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升级实施方案

2024-11-22

创新创业升级实施方案(精选8篇)

创新创业升级实施方案 篇1

17日上午,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在阳山县揭牌运行。该县今年携手阿里巴巴,于11月3日建成全省第一个农村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和32家村级服务站,成为阿里农村淘宝全国第二个、全省第一个试点县。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阳山县贯彻清远市委市“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工作部署,打破区位条件制约,谋求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重大举措。面对农村“买卖难”、农民增收难、土地丢荒、农村空心化和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阳山县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来抓。

金融创新??

依托合作社带动农户标准化生产

“通过把零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新供销合作社,各镇发展2―3个一级社员,把全县200多个合作社整合成50个,吸收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开发入社,辐射带动农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阳山县主要领导表示,将来的涉农资金主要是针对合作社,农民可以以土地入社,大家抱团取暖,让产品更加标准化。

“农民分散种植,想贷款扩大规模都很难,银行不愿

意放贷。”一些合作社负责人表示,传统的专业合作社加入新供销合作社之后,可以得到金融政策的扶持,对农户和合作社本身都是一件大好事。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挂钩,通过经济带动管理,使合作社真正成为有凝聚力的经济合作组织。据了解,为帮助网商解决融资难问题,阳山县还联合农信社推出2000万元额度的“政银保”贷款。探索开展“支付易”金融服务,社员在新农村供销合作社所属的销售终端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时,凭社员卡即可取货,无需即时付款,待到该社员的农产品有收成并销售给该后,销售终端再委托该从社员收益中扣除货款。

阳山县还积极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用评级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完善评级办法、评级程序。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合作社法人贷款授信额度。及时有效地解决专业社、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题。

通过与扶贫等部门合作,共同组建金融服务,为有融资需求的专业社提供贷款担保、信息等服务。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探索参与农村保险服务途径,尝试承担水稻、玉米、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委托和农民财产保险业务,降低农村创业的风险。

人才孵化??

农村青年返乡掀创业热潮

在阳山县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有一个牌子特别引人注目,就是“电商企业及农村创业青年孵化基地”。该基地是阳山县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总体规划下建设的“五个一”项目之一,是重点面向有志于从事电子商务创业的青年而建立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免费政策解读、项目评估、“SYB”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管理等服务。

阳山县是山区农业县,一直以来,农村家庭的收入很大程度上靠外出务工,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0万人,占全县人口的1/4。如何为农村青年的创业提供平台?农村电商让他们找到了答案。

据了解,很多农村青年的创业方向都倾向于熟悉的种养植业,阳山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开启,正吻合了他们的意愿。“这段时间,经常接到珠三角务工人员的电话,打听农村电商的商机,希望回家创业。”阳山县人社局负责人介绍说,一些人已经陆续返回阳山,着手对接电商事宜。

林锦锋是秤架人,之前在广州工作,后来在清新区网

上创业园,把清远和阳山的`农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他表示,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很多资源都协调不了,运作的效果也一般。“听说阳山发展农村电商,我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就赶回来了,打算自己建一个农产品基地。”他表示,下一步和阳山的蔬菜协会合作,借助阳山农村电商物流产业园的大平台,继续通过互联网销售阳山农产品。

阳山县人社局负责人表示,阳山县农业人口众多,农民要致富还是要靠自主创业。通过阿里巴巴搞农村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把创业的平台延伸到乡镇的协会、合作社,把协会和合作社变成农村青年的创业基地。

据了解,阳山县将从财力上大力支持农村青年创业,拨出专款为县内符合创业贷款条件者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全县已经放出2000多万元小额贷款,300多户通过贷款创业,带动6000多人就业。阳山县还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为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技术支撑,直接把创业的保障延伸到乡村的养殖场和种植基地,降低农业创业风险,让外出务工人员敢于回阳山创业。

淘宝大学??

打造农村电商人才“黄埔军校”

10月18日至19日,阳山县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第一期创业培训班开班,前期有110名村民报名,由于名额有限,组办方仅挑选54名学员,大多是农业大户,通过先后6次培训,掌握电商销售的基本内容。阳山还组织有电商经验的创业青年进行培训,成立“精英班”试水电商销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已经有1万多人次接受了电商培训,农村电商成了家喻户晓的热词。

自此前传出清远将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后,坐拥270多亩果园的农业大户陈晓懿便对“电商”一词留上心眼。参加了培训之后,电子商务观念在她脑海里逐渐清晰,认

识到应如何综合利用网络优势,发展具有财富机遇的电子商务企业。

“我们在借助职校进行电商人才培训,解决阳山电商人才缺乏的问题。”阳山县领导表示,发展农村电商,一定要培训本地人,而且是大批量的培训。阳山县职校每年都有2000多名毕业生,他们懂电脑,是农村电商的生力军,这里将成为阳山农村电商人才的“黄埔军校”。通过在职校举办淘宝大学阳山分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两三年培训,系统地上课,他们就会成为电商的创业人员。

电商下乡??

