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

2024-11-05

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共9篇)

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1

中国人民由屈辱的封建礼教及一个多世纪的贫困中走过来,特别是处于底层的劳动人民,祖辈们过着困苦的,衣食无着落的日子。而今经济发达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意识、觉悟的渐醒,经济的快速增长,它们之间出现了许多的不和谐,因而“一见识少”的中国人受社会迅速发展的负面影响也就特别多。这些负面影响影响了整个社会气候,也影响着那一片净土——校园。

最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通讯,电讯事业,网络事业迅猛发展。有人预测,到2005年我国的网上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多的国家。随着网络事业的迅猛发展,它使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和挑战,面对网上言论,信息污染,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游戏,敌对文化等的负面影响,目前要进网吧“闲”的学生占绝大部分,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如走读班的学生,每天早早出家门,揣着早饭钱,他们却背着书包进入了网吧,直到上课铃声快响之时,才匆匆赶往学校,而在课堂课下均讨论着游戏的精彩。更甚至于早上五六点时,就有学生背着书包倦蹬于网吧门口等着开门,或放学后迅速闪入网吧,直到天黑更有通宵。如

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2

一、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 是指企业在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负的责任, 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即企业在考虑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 还要考虑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责任。[1]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简称CSR报告) 指的是企业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战略、方式方法, 其经营活动对经济、环境、社会等领域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取得的成绩及不足等信息, 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并向利益相关方进行披露的方式[2]。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 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企业以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对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 是因为经营环境的复杂化, 随之带来了环境问题、工资福利问题、产品质量等诸多问题, 引起了广大的社会反响, 所以企业不能光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也要关注利益之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指标的解读

环境信息披露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是指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即是把政府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向社会披露;微观层面是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即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披露。企业为了促进环境交流, 披露企业环境活动, 为利益关系者决策提供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环境业绩、环境会计数据等信息[3]。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呼吸道方面的疾病, 因此工业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利于工业污染防治,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还会促使企业积极主动的开展环保活动, 从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出版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 (CASS-CSR 1.0) 和 (CASS-CSR 2.0) (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中的环境绩效指标共有30个, 主要包括环境管理、节约资源能源、降污减排三个角度。环境管理旨在反映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总的管理体系和报告机构对环境保护所指定的制度以及改进措施。节约资源能源分为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可再生能源利用、循环经济以及绿色办公五个方面, 目的是直接从企业自身着手来保护环境, 从指定办公室的规章制度到资源的节约再利用。降污减排主要包括企业在减少废气、废水、废渣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理念、制度、措施和绩效, 企业报告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知晓污染的情况是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控制污染, 治理污染, 减少污染。

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及趋势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逐年增加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成为了学术机构和环保组织重点讨论的话题, 产生了一些有益的成果。以下就全球企业和中国企业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

第一, 发布报告的企业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2006年以前, 即使算上外资在华企业, 并把企业环境健康安全报告也计算在内, 在中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并不多, 屈指可数。直到2006年, 形势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各类企业争先恐后的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令人目不暇接, 因此2006年也被称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元年”。2012年12月20日,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 (2012) 》。《白皮书》显示, 与2011年相比, 2012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分上升, 整体由一星级 (起步阶段) 步入二星级 (发展阶段) 。[4]从报告的内容上看, 不仅仅是报喜不报忧, 企业也更加注重披露负面信息, 既能看到企业优秀的一面也能认识到企业的不足之处, 令报告内容的平衡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二,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内容逐步详实。从披露的报告来看, 大部分报告内容基本上由企业的基本情况简介、管理体系介绍、绩效指标披露三部分构成。但是随着社会大众对报告认识的深入, 企业报告发布的连续性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2012年第四次发布报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7.1%, 并且在进行披露时还包含了企业与员工、客户、环境的关系, 报告信息的披露的完整性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三,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方增加。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就是为了让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能够以书面的形式获得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内容, 以此为依据来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所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使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 社会责任信息的使用者和需求方主要包括了企业的投资者、决策者、政府机关、消费者、公司员工、非政府组织、环保组织等等。

相对于国外企业的报告来说, 中国的报告在绩效陈述、治理与战略方面的描述相对较好, 而对于管理方面的描述则相对要弱一些, 信息的可获得性和报告审验还做得不够。大多数企业对于管理的指标没有给出足够的论述, 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的信息可以披露, 这种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国内企业接触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时间不长, 所以还需要企业在这方面多多的进行完善和学习。

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 导致环境日益恶化, 特别是大气污染, 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近年来, PM2.5这个名词人们越来越熟悉, 人们抬头仰望到的更多是雾霾, 雾霾遮挡住了阳光, 城市笼罩在了一层灰蒙蒙的迷雾中, 孩子们只能在教室里升国旗, 上体育课, 上班族们上下班都带着口罩, 因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企业必须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造成雾霾现象严重的主要肇事者就是企业, 企业是导致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现实生活中, 企业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利用自然资源, 索取自然资源只会使环境遭到破坏, 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也危害了公众的身体健康, 企业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的同时却给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如果企业希望继续生存下去, 就不得不承担责任, 解决好开发利用环境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十八大的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建设, 企业要节约利用资源, 大幅度的降低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生产。由于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 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环境问题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 开始发布独立的环境报告披露企业对于环境的影响信息。但是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 很难与国际企业建立起交流合作, 不能向国际投资者提供一份准确完整, 水平高的环境披露报告, 所以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生产链的末端, 被发达国家当作污染的避难所。随着中国进入WTO,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 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到我国投资,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 为了使国际披露的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 企业就必须要披露环境信息, 这样我国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对外开放的经济环境。

由于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 空气污染、森林砍伐、水污染等等这些后果使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绿色理念已经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 政府机关、社会大众、公司企业纷纷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呼伦贝尔草原上由于采矿而形成的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坑洞经过十年时间的恢复治理即将恢复往日的美景。对于雾霾的严重污染, 政府也出台了相应了政策, 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依法追究那些制造污染而给群众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的责任。这是政府对于治理环境所出的一记重拳。所以现在无论是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 还是消费者、企业员工等都普遍重视企业的环保形象, 关注企业环境信息。通过披露环境信息可以使企业注重自身环境表现,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从而降低企业环境问题引起的经营风险。企业披露环境信息, 虽然增加了成本, 但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让企业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社会大众通过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 了解企业的环境活动和计划以及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 能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经营收入有所增加、即获得了公众的口碑也赢得了企业的信誉。

参考文献

[1]侯日敬.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探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33.

