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

2024-05-28

叙事诗(精选8篇)

叙事诗 篇1

引子——

听多了花开的声音,便知道凋零的忧伤;看多了果实的成熟,便明白腐烂的哀愁。悲壮的叙事诗从命运的嘴边飘出。在这分外孤独的世界中独自行走着。梦是现实的希望,现实是梦的希望。交替反复着。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听见了世界的歌谣。留下微咸泪水的他们,终于了解了生命的真实。即使前方是无法回头的道路,冒险者们,毅然踏出了脚步,带着改变了的自己,去改变未来„„

我会为你普汤蹈火,为了取回那一片片羽毛„即使你会把我忘记——

由CLAMP担任人设和编剧的《翼.年代记》是一部不可不看的动漫力作。无论是以前的小说、电影界,还是如今的动漫业界,英雄救美是一种惯用的题材。因此这个故事有一个并不鲜见的背景:以挖掘古代遗迹为工作的少年小狼,和玖溇国的公主小樱相爱了。但就在两人即将将告白的话语说出口之际,小樱在一次遗迹的事故中,所有的记忆全部化为了羽毛飞散到了其他次元。与此同时,身份不明的军队开始袭击城市。为了拯救自己喜欢的女孩,为了找到事件的真相,小狼踏上了前往异世界的旅程。

抱着昏迷不醒的小樱被神官雪兔传送到了次元魔女——侑子面前的小狼,和同样来自其他不同次元的两人——魔法师珐伊和忍者黑钢,相遇了。珐伊的愿望是远离自己原来的世界,黑钢的愿望,则是要回到原来的世界。神秘的魔女带着黑色微笑,说要以每个人最重要的东西作为代价来交换。于是长相凶恶的黑色忍者怒吼着交出了背上的宝刀、总是笑盈盈的白色魔法师交出了刻在身上的魔法纹身。而小狼,则付出了关系性——即使小樱的记忆全部恢复了,关于小狼的回忆永远也不可能回来。为了救自己喜爱的公主,即使自己永远会从她的生命中消失,自己也愿意。答案是肯定的。于是,魔女微笑着放出了魔法生物摩柯拿,作为跨越时空的旅行工具。

坚强的少年、温柔的魔法师、武艺高强的忍者、可爱的魔法生物,还有天真的少女。看起来,这原来是一个冒险爱情故事。

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你们的相遇亦是如此——

当第二片羽毛历经波折终于回到小樱身体中,面对满怀期望的少年,女孩嘴中传出的,竟然是“你„„是谁?”。没有小狼的面部特写,但是谁都知道,一点一点的伤痛正在吞噬着小狼的内心。然而他没有哭,微笑着重新介绍自己,介绍旅伴们。然后,他一个人站在倾泻而下的大雨中,任雨水在自己脸上流淌。“该哭的时候还是哭出来为好。”“但是不哭的话不是正说明了他的坚强吗?”虽然知道女孩会忘记自己,但真正去承受时,却发现这副担子宛如千斤重鼎。

可是自己要前进。正如魔女所说,一切都是必然的,发生的事也好,和伙伴的相遇也好„既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要去背负它。虽然早已知道,今后的路会越来越坎坷,但强烈的思念和相信的力量会招来改变命运的奇迹。他们来到了起点,亦将走上前往终点的道路。

他带着看穿一切的笑容,看着窥视之镜中的5位旅行者们„孤高的王,为了实现愿望,开始向神灵挑战——

就在我们为5人虽然艰辛但仍旧快乐的旅程而感到欣慰时,身居暗处的坏大叔却开始让这些开放不久的花朵们染上鲜血和悲伤。

飞王.里多。拥有大魔法师,小樱的父王——库洛.里多血脉,并有仅次于其的力量。为了打破世界的常理,复活自己思念之人,利用了小樱改变世界的力量。

能够用身体记录下各个次元和世界,这就是小樱改变世界的力量。为了拥有这份力量,飞王让小樱的记忆化为羽毛飘散到各个次元,并为她前往次元寻找羽毛预订好了伙伴。必然的相遇,只是这个男人设下的一步棋。是他杀死了黑钢的母亲,是他让珐伊背负了两个诅咒,是他囚禁了很久以前前往阻止他计划的真正的小狼,并制造了拥有小狼力量的复制体小狼作为小樱的旅伴。更加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为了保证小樱旅行的万无一失,飞王给小樱也制造了复制体,就在小樱昏迷在遗迹中的瞬间。

原来,踏上寻找羽毛旅程的小狼和小樱都是复制体。他们两人共同经历的艰辛的记忆,都将归于虚无。就在5位旅行者下落到宿命之都——东京之后。在CLAMP的故事史中,东京一直是命运的都城、无数血与泪交汇的地方。自从我们看到从珐伊眼中照映出一片已经成为废墟与残骸的城市时,就已经知道,这次的旅途不再平坦。然而谁也没想到,这次旅途会成为众人命运的转折点。

作者:湛忆2008-6-28 13:10 回复此发言

------------------记忆与时空的叙事诗——《翼.年代记》连载191话纪念

无论是拂拭少女的泪水,还是分担她的忧愁,对他来说,都已经成了无法实现的愿望„他的剑曾经保护过谁,又将伤害谁——

飞王在制造小狼的复制体时,给复制体灌输了“不惜一切代价取得羽毛”的意念,那代表着即使为了夺取羽毛,杀光所有拦截的生命都无所谓。但是小狼在被封印刺青完全囚禁住之前的一刹那,把自己的左眼取了下来,作为自己一般的心植入了复制体的眼中。

发现无法把那半颗心从复制体身上拿掉的飞王,还是把复制体送到了玖溇国所在的世界。看准时间,看准地点,让复制体与考古学家隆藤相遇,直至隆藤带着复制体小狼来到玖溇国。封印刺青无法永远封印住真正的小狼。总有一天,他会觉醒。在被完全封印住之前,他把自己的心意传递给了复制体小狼。

“在你和公主一起的时间里,你会生长出属于你自己的心,那时,你将不用依靠我给的半颗心来生活。”

但是复制体小狼没有赶上。在真正的小狼觉醒之后,复制体身体中的那半颗心即将返回主人的身体。那意味着,复制体小狼将再次回到“为了取回羽毛不惜任何代价”的毫无感情的,犹如杀人机器般的状态。

感觉不到身体上的疼痛,更感觉不到心灵上的疼痛。他为了获得魔力,吃掉了想保护他的半颗心不失去而施展魔法的珐伊的左眼,夺取了火焰剑“绯炎”,击伤了黑钢的后背,刺伤了前来消灭失控的自己的真正的小狼,在让东京的一片羽毛回到小樱体内之后,丢下公主,一人走进了通往下一个世界的裂缝。此时取回羽毛这份意志已经不再是为了心爱的女孩,而只是完成飞王交付的任务。甩开小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而拉住的手,曾经坚强的少年,眼中所传递出的,仅仅是将所有阻挡自己道路的人赶尽杀绝的冰冷目光而已。

