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研建设规划

2024-10-02

学校科研建设规划(精选8篇)

学校科研建设规划 篇1

玉山中学教育科研长期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中的先导作用,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新课程改革做出积极贡献。坚持教育科研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原则,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普及与提高、研究与推广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动,进一步密切教育科研同教育决策、教育实践的关系。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为主。在应用研究中强化理论对教改实践探索的指导作用,避免研究的盲从性与低效性。提倡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相结合,鼓励广大教师学习和运用当代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使教育科研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坚持从课堂出发,从教师出发,从实践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础,以学区的发展为目标,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要让教育科研成为学生的科研,教师的科研,群体的科研,课堂的科研。

二、总体目标

1.培养和造就“名师”工程,形成一支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能独立进行教育研究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在省、市县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型名师,使我校成为教师培训基地。

2.创造出有特色教学体系,创以严谨求实,勤奋开拓的教学特色;创主体教育的德育工作特色;创改革现代课程体系的课程特色。

3.扩大教育交流与合作,与全国示范性名校横向联合交流,加强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4.教育信息化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

三、主要任务

1.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决策,是基础教育跨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教科研工作研究的重点内容。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教育督导评估反馈的意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力争全面突破和进展。把学校建成名副其实的“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的国家级示范性学区。德育改革:坚持“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形成人人重视德育,人人参与德育的良好局面;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系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高度重视、深入开展礼仪课程;探索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课程改革,实施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初步形成新的课程教材体系。要积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建成一批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创新教育。继续深化“创新教育整体改革”,下大力气营造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氛围,鼓励广大师生的创新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评价制度。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构建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以学分为计量单位,给学生予相应的等级评价,力求多层次、多方位地了解和评价学生,建立有效的督促和激励机制。

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科研工作的永恒主题。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科研工作的永恒主题。创建示范性要求造就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育思想端正,为人师表,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为此,将实施师资建设“五个一”工程:坚持一个方向即德才兼备,培养高尚师德和精良业务;抓好一个环节,即继续教育;突出一个重点即青年教师的培养;健全一个机制即自我发展机制;启动一个工程即名师工程,发现培养一批在省、市、县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强师德建设:要提高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强化全员继续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要以计算机操作技能为重点,使教师根植于宽厚的业务知识基础上,定位于教育的宏观坐标之内。加强新教师培养,抓紧青年教师是学区的一项突出的战略重点,要通过建立“师徒”关系,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让新教师实现“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胜任”。

健全教师自我发展机制。学区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促队伍建设,全校90%以上的教师都要参与一个以上研究课题,并争取在国家、省、市、县立项。通过教育科研,建设研究型、具有创新思维,能带动学区教育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启动名师工程。“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是我校创建示范性学区的一项重要任务。学区要认真选定对象,制定培训计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成才拔尖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从其中培养一批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名校出名师,名师出名校,让“名师效应”点燃希望之光。

3.增强教科研意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带教改,以教改促科研,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与研究,特别要加强对学科之中如何关注学生积极的人生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研究;要加强对鼓励学生创新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的研究。并教科室外牵头,成立相应的课题组,加以深化研究。要进一步完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科室对教学研究的指导和服务作用,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切实做到“在研究状态下教学”,并通过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继续加强对县级骨干教师立项的研究,确保按时顺利结题。在此基础上,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研究解决学区层面所面临的问题,教师碰到的共性问题,实现教师教育科研校本化、普及化。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科研管理条例》,加强对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指导和管理,为学区教育科研能够科学规范有序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加大力度,做好新课改的通识培训,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区教育教学工作。

4.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

自2011年以来,建立了以蓝田县玉山中学为阵地,共同发展的区域教育协作模式。要认真总结校对校互帮互学的经验,接受兄弟校干部来校岗位见习、交流管理经验,探索教学模式,开设观摩教学课、教学研讨会、教学开放周、出版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集、提供教育教学的文字和音像资料等方式帮助,带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按照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经验、输出精神的原则,发挥好辐射作用。

四、具体安排及重点工作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区“十五”期间发展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力争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加强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的良性激励竞争机制;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注重教学全过程、多层面的监控,确保毕业班终端显示有突破;抢抓机遇,改善学区办学条件,如改建音乐室、自然实验室、多媒体室、劳技室、图书馆等;

反思前一阶段工作的得与失,积极发扬优点,及时改正不足,进一步明晰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力争使学区办学水平及层次再上新台阶;强化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完善优绩优酬、奖惩分明的民主测评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团队功能,确保毕业班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想方设法,改善现有办学条件,如改建会议室、体育活动室、网络教室,建设校园网等;精心建设特色系列校园文化,凸显德育传统及育人氛围,继续开展好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综合实践 活动;积极推进省、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并举,形成阶段性成果。

对照本校的规划,认真查找差距,冷静分析得失,加快发展步伐,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以优良的办学实绩迎接百年校庆;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加强教师教育工作,树立良好师德形象,整体提升师资层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逐步建构并完善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教学管理体系及具体操作模式,保证毕业班终端显示的高质量;积极争取上级的关心、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如扩建操场、建设校史室等;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特色鲜明、有较大影响的办学品牌,继续培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力点;高品位、高水平地做好省、市、县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切实挖掘、总结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力争拿出丰硕的研究成果,并适时推广。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学校科研建设规划 篇2

一、教育科研助推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

教育科研就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 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对教育现象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探寻教育活动的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教育科研具有问题性、规范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等明显的特征。因此, 用教育科研的方法指导特色学校建设意义重大, 其表现特征如下:

