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技术

2024-08-11

旅游职业技术(共12篇)

旅游职业技术 篇1

旅游业是一个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产业。它的兴起, 至今不过百年历史, 已跃居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在我国, 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 已经具备相当规模。2001年1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工作会议, 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强调旅游业在国民经济调整方面的特殊作用和在扩大内需中的明显优势, 因此要加快旅游业发展。

目前, 我国的旅游教育主要停留在高职和中职两个层面上。近年来, 中等职业类教育面临着一些尴尬的局面, 旅游管理专业同样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认清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探讨其中的成因, 寻求发展的对策成为旅游管理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现状

1.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中规模的扩大和高等院校的扩招, 中等职业教育在招生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急剧升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逐渐被蚕食的同时, 还面临着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尴尬局面。

2. 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

(1) 有利因素。我国的地域辽阔, 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发展天地。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提高, 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旅游意识的提高为旅游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后续动力。而近年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异常迅速导致基层专业人才的短缺, 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的缺少为旅游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最后, 国家对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制度为饱受生源困扰的职业教育带来生源希望。

(2) 存在的不足。由于教育本身的特点,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充分考虑了教学的需要, 而忽视了市场的需求。因此产生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四个脱节:一是旅游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旅游产业发展脱节;二是旅游教育的课程开设和教材建设与旅游产业脱节;三是旅游科研与旅游产业发展脱节;四是旅游高等教育盲目地低质量地数量扩张, 短期内超过了旅游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度, 挤压了中职的生存空间。

重理论、轻实践, 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其结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有理论水平, 但动手能力差, 社会经验不足。这点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旅游管理专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在考证制度上, 临近考试, 考生都是拼命背诵概念, 即使是操作性很强的现场解说部分, 也是靠背解说词来应付过关, 脱离了“解说”这一过程的灵活多变性。

二、出路和对策

1. 课程改革

首先, 是做好文化素质的培养。传统观念中旅游是作为学习的一部分的, “游学”“游历”等词就充分说明了“游”在古人心目中是作为提高学识修养的一种手段, 但是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快节奏化, 更多的人把旅游当成了休闲行为, 而作为为“游客”设立的各种旅游配套设施 (硬件、软件) 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要求, 而忽视了本身价值所在。所以, 旅游管理专业要想提高从业人员的立足根本, 主要还是从最基本的抓起, 即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 提升从业人员个人底蕴, 适当增加文化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

其次, 改善专业课程设置, 使之更符合旅游产业结构特点。一方面, 要求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 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基层, 详细了解, 充分了解旅游服务的需求, 把握旅游消费者的要求, 贯彻旅游市场的行业实质:不要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产业, 而是要做到为了发展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淡化理论教学内容。只有在实践中得到证实的理论才是实用的理论, 再实用的理论也不可能是万能药。所以说, 强化实践教学, 加强学生应用、应变能力, 避免产生产品和市场脱节的状况。实践教学应该是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但是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 实践教学往往成了教学的一个小环节。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调查发现, 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校三年期间, 旅游的景点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 还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缺失。因此, 旅游专业学生应充分利用寒、暑假、休息日之际, 四处游历, 不断扩充自己的旅游知识。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以往毕业生和社会合作等方式,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环境。高职院推广的“顶岗实习”应该为中职借鉴和利用。

2. 师资改革

首先注重教师理论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和培训工作。尽管在职业教育方面, 理论的要求相对弱于实践, 但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与时代一起共同发展的, 因此, 送教师进行理论研究, 学习最新的理论基础还是很有必要的, 特别是在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中职的状况下, 更应该进行进修, 防止知识体系老化。其次是将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地送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 接受基础理论培训, 了解一线实际要求。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 打破传统的坐班制度。提高教师水平本身就是提升学校教育, 不能简单的以学校的经济或者是人员的稳定而限制、约束教师的发展。

重理论, 轻实践也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的一个误区, 教师的理论基本功很扎实, 但是因为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 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 因而教出来的学生也就相对偏重理论, 甚至是死记硬背。职业教育不能用理论的教师教出理论的学生, 而是用实践的教师教实用的学生, 这样才能使得教出来的学生适应市场的需要, 提高就业率, 提升知名度, 扩大招生面, 发展办学规模。因此师资培养还可以走引进来的思路, 广纳贤才, 突破学历、职称的瓶颈, 对于社会上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人, 打破常规引进, 或者采用聘任的方法使其为教学服务。

3. 教学模式改革

(1) 合作办学。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相对于国外百年历史而言, 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还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仅仅立足于现有条件, 要充分利用旅游的无国界的特点, 学习旅游先进国家的经验。可以通过交流研讨、合作办学等多种途径解决。当然, 学习外国的经验和理念的同时, 还要注重本国特点, 切实把先进的经验和实际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作用。

(2) 挂职锻炼。理论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验证, 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只有深入第一线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岗位目标要求, 只有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在学完基础的理论课程后, 由学校安排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岗位实习, 而学校定期不定期的到企业集中授课, 这种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在由教师理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比起传统教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模式也可以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参考。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积极开展订单培养”“与企业紧密联系, 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对于处于教育发展改革过程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而言, 如何把握时机, 与时俱进是我们每个从业人员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旅游职业技术 篇2

师资力量

学校有教职工238人,教授、副教授116人,硕士研究生占比65%,“双师型”教师占比82%;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委会)委员2人,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专家评委8人,省级14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2人,省级22人,湖北省技能名师1人,楚天技能名师12人。先后有4名教师获得宜昌市“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标兵”殊荣。已建成“高小芹(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梅继开(职业教育创新)劳模工作室”,建有旅游管理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旅游职业技术 篇3

【关键词】东盟 旅游管理 英语教学 改革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校区位于广西贵港市。贵港市拥有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贵港港。当地目前已经形成制糖、造纸、建材等支柱产业以及冶金、机械、食品、服装等其他产业体系。"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而贵港市与东南亚国家地缘和人缘相近,传统习惯相似,经济合作具有很大互补性,合作前景广阔。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更要得到提升。因此,笔者将针对本校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适合东盟视野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一、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校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1.纵观学院这几届旅游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都不高,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成绩更是低。所以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就是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乏学习兴趣。

2.教学课时少。旅游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英语只是专科第一学年开设,加起来总共是136个学时。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出去接触到外国人的机会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大得多。因此,一个学年136个学时起到的作用不大,不能应用到实际的旅游工作中。

3.教材没有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也是和其他专业一样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内容仍过于简单和没有针对性。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使学生掌握英语在酒店业、旅行社、餐饮业、景点景区介绍等范围内的应用。因此教材的内容应该是围绕酒店业、旅游社、餐饮业、景点景区等范围内的业务活动设计教学内容。

4.手段以教师为中心。我院英语课堂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导致有些课堂是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睡觉。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讲授法。而现在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也主要是以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为主,仍然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那部分基础本来就不好的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学不下去。

二、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校区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1.增加教学耐心,从基础知识开始教授。针对本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英语学习兴趣缺乏的现状,英语教师应增加教学耐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基本的知识开始教授。这样就能避免学生越学越学不会、越学不会就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

2.增加英语课时数。笔者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出去接触到外国人的机会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要大得多。英语教学应该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语言技能的专门课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考虑课时的增加。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好英语听、说、读、写这几个技能。尤其要掌握好旅游口语,酒店口语等等。

