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共8篇)
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 篇1
中国通用航空政策法规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31 11:55:31/新闻类别:/点击次数:310次/评论次数:0(未完成稿)杨笑侬
通用航空对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改善区域经济平衡、参与社会抢险救灾可以发挥重大作用。然而,中国由于法规的不完善执法环节存在的巨大问题,造成通用航空发展严重滞后,已经成了中国最为落后的一个行业。中国唯一规模小于美国1%的行业; 其中私人飞机是只有美国万分之一规模的行业; 合理交通运输体系中唯一几乎完全缺失的行业; 唯一从生产要素、日常生产活动凡事都需要审批的行业; 唯一由军队进行日常活动审批的行业; 一.前言
我写这份白皮书,旨在分析中国通用航空的政策法规。一方面让业界和公民了解法律,了解其正当权益;另一方面发挥公的参政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党和政府完善法规。
我的观点只代表我本人和公司的观点,不代表任何其他机构和局方意见。但我对我罗列出来事实负责,包括我介绍的国外空管理现状。
我列出的国外航空管理现状,反映了现代大部分国家的管理现状。除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外,还包括巴西、菲律宾、非洲家等第三世界国家。我可以对其真实性负责。二.法制环境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之后,被人视为意味着中国“跑批文”现象的终结,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向场调节、自律和事后监管转变。
而通用航空业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全批文行业,成为自成立公司、买飞机到每一次飞行都需要批文的行业,中国计划经济制的“活化石”。
通用航空业一方面参考美国FAA引进了CCAR-91部、CCAR-145部、CCAR-61部适航、维修、飞行员管理体系等成熟航空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资格认证体系,又保留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国有情况下的一系列基于政府审批的规章制度,使得用航空领域成为既有美国科学而严格的管理,又有最多的行业审批制度的行业。具体表现在:
成立公司需要审批; 购买飞机需要审批;
建立飞机起降场地需要审批; 培训人员需要审批; 每天的飞行都需要审批;
……
也有很多存在不合理性。在这些审批中,只有一小部分列入了国务院行政审批目录,大部分属于不合法的行政审批项目。即使列入了行政审批项目的更严重的是,在这样一个几乎凡事都需要管理部门审批的行业中,管理部门的人员对于行业的了解却非常贫乏。这导致行雪上加霜,除了少数几个海上石油服务、飞行培训等业务单纯、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以外,全行业都在艰难的度日。
政府部门的人甚至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都普遍存在观念的误区,几个主要的通用航空问题,这些人员的看法仍然与国主流看法严重相左。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一个典型的错误是,把资格认证和行政许可混为一谈。例如民航有飞行员驾驶培训学校的认证,但并有法规规定学员必须要到认证过的学校学习,只需要认证过的教员带飞。所以,学员完全可以用自己的飞机或朋友的飞机请教员带飞后申请飞行执照。三.购买飞机
我国当前状况:国家的基本政策是鼓励发展通用航空,然而如果你想购买飞机,却必须经过中国民航总局的审批。发达国家状况:无限制
涉嫌触犯法律:行政许可法。未设定和公布办事程序、条件、依据、格式样本等;未列入国务院行政审批目录;未能在规时间批复。
不合理性:公民有权支配其合法所得;
建议: 取消;至少修改为50座以下取消,50座以下制订相应程序,列入国务院行政许可目录; 四.注册飞机
我国当前状况:公民拥有航空器,除证明是共和国公民和拥有产权以外,还须提交“局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通常是购批文、“主体资格”、适航性证明等。
发达国家状况:主要证明只需要“证明是公民和拥有产权”,并缴纳费用 法规本身问题:附加不合法的行政审批
涉嫌触犯法律:行政许可法,所谓“局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不明确。
不合理性:根源在于登记部门仍认为买飞机需要某种资格;其次在于对什么是航空器没有定义,自制飞机无法登记;而如民航不允许登记,应该说明民航无权监管他们,然而事实上民航又管理他们不允许他们飞。
建议:取消所谓购买和运行飞机的主体资格,取消购机批准;除非民航确认无需对其监管或产权不合法,否则应该准许公航空器登记请求; 五.适航审定
由于涉及到飞行安全,适航有个非常严密的体系。适航是我国最早引进美国航空规章的领域,总体来说科学性较强。
由于航空的神秘性和专业性,外界非专业人员一般不敢介入适航领域,适航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少了解其他法规,加之较少航人员了解通用航空规章,往往从严按照运输航空掌握,导致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
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和审定全部由局方人员完成,而且全国分区而制,往往用忙不过来推脱没有利益的事;没有社会独的审定检查机构;
和国籍登记一样,适航审定往往有非规章要求的其他非法定要求,例如要求有主体资格、要求飞机交友航空公司托管;
几乎所有零部件、飞机都需要审定,遍布全世界。实际上根本无法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且即使由于方原因不能完成也不允许豁免、不允许社会收费机构完成; 审定常常需要用户支付法定以外的差旅费、加班费,否则拖延。
建议:适航部门应该将审查交由经认可的社会独立机构审查;并且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不得限定; 消除适航规章中局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之说,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 航空器适航应该只管航空器本身,不牵涉其他事宜; 明确由于局方无法在受理期限内完成审查可以豁免;
对部分项目由审查制度改为采取认可制度,尤其针对通用航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适航管理条例中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设计民用航空器,应当持航空工业部对该设计项目的审核批准文件向民航局申请型号合格证。民航局接受型号合格证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型号合格审定;审定合格的,颁发型号合格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生产民用航空器,应当具有必要的生产能力,并应当持本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型号合格证,经航空工业部意后,向民航局申请生产许可证。”
像这样1987年制定的,明显带着计划经济甚至文革遗风的条款,出现在适航管理规章中。这里先不说航空工业部已经不在了,又出现了数个审批。我个人由于兴趣研制航空器,为什么需要先经过国家批准?TC和生产许可证申请应该仅限于需根据TC取适航证的情况。通用航空的航材标准也应该与运输航空有所不同,尤其是自用类通用航空器。
有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是,民航有权制定航材适航标准,但无权要求自用类航空器使用该标准的航空材料,除非其目的是为取得认可面向市场销售。这是国外航空发达国家的惯例。正因如此,美国才会产生鲁坦那样的创造不着陆环球飞行和私人天世界纪录的人。
将检查标准与行政审批混为一谈,是适航管理法规问题的主要错误。六.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
一个基本的概念是,如果一个公民拥有相应飞行执照,且航空器拥有三证和第三者责任险,其就具有了实施私用飞行的权利这是几乎所有主流国家的做法,其他类似行业例如汽车行业等也是这么管理的。
公民有权利在自己的领土上依法运行航空器,无需任何特殊资格。非经营性需要所谓主体资格登记才能运行是个错误。因航空器、飞行员执照都已经登记。
而且,该登记管理办法有个逻辑错误。其要求提交该办法中提到的所有材料,包括飞机证件、飞行员执照、基地机场等多内容。实际上是假定公民购买飞机必须聘请飞行员等等,这是不符合法制精神的。
CCAR-91部已经明确规定了运行私有小型航空器的条件,该登记办法设置附加条件,是不合法的。建议:取消《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按照CCAR-91部管理。七.成立通用航空公司
民航总局在CCAR-91部规定了申请非运输商业营运人的条件。法理上来说,任何法人都有资格申请案规章审定,经过审之后履行一定的工商税务手续之后就有权运营商业性服务。
但民航还有一个典型计划经济色彩的“筹建通用航空公司审批”,规定未经批准不得筹建通用航空公司。并且为筹建设定了册资金、运营类别、飞机数量、人机比例等不科学的条件。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行政许可没有列入国务院行政审批目录,格来说是非法的。
那么如果我的公司拥有一架自用飞机,是否有权申请CCAR-91部审定?审定之后是否有权提供商业服务? 建议:取消《通用航空经营管理规定》,按照CCAR-91部执行。八.机场或起降场所管理
如果你要建设一个飞机或直升机起降场地,地方政府同意没用,空军和民航会要求你经过他们审查或审批。更多的直升机飞机起降场明显既有利于发展经济,又利于抢险救灾、国防~~~但由于这一莫须有的要求,无法建设。而这一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谁规定了飞机或直升机必须在机场起降?
