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娱乐场所管理规定

2024-09-30

广东省娱乐场所管理规定(精选8篇)

广东省娱乐场所管理规定 篇1

【发布单位】815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3-11-18 【生效日期】1993-11-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

(1993年11月18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4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维护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法律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宗教活动场所,是指信教公民进行宗教活动并依法登记的寺庙、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场所。

第三条 第三条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第四条 第四条 经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和在该场所内组织的正常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干预。

第五条 第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秩序和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及妨碍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制度实施的活动。

第六条 第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其一切事务不受境外势力的支配。

第七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宗教活动场所实施行政管理和监督。人民政府的宗教事务部门为主管部门,不设宗教事务部门的,授权有关部门主管。

第八条 第八条 宗教活动场所必须向当地县级以上宗教事务主管部门登记。新建、重建寺观教堂须经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新的宗教活动场所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新建、重建寺观教堂和设立宗教活动场所。

第九条 第九条 设立宗教活动场所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场所和名称;

(二)有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信教公民;

(三)有信教公民组成的民主管理组织;

(四)有经相关爱国宗教团体认定的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其他教务人员;

(五)有管理章程或管理办法;

(六)有合法的经济来源。

第十条 第十条 申请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报告;

(二)场所房地产资料及权属证明;

(三)信教公民情况说明;

(四)所有主要经典和教义教规;

(五)主持人基本情况。

属恢复设立的,还应提交该场所历史沿革情况等材料。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受理设立宗教活动场所的申请后,应于60日内作出准予登记或不准登记的答复。准予登记的,由批准机关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书,并报上一级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宗教活动场所终止、合并、迁移以及变更有关登记内容的,应向登记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在宗教事务主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爱国宗教团体和该场所的民主管理组织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负责教育信教公民爱国守法,维护民族团结,与不信教公民及不同宗教、教派和睦相处,组织安排宗教活动,处理其他有关事务。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宗教教职人员和教务人员的定员,应由相关的爱国宗教团体核准,报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备案。

宗教教职人员和教务人员,应由相关的爱国宗教团体认定。未经相关的爱国宗教团体认定的,不得以宗教职业者的身份从事宗教活动。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和收入由该场所或相关的爱国宗教团体管理、使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

宗教活动场所应建立财产登记和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宗教事务主管部门和信教公民的监督。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房产、土地、山林、墓、塔等,须由该场所管理组织或相关的爱国宗教团体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办理权属登记手续。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房产、土地及其附属物受国家法律保护,未经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或相关的爱国宗教团体同意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占用、改建、拆除、转让、出租。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宗教活动场所应服从国家城镇建设的统一规划,国家建设征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使用的房屋和土地,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风景名胜的宗教活动场所,应接受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检查、指导,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和保护文物及环境。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布施、乜贴、奉献和捐赠,但不得摊派和劝捐。

宗教活动场所接受境外组织和个人捐赠必须遵守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不得接受附带政治条件和干涉我国宗教事务的境外捐赠。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境外的宗教人士可以在本省宗教活动场所过宗教生活。在本省宗教活动场所过宗教生活的境外人士,应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相关爱国宗教团体及该场所的规定。

境外宗教教职人员在本省宗教活动场所讲道、讲经、参与主持宗教活动,须经省爱国宗教团体同意,并报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宗教活动场所举办海里凡培训班、义工班、查经班等,须经相关的爱国宗教团体同意,并报县级以上宗教事务主管部门批准。

举办佛学院、经学院、修女院、修道院、神学院等,须经省爱国宗教团体同意,并报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经宗教事务主管部门批准,宗教活动场所可以在该场所内分送和非营利性地出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艺术品及其他宗教用品。

禁止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接受、转运、复制、散发非法入境的宗教宗传品。禁止组织收听、收看境外宗教广播、影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反宗教宣传。

任何宗教组织和信教公民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传教、布道、讲经、散发宗教宣传品。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兴办生产、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

未经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同意和县级以上宗教事务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商业服务业网点,举办展览,拍摄影视片。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对未经登记而进行宗教活动的寺观教堂及其他场所,由当地宗教事务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活动,所收取的布施、奉献及香金一律上缴当地财政。拒不执行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取缔。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侵犯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侵权活动;造成宗教活动场所经济损失的,责令侵害者依法赔偿损失。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宗教活动场所,由县级以上宗教事务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顿,拒不执行的,停止其活动,撤销登记。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广东省娱乐场所管理规定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了本省微波通信系统、铁路的通信系统、电力通信系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部分发射机前、机房、发射天线下等作业场所以及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进行布点测量的微波泄漏剂量。

1.2 方法

在同一机房不同机型、不同频率的发射机前分别进行强度测量,对不同系统作业环境的微波泄漏强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测试设备使用美国NARDA公司生产的8718型宽频谱射频测量仪和国产RCQ-1A微波漏能测试仪。

2 结 果

本次共调查了51个机房、共85台发射机,测得1 206个点次数。其中主要有美国、挪威、瑞典、瑞士、加拿大、日本、意大力等国的发射机以及我国西安、北京生产和组装的发射机。移动通讯的使用频率主要在0.85~1.80 G,电力、铁路、电信通讯、广播电视的使用频率主要在1~13 G的频率范围。微波机前测得微波泄漏最大值为300 μW/cm2,机房测得最大值为101 μW/cm2,天线下测得最大值为160 μW/cm2,从总的测量结果上看,超过微波作业场所的卫生标准容许值(50 μW/cm2)的有7个机房,占总机房数的13.7%;机前超标台数7台,占总台机数的8.4%。其余机前、机房的微波泄漏均在卫生标准容许值以下。

2.1 移动通讯系统作业场所的微波泄漏测试结果

见表1。对移动通讯系统作业场所的6个单位进行了调查,共测量了17个机站,结果发现,微波发射机前、机房的微波泄漏剂量都比较低,大部分的测点均未检出有微波的泄漏。但在天线下的测点中有2个机站的部分测点超过了有关的卫生标准容许值,提示工作人员在检查、维修的巡检中可能有较大剂量的微波暴露。

2.2 铁路微波通讯发射设备的微波泄漏测量结果

见表2。对铁路通讯的11个机房作了调查测量,共对23台微波发射机的机前、操作位、休息间等作业场所及活动场所进行了微波的泄漏测量,结果发现铁路局广本站、深北、羊站和佛山站共5个测点有微波泄漏,超过了有关作业场所50 μW/cm2的卫生标准容许值。提示作业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可能会受到瞬间的较大剂量的微波辐射。其余7个机房的机前、机房工作位和活动场所的各测点的微波泄漏均在标准容许值以下。