3.选择有针对性的教材。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选择与其他专业不一样的大学英语教材,应该更有针对性。教学内容越丰富越专业掌生的学习目标就会越明确掌习的态度也会越积极。教学内容最好包括了英语在酒店业、旅行社、餐饮业、景点景区介绍等范围内的应用。并且还可以多采用模拟实训教学手段模拟各种旅游服务业务的工作环境,鼓励学生用地道专业的英语处理各种旅游服务业务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4.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引导式教学教师在讲解了语法和句子中的重点和难点后可以使用分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如把一个班学生分成几组,每个组负责一个景点的英文介绍;又如让学生们扮演导游和游客到教师设定的景点游玩;这样既可以人那個学生运用学到的短语句子,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英语课堂的兴趣。还可以设定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完成了任务之后学生还会有成就感。

总之,在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这样的背景下,我院旅游管理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总所周知,当今旅游行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就业的好坏,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生来说,英语学习往往被视为一大难题。随着我国国际旅游的蓬勃发展和适应旅游服务和国际接轨的客观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前景广阔而且迫在眉睫,因为大学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对于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好课时数、选好针对性的教材、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英语教学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单瑜阳.第二外语教学中多元化学习模式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

旅游职业技术 篇4

目前, 我国各高职院校应用比较广泛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 即订单式、“2+1式”和“学工交替”模式。但这三种模式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校企合作也都基于浅层次的方面, 并不能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基于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良好契机, 依托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结合其他职教集团相关经验, 逐步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情况简介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成立于2002年5月, 现设有酒店管理、导游、旅游管理和涉外旅游四个专业, 其中酒店管理专业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国家骨干院校申报重点建设专业。

多年来, 旅游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在骨干院校建设前各专业就已经成立了由校内专业教师和秦皇岛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 共同研讨、制订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 参加课程建设与改革, 共同搭建实践交流平台, 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2011年, 由秦皇岛市政府牵头、秦皇岛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旅游行业、企业和学院相关人员, 调研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现状, 为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探索职教集团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但在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前, 旅游系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合作不够密切。虽然在顶岗实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校企在教学、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校企合作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二、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简介

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2年5月, 是在秦皇岛市实施“旅游立市”的背景下, 经秦皇岛市政府批准, 由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主导, 政府有关部门、旅游教育机构、旅游产业、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组建, 涵盖市境内所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旅游景区 (点) 、宾馆饭店、旅行社及相关旅游机构的具有教育、科研、产业信息交流、人才培养与交流、实习实训等功能的职教集团。

集团实行理事会责任制, 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 (设立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 下设教学工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创业就业工作委员会。理事会是集团最高决策机构, 根据需要设理事长一名 (由市级领导担任) 、副理事长若干名 (由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旅游教育机构及当地主要旅游企业负责人担任) 、理事若干名 (涵盖全市所有政府有关部门、旅游教育机构、旅游企业) ,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 (由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 、副秘书长若干名 (由秦皇岛市政府有关部门成员及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主任担任) 。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依托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秦皇岛旅游职教集团,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在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制度结构框架下, 分别建立了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形成了主体多元、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得以创新。

(一) 成立多方合作的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

首先, 旅游系在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指导下, 依托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成立了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 深化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改革, 形成多方合作、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集团成员单位秦皇岛市旅游局、旅游协会、各相关旅游企业业务骨干和旅游系各专业带头人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指导旅游系开展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及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等工作。

合作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 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四个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主任由旅游行业企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 副主任由旅游系主任担任。

(二) 组建利益共享的各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各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成员主要由集团内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校外实训基地中基层管理骨干、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组成。

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 共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委员会成员安排落实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和顶岗实习, 安排兼职教师的选聘、教育培训及考核与管理, 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与考核, 指导与开展企业员工培训, 为专业对接产业搭建桥梁。

(三)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

接纳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成员建议, 结合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的指导意见, 旅游系还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制度, 使校企合作过程规范化, 促进校企合作顺利有序进行。

1. 制定《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办法》、《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工作办法》, 明确委员会的职责、工作制度及委员的权利和义务。

2. 制定《旅游系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办法》、《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办法》, 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 完善运行机制。

3. 制定旅游系兼职教师选聘、考评制度。

4. 签订校企合作就业协议, 保证合作企业优先接受和安置毕业生, 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实现校企合作成果共享。

5. 制定激励与考核制度, 鼓励教师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下酒店挂职锻炼,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6. 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规程》、《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等, 形成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 谋划运作校企合作项目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同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成员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开展项目合作。

1. 建立教师与注册经理人双元角色组织制度。

为发挥学院和企业分别在理论与经验方面的优势, 校企共同建立学院及企业管理人员“双元制”制度, 即企业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 根据个人能力表现可以转为公司注册项目经理或咨询经理, 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工作。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可根据学院教学安排, 举办讲座或承担相关课程, 经过学院培训、考核, 符合条件的可由学院聘为专业指导教师。本制度的建立为专业教师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 能够培养教师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力, 也更能够充分利用企业人才条件,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最终为学生提供最贴近企业实际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2. 合作开发教材与实践课程。

专业教师参与其企业运作的同时, 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相关教材和实践课程, 目前已经与企业共同编写了《饭店管理导论》、《酒店英语》、《餐饮部运行与管理》、《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等多本校企合作教材;编写《酒店管理标准》并与企业共同开发了顶岗实训课程, 使教学目标同行业企业标准相对接,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对接。

3. 建立“学生管理岗位”见习制度。

基于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企业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的相关资源, 系部酒店管理专业充分将其利用, 率先开展由酒店专业人员指导的学生管理见习活动。在集团理事酒店中, 选派部分学生进行酒店领班、部门主管岗位的见习, 尝试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只能做一线服务员的现状, 实现学生在注册经理人的指导下进行批量基层管理岗位见习活动, 并逐步制度化。

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 旅游系真正实现了与企业之间“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 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 政府在集团构建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转换

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是以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为主导的, 集团理事会的决策机构成员也大部分由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担任。在集团成立之初, 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体现明显, 通过传统的行政力量完成了集团理事成员的加盟。但当集团运行平稳后, 政府主导的运行方式却降低了集团工作及合作项目的效率。

此时, 政府应从集团建立伊始的引导者逐渐转变为集团发展过程中的良好外部环境缔造者。为集团运行提供相应扶持与帮助, 并负责监管集团正常工作以及资金使用。

(二) 集团理事成员间联系较为松散

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是非营利性合作组织, 集团理事成员之间在合作前没有利益关系, 因而在集团成立后, 成员间的联系仍较为松散。虽然学院作为集团秘书处利用职教集团的资源, 通过建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同部分理事成员之间逐步建立起了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方式, 但整个集团内部各理事成员之间还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 这就大大影响了集团作用的发挥, 也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 通过以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深化了“入校入行、岗位课堂、三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了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企业人才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海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 2011.

