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表

2024-10-02

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表(共8篇)

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表 篇1

集团公司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

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为进一步提高后勤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集团公司管理提升的速度,全面实施现代化管理,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二、实施范围:

集团公司后勤、职能部门人员: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财务内控)、企业管理部、企业发展部、物资部、基建部、安全环保部、餐饮部、保安部(监控室)、汽车管理部、电力安装部、基建内控部、法务部等。

三、实施原则:

1、以公司对员工的经营管理指标、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

2、以部门制定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为考核标准,能数字量化的必须数字量化。

3、对外服务部门增加服务对象考评。

4、实行一级为一级负责的考核办法。

5、按照得分数高低排名。

6、考核满分为100分。

7、考核工资按照工资标准的40%进行。

四、考核实施计划:

(一)定员定岗实施意见

第一步 各部门完成定员定岗工作;

第二步 编写出每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图;

第三步 编写出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

第四步 制定出各岗位的考核细则和标准。

1、工作计划考核:日工作计划考核、周工作计划考核、月度工作计划考核、工作计划考核和临时工作计划考核五部分。

2、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考核。

3、服务考核:服务标准、服务对象的测评打分。

第五步 制定出部门末位淘汰的实施办法。

第六步 每月进行一次考评排出名次,确定住末位淘汰人员。

(二)3S管理实施意见

第一步 做好办公区域内办公用品的定位工作,即区分出必需品和不必需品,现场不放置不必需品,制作办公用品定置区域,做到现场管理井然有序(一般要求办公桌上只摆放电脑、电话、打印机、文件夹、笔筒、水杯,其他办公用品都要实行定置管理)。

第二步 所有的办公用品都要细化到人,做好办公用品统计明细,张贴于办公室内。

第三步 办公用品及室内卫生清洁标准:所有办公室设施上无灰尘、无损坏、无杂物等。第四步 制定监督检查考核细则。

第五步 每月进行考核排名。

五、考评实施办法:

1、考核工资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标准

一级:最终分数在95分以上。

二级:最终分数在85-95分之间。

三级:最终分数在70-85分之间。

四级:最终分数70分以下。

六、有关规定:

1、各部门根据公司统一的要求,详细制定出本部门的定员定岗实施意见及3S实施管理意见。

2、试用期人员试用期内不执行绩效考核,出试用期后按照工资定额的30%、30%、40%进行考核,直至达到工资定额。

3、员工考评周期内出现缺勤现象(含公司规定事假、旷工等,正常法定假期及正常办理请假手续的病假、婚假、丧假除外),按照缺勤天数考核。

4、考核采取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相结合的办法:

5、年内综合考核平均分数在95分以上的作为推荐先进个人、职务晋升的依据;考核在85-70分的,考核期限一年,一年后不能达到二级(包含二级)以上水平的待岗,70分以下的待岗考核半年,半年期限不能达到三级(包含三级)以上水平的调整岗位。

6、以上考核由被考核人的直接上级及人力资源部成员负责进行考核。

二〇一四年四月九日

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一、总则

为规范公司对员工的考核与评价,特制定本办法。

二、考核目的1、更好的引导员工行为,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发掘员工潜能,提高工作

绩效,同时实现员工与上级更好的沟通,创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力的高

素质、高境界、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优秀团队,推动公司总体战略目

标的实现。

2、更确切地了解员工队伍的工作态度、个性、能力状况、工作绩效等基本

状况,及时、公正地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肯定成绩,发

现问题,为下一阶段工作的绩效改进做好准备,同时为公司的人员选拔、岗位

调动、培训及职业规划等提供信息依据。

3、将绩效考核转化为一种管理过程,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员工与公司双向

沟通的平台,以增进管理效率。

三、考核原则

1、以公司对员工的经营业绩指标及相关的管理指标、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

2、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和方法为操作准则。

3、以全面、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核心考核理念。

四、适用对象

本制度主要是为公司后勤、职能部门人员(兼职、特聘及其他不宜考核的人员除外)。

五、考核内容

(一)对员工的考核

1、直接上级对员工每日或每周进行考评打分,按月度或季度汇总考评情况,并及时兑现绩效考核工资。

2、考评方法:百分制考评汇总成绩,典型事件加减分,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等。

3、品行和职业素养考评(占绩效考评成绩的25%)