1.问题性与规范性同时存在。特色学校的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学校基于历史的研究、现实的把握以及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理念的指导下, 梳理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和问题, 经过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因此, 在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围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关键因素, 教育科研的问题性表现得十分充分。但在学校的实践中, 虽有特色的体现, 但找不到发展的痕迹和理论指导水平的提升, 更多是经验性的工作和随意性的事件积累, 教育科研的规范性没有体现出来。如果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 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就一定会避免随意性, 代之以规范性, 所展示的成果必定是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继承性与创新性同时存在。任何一所特色学校的形成, 必然充分考虑了不断继承学校的传统并汲取各个历史时期的丰富营养。历史继承性既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也是学校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 朴素的科学研究精神的体现。但就一所特色学校而言, 仅有历史继承性是远远不够的, 教育科研的另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创新性必须也要得以体现, 没有创新, 特色学校就没有现实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也就是说, 学校要站在历史的肩膀上, 创新性地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理念, 创新开发更具时代意义的校本课程和载体, 创新地设计学校的环境和文化符号等, 不断地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注入活力。

3.独特性和稳定性同时存在。特色学校之所以特, 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 独特的学校文化和独特的育人标准等方面, 因为独特, 所以更具生命力。从独特性的角度看待特色学校, 这种独特性必须表现在学校内涵发展, 促进质量的全面提升, 形成学校最具感召力和人文精神等标志性因素上, 进而不仅为学校办出特色、更要为办出水平服务, 所以, 特色学校不能一味追求特, 而要追求准确的特, 只有基于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下的独特性才可能更准确, 更贴近学校的实际, 才可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当然, 这种独特性如果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就可能昙花一现, 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学校精神文化, 更不能为一代一代学校的后继者和社会广泛认同。因此, 在教育科研方法指导下的特色学校建设, 一定是基于学校长远发展的稳定性目标而探寻出的独特性发展路径。

二、教育科研助推特色学校建设的价值取向

教育科研的价值可概括为:一是深化认识, 主要指发现并揭示规律, 对已有反映规律的原理不断地进行检验; 二是改善实践, 即在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研究, 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性改进;三是锻炼培养研究主体, 即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者和参与者。从教育科研的价值判断出发,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科学的方法, 势必出现如下的特色学校的价值取向。

1.促进校本化发展。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 建设成果为师生共享, 这样的发展思路是保证学校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宗旨的文化自觉。所谓校本化指运用教育科研的思想和方法整合学校业已形成的经验, 加以校本化处理, 创生独特的具有精神感召力和稳定性的项目或学校文化, 这种以项目或学校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学校有历史积淀、实践经验和广泛共识。教育科研指导下的实践工作要求学校在梳理以往工作、设计后续活动时要有准确的理论支撑和必 要的课程保障, 不断建立校本课程体系, 不断征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用理论来引领发展, 在关键时刻还要进行反思性评估等工作, 所有这些工作都来自于学校内部科学研究的机制, 这一机制的水平越高, 特色学校的味道越浓, 稳定性越强。

2.形成自主化机制。特色学校的建设既要考虑到师生的共同参与, 更要特别关注学校研究人员的主动性, 也就是说, 特色学校的建设之路就是研究和发展之路, 不是外部强加和被动接受的, 而是学校主动适应继承传统的历史规律, 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在学校的规划中就应该明确特色发展的行为自觉, 但由于校长的办学思想、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的差异, 常常会导致换了校长就换了特色的问题, 所以, 以教育科研牵动的特色学校建设首先应建设内生性框架, 形成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相互促进的机制, 文献研究和创新研究互动的结构, 且研究的主体为学校内部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需要指出的是外部力量不能成为研究的主体, 只能成为研究的辅助力量。这样, 特色学校建设才不会偏离为学生发展服务又充分地发挥了学校内部因素的作用。

3.满足人性化需求。教育科研经常会遇到两难问题, 如社会本位还是学生本位, 教师中心还是学生中心等。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这些两难问题, 因此, 必须建立以教育科研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的思辨性研究。特色学校的社会价值和学生本位都需要考虑, 特别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特色学校的建设必须以满足学校内部所有人的发展为第一要务, 没有人的受益, 社会价值就无从体现。学校剖析的任何问题, 只要把握住不同时期人的需求, 特色学校就不会走错路、走弯路。考虑人性化需求是特色学校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三、教育科研助推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复杂性, 特色学校的建设也是如此。所以, 在建设特色学校的过程中, 更要尊重教育科研的基本规律,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进行变量控制, 形成独特的发展道路。

1.探寻发展脉络。了解本校的发展历史、关键节点、关键事件、核心人物等只是对本校史情的研究和理解, 对于学校形成特色虽然非常重要, 但显得过于简单, 探寻发展脉络不仅在于了解自己, 也在于了解他人, 优秀的学校都能进行认真的文献研究, 找到其他学校特别是特色鲜明的学校的发展路径、办学理念和优势项目等, 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这是经验层面的借鉴。文献研究中, 还要关注教育理论研究对于不同方向的特色建设的支撑作用, 离开了理论的指导, 即便有特色, 也不能引起更多的共鸣, 只是低水平的经验徘徊。要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特别是构建学校文化, 就必须关注教育理论的价值导向, 所以, 看似简单的特色学校建设, 就不能从试图理清线索, 试图做出某种因果分析的角度开展工作, 而应把探寻的过程放在学校发展的教育本源中, 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大教育观中去审视特色的特与不特, 特与师生发展的关系等, 求得多因一果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 才能探寻出建设特色学校的真路。

2.主动规划路径。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是学校内生发展的过程。教育科研的作用是让这个内生发展的过程更科学、更规范、更具特色。学校内生发展力的形成是特色学校成功与否的起点, 是否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是特色学校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因此, 学校在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要构建主动发展特色的路径。主动规划路径要参照科研的方法从确定方向 (选题) 开始, 要规划各种研究阶段, 使用各种研究方法, 要规划时间节点和评价体系, 要在规划中体现不断创新的方法和内容, 以满足学校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 主动规划路径应有三层意思, 其一是行为主动, 体现内生发展力, 其二是具有规划的意味, 即要体现战略思维, 又要有战术上的可操作性, 其三是要有合理的发展路径, 是大家所能接受的, 不左不右, 始终在人性化需求的路上。

