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2024-10-14

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共8篇)

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篇1

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顾,审视并分析自我的人格特征,并对自我在选择学习心理咨询课程及面询实践过程中顿悟进行了分析,从而了解自我内心的追求,渴望,指明自我努力的方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理咨询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1

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经过此次培训,我才分清,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

作为一名辅导员,所面对的是高校学生,对于自己带的学生要有一个总体把握。例如对于大一的新生,因为是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于周边的人和事都不太了解。离开了家庭,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纵然是在高中时期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可是来到大学后,突然间这种优越感消失了,那一种失落与落差会造成新生自卑感的产生。因为军训期间的高强度训练,也会使新生感到身心的疲惫,从而让部分新生有躯体疼痛感的现象产生,还会有如莫名的紧张感,恐慌,甚至会抑郁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与这些学生的交流,通过其他同学的侧面观察,来使他们尽快的适应校园的环境,如果在进入校园后两个月还是无法转变那种孤独、无助的心境时,那么对于此类学生就要请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了。

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自己的心理就要是健康阳光的,不然如何去进行心理辅导。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去带动学生。

记得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讲心理诊断的时候,就说了,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即使对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你再怎么不喜欢都好,都不能抱有厌恶的态度,也不能说来访者有言语刺激到咨询师某根神经了,就与来访者进行争执。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如果是实在是无法接受来访者的咨询,那么就只能是转介了,不然这样只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既然如此,我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对于学生,我是辅导员,是老师,可是在年龄上,我只是他们的大姐姐,应该要向对待弟弟妹妹似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像对待大姐姐一样的看待我,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辅导员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也是极有便利的。

做了一年的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我谈心,对于班级上的情况,除了心理委员会关注班上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他们周边的同学们都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我带的学生当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大都是贫困生,他们有的自卑,有的偏激,有的过于自信。不过是自卑心理的占大多数,因为家里的贫困,所以他们交不起学费,穿不起漂亮的衣服,害怕班上同学嘲笑,为了能拿奖学金而拼命读书。即使是成绩再优秀也好,也打消不了他们中一些人的自卑感,于是与班上同学的关系就不好,总是独来独往,就像是个独行侠。培训时,老师们也有说过,他们并不想成为独行侠的,给人感觉好像很独立,很潇洒,其实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是那些家庭优越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

并不是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才有心理问题,家庭富裕的学生也会有。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将钱给孩子花,自己忙自己的事业,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记得有个老师就讲过这种情况,说是一个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个孩子的妈妈很会做生意,也做得很好,可是她总是不在家。到后来孩子上了大学了,再一次心理普查中,查出这个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心理辅导老师就找了那个孩子谈话,结果却发现,那个孩子很痛恨自己的母亲,甚至是想杀了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母亲除了赚钱,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使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一般。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当然,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我们辅导员要重点关心,可是对于一些表现一般的学生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学生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有时候会被人忽略了。他们中大都是对于周边环境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感及满足感,可是总会有一小部分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或是身体的疾病而突发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的细心关注了。

通过这一次培训,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为我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了信心。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2

通过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顾,审视并分析自我的人格特征,并对自我在选择学习心理咨询课程及面询实践过程中顿悟进行了分析,从而了解自我内心的追求,渴望,指明自我努力的方向。

一.自我成长的分析:

我来自江西九江,一座美丽的小城市长大的。在那座城市,我的家乡生活了20--年。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少年,青春时期。成长在那里,纯朴的小城市生活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是独生子女,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工厂企业员工。我父亲是在工厂企业里面从事科职工作,母亲是一名车间的安全员。父母亲在工作,生活中呈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我影响深远。父亲本来是在车间里做一名操作工,因写得一手好字,在毫无任何背景的帮助下,调到当时企业里最好的科室,后来也因他刻苦钻研业务,被提升了科长。母亲在工作上勤逸坚毅,一向以一定要认真负责工作为自己的标准。父母在生活上对我的成长的要求也非常的合理和宽容。受着这样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培养了我性格中追求独立,负责任,认真坚毅同时也善于宽容他人,懂得也善于用幽默,知道快乐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家庭成长的经历,父母对我的方式,是我人生的巨大财富,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我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有高潮也有令我痛苦的低谷。我在高潮和低谷当中交织中尊严,自信和自卑敏感。这期间塑造了我不断想追求卓越,自我实现的动力,也有容易反复怀疑自我,胆怯的心态。让我走向成熟的心态是我来到了上海后,参加了工作,进入了职场,选择了让我不断有成功体验的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迄今我全职从事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近四年,在这份我喜爱的职业当中我取得的成绩,对于我这个漂泊异地他乡的人来说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是我的个性让我选择了我喜爱的职业,同时在我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工作上的卓越也更加历练我个性上的成熟。

二.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实践分析

通过对自我人生历程的分析,对我从事的人力资源培训发展工作的提升要求,让我切身地感受到,一个良好的健康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健康的心理是我人生成功的前提。心理咨询的工作就是一份自助和助人的职业,心理资源技术的了解和学习正是让我思想走向成熟,心理走向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完善的过程。她让我更加平和地对待家人,更加智慧地教育子女。同时工作中,善用心理咨询技巧发掘帮助人才成长。

近9个月的心理咨询的学习实践,这期间经历的历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心灵的成长是一个顿悟的过程。实践的点点滴滴,感受的深刻体会,自己记录,反思,与他人分享,期间我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多。

我相信从我的职业特点和个人性格能力,我较为擅长职业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职场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是我可以在这个领域更深层次发掘下去的。我还有更远更进一步的心理咨询的历程要去行走。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3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4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5

