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

2024-08-03

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精选10篇)

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 篇1

关于请求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申请书

申请人:。

被执行人: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决定将本案被执行人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在征信系统予以记录。

事实与理由:

纠纷强制执行一案(执行依据:,执行案号:

法执字第 号),鉴于(写明被执行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具体事实),故被执行人

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

务,依法应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依据《民

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

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出本申请,望予以支持。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

项、第二条之规定,提

****年**月**日

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 篇2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 (略)

(二) 基本原则

———坚持合法性。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要严格遵照法律法规实施。

———坚持信息共享。破除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以及国家机关与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用信息壁垒, 依法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

———坚持联合惩戒。各地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 形成合力, 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各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发挥各方面力量, 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治理, 实现政府主导与社会联动的有效融合。

(三) 建设目标。到2018年,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能力显著增强, 执行联动体制便捷、顺畅、高效运行。 (略)

二、加强联合惩戒

(一) 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限制

1、设立金融类公司限制。

将失信被执行人相关信息作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 以及参股、收购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批的审慎性参考, 作为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审批,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审慎性参考。限制失信被执行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保险公司。

2、发行债券限制。对失信被执行人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从严审核,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3、合格投资者额度限制。

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审批和管理中, 将失信状况作为审慎性参考依据。

4、股权激励限制。

失信被执行人为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 协助中止其股权激励计划;对失信被执行人为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的, 协助终止其行权资格。

5、股票发行或挂牌转让限制。

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股票发行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票审核的参考。

6、设立社会组织限制。

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作为发起设立社会组织审批登记的参考,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发起设立社会组织。

7、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或主要使用财政性资金项目限制。 (略)

(二) 政府支持或补贴限制

1、获取政府补贴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申请政府补贴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支持。

2、获得政策支持限制。

在审批投资、进出口、科技等政策支持的申请时, 查询相关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作为其享受该政策的审慎性参考。

(三) 任职资格限制

1、担任国企高管限制。

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 限制其担任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以及国有资本参股公司国有股权方派出或推荐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已担任相关职务的, 按照有关程序依法免去其职务。

2、担任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 限制其登记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

3、担任金融机构高管限制。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4、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 限制其登记或备案为社会组织负责人。

5、招录 (聘) 为公务人员限制。

限制招录 (聘) 失信被执行人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在职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失信情况应作为其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参考。

6、入党或党员的特别限制。

将严格遵守法律、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情况, 作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以及党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

7、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 不作为组织推荐的各级党代会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

8、入伍服役限制。

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 将其失信情况作为入伍服役和现役、预备役军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

(四) 准入资格限制

1、海关认证限制。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成为海关认证企业;在失信被执行人办理通关业务时, 实施严密监管, 加强单证审核或布控查验。

2、从事药品、食品等行业限制。

对失信被执行人从事药品、食品安全行业从严审批;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矿山生产和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等行业;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上述行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已担任相关职务的, 按规定程序要求予以变更。

3、房地产、建筑企业资质限制。

将房地产、建筑企业不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情况, 记入房地产和建筑市场信用档案, 向社会披露有关信息, 对其企业资质作出限制。

(五) 荣誉和授信限制

1、授予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道德模范、慈善类奖项限制。

将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情况作为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的前置条件, 作为文明城市测评的指标内容。有关机构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不得参加文明单位、慈善类奖项评选,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后取得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慈善类奖项予以撤销。失信被执行人为个人的, 不得参加道德模范、慈善类奖项评选,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后获得的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慈善类奖项予以撤销。

2、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荣誉限制。

协助人民法院查询失信被执行人的律师身份信息、律师事务所登记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为律师、律师事务所的, 在一定期限内限制其参与评先、评优。

3、授信限制。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融资授信时要查询拟授信对象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为失信被执行人, 对拟授信对象为失信被执行人的, 要从严审核。

(六) 特殊市场交易限制

1、从事不动产交易、国有资产交易限制。 (略)

2、使用国有林地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申报使用国有林地项目;限制其申报重点林业建设项目。

3、使用草原限制。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申报草原征占用项目;限制其申报承担国家草原保护建设项目。

4、其他国有自然资源利用限制。 (略)

(七) 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

1、乘坐火车、飞机限制。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民航飞机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2、住宿宾馆饭店限制。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住宿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国家一级以上酒店及其他高消费住宿场所;限制其在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高消费场所消费。

3、高消费旅游限制。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出境旅游, 以及享受旅行社提供的与出境旅游相关的其他服务;对失信被执行人在获得旅游等级评定的度假区内或旅游企业内消费实行限额控制。

4、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限制。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以其财产支付子女入学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5、购买具有现金价值保险限制。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支付高额保费购买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产品。

6、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等限制。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及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等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八) 协助查询、控制及出境限制

协助人民法院依法查询失信被执行人身份、出入境证件信息及车辆信息, 协助查封、扣押失信被执行人名下的车辆, 协助查找、控制下落不明的失信被执行人, 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出境。

(九) 加强日常监管检查 (略)

(十) 加大刑事惩戒力度

公安、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以及其他妨碍执行构成犯罪的行为, 要及时依法侦查、提起公诉和审判。