让空心村焕发新的生机

“对于整个农村电子商务来说,代购不是最核心的,以后村民逐渐学会上网,自己会上网去买,核心是要解决空心村的问题。”阿里巴巴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剩下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不懂互联网。

“要发展农村电商,就要把务工人员吸引回乡,解决人才问题。”县人社局负责人说,其实,青壮年外出务工,是因为在家门口没有创业的机会,他们要生活糊口,就只能外出,造成空心村、留守儿童等问题。

陈锦华的家乡在江英镇荣岗村委会迳面村小组,村里地理环境极为恶劣,时常刮风下雨,处于下风口的近百亩田每年都会水浸两次。目前,原有260多人的村庄只剩8人常住,全村300多亩田地也大多撂荒。

“农田的产出率太低了。”陈锦华说,地处石灰岩山区的阳山“九山半水半分田”,按照传统耕作模式只能自给自足,如不出外打工,根本无法脱贫致富。尽管绝大多数人已自发迁走,但故土难离,每逢清明、春节,大多村民仍会回来。他坚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时常回来,甚至搬回来定居。

“如果能帮助解决生产技术、融资、市场销售等问题,很值得期待。”陈锦华说,阳山正在建设的农村电商一旦成熟,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如城市般的服务,且能增收致富,村民回流的信心更足了。

“实在不行,我来干,种甜玉米,再养一批牛。玉米保本就行,玉米杆用来喂牛。”陈锦华希望由村民种植特色作物,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产生更大效益,带动更多村民回乡发展。

陈锦华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在珠三角务工月薪5000元,也比不上在家乡自己搞种养年收入两三万元。因为一方面

在外面的消费高,加上房租、交通等开支,所剩无几。而在家乡,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减少支出,生活会过得更舒服。他的话道出了阳山农民的普遍心声。

文/图:梁尚龙唐志荣唐海浪

创新创业升级实施方案 篇2

改革开放以来, 温州逐步形成了闻名遐迩的以民营经济、市场导向、“集群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温州模式”, 现已形成以电子电器、服装皮革、生物化工、烟具眼镜、机械制造等为支柱的产业结构, 获得“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鞋都”、“中国服装名城”等国字号品牌34个。但由于其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较低, 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出现了所谓的“先经济后文化”的现象, 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影响了管理体制的创新, 致使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粗、小、散等特点, 产业层次低, 产品结构档次不高, 环境污染严重, 粗放性经济非常典型, 严重影响了温州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后劲。要破解温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一瓶颈, 要求地方政府在温州新一轮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发展高新产业, 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发挥集群经济优势等等。这一切都要求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温州大学承担起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

一、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温州大学通过办学思想大讨论, 确定了遵循“以人为本、质量立校、服务地方、特色取胜、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 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强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包含几方面含义:从人才类型上, 定位于高级技术应用型或工程应用型人才, 突出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从服务面上, 确定为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坚持产学结合, 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把即兴式服务与引领式服务结合起来;从人才培养规格上, 以就业为导向, 以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技术应用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使培养的人才在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

围绕上述目标, 学校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培养目标是关键, 面向应用是先导, 依靠学科专业是基础, 培养应用能力是核心, 加强素质教育是重点, 强化实践教学是条件, 推进产学合作是途径。为此, 学校对课程如何适应与引领温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如下要求: (1) 课程目标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 课程内容要适应和跟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 课程组织机构要适应经济社会结构 (技术结构、产业结构) 并起引领作用。2008年起, 全校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工作, 各专业纷纷邀请兄弟院校教授、企业代表、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等有关专家, 反复讨论与论证, 最终形成以下共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融入地方元素, 突出动手能力。一是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能够体现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模块,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强调实践过程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 学校一方面根据自身和社会需求的情况, 从本科教育的规律出发, 强调不断根据学科、专业发展更新教学内容, 要求教师密切追踪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加强对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 注意不断把科研成果、教研成果及时转换为教学内容, 大力倡导研究型教学;另一方面结合地方性高校的实际, 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 尽量减少一般性理论教学的内容, 增加与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 开设有特色的、引领性的课程, 增加与生产、社会实践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 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所占课程数量的比例, 加强对教学内容的应用性研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扩大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 使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二、根据产业与市场需要, 调整专业结构

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必须保持特色、扬长避短, 凝练学科专业方向;必须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做“特”字文章;坚持“有所为, 有所不为”, 将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 保证优势学科研究方向和专业建设在区域和国内的领先性, 并将这种优势转化在本科专业建设上, 使特色专业更“特”、优势专业更“优”, 以此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是开展专业建设评估, 实行专业建设的优胜劣汰机制。学校根据评估结果, 针对每个专业确定具体的建设目标、规划和措施, 并在招生计划、人才引进、师资培训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对不同水平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政策。如对于一些普通专业, 通过建设与改造使之成为富有地方元素的特色专业;对建设不力且办学质量难以保证的现有专业, 限期整顿改进或减少招生数量;对办学效益好、培养质量高的专业, 从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办学条件差、学生就业困难、专业评估成绩差的专业, 停止招生。同时严格新专业增设管理, 适应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特点, 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或在专业内部设置特定的专业方向, 专门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

二是加大专业整合、改造力度, 优化专业结构。学校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出发, 充分考虑浙江省和温州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 根据地方人才市场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 以学科相近与专业大类组合为依据, 采取整合、改造、提升和保护相结合的办法, 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如, 近年来, 学校增设了与温州经济密切联系的市场营销、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机械与自动化等工经管类专业, 大量培养各种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针对温州电子电器行业蓬勃发展的实际, 鼓励有关学院进行学科整合, 依托优势学科, 联合申报浙江省电子电器创新科技平台、申报电子电器类专业, 为温州中小企业培养电子电器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

三是学校鼓励设立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 实行开门办学。学校邀请包括地方企业家、政府部门和行业的知名人士在内的专家团队组成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 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出谋划策。这不仅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密切结合社会需求, 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 同时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几年努力, 学校进一步拓展了专业建设的发展空间, 目前, 已建成2个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8个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4个温州市重点建设专业。