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我一直觉得很神秘,在书店中经常看到类似于“读心术”这样的书,总是觉得不可思议,但又是非常向往,试想一下,如果我能够了解所有人的心思,预测他的一举一动,那将是一件多么牛的一件事情。

其实真正让我打算学习这门知识的源头,还是自己的家庭生活,我现在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因为是小女孩,以前总是特别乖,但是去年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叛逆,还敢顶嘴,我有时气不过就开始上演家庭暴力,可过后又非常后悔,总觉得特别内疚,亏欠孩子,每次都是这样,不打忍不住,打了就后悔,自己内心十分煎熬痛苦,直到有一天,和我的一位朋友聊起来,她强烈推荐我去学习一下心理咨询师,她说她自己已经学习了7年,现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说学习这门知识可以更好地与人相处,可以使自己变得轻松快乐等等,如果学习好的话,还可以参加全国举办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可以拿到相关证件,在当今社会,多一项技能总是好的。于是我就心动了,在20--年3月19日到5月11日这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的第十八期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

培训开班仪式的当天,我见到了慕名已久的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莫兴邦,他有很多头衔。首先是开场白,莫校长知识面很广,见解独到,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听到莫校长说“救人须自救”,我觉得从心理上达到了共鸣,我更加坚信我要努力学习,可以自我“救赎”,使自己内心有个升华,可以更好地在家庭、单位做好自己分内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学校很贴心地为学员提前发书,以便学员们先开展自学,学校整体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周的周一到周四晚上,周六周日白天,由于个人工作原因,未能去现场听课,感觉有些遗憾,但是学校把每个老师的讲课录音上传到QQ群中,方便学员们下载收听,培训老师首先从基础心理学讲起,依次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最后是心理技能,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每节课听完都有收获,在5月2号、3号,学校为大家请来了南京大学的高学德博士,为大家串讲了一下所学的内容,之后再5月11号莫校长页亲自上阵,为学员们答疑解惑,莫校长为人和善,客气有加,很受学员们的喜欢。

到了5月17号,考试的日子到了,我们来到了西北师范大学,这里是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兰州考点,早上八点半到十点是职业道德考试,十点半到十二点半是职业技能考试,考试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最好办法,我有信心。随后在田家炳教育书院我们第十八期的学员们合影留念。

回想前两个月的点点滴滴,竟有些感动,工作9年了,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感觉又回到了上学那会儿,心里满满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还将继续努力,学以致用。

大学生心理咨询学习心得范文

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篇2

一、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资料为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留言, 共160条, 包括邮件咨询和BBS留言咨询。通过整理这些留言内容, 并参考其他文献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 将160条网络咨询的内容分为10类, 分别是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学习、职业规划与发展、情绪与压力管理、生命价值迷茫、性格问题、神经症类问题、自我认识、网络问题。

二、结果

1. 网络心理咨询数量统计

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 学生留言达到160条。在刚建立B B S和网络咨询的前一个月, 同学们对网络心理咨询不熟悉, 几乎没有留言。随着我们的宣传,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访问量逐步增多。从留言的时间来看, 总的趋势是每个月的留言都在递增, 但有两个时期, 留言数量明显下降, 即考试月份 (1月份和7月份) 和假期 (2月份) 。这说明网络心理咨询逐渐被同学们所接受。

2. 网络心理咨询内容分析

人际交往、爱情与性问题是大学生网络咨询的主要内容, 分别占了总留言量的20%和18.75%, 这与面对面个别心理咨询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宿舍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从具体的留言内容来看, 宿舍人际关系, 尤其是女生宿舍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 问题多种多样。而与父母的关系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 很多学生不能处理好个性独立与父母控制之间的关系, 导致与父母产生矛盾, 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爱情与性问题也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处于青春期的同学对异性充满渴望, 但恋爱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充斥着各种问题, 如单相思、三角恋、过程中的感情纠葛、失恋等;而性问题也常常困扰着他们, 如性道德、性行为、性变态等。神经症类问题有26例, 该类问题主要包括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情绪与压力有15例。学习问题13例, 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学习方法的转变、社团活动与课业发生冲突等。自我意识问题有13例, 以自卑心理居多。性格问题有12例, 大部分同学对性格的认识存在偏差, 总认为内向性格不好, 而对自己的性格予以否定, 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另有生命价值迷茫问题9例, 职业发展问题8例, 网络成瘾2例。

三、讨论

从每个月的留言数量来看, 网络心理咨询正在逐渐被同学们所接受。与面对面心理咨询相比, 网络心理咨询最大的优势就是保密性强。目前, 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带有偏见, 认为做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还有的学生怕自己的问题被学校知道后会记入档案而不敢进行心理咨询。而在网络咨询中, 首先学生不必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声音和形象, 也就减少了被周围同学、朋友、老师了解的信息, 避免了传统心理咨询给学生带来的压力, 从而在自己有心理困惑的时候能主动寻求帮助。其次, 网络咨询能节省人力、物力。最后, 网络心理咨询便于咨询过程的记录。尤其是通过Q Q、MSN等聊天软件进行的咨询, 其咨询过程能够完整无好地保存下来。传统的面对面心理咨询的记录由于是在咨询完毕后通过咨询师的回忆和印象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流失某些信息, 并且搀杂个人的感想和推测。而网络咨询的内容和过程可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便于咨询师在下次咨询时随时调用, 并可以作为未来研究和进行追踪的参考资料。