她了解了世界的真实,也将失去自己的强运„即便如此,她依旧不会回头„必然的选择,与改变的命运互相交错——

被复制体吃掉了左眼的珐伊,为了存活只有喝下吸血鬼的血。而这么做导致的结果是珐伊必定也会成为吸血鬼。黑钢为了挽救珐伊,自愿成为了他的饵食。而最悲伤的莫过于小樱。自从自己失去记忆之后就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把羽毛取回来的少年,现在却淡淡地远离自己而去了。在他布满着血迹的手甩开了小樱的手时,公主明白了,曾经无时无刻都温柔地看着自己的少年,不会回来了。被爱伤的眼泪所朦胧的双眼看见的,只是慢慢消失在时空裂缝中的背影。他没有心,没有感情,只是个机器而已。他将独自前往下一个世界,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回其他的羽毛。

小樱,把没能承受大家的痛苦,当成自己的罪过。在真正的小狼从水中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东京失去了那宝贵的水。为了从处于异世界的魔女哪里获得水源,黑钢必须付出代价。于是,小樱自愿作为这份代价的承受者,走过布满怪物的沙漠,去取得“蛋”。虽然最后来到“蛋”面前的小樱已经满身伤痕,但她无怨无悔。她已经做出了决定,要继续走下去,直到找到那和自己一起度过了无数艰辛的“小狼”的心。

然而,真正了解到了世界的真实和命运的残酷的公主亦将付出代价。小樱一直有被称为“强运”的力量保护着。因为自己天真、可爱,天真可爱到没有人忍心伤害自己,这就是“强运”。但是一旦她了解了世界的真相,天真与可爱已经变成坚毅和决心时,这份“强运”将离她而去。今后除了伙伴和自己,将不会再有神的力量保护自己了。魔女明确地表示,这趟旅行只是飞王计划中的一步,是哪个家伙夺取小樱的力量实现愿望的计划中的一步。即便如此,小樱还是想去,为了自己、为了黑钢、为了珐伊、为了一直在梦中看着5个人旅行的小狼、也为了那温柔而坚强的“小狼”。

被囚禁的梦„被剑贯穿的身体„轻轻说出口的话语„未来,究竟会走向哪一条道路—— 当一行人在菲尼迪世界为了取回羽毛而参加战斗棋赛时,预见到“大家会死”这个未来的小樱,付出了“强运”和“治愈右脚的可能”作为代价,让魔女改变了那个未来,将被发狂的珐伊刺中的小狼变成了自己。于是,被珐伊击中的小樱灵魂和身体分离。灵魂去了梦的世界,而身体,落到了珐伊希望离得越远越好的故乡——色雷斯国。在色雷斯国,旅行者们面对的,是珐伊最想逃避的阿修罗王。

作者:湛忆2008-6-28 13:10 回复此发言

------------------记忆与时空的叙事诗——《翼.年代记》连载191话纪念

最终,黑钢杀死了阿修罗王,揭开了珐伊背负的诅咒。然而,色雷斯世界开始闭合。原来,飞王给珐伊背负的第二个诅咒,就是如果杀死阿修罗王的不是珐伊,色雷斯就会闭合。黑钢付出了自己的左臂作为代价让大家逃离了色雷斯。

收到了珐伊之前偷偷付出的和知世公主付出的双重代价,魔女让一行人移动到了黑钢的故乡——另一个日本国。

但是CLAMP却并不想让剧情趋于平稳。占据着一片小樱羽毛的复制体小狼的师傅——星使郎出现了。虽然只是为了锻炼小狼并寻找吸血鬼双胞胎而占据羽毛的星使郎归还了羽毛,梦的世界却突然伸展开来,复制体小狼也出现了。穿越了无数个世界的“小狼” 已经不知道摧毁了多少生命。然而那双冰冷的眼睛里依然没有感情。为了拿到小狼手上的羽毛,复制体向小狼再次发动了进攻。就在小狼拔剑刺向复制体时,一个身影,挡在了复制体小狼的面前。小樱„虽然自己也是复制体,但她为了小狼,无论那是真正的小狼,还是复制体,都将付出一切。小樱的灵魂,护住了复制体小狼,被小狼的剑刺穿。

在喷涌而出的鲜血和失去心之后第一次露出惊讶表情的复制体小狼面前,渐渐化为樱花飘散而去的复制体小樱的灵魂,轻轻地搂住了呆立在原地的,已经失去了心的复制体小狼。伸到耳边的嘴中,传出了最为幸福,也是最为悲伤的话语。

“我„„喜欢„„„„”没有说完的话,随着飘散开去的樱花,深深刻在了诞生的发着亮光的小球上。那是一颗心。一颗崭新的、完整的心。

虽然和他在玖溇国的记忆永远都不会想起,但是一起旅行的记忆却是真真实实地存在着。那个最最最坚强、最最最温柔、最最最可爱的少年,她依然会喜欢他。爱的力量超越了时空,然而此时的她,却无法继续和他呆在一起了。没有最后的那个人称代词的爱语,此时此刻听得,叫人如刀割一般心痛。终于,得到了心的“小狼”,眼前一幕幕记忆开始流入脑海。曾经忘却了身世的,被放落在异国街头的自己„被父亲隆藤收养,并来到玖溇国,和小樱相遇的自己„和公主一起游戏的自己„被公主定下生日的自己„久违之后被公主惊喜地扑向的自己„曾经立下要保护公主决心的自己„曾经为了公主踏上穿越次元旅程的自己„为了公主普汤蹈火,即使满身伤痕也毫不在意的自己„„„„„„公主„公主„公主„公主!自己喜欢着小樱,自己愿意为小樱奉献出所有!„„然而现在„失去了心的自己,吃掉了同伴的一只眼睛„打伤了同伴的身体„毁灭了数不清的生命„„发生的一切,撕扯着小狼的心。复制体小狼,不,曾经是复制体,现在却拥有了完整的心,和普通人无异的“小狼”,发出了哀嚎„„„„

这趟旅途,已经附着了太多的哀伤。成为飞王.里多棋子的旅行者们,如今已承受了太重的负担。就连在背后与飞王对抗的魔女,也流露出祈祷的表情。但正如知世公主所说的那样,改变未来是很难的事,但即使是这样,自己仍然希望预见的那些灾难性的未来,能够不要到来。

作者:湛忆2008-6-28 13:10 回复此发言

------------------回复:记忆与时空的叙事诗——《翼.年代记》连载191话纪念

一个个被揭开的黑幕„处于分割时间中孤独而高傲的王„他将为他的愿望,付出怎样的代价„为了大家的未来„他们将前往起始之国——

其实,飞王在这部力作中也算一位主角。身处玖溇国分割的时间中,日日夜夜与孤独为伴。他所思念的究竟是什么人,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仍然不太明确。但是,那的确应该是一位对他非常非常重要的人。无论在哪个世界,逝去的生命都不会回来,这是世界本身所定下的法则。然而飞王为了让自己思念的人起死回生,在不同的世界里搜集人类的灵魂,渴望得到玖溇国遗迹和公主小樱超越时空的力量。在他逐渐进行着计划时,世界的常理,也开始崩溃了。正如知世公主在日本国和珐伊谈话时,珐伊说道阿修罗王的很多行为不符合常理,只是带着无奈的表情,说道:“这种常理正在逐渐崩溃,因为飞王.里多的梦„„”不惜一切代价,即使与世界走上相反的道路也在所不惜,飞王也是如此富有决心。