旅游职业技术 篇5

一、团总支2010-2012工作报告………………………………………1

二、学生会2010-2012工作报告………………………………………5

三、大会候选人资格审查通报 ………………………………………………7

四、大会组织机构设置…………………………………………………………8

五、大会选举办法 ………………………………………………………………9

六、团总支委员会候选人名单 ………………………………………………10

七、团总支委员会候选人简介 ………………………………………………11

八、学生会委员会候选人名单 ………………………………………………13

九、学生会委员会候选人简介 ………………………………………………14

旅游职业技术 篇6

[关键词]旅游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根据《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到2009年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数达313.4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校生964.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工作模式的不断变革,人们的职业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及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从其内涵和特点分,职业核心能力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

方法能力是指主要基于个人的,一般有具体和明确的方式、手段的能力。它主要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方法能力是劳动者的基本发展能力,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知识、信息和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职业方法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社会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三、旅游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职业教育正不断从传统的“工具性”的谋生型教育,向着“发展性”的适应性教育转变。现代的职业教育既要培养就业者岗位的胜任能力,也要培养就业者的职业适应能力;既要培养就业者上岗的基本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就业者具备适应科技迅速进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核心能力和基本的精神力量。

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活动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

(二)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加市场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旅游业也将从产业化向国际化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那时,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将是现在的六倍,如此富足的旅游客源,无疑给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机遇。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已逐步走向成熟。旅行社业由于外资与合资旅行社的跨进,客源结构由单一入境游变为入境、出境、国内游三大业务板块;饭店业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与世界接轨的管理模式;旅游的主题也从单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转变为涵盖各个行业、各个年龄层次和各种文化背景人群的旅游主题。这些发展变化决定了在人才需求层次方面需要大批掌握一技之长、有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较高的职业核心能力、从事旅游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旅游业的大量人才缺口也正在于此,人才需求的变化给旅游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重申了一个原则:教育应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感受能力、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竞争能力、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让每一个职业人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从而实现自我价值。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单纯培养岗位的动手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科学院和美国耶鲁大学合作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体能、技能、智能的获得,社会需要支付的成本分别为1:3:9,而人的体能、技能和智能对社会财富的贡献则分别是1:10:100。相对于技能而言,这里的“智能”更多表现为“智慧”、表现为“核心能力”的范畴。智能(职业核心能力)的获取正是人们获得自由和发展的基础,是获得成功的钥匙,是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获取财富的关键。没有职业核心能力,不可能在急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生活中获取应有的财富,就不可能有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不可能获取“满意”的职业和拥有“幸福”的感觉来源。同时,个人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

四、旅游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策略

(一)由重视专门技能向重视职业核心能力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重视专门技能向重视职业核心能力转变。由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承担的山东省人文社科项目“旅游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以100家涉外旅游企业(国际品牌酒店60家,国外酒店20家,国际旅行社20家)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旅游企业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发现,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关注度,突出表现在“良好的职业素养、语言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

nlc202309040209

(二)重视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科技进步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过多地依赖教材,不重视课程开发,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更加重视课程开发环节,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改变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教学案例,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法、项目工作法等来体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知行合一,教、学、用一体化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强调校内外实训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形成了以“需求导向的专业课程、双师双证的师资队伍、工学结合的教学情境、校企合一的实训基地、供需一体的订单培养”等为主的教学体系,把专业课程实训、校内生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紧密衔接,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建设有四星级标准的酒店和具有全资质的国际旅行社,可提供学生校内实境教学,在国内外建设有近百家实践教学基地,涵盖了80%的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基本实现了我院教学与实训零距离、实习与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特色。

(四)注重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第二课堂活动是学生在课堂外与人交流、沟通的不可或缺的平台,已经成为学生展示才艺、才华的舞台,对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专题素质教育讲座,从分发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等作用,指导开展与专业活动相关的实践活动,更好的将专业技能与才艺相融合,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体现行业色彩,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旅游行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和窗口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敬业、爱岗、服务大众的职业精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坚持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促进学生精神成人,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品格的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塑造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具有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旅游服务精英人才,提炼出“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服务绅士淑女”的核心办学理念。学院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形成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与品牌文化五大系统彼此呼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把校园打造成为“没有客人的宾馆”,使学生在这样的校园氛围中逐渐养成旅游业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五、结束语

为满足旅游行业、旅游企业对旅游类高职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好的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旅游职业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旅游行业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旅游职业技术 篇7

关键词: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创新

现阶段,我国高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能够适应现在社会某一岗位要求,也具有发展的潜能,以适应未来新出现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鉴于此,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具有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我院旅游专业根据以上要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一套具有独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根据社会需求设立培养目标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教师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都会做充分的社会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工作,最后提炼出社会所需要的旅游人才的类型,然后针对其特点制定培养目标。

1)总体了解社会需求的状况,通过每年的国家、河北省、邢台市旅游行业的分析报告和经济状况,预测行业发展趋势,确定本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2)根据酒店、旅行社等企业提供的旅游人才需求信息和本专业历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素质和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之间的差距,他们之间如何有效衔接,达到“零距离”就业。

3)选择旅游企业的专业成功人士、省市旅游局的相关领导、各兄弟院校著名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来指导本专业的目标设定以及执行过程,提供咨询和指导。

在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之后,接着对本专业岗位的学生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分解,确定能力开发目标,确定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标准,然后进行能力培养项目所需的课程安排,从而最终确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 课程及教学内容特色

2.1 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双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与国家政策相对应,为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我院旅游专业要求在校生必须考取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酒店高级服务员资格证书,为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旅游专业部分课程选用了河北省导游资格认证教材。为了与河北省旅游局组织的国家导游资格考试同步,同时为了让学生对关于导游方面的内容有一个宏观整体的把握,经过旅游教研室的全体教师的商讨,以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一致通过,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和《导游基础知识》三门课程的教材换成了河北省旅游局指定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专用教材,学生上课时间与导游考试时间相同或者提前一点;为了让学生考取酒店高级服务员资格证书,将证书所涉及内容融合到所学课程之中,这不仅方便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更有利于他们对课程的整体学习。

2.2 1.5+0.5+0.5+0.5理论教学与实际顶岗实习交错安排

根据旅游专业的特色,以及邢台市旅游业不甚发达及学院不能满足本专业实训的现状,大胆改革创新,创造条件变被动为主动,走出邢台市、河北省,积极到北京、上海、苏州等大城市开拓实习基地,使学生得到锻炼。新生入学大一一学年及大二上学期在学校上课,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大二下半年去酒店或者旅行社顶岗实训,大三上学期回学校继续学习来弥补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欠缺,大三下学期预就业实习,基本上学生能够达到“零距离”就业。

3 教学方法改革

旅游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改革的重点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其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也得到相应的发展。概括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案例教学法

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环节上突出案例教学和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案例模拟中教和学,把基本的旅游管理理念和理论融合于实际案例中,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的同时,学会利用自己的思维思考和分析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旅游政策法规》、《导游基础》为主。

3.2 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这种方式要求学生打乱班级和宿舍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河北导游考试几个景点,利用所学的导游服务规范理论写出有特色的导游词,然后每组再选派一名学生进行模拟讲解,每组出一名学生组成评委团来打分,并进行点评。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让他们的才智充分展现。这种教学模式是训练思维、锤炼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是展现学生聪明才智的舞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导游实务》、《酒店英语口语训练》为主。

3.3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扮演导游带团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如旅行社经理、导游员、游客、司机、景区点导游员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各类人员的工作技巧,使自己进入到旅游带团过程中改变以往的以第三者的身份看问题的不足。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模拟导游》为主。

3.4 实验检验法

通过带领学生去景区点现场模拟讲解,或者学生真刀真枪的真实带团来检验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导游实务》、《模拟导游》为主。

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付诸于实践,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材,在教学安排上,我们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在校期间要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旅游资源调查、旅行社实习、饭店实习等实践操作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同学们熟悉旅游服务的流程,以便将来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学生通过旅行社实习和饭店实习,可以在导游和饭店服务等工作岗位进行实际训练,真正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4 考试模式上的改革

4.1 建立健全试题库

由于旅游专业在学院是一个边缘专业,在专业试题库方面的建设,存在严重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旅游专业教师积极行动,以自己授课的课程标准为基础,每个教师根据自己所教课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试题库。

4.2 根据课程特点,有选择的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根据专业课特点的不同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课要求掌握的不同,我们在专业课考核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改革。如:《口语训练》的考试主要采用完全过程考核的方法,注重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导游实务》的考试采用过程考核加试卷考核的方式,除了笔试,还相应地增加了导游词讲解的环节;《导游基础》的考试采用平时考核加试卷考核的方式,来增加导游考试的通过率。通过这几种考核方式的结合既便于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5 突出实用性,注重实际性

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任务为载体相结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出校园后,能很快的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大赛。学生参加河北省未来导游之星大赛、邢台市导游大赛、邢台市太行旅游节推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增加本身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旅游专业还与许多旅游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一方面他们为我们提供旅游人才的社会需求规格和对我校的学生进行评估,我们根据他们的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另外一方面,我们老师对他们的企业进行指导与培训,选送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达到双赢的目的。

6 旅游专业教师都是“双师型”

学院历来重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有下厂锻炼的经历,熟悉专业服务流程,同时具有职业资格证,能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旅游专业教师都考取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酒店职业资格证书和旅游局颁发的导游员资格证书,同时还有教师承担着导游考试考前培训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俊红.地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大家, 2009.