[2]光耀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 .

[3]耿建新, 尚会君, 刘长翠.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管制的理想框架[J].环境保护, 2007, (8) :26-31.

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3

刘国正说: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能源、资源紧缺和污染加剧的双重约束,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理雾霾、保护生态环境、节水治水等作出指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决向污染宣战。这些,都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防治污染的坚强决心。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仅仅依靠党和政府的重视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力防治污染,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加强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环境信息的公开。中国上市公司是国内众多企业中的佼佼者,有责任带头履行环境社会责任。

据介绍,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2014年继续开展“中国上市公司环境社会责任调查活动”,一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上市公司履行环境社会责任的状况;二是为了督促上市公司将环境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切实履行环境责任;三是为了督促上市公司建立环境责任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披露企业环境信息,并逐步提高披露质量,便于各级监管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及公众充分了解企业相关信息;四是为了带动其他企业共同履行环境责任,并自觉发布环境信息。

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4

为响应河南科技大学团委、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共青团和学生会的号召,我们积极组建了环境污染调查队,于XX-寒假在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对环境污染展开调查。

活动开展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污染分为两种:工业污染(主要)、居民污染(次要);调查地点:孟州市西虢镇--工业区。调查方式:从水、土、空气、生态以及向附近居民询问。在我们前往了孟州市西虢镇--工业区的路上,迎面而来就是因工厂而产生的粉尘,扑鼻而来的是阵阵酸臭味,真是让人作呕不知道这里的居民是如何生活下去的。工业区有化肥厂1,板厂,砖厂,酒精厂,化肥厂2,电池厂,电厂,皮毛厂,机械厂,铝合金厂,三轮车厂,药厂等等。数十个厂聚集在此,是啊,它是给孟州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使这里的人们有了工作,可是却忽略它们带来的污染,不是看不到,而是袋鼠心理假装看不到。虽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以破坏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的`宣传标语,在网上可以看到他们对环境经济双发展的规划,可现实中却并非如此。满天飞的烟尘,刺鼻的气味,灰色的天空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里有太多的烟囱,整天往外排放着工业废气,尤其是酒精厂、药厂排放的最为刺鼻;烧煤厂矿产生的粉尘最多,连马路边的树叶都被粉尘覆盖了。据统计,这里一直高居重度污染,直到下雪才转为良,可雪停后,污染指数又迅速恢复到了重度污染。再来看看工厂排放的污水吧,按理说每个工厂应该都有污水处理系统而且在网上可以查到相关部门检查的结果均为合格,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黄褐色或者说红褐色般的水,而且还泛着刺鼻的气味。这样的水却日日夜夜的通到了黄河中。难道孟州就没有环保局吗?当地居民说,一听说有人检查,工厂就启用设备处理污水,但由于成本问题,工厂一般都不用的,这里的水中谋些元素严重超标,空气质量中也经常有酸臭味,不能起风,否则真的要戴防毒面具了,因此这里的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病率极高,政府部门虽承诺搬迁都好多年了,但迟迟不见动静,有条件的人能搬走的都走了,剩下的只好在这住下去。我在网上也看到很多关于孟州市污染的报道,但都没有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人们群众的反馈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再来说说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一般也就是垃圾和污水。垃圾堆到处可见,有的堆的有二层小楼那么高,但没人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处理,有的人是直接把它点了,但因为有塑料等物品,产生了难闻的烟。居民污水与工业污水相比真的算不了什么,但也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啊。

关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5

关于环境保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人们多有这样的经历:一大盒礼品,拆开一看,大部分是用泡沫塑料填充的;去商店买一支牙膏或一盒玩具,售货员会用一个小塑料袋包装;去快餐店吃快餐,服务员会递给你一份用塑料盒装的饭菜;去农贸市场,可以收集到一大堆塑料袋,蔬菜、水果、肉类、米面??无一不用塑料袋装给你,甚至买一头蒜,也会用一只小塑料袋装起来。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而且价钱也便宜。但是,你可曾想过,它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白色灾难”。

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查阅各种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

一、我们的调查研究:

1、我们在小吃街路旁的一个垃圾箱口统计了一下,半小时扔大大小小的包装袋、快餐盒与塑料制品的次数:早上总共扔了210次;中午扔了105次;而晚上则扔了95次,这仅仅是一个垃圾箱,一天之内废弃的塑料如此多,不难想象全国乃至整个地球上废弃的塑料,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2、我们在小学学校门口的一家小快餐店里打听到:“他们一天中能卖掉快餐250份左右,每份快餐至少需要塑料快餐盒2个,也就是一天至少用掉塑料快餐盒500个。”

4、我们去了新华书店,学校的图书室查阅资料,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少,看来,我们得找另外的办法。

6、为了摆脱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利用网络进行研究。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对我们撰写论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我们对“使臭氧层变薄”这一危害尤其感兴趣。因为塑料废弃物一般存在于地面,而臭氧层存在于天空中,两者相隔那么遥远,怎么会有关系呢?经过翻阅资料,查阅书籍并问了一些教师得出:白色污染经过太阳的发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我们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一种温度可达到上万度的天然发光和发热的“大火球”。当钢铁还未靠进它几千米,就已经化为气体。这么高的温度怎能不破坏地球?为了地球不受到大幅度破坏,臭氧层可真是立了大功了。当太阳辅射时,它便挺身而出,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可由于“白色污染”确实破坏了臭氧层,使它变薄,这将会是地球巨大的危机。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们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

为此,我们建议从我们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4、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

5、发现身边有破坏环境的行为时篇二:关于环保的社会调查报告 保 实 践 调 查 报

关于环保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课题提出:

