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通用9篇)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1
自我分析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这是大二的后半学期并且已经过了一半,通过上这短短的几节心理课,使我想了很多。此刻,我不禁问我自己,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最起码在心理上,自己真的成熟了吗?心理健康的指标是: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可是回过头来,我是否可曾达到了其中的一项?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我可曾有过?我甚至连跨栏都不敢,不得不承认自己很懦弱。事后想想,跨栏有何难?我也知道跨不过去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跨栏应该有怎样的技巧或是自己个子矮,心里想想其实跨栏很简单,但是真真到了跑道上跨的时候才知道跨栏并不是那么简单。哎,还是不敢。
想想我的学习,虽然上了有一年半了吧,但是还不清楚我想要干什么,将来怎么走,我到底是喜欢什么。但如果真的说我一点目标也没有,那又不是。我的目标是考研,但是现在的它仅仅是一个外表华丽,里面空虚的盒子。听说原来的同学四级过了,甚至六级都过了,这里面有比我强的甚至有不如我的,而我,却依然奋斗着过四级,有时我也会感叹,我的人生真有这么悲剧?我不知道,我也找不到答案,因无知而无奈,因无奈而迷茫,因迷茫而痛苦。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要干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吗?其实我心里是知道的,我想考研,所以我要奋斗,就在这个学期开始之前,我每天规定自己六点半起床,洗漱,吃饭,背单词。而晚上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学习数学。可是第一天六点半闹钟响了,我没起来,又睡了十分钟才起,洗漱,吃饭,然后是背单词,也许是目标太不实际,原来计划背四十个单词,却只背了十个。晚上也没去上晚自习,我忘了是什么原因,但却很清楚地记着我没学习数学。这或许是理想与现实之中的差距吧。也许是因为以前就养成的坏习惯吧,我老爱瞎想着,去不付出行动,心不静,做事拖拖拉拉。我读过富兰克林自传,并且认为富兰克林自传中有关意志养成的方法很有效,原来打算效仿效仿,以使自己的意志变得更坚强,但没有,什么原因我忘了,总之没有付出过行动。也许是因为当时想想如若将来意志变得如富兰克林那么坚强该多好啊,想想很感动,但事后就淡忘了,一切归于平静。我怎么就那么容易忘记呢?现在仔细想想,是因为我就没真真的在意过我不坚强的意志,没有真真下决心下狠心改变一下。
脑子里依稀的记着曾几何时我看到过的杂志上写着应该怎样度过大学的四年,诸如:读很多的书,搞好人际关系等。也想起同学谈起大人物俞敏洪说大学应该谈一场惊心动魄的恋爱。如若这么衡量我自己的大学人生,我没读过很多的书,也不想谈一场恋爱,更别说是惊心动魄的。那我的大学四年岂不是很失败?可我又仔细想想,我的大学人生为什么要遵循那些杂志上或者是俞敏洪的说法,那些东西只能是部分人的看法而已,我为什么要照搬照抄的生活,那只是那部分人的生活轨迹,也许并不所有的都是适合于我,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要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不是像棋子那般步入其他人的局中,尽管我知道这样说并不恰当,但我的人生应该自己设局,不是沿着其他人的人生轨迹一步不差的走下去。其他人的说法只是可供参考而已,不能太在意。比如在大学要读很多的书,搞好人际关系等,我也赞同。只是有些其他的看法不喜欢,何必去在意。
还清楚地记着上心理课时老师放了关于一个叫金典的视屏,他说了一句话或许点醒了我,生活中你应在意的是你的敌人,而不是其他。我也有我的理想,也有不少的毛病,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应该按照我的想法划出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会在接下来的日子一步一步改了自己懦弱的性子,抛开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脚踏实地的尽力做好每一步。我知道理想和现实一定有差距,而且有时候差距很大,我会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注重于实际,利用实际修改自己的计划,从而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完美的人生,而我,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虽然并不一定完美,但在我看来,一定是美好的。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2
一大学生常见择业心理分析
1. 矛盾心理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找工作难, 找到满意的工作更难。有些大学生希望自主创业, 但又觉得创业风险甚大;有些大学生理想高远, 却又不愿放低姿态, 从基层开始做起;有些大学生想要高额薪酬, 却又不愿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一系列矛盾心理使其徘徊不定, 犹豫不决, 最终错失良机。
2. 自卑心理
此部分学生虽各方面表现不错, 但因信心不足, 认为自己能力有限、水平不高, 缺乏优势, 因而在激烈的竞争前鼓不起勇气面对, 临阵退缩, 因而错失许多就业机会。
3. 依赖心理
有些大学生自小由父母包办各项事务, 因而觉得择业也是父母的事, 从不主动参与择业、就业, 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家长、亲友、老师身上, 希望他们想方设法为自己安排工作。
4. 从众心理
有些学生择业时, 没有对就业形势及岗位进行正确定位, 也不了解自身的优、劣势, 因而缺乏主见, 当面对各种求职信息时, 往往不知所措, 盲目从众, 一味追求热门地区的热门企业, 忽略自身条件, 从而为顺利择业带来了困难。
5. 急躁心理
有些学生性格较为外向, 择业过程中情绪过于亢奋, 急于求成。不少人在还未完全了解用人企业时, 就匆匆签约, 待了解实际情况后, 便满腹牢骚, 无法冷静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过于急躁。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自我调控的途径
1. 做好择业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 在择业前夕, 要了解国家在大学生择业就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以便在择业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应注意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 包括公司的规模、前景以及自身的发展空间等, 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其次, 应注重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除了做好知识储备以外, 还应树立打胜仗的信心和失败的准备。具体而言, 除了主动出击, 积极推销自己以外, 还应培养竞争意识,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 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
第二, 应迅速适应社会, 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 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充分运用自身优势, 并针对社会的需求, 逐步调整自己的择业期望,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自我
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而言, 必须对自己进行深入地了解, 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气质及综合能力等特点, 对自身进行恰当地评价, 同时, 结合就业单位的实际情况, 在择业过程中注重扬长避短。
3. 正确面对择业中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 应主动调整自身的心理定位。 (1) 对自身个性、心理特点进行正确评价, 特别是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 (2) 了解自己对于择业目标的相关要求, 如应聘企业的前景、规模、效益、个人发展空间等, 两者相结合, 确定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第二, 在面对机遇时, 并非每个人都能把握住。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乏机遇, 如学校所举办的“双选会”, 邀请众多用人企业来学校招聘, 此时, 能否顺利签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表现, 这无疑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次机遇。
第三, 面对择业中的困难和挑战时, 应正确对待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心理冲突, 勇于面对挫折, 方可成功择业。大学生应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摆脱对于老师、家长的依赖心理, 独立自主地面对择业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选择恰当的自荐方式, 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和推销自己, 并掌握相应的面试技巧, 游刃有余地展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 从而顺利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大学生在择业期间应正视社会现实, 了解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 同时, 结合自身能力、兴趣进行准确定位, 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应勇敢面对, 真实、自然地展现自己的魅力, 从而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裴吉慧.新形势下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 (16)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心理问题 调节策略
