化内涵的正迁移。

解构观提高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与创新性。译者在对原文进行解读的同时, 也添加了目的语的文化因素, 添加了译文的生动性。所以说, 译文是对原文的再度创造。解构观为旅游英语翻译教学铺设了崭新的道路。

3. 教学中倡导语用翻译策略

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要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能够做到知识和技能相容,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鲜活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还可根据语篇的体裁对学生作启发和引导, 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了全篇的内容 (李波, 2012:46) 。教师在教学中提倡语用翻译策略, 即在翻译中, 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 力求原语与译语在相应的语境中达到语力的等效。

语用翻译就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 即要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的理解问题、重构问题, 以及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和原作的语用用意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 (狄淑霞, 2010:78) 。等效是翻译工作者追求的理想, 而只有达到语用上的等效, 才能真正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实现。

何自然认为, 语用翻译应该使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等值效果或称之为语用等值 (何自然、陈新仁, 2004) 。语用翻译策略运用在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翻译中的文化冲突问题。顺应论、框架理论以及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有助于指引译者敏锐地捕捉到文化因素, 准确地理解原文, 运用语用认知推理能力来获取等效翻译的最佳效果。

三、结语

解构主义翻译观主张用一种动态的顺应观来看待翻译, 为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教师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强化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消解性, 突出译者的主体性, 倡导语用翻译策略, 从而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Benjamin, Walter.The Task of Translator[M].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23.

[2]曹旸.从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林纾的部分译作读后思考[J].外国语文, 2012, (7) .

[3]楚立峰.刍议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消解性[J].商业文化, 2011, (14) .

[4]狄淑霞.英语语用翻译在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5]李波.图式理论在商务语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教育探索, 2012, (2) .

[6]李波.商务语篇人称指示语的语用认知功能探索[J].林区教学, 2012, (11) .

[7]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8]高玉兰.解构主义视域下的文化翻译研究——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9]何自然, 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职业名词“五大家” 篇3

英语中表示“职业”的名词很多,可以分为“五大家”:

一、动词+er/or, 构成的职业最多,意为“……家/人”等。如:

work工作—worker 工人farm耕种—farmer农民

clean打扫—cleaner清洁工sing唱歌—singer歌唱家;歌手

dance跳舞—dancer舞蹈家 drive驾驶—driver司机

play玩—player运动员bake烘烤—baker面包师

invent发明—inventor发明家operate操作—operator操作者

二、名词+ian,构成“……家/员”等。如:

music音乐—musician音乐家library图书馆—librarian图书管理员

三、名词+man/woman, 构成“……人/员”等。如:

police警务—policeman/policewoman警察sports运动—sportsman运动员

business生意—businessman商人post邮递—postman 邮递员

四、“纯天然”职业名称。如:

student 学生nurse 护士doctor医生

cook厨师soldier士兵shop assistant售货员,店员

五、名词(多为自然科学)+ist,构成“……家”。如:

art艺术—artist艺术家science科学—scientist科学家

大家该对“职业”的构成有所了解了吧!

【趁热打铁】把括号中所给词译成英语。

1. ——What’s your father?

——He is a ____(科学家).

2. ——What’s your mother?

——She’s a ____(教师) of English.

3. ——Is your brother a ____(邮递员)?

——Yes, he is.

4. ——What does your sister do?

——She is a ____(图书管理员).

5. ——Who’s that man?

——He’s my uncle. He is a ____(厨师).

6. Mary works in a shop. She is a ____ ____(售货员).

7. Do you know Jiang Xiaojuan? She is a ____(女警察).

8. Liu Changchun is the first Chinese ____(运动员) to join the Olympics.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篇4

3.旅游企业的工作说明书也称为职位说明书或者岗位说明书,是旅游企业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征、任务、职权、各岗位之间的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以及岗位资格条件等具体事项(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所作的统一规定。

1.布告法也称公告法,是内部招聘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企业在确定招聘需求后,将招聘信息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于企业的内部媒体上。

2猎头公司是在高层次人才的求职需求与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膨胀中发展起来的,是当下企业招揽高层次人才和尖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早出现于二战后的美国。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人才资料库、搜寻人才的渠道和手段,可以详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掌握全面的求职者信息,推荐的人才优质高效,服务专业。

3.公文筐法又称公文处理法,主要是针对管理层职位应聘者的测评方法。文件大致包括下级报告、工作计划,同级部门的协作备忘,上级的指示、工作计划,顾客和合作单位的传真、订单等,文件的编写要真实,文件数量以15-20份为宜。

1.旅游企业员工培训是为了促使在职职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帮助职工学习并更新必要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所进行的一种计划性的培训活动。

2.敏感性训练要求受训者通过集体相互沟通和帮助,公正讨论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以提高自我认识、体谅别人、分析别人行为和动机能力的培训方法,力求在培训中解决员工的心理困境,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发展。

3.工作任务分析法是根据工作描述、工作说明书、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规划等,确定员工所须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将员工现有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与之比对,以判定员工工作表现与预期工作要求的差距,从而确定培训需求的分析方法,可信度比较高。但是,由于耗时耗费,一般多用于比较重要的培训项目。

1.绩效考评管理是企业依据一定的考评标准、考评方法和考评程序,在一定的考评期限内,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综合评价以改善员工绩效的管理行为。

2.绩效应用是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应用到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中去,绩效开发是对企业绩效考评管理系统的开发。绩效考评的应用与开发,有助于实现绩效考评管理的目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绩效水平。

3.行为锚定等级评定法也称行为定位等级法、行为决定性等级量表法,是绩效评级量表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的结合,主要是用一些关键事件说明员工的绩效各等级的行为特点,对员工工作绩效行为加以定位的绩效考评方法。

1.职业生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生涯,是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职,直至最后完全退出职业这样一个完整的人生过程,狭义的职业生涯,仅指直接从事职业工作的这段时间,即从就职到退职这段时间。

2.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未来的工作发展道路,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和培训计划,对各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科学的安排,从而达到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有机的结合。

3.职位变动是指由于工作的需要或员工个人需求的变化,员工工作性质或职位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体现为员工与工作职务的动态结合。员工职位变动既指在旅游企业内部职位横向与纵向之间的变动,又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员工流动,它是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种必然形式。

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更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

2.企业文化“源于美国,根在日本”,是美国的管理学者对美日两国进行比较管理研究的产物。组织文化理论的兴起标志着组织管理研究向更加深化、更高层次发展。组织文化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组织管理的最高层次,组织文化理论适应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该理论追求组织的整体优势和组织成员良好的集体感受,通过组织的“文化优势”,创造出导致个体从众行为的群体规范和共同价值准则,通过成员的集体感受,使组织的人际关系达到协调,从而全面促进组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开发。

3.文化差异跨文化组织内的文化差异来自三个方面:民族(国家)文化差异、组织文化差异和个体文化差异。其中,民族文化差异是组织母国和东道国文化间的差异,组织文化差异是合资合作企业中双方自身特有的组织文化风格的差异,个体文化差异是双方当事人个体文化素养的差异,主要包括:职业状况差异。

4.跨文化组织是一个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环境而从事经营的组织。所谓组织的文化环境,是指组织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需要全体成员普遍遵循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因素的总和。

