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精选13篇)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篇1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以下统称建设项目),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建设项目无障碍实施范围,按照建设部、民政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及本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和孕妇、儿童等弱势人群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负有领导和监督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市政管理、交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养护和使用,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 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第六条 建设项目的所有权人是该建设项目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义务人。所有权人与使用、管理人应当以协议的方式明确各自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责任。
第七条 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应当与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所需经费应由建设单位纳入建设项目经费预算。
第八条 无障碍设施的工程设计,必须执行国家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的规定。建设工程设计总说明书中应当包括无障碍设计内容。
第九条 凡按照本规定应当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对不按照规定进行无障碍设施设计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不按照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行为。
第十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进行无障碍设施的施工。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未按规定进行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经过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对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单位应当设置指导和提示人们正确使用无障碍设施的图形标志。
第十二条 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养护,由道路主管部门负责。其他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的养护,由建筑项目的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者负责。
无障碍设施的养护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养护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侵占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避免占用无障碍设施;确需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必须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并且设置警示标志或者信号设施。占用期满,占用单位应当及时恢复无障碍设施的原状。
第十四条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已建成但没有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或者已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但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设计规范》规定的建设项目,制定改造规划。
建设项目的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者应当根据改造规划,对建设项目进行无障碍改造。
无障碍改造所需的资金,由建设项目的所有权人或者经营管理者承担。第十五条 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工作委员会、妇女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实施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可以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向有关管理部门反映:
(一)对损坏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由道路主管部门处理;损坏无障碍交通标志和信号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二)对擅自占用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或者虽经批准临时占用但没有按照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和信号设施的,由道路主管部门处理。
(三)对侵占公共建筑、居住区中的无障碍设施或者改变其用途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有关管理部门接到情况反映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反映人。
第十六条 设计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的规定进行无障碍设施施工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未按照规定对建设的无障碍设施进行验收或者建设的无障碍设施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故意损坏无障碍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 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有关无障碍设施建设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摘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篇2
关键词:残疾人,人口老龄化,无障碍设计,盲道,坡道
0引言
随着残障人士社会活动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与日俱增。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不但方便老、幼、弱、残疾人士等相对弱势人群的生活与出行活动,同时也会给广大普通人群的出行带来便利,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关爱弱势人群,构筑现代化无障碍新型城市,提高城市建设的文明程度,成为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本文仅就城市道路中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谈谈浅显的认识。
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人行盲道和缘石坡道。
1.1 针对视力障碍人群的盲道
1.1.1 盲道
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疾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疾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盲道包括行进盲道、提示盲道(见图1)。
1)行进盲道:表面上呈凸起的条状形,使视残疾者通过脚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疾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提示盲道:表面呈凸起的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1.1.2盲道设置的要求
1)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2)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1.2针对肢体障碍人群的缘石坡道
1.2.1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见图2)。
1.2.2缘石坡道设置的要求
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入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等路口应设缘石坡道。
2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施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2001年建设部、民政部和中残联联合发布JGJ 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并且是要求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必须强制执行的设计规范。无论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和施工的角度,都强调了对无障碍道路建设予以高度重视,这充分证明了国家对广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关爱。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保障了残疾人的正常生活和合法权益,这既是国际惯例的要求,又是国家法律的规定;既是残疾人共同愿望和要求,又是整个社会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城市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具体体现。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有身体缺陷的残疾人是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如何让广大残疾人共享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也是党和国家“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残疾人只有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势在必行,这既是国际共同的要求,也是国家法规规范的规定,又体现了广大残疾人和普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市近几年来的城市道路设计中,人行道上均设有无障碍,但在实际实施及使用中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
3.1道路设计施工中无障碍不符合要求
3.1.1提示盲道位置不正确、长度不够
在需设置提示盲道的位置没有设置提示盲道,如盲道遇到井盖、电杆等障碍物应避开或在障碍物拐弯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往往有的施工人员图省事“简单施工”,给盲人使用盲道带来很多潜在的危险。
设计规范规定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不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但施工时工人比较随意,提示盲道的宽度有宽有窄,对盲人的行走产生误导。