没有人。如果有的话,只有文革和之前,当全国飞机都属于空军的时候,空军有这样的内部规定。
在当前,懂得航空知识的人,都知道直升机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起降;水上飞机可以在开阔水面起降;大多数通用航飞机也可以在草地或者开阔地起降。
所以,在国外,机场有很多种表述方式,“airdrome;airfield;airport”等等。其基本意思只是表示一个起降场地。当然3C,4D等各种级别的机场需要审定,但你大可以在你牧场竖起一块牌子,叫什么什么AIRPORT, 尽管看来看去只是一块地。
哪怕你只是在你公司院子里设置一块直升机坪,我们的民航机构还会要求你制定《飞行程序》。其实,如果你希望你的直机场成为国家航行资料的一部分,要登记到航图上,也许会有必要这样做。但如果你只是做一个私人起降点,谁有权利要样做呢?难道你的客厅放个酒柜,就要按照酒吧标准办审批?
更何况,公民拥有其物权空间,并受法律保护。其在自己围墙内使用合法航空器,政府无权干涉。你可以禁止其飞入公共域,但你无权管他在“私人空间”的事。
同样的道理,其实适用于其他所有通用航空飞机和起降地。政府有权制定标准,但如果公民无疑申请其标准,政府无权干涉除非政府出台一个法规,规定所有飞机、直升机必须在机场起降。但这明显是不科学的。我不相信有人能写出这么愚昧的定。至少不能这么规定私人飞机,那是别人的私人财产,别人有权处置,就象别人有权把自己的车不停在车库里面,或者到沙漠里去一样。
建议:明确只有开放机场才需要审定 明确飞机并不一定需要到机场起降。九.空域管理
低空开放的本质不是低空是否开放,而是政府能有权管制或者使用多高的空间。例如政府可以在太空放置一颗卫星,但政无权在居民房顶上3米的地方装置一颗摄像头监控着居民。这个高度可以规定得很低,但不可能是零。也不可能是所谓“离三尺”。
政府无权管制居民在自己的院子里使用其汽车,那怕其没有上牌照;同样的道理,政府无权管理其在自己的院子里一定高内使用其合法的航空器。
基于这个道理,我们知道禁止公民在其私人空间做不侵害其他人利益的事,是违反宪法、物权法的行为。十.飞行计划
航路因为需要仪表飞行、流量有限,飞行计划管理往往较为严格。我国民航航班飞行计划已经改为备案制,无须空军审批但奇怪的是,在国外更为自由的、以低空目视飞行为主的飞行计划却仍然是审批制,而且在《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里民航外,还需要经过空军批准。成为中国唯一日常生产活动需要经过军队批准的行业。并且,这一明显具有行政许可特征的行为,却没有列入行政许可目录。十一.飞行管理
之所以用飞行管理(AIR TRAFIC MANAGEMENT)一词而不用飞行管制(AIR TRAFFIC CONTROL),是因为管制一词人误读或者误解,以为我国的天空是由空军“军事管制”的。而实际情况是军队只是按照国外ATC一样从事空中交通管制,际执行行政职能,不应该被误读为军事管制。
如果解释为“军事管制”是更加不对的。这样大范围、长期的军事管制显然是不对的、不符合我国国际形象,甚至可能是违的。
我国飞行管理明显落后国外。低空目视飞行由飞行员自己负责航线与安全,与空管人员无关。但中国不仅低空飞行仍由空人员指定航线航路,并且认为控制成“一个空域同时只允许一架飞机飞行”。
而这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规则》中“除等待空域外,一个飞行空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允安排一至三批航空器飞行。各批航空器飞行活动的高度范围之间,通常应当保持2000米以上的高度差。”然而,这是关于第四章机场空域的,不应该适合于其他空域。
飞行管理中,最明显不符合常识和直接违反相关法律的,是没有界定何种范围、何种高度的飞行是需要接受管理的。
超过一定高度、或者接近机场区域、或者规定的空中禁区、限制区的飞行需要审批可以理解,也可以建立核实程序;然而统地全国领空任何高度甚至离地一米的飞行都要受管制是不严肃和不负责任、不可行的,甚至是侵犯物权法的。理由如下政府只有权批准公共区域的飞行。
即使空军批准我们飞行,我们也无权进入别人房子极低的范围。例如,我们飞到某人别人上空10米的地方,一定是不能被许的,即使民航和空军批准你在这一领域活动。这是因为根据物权法,拥有这一物权的人或机构,也拥有这一物权地表之一定高度空间的权利,不得侵犯。
反过来说,政府无权管理私人区域空间的飞行。
另一方面,如果我有一个牧场或庄园,另外我还有一架合法的航空器。我在我拥有权利的物权空间使用我自己的合法航空器政府为什么有权力管理? 只有权管制一定高度以上的天空。
如果空军真的飞一米都要管,是不是连建房子也要空军审批呢?或者扔飞碟也要审批? 十二.飞行培训 所以,我们必须为飞行管制设定一定的高度,国外通常设定为600-3000米。所以,问题不应该是所谓低空开放,而是政我们一些私人飞机的客户自身拥有航空器,希望学习私人飞行执照,希望使用自己的航空器在当地请教员教学,然后按照CCAR-61部申请私人飞行执照。请问除了CCAR-61部规定的条件是否还有其他条件? 反方看法:学习私人执照,必须到经过审定的飞行学校按照审定过的大纲学习。
我们的看法:学员取得体检合格证和理论考试合格,并取得学员执照后,可以聘请教员按照大纲教学,完成学习之后申请践考试。考试合格即可申请私人飞行执照。根据《行政许可法》的原则,任何机关如果设定了考试资格,无权强制要求公到自身机关审定过的培训机构以获取某种资格。十三.机场准入和收费、安全管理
通用航空当前面临的一个尴尬是,很多开放的机场甚至国际机场随意拒绝接收通用航空飞机。而这涉嫌违反民航法和国际航组织公约。
开放机场有义务接收各种合法航空器,无权随意拒绝接收。可以想象如果一架飞机飞临某机场或备降机场,燃油有限而机拒绝接受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即使通常的开放场所,也无权拒绝为某部分客户提供服务,更何况机场这样承担社会责任的机构。
机场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连接航空运输网络。其中包括连接运输航空体系和通用航空运输体系。只有连接起来,才能形成盖全国的完整交通运输体系。正是由于机场的这一点,造成了我国通用航空运输无法形成能力,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缺失运输机场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没有针对通用航空的安全隔离区和飞行程序。由于通用航空涵盖直升机、水陆两用飞机等种航空器,应该针对VFR轻型飞机设计相应的飞行程序,并设置相应的隔离区。因为通航飞机有可能来自没有安检措施的降场,需要设置隔离区并采用比较宽松的安检措施。十四.航空油料保障
航空油料包括航空煤油和航空汽油。但各地航空油料部门为了经济利益,普遍只储备航空煤油而不储备航空汽油,给通航展造成了不便。
民航有必要立法规定航空油料部门必须储备航空汽油并提供服务。这就如同汽车加油站不能根据是否赚钱而选择性地提供项服务而不提供其它服务,只为某部分客户服务而不为公众提供服务一样。十五.其他
政府部门因为某些非营运人原因,强令通航营运人停飞,而不给予赔偿或补偿,是违法的;
所有“局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都是不合法的。局方出明确的要求以外只有权规定“局方认为可以给予许可的其他方式”。法规中牵涉到军队的部分,如果军队履行行政审批职能,则必须同样遵守人大发布、胡锦涛主席签署的《行政许可法》;果军队不直接管理而通过空管局或民航管理公民,公民则只对民航机构负责。十六.关于通用航空与飞行的常见错误看法 如果要低空开放,国家需要投资巨额设备监控
这个说法如同警察说,如果要允许在沙漠开车,就必须要先安装红绿灯。如果这个人不是愚蠢,就是要挟。当然他们可能会换个说法,说需要监控敌机。但显然的是,公民的通用航空飞机不飞并不能帮助他们监控敌机。飞机起降需要机场
这是因为普通人认识到的一般是大型客机和战斗机等,自然得觉得飞机起降需要机场。但实际上大部分飞机并不需要一定机场起降。有机场当然好,但一块空地也不错。更何况还有直升机、水上飞机等。
当全国所有飞机都属于国家的时候,政府当然有权要求飞机到机场起降,以保障国有资产不被鲁莽的飞行员损坏,这是我脱胎于空军的民航管理体系自然的觉得飞机应该在机场起降,并要求机场经过审批的原因。
但现在通航企业有多种经济成分,而且出现了私人飞机。政府无权要求其必须要到机场起降,也无权要求其必须到某个标的机场降落。理论上来说,他们有权让飞机降落到任何地方——只要地面允许其降落且不会对第三方造成损害——这是可在事后监管的,且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自杀或疯狂。
这就如同汽车。高速公路有一定的标准,但个人有权利不选择任何公路。有的人就喜欢越野,他驾驶上百万的越野车驶到漠或者山上,也是宪法保障的个人自由。飞机是需要空管人员指挥的
在航路上仪表飞行或者进入机场空域,飞机确实应该接受地面人员指挥。这如同你在十字路口要接受红绿灯或者警察指挥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警察指挥你就不能开车。
飞机也是这样,在机场空域以外或者航路高度以下(通常是3000米),飞机可以选择目视飞行。在目视飞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和遵守目视飞行规则飞行。
在美国,按照目视飞行则飞行的飞机超过10万架,他们不需要空管人员指挥。他们的义务是打开应答机和电台,必要时接空管人员指挥。
飞机必须要政府加强管理,否则不安全
可以想象,如果让一个不了解现代文明的人,站在一条宽10米的公路边想象双向汽车交通,他一定会出一身冷汗。他会想两辆时速72公里的汽车相距2米交汇而过的时候,只要0.05秒的误差就会两辆车相撞而车毁人亡。于是他规定只允许这路单向行驶,每小时变换一次~~~~
当他站在马路边看着车辆疾驶而过,他会想象任何人扔一个石头可能就会造成车毁人亡,于是他会禁止任何人靠近公路~~这就是中国对于小型飞机管理的现状。他们在办公室里想象小型飞机没人指挥会相撞的场景,或者某个疯狂或愚蠢的飞行靠近机场会撞上航班~~~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可能疯狂的是他们自己。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低空都是对数十万目视飞行开放的,而因此造成飞相撞的极为罕见——每年难得一起。低空管制是为了国防需要
首先我已经说明没有明确高度的低空管制的不合法性,其次至少30年来军队未曾发现一起低空敌机侵入事件,已经说明这造成每年千亿元损失的不合理状况是何等荒谬。
对公民的管制对防范敌机毫无意义,事实上还损害了飞行员储备和航空工业的民众基础,有损国防建设。十七.通航管理官员应有的理念
每当我与一些抱着错误理念的民航和空军通航管理官员交往时,我常常为其中很多人感到深深遗憾。他们大多数是工作认的,也为通航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往往他们所做的饭而制约和阻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工作毫无价值至还产生副作用,通用航空业反常的落后就是明证。公民有权利做不违法的事;
超出法规限度的所谓严格执法也是违法;
如果你的行为阻碍了通用航空发展,那么无异于间接杀人; 做好你的工作,你能挽救更多生命; 十八.通航业界促进法制建设的措施
通用航空公司和其他用户实际上饱受各项法规错误、违宪、相互矛盾或者执法中非法行为带来的蹂躏,在各种毫无必要而难的审批艰难度日。法律会让我们飞得更好 清楚你的权利 抵制非法的行政审批
通用航空行业从业人员应该认识到,其拥有抵制违法的行政审批的权利,并主动抵制非法的行政审批要求,创建一个合法的和谐的通用航空环境。
尽量不要依靠关系解决问题,尽量拒绝行贿;
某些通航从业人员习惯通过关系、行贿解决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而这只能让相关部门更加不愿意放弃各种非法行政审批项目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
人的责任,从而使各部门感到审批只会给他们带来麻烦而愿意放弃不合理合法的权力。聘请律师或法规顾问
通用航空单位可以单独或通过通用航空协会聘请律师或法律顾问,指导自身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统计各项行政审批项目和飞行计划批复情况 从战略上来说,通用航空界应该用法律手段对付各种非法行政审批和审批中的不合法行为,通过法律手段追究相关机构和通用航空单位自身应该统计各项行政许可、飞行计划审批情况,必要时汇总到通航协会或先关机构,为各级部门和机构提生动翔实具体的数据。
必要时可以将数据提交代表或关心通用航空的人大代表,提交人大审查。必要时起诉相关部门和人员
通用航空界有必要就各级部门执法中的典型不合法事件,根据《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规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普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用航空协会有义务为会员提供法律援助,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在协会律师就位以前,长沙通联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的律师意为业界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十九.参考资料 《国际民航组织公约》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 《中国民航行政许可》
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 篇2
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招生数量扩张
1999年前后,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出现滑坡,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逐渐加大,尤其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重点,提倡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到要“以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各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和初中后职业培训在校生的规模”;2002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004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努力使高中阶段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等;2005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关于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力争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达到650万。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达到了810.02万人,基本完成预期目标。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张是近些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现已实现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大体相当。
(二)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助学体系的完善