1.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在运用劳动者能力的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2.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上的权力与义务的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3.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专项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集体协商的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

1、人力资源:具有劳动能力人口的总和。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被称为第一资源或资源中的资源。

2、人力资源管理?指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设立特定的机构,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理论,获取人力资源,对获取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激励,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和劳动能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最大贡献,创造更多财富的管理过程。

3、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的质量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所具有的劳动态度。通常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的能动性上。

1、工作分析,亦称职务分析,是指通过观察和研究,掌握职务的固有性质和组织内职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定该职务的工作任务和性质,以及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上应具有的技术、知识、能力和责任。简言之,工作分析就是确定该项职务的成分和胜任该职务的条件。

2、工作说明工作说明是对旅游企业中某一特定工作作出的明确规定,对工作范围、任务、责任、技能、工作环境以及职业条件的详细描述。

3、岗位规范岗位规范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技能、品格等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以及对工作程序、任务的具体说明。它是工作分析结果的一个组成部分。

1、企业经营战略就是企业为了求得长远的发展,在对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所确定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谋划,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等。

2、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力需求,预测其内部人力资源供给满足这些需求的程度,确定供求之间的差距,制定人力资源净需求计划,用以指导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开发、晋升和调动,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的活动。

所谓招聘收益是指经过招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筛选后留下的应聘者的数量,留下的数量大,招聘收益就大,反之,招聘收益就小。

职业生涯管理就是建立一套能够识别员工发展需要和职业潜力的系统,并借助该系统引导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在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活动。

1、旅游企业员工绩效考评,是旅游企业的人事部门或业务部门主管在依照若干项目或目标对员工某一阶段工作行为进行切实记录而形成的对被考评员工工作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次序、有系统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从而公平地确定被考评员工在旅游企业中的价值。2、360度绩效考评也称全方位绩效考评,即采用上司、同事、下属、客户及员工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对员工进行评价。

1、报酬(Rewards)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指的是作为个人劳动的回报而得到的各种类型的酬劳。

2、内在报酬是针对员工由工作本身所获得的满足感而言的,如参与决策、有趣的工作、挑战性的任务、多样化的活动、个人成长的机会、工作自主权等等。

3、外在报酬则是组织或由他人所给予的各种类型的报酬,包括直接薪酬、间接薪酬、非财务性报酬三类,4、薪酬(Compensation)是报酬的一部分,是员工作为雇佣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

5、所谓工资结构,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各个职务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工资间的关系。

6工资结构线是一个企业的工资结构的直观表现形式,它清晰显示出企业内各个职务的相对价值与其对应的实付工资之间的关系。工资结构线是两维的,即绘制在以职务评价所获得的表示其相对价值的点数为横坐标,以所付工资值为纵坐标的工资结构图上。

7、员工福利制度是指企业内的所有间接薪酬,包括带薪休假、员工保险、员工服务、教育津贴和房屋贷款等。

8、宽带薪酬的概念宽带薪酬就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

谈判工资制,就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即根据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约定劳动合同期限内基本工资标准的一种分配制度。谈判工资制包括集体谈判制和个人谈判制。

1、企业战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职能战略包括:人力资源战略、市场营销战略、生产战略、财务战略、研究与发展战略

2、企业经营战略类型主要有:企业基本竞争战略;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战略

3、企业基本竞争战略主要有:成本领先战略、产品差别化战略市场焦点战略

4、企业发展战略主要有: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缩战略重组战略

5、根据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研究,人力资源战略可分为三种:、诱引战略、投资战略、参与战略

1、招聘收益是指经过招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筛选后留下的应聘者的数量,留下的数量大,招聘收益就大,反之,招聘收益就小。

2、招聘计划的编制建立在人力资源规划和职务分析两项基础工作之上。

3、招募途径包括内部选拔和外部招募两种途经

1、员工培训和发展的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育道德、建观点、传知识、培能力。

2、旅游企业员工培训总体特点:在职性、成人性

3、职业发展阶段包括:探索期、现实测试期、试验期、立业期、守业期、衰退期

1、绩效考评包括员工素质评价和业绩评价两个方面

1、报酬分为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大部分。

2、外在报酬则是组织或由他人所给予的各种类型的报酬,包括直接薪酬、间接薪酬、非财务性报酬三类,3、薪酬分为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直接薪酬包括基本薪酬和可变薪酬,间接薪酬即福利和服务。

4可变薪酬直接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随实际工作绩效的变化而上下浮动。根据奖励的侧重点和目的的不同,可变薪酬又可分为绩效工资和激励工资。

5、工资的调整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奖励性调整、生活指数调整、效益调整、工龄调整

6、奖励性可变薪酬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现金利润分享、收益分享、目标分享

7、可变薪酬制度个人层面的奖励制度是根据员工个人的生产数量和品质来决定其奖金的金额,常见形式有:计件制、计效制、佣金制

8、可变薪酬制度企业层面的奖励制度多采用利润分享和股权激励的形式。股权激励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虚拟股票或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计划、业绩股票、员工持股计划

9、员工福利的类型包括:经济性福利、带薪休息时间、员工保险、服务

10薪点工资制一般由四个单元构成:基本工资单元、工龄工资单元、岗位工资单元和绩效工资单元。

11、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指企业在员工充分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每个员工不同的薪酬组合系统,并定期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篇5

第一章

1、景区可以划分为哪些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景区特色的主体要素不同,可以把景区划分为自然类景区、人文类景区、(复合类景区)三种类型。

根据景区的主导功能的差异,可以将景区划分为观光体验类景区、(度假休闲类景区)、资源保护类景区和综合型景区四种类型。

2、如何界定景区的概念内涵?

景区在我国国家标准中也称为“景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景区也常常被称为风景名胜区、风景旅游区、旅游区、旅游景区等等,还有主题公园、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遗产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等等称呼。

(1)由于语境的差异,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景区称呼在具体表述中实际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空间维度的语境下,被称为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区;要素维度: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遗产公园;功能维度:风景旅游区、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2)由于功利的原因,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景区称呼在具体使用中实际上存在着相互混淆的问题。为了管理的目的:多头管理;营销:被不同部门或组织授予称号;经营:采用不同称呼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宣传推广(3)由于学术的自由化,客观上给界定景区概念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4)从法理的角度讲,我国对景区的界定存在着两个并行的概念: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

3、景区具有哪些基本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景区在产品、企业和产业三个层次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功能系统。(1)在产品层次上,不仅具有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娱、购等多样化需求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观光体验、度假休闲、资源保护等多元化特色的基本功能。(2)在企业层次上,不仅具有保护资源多样性、实现经营专业化、激活资本运作、增加旅游收入等内在性的基本功能,而且具有解决就业、提升区域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等外部性的基本功能。(3)在产业层次上,不仅是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而且通过关联效应带动所在区域实现经济活动的协作化,形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旅游产业,从而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4、景区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景区管理具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基本特征。(1)景区产品管理的基本特征:因为景区产品既有私有产品特征又有公共产品特征,所以景区产品管理具有特殊化和复杂化的基本特征。具体而言:空间性、时间性、服务性、高波动性、高职业化。(2)景区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经营上具有独立性,二是组织上具有完整性,三是决策上具有自主性,四是运作上具有综合性。(3)景区产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系统性,二是战略性,三是创新性

5、景区管理包括哪些基本任务?