21世纪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环境问题的世纪。当前,我国已经走出低收入国家行列,正在向小康迈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经济体制转型提供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不协调,又使得各种矛盾不断暴露。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当环境问题像一个重磅,压在人类与自然的天平之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似乎成了一个美丽的梦。不得不说,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已日益严峻了,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能源紧缺„地球已为人类拉响了警钟!环境保护已成为了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今,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也日益重视,这也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可光是喊着:“节约,绿色”的口号是没有用的,因为环保是一个需要付诸于行动的问题,改善人与自然的处境,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从我们实践观察的情况来看,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切实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企业、媒介、公民缺一不可。而 今,全社会的整体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旧处于较低水平。近代屡屡发生的公害事件终于使人们承认了这一事实,并发现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严重.治理已发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计还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们在建设的同时考虑到环境的影响,树立“环境意识”.可见,在公民介绍有关环境化学与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针对合肥各个高校生活垃圾等垃圾处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内容:

1.了解合肥高校环境质量,垃圾筒及清洁工人的状况; 2.根据存在的问题,列表调查(附后)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敲醒环境意识正处于“朦胧”状态的师生,从而提高他们的警觉性:

2.让师生了解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的配合好政府工作,同时也让单位人员掌握师生的看法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制度、措施;对提高合肥各个高校环境质量和师生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四、研究过程:

(一)调查步骤:

1.观察学院周边环境并取景拍照

2.设计问卷,发放填写3.访问环保局职能部门 4.分析并总结调查结果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设计问卷 具体方法:在我们学院采用现场答题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当面填写并收回。2.调查对象

我们调查的对象为我们学院的部分学生,另外还有老师、职工等。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我们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师生对周围环境的满意程度,对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对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建议等等。本次我们调查的师生、职工为32人,从被调查者的态度来看大部分师生还是对环保问题感兴趣的,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了问卷。但仍有少部分人对环保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当前的环境状况视若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有49%的人对乱扔垃圾的行为感到气愤,而且69.6%人对自己乱扔垃圾感到惭愧,如此看来,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唤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现如今的白色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为什么白色污染如此严重呢?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得出答案。问卷上有这么一道问题:你上街买东西是否会带上篮子?有86.8%的人回答没有,且直接使用塑料袋。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针对这一现象,有人就提出应该在菜市场口摆放篮子,以减轻白色污染。对于生活污染的处理方法,有80.6%的人表示会将垃圾丢于垃圾箱,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然而在令一个问题的回答上又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其中有54.9%的师生反映在周围找不到垃圾筒;他们提出要增加沿街垃圾筒的数目。据我们组成员的走访调查,确实发现这一问题,如永兴的下洋街,衙城街,永昌的纪兴路等均无垃圾筒,而有些所谓的垃圾筒也早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我们觉得环保部门应该多深入了解师生的生活,对师生提出的好建议要采纳并付诸行动。

清洁工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很多人对清洁工都抱感谢的态度,但也有大约半数的人对政府的环保工作不太满意,认为太过于形式化。

问卷的最后一道民意题“您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今后的环保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很多人都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力度,将口号落到实处!篇三:关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环境保护的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环境保护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2010年2月1日 关于环保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调查地点:

二.调查时间:2012年2月1日 三.调查对象:小区居民

四.调查目的:针对环保问题的看法 五.调查方法:询问 六.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小区居民的环保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问题一:你觉得我们该不该讲究环保?竟然有百分之三十的居民认为只要干净就行了,这说明了这些居民都没有讲究环保的习惯。问题二:当问及居民“看到地上有杂物时,你会主动前去捡起来吗?”可有百分之四十的居民看到地上有乱丢的杂物也不会前去捡起来,这说明他们根本不会以身作则地去提倡环保。

问题三:在生活中是否经常有人乱扔垃圾?这一问题在调查中有百分之六十的人经常乱扔垃圾。这一现象,体现出没有多少人提倡环保,反而让他人效仿。

问题四:在生活中你用塑料袋吗?有百分之七十的居民买东西会使用塑料袋,而且有百分之四十的居民使用以后就会把塑料袋乱扔掉,但还是有百分之四十的居民知道会破坏环境,但就是不自觉地处理好塑料袋。

问题五:你有吐痰的习惯吗?有百分之六十的居民是随地吐痰的,跟有百分之五的孩子说这是一种时尚,会体现出一种“强人”的样子,这反映了居民根本不理会环保。

以上反映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去解决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她会反映一个社会的不良精神风貌,所以,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社区应对所辖的区域加强管制,加强环保行为的实行。

(2)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识,社区要以身作则,带领居民一起提倡环保。

(3)在路上多设置一些垃圾桶,以便居民投放垃圾而不造成垃圾到处是的现象。

(4)让居民学会利用垃圾袋,处理好塑料袋,尽量少用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等其他不对环境造成伤害的物质构成的袋子。

(5)以身作则,社区不带头随地吐痰,对于随地吐痰的人做一定的惩罚。七.调查心得 :

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6

******************************

一、前言

“留守儿童”是社会一直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 “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而我国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农村的孩子,这些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的影响是最严重的。而能让孩子们产生心理疾病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受日常生活环境的影响所占的分量最大。

童年在人的成长中占据很大位置。童年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此时他们对外界环境没有成熟的抵抗力,所以很容易受到年长监护人的不符合时代的三观和不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影响。同时,监护人也缺乏为孩子过滤外来的不良信息等。孩子们从小沐浴在一个恶劣的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那么,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个关于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环境的调查,近距离了解孩子们。

二、调查情况

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环境,鉴于留守儿童一般是在农村,而且在************的农村生活的儿童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于是随机地在*******选择了5个村子,从2013年7月19日至2013年7月30日以座谈和走访的方式陆续地进行了两个星期左右的调查。

在调查准备过程中本打算以问卷的方式去调查,考虑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问卷会有很大的困难而且浪费时间。再者,过程都是两三个人调查,偶尔会请朋友协助。后来又观察到留守儿童监护人茶余饭后是比较有空的,他们经常会聚在一起闲聊。鉴于这种种原因,最后决定主要选择在村子比较多人的地方和他们进行座谈。根据农村人民所谈论的话题适当切入有关留守儿童日常生活方面的话题。所以,座谈过程中需要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不断地把话题引向、维持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上。