3.1.2缘石坡道的坡度、宽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规范中规定: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 m,坡度不小于1∶12。
在施工中,一般新建道路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但有些旧路改造的部分坡道因现场情况造成缘石坡道坡度陡于设计坡度,宽度小于1.2 m,这样就造成乘轮椅者通行困难,甚至无法通行,起不到坡道的作用。
3.2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宣传,盲道位置被占用、有些已建的盲道被挤占情况比较常见
机动车、自行车或摊位、路边杂物随意侵占盲道,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受忽视,使盲道不够畅通,不利于盲人安全行走。使盲人走在名分上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里提心吊胆、小心谨慎,更有甚者,许多盲人竟然被“逼上”了机动车道,随时都会和急速行驶的机动车“亲密接触”,如此情况,不仅给盲人自身带来潜在的危险,而且还为道路交通埋下了“安全隐患”。
3.3无障碍环境公众意识不到位
人们的无障碍意识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残疾人不了解何为“无障碍”,“盲道、坡道”等设施的作用不明确。有的业主和施工人员认为无障碍设施只为少数残疾人服务的,可有可无,犯不着大动干戈兴建,浪费人力、财力,忽视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4提出建议
1)无障碍设施在设计和施工中的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无障碍设计的重视程度。为保障城市交通的无障碍环境,设计及施工管理工作者应该首先在思想上提高对无障碍设计的认识,完全按照无障碍设计的规范、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施工,不要使无障碍设施虽然有但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形同虚设。
2)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可以建立一支无障碍建设监督员队伍,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另外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一起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舆论监督。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积极支持、配合的要给予肯定;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单位或部门,多次督促检查仍拒不执行的要给予公开曝光。
3)对无障碍环境认识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发展,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无障碍环境意识。
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形式,积极反映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困难群体对无障碍的需求,强调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让全社会能关心、了解、支持无障碍设施建设并成为共识,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建设和维护无障碍设施工作。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业主进行无障碍设施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和学习,让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化,业主人员自觉主动来关心,支持建设无障碍实施。
5结语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无论是无障碍设计、施工还是使用,都要让无障碍通道畅通无阻,让人们自觉维护无障碍设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必要性。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人员生活的重要措施,创造一个和谐、良好、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无障碍设施作为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标志,已成为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
参考文献
[1]JGJ 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2]杨松发.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07(6):21-22.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篇3
在当今中国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交通需求总量迅猛增长,交通拥堵成为生活的常态,城市活动效率急剧下降。一系列沉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相应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现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有34个城市正在建设和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至2020年,全国轨道交通规划运营里程将超8300公里。近几年来,北京市公共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给无障碍轨道交通系统的普及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被誉为“绿色交通”的轨道交通系统占地面积小、运行速度快、低污染、低耗能的特点,使其跃居为北京市最重要交通工具榜首。
目前全市共有轨道交通18条,线路总长527为千米,日均承担1000万人次以上的交通量。无障碍轨道交通的实施将为特殊人群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及公众对无障碍环境需求的不断提升,地铁需要提供更多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妇女、携带重物者及一切行动不便者等的关爱服务。
国际上很多国家都有各种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各道口、电梯不仅设有盲文标志牌还有语音提示系统、视觉引导系统,无论任何人都能通过图形化的信息,最快找到自己要去的方向。
把北京建设成为出行无障碍的城市,应始终把无障碍设计放在重要环节,以残疾乘客和全体乘客的方便、快捷和安全为前提,在轨道线路设置上应充分考虑残疾人盲道及使用机动、手动轮椅者的需要,并在无障碍环境中按规定设置国际通用标志,为他们在购票、休息及通行上提供便利和有关服务信息。完善城市无障碍环境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建议内容
1、在列车与站台之间会有5-10厘米的空隙,建议增加带状橡胶以减少轨道车辆与站台之间的距离,方便坐轮椅者、推婴儿车者上下车。
我们经常乘坐地铁,在列车停车的短暂时间内上下车。你会注意到在列车与站台之间会有大约5-10厘米的空隙,而轮椅具有导向功能的前小轮的直径大小也在这个范围内。当轮椅车进入电车门时,导向轮很容易卡在缝隙里。在上下车的时候,会造成不便甚至是危险。
2、建议在轨道系统内安装声导系统,接收行动有障碍人的通行信号。声导系统是对视觉有障碍的人设置的,如在检票过道、电梯、盲人导向板和带有声讯的盲人导向板等,对白色拐杖或便携式微声器做出应答。声导系统正在发展和提高,必会得到广泛应用。
3、建议在靠近建筑物主要出入口或醒目地段设计直线形坡道。坡道是联系地面不同高度空间的设施,坡道的位置要靠近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和醒目地段,并悬挂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坡道形式的设计,应依据地面高度的程度和空地面积的大小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可设计成直线形、L形或U字形等。避免轮椅在坡面上中心产生倾斜和因倾斜发生摔倒的危险,不应设计成圆形或弧形。在坡道两段的水平段和坡道转向处的水平段,要设有深度不小于15米的轮椅停留和轮椅缓冲地段,位于人性道口或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的国际统一规定,在有条件的地方,将坡度做1/16或1/20则比较理想、安全和舒适。当坡道较短和人流较少时,在室内的坡道宽度应不小于100厘米,保障一辆轮椅通行。在室外的坡道宽度应不小于120厘米,以保障一辆轮椅和一个侧身人体通行的宽度。
三、科学依据
1、带状橡胶能动态的贴合车辆与站台间隙,减少距离,增加稳定性和安全性。按照2008年施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站台边缘与静止车辆(车门处)之间的安全间隙,直线站台宜为80毫米-100毫米,曲线站台应不大于180毫米。
2、声导系统原理及科学依据。由统全局结构框图可知,系统开始是由物理控制层的可移动声源发出声音,经基站A检测三个监测点声音到达的时间差,以A为原点,计算出声源与三个监测点的相对距离,用GPS定位算法计算出可移动声源的坐标值及要到达的位置,再由接收基站通过射频模块把距离数据发送出去。如果可移动声源通过射频模块接收到距离数据,马上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指引行人到达目的地。
3、设置供坐轮椅者、大件行李者等使用的宽闸机,设计尺寸要综合考虑轮椅和大件行李的宽度对于特殊乘客,其中老人、携带大件行李或婴儿手推车的乘客,主要推荐使用无障碍电梯和宽闸机设施。无障碍设施设计应当遵守相关国家标准规范文件,即国家建设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于2001年发布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其中的24条标准在全国的公共空间建设工程中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4、其他无障碍设施优化的科学依据。目前,地铁站的地下建设空间有限,高运量使高峰期站内客流密度较大,站内容易形成乘客间的拥挤和交叉对流。人的活动具有领域性、群居性、依靠性。因此狭窄的站台、楼梯口、通道、出口则成为容易形成客流堵塞的瓶颈区。如果客流组织和疏散不利,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极易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对旅客的出行成本和出行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地铁车站内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地铁站台与地面道路间的可达性较弱;(2)地铁车站内部导向的可识别性较弱;(3)地铁车站内部的物理环境质量较差;(4)地铁车站空间缺乏人性关怀的设计理念
四、展望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为了保障残疾人士的基本交通权利,应对日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建设中必须与城市其它无障碍体系结合,建立能够保证出行全过程无障碍环境的体系。在弱势群体的出行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时也改善了普通乘客的出行环境,使首都北京的地铁成为服务广大乘客的窗口。
北京地铁无障碍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各个方面加以重视和投入,经验表明,方便残疾人士的交通系统也是人们使用最方便、效率最高的系统。所以无障碍交通必将使我们每一个人受益。
参考文献
[2] 专题.全国轨道交通建设展望[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4,07:32-37.