4、(1)行为品格(5%):考评员工遵章守纪及个人修养等,从言语行为等典型事件考评员工职业素质水平。

(2)工作态度(10%):①通过迟到、早退、事假、旷工等考评员工出勤情况考核员工的工作态度,酌情给予加减分考评。②合作精神:各项工作任务,尤其是临时性关键工作任务的协作性和配合性,如积极主动承担更多工作予以加分,无故推卸或借故拖延工作进度等予以扣分(典型事件加减分,尤其扣分时要考虑员工实际工作情况)。

(3)爱岗敬业(10%):①员工日常言行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为公司声誉作正面宣传、是否正确恰当地宣传公司政策等,考评员工是否热爱公司,是否支持公司政策。(自觉、主动、及时为公司声誉、方针政策作正面宣传予以加分,反之使公司声誉受损则予以扣分。)②通过员工的日常工作状态,对待同事的态度等考评员工的团队精神。

4、业绩考评(占绩效考评总成绩的75%)

(1)日常工作的自我管理情况(15%):如对员工每日、每周、每月的工作计划、目标制定情况、工作合理性安排情况等进行评定。(计划时间安排是否恰当,是否适宜,可操作性如何,具体工作安排效率如何?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每日或每周进行考评打分。)

(2)临时性工作任务执行情况(10%):根据员工承担上级布置的各类临时性工作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工作效率、工作方法、工作完成的效果如何?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每日或每周进行考评打分。)

(3)工作职责履行情况(25%):直接上级对员工定期进行考评,恪尽职守且勇于积极承担职责外工作加分,失职减分。(注意避免只扣分不加分现象,要多给员工肯定鼓励。)

(4)工作计划完成和目标达成情况(25%):直接上级对员工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和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定,并酌情加减分。

5、考评反馈。上级对员工进行考评后,要及时召开部门会议,或一对一沟通,将考评情况向被考评的员工进行通报、点评,指导员工进步,并给员工申诉的机会。

(二)对部门的考核

1、由总经理召集月度或季度部门绩效考评会,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组成绩效考评小组,对各部门的月度或季度工作情况进行评定,以考评各部门工作的差异情况,并作为员工绩效工资的差异因素。

2、考评方法:百分制考评汇总成绩,典型事件加减分,工作完成情况考核,民主评议(上级领导考评、部门互评、员工满意度评议等)等。

3、部门团队精神与组织纪律(30%):部门与外部门工作配合情况、部门员工团结外部门同事情况,部门员工是否积极、主动、准确地宣导公司制度政策、是否有不利于团结或有损公司、部门形象的言行,部门员工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现象,部门是否服从公司整体的安排而不计较本部门的小团体利益等方面进行考评。

4、业绩考评(占绩效考评总成绩的70%)

(1)部门工作安排(10%):考评部门工作统筹安排能力,部门工作开展的条理性等,由绩效考评小组评定其部门工作分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部门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和部门工作绩效的改进情况(20%):考评各部门对本部门工作职责的把握、部门管理能力和对部门工作的改进能力等。

(3)部门各项工作计划完成和目标达成情况(20%):考评各部门工作对公司的总体贡献价值,根据公司分配的工作计划由绩效考评小组对各部门的计划完成情况和工作绩效情况进行评定。

(4)部门临时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10%):考评各部门完成公司临时大型活动或各项临时工作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

(5)各项财务指标考核(10%):考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和费用指标等,此项由财务部结合当期的实际情况,考虑外部因素进行评定,并将评定结果提交绩效考评小组作为考评依据。