(μW/cm2)

2.3 微波电信通讯和电力通讯不同作业场所的微波泄露测量结果

见表3。本次对微波电信通讯和电力通讯不同作业场所的16个单位共45台微波通讯发射机的机前、机房操作位、发射机天线下等作业场所及活动场所进行了测量,测得机前微波泄漏最大值为300 μW/cm2,机房为23 μW/cm2,天线下为100 μW/cm2,其中有5台发射机前的微波泄漏超过了50 μW/cm2的作业卫生标准容许值。所有的微波机房其测量结果均未超过该卫生标准容许值。从微波机前的测量调查结果上看,泄漏较大的微波机主要是西安生产的微波发射机和日本产的旧微波发射机,其余进口新的微波发射机则微波泄漏较少。

2.4 各通讯系统微波发射机、机房和天线下的总测量结果

见表4。本次对3个微波通讯系统的85台发射机、51个机房、49座发射天线下的作业和活动场所的微波泄漏进行了测试,共测得1 206个数据,测得微波泄漏最大值的是电信通讯系统为300 μW/cm2,平均为58.7 μW/cm2;其余系统的最大值虽然都超过了50 μW/cm2的卫生标准容许值,但其平均值均在标准容许值以下。

(μW/cm2)

(μW/cm2)

3 讨 论

连续微波全身辐射卫生限值8 h平均功率密度不超过50 μW/cm2,日剂量(8 h)不超过400 μW/cm2。有学者调查发现作业人员暴露于较高微波剂量(毫瓦级)辐射时,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增高[2,3]。也有学者报道长期暴露于较低剂量(几十微瓦)微波的微波通讯和电视转播的工作人员,也发现微波接触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从目前的大部分研究结果来看,微波对机体产生影响主要取决于作用的剂量和接触时间。

唐国汉等[4]调查了9个微波站,发现暴露于5~40 μW/cm2的116名作业人员也出现了心电图异常、眼睛晶状体的混浊异常等改变;对微波通讯收发机系统的微波泄漏及接触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作业人员暴露于75~175 μW/cm2微波辐射时出现了血压、心电图异常、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尿香草扁桃酸等的异常改变[2]。也有学者对接触0~25、0~100 μW/cm2 电力调度和气象观测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作业者的眼晶状体混浊,免疫球蛋白IgG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3]。陈壁锋等[5]曾对暴露于100~1 030 μW/cm2微波的实验室技术人员调查发现,接触者除了有心电图、免疫球蛋白异常以外,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也明显增高。周从容等[6]对接触35~50 μW/cm2的微波通讯和电视转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畸变率也明显的高于对照组。

从本次34个机房以及81台微波发射机的测量结果上看,虽然部分国产机和进口旧机的微波泄漏较大,进口的新机的微波泄漏较少,但是工作人员的部分作业场所仍然存在微波的辐射,其主要的接触场所是机器的维修和天线的调试,虽然大部分的工作人员的微波暴露量不大,但是部分作业人员在作业期间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微波辐射,少数作业人员有时会受到瞬间较大剂量的微波辐射。说明微波通讯系统的作业人员存在一定的微波暴露。在这样的暴露剂量环境下,是否对作业者产生有害的影响,是否对作业者的后代也产生不良的影响,有待对微波作业者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从本次的测量调查结果发现,移动通讯、铁路和电力调度通讯、电信微波通讯等系统的作业者实际暴露情况是间断、短暂和低剂量的接触,因此对这些作业者应作较长期的观察。

参考文献

[1]姚成灿,姚平,唐国汉,等.射频电磁波与环境温度对单个活态红细胞膜力学性质的影响[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3):11-13.

[2]唐国汉,杨爱初,黎世林,等.中短波作业人群心血管变化的八年动态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2,20(1):49-50.

[3]王焱,曹兆进.手机辐射与健康[J].卫生研究.2006,35(4):520-523.

[4]唐国汉,黎世林.手持移动电话在信号不同强度环境下微波辐射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5):43-44.

[5]陈壁锋,梁丽燕,郑巧玲,等.微波对职业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J].中国辐射卫生1997,6(4):254.

广东省娱乐场所管理规定 篇3

初次创业享优惠

3万元首付当老板

《意见》规定,将放宽经营场所要求,允许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注册,具体凭住所(经营场所)使用证明、《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以及所在地居(村)民委员会或业主委员会出具的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证明文件办理。

各级政府投资兴建或给予优惠政策的各类经营性市场、商铺,应预留一定比例摊位优先租赁给初次创业者,并在租赁费、管理费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此外,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进入以及国家承诺对外开放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对产业政策重点鼓励的行业项目,暂时无法提交前置审批许可文件的,工商部门可先核发一年有效期的筹建营业执照,完成前置审批手续后,再办理变更登记。

在放宽登记方面,全省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实收资本3万元即可登记,其余部分可在两年内分期缴付。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小商小贩,2009年至2011年免予工商登记,并免收各项工商行政事业性收费。

另外,城市低保若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就业后其家庭月人均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继续保留6个月的低保待遇,并可一次性创业资助和相关税费减免。

小额贷款额度提高

求职还获培训补贴

《意见》表示,会将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提高到5万元,扶持本省户籍的城乡创业者创业。对符合享受就业扶持政策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民,可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或创业培训补贴。

据悉,如果创业企业新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保的,可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补贴时间,除对招用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不超过3年。如果小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保,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另外,若新招用人员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且此类人员达到企业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不超过人民币200万元,期限不超两年,确定发放的,由当地政府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展期不贴息)。

意见要点

放宽经营场所要求,允许企业(公司)、个体工商户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注册。

广东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小商小贩,未来三年内免登记免收费。

广东创业的大中专和技校毕业生,将档案挂靠在政府所属的人力资源市场,可免收两年的人事代理费。

广东省娱乐场所管理规定 篇4

第一部分

1.未取得有效卫生许可证的住宿场所,不适合此表,不参与评级。

2.评分表中分值为“※”的项目为关键监督项目,达不到此“评查内容”要求的记“0”分,评为不合格,不予评定等级,需责令限期整改。

3.评查内容中可以有合理缺项,在该项“备注”中注明“合理缺项”,评分时需标化。4.现场检查时,将检查情况如实记录于相应项目的“得分”栏中,依评分标准计入该项目得分处,填写相应的阿拉伯数字。

5.将各项目的得分汇总后填入表头“总得分”和“标化分”处,根据标化分情况核定等级记入表头“核定等级”处,并由住宿场所经营单位负责人或陪同人员和卫生监督员共同在量化分级评分表上签字。