(十一) 鼓励其他方面限制

鼓励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使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结合各自主管领域、业务范围、经营活动, 实施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

三、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

(一) 失信信息公开

人民法院要及时准确更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 并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有关网站、移动客户端、户外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 供公众免费查询。 (略)

(二) 纳入政府政务公开 (略)

(三) 信用信息共享

各地区各部门之间要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 实现信息共享, 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财政、金融、税务、工商、安全监管、证券、科技等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有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四) 共享体制机制建设

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信息共享体制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略)

四、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一) 进一步提高执行查控工作能力

1、加快推进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设。

加大信息化手段在执行工作中的应用, 整合完善现有法院信息化系统, 实现网络化查找被执行人和控制财产的执行工作机制。 (略)

2、拓展执行查控措施。

人民法院要进一步拓展对被告和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控手段和措施。研究制定被执行人财产报告制度、律师调查被执行人财产制度、公告悬赏制度、审计调查制度等财产查控制度。

3、完善远程执行指挥系统。

最高人民法院和各高级、中级人民法院以及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要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和远程指挥系统, 实现四级法院执行指挥系统联网运行。 (略)

(二) 进一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

1、完善名单纳入制度。 (略)

2、确保名单信息准确规范。 (略)

3、风险提示与救济。 (略)

4、失信名单退出。 (略)

5、惩戒措施解除。 (略)

6、责任追究。 (略)

(三) 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

1、进一步加强协助执行工作。 (略)

2、严格落实执行工作综治考核责任。

将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情况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有关要求。

3、强化对党政机关干扰执行的责任追究。

党政机关要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 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范围。 (略)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 加强组织实施 (略)

(二) 强化工作保障 (略)

(三) 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略)

(四) 加大宣传力度 (略)

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 篇3

《意见》规定了11类37项惩戒措施,包括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限制、政府支持或补贴限制、任职资格限制、准入资格限制、荣誉和授信限制、特殊市场交易限制、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出境限制、加强日常监管检查、加大刑事惩戒力度等。

《意见》规定,法院要及时准确更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并通过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平台、有关网站、移动客户端、户外媒体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供公众免费查询。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与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建、财政、金融、税务、工商、安全監管、证券、科技等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 篇4

xx人民法院:

申请人诉XX、XX、XXX、XXXX纠纷一案(案号(2014)XXXX号)经贵院申请受理、判决,并于2015年4月8日进入强制执行阶段,截止申请日,相关被申请执行人始终不予配合并履行判决义务,致使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难以维护。为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特申请贵院:

一、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处置、划扣被申请执行人财产,并要求被申请人每月申报财产。

二、冻结被申请人所有账户存款,并执行。

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的决定文件(法释(2015)17号),向被申请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

四、将被申请人纳入全国被执行人名单和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予以信用惩戒。

五、申请取消失信被执行人XX、XXXX、XXXX、XXX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和港、澳、台出入通行证。

特此申请!

此致 XX人民法院

关于失信议论文 篇5

我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我的同学要来我家,我教她叠小蝴蝶。

妈妈见我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锦婷,你怎么不走了?”“妈妈,我昨天和同学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小蝴蝶。”我说。“ 改天再教你的同学吧,今天你还要去阿姨家呢。”妈妈说。“不行!不行!我的同学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我说。“那......回来你去同学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叠小蝴蝶,好吗?”爸爸在一旁说。“不,爸爸。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我明白了,我们的女儿是个守信用的孩子。”妈妈望着我笑了笑,说:“那你就留下来吧!”

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 篇6

长征二万五千里成就,是靠走出来的;抗战八年加三年成果,是靠打出来的;建国六十又一年辉煌,是靠干出来的。回望我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事不论巨细,无一不是要靠着兢兢业业地奋斗,扎扎实实地创造才能有所成就。空想不会有事业的发展,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未来的成就。

说到行动,有两句名言说的很好:一句是古人说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句是今人说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两句话点出了我们本次年轻干部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加强理解力与执行力的重要性。可以说,理解力与执行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条件。对于任何一个想干事、想干成事的职工,理解力和执行力至关重要,切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没有好的理解力必没有好的执行力,理解能给执行指明方向和步骤;空有好的理解力,没有好的执行力也达不到目的,执行是理解的归宿。

过去常常提到,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这种军令似的话语只在特定环境下适用,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理解就不会有真正的执行。一方面,理解是执行的基础,理解为执行指明方向。我们常讲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应该怎么发展,这需要认真思考和理解。执行不是盲人 1

摸象,只有那些有方向、有目标、有思路的行动才能带来好的结果。另一方面,理解的高度、深度决定执行的力度、准度。准确把握事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准确理解领导部署的内涵和意图,才能保证执行有力有效。再一方面,理解是执行的润滑剂。人脑不是电脑,人身不是机械,我们每一个人做事都具有主观性,都不是机械的操作,只有真正理解了,为我们所内心所接受了的东西执行起来心里才顺畅,才会全身心投入而不是暗打折扣,这样做事方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对形势任务和领导部署的理解,有了发展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关键就是要走出第一步,把领导的部署切切实实地执行起来,并一以贯之地执行到底。没有执行力,落实就是空话,发展就是口号。小至工作完成,大至事业进步,都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保证的。再宏伟的发展蓝图、再光明的前景目标,都需要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干部职工身上来实现,都要分阶段细化为一项项的工作标准和要求来实现,都需要落实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的行动来实现。