(6)员工满意度评议:每季度或半对所有后勤职能部门进行一次员工满意度评议,从一线员工的角度考评各后勤职能部门对一线的服务和支持能力,由总经理召集部门经理会议对评议结果进行评析,帮助各部门查缺补漏,改进工作。(注:此项不作考评内容,只作各部门考核的参考依据。)

5、考评反馈。(1)总经理召集会议,将绩效考评会的考评结果向被考评的部门进行通报、点评,提出下阶段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给相关申诉的机会。

(2)部门负责人组织部门会议,将公司对部门的考评结果及公司领导的点评意见、员工满意度评议结果传达给部门每一位员工。

六、考评实施办法

1、绩效工资金额的确定,根据考评周期的经营状况,从公司的营业利润中拿出相当于考评周期内员工工资总额的15%—50%作为绩效考评工资基数。

2、根据员工出勤情况、工作岗位重要性、岗位级别、工作能力等情况,确定员工的绩效工资分配系数。

(1)正常系数设定为1,即试用期过后正常的普通员工,在出勤正常的情况下,系数为1。

(2)试用期员工或新入职员工考评周期不足一月不予考评,满一个月的按一定比例给予考评(第一个月满勤系数为正常系数的60%,第二个月80%,第三个月90%,第四个月起按100% 考评等)。

(3)员工在考评周期内缺勤(含事假、病假、婚假、丧假、旷工等,正常法定假期或依相关法规及公司规定正常休带薪年假等除外)超过一定天数,则该周期内取消其考评成绩,即绩

效工资分配系数为0。(各类请假不超过5天,旷工不超过2天。)

员工在考评周期内有缺勤,但未超过规定天数的,按缺勤类别的不同在绩效工资核算时予以扣除。(事假1天扣款20元,病假1天扣款10元,旷工1天扣减1/3的绩效工资。)

3、根据绩效考评小组对各部门的考评成绩,换算出相应考评周期内的部门绩效工资分配参数。参数核算公式为:部门绩效工资分配参数=部门考评得分÷(各部门考评得分总和÷接受考评的部门数)

4、根据公司确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分配系数和、各部门绩效工资分配参数核算确定各部门的应分配绩效工资总额,核算公式为:部门应分配绩效工资总额=公司绩效工资总额÷公司员工系数总和×部门员工系数和×部门分配参数

5、各部门根据部门绩效工资总额、部门员工绩效分配系数、部门考评成绩(部门员工考评分值,参照部门绩效工资分配参数的算法核算)及缺勤扣款、违规扣款等情况核算每位员工应得的绩效工资金额。

七、附则

1、本制度的解释权归集团人力中心。

2、本制度的最终决定权、修改权和废除权归集团总经理。

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表 篇2

一、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离不开医院后勤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当前医院后勤绩效考核面临以下问题。

(一)绩效考核存在客观问题

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面临一些客观上的问题,包括:1.当前我国医院后勤部门社会化程度不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医院后勤部门社会化,以提高医院后勤部门的运转效率,但是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社会化程度不一,第三方的专业服务和管理理念还没有全面引入,从而导致了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面临较为复杂的情况;2.医院后勤岗位繁多、属性多样。与医院的医、教、研岗位性质相比,后勤岗位种类较多,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差别很大。医院后勤岗位属性多样,既有事业编制,也有合同制。这些因素决定了医院后勤绩效考核需要照顾到各类现实情况,不能“一刀切”;3.医院后勤部门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医院是公益性机构,不是营利性机构,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医院后勤部门不同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后勤部门。更何况医院是专业性机构、服务性机构,医院后勤部门也体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专业性和服务性,这会导致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需要突出特殊性,而不能生搬硬套普遍性的绩效考核原理。

(二)绩效考核存在的主观问题

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也面临一些主管上的问题,包括:1.思想观念上对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未能充分重视。人们往往认为医院后勤部门仅仅处于保障性的、从属性的地位,从而没有给予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充分的重视;2.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欠缺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由于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还是新生事物,一方面人们缺乏对绩效考核基本原理的透彻把握,另一方面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实施者必须对绩效考核原理和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规律有着深入的把握。这些主观原因的存在导致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还存在诸多不足。