6.卫生监督员必须熟练掌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住宿业卫生规范》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内容,方能运用此表进行准确评查。

第二部分

基本信息(表头)

1.总得分:依据住宿业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单位进行评定的实际得分,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2.标化分:标化分=实际得分除以应得分×100,使用阿拉伯数字填写。3.核定等级:将合格的单位评定为A、B、C三个等级,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写。4.单位名称:按照卫生许可证上单位名称填写。5.地址:按照卫生许可证上地址填写。

6.负责人:按照卫生许可证上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填写。7.卫生许可证编号:按照卫生许可证编号填写。

第三部分

量化信息(正表)

指标设置概况:本表共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34项。

(一)一级指标说明

1.卫生管理:指卫生许可证件、体检培训、个人卫生等。

2.功能间卫生要求:指消毒间、布草间、保洁设施、卫生间环境等。3.公共用品卫生要求:指棉织品清洗、清洁工具等。4.通风系统:指机械通风装置、集中空调。

(二)二级指标说明

第一项

卫生许可证(关键项)

1.本条是对公共场所经营资格的规定。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营单位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经营,经营者经营时须持“卫生许可证”且在有效期限内。

2.卫生许可证应真实有效,不得擅自伪造,涂改、倒卖或转让他人,逾期3个月未复验视为过期。

3.不符合上述要求判定为不合格。第二项

亮证经营

卫生许可证原件应悬挂在经营场所明显醒目位置(如接待处、前台的面向顾客墙面等处),未公示判定为不合格。

第三项

卫生信誉等级公示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等级标识应悬挂于经营场所明显醒目位置(如接待处、前台等处)。第一次评定等级,此项为合理缺项。第四项

卫生管理制度 1.卫生管理制度包括:(1)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及个人卫生制度;(2)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3)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4)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制度;(5)公共场所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报告制度;(6)预防控制传染病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2.卫生制度有缺项扣2分(根据住宿场所实际情况可合理缺项,不扣分)。

3.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分别应置于卫生档案和相应工作岗位的墙上。星级宾馆6项制度须分别列出,普通旅店可以允许一项制度内包含多项内容。第五项

卫生档案

1.卫生档案内容包括:⑴卫生管理组织,⑵卫生管理人员,⑶卫生制度、应急预案,及自查记录,⑷健康证和培训证,⑸卫生用品索证资料,⑹卫生监督文书,⑺卫生监测报告等,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2.集中空调系统档案内容包括:⑴卫生学评价报告,⑵空调系统竣工图,⑶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缺一项扣1分。

3.卫生监督文书和卫生监测报告期限应为1年内的;集中空调卫生学评价报告期限应为2年内的。超过期限为无效文书或报告,各扣1分。

4.集中空调系统卫生学评价不合格或无评价报告,扣1分。第六项

卫生管理及人员

1.卫生管理体系指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住宿业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住宿场所应设置卫生管理职责部门或组织机构,未设置的判定为不合格。

2.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场所卫生管理的具体工作。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有从事住宿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经验,经过公共卫生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具有法人资格单位或职工人数在二十人以上的单位,查文件或会议记录,其他单位查会议记录或在卫生管理制度中有明确规定,未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判定为不合格。

第七项

体检培训

1.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众健康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住宿场所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上岗前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继续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2.实行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每两年进行一次。

3.抽查三人以上,缺一人扣2分;不足三人全部抽查,缺一人扣2分,全部从业人员无健康、培训证明扣6分。

第八项

个人卫生

1.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卫生部《住宿业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2.抽查清洁客房的从业人员2人,一人不合格扣2分。第九项

检测报告

有效检测报告应符合以下条件:

1.住宿场所经营单位应提供1年内有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2.检测样品包括:空气、微小气候及公共用品涂抹样品。3.检测报告中主要卫生指标包括:(1)宾馆(有空调设施的):顾客用具消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新风量。(2)旅店、招待所:顾客用具消毒,二氧化碳。

(3)地下室旅店:顾客用具消毒,机械通风量,适度,噪声,二氧化碳。4.主要卫生指标合格率应达到100%。

无有效公共场所卫生检测评价报告的,此项目不得分。第十项

食品、客用化妆品及一次性卫生用品

1.标签:粘贴、印刷在包装上及置于销售包装内的说明性材料。

2.标签应用中文注明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卫生许可证号等内容,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须注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提供食品、客用化妆品或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单位,应提供供货商的购货凭证,批量购买的应有生产厂家或受委托加工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资料复印件。以上资料应保存6个月以上。

第十一项

洗消间(关键项)

提供非一次性(饮)具的住宿场所应依据GB9663-1996《旅店业卫生标准》设置专用洗消间。

1.洗消间应做到:“专人、专室、专工具、专消毒、专储存”。

2.建筑结构兼顾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应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3.洗消间应设置在室内并为独立的隔间,洗消间在门、窗关闭时与外环境及其他公共服务场所之间能够相互分隔。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的可开启的窗应设防护设施,如防蝇纱网。洗消间不得与厕所/垃圾堆等污染源相连通。

4.每个洗消间面积不少于3㎡,床位数在60张以上的,每20张床增加洗消间面积1㎡。

第十二项

洗消间环境

1.洗消间环境整洁,地面、墙面、顶面、台面、柜内等处均应清洁,无脱落,各类物品摆放整齐。

2.洗消间内不得放置拖把、饮水机、制冰机、电热水器等与消毒无关的杂物。第十三项

消毒设施(化学、物理消毒可二选一)(关键项)

1.采用化学消毒应设置清洗消毒水池(桶)2个以上,并有明显标识。2.采用高温消毒应配备热力消毒柜和2个清洗池。第十四项

消毒药品(可合理缺项)

1.无消毒药品或消毒药品过期的,此项不得分。

2.使用的消毒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取得当地省卫生行政部分颁发的卫生许可证,产品应取得卫生部颁发的消毒产品卫生许可证批件,在采购时应注意产品标签并向供货方索取购物凭证。以上资料应保存6个月以上。

第十五项

消毒药物配比容器(可合理缺项)

容器为带有计量单位的配比容器,如量筒,量杯等,主要为保证消毒液配比浓度的正确。使用固体片剂或仅用热力消毒法可合理缺项。第十六项

客用饮具

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污迹、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第十七项

清洗消毒程序

包括客用饮具、棉织品、拖鞋、卫生间卫生洁具等客用物品清洗消毒操作规程正确,有一项消毒程序不正确此项不得分。

第十八项

非一次性拖鞋消毒(可合理缺项)

