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教案第69-104课时

2024-10-05

C教案第69-104课时(共10篇)

C教案第69-104课时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凿(zǎo)不屑(xiè)

2.掌握下列词语:崇拜、模型、鞠躬、不屑、吹嘘、伶俐

3.掌握作家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复述的能力。

2.了解童话用想像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3.认识本篇童话的思想教育意义。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悟出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关系,没有低贵贱之分,不应该骄傲、狂妄、失掉本真的道理。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构思的神奇色彩美以及石像和小石块之间幽默、含蓄的对话中的哲理美。

二.学法引导

l.学生预习课文,边预习边根据练习五的要勾画出其中的词语,并弄懂其中的生字和生词,制成卡片,课堂交流。

2.可以把朗读和复述结合起来。先由教师范读或听磁带录音,学生画出主要情节,然后请几位学生简单复述主要情节,复述之后再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各自的语气语调。复述时,要结合情节的发展体会本文丰富的想像。

3.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重点体会对话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练习,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像写一段文字。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认识童话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2.难点

石头随地位发生变化,思想意识也随之改变,到最终成为铺路石,请学生总结思想发生变化的过程,并从中悟出道理。

3.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理清情节脉络,通过朗读分析石头形象和心理。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制作生字生词的卡片,作者作品介绍制作胶片,投影仪使用。

2.录音磁带和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让学生速读文章,复述故事情节。

2.让学生讨论、分析地位发生变化后,石头思想意识的变化,从中悟出道理。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l.解决生字生词,并介绍作者。

2.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了美好、幸福的回忆,童话便是一支优美的小夜曲,悠扬婉转,我想同学们一定读过许多重话故事,谁来说一说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列举故事名)

童话有着悠久的历史,灰姑娘、丑小鸭、睡美人、小红帽等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形象。童话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想像夸张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形式。

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学常识知识,理顺文章结构,复述故事情节。

检查预习情况,检查字词注音和解释。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是我国最早写重话的作家,有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三)在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放录音或学生朗读之后,由学生简述故事梗概,点一名学生口述,教师给予适当评议。

2.在复述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8)雕刻家精心努力将一块山石雕成了受人尊敬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 第二部分(9-35)石像每日受到市民的礼待,滋生了骄傲、狂妄、目中无人的思想。

?? 第三部分(36-43)石像被摔成碎石,从此大家过上了平等而充实的生活。

?? 学生再读课文,感知童话中塑造的形象

3.讨论下列问题

?(1)一块普通的山石,被雕成“古代英雄的石像’后,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书中找到答案

(禁不住骄傲了,“看我多荣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

(2)它(石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因为城市里的人每天对它鞠躬行礼)

(3)人民的敬仰之情是献给石像的吗?

石像未对人民做出任何贡献,如果没有任何历史背景,人们是不可能无故对一尊雕塑产生如此之崇敬之情的。人们真正崇拜的,怀念的是那位史书上记载的古代英雄。

(四)总结、扩展

本篇童话讽刺了那位以英雄自居的石像,为它设计了一个倒塌的结局,本篇童话是有其深远的社会意义的。

(五)课后作业

1.由石像摔成了铺路石,石头的思想有何变化?作家的用意何在?

2.朗读文章,想像石像的形象,写成一个片断,或做口头描述。

(六)板书设计

古代英雄的石像

叶圣陶

山石→英雄的石像→铺路石

骄傲、自大

《孝经》第7课时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孝经》P48《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教学目标】

学习《孝经》中文句的朗读,明白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的道理;熟读成诵。【教学重难点】

明白文句的浅显道理,熟读成诵。【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第三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诸侯章第三》

1.吟诵《孝经》诸侯章第三 2.指名用自己的话文句的意思。3.指明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学习新知

幻灯片出示: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带拼音)

1.四人小组自由朗读,组内正音。2.指名朗读,师正音。3.强调难读字词读音:德行 4.各种方式朗读。

(1)全班齐读,读准字音。(2)听录音范读,划分节奏。

(3)全班齐读,读出节奏、韵味。

(三)整体认知

1.结合注释,说说你对文句的理解。

(1)卿大夫:卿是王朝和诸侯国中的高级官员,又称「上大夫」,地位比大夫略高。

(2)法服:按照礼法制定的服装。古代服装的式样、着色、花纹、质料等,不同的等级,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规定。

(3)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论。(4)德行: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2.师简单解释文句意思: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

3.说说:读了文句,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汇报。)