应用系统论的思想,从景区产品、景区企业、景区产业三个层次来研究景区管理问题。景区企业的管理系统(赢利能力、竞争优势、持续成长)可划分为理念系统(景区管理概念体系)、支持系统(景区开发筹建、产品创新、节庆演艺管理)、前台系统(直接服务旅游者;景区环境卫生、服务质量、安全保卫、现场督导管理)、后台系统(保障前台运行;景区设施设备、市场营销、效益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经营战略管理)

6、景区管理包括哪些基本方法?

景区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命令、计划和规章制度)、经济方法(各种经济手段;核心是正确处理所有权、经营权与监督权的关系;最基本的管理方法)、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社会心理方法(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定量技术方法(借助计算机工具,运用数据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咨询顾问方法(专业的咨询顾问机构)第二章

1、现阶段我国景区开发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1)存在问题。a)体制复杂、管理政出多门。体制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部门,有的旅游景区分属几个部门管理,各部门承载的社会责任及行业功能和考虑问题出发点不同,为了自身利益,景区开发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难以产生协同整体效应。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管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景区经营者就是景区建发者和上一级管理者。b)无序开发、建设重点不突出造成资金浪费。一些职能部门受利益驱动,在景区内乱开发建设,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各地为了争项目、争投资,开发资金并没有投入到重点项目当中,而是盲目建没了大量低层次的景区设施c)旅游景区资源与环境的破坏。短期利益驱动,只注重开发利用资源,忽视旅游资源的保护,致使现有的旅游资源价值降低,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一些投资开发者,忽视科学规划,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建造游乐设施和不必要的建筑物,运营时过度接待旅游者,不控制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导致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过度利用而使旅游资源遭到破坏d)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滞后。普遍存在产品老化、内容单

一、主题重复、缺乏变化的现象。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服务内容不完善,接待服务能力差。(2)解决。创新。a)理念创新。整合景区资源;社区参与;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塑造特色品牌;引入私营资本b)体制创新。管理体质、经营体制创新c)营销创新。营销对象、内容、过程、手段创新d)产品创新。产品结构、内涵、功能、生产过程、主题创新e)服务创新。完善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服务思想;个性化服务;高素质员工

(1)存在问题。a)过分追逐商业利益;b)重开发,轻保护;c)忽视文化内涵,景区资源品味遭破坏;d)重视规划,忽视监管(还有规划实施受地方条件限制,可行性较差;强调部门个体绩效,忽视联合协作;强调开发的资本投资,忽视开发的智力投资;强调内容的多样性,忽视精品培育)(2)解决。a)与旅游相关的多方人士成为规划主体;b)景区规划中强调整合空间、区域合作和联合协作;c)旅游扶贫以及引导其他产业发展;d)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

2、景区开业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P55(一)筹集项目资金

 资金筹集  资金预算  启动资金分配

1)业务周转金 2)营业成本 3)期间费用  资金管理

(二)招聘和培训员工

 员工的招聘  员工的岗前培训

(三)协助工程验收、交接和试运行(四)设备配备与物资采购

 设备配备  物资采购(五)制定营销计划

 市场分析与定位  广告战略

 开业前的销售计划  开业前公关计划(六)健全规章制度(七)申请营业许可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景区产品?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1)景区的产品就是指景区为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而提供的有形实体和无形服务的总和(2)a)核心产品层。旅游者购买的基本对象,在旅游过程中所追求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多种休闲娱乐需求。b)形式产品层。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景观的环境氛围、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餐饮与购物、导游服务等满足旅游者利益的实体和服务的对象。安全景区品牌、吸引的游乐项目、服务质量、景区容量。c)延伸产品层。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在景区获得的额外服务、交通条件、停车场、声誉保证和跟进保障等。辅助服务设施(如餐厅、商店)、为特殊要求顾客提供的服务、开放时间、投诉处理、开气

2、景区产品设计应遵循什么原则?

(1)创意要有特色。确定一个中心主题(2)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统一。人工建筑围绕景区主题进行,完美高度统一(3)维护和创造生态平衡。树立环境意识,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进行保护性开发(4)保证最佳经济效益。投入产出分析(5)为旅游者着想。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旅游者(6)安全与保护。充分重视旅游者和员工的安全(7)灵活性。适应不同的旅游者和经营环境

3、什么是景区产品组合策略?具体有哪些?(1)景区产品的组合策略a)一般选举组合法:以市场引力和区域强度为两个基本尺度,评价产品的地位。b)波士顿矩阵产品组合法:波士顿咨询集团矩阵模式(BCG)的重点在于分析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产品,市场增长率和市场份额两个维度c)产业—吸引力分析矩阵:在波士顿矩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用客源地区吸引力来代替原来的市场增长率,用目的地地区竞争地位代替市场份额。(2)市场营销角度的景区产品组合策略。从市场营销角度,景区的旅游产品组合是指景区的经营者提供给市场的全部旅游产品线的组合方式。a)全线全面型策略:多种旅游产品满足多个市场需要;b)市场专业型策略:某一特定旅游市场提供所需要的多种旅游产品;c)产品系列专业型策略:经营某一类型的旅游产品满足多个目标市场的同一类需要;d)特殊产品专业型策略:不同目标市场需求提供不同旅游产品(3)旅游者需求角度的景区产品组合策略。a)形象链策略:鲜明定位;b)关联性策略:几类产品有机组合;c)个性化策略:无法模仿的特色资源优势;d)差异化策略;e)R&D策略:创新发展,更新改造来提升品质;f)价值链策略:舍去不产生价值的产品,扩大增值性产品,拓展新增长点产品 4.景区产品创新管理的内容是什么?(P83,第三章)

面对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景区在实行创新管理时,一是可以放弃旧产品,重新开发新产品(3分);二是对原有产品进行改造,注入新的资金,更新设备,并对产品本身进行更新换代,使旅游产品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也可以说是打造景区产品的一个热卖高峰(4分);三是可以针对竞争对手的产品,开发出优于竞争对手的产品。(3分)

第四章

1、什么是旅游节庆?旅游节庆有哪些特点?

(1)旅游节庆是指以一定的资源为依托,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经开发规划后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动态文化吸引物的各种节事庆典活动的总和,这些活动包括各类旅游节日、庆典、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以及各种文化、体育活动。(2)特点。a)时间性;b)综合性:节庆活动内容、参与组织节庆活动部门、功能、管理人才能力的综合性;c)地方性:产生、形成、发展和衰亡,与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和发展需求有着很密切的关系;d)群众性:旅游节庆活动的大众化,大众的广泛参与性以及旅游节庆引起的强大吸引性;e)庆典性:包含庆典的特点与功能;f)变异性:内容、形式变化;g)体验性:旅游者的参与过程;h)经济性:获得经济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2、如何进行景区演艺策划? 从程序上来说,景区的演艺活动不仅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策划,而且要按照所列的工作内容进行组织。(1)步骤。a)立项。作为一个项目确定下来,确定要不要做、为什么要做、怎样去做;b)可行性研究。研究范围包括文艺演出活动的社会适应性。能否收回成本、吸引旅游者,应急能力;c)提炼主题,确定节目内容;d)确定演员阵容。一定规模的演出团体,外聘演员;e)技术与效果的策划。舞台布置、音响、视频、灯光等;f)管理与后勤。专业管理人员现场操作指挥(2)工作内容。地点、技术与效果、演员安排、节目安排、管理、后勤