一、引言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面临的重大抉择。最新调查资料表明,就业问题始终是大学生最关心和最忧心的问题。大学生作为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群体,其理想与追求有明确的目的性,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而,也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反映的心理问题来说,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大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在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社会心理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调适和指导,极有可能诱发诸多心理疾病。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诸多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调节策略,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从当代大学生就业反映的心理问题来说,其根源在于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目标与挫折发生冲突而导致的巨大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使大学生处于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常常在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社会心理上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1.认知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知心理问题,具体包括:自我认知不准确和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
(1)自我认知不准确
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首先也要做到认识、评价自己,了解自身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有一个完整的把握。这样,在择业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进而合理定位。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就存在着对于自我认知的不准确。当代大学生们要么怀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要么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各方面能力很强。自卑心理和自负心理是大学生就业自我认知不准确的两个表现。
(2)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
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主要是指对就业环境、就业单位等客观环境的认识不准确,只是凭主观臆断。主要表现为:许多大学生期望到高科技公司、跨国公司或者高层政府职能部工作。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对高科技公司或政府部门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就业环境估计不足就盲目的追求这些部门。他们或是对就业信息迟迟不作选择,造成信息利用率低;或是择业多变,随意违约。总之,当代大学生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是很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找不到称心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2.情绪心理问题
就业情绪心理是指大学生就业之前产生的一些情绪问题或是在就业过程中的情绪波动。情绪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本文从焦虑、抑郁、患得患失三个方面的就业情绪心理问题分析。
(1)焦虑
焦虑是由于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因自卑、自负和怕苦等原因遭遇的求职失败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是由心理冲突或遭受挫折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心情沉重,意志消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注意力极度涣散,寝食难安。具有焦虑情绪的毕业生主要是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学业成绩不佳、能力不高、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毕业前还未落实单位的学生,大专生以及部分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焦虑。
(2)抑郁
是指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自责、压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状态。就业抑郁心理产生于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为用人单位认可、接受,导致情绪低落、心情紧张而压抑。
(3)患得患失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一些毕业生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到一个单位就草草签字,然后又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待遇好的单位,最终把自己牵扯进毁约的泥沼,也将自己的诚信丢失,这些都是毕业生走入就业误区的心理障碍。
3.社会心理问题
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人们的想法、感觉及行为如何因他人行为或想象行为的存在而受到影响的社会心理研究。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与社会或者他人的影响有关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個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与群体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引发从众心理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一味地求高薪、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最终形成了“有的工作没人做,有的人没有工作做”的结构性失业现状。
(2)攀比嫉妒心理
攀比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从自身实际出发,与他人攀比的心理。攀比是一种盲从心理,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客观和公正的分析,盲目攀比,舍其所长,就其所短。表现为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时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盲目攀比,总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大城市中找个好工作,不然就差人一等。攀比心理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使朋友关系恶化。并且加重人的内心痛苦和烦恼,以至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择业的顺利进行。
(3)急功近利心理
一些毕业生身上表现出急功近利的特点:在职业选择上往往以金钱的多少和物质待遇的好坏作为衡量标准,讲实惠、怕艰苦、轻贡献、重功利。条件好、待遇佳的大城毕业生趋之若鹜;而条件艰苦、待遇较差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单位常常受到毕业生的冷落。但这种急功近利心理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会针致大学生就业面越来越窄,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4)“啃老族”
“啃老族”也称“傍老族”,是指在学校毕业后不寻找工作,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一些年青人。“啃老族”们大多数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日常花费不菲:他们不去找工作,或者眼高手低,大事做不着,小事不愿干;他们拈轻怕重,好逸恶劳甚至游手好闲。严重的“啃老族”心理,不仅让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即使就业成功,也很可能会被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三、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节策略
1.主动宣泄法
面对压力,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宣泄、自我释放、自我调节,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及时让郁积在心里的不快得到排遣,这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方法。宣泄法中最佳方法是倾诉。可以找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将心中的想法、内心的苦闷,甚至是难以启齿的秘密统统讲出来,在与亲友的沟通中缓解精神压力。其次是阅读或朗读。图书馆是书刊报的海洋,还有网络信息工具,大学毕业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便利条件,阅读或朗读一些富有内涵、哲理和充满向上精神的书刊报,或通过上网,开阔视野,博览美文美图,当然也可以欣赏音乐、影视等。而在陶醉中往往忘却和不知不觉地排除了烦恼和郁闷,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2.情绪放松法