[2]王俊红, 高联辉.地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旅游职业技术 篇8

一、争取领导重视

一项活动能否成功开展与单位领导的思路和重视程度密不可分,作为参赛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应该积极争取领导对大赛工作的重视。笔者作为学院烹饪、茶艺国赛(教育部每年六月组织全国职业院校参加的技能大赛简称国赛)负责人对参赛学生和指导老师团队深度访谈调研,并与学校全国行业大赛(由全国各行业协会,行指委组织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导游组、西餐组负责人,以及省赛(各省教育厅组织全省职业院校参加的技能大赛简称省赛)会计、计算机等多个赛项负责人研讨发现,如果从以下方面争取到单位领导对大赛的支持将对比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认可教师基本工作量和学生的学分。

对教师面言是对参加指导大赛的老师给予课时减免,抵换工作量等方面的支持。这一点上每个学校的支持力度不一,有的学校对于参加大赛指导的老师可免除该学期的全部工作量;有些学校是采取项目负责制,对于大赛指导老师团队作为一个整体予以承认一定的工作量;对学生而言,如果学生被选拔参加大赛,则可以停课进行专项训练,并且在停课期间其他的课程给予全勤处理,学生通过自学,参加期末考试即可,另在学分上还给予一定奖励。

(二)政策支持。

学校制订相应的鼓励教师和学生参赛的文件和制度。对于参与指导大赛并获奖的老师,在评定职称,绩效工资考核,晋升职称工资等级,评优表先等事情上给予优先考虑,或进行量化奖分。2013年湖北省高职高专系列教师职称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就是一个很好的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例子。该评审条件规定对于直接指导并带领学生在国赛中获奖的指导老师在评定职称时可以减免学术论文5篇;对于参赛学生而言,也应该制订对其在奖学金评定、评优表先、优先推荐就业等方面的奖励原则,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大赛中来。在对学生奖励这方面应该说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做的很好,走在其他省份前面。这些省教育厅分别出台了直升本科的奖励政策。即,获得省赛一等、国赛二等奖以上的参赛学生可以直升到本省相关的本科院校专业进行全日制学习,学成后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鼓励,因而这些省份的学生普遍参赛的积极性高,意愿强烈。

(三)通过召开各级会议从管理层面上予以支持。

学校应该在学期初各部门会议中公布本学期技能大赛的赛项及负责人,要求其他各部门给予支持和配合。分管领导还应召开入围学院初选的学生及指导老师团队的动员会,讲清学校对于大赛的政策、要求和希望,鼓励大家认真备赛,力争取得好成绩。另外,还要召开直接相关部门的协调会,明确各自的职责,要求备赛期间统一服从项目负责人指挥协调。

(四)直接的资金奖励。

从与各参赛院校交流调研时,笔者发现,全国各职业院校对在省赛、国赛中取得名次的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在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某些高职院校,国赛一等奖教师团队奖金高达30万元,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国赛一等奖也至少有3000-5000元的奖励。这些奖励将直接刺激教师对研究指导大赛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在全校范围内竖立一个标杆,形成重视技能大赛的浓厚氛围。

二、选好参赛队员

参赛选手的选拔无疑是赛前准备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所有的比赛都需要选手去完成。选出了优秀的选手,比赛就成功了一半。以近5年笔者负责参加的茶艺、烹饪、西餐宴会摆台、中餐宴会摆台、调酒、客房等项目的国赛、省赛和全国行业大赛的参赛情况来看,在选拔参赛选手上应该有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根据赛项规程中对于比赛内容的规定,选择那些在各方面没有严重缺失的人员。

以“神州视景杯”第七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中餐宴会摆台赛项为例说明,该项比赛在全国旅游院校中参与率和认可率较高。在比赛内容一项明确规定比赛分为三项内容,一是综合知识理论考核,20分,主要考察选手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时间1小时;二是外语水平测试,20分,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选手与评委进行现场会话。高等院校组时间约5分钟;三是现场操作,60分,主要考察选手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美观性。从比赛内容分析,如果能够选出文化课程基础扎实,英语口语好,形象气质佳,动作灵活的选手自然是求之不得,但就目前高职的生源来看,能够选出几者兼备的选手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退而求其次,在短短的3-6个月的备赛时间内,哪项技能是最不能短期内得到大幅提升的呢?从大赛的具体规程和评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到,理论和英语虽然只各占20分,但理论考试只提供参考书目,考查范围较大,需要花不少时间去理解记忆;教英语的老师都知道,英语口语短时间内能力大幅度提升也不太可能。因此,虽然现场操作占的比分最大,60%,但西餐宴会服务的摆台技能却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经过训练有较大提升。如果我们在选拔选手时忽视了这些技能的不同特点,一味追求现场操作,事实证明,很难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选择那些参赛意愿强烈,有吃苦精神的选手。

以笔者负责和接触到的茶艺、餐饮服务类等旅游类的技能大赛,都讲究美观舒适,选手不仅要各方面优秀,还要在形象气质上能够给大家带来美的感受,获得所谓的印象分。因此,每次选拔参赛选手的时候老师都喜欢挑选外形条件较好的学生参赛。这种因素不是不需要考虑,但从笔者多年来参加大赛的经验来看,在其他条件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我们更多地需要考查选手的参赛意愿是否强烈,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是单一从外表去做出决定。一个人一旦极其热爱这个专业,并且非常愿意参加这项比赛,不惜利用一切时间去钻研比赛,刻苦训练,那么这个选手离成功就不太远了。参赛选手那种对专业的热爱之情,刻苦训练、坚韧不拔、持之追求的精神,可以形成一种气质和气势,打动现场的评委,从而弥补了外形上的不足。

(三)选择那些心理素质好,临场经验足的选手。

因为技能大赛都离不开现场操作这一环节,且都占较大比重。而现场操作,众所周知,有很多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需要参赛选手心理素质稳定,临场经验丰富才能很好地把控,心理素质不稳定的选手屡屡容易发生失误。而一旦现场失误,之前所有人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集体心血将付之东流。平时训练时表现很好的选手,到了比赛现场不是打翻了器具,就是忘记了某个环节,或者是手抖的厉害,面部表情紧张等情况屡见不鲜。而那些心理素质稳定,临场经验丰富的选手则会在现场很好地发挥,有的甚至超常发挥。以我院参加的2013年全国旅游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西餐宴会摆台赛项选手为例。我们学校在平时训练西餐宴会摆台时,没有示酒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本身也不是赛项规程中的必须动作,但该选手到达现场后,观摩到其他院校选手示酒这个环节可以提升服务的效果,于是临场发挥加了这一环节,结果得了比赛的二等奖。这位选手是一年级的新生,让他参加比赛是为下一年储备人才,这个结果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令人相当满意。而同时参加客房服务技能比赛的另一名同学,却因为被蕊比平时训练的要薄些,而被面的材质与学校训练的略有不同,而慌了手脚,本来理论成绩和英语口试都位列前茅,结果现场出现严重失误,最后险得三等奖。