4.师小结道理: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5.在理解文句基础上,各种方式读:(1)师范读(吟读),生学习吟读。

(2)各种方式吟读:分组读、男女读、分列读、四人小组读等。(3)全班配乐吟读。

(四)拓展。

1.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有哪些说话、行为不合礼法规范? 2.自己有这样的行为或者看见别人有这样的不良行为,你会怎样做?(五)小结: 我们要做个遵纪守法、懂文明、知礼仪的好孩子。(六)熟读成诵:在读诗文,尝试背诵。(七)板书: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

不敢服 非先王之法言

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

第1课时 折扣(教案) 篇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2.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回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重点难点】

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概念较多,教学时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百分率、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实际问题。再如,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5课时:折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率1课时 利率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折扣

【教学内容】

折扣(教材第8页的内容,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2.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圣诞节期间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的?(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新课讲授】

1.教学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成百分数。

(1)刚才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那么你所调查到的打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打“七折”,你怎么理解?

(2)你们举的例子都很好,老师也搜集到某商场打七折的售价标签。(电脑显示)

①大衣,原价:1000元,现价:700元。②围巾,原价:100元,现价:70元。③铅笔盒,原价:10元,现价:? ④橡皮,原价:1元,现价:?

(3)动脑筋想一想:如果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打七折,猜一猜现价会是多少?如果原价是1元的橡皮,打七折,现价又是多少?

(4)仔细观察,商品在打七折时,原价与现价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带着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器,也可以借助课本,四人小组一起试着找到答案。

(5)讨论,找规律。

A.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并在计算或讨论中发现规律。

B.学生汇报寻找的方法:利用计算器,原价乘以70%恰好是标签的售价或现价除以原价大约都是70%;或查书等等。

(6)归纳,得定义。

A.通过小组讨论,谁能说说打七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是什么意思?打八五折呢?

B.概括地讲,打折是什么意思?如果用分母是十的分数,该怎样表示?(“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C.通俗来讲,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如八五折就是85%,九折就是90%。一般情况下,不把折扣写成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形式,写成分数时,有时会出现小数(例如八五折就会写成(7)练习。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2.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② 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原价×85%=实际售价

8.5),不便于计算和理解。10

③ 学生独立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

④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180×85%=153(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153元。

出示问题(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 导学生理解题意:只花了九折的钱怎么理解?以谁为单位“1”? ② 学生试算,独立列式。③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元,减去现价,就是比原价便宜多少钱。160-160×90% =160-144 =16(元)

第二种算法:原价160元,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160×10% =16(元)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算法,知道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0%。3.典例讲析。

在某商店促销活动时,原价800元的某品牌自行车九折出售,最后剩下的几辆车,商家再次打八折出售,最后的几辆车售价多少元?分析:原价800元,第一次打九折出售,价格是原价的90%,再次打八折出售,价格是第一次打九折后的80%。可以先求出第一次打折后的价格,再求出第二次打折后的价格,即为现在的售价。

解:800×90%×80%=720×80%=576(元)答:最后的几辆车售价是576元。【课堂作业】

1.(1)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原价240元,现在只花了八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A.打八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B.学生试做,讲评。

(2)判断: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2.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练习题。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3题。

说明:第1题是一道开放题,有多种可能,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自己想法的机会。练习后可指出“五折”也可以说成“半价”,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2题,要注意指导学生理解9.6元表示的实际含义,它与八折有什么关系。使学生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方程或算式。

答案:1.(1)240-240×80%=48(元)(2)① √ ② ×

2.第8页“做一做”:52

73.5

30.8 3.练习二第1题:

(1)1.5×50%=0.75(元)2.4×50%=1.2(元)1×50%=0.5(元)3×50%=1.5(元)

(2)(此题答案不唯一)可以买一种面包,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合买。单独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①3÷0.75=4(个)合买各种打折后的面包: ②3÷0.5=6(个)

33÷1.5=2(个)○④3÷1.2=2(个)„„0.6(元),再买1个打折后0.5元的面包。⑤可以买3个0.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

可以买1个1.5元的面包,买2个0.75元的面包„„第3题:分析:按原价的八折买,优惠价占二折,9.6元占原价的20%,求出原价,用除法计算。解答:9.6÷20%=48(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总结: 解决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实质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分析折扣时,不要把打折后的价格当作定价,正确区分定价、进价和售价是解决折扣问题的关键。

第2课时 成数

【教学内容】

成数(教材第9页内容)。【教学目标】 1.明确成数的含义。

2.能熟练的把成数写成分数、百分数。3.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1.成数的理解。

2.成数的计算。【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

教师:同学们有留意到类似的新闻报道吗?(学生汇报相关报导)【新课讲授】

1.介绍成数的含义,会把成数改写成分数,百分数。(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1)刚才大家都说了很多有成数的发展变化情况,那么这些“成数”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增产“二成”,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

成数

分数

百分数 二成 十分之二

20%(2)试说说以下成数表示什么?