[3] 陆玮.老龄化趋势下的地铁车站设计[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3-36.
[4] 袁健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无障碍设施规划与设计.科技资讯.2014.32:237-238.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篇4
郑州市建设委员会
关于转发省建设厅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
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勘察设计企业及施工图审查机构:
现将《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希望各有关单位按通知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七月一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无障碍设施管理通知
郑州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04年7月1日印发— 1 —
豫建设标〔2004〕55号
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
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建设主管委(局):
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生活的重要设施。近几年来,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大中城市中盲道、坡道等大批无障碍设施的建成和使用,为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方便。由于此项工作起步较晚,我省多数城市无障碍设施的数量和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新建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原有设施改造迟缓,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都亟待解决。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高无障碍设施的管理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执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强制性条文的力度
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强制性标准,其中24个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各地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含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和建筑物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建设无障碍设施。
2.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规划时,应按《规范》提出的无障碍要求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不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不按规划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行为。
3.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对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进行无障碍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设计文件时,要把无障碍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审查,对违反《规范》设计要求的,不予通过。
4.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有关部门要对无障碍设施的范围和质量严格把关,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主管部门不予备案。市政管理部门应对接收设施中无障碍设施的位置、规格、质量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接收。
5.住宅小区和小城镇的建设中,无障碍设施要与其他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建设。
6.要切实加强对在建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 — 3 —
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对拒不执行《规范》中无障碍设施建设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第81号令)等有关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二、加强已建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各市要科学制定原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要以与残疾人、老年人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为重点,确定目标,落实责任制,逐步实施。对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存在缺陷的要制定维修、改建计划。在对现有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时,必须按规划要求建设无障碍设施。各市应从城市维护建设费中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工作,使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
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所有权人或授权经营管理者应做好无障碍设施与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的协调;处理好辖区内的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与建筑物其他设施的衔接关系,做好街区道路、建筑物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工作。
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养护、维修单位,应切实做好无障碍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确保无障碍设施的完好。
3.城市建设、市政、综合执法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整顿清理无障碍设施被占用、被破坏的现象。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依法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4 —
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并定期组织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检查,对占用、损坏无障碍设施的行为及时予以查处。
四、积极开展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活动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与民政、老龄、残联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按照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工作实施方案和标准,认真组织开展好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的创建活动,郑州、洛阳要努力创建无障碍示范城,各省辖市应建成若干示范街、示范单位。以点带面,促进我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四年六月二十二日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篇5
一、履行督导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
*****区无障碍设施督导大队积极发挥督导
职能,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区督导大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督导活动,对应改造而未改造的设施、已改造但不符合规范的设施和新建项目漏建无障碍设施等问题及时向建设单位指出,督促整改,针对多次检查一直未整改的则向区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办公室反映。
加大宣传力度。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无障碍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规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为了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及时发放市推进办编辑的《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标准》宣传册。一是在区推进办召开的各镇、街道、园区、部委局无障碍设施改造负责人会议上,二是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督导大队学习讨论会上,三是在各镇、街道、园区残联工作会议上,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工作标准,吃透标准精神,并对照标准,结合本区实际,会同区推进办一起有序推进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和无障碍进家庭等工作。
履行督导职能。我们在基层残联工作会议上,通报区、镇(街道)督导队的督导情况、无障碍进家庭开展情况,要求各基层督导小队加强对社区中物业、居委会、老年活动室、超市、菜场等居民相关服务机构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督导,在农村则重点对“三点一室”(村委会办公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健身点)的无障碍建设进行督导。截止11月底,区、镇两级无障碍督导队组织开展了42次督导活动,参加人员153人次。
二、积极开展无障碍进家庭工作,切实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