实践告诉我们,知易行难。理解力和执行力的重要性都很容易认识和体会到,但到关键的要切实提升理解力和执行力的时候,就会遇到障碍。正如事业发展一样,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也是不容易取得的,需要在工作中认认真真、踏踏

实实去实践、去感悟、去体会、去总结,从一切责骂、挫折、失败,褒奖、成功、成就中去吸取有益的养分。当我深入的剖析自己的时候,真实地发现,自己在这一步的重要行动上也是有所欠缺的,有时不免染上了学习上懒、思想上满、作风上散、行动上缓的通病,导致工作执行力度和进度无法满足领导、同事、群众的要求。自当以此次年轻干部教育培训为一个促人奋进的新起点,深入思索和探究提升工作理解力的方法,持之以恒进行提高工作执行力的实践锻炼。

我认为,要提升个人的工作理解力和执行力,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勤学好学,提升境界。站的高,望得远。个人思想境界、理论境界的高度决定了工作思路的高度。境界从何而来?从学问中来。学问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学习,孜孜不倦地学习,是一切知识与能力的源泉。我们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在读书中学、在工作中学、在教育培训中学,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不断丰富知识储量,开拓发展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借以带动自身的形势把握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规划制定能力、工作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严格要求,提升标准。标准的高度决定工作执行要求的高度和严度。一般化的要求必定是一般以下的结果,一般化的措施必定是一般以下的效果。提高标准才能提高质量。提高工作标准是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一项长期任

务,要深化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每项工作都要树立高标准,再小的工作不干则已,干就干得漂漂亮亮,干就干成精品。要以创先争优的标准做好每一项份内工作,绝不能满足于差不多就好、过得去就行的低级标准。

三、扎实实践,付诸行动。执行力就是实践的能力,行动的能力,再好的项目、再宏伟的规划,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执行落到实地,才能变成实事,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行动也有其特点和要求:

一是实践要善于把握重点和关键。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认清、抓住重点要求,看透、点准关键环节,下决心进行突破,就会天高地阔,反之就会困难重重。对于工作上的要求和部署,找准重点和关键,以重点要求和关键环节为核心谋划思路,才能推动工作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实践要善于创新理念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需求的变化,我们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形势有新任务,新任务有新要求。墨守成规不能成就当下的新事业,习惯于用老思路办事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日益紧迫的安全需求。我们需要创新思路,采取新的方法,才能切实履行扩展之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三是要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深刻影响着工作执行的力度。作风漂浮,不深入调查研究,不认真谋划思考问题,不能扑下身子执行任务的人,必然没有好的执行

力。但漂浮的工作作风可以改变,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可以养成。只要我们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踏踏实实做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明日事善谋划,必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四要树立积极进去的精神面貌。以积极心态投入工作,必然有积极的报偿;消极、得过且过、马马虎虎的人,做事结果也必然马马虎虎。我们的事业,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事业,担负着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安全服务、减少人民灾害损失的崇高使命,工作不积极、不认真、不严谨、不扎实,便是对这一使命的严重亵渎。我们需坚决摒弃工作上等靠、被动应付的思想,以认真负责的积极姿态,履行好每一项职责。

五是要严格执行组织纪律。纪律是工作得到严谨执行的保证。组织无序、纪律不严并不代表我们工作作风的主流,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整体形象,影响了事业的发展前程。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工作实践中严肃组织纪律性,树立起我们队伍高效、有力的工作形象。

我们的工作形象对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党和政府的支

持,能否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有着重要影响。而工作形象与我们的工作作风与工作效能直接相关。工作理解力和执行力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局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

加快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思考 篇7

一、影响预算单位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因素

(一) 预算单位对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重视程度。

预算单位负责人是否重视支出预算执行工作是关键;是否制定预算执行相关制度是保证;财务部门是否有效地组织此项工作是基础;业务部门是否积极配合是核心。

(二) 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及预算的准确性。

预算编制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 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组织实施的条件, 采用科学的方法、经过充分的论证, 才能编制出准确的预算。否则编制出不准确的甚至超过实际需要的大额预算, 容易形成大额结转或结余资金, 严重影响执行进度, 导致项目预算执行率过低。

(三) 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 拨款的方式及程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预算单位用款额度申请的环节少、到账快, 为加快支出预算执行提供了条件。但由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后, 所有资金都进行了分类, 必须根据其自身的属性实行专款专用, 资金之间不能调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需要支出的项目没有额度, 而其他项目有额度暂时不用却被闲置。对于部分大额支付, 财政部门安排采用直接支付的方式, 由于直接支付的程序复杂, 不仅需要齐全的材料, 还需要财政部驻地方专员办事处现场审核及批准, 再经过主管部门向财政部申请支付。某个环节时间出现延缓, 都有可能影响支出预算执行进度。