在谈话过程中,会收集到一些比较特别的案例,个人认为那些案例并不是个别,只是这些案例比起其他程度更深,因而那些案例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座谈结束后尽快把所收集的信息记录下来。如果座谈所获取的信息不足或者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就会以走访形式去访问一些村民几个简单且有针对的问题,同时也可提高座谈所获信息的可信程度,时候及时记录有用信息并作整理。

三、总结分析

把收集回来的信息经过整理后,发现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总是与其的日常生活环境有着必然的关系。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点。

(一)孩子的言行举止被扭曲

在座谈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在附近玩耍的当地留守儿童,在孩子们之间的谈话发现他们说出口的话语总会夹带着几个粗俗的词语。这让我有很大感触同时产生了很大的疑问,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学到这些低俗的话语。经过和村民们交谈察觉到,原来好一部分的村民们在谈话中也

/ 3

会很顺口地吐出低俗的话语。明显的,这就是孩子们话语被影响的根本原因。

除了语言的影响外,还有些孩子会模仿大人随地吐痰以及其他不文明行为。还有些孩子很小就开始吸烟也是模仿大人的。重点是那些言行举止对部分大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难以改掉的习惯,并没有注意到这会影响到孩子们。而父母对此方面就会下意识地多加留意,孩子们就很需要父母常在身边来帮助去纠正扭曲的言行举止。

孩子是很天真很单纯的,他们会模仿身边的人的言行举止。因为模仿是孩子透过外界学习东西和获得他人赞美认同的单一途径,还是孩子的一种依赖大人的方式。那么孩子的监护人的言行举止是否文明是否健康会绝对地波及到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的这些低俗的言行如果不及时纠正,当量变引起质变,扭曲的言行举止会狠狠扎根到他们的习惯中。习惯难以改变,这样就会影响到他们长大后的外在乃至内在的素质。

(二)监护人对孩子溺爱或过分紧张

根据网络上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结果,这是整个中国留守儿童的一个共同点。关于对孩子溺爱的一部分监护人,他们就把孩子服伺得犹如皇帝皇后,监护人会痛骂欺负了自家孩子的任何人,无论谁是谁非。总认为孩子就应该受到保护,并不清楚这等于为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制造障碍。本来在农村帮忙做家务时很正常的,也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有一部分监护人是完全不忍心让孩子做家务。溺爱会造成孩子不懂监护人的心思,不理解监护人所做的一切。在这样环境成长的孩子养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遇到挫折会一蹶不振,处处都觉得很难,压力很大,心里承受能力低。不会珍惜爱人和朋友感情,认为恋人或朋友对自己所作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因为从小就是在溺爱中长大,轻则好朋友很少,爱情不如意,重则是众叛亲离。

谈话中有村民透露有一户人家是不让孩子喝牛奶的,原因是牛奶热气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其实这说法很久以前就流传,现在已经有专业解释说明牛奶并不热气。明显是对孩子的过分紧张。另一方面亦看出了农村对外界某些信息的接收一直存在滞后性,这个问题应尽快解决,那些不符合时代的照顾孩子的习惯与方法正是有害于孩子健康的罪魁祸首。

(三)孩子的娱乐活动单调或有危险隐患

调查的村子在经济上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在走访时可以从村子新建房子所占比例和村民家里的家居摆设看出来。于是在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好的家庭的小孩,他们的娱乐活动就比较单调。要么一天到晚看电视,要么用电脑没日没夜地玩游戏。在一些孩子之间的谈话中了解到,他们还会趁机瞒着家人去网吧和游乐城。孩子对游戏的危害并不了解且抵抗力和过滤不良信息的能力还是很低的,便会于孩子人生道路上埋下恶果的种子。

在一些经济没那么好的家庭,孩子们会选择上山下水,可知每年因为溺水身亡的孩子也是有一定数量的。还有用塑料气枪交锋,用木棒模仿武侠电视的打斗场面,骑自行车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玩耍等。一旦发生意外,监护人通常的处理方法就是打和骂。也反映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缺乏某程度的耐性去教导孩子们。

(四)其他方面

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所调查的五个村子较集中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问题,比如重男轻女、代沟、三餐营养不良等。这些问题虽不是调查对象的重点问题,并不代表其他地方不严重,更不代表这些问题不会恶化。

四、讨论与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从提出至今,一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也有很多的热心群众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孩子们。可是个人觉得这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孩子的生活状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某领导或某某某书记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去探望留守儿童。认真地想想,领导书记的这些关心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买礼物寄回家和寄钱回家是没有任何根本上的区别的。由现在的生活经济来看,很多留守儿童的家庭靠父母在外打拼都有着近乎小康的生活水平,就算一些留守儿童家庭生活

/ 3

还是很艰苦,可孩子们所需要的、所盼望的并不是那些慰问金和慰问品,他们想得到的是父母的爱,而社会给予的却不是他们所需的。

在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孩子们实现他们脆弱心灵所许的愿望。

(一)建立寄宿学校

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学校建立宿舍,让孩子由学校进行比较集中的照顾。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里的人基本都是老师,老师们的各种言行举止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这样就避免孩子继续被一些低俗的言行举止所影响。而且学校管理会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孩子就不能为所欲为,就可以防止孩子被溺爱。

而且孩子们在一起生活,就从小学习在群体里生活,这有助于孩子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就不会养成任性、目中无人、唯我独尊的坏习惯。孩子的娱乐活动也会变得丰富多彩,也减少了很多的危险隐患。

(二)本地或附近求职者优先录取

父母会外出打工养家根本是因为本地的岗位满足不了家庭的开支,如果只增加外来工的薪水,留守儿童问题只会演变为空巢老人问题。所以本地或附近求职者优先录取是相对和谐的解决方法。适当时候,还可增加本地或附近就职岗位。这样即可缩短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则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三)设立亲子假期

每年的7、8月份是孩子们暑假时间,国家可以为外来工在这段时间设立亲子假期。让企业为外来工安排一周左右的假期,轮流放假,让孩子拥有一个温暖的假期。

(四)改善农村环境

由于地方原因以上的建议很难实现,那么可尝试把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改善一下。这主要针对监护人,给他们传授符合时代的一些信息,类似如何了解孩子的想法的知识、哪些言行举止会影响孩子成长等。