一是调息放松法,也称深呼吸放松法。此法的关键是将胸呼吸变成腹式慢呼吸,此法可促使血液循环正常,让紧张心理得以缓解,降低个体对焦虑的易感度。二是想象放松法。想象放松是通过对一些安宁、舒缓、愉悦的情景的想象以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此法要求尽量运用各种感官,观其形、听其声、嗅其味,恰如身临其境。三是肌肉放松法。肌肉放松是一种深度放松。此法的要点是先紧张后放松,在感受紧张之后再充分地体验放松的效果。从操作上来说,肌肉放松法一般是从头到脚,依次分别进行。如做面部整体放松:把眉毛往上拉,眼睛尽量睁大,嘴角尽力后拉,牙齿尽量咬紧,保持10秒钟,然后放松。对每一部分的肌肉,都要充分体会紧张之后再放松的舒适感觉。
3.注意力转移法
所謂注意转移法就是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情感和精力转移其他活动上去,使消极的情绪在蔓延之前就被一些因素干扰,不再恶化,朝良性方向发展。过于强烈的消极刺激都与当时的情境密切相关,只要远离不利的情境,对于情绪的控制就变得相对容易。比如当大学毕业生产心理问题时,自己首先应该冷静下来,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有待解决的事情,等平静之后再考虑就业的问题。以上方法的一个特点是让矛盾暂时得到缓解,直到自己冷静后再做处理就不容易激化矛盾,就有利于心理问题的解决。
4.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调动非智力因素,以此来调整心态,补充精神动力,坚定成信念。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使陷入低落的情绪之中,久而久之,潜意识的东西就会逐渐上升到意识层面。当求职造成巨大压力,以至个人感到无所适时,可以暗示自己:一步一步去做、一件一件去做,事情总会有结果;当遇火败,结果无法挽回时,可以对自己说:这不是最后一次,我可以重新开始。
5.积极认知法
所谓认知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述事物的思维方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拥有积极健康认知的人总是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同时,更能看到有利的方面,从而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而持消极认知的人看问题的不利方面更多些,强调困难更多些,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就业中,势必将会影响就业的效果。要想拥有健康的认知,就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维护自己,提高自己,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摆正位置,扬长避短,不好高骛远,不给自己提出不现实的目标。同时,多想别人的长处和优点,避免认知偏差。
四、总结
在择业求职过程中,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应给大学生提供热忱的关注和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面对现实,排除心理困扰,缓解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促使他们尽快实现角色转换,顺利走向工作岗位。而对于大学毕业生自身来讲,应提高自我调节的自觉性,懂得自我调适的方法与技巧,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心理状态,立足于自身的努力,使自己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就业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少梅.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2]赵平.大学生择业决策问题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5,(12):87.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4
摘要: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不断提升心理素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追求。自从进入大学生活以来,既有全新的发展机会,也使我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经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适应并完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后,我已经基本完全适应了这种完全自主的生活方式,并更加的竭力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自己定下更好的做人的准则和标准,来约束自己。的确,从整个人生历程来说,健康的心理因素是不断成长并获取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从我们出生到性格的开始形成和最终定型,再到心里状态的不断成熟,心理因素主导着我们的决策和行为,影响着我们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人生成就的方向。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也只有在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面对各种挑战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收获知识与技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关键词:性格,意志,品行,爱好
1.引言
现如今能考上大学已经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而考上大学后能在大学里真正收获知识与技能,得到自我提高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当你面对不断的挑战,当你面对自由分配的时间,当你面对生活的烦恼,当你对未来感到迷茫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被这些问题搞得心情不愉快。而此时你也会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素质,心理抗压能力也并没有所想象的那么好,因此我们要在客观的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应客观地认识自己。我在上课的过程中逐渐学到了四个方面。第一,要正确看待大学生活中的落差,不要自信过头,更不应该妄自菲薄。第二,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能有丝毫懈怠。第三,要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但生活更重要,不要仅仅沉迷于书本知识,要全面发展自身素质。第四,正确的看待一个事物或者人,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且评价。也正像书上说的那样,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大学生应足够重视。
2.自我分析
(1.)性格。
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而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随外出打工的父母远离了家乡,父母辛苦工作,勤俭朴素,只为给我和弟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也正是父母所具有的品质影响着我,让我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我现在任然记得小时候每次犯错后父母都会很严厉地教训我,让我不会再有下次,记得当时不知道有多么埋怨,现在想想,也多亏了他们当时的教诲与纠正,让我现在能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自认为我是一个不会轻易放弃的人,而且拥有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随着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后,尤其是上大学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际变得格外重要,而我也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许多缺点。比如遇到麻烦点的事情不够冷静,容易变得脾气暴躁,在考试前或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变得紧张,而且觉得做事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很难合理管理自己的时间等等。自从上了大学后,由于缺少了父母和老师的监督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缺点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当然我也很感谢大学能让我找到自己的问题,能让我纠正自我,不断进步。而且自从上了大学之后,随着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麻烦越来越多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有所进步了,相比以前也已经更能应付那些常见的麻烦了。我觉得就在这一年中,我对自己的认知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比较客观的说,我认为现在的自己比原来更加的成熟,更会思考问题,从性格方面,我比以前更加理性,更加开朗。以前的我经常会为一些生活中的琐事烦恼,也经常一时冲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而心理学的学习让我学会用正确的心态来看待问题,让我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而心理学的学习中,自我的情绪调控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不要因为某人或某事生气,因为日后你会发现那样很不值得。我就以这个来激励自己,要以诚待人,圣人是可以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他人的。(2.)意志。