三、依托地域优势, 开展创业教育

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企业家的沃土。植根于这片“创业热土”的温州大学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和区域经济优势,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新路, 为培养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找到了用武之地。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 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学校成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 配备专职人员与师资, 负责全校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学校要求各专业都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在培养方案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开展活动、模拟训练等方式, 指导和传授创业所需的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学校进行的创业教育不仅鼓励为学生创造一个就业的劳动岗位, 更注重的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教育, 关注的是学生创新、研发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经营管理理念的养成。为此。学校出台了《温州大学关于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从点、面结合上对学校的创业教育进行全面部署。在面上, 将创业类课程融入通识教育平台, 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模块, 要求学生修读一定学分创业教育类课程;在点上, 以教育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验区建设工作为载体, 利用温州地方资源, 以某些专业为试点, 整合全校力量, 以创办创业教育先锋班或企业接班人班为切入点, 使学校培养的设计研发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搭建三大平台, 强化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学校通过搭建“课堂教学平台、创业工作室平台、素质拓展平台”, 强化对学生的创业理论与创业体验教育。

课堂教学平台侧重创业知识与创业意识教育。学校从教学主渠道入手,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章重要内容) ;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温州模式与企业家精神”等公共选修课;同时, 在国际贸易、化工、皮革、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设置创业实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中小企业案例教学等专业必修课。学校还利用专业实习、实践、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对学生学以致用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业工作室平台侧重创业实践与创业体验教育。学生创业工作室作为学生创业的基础平台, 由学生自愿组建。它有利于将学生自主设计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创业实践、依托专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以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作为服务平台, 立足于为学生创业工作室提供最直接的服务与指导, 同时推荐和输送优秀的创业团队进驻大学生创业园;以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孵化平台, 吸纳那些已取得初步创业成效、发展前景好的学生创业工作室进一步孵化与提升。这些实践平台有效地保证了创业实践的延续性, 调动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素质拓展平台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具体做法是:首先依托素质拓展阵地, 设立创新学分、特长学分、素质奖励学分、组织管理奖励学分等四类素质拓展学分, 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为自主创业提供必要准备;其次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载体, 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以“温州模式”调研, 温州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特点调研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主题实践, 既增强了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又深化了学生对温州地域经济、商业、文化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设计研发行业现状的认识;另外, 学校还依托创新载体, 支持学生创业实践。学校出台《学生科研管理条例》,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在校内, 通过校院两级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等组织, 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研发活动;在校外, 学校与企业合作, 成立学生创新研发工作室, 研发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学生科技创新研发活动为创业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科研与学科专业结合, 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产学研结合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学生一方面可以熟悉本地企业的生产流程, 掌握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在所研究的创新项目中, 直接了解到企业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学科前沿问题。而“产学研结合一方面需要学校内部有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和合理的科技创新机制, 有一个良好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一个互动机制, 根据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找到共同关心的‘兴奋点’”[2]。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面向温州经济格局, 为地方服务。如借助温州发达的中小民营企业, 注重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加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 积极从行业中汲取养分, 密切关注地方行业的发展动向, 始终了解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需求, 加强与行业部门的深度合作, 把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与行业发展的兴奋点结合起来, 使学校教学科研更接近于生产实际。学校结合地方实际, 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目标定位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加强学科建设, 切实联系教学实践开展科研工作, 通过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发展, 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和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二是瞄准电器、皮革、化工和材料等学科的研究前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 促进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通过学术骨干积极参与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革新, 利用科研设备优势为地方提供技术服务, 主要技术成果直接推广和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等多种形式, 促使学校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三是通过实施“双百”人才联动计划, 鼓励教授、专家和科研人员“走出去”, 在学校形成一支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较强设计研发能力的复合型的教师队伍的同时,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培养一大批有实践经验与能力的设计研发型毕业生。

由于学校的科学研究方向明确、稳定, 尤其在应用研究上颇具特色, 因此, 对浙江省和温州地区化学化工、电子电器、皮革、制笔、新材料、服装、制鞋等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现已形成了有机合成化学、电器电子、绿色皮革化学品、纳米材料与化学、功能超分子化学、无机功能材料等多个创新研究团队;学科建设方面拥有“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温州市皮革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和“温州市制笔行业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有机化学、文艺学、民俗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 材料学为浙江省重点学科B类。学校依托上述省、市各种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和教学、科研团队, 培养了一大批设计研发型创新创业人才, 为加速温州制造的技术创新、地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提升温州各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东, 温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教育、科研、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温州大学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产业与市场需求, 调整专业结构;依托地区优势, 开展创业教育;注重科研与学科专业结合, 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通过这些有效的举措, 培养了一大批设计研发型创业人才, 为加速温州制造的技术创新、地方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提升温州各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研发设计型,创新创业人才,温州

参考文献

[1]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研究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8.