近年来,国家在职业教育保障体系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最主要的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助学体系。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并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4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提出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政策是一个多元助学手段并举的助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国家助学金制度。将有90%的中职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国家资助两年,这是助学政策体系的主体。二是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三是以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半工半读助学制度。四是学费减免制度。用于建立学费减收和免收制度,对因特别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五是助学贷款或延期支付学费制度。六是多种形式的社会资助制度。这是一个重大举措,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学和生活状况,确保所有想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包括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一个运行良好的保障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这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三)职业教育发展空间的拓展——由学校教育到面向社会的教育
从2001年起,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展农民工的职业培训。2001年,教育部发出《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对培训的内容、管理、鉴定、收费等方面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职业教育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培训是新的探索,是职业教育向社会敞开的开端。在此基础上,2003年六部委联合制定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此项规划对培训内容分类、培训资金投入、激励政策、资源整合、劳动预备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以及培训服务工作等都有了较详细的说明。这就为我国农民工培训教育工作框定了一个基本蓝图,使得这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庞大社会团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法可依,在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征程上又迈出了一步。2004年,教育部又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特别强调要加强东西部流通合作,“让西部地区和农村中职学生在当地学习一至两年,再到东部地区、城市的中职学校和对口企业,接受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毕业后主要面向东部地区和城市就业”。另外,还强调要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等,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细则。2005年,周济部长在《大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在职教育和培训》中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由原则到细则,由开端到丰富,充分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化之路,其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另外,在农村地区职业教育方面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程,在技能人才职业培训方面陆续启动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包括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职业教育受众范围的扩大说明了职业教育开始逐步走向社会,由学校教育向面向社会的教育扩展。
职业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职业教育体系的健全——层次的提升
自从1996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就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规范,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颁布了《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高等职业教育由以下机构承担:短期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内设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二级学院)、经教育部批准的极少数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合格标准的成人高校等。一方面,在当时高等职业教育不甚发达,高等职业学校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与之相同档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利用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短期内扩充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也完善了整个职业教育的体系。另一方面,作为相同性质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也可以利用新的模式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这不但实现了资源优化重组,还提升了职业学校的层次,利于其长远发展。随着现代技术方法和高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需要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智能型高等技术人才。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的高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层次的提升有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也使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二)职业教育体系的规范——布局结构的调整
1999年之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比较混乱,形成“条块分割”的布局结构,整体办学效益不高。1998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中除中专学校校均约1200人外,其他几类学校校均规模只有500人左右,大多数职业学校基础都很薄弱,规模小,效益差;中等职业学校一直由行业主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区域化特征不断明显,职业教育在服务面上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中等职业学校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条块分割,重复设置学校和重复设置专业的现象较重;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产品工艺的升级换代,社会各行业对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职业学校亟需进行结构调整。鉴于此,教育部决定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并印发了《关于调整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意见》。《意见》规定通过合并、共建、联办(是指学校在隶属关系和投资渠道不变、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划转(部委直属学校划转地方管理,省业务部门所属学校划转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或下一级政府管理)等进一步调整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意见》的出台就有利于改变混乱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建立起在当地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的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新的布局结构可以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统筹规划,相互沟通。
职业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
由于资金短缺和许多学校办学思想上的不明确导致我国的大多数职业院校实训条件较差。从2004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进行扶持,由首先重点扶持建设5个专业领域的实训基地再逐步打破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进行扶持。之后又出台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奖励评审试行标准》配套政策用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2005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在“十一五”期间部署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四个计划”,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则是“四个计划”的基础。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可以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也将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思想、管理体制、学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的改革,从整体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二)师资培训计划——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
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在教学过程实施中,教师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1999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其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在全国重点建设50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要求,在之后两年内,教育部共确定了52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又先后出台《“十五”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实施了“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职业学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计划等等,效果显著。截止到2002年底,各基地共对4万多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了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并对80多名职业学校骨干校长开展了国家级培训。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又制定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提出包括实施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开发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以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四项内容,计划到2010年,培训1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
(三)重点及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规范
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以及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是通过选取一批职业学校中的优秀代表作为建设模范,使之在当地、在具体行业乃至在全国的职业学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1993年就提出要重点建设和努力办好一批骨干示范学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也提出“要有计划地对现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加强规范化建设,集中力量办好一批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学校”;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又再次明确“努力在各地办出一批有较高社会声誉的职业技术学校”的要求。为此,教育部于2000年5月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且之后继续实施。另外,在2006年国家还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制定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决定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将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建设,建成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自2006年以来,已经有100所高等职业院校成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建设对象。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以及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不仅可以使学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还可以充分发挥重点和示范的带头作用,带动全面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均.1996-200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评价[J].职教通讯,2007,(11).