3.形成文化品牌。特色学校是学校个性化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学校整体风貌上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与学校的美誉度密切相关, 即特色学校不仅表现在特上, 更应表现在广泛的认可上, 从文化的角度看就是学校的全体成员具有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和精神风貌。这种信念和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一代一代人中传播和继承, 形成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似简单, 但具有无穷的张力, 处处彰显又难于概括, 这就是学校的文化影响力, 长期的社会共识就变成了学校的文化品牌。口口相传, 有口皆碑, 学校便出现了良性循环的正能量。形成文化品牌的过城要充分发挥办学理念要素、环境要素和行为要素三方面的作用, 即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把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机融合。当然, 形成文化品牌是个艰难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地尊重教育规律, 把培养人放在首位, 偏离了这个方向就像出现了伪劣商品一样, 遭到质疑或否定, 事倍而功半, 得不偿失。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设策略探析 篇3

关键词:科研机构资源整合服务中心资产公司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53-0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意识到国家创新体系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均相继加强了本国创新体系的研究和建设。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高校中,科研机构是科学研究力量中的“集团军”,集中了高校重要的优质的科研资源。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这些科研机构对高校的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高等院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其问题和弊端也日益突出。

(1)科研机构规模小,但小而全,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随着高校的发展,校内科研机构逐渐增多,而每个科研也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硬件设施和平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配置与利用的不合理,形成了“1+1<2”的局面,约束了科研机构的发展。例如,某高校同时拥有材料类、生物类、化学类三个研究机构,每个机构按照要求都配有超净实验室。但由于经费的分散,三个实验室的设计精度都不高,平时的利用率也很低,往往是实验室大部分时间闲置,而真正要使用的时候,又发现实验室的设计精度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验需要。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机房建设、资料库建设等过程中。科研机构的规模小,以及高校有限的科研硬件资源不能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高校科研机构的发展。

(2)科研机构个体化、封闭化、综合集成能力和创新能力差

我国的学科专业范围本来就比较窄,分得很细,许多高校的科研机构是以某个二级学科的某个研究方向为研究领域,研究开发活动小型化、个体化,有些研究机构就是一个课题组或者是一个教研室。这些科研机构之间往往还壁垒森严,互不往来,科研活动近利化、短期化倾向严重,科研计划雷同,课题研究低水平重复等不良现状普遍存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许多研究需要跨学科的整合研究人员来开展,而现有的科研机构往往不具备较强的综合集成能力,这就导致了其无法承担重点重大项目,束缚了科研机构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在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力量上的发展。

(3)科研机构缺乏发展壮大的生机与动力

目前高校的科研机构由于规模小、建设早、封闭化等问题,已有很大一部分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机构本身也缺乏发展壮大的生机与动力。很多科研机构优秀人才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知识结构老化,机构内部缺乏竞争机制,许多年都不能出重大的科研成果和有力量的学术团队,机构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差,其间严重者也有出现科研机构“名存实亡”的。归根结底,是因为这些科研机构的管理制度上都没有很好的“造血”功能,光靠高校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但是要想拿项目、拿基金,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不行,这些问题日益凸显,急需找到一个解决办法。

1构建大型技术服务中心,避免重复建设

高校的硬件资源和科研经费有限,而科研机构的急速增长,使得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很多高校的科研机构面临硬件和经费上的困难。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打破专业界限、打破学院、系科的界限,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1建设大型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中心

每一个科研机构都需要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用来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的高校基本是根据每一个科研机构的实际需要来配置计算机,在总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每个科研机构的计算机数量和质量都不能达到完成科研工作的需要。因此,高校需要合理统筹和安排有限的资源。可以采用归并“同类项”的方法,将所有科研机构的计算机集中到一起,建设成大型的计算机信息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直属于高校管理,相当于学校的一个固定机构,有专人负责,并安排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以保证中心的正常运作。科研机构需要使用计算机时,通过提前向中心提出申请,由中心根据每个科研机构的申请情况,根据科研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时间。使用结束后的整理和调试工作则由中心工作人员完成,也节省了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可能要求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但是它能整合校内所有科研机构的资源,一旦建成后,高校负责中心日常的运转,而每个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中的部分就可以拿出来完成中心的再建设与升级,从而保证了中心装备的先进性与可持续发展,更好的为高校的科研机构服务。

1.2集中建设专业的图书资料库

马克思曾经指出:“研究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些工作完成以后,现实地运动才能适当的描述出来”。这句话充分强调了资料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离不开科研资料,每一个科研机构也都需要充分重视科研图书资料库的建设。高校应该集中建设专业的图书资料库,提高图书资料的科研服务水平,优化高校图书资源的配置,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和质量。高校首先应当将现有科研机构的图书资料库都集中在一起,安排专业的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支持,并不断的对资料库进行完善和补充。这里的专业图书资料库又区别于高校的图书馆。首先,它规模没有那么庞大。其次,它的图书分类不必拘泥于图书档案学中的分类目录,而是可以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分类。再次,它的管理人员兼有一定的研究性,他们既是图书资料管理者,也是科研工作的参与者。

1.3成立专业的会务服务中心

召开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是高校科研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展示高校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专业科研机构组织发起的论坛、研讨会等,往往能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专业领域的学术发展。高校应该成立专门服务于各科研机构的会务服务中心,为科研机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该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各种学术会议的会务安排,隶属于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或者后勤部门,人员由学校专职人员和社会聘任人员构成。它可以根据校内各个科研机构学术活动的具体需求,制订详细会务方案并提高专业周到的服务,这样就可以使得科研机构可以从繁重的会务工作中抽身出来,更好的从事科学研究。从高校成本的角度来看,由于会务服务中心实现了机构的专职化、人员的专业化,因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都会有所提高,同时工作成本也会相应降低。