我觉得大学里能否提升自我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是否能够磨练出强大的意志力了,虽然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在你能够去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之前你总得学好那些基础而又枯燥的东西。意志够不够强就是堕落与提升的差别,而且我觉得自己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好,我总是能将第二天的是或未来几天的事情规划的很好,但却总是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实现它们。而这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够严格,很容易让一些琐事让自己原本的计划“无限期”的推迟,这也让我知道了现在的我的确还不能很好的做到对于重要的事情要拿地起,对于不重要的事情要放得下。以前的我总是觉得自己要认真对待每一件经由我手的事情,但是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好每一件事简直就是不可能的,而我要学会的就是分出哪些是很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然后对于重要的事情要竭尽所能去完成它,对于不重要的事情有能力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尝试。而且可以想象的到在这过程中得学会去拒绝别人,这也是以后走入社会所必备的,对于那些不情愿的,不愿意的,甚至违背自己准则的要勇敢地说不,这样才不至于会被社会的洪流卷的太远。(3.)品行。
自从上大学以来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愈来愈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无论是在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喜欢书,并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活动,然后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会以品德来要求自己。而且我正追求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而且作为一个男生,度量有时候尤为重要,它不单单是让你冷静的基础,更是你社会交际的重要基础与人格魅力和个人品行的展现。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4.)爱好。
谈到爱好,或者说兴趣,我还真的可以算是很广泛了,一般的球类运动我都会关注,尤其是篮球和足球,我虽然不像很多人那样喜欢篮球就不会喜欢足球,或者喜欢足球就不会喜欢篮球,但这不意味着我不专注。另外我还很喜欢关注军事武器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航空航天类的,这也是我当初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的理由了,因为我是觉得大学里要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才会有意思。当然,我也会像大多数男生一样喜欢运动,喜欢球场上那种流汗的感觉。还有我会对一些奇闻异事很感兴趣,可不是吗,世界那么美好,那么多的不可思议,当然会想了解它。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热爱生活。虽然有那么多的挑战,那么多的困难与那么多的不如意,但我对生活会越来越好的信心是不会改变的,我对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强的信心也是不会改变的,我会把每一次的挑战都当作对自己的历练,去提升自我。
3.总结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5
用
【摘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及早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具体个案的分析,体现了“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在大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实践证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宜采取传统书信的形式,应以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应与心理量表测试相结合。
【关键词】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心理健康;理论基础;案例分析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需要及早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将“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与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谈话法等相结合,运用于本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中,获益颇多。
一、“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概述
本人以为,“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是对自己从幼童开始的成长过程、经历进行系统回顾和理性分析,它包含自我成长回顾和自我成长分析两个方面的内容。自我成长回顾是对自我在婴儿、幼儿、童年、青少年时期的成长道路上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经历等进行回顾;而自我成长分析则是结合自己的个人成长史,就自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态度、体验及感悟等进行反省、分析,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社会观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助于其更进一步了解自身,使其对自我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而对于教育者来说,通过对学生“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内容的解读和剖析,有助于尽早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有助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据此,本人设计的“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包含以下内容。
(1)我的童年;我的亲人,我对他们的感情;我的朋友;谁对我的影响最大。(2)我的性格、我的爱好。(3)上大学后的这段日子,我的感受。(4)我在班级和寝室里的生活。
并特别要求:对童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双亲和自己的关系应该详细记录和分析。
二、成长经历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生的“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信息,这是以成长经历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为理论假设的。本人认为,成长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个人的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这已得到心理学、医学和学术研究的支持。
(一)心理发展理论
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面最为重视童年经历的学派是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家都比较重视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儿童期经验将会对儿童的一生造成重要的影响。创始人Sigmund Freud认为一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特别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即大多数心理疾病患者,究其病因,往往都可追溯到童年时的环境和教育因素。
在美国新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Horney Karen的心理发展理论中,主要概念是基本焦虑。她认为焦虑是源于人际关系的不安全感,而童年经验中亲子关系的优劣是基本焦虑是否产生的决定因素。
(二)医学、精神病学研究
诸多医学研究显示,儿童时期遭受精神虐待,忽视性虐待等,会使发育中的脑部发生变化,会使人在成年后罹患心理、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家马丁?泰歇曾做了一项关于童年经验与脑部发展关联性的研究。他用最先进的脑部成像技术,辨识出数百位儿童、成人的四种脑部异常的状况,结果发现全部都和童年时的被忽略或被虐有关。“这些脑部的异常状况会导致成年后的侵略性、忧郁、焦虑,甚至是记忆和注意力的不全。因为童年时的创伤会影响发育中的脑细胞。”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11年的一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表示:“那些年幼时曾在精神或肉体等方面遭受虐待的人,以后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多。他们的抑郁症还更难以治疗。”
(三)学术研究
诸多学者的研究普遍认为,童年时期的负性情绪体验、重大生活事件、家庭成员的关系和父母的个性特点等,都会对人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学者施琪嘉在《创伤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早年生存于创伤性环境中的儿童,由于环境的不安全、敌意或威胁导致其情绪被剥夺、需要不能满足,从而在长大以后难以发展出适应良好的人格结果与功能,从而严重影响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学者傅文青等认为:“成人期一旦面临应激刺激就容易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自卑、无能感、抑郁等反应方式。”
显然,童年时期受伤害、受虐待和被剥夺快乐的儿童,可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并影响日后的心理健康。
三、具体运用“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的案例分析