今年,我们继续开展了无障碍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年初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2008年家庭无障碍建设工作的通知”,调查摸底无障碍进家庭的需求情况,5月份各单位、各街镇积极落实施工单位进行改造项目的设计和施工。9月份,与建委、财政局一起对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据统计,全区共投入近40万元为195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共铺设坡道70条,卫生间坐便器和浴缸扶手148条、楼梯扶手104条。
我们还大力宣传、倡导、指导新装修残疾人住房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在征得残疾人同意的基础上,为*****镇、*****镇4户重度残疾人进行了无障碍进家庭提高型改造,为他们改造了客厅、厨房、卫生间、房间,项目有安装轮椅坡道、扶手、大门、地砖,厨房间低位灶台、洗手池、脱排油烟机、吊顶等设施,平均每户家庭约3万元左右。2007年、2008年两年共改造7户提高型无障碍进家庭,为残疾人提高自理能力、融入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配合区推进办,做好全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补漏补缺工作。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篇6
粤建管字[2003]97号
二○○三年七月十六日
社会服务性检测机构是指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资质证书,为社会提供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服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性检测机构);
企业内部检测机构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市政施工企业、预制构件厂、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等建筑业企业内设的试验室(以下简称企业试验室)。
第七条 监督检测机构的设立按照“一市一县设一机构”的原则进行。监督检测机构经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后,必须取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否则不得从事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及鉴定活动,其检测数据、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工程质量评定、质量安全纠纷仲裁、工程质量安全鉴定和施工起重机械准用的依据。
第八条 服务性检测机构设立,经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认定。未经资质认定的不得承担社会服务性检测业务,其检测数据无效。
第九条 企业试验室是企业内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组成部分,可根据企业资质要求申请ISO9000等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企业自控不纳入检测机构资质管理的范围,其出具的试验室数据可作为工程质量安全的控制检验指标,不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第十条 监督检测机构、服务性检测机构根据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服务资源分为三类:
(一)A类:工程综合性检测、鉴定;
(二)B类:工程专项检测(含建筑物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建筑施工起重机械、机具安全性能检测,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品质量检测);
(三)C类:工程材料检测。
检测机构的资质应根据其技术力量、设备状况、检测能力、质保体系、检测资历进行核定,每一类检测机构的资质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各类、各级检测机构的资质考评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有效期三年,有效期满后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复查换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资质有效期内的检测机构依法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实行年检动态管理。
第十二条 监督检测机构和服务性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并实行持证上岗,检测人员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机构负责培训考核,经考核合格者,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颁发检测人员上岗证书。
第十三条 检测人员的检测上岗证实行动态管理。不再从事检测工作或工作调动人员,分别由所在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核销或更换资格证书。
第三章 检测机构的业务管理
第十四条 监督检测机构和社会服务性检测机构必须按资质等级、资质证书许可的业务范围、职责和权限开展检测业务,不得超越资质等级稳定的业务范围和权限承揽检测业务。
第十五条 检测机构应参照《实验室认可准则》(CNACL201—99)要求建立质量体系,积极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以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
第十六条 检测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并在检测报告中注明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第十七条 省、市、县级监督检测机构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无须办理备案手续。
本省监督检测机构和社会服务性检测机构跨地区、跨行业承接检测任务,须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省外监督检测机构和社会服务性检测机构进入本省开展检测业务,应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备案后方可在我省开展检测业务,并接受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监督检测机构和服务性检测机构应按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格式出具检测报告,其检测报告内容、数据及结论必须准确可靠,须出具鉴定意见的应明确,并由电脑打印,不得涂改。检测报告必须具有试验员、校核人及技术负责人签字,加盖计量认证章(CMA章)和检测报告专用章。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工程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实行有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和监督抽检制度。未经有见证取样送检的检测报告一律不得作为竣工验收资料。
监督抽检系指监督检测机构在负责实施项目质量监督员的见证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或工程实体等,按照规定的比率进行取样送检或实地检测的行为。
单位工程中的同一检测项目,采用同一种检测方法时,应当委托同一检测机构承担。监督检测机构和服务性检测机构在受理委托检测时,应对试样有见证取样或监督抽查送检有效性进行确认,经确认后的检测项目,其检测报告应加盖“有见证检验”或“监督抽检”印章。
第二十条 各级监督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法定效力,可以作为调解、仲裁、司法鉴定、处理工程质量安全纠纷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委托检测的单位方对社会服务性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有异议时,可提请本行政区域的监督检测机构复检;对监督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数据有异议的,可提请上级监督检测机构再复检。
第二十二条 检测机构禁止挂靠、转包、分包检测业务。
第四章 检测机构的职责权限
第二十三条 省级监督检测机构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使以下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二)受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起草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有关检测工作的管理法规、规定;
(三)掌握国内外检测和技术、设备应用动态,推广应用先进可靠的检测技术、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组织各检测机构的技术研讨和工作经验交流;
(四)接受委托,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和仲裁、司法鉴定检测,承担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检测任务;
(五)参与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或调查处理;
(六)每年初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各类检测人员的培训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开展培训、考核工作,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颁发上岗证书;
(七)参与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资质考评工作;
(八)参与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检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成果鉴定;
(九)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检测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及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十)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二十四条 市、县级监督检测机构受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行使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二)接受委托,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工程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和仲裁、司法鉴定检测,承担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检测任务;