2以科研团队建设为切入点。整合各科研机构的优质资源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少,中青年骨干教师少、专业方向单一等问

题,往往是为了报某一项目而“拉郎配”、导师带着研究生等临时凑在一起,完成申报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研究、分工协作就流于形式。这样就严重制约了科研机构的良好发展,也影响了高校年青教师的成长、科研水平的上升。

2.1采取学术带头人负责制

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应该采取学术带头人或顶尖人才负责制,来取代现在普遍采取的项目主管负责制。学术带头人的研究方向是在长期研究成果的积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学术带头人本身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活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往往使其成为科研团队的领导核心。在学术带头人的领导下,科研团队的研究也就有了共同的方向和目标,这样就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同时,由于学术带头人在自身领域的学术前瞻性,可以有效的避免项目主管负责制下容易出现的科研团队目标不统科研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等问题。

2.2学术梯队的建设

高校的科研团队是面向科研目标、科研项目而组建的,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定,研究任务完成后往往就会解散。而学术梯队是按学科、专业或某一特定领域组建的,由学科带头人、知名教授、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组成的长期性和一定结构的教师队伍。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梯队的建设,不仅仅是关系到机构本身科研水平的优劣、申报项目的好坏,还关系到高校年青教师队伍的培养,关系到高校科研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科研机构在学术梯队的建设中,应足够重视“合作伦理”和“学习型组织”的形成,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行政力量来约束和制约团队成员。所谓的“合作伦理”,即为团队及其成员在具体合作情景中的行为道德提供指南的各种规则、标准、原则和规范,以用来约束团队成员的行为,以避免“潜规则”的产生,构建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推动科研机构学术梯队的建设和绩效的提高。优秀的学术梯队还应保持良好的创新潜能并不断的激发,“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能够建立科研机构内部的学习机制,使每一位团队成员具有自觉培养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能力,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竞争能力。

2.3打破科研机构间的壁垒,跨学科组和和培育优秀的复合型科研团队

高校组织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院系建制、传统学科分类、学科壁垒和保护主义,也充分渗透到了高校内各科研组织,增加了不同学科之间整合的难度,阻碍了跨学科团队的形成和建设。在现行的高校科研机构考核体制下,科研机构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机构的现实利益,所以科研机构间的人才流动和共享几乎不大可能,跨学科团队组建阻力较大。复合型科研团队的组建,首先要解决管理和考核机制的问题,要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畅顺的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评估机制,考核的时候不能唯成果论,而是要兼顾学科差异,考虑人才培养,充分体现全面性、客观性和公平性。考核过程应该是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科研机构之间应该做到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设立人员定期流动机制。高校应定期组织校内学术沙龙,给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一个思想碰撞的机会,开阔学者的学识和思路,为复合型科研团队的组建创造条件。

3资产公司,高校科研机构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笔者认为高校资产公司是代表国家经营国有资产产权的特殊经营实体,是以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运营为手段,以谋求国有资产最大化增值为目标的特殊企业组织。资产公司是高校科研机构发展壮大的一条新路,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资产公司促进高校科研机构的发展,主要要同时扮演好融资平台和专业服务供应商这两个角色。

高校的科研机构不能很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虽然说通过构建大型技术服务中心等手段能节省一定的资源,但“节流”毕竟没有“开源”效果明显,因此为高校科研机构需求资本支持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资产公司首先要扮演好为科研机构融资的角色。由于企业法人的身份以及高校资产的担保,资产公司就可以利用商业银行这一平台进行融资,确保科研机构现金流的稳定性,也能保障大型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这也是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方向、评价体系与企业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现有的高校科研成果大多停留在论文阶段,与实际商业应用相差甚远。这个问题依靠科研机构本身很难解决,但资产公司可以更有效的分析社会企业需求,同时对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进行归类和筛选,对符合要求的成果进行深化和包装。资产公司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积极的与企业联系,主动推广己包装的科研成果,帮助科研机构和企业寻找共同的兴奋点,作好两者之间的桥梁,推动科研机构中的成果更好的贴近社会,走进企业,从而实现资产公司的资本收益,推动科研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资产公司还应积极分析归纳社会上相关企业的技术需求,并及时反映给科研机构,通过技术研讨会、产品分析会等多种形式,促成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服务层面上的合作,使得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直接服务于企业,其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消除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隔阂,促进双反的共赢式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机构的发展需要大型技术中心的建设作为保障,科研团队的建设是发展的关键所在,资产公司的合理构建,则关系到高校科研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科研机构应认真考虑,台理规划,努力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叶儒霏,陈欣然等,高校科研机构面临的困境和多层次结构科研体系的构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4月

[2]徐猛,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 2007年第3期

[3]张大光,肖益,高校资产公司在创新体系中的角色[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第1期

[4]袁闯,制度创新应体现管理文明[J],管理咨询,2009年第7期

[5]王莹,论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J],黑龙江教育,2010年第10期

学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篇4

一、完善机制,规范管理,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教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行,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组织和规范的制度管理基础之上。

1.建立机构,明确责任。建立“校长室—科研处—教科研组长—实验教师”四级教科研网络管理,成立科研攻关团队。校长室、科研处负责定方向与研究内容,科研攻关团队与各教科研组长带领教师具体落实,分管主任负责定期进行督导。这样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项课题研究能够有序运行。每月一次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推动教科研发展进程。

2.完善制度,重在激励。出台《实验小学信用记录评级制度》《实验小学“红黑名单”管理制度》等制度,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业绩作为评优选能的重要指标。加大对教育科研的奖励力度,在考核、评优、晋级中将教育科研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评价,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3.过程督导,强化落实。将目标锁定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做好开题,让教师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抓实过程,实现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活动的“三整合”;