三、确定好指导老师

指导教师的水平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参赛的成绩。专业水平能力强,历经过大赛磨砺,有奉献精神并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教师是一个学校能否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从目前大赛的赛项规程和评分标准来看,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单靠个别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梳理了一下,根据每个赛项的不同要求,大致有以下三种指导老师配备模式。

(一)拥有专业水平过硬,大赛要求的其他方面的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曾经担任大赛指导老师或裁判的教师。

如果一个学校拥有这样一位教师是幸运的,那么只需给这位老师配备相应有辅助人员,按照老师的要求配齐资金,配合其完成指导工作即可。

(二)如果参赛学校没有上述这样一位核心人物,那么就要搭建一个指导教师团队。

按照大赛赛项规程的内容划分,分别找出不同领域的专家人物,各自负责相应板块的指导,指定参赛项目负责人,做好培训指导的时间安排,分阶段定期召开会议,反复磨合,直到满意为止。

(三)如果学校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独自完成指导任务,可以考虑从企业聘请相关的技能大师在关键的环节进行指导。

这种借助外力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也可以提升一个档次。2013年笔者所在学院并没有开设茶艺类相关专业,也没有开设茶艺这门课程,只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茶艺队,属于学生社团组织。学校决定参赛后,以外请大师为核心,组成老师团队共同研讨,集体指导,最终取得了国赛一等奖的好成绩。这种指导老师配备模式一般在学校专业建设初期参加比赛时适用。

四、做好后勤保障

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战大赛亦是如此。要想大赛取得好成绩,做好后勤保障是必要条件之一。一般说来,后勤保障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保障。

无论是哪项比赛,都免不了要花钱,如果资金不及时到位就会耽误比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为职业院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机制,对各级各类大赛实行财务预算预支、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确保在大赛备赛期间能够及时支取所需经费。同时,及时适度的资金保障对所有参加备战比赛的老师,尤其是团队负责人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可以让其集中精力专心备赛。

(二)设备保障。

职业技能大赛一般来说都离不开相关的设施设备,而且为了在比赛中与众不同,彰显特色,获取高分,设备的准备有时候需要花心思花时间才能做好。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提前设计,提前谋划。在大赛现场,很多次我们都会听一些参赛院校讲到诸如:“直到比赛的前一天,选手才拿到某某东西,连熟悉练习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上比赛现场了”等情况,可想而知,这样的比赛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要重视设备的准备,只能提前不能后推。如果拿到手的设备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还有更换和修改的可能,而一旦设备购置时间太晚,就来不及改变,往往会造成比赛失利。

(三)场地保障。

这里所说的场地是指尽量能够给备战大赛的选手提供一个与真实比赛现场相似的训练场所,让同学们每次练习都能够有效地进行积累,而不是平时练习是一回事,到比赛现场又是一回事,弄得参赛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谈不上取得较好成绩了。

五、读懂赛项规程

应该说准确理解比赛要求,读懂赛项规程,把握好举办方比赛的意图是备战比赛的前提条件。以全国茶艺比赛为例,茶艺比赛从当今流派来看对其理解大体有两种,一是偏重茶的,即以注重泡茶技术为主;二是有偏重艺的,即以艺术表现为主,两种理解不分孰对孰错,而是要看赛项规程的字里行间表达的主旨是什么,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点,就很难把握好茶艺比赛的方向,也就很难获大奖。烹饪国赛亦是如此,宴席设计是以高大上、高档食材为追求目标,还是以亲民设计、大众菜肴、营养配餐为设计主题决定了比赛的风格和定位。只有解读规程到位,才能在比赛中胜出。因此,备战大赛前一定要组织专班认真解读赛项规程,定好方向是前提。

六、认真做好模拟演练

在大赛之前,邀请行业专家当评委,认真做好模拟演练,然后逐一对选手的操作进行细致点评,指出注意事项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在校内提供多次大型真实场合,让参赛选手在实际的舞台和环境中,面对不同层次的观众进行仿真演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将选手带到兄弟院校,其他公众场合进行异地演练,以增加参赛选手的现场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真实环境中的演练是让选手迅速成长和超常发挥的法宝,而没有经过如此演练的选手很容易在比赛现场发生不该发生的失误。

旅游职业技术 篇9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初级管理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人才市场对初级技术人才、初级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 国家方针政策也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院为更多、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服务于地方经济, 近些年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生源的生活背景、个性、智力的差异导致教学难、管理难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就旅游管理专业中职班而言, 100%的学生初中成绩较差, 一半以上的学生性格顽劣;90%的学生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想法。尽管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专业课程的教学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致力于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但基于生源现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校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成为旅游专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途径之一。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必要性

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始终保持这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业隶属第三产业范畴, 被称为我国的“朝阳产业”。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地球村”的形成以及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和各种度假机制的不断完善,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出境游、入境游、境内游为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 政府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极大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国务院2009年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 把我国建设成为旅游强国, 发展旅游业在经济上的先行作用, 促进旅游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铜仁地方政府也依托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致力于把铜仁打造成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文化相交融的旅游胜地, 努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第三, 与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发展战略地位不相称, 当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业务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这种现状在铜仁地区尤为突出。本地酒店、景区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大多只有初高中水平,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较少;履行社从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但无论是酒店还是景区、旅行社, 经过专业培训或者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员工都很少。大多数本专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通常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对实践工作完全不能上手、适应性差, 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则因为实践操作比较强, 更容易为企业所接受。

三、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下, 我院当前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开始尝试向技能培训方向转变。但由于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开始时间较短, 教学改革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 课堂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主。

我院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基本上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以教师为中心、以统一教材为中心、以讲授为主, 辅以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保证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只要教师事先熟悉教材、备课就能完成, 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对于绝大部分对学习缺失的中职生而言缺乏吸引力, 学生做不到专注听讲。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贪玩的特点, 往往比较好动。讲授式教学参与性不强, 多要求学生静静地听, “不好玩”, 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地方。这种课堂教学的结果就是教师“讲完了”就意味着这堂课结束了, 至于教学效果, 往往不尽如人意。

其次, 讲授式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及时复习, 对大多数中职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讲授式教学因为教学内容比较集中, 理论比较多, 通常需要课后花时间去消化、理解、掌握。中职生因其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 做不到及时预习、复习, 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第三, 讲授式教学对教师个人素质要求不高, 一部分教师图方便省时,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敷衍了事, 课堂教学“照本宣科”。不说中职学生没有学习动机, 即使他们愿意学习, 教师这种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也会让他们对课程退避三舍。

目前我院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如本末倒置、学习主体缺位、教学手段单一、操作流程机械、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与我院中职教育的育人目标、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明显。

(二) 实训课程实现不了“实训”要求。

我院的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要求以“岗位能力”为导向, 开设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训课程, 如前厅、菜点、导游等等都有一定时数的实训课程。

首先, 教师个人素质影响实训课程的实训效果。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很多实操性课程隐涵对授课教师职业能力、企业经历的较高要求。但我院本专业的实训教师多由没有企业经历、没有实操经验的教师担任, 导致对学生的实训课程不能够较好地切合实际岗位。

其次, 现有条件影响实训课的开展。中职旅游管理课程中的诸多实训课程对实训环境要求较高, 如导游、前厅、旅游行计调、菜点酒水等实训课程的性质决定实地实训效果最好。但由于各种条件制约, 我院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多是在校内课堂以模拟的形式开展。尽管这些实训课程比单纯的理论讲授能更好地实现参与式教学, 但效果远远赶不上实地实训。这一现状导致实训课程的组织流于形式, 与培养学生技能的目标相关甚远。