五、结语

儿童是未来新时代的主角,而我国留守儿童占的数量很大,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是有很大的障碍。所以国家和社会应该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这次调查的地点的范围不够大,调查村子的数量偏少,发现的问题比较多,也可能会有部分问题没有发现。即使如此,我相信调查的结果在调查的地区仍然一定的有代表性。我国占地面积大、人口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情况,必须要针对调查,针对解决才更有效。最后希望国家和社会能够深入到不同地区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去了解他们生活正真需要的是什么,心灵正真缺少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够直接无误地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才称作正真地关心和爱护他们。

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7

一关于相关概念、调查对象和方法的说明

本文主要以嘉兴市本级地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研究对象, 对他们的道德成长所处的多元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社区三方面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和还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社会环境, 进而探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道德成长的影响。本研究所指的社会环境, 从广义上看, 包括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狭义地说, 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所处的直接社会环境, 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因素。

为了全面客观地了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 我们专门设计了由进城务工人员和其子女填写的两份问卷。其中, 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填写的问卷有20道客观题, 分别涉及对城市生活的看法和心理变化、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主客观环境。由进城务工人员填写的问卷有22道客观题, 1道主观题, 分别涉及其子女道德成长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主客观环境, 他们自身的道德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以及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面临的困惑。将两份问卷进行统一的编号处理, 一份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填写并当场收回, 另一份让孩子带回家去由其家长填写并在次日收回, 避免问卷填写时的讨论与干扰。

我们选择了嘉兴市规模最大的民工子弟学校———嘉兴市蓝天学校作为调查基地, 分别在蓝天学校下设的蓝天一校、蓝天二校、民丰蓝天学校发放学生和家长共同填写的两联调查问卷, 共发放问卷300份, 其中由学生填写的问卷回收288份, 回收率96%, 有效问卷267份, 有效率92.7%。家长问卷实际回收228份, 回收率76%, 有效问卷215份, 有效率95.6%。被试及抽取情况见表1、表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家庭环境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所有的父亲懂得, 儿子听话和遵守纪律的程度取决于父亲责任心的强弱。可见, 在孩子的道德成长中, 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 起着直接、示范和启蒙的作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所处的家庭环境, 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情况、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夫妻关系、家庭情感氛围、父母的道德思维和习惯、父母对于孩子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与实施力度等等。

调查表明, 由于工作忙碌、劳累或缺乏沟通手段等各种原因, 进城务工人员和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从不”或者“偶尔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比例达到45%。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低, 很多时候, 孩子的发言权被剥夺, 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机会和表达的空间, 有34.5%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参与家庭问题的讨论, 家庭讨论氛围不够民主。在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中, 有32.6%的父母认为孩子与自己的亲子关系一般, 而15%的父母承认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比较紧张。有38%的进城务工人员认为自己目前的夫妻关系一般或者比较紧张。在问到“你觉得你的家庭温暖吗”时, 回答“很温暖”和“比较温暖”的仅占58.5%, 有27%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认为一般, 甚至有15.5%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认为自己的家庭令他们感到压抑。这说明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的亲子关系和情感氛围并不令人满意。在教养方式的选择上,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最为突出。在一次与进城务工人员家长的交流中谈及孩子犯错误时的处理方法, 有位家长坦诚地说, 像他们这样的家庭, 大声呵斥或者是一顿打骂的现象非常普遍, 很多家长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具体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股无名火上来之后, 打骂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其他家长也承认在教养孩子的方式上简单粗暴, 缺乏理性和智慧。

父母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习惯是极富影响力的环境因素。在“您对马路上随地吐痰的行为如何看待”的调查中, 有62.4%的家长认为“没什么, 我也经常这样做”。这一数据直接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行为习惯有待改善。从对子女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上看, 只有15.6%的家长经常和学校的老师交流孩子在学校的道德表现, 有高达47.1%的家长不曾就孩子在学校的道德表现与老师交流。在“您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吗”的调查中, 有18.6%的家长表示非常关注, 有20.4%的家长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纠正, 有21%的家长选择“想起来了就说一说”, 甚至有40%的家长基本没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 并认为这是学校的事。在“您会和孩子讲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样的道德楷模的故事吗”的调查中, 有17.8%的家长觉得没有时间讲, 有38.2%的家长觉得“不会, 自己也不了解”, 有23.5%的家长认为“考试不需要, 没必要讲”, 只有20.5%的家长认为“当然要讲, 很有教育意义”。由此看来, 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不高, 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 显得比较被动和懈怠, 一部分家长甚至将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重任全权交由学校, 当起了甩手掌柜。

(二) 学校环境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影响

学校是儿童道德成长的主阵地,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言, 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道德成长。但是从实际调查看, 这一阵地并不稳固。这可以从直接德育和间接德育两个方面作进一步地分析。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直接道德教育的重要平台, 但是学校思品课的成效却令人担忧。调查表明, 有23.4%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感觉“一般”, 有15.5%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究其原因, 有38.9%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上课枯燥, 形式单一”, 有23.6%的学生感到思想品德课“总是被其他课占用”, 18.2%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空讲大道理, 脱离生活实际”, 有19.3%的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内容陈旧, 没有感染力”。可见, 民工子弟学校对于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生动, 课时也没有得到充分地保障, 思想品德课并没有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质。

从间接德育的环境分析,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着父母从农村学校迁移到城市学校, 已有的道德价值观受到强烈地冲击, 面临其他同龄人所没有的迷茫和困惑, 心理上掀起巨大的波澜, 甚至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调查表明, 有32.4%的学生感到“孤独”, 28.5%的学生感到“退缩”, 有29.5%的学生感到“自卑”, 有10.6%的学生觉得自己变得“冷漠”。由此可以推断, 民工子弟学校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 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致使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状态。在学校里, 进城务工人员道德成长的辐射源除了教师, 还有身边的同学, 有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发展滞后于普通城市儿童, 思想道德发展水平较低。此外, 学校中的同辈群体交往也在传递着不少的负能量, 例如, 在“你身边的同学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吗”这一项调查中, 有45.6%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认为身边的同学“经常说脏话粗话”, 而“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同学比例仅为23.2%。至于来自于同一地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小老乡) 之间经常结伴逃学、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孩子打架、逛网吧等等不良行为, 也经常发生。可见, 学校对于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同伴引导教育还存在着盲区。