[2]李孔珍.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解析[J].教育与职业,2006,(12).
[3]李峻.三十年来农村职业教育政策评价与建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5).
[4]王延风.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社会背景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3).
中国自助出版政策与法规环境分析 篇3
关键词:自助出版;电子书;政策;法规
自助出版是指不经过第三方出版商,由作者自己出版图书、网站、电子书、小册子、音乐或视频等媒体形式的行为。①从历史上看,自助出版并非一种新生事物,然而较大规模自助出版的出现,却是市场需求、商业需求与互联网等技术结合的产物。近些年来,随着按需出版(POD)技术、在线零售商、电子阅读器以及平板电脑的出现,自助出版逐渐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从2008年开始,欧美国家自助出版首次超过了传统出版,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美国书目信息管理机构鲍克公司(Bowker)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自助出版书目增长到了391,000多种,比2011增长了59%,比2007年增长了422%,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自助出版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内容原创。即作品或者内容出自作者原创,而非他人创作。二是自主权。这是自助出版有别于传统出版的最重要的特征,即作者拥有如何完成出版过程的决定权,并最终为自己所出图书负责。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必须亲力亲为每一出版环节,很多时候作者可以将出版流程全部或部分外包。这里强调的是作者对整个出版过程的决策权。三是自主出版包括自费出版,即虚荣出版在内。四是自助出版范围不限于图书,可涵盖各种媒介形式。本文内容以图书为主,不包括网站、音乐、视频等媒体出版。
比之传统出版,自助出版具有门槛低、周期短、作者自主控制、版税高等优势,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版选择,也因此成为数字时代发展最迅猛的新兴出版业态之一,冲击着传统出版业的生态环境。正因如此,我们有必要对自助出版的出现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关于自助出版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欧美国家,而较少关注中国的自助出版情况。本文旨在简单梳理中国自助出版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自助出版特征及政策法规环境进行分析。
一、中国自助出版的基本情况
考察中国市场,自助出版已经大量存在。其一为纸书自助出版。用百度搜索“自助出版”,会出现一些平台推广链接,如北京时代铭语、北京出书网(兼营电子书出版)、天一出版网、中国出版交易网、钟书国际出版网与“来出书”等民营或国企网站,这些网站都是纸书自助出版平台,其基本运营模式是,平台为用户提供文字编辑、策划包装、书号、印刷等服务,有的还兼顾发行、推广,然后靠收取服务费盈利。其主要业务类型是职称出书、老人出书、名人出书、企业出书、公费出书等。由于这类出版的市场需求很大,因此数量并不少。其二为电子书自助出版。就形态而言,电子书包括已出版纸书的电子版、原生态电子书以及增值型电子书三种类型,即所谓电子书1.0、2.0、3.0。③由于纸书的电子版是已经出版的书,不能归于自助出版,加强增值型电子书的制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此处所说的电子书是指原生态的电子书,即通过网络平台出版、销售的电子书。目前,中国电子书自助出版的主力为网络文学,即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原创文学作品。中国网络原创文学起源于1997年的榕树下网站,之后不断发展,在VIP制、线下出版、版权拓展机制等运营模式之下,经历了一个从纯文学走向商业化的过程,④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目前,除了占据80%市场份额的盛大文学之外,一些大型网站,如百度、网易、搜狐、新浪、腾讯、京东、淘宝也都看好这个市场,纷纷跻身其中。此外,各大出版集团也有一定动作,如中国出版集团的大佳网、广东出版集团旗下的吸墨网也都开辟了原创文学版块。
网络文学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以手机阅读为主,这与西方国家售卖整本电子书的自助出版经营模式有所不同。在中国市场上,类似西方的自助出版亦有一些,但数量不多。如艺派(www.epub360.com)自助出版平台。该平台专注于视觉艺术领域的自助出版,主要发布摄影图册等版权内容。由于影响力较小,这些网站一般都会借助Appstore等第三方平台来进行售卖。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一些零星的电子书自助出版,如多看书城会出版《知乎周刊》等书刊,并免费供应,豆瓣网于2011年11月也启动投稿系统,并于2012年5月推出“付费书店”,又于2013年开启豆瓣阅读专栏和连载推出个人作品投稿售卖。这些都是电子书自助出版领域可贵的探索。
二、中国自助出版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从形态上看,中国自助出版的类型与美国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发展却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技术、商业模式、内容供应问题,而是政策法规环境问题。无论是纸书还是电子书,中国自助出版都是在一种不完备、不清晰的政策、法规环境下进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灰色地带:书号与合法性问题
书号相当于图书的身份证,对书号进行管理是图书产业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与电子书不同,在世界范围内,实体书都必须要有书号。所不同的是,美国采用的是书号登记制,中国采用的是书号审核制。在美国,书号便宜,几乎没有成本,任何人都可申请,而在我国,书号是一种稀缺资源,需要申请与审核。按照总局规定,只有正规的出版单位才能获得国家批准的书号和出版号。而自助出版的主体基本都不是官方认定的出版机构,由于没有出版资格,他们只能靠向出版社购买书号出书。“买卖书号”成为纸书自助出版运营中最重要的环节。而按照《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本出版单位的名称、书号、刊号、版号、版面,或者出租本单位的名称、刊号的”都是违法行为,因此,严格意义上说,这些自助出版类网站的经营也是非法的。
电子书自助出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在电子书书号方面,国际上的管理制度也不一致。亚马逊目前并不要求自助出版作者有ISBN国际标准书号,但Barnes & Noble和苹果的iBook书店都已经要求ISBN。目前在中国,根据《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21条,电子出版物也必须有标准书号,但在实际管理操作中《规定》只实施于有物理实体的电子书,如光盘等音像制品,实际并未涉及本文所说的自助出版。这首先是因为《规定》中所涉及的出版单位指的是那些有条件得到认证的国有机构,而自助出版的主体,都不具备成为出版单位的条件,因此无从得到书号;其次是由于网络原创文学、自助出版电子书数量巨大,即使有出版资格,在书号数量有限制的情况下,网站也没有能力为每一个作者申请到书号;再次,自助出版电子书类型、格式多样,如网络原创文学以连载形式出现,在整本书没完成之前属于不定型状态,对其进行书号管理是有实际困难的。基于各种原因,目前中国电子书自助出版并未施行书号管理,但无论是从作者、读者、出版商还是管理者的角度看,对电子书进行书号管理都是必须而迫切的。⑤
nlc202309012249
在中国,合法书号是图书出版的基本标识。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目前并无真正的自助出版。但就事实层面上看,自助出版已然存在并形成一定规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助出版就只能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的灰色状态中靠“打擦边球”生存,处境不可谓不尴尬。
2.内容和版权审核
自助出版的出现,虽然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总结起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版权和内容两个方面。防止盗版、色情、暴力以及各种违法内容的出现是图书出版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在中国,实体图书出版这方面的审查职责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承担,而总局则将此权力下放给各官方认定的出版社,⑥出版社通过审、编、校环节,对将出版的图书进行自我审查,审查合格后申请书号,进入出版、发行环节。在网络时代,数字出版要求“从根本上重新设计传统出版的编、印、发业务流程”,进而要求内容审核方式的改变。⑦
依照这一要求,实体自助出版以及电子书自助出版的版权和内容审核应由出版主体——网站负责具体施行。在美国,内容和版权的审核就是由网站负责的,例如,亚马逊和苹果公司会用专门的软件来对自助出版的电子书进行审核,对某些图书还采取了人工审核的流程。中国有些网站也在进行类似的尝试,例如,豆瓣网就成立了编辑团队,对作者的写作能力、投稿作品进行严格审核,编辑审读通过后才能发布作品。
目前,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网络出版审查政策,其中有些倾向于下放权力给经营企业。目前出版业的最高法规是国务院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2001年颁布,2011年修订)。此外原新闻出版总署还发布了《图书出版管理规定》(2008)。针对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2002)、《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8)、《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2012,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文化部也颁布了《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2003)、《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2012)等。其中,《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原新闻出版总署、工信部负责网络出版服务监管工作,实行出版物内容审核责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等,保障出版质量和内容合法,但《办法》却缺乏具体细则,正式文件也还未出台。而由文化部颁布的,从2012年底开始实施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内容自审管理办法》规定,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内容审核制度,审核权将交由企业自审,目前先从网络音乐、移动游戏行业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范围。⑧2014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定对网络文学的内容进行不定期审读,监督网站出版业务情况等。⑨总的来看,在网络出版审查制度方面,政府还没有出台特别明确的规定。
由上述可知,目前中国针对出版的法规很多,其中虽然也涉及网络出版,但这些政策法规零散、粗疏,缺乏完整性、系统性,远远不能满足数字出版发展的需求,更无法满足自助出版的实际需求,很难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多头管理、多头领导,也导致法规政策缺乏一致性,实际操作性不强。
自助出版代表了一种扁平化的出版格局,是互联网时代的自然产物,其生长态势是无法阻挡的,也正因如此,中国各种各样的企业,无论是大型互联网企业,还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乃至大型出版集团、正规出版社都有意进军这个市场,但目前整个自助出版行业却处于无法规、无政策、无监管的状态,导致经营者无法可依,始终处于裹足不前、进退维谷的状态。这种状况对自助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高度依赖法规政策是中国出版业的基本特点,因此,出台一套针对自助出版行业规范与发展的标准与法规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比较迫切的任务是,相关部门应针对中国自助出版的实际状况,对自助出版的范围、合法性予以明确界定,使从业者有法、有章可依,同时建立清晰、符合实际的电子书书号管理制度与内容和版权审查制度,以应对已经兴起的自助出版浪潮。
(安小兰,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 Self-publishing[EB/OL].[2014-08-15].http://en.wikipedia.org/wiki/Self-publishing.