从咨询的内容来看, 其中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神经症类问题明显增多, 这一方面是由于学业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的增大, 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可能跟网络留言的局限有关, 这种文字的留言或电子邮件仅仅通过文字进行交流, 并不像面对面咨询一样能完全准确地传达学生的相关信息, 这种有限的信息影响了对学生问题的准确地评估和诊断。所以, 有些同学的问题虽然有神经症的表现, 但并不一定就是神经症问题。二是因网络问题而留言咨询的学生非常少, 但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都发现网络成瘾, 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是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的问题。这种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认为, 主要是这些沉迷网络的学生自身并不认为自己有任何问题, 他们也没有觉得这样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危害。相反对于部分人来说, 网络是他们逃离现实, 获得成就感、归属感的一种空间, 在那里他们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满足的心理需求, 因此他们不愿意走出来, 更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经综合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分析, 可以看出, 大部分留言的学生只咨询了一次, 而多次、连续网络留言咨询的学生, 总体比例低, 脱失率相当高。而且, 由于网络心理咨询中的学生是以虚拟的身份登陆的, 无法精确地统计出连续咨询个案数, 这往往影响咨询的连贯性和效果, 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咨询尚无法真正建立互相信任的咨询关系。这种良好的咨询关系不单单通过语言交流而获得, 其他的方式, 比如非语言信息 (身体姿势、面部表情) , 尊重、真诚、共情的态度等在与来访者建立关系中的作用甚至比语言交流要重要, 而这些是通过网络咨询无法完全实现的。而且, 有时候留言者会对给自己回答问题的人的身份产生怀疑——由于见不到给自己回答问题的心理咨询师, 他们可能觉得是有些学生或其他老师在回答问题,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不信任网络咨询的效果。二是网络咨询者往往急于求成, 未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析网络咨询留言的内容,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是等到自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活时才想起寻求帮助, 想一次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且对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的偏见使他们不敢走进心理咨询室。因此, 要减少脱失, 就要不断提高网上心理咨询的效果与质量, 利用网络平台着手酝酿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采用多种形式的网络工具和技术手段, 比如QQ、M S N、网上视频即时交谈等, 这种网络咨询方式比BBS留言和电子邮件咨询的效果要好。当然, 学校要规范网络心理咨询教师队伍的建设, 配备合格的心理咨询师。

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篇3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 R-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16-02

1求助者一般情况

陈某,女,23岁,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大四学生,身高1.69米,体重52公斤,无重大躯体疾病,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独生女,联系方式:xx。

首次来访时精神行为状况:求助者自行走进咨询室,衣着整洁,对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准确;情感活动与内心体验及周围环境相协调;面带愁容,说话时条理清晰、表达完整,意识状态良好,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在谈到学习问题时,情绪明显烦恼和焦虑。

2求助者要求咨询的问题

主诉:整天都在担心自己公务员统考通不过,会让父母失望,焦虑、心慌、入睡困难,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一个月,加重1周。

3咨询员对问题过程的描述

求助者一个月前在英语四级统考中没通过,父母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同学们也有议论,从那时起开始烦躁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学习。

4求助者背景资料

4.1个人成长的自我陈述

“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一直和父母一起生活。母亲是电业局员工,父亲是公务员,他们关系不错,对我也很关心。爸爸平时很忙,家里事情主要由妈妈承担,但是只要有空,他就会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妈妈是个很要强的人,她们单位的同事之间经常比谁家的孩子毕业后在哪里工作了,谁家的孩子又考上公务员了,所以她对我期望很高,要求也很严格。

4.2一般现状的自我陈述

“一年前,我升入了大四,感觉自己的弦绷得越来越紧,尤其在后半学期开始以后,晚自修结束后,我又给自己增加了半小时看书时间,因为毕竟离公务员统考没几天了。

一个月前,我还参加了英语四级的统考。因为平时老师、父母就反复强调英语是很重要的,四级通不过是不能毕业的,这是硬性指标,所以我非常重视,在考试前一晚仍旧复习到很晚,但是英语四级考试还是没通过。

(以上内容根据来访者口诉整理)

5心理问题的归类及诊断

5.1对是否精神障碍的基本判断

根据区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来访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情况是相统一的,心理活动内在协调统一,人格相对稳定,求助者自知力完整,主观感到痛苦,主动求治,可排除分裂症等重性精神病。

5.2根据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个性内向;智力水平正常;谈话涉及到学习问题时,伴有明显的紧张、焦虑情绪;情绪低落且不稳定;表达完整、主动求助、无躯体症状,无泛化现象。通过对同学的调查反映,该同学自主意识强,学习比较努力,不太外出玩,同学关系还可以,有时情绪低落,会一个人发呆。

诊断依据:

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反应的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只限于考试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6对问题的归因分析

6.1生物学层面

来访者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感染、高热抽搐、昏迷史;无严重头部外伤史;14岁来月经,现年23岁,正处在青春期,情绪不稳定,易波动。

6.2社会与环境层面

考试失误后,丧失了信心,对考试产生了恐惧;父母期望值较高,在她出现失误时,予以了严厉批评;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呵护,一旦失败就受不了;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缺乏正确指导。

6.3心理层面

个性方面:从小听话,敬畏父母,不善交流;对自己要求严格,事事做得尽善尽美,害怕失败,考试失误为诱发因素,且有较持久的负性影响。

7治疗方案与知情同意

7.1治疗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结合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通过与求助者和家长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和有效的行为模式,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树立学习信心。

2、终极目标与长远目标:完善求助者个性,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7.2所依据的理论

本案例主要借助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7.3所应用的技术(或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7.4拟实施的步骤

第一阶段:

(1)向求助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对于求助者所提的问题,暂不作确定答复,帮助求助者探寻心理矛盾,创造有利于自我成长的氛围;

(2)鼓励求助者情感的自由表达;

(3)布置家庭作业:思考统考通不过的原因,认知统考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

(1)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模型(ABC模型);

(2)与求助者一起分析统考未通过的原因和产生考试压力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以及她的思维及行为定势;