(三) 社区环境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影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社区环境, 狭义地认作是进城务工人员居住地附近的与道德成长有关联的社区环境。进城务工人员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绝大多数的家庭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或者是棚户区内。在本次调查中, 我们曾实地走访位于嘉兴市老城区内三塔里的进城务工人员聚居地, 只有两层楼高, 比较陈旧, 每户人家排列得非常紧密, 一家人的生活起居都在一个相当于城市居民车库大小的房间内, 社区内卫生环境较差, 那里的居住环境与旁边的居民区相比有很大的落差。在调查中发现, 有40.3%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认为居住地的治安环境一般或较差, 有偷盗或斗殴事件发生。接受采访的一位大妈直言, 有时候不敢把好的衣服或者鞋子晒出去, 会被人家偷掉。因为担心摩托车晚上被偷, 很多人家都将自己家出行的交通工具停在原本已经很狭窄的屋内。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大量聚居, 使得他们平时所接触和交往的仍旧是同类群体, 他们的生活很难融入到城市主流生活圈中去, 这样, 他们的身体虽然生活在城市中, 但是精神却被限制在旧有的贫瘠土壤中, 吸收不到高尚文明的养分。

在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的社区, 道德文明和精神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调查发现, 有45.8%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表示居住地附近只有网吧和游戏厅等单一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课余生活的调查中, 看电视、玩电脑成为他们课余生活的重头戏。而这些孩子上网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消遣。调查中发现, 有52.5%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有22.5%的同学是为了聊天, 仅有25%的同学是为了学习和查阅资料。在“课余时间经常和谁一起接触”的调查中, 有14.5%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选择了社会闲散人员。在“你居住的社区经常组织争做好人好事、宣传道德模范这样的道德教育活动吗”的调查中, 有40.6%的学生选择了“偶尔”, 更有12.4%的学生选择“没有组织过”, 可见, 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所在的社区道德教育功能存在严重的缺失现象。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家庭不利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所限, 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常常有心无力, 加上平时缺乏亲子沟通, 导致家长无法及时地洞悉或解决孩子面临的道德困惑, 任由其发展甚至转化为不良行为。二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着父母从农村迁移到城市, 他们原有的道德价值观与来自城市的新的价值观产生激烈地碰撞, 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博弈, 而家长却无法在孩子形成成熟的道德判断的关键时期给予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三是进城务工人员的道德素质普遍不高, 他们的道德思维模式和不经意的不良道德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进城务工人员目前的道德水平很难为其子女的道德成长身体力行, 提供榜样作用, 甚至在孩子道德成长的过程中产生消极影响。

从学校环境看, 首先, 由于当前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外显的即时性的教育效果 (主要是应试教育) , 忽视了学校日常生活中隐性的迟效的非教育性影响。其次, 学校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过于模式化, 忽视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特殊儿童青少年群体的道德心理发展特点, 致使学校直接德育实效差。最后, 学校不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规范引导, 致使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不良行为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纠正, 其他同学则耳濡目染, 使得负能量在学生之间广泛传递。以上这些不利影响因素严重地制约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道德成长。

总的来说,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社区环境比较恶劣。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言, 他们平时所接触的大人本身的道德素质就不高, 社区内不文明的行为也是比比皆是, 加上治安环境较差, 偷盗事件频发, 这些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成长产生恶劣的负面影响。另外, 调查中也发现, 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居住的社区很少举行类似“争做好人好事”、“宣传道德模范”等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活动, 社区精神文化生活的相对贫瘠也为孩子们的道德成长埋下隐患。在这样的居住环境内,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成长很有可能陷入“5+2≦0”的窘境, 五天的学校道德教育成果在两天的社区生活中悄然瓦解。

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尽管环境因素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道德成长不一定起决定作用, 但不能等闲视之, 更不能放任其肆意地释放负面能量。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外部环境存在着不利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的风险, 当他们面临不同的环境时会无所适从, 进而产生价值观和思想认识的混乱。构建一种起到稳定和一体化作用的道德成长外部环境, 降低外部环境的风险系数, 是当前德育理论研究的迫切议题, 也是学校德育实践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成长环境建设, 笔者有几点设想:首先, 模糊家庭、学校、社区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教育的界限, 在互相合作的基础上, 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第二, 政府加大对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 适当提高教师待遇, 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 道德教育先进学校可与其结对, 共享道德教育的实践硕果。第三, 在进城务工人员群体中宣传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讲座等形式让进城务工人员亲近对孩子的道德教育。第四, 开展社区联谊, 社区与社区之间互相学习, 加强联系, 发挥道德教育的立体网络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晓红.流动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研究——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9:6.

[2]林洲辉.厦门市外来流动人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厦门:福建师范大学, 2007:5.

[3]张冬梅, 刘凤玲.浙江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20:253.

[4]岳音.公办小学流动人口子女的德育探究——以苏州市新庄小学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 2009:9-10.

[5]勒涌涛.个体道德成长的教育启示[J].中国德育, 2008.3:22-26.

[6]邓达.个体道德叙事与儿童道德的成长[J].教育评论, 2006.2:26-29.

[7]Duna Izfanna, Nik Ahmad Hisyam.Research a comprehensiveapproach in developing akhlaq----A case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aracter education at Pondok Pesantren Darunnajah[J].Multicultural Education&Technology Journal, 2012.6:77-86.

[8]Biying, Hu.Judit Szente.Education of young Chinese migrantchildren:challengesandprospects[J].Early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09.12:58-62.