真正的小樱在被创造自己的复制体时,身体就消亡了。她的灵魂,正处于梦的管道的一端。复制体小樱逝去的身体化为了心进入了复制体小狼的体内。飞王通过阴险的手段夺取了复制体小樱的身体,复制体小狼在一阵哀嚎之后也失踪了。比以前更加坚定的小狼、失去了左臂,换上了义肢的黑钢、交出了自己仅存的魔力,完全变成了吸血鬼的珐伊、还有命运未卜的小樱„„所有人都改变了的旅行者们,陷入了迷茫。这时,魔女通过摩柯拿出现了。一个个真相浮现了出来。身处起始之国分割的时间中,读取时间,读取地点,操控着人类的命运,自从旅行刚开始起,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那个男人手中。如果没有飞王,真正的小狼也许还在和自己的父母——李小狼和木之本樱一起平和地生活„如果没有飞王,复制体小狼就不会诞生„如果没有飞王,阿修罗王也许就不会失控、珐伊就不会背负那两个诅咒„如果没有飞王,黑钢的母亲就不会死,他也不会成长为一个随意杀生的忍者„如果没有飞王,小樱也许每天都在快乐地欢笑着„如果没有飞王„„

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如果的。虽然无论是自己的相遇还是倾注身心的旅行都是飞王的计划,但走到如今的每一步都是自己选择的。现在自己也将继续选择下去。前往分裂时间中的玖溇国吧!去小樱那里!去“小樱”那里!去自己真正的敌人那里!即将走向终结的旅程,终于迎来了激烈的荡漾„„

童年的终结„在风暴与火焰之歌的吟唱之中,时空与未来,世界与命运,心灵与梦想„审判的圣曲即将奏响„„“来吧„前来我的世界~”飞王自信地挂着笑容,真理的天平究竟会偏向何方?—— 直到我写到这一段,《翼.年代记》离最后的结局还有着距离。但是,我们都相信,世界的法则将战胜一切。只要强烈地祈祷,愿望就会实现吗?即使前方充斥着未知,即使自己已经残破不堪,为了喜欢的人,为了想再看到的笑容,为了自己今后的道路„„小狼、珐伊、黑钢、小樱、摩柯拿„„他们会努力下去。灵魂与灵魂交织的传颂的歌谣,将回响于一个个时空之中。在梦与现实融合的瞬间,映射出永恒决心的眼眸中,会并发出多么炫丽的火花? 结局到底是如何,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所有人奋斗的记忆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只要我们依旧记得这部参合了欢笑与悲伤,宿命与希望的年代记,小狼与小樱,还有珐伊、黑钢、摩柯拿,他们的旅行就将继续下去,那时,一切的哀愁都将离他们而去,奔跑在世界与世界之间的快乐的身影,将会凝聚那记忆羽毛神圣而美丽的光辉。

在这无数的记忆碎片所散发的光辉中,那片碎片也一起随时光飘扬着,也许,那份珍爱会回到女孩的心中,带着那三个字。“我,喜欢你„„”

后记—— 都是魔法„„

都是闪闪发光的童话„„ 我们在天空下走啊,走啊„„ 沙漠中开满一树樱花„„

叙事诗 篇2

一、曹丕及其诗歌的分类

总观曹丕一生, 可以说他文学上的成就及影响都大于政治上的。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平》中评论曹丕“天资文藻, 下笔成章, 博闻强识, 才艺兼该”。曹丕能诗善文, 勤于著述, 他的诗学习民歌的各种体裁, 形式多样, 清新自然。他的《燕歌行》是我国早期七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此外, 他著有学术论著《典论》, 是其“成一家之言”的著作。

曹丕诗歌今存四十余首。就题材而论, 大概可分为三类, 即纪军事、述游宴、拟写各色人物。曹丕的纪事诗有《饮马上城窟行》、《董逃行》、《黎阳作诗》、《至广陵于马上作诗》等, 这些作品大都与当时征伐事件有关。曹丕的游宴诗, 基本上都作于邺城时, 在邺城, 他过着优游暇豫的公子生活, 这些游宴诗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曹丕的另外一类诗歌被称为典型的文人“拟乐府”, 诗作多拟征夫思妇, 如《燕歌行》、《陌上桑》等。

二、中国古代叙事与诗的排斥与交流

“诗以至为本, 叙以事为本, 而志事又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品性, 《庄子》说:‘《诗》以道志, 《书》以道事, 《礼》以道行, 《乐》以道和, 《易》以道阴阳, 《春秋》以道名分。’可见诗叙的区别意识在先秦时候已然产生。诗与叙独立分流之后, 相互区别更是演变为相互排斥, 诗归诗, 叙归叙, 各司其职, 各自固守着自身的特点。王夫之说:‘诗有诗笔, 犹史有史笔。’‘夫诗之不可以史为, 若口与目不相为代也。’”

在中国古代, 叙事诗章极少, 就是有少量的叙事性质的诗篇, 也很少能进入诗论者的视野。《文心雕龙》的论诗篇章中很少提及叙事的诗篇, 钟嵘的《诗品》也未将《孔雀东南飞》这篇舒适成分较重的诗歌纳入品评范围。在不少诗论者看来, 诗既然是以情致为本, 叙事对于诗来说就是非法的, 就将他拒之门外, 而对那些悄然步入诗歌殿堂的叙事之作, 也只能视为诗之伪体而予以别裁。

正如诗对叙事的排斥一样, 叙事学也拒绝情致的进入。诗歌在表达上要求自我灌注, 登上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这方面, 诗之所近, 恰成了叙事之所远, 诗之所亲, 恰是叙事之所忌。史传实录的一个基本含义, 就是让事情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再现出来, 而不加入作者的主观情志。

在诗、叙获得各自独立之前, 那是人们的意识尚未完全从自然的怀抱之中分离出来的时候, 志与事两者本来就是一个混沌的整体。例如, 《弹歌》“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显然有浓厚的叙事色彩, 而被认为是叙事之祖的神话, 则常常是诗意盎然。即使是到了孔子的时代, 志与事、诗与叙也仍然常常黏合在一起, 很难分开。《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黄矣》、《大明》等以周朝先祖为对象的作品, 与其说是“诗言志”的“诗”, 还不如说是以事为本的叙事。

从理论上说, 心志并非是一个实在之物, 而是对物的一种反应, 情志的产生于表现本来就离不开物与事。情志要在诗中表现出来, 也常常需要借助于事物, 依附于事物, 它无法单独直接抒发。同样即使是最为可观的作者, 在叙事之时也很难完全避免不把情志渗入叙事之中, 从《春秋》、《史记》到《聊斋志异》、《红楼梦》, 几乎所有的叙事之作都不能例外, 因此, 诗中之叙与叙中之诗一直都存在。

三、中国古代叙事诗的特点及结构

叙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 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 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 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 与小说戏剧相比, 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 用诗的形式和体裁, 又有故事、人物等小说的内容, 而且情景交融, 兼有抒情诗和小说的特点。这种诗情节完整而集中, 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 有浓厚的诗意, 又有简练的叙事, 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中国古代的叙事诗多为短小的诗篇, 内容以抒情为主, 诗中包含着“意象”。

正如文章叙述的推进形式有两种:一是纵向推进;二是横向铺陈。叙事诗的结构有两个方式可选择, 或截取横断面, 或纵向切一刀。根据《诗经》的叙事方式和汉乐府的叙事方式比较, 叙事诗有两种不同的叙事结构, 《诗经》中的叙事是按照时间顺序, 叙述事件的始末, 被称为纵向序列结构;而汉乐府中的叙事则不以时间先后为序, 来叙述事件的始末, 而是恰取生活、事件中的一个片段, 将人物、地点、时间集中在一个场面上迅速的展开矛盾冲突, 如《战城南》, 这样的诗作称为横向结构的叙事诗。这样横向结构的叙事诗由于它的描写比较集中, 矛盾突出, 会对人们的审美心灵造成尖锐的刺激。