第五章

1、制定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包括哪些内容?P111(一)自然环境卫生

 大气卫生  水体卫生  土壤卫生  噪音

(二)游览环境卫生

 游览场所卫生  设备设施卫生  公共卫生  卫生设施布置

(三)服务人员卫生及餐饮卫生(四)旅游者行为卫生

(五)新增项目及活动的环境卫生规划

2、景区环境卫生有哪些分类标准?P120(一)大气标准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水体环境标准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三)噪音标准

(四)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五)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六)设备设施卫生标准(七)饮食卫生标准

 食品卫生

 《饮食业油排放标准(试行)》(八)卫生服务标准(九)其他标准

第六章

1.简述景区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P164,第六章)

景区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者对景区满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景区与旅游者之间在质量问题上的互动程度。)2分 B.景区的环境质量。(主要指游览观光,休闲娱乐和服务场所的绿化美化,装饰布置的艺术性,清洁卫生的舒适性,灯光音响的美感性等等。)2分 C.景区的安全卫生质量。(景区的安全性程度,既是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又是景区运行的保证,因而是景区服务质量的关键性问题。)2分 D.旅游者意见评价。(旅游者的满意度是景区质量管理好坏的反应。)2分 E.景区的全面质量管理。(内涵包括:具有先进的系统管理思想;强调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其目的在于用户和社会受益。)2分

2、景区服务的过程管理包括什么内容?

(1)景区对客服务的管理。闸口服务(入园接待服务,第一步)、导游服务(导游讲解和指示导向服务)、餐饮服务(基本功能之一)、购物服务、表演服务、乘骑服务(满足参与性休闲娱乐需求的重要服务内容)、活跃气氛(创造特殊的休闲娱乐氛围);(2)景区展示服务的管理。建筑景观的展示服务(景区展示服务的基础)、园林园艺的展示服务、动物的展示服务、博物的展示服务(3)景区跟进服务的管理。环境卫生服务、安全保卫服务、应急医疗服务、特殊服务(老人、残疾人、婴幼儿、贵重物品保管等)、旅游者投诉处理

3、影响景区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讲,影响景区质量的因素主要有(Man)、设施(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五个方面,亦称为4M1E因素

第七章

景区实施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是什么?(这章看看诸如东部华侨成之类的案例)安全是旅游服务的生命线,为顾客提供“安全、祥和”的旅游氛围,是旅游企业经营运作的根本保证和永恒主题。许多景区的成功经验证明:景区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安全、稳定、舒适的游乐环境,游客只有玩得开心、玩得开心、玩得舒心,才有可能产生重游的欲望,并向他人宣传和推荐,进而为景区带来更多的游客。景区安全管理是保证景区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维护景区生育,建设和谐景区的重要条件

第八章

1、什么是景区的现场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现场管理的概念: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在景区现场、景区业务运行过程中执行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充分利用与配置景区的人、财、物等资源去实现景区经营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形式。(2)主要任务。a)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b)控制成本,提高效益;c)解决异常问题,创造良好作业环境;d)培养人才,搞好团队建设。

2、开展景区现场督导管理有哪些标准?P205(一)游客入园接待的督导管理

(二)景区内主要服务项目的督导管理

 景点的服务和管理  演艺服务和管理  展示服务和管理

 景区园艺展示服务和绿化管理  景区环境卫生管理

(三)景区内辅助服务的督导管理

 导游服务管理

 购物、餐饮服务和管理  景区安全保卫管理  特殊服务和管理  车船游览服务和管理  游客投诉的管理

3.开展景区现场督导管理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1)目视管理。常用方法包括 标识、颜色、看板和信号灯管理。(2)5S活动。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自律。(3)现场巡视。第九章

1、景区设施设备管理的类别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1)类别。a)基础设施类 :道路交通设施、排水排污设施、美化绿化设施、电力通讯设施、建筑设施、安全设施;b)娱乐设施设备类(水上、路上、空中娱乐设施);c)景观设施设备类;d)服务设施类(住宿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e)表演设备类(2)内容。a)安全管理。制订设施设备操作规程,熟练操作;制订维护、保养、检测制度;作业人员需持证上岗;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体系;b)人员管理。角色管理;技能培训;人性化管理;c)档案管理;d)应急管理 第十章

景区市场调研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P249(一)景区市场调查的程序

 明确调查目的  调查准备阶段

第一,情况分析 第二,非正式调查

 正式调查阶段

第一,选择资料的来源 第二,选择调查方法

 整理、分析资料阶段  调查补充阶段  调查报告

(二)景区市场调查的方法

 文案调查法  询问调查法  观察法  实验法

景区市场预测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P250 内容:景区需求预测 景区环境容量预测 方法:定性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 第十一章

1、如何降低景区运营成本?

降低成本:人力成本控制(人力成本是景区成本重要组成部分,增加生产力“一人多能”;减少员工人数,临时工、季节工)、采购成本控制(供应商比较、大批量购进周转快的商品、“即需即送”的送货系统、代销方式进货等)、财务费用、其他日常费用的控制(降低电话费、邮费等通讯费用,削减水电煤气等使用费用,出售无用资产,采用租赁设备,淡季减少开放时间和设施的开发)

2、如何看待景区企业的上市问题?

(1)现状:景区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增长缓慢,资产规模不均衡,赢利状况总体较好,成长性不均衡,加快股权分置改革。(2)景区首次上市的条件、程序、资产评估。(3)“旅游资源”上市还是“景区公司”上市。首先,我们要明确,旅游资源本身是不能上市的,它必须经由一定的载体,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才能够在股票市场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真正上市的是旅游资源的管理公司或其下属公司,而非“旅游资源”本身。从旅游产品的角度来看,旅游资源要转化成旅游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必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可进入性、可逗留性和可享受性。要解决这些问题,没有资金投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组织机构投资景区建设后,才可能使景区资源变成旅游产品,因此景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上市运作也只能看做是“景区公司”上市,而非“旅游资源”上市。(4)保守维持还是开发保护 在景区开发上历来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片面强调旅游业开发对自然景区的破坏作用,将开发与保护对立起来,将景区的旅游功能与其他功能对立起来,忽视了旅游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友好交往、推动社会进步,而且也能为资源保护、文物抢救做出贡献。在目前绝大多数风景名胜区无法靠财政维持的前提下,景区的企业化经营势在必行。传统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僵化,效益低下,而民营企业参差不齐。因而,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景区上市公司不失为一种较优的制度安排。因为:

1、上市公司实行的是多元化的法人治理架构,除董事会外,还设有监事会。

2、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业务经营和投资项目要受到各方的监督和制约,每年需两次公布经营业绩,并经注册会计师审核。

3、景区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其强大的融资能力和无形资产,跳出景区经营的狭小赢利空间,跨地区、跨行业地投资高成长性行业,并以部分利润用于景区维护。

4、上市公司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国家和地区政府通过持股就可以较容易地用经济手段来协调和整合投资各方的利益。综上所述,旅游景区公司上市有利于景区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有利于国家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直接参与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这些正式国家利益最直接、最充分的体现。第十二章