② Self-Publishing Movement Continues Strong Growth in U.S., Says Bowker[EB/OL].[2013-10-09].http://www.bowker.co.uk/en-UK/aboutus/press_room/2013/pr_10092013.shtml.
③ 安小兰.电子书概念辨析及其意义[J].出版发行研究,2012(12):52-54.
④ 周志雄.对原创文学网站的观察与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4):92-96.
⑤ 李镜镜,张志强.国内外电子书号管理现状及建议[J].中国出版,2013(21):39-43.
⑥ 《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规定,重大选题还需向新闻出版署报批备案。
⑦ 张晗.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下的美国数字出版业[J].新闻界,2013(20):68-74.
⑧ 文化部“松绑” 网络文化内容自审 10大概念股解析[EB/OL].[2013-08-21].http://kuaixun.stcn.com/2013/0821/10692031.shtml.
⑨ 胡建辉.新闻广电总局将不定期审读网络文学内容[N].法制日报,2014-01-09.
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 篇4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居民家庭住宅、住宅小区等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通知》明确,对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执行大工业电价,并且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居民家庭住宅、住宅小区等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降低充电成本。
《通知》提出,要按照确保电动汽车使用成本显著低于燃油(或燃气)汽车使用成本原则,合理制定充换电服务费。在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向用户收取的电费、充换电服务费这两项收费中,电费按照国家规定的电价政策执行,充换电服务费由地方按照“有倾斜、有优惠”原则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2020年前,各地要通过财政补贴、无偿划拨充换电设施建设场所等方式,积极降低运营成本,合理制定充换电服务费。
2、反垄断撼动格局:美欧日系将踩急刹车
近日上午,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奥迪、克莱斯勒的调查表明,两家车企确实存在垄断行为,近期将会受到相应处罚。他同时透露,“国家发改委近日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汽车零配件垄断行为的调查,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这并非日系零部件企业首次吃“罚单”。美国司法部去年9月26日通报,日立汽车、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等9家日企承认操纵美国汽车零部件价格,为此将支付逾7.4亿美元罚款。
“任何国家都不会容忍外资企业在本国赚取垄断利润。”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上证报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对汽车及配件的调查,始于2011年底。我们在广泛征求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专家和律师意见的基础上,对严重违反反垄断法的一些汽车整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进行了调查。”
李朴民详细介绍了调查的最新进展,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近尾声。奔驰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正调查取证。8月4日,发改委物价和反垄断部门对奔驰位于上海的办事处进行了调查。上周,江苏省物价局反垄断分局也已对苏州、无锡、丹阳等五个城市的奔驰经销商进行反垄断调查。
国家相关部门对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多聚焦在零配件价格过高的“零整比”问题。很多汽车厂商在中国市场卖一辆车的利润,需要在海外市场卖10辆车才能实现,事实上,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提醒,风口浪尖上,不排除有汽车企业通过降价虚与委蛇,应付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查。
以克莱斯勒为例,其近日下调了部分产品和零配件的价格,零配件价格的平均降幅更是达到20%。其中,旗舰产品Jeep大切诺基SRT8的价格下调了6.5万元人民币,大切诺基5.7L旗舰尊悦版的价格下调了4.5万元人民币。
6.工商总局:叫停汽车品牌经销商备案
8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的公告》。公告显示,工商总局自2014年8月20日起,不再接收汽车供应商报送的备案材料。对已接收材料中符合备案条件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名单,将在9月份最后一批备案名单中公布。
《公告》宣布,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停止实施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
7。工信部:批复《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行业标准》
8月5日悉,工信部批复了《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行业标准》,并将于11月正式实施。这种以空气作原材料的锌空气电池,正式走入大众视野。该标准由湖北泓元锌空电池有限公司牵头起草,涵盖电动汽车用锌空气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等多方面内容。
和传统锂电池相比,锌空气电池储存能量要大一倍,价格也更便宜,安全又环保。由于技术不成熟,锌空气电池离产业化还有一定距离。不过随着行业标准即将实施,锌电池作为新型技术将显著助推新能源的发展,后市新能源产业链仍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8。改装车新政有望10月出炉原厂改装合法化
8月11日,2014年中国国际改装汽车展览会上消息,原厂改装车10月起有望获得合法身份。届时消费者购买经过厂家检验合格的原厂改装车时,无需提供改装证明便可以直接登记牌照,而其余改装车手续也将变得更简单。这有望为汽车生产厂商和4S经销店相关业务带来增量。
据悉,目前已经将汽车改装相关建议经全国工商联上报给全国政协,关于汽车改装市场的新规有望出台。原厂改装是指汽车在出厂以前或在出厂以后,由汽车制造厂商根据个性化要求,定制型号、配置不一的产品。同时,其他改装车的变更手续也将更加简单。
分析: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5亿辆左右,这给国内改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国家对汽车品牌代理的放开,以及对豪华汽车反垄断调查的深入,改装车市场或将迎来发展机遇。
9.工信部:首批免税目录月底前推出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7月份国内新能源车生产情况,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0倍。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799辆,同比增长10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3,728辆,同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036辆,去年同期无产量;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85%;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447%。
据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8月底前必须推出首批《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随着目录更新将覆盖大部分新能源汽车,而其他类型节能汽车扶持政策,也将研究制定。
10、工信部:9月1日起货车须安装ABS系统
8月12日悉,按照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的要求及GB7258-2012规定,自2014年9月1日起开始对新生产车辆,实施危险品货物运输车和半挂牵引车、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货车和专项作业车及总质量大于10,000KG的挂车应安装防抱死制动装置(即安装ABS系统)。
目前,半挂牵引车、危险品运输车已经实施,此次主要涉及其他所有总质量大于等于12,000KG的货车和专项作业车。对于《公告》内车辆产品整改要求已上《公告》车辆产品应在2014年9月1日前完成整改。
11.工信部:新能源车产量增长10倍首批免税目录月底前推出
8月12日,工信部发布7月份国内新能源车生产情况,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0倍。根据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统计,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799辆,同比增长10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3,728辆,同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1,036辆,去年同期无产量;纯电动商用车同比增长85%;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同比增长447%。
据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8月底前必须推出首批《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随着目录更新将覆盖大部分新能源汽车,而其他类型节能汽车扶持政策,也将研究制定。
12.质检总局:正制定汽车三包新标准短期内将出台
8月18日悉,国家质检总局正在全国范围内面向部分经销商进行“汽车三包”实施工作调研,调研结束之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汽车三包”细化准则,新标准将于短时间内出台。“新汽车三包”政策实施已有近一年时间,消费者也因新政获得更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但当车辆出现质量安全问题时,“如何界定经销商和厂家的责任,以及具体退车流程和标准”等细化问题依然成为实际操作中的争议焦点,这也令汽车三包政策难以落到实处。据悉,质检总局发起的“贯彻落实汽车三包规定提升汽车售后服务质量”专项活动,目的是为了细化汽车三包政策,制定更加可行的标准做足调研准备,新标准也将于近期出台。
13.新能源车充电设施补贴政策将近期出台
8月21日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财政补贴政策有望近期出台,可能以加油站的税费收入转移补贴充电桩产业,总补贴规模或达千亿元级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充电设施建设,制定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完善充电设施用地政策和用电价格政策,并完善城市规划和相应标准,推进充电设施关键技术攻关。目前,北京、合肥等城市已出台新建小区按比例配建充电桩的地方政策。虽然一些地方政府推出了充电基础设施的补贴计划,但大部分地区仍在等待中央补贴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一旦中央财政给予补贴,充电设施建设有望大大提速,从而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提供重要保障。
14.“京Ⅴ+”明年1月实施
8月19日悉,北京市环保局透露,国Ⅴ第二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实施后,不仅新车的合格证要更换,新标准将对车辆的车载诊断系统OBD的运行频率进行加严。
起先传闻第二阶段标准将于7月31日实施。据悉,新标准实施后,各项污染物排放的限制标准与京Ⅴ是一致的,还会有两个变化,除了合格证需要更换,车载诊断OBD系统也增加了两项监控功能:首先是增加了一项污染物氮氧化物的监测,以往的标准包括京Ⅴ在内,是通过监测碳氢化合物是否超标来判断三元催化器是否失效;其次,加强了OBD工作的频次,能够更加有效率地工作,一旦排放超标就能及时发现和排查。而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将禁止在北京销售上牌。全国将在2018年正式实施国V排放标准。
15.中国或将规范在华外资汽车零部件商
8月25日,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欧科林格(ElringKlinger)首席执行官史蒂芬?沃尔夫(StefanWolf)称,中国政府已通告德国三家汽车配件企业不再允许其在华分公司独立运营,须与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公司。
几家在华的德系汽车零部件企业均表示,欧科林格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代表意义不大,中国政府不可能只针对德国企业,如果国家有这方面的意向,应该先出台新的政策,而不是要求企业去怎么做。该政策可能只针对电动车的零部件供应商,这方面中国是早就有政策规定的。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指出,目前的确没有听说国家要求零部件企业必须在华组建合资企业,但国家的确在酝酿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包括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但具体内容和时间表目前还不便透露。最新关于外资的规定是2011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必须根据细分的领域查找是否属于修订后的限制类。如果是已经规定限制的类型,那么现在做出改变也是正常的。此外,要看2011年之后,是否有针对汽车领域出台相关的限制类文件,限制此类独资企业,而且也要看是否属于目前上海自贸区规定的负面清单之列。
16.中国或将设千亿元基金建电动汽车充电桩
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正考虑设立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的政府基金,用于建设更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并刺激电动车需求。
该知情人士还透露,这项政策可能很快就要宣布。但是,这些新的充电设施是适用于特斯拉车型还是意在与特斯拉形成竞争,目前还不清楚。
新闻传播法规与政策 篇5
1.法: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即人类社会用来指导约束社会上各种个体与群体的一套行为规范
2.法与政策:政策是指政党或国家为实现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和任务
而规定的行为准则,即关于行动方向和原则的指导性·规范性的规定。法是政策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法在政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法是成熟稳定的政策,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政策
3.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是一整套严密的人民司法制度,包括检察制度·审判制度·侦查制度·监狱制度·司法行政管理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律师制度·公正制度·国家赔偿制度等
4.新闻传播法规:
广义: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识的,用以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法律有关行政规范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狭义:指专门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的一部法律
5.报刊出版禁载内容管理: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的,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6.新闻传播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素:
(1)行为人实施了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2)行为人传播了内容直接指向受害人
(3)行为人传播的内容确有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事实
(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7.新闻传播与司法的关系:一致性,矛盾性,必要性
8.媒介审判:指新闻传播媒体在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造成破坏司法原则的的后果两大负面影响:一是亵渎了法治原则,虽然不能真正代替现实生活中的司法审判程序,但能够制造和引导一种众情激奋的舆论氛围,二是导致新闻传播媒体角色错位
9.司法审判:
10.新闻传播机构活动受法律规范外还受相应的国家及地方机关行政手段调控,对新传机构与媒体实施行政监管的中央机构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批准登记制是我国新传事业实行行政管理的手段
11.外国常驻记者是指外国新闻机构派驻中国6个月以上,从事新闻采访报道业务的职业记者。外国短期采访记者记者团到中国采访,应向中国驻外使馆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到中国使领馆办理签证
12.台湾记者始于1987年9月到大陆采访,首派《自立晚报》徐璐·李永得
13.广播电视播出程序监管:
(1)设台的主体资格确认(2)登记事项变更规定
(3)频率的指配规定(4)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主体资格确认 14记者站:新闻机构根据新闻采访业务的需要,在其登记地以外地区设立的从事采访·组稿·通联等新闻业务的派出机构。
设记者站的主体:持有报刊出版许可证,有新闻采编业务的报社和新闻期刊报
15.重大政务新闻的发布与报道:新华通讯社权威性真实性准确性
重大政务新闻:(1)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决定(2)重要文件(3)重要会议新闻
(4)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活动(5)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会谈时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6)重要人事担任(7)领导人去世
16.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包括:现任或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