(四) 政府采购对支出进度的影响。

根据《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对目录产品、服务以及达到一定额度的采购活动, 都必须实施政府采购。特别是其中的公开招标, 要求公示的时间长, 程序复杂, 预算单位如不能尽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就有可能影响预算执行进度。

(五) 购置进口设备对支出进度的影响。

按财政部文件规定, 单位购置进口设备的, 应组织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论证, 确有必要购置的, 还需报主管部门、财政部审批, 方可购置;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 要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实施采购。预算单位应认真履行各项手续, 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加快基层单位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必须以规范执行预算为前提

(一) 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

近年来, 国家不断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 要求预算单位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在资金和项目方面要严格管理, 必须遵守财经法规, 规范使用各类资金。预算单位必须高度重视预算资金的管理, 建立健全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强化资金管理的能力, 增强制度的约束力。既要加快预算的执行进度, 又以保证资金的规范使用为前提。

(二) 履行各种必要的审批手续。

预算单位不能以加快支出进度为借口, 不履行各种必要的审批手续, 简化政府采购方式。基层单位应对本年的预算内容进行细致研究, 提前做好各种准备, 如对需要审批的事项做到及时审批, 对应采取公开招标采购的事项, 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招标文件的编制等前期工作, 条件具备及时开展工作。

(三) 坚持专款专用原则。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 对所有的预算进行了详细的功能分类, 预算单位必须按照预算的安排, 按功能使用各项资金, 实行专款专用。

(四) 必须坚持效益原则。

牢固树立依法理财和厉行节约的理念, 坚持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和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并重相结合, 规范资金管理, 防止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和不讲效益的行为发生。

(五) 不得“突击花钱”。

预算单位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应按序时进度进行, 年终“突击花钱”不利于预算单位很好地执行财经纪律, 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不利于勤俭节约观念的形成, 预算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避免年终“突击花钱”。

(六) 杜绝“以转代支”。

预算单位在关键时点支出预算执行较差, 而上级又提出进度要求, 有些单位不是认真地执行预算, 而是将预算的额度转到其他账号, 这种“以转代支”的行为, 严重违反国家预算管理有关规定, 要坚决杜绝。

三、积极采取措施, 加快预算单位支出预算执行进度

(一) 预算单位要高度重视支出预算执行进度的管理工作。

预算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预算执行进度的总负责人, 统领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管理工作, 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营造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抓落实, 合力推动预算执行的良好局面。基层单位应根据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 制定本单位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文件, 从制度上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约束、促进, 建立长效机制, 从根源上做好预算执行进度工作。单位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工作的具体承担部门, 应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 把执行进度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二) 科学编制预算, 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预算单位一方面根据国家支持的政策, 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 积极申请经费, 做好单位的预算规模;另一方面, 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上下工夫, 通过积极组织、认识论证、领导决策等程序, 确保做实预算, 保证预算与实际需要基本相符;对项目实施有科学规划, 依据项目年内可完成进度分年度下达预算指标, 当年预算才能全部执行, 年底不会出现大量结转和结余资金。

(三) 按时编制预算执行计划, 提前预拨项目经费。

积极做好预算执行计划的编制工作。特别是在每年的十二月份, 根据财政部“一下”控制数, 以及下年度一季度事业发展及项目经费支出情况, 提前申请预拨一季度项目经费, 确保一季度项目事项正常开展。同时做好其他各季度的项目经费计划的申报工作。在预算计划编制过程中, 一方面根据项目的特点, 准确测算经费计划;另一方面把握项目经费开展的提前量, 争取项目任务提前完成。

(四) 对单位预算细化到各部门, 建立预算执行管理责任制。

为更好地执行预算, 预算单位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单位部门预算、单位各部门的职能及事业发展情况, 将预算单位的经费预算分解细化到各部门。这样有利于增强预算执行责任意识, 转变“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 建立预算执行管理责任制, 切实负起严格预算执行的责任和义务, 提升预算执行管理水平, 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供组织保证。

(五) 根据预算资金的特点进行分类指导, 促进各项资金按序时进度执行。

项目支出是预算执行的重点。项目主要包括事业项目、科研项目及基本建设项目。在执行过程中, 为保证各类项目能及时执行预算, 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从实际情况来看, 基本建设项目、科研项目预算的执行进度相对滞后,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基本建设项目由于各项程序较为复杂, 前期要求准备的事项比较多, 预算单位在申报基本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保证项目批准后能及时得到实施。科研项目由于实施的时间较长、科研人员不关心支出进度等情况, 财务部门应经常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情况说明, 要求科研人员加快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度;对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要及时完善手续, 到财务部门办理支付手续;同时争取科研人员对此项工作的支持、理解。

(六) 预算单位财务部门应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

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 需要财务部门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更重要的是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在抓支出进度时, 主要依靠业务部门, 落实项目任务, 尽快实施项目, 尽早完成项目任务。在此基础上, 按照项目实施的有关经济合同、发票、验收报告及审核报告等, 及时结清款项。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 首先应说明对执行慢的项目财政部门将按比例相应核减下年预算;应以执行速度慢的项目为主, 重点是分析执行慢的原因, 查找问题, 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七) 对部门项目经费集中批次进行政府采购。