(3)引导其了解统考的意义,分析统考的目的与学习的目的之间的关系,重新调整学习期望值,不要定的太高,要正视现实,对自己的学习和统考做出合理、正确的认知和评价;

(4)疗效的产生。当求助者已能有所领悟,咨询工作就转向引导求助者将合理的认知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指导求助者深刻领会“人不是被事情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的含义;

第三阶段:

(1)调整制定的计划,指出努力方向;

(2)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

8总结

8.1需改进和肯定方面

咨询时主要侧重于求助者自身认知结构的重建方面,但与求助者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交流不够,应该在家庭教养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

与求助者的关系建立较好,取得了求助者及其父母的信任,因此在咨询中得到了求助者及其父母很好的配合,使得交流亲切、顺利。

8.2经验总结

求助者的智力水平及领悟能力也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仅仅是接纳和理解还是不够的,在其正性情感和自我评价呈现时,如果有及时恰当的赞许可能更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2]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7.

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篇4

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结合我校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计划。

2.依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体系。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设。

4.建立并适时更新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定期分类整理、报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5.定期组织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培训。

6.定期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

7.免费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8.制定并组织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计划。

9.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专人接待大学生心理咨询,对重点学生实行重点关心。

10.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政策、理论及工作实务的调研工作。

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篇5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心理健康标准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答:

1、智力正常大学生智力正常的标准是: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探索兴趣。

2、情绪稳定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过分狂喜,不悲痛欲绝,不骄傲自满,不妄自菲薄;自尊自重,对于无法得到的东西不过于贪求,对于自己能够得到的一切感到满意,心情开朗乐观。

3、接纳别人,悦纳自己能承认别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理解别人,既承认他人的优秀之处,又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不卑不亢,交往大方。还能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

4、正视现实,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能动地去适应现实,进一步地够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对周围事物和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免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与奢望中。

5、行为正常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应予所处的社会情境及社会评价相一致,有责任心,爱心,有独立自主的观点,不盲目随从,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不过分依赖他人。

6,、人际关系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人际关系协调和谐,在生活的集体中,既能与挚友共聚同处,也能独自沉思享受孤独之美;为他人和集体所接受。根据以上标准可以知道我是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学习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探索兴趣。在生活中,我乐观开朗,并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与人交往时,我努力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面对现实我从不逃避,并积极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在班级工作中,我积极负责,创新进取。

二、谈谈《心灵捕手》的观后感与启发。

答:此部电影从当今社会视角去陈述一个感人的故事,非常现实,给予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一种感受,然而影片也呈现出来的是威尔紧闭的心。世界惊呼于他的天才,我们却丝毫没有看到他的内心。直到心理教授西恩用他优于威尔对真实生活经历的感受而开始捕获他的心灵时,威尔的心才开始慢慢打开。这时,我看到的是他的寂寞,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真实的他,因为他逃避着自己。他孤独,对现实有自己的看法但希望安于现世,与朋友们喝酒、干活、说脏话。他叛逆,他放荡,然而他又是一个天才,一个超越哈佛骄子的天才,一个拖地的天才。于是,矛盾出来了。他想要逃避,但他又渴望有生命中的救星出现。他可以用一块五毛钱的阅览费抵过好几万的教育费,他可以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并胜出,他可以用几个小时的时间解出世界上只有两人会的方程,他可以引经据典说的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无言,可是他却不能拥有一个真正的自我。为什么? 一切都是因为那悲惨的童年,那黑色的童年,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与自卑!最终威尔在朋友的祝福下,踏上了去加州寻找幸福的征程!以这作为结束,让我又一次为爱情的力量而感叹——爱情的伟大!

综观这部影片,我明白了这部影片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心理不健康的天才的心路历程,影片通过对心理咨询的描述,向我们表达了很多内容,其中较深层次的内容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视我们的过去,正视我们的生活,正视我们的未来。

三、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根据自己的人际交往状况谈谈如何改善人际交往。

答: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心理障碍,也有环境障碍。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认知障碍个体生活在社会中,会对自身与周围环境给予各种主观性的评价,这种心理活动就是认知。对自我、他人和人际交往过程的错误认知,常常成为影响大学生实际交往,造成交往障碍的关键原因。其中包括:对自我认知的偏差,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对他人的认知偏差,有刻板印象、首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对交往过程的认知偏差,只考虑自己的需求而忽略对方的需求。

(二)情感障碍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相亲或相斥的情感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主要特征它影响着交往着彼此间的行为,决定着实际交往的质量,正所谓“亲则近,疏则远”。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障碍主要有:嫉妒感、自卑感、羞怯感、恐惧感。

(三)人格障碍所谓人格,意指个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包括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征,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就是人格差异。人格上的差异会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差异对人际交往骑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能力障碍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也是大学生陷入人际关系困境的一个内在因素。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知识经验不足,人际沟通的技巧欠缺,人际交往的监控能力缺乏,语言障碍。

(五)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中学时,迫于升学的压力,学校基本只重视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受到忽视。于是,本该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受到了阻碍。而进入大学后,师生间交流又变得少起来。另外,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走入大学课堂,学生参与教学这种有鬼在交往的群体性活动的积极性受到了压制,影响了其交往能力的提高。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成员少,因此横向交往较缺乏,而多数大学生在入学前在各个领域得到了父母的过分关爱,人际交往方面也不例外,使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匮乏。

(六)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在一个沿袭了几千年传统习俗和文化观念的社会中,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而其中许多关于人际交往的思想和理念也制约着当代大学生相互交流的实际行为,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人情关系浓重,“人和”、“中庸”思想为准则,等级观念依然残留。

(七)现代观念的冲击如:现实文化中的急功近利思想,经济交往盛行等。

(八)文化与地位差异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与地位的人,其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心理特征也明显不同,从而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造成阻碍。