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结合我院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与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借鉴前人思想、总结个人课堂教学管理实际, 现将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总结如下:

首先, 要实现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 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实践参与式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学”作用的现状, 致力于开拓参与式课堂, 意味着强调学习者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一起分析、解决问题, 该方法力图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学习中, 每一个人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丰富个人体验和经历。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主体间性, 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我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中职生而言, 参与式课堂更能适应他们贪玩、好动的个性特征, 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改变学习主体缺位的现状。通过参与式课堂教学, 把学生由被动受“教”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 激发他们求知、自我表达的积极性, 使这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 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沟通、解决问题、自我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契合我院中职旅游管理教育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第二, 强调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要针对时间观念差、纪律性差、兴趣缺失的中职生特点, 组织好每一堂课, 需要老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就旅游管理专业的中职生教学而言, 任课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中职生的心理特征, 了解中职生的喜好与兴趣所在, 精心设计课件, 用丰富的图片、案例使理论教学生动化, 尽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案例分析相结合,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其次, 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 将课堂活动的划分为若干小的环节, 精心思考各环节之间的衔接, 巧妙利用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学习的积极性, 努力实现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课堂。就现状而言, 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基本上都是在教室里完成, 因此每一堂好课都要求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认真备课。

第三,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实训教学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在现有条件下旅游管理专业的中职生“工学结合”的实现度较低:受客观条件限制, 旅游管理专业很多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岗位能力的培养、锻炼基本上都是在教室中完成, 缺少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观摩、演练, 理论知识不能够较好地与现实生活结合,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高;诸多基本岗位能力如酒店营销中的营销策划因缺乏对真实营销活动的完整、直观体验而往往脱离实际, 成为纸上谈兵, 缺乏实用性。因此,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真实课堂”的呈现, 是能否顺利培养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第四, 加强有企业经历教师的引进及现有专业教师实操能力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除通用课程之外, 各门能力导向型专业课程都要求任课教师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鉴于我院现有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兼任实训课程的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 对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课指导、技能训练停留在表层, 无法深入, 应从三个方向着手改变这一现状:一是引进企业人员进行实训课的指导, 二是让现有专业课程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 丰富经验, 三是针对现有教师经常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培训与研讨。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要求, 也是我们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研究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教改中受惠, 实现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发展, 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我们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尝试。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培养初级管理人才。基于生源现状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校内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成为旅游专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途径之一。

关键词:旅游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朱泓.高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1, 3

[2] 郭玉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10)

[3] 张艳蓓.20世纪90年代美国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 林克松.工作场学习与专业化革新[D].西南大学, 2014.

[5] 唐智彬.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6] 梁美红.哥本哈根进程中英国职业教育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7] 马树超.校企合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线[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01:28-33.

旅游职业技术 篇10

武汉地区大学生众多,根据2013年楚天金报有关报道,武汉地区在校大学生数量达到104万,是全国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1]大学生业余生活丰富,除了学生、体育锻炼,旅游成为很多学生日常生活之余的一个重要选择。在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的经济条件背景下,旅游日益成为居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行为意向,高职学生也不例外,通过旅游,高职学生可以增加见识,提高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旅游中锻炼自主生活和应对困难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旅游过程中,与同学、朋友沟通,交流感情,是培养人际交往一个很好的途径,也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的合作意识。研究高职学生旅游的意向和消费倾向,通过对这个群里的调查,较好的制定高职学生旅游产品、进一步规范高职学生的旅游行为,提高安全意识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选取的调研对象

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二年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其中选取了航运物流系、旅游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四个专业方向的学生作为主要的调研对象,其中发放调查问卷的总人数为200人.样本问卷调查分为基本情况和旅游行为的选择题,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等,旅游行为主要是对旅游出行的意愿、精力和态度进行调查。[2]样本回收183份,样本回收率为91.5%。其中回收的样本全部有效,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见表一

通过以上数据得出,由于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本身的专业设置导致了生源的特点与其他武汉的高职学院有些显著地不同,主要表现在男生比例相对高、工科相关专业设置较多、来自农村地区的生源较多。通过对高职学生每月生活费的调研得出,由于家庭的背景不一样,生活费相对比较悬殊,其中最低只有600元,最高达到2500元,其中通过对生活费的平均计算,大约在900元左右,在武汉地区,高职学生每个月如果有900元的生活费的话,除去生活等必要开支,有一定的结余。

(二)获得旅游信息的途径

通过表二的数据可以得出,由于高职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接触广播电视以及专业旅游推荐会的机会比较少,在获得旅游产品信息渠道的时候更多的采取了网络、同伴和校园的传单,其中同伴介绍的比例是最高的,因为这与高职学生喜欢群体旅游的原因是息息相关,很多同学在旅游出行的过程中,更喜欢推荐同伴一同前往。高职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多,校园传单又是最直接和简单的信息获得通道,这两种方式在高职学生获得信息途径的比例是比较接近的。

(三)旅游动机的调查

在旅游学的理论中,专家指出旅游动机,只是旅游者更为深刻的旅游需要的反映。这种动机对旅游者具有目标导向的作用,在调查高职学生在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时候,首先要选择高职学生的旅游动机,动机决定了最终选择的目的地。

通过表三的显示得出,高职学生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为了到户外去与自然的亲近、在旅游中得到新奇的体验,所以高职学生在选择旅游目的非常集中,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自然风光和运动探险。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道自主问答题“你最想去旅游目的地是?”。在这道问题中,答案主要表现在:凤凰、西藏、庐山、沙漠等。

(四)出行时间调查

在对出行时间的调查中,高职学生的旅游出行时间比较集中,其中80%左右的集中在暑假和五一。在平时的双休和课余时间则是比较少。在183人中有120人会选择暑假,比例达到66%,由于暑假的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在暑假容易邀约到高中或者是初中的老同学一起出游。五一期间由于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很多学生则选择在这个时间去春游。国庆节出行的选择比较低,主要原因是高职学校在9月中上旬才开学,国庆节离暑假太近,很多旅游消费在暑假已经进行,国庆节的全民出游,很多景点、酒店和交通不堪重负,很多高职学生也会主动在国庆节避开高峰。寒假由于天气较冷、回家过年等原因,高职学生旅游出行比例也比较低。

在旅游出行天数方面有两个数据。一个是理想出游时间和实际出游时间。其中理想出游时间8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7天以上,而实际出游时间95%左右的高职学生选择了2到3天。很多学生期望较长的出游时间,深度的旅游,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管理等原因,很多学生不得不在整个出游时间控制在3天左右。

(五)单次出行费用调查

通过上表四显示,80%左右学生的单次旅游消费在600元以下,这是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经济条件的限制,由于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本身的生源特点,学生的旅游出行只能局限在省内或者是周边的2日到3日游。其中有20%左右的旅游单次消费在100以内,这样的消费能力比较适合武汉郊区的一日游产品,所以木兰山、木兰天池、江夏的龙泉山等景点是学生最喜欢的目的地。

(六)其他的调查结果

除以上的调查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调查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旅游行为的数据。如90%以上的学生在出游会选择3个以上的同学结伴而行,采取的自助而不是团队游的形式。团队旅游费用较高,尤其中团队的行程不自由、没有个性化体现、旅游体验无法得到保证等原因。在出行交通方式的选择方面,由于出游的目的地不远,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把汽车作为出行的首选的交通运输方式。在旅游消费方面,其中交通、住宿和吃基本占据了学生出行的全部费用,因为学生旅游的目的主要是对自然景观的体验,在费用方面和其他类型旅游者不一样,旅游产品消费和旅游购物的费用基本没有。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调查报告显示:由于武汉地区大学生众多,高职学生出游行为应该得到相关机构的重视。武汉高职学生的旅游市场是一个积极培育的阶段,绝大部分武汉高职学生是积极的旅游者,他们旅游的动机很集中,自然观光是首选,但是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资金有限导致了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距离近,消费谨慎,自主旅游比例大。武汉高职学生更适合选择武汉市区、郊区一日游产品和短线的周边游。