为加快项目执行进度, 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资金, 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对项目同类的设备等进行合并集中采购, 如家具、电脑等。这样既能加快项目实施的进度, 有利于预算的尽快执行, 又能规范基层单位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

(八) 关键时点下发通知, 监督预算执行进度。

关于加快失信被执行人 篇8

申 请 人:

所住地:

电话:

被执行人:

所住地:

电话:

申请人与被执行人离婚一案,经***市***法院作出(***)***民初字第***号民事***书,现被执行人拒不遵照生效判决履行。为此,特申请贵院给予强制执行。

执行请求:

1、请求贵院执行被执行人应向申请人支付的抚养费,共计***个月***元。

2、被执行人支付本案执行费。

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自***年***月经贵院判决离婚,离婚后被申请人从未按生效判决付给申请人一分抚养费,申请人多次索要无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判决,申请人与孩子的生活处于极大困境,特申请贵院强制执行该判决。

被申请人的财产状况如下: *******

此致

关于贯彻执行 篇9

——2008年7月3日在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李新全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列席同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是依法统计的基本准则。近年来,在区委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全面监督下,我区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坚持依法统计,全面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充分发挥《统计法》在改善统计工作环境、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统计工作在服务政府决策、加快天河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面,我就天河区贯彻执行《统计法》情况作汇报:

一、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夯实统计基础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坚持把统计基础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统计基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分别到我区开展统计巡查,对我区统计基础建设及企业贯彻执行《统计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充实力量,壮大基层统计队伍。我区于2005年3月将统计局单独设置,内设5个职能科室,在此基础上,2006年4月,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河区服务业调查中心,增加了5个事业编制。从2005年开始,区政府还专门拨款聘请专职统计员到街道工作(以下简称区聘统计员),充实街道统计力量。二是增加投入,优化基层统计工作环境。我区各项经费投入能够满足统计需求,为保障各街道统计工作正常开展,改善基层统计的办公条件和环境,2006年,区政府专门购买了电脑和打印机,分配到各街道,优化基层统计工作环境。三是推进统计信息化,提升统计工作效能。着手建立天河区数据整合分析系统,对统计信息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推行广州市宏观数据库采集平台,加强统计报表网上报送工作,提高统计工作效能,目前各专业网上报送率达到80%以上。

二、扎实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充分发挥《统计法》为统计工作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区坚持依法统计,强化统计执法,深入开展统计普法,统计法制建设走在全省前列。2006年,区统计部门被评为2001-2005广东省统计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今年,继被广州市统计局确定为市统计法制工作示范点后,我区又被广东省统计局确定为全省仅有的两个统计法制工作示范点之一。

(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统计法制宣传,为依法统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我区坚持以统计对象的宣传教育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广泛深入地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一是面向领导干部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关键在领导。为此,我区将《统计法》纳入区处级领导干部普法教育内容,加强对领导干部统计法律法规教育。二是面向统计从业人员开展普法培训。结合业务知识学习,加强对统计部门和区聘统计员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针对广大统计调查对象,通过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考前培训,加强统计法宣传教育。三是面向全社会开展《统计法》宣传活动。抓住“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统计执法检查等有利时机,借助天河信息网和天河新闻等宣传平台,通过制作宣传画报、送法到企业、举办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市民对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工作的认知。四是加强警示教育。对重点违法案件通过网络、报刊进行曝光,并将重点违法案件汇编成册,通过定期报表和年报培训发到统计对象中,起到警示教育的目的。

(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和违法案件。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统计执法工作,确立了以统计执法为突破口,狠抓统计违法案件查处,全面推进统计法制建设的工作目标。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针对统计执法难度大等现象,及时组织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知识,熟练掌握新的法律文书和执法程序,鼓励执法人员大胆执法,排除各种干扰,集中精力办案。二是大力开展执法检查。根据全市的部署,统计部门每年联合区政府法制办、区监察局,针对重点单位开展全区统计执法大检查,并把检查的重点放在迟报、拒报、瞒报和漏报统计数据上,突出解决统计数据报送不及时、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注重实效,采取抽查、突击检查和抽样调查等多种方式,围绕领导比较关注、群众比较敏感的主要指标,结合年报和定期报表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质量执法检查,切实加大日常执法检查工作力度。三是及时反馈,促进整改。对于检查出的问题,抱着不回避、不隐瞒的态度,责令企业立即停止统计违法行为,拿出整改方案,限期改正,并进行警告和通报批评。从2005年3月统计局单独设置以来,全区重点检查统计调查单位500多家,查处统计违法案件129件,有效地遏制了统计违法行为,营造了良好的统计外部环境。

(三)强化措施,规范行为,加强统计法制规范化建设。根据《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广东省统计管理条例》和《广州市统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区着力规范统计执法行为,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一是推行统计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建立了统计部门与政府法制部门联合执法制度,健全了统计执法责任制和统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统计部门每年负责制定统计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并将执法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工作岗位,使统计执法工作任务明确,责任清晰。二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统计行为。制定了全区统计工作定期通报、催报等制度,完善统计执法程序、案件会审制度、案卷归档以及案件上报等制度,并按《广东省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要求,规范了执法检查文书,进一步增强了统计法制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上下联动,狠抓统计执法检查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各街道区聘统计员在统计执法检查中的作用,重点检查统计调查对象是否严格执行统计方法制度,统计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基础资料是否齐全,数据质量是否真实,统计违法行为和案件是否得到了严肃的查处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限期整改。