①出口汽车总量比去年增加三成。这里的“三成”表示什么? ②北京出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两成。这里的两成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2.运用成数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②找出数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找出单位“1”,然后再找出数量关系式: 今年的用电量=去年的用电量×(1-25%)

③学生独立根据关系式,列式解答。④全班交流。

方法一:350×(1-25%)=350×75%=350×0.75=262.5(万千瓦时)方法二:350×(1-25%)=350×75%=350×75/100=262.5(万千瓦时)【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答案:15000÷(1+20%)=15000÷1.2=12500(人)【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2课时 成数

第3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税率(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练习二第6、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重点难点】 1.税额的计算。2.税率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2)50吨的10%是多少?(3)1000元的8%是多少?(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5%表示什么?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20%表示什么?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30×5%(4)学生尝试计算。(5)汇报交流。

30×5%这个算式有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30×5%=30×=1.5(万元)100方法2: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30×5%=30×0.05=1.5(万元)【课堂作业】

1.巩固练习:教材第10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答案:

1.(5000-3500)×3%=45(元)2.300×3%=9(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7题。

第3课时 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 1.5万元。

第4课时 利率

【教学内容】

利率(教材第11页有关利率的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以及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难点】

1.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来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来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新课讲授】

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阅读教材第11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4,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例如:王奶奶2012年月8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两年,到2013年8月1日,王奶奶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50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150元,共5150元。)(注:这里不考虑利息税)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王奶奶存入的50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2)阅读教材第11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项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

4.利息的计算。

(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

若按照2012年7月的银行利率,如果王奶奶的5000元钱整存整取,两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教师板书:5000×3.75%×2=375(元)

加上王奶奶存入的本金5000元,到期时她能得到本金和利息,一共5375元。

【课堂作业】

本题是有关“打折”和“纳税”的问题,是百分数的具体应用,在练习时应让学生说说自己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并进行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什么叫本金?什么叫利息?什么叫利率?如何计算利息?

【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第14页第9题。

第4课时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任何一种存款,在计算利息时,都要乘以存入的时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年,如果存款的利率是月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单位应是月,不要一律按年计算。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材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口头列式。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4.25%。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师:这几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学生交流,汇报。【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教师:“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让他们计算并给出结果。板书:A:230×50%=115(元)B:230-2×50=130(元)A

提问: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了A商场更省钱,在什么时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反思:看起来满100减50元不如打五折实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差不多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答案:A商场:120-40=80(元)B:120×60%=72(元)B商场更省钱。【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中庸》第16课时教案 篇4

【教材内容】

《中庸》第十五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中庸》的第十五章,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并尝试背诵。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其深刻领悟“无所不在的道”的人生道理。【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人们生活就幸

福了。

二、诵读训练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尝试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中庸》第十五章的内容(出示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6男女生合作读。(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看视频的讲解,理解这章内容。

四、出示意思,学生齐读。

五、出示这一章所强调的教育思想。板书:道无所不在

六、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你认为世界上有鬼神吗?为什么?

七、熟读成诵

1、指名朗读。

2、全班站起来齐读,可以配合动作读。

八、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四人小组讨论)

结合实际,学了《中庸》这一章,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九、小结

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说明道无所不在,道“不可须臾离。” 作一个形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既然如此,当然应该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礼拜了。

【板书设计】

中庸 视之 弗见

听之 弗闻 无所不在的道

《中庸》第29课时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诚者非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第22章)【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做到读音准确,重音及停顿恰当。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3、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深刻领悟修养真诚的道理。【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

理解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并背诵上一章节的内容。

二、诵读训练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诵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尝试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3、学生齐声朗读。

4、老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5、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朗读加以纠正。

6、男女同学每人一句读。

三、出示古文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

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行都是适宜的。

四、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一次齐读课文

五、默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1、为什么说君子以真诚为贵?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点?

2、你怎样看待仁和智?