中学生社会环境的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当前环境;流行音乐;大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流行歌曲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了我们的生活,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对于最显时代活力,最具情感张力的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流行歌曲深深地触动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更是折射他们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当前环境下不乏好的流行歌曲,它们旋律优美、内容积极、传唱度很高,这样的流行歌曲无疑会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但还有一些低俗、消极的流行歌曲风靡于社会,这些歌曲大量的宣扬一些与当前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思想,这样的流行歌曲必将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

一、流行歌曲的概念

流行歌曲属于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流行音乐”的解释如下: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族音乐。因此,流行音乐不能简单的界定为流行的音乐,但其形式上不拘一格,没有明确的界限。

二、当前环境下流行歌曲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首先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文化,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能够调剂大学生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学习压力、调节情绪、消除疲劳。各种各样的流行音乐活动锻炼了大学生的才干和能力,好的流行音乐有利于他们建立自立、自信、自强的人生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流行音乐活动中大学生彼此之间加强了交流交往,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能力。现在大学生活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活, 他们的生活都是高节奏、满负荷、身心紧张、心理压力过大, 迫切需要一些健康和适宜于大学生的艺术来观赏和娱乐,以利于他们身心愉悦、情操陶冶、释放不良情绪。因此,好的流行歌曲对大学生的思想成熟、人格完善、能力拓展、身心平衡是有着积极作用的。适应,正确引导学生对现代流行歌曲的认识与理解,不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更有利于进一步全面健康的发展高校校园群众化。

2.消极影响

在看到流行歌曲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社会环境下,一些消极的、低俗的流行歌曲带给大学生的一些负面作用。笔者认为,这些消极、低俗的流行歌曲带给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流行歌曲起源于欧美,在欧美地区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后才传到中国,虽然流行歌曲在进入我国之后,根据我国国情做出了调整,有了一定衍变,但归根结底流行歌曲还是保留了非常深厚的西方文化的特征。比如现在国内有很多流行音乐团体,动辄号称“亚洲音乐天团”等,可实际上这些音乐团体的音乐素养并不高,他们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认可,完全依靠的是欧美式的商业包装,这种包装无非就是歌手长得漂亮、歌曲节奏动感、唱歌时配以劲爆、性感的舞蹈等等,这种流行歌曲忽略了音乐本身的美感,强调的只是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很多这样的流行歌曲其内容也不利于当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在接受了这样的流行歌曲之后,其正确的审美观、认识观会逐渐消退,认为一切外来的音乐就是时尚、就是好音乐,传统的、民族的音乐文化早已过时,连谈论传统音乐都是一件很“土”的事情。因此,这种流行歌曲的存在,不但不利于当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制约了我国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商业运作机制下创作出来的流行歌曲,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前大学生主观意识形态的扭曲,青少年中出现了所谓的“非主流”群体。很多娱乐公司和流行歌手为了炒作自己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用“个性化”一词做掩饰,从外形上把歌手包装得不伦不类,要么穿着十分暴露,谓之“性感”,如美国歌手“Lady gaga”。要么刻意的男扮女装,让男歌手的一言一行都阴阳怪气,谓之“含蓄”。大学生们在听这些歌手的音乐时会不自觉的模仿,导致了当前很多大学生在穿着打扮以及言行举止上都偏离了其“学生”的身份,裙子越短越好、上衣越小越好、男生走路时要大幅度的扭屁股、要时刻保持“兰花指”等等。

(3)一些流行歌曲内容低俗不堪。当前很多流行歌手根本不具备“唱歌”的能力,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唱歌,但他们为了能够在娱乐圈生存,只能投机取巧、哗众取宠,唱一些普通人不敢唱的歌曲,这些歌曲往往传递一些消极的、低俗的信息。如最近有一首名为《你若成风》的歌曲,歌词讲的是没有钱就得不到爱情等内容,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我不是boss,没有大的house,你可不可以给我chance”,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同时还有很多标榜为“偶像歌手”的音乐人热衷于此类歌曲,如凤凰传奇、快男超女等等。这样极其低俗的歌曲以及歌手根本不适合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十分不利。

三、对当前社会环境下流行歌曲与大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

(1)尊重大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选择,但尊重并非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要加强引导。大学生选择了流行音乐,我们应加以尊重,但选择怎样的流行音乐,我们应进行引导。流行歌曲良莠不齐,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精心挑选一些健康向上,适宜大学生年龄特点、身心特点,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音乐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美丑、优劣的识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2)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对优秀音乐的兴趣,并将其内化为自发的审美需求。学校音乐教学和大众传播媒介要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大学生群体处于一种高雅文化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所形成的艺术氛围中,同时鼓励大学生主动的欣赏优秀音乐,使大学生形成对优秀文化自主的审美需求,从而真正把欣赏高雅音乐内化为一种没有外在压力、出自内心的需求。

(3)文化管理部门还应该对那些侵蚀大学生价值观,缺乏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的流行音乐加强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大学生受其不良影响的可能。同时还需要社会公众传媒提高鉴别力,弘扬优秀文化,使大学生能欣赏到真正优秀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以其优雅自然的情趣和融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形式,深刻影响着一代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影响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也要客观辨析出它的消极或者是负面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和富于活力的人生价值观。

流行歌曲已经深深的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别能力,同时加强对流行歌曲的市场监管,使大学生能够生活在绿色、健康的流行音乐环境之下!

参考文献:

[1]李华东.欣赏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塑造的正面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8).

[2]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篇9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和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用系统的观点、整合的理念,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大框架来思考研究和谋划对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环境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难题,而农村环境问题更是难题中的难题。关键字:经济 环境 协调发展

今年的暑假,我对家乡的环境进行了实践调查,通过对一些村民的走访和自己这些年对家乡变化的总结,得出了一些结论。变化包括环境变化和村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下面的分析与看法是这二方面的结合。

一、调研经过及内容、村庄基本概况

我的家乡位于、、、、、,这个村子三年前还全是土路,现在大部分已经变成水泥路,“要致富,先修路”说的一点也不假,当初我们村准备养奶牛,就是由于路不好,收购牛奶的商家不愿意来购买,让这个计划已久的梦想破灭了。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和玉米,一年四季分明,农作物一年一熟。但由于村里耕地凹凸不平且经济条件所限,机械化很难普及。经我调查从去年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村里洗衣机、冰箱几乎普及,除个别特别贫困家庭外。虽然村民们生活比过去好了很多,但是村里环境大不如从前。2、村庄建设情况