管理档案,把研究的路径清楚地展现在管理的过程中。

二、加强学习,注重培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的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1.学思结合,提升素养。坚持开展“好文推荐,两周一得活动”,每两周向教师推荐一篇教科研方面的文章,要求教师认真品读,写下读后感;

购买跟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引领教师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做好读书笔记;

要求教师每月写一篇研究反思。通过学与写的引领,学与思的交织,使教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把握实验的思想内涵。

2.定向培训,提高技能。一是针对青年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薄弱的现状,通过开展“青蓝工程”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学习名师的理论,揣摩其技艺,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二是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开展主题培训活动。

三、多措并举,搭建平台,激活教师的教科研行为

广搭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课题教研活动,让课题研究落地生根,卓有实效。

(一)抓实校本教研,提高科研实效

依托年级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研究贴近实践问题。首先,选准切入“点”,申报小专题。在课题开题之初,各教研组根据课题研究的主题,申报自己的小专题研究。这种把大的课题进行切割分解的方式,有利于化解难点,使教师结合实际展开研究;

其二,激活思维“点”,百家争鸣。教研组每周举行一次教科研论坛活动,每位教师自由地交流、讨论,说出自己在实践中的困惑。这种问题争鸣的形式,是研究者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往往能激发教师新的灵感;

三是抓牢生长“点”,开展课例研究。我们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促使教师对自己的研究行为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校本教研,凝聚集体智慧,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

(二)加强校际交流,拓宽科研平台

充分发掘伙伴校的优质资源,密切校际间的科研交流。一是开展好“名师网络课堂”观评课活动。要求名师人选、教学新星每人精心准备一节展示课,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授课;

同时,组织教师认真观课、评课,将观评课的收获和困惑进行整理,利用区教研论坛平台进行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沉淀自己的研究思想。二是开展伙伴校课例打磨活动。每校每学科选择一节课,进行集体备课、观课、评课,通过跨学校的课例打磨活动,使教师博取大家智慧,提高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水平。三是组织伙伴校集体教研活动。对于教学教研能力薄弱的学科,我们采取伙伴校集体教研的方式,点燃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高了青年教师和新手教师专业能力。

科研明星学校申报材料 篇5

-------------山阳县教育科研明星学校申报材料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最近几年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重视,机制完善,建立健全教科研制度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导处处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导处分专人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课题组、教研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和要求,其主要职能是搞好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论证、立项、申报和实施研究、结题、成果推广等工作,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指导,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协助和辅导全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制定了《高坝二中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条例》、《高坝二中教育科研工作条例》、《高坝二中教育科研课题申报与管理条例》、《高坝二中教育科研考核与评估办法》等制度,并按要求落到了实处。教导处以解决教育发展与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架设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为工作原则。在实践中,教导处力求将工作体现在:为学校制订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规范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点;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服务,加固教育发展的“支撑点”。遵循这样的原则,教导处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近几年来,教导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教科研活动,同时抓好课题组自身的建设与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学校教科研的整体实力和整体优势教导处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注意引导课题组将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本着“问题即课题”的理念,在内容上求

1新,形式上求活、效果上求实,注重启发广大教师从小课题做起,从身边的实际课题做起,从校本课题做起,注重解决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中的小难点、小问题,以此来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推进。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教师校本研修工作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负责科研工作的同志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要交两篇论文,两篇教学反思,和两篇说课稿。

没有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导处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期结束后学校将结集成册。学校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开放电子备课室,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学校大部分老师都有自己的网页和博客,在网页或博客上也都有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和探索,通过网络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

就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三、搭建科研平台,打造优质队伍

一所学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近年来,学校进一步重视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了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了师资培训、校本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如《高坝二中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培养条例》等,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培训,同时鼓励教师进行高一级的学历进修。学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小组,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提供理论学习的空间;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开展帮辅结对专题研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分层分批派出优秀教师到全国各地听课、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两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两节教科研汇报课,并随时接受领导的“推门检查”,五年内的教师每学期各上两节教科研实践课,每周二的集体备课时间,以教研组、备课组为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坚持“集体备课生成共案与融入个性具化课改”的原则,明确课堂准线,激励课改创新。以“六备”精化、细化课堂设计,体现内容翔实、环节齐备、操作规范的精细化备课精神。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教育界崭露头角,很多年青教师很快成长起来;老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付出总有回报,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赛课中屡次获奖。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组织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参加国培计划网上培训,离岗培训,集中培训,顶岗实习培训以,短期培训,以及学校组织进行的校本培训等等,有目的,有任务,不走过场,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

由于学校重视,在科研骨干的使用上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近几年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整套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不少青年教师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迅速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四、以课题促科研,以科研促发展

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

程。而课题研究让我们高坝二中的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有目的、有方向。

我校申报的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现代师生关系研究》县级课题,经过全体课题组的共同努力,成果较为显著,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因而于2011年12月顺利通过结题。同时,我校又于2012年6月成功申报了山阳县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和商洛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为了很好地完成课题的研究,学校根据课题内容建立课题组,建立课题组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科研知识;研究过程落实,各课题组每学期安排一至二次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有明确的目的,及时反馈。全校老师根据学校的总课题,加强“小课题”研究,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制订好后先对自己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做到有案可据,制订好针对性的措施,并定期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教师制订好研究计划,通过汇报课、论文等方式体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根据自己课题特点,课题组成员完成“六个一”活动: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每月一篇读书笔记、一篇教育教学案例、一篇教学设计或实录、每期一节研讨课、一篇研究论文等。教师在研究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中不同形式的运用与交流,课堂是最好的地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依据教材内容,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重视了课题研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力求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和谐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子课题组在组内研究日常化的基础上,向全校推出1节观摩课。平时,有随堂听课、推门课等各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每一次上完课后做到即时点评交流,“我教我说”与“你教我说” 使教师在实践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上课老师还要针对性地写出课后札记或者教后反思,由教学中细节问题的讨论到整体教学问题的交流。教师正是有了课题研究这样一个明确目标,因此课前都有充