亦庄:打造创新创业的升级版 篇3

6月2日,中国·北京创新创业大赛季(2016)——北京亦庄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球路演中心正式启动。本次大赛除了对获奖企业和团队设置了百万级的奖金池,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还将对获奖和参赛项目分别在政策服务、特色产业园落地、产业基金投资、金融服务、创业特训营等八个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自首届100余家投资机构加盟大赛以来,围绕北京亦庄创新创业大赛聚集了一批创新创业的服务机构,预计本届大赛将获得国内各类投资机构和服务机构超过1000家的支持和服务。并且,开发区将通过24个行业和产业联盟,整合区域内大型龙头企业的产业升级需求,释放龙头企业的产业化平台资源,为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提供20轮以上的产业交流对接活动,以大赛为组织形式来推动产业集群创新与转型升级。

开发区希望形成产业集群的“大双创”与创新创业的“小双创”协同互促的局面:一方面,产业集群的“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大双创”,能为“创新创业”的“小双创”带来产业助力,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的“小双创”也能为产业集群的“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大双创”提供Idea、技术驱动点和商业模式启发点,从而形成大手拉小手,小手点大手的共赢局面。

nlc202309091322

创新创业升级实施方案 篇4

按照区委关于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统一部署,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院党组决定在全院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结合本院工作实施,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力推进林区第三次创业为核心,以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实施一个规划(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转型规划)、一个工程(天保二期工程)为主线,以产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目的,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创优”文化,着力健全“创业、创新、创优”实践,组织动员我院干警以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活力,推动美溪的转型跨越和全面振兴。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一切不适应不符合林区“创业、创新、创优”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思想的解放、务实的举措、改革的办法、奋进的作风,促进我区发展。

2、坚持转型发展,在继续巩固生态保护成果的前提下,1

努力实现从狭义的资源开发向广义的综合开发转变,从单一的林业经济向复合型林区经济转变,从林区群众的温饱型生活状态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幸福综合指数转变。

3、坚持统筹兼顾,把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相结合,宣传动员与典型引路想结合,注重各项举措的针对性、操作性及实效性,全面提高“创业、创新、创优”的质量和水平。

4、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我院干警的生活品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工作目标

加强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强化对涉诉企业的诉讼引导、诉前调解、判后答疑等职能。建立企业涉诉绿色通道,对情况紧急的案件,简化立案环节,使案件尽快得到受理。

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动。积极参与企业风险预警分析评估事项,对于企业大规模债权债务纠纷,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审慎立案、妥善处理,并依托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形成处理案件的合力,促进困难企业复苏。

加大对企业的司法救助力度。将确有困难的企业纳入缓、减、免交诉讼费等司法救助范围;简化司法救助程序,加强与法律援助机关的沟通协调,做好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

工作的衔接,保证救助渠道的畅通。

建立便捷诉讼机制.对进入诉讼程序的相关案件,在遵守诉讼法规定的前提下,坚持能简则简、能快则快的原则,尽量减少企业的诉累,及时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

妥善审理和执行涉企业案件。站在化解矛盾纠纷、保障企业生存发展、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等高度,审视涉企业案件的裁判和执行效果。坚决避免因司法强制措施不当,引发哄抢企业财产、冲击政府机关等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依法审理涉企业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审慎审查民间借贷资金的来源、用途、是否从事高利贷等情况,正确认定企业民间融资行为的性质和效力,从有利于保障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依法保护企业间为生产经营所需、利率约定合法的借贷法律关系,有力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

妥善审理涉企业劳动争议等相关案件。本着“关注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思路,合理平衡企业劳资双方的利益,确保企业发展和劳动者利益保护的平衡。加大对恶意欠薪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审理因解除劳动合同、追索经济补偿、拖欠基本工资、追索加班费、企业裁员、竞业限制等原因引发的各类涉中小微企业劳动争议案件。高度关注和重视年底因企业资金困难可能出现的“讨薪潮”,引导劳动者通过司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防止矛盾激化,防止产生“民转刑”案件。

积极引导银企合作。对涉企业金融纠纷案件,可通过调解、和解等方式,争取银行合理回应涉案企业延期还贷的要求,依法保障金融债权和企业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涉企案件执行的方式方法。既用足用好各项刚性措施,又积极运用思想工作、宣传教育、执行和解等柔性手段;既依法加大执行力度,又文明规范执行。对涉企系列案件的执行,必须穷尽一切协调手段,穷尽一切和解方案。慎重实施拘留等强制措施,防止因执行不当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四、工作机制

成立“创业、创新、创优”活动领导小组。由院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加强我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服务活动。主动向相关企业征集困难问题,征询意见建议。通过法制宣传、公布典型案例、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帮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问题,引导企业的规范发展。

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实施方案 篇5

一、建设目标

围绕**两市产业布局,发挥我校科研优势,一次性补齐我校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短板,建立建全中、省有关文件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创新创业、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平台。在2019年前将**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成省级众创空间、省级技术交易中心、省级大学科技园,在2023年前将**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成国家级众创空间。

二、工作任务

**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以“创新、转化、创业”为主线,采取“学校引导、校企合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企业化运作”的建设模式,主要利用**大学的知识、人才、科技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大学的智力资源,吸引高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项目集聚,把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以技术转移体系为支撑,通过完善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的结合,在创新创业园区内搭建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产学研结合与互动等为一体的科技产业化服务平台,努力使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成为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基地、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三、建设内容

(一)建园模式

采取“一园五区”的建设模式,整合**大学现有的创新创业、技术交易、无形资产运营、科学研究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统一冠名为“**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分别成立**大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学科研中试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

(二)主园区的基础设施需求

**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总面积约需1万平方米,分期建设。2017年完成**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大学资产运营公司法人注册,确定办公场所,完善机构人员,约需办公面积1000平方米。2018年启动科技创新大楼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研中试产业化基地建设。

(三)完善服务平台建设

完成3—5个符合产业规划方向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中试基地建设。力争用3—5年的时间,吸引30个以上大学产业化项目入驻,在孵3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孵化成功10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企业。通过5年的努力,使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内投资项目投资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产值达1亿元以上。

四、功能定位

按功能布局,将**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区规划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技术转移中心、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科研中试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5个区块。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定位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规划面积1000平方米,配备光纤宽带多媒体网络系统、会议室、展示厅、信息中心、培训中心、商务中心等共享设施。为**大学在校大学生(包括毕业三年内大学生)创业初期提供创意、体验、展示自由开放的工作与服务场所。同时吸引创业辅导、专业培训、管理咨询、风险投资、信用担保、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入驻。