要改善人际交往,我们应该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真诚原则、信用原则、宽容原则、互利原则、尊重原则)。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人

际交往观,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地对待自己与他人。克服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提高情绪智力。加强个人修养,正确分析自己的人格特征,因势制宜,注重在自我教育中完善良好的交往品质,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讲究人际交往艺术,培养综合交往能力。

四、合理情绪疗法的实质是社么?如何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行为?请以具体事例说明。

答:合理情绪疗法的实质是认知治疗的另一种早起形式。如:一位男同学,在失恋后变得消沉抑郁,不敢从新开始一段新恋情。我们应该让该同学正确理解整个事情是自己对自己完全否定的态度产生的(B),其中失恋是诱发事件(A),不敢在恋爱是其非理性观念产生的不良后果(C)。我们应该帮助该同学从新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态度和爱情观,一次恋爱失败只能说明两人不合适在一起,并不能说明自身有何不足(D),让该同学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E)。

五、谈谈《爱德华大夫》的观后感与启发。

答: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故事,心理分析是现代科学处理健康人的情感问题的一种方法,分析者只求引导病人谈出他潜藏的问题,使其敞开心扉。一旦围绕病人的情结被揭示出来并加以解释,病人的痛症和混乱就会消失,非理性的恶魔就会被逐出人类的灵魂。

《爱德华大夫》中,JB童年时无意中让弟弟发生意外丧命的负罪感使他痛苦,JB内心压抑这种负罪感,于是这种痛苦形成了一个情结。比如JB看到白色上的直线条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和焦虑。而当JB目睹谋杀事件发生时,当那个与他痛苦万分的童年经历十分相似的情节再现时,JB的犯罪情结爆发了,它不受意识控制,产生了幻想。JB由于痛苦而压抑了这段意识记忆,受犯罪情结所控,幻想自己杀了爱德华大夫。而内心又害怕这个事实,于是安慰自己爱德华大夫没有死而冒充顶替了他,让这个身份继续活下去。JB压抑了这段记忆,但是在睡梦中得以重现,这就解释了为何JB的梦提供了许多寻找真相的线索。而关于JB对白色上的直线条的反应,是他的犯罪情结引发的行为异常。白色上的直线条即像童年时和弟弟的那个滑道上的线条,又像爱德华大夫遇难的那个滑雪场上雪橇滑过的痕迹。斐医生和弗医生对JB的精神分析治疗是通过让JB回忆往事和分析JB的梦来进行。

探索校园心理剧——大学生心理健 篇6

探索校园心理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

摘要:校园心理剧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新生事物,它将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表演、观看和分享中对角色进行感知和体验,进而增进自我认识、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同时,它像戏剧一样具有审美功能,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和美感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了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本文从校园心理剧的缘起及理论基础入手.深入分析它的实施模式和评估机制。

研究表明,校园心理剧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大学生;心理健康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其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目前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我国已有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课程内容老化,形式单一的问题仍不容忽视。如何能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相关报道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法很值得推广和应用?。它对大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和人格影响,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完善。

一、校园心理剧的研究概述心理剧,又叫社会剧,是由精神病理学家莫雷诺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的团体治疗方法。它强调个体的自发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运用演出的方法。促进个体成长并且使个人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它不去分析、诠释人们带来的问题,而是提供一个场所,一种气氛,以多重的角度,自由变化的方式让人们探索自己的问题,进而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校园心理剧,又叫校园情景剧。是我国高校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和国情。吸纳包括心理剧、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国内外表达性艺术的精髓,在心理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本土化的“行动表达演出技术”。它利用生活中相似的情景.通过行动表达的方法与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动与冲突,使当事人和参与者认识到其中的主要问题,当事人自己或在参与者的协助下解决,促进当事人、参与者认知领悟,情绪表达和行为改变。

实践证明,校园心理剧是让大学生学会主动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和完善,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二、心理剧的构成要素与发展阶段一)心理剧的构成要素心理剧的展现方式是在团体中进行,在团体中团体带领者是导演。导演以各种暖身的方式选出呈现自己内心生活事件的主角.并从团体中选出扮演主角关系人物的辅角,其他与主角一起感受各种生活事件的团员为观众。而呈现主角内心世界的空间为舞台。因此,心理剧的基本组成要素有导演、主角、辅角、观众和舞台。

在心理剧中,导演是受过训练、引导主角演出的人,导演是主角的替身,是剧的协同制作人,导演主要的任务是刺激主角的自发性、提词、导引、协助心理剧的演出及观看剧的整个过程:主角是心理剧中使用的术语,代表心理剧演出的主要人物,他是剧中的主体。是在舞台上呈现其内心事件的人,其呈现的事件可能是过去的生活事件.现在的生活事件或是未来的事;辅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导演的延伸,辅角的功能有三:身为一个演员来雕塑出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主角的延伸),身为一个咨询者来引导主角(导演的延伸)以及身为一个特别的调查者;观众是指那些在心理剧中不在舞台上的其他团体成员,通常心理剧团体是一个6至20人的团体。观众是团体的见证人,辅角的来源是上一个剧或下一个剧的主角;舞台是戏剧表演的场所,在心理剧中,一个舞台可以将过去、未来与现实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在校园中,心理剧的舞台可以是教室或室外的空地等。

二)心理剧的阶段一个典型的心理剧可以分为暖身、演出与分享三个阶段[。暖身:暖身是每个心理剧的第一阶段.它是为了激发成员自发性与创造性的触发过程.以此增加团体成员的互动,协助成员将焦点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准备及酝酿问题,以能自发性演出。