本班学生50人,最后收到了47份“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从报告中,本人得到了学生的以下信息:独生子女;早期创伤经验;留守经验;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家庭气氛;父母养育方式;小时玩伴、待人处事的态度;等等。并从中甄选出五类应给予更多关注和应预防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留守经验的学生、单亲学生、父母养育不科学的学生、受到长期情感剥夺或情感忽视的学生和成长过程中缺乏朋友的学生。下面以其中一个学生为例来说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的运用。
(一)基本情况
小A,女生,据开学以来的观察,其笑容少,面部表情冷漠、僵硬,肢体语言少,每时每刻都让人感觉没精神;不愿意与他人接触,给人感觉难以接近,在开学以来很少与班上同学交流,独来独往,性格内向。整日无精打采,郁郁寡欢,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
(二)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中得到的信息
从小A学生的“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中整理出以下信息。(1)家庭:父母关系不和,从满月开始就被送到阿姨家,到8?q才被接回来,所以小时是称阿姨为“妈妈”的,有心里话大多也是写日记发泄一下,或打电话给阿姨诉诉苦。(2)人际关系:自己喜欢倾听,自认为较受人欢迎,但经常看到别人的缺点,所以就不想去接近别人。(3)身体状况:从小身体不怎么好,情绪波动太大的时候胃就很痛,开学以来消瘦了8斤。(4)感情:有暗恋的人,并相信对方喜欢她的可能性很大,一直没有表达,把书信、礼物都锁在一个柜子里。(5)情绪:消极,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不愿多管别人的事情。
(三)初步分析和干预手段
通过对小A的观察和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中整理出的信息,本人的初步分析如下:在心智、性格、能力均不够成熟稳定的孩童时期,她从小情感被忽视,长期缺乏双亲关爱,可能已经导致性格缺陷,造成情感障碍、社交困难。
有了以上分析,本人立即找学生面谈。在她的讲述中,大部分与报告中透露的信息一致,另外还表达了自己曾经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在交谈的过程中,观察到其肢体语言较为缺乏,眼神迷茫,游离不定,表情冷漠。
由此,大胆怀疑该生有抑郁症倾向,并采取了以下干预手段:(1)短信、电话联系,不定期地面谈,鼓励她敞开心扉;(2)与家长联系(也从中了解了部分与学生本人讲述不一致的信息),恳请家长给予更多的关爱;(3)与寝室里跟其稍走近一点的同学经常联系,从侧面了解情况;(4)鼓励多参与运动,坚持锻炼,有助于调节情绪。
(四)心理测量结果
不久后,学校例行对大学生进行的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有了结果。SDS测量结果反映出小A有轻度至中度抑郁。而UPI的分数为40分,根据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筛选标准,应归类为第一类:可能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
把自我成长经历和心理测量结果相结合,便有了小A的抑郁症倾向和心理问题因果关系的初步还原。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较大可能在于她的童年经历。若将她移交给相关的心理专家,便能提供更多的信息,更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手段。
四、总结和建议
1.“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报告宜采取传统书信的形式。传统书信比言语或电话更能清楚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而且可以长久地保留,不断重温和深入分析。但不宜用易修改的电子文档。同时,不宜采取更正式、严肃的试卷、书面报告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大程度地敞开心扉。
2.“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应以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为前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真实透露家庭情况,特别是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敞开心扉进行自我成长回顾积极性的一种内驱力。
3.“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应与心理量表测试等相结合。与心理量表测试相比,“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有其优越性,它是被试者主动地自我暴露,是在无阻抗或阻抗较小的情况下的心理剖析,掩饰性低,真实性强,可信度高。当然,采用“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花费时间较长,需要对每一篇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每个人在自我报告时都会留有余地,不可能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完全彻底的自我暴露。所以,本人主张不能完全依赖于“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应与心理量表测试等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做到定性又定量地分析研究学生的真实心理。当然,还应与教师多次的面谈相结合。
总之,在本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工作中,“自我成长回顾与分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建议在大学生建档中纳入人口学资料,并应重视其预警作用,同时也应主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篇6
作为一个新人,我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习新的事物,并快速的成长起来。但是作为机械系的学生,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对就业信息不够了解,因此对待就业还很焦虑,怯懦等等。上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我的择业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能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我们在择业时常常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
1.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2.自卑: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沮丧、失望、等心理现象。
3.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
4.孤傲: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5.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并引起许多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既不利于求职择业,也不利于身心健康。择业心理自我调适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各种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保持稳定、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l)理智思考。一个人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理智思考,正确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要理智地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增强信心,相信凭真才实学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单位。其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分析原因,是自己的专业、能力、个性特点不适合这项工作呢?还是自己的择业策略不妥?还是期望值太高?若是自己不适合这项工作,则应激流勇退,寻找新的目标;若是择业的策略欠妥,则应好好总结,加以改进;若是期望值太高,则应“忍痛割爱”,接受现实,及时调整,合理定位。
(2)自我激励。大学生求职面试时信心不足,出现紧张、胆怯,可以通过自我激励进行调节。一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来进行调节,自己给自己“打气”、壮胆。比如面试前,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放松”。“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等等。它能缓解过分紧张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二是大胆实践。择业时主动出击,让行动来激励自己。如要求自己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代表打招呼,握手问好,把心里的想法坦率地说出来。
(3)学会放松。应聘时如果心情紧张,也可通过自我放松练习进行缓解。常
见的放松方法是意念放松训练。其方法是,先稳定情绪,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
(4)自我安慰。择业时,遇到挫折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如面试后落选了,可以安慰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跟有的人比,我还算好的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等等。
(5)适当宣泄。当作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宣泄来消除。常见方法有:①倾诉。如向老师、同学、亲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忧虑,或用写日记的方法倾诉不快;②哭泣。找个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③剧烈运动,如打球、爬山、长跑等。