17.新闻发言人:指国家·政党·团体任命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主要职责是在某一定的时间内就某一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18.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1988年,成为世界上唯一对地震新闻与消息发布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国家 1988年8月9日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颁布《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公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次年4月1日起实施 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防震减灾法》
1998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废除1988年规定的2008年12月27日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9年5月1日起实施
19.1979年1月28日,上海《解放日报》率先恢复刊登商业广告。29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个电视广告“参桂补酒”以及第一部由外商提供的瑞士雷达表电视广告片。
1994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20.广告发布原则:真实·合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特有)
21.国家秘密: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除特定规定外分三级:绝密(不超过三十年)·机密(不超过二十年)·秘密(不超过十年)
22.新闻出版单位保密制度:
(1)自审与送审相结合的保密审查制度
(2)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的制度
(3)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4)新闻发布制度
23.新闻侵权行为:指新闻媒体好新闻采写者利用新闻媒体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特点:(1)从形式,主要是对公民的人格权造成损害,以名誉权和隐私权为多
(2)从传播方式,广泛性和迅速性,覆盖面和实效性是新闻媒体追求的两要素
(3)从后果,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构成要素:(1)有侵权内容的新闻作品已经发表(2)行为的违法性
(3)新闻作品有可指认的对象(4)新闻传播媒体和新闻作者的过错
24.新闻侵害名誉权:名誉是关于公民或法人品德才能信用等的一种社会评价,有社会评价·客观·人格价值评价的特征
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 构成要素:(1)行为人实施了侮辱诽谤等侵害行为(2)指向特定的受害人
(3)损害事实的存在(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25.新闻侵害隐私权:隐私权是指法律保护的公民不愿公开的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的人格权利第一个保护个人隐私权的构成要素:(1)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的存在(2)受害人可以被指认
(3)导致了损害结果的出现(4)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
26.抗辩事由:指在侵权案件中,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指控和请求,提出一切有关免除或者减轻其民事责任的主张
27.曾格案: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在其新闻诉讼的司法实践上确立了三原则:
(1)诽谤必须是捏造事实,陈述事实不是诽谤
(2)对诽谤罪要有事实真伪的证据,不能凭空指控
(3)判定出版物是否犯有诽谤中伤或煽惑人心的罪名,必须由陪审团作出裁决,不能由法官个人决定
28.1966年,第一部《信息自由法》 美国政府信息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1789年8月《人权宣言》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法律文件 《塞尔新闻法》废除了出版预审制·保障金制·印花税制
29.1895年甲午战败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 《请定中国报律令》第一次提上议程 清政府新闻传播法规:1906.7《大清印刷物专律》
1906.10《报章应守规则》1907.9《报馆暂行条规》1908.3《大清报律》1911.1《钦定报律》另外《著作权章程》《清新刑律》
清末新闻传播法制的评价:
进步性:(1)初步建立了新闻传播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初步确立了言论出版自由
(2)确立了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新闻传播法律制度
局限性:(1)各项新闻传播法制虽然采取了西方现代新闻立法的形式,但其目的却始终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清末新闻传播法制对新闻自由保护具有很大的局限
30.新闻统制:就是在“党化新闻界”“以党治报”为出发点,根据各种新闻法令和条例建立各种新闻检查制度和各种新闻检查机构,对新闻传播业进行严格控制
31.中西方新闻法的比较:
(1)西方法治与中方人治差异
(2)西方国家法制与中方执政党纪律的作用差异
(3)西方保障新闻自由与中方管理新闻事业的侧重点差异
启示:(1)尽管出台专门的新闻法,并构建以新闻法为核心的教完善的新闻传播法律体系,具体保障新闻新闻自由和自由权的滥用
(2)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公民的权利为侧重点,不应该媚权媚富媚名,应该保证司法的公正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篇6
一、社会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1、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
社会政策的特点:①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的目标。②社会政策要体现全社会公有的社会价值。③政府的社会政策德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④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⑤社会政策坚持福利性的原则。⑥社会政策具有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的特征。
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①满足民生需要。②保护人权。③维护社会公平。④解决社会问题。⑤促进社会和谐。功能:①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调解经济运行的功能、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②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的功能、社会政策的社会控制功能。③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社会政策的社会管理功能、调解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社会政策的原则:①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④社会保护的原则。⑤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政策的基本运行方式: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
2、社会政策运行
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的主体、对象、资源
社会政策的过程:社会政策制定、实施、评估、调整等四个阶段构成。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①典型示范。②建言献策。③间接服务。④直接服务。⑤外部评估。⑥内部评估。
3、社会政策的发展
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①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②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形成于发展。③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
现代社会政策实践发端于欧美国家。西方社会政策实践的发端最早可追溯到1601年的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济贫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它的发布开创了政府干预社会福利事务的先河。但欧洲各国大规模的社会政策实践是在工业化的促进下,在19世纪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①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政策的特点。②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政策的转型。③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机构和具有管理职能的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为规范社会工作组织建设、人员管理和职业活动等事项,并促进社会工作发展而制定和发布的各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业规范文件。在社会工作职业体系比较成熟的国家里,这类法规与政策体系比较健全,对社会工作的运行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类是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涉及到国家法律、法规与政策,儿
童社会工作要遵循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等。由于社会工作的领域相当广泛,因此所涉及的法规和政策也相当多。从数量上看,第二类的法规与政策是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类的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主要反映了政府的社会政策,是社会政策的表达形式。因此,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在很多程度上是学习和把握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①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②针对特定人群的法规与政策。③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④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和戒毒等方面的法规与政策。⑤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⑥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⑦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⑧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⑨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⑩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1、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12、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好包括规范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各种法规与政策。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 法规、政策和国际公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社会工作是制度化的助人服务体系,因此要求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政府的法规和政策运行。从这个角度上说,社会工作实际上被纳入到了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体系,在实施政府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工作的实践促进了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三、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城市低保的对象:城市低保的对象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持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有以下四类人员: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③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④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城市低保办事机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①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低保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低保资金;统计、物价、审计、劳动保障和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低保的有关工作。②县级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镇人民政府(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城市低保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③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可以承担城市低保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④在全国层面,则由民政部负责全国城市低保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低保标准确立的依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城市低保标准做出了一般性原则规定,即城市低保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低保金申请、审批和发放应遵循以下程序:①申请。申请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②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由其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管理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管理审批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③发放。城市低保待遇由管理审批机关以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也可以给付实物发放。发放低保金,应尽量通过金融系统实现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对象按月、及时、足额领取低保金。在审批低保金时,管理审批机关需视城市低保对象的不同情况,批准其全额享受或者差额享受。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保障对象批准其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对其他保障对象均按其家庭人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
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提出了如下城市低保的监督复核机制。①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低保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②对经批准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由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任何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都有权向管理审批机关提出意见;管理审批机关经核查,对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③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告知管理审批机关,暴力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金的手续。④管理审批机关应当对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定期进行核查。⑤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情况。
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农村低保的对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低保办事机构:
农村低保标准确立的依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规定,并报上一级地方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农村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一般由户主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村委会受乡政府委托,也可受理申请。受乡政府委托,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村委会对申请人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后提出初步意见,报乡政府;乡政府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乡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要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了解其家庭财产、劳动力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并结合村民民主评议,提出审核、审批意见。在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申请人家庭按国家规定所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以及教育、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奖励性补助,一般不计入家庭收入,具体核算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请情况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民主评议意见,审核、审批意见,实际补助水平等情况要向社会公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以在核查申请人家庭收入的基础上,按照其家庭的困难程度和类别,分档发放。