导演会运用绘画、音乐、冥想、肢体活动等方式营造一种温暖安全的气氛,为接下来的选角及演出做准备。演出:这是一出心理剧的主要部分,在此主角将探讨其关心的问题。透过导演使用各种技巧,借由肢体感受与行动表现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产生新的体验或领悟。在演出的过程中包含一些细节的工作,如布景、选辅角。透过互动、导演会指示演员进入下一个景,直至演出完成,辅角们都退场为止。分享:这是一场心理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全体的成员。

不论是主角、辅角或观众都被鼓励分享他们类似的经验和感受。在此阶段成员分享的是自己的事或刚才扮演某个角色的感觉.而不是去诠释、分析主角的问题、行为和感受。分享可以使成员之间互相连接.得到相互支持的力量。

三、校园心理剧的实施模式校园心理剧的创作、导演及演出过程,实际上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活动过程。在这过程中,导演及演员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搬到舞台上来,全体成员用自己与生俱来的表演才能创造出新的生活形式,创造性地表演自己的生活,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机遇和平台。

根据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校园心理剧的实施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确定主题在大学校园里,前往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大学生会把各种心理问题提供出来,以寻求帮助,因此我们可以从咨询中心获得大量素材。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向全校学生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筛选、确定心理剧的主题。再次.许多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也进行了很多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调查,可以借鉴他们的研究确定心理剧的主题。

二)创作剧本校园心理剧的创作应更多地依靠广大学生自己创作完成。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剧本征集大赛的形式选出主题新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时代性和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我们心理剧的脚本。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作水平,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吸引更多有文学才华的大学生加盟到心理剧本的创作团队中来,而且创作的过程中也是治疗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同学们的问题得到了澄清,内心得到了净化。

三)设置场景校园心理剧场景的设置必须符合表现主题的客观条件,使问题得到典型的再现,最好是大学生们非常熟悉、接触最多的场景,如寝室、教室、操场、食堂等等。好的场景设置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四)选定演员演员要从学生中选择。尽量选出正好有相应心理问题的学生出任演员,通过精心设置的相对宽松的心理剧展示环境.让其从多种角度审视自己的问题。在感受到同伴支持的过程中坚定地克服心理困扰。同时,通过戏剧的形式可降低同学们的焦虑感,以旁观者的角度解决自己的类似心理问题。

五)开展演出并分享校园心理剧的演出是开放式的.因此演出时不必拘泥于剧本.应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根据现场情况适当地发挥,演出过程中和演后都应有互动和分享。具体来说,就是邀请观众和演员及导演一起分享个人成长中与剧中主角类似的经历和故事。在这一过程中,不强调对事件或问题的评价.而是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达.从而让团体成员在此过程中得到一些反省和情感的支持。

四、校园心理剧的评估一场校园心理剧结束以后,需要对它进行评估。

一来了解它对参加者的影响和作用,二来通过反馈进一步改进、完善校园心理剧。目前,主要运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评估。

一)心理测评问卷评估在治疗、辅导或训练中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运用相应问卷进行评估。例如,在促进人际关系的心理剧演出后,可选用人际关系方面量表(人际信任量表。信赖他人量表FPS等)对参加者进行评估。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了解该心理剧对改善人际关 系不良方面的效果。在压力管理和应对方式辅导中。

运用心理剧方式缓解新生入学适应问题。通过应对方式问卷(简单应对方式SCSQ,特质应对方式等)以评估心理剧在缓解入学适应不良方面的作用并积累相应经验。

二)主观报告效果评估在辅导、训练和演出中,针对成员学习的收获.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参加者的感受体会、主观评价,对心理剧的活动成效加以评估。

三)访谈评估在心理剧演出结束后,在一周、两周、一个月等时间内通过直接访谈、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当事人在演出后当时和过后的感受,以得到效果的回馈。

五、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一)降低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掩饰倾向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问题对他们来说有些难以启齿。尤其在面对心理老师时,总因为缺乏安全感而不敢敞开心扉。校园心理剧恰好能解决这一弊端。在校园心理剧中,没有固定的剧本和演员,氛围是轻松的,心理困惑是共有的。这种隐匿的展现问题的方式让参与者很容易去掉掩饰.在剧中人物身上表现出自己的意愿、观念、行为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很好的投射测验,心理老师能够清晰地看出每个人的特点和问题所在。这种暴露问题的方式也很容易被同学们接受。

二)引起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心理不成熟,情绪不十分稳定,遇到挫折或困境时常常把握不了自己,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校园心理剧正是给学生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宣泄不良情绪,改变行为方式和认知模式的平台,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剧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心理问题逐个地呈现出来。由于受到剧中生动情景的感染.剧中人物很容易摆脱阻抗,自然地表现出个中表情和行为。通过互动、探讨自我、尝试改变、学习成长,学生们逐渐产生了情绪性的和认知性的理解,这种领悟是开放性的,主动的,触及感情,富有创造性的,它直接引发了在现实生活中去学习积极处理问题的建设性的效果。

同性恋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研究 篇7

一、案例描述

女,21岁,某艺术院校大学三年级本科生,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甚至连说话声音十分男性化。

来访者于一周前向一个女孩表白,不仅遭到拒绝,而且被女孩用很严重的语言伤害。来访者伤心的同时,也为扰乱对方的正常生活而内疚。来访者述,她从一年级开始就喜欢这个女孩,但她知道对方接受不了同性恋,所以一直以好朋友的身份默默关心和照顾她。女孩天真单纯,对来访者非常信任和依赖。来访者表示,只要能在其身边保护,就算是当一辈子朋友也满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同学似乎都看出来访者对女孩的关心不同寻常,加之来访者一贯行事作风很男性化,所以大家经常会开她俩玩笑。这让女孩很别扭,常会因别人的玩笑而疏远来访者,但事后又觉得不应该这样对朋友,会跟来访者道歉。最近,女孩在异地交了一个男朋友,经常在教室跟男友甜蜜地讲电话。这一切都让来访者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反复纠结中,来访者还是忍不住表白了。女孩的反应让来访者心碎,女孩哭得很伤心,并表示“恨透了来访者”,认为“来访者是个虚伪的骗子,竟然想利用友谊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说来访者“恶心”、“再也不想看见她”之类的话。来访者已经失眠一周,且一周没有上课、没有回寝室,她不敢再见到女孩,甚至连她们共同的朋友也不想见。她一向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理智的人,这次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她也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坏蛋。