(6)寻求心理咨询。为了消除焦虑、烦恼、抑郁等心理障碍,毕业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目前不少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近年来社会上的心理辅导服务也纷纷兴起。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医生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有效地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帮助毕业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提高择业技能技巧。
择业心理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正确的择业心理将引导毕业生走向合适的岗位,而不适当的择业观只会使就业越来越难。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从某大学各院系,随机抽取大学一年级本科生400人作为研究对象,得到有效问卷378份,其中男生132人,女生246人。
研究工具:①自我和谐量表[5] (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该量表包含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采用5点式(1-5)评分,得分越高,自我的和谐程度越低。②症状自评量表[6]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采用5点式(1-5)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
方法:将上述两个问卷装订成册,在同一时间内对被试者进行集体测试。测试开始之前作详细指导,特别强调保密原则,声明测试结果对被测试人的个人发展不会起任何影响作用,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2.0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自我和谐量表各因子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分析
表1是自我和谐量表的3个因子与SCL-90的9个因子及总分的Pearson相关矩阵,相关系数大多在0.2-0.5左右。表1显示除灵活性与强迫症状和偏执因子在0.05水平显著外,矩阵中的所有相关系数均在0.01水平显著,说明两个量表各因子之间确实有关系。其中自我和谐总分和自我和谐量表的两个负向因子——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与SCL-90的全部因子均呈正相关,表明这些自我和谐因素的高分者与较高的SCL-90得分一致。自我和谐的1个正向因子(自我灵活性)与SCL-90量表的所有因子均呈负相关,表明这个自我和谐因素的高分者与较低的SCL-90得分一致。
注:*P<0.05,**P<0.01
2.2 自我和谐与SCL-90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心理症状的变异量,我们分别以SCL-90总分和各因子为因变量,以自我和谐量表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2列出了以自我和谐的三个因素预测SCL-90的分量表得分时,进入回归方程的自我和谐因素的名称、标准化回归系数(β值)和所解释的方差百分比(R2)。
结果表明,SCCS可以解释症状自评量表9.8%-31.1%的变异量。在进入SCL-90回归方程的自我和谐因素中,除强迫症状与偏执两因子外,自我的灵活性与SCL-90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呈负相关(β为负值),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刻板性与SCL-90及各症状因子分均呈正相关。
*β值均达到0.05,0.01或0.001水平显著
2.3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组的自我和谐均分比较
以SCL-90总均分等于2.0为分界线,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组比较,经t检验发现,两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在自我和谐量表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见表3)。心理健康水平高(总均分<2)的学生组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的刻板性两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水平低(总均分≥2)的学生组,而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组在自我的灵活性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组。这意味着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程度、自我刻板性显著较低,自我的灵活性显著较高。
***P<0.001
3 讨论
自我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7],各种自我协调统一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自尊自信,引导大学生走向成功[8]。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考虑每一个自我和谐维度或自我和谐因素(相关分析),还是综合考虑自我和谐特点(回归分析),自我和谐因素都可以解释个体心理健康的变异情况,一般能解释心理健康状况变异的9.8%-31.1%。其中某些自我和谐因素与SCL-90正相关,另外的一些则是负相关,而且相关程度比较高。由于心理健康还会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自我和谐因素单独对其变异的解释达到这种程度就已经相当高了。
本研究中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既有一致,又有不同。无论是相关还是回归,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SCL-90的所有因子有着显著的正相关作用。这表明大学生自我不和谐的程度越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越多,与赵冰洁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相关分析中,自我的灵活性对SCL-90的所有因子有着显著的负相关作用,而自我的刻板性有着显著的正相关作用,并且在回归分析中,自我的灵活性对除强迫症状和偏执以外的SCL-90各因子也有着显著的负相关作用,自我的刻板性对躯体化、恐怖和偏执有着显著的正相关作用。综合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只有“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稳定特点,也只有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在相关和回归分析中均与SCL-90正相关,即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组的自我和谐均分比较也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表明相对于自我灵活性,自我不和谐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更为突出。自我的灵活性反映的是个体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特点,自我灵活性高的个体,往往能够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问题,寻求多种解决办法。而自我灵活性低的个体,思考问题时往往具有片面性,容易一叶障目,只顾其一,不及其余,在人际交往方面,由于他们不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且在相关分析中,自我的灵活性与SCL-90的所有因子均呈负相关,在回归分析中,该因子与SCL-90的大部分因子均呈负相关,较高的自我灵活性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一致,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组的自我和谐均分比较同样证实了这一点。
与王登峰(1994年)得出的自我刻板性仅与偏执有显著相关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自我的刻板性与SCL-90量表总分和各症状因子得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自我的刻板性得分显著低于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学生。在对大学新生进行的SCL-90回归分析中,自我的刻板性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说明现在还不能确定自我的刻板性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某大学2007年入学的学生,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9),而且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新生在自我和谐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对大学新生影响最大的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其次是自我的灵活性。结论培养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新生,自我和谐,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Rogers CR.Atheory of therapy,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M].In S.Koch(Ed.),Psychology:A Study of Science.New York:McCraw-Hill,1959:184-256.
[2]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13.
[3]崔红,王登峰.人格维度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6):370-372.
[4]Rogers CR.Aprocess conception of psychotherap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58(13):142-149.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4.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1.
[7]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74.