在对景区员工进行培训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P314 新员工的培训:员工培训的内容有新员工的培训,在职员工的培训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新员工培训的主要目的:使员工对企业老员工有进一步的了解,减少新员工对不明朗因素的疑虑,同时也为管理人员对新员工的深入了解打下基础。让员工了解将来的工作具体内容,程序,细节。让员工对景区产生归属感。主要内容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职能培训。

在职员工的培训:不脱产的文化教育,岗位知识培训,专题培训,转岗培训,个人选择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工作态度,行为方式 员工培训的方法: 参与式培训 授课式培训 角色培训

参观考察的培训 操作示范培训 员工自学 第十三章:

2.什么是信息资源?我国景区信息资源系统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百度定义)

我国景区信息资源系统包括:市场动态信息系统,游客接待信息系统、门禁票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物流资源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和总经理查询信息系统。

第十四章

景区战略评价与战略控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P362 联系:要进行战略实施的控制就必须进行战略实施的评价,只有评价才能实现控制,评价本身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发现问题实现控制才是目的。区别:概念不同 战略评价:是指重新评价企业系统条件和外部环境,判断、评估战略的实施情况,在必要时对战略作出调整。战略控制: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检查企业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评价实施企业战略后的企业绩效,把它与既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标准像比较,发现战略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是企业战略的实施更好的与企业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企业目标协调一致,使企业战略得以实现。

战略控制着重于战略实施的过程,战略评价着重于战略实施的过程,战略评价着重于对战略实施过程结果的评价

附加:可能会考的题目:自己看着办

1目视管理的概念:指管理人员利用各种形象直观的视觉感知工具将现场作业的方法、内容以及存在的管理问题等一目了然地表示出来,以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的一种管理共作

2目视管理常用方法P210 1.标识管理 2.颜色管理 3.看板管理 4.信号灯管理

3.5S: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自律

4景区安全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景区为了确保旅客、员工和景区的安全,消除安全问题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确保景区秩序井然,保持良好运营状态而实施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特点:1.广泛性和复杂性 2.关联性和重要性 3.专业性和全员性 5.现场巡视是现场督导管理中一种最为直接的行为表现,它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景区的正常运行,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各种作业现场进行观察、检查和指导 6.景区设施设备的种类:1.基础设施类 2.娱乐设施设备类 3.景观设施设备类 4.服务设施类 5.表演设备类 7.标准化管理的概念:指在标准化意识的指导下,在遵循旅游业标准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景区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主导因素,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规章和制度、统一的岗位服务项目、流程、技术标准以及预期目标的设计与培训,向旅游者提供可检验和可追溯的重复产品与服务的一种管理活动的过程。

8.景区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基础标准 设施标准 服务标准 产品标准 方法标准 9.景区督导管理者的必备技能:1.专业技能 2.人际关系技能 3.管理技能 10.督导管理的概念:指管理人员在工作现场对下属员工的指挥与知道管理。11.现场管理的要素:人员、物资、设备、方法、环境、信息 12.现场管理的特点:基础性 综合性 全员性 动态性

13,景区安全事故的特征:复杂性 巨大性 隐蔽性 集中性 突发性 相关性

14景区安全事故的处理原则:1.“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2.“三不放过”的原则 3.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4.依法办事的原则

西方经济学解释旅游业发展 篇6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对于旅游业而言,首先要找准该旅游项目的定位和定向。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是以假设对方的完全实现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因此,在对旅游业前景的分析上就要从假设出发。

当然,宏观经济政策是调控大局,微观经济政策是基础,因此,确定旅游项目的目标就尤为重要了,在此基础上,配合国家(或国际)的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尽量完善的调控计划,便是旅游业的出路。

当然,就中国旅游业来讲,是典型的凯恩斯的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决定理论起指导作用。毕竟,中国本身的总体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完善,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就需要在刺激人们需求的焦点上寻找出口。

我对中国旅游业发展并不十分在行,但可以肯定的是,刺激国内的旅游需要性远比吸引外国旅游群体更为有发展前景。且不说人口的众多,在国内,“全民旅游”的概念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激发国内人民旅游兴趣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回答到此吧,我的见解非常有限,但希望对LZ有所帮助。

经济学中的劳动供给曲线很清晰地描述出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后的行为变化:我们将工资率的提高分成两个阶段,首轮的提高是对劳动的激励,人们以劳动代替闲暇,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再度的提高则是对劳动的奖励,人们以闲暇代替劳动,用较高的收入来消费闲暇,所以,提高工资最终会带给人们消费和休闲的需求。旅游是新型的消费品,能同时满足人们这两种需求,同时,旅游业具有“一业带百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因而可以成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本文即以财政的眼光来审视旅游业,盯住的是旅游业资源配置的效应,重点研究在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中旅游业的贡献。

一、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分析

(一)资源配置的概念及评价

资源配置及其相关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资源配置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以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也就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的问题。①

西方经济学为描述资源配置的“理论”状态及如何实现这种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一般均衡理论;又为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了尺度,即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率。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经济体系如何将所有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在同一时间调节相等,当所有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时,无数决策者做出的不同最优化决策都可以和谐并存,即达到了一般均衡这一“理论”的经济状态。帕累托效率是评价资源配置的基本标准,它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即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同时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这样,每一种资源都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向上,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效率。②

(二)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源于资源的稀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财政应受到效率和公平原则的约束。

1.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准则。首先,应正确处理政府与经济的关系。这是当代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应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力量,政府不可介入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财政只能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间接纠正“市场失灵”。其次,应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即以单位资源耗费实现最大的效

益(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因此,财政应尽可能地将资源配置到高节约和高效益的领域。

2.财政资源配置的公平准则。公平准则要求财政资源配置符合就业创造标准。即财政应尽可能地估计现有资源能够创造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并将资源配置到能够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的领域,这有助于彻底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因为税收和转移支付只能对收入分配不公加以缓解,而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就业,进而增加贫困者的收入。

3.财政资源配置的内容。在效率和公平准则的约束下,财政一般在产业资源、人力资源、地区资源和国际资源等方面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规定了财政资源配置的内容,其中包括加强农业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建设、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援等。但是,在我国效率和公平准则没能充分约束财政行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还有待优化,“缺位”、“越位”、“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是在总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财政资金过多地投向竞争性领域,对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无法保证市场经济健康地成长,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理顺。实际上,在很多竞争性领域政府可以完全退出,将经济实体推向市场,在竞争中磨练。

二、旅游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效应分析

旅游业集行、游、吃、住、购、娱等多种活动为一体,具有“一业带百业”的作用和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乘数效应,它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成本和技术含量较低,财政投入只限于先期公共品的供给。从这些特点来看,旅游业符合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准则要求,对其配置相对多的资源能够促进财政资源配置的优化。此外,旅游业本身还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可以使这种促进作用得到增强,使财政与旅游业之间的联系得到深化。

旅游业资源配置的效应,是指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在资源配置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其资源配置效应会越来越强,本文将对旅游业在产业资源、人力资源、国际资源和地区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效应进行分析。

(一)产业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由于具有技术含量低、对资本的需求少、高度关联和辐射带动等特点,旅游业容易带动起相关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繁荣,并吸引包括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多种资源的大量流入,促使产业资源配置优化并发挥资源配置的乘数效应。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的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旅游业每收入l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旅游业的消费乘数更大,国际上该乘数为7,即旅游者每消费l元钱,可以带动7元社会消费,而在中国该乘数大约为5.③