(三)协助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拟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检测工作的管理制度;
(四)参与本行政区域内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或调查处理;
(五)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检测技术研讨和工作经验交流;
(六)参与本行政区域内有关检测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成果鉴定;
(七)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检测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及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八)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二十五条 服务性检测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二)接受社会委托,在资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检测工作,不应承担仲裁、司法 鉴定检测业务。
第二十六条 企业试验室履行以下职责:
(一)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二)负责本企业施工或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自控和自检,不应承担社会委托的检测业务。
第五章 行政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对本行政区域内检测机构的业务开展和检测人员状况实行电脑网络动态管理;
(二)定期和不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检测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接受和处理社会对检测机构的投诉;
(三)对检测机构执行有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和监督抽查制度进行监督检查;
(四)建立信息管理网络,适时向社会公布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和资信情况。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检测机构有下列行为的,由其承接任务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按有关规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报请资质证书颁发单位降低其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制造、提供假试样的;
(二)无证检测或超越资质范围承担检测业务的;
(三)伪造、涂改、毁换检测报告的;
(四)违反国家和省有关工程质量安全检测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进行检测的。
有前款行为的检测机构的责任人员,由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已颁发检测上岗证书的,由发证机关吊销上岗证书;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被吊销检测上岗证的人员,五年内不得重新考取本行业上岗证。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篇7
关键词:无障碍设施,使用状况,自我认知,社会保障
1 无障碍设施现状
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还让许多人从此过上了残缺而不方便的生活。无障碍设施是否便利,直接影响到受伤群众的正常生活、出行。在北川新县城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无障碍设施严格按照“全覆盖、连续性”的要求进行建设,与施工设计相协调,确保建设落实到位。相对于其他县城甚至一些大城市,北川新县城无障碍设施在数量、种类、质量上都做得较好,满足国家标准规范(如表1)。其种类齐全、设施规范,主要表现在:无障碍设施体系完整,注重细节;基本所有主要道路上设置盲道,交通干路宽度0.6米,支路宽度0.3米;信号灯全部设置提示音,交叉口处通过合适的坡度保证连续性;无障碍设施与人行横道良好衔接,避免机动车对行人造成干扰;住宅楼入户有无障碍坡道,商业步行街上具备无障碍卫生间,公园内部设置轮椅席位等,注重人文关怀。
整个新城道路网呈“窄断面、密路网、小街区”,非机动车与人行道的宽度几乎相当,倡导“绿色、慢行交通”,优先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的行驶,为社区构建了一个和谐、稳静的环境。对于残障人士更是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行环境。
2 残障人士特点
新北川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适宜的空间尺度、围合的空间布局形态,都为人们提供了适于外出和交往的空间,但在这样良好的空间氛围中,却鲜少出现残障人士这一群体。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和走访残障人康复中心、残联等相关部门,收集相关数据,对其特点展开分析。
2.1 残疾类别
以肢体残疾为主。震后北川县致残人员残疾状况的统计显示,此次致残人员受伤情况主要包括骨折导致的功能障碍、截肢、背髓损伤、软组织受伤、听力或视力受损状况。95.8%的因震致残群体属于肢残类别,这使得整个北川县的残障人类别以肢残人员为主(55.2%)。他们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应该是非常高的。
2.2 残疾等级
以中轻度残疾为主。以北川县陈家坝乡的因震致残人员为例,一级残疾占2.4%、二级残疾占2.4%、三级残疾占6.9%、四级残疾占88.3%。北川因震致残人员中轻度残障人所占的比例更高。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因震致残人员通过适当的康复,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2.3 因震致残人员年龄
以劳动适龄人口为主。北川县因震致残人口中,0~14岁的残障人口约占6.4%,15~59岁约占71.4%,60岁以上的约占22.2%;北川县的因震致残人员中劳动适龄人口主要15~59岁的人。因此,这些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工作诉求,期望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
3 阻碍使用的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踏勘,了解到北川残障人士的生活现状、出行情况有如下特征。一是出行时间相对集中且较短,主要在早晚的七到八点;二是出行目的较为单一,有早上的活动锻炼、晚上的饭后散步、购买生活用品等,少部分外出工作或休闲娱乐;三是频率较低。
对阻碍他们出行的原因进行归纳,即:外部环境、行为心理、社会保障。
3.1 外部环境
虽然在规划、设计、建设阶段对无障碍设施非常重视,但在后期实施、使用、管理上仍存在不少问题。(1)无障碍坡道:位置较隐蔽,难以被发现,如巴拿恰商业街商铺的部分坡道;占用问题较严重,被沿街商铺、车辆占用,被空调机位、广告牌等堵住。(2)盲道:部分地方设计不规范,宽度过窄,或没有提示突然中断,或被沿街商铺强占;受到破坏未进行及时修复。(3)公共厕所:社区周边公共厕所的设置很少,居民出行使用不方便。(4)公交站台:部分站台过窄,仅够健全人单排站立,对于残障人士使用极为不方便。
3.2 行为心理
残疾造成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的障碍,使残障人往往需要比健全人更多地集中精力和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某些成功,所以过重的心理负担所产生的困扰,有时超过身体造成的障碍。他们容易陷入异常悲观、自顾不暇的境地,很难有精力和情绪去留心于外面的世界,甚至完全失去对他人和社会发生兴趣的情感,继而对社会望而生畏,活动范围大大缩小。
3.3 社会保障
(1)保障措施少。残障人士实际享受到的福利政策非常少,只有最基础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而这些保障往往难以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2)受益群体少。大多数北川的残障人士目前只有低保和城镇医疗保险。而其他的一些社会福利政策只有残障等级为一、二级的伤残人员才有资格享受。(3)等级评定过程繁琐。残障人士的等级评定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且程序复杂,很多人并没有去申请。因而目前残联记录在案的残障人数远远小于实际人数,社会对其数量、分布、生活现状等情况在认知上的盲视,直接导致无障碍社会体系不健全。
4 综合建议及展望
4.1 无障碍设施优化
在建设时融入通用设计的理念,后期加大其管理维护力度如图1所示。(1)制止商铺、广告牌、车辆等占用盲道的行为,必要时增设相应标识牌,出台惩罚措施;(2)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修和保养;(3)公交站台追求人性化,体现低位设计,加强标志语音的提示,以及公交车的设计能方便其上下车;(4)在后期改造过程中,不仅要拓宽盲道,还要在各个地方都注意细节,加强通用设计的理念。使健全人和残障人使用同样的设施,体现平等性,使残障人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
4.2 行为心理引导
大多数残障人士,尤其是后天造成的,他们具有较低的抗压力,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居住环境的闭锁导致其封闭的生活,加重其不愿与外界交往的倾向。生理方面的缺陷,往往会使其比健全人更容易引发心理上的困扰,更有可能变得暴躁、易怒、失望、沮丧。要帮助他们解除这种心理偏差,就需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杜绝对残障人士在观念上、就业上、教育上以及其他方面的排斥。
4.3 观念提升
人们对于残障人士都是持有宽容怜悯之心,但是由于对其了解甚微,面对他们时常无所适从甚至无心中做出损害其利益的事。笔者认为,要有效避免这些状况的出现,应当提高整个社会对残障人士的认知,促进对其权利的尊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消除偏见。在生活中对他们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关注相关政策和利益,保障其权益。同时注意对无障碍基础服务设施的保护和及时的维修管理,减少占用和破坏的不文明行为。
4.4 社会保障
调查研究表明,我国残障人家庭收入普遍低于健全人水平,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物质基础都得不到满足。为了使其能切实和充分地参与和融入社会、实现公民权利,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综上所述,应当通过建立和完善残障人生活护理制度、经济保障制度、就业制度等,促进其融入社会生产。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完善、公正的残障等级评估制度之上的。这样才能够保证残障人士合法权益,并且使得有限的社会资源达到其最大化的利用。无障碍设施建设只是最基础的第一步,无障碍社会体系才是奋斗的终极目标。如图2所示。
参考文献
[1]华颖,尤艳阳,黄伟,辛杰,等.留瑜.“5·12汶川地震”残疾人状况调研:基于绵阳市北川县的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09(1):180-199.