1.不提供拖鞋或提供一次性拖鞋的住宿场所此项为合理缺项。

2.为客人提供非一次性拖鞋的单位应有相应的拖鞋消毒设施,配备拖鞋专用消毒池(桶),大小应和提供拖鞋的多少相适应。

3.拖鞋消毒池(桶)必须专用,安装上下水设施,不得用于其他物品的消毒。第十九项

布草间(关键项)

1.星级宾馆设立专用布草间,设置密闭存储布草设施。

2.布草间应采用混凝土、砖木等结构,以保证其坚固耐用且与外界有效分隔,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及栖息。

3.布草间应设置为独立的房间,有可开合的门、窗,有良好的通风及照明设施。4.布草间面积应与住宿场所使用面积、床位数相适应。5.普通旅店设置密闭储存布草设施,储存布草的设施不得设置在公众经常经过的通道处。

6.布草间只用于储存清洗消毒后的洁净布草。

第二十项

布草间环境(普通旅馆可合理缺项)

1.布草间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卫生死角及积尘等。

2.布草间内只能存放清洁棉织品,其他无关的物品均不得存放。如:消毒液、客用化妆品、一次性用品、使用过的脏布草等。

3.布草间内的布草应分类码放。第二十一项

脏棉织品收集

1.住宿场所室内应设有脏棉织品收集容器。2.收集容器应密闭并有标识。第二十二项

保洁设施

1.公共用品用具(棉织品、饮具等)经清洗消毒后应及时放置在密闭保洁柜内存放,不得直接放于地板上或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防止二次污染。

2.保洁柜四周密闭并有标识,不得与外界相通,有可开合的柜门。3.柜内无污迹及积尘。

4.保洁柜内只能存放洁净公共用品用具,其他无关物品均不得存放,如:一次性用品、从业人员个人物品等杂物。

第二十三项

卫生间排风设备

1.卫生间应设有机械通风装置,如排气扇、换气扇。

2.使用中央空调的卫生间所使用的排风管道不得与其他机组、风管共用或连通。第二十四项

卫生间环境

卫生间应每日清扫、消毒,保持地面无积水、便池内无积粪(尿垢),室内无蚊蝇及异味。

第二十五项

未配备卫生间的客房盥洗设施(可合理缺项)

普通旅店盥洗室每8~15人设一龙头,沐浴室每20~40人设一龙头,男厕所每15~35人设大小便器各一个,女厕所每10~25人设便器一个。便池宜为蹲式,配置坐式便器宜提供一次性卫生坐垫。

第二十六项

公共用品数量

公共用品用具包括:棉织品、饮具等,与床位数之比应达到1.5:1以上。第二十七项

一客一换

1.保证公共用品做到一客一换,常住旅客的床上用品至少一周一换,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2.更换后或清洁消毒后的床上用品(床单、被罩、被套、枕芯、棉被、毛毯、褥子)均须平整无褶皱,无破损,无茶渍、血迹等污迹,无毛发。

3.更换后或清洁消毒后的浴巾、毛巾等应清洁,固定位置存放,无破损,无茶渍、血迹等污迹,无毛发。

4.更换后或清洁消毒后的客用物品应清洁,固定位置存放,无破损,无茶渍等污迹。

第二十八项

自洗棉织品消毒(关键项)

1.自洗棉织品(毛巾、浴巾、浴衣裤等)的,应配备清洗、消毒设施、设备。未配备清洗、消毒设施(设备),不予评定等级。

2.消毒设施(设备)不能正常使用,不予评定等级。

3.消毒设施(设备)消毒能力与棉织品使用量不相适应,不予评定等级。第二十九项

外洗棉织品(可合理缺项)

1.外洗客用棉织品,须记录送出日期、时间、物品种类、件数等,回收日期、时间、物品种类、件数、须双方确认签名。送洗记录应保留3个月以上。

2.若棉织品外送清洗消毒,须索要清洗单位的相关资质证明(单位的营业执照、检测报告等)。

3.回收外洗棉织品均须检查(或抽检)清洗消毒的情况,如有无污迹、毛发等。第三十项

客用毛毯、棉(羽绒)被、枕芯等

1.客用毛毯、棉(羽绒)被、枕芯应定期清洗消毒。

2.现场检查客用毛毯、棉(羽绒)被、枕芯等有污迹或有异味, 扣2分。第三十一项

面盆、脚盆或水桶

1.无卫生间的客房应配备有脸盆、脚盆或水桶,未配备此项不得分。

2.按照每个床位配备脸盆、脚盆或水桶各一个,未按床位数配备的,此项扣2分。3.脸盆、脚盆或水桶要有明显区分标记。

4.清洗、消毒面盆、脚盆或水桶的工具及盛放工具的容器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5.清洗消毒后的面盆、浴盆或水桶无污迹,无异味。第三十二项

客用物品运送工具

1.客用物品运送工具(布草车或布草篮),应分开区域、分类摆放客用棉织品、一次性用品、清洁工具、回收物品,并有明显标识,避免交叉污染现象;一项不合格扣2分。

2.供客人用的茶包、洁净杯具应使用密闭容器存放;不合格扣2分。第三十三项

机械通风装置

1.住宿场所应保证室内新风量符合国家标准,在自然通风无法满足要求时必须安装机械通风装置。

2.机械通风装置应按要求正常使用或运转。

3.机械通风装置过滤网应定期清洗、消毒,并有相应记录,记录包括清洗消毒的日期、消毒剂种类、消毒人员签名等。清洗消毒记录应保留3个月以上。

第三十四项

集中空调(可合理缺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方法》的规定。1.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和运行参数应满足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新风采气口的设置应保证所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远离建筑物排风口和开放式冷却塔等污染源。严禁直接从空调通风的机房,建筑物楼道及天棚吊顶内吸取新风。

2.机械通风系统新风口和回风口应安装防鼠防虫设施。

3.普通机械通风装置应定期清洗消毒,过滤网、过滤器、风扇、集中空调机房不得有积尘,现场检查和查看清洗消毒记录。

4.集中空调机房应独立设置,不得堆放洗涤剂、消毒剂、拖把等无关物品。5.开放式冷却塔应远离公众通道,设置有效隔挡设施。6.开放式冷却塔应定期清洗消毒,并有清洗消毒记录。第四部分

量化分值计算及评级标准(表尾)

1.评分表总分为120分,实得分是依据本评分表对住宿场所进行评定的实际得分。2.合理缺项的分值需标化,标化分=实际得分除以应得分×100。应得分是各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减去合理缺项后,应得的总分。