六、学以致用

结合实际,学了这一章,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

七、小结

八、课后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在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完善自我(真诚

完善事物 3

仁)

《白杨》第1课时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目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教学背景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录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3、技术准备:

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电教多媒体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⑴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⑵ 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⑴ 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⑵ 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⑶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赞扬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⑵ 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⑴ 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⑵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让我们亲眼目睹戈壁滩的景象。

(出示录像)

2、提问:

你有什么感受?(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

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二、品读课文

1、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高大挺秀、易种植、适应性强。)

投影出示爸爸说的话,学生看投影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你都知道哪有白杨树?读出适应性强的特点。

指名读。

2、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是怎样生存的?(看白杨在恶劣环境中生长的一段录像)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3、齐读这段话,师: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

4、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投影出示)

⑴ 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⑵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只有爸爸……还有……)

⑶ 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⑷ 他们知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⑸ 你对新疆了解多少?

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

5、爸爸在表白什么呢?

(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 。)

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6、师: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投影)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7、配乐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投影配乐)

师: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师: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8、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9、结合板书小结:

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设计意图: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齐吟诵。此时,师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这发自肺腑之声,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三、布置作业

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情况。

【板书设计】

写物:高大挺秀生命力强 小树成长

白杨

数学第十册教案第61课时 篇7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做练习十五的第27~3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计算。

三、应用题。

1、书店里有5个书架,每个货架有4层,每层放60本书,一共放多少本书?

2、某车间6个工人8小时生产机器零件768个,平均每个人每小时生产零件多少个?

3、红光毛巾厂生产6400条毛巾,每25条一包,每4包装一盒,一共装多少盒?(两种方法计算)

4、小平5分走480米,照这样计算,要从家走到到学校用12分,他家离学校多少米?

5、3辆拖拉机每次运黄沙45吨,照这样计算,要运9吨黄沙,要几辆拖拉机才能一次运完?

雪儿第二课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的可爱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

1、预习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查阅关于信鸽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入。

1、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想听吗? 2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二、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第一自然段

1“雪儿”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请你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雪儿是在我的腿跌伤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2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出来。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吗? 譬如作者内心的感受.(雪儿是在我一个人在家,十分孤独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雪儿是在我非常寂寞的情况下来到我的生活里的。:雪儿是在我向往到外面去却又不能去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这真是无奈!(雪儿是在我单刀有点无聊的情况下来到我身边的。)没事可做,无聊至极!(雪儿是在我忧愁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的确有那么一点点儿忧伤。

3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写自己内心的这些感受,而是通过哪些词、哪些句子表达出来的?

(作者是通过“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这些内容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4一个“只剩下”,一个“多么向往”,用得多么贴切、传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二)第二自然段 同学们,看!这就是雪儿,你觉得雪儿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呢?。你们别看现在它雪白雪白的,它刚来我家是可不是这样的。请大家默读第二节,找一找雪儿刚来我家时是什么样儿的? 3在与我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谁愿意和大家交流?(我给雪儿洗澡、在它的伤口上敷药。)

师:那是给雪儿疗伤。(板书:疗伤)

(我是这样对待雪儿的: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给它疗伤。)

师:(高兴地)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这次的回答与刚才有什么不同?(用上了“疗伤”。加了“在……的时候”,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这样说,就更加具体、明白了。谁还能这样概括下面的内容?

(在雪儿变得雪白雪白的时候,我给它取名字。)(板书:取名)

1(在我知道雪儿是“蓝天信使”的时候,我更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板书:期盼)(板书:欢呼)在雪儿又飞回阳台,舍不得离去的时候,我把雪儿轻轻捧起。)干什么?(祝福雪儿重返蓝天。(板书:祝福)(在雪儿飞回蓝天的时候,我为雪儿感到高兴。)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说明同学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现在,谁能将这些内容连起来,完整地概括一下?

(我给雪儿疗伤、取名;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为雪儿欢呼;祝福雪儿重返蓝天。)很概括!但不美了。

(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给它疗伤、取名;在知道雪儿是“蓝天信使”的时候,我更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当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的时候,我为雪儿欢呼;在雪儿舍不得离去的时候,我祝福雪儿重返蓝天,为雪儿感到高兴。)这样概括!听起来又明白又舒服!

4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我们读书,还要从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里读到作者的那颗跳动的心!比如这个句子:“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能体会到那颗心吗?

(我感受到作者对雪儿的爱心。把自己的家当作雪儿的家了。我读出了作者有一颗同情心。我感觉到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善良的人才会为一只鸽子疗伤,待它这么好。)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有一颗良心(众笑)。)对啊!我们从这句话中能读到那颗善良的心,简称良心(众又笑),那才算真正的阅读。

5还有人说:一件事一片情。我们更要从“我”为雪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感受到“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比如这样一件事:(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下!