二、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并选取既能满足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需求,又能够照顾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特殊性的具体方法。笔者选取了如下原理和方法供参考。

(一)KPI考核法

KPI考核法即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是指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KPI绩效考核法需要首先选取适当的绩效考核指标,随后根据考核的不同关键指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如即时考核、日常考核、抽查考核等。指标的选取是否适当,将关系到绩效考核的科学性特别是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医院后勤绩效考核可以参考KPI考核法,通过科学的评估,选取适当的考核指标作为关键指标,并运用KPI绩效考核原理对医院后勤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

(二)BSC考核法

BSC考核法即平衡计分卡法。平衡计分卡考核法有四项考核指标,分别是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运营(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一般而言,这四项指标适用于企业,尤其是其中的财务指标特别关注企业的经济绩效。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可以参考BSC考核法,吸取BSC考核法的精髓,但是需要结合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实践进行一些调整,分别从能效维度、服务对象维度、内部管理维度、发展维度四个维度出发设计科学的考核体系。

(三)RBRVS考核法

RBRVS考核法即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考核法。该法是以资源消耗为基础,以相对价值为尺度,来支付医师劳务费用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医师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成本来客观地测定其费用。在医院行政后勤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引入RBRVS评估系统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计酬”的分配原则。

三、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需要注意的事项

那么,医院后勤部门应如何科学设计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构建起一套符合客观实际满足实践需求同时有能够富有激励性,从而实现良性的激励效应呢?笔者认为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尤其需要注重如下几点。

(一)科学选取考核方法

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应遵循绩效考核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选用适当的方法,尤其需要注意绩效考核一般原理和方法在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实践中的具体化。前文提到的KPI考核法、BSC考核法、RBRVS考核法等都可以作为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的参考对象,但是在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吸收这些考核方法精髓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于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实践中。

(二)量化考核指标和标准

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必须实现考核指标和标准的量化,前文提到的KPI考核法、BSC考核法、RBRVS考核法都体现了这一思路。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也需要实现考核指标和标准的量化,但是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指标的选取和标准的设定必须科学化,不能随意选取指标,也不能僵硬地制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二是指标的选取和标准的设定可以动态化,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三是指标的选择和标准的设定必须明确,这样才能方便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中实际操作,避免由于指标和标准的模糊导致无法得到执行和实施。

(三)结合薪酬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本身是手段,目的在于激励。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同样是为了激励目标的达成。鉴于此,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必须和薪酬体系的设计相结合,以绩效考核实现薪酬激励,以薪酬激励思路重构绩效考核体系。当然,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并不能过于功利性,而是需要在把握绩效考核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以薪酬为中介,实现激励作用。同时,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也需要考虑社会责任、人本管理等要素,而不能以薪酬激励为唯一参考要素。

(四)建设信息化数据支持系统

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细而杂,绩效考核离不开信息化管理。建议医院后勤部门在绩效考核体系的科学构建中,必须通过建设一套绩效考核信息化数据支持系统,作为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的基础平台。同时,建议结合“大数据”的思维和原理,从全局的角度,发掘医院后勤部门工作数据中的各项有用资源,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参照。

(五)形成持续反馈促进机制

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对医院后勤部门的工作提供检验的依据,从而形成反馈促进机制,引导医院后勤部门将后勤工作越做越好。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员工工作效果的持续改进,从而推动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持续改进意味着“考核—反馈—改进—考核”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监管则是“循环”得以不断持续的重要保障。绩效考核对医院后勤部门的反馈和作用,有赖于如下几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注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而不能仅仅将员工看作被考核对象,这样有助于实现管理民主化;二是必须定期汇总考核结果,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三是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医院后勤部门的管理实践,如与奖惩机制结合、与员工培训结合,使考核结果在医院后勤部门管理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医院后勤部门应精心制定后勤绩效考核计划,运用合适的考核方法,以提高广大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医院的全面工作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摘要: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存在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的一系列问题,妨碍了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应建立在绩效考核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并选用KPI考核法、BSC考核法、RBRVS考核法等。当前医院后勤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需要做到科学选取考核方法、量化考核指标和标准、结合薪酬激励机制、建设信息化数据支持系统、形成持续反馈促进机制。

关键词:医院后勤,绩效考核,指标,反馈

参考文献

[1]王灵芬.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绩效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4).