(二)技术转移中心

定位为独立法人机构,开展技术集成开发与转移、技术咨询与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代理和维权、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技术投融资与产权交易等业务。同时承接**大学技术转移职能,负责收集、整理、筛选和更新**大学成果信息、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论文、著作等)信息、人才(校内人才、社会上的复合型人才等)信息、政府关于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投融资信息、高新区等科技园区信息、地方技术需求信息等各方面与成果转化有关的信息,并建立信息数据库。通过搭建校内与校外资本、技术、项目、人才的需求主题和供给主题之间良好的信息互通平台,构建以项目为纽带的全方位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内联外引,实现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的培育、孵化和转化,加速推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规划办公面积500平方米。

(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定位为**大学对外投资经营活动的决策和管理中心,独立法人机构。经营范围包括: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转让、投资,企业托管,资产重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公司将充分发挥投资、经营、管理、监督职能,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收益率;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为主,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集团的合作,逐步把公司建设成为区域内领先,国内外有影响的高科技企业。规划办公面积500平方米。

(四)科研中试产业化基地

定位为承接园内外符合新兴产业定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技术产品和工艺的中扩试、商品化和产业化。重点吸引中、省、市科技计划已具备中扩试条件的项目入驻,同时吸引与**大学有技术合作的企业入驻。按具有相对专业优势的3-5个产业进行规划,如能源企业服务、农产品深加工、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艺术设计等,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楼层高度约需3层,后续根据入驻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建设。

(五)**大学科技园

规划由科技大楼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组成,科技大楼规划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定位为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重点在化工、生命科学、软件、绿色农药、集成电路设计、外包装设计与创意等产业中选择**大学具有相对专业优势的3—5个产业:一是开发新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由**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所和企业龙头,合作建设相应的行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二是整合**大学已建立的校地校企联合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统一纳入大学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运营和管理。旨在为推广或引进的科研成果的创新和产品化提供公共研发平台和实验开发设备共享,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

五、实施步骤 1、2017年11月—2018年1月,完成**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注册和组建工作; 2、2018年2月—2018年8月,**大学成立理事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研中试产业化基地、**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建设及运营,启动**大学创新创业园区建设; 3、2018年9月—2018年12月,完善**大学创新创业园区组织机构,完成创新创业园区建设。

六、组织保障及运营模式

1、学校引导。**大学为**大学创新创业园区基地建设提供相应的土地、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增设“**大学创新创业园区管委会”为副处级建制单位,选派优秀青年干部担任园区正副主任。

2、企业化运作。组建国有非营利性质的“**大学创新创业园区”,与园区内5大区块暂时实行“六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负责承担创新创业园区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负责创新创业园区发展战略的实施,从事创业投资、科技服务、物业管理等相关业务。企业运营市场化,除正副主任外,其他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

七、优惠政策需求

(1)建议**市财政参照对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全额返还大学创新创业园区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再由大学创新创业园区返还给入园企业或用于大学创新创业园区的滚动开发;

(2)**市科技创新资金、担保基金、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市产学研基金等,对入园企业予以重点支持;

(3)**市科技局对入驻园内项目,优先给予经费支持,**

创新创业升级实施方案 篇6

印发《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 关于在全区开展“创业、创新、创优” 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属各党委、工委、党组: 经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现将《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区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尖山区委办公室 2012年2月24日 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

关于在全区开展“创业、创新、创优” 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我区“一轴一带并举,三区四城同建”战略构想,为把尖山区打造成为更具实力、更显活力、更富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区奠定坚实基础,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和经济强市目标,加快推进我区“一轴一带并举,三区四城同建”战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社会管理,繁荣社会文化,加速民生改善,全面开启安邦河中心区段繁荣发展新时期,紧紧围绕推进全区“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创优”主体,大力弘扬“创

业、创新、创优”文化,着力健全“创业、创新、创优”机制,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实践,进一步激发全区干部群众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以“创业、创新、创优”的实际行动,全力打造率先发展、开放创新、和谐稳定、文明诚信、团结务实的新尖山。

(二目标要求

1、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全区上下艰苦创业、全民创业、自主创业,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区上下创新业、创大业、创伟业,形成人人创业、全员创业、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良好局面。

2、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引导全区上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干敢变,鼓励、引导和支持思路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措施创新、文化创新,形成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制度解决新问题、用新技术推动新发展、用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用新文化引领新变化的生动景象。

3、大力弘扬创优精神,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

作风漂浮、精神萎靡及“慵、懒、散”等问题,教育广大干部勇于攀登、敢于超越、争创一流,鼓励、引导和支持岗位创优、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切实以创优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帮、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三主要任务

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核心在于推动发展。要以创业为基础、创新为动力、创优为保障,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社会管理,繁荣社会文化,加速

民生改善,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更具实力、更显活力、更富魅力的现代化中心区。全面开启安邦河(中心区段繁荣发展新时期,全力打造率先发展、开放创新、和谐稳定、文明诚信、团结务实的新尖山。

1、创业要突出加快发展速度。要通过创业实现全区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最终实现率先发展。要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着力健全创业机制,把创业富民落实到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方面,贯穿于全区“一轴一带并举,三区四城同建”战略的全过程中,加快建设全民创业型社会。