四、发展武汉地区高职学生旅游的发展意见

(一)加强高职学生出行中的教育、监控和管理

高职学生的安全是各大学校最重视的方面,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对学生、家庭和学校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高职学生出行,脱离了学校的监管,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安全是高职学生出游最值得注意的问题。除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外,班长和辅导员要对学生的动向实施的跟踪和报告,出现了问题要及时的上级汇报。高职学校要形成相关的应急管理制度,各大景区和保险公司要配合制定适合高职学生短期的保险产品等等。

(二)针对高职学生出游特点,旅游产品设计多样化

各大景点要根据高职学生出游的特点,制定出产品的内涵和价格更适合高职学生的旅游线路,如拓展旅游、真人CS,篝火旅游等等。由于高职学生的出行目的太单一,景点要更多改变这种现象,大力发展科技游和红色游等产品来吸引学生,一方面增加高职旅游出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在旅游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加强对高职学生旅游产品的宣传

中国旅游职业分类体系的构建 篇11

关键词:旅游业;分类体系;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30-02

在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旅游团队领队”、“旅行社计调”、“旅游咨询员”、“休闲农庄服务员”等四个与旅游相关的职业作为新职业纳入新版《大典》,这标志着上述职业身份在国家职业体系中首次得以确立。但如何构建与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相适应的旅游职业分类体系,体现旅游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成熟度,还亟待进一步探索。

一、 关于职业与职业分类体系

1.职业概念与职业属性

(1)职业(Occupation)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主要由职业名称、职业内容、职业要求和职业报酬四个要素组成。职业名称是职业的符号象征、社会通用称谓;职业内容包括工作对象、工作活动内容、劳动工作方式和工作场所;职业要求涵盖了从业的资格和能力;职业报酬指的是待遇和工资。

(2)职业属性(Occupational attributes)是指职业活动的共同性质和特征,主要具有价值、延续和专门三大属性。职业的价值性指职业的存在特性,包括职业的目的性、社会性和规范性;职业的延续性指职业的运动特性,包括职业的稳定性、群体性和时代性;职业的专门性指职业的形态特性,是职业劳动与一般活动或劳动之间的根本区别。

2.职业分类与职业分类体系

(1)职业分类(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是为满足特定需求而区别或归合职业的活动。职业分类以工作性质相似性为主、技能水平相似性为辅的原则进行职业区别或归合职业。

(2)职业分类体系(System of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即有职业分类的层级、类别和职业构成的系统,用以描述职业分类的结果。

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分类工作,几乎所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结合本国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分类,广泛应用于经济信息交流、人口统计、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诸多领域。国际劳工组织(ILO)早在1958 年就出版了供各国参考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后经1968 年、1988年(ISCO-88)、2008年(ISCO-08)等三次修订,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本国职业分类体系的蓝本。

3.职业与岗位、工种的关系

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根据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和管理要求,岗位设置在各企业不尽相同,而且经常处在调整状态。员工的职业生涯中,岗位一般也会有许多的变动。

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性质、工艺技术特征或服务活动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工种定义一般包括工作手段、方式、对象和目的等内容。

职业、工种和岗位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颁布实施,初步形成了以“工种”为分类标志的职业分类体系,奠定了劳动力管理领域职业分类的基础。1999年,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实施,在社会劳动力管理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分类体系。从“岗位”管理与培训到“工种”分类与培训,发展到“职业”分类与培训,不仅表明了政府主管部门在社会劳动领域管理的成熟度,也表明了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成熟度。

二、我国职业分类体系构建的发展历程

我国自春秋开始,就有仕、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新中国成立以后,职业分类体系的构建,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用于人口普查的职业分类。1982年,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布了供第三次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依据人口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初步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共分为8大类、64中类、301小类。

第二,用于劳动力领域管理的职业分类。我国在1986 年制定了国家标准《职业分类和代码》,1992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初步形成了以“工种”为分类标志的职业分类体系。《职业工种分类》将职业工种划分为46大类、4700多个工种,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工人从事的工作种类。这些工作使我国的职业分类体系初具雏形。

中国旅游职业分类体系的构建

第三,用于社会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分类。为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先进合理、内容完整、层次分明并与国际职业分类相衔接的国家职业分类与职业资格标准体系,1995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 着手共同组织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并于1999年5月正式颁布并施行。大典将我国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3个细类职业,初步建立了适应中国国情的职业分类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国家的经济社会活动和政府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领域。同时,各部委依据国家职业分类,陆续成立了相应的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实施了职业培训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职业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批新职业产生的同时,一些传统职业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部分职业出现了整合调整,甚至消亡。在此前提下,国家人保部于2010年12月,又正式启动了中国职业分类大典的修订工作,历经四年多时间,于2015年公布了新版《大典》,我国的职业分类工作已步入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三、加快构建旅游业职业分类体系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随着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吸纳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尽管新版《大典》中新纳入了四个与旅游相关的职业,但与旅游相关的职业还分散在《大典》的不同职业类别中,还没有构建起与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相适应的旅游职业分类体系,还不能很好地体现旅游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成熟度。在新版《大典》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旅游业职业分类体系的意义在于:

1.旅游院校专业设置和人力资源开发基础

构建职业分类体系,是政府部门行业管理成熟的标志之一。开展旅游职业分类工作,有助于全面反映本行业职业种类和结构的状况。它是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进行人力资源指导和服务的基础,也是企业劳动力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础,更是旅游院校设置专业的依据。

2.构建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基础

构建旅游职业分类体系,是制订旅游职业资格标准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基础工作。建立旅游职业分类体系,可为旅游院校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提供依据,为旅游教育培训提供标准。同时,也可为旅游企业甄选合适人才提供依据,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

3.旅游信息统计和旅游行业管理的基础

开展旅游职业分类工作,是旅游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旅游行业职业统计和行业管理的基础。劳动者就业、企业用人及教育培训工作,都需要客观、准确和及时的旅游职业信息去引导。

旅游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作用很强。在构建旅游业职业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升旅游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以更好地适应旅游行业大发展的需要。

旅游职业技术 篇12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人文素质,现状与问题

前言

近年来, 虽然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但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对于人文素质的系统教育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 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 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 他们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到底怎么样?他们的人文素养究竟如何?以这些问题为出发点, 我们在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系组织了一次学生问卷调查, 以透视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进而分析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研

(一) 调查对象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系学生300人。

(二)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旅游系300名学生发放问卷, 回收284份, 回收率为94.67%, 有效问卷280份, 有效率为93.33%。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被调查者分布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分别在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系共8个教学班中进行, 涵盖旅游管理和烹饪两大方向以及2007、2008、2009和2010四个年级。学生分布具体情况如下:

2. 调研结果:

第一, 62%的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了解, 但还不是很清楚;第二, 75%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重要;第三, 90%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对专业发展有帮助;第四, 27%的学生表示愿意抽时间来读人文书籍, 24%的学生甚至表示没兴趣;第五, 22%的学生表示全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这次人文素质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有初步的了解和基本的认识, 但是在实际行动方面还不够。

二、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的现状导致人文素质情况不理想

由于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招生现状的限制, 使得它录取的学生心理素质、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意识等方面都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