农村低保的动态管理:乡政府和县级民政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了解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并根据其家庭经济情况的变化,及时按程序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手续。保障对象和补助水平变动情况都要及时向社会公示。
3、农村五保户供养法规与政策
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抚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农村五保供养的内容:①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②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③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④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⑤办理丧葬事宜。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分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两种形式。
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与审批程序:①申请与评议: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应当由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应提供相关申请材料;因年幼或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经村委会评议,符合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将评议意见及相关材料报乡政府审核。②审核与审批:乡政府英自收到评议意见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应自收到审核意见之日起20日内做出审批决定。对符合五保供养待遇的,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①县级人民政府和乡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②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建全内部民政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③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应当经过必要的培训。④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产品生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⑤乡政府应当与村委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供养服务协议,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供养。
农村五保供养的监督: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和乡政府应当制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督促实施。②财政部门应按时足额拨付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③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④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共,接受社会监督。⑤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
门的监督管理。
4、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医疗救助的对象:一类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另一类是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农村:一类是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医疗救助的形式:城市:《城市医疗救助意见》规定,对救助对象在扣除各项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等后,个人负担超过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或者特殊病种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或一定数量的补助。农村: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②③
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5、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程序: 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部门和资源:
6、城镇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申请、审核与管理:
7、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法律援助的对象: 法律援助的范围:
法律援助的申请、审查程序: 法律援助的实施:
8、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机构: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及内容: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
9、自然灾害救助法规与政策
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与程序: 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 灾后重建的内容: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四、我国特定人群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1、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2、妇女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方法:
3、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 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与安置办法:
相关部门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的职责:
4、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法规与政策
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五、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1、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
结婚的条件和程序: 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的条件和程序: 救助措施的规定: 离婚的法律后果:
2、私有财产继承法规与政策: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 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
遗嘱继承的内容、形式和法律效力: 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的主要规定: 遗产处理的主要规定:
3、收养关系法规与政策
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和程序: 收养关系成立的法律效力: 解除收养关系的条件和程序: 解除收养关系的法律后果: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六、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玉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
1、人民调解法规与政策
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体制: 人民调解工作应当遵守的原则: 人民调解的程序:
人民调解必须遵守的纪律:
2、信访工作法规与政策
信访工作的机构: 信访的渠道:
信访事项的提出、受理、办理和督办: 信访的法律责任:
3、社区矫正法规与政策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 社区矫正的任务与内容:
社区矫正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4、禁毒法规与政策
禁毒的目的、方针及机制: 禁毒宣传教育: 禁毒措施: 禁毒的法律责任: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七、我国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1、革命烈士褒扬法规与政策
烈士的认定: 烈属抚恤和优待: 烈士褒扬:
2、军人抚恤优待法规与政策
抚恤优待对象的认定: 死亡抚恤的具体规定: 伤残抚恤的具体规定: 优待的具体内容:
参照军人抚恤执行的情形:
3、退役士兵安置法规与政策
退伍义务兵安置办法: 退役士官安置办法:
4、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法规与政策
军队干部退休的条件和待遇: 军队干部退休安置办法: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管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八、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1、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法规与政策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居民自治的内容:
居民委员会与基层政权和所在的单位的关系:
2、农村村民自治法规与政策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村民会议:
3、城市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城市社区建设的目标: 城市社区建设的原则: 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
4、社区服务法规与政策
发展社区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社区服务的主体: 社区服务的内容: 社区服务的方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九、我国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1、公益慈善事业法规与政策
公益慈善的特点和领域: 公益慈善组织:
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规定: 彩票与公益事业的发展: 志愿服务的特点:
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规定: 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我国民间组织发展法规与政策
1、社会团体管理法规与政策
社会团体成立登记: 社会团体变更登记:
社会团体的财务制度与税收政策: 社会团体的年检: 社会团体的终止:
2、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法规与政策
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 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与税收政策: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检: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终止:
3、基金会管理法规与政策
基金会的分类:
设立基金会应具备的条件: 基金会的组织结构: 基金会财产的管理: 基金会的年检: 基金会的终止: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一、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1、促进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促进就业的原则及政策支持: 就业服务于就业援助:
2、劳动合同的规定
劳动合同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
3、工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4、劳动保护与职业培训的规定
5、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范围与机构: 劳动争议的调解: 劳动争议的仲裁:
6、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机构与原则: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职责和监察事项: 劳动保障监察的实施: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二、我国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公共卫生法规与政策
公共卫生体系: 疾病预防体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机制建设:
2、医疗服务体制法规与政策
城市医疗服务体制: 农村医疗服务体制:
3、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法规与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的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与补偿机制:
4、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方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十三、我国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1、基本养老保险法规与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
2、基本医疗保险法规与政策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定:
3、失业保险法规与政策
失业保险基金: 失业保险待遇:
4、工伤保险法规与政策
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认定: 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保险待遇:
5、生育保险法规与政策
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 篇7
就业立法基本上都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保障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保护失业为前提的, 是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政府措施, 也是促进就业的手段。在我国, 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简称《合同法》)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简称《劳动法》) 以及一些单行法律法规。[1]
近几年, 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社会上庞大的失业人群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也就意味着毕业生就业权的实现问题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而且, 很多时候,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会遇到就业歧视。不少毕业生还因为缺乏法律意识和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正当利益的技巧在求职过程中被一些不良公司欺骗。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是因为毕业生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和能力较弱所导致, 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目前就业市场所呈现“买方市场”的特点, 劳资双方在地位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平等, 劳动者明显处于劣势, 而用人单位地位超然。另外, 国家对于就业市场的管理乏力、法律法规不完善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之一。
随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因为法律知识匮乏而导致的就业纠纷问题, 法律对于毕业生就业所起到的作用, 也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重视。国家在之前制定的法律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 结合实际, 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 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在总则的第一条中就写到“为了促进就业, 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制定本法。”《中华人们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实施, 可以说是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歧视的劳动者的福音。它在总则的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它采取了多项措施促进劳动者平等就业, 无疑是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新的权利保障书。