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引进零售业、餐饮业、服装业知名品牌,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品牌高端的中心经济轴。以安邦河改造为契机,合理规划布局,完善配套建设,大力发展观光旅游、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产业,努力打造安邦河新兴经济带,开创安邦河(中心区段繁荣发展新时期。

2、创新要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要通过创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进取、率先发展不动摇,有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为带动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大力发展以新奇特优品种为重点的绿色农业,创新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区;大力发展以餐饮休闲、现代物流、近郊旅游为重点的主导产业,打造三产发展引领区。

3、创优要突出提高发展质量。要通过创优提高工作标准和工作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

会和谐。大力弘扬“做老实人、讲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肃态度、严明纪律”的“三老四严”精神和“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坚持薪火相传、团结干事不变调,坚持改善民生、多办实事不懈怠,坚持正确导向、配强班子不折腾,引导全区上下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干事、踏踏实实发展,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主人翁的精神,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牢固树立服务全市发展、服务基层百姓的思想;牢固树

立开放创新、锐意进取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汇聚民力的思想,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加速“五化步伐”,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

二、步骤和措施(一“三创”活动步骤

为确保“三创”活动顺利开展,并在2012年“七一”前,结合总结创先争优活动,表彰一批“创业、创新、创优”先进典型。区委将我区“三创”活动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20日至3月10日。

各单位要深入调研,结合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活动方案。要采取召开动员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层层发动,形成声势,使争创单位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争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投入到活动中去。向社会广泛宣传“三创”活动的目的、要求、内容,广泛发动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使整个活动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参与、监督下有序进行,营造“三创”的浓厚氛围。

2、创建落实阶段(2012年3月11日至6月15日。各单位要根据确定的工作目标,组织实施好争创活动。要深入群众,听取意见,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认真剖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要把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针对“三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制度,注重从制度上巩固整改成果。区“三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评议考核阶段(2012年6月15日至6月25日。区“创业、创新、创优”活动领导小组,将根据区“三创”活动评议考核要求制定出台“三创”活动评议考核办法(另

行下发。对“三创”活动进行评议考核。争创单位要广泛开展自查自评、群众评议、民主评议等活动,对“三创”作出自我评估,并写出评估报告。区“创业、创新、创优”活动领导小组,将组织力量对各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好中选优,进行通报表彰。

(二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主题实践活动。

各党委、工委、党组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创业、创新、创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并贯穿于今后各项工作之中。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创业、创新、创优”工作规划和推进措施,并抓好落实。同时,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紧密联系个人实际,立足发挥个人优势,明确“创业、创新、创优”的方向、目标和办法,并督促落实。

1、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一要创经济发展之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上来,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近郊生态农业,全力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区;积极投身到产业项目建设上来,认真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为全市经济发展攒后劲、打基础、强支撑;积极投身到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来,促进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基础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全面发展,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社区服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创社会和谐之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上来,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扎实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提高综合办学实力;推进“五城同创”工作,完善“共驻共建、联动合作”机制;以社区、村屯、巷路、学校和公路沿线为重点,加快推进绿化全覆盖,率先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目标。深入开展以扶贫助学、助老助残、就业救助为重点的“暖心行动”,以医疗康复、家政服务、便民利民为重点的“爱心行动”,以整脏治乱、物业管理、“三供两治”为重点的“民心行动”,确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积极投身到社会管理上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做好信访工作,强化安全生产,维护社会治安,保证百姓安宁、生活安定、社会稳定。三要创文化繁

荣之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投身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创意,全面推进文化设施硬件上档次、软件上层次、品牌上位次,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努力争创省级文化先进区。以“三贴近”为目标,深度挖掘整合“红色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广泛开展“邻居节”、“校园艺术节”、全民健身运动会

等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切实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入开展“三优”创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四德”教育,形成健康文明、诚实守信的社会新风尚。四要创党的建设之业。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以新思想、新理念、新成果引领新发展。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党建、社区党建、机关党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转变干部作风为重

点,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

2、组织开展创新活动。一要创发展理念之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坚决摒弃妨碍创业创新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创业创新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创业创新的体制弊端,树立更好更快发展理念,自觉把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把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城市与农村、地区与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更加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资源集约利用,推进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以发展理念的创新推进各项事业的赶超。二要创发展方式之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实施结构优化战略,着力树立经营园区理念,对外抓招商、蓄后劲,对内强管理、提水平,全面打造管理科学化、建设规模化、生产现代化、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工业园区,最大限度地发挥集聚效应,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深入实施集群发展战略,坚持走模块型、组合式、集群化发展之路,深入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着眼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加快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工业经济迈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以政策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

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三要创发展机制之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方式激发活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创新项目储备机制、争取机制、管理机制、推进机制,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及农村、财政、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体制改革。推进社

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听民声、解民忧、维民权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理论研究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共享成果机制,进一步规范科学发展的能力培养机制、决策运行机制、督办落实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深化推进创优活动。一要创干部素质之优。各级党员干部要更新思想观念,广泛涉猎新思维、新理念、新知识,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思考的能力、把握全局的能力、攻坚克难的能力和创新争先的能力。要以增强党员干部执政能力为牵动,大力实施素质升级工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带动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党员干部队伍群体。二要创服务保障之优。引导全区上下围绕发展大局,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十二五规划”。要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服务方式,转

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执法行为,以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引导各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尝试开展企业和项目建设单位对政府部门背对背评议制度,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不良行为,全力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三要创工作质量之优。积极响应我市质量第一的理念,在我区上下自觉养成永不止步、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意志品质和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上档次、出精品。坚持典型引路,大力开展品牌创评活动,抓重点、树亮点,努力创建一批在全市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品牌工