[2]金磊.无障碍设计——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J].建筑设计管理,2002(04).
申请无障碍设施报告 篇8
陇县残联理事会: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南镇梁家村中心小学位于千河南岸的东南镇政府所在地——梁家村,是一所市级农村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5012平方米,建筑面积1958平方米,学校有三层框架结构教学楼一栋,教师宿办楼2幢,操场115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7个,238余名学生,服务于梁家村、菜园村和板桥沟村三个村
人。专任教师16人,教师专科学历达100%,本科学历达教师总数30.8%;县级教学能手、新秀7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人;教师论文获奖累计60余篇。校园里绿树成荫,花香飘逸,景物错落有致,是一座整洁美丽的校园。
二、学校残疾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智力残疾儿童2名;肢体残疾儿童1名;视力残疾儿童4名,听力残疾儿童1名;共计8名。由于都是农村孩子,受家庭经济限制,没有给这些残疾儿童得到很好的治疗,目前在学校生活有很多不便,学生上下楼梯不方便;学生上体育课、上操时操场不平整,且地面较硬,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学校在上课、各项活动中都予以了很大的关怀,但只能本水车薪,这样给孩子就造成了心理上的隐形伤害。
三、申请无障碍设施情况:
1、在两个楼道安装安全扶手60米。
2、整理平整硬化塑胶操场1155平方米。
3、安装洗手池1个。
四、资金预算:
1、在楼道安装安全扶手60米。每米按照100.00元计算,需投入资金0.6万元。
2、整理平整硬化塑胶操场1155平方米。每平方米按照120.00元计算,需投入资金13.86万元。
3、安装洗手池高1.2米,长4米,宽0.8米,共3.84立方米,按照每立方米200.00元计算,需投入资金0.08万元;水管、接口等20米,计0.1万元,需投入资金0.18万元。以上无障碍设施共计需投入资金14.64万元。以上报告请陇县残联理事会予以审核。
陇县东南镇梁家村中心小学
无障碍设施排查的实施方案 篇9
一、排查内容
(一)《乡村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和《省无障碍设施建设使用管理规定》公布以来的学习和执行情况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二)各县区无障碍组织机构建设开展工作情况,制定出台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性文件及建设规划、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情况;推进信息交流无障碍的相关资料;开展无障碍建设过程中的.特色和创新资料等。
(三)乡村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情况。乡村符合《规范》要求的居住小区数量、公共建筑的数量及其中建设无障碍设施和进行无障碍改造的数量,主要道路中盲道的数量和长度及占道总长的比例额;进入人行道坡道口数量、无障碍人行天桥、地道数量及设有音响装置红绿灯的数量;主要道路和设施设置无障碍标识等。
(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情况。
(五)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情况。
二、排查方式
采取自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一)自查:各县区无障碍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当地建设、民政、城管、广电、信息、公用、规划、设计、公安、残联等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依据《省无障碍建设十一五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及要求,对本县区开展排查。实地排查乡村道路、政府办公建筑、乡村文化广场、图书馆、酒店、医院、商场、银行、火车站、客运车站、公园、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室外公共厕所、居住小区等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建设情况。
(二)抽查:市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局部县区进行抽查,听取无障碍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审核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排查。
三、排查时间
自查时间: 年 月;抽查时间: 年 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其它要求
(一)各县区政府要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以此次排查为契机,切实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使我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各县区在自查过程中,要对无障碍建设有量化指标,实事求是地反映外地无障碍建设发展现状,不走过场;要认真总结推进无障碍建设的典型和做法,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予以协调解决。
(三)各县区完成自查后要认真填写《市乡村(含县城)无障碍建设情况统计表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写出书面总结报告,演讲内容要包括对排查中不符合《规范》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乡村道路的改造计划、实施时限以及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书面总结演讲和《市乡村(含县城)无障碍建设情况统计表报送市无障碍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小区安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篇10
停车场出入口该不该安摄像机,小区广场、小区电梯要不要装监控„„自今年起,这些备受关注、曾存争议的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1月1日,《淮安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实施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对小区公共区域、小区监控中心及家庭安全防范设施建设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办法》的出台,结束了淮安住宅小区安全防范设施无强制性规定的历史。
>>核心条款
五个地方应有“电子眼”
按照《办法》的规定,小区出入口及小区内主要道路,出入口临街附近,停车场出入口,小区内活动广场及小区电梯内都应安装摄像机。并且,这些摄像机录制的图像,回放时必须能够清晰显示人员、车辆等基本特征。对于停车场出入口的摄像机要确保清晰度,能显示车辆的号牌、驾驶员及前排乘客的基本特征。小区内活动广场上的监控要求则更高,监控区域要大,为此要安装高速球机,监控图像除至少达到标清以上外,还要保证夜间图像清晰。
小区必配监控中心
小区监控中心是小区电子防护网信息的汇聚地,对于这一核心设施的配套,《办法》也给出了明确的要求,除了要确保小区监控中心应有的使用面积,监控中心应设置在一层,配备可靠的通讯工具外,还要求小区监控中心预留与公安等接处警中心联网的接口。
保安巡查有电子台账
小区内有了安防设施,管理好、维护好这些设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为此,《办法》明确了小区物管公司为小区安全防范设施的管理主体,对于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管理主体则为小区派出所。
管理主体要保证小区安防设施不间断运行,有效记录监控信息,妥善保存监控系统记录的信息。另外,《办法》还要求小区设置对保安巡查线路、方式和过程进行管理、控制的电子巡查系统,以督促保安更好地履行好巡防职责。
>>背景意义
全面提高小区安防建设水平
这一《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淮安住宅小区安防设施建设从此有了强制性标准。据介绍,在此之前,小区安防设施建设水平可谓参差不齐,总体来说高档小区较好,其它小区较差,在一些老小区安防设施甚至是空白。