[8]肖沛雄,陈国海,许国彬.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55.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构建 篇8
关键词:心理健康 自我教育 价值观 生命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51-01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透析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的扩招、社会的进步,教育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总体素质在提高。他们要求上进,思想活跃,知识面在拓宽。人生观价值观也比上一代有所进步。其次,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部分学生的享乐主义也随之产生。认知方面的差距和不能准确地认识自我导致了大学生心理上产生自我冲突、自我偏激。他们或表现为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或表现为悲观堕落、自暴自弃、情绪失常。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忽而高涨、忽而低落压抑。抗挫能力大大降低,给大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带来很大障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了解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有来自外界的社会因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社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但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动力。这也就是说明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在外部条件的影响下对自身需求进行调整,化外部力量为内部动力,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可见,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构建也就是大学生在对外部环境的舍去基础上,根据自身已具备的经验,主动地对自己的心理品质进行构建,逐步形成优良的心理习惯,并由此导致人际关系和谐,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建立健全完美人格,拥有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圆满完成学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所以,在大学阶段,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尤为重要。
2 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所谓生命价值观,实质上就是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这种生命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行为。可见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自我教育进行引导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这种引导主要表现在:平衡大学生的心理偏差、积极改善大学生心理极端问题、保证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康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我们生命的宝贵和伟大,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热爱生命、积极地为自己的人生创造闪光点,提升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目前大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大多数大学生知道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宝贵,并接受之。(2)大学生多数都能面对“人终有一死”这一自然规律,并对之有正确的认识。(3)对于近些年大学校园里的“自杀现象”,大学生只能有模糊的认识,认为不可思议。(4)大多数大学生渴望得到生命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系统教育。(5)很多大学生希望自己的心理健康方面和价值观方面能够和谐统一,并健康发展。(6)金钱观是现代大学生所面对的心理障碍,他将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需要正确引导。
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只有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才能真正的完成我们的教育使命。生命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有着重大意义。在自我教育中,自身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大学生根据自身心理的实际情况,考虑现实社会发展状况,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自我思想的发展变化,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整,从而在生命价值观上达到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怎么引导大学生做到呢?首先,指引大学生对自身要有客观认知。平时要学会常常自省,通过和别人的对比中,看到自己心理上的问题和差距。还要学会从处理日常事务的成功和失败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学到处理问题方式方法,提高自身能力。其次,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要学会自我批评。每个人都有缺点,大学生要学会在自我批评中进行反思,及时找到心理上的缺陷,自我反省,及时自我调整,向着完美人格靠拢。
3 对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关注尤为重要
对于新入学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学新环境的心理适应问题,如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大学生面对这些新问题常常因为没有经验、准备不足等原因不知所措,进而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导致困扰、焦虑、孤独、疲倦等心理不健康现象。首先,从中学到高中的转变,学校的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基础教育变成应用性技能教育。这种转变使得大学新生必须改变学习方法,树立“学习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及时改变观念,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其次,大学生活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浪漫,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会打击大学新生的生活学习积极性。结识的新同学都是各方面的佼佼者,自己不再是老师眼里的掌中宝。重新认识定位自己是所有大一新生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再者,大学学习方法的转变也是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大学生要改变高中背书的学习方法,学会理解和概括所学内容,提炼重要信息。技能为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后,大学新生离开了父母的怀抱,要学会新环境的人际交往方式。住集体宿舍、吃食堂都会和同学管理人员发生交往。怎样协调各种关系是大学新生必须学会的心理调整方式。
以上这几种不适应问题如果在入学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影响大学生整个四年的生活学习,更会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来主动的适应大学新环境将对以后的發展起到推动作用。
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构建
众所周知,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常常会导致各种精神疾患,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其中,人格不健康属首要因素,表现在学习、价值观、婚恋观等取向上。寻其原因,教育本身的忽略、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网络制度的不健全都有可能导致大学生人格不健全。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要进行自我修养的培育。自我修养是一个个人素质提高的过程,它包括自我管理、自我领悟、自我提高。大学生要在此基础上正确的认识定位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要充分肯定,对不足之处要能正确认识并克服。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中国是个传统文化古国,文化的熏陶更应该使大学生在做、行、卧、言谈举止等方面传承文化的精髓,养成朴素、恬淡、谦逊、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极为有益。再者,人格健全还需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心理健康 篇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进步,健康对现在的人而言已不仅仅指身体健康了,健康的现在内容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对于我们每个生活在当下的人而言心理的健康已经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质量。怎样才能更好的生活呢?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平衡的状态呢?怎样使自己有个不错的朋友圈子呢?怎样使自己看起来更加的有自信有魅力呢?怎样使自己对自我能力有个良好的评估呢?这些问题是大都是当代大学生迫切想解决的,而这些问号的本质就是怎样使自己有个好的生活质量。答案正确的自我认知。只有对自己有了正确的定位分析我们才能更能适应大学生活,也才能更好的享受我们大学生活。关键词:自我认知 心理健康 自卑 过度自信 人际关系
自我认知的含义及作用
(一)自我认知的定义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1、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
2、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二)自我认知的作用
自我认知的心理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而对于有些人,则能够超越这种心理认知。心理认知一般来说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为心理活动本身是无限的,它会跟着个人经历和记忆以及思想和想象力不断地发展。因此凡是出现和前一阶段或者时期不同的心理活动后,个体对自我的心理将会有一个总结和重新的调整。
(三)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现状
大学生活始终是丰富多彩,令人向往的,然而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习生活的转变,自身所具备的特长等诸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对自我的评价也在逐渐的发生转变。这些表现在很多方面。自我认知也会出现两极振荡,当取得一点成绩时容易自负,而遇到挫折时容易自卑,不断地调整自我认知对每位大学生都非常重要。
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人已强烈意识到“自我”,也注意到了自我的脆弱,因而产生出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的需求。有的同学在追求发展自我中顾此失彼,没能达到期望的目标,从而产生了不良心理反应。还有的同学,在发展自我过程中放大了自我弱势、忽略了自我优势,由于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而采取防御机制,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甚至产生严重的烦恼和恐惧不安等。
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业问题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学习自主性,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因而大学生面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习惯的巨大转变,这也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重新评估。