来访者同时还讲了她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与青春期性意识萌动时的表现与事件,并透漏还曾去医院做过相关检查,这些信息让咨询师确定来访者是素质性同性恋(即:由遗传因素和胚胎激素导致的, 或是由X和Y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同性恋)。

二、咨询方法的探讨

1、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强调把来访者放在第一位,要求咨询师通过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等个人特质或风格以及良好的态度和人生观,为来访者创造一种尊重、信任接纳、安全的环境。

在此个案中,会谈一开始,来访者便问咨询师是否了解同性恋、是否介意同性恋,当咨询师很真诚地表明“我并不很了解同性恋,但如果有需要,我非常愿意去了解,也非常愿意尊重和理解同性恋”的态度时,来访者表明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不难看出,来访者的内心很担心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会受到歧视。而咨询师和来访者内心都清楚社会歧视的普遍存在。因而,咨询师不能纯粹为了建立良好关系而随意表现接受,而应以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尊重给以回应,让来访者感到放松和安全。随着咨询的进行,咨询师发现来访者自我评价非常低,便对来访者进行积极关注“你自我感觉坏得彻底、一无是处,但是你的内疚恰恰证明了你是珍视感情的、是重视情谊的,这是非常美好的品质”,以便让来访者有力量、有信心面对问题,而不是自我贬低,失去希望。在此案例中,来访者多次表示痛苦、难过,并询问咨询师:爱一个人有错吗?一直以来我对她那么好,最后却换来她一句“恶心,骗子,永远不再见!”咨询师立即表示“全心全意去保护和爱一个人是一件很美好,也很难得的事情。如果不被对珍惜,反而遭到否认、拒绝、无视,甚至是侮辱,心里一定很委屈”。来访者得到共情后流下了眼泪,让压抑了一个星期的情绪,得到了彻底地宣泄和释放,也同时得到了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

2、认知疗法

此方法强调认知对情绪和行为的重要影响。理论认为由于认识与信念的不同,同样一件事件,对不同人而言,会有不同的结果发生。事情本身无所谓好坏,而是一个人对它的认知赋予其好或坏的意义。所以,心理工作者在咨询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并运用具体的专业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本案例中,求助者由于对女孩的内疚感过重,继而认为“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自己一无是处”,这便是典型的以偏概全的不合理认知。并且来访者认为,“这个女孩不再见自己了,自己的世界就完了”,这是一种糟糕至极的不合理认知。咨询师在咨询的过程中,也都与来访者就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通过一些事实论证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这些认知是不合理的,并鼓励其寻找合理的认知来代替它们,从而形成新的合理的思维观念。另外,来访者认为“女孩之所以觉得自己恶心,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同性恋者”,她因而觉得“同性恋是一件伤风败俗、无脸见人的事情”。为此,咨询师与来访者讨论了同性恋形成的原因,告诉她这是一种固有的自然现象,不是病态,也不是罪恶,以便让来访者能够正确地面对自己。

三、思考与建议

1、虽然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逐渐改变,对其越来越包容和理解。

但是,整体上来说,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状态仍然很尴尬。为了避免因社会歧视原因造成来访者心理压力过大,应对同性恋大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但是,针对不同的同性恋类型,要选择不同的方向和方法,做好分类处理。对于那些素质性同性恋者,让其改变倾向特别困难,心理咨询工作应着眼于让其面对自己、接受自己;而对于非素质性同性恋者,可以引导其一起讨论:同性恋者会面临什么样的压力?自己将怎样面对和应付这些压力?同性恋的最终结果是组成家庭, 还是分手?父母能否接受这份情感等等。要在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改变策略和方法。

2、对于同性恋者不应存有偏见,而应保持中立、理解的态度, 去科学看待并包容同性恋者。

同性恋的发生有其背后的原因,有些同性恋者是由于生理遗传因素所致,这部分人的性取向是难以改变的;而有些同性恋者则是因为从小家庭教养的方式,或者青春期性萌动期的一些特殊性经历或性体验所造成的。从其发生背景来看,是需要,也是值得理解的。另外,由于社会偏见的存在,同性恋者一般都会较为敏感和退缩,所以对待同性恋来访者要充分地表达真诚、尊重和共情,以便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从而更准确深入的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找出适合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减轻痛苦和压力,做到真正的助人自助。

摘要:通过对一例大学生同性恋的心理咨询个案分析, 探讨适用于同性恋大学生的有效心理咨询方法。对来访者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和认知疗法, 消除了来访者的情绪困扰。对于同性恋大学生应该充分尊重、共情, 无条件积极关注, 要保持价值中立的态度, 在尊重来访者意愿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分类咨询处理。

关键词:同性恋,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银河著.同性恋亚文化.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2

[2]许学华、张夔.同性恋歧视及其心理健康问题.性健康, 2006, 3 (1) :43-46.