作。我区优质的工作打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思想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树立诚信、文明、礼仪、时尚的尖山区新形象,使居者舒心、来者安心、投资者放心。

三、组织领导

(一明确领导责任。区委成立“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负责对全区开展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各级党组织要将活动摆上重要日程, 明确领导责任和分工,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周密安排部署,采取广泛动员、深入调研、梳理问题、完善政策、巩固提高的方法和步骤,以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按照活动开展的统一要求,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二强化“三创”认识。各党委、工委、党组要层层进行动员部署,深入搞好思想发动。要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活动、投身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把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与深入学习贯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理论研讨、专题讲座、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三老四严”精神、尖山精神等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勇于创

业、敢于创新、善于创优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

(三)落实具体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区委的 落实具体工作。具体工作 总体要求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职能,突出重点,制 定本部门、本单位“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方案,将活 动目标、工作任务、推进举措、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具体化。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客观准确分析研判形势,认真 查摆影响和制约创业、创新、创优的突出问题,切实找准 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增强 活动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践性。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建立适合自身特点、务实

管用、特色鲜明的活动载体 和平台。

(四)完善政策体系。各部门、各单位要围绕“创业、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创优”,在政策导向、税收优惠、收费减免、融资 扶助、要素配置、社会保障、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方面 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创业、积极鼓励创 新、激发创优活力。要切实加强职能部门效能建设,优化 办事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保驾护航。要强化服务 16 保障,为“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搞好服务,切实 营造优良环境。2012 年底前,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现有的 政策体系进行一次认真梳理,阻碍“创业、创新、创优” 的要及时修订完善或废止,出台一批支持“创业、创新、创优”的政策措施。

(五)加强督促检查。区委已将“三创”工作纳入各 加强督促检查。部门、各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区委将建立活动统计指标体 系和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将加大督查指导力度,采取召开 汇报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了解基层情况,研究解决问题。要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推动活动的 深入开展。对开展活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有关党组织要及时提出批评,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活动不 走形式、不走过场。

(六)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互联网以及 加强宣传引导。现代远程教育网、党员电化教育、尖山区门户网站等媒体 作用,采取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开展活动 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大力宣传各部门、各 单位及基层广大群众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好 17 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创业、创新、创优 典型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营造全社会积极创 业、勇于创新、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导 向。要有侧重地确定一批“创业、创新、创优”先进典型 组织和个人示范点,建立领导干部“创业、创新、创优” 活动联系点,努力将联系点建设成为示范点。适时评选创 业能手、创新标兵、创优之星,采取组织先进典型事迹巡 回报告、现场观摩等学习形式,发挥好先进示范、典型引 路的作用。2012 年 “七一” 区委将要结合总结创先争优活动,前,表彰一批“创业、创新、创优”先进典

创新创业升级实施方案 篇7

一、协同创新和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

( 一) 协同创新的价值内涵

协同创新理念的理论基础是 “协同学”, 该理论由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首先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系统内各要素或与其他系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与协调可以达到微观个体或系统无法实现的倍增效应, 从而有利于个体或系统整体进步与发展。[2]协同创新理念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应用, 是因为有利于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 有利于实现创新创意的市场转移以及有利于提高创业教育的市场效益。[3]

( 二) 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

育理念与教育模式。[6]“创新创业教育”表达着一种与时代精神相吻合, 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新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知识教育和智慧体悟、教育民主化与个性化、解决生存问题与提升生活意义的有机结合。[9]理解和领悟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内涵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树立了正确的价值理念, 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协同创新模式下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 一) 协同创新理念缺失、创业文化认识不强

由于各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化程度不同, 高校之间能够可利用的资源和条件也有着很大的差距, 出于利益和高校考评体系的约束, 不能够走出去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资源加强合作, 提升自我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同时受传统观念影响, 过分注重行政化观念和现实存在的毕业生就业压力, 使得高校受外力强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而不是靠内心自觉, 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提升。[10]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理念的缺失, 必将形成一个错误的大学创业文化, 甚至直接导致了把创新创业教育带向了创业培训的歧路。高校只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 思想行为上对大学生创业都积极提倡, 但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开拓精神、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本质内容的培养, 过于追求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短期效益。

( 二) 协同创新联动体系不健全, 资源利用率不高

1. 因自身角色不明而导致盲目协同创新

高校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心桥梁, 负责与政府, 企业及其他高校的协同联络工作。然而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合作中, 并没有深入实践, 研究问题的内在因素, 造成协同创新的普遍盲目性。例如协同合作中偏重于外在的资源和条件, 忽略了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进而出现创新特色的同质化。角色不明则合作难以持久, 无法互补则协同难以效益最大化。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往往在协同创新中丧失自主性。当前或多或少存在有些政府部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来追求政绩, 各类企业涉足创新创业来寻求政策扶持的现象。在此社会氛围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主体甚至不是基于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和对责任的共同担当, 而是在行政指令下非自主自愿盲目组合在一起, 无法真正掌握协同创新的应有之义。[8]

2. 因责权利不清晰而导致长效合作机制缺失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与风险分担机制尚不完善, 仍处于粗放的状态。基于现实的各方因素, 一方面利益驱动机制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风险分担机制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往往这一机制的缺失成为创新创业协同创新发展的 “定时炸弹”。毕竟创业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 才能更长远更高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例如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处于短暂粗浅运作, 企业合作缺乏内驱力和约束力, 随意性大。多数院校缺乏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重指标, 轻过程, 对合作成果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体系, 使得教师对校企合作丧失兴趣, 企业对合作院校丧失信心。[7]