三、坚持依法统计,切实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信

在《统计法》的保障下,多年来,我区统计工作秩序良好,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得到了较好发挥,统计工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近年来,针对我区现代服务业发达、统计单位量大面广的特点,区统计部门牢牢抓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两个重点,大力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勇于探索,深化改革,使统计更好地反映发展、评价发展、宣传发展和促进发展,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优质服务。经统计,2007年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204.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GDP总量位居全市首位。

(一)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提升统计业务水平。建区以来,天河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统计对象不断增多,目前,全区有21398个法人单位,6843个产业活动单位,6万多个个体经营户。其中,全区纳入年报的单位6300多家,季报单位3900多家,月报单位1900多家,各专业统计单位数量在广州市十区中位居前列。面对统计业务的不断增多,全体统计工作者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一致,高效地完成了各项统计业务。一是多方入手,做好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建立、落实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工作责任制,抓好年报、定期报表的布置和培训工作,严把报表数据质量关,确保数据质量。二是完成各种定期和不定期调查工作。按照上级统计部门要求,认真做好劳动力调查、万户居民调查等定期、不定期调查;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开展天河区社区居民法律服务需求调查、天河区企业金融服务需求调查等地方调查。三是完成重大普查任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污染源调查等都是国家定期开展的全国性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完成各项大型调查对于摸清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意义重大。目前,我区正筹备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是我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对于摸清我区第二、三产业发展现状,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统计制度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近年来,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结合天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区积极推进统计规范化管理,切实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一是积极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建立健全个体户抽样调查制度,围绕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区、构建和谐天河,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源头数据准确性。为确保数出有源,我区建立健全了统计报表报送制度、派发资料签收制度、会议签到制度、迟报登记制度、统计资料交接登记制度等,并建立了三道关卡确保数据质量。三是加强数据质量的评估和管理。全面执行上级统计部门《GDP核算方案》,定期开展GDP数据与税收、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对比、年报数据与税收情况对比分析,建立数据评估、发布管理和对外提供统计资料制度,层层把好数据质量关,认真做好数据质量的评估。

(三)强化统计服务功能,提升统计服务水平。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中心,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网络健全、反应快速的优势,加强统计监测预警,为决策提供依据。一是畅通统计信息服务社会渠道。围绕建立服务型机关要求,认真做好月、季报和统计年鉴的编辑,积极搜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资料,做好经常性统计数据资料的发布,畅通统计信息服务社会渠道。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服务。以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为主打产品,及时向区领导提供动态信息,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揭示存在问题。针对我区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为 “十一五”规划编制、“天河区村改制公司调研”等多项课题研究和区领导班子考核、换届工作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服务。三是针对决策需要做好服务。创刊了面向区领导的内部刊物——《天河统计分析参考》,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分析会,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倾向性、苗头性、趋势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专题分析,送区领导审阅。其中,《天河区创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关于我区2006年税收和一般预算收入增幅排名靠后原因的分析》、《天河亿元企业状况分析》、《天河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分析》等统计分析得到了区领导的肯定。

四、贯彻执行《统计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一)贯彻执行《统计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区在贯彻执行《统计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从这几年的统计执法检查情况看,我区在贯彻执行《统计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1、基层统计执法环境还不够理想,统计法制观念淡薄。由于对《统计法》的宣传不够,社会各方面对《统计法》的认识不多。一些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对《统计法》和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统计法制意识淡薄,没有把按规定上报统计报表看作是应尽的法定义务。社会上仍存在《统计法》是一种“软法”、“豆腐法”的思想观念,错误地认为修改、调整几个统计数据算不上违法,甚至对统计人员上报数据横加干涉,数据上弄虚作假,迟报、漏报、瞒报、拒报统计数据等统计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全面性。

2、基层统计机构不够健全,统计力量薄弱。一是受机构职数限制等原因,我区街道一级没有单独设置统计机构,各街道承担统计工作的科室也不尽相同,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都是兼职,专业性不够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街道统计工作职责的落实和全区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在区属21条街道中,大多数街道统计工作仅是依靠区聘统计员开展统计工作。目前,除石牌街、林和街、天河南街等统计调查对象较多的街道安排了区聘统计员2-3人外,其余街道只有1人,他们既要做好常规统计工作,又要完成各项大型普查和各种专项定期、不定期调查任务,统计力量薄弱与任务繁重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3、统计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检查力度不够大。近年来,尽管我区统计执法检查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受机构编制影响,区统计部门没有专设统计执法机构和专业统计执法队伍,统计执法检查力量严重不足,这些都制约着统计法制工作的有效开展。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区发出催报单239宗,经催报3次后发出查询书的25宗,目前已立案查处19宗,其中,屡次迟报统计资料7宗、拒报统计资料12宗,罚款42500元。这些情况表明,我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统计违法现象。