[2]费建英.医院绩效与薪酬管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4).

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表 篇3

[关键词] 部门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协调

一、正确协调部门、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绩效考核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目的是在员工价值创造和价值回报之间构建公正合理、适度激励的价值评价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员工绩效是部门、企业绩效的组成部分,员工绩效的实现有助于部门绩效的完成,但员工绩效的完成并不一定保证部门绩效的达成。因此,需将部门绩效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很好地结合。

1.部分部门工作绩效效益不能从员工工作绩效中反映,而在部门绩效中得到反映,尤其是那些需要部门整体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果只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会掩盖部门、组织的工作,员工就会忽视对部门、组织的责任感和缺乏整体观念。所以,如何正确处理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特别当员工绩效和部门绩效生冲突时,二者绩效的合理评价和密切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因员工素质差异和管理者管理水平差异导致部门之间整体绩效水平的差异,管理者对下属和员工对自身的要求不同将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管理者在绩效考核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种差异,会影响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产生如下后果:

(1)整体绩效相对优秀的部门主管为了维护本部门员工的积极性和相对公平性,可能采取一些方法缩短与部门平均绩效的差距,从而降低对部门员工的工作标准要求,这样会使员工失去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和动力。

(2)部门绩效较差的员工因薪酬水平和部门绩效高的员工无差异,考核结果对其未形成压力,因此就不会主动改进绩效,提高绩效水平。

(3)员工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只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观念。

根据亚当斯公平理论,员工经常进行“自我-内部”,“自我-别人”,“别人-内部”,“别人-外部”比较,当绩效考核出现外部、自我不公平和内部不公平时,员工会改变投入;或改变自己的产出;或者改变自我认知等。这将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出现员工重新回到“大锅饭”时代,从而阻碍部门、企业绩效的实现。另一方面,在企业,合作、协助是企业成功重要因素。如果员工之间不合作,他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损坏。所以在绩效考核时,在对员工个人绩效考核的同时,必须科学开展部门绩效考核,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二、企业对部门绩效考核、员工绩效考核关系处理的现状

1.只有员工绩效考核。大部分企业只有员工绩效考核。这些企业认为,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了,就没有必要对部门绩效进行考核。

2.只有部门绩效考核。部分企业只进行部门绩效考核。这些企业认为员工绩效考核太复杂,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员工、主管要填写很多表格,而考核后又要与员工反馈、沟通,还要根据员工考核情况进行培训,所以特别在人力资源部人手紧张时,不愿意搞员工绩效考核。或者害怕开展员工绩效考核后形成员工间的竞争,引起员工间的争斗,部门协调困难。

3.部门、员工绩效考核都有,但二者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时也进行部门绩效考核,但二者关系处理不当。或没有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考核结果结合起来;很多企业因部门考核的差别使考核结果失真,扩大部门之间考核的不平衡。

三、协调部门绩效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的思路

1.正确认识团队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的关系。团队是由两个以上具备互补知识与技能的人所组成的、具有共同目标和具体的、可衡量的绩效目标的群体,团队成员为达到共同的团队目标相互负责、彼此依赖。员工绩效是员工行为和产出的综合结果,是企业绩效的基础。部门绩效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将组织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形成各个部门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预期的利益和产出。部门绩效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团队绩效的考核对象是来自各部门的组成团队的团队成员,团队绩效目标是跨部门的;部门绩效目标是各部门对企业整体目标分解所得到的任务,是该部门全体员工奋斗的共同目标。有些人认为,团队绩效强调协作以集体绩效为主,而部门绩效只强调分工以个人绩效为主。本文认为,这是对部门绩效的片面理解。要实现部门绩效,也必须部门的员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完成个人绩效的同时,互相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部门绩效任务。如果过分强调员工绩效,会导致部门内部过度竞争,影响部门整体绩效,甚至牺牲部门利益;如果过分强调部门绩效,忽视员工绩效,则很难确定个体在部门的作用。当绩效考核与员工的薪酬待遇相联系时,容易造成内部不公,影响部门整体凝聚力,也容易造成“搭便车”“大锅饭”,影响部门绩效和组织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正确处理部门、员工二者绩效考核的关系,将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紧密联系,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部门绩效、企业绩效的实现,才能使员工绩效得到肯定。