四、曹丕诗作中横向结构的叙事诗:军旅叙事诗中的横向结构

在曹丕的纪军事、述游宴、拟写各色人物, 这三类诗中, 前两类诗中有很多横向结构的叙事诗。由于选用了横切式的结构, 使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战争场面更雄浑壮伟, 使凄凉的场景更为悲切。而在游玩的叙事诗中那游宴盛况及欢娱场面则表现得更为生动。

曹丕早年描写战争的诗篇如《黎阳作》其二, 虽然是亲身经历所作, 但诗中所描写的仆夫戍卒在泥泞中冒雨的艰辛, 以及描写曹军军威的磅礴气势都是那么摄人心魄, 如:

殷殷其雷, 濛濛其雨。我徒我车, 涉此艰阻。遵彼洹湄, 言刈其楚。班之中路, 涂潦是御。辚辚大车, 载低载昂。嗷嗷仆夫, 载仆载僵。蒙涂冒雨, 沾衣濡裳。

本诗写的是征途上的艰辛, 在轰鸣的雷声、濛濛的细雨中曹丕和战士们一起爬山涉水, 艰苦行军, 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雨中行军图。在这首诗作中, 作者并没有写事件的始末, 只是把行军途中的一个场景描写出来, 恰取了行军中的一小段, 把行军之累, 冒雨之艰辛, 以及对战士的同情表现得很清晰, 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同样是描写行军途中, 上一幅是冒雨行军的雨中行军图, 而这一首确是威武雄壮的乐章。

又如《黎阳作》其三中, 描写的同样是行军途中, 只是诗人在叙述中所选取的横切面不一样, 同样没有事件的始末, 但和前一首诗所选取的片段是完全不同的, 在这首诗中曹丕所描绘的军队完全看不出劳师袭远的疲惫, 而是意气风发、兵强马壮, 势不可挡。作者选取了行军中的一个点, 把它横向铺开来, 加以描写。“风靡”, 描绘骑兵队伍从风急驰, 席地而去的情景;“龙骧”, 形容骑兵战士雄壮威武的超人气势。“金鼓震上下, 干戚纷纵横。白旄若素霓, 丹旗发朱光”四句, 抓住了象征军威的要素:有纵横交错的多种武器, 有迎风招展的各式军旗, 也有震动天地的金鼓声;既有目之所见, 色彩绚丽, 眩人眼目, 又有耳之所闻, 喧闹热烈, 催人振奋。使其内容更为充实,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他所率领的这支大军的强盛军容和壮大军威。

同样以军队的盛大, 将士的威武来描写战争场景的诗还有《饮马长城窟行》:

浮舟横大江, 讨彼犯荆虏。武将齐贯鈚, 征人伐金鼓。长戟十万队, 幽冀百石弩。发机若雷电, 一发连四五。

同样是写战争, 写战时的情景, 如《至广陵于马上作诗》:

观兵临江水, 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 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 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 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 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 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 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 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 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 悠悠多忧伤。

此诗作于黄初六年十月曹丕率十余万大军南下之时。《三国志》中黄武四年注引《吴录》云:“是冬, 魏文帝至广陵 (今江苏扬州) , 临江观兵, 兵有十馀万, 锦弥数百里, 有渡江之志。权严防固守。时大寒冰, 舟不得入江。帝见波涛汹涌, 叹曰:‘嗟乎!故天所以隔南北也。’遂归。”在诗中作者并没有说事情的原委, 诗的前半部分以当时的环境入笔, 对眼前的情景和军队的气势作了描写, 贴切地表达了将士们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当时所面临的环境。最终以“悠悠多忧伤”结尾, 表现了作者的不情愿和对撤兵的无可奈何。

作者从眼前所见的场景这一点入手, 慢慢地给我们展开了一个画面, 诗虽然不长, 但是从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了雄壮的军队由于冰封的江水阻隔而不得不退兵的情景, 我们还了解了曹丕之所“忧”。这样的叙事诗虽然没有时间的长度, 但是他的场面描写的很生动, 其中的审美蕴含也很丰厚。

五、游宴诗中的横向结构

曹丕的游宴诗, 基本上都作于邺城时。在邺城, 他过着优游暇豫的公子生活, 这些游宴诗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芙蓉池作诗》:

乘辇夜行游, 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 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 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 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 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 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 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 保己终百年。

整首诗叙述的是曹丕在邺下西园中夜游的情景, 在这首诗中, 见不到战火, 见不到荒芜的田野, 见不到残垣颓壁, 见不到浑身泥水、憔悴不堪的士兵, 有的只是明月、丹霞、繁星、绿水、嘉禾, 一片和平、安宁、舒适的景象。通过诗人一点点的描写, 我们似乎有跟随其后置身于其中的感觉。作者通过这次夜游的叙述, 把所有美好的景物都集中在这个画面中, 使读者的心灵在此“流连忘返”。

曹丕的每一首游宴诗都是叙述一次游玩的经历, 有的是与兄弟出游而作, 有的是和朋友宴饮而作, 有的是应节气聚会而作如《于玄武陂作诗》:

兄弟共行游, 驱车出西城。野田广开辟, 川渠互相经。黍稷何郁郁, 流波激悲声。菱芡覆绿水, 芙蓉发丹荣。柳垂重荫绿, 向我池边生。乘渚望长洲, 羣鸟讙哗鸣。萍藻泛滥浮, 澹澹随风倾。忘忧共容与, 畅此千秋情。

这首诗是曹丕、曹植兄弟和邺下文士们在玄武池附近游历时所作的, 诗中写道了原野、庄稼, 也写到了莲花、杨柳, 还有悦耳的鸟叫声以及和煦的清风, 构成了一个心旷神怡的境界, 一次游历完全用景物来表现, 没有具体的时间线索, 但你可以感受到时间和地点似乎以景物的移动而随之变化, 整个叙述过程无论是写的人还是看的人, 都是一种享受。

又如《夏日诗》:

夏时饶温和, 避暑就清凉。比坐高阁下, 延宾作名倡。弦歌随风厉, 吐羽含征商。嘉肴重叠来, 珍果在一傍。棊局纵横陈, 博奕合双扬。巧拙更胜负, 欢美乐人肠。从朝至日夕, 安知夏节长。

这首诗叙述的是炎炎酷暑之时, 曹丕及其宾客列坐高阁之下, 边欣赏美妙的音乐, 边品尝佳肴珍果。有时下棋, 有时博弈的情景。正如曹丕《又与吴质书》云:“昔日游处, 行则接舆, 止则接席, 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 丝竹并奏, 酒酣耳热, 仰而赋诗。”这首诗就是这种生活的记录。诗人通过桌上的佳肴等物件来表现宴会的盛大与热闹, 只叙述了宴会的场面, 而没有以时间来串联叙事, 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叙述的结果, 反而使那宴会的热闹气氛于读者更贴切。

曹丕的很多游宴诗歌在叙述游宴盛况和欢娱场面之后, 往往要归结到生命感慨, 如“乐极哀情来, 寥亮摧肝心” (《善哉行》) , “寿命非松乔, 谁能得神仙。遨游快心意, 保己终百年” (《芙蓉池作诗》) 等都是人生的享乐与生命的悲哀相纠结, 写出了对人生的感叹, 诗人言有尽而意无穷, 值得我们用心灵去感悟, 这样的慨叹远远溢出了游宴, 浸没在宇宙中。

诗人以这样一个横切面入手写叙事诗, 他不以时间为序来叙述事件的始末, 而是恰取其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场景, 将人物、地点、时间集中在一个场面上迅速的展开来, 这样的诗歌更具表现力和丰富的审美蕴含, 对读者更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3]、罗书华.中国叙事之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4]、孙明君.三曹诗选[M].中华书局, 2006.