3.根据总得分确定级别,如有缺项,则根据标化分确定级别,分别作出优秀、良好、合格的量化分级结论。

(1)标化分为90分以上者,评为优秀,核定为A级;(2)标化分为70~89分者,评为良好,核定为B级;(3)标化分为60~69分者,评为合格,核定为C级;

(4)标化分低于60分者或标注“※”的关键项不达标的,评为不合格,不予评定等级。(对关键项不达标的单位应完成评分表)

中山市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篇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市各类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及《中山市消防安全责任制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取得证照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娱乐场所主要指营业性歌舞厅、卡拉OK厅(含量贩式KTV)、夜总会等歌舞娱乐场所;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营业性多功能综合娱乐场所;兼营娱乐项目的场所,如宾馆、饭店、酒吧兼营的歌舞厅、卡拉OK厅等;其他营业性歌舞、游艺等场所。网吧、影剧院等场所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娱乐场所应遵守消防法规,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消防安全。

第四条 娱乐场所应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二章 消防安全职责

第五条 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确定一名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人,并向娱乐场所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娱乐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

(二)统筹安排经营、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批准实施消防工作计划;

(三)为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四)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五)组织防火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六)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装备;

(七)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

第七条 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

(一)拟订消防安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组织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落实;

(三)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预算和组织保障方案;

(四)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五)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的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和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六)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开展日常业务训练;

(七)组织从业人员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每月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九)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第八条 消防控制室值班员及消防设施操作维护人员职责:

(一)熟悉和掌握消防设施、控制室设备的功能及操作规程,按照规定测试自动消防设施的功能,保障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对火警信号应立即确认,火灾确认后应立即报火警并向消防主管人员报告,随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三)对故障报警信号应及时确认,消防设施故障应及时排除,不能排除的应立即向主管人员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

(四)值守岗位,做好火警、故障和值班记录;

(五)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有关阀门处于正确位臵。

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九条 娱乐场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装修或变更使用性质的工程,应当依法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工程竣工时,应当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 娱乐场所内不得搭建违章建筑,不得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举高消防车作业场地,不得设臵影响消防扑救或遮挡排烟窗(口)的架空管线、广告牌等障碍物。

第十一条 娱乐场所不应擅自改变防火分区和消防设施、降低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建筑内部装修不应改变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的数量及其净宽度,影响安全疏散畅通。

第十二条 娱乐场所应建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研究、部署、落实本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和措施。

消防安全例会应由消防安全责任人主持,有关人员参加,每月不少于一次。消防安全例会应由消防安全管理人提出议程,并应形成会议纪要或决议。

第十三条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定期维护、检查,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管理符合下列要求:

(一)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

(二)在使用期间疏散出口、安全出口的门不应锁闭;

(三)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

(四)常闭式防火门应经常保持关闭;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自动和手动关闭的装臵应完好有效;

(五)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六)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臵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臵台阶;

(七)消防应急照明、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完好、有效,发生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更换;

(八)消防安全标志应完好、清晰,不应遮挡;

(九)安全出口、公共疏散走道上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

(十)窗口、阳台等部位不应设臵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

(十一)在娱乐场所各楼层的明显位臵应设臵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臵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第十四条 娱乐场所应建立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其内容应明确消防设施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消防设施的检查内容和要求,消防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的要求。消防设施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

(二)室内消火栓箱不应上锁,箱内设备应齐全、完好;

(三)室外消火栓不应埋压、圈占;距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0m范围内不得设臵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

(四)物品的堆放不得影响防火门、防火卷帘、室内消火栓、灭火剂喷头、机械排烟口和送风口、自然排烟窗、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声光报警装臵等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五)应确保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源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需要维修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维修完成后,应立即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六)应按照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定期检查、检测消防设施,并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七)自动消防设施应按照有关规定,每年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 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娱乐场所应建立消防控制室管理及应急程序制度,消防控制室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消防控制室必须实行每日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

(二)消防控制室的日常管理应符合《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A587)的有关要求;

(三)消防控制室应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四)消防控制室应确保高位消防水箱、消防水池、气压水罐等消防储水设施水量充足;确保消防泵出水管阀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上的阀门常开;确保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柜开关处于自动(接通)位臵;

(五)接到火灾警报后,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以最快方式确认;

(六)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七)消防控制室必须立即启动单位内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应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第十六条 娱乐场所应建立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用电防火安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购电气、电热设备,应选用合格产品,并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要求;

(二)电气线路敷设、电气设备安装和维修应由具备职业资格的电工操作;

(三)不得随意乱接电线,擅自增加用电设备;

(四)电器设备周围应与可燃物保持0.5m以上的间距;

(五)对电气线路、设备应定期检查、检测,严禁长时间超负荷运行;

(六)营业结束时,应切断非必要电源。

第十七条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用火安全管理制度,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场所使用明火。

第十八条 娱乐场所应建立火灾隐患整改制度,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因违反或不符合消防法规而导致的各类潜在不安全因素,应认定为火灾隐患;

(二)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三)消防安全管理人或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应组织对报告的火灾隐患进行认定,并对整改完毕的进行确认;

(四)明确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整改的期限和所需经费来源;

(五)在火灾隐患整改期间,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安全;

(六)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改正,并将火灾隐患整改复函送达公安消防机构;

(七)重大火灾隐患不能立即整改的,应自行将危险部位停止使用并整改;

(八)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而不能自身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应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九条 娱乐场所应建立消防档案管理制度,消防档案应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消防档案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照有关规定建立纸质消防档案,并宜同时建立电子档案;

(二)消防档案内容应详实,全面反映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纸、图表;

(三)消防档案应由专人统一管理,按档案管理要求装订成册。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

(二)所在建筑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以及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许可文件和相关资料;

(三)消防组织和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

(四)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五)消防设施、灭火器材配臵情况;

(六)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人员及其消防装备配备情况;

(七)消防安全管理人、自动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电气焊工、电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操作人员的基本情况;

(八)新增消防产品、防火材料的合格证明材料。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消防安全例会纪要或决定;

(二)公安消防机构填发的各种法律文书;

(三)消防设施定期检查记录、自动消防设施全面检查测试的报告以及维修保养记录;

(四)火灾隐患、重大火灾隐患及其整改情况记录;

(五)防火检查、巡查记录;

(六)有关燃气、电气设备检测等记录资料;

(七)消防安全培训记录;

(八)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记录;

(九)火灾情况记录;

(十)消防奖惩情况记录。

第四章 防火检查

第二十条 娱乐场所应定期开展防火巡查和防火检查。营业期间防火巡查每两小时至少一次。防火检查每月至少一次。

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锁闭;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