(二)对贯彻执行统计法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创新手段,加强统计法制宣传。要继续做好统计“五五”普法工作,解放思想,继续创新手段,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地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扩大《统计法》的影响,强化全社会统计法制观念。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统计对象负责人的宣传,促使领导干部和统计对象负责人主动学法,自觉守法。要进一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要切实抓好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使“不出假数”成为每个统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2、进一步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加强对《统计法》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重点抓好统计数据质量执法检查,力求取得实效。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处理。对屡查屡犯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对严重违法,强令、授意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编造统计数据的典型案件要予以曝光,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3、进一步规范统计执法行为,推进统计依法行政。要严格统计执法程序、案件会审制度、案卷归档以及案件上报等制度,做好案件立案调查、结案备案等工作,要进一步健全统计违法案件通报制度。建立健全统计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统计对象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的质量和水平。

失信惩戒细则 篇10

第一条 为推进**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实现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完善行业禁入和退出机制,增强社会共同治理能力,震慑违法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国发〔2014〕2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凡在**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的食品药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失信行为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直属各单位和机关有关处室根据职责范围,开展信用评定及失信惩戒措施实施工作。

第四条认定企业失信行为依据的企业信用信息,以**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的企业信用记录为准,由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以下简称“主体”)的基本信息和行政处罚信息组成。

第五条**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按下列分工具体操作:

(一)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局直属各单位负责录入、更新本单位受理许可事项的食品药品企业基本信息;录入本单位只能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二)市局应急管理处负责录入市局受理许可项目的食品药品企业基本信息;负责全市食品药品企业基本信息录入、更新的审核通过

(三)市局各有关处室负责录入职能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第六条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按照下列期限记录:

(一)食品药品企业的基本信息的录入至少每季度更新一次,信息记录期限自准入之日起至退出为止;

(二)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记录期限为3年,自相关行政行为生效之日起计算;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记录期限超过3年的,从其规定;前款规定的记录期限届满后,自动取消记录和失信评价。

第七条禁止申请许可、禁止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等资格限制事项,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资格限制期限的,从其规定;没有明确规定期限的,限制期限为2年,限制期限届满时自动取消资格限制和失信评价。

第八条主体的行政处罚信息被收集、整理后,认为该主体行为失信,按失信程度对应扣分值进行信用分级评定。

失信等级分为三级,失信程度逐级递增: 扣分累积为0分至5分(含),为一般失信; 扣分累积为5分至9分(含),为较重失信; 扣分累积为9分至12分(含),为严重失信。一个信用周期内,主体信用扣分累积满12分后(超出12分以12分计),不再进行扣分累积。

第九条,同一主体首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0.5分,两次以上每次扣1分:

(一)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主体存在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无需做出行政处罚,但需要进行责令改正或行政提示、行政建议、行政告诫、行政约谈等行政指导的;

(二)经立案调查确认违法,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免予行政处罚或者单独给予警告处罚的。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次扣2.5分: 1.单独处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折合金额不足10万元的;

2.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处3万元(含)以下罚款的。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次扣3.5分: 1.单独处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折合金额10万元(含)以上,不足30万元的;

2.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处罚款3万元(不含)以上,10万元(含)以下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次扣4.5分: 1.单独处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折合金额30万元(含)以上,不足100万元的;

2.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处罚款10万元(不含)以上,50万元(含)以下的。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次扣5.5分: 1.单独处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折合金额100万元(含)以上的;

2.法人和其他组织被处以罚款50万元(不含)以上的。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12分:

1.主体被禁止申请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被禁止从事食品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等资格罚的;

2.主体因违法行为被行政机关给予撤销或者吊销许可证、批准证明文件处罚的;

3.因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4.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管理总局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全国性或跨区域严重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

第十五条 信用积分的累积随信用评定随时更新,等级评定基本有效期为3年,以首次扣分时间点为起点计算,以

年为单位按等级累进。

第十六条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局直属各单位依照本办法规定的原则进行信用评定,经主要负责人审批决定扣分分值并报请市局相关业务处室复核后生效;市局相关业务处室须经主管领导审批决定扣分分值。

第十七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信用评定的失信等级,对主体执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并记录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信用评定为一般失信的,执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如下:

(一)列为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重点对象,提高日常检查频次;

(二)应当执行的其他惩戒措施。

第十九条信用评定为较重失信的,执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如下:

(一)列为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重点对象,提高日常检查频次,做到一年内专项检查一次以上,全项目检查一次以上;

(二)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进行公示,并在申请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及变更业务时,予以重点审查;

(三)加大抽检力度,对评定为较重失信的主体一年内抽检覆盖率达70%以上;

(四)每向市发改委提交一次较重失信行为企业名单,名单中所列企业在采用综合评标法并设置信用分的政府采购招投标等管理工作中,最高只能得信用满分的一半;

(五)应当执行的其他惩戒措施。

第二十条信用评定为严重失信的,执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如下:

(一)列为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重点对象,提高日常检查频次,做到一年内专项检查二次以上,全项目检查一次以上;