[5]、三曹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 2005.

[6]、陈庆元.三曹诗选评[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生活叙事诗 篇3

“女孩很多时候更愿意展示小鸟依人的柔美,但我觉得女孩更应该是独立的,这种独立带有一种力量美,很吸引人。”所以,在色调上,雷思菡选择了硬朗的黑色,用到了略显尖锐的齿轮和三角的图形元素。作品拍摄中,所选择的模特也大多打扮中性,有力量感,但不失性感。一切看起来,都是西方式气场十足的设计。但你肯定想不到,这其中的灵感却和东方传统文化中的佛学思想有关。

雷思菡平时就对有关宗教的东西很感兴趣,慢慢接触之后,这些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合成自己的生活哲学。“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动又轮回,是我对生活的感受。”所以,她从滚动的车轮、转动于机器中的轮子和表盘中提炼了齿轮这个元素,作为“Heavy Fly”系列的代表元素。而三角形是她在另一个系列“My Direction”中使用的元素,三角形象征着箭头和方向,正是雷思菡心中对于自己目标坚定清晰的认识。这两个系列,共同完成了雷思菡对于“Be Outstanding”的诠释。雷思菡希望自己的设计,可以在美观之余,更是对于自己生活态度的诚实陈述。

其实,如何在自己的设计中很好地表现东方文化,是很多在国外学习设计的中国设计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接触了西方设计思维之后。雷思菡也曾经花了很长时间来思考。最初雷思菡在国内学习首饰设计时,对中国传统的首饰历史非常感兴趣。她现在还记得学习金属工艺课时做的第一件作品——“风定花犹落”头饰。后来,在英国的学习让她接触到了很多叙事性首饰艺术家。她认识到首饰的设计也可以像艺术创作一样,在审美的同时承载创作者的观念和态度。这在为雷思菡打开思路的同时,也让她看到传统首饰的局限,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无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直到在今年的伦敦时装周上,雷思菡遇到一位日本设计师。“他看到我这一季设计的一条项链,就说这个是来自中国的。我很困惑他怎么知道?因为我自认为我现在的东西完全没有中国的影子。他说,‘你看这下面的坠环,和你们古代的门环很类似’。”雷思菡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没有必要刻意地去做些设计来证明什么。因为文化的基因是与生俱来,和自己一起生长的,只要诚实地把它们叙述出来,就是独一无二的设计,也必然是一个中国设计师的设计。

叙事诗《两只鸟蛋》教学反思 篇4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没能看到孩子在母亲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本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让学生拼拼读读生字,初步读通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多数学生的回答较简单,如“课文写了两只鸟蛋的事。”“课文写鸟蛋很好玩。”“课文写我听到了鸟儿的欢唱,”……真正答到点子上的只有一名学生,他说:“课文写一个小朋友取下两只鸟蛋,妈妈告诉他,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一定会着急的,小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就小心地放回了鸟蛋。”

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切中要点,我都给以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毕竟是刚开始了解课文的阶段,学生只要能有初步的认识就够了。

二.逐段朗读,加深理解

在指导学生朗读每一个自然段时,我尽量摈弃烦琐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朗读表演,想象说话

为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我让学生边朗读,边配上动作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还让学生看图编故事,学生们能看着图画,结合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编出生动的故事来,通过编故事,学生对课文又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这世上没有了小鸟,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学生们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没有了小鸟,那么世上将都是虫子。”

“如果没有了小鸟,田里的稻子都会被虫子吃光。”(这位学生是沿着前一个同学的思路说的)

“如果没有了小鸟,我们会觉得身边很静!”终于有人说到点子上了,我一脸的喜悦。

“如果没有了小鸟,那么早上就没有鸟叫声,我上学会迟到的!”精彩的回答赢来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特点 篇5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为我们展现了北方草原的壮阔之景。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更是豁然开朗。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整个草原因此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这一片北方的大草原,广阔无垠,天空高渺,牛羊肥壮,牧草丰盛。在这样的一片天地之中,立马草原,展望家乡风光,豪情满怀,放声高歌的草原牧民,似乎一挥马鞭,就会从《敕勒歌》里向我们跃马奔来。

教师怎样做叙事研究叙事研究 篇6

一、叙事研究的内涵

叙事就是陈述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所谓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是教师了解教育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二、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具体而言,教育叙事研究具有如下特点:(1)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对象

教育叙事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士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没有教育的滋养,就没有教育事件产生的根由,所叙之事就无从叙起;没有对教育事件的揭示,叙事本身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叙事研究的可能。叙事是为了研究,研究是为了剖析事件的质,解释现象背后的真实。因而,叙事正是在质的研究中展开、分析、描述并完成的。(2)实践性

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著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的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

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动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百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

(一)叙事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事例,通过叙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困惑、喜悦、问题等的记录。如果我们说每个教师展示其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所在,是在课堂、在学校、在与学生的交往的话,那么,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你生命之光的记载。在叙事国,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佻无限的生命力。记录、记载本身也承载着深深的历史感,每一时期、每一阶段处理的叙述,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教育历程的演变,它一方面可以作为个人的发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教育的变革历程。

(二)叙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能够成为叙事的事实,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你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最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带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这样一个梳理过程,会强化你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认识,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同时也帮助你认识你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所具有的学识还有哪些不足。如果你对叙事的写作形成为一种习惯,那么随着事例材料的增多,你就会逐渐发现你自身工作中的难点在哪里,你以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什么。

(三)叙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许多教师只在在期末或年终学校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于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极少有意识地加以探讨。而叙事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它虽然不是与教师职位的升迁相关联,但它通过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其专业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叙事写作如果能够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不是一时冲动或期末特有的行动,也就是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了。

(四)叙事研究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

教师工作主要体现为一种个体化劳动过程,平时相互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叙事写作是以书面形成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它可以使其他教师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为,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通过叙事作品,教师知道自己的同事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面临的问题又是什么,提出的相应对策有哪些。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思考,假如我面临同样或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是否有两样的或类似的经历,能否进一步形成叙事研究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教师文化。大家通过个人分析、小组讨论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多样性如歧义性,并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的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不证自明的知识、价值、态度等,通过讨论和批评性分析提升到意识阈当中来。

四、教师叙事研究的内容(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教师的教育思想不是停留在空中楼阁的,也不是抽象存在的,它具体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当中,表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与否、教育思想系统与否、教育认识独特与否。教师关于教育的理想、认识、看法、见解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指导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影响着师生的人生。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师具有怎样的理念,教师对教育秉持着怎样的信仰,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做法。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信条会引导着教师在言行举止中事事处处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考虑学生怎样看、怎样想,从而选择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态度和行为;相反,无视学生、淡漠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会导致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要求无甚反应,面对学生受到的伤害无动于衷,从而造成师生情感的疏离和师生关系的对立。