通过对村里概貌进行分析,村里住房是没有进行过统一规划的,但大体风格是相似的,还算整齐。较过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极少数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结构,冬不挡严寒,夏不避酷暑。

二、环境与经济的改变

1、村庄的改变

十五年前的家乡可以称得上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好的环境也在流逝。

当我在调查时询问村民觉得我们的家乡是否有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现象?87%的人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现象。

其中,反映河流污染的人数占相当大的部分。主要原因是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很多原来由手工完成的劳动,都改成使用农药,比如除草,原来都用锄头,农民亲自除掉,可是现在都用农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但根据实际情况去考虑这一切似乎难以阻止,因为村民都已习惯了这种方式,而且节省劳动力。还有小部分原因是有的村民素质差将生活垃圾乱扔到河里、桥下造成的。我到实地调查,看到河里长满了水藻,漂浮着很多杂物。在桥下,水流旁边可以看到了村民乱倒的生活垃圾。村里没有工厂,所以没有化工污染的问题,这是值得庆幸的。

2、调查环境改变的原因

同时有很多村民反映土地沙化严重,森林面积减少。有的村民说:“以前上山,树木特别茂密,只有山路可以走人,其他地方是很难钻进去的,而现在树木稀疏,可以穿梭的地方很多,连山货都减少了。”主要原因是由于乱砍滥伐使地表植被破坏,土地肥力下降,使得土地沙化,植被减少。还有是因为放牧过度,使草地树木被破坏,因而造成的土地沙化。

家乡的空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由于几年来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砍伐,利用,地里和山上的树木却因不合理的砍伐而快速减少,造成了空气干燥,降雨减少,河流干涸,土地板结,甚至出现多次沙尘暴。

农村的卫生环境状况令人担忧。我问村民,现在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政府实施的环境拯救措施是否赞同。86%的村民回答政府的号召是好的,可是实施起来效果不是很好,30%村民表示有很多人不配合政府的工作,导致实施难度加大。通过了解及结合家乡情况我给村长提了几条参考建议:1设立环境保护宣传栏,张贴有关环境保护标语;2设立果皮箱,回收废弃电池;3组织植树活动,加强对树林的管理;4鼓励村民们广造沼气池;5慢慢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不过,很多村民认为,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力度还是不够,希望国家、政府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加重视。

调查的结尾,我请村民们就如何改善农村环境提出建议。

村民们认为,应该对症下药,主要从几方面着手:政府要多做环境保护宣传;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政府收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明确责任,政府每年组织当地村民进行植树活动;加强管理,严厉惩罚破坏环境的违法分子。

3、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

1)

2)

3)

4)

5)

6)国家对农村环境工作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农村经济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 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不利于农村环境保护 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不能适应环境保护教育需要 社会对农村环境态度冷淡

7)有关部门丧失职能

8)农村建设缺乏科学合理规划

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最好的选择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作为一种生物物种,也与一切生物一样,首先必须适应自然环境条件,以保持自己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因此,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的自然属性,是生命活动的前提,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摆脱自然生态环境而存在。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诸多方面。为了维持人类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人类总要以各种方式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物质、能量、信息。据计算,人在一生中要从外界环境吸收32吨空气、54吨水、32.4吨食物,同时要向环境排放数量大致相等的废物。人能作为生物物种,呼吸所需的氧气完全由绿色植物提供,所需食物100%来自自然生态系统,其中2%靠水体提供,98%靠土地提供。地球这片土地经过了千万年的进化发展,数千百年的资源开采,自然环境的恢复能力、生产能力都大大地下降。而农村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很强,所以,只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才能使人类更好的生存下去。

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

面对日益复杂、形势不容乐观的农村环境问题,国内已有大批学者和研究人员指出了一些明确的方向。但是相对的,具体措施还是很少。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终归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对村民的调查且和村长共同总结了解决我村环境与经济的问题的策略:

要加强国家各项政策在我村的贯彻落实

加强我村教育工作

加强我村经济建设,改善我村环境污染

严格控制我村人口

加强对我村土地的管理

规范我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结束语:不知不觉这次实践调查已经结束了,感受很深。觉得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应该更努力,是自己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有机会一定要回报家乡,去和村民们一起建设美好的家乡。

感谢词:感谢村民们积极配合我的调查,如实回答我的问题;也感谢村里干部对我的支持,给我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希望不久后的家乡会协调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更好的发展,尽快的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

附《农村环境意识问卷调查表》

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 现代农业的大机械耕作和农作物的大面积连年耕作,造成严重的土壤流失;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地下水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这种种现象严重地损害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那么对于环境问题我们知道多少呢?我们到底有多关心这些问题呢?请您以严肃的态度填写以下问题:

您是否认为您生活的周围环境有所改变?()

A)是B)否C)没有明显变化D)没有注意到您认为这些变化是向坏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A)好的B)坏的C)其他

如果您生活在森林附近,您是否觉得环境比在城市里的好?()

A)是B)差别不大C)不知道D)其他感受

您是否认同土壤污染对庄稼有伤害的观点?()

A)赞同B)不赞同C)不清楚

您是否每年都对农作物施肥?()

A)施肥B)不施肥

您每次的肥料使用量有什么变化?()

A)越来越多B)越来越少C)没有变化

您平时是否对庄稼喷洒杀虫剂和除草剂?()

A)只喷洒一种B)都喷洒C)都不喷洒

您觉得使用的农药效果如何?()

A)好B)还好C)一般D)不好

您认为使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吗?()

A)污染B)不会污染C)影响不大D)不清楚 您平时如何处理生活垃圾?()

A)扔掉B)焚烧C)填埋

您平时使用一次性物品,比如塑料袋、筷子?()

A)经常使用B)有时使用C)不使用

您认为环境污染是否会对您的生活产生影响?()

A)会B)不会C)目前不了解

您生活的地区是否有环境污染事件?()

A)有B)没有C)曾经有D)不知道

如果为了保护环境,宁可放慢经济发展速度。您是否赞同?()

A)非常不同意B)不太同意C)大体同意D)非常同意E)不知道您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的?()

A)电视、广播B)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C)报刊杂志

D)亲友、同事E)其他途径

上一篇:在母亲节的幸福留言语录下一篇:初中数学考试学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