许多学生在中学时代确立自己的学习优势,有着较高的学业期待。在大学,又面临着学业期待的变化,及学业优势的失落及对自己的学业重新定位。如果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恰当接受和对待学业成绩,就会出现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还会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
大学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是有别于中学的。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要求的提高,用人标准的转变,促使很多在校大学生既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要选修一些相关知识,如外语、计算机、汽车驾驶等,考取各类证书,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弱,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同时还会严重影响自信心,发生苦恼以及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导致学业失败。学业成绩不理想以至学业失败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情感问题
异性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有一些学生在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与异性交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性交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敢、不愿、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大学生中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异性交往,这既包括两性之间友谊的发展也包含爱情的成长。在异性交往中重新认识与确立自己的方位与坐标,有的大学生面对异性的追求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拒绝,也不知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的温度;有的大学生将爱情置于学业之上,甚至认为有爱就有一切,当失恋的打击袭来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知如何策略地面对分手,面对自己。
(三)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相对较少,在短期内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很多的技巧,而大学生们往往只感受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及其压力,而缺乏必要的经验和技巧。人际关系更多反映人们的一种性格特点和交往模式。因此,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自我认知与认知他人相关。一方面,他们对良好的人际关系报有极大的期望,希望能建立和谐、友好、真诚的人际关系。但同时,这种期望又往往过于理想化,即对别人要求或期望太高,而造成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不满。这种不满又会反过来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带来消极的影响。渴望交往的心理需求与心理闭锁的矛盾集于一身。
认识自我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一年级大学生需要调整自己,完成角色的转变,对自我进行重新评价。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重新自我评价,会极大地影响到大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各个方面的适应。因此,对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说,客观、公正、有效地认识自己,重新自我评价,进行正确的自我设计,建立新的奋斗目标,对维护适应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心理学家网]
1、客观地认识自我自知、自鉴是自励、自勉、自控的基础,它对人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的作用,是建立理想自我的基础。实践证明:一个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水平越高,越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只有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自己,才能使自己有效地健康发展。大学新生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正确的了解,客观地评价自我,对自己的身材和外貌、品德和才能、优点和不足、过去和现在,甚至将来都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到全面而客观地评价自己,则有助于适应新的环境。很多大学新生总是看到自己的某一面,而看不到其他方面,一旦碰到不称心、不如意的事,就开始怀疑自己,产生失落与自卑的情绪。如有一位来自农村的新生,由于在中学,英语课缺乏听力和口语的训练,到大学后每当上英语听力课时,面对老师的问题而不知所措,偏偏老师又记住了她的名字,总提问她,这时她就认为自己不行,变得非常自卑,又怕同学讥笑
她,以至一上听力课就紧张,害怕上听力课。像这位同学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这时应找到合适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努力使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一致。应采用类比法,将自己与自己的条件相类似的同学进行比较,看别人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与自己条件差不多的同学也如此,那么就是基础差的原因,并不是自身固有的能力差,应针对自己的不足,朝着目标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
还有一位新生,从一所省重点中学考入了一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在中学时他是班干部,班里的学习尖子,常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赞誉,又考进了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从他接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时起,他就思考如何在大学里显示自己的才能。然而进大学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他的成绩不理想,只是中等水平。这使他从中学的尖子生,一个自尊心极强,一直受到老师、同学关注的人物,一下子变得极为普通平常,他一 子接受不了,情绪非常低落,心理负担很重,从自傲变得自卑。其实这位同学就存在着不能调整心理落差,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自我评价的问题。这位同学尽管在中学各方面很突出,但入了大学,环境变了、同学变了,大家可能与他都有同样的经历,这时他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与同学们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进步,这时出现成绩一般的现象也是正常的。因此他此时最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提高成绩。
2、反省自我,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反省自我即是运用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大学新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进行耐心观察,在观察中加强对实际现象的分析,在合理的自我分析中形成自我报告。通过对自我报告的反省,严于解剖自己,达到使自我评价更客观、更加独立与稳定。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评价,还应接受自己,面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一年级大学生应有勇气承认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现实中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一个人的能力再强,或者是再优秀,也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超越别人。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或者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不愿看到劣势,或者只看到自己的劣势而看不到优势,都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带来适应的障碍。如一位来自农村的女生,自幼刻苦勤奋,成绩优秀,考人大学后,由于城乡环境的差异她觉得自己在服饰、语言、动作以至风度上都不能与城市来的同学相比,内心产生了“先天不如人”的自卑感:上体育课时觉得自己的动作不如别人优美,上课发言时觉得讲话不如别人流畅,与别人交往时觉得没有别人有风度,等等。因此害怕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发展到害怕与别人交往。这位同学的问题就在于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自己的优势。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来自城市里的同学与来自农村的同学相比,有一些他们的优势,如知识面、语言、外语、文体等,但来自农村的同学也有自己的长处,如勤奋刻苦、吃苦耐劳、生活自理能力强等。这位同学应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来缩小的,而不是采用回避的做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来提高自信心。
3、将“理想我”建立在“现实我”的基础上
“理想我”,是指个体理想中的个人自我,它包括自己所希望达 到的理想标准,以及希望他人对自己所能产生的看法。“现实我”,即个体实际表现的自我,个体现实存在的水平。如果“理想我”与“现实我”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但如果对理 想我要求太高,反而易丧失信心,出现各种问题。美国人本主义心 理学家罗杰斯的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理想我”与“现实我”的过 分失调往往是产生神经症等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北京大学心理 系学者的研究表明,在大学生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越大,其抑郁方面的得分越高。大学新生应将“理想我”建立在“现实我” 的基础上,建立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理想我”,即不要将“理想我” 的标准定得太高;否则,“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存在太大差距,别人的评价亦达不到自我的期望,易产生失望、抑郁等消极情绪,带来适应问题。
4、结合自身的优势,确立新的奋斗目标
大学新生还需要在对自我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优势,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形成前进的动力;才不至于无所事事、无所适从,产生空虚无聊等体验。在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一个逐步实现。每个目标还应适当、合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取决于他们行动的全部结果的期望值和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因此,确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对于实现理想、发挥潜力,适应大学生活都是有益的附:
校心理咨询中心:A210(020-36076168)
院心理部Q群:185314822
院心理部微博:计算机心理部
院心理部公共邮箱: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心理部
【大学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07-31
大学生心理自我调适08-27
大学体育心理学论文10-12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评价10-21
大学心理学结课论文11-20
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05-25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06-03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09-25
大学生拖延心理分析11-13
大学生心理班会(探索自我的心灵花园)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