“以监控为重点的小区安防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对提高小区的安保水平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市住建局物管处陈辉处长说,《办法》实施后,新建设的小区安防设施建设要纳入小区建设规划,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没有或者不完善的老小区安防设施改造也将稳步推进,这项改造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正在建设之中,尚未全部交付使用的住宅小区,建设单位应当补建安防设置,并按照新规定执行验收。
>>落实举措
多部门联合管理
“如果小区安防真能按照这个文件来建设和管理,那么,小区安全感将大大提高。”市民高先生如是评价着这个新《办法》。
防空警报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 篇11
第一条 为加强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适应平时和战时报警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人民防空警报设施(以下简称警报设施)是战时防备敌人空袭,平时用于洪涝、地震等严重灾害报警的公益战备设施。包括警报控制设备、终端设备、警报器、警报通信车、警报亭(台)、天线、供电、信号线路等。
第四条 人民防空办公室是防空警报设施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全市警报建设规划,组织警报网建设,检查指导警报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按上级机关要求组织警报发放、试鸣等工作。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新建民用建筑总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各县(市)新建民用建筑总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须按人防警报详规,由建设单位在该项目所在地最高建筑顶层修建由人防办批准的防空警报设备房。
第六条 人民防空办公室安装警报设施,需占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场地、位置和空间,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为安装警报设施提供方便条件,不得阻挠。设置在有关单位的警报设施,由其所在单位指定专人,在人防办指导下负责维护管理,使其保持良好使用状态。维护管理所需费用,由警报设施所在单位负责。
第七条 安装警报设施建筑物的权属发生变更时,原权属单位和取得权属单位应共同就警报设施及管理责任进行移交,并报经人民防空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通信、新闻部门战时必须优先传递、发放防空警报信号,平时有义务为人民防空办公室传递、发放防空防灾警报和警报试鸣做好宣传、公告工作。
第九条 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任务,对人民防空警报网所需线路实施优先保障,对警报设施所需线路减免使用费;在战时或平时遇有突发事件,应保证警报网所需线路的调用。
第十条 人民防空所用国家分配的专用频率,无线电管理部门应予以保障,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占用;战时所用无线电报警频率,不受干扰。
第十一条 电业部门应优先保障警报设施平时与战时使用的线路架设和电力供应。
第十二条 因建设需要需拆迁警报设施时,建设单位必须报经人民防空办公室批准后方可施工,并应负责警报设施的恢复或重建;凡影响警报设施性能和安全的临近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报告所属地人民防空办公室进行妥善处理。
第十三条 人民防空警报信号的发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警报发放权,战时属人民防空指挥机关,平时发放或组 织试鸣,由人民防空办公室报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冒用人民防空名义传递、发放防空警报信号。
第十四条 在人民防空警报音响覆盖范围内的厂矿和企业用于生产、生活的音响信号及信号程式,不得与人民防空警报信号混同。
第十五条 警报设施管理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民防空办公室对当事人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对个人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10000元至50000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一)擅自拆除人民防空警报设备设施的;
(二)阻挠安装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拒不改正的;
(三)占用人民防空警报专用频率,使用与防空警报相同音响信号的。
第十七条 故意损坏人民防空警报设施,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
关于加强中水设施建设管理的通告 篇12
发布单位: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文号:
发布日期:2001年06月29日
生效日期:2001年06月29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及《北京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为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贯彻优水优用的用水原则,加快城市污水资源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北京市规划市区中水设施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凡新建工程符合以下条件的,必须建设中水设施。
(一)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公寓等。
(二)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等建筑。
(三)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或可回收水量大于150立方米/日的居住区和集中建筑区等。
二、现有建筑属第一条第(一)、(二)两项范围的,应根据条件逐步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三、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建设项目,如中水来源水量或中水回用水量过小(小于50立方米/日),必须设计安装中水管道系统。
四、中水设施建设费用必须纳入基建投资预、决算。
五、加强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中水设施的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设计部门必须按规定设计中水系统,施工图审查单位应严格审查。市规划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
六、凡应建中水设施而未落实建设项项目的单位,建设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
七、对中水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擅自更改原设计方案的,建设工程监理部门不予验收。市建委负责监督执行。
八、凡未通过北京市建筑质量监督部门验收的工程项目,城市供水部门不予供水;节水管理部门不予核定用水计划;房地产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书。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房地产管理局负责监督执行。
九、凡未按要求进行中水设施建设的单位,属于设计责任的,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负责监督处理;属于施工、监理责任的,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监督管理;属于建设方责任的,由节水管理部门依据《北京市节约用水若干规定》和《北京市城镇用水浪费处罚规则》,对建设单位进行处罚,并限期补建中水设施。不按期纠正的,节水管理部门将核减其用水计划。
十、已经建成的中水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加强设备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凡已建成中水设施但未使用或未经备案擅自停止使用的,节水管理部门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一、中水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对正常运行的中水设施需定期化验中水水质,每年进行中水水质监测不得少于一次,由节水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 篇13