教师的学生研究首先就要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含的理念,以便为教师的行为寻求到理论的支撑,为教师的生活建构起思想的框架。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教师的教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教育中展现自己,在活动中塑造自己,在行为中成就自己,而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和事件构筑起教师充实的职业生涯和美妙的事业人生。叙事研究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的研究:通过教师在校园里的举止谈吐了解教师的为人修养,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处事行为了解教师的个性特征,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诠释了解教师的知识基础,通过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了解教师的教育机智,通过教师的语速快慢了解教师的气质类型,通过教师的教学惯例了解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通过教师的衣着装束了解教师的兴趣爱好,通过教师的交往方式了解教师的个人习俗„„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教师的叙事研究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职业触角有多深,教师的叙事研究延伸就有多长。

对教师教育活动进行叙事研究始于教育活动的表面,但不是为了一般的描述,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是要倾听教师的内心声音,感受教师的主观世界,体验教师的生命律动,探寻教师的行为意义。这种研究有助于教师更深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而带来教育世界的整体升华。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教师职业的劳动对象不是无生命的自然物质材料,而是具有思想、感情、个性和主动性、独立性、发展性的活生生的人。其中,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构成了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主要部分。他们以童稚无邪的目光、以充满好奇的探索、以展翅飞翔的灵魂展示了青少年生命的灵动。教师的叙事研究当然离不开对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

学生是富有主动性的人,学生也有着独立的倾向和独立的要求,这是作为人所具有的共性。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学生也正是在独立把握客观外部世界和自身主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人,他们使生命体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所特有的旺盛的活力、饱满的热情、远大的理想和奋进的精神,更使他们的发展呈现出难以设定、无法预料的勃勃生机。

教师的叙事研究也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意特点、人格特质,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研究学生所感兴趣、所思考、所进行的活动。当研究将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展现于人们的面前时,人们就获取了与学生对话、沟通、交流的可能,从而有可能理解学生所追求、所欣赏、所厌恶的事物。这样的教育世界才是真正属于师生的共同世界。

五、撰写教学叙事要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

教学叙事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事,但它不同于课前的教学设计教案,也不同于课后的 “课堂实录”,它必须包含一个或几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冲突”。

每个教学叙事所叙事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典型性,反映了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处理教学事件之后取得的某种教学效果,或是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某种教学遗憾。

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

尽可能描述参与者自身在教学活动当时的“心理”状态。常常使用诸如“我想„„”,“我事后想„„”这样的句型来描述。

一份完整的教学叙事应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是在教学事件的事实上产生的,而不是以某个“理论”作为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去“论述”理论。

简论杜甫叙事诗的抒情性 篇7

一、抒情的平民角度

杜甫和白居易的诗都是为百姓代言的典型, 这种关心民间疾苦的精神在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细品起来, 同样是忧国忧民, 他们抒情的角度却大不一样。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本人写诗也的确遵循着这一原则, 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 讽喻社会, 同情人民, 语言特点也是直白如话, 通俗易懂。这些都和杜甫的诗风类似, 白居易的叙事诗抒情是站在官方的角度, 或以居高临下的旁观者的角度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而杜诗抒情是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上感叹, 以平凡人的视角真切抒情。

《观刈麦》是白居易诗歌中有名的描写事实, 同情百姓, 讽喻社会的诗篇。全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 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写作的最大亮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酷行为, 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 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这几句是诗最后拔高思想层次的点睛之笔, 诗人反思自己不事农桑、坐享俸禄, 却没有做出任何有利于人民的好事而感到内疚。这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 白居易是站在官方的角度对广大受苦受难的百姓表示同情, 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感慨和哀叹。

而杜甫则不然, 杜甫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 他也十分关注社会生活, 但是他对百姓的态度与其说是像白居易那样“纡尊降贵”式的同情与施舍, 不如说他是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 对百姓真诚地关心, 与民同苦同乐, 完全站在百姓的生活圈里, 用手中的笔切实地抒发百姓真正的心声。杜甫经常采用的手法是, 通过写自己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 把空大的历史事件具体化, 具体成身边的事件, 然后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后世的读者通过杜甫所描述的一时一地一事而做到一叶知秋, 联想到整个社会的实际情况, 使历史不再是空洞的战争胜负和死亡人数, 而是历史事件中真实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是百姓如何在乱世中苦苦挣扎。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 杜甫既写了自家的切身之痛:“入门闻号啕, 幼子饿已卒。”痛恨自己无能:“所愧为人父, 无食致夭折。”又能够跳出一己的悲痛, 发出“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的控诉和呐喊。相信这种饿死人的状况肯定不是个案, 而是平民百姓经常遭遇的状况, 要不然怎么会“里巷亦呜咽”呢?这种来自民间的真实写照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洗礼, 在千百年后读来, 依旧可以感受那个时代人们在水深火热里挣扎的痛苦。这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不是隔岸观火般的描述可以达到的效果。这就是杜诗比白诗更有魅力的原因所在。

二、抒情的感染力及其原因

正因为杜甫是切实站在民间的角度上抒情议论的, 所以他的诗歌比其他人质朴而有力量;因为真实, 所以大众更容易理解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和“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伟大理想抱负。相比而言, 屈原的浪漫主义爱国情怀似乎太过绚烂, 让人有华而不实的错觉。

如同样是在国家内外交困的环境下, 同样是忧国忧民的思想, 感情抒发上也同样是忧愤深广, 但屈原和杜甫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屈原出生于贵族世家, 接触民间机会少, 写到百姓触及民间实际生活的地方极少而抽象, 故其代表作品《离骚》中表达自己的忠君爱国思想多用比兴象征手法, 如喜用香草美人意向, 汉王逸《离骚序》曰:“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灵修、美人, 以譬于君。”浪漫色彩较浓。杜甫出生于小官僚家庭, 求官多不成, 加之亲历战乱, 一生大多在困顿漂泊中度过, 接触底层百姓机会较多, 心灵受到的震动最真切深刻, 因而其作品充满浓浓的民间泥土味, 其用语极其简易淳朴:“比闻同罹祸, 杀戮到鸡狗。”“莫辞酒味薄, 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忧国忧民, 来自草根阶层, 是现实主义的。

总而言之, 杜甫朴实直白的写作手法, 源自他生于民间, 源自他一生流离失所。正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 让他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 他的诗是站在民间的立场, 言百姓之所想, 所以杜诗比白诗高高在上施舍式的关怀, 以及屈原式的浪漫忧国要朴实精警得多, 更能引发后世读者的共鸣和感慨。清代才子袁枚感慨:“莫唱当年《长恨歌》, 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1]大概正是这个意思。杜甫一生漂泊不定, 政治抱负难以施展, 对于杜甫的人生而言, 是一种悲剧, 而对于诗歌而言, 正是他的穷困潦倒磨炼并成就了一代“诗圣”, 留下了字字珠玑的千古名篇。

三、抒情的广泛性

杜诗抒情包含爱国之情、亲情、友情等各个方面, 这些真挚的感情构筑了杜甫理想的人伦和谐的世界。杜甫并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知道感慨时局、奉儒守官迂腐之人, 他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仁者、智者。杜甫笔下的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美好质朴的, 无论是他的拳拳爱国忠心, 还是家庭和睦的亲情, 还是肝胆相照的友情, 都在他笔下构建着温暖的和谐世界, 这是杜甫人道主义思想指引下的结果。