分预设,课后有教学反思,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让预设在课堂中生成,让生成在预设中精彩”,每节课都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诗情画意。

五、完善奖励制度,推广科研成果

为了使教师能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学校制定了奖励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完善,每学期期末都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学习、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实行政策鼓励、精神激励、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近两年来,共有38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各级获奖,其中国家级1篇,省级6篇,商洛市级11篇,县级20篇,市级优秀教案3份,县级优秀教案13份。有2人次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教学能手大赛中获得“教学能手”称号,张会民制作的《氧气制作实验改进设置》教具获得国家级奖励,并且得到全国交流。袁淑雯制作的物理实验教具获得市级二等奖。

在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常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教育科研培训形式多种多样,我校的教育科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和工作热情得以极大提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风气已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更是方兴未艾,教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们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氛围初步形成。

在教科研工作上,我们高坝二中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或者说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只能说是一种起步一种开端。面向未来,我们将倡导全新的教育科研理念,开拓办学新思路,多找差距,多作研究,群策群力,县教研室的亲切关怀下,更好地带领全体教师认真进行教育科研,不断做出新的成绩。

我们高坝二中正以崭新姿态参与到教改中去,以矫健的步伐迈向更新的目标。

学校科研工作总结 篇6

1.把教研组工作纳入教育科研范畴,规范教研活动内容,加强集体备课,重指导、树典型、抓落实、促实效。

各教研组和备课组根据学校校本教研方案,制订教研计划,各组确定每周“教研活动日”和“集体备课日”,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一是集体备课、形成相对比较统一的教案;二是互听评课;撰写教学反思、工作总结、质量分析等;三是关注高考动向,研究五年高考试题,分析命题规律,预测命题趋势。

通过一年的努力,大部分教研组已建立电子教案,逐步建立了教案资源库。

2.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教改探索和教改实验,配合省、市教科所、教研室,搞好课题的研究和实验等工作,组织进行20xx年课题结题和20xx年课题申报工作。

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郑州七中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指南”,“郑州七中科研课题管理、科研成果登记及奖励办法”,建立了“郑州七中教科研课题督查制度”

“郑州七中重点课题管理制度”,对于正在进行中的科研课题进行督查,对于获奖论文、成果及时登记管理,为探索具有郑州七中特色的教育科研模式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教科研的主要突破口,袁校长指出,要以课题促教学,以科研促发展,并带头从事课题研究。20xx年,我校两项市级重点课题的阶段成果顺利通过专家组鉴定,分别获郑州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与此同时,又有两项课题被确定为20xx年市级重点课题。所有的课题研究项目有过程、有交流、有效果,并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工作;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基本形成群众性教育科研氛围。本年度申报市级课题8项,全部顺利结题,参加郑州市20xx年教学成果评比并获奖,其中获市级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

目前,袁校长承担的20xx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关于建立“教师成长电子手册”的研究与实验》的阶段成果已经完成,该项课题被确定为20xx年郑州市重点课题,同时,袁校长及时把握教育动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申报并承担了子课题《“自主学习+调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性研究》,《自主学习+调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被列为省十一五规划课题。领导的示范带动了老师的广泛参与,学校教师以参与校本教研为荣,以承担课题研究为荣。今年,学校已申报并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规划课题1项,郑州市重点课题2项,郑州市20xx年度教育科研课题30项,学校又从这30项市级课题中选出5项课题作为校级重点课题。全校上下,教育科研蔚然成风。

3.以校刊《教研通讯》为阵地,进行教育科研的宣传和指导。

《教研通讯》是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反映我校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教研活动的窗口。

根据学校整体工作思路,20xx年我们把《教研通讯》栏目设为教研简报、教研组活动、专题学习、教学反思、成长档案、教师论坛、名师有约等,使其密切贴近教学工作。本学期,《教研通讯》至今已出刊19期,在广大教职工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学校多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进行“自我反思”,完善教学反思制度。

实践表明:如果教师整天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工作中,不去挤时间学习,不善于思考和总结,工作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而许多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脱颖而出,进步幅度较快。为此,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多思考,多动笔,以教后记、考试分析、教学随笔、专题总结、教学案例等形式撰写教学反思,每月交一篇教学反思。一年来,老师的教学反思质量越来越高,我们结集编印了郑州七中教师教学反思集,作为一项教研成果,参加今年的校本教研成果展示。

5.成功地进行了郑州七中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会。

20xx年5月21日,郑州七中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会在郑州七中新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郑州市教科所李娟所长、孙海峰副书记,市教科所特聘专家、中州大学李国栋校长,市教科所特聘专家、原金水区教科室潘英主任,以及郑州市教科所胡远明老师和王海燕老师等出席了会议。

本次大会以课题开题论证为载体,展示了一年来学校教师取得的优秀教科研成果,同时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动员和培训。会议由黄青云副校长主持,王保军书记致词,申国民校长宣读了20xx-郑州七中教科研成果表彰决定,陈华老师和赵燕妮老师分别做了《高二物理成绩分化的原因及对策研究》、《高一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两项校级重点课题的开题报告。李国栋校长、潘英主任做了课题论证,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李娟所长充分肯定了我校在教科研工作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大力支持和鼓励我校青年教师多搞科研。袁新民校长做总结发言,袁校长说,今后,学校会更加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希望我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别要结合实际,从教学一线来,到教学一线去。袁校长号召全校教师要向五个重点课题组学习,积极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希望已经立项的课题组要吸收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研究要特别注意动态调整、阶段总结。

6.认真组织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一届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

谈学校教科研工作 篇7

一、明确价值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任何名校的奇迹都是教师创造的, 但这样的奇迹不会属于急功近利、死拼硬干的教师, 而是归功于充满活力、不断反思、不断优化又永不定型的教师群体。只有重视教科研, 我们的工作才能减少盲目性, 增加自觉性、合理性和前瞻性。因此, 我们要创建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必须依靠教科研, 教科研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成名之源。