三、协同创新模式下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构建策略

( 一) 树立协同创新理念, 营造和谐的创业文化环境

以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计划为契机,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树立协同创新的理念, 其理念的形成不应只依靠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而形成, 而应该深入实践, 不断检验, 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特色理念。正确的协同创新理念要以高校自身为核心, 兼容政府、企业等各方利益相关者, 在多方的协同作用下凝练出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念。[10]坚决克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片面理念和错误认识, 以开放的胸怀,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 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创业文化环境至关重要, 其关键在于转变发展观念,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精神, 营造创业氛围, 使创业成为一种风气。培育能够激励高校人才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大学创业文化土壤。[11]

( 二) 构建四位一体化协同创新联动机制, 提高资源利用率

1.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 打造高校、社会、政府、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当前互联网由于具有信息量大, 资源丰富, 传输便捷, 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高校应该跟上信息科技进步的步伐, 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优势, 快速及时地更新创业课程体系和信息, 丰富高校内部创业智库资源, 将高校的科学研究融合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 打造高校、社会、政府、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创业人才的吸引力。社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源泉和基础, 也是创新创业 实现的平台和舞台。高校应该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协同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或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以大学生创业项目为载体, 以营造创业环境与各种孵化服务为手段, 依托各种创业孵化优势资源, 形成 “培训、研究、孵化、成果转让”等一体化的实用性创业孵化平台, 更是服务与开放型基地。[1]

2. 以政策协同为基础, 共同构建长效的合作机制

新形势下高校应立足于现实, 深入分析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继续发挥自身优势, 结合 “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计划”, 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 完善机制和政策; 根据高校专业群建设的特点, 抓住契机, 开展部分专业的区域产学研结合的试点工作, 与地方政府, 企业单位共同完善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完善技术创新指导政策。在政策指导的基础上, 构建 “共享, 共建, 共管”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即做到与政府、企业建立互惠互赢的效益机制, 建立共同促进的合作机制以及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保障机制。[7]这种机制的建立, 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远开展。

综上所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作为地方高校要以协同创新为指导, 结合地方区域化特色经济, 努力解决制约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团结社会各方力量构建一套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协同创新机制策略, 才能有效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为 “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计划”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处于转型发展中的地方高校如何在协同创新模式下, 紧紧抓住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机遇, 深度结合地方区域特色经济, 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实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协同创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应晓红.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创建研究——以宁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 2013 (04) :29.

[2][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42-46.

[3]任泽中, 陈文娟.引入协同创新理念, 优化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10) :45-47.

[4]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 13-3-14 (011) .

[5]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2) :45.

[6]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2) :4-6.

[7]谭玲玲.大学生网络创业实训及创业孵化机制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08) :28.

[8]曹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吉林省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14.

[9]和浩.创新型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4) :12-13.

[10]任泽中.陈文娟.引入协同创新理念, 优化高校创业教育[J].招生与就业, 2013:45-47.

卷绕机创新性升级改造方案 篇8

风机输送法和卷绕法的不足

1.风机输送法

风机输送法的过程是在分切机两边分别安放一条有足够长度的软管道和一台功率较大的风机,在分切工序中,开启风机时可将产生的分切边角料吹入软管道,软管道的尾部摆放在生产车间外面的纸脚房内,分切边角料便可以通过软管道而实现回收处理。这个方法存在的缺点是:能耗较高,风机和软管道占用空间较大,软管道的摆放较为麻烦,如果随意摆放的话还会影响整个生产车间的视觉效果。

2.卷绕法

如果卷料在分切工序产生的分切边角料较少,就可以采用卷绕法来完成回收处理。卷绕法通过卷绕机来实现分切边角料的回收处理,但一般的卷绕机只适用于比较宽且不易拉断的分切边角料,很多包装印刷企业为降低成本,希望在包装产品的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材料,因此分切边角料大多比较窄,有时其外侧还会存在裂口,在卷绕过程中极易被拉断。分切边角料被拉断后,在分切机不停止的情况卷绕机就无法继续工作。业内人士都知道,分切机在工作中途尽量不要停顿,一旦中途停顿便会影响包装产品断面的平整度,影响整体质量。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卷绕机在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卷绕机升级改造方案

笔者受纺织业中“涡流纺”技术的启发,决定在原有的卷绕机上增设一个涡流箱来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的卷绕机打破了以往的局限性,能够使断裂后的分切边角料借助气流的作用缠绕到收卷轴上,分切机与升级后的卷绕机示意图如图1所示。

卷绕机改造方案的具体内容为:

(1)选取一台功率较小的风机,其功率为一般分切机功率的1/5~1/3即可。

(2)将卷绕机放置在分切机旁边,风机吹风口对着卷绕机的涡流箱。在正常情况下,分切边角料在力矩电机的拖动作用下就可以实现卷绕;当分切边角料发生断裂时,后续产生的分切边角料可在风机气流的作用下进入涡流箱,将涡流箱设计成蜗壳状,风机气流的方向便会绕收卷轴旋转,这样后续产生的分切边角料就会随着气流运动而缠绕在收卷轴上,从而实现不停机持续卷绕的目的。

(3)因为分切边角料比较窄,必须采用绕线的方法将其卷绕成卷,因此可采用凸轮带动摆杆或往复螺杆来进行往复运动以实现绕线。

升级改造之后的卷绕机具有能耗低、占地空间小等优点,主要解决了包装产品分切工序中分切边角料经常断裂的问题。如果您还被类似的问题所困扰,希望笔者的这项创新性改造能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自护、自救教育教学设计与反思下一篇:财务管理试卷之精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