此外,旅游业对工、农业的拉动作用可以通过“工业旅游”和“观光农业”等特色旅游来体现。目前欧洲的“工业旅游”已相当红火,如法国的“雷诺”、“标致”、“雪铁龙”等汽车企业年接待游客都超过20万人次,我国青岛市海尔、青啤等9家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旅游收入也相当可观,对相应工业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二)人力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旅游业创造就业的空间较大,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首先,旅游业本身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直接提供很多岗位,其工资水平较高,能够对人力资源形成强有力的吸引;其次,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高,可以间接扩大相关产业的就业。

旅游业具有就业的“乘数效应”,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④据国家旅游局统计,目前,我国有近600万人直接从事旅游业,按照乘数计算将带动社会就业3000多万人,这不但解决了就业压力,还能连带解决与失业相关的许多社会问题。2003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49万,间接从业人员3244万,从业总人数达3893万,⑤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WITC)主席让。克劳德。鲍姆加腾指出,中国旅游业在吸收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国际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发展旅游业,能够吸引国际闲置资金,优化国际间的资源配置,同时,引导外资投向资金需求大的旅游业和旅游地区,以弥补旅游基础建设资金的不足,引进先进的旅游接待设备和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可以增强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提高外资的利用效率。

此外,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被称为“无形出口”的旅游业,其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不受各国税制限制,已经成为各国创?[的重要手段。据统计,中国改革开放2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1%,⑥近年增长尤为迅速,对我国增加外汇收入和平衡国际收支做出了贡献。

(四)地区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国家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发展旅游业是缩小地区差别,使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办法。在偏僻闭塞、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较好的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会推动当地的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因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而提升当地的产出水平,进而吸引多方投资并提高当地居民的消费总额和收入水平,实现地区间的资源配置优化。

自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旅游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旅游业集中了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潜在后发优势,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鲍姆加腾说,旅游业被视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催化剂,有助于吸引投资和消费,对缩小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将起到很大作用。

三、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优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我们已经分析过,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财政和旅游业之间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交集,这就为我们研究旅游业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贡献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一)产业资源配置方面

财政对产业的支持是其资源配置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财政的资源配置。首先,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依赖于财政对公共品和准公共品的先期投资;其次,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外部不经济的现象需要财政力量进行纠正;第三,对旅游业自身资源配置中产生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依靠财政的力量加以引导,进行资源与产品的互补式开发。

然而,由于具有产业资源配置效应,旅游业自身也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甚至有余力帮助财政缓解资金困难。首先,在对旅游进行投资和消费时能够引起各种产业资源的自动整合与配置,使财政可以节省资

金用于其他方面;其次,旅游业发展通过“乘数效应”拉动经济,进而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为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提供财力支持。

(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财政人力资源配置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调控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其二是创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人力资源会自发流向效益好、工资高、有前景的行业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会导致行业、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的扩大,需要财政进行收入再分配的调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增加失业人口,进而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这需要财政既要创造就业机会又要稳定治安。但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产业自身能够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将会有效缓解财政压力。

旅游业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就业还没有达到饱和,自身就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其次,旅游业具有就业的“乘数效应”,而相关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间接就业机会增多;再次,旅游业的发展能将部分高素质人才引向贫困地区,提升当地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当然,如果旅游业过度发展,也会引起旅游行业的人力资源供给过剩,需要财政出面进行再配置。

(三)国际资源配置方面

财政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是间接的,例如,用增加基础设施的供给、设立税收优惠等方法来吸引外资,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来增加出口等,这些财政调节的成本不菲,但效果有时并不明显。

旅游业对国际资源的配置是直接的。首先,旅游业对资本成本和技术含量要求较低,只要投资环境良好,容易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其次,国外游客入境旅游在国内进行的各种消费,直接增加外汇收入,换汇成本低;再次,国内游客出境旅游,对国际商品和劳务的供求平衡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改善国际经济关系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可见,旅游业的国际资源配置效应是财政国际资源配置职能最好的补充。

(四)地区资源配置方面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并容易引发居民收入、居民受教育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保障程度等一系列失衡问题。有限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至多能改善基础设施的状况,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发展落后地区的旅游业能够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就业,并逐渐解决该地区的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许多从前须由财政解决的问题。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发达地区的开发空间会逐渐缩小,开发落后地区的旅游资源是投资者较好的选择。旅游业的发展会促使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资源在地区之间实现优化配置,进而,节约了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或提高了该资金的利用效率。“总之,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体现。发展旅游业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多种资源配置,这实际上是市场的选择,其效率较高,但旅游业的发展又面临着很多市场失灵问题,例如季节时令、突发事件等,这时只能依靠财政调节。因此,市场和财政应共同起作用,在市场有效的领域财政应该退出,并转向市场失灵的领域,这正是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实现的前提。

四、适度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对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优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我们发现,旅游业的发展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准则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加大旅游业公共品投入。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有充足的准备。目前,我国与旅游业相关的公共品供给明显不足,在旅游旺季,交通、住宿拥挤屡见不鲜,旅游景区的通讯不畅也司空见惯,这种状况严重打击了旅游者出游的热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而消除这一瓶颈只能依靠财政的力量。当前除了急需加大财政对公共品的投入以外,还需要加大对旅游业收益前景的宣传,吸引各方投融资。

2.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但旅游资源的配置却不能依靠旅游业自身的力量来完成。目前,我国旅游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较低,既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浪费也影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旅游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市场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通过财政手段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控和引导,具体可以采取的办法有:限制同类景观的开发,学习旅游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引进高级管理和专业人才,开设旅游特色化的服务等。

3.规范旅游业税费征收。旅游业的地域性很强,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享有较大的权利,不规范收费现象比较普遍,给旅游企业造成沉重的负担。旅游企业除了要应对工商、城建、交通、环境等相关部门的收费外,还要应对诸如防洪基金、副食品基金、人员暂住费、劳动力安置费等概念不清、权责不明的收费项目,如果将这些负担转嫁到旅游消费者的身上,便会影响客源,阻碍旅游业的发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对不合理收费给予取消,有留存必要的费改为税,由财政部门监督各地的执行情况,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监督,对违规行为的举报实行奖励等。

4.加强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对旅游业的税收政策支持需要保持合理的力度,要有针对性,否则会削弱税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也容易造成旅游业的过度发展,最终导致整个产业结构的失调。

当前,我国对旅游业的税收优惠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其优点和不足已然暴露。因此,应该保留对旅游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项目,取消容易造成旅游业依赖性的项目,作用不明显的项目或者取消或者调整,最终确定的政策体系并非保持长期不变,而是要根据经济形势进行短期调整。

5.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旅游业相对于制造业来说原本属于环保产业,但从其近期的发展看,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某些行为却产生了一系列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后果,这对旅游业乃至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不良的影响。当前急需对这些行为进行纠正,可以采取说服、教育、引导的方式,以避免生态环境严重被破坏而耗费大量的财政治理资金。