(四)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在位、完整有效。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清晰;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

(二)安全疏散通道、楼梯,安全出口及其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

(三)消防安全标志的设臵情况;

(四)灭火器材配臵及其完好情况;

(五)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六)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消防控制设备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

(七)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八)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

(九)防火巡查落实情况及其记录;

(十)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十一)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场所防火、防爆和防雷措施的落实情况;

(十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二十一条 娱乐场所防火巡查、检查,应确定巡查和检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应填写巡查和检查记录,巡查和检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在记录上签名。

巡查、检查中应及时纠正违法违章行为,消除火灾隐患,无法整改的应及时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并记录存档。

防火巡查时发现火灾应立即报火警并实施扑救。

第五章 消防宣传与培训

第二十二条 娱乐场所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与培训。

第二十三条 娱乐场所应通过张贴消防图画、设臵消防宣传专栏、消防宣传公益广告牌等形式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和应急逃生等常识。

第二十四条 娱乐场所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单位员工的集中消防培训;对新上岗员工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

消防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四)消防安全“一畅两会”(“一畅”指社会各单位必须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两会”指社会各单位从业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知识;

(五)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第二十五条 娱乐场所应积极组织下列人员接受公安消防机构或其他具有消防安全培训资质的机构组织发证的专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使用、储存等特种岗位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第六章 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和演练

第二十六条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娱乐场所必须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其内容应包括:

(一)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臵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第二十七条 灭火和应急疏散各项职责应由当班的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义务消防队承担。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各职能小组,由消防安全管理人、部门主管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保安人员、义务消防队及其他在岗的从业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如下:

(一)灭火行动组:发生火灾立即利用消防器材、设施就地进行火灾扑救;

(二)通信联络组:负责与消防安全管理人和当地公安消防机构之间的通讯和联络;

(三)疏散引导组:负责引导人员正确疏散、逃生;

(四)安全防护救护组: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的供应及后勤保障;阻止与场所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火灾现场,并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开展火灾调查。

第七章 火灾事故处臵

第二十八条 娱乐场所当确认发生火灾后,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同时开展下列工作:

(一)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

(二)当班人员执行预案中的相应职责;

(三)组织和引导人员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四)使用消火栓等消防器材、设施扑救初起火灾;

(五)派专人接应消防车辆到达火灾现场。

第二十九条 消防安全管理人担负公安消防队到达火灾现场之前的指挥职责,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等工作。规模较大的单位可以成立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第三十条 火灾发生后,应保护火灾现场。公安消防机构划定的警戒范围是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尚未划定时,应将火灾过火范围以及与发生火灾有关的部位划定为火灾现场保护范围。

第三十一条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火灾现场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移动火场中的任何物品。

第三十二条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三十三条 应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事故情况,查找有关人员,协助火灾调查。

第三十四条 火灾调查结束后,应总结火灾事故教训,改进消防安全管理。

第八章 奖惩

第三十五条 娱乐场所应将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纳入年终考核、评比内容,对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违反单位安全管理制度,造成责任事故的,依法处理。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释义 篇6

国务院新颁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娱乐场所范围究竟如何界定、营业结束时间为何限定在凌晨2点……针对这些公众关心的X题,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近日给予了相应解答。张新建明确指出,酒吧、网吧不在《条例》管理的范围之内。

问:新《条例》出台后,公众比较关心的是娱乐场所概念的界定,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到底哪些属于娱乐场所?

答:我们所说的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场所。大致包括两类,一是以人际交谊为主的歌厅、舞厅、卡拉OK场所等,二是指依靠游艺器械的经营场所,如电子游戏厅、游艺厅、台球厅等。

问:在这样的界定中,哪些场所是不包括在内的?比如酒吧、网吧是否也在《条例》管理范围内?

答:根据《条例》中的定义,可以排除企业内部不对社会公众而只对所属员工开放的一些活动场所,如机关、工矿企业为自己员工举办联欢会、舞会、卡拉OK演唱活动的场所,这些都不属于《条例》管理的范围。

另外,一些酒吧和洗浴中心等场所虽然也有专业演员的文艺演出活动,但这些演出是整个营业项目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主营项目的配套服务。虽然也有营利目的,但不属于《条例》管理范畴,酒吧和洗浴中心的演出活动应当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规定去管理,网吧则按照《网吧管理条例》进行管理,三者都不属于《条例》管理的范畴。[详情]

实行娱乐经营许可

《条例》提高了设立娱乐场所的准入门槛,严格了审批条件,明确开办娱乐场所需持有娱乐经营许可证。

《条例》对娱乐场所投资者和从业人员有所限制,规定有特定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以及吸毒成瘾人员不得进入娱乐业。

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 违者将撤职开除

条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条例规定,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开办娱乐场所,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条例还规定了,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知其亲属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发现其亲属参与、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不予制止或者制止不力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

四种情形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在娱乐场所从业

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

(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赌博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

(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吸食、注射毒品曾被强制戒毒的;

(四)因卖淫、嫖娼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

居民楼等五种地点不得设立娱乐场所

《条例》规定,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五种地点: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

对营业时间,《条例》也作了具体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条例》还规定,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娱乐场所应当举行听证。

禁止娱乐场所内娱乐活动含有九类内容

条例称,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含有下列内容: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或者领土完整的;

(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宣扬淫秽、赌博、暴力以及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

(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难点与对策 篇7

1 小场所火灾危险性

1.1 小场所定义

小场所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相对集中的室内场所:

(1)建筑面积在1 000 m2以下且经营可燃商品的商店、超市等商业服务网点或小型饭店、酒店等营业性餐饮场所;

(2)客房数在50间以下或床位数在100张以下的小型旅馆;

(3)设置在建筑物首层、二层、三层且总建筑面积在200 m2以下的洗浴、足疗、酒吧、茶社、棋牌室、咖啡厅、健身俱乐部、美容美发美体等小型公共娱乐场所;

(4)床位数在50张以下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院及其他小型医院(诊所)、疗养院、养老院、福利院;

(5)学生床位数在50张以下的寄宿制学校及托儿所、幼儿园,学生在3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儿童在100人以下的非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

(6)总面积在300 m2以下且根据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不需要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非易燃、可燃材料生产加工场所。

1.2 小场所消防安全现状

(1)“三合一”现象严重。

这类小场所基本上集经营、储存、生产、住宿等二种以上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且人员密集,消防安全状况复杂,亡人火灾事故易发、频发。