[3]张超, 吴新宇.中国高校同性恋调查[J].调查思考, 2007, (6)

大学生心理咨询论文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咨询

1.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

当代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习性、地区差异等因素,造成了心理发展变化的差异性,然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的变化与发展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大学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发展,一种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特征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现在我们就来探索和研究一下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多样新和复杂性。

1.1大学生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大学生在各方面正处于学习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形成从众心理。

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由于大学生的知识、经验都不足,自制能力又不强,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大学生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真从众”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或者是“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假从众”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例如有的同学不吸烟,也不想吸烟,但伙伴中许多人都抽烟,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抽上了。大学生为了寻求刺激、追赶时髦学别人穿名牌、谈恋爱等,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从而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消极的影响。

此外,一味从众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从众的直接表现便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竞争过程的挫折、失落,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况失衡。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中20%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大学生的独特失去价值。盲目从众意味着部分大学生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自己,“创新意识”在头脑中只成了四个机械的汉字,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也锈蚀成了斑驳的条条框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只成了人生进程中的标志,却难以成为升华人生的动力。

1.2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每一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面临着一系列关于学习的问题,学生的意志、兴趣、性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心理,然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如果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心态,就可能逐渐的丧失良好的学习心态。相反,学生就能够进入良性的学习状态,从而很快的接纳乃至消化外界的知识、信息,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会为大学生在学习上推波助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学习心理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大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

但是,随着大学课程的不断增加和学习任务的繁重,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最为严重的就是学习动力缺乏的心理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然而大学里存在的填鸭式教学,将大量的只是在短时间内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一时间消化不了那么多,从而导致知识的累积叠加,由此而产生抵触情绪。还有的学生对理论性的学习内容感到很乏味,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思想经常开小差,使得学习的兴趣大大的下降。再就是有的学生心理素质欠缺,不能够及时的进行自我调节,他们或许很努力的学习,但是由于屡次考试受挫,学习的积极性已基本磨灭,造成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不求上进,虚度光阴。

1.3大学生的交际心理

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是每个大学生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做事的成与败,所谓“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不仅是一种求得他人认可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种培养如何与人進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的方式。

但是,随着科技的日益更新,许多大学生都“宅”在寝室里上网,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或者是在MSN、QQ等聊天工具上与人沟通交流,与人实际沟通的能力正在逐步下降,从而出现了许多的交往障碍心理。经过调查,许多大学生不是不想与人交流,只是没有一种可行的方式、方法与人交流,而勉强的与人沟通交流难免会造成尴尬的局面,再就是许多大学生由于长期没有与人沟通,突然间与人交流会很不适应,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形成鸡同鸭讲的局面。由此可见,交往心理障碍已经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理。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心理有以下几类:自我为中心型,这类学生处事常以自己的目的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兴趣和想法,还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多疑型,与人交往时有所怀疑和顾虑是正常之举,但是,防备心过重,怀疑一切,这就是多疑了,多疑不但不能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挫伤别人的感情;自卑型,一个人一旦产生自卑心理以后,不仅会严重阻碍其交往活动,使人性格孤僻,而且还会抑制人的自信心发展,抑制人的能力的发挥和潜能的挖掘。那么,学会自我反省与自我调节,将会对解除交往心理障碍起到较好的作用。

2.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研究与探索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能正确调节自身器官、并能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师就来访者自身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在为期提供能够自如进行心理交流的气氛中,运用专门的心理学方法,通过疑义解惑、忠告建议等方式以帮助、指导、启发来访者发现并利用其潜在的积极因素,处理和解决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使心理机能得以调整和提高的活动过程。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是每所大学校园所必须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以为大学生排忧解难,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解决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积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引起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因此,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进行有效的结合,挖掘和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措施,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存在的诸多心理上的问题。切实研究与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意义深远,并将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

3.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途径与措施

3.1适时开展专题讲座,普及心理知识

以“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心理知识竞赛、心理辅导有奖竞猜、心理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做到有的放矢,及时、有效的放映出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通过校园广播、学院刊物、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介,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决传统受教育和咨询对象的戒备心理。

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员,结合心理问题案例、个人经历及专业知识,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并适时的激励学生心理健康潜能的开发,鼓舞他们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心理品质,优化人格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解决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及问题,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增强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开发人体心理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心理辅导员需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辅导,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

3.2拓展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延伸,及时反馈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中心应通过各种方式面向学生拓展课外辅导空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快速、高效的得到解决。咨询中心应以“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为行动理念,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交流和分析,正确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以及各项活动。并在学校网站上开设心理咨询平台,延伸心理咨询的时空范围,使学生在寝室也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同时,咨询中心可以在网上开设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心理知识测试、网上心理咨询等项目,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此外,咨询中心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做出解答,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咨询中心还应组织专业辅导人员,对其进行开导和教育。这种方式既能做到“一对一”辅导,有的放矢,而且也极大范围的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更能够接受,并愿意敞开心扉,咨询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3.3搭建学生家长沟通平台,丰富沟通渠道

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建立一套“家长联系”系统,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中心需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与家长共同疏导和帮助有需要的同学解决心理困惑,做到“双管齐下”,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咨询中心还可以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动态,并联合家长形成“一体化”模式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重视。

3.4广泛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学习压力增大,挫折耐受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心理素质发展水平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瓶颈,但是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大都能够成功对其进行危机干预。因此,在实践中,构建一个覆盖全校、延伸课外的立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才能够将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学校可以采取各个二级学院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方式,来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并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人员对可能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并采用心理测试的方法进一步进行干扰,使学生逐步迈向健康状态。这也打破了“学生因不清楚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而主动咨询”的僵局,及時消除心理问题长期积压于心的隐患。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正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严峻,心理健康工作也任重而道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积极研究与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熊建玗,王巧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学,2006.

[2]李新红.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见[J]. 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02).

[3]王群健, 兰云. 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 1995,(04).

[4]王维铭. 浅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卫生职业教育 , 2004,(19).

上一篇:简爱读书笔记摘抄下一篇:面试:别说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