除此之外,我国当前对旅游业扶持的政策措施依然是科学的,关键是视其发展,把握尺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对旅游业扶持的重心会随着具体目标的转换而发生变动,但是要保持并加强旅游业资源配置的效应,财政行为不影响市场的调节始终是不变的初衷。

五、结论

本文介绍了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分析了旅游业优化资源配置的效应及其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关系,并通过二者相互作用的实例分析,得出3点结论:第一,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可以作为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补充或一定程度上的替代;第二,因为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效应,使得财政有限的资金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资源配置,从而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得到加强;第三,旅游业发展不足或发展过度会减弱

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篇7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是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品质以及应该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准则包括文明服务准则、爱岗敬业准则、诚信公道准则、遵纪守法准则、宾客至上准则、团结协作准则、钻研业务准则、一视同仁准则[1]。这八项准则即是每位旅游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也是人们评价和判断每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标准。

近年来, 关于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准的报道屡屡见诸于各大媒体报刊, 一时成为了广大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但目前旅游行业对其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价往往是定性的、抽象的, 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且可操作性不强, 缺乏对他们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工作计划等情况的具体量化衡量, 使评价者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找到参照标准, 缺乏具体操作的可行性, 导致没有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实质性评价,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失准现象仍然无法得到遏制, 造成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提高乏力、职业道德建设无处着力等问题。因此, 构建可实施、可普及、可评价、可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迫在眉睫。

2 旅游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旅游从业人员提高认知水平

旅游行业组织依据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 对各级各类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评价, 使存在于旅游行业中的广告误导、导游误购、合同违约、服务打折、报价不实、以次充好、恶性竞争、“黑社”、“黑导”、“黑车”、“黑店”等行为无法逃脱道德审判。随着行业道德自律机制的逐步健全和旅游消费公开性、透明度的增强, 旅游从业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屡屡曝光, 严重的不道德行为受到公众谴责和行业道德准则的处罚,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善恶、正邪、荣辱等均得到评判,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感、荣誉感受到激发, 从而促进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

2.2 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旅游业直接服务于广大游客, 直接面对广大游客的监督和评价, 使旅游从业人员能更快、更准确地了解到游客的喜恶, 聆听到最真实的想法, 获得最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外部评价, 可引导和帮助旅游从业人员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使旅游队伍素质得到提升。在推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 注重发挥旅游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使广大游客在愉悦身心的旅游活动中对旅游从业人员做出准确判断的同时, 相互作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

2.3 有利于改善旅游业地位和形象[2]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就是依据旅游各部门相应的职业准则、要求,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评价, 以达到监督、激励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行为的目的。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即时地做出评价和反馈, 通过物质和精神奖赏来激励其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通过物质、精神、纪律、法律等不同层级的惩罚方式使其产生巨大的外部压力, 必须做到有力度、有效用地遏制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

加强旅游行风建设, 是促使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旅游企业品质日益提升、旅游行业形象逐渐改善的根本保证。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否符合职业标准, 能否满足广大游客需求进行量化, 并据此深入开展旅游行业的创优争先、优胜劣汰活动, 优化旅游环境, 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素质, 改善旅游行业整体形象。

2.4 有利于全面实施高效监管工作

建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使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变得实在、具体、可评估、可操作, 为建设旅游职业美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了职业道德的参考标准, 成为良好职业道德塑造的指导依据。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制约着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 它是保障、维护和推动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动力。

3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完善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应做到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以内部评价为基础, 结合外部评价产生的作用, 使旅游从业人员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受到社会、单位和他人的监督, 从而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评价过程需整合多方面的评价信息,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做出准确深刻的评价, 体现出职业道德评价的民主性与发展性, 营造出尊重、理解、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 促使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走向更高的境界。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主要可分为内部评价 (自我评价、集体评价等) 和外部评价 (社会舆论评价、传统习俗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评价等) 。

3.1 确定评价的主客体

主要是: (1) 评价主体。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的主体是指组织和参与职业道德评价的人员。评价主体可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进行选择, 借用多主体评价的方法, 以多主体代替单一的评价主体, 可避免由于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带来的误差, 即旅游从业人员自我评价、旅游者评价、人事管理部门评价、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评价或专门成立的评价小组等多评价主体参与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无论评价主体是谁, 都必须熟悉评价技术, 且能理解 (并设法避免) 在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评价。 (2) 评价客体。客体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通过对旅游从业人员平时在工作岗位中的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学习能力等内容进行分析, 制定有利于职业道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3.2 内部评价指标体系

内部评价包括自我评价 (自我剖析、自尊、自知、自诚) +集体评价 (考核评分、工作效率评价、对比评价等) , 这种评价方法可操作性强。自我评价过程是旅游从业人员对职业道德的自我反思过程, 也是一个自觉的职业道德的修养过程, 决定着旅游职业道德由“他律”走向“自律”。集体评价过程是在旅游行业部门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活动方式。

3.3 外部评价指标体系

外部评价包括社会舆论评价、传统习惯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评价、客户评价等 (图1) : (1) 社会舆论评价。社会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范围内或在相当数量的人群中, 对某种事件、现象、行为等, 正式传播或自发流行的情绪、态度和看法[3]。全社会各阶级都会从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 借助道德舆论, 宣传本社会、本阶级的道德原则与规范, 肯定、褒奖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使其感到精神鼓励与内心满足, 更好地坚持善的职业行为;批评、谴责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集体或个人的行为, 使其改变原有的职业道德观念与不道德的职业行为, 并引起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检点和警觉。 (2) 传统习惯评价。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职业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习以为常的职业道德倾向和评价方式[4]。旅游从业人员的传统习惯是长期以来按照旅游行业的工作秩序形成的、习以为常的职业行为倾向, 表现为一定的工作情绪和传统的工作方式。凡是符合传统习惯的就认为是道德的, 凡是不符合传统习惯的就认为是不道德的, 因此职业道德传统习惯对成文的职业道德规范起补充和制约作用。 (3) 行业管理部门评价。行业管理部门评价是指各级旅游组织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进行的评判, 如国家旅游局对地方旅游局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旅游饭店协会对饭店工作人员的评价、旅行社协会对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评价等。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评价相对规模较大, 所以一年进行一次即可, 有条件的地区或行业可以半年进行一次大型评比活动, 评选出行业内道德优秀的服务人员, 给予恰当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奖励,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楷模形象, 激励旅游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 (4) 客户评价。客户评价是外部评价法中最重要的方式。旅游者 (旅游行业的客户) , 作为旅游活动的切身体验者, 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做出评价应是最客观、公正的。所以, 游客满意度调查以及旅游者评价是旅游行业获得最真实准确的资料,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3.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内部评价指标体系和外部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共同构建起来的。内部评价分值的比重较大, 占分值的比例为60% (其中, 自我评价部分分值的内部评价分值的比例为30%、集体评价分值比例为70%) , 外部评价部分分值的比例为40%。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分值S, 内部评价分值I (自我评价M、集体评价分值G) , 外部评价分值O。计算公式为:S=I×60%+O×40%。其中, I=M×30%+G×70%。根据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以及德尔菲法修正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 通过层次分析法为每个指标赋以权重。将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八项要求内容作为层次分析法中八个层次的备选方案 (备选内容) , 求得每一层次的内容对上一层次内容的优先权重, 以此类推, 最后再利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的最终权重, 得出八个层次的备选方案的权重排序, 以及每个层次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 (表1, 图2) 。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126;对总目标的权重:1.0000。