各大院校也在之前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的基础上加大了对于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求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法律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 也使毕业生对于就业过程中相关的协议和合同有了更加具体和全面的认识。
二、政策激励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 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积极做好高校就业工作”。[2]为应对高校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拓宽就业门路,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强调,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此基础上,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 开展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等项目。制定政策最基本、最现实的依据是本国的国情。所以对于求职、择业的大学生来说, 了解就业政策制度就是了解就业的大环境、了解各种可能的就业去向和就业规则。[3]
我国在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后,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迅速向大众教育转变。在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国家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 原有的接受毕业生的主渠道的接受能力降低, 而新增长的如民营企业等接纳能力尚且有限, 促进就业仍作为关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力以赴的抓紧抓好。2002年, 由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的问题意见》发布, 提出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为高校大学生的充分就业指明前进的方向。2002年以后, 每年国家都根据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台若干就业政策, 逐步形成了适应大学生就业需要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就业市场体系。[3]现已建立了责任明确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体制, 与“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相配套的包括待就业毕业生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建设也在进一步完善中。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项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又称“西部计划”自实施以来硕果累累, 并作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重要举措成为国家长抓不放的一项就业政策。结合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的需要,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在城乡差距、保障措施等缩小的基础上, 引导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给予自己客观准确的定位,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默默奉献,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把握好“十二五”期间, 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镇现代化水平都将得到显著提高的发展契机, 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农业现代化和城镇现代化这个变化对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城乡基础设施、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必然需要数量众多的掌握先进知识和一定管理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 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 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4]等相关优惠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为毕业生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由于新增的岗位永远满足不了新增的就业人数的要求, 国家鼓励年轻人自主创业, 自谋出路也就成为了一个促进就业的政策取向。为此, 国家还特地设立了相关机构指导毕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现在, 大学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很多大学和企业合作举办创业培训班, 向自主创业的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帮助他们制订创业计划、联系投资人或贷款等。还为学生举行模拟职场等活动, 在实践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学校还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和咨询, 举办就业招聘会等方式, 帮助学生和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在政府方面,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明确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三年内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自2011年1月1日起, 国家毕业年度内的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 可向所在高校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 作为享受政策的凭证。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实施, 鼓励了大学生尝试自主创业, 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以创业实现就业。在实践中开拓思路、勇于尝试, 实现人生价值, 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才干。
“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求职补贴”, “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 [4]“一个也不能少”, 针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国家的援助政策一直是他们的强大后盾。援助政策的实施为困难家庭毕业生们解决了就业问题, 使他们为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为形成更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 可按规定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5]通过类似政策的推行与实施, 在确保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同时, 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帮助毕业生了解了相关的就业政策, 提高了求职技巧, 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就业网、人才网站的建设也为毕业生在就业指导与服务的“信息化”的趋势下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求职信息。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活动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每年的实践学期也确保了大学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 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 [4]国家结合当前实际, 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所凸显的就业难问题, 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 政府又陆续出台了各项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制度, 为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就业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了解与就业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 有利于广大毕业生的求职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政府,学校,企业,法律法规,优惠政策制度
参考文献
[1]唐金土.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123-124.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G]//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张文勇, 马树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54.
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 篇8
【关键词】教育政策 法规 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06-02
教育法规指的是关于教育方面的法令,包括有规则、条例以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时是关于人们教育行为存在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的总称。教育法规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制订,凭借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后盾而实施的,能够有效保障以及规范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义务。
一、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背景
现当代社会属于法制社会,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也提倡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德治与法治是相互促进与缺一不可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以及保障作用。
我国教育史依据文献记载就能追溯至有虞时代舜所设庠,距今以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汉朝后,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清末开始对西方近代教育予以引入。而至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有仿效过美国、日本以及德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开始仿效苏联。教学内容上对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以及自然科学技术予以引入,并将其设置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形成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大众的、科学的以及民族的新教育模式。这也属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有效结合后的产物。建国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国力正在逐渐变强,也开始重视起教育的作用,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愈发重视教育。因此在该背景下,众多关于教育的政策以及法规开始出台,然而对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1.实现教育平等原则
依法治教是实行依法治国方针的主要构成部分。教育按照法律来进行管理和规范,有助于让教育步入法制化与规范化的轨道。依法治教能够有效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打下根基,还能够有效维护青少年权益以及社会稳定,还能够实现青少年家长以及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依法治教中,最为主要的原则是平等教育原则。教育平等原则的实现,能够逐渐改善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导致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状况,保障公民能平等的自我发展。
2.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教育法中对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给予了明确规定:教师与学生有两方面的关系,第一即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二即是平等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的,是学生合法权益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这些义务和权利的实行,实则是教师管理学生的内容具体规定。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两者关系若是能处理好,对于教育体制的发展以及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保障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需要各级政府对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责和义务予以履行,严格遵循《教育法》实施;强化教育执法力度,教师与学生作为各类教育的主体,应当擅于和勇于应用《教育法》,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能够有效与各类侵权行为进行斗争。若教育主体存在违法行为,需要从法律上对教育法律责任进行理解,还要注意某些问题:第一教育法的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有密切关系;第二法律责任的承担着是具有法规义务以及遵守教育法律的特殊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它既包括了公民个人,又涵括了社会团体,另外还有学校与国家行政机关,有效表达了教育法的特别强制力。
3.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教育法对于教育而言具有促进作用,比如义务教育若是缺少了《教育法》的保护,那么它就失去了保障,义务教育也无法保证实施,那么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不仅能够有效对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予以保障,还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素质,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能够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重大的现实作用。
新《义务教育法》对国家把义务教育完全纳入财政保证范围有明确规定,对义务教育不收取任何学杂费予以明确规定,在全新起点上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规定把素质教育提升至法律,更加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目标以及方针,有效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以及推动人们全面发展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方向并将其确立,对各级政府关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明确规定,对适龄儿童以及少年能够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有保障作用,为推动教育公平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对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为能够全面实行依法施教奠定了法律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于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实现教育平等、保障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等,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晓溶.终身教育理念下学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10(7).
[2]石正义.“三大标准”背景下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J].课程教学研究,2014,18(7).
【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推荐阅读:
“一带一路”与中国生态农业06-19
科技与中国农业发展之路09-03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持续化05-21
中国-东盟农业12-06
中国农业生产01-07
中国农业展望08-24
中国农业转型之路05-17
设施农业在中国07-08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07-19
中国农业六十年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