我们常常感慨名师的成功, 仰慕名师的成就, 其实伟人并非什么都高, 只是某个方面比别人高许多。会思考, 是登上名师的阶梯。懂科研, 是成为名师的高招。其实, 我们教师的潜能是无限的,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和总结, 把自己置身于教育科研之中, 我们就一定会从经验型教师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化。

教学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总是难免的。对于问题, 不少教师也时有所思, 时有所悟, 时有所议。可是他们很多的感悟往往属于“经验式总结”, 而这种经验也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 它总缺少一种调控和支撑力量, 这使得教学成了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这个时候教科研就是帮你解决问题的钥匙, 教科研会帮你理清思路指引你走遍迷宫的每一个角落, 并找到出口。天天反思, 天天会有新视角, 天天会有新收获, 这就是教科研的价值所在。

二、合理定位

有时候一提到教科研, 就觉得它应该是一扇科技型的宽阔大门, 门下有一个专家型的研究基石, 门里有一个高深莫测的课题。但在实际操作中, 往往由于脱离现实, 教科研成了应景之作, 好高骛远的教科研让我们迷失方向, 更让我们劳民伤财。这正如一艘不知道要驶向哪个码头的船, 无论吹什么风都是没有用的。

其实, 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 重要的不是自己知道了多少, 而是让学生知道了多少, 这就是一项研究。对于一位好教师来说, 重要的不是指望着带一批好学生, 而是如何把手头上的学生都带好, 这就是一个课题。也就是说, 教学中所遇到的每个问题, 都可以成为教科研所研究的对象。

人在问题中成长, 在明白问题的过程中成功。从教学管理的难点、热点、困惑点入手, 对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 并把反思放大成科学研究, 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 既是一种方法、手段, 又是一扇思想、智慧之门。这扇门就在身边, 这扇门似乎很不起眼, 这扇门看上去有点窄小, 但由此入门并出发, 可以让教科研回归实际、回归教师、回归实用。

三、掌握技巧

一个教师的业务进步或专业发展, 主要不是靠灵气或特质, 靠的是日积月累, 不断超越自己。不是光听别人怎么说, 而在于自己的勤于钻研和思考, 逐渐形成自己特色。不仅仅表现在他所擅长的领域比别人知道得多, 还表现在他所不擅长的领域也能够比别人更有热忱地去追求新知, 学得更快、更好。好奇心是一个人年轻心态的标志, 也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标志。

一提到教科研, 就会有老师说, 我的教学工作已经够忙的了, 哪里还有时间去搞科研。其实, 教科研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留心积累, 不断反思, 及时整理。一段时间下来, 你会发现, 你的时间容量大了许多。当你的教科研成果出来时, 你更惊奇, 原来教学和科研本身就是统一的, 研在教中, 教在研里。

四、群体协作

从教师教科研活动发展的现状来看, 教师教科研活动已由教师自发的研究向群体和区域的教科研活动转变。成功的教科研活动不是教师个人自发的行为, 而是一种群体协作互助的行为。一个人的研究只是一个点, 而我们研究的问题往往是面上的, 只有点的突破, 很难形成面的突围, 要达到教科研的引领性和示范性, 必须要有团队的合作才能找准方向, 才能行之有效。

学校科研建设规划 篇8

一、要明确的三个问题

一是学校教育科研的功能有哪些?

学校教育科研:是在先进理念指导下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其功能就是“求善”的功能:即改善教育现状;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任务有哪些?

制定管理政策和制度;编制发展规划与计划;确定重点和方向,组织科研工作;管理科研经费,提供科研物质条件和信息、文献资料;组织学术交流与合作;进行课题立项、结题检测、评审鉴定;指导培训科研队伍,评选表彰,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三是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是什么?

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它是一种“草根”研究。

“草根”的含义:群众的、基层的;乡村地区的;基层的、根本的。所谓“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等,但更突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顽强,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是广泛,遍布每一个角落。学校教育科研更突出这两个特点。

二、要懂管理、会管理

可以说,学校科研处主任要抓的工作有很多,如要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谋划与设计;要负责对全校教师的科普培训和指导;要负责全校师生甚至家长和社会的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要负责科研经费的筹措、管理和支配;更要负责学校科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等等。在这众多的工作中,要重点抓以下四个方面:

(一)要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

观念制约着研究者的态度、情感、毅力和成就。当前,影响学校教育科研改革与发展的不良观念有:“教育科研神秘观”,即把教育科研神秘化,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对于中小学是“高不可攀”的;“教育科研恐惧观”,即怕影响升学率,怕影响教学质量,怕担风险,不敢开展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名利观”,即认为搞科研写文章是“不务正业”,或说是“个人图名图利”;“教育科研无用观”,即认为教育科研“可有可无”,搞不好无关大局,照样办学教书。对此,学校科研处主任要采取有效办法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改变其对教育科研的不良心态,引导教师力求弄清四个关系,树立四个观念:一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振兴教育的关系,树立“科研兴教”的观念;二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改革的关系,树立“教育要改革,科研须先行”的观念;三是明确教育科研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树立“向科研要质量”的观念;四是教育科研与教师的关系,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主力军”的观念。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应真正形成这样的共识:没有教育科研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创新的领导;仅仅会教几节课而不会搞教育科研的教师,不是新时期的合格教师。

(二)要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

学校科研处主任应十分重视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进而为学校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如,在课题立项之初,科研处最好组织全体教师围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展开交流与讨论,具体讨论在学校现有发展水平上,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三方发展的因素,并力求找出要害所在,然后以此为突破口,确定研究的主题,制定研究计划,落实研究人选,下达研究任务,落实研究指标。这种在研讨中产生的课题,不仅体现了科研工作立足校本、源于校本的指导思想,更有利于教师集体达成共识,鼓励全体教师为之献计献策,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攻克难关,从而克服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现实科研工作中,有一些学校课题确立完之后,课题组成员摸不着头脑,不知为何研究以及怎样研究,这种情况下,怎样发挥教师的研究热情和研究潜能呢?所以,我们在立项之初,就应该让教师入心,入心方可用心,进而用情。