(2)分布相对集中。

由于居住区日常生活所需商品、物资、燃料广泛,这种小场所多集中在居民小区的周边或城乡结合部,大都设置在住宅楼的首层,大部分无防火分隔,一旦发生火灾,蔓延迅速。

(3)用电、用气频繁。

这样的场所一般较为简陋,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以电、气或油为燃料,如烧木炭、生火炉、用电炉、空调、电暖器、散热器、电热毯取暖等十分普遍,加之电气线路规格选择不当、违规敷设或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有的甚至使用大功率电器,火灾危险性极大。

(4)无照经营普遍。

小场所投入少、面积小、货物杂,因陋就简,多数没有取得工商管理部门许可;有的经营者不了解消防法规规定,不懂小场所应当满足的消防安全条件;有的不愿在安全上投入,明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也照常使用、营业。

(5)消防管理不善。

大多数小场所都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即使有也是为应付检查,业主根本不知消防管理制度、不懂防火常识、没掌握灭火和逃生技能;在经营过程中,消防管理职责不明,甚至没有明确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火灾隐患无人督促及时消除。据统计,因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2005年以来贵州省发生火灾1 566起、死亡202人、直接财产损失3 954.8万元、烧毁建筑20.8万m2,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2 小场所火灾危险性分析

2.1 建筑耐火等级较低

小场所一般都设置在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有的设在居民住宅楼内,或用木材、塑料板材临时搭建,尤其在农村的小商店、小旅馆、小作坊等,设置在几十户、几百户集中连片的自然大村寨中;小场所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材料、室内装修、防火间距等达不到技术标准要求,有的顶棚、墙面和隔断都使用木材、PVC等,使火灾荷载增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

2.2 擅自改变建筑结构

有的小场所经营者擅自改变居住建筑首层的商业服务网点结构,形成夹层,用以住人或堆放货物,发生火灾必然造成人员伤亡;有的为增加经营、使用面积,擅自将原来独立的商业服务网点的防火分隔拆除,增加了火灾实质危险性。

2.3 安全疏散不畅通

有的安全出口数量、宽度不足,且设置门槛、门帘及台阶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有的室内疏散通道宽度不符合标准要求或没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疏散楼梯与其他场所混用;在日常营业期间,货物、家俱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情况较普遍;多数情况下,小场所只有一个疏散通道或出口,甚至在阳台、门窗洞口安装影响逃生的铁栅栏。

2.4 消防设施维护不及时

有的小场所灭火器配置种类不当或数量不够,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安装不符合规定;有的挪用、损坏或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遮挡室内消火栓、疏散指示标志;有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损坏后没有及时购置、安装和维修。

2.5 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

有的乱拉乱接电气线路,强电、弱电线路未分开敷设;有的在敷设电气线路时不按产品技术要求选择质量合格的开关、插座和电线等,空气开关、继电保护器安装不到位;有的随意增加冰箱、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使电气线路经常超负荷。

2.6 消防主体责任不落实

小场所业主缺乏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不愿意在消防上投入人员和经费,对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敷衍应付;员工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不掌握安全用火、用电、用油常识,不懂场所的火灾危险性、不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不懂逃生自救技能,不会扑救初期火灾、不会引导人员疏散,火灾隐患自查、排除能力较弱。

3 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3.1 明确消防主体责任

(1)小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作为其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明确自身的消防主体责任,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履行法定消防工作职责,熟知本场所火灾危险性和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防火措施。

(2)当小场所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承包、租赁或委托经营(管理)时,在相互签订的合同书中要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指定专人管理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和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组织维护、保养,确保其畅通和完好有效。

(3)小场所应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开展消防知识培训,组织防火检查、巡查,完善灭火及疏散预案,举办初期火灾扑救、员工疏散演练,建立健全防火档案;在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对难以整改的隐患要确定整改措施、时限,确保整改期间不发生火灾。

3.2 严格场所布局设置

结合相关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小场所位置设置要求,在工作中做到:一是不要将小场所设置在厂房、仓库内以及生产、储存、经营甲、乙类火灾危险物品的建筑物内,或设置在超过三层或每层建筑面积大于500 m2的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内;二是在居民住宅建筑内或住宿区域范围内不要设置有甲、乙类火灾危险的生产、加工场所;三是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场所不得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四是所有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严禁使用聚氨酯泡沫装修,也不得大量使用木材、化纤织物等易燃、可燃装修材料。

3.3 落实日常管理措施

(1)做好小场所用火管理。

如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前,要清除作业地附近易燃、可燃物,并配置灭火器材、落实现场监护人和安全措施;商店、超市及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时间不得动火施工;在厨房、烧水间之外的其他部位禁止使用明火;炉火、烟道等设施与可燃物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热措施,厨房燃油、燃气管道应经常检查、检测和保养;严禁违反消防技术标准及管理规定储存烟花爆竹、汽油、酒精等危险物品。

(2)重视小场所用电管理。

如小场所不得擅自拉接临时电气线路和超负荷用电;配电线路宜穿金属管或难燃套管保护,大于60 W的白炽灯、卤钨灯、荧光高压汞灯等不得直接安装在可燃构件或可燃物上;配电盘、高温照明灯具的下方不得堆放易燃、可燃物,各种灯具距离周围的窗帘、幕布、布景等可燃物不得小于0.50 m。

(3)小场所的防火管理。

如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其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方便顾客知晓和使用;在生产、经营时禁止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商店、网吧、观众厅及车间、仓库内禁止吸烟;小型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厂房的生产车间和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场所内禁止人员住宿。

3.4 保障防火分隔与疏散

(1)小场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 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 h的楼板与住宅等其他场所分隔,隔墙上的门、窗洞口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或固定防火窗;小场所内的厨房或住宿区域应采用不燃烧实体墙与场所内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且墙体砌筑至梁板底部;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及小旅馆疏散走道两侧不燃烧实体墙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 h。

(2)小场所的临时夹层内部不应使用可燃、易燃装修材料,其临时夹层的楼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或经过防火处理的钢板,经营或储存物品夹层内不得住人,若设有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或设置直接对外的尺寸不小于0.5 m×0.8 m逃生、救援出口的小场所除外,满足住人临时夹层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5 m2。

(3)四层及四层以上小旅馆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应至少设置两部疏散楼梯,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以设一部疏散楼梯:一是五层及五层以下、公共走道的直线长度不大于9 m的开敞外廊建筑;二是在远离楼梯间一侧的阳台或窗台位置配置有逃生软梯、逃生绳、缓降器、钢爬梯等逃生设施、且公共走道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村(居)民自建建筑的小旅馆;三是四层及四层以上小旅馆的疏散楼梯要直通屋面并保持畅通。