提起杜甫那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 毕竟这是贯穿杜甫一生创作的主旋律。虽然杜甫忠君爱国, 但他并不是愚忠, 而是直言不讳, 向朝廷提出自己中肯的讽喻和批评。他疏救房琯, 才导致“北征”, 以及随后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晚年漂泊西南, 居无定所, 贫困以终老, 逝于湘江舟中。这足以说明他是直臣, 与愚忠无关。《毛诗序》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无论是《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直抒胸臆, 表达困居长安, 壮志难酬的郁愤, 还是《喜达行在所三首》中描述自己一路从叛军中逃至凤翔的惊险, 到达行在面圣的惊喜, 授官立朝后对社稷中兴的欣喜, 或是《北征》中被墨制放还依旧担忧国事, 渴望平定叛乱、完成中兴的忠心, 总之, 杜甫的爱国之心毋庸置疑, 贯穿他生命的始终。

关于亲情, 主要表现在杜甫对孩子们的疼爱, 或许会缺衣少食, 但是绝对不会缺少亲情的温暖。“娇儿不离膝, 畏我复却去。”从这不无感慨的诗句中映射出来的是慈父对儿女的疼爱。“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这是他被困于长安时对孩子们的思念。“问事竞挽须, 谁能即慎喝?”这是他到家之后对孩子们淘气的宽容。后两句见于《北征》, 是和《羌村三首》同时之作。原来这些孩子们不只是“不离膝”而已, 而且动手动脚, 问这问那, 几只小手都争着来拉胡子。“粉黛亦解包, 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 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 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 狼藉画眉阔。”滤去生活的艰辛和苦涩, 是慈父眼里小女儿的顽皮可爱。

当然, 家庭的和谐不仅体现在长对幼的关怀上, 也体现在孩子的长幼有序、懂事分忧上。在《彭衙行》中, “痴女饥咬我, 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 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 故索苦李餐。”短短三句诗, 既写出了一家人拮据艰难的生活, 又写出了孩子们的乖巧听话。在战乱中, 没有什么比一家人相亲相爱、相互依靠更有力量了, 家是和睦的, 即使有再多苦难, 也会有“囊中恐羞涩, 留得一钱看”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潇洒。

杜甫基本上一生都在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中度日, 甚至因为贫病交加, 病死在湘江舟中。一代诗圣当时的生活是很窘迫的, 然而, 如果没有杜甫那些至交好友们的帮助, 杜甫一家的日子会更加凄惨。杜甫是个重友情的人, 单看他怀念李白的那些诗就可以得知, 他有多看重朋友, 他盼望着“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 (二首) 》等多首诗, 而李白只有《沙丘城下寄杜甫》一首而已。正因为杜甫重情重义, 所以在他落难时会有孙宰、严武等名人官吏的接待和照料, 也有与卫八、田父等默默无闻的普通百姓的真挚友情。患难见真情, 从杜甫落难时帮他, 有人会伸出援助之手, 就可以推断出他们朋友间的情谊是何等真挚, 想必杜甫待友人也是相当真诚的。“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客人没来之前忙碌的准备, 足见杜甫之欢喜和精心准备。杜甫行至彭衙, 又寒又饥, 得到故人孙宰“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的盛情款待, 并发出“谁肯艰难际, 豁达露心肝”的感慨, 赞叹故人间的深挚友谊。与卫八的重逢也是如此, 在战争乱离中忽然相见, 乍惊乍喜, 如梦如幻, 询问旧友, 已半为鬼, 昔日小友, 今也儿女成行, 时光荏苒, 风华不再, 怎么能不“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让后世的读者读来也会被这质朴无华的深厚友情所感染。难怪黄生评此诗说:“写故交久别之情, 若从肺腑中流出, 手未动笔, 笔未蘸墨, 只是一真。然非沉酣于汉魏而笔墨与之俱化者, 即不能道只字。因知他人未尝不遇此真境, 却不能有此真诗, 总由性情为笔墨所格耳。”[2]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 杜甫只是“步屧随春风”时偶遇一旧识的田父, 便被“邀我尝春酒”, 杜甫很珍惜这种淳朴真挚的感情, 杨伦评云:“情事最真, 只如白话。”[3]

杜甫之所以会在很多篇章里描述各种真挚朴素的感情, 是因为他希望建立一个“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和谐家园, 而和谐, 需要人与人真心相待, 真心付出, 虽然杜甫一生不得志, 没能使整个社会达到“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的境界, 但是他的一生都在身体力行自己的誓言, 可以说, 在他自身周围, 的确建立起了这种人与人之间人伦和谐的生活环境, 虽苦犹甘。

摘要:杜甫叙事诗的抒情性首先表现在抒情的平民角度上, 因而他的诗歌比其他诗人更加质朴而有力量。这一平民角度和民间立场源自于他一生流离失所、颠沛流离的生活道路, 让他能够和百姓同呼吸、共命运。杜甫叙事诗的抒情性还表现在广泛性上, 包含爱国之情、亲情、友情等各个方面, 这些真挚的感情构筑了一个理想的人伦和谐世界。

关键词:杜甫叙事诗,抒情性,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灵年, 李泽平.袁枚诗文选.巴蜀书社, 1990:47.

[2]黄生.杜诗说 (卷一) .黄山书社, 1994:2.

高考叙事诗鉴赏技巧 篇8

唐朝元和年间,白居易被贬谪江州,写了一首思念朋友元稹的诗《梦微之》:“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州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作者在诗中不直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元稹因何事想起了他,致使他昨夜梦到元稹。作品从侧面表现出对元稹处境的无限关心。

而当时诗人元稹被贬通州,与白居易相隔千里之遥,读到白诗之后,马上写了一首和诗《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作者在诗中直接告诉白居易:由于我的身心已被疾病折磨得神魂颠倒,不能自主,梦见的全是些不相干的闲人,偏偏没梦见你,很巧妙地表现出想梦见白居易而不能的痛苦。

这两首诗虽然内容不相同,但也能够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两首诗中都写了梦。白诗用记梦以抒发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其次是两位诗人在创作时都没有使用古诗中常见的寓情于景的手法,都是以叙事为主。

我们在阅读了大量古诗词之后,有个错觉总是认为古诗里面一定要写景,其实中国最早的诗歌还是以叙事为主,从“诗经”到汉乐府都是如此,因为古人除了关心自身的生活之外,很少有对外界环境的觉悟。古诗词中的叙事诗一般有简练的叙事和完整而集中的情节,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最早的如《诗经》里面的《氓》《无衣》《硕鼠》,还有南北朝时的《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都是叙事诗的经典之作。到了唐代,李白、杜甫都写过很多叙事诗。白居易和元稹等人更是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也开始大量创作叙事诗。与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不同,那些由具体作者创作的叙事诗歌被称作文人叙事诗。如李白的《静夜思》《赠汪伦》《听蜀僧濬弹琴》、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南逢李龟年》、白居易的《卖炭翁》《观刈麦》《琵琶行》等都属于文人叙事诗。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这类诗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太注重用景色描写,主要靠叙事来抒情或说理。