(三)要进行规范的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应包括很多方面,如科研制度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设备管理、课题过程管理、课题档案管理等等。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课题过程管理和课题档案管理两方面。

1. 如何做好课题的过程管理。课题的研究过程主要体现在三大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因此,科研处应重点抓好三大阶段的管理工作。

(1)课题准备阶段。科研处首先要组织好课题的选题立项工作。课题选好后,要组织教师对课题进行科学、深入的课题论证,使教师明确课题的原有研究基础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进而,明确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价值所在。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指导和帮助研究者设计并撰写出科学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并填写相应级别的课题立项评审书,向相关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在课题正式审批前,可以组织研究者成立课题组,选定实验班,并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筹备课题的专题辅导材料。接到课题立项书后,即可适时召开课题开题大会。召开开题会时,科研处应组织并邀请校内外的相关专家和领导以及本校教师出席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课题组长宣读课题开题报告;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对课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课题组代表作表态性发言;一般情况下,还有课题组相关人员进行的课题专题讲座与辅导等。会后,还要组织课题组围绕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至此,可以说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课题准备阶段的各项研究任务。

(2)课题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课题组认真并创造性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落实研究设计,通过对课题设计的操作与实施,不断向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发展。

例如,在本人承担的省级“十五”课题“教师创造性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方案中设计了如下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模式:一是创设情境;二是问题定向;三是多向求解;四是突破创新;五是验证反馈。

在课题的实施阶段,课题组组织专家组亲赴各所实验校,要求并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创造性地体现着五个教学基本环节,每节课后都要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学校和教师都颇为受益。

课题的实施是需要实实在在的按照研究方案的设计去操作的,否则,就无法衡量和评价课题研究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意义。

nlc202309031943

然而,只按部就班地去落实课题设计还不行,为了展示和激发教师的研究智慧和研究热情,推动课题深入发展,还需要组织课题组开展一系列研究性活动,如进行课题的检查、评价与指导,组织专题培训和辅导,敦促并积极参加课题组组织召开的课题专题研讨会,组织现场观摩,召开成果交流、展示会,进行典型和先进的表彰等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和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更能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拓宽教师的研究思路,开发教师的研究智慧,也更为课题的研究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3)课题的总结阶段。课题的总结其实应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如果课题周期比较长的话,应包括学期总结、学年总结和终结性总结。这里重点讲如何做好终结性总结。

终结性总结要做的重点工作有:

(1)组织召开一次课题总结工作的研讨、指导、部署会。具体研讨、指导和部署总结哪些成果?怎么总结?谁来总结?

应总结哪些成果?一般来说,课题的成果主要围绕这几方面加以总结:课题的操作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其次就是相关理论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我们的研究因为多数都是基础性实践研究,因此研究成果重点应指前三个方面。

对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应该怎么总结?在这方面要重点研究讨论成果的体现方式。这些方式包括:影视资料、课件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文本资料(包括论文、报告、著作等)、实物或作品、现场观摩等,可能还有其他的形式,在这个环节都应设计出来。

最后要明确部署由谁、采用何种方式、负责哪些方面的总结,任务要落实到个人。接下去的工作就是各负其责,落实到位,督促检查、升华提高。

(2)填写课题鉴定评审书。

(3)申请课题鉴定验收。待一切准备就绪,就可向相关部门申请课题的鉴定验收了。鉴定验收一般有现场验收和通讯验收。前者要求比较高,准备也比较复杂,但成果展示比较到位,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要求有成果的现场展示、课题档案的展示、课题负责人宣读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进行现场答辩、专家评议、专家宣读评审意见等环节。后者,一般只提供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及相关的申报材料即可。

(4)努力实施成果推广,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现在的课题研究有一种普遍现象,即普遍重视课题的立项与实施,但是对于自己费尽心血搞出来的成果却不甚珍惜。课题只要通过了鉴定验收这一关就算完事大吉,然后又另起炉灶重新立项研究新的课题。其实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情。说到此为止,课题研究的使命只能算完成了一半。因为无论任何课题的研究,最终的使命绝不只限于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任务,达到了课题的预定目标,而是你精心打造的研究成果能否得到进一步推广,让更多的学校受益,让更多的教师受益,让更多的学生受益,甚至让社会和更多的家长受益,这才是课题研究成果的最终归宿。

因此,科研处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加大学校课题研究成果推广的力度,及时召开成果推广交流大会或成果发布会,并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实现成果的实践化和最大效益化。

至此,课题的过程管理应该说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使命。

2. 如何做好课题档案管理。规范的科研管理,除了实施严谨的过程管理外,还要重视一项管理,那就是课题资料档案的管理。课题研究资料可分为:学习资料、过程资料、成果资料等,要将其及时整理建档、入档。力求把过程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活动,甚至每一点感悟都应详细记录下来。到课题结束的时候,能够清晰明了地展现出课题的研究轨迹,并将对课题的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素材,也是提高课题研究可信度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最好有电子档案和文本档案。

(四)要有丰硕的研究成果

评价一所学校的科研工作如何,最终的落脚点应该说还是要看是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前面的三大方面工作,即要形成正确的科研理念、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要进行规范的科研管理都是为这个方面服务的。因此,作为科研人,最终的努力方向就是要力求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有效的推广、转化和延伸,最终实现成果的最大化。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方兴未艾。但是,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管理尚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来,教育科研管理的职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强化,其正常的运行机制也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因此,需要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上一篇:古代文学试题唐宋下一篇:果树栽培学实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