3.5 注重初期火灾扑救

小场所尤其要重视初期火灾的发现和扑救,灭火器材、装备的配置十分重要。

(1)小场所内应至少按A类火灾中危险级场所每75 m2配置2具4 kg以上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面积小于150 m2的小场所,灭火器的配置数量不应少于2具;小旅馆每个楼层应配置不少于2具4 kg的ABC干粉灭火器。

(2)灭火器应当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放置的灭火器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3)鼓励60 m2以上的人员集中的营业性场所或储存有易燃、可燃物资的场所、四层及四层以上仅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的小旅馆根据需要设置供水水源为室内消防竖管或自来水管网的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无室内消火栓系统的四层及四层以上的小旅馆应设置消防卷盘,水源可由市政管网或屋顶水箱供给,水箱的有效容积不得小于1.0 m3,消防卷盘宜安装在各层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

(5)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四层及四层以上小旅馆的公共走道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火灾报警装置。

参考文献

[1]DB52/T800-2013,小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规范[S].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 篇8

地下建筑的大量出现,增加了城市的容量,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给居民正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正是这种大量的人口聚集,一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事件。

一、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及管理现状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不同于传统建筑的结构,密闭空间结构往往给消防救灾工作带来致命的阻碍。

(一)人员密集,疏散难度大。地下商场、地下电影院等的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有异于传统建筑和地下停车场这类地下建筑,其最主要的两个特点就是空间密闭和人员密度大。这都将直接导致火灾发生时很难实现人员的快速疏散。一方面,密闭空间会给火灾现场人员造成心理恐惧,很难冷静下来遵照指挥有序撤离;另一方面,地下建筑很难实现自然采光,当火灾发生时,一旦照明系统失灵,昏暗的现场将对人员疏散工作造成难以想象的困难。

(二)空间密闭,排烟效果差,消防力量很难直接对着火地进行扑救。地下建筑相对密闭的空间将造成火灾现场的烟雾不能及时排出,火灾现场能见度低,不仅造成人员撤离的难度加大,也增加了消防官兵进入现场扑救的难度。另外,密闭空间也直接导致了许多大型消防设备难以入场对着火点进行直接的压制和控制。

(三)管理混乱,隐患频发。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真正令人担心的不只是建筑结构对消防工作带来的不便,更在于混乱的管理现状为重大火灾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消防公安机构监管力度的不够,地下场所管理运营者的不重视,出入地下公共聚集场所人员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共同造成了目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混乱的局面。隐患主要表现为消防设施数量不足,质量不过关,缺少日常维护,消防通道存在私自改建现象,消防应急指示灯、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失灵等诸多方面。

二、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针对当前地下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诸多弊病和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采取行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为主,做到消防工作常规化,落实消防工作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实现全面的消防监督管理,要采取群防群治、联合治理、标本兼治等措施,减少地下建筑的安全隐患,将此纳入社会化消防的建设。

(一)完善工作流程和章程,強化安全培训。现在的消防设施越来越专业化,特别是其日常维护涉及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了能充分发挥出消防设施的功用,应雇佣专业的人员负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消防设备使用技能的培训。参与消防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资格证方可上岗。除了专业技能的培训外,更要重视对消防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养,事实证明,许多火灾的发生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导致的。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在消防安全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形成“火灾猛于虎”的意识常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对于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包括设备维护具体报备、消除隐患等流程进行详细规定,并明确各工作环节的负责人,做到权责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切实督促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

(二)加强对地下建筑的结构要求。地下公众聚集场所预防和降低火灾事故的危害程度,应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使用,发挥其在火灾自救和救援中的作用。1、严格限制地下建筑的适用范围、层教、离度。对于商用地下建筑要严格进行用途审查、结构审查,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建筑和改造责令整改,并将相关结构图上报相关部门,以便火灾发生时消防工作的开展。2、进行防烟分隔、设里排烟系统。地下建筑的排烟情况对于火灾的现场扑救影响很大,为此必须在结构上尽量保证排烟效果的最佳。可以在建筑中大量采用挡烟梁、防烟垂壁等隔断物进行防烟分区的划分,将烟气包围在一个区域进行排烟。并适量配备排烟机,在火灾发生后进行机械排烟。

(三)监管消防设施。1、确保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对于地下建筑,由于空间的相对封闭,对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造成不便,因此消防工作相对于其他建筑形式更依赖自动喷水系统,可以采用水幕、自动水喷淋系统保护玻璃,起隔火、降温作用,也可以扑灭初起火灾。同时,安装必要的火灾报警系统有利于在火灾初期就及时发现并控制灾情,这一点对于公众聚集场所十分必要。2、确保事故照明灯的正常工作。地下建筑由于自然采光不好,加上烟雾浓度大,因此能见度低将对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对于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管理,应该更重视事故照明系统的可靠性检查,保证事故照明和照明标准高标准,一般不能低于SLX。3、专业维保。消防设备作为建筑中最为重要的消防保障,采购时要保证质量过关,布置时要做到合理,日常不使用时,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可以选择雇佣专业的消防人员负责,也可以交由具有专业能力的公司,并签订维保协议,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负责,专业的机构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保证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一旦发现消防设施存在问题,及时与使用方取得联系,避免消防设施摆“空架子”。4、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地下建筑由于结构特殊,给人员疏散和消防力量进入现场都带来了极大不便,因此更加要重视仅有的消防通道的正常使用。除了消防通道建筑标准(通道的安全出口数量、通道大小)要符合规定外,还应保证通道上不存在违规的改造现象,同时不得对方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杂物,保证通道畅通无阻,使消防通道真正成为“生命通道”。5、完善日常巡查制度。针对地下公众聚聚场所的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火灾隐患和消防设施的排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许多安全隐患都是可以通过日常检查进行消除的,同时消防设备的日常维护也十分依赖于巡查工作。为此,应建立相应的巡查记录制度,对日常巡查工作发现的安全隐患、设备损毁、隐患消除等内容进行记录、建档保管,做到有据可查。

(四)实现全面监督。社会化消防的重要是全民消防的实现,针对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特殊性,应将群众纳入到监管队伍中来,实现监督举报公开透明化,在地下公众聚集场所设立醒目额举报电话和举报服务台,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和举报,针对发现隐患具有重大作用的人员,经核查属实的立即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三、结语

地下公众聚集场所的发展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给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的条件,针对地下场所的消防监管和火灾防控,应常抓不懈,制定有效的预防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维护和巡查工作,以预防为主,真正实现防火防灾常规化,努力构建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宗旨。

上一篇:教导科工作总结下一篇:1上2-1分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