通过层次分析法软件为每一项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赋以权重, 得出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 (表2) 。根据积分可确定旅游人员职业道德等级, 效仿旅游饭店星级评定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星级评定:考核得分>95分的评定为五星级;85—95分的评定为四星级;75—85分的评定为三星级;60—75分的评定为二星级, 并对二星级员工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考核得分<60的即可对其进行相应惩罚或解聘。

评价步骤为:首先, 各单位准备接受职业道德评价的员工的相关资料并报送评定机构;其次, 评定机构派出评审小组进行专业评价、审查, 并确定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评价结果以及个人信用星级, 三星级以上员工颁发等级证书, 并上报道德监察机构备案。每年年终评定或每季度评定一次 (若条件允许) , 并将评定结果记入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档案。如李明为某知名旅行社导游, 在旅游职业道德评价中的内部评价部分:自我评价得分80, 集体评价得分为75分;外部评价部分得分为82。其中, M=80、G=75、O=82, 将这些数据代入以下计算公式:S=I×60%+O×40%。式中, I=M×30%+G×70%, 得:I=M×30%+G×70%=80×30%+75×70%=24+52.5=76.5;S=I×60%+O×40%=76.5×60%+82×40%=45.9+32.8=78.7。由此可得李明的旅游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得分为78.7分, 可评定为三星级员工, 并颁发三星级员工等级证书;李明的旅游职业道德处于中等水平, 仍需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自身优缺点, 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提升。

4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机制的建立

4.1 建立监督机制, 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具体的监督方法可采用社会监督, 即建立社会监督制度, 公开评分标准, 定期或不定期聘请社会各界群众代表通过客户体验评价的方法参与评比, 对旅游从业人员行为做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 将评价打分过程公布于众, 接受监督。客户评价可利用问卷调查、客户座谈等方式, 随机深入客户进行调查研究;也可建立公开举报制度, 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 由指定客户 (或VIP) 进行监督, 从而评选出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社会监督制度的实施, 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对考核评分方法起积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4.2 建立职业道德评价档案, 奖优惩劣

在根据评价体系评分的基础上, 建立旅游从业人员道德档案。将每一次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分真实记录在其道德档案中, 使旅游从业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不断提高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将某一地区或整个旅游行业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 在网络上公开发布个体职业道德评分及个人信用等级, 用人单位可在网络上了解其职业道德情况, 做出自己的人事决策。这样可通过用人单位, 进一步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 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机制即是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杠杆。

摘要: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且已取得骄人的成绩, 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旅游从业人员群体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旅游从业人员形象急剧下滑, 公众对旅游业的诚信和品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因此, 通过建构科学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合理评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素质, 改善旅游行业形象至关重要, 能促进旅游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深化旅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篇8

关键词:旅游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59-02

国务院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行业的参与和配合。随着国内、国际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职业院校把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校企合作有紧迫性。

一、旅游职业院校企合作办学的意义

我国培养的学生大多比较重视对教育理论的培养,实践能力明显欠缺,技术突出型人才过少。当今经济高速发展,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社会企业急需大批能够将科技理论成果转化为物质产品和实现生产的技术型人才。旅游职业院校实训常常以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等为对象,学院自身拥有这样的基地是不可能的,旅游企业却有经营权,这种情景迫切需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能说、能写、能干”的实用型人才。

二、旅游职业院校企合作办学常见的三种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先签定合同,再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由企业单位和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人才培养任务。在教学计划设置中,学院要完成基本的理论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提高其临岗技能。企业完成岗位培训、提供相关岗位及相应的指导、管理任务。

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1+0.5 +1+0.5”模式。学生在校三年,有二个“0.5”学年到企业实习实训,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让学生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学院在二个“1”学年完成理论教学任务和校内实训任务,在学生到企业临岗实训中完成相应的指导、管理任务。

3.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如冠名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

三、旅游职业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机制有待完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校企双方缩手缩脚,在“责、权、利”面前患得患失,眼光也放不远。

2.学校和企业双方缺乏热情和动力。有的旅游学院关起门来教学,封闭式“讲山、讲水、讲人文”;少数企业人才方略缺乏,搞校企合作也只是用用劳动力,社会责任感缺乏,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3.校企合作依靠关系和信誉,制度缺失。层次浅、水平低,双方认识不足。

四、多方位出击,深化校企合作

1.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加强主导,大力促进校企合作。一方面,让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直接挂钩。同时,政府给予企业在税收等方面政策支持,成立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推动校企合作。

2.校企双方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只有开展深层次合作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特色。企业要长远发展,人才是保证,高校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加强实践性教学,而充分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性教学资源是最有效的途径。

3.校企合作要紧抓五个要点,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1)旅游职业院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培养目标,会同企业,考察市场,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需求,就是社会的需求,旅游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达到学生理论和技能双着陆的目标,让学生“能说、能写、能做”,各方面具备相应的素质。

(2)校企双方共同做好教学相关安排。旅游职业院校要和企业保持日常联系,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研究企业一线出现的问题,了解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合理安排专业课程及相关实训等。我院所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征求了一线企业专家的意见,实训时间的安排及整个教学计划的制定都与企业的节奏高度切合,有力保证了我院几年来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3)加强校企互动,充分开发企业专家教学资源。一方面,学院教师带领学生下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旅游学院要特聘部分企业专家成为学院教师。在一定的模式操作过程中,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则提供实验实训场所,企业专业负责专业课的教学,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的共同提高。

(4)校企双方共同打造现代化的实训基地。旅游院校实训基地有特殊的要求,如人文景观等,学院本身不可能拥有这些资源,我们必须采用多种合作模式,让一线企业成为旅游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才能完成教学实训任务。本着“诚信、互惠”的原则,共同建设好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企业可以挂学院实训基地的牌子,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创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学院教师也可以经常下企业到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达到实训基地作用最大化的目的。近几年,职教园区的建立有力的促进了我院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宜昌所有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我院的教学资源,武汉、上海、北京等地多家企业已成为我院的合作伙伴,不仅旅游资源共享,人力资源共享,还信息资源共享,有困难还互相帮助。

(5)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旅游职业院校应该努力打造教师队伍。旅游职业院校教师常常存在着理论强硬、实践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刚从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与学院缺少实训基地有很大的关系。参加工作以后,年轻教师常常没有下企业的机会,使得想想加强实践教学也没招。学院在校企合作中常常只注重学生实训,忽视了教师的实践性学习的问题。一方面,旅游职业院校要让教师带队到企业实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更新思想,与社会接轨。另一方面,要让年轻教师到企业去挂职锻炼,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把企业面临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这样,旅游职业院校的教学才能真正的做到理论加实践的高度统一。我院多种形式派遣教师下企业,每年学生实训必安排专业教师带队,寒暑假必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去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挂职,效果良好。

五、结束语

旅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有它的特殊性、迫切性,我们要站在职业教育的角度,站在民族旅游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这一个问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教育事业,紧抓关键环节,深化校企合作是当务之急。

[1]黄迎新.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培训,2006,(12).

[5]王美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甘肃高师学,2002,(6):84-85.

[3]舒惠芳.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

上一篇:详解请示的格式下一篇:暑期生签订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