(我一个人看蓝天白云是很孤单的,而和雪儿一起看就不孤单了。)有伙伴了!(我的腿受了伤,雪儿的翅膀也受了伤,两个都只能去看蓝天白云了。)同病相怜啊!(我和雪儿一起去看白云,心情是很愉快的,不再是忧伤的。雪儿也是很愉快的。我和雪儿都向往外面美好的春光。)6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我觉得“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动的,看起来很美,很好看。)是变化的,飘动的!(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的样子,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涵的内容,了不起!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舒畅的、轻松的。看这样的白云蓝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伤痛和忧愁。这样“飘飘悠悠的白云”似乎带走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心情也和白云一样“飘飘悠悠”了!)

7真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人一样的心灵!是啊,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美丽的,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雪儿!是雪儿的到来使我的心情变得开朗、美丽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的感受会和刚才不一样。

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就会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三)第三自然段

1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和雪儿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我又从爸爸那儿知道了关于雪儿的其它事情,我到底了解到了什么?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想雪儿是怎样一只信鸽?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信鸽了吗?

(勇敢、忠诚的信鸽。)对这样的信鸽,“我”内心的感情呢?(非常喜欢的。还有敬意!为雪儿感到骄傲、自豪!对雪儿寄予了希望,希望它能为人们传递更多的信息。)

2 这样一体会,再读课文,感觉就不一样了。谁来读?

(四、)学习第四节

1雪儿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我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的愿望能实现吗?当终于有一天,雪儿又能展开双翅飞起来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出示雪儿飞翔图)你会说些什么? 2 文中“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板书:欢呼)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及时评议。(谁能将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3雪儿在空中是如何飞的?雪儿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

(五)学习第5小节

1雪儿虽然能飞翔了,可它也十分舍不得离开。第五自然段中哪句话反映了此时雪儿的这种心情?请大家读读第五自然段。(第一句话)

2“雪儿咕咕直叫”,它想对照顾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大频幕填空)与雪儿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快慰的;雪儿飞走了,我不是又孤单、寂寞了吗? 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的雪儿就要走了,“我”的心里会怎样想?“我”会怎样说?

(我是为雪儿的伤好了,能重返蓝天而感到高兴。我是为能养好雪儿的伤而感到欣慰。我和雪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心里十分高兴。我以后还能常常回忆这段和雪儿生活的美好时光,心里就不空虚了。我的伤也会和雪儿的伤一样,会很快好起来的,所以我就感到很快慰。)

4当我孤独寂寞时,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是啊!雪儿该走了,我多么舍不得它,它也十分舍不得我。但雪儿属于广阔的天空,它应该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搏击风云,自由翱翔。相信不久的将来,小作者也会和雪儿一样伤好后去开创自己的美好的生活!三总结课文,品味感情 一段美好的生活,一个难忘的回忆!读到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课外延伸,引发思考

是呀,即使是天天看蓝天白云这样单调的生活也有滋有味了。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不会!只有爱信鸽的人才会这样与雪儿一起生活。有些人只会伤害信鸽,根本不会有那种美好的生活的。善良的人才有美好的生活。)

2对,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祝愿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美好的回忆!

五写话训练,激发爱心

第2课时 练习课(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38~40页练习八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巩固复式统计表的应用,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重点难点】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

1.复习:我们学过了复式统计表,你觉得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交流。2.导入:

那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利用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练习课 【练习分析】

1.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讨论: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交流、汇报。

归纳:前两句话是正确的,第3句是错误的。2.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才小学三(1)班同学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记录整理在下列表中。

(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1)学生思考:从上面两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

(2)如何比较男、女生的体育成绩呢?

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男生和女生四个等次的人数多少。3.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3题。

(1)男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2)女生喜欢()类图书的人数最多。分析:(1)学生进行调查、记录。(2)将记录的数据填在表中。(3)分析统计表。

学生讨论男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女生喜欢什么类图书最多?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4)引导小结:

可能男、女生喜欢的图书不是上面这三种,有可能在其他里。要让学生明白统计的准确性。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6题。

学生先调查后填表,并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哪些收获呢?(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 练习课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

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篇10

长度单位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

【学习目标】: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不负责任”的班主任作文650字下一篇:不乱吃零食幼儿园安全健康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