二、借事抒情

叙事诗顾名思义就是以叙事为主的诗歌,我们阅读的时候,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但还要把诗中的叙事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才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内心,从而领悟更加广阔的世事人生。

例如苏洵的《九日和韩魏公》(2013年高考四川卷)“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整首诗歌都是通过叙事来抒发感情的。

首联年过半百的苏洵以“不才”自称,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己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上是作者的自谦,实际上是说自己的怀才不遇。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多年来的虚度光阴,出句以“不堪”上承首句的“最不才”,以“延东阁”承接上文的“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在自谦的同时也暗发牢骚。后一句运用典故,借“闲”“老”二字表现了自己的虚度年华和用非所长的深沉哀叹。颈联有用一组对比强化了自己忧愁之深和深藏胸中的壮志未酬。尾联在暮间归来,反复吟咏韩琦所写之诗作结。韩琦志得意满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未酬的深沉哀怨。“寒无睡”“百遍开”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整首诗使用了叙事手法来抒情,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忧愁和愤懑。

阅读叙事诗,另一个不能忽略的内容就是诗中叙事的细节,细节更能体现诗歌的妙处。

如明朝诗人吴伟业的《遇旧友》一诗:“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初读此诗,会感觉它平平常常。但如果联系到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并且品味一下其中的细节,方能见其精彩之处。

此诗写于明、清之际的战乱年代,了解了这个背景,大致可以感知标题“遇旧友”中隐含的惊喜之情。“已过”说明作者开始并没有认出老朋友,“追问”,表现作者隐隐约约感觉是故友又不敢相认的矛盾心理,“相看”表明了诗人和朋友相互审视的过程,“是故人”包含着核准消息之后的惊喜。“乱离何处见,消息苦难真”交代了战乱的背景,这种情况下不知道“你”是死是活,所以有关“你”的消息也不知是真是假。“拭眼”,确定了自己看到的是人不是鬼。“惊魂定”才有后面的“举杯笑语频”。兵荒马乱的时期邂逅老友,因此有“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的意愿也就不足为奇了。

诗人对朋友的感情极为真诚,见到朋友之后又格外高兴,都是靠“已过”“追问”“相看”“拭眼”“衔杯”等精彩的细节描写来渲染的。

三、借事说理

虽然叙事诗抒情的居多,但也有很多叙事诗是说理的。如果把哲理诗当作抒情诗来理解,就会犯方向上的错误,如坠五里雾中。例如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一》:“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的主题是辨伪。首联只是简单的叙述,就是“我”交给“你”一个决断狐疑的方法,不用算命用的“钻龟”和“祝蓍”。颔联用打比方的方法告诉人们怎么决断狐疑:让时间证明一切,就像辨别真正的玉用火烧一样,又像辨别一种名贵的树木要等七年时间。颈联和尾联是用历史人物,进一步证明上述办法:周公在世的时候,说他将要篡位的流言甚嚣尘上;王莽未篡位的时候多么的谦恭。如果周公、王莽在真相还没有显现时便死去,他们的德行真伪就无人知晓。本诗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看待事物不要过早下结论,否则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不能分清是非。可是很多人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常常纠结的是“钻龟”“祝蓍”“玉”代表了什么感情,不知道它们只是叙事的需要。

古代诗人在向人们讲述道理的时候,一般都采用生动形象的手法,既耐人寻味又不显得直白,这样对读者的阅历和悟性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读者首先要具备辨别抒情和说理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诗中一些简单叙述往往是给说理做的铺垫,要在这些简单叙事的基础上对其中哲理反复品味。诗中一些形象化的说法都是来自于生活现象,读者要注意联系生活。对一些古今差别较大的生活行为,诗歌下面一般都会给予注释。

再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从抓意象入手去理解的话,可以看到里面根本没使用任何意象。标题“冬夜读书”表明这首诗是在叙事,而“示子聿”表明这首诗是在给儿子聿讲一种道理。这样做了大致区分之后,再去概括其中道理: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概括叙事诗中的哲理,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涉世未深,需要多读多练。

四、鉴赏古诗词要注意叙事诗和写景诗的区别

中国古代文人叙事诗既抒情又说理,阅读时需要对二者区别对待。但阅读叙事诗犯的最大的错误是把它与写景诗混为一谈。有些叙事诗里面列举了很多物象,读者就把他们作为意象来看待,企图就此推知作者的感情,不但没有结果,还会对古诗阅读产生畏惧。

例如元朝张伯淳的《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2015年高考浙江卷):“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诗中出现很多物象:当垆少年、百喙、老凤、四条弦、蓁筝、落红、关塞风寒、浔阳月色、轩窗、语溪、乍雨等,但真正用来写景的很少。

阅读此诗,应该先看清标题“赠弹琵琶者”,可以推测出此诗应该是赞美弹琵琶者的技艺的。上阕只是简单叙事:一位当垆少年将悠悠情思寄托于高雅的曲调之中,琵琶奏出春日百鸟鸣唱相和之音,白日里喧喧嚷嚷,夜里便沉寂下来,只有年老的凤凰独自哀鸣。写出天然的音律,连眼底的蓁筝之音也望尘莫及。诗中完全是叙事,根本就没有写景,只是用想象出来的“百喙春和”“老凤孤鸣”来从侧面描写演奏的音响效果。下阕也只是开头简单写了一点景色:花瓣飘落,天气微暖。后文好像写景,但还叙事:坐在水渠边认真地听着乐曲。想到了昭君出塞时的风冷苍凉,浔阳江头商人妇在月色夏的孤寂,好像醉了,却很清醒。偏爱安静的轩窗,一曲终了,明白了曲中的幽深情绪。今日相遇却不知将来在何处相见,下了一会的雨也停了,天气也晴了。诗中大部分的物象是用来衬托艺人技艺高超的,因此不能像阅读一般借景抒情的诗歌一样概括出意境,然后推知作者感情。

叙事中的物象和写景诗中意象区别很大。叙事中的物象只是叙事的需要,它并不带有作者的感情;而写景诗中的意象重在“意”,它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倾向。了解了物象与意象的区别,更应该学会整体理解诗歌和诗句,看清每一个词语的作用,不能一看到诗句中的名词就想简单地筛选、概括。

五、鉴赏古诗词要注意其中写景和叙事部分的联系

学会了鉴赏叙事诗,但这种能力不限于叙事诗。很多古诗词不是单纯的写景,还有叙事,并且往往是上段写景,下段叙事。阅读的时候要注意把两者结合起来。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前半部分寓情于景。首联一个“哀”字,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感情定位。蓝天、白鸟、静静的水中小岛,本可以构成一幅优雅的图画,可作者偏偏心中有“哀”, 秋风萧瑟,山猿悲鸣,万物皆着“我”之色彩;颔联中的“无边落木”给人一个凄冷的意境,滚滚江水东去,又给人平添许多无奈。后半部分是诗人在目睹了悲凉的秋景之后,对自己身世的回忆。“百年多病”“繁霜鬓”让人看见一位孱弱的老人在秋风中踽踽独行;“常作客”“艰难苦恨”,诉说了自己常年漂泊异乡、万事艰难的痛苦遭遇;“新停浊酒杯”,是因为护病戒饮,还是因为穷困无酒可以浇愁?

全诗写景、叙事,把“悲”“哀”之情,渲染到极致。欣赏的时候一定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印证,准确把握作者复杂的内心。

上一篇:2019国考模拟题下一篇:施工现场消防演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