(二)在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进行公示,并重新审核严重失信企业的全部行政许可资格;此类企业申请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及变更业务时,予以重点审查;

(三)加大抽检力度,对评定为严重失信的主体一年内抽检覆盖率达100%,重点品种抽检率达80%;

(三)每向市发改委提交一次较重失信行为企业名单,由市有关部门依据《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等活动;

(四)将企业失信有关情况通报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征信机构,供金融机构对当事人融资授信时参考使用;

(五)严重失信企业将被列入“**省失信企业黑名单”,并依法将企业失信情况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六)应当执行的其他惩戒措施。

第二十一条因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被评价为严重失信的主体或从业人员,在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基础上,将对其执行更加严格的信用惩戒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不予办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申请业务;

(二)加强日常检查频次,做到一年内专项检查三次以上,全项目检查二次以上;

(三)加大抽检力度,一年内抽检覆盖率达100%,重点品种抽检率达100%;

(四)在执行行政处罚时,依法按上限从重处罚。第二十二条被列入“**省失信企业黑名单”的主体,同时存在以下情形的可以向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局各直属分局申请修复信用:

(一)非因主观故意,在合理期限内主动采取整改措施,纠正失信行为,消除失信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二)主体为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而自愿通过的非强制性的质量、安全认证信息的;

(三)连续5年没有行政处罚记录的;

(四)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市局及以上政府部门表彰的;

(五)其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提升食品药品消费安全的行为。

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市局各直属分局对主体信用修复申请进行初评,通过后填报《信用修复审批表》送至市局相关业务处室复评;市局各相关业务处室应当填报《信用修复审批表》,对监管范围内企业的修复申请进行审评。《信用修复审批表》须经市局主管领导同意,并经局长办公会批准后,调整信用评定等级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主体因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被执行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撤销批准证明文件等市场退出机制的,不得申请信用修复。

第二十四条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直属各单位及机关各有关处室应当按照信息收集要求、信用评定办法和规定期限及时收集整理企业信息、更新平台数据、开展信用评定、核定信用等级、执行惩戒措施,并将失信企业信息归入主体监管档案归档保管;每季度向市局应急管理处通报一次失信企业名单。

第二十五条市局应急管理处负责汇集各单位、各部门的失信企业名单;负责向市发改委报送经局领导班子批准的食品药品失信企业信息以及沟通协调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有关工作;负责跨区域、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合作和公开工作;负责协调本部门与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交流与共享。

第二十六条各单位、各部门申报录入异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交换共享的失信信息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信息移送函;

(二)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印件;

(三)立、撤案审批表复印件;

(四)司法机关及行政机关送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判决书、裁决书、建议书及其他相关文件等;

(五)其他有关材料。

上述应当同时提交书面和电子文档,提交审批的内容包括:提交信息的监管部门名称,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需记录的信息内容,结论意见或者决定,做出结论意见或者决定的单位名称,批准人姓名,需要限制的法律法规依据,具体违法行为和限制期限。

第二十七条共享和交换的失信信息应当记录下列内容:

(一)主体的名称、证号;

(二)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的姓名、性别、国别、证件种类及号码;

(三)违法定性的结论意见;

(四)录入时间及起止期限;

(五)申报录入的部门名称;

(六)批准录入的机构及负责人;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二十八条信用信息的公开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于属于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和依法不得公开的其他内容,应当采取保密措施,不得公开和披露。

信用信息的公开范围、公开方式、期限等工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市局应急管理处会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本市食品药品信用信息的收集、使用、上报、审核、审批、录入、更新、归档及保存等方面进行检查,每组织检查一次,并及时做出记录。

第三十条市局应急管理处负责收集和整理各单位、各部门信用信息收集、整理、数据录入以及信用评价工作的情况,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做好食品药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并定期对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和通报。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部门追究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一)未按规定时限上报、录入、归档、更新企业信用信息的;

(二)办案人员漏报、误报、错报以及延期取消失信惩戒的;

(三)录入人员录入失误造成评价结果错误,并没有及时修正的;

(四)录入、归档人员丢失有关材料的;

(五)归档人员未及时归档造成主体档案资料缺失的;

(六)按照规定应采取失信惩戒措施而未采取的。第三十二条玩忽职守以及利用职务之便,违法公布、利用生产经营主体信用信息,侵犯主体合法权益,损害主体信誉或营私舞弊使违法者逃避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的,由监察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直属各单位和机关各有关业务处室应当根据本办法,建立信用体系的管理制度和相关登记台帐,将此项工作纳入执法责任制考核内容,制定专门人员负责,在操作中确保不出现漏报、误报、错报及延期取消惩戒。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是指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及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信用评定,是指根据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在监管中产生的行政处罚信息,以及其他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等提供的与食品药品安全有关的信用记录,对其失信行为进行的评估与量化分级活动。

失信联合惩戒,是指对不同等级的失信主体,联合各有关行政、司法机关采取的方式、类别和力度不同的监管与惩戒措施。

信用修复,是信用等级评定的异处理机制,是给予失信程度较低的主体恢复信用的措施。

上一篇:低碳环保创业的案例下一篇:形容天气差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