路灯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繁荣文明的象征,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路灯不仅反映着一个城市面貌,同时还反映着一个城市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政治上发达程度。“无灯不成市、灯火才辉煌”。经过逐年建设,我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聚集,社会发展,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路灯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路灯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看待路灯的现状,找准不足,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城市夜景照明上追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目标是值得我们探索与思考的。
一、句容市照明设施的现状
市区城镇道路路灯灯杆4540颗,灯头14210盏(套),电缆铺设403.75km。
从总体上看,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市城镇道路照明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全市基本已实现了路灯无空白,累计拥有路灯专配80台,路灯14210盏,每盏功率为110-400瓦,总功率为2219.725千瓦。同时,华阳镇和开发区的管区也新建安装了路灯,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目前城镇路灯的建设与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市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市城镇面积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网络逐步形成,但城市道路路灯建设相对滞后。近几
年,从群众信访来看,市民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反映个别小区和街巷路没有路灯,存在路灯死角;二是反映有的路灯亮度不够;三是反映有的路灯损坏后维修不及时。今年,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关于路灯基础设施建设的议提案已有7件,其中主要是城区道路路灯建设滞后与加强管理的建议。从目前路灯建设管理的状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职责不清,管理脱钩。我市城区路灯以前一直是由市供电公司路灯所负责维护,近几年,我市新建了规格高、质量好的路灯,建起后却无人管理和维修,夜间偷盗电缆较为猖獗。交通肇事和盗窃对路灯设施造成的损坏比较大,2010年3月经由市政府牵头,市建设局,市供电公司三方共同研究协商后,确定市区路灯所有职能全部移交市住建局,并负责城区路灯的管养工作。目前句容市路灯养护所已正式成立,现有人员26人,分为五个科室:办公室、财务科、养护一科、养护二科、材料科。全市主次干道路灯均由路灯养护所负责检查与养护。自成立以来,路灯养护所已先后对教师公寓、梅花小区、华阳东西南北路、北环路、茅山路、羊角山路以及全市13个居委会等主次干道路灯设施进行了日常的检查与养护,并新装、增设路灯427盏,特别是一些老小区、学校、厂区、居民出行较多路段的路灯我们做到报修一起,检查一片,确保路灯的正常亮化。
(二)重建设、轻养护,体制不顺。目前,我市纳入市路灯养护所管理的总量为14210盏,华阳镇、开发区建设的道路配套的路灯有一大部分没有交接,多数路灯设施建设没有进行规划设计,以有了“灯”为标准,起点低。有了灯,不节能,使用寿命不长。有了灯,样式不新,不能装点与美化城市,自建自管已形成不成文的规定,严重制约了全市路灯建设事业的发展。
(三)资金不畅,维护经费不足。路灯建设、维修、电费支付等均相当困难。有些路灯竟成了“节日灯”、“领导视察灯”,现有路灯的维护费用,全部从路灯附加费中列支。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让路灯自生自灭的消极状态。长此以往,路灯维护工作就会越来越艰难。新建路灯电费、维护费用经费来源紧张,有路无灯、有灯不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使路灯建设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根据我市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周边城市的探索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路灯建设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一件大事来抓,纳入优先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路灯建设中,按照“照明与装饰兼顾”、“路修到哪里路灯就亮到哪里”的原则,努力做到城区道路建设与路灯建设同步进行。
二、路灯建设资金的筹措,一是路灯建设采取灯随项目走的原则,即涉及主、次干道的路灯纳入道路建设计划中,园林景观照明纳入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计划中,老城区照明纳入社区建设计划。二是各镇、管委会实行谁开发、谁配套的原则完善市政设施,把路灯建设资金纳入到项目进行管理。三是市财政将代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路灯附加费)足额征收并拨付到位,并专款用于路灯维护的支出。四是从城市建设配套费和城市建设维护费中解决一部分路灯建设、维护资金。
三、路灯的建设。路灯建设程序建议如下:根据国家有关规章和我市实际,结合参照周边城市的成功作法,我们建议实行城镇路灯“建、管、养”一体化管理体制,路灯养护所负责编制全市路灯建设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负责城镇路灯新、改、扩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制定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道路照明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工作;负责对破坏城镇照明设施的行为进行执法监督。每年市住建局列出路灯建设计划并经发改委立项批复后,由市住建局负责实施,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路灯建设,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局按合同统一支付。
四、路灯维护和管理工作要加强。城市照明工程管理模式的加强,要从设计、新建、维护管理上引人竞争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这样才能规范城市夜景照明工程市场,才能真正实现“三高”,即:“设计高标准”,避免照搬照抄,盲目模仿;“新建高质量”,可以选择最好的施工队伍,规范施工和实行监督制约,才能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维护高效率”,管理与维护加强后,路灯管养工作才能有进步,才能出高效率,确保亮灯率和设施完好率,较好地实现长效管理。我们建议新建设道路的路灯要与规划配合及时到路灯所报建,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及后续维护管理工作。改、扩建时建设方要及时与路灯管理单位取的联系,避免因盲目施工造成地下管线电缆被破坏发生触电安全事故及路灯设备的损坏。建设完成后,经市路灯养护所验收合格后,路灯全部移交市路灯养护所管理。维护、管理及电费等费用从路灯附加费中列支。
五、加强宣传与巡查力度。路灯养护所制定切实可行的
【广东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推荐阅读:
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管理办法10-23
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201004006-18
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管理办法20007-12
广东省住房和建设厅网08-13
建设幸福广东05-30
广东省散装水泥管理规定10-02
广东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诺书07-28
广东省娱乐场所管理规定09-30
广东省病历管理及书写05-09
广东省陪产假天数规定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