1. 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佳

通过本次调研显示, 对于生活状况, 25%的学生貌似很充实, 其实内心矛盾重重;21%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想法;甚至10%的学生生活茫然, 没有目的, 很被动, 很消极;只有44%的学生感觉生活充实, 有意义, 有目标。而对于业余生活, 73%的学生在学习之余最想做的就是玩。的确, 从年龄来看, 五年制高职学生来源于初中, 年龄偏小, 大多数又是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学生的逆反心理明显比较强, 对生活和学习又没有合理的规划, 因此会出现一天到晚糊里糊涂的情况;从心理素质上来看, 五年制高职学生一方面自命不凡, 认为自己是“大专生”, 另一方面, 与读高中考大学的同学相比, 又有明显的自卑感, 因此普遍存在矛盾的心理。

2. 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对较差

通过本次调研显示,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强, 文字功底薄弱, 沟通交流水平较低, 对中外名曲和中外名著的欣赏较少。因此, 对于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 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知识自然还不够, 尤其是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 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欠缺。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基础没有夯实, 人文基础薄弱, 知识面狭窄, 以至于他们在进入高职的学习阶段时不能很快、很好地进入状态, 于是就出现了入学后不愿学、不想学以及学了又学不懂、看不会等现象。

3. 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欠缺

孙彦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人文素质的缺失及道德水平偏低、好高骛远、缺少敬业精神, 这些对学生从业后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形成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直接导致了学生就业后职业道德的缺失。 (孙彦.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思考与分析.成人教育, 2007.11.)

其实, 职业道德意识欠缺现象普遍存在于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部分学生之中。通过这次调研, 显示大部分学生关心社会历史、了解现实人生, 但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组织纪律观念以及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缺少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欠缺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 人文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够

这次调研, 90%的学生认为人文知识与素养对专业发展有帮助, 43%的学生甚至认为很重要。但是, 52%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一项专业技能, 只有44%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应该提高个人素质、完善自我。调研结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五年制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 思想认识上有偏差

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 即重职业教育而轻人文素质教育。一些学校为了增加学生的专业教育的时间和难度, 而缩短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及提高受到限制。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也首先与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错误认识有极大关系。首先,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 职业教育的目的渐渐等同于就是帮助学生找工作。于是, 学校与学生的工作重心便转换为各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工作。其次, 学校既不想无视学生基础差的现状, 却又不能降低教学的标准, 结果便纠结于宽与严的矛盾状态之中。因为以上原因, 导致学生的基本素质、综合能力的缺失等不良后果。所以, 要切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就必须首先在思想认识上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观。 (石柏胜.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 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

孙彦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 人们更加地“现实”, 他们关注的更多是经济生活和物质的享受, 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是一个很敏感的特殊群体,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对其思想和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 (殷秀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新途径.经济师, 2010.04.) 殷秀丽甚至认为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严重地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 (殷秀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新途径.经济师, 2010.04.)

的确, 大部分五年制高职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但部分学生过于追求自我表现、个人价值和物质利益, 凡事带有功利、浮躁之色彩。 (李道萍, 陈卫平.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和对策.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9) 还有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沉沦网络、荒废学业、道德滑坡的现象。

3. 教育管理上容易忽视

从学校层面来看, 或者是在整体思想观念上轻视人文素质教育, 或者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人文素质教育, 或者是只简单开设几门人文课程, 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很低, 考核要求也不严格, 使其流于形式。正是由于教育管理上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模糊, 缺乏系统完整的实施计划, 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便被置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境地。

(三) 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不合理

这次调研显示, 3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结构、授课时间安排和课堂组织不够合理。

1. 课程体系的设置重专业性、轻综合性

我校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具体涵盖了导游、餐饮和烹饪三大方向, 但在安排课程的时候, 各方向往往喜欢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安排课程。因此, 各学科的专业性得到了体现, 但学科之间的融合与贯通受到一定的限制, 造成了教学的综合性缺失。每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 减了又减、缩了又缩的总归是人文课程。然而, 综合性又是旅游业的基本特征, 拓宽知识面也就成为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 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要设置的宽泛一点, 尽量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 知识体系的综合性也为将来的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渠道。

2. 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课程偏少

根据市场调研和行业、企业访谈及用人单位表示, 我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通过自身努力, 可以成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中高层岗位的生力军, 比如旅行社里的中级导游和部门经理以及酒店里的领班和主管等。但是, 我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水平两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 不少学生在实习工作期间连基本的应用文都不会写, 不了解基本的行文格式和用语, 或者写文章错字连篇、错句不断, 或者工作日记和会议纪录记录不清、逻辑思维混乱。所以, 应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以及文字应用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系统的训练。

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偏少

在对学校组织的哪类活动最让学生感兴趣的调研中, 52%的学生选择了绘画、烹饪等动手活动;20%的学生选择了主题调研活动;15%的学生选择了与优秀毕业生、企业员工联谊等活动;而讲座、讨论等听讲类活动则只有4%。但是, 五年制高职的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思维和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 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理论的灌输, 学生的学习还仅仅是考前的死记硬背, 音乐、美术、课外活动等课程开设得还是太少。因此, 殷秀丽认为: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 重视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但学校教育还是未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四) 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的人文教育能力不高

这次调研显示, 42%的学生认为和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能够对他们的思想产生影响;40%的学生则选择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老师;25%的学生选择师生互动是最喜爱的学习方式。但是, 这次调研也显示, 4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吸引他们。由此可见, 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教学方法相对单调

目前, 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师的满堂灌即课堂讲授为主, 因此, 教学方式略显单调、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高。其实, 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比如专家讲座、专业实践、网络课堂等, 尤其是可以进一步强化专业实践实训。这次调研便表明, 68%的学生认为加强实践可以将人文素质结合到现实中;56%的学生选择实践操作是最喜爱的学习方式;46%的学生愿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还有39%的学生表示会参加;40%的学生认为技能考试是考核专业学习最有效的方式;30%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是考核专业学习最有效的方式。

2. 激励机制明显缺乏

殷秀丽认为:现在高职学校的院系体制建构, 基本上依据学术领域的分工原则, 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仍是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 而参与人文教育活动往往被视为是一种负担, 故人文教育就成为被忽视的一个环节。 (殷秀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新途径.经济师, 2010.04.)

同样, 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也缺少对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鼓励和激励。因此, 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的教师对人文素质教育失去了正确的理解与系统的教学计划设计, 进而影响了对学生在诚信、责任、创业、敬业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

(五) 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培养相对欠缺

1. 教育体制决定了人文素质教育宏观氛围的缺失

通过这次调研, 2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文化氛围可以帮助提高学校专业课的兴趣。但孙彦提出, 目前, 我国实施的职业教育与日本的以企业为主体实施的职业教育不同, 与德国企业与学校共同实施的“双元”教育不同, 与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和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BTEC模式等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也不同。我国实施的是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 这样难免会出现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 学校也缺少职业氛围。 (孙彦.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思考与分析.成人教育, 2007.11.)

2. 手段单一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的营造

课堂教授是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 但要培养学生从事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单单依靠课堂, 手段便显得过于单一了。这次调研显示, 5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图书馆能满足他们对人文书籍和资料的需求, 但很多同学没有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的图书资源;41%的学生认为参加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人文素质, 但有近4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社团。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 五年制高职应在校园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

参考文献

【1】殷秀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新途径.经济师, 2010.04.

【2】石柏胜.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陆建洪.高职人文教育与专业融合的思考.光明日报, 2008.12.25.

【4】孙彦.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思考与分析.成人教育, 2007.11.

【5】李道萍, 陈卫平.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和对策.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9.

上一篇:信用治理下一篇:患者与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