2.部门、员工绩效关系处理方法

(1)进行员工多纬度绩效考核,协调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员工绩效考核可以实行季度考核、年度考核。部门考核实行年度考核。员工绩效考核主要从绩效维度、能力维度、态度维度等方面进行。绩效纬度包含任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人员)、周边绩效。周边绩效体现对相关部门服务的结果。主要包括:协作性、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周边绩效考核员工与有关协助部门和部门员工内部之间的工作协调、配合情况,从而杜绝了部分员工只顾自己的绩效完成而不管部门整体绩效任务完成情况,也倡导了企业积极的绩效文化。

(2)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到员工绩效考核综合评定对应等级比例中。进行部门绩效考核时,对部门绩效进行等级比例限制:优占5%;良占20%;中占40%;基本合格占30%;不合格占5%。部门绩效考核后,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综合评定等级比例联系起来,从而协调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的关系。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对应等级比例限制见表。

表 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综合评定对应等级比例限制表

(3)部门绩效考核结果计入员工绩效考核结果。部门绩效考核在年底进行,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人力资源部在计算员工年度绩效结果时,部门考核结果可以按50%比例计入中层管理人员年度最终考核结果,按20%比例计入员工年度最终考核结果。

(4)建立积极、协作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使组织力量得到最大的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企业文化能够协调个体与部门之间的绩效目标并在二者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企业应该建立积极、协作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在完成个体绩效任务的同时,关心部门绩效、组织绩效,员工之间形成协作、互助、友爱的关系,在合理的竞争的同时强调员工之间的配合。

3.部门绩效考核与员工绩效考核关系处理的注意事项。在企业绩效考核时,实行末位淘汰容易造成员工工作的不安定感,使得员工与上级的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导致工作环境的恶化。也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挫伤其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在员工的考核缺乏客观公正的情况下,淘汰更容易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对不合格员工淘汰时,应该比较灵活,不要一刀切,不要全部中止或解除合同,而是在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时,与员工认真分析绩效不佳的原因,并结合员工个人不同的情况,采取调换岗位,降低工资或下岗培训等多种形式。

四、总结

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将部门绩效与员工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在对个人任务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人员)、能力、态度考核时,也注重考核周边绩效的,并将部门绩效考核结果充分利用到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中,使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均获得明显提升,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价值的创造。

参考文献:

[1]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高校后勤员工绩效考核工作思考 篇4

一、绩效考核体系对高校

后勤企业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基础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是考评主体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对照绩效标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绩效考核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已经不是单纯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确保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也逐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后勤是一个集服务、管理、经营为一体的特殊企业,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化改革。改革后的后勤部门具有高校教育特殊的公益性即满足高校对后勤服务零利润的任务,又有企业的特性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在研究教学规律、研制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借助一系列如全员聘任制、激励薪酬制、绩效考核制等内部管理手段,培养员工树立牢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巩固校内市场,拓展校外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效齐飞。进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就是近年来高校后勤坚持为师生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宗旨,依据教育规律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从高校后勤服务和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将结果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一种规范化管理的手段。

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客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行为、工作状况和适应性,能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素质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员工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各环节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企业是否有不断成长的可能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提升部门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后勤企业运用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困惑

经调查,浙江杭州部分高校后勤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时,有这样的现象:考核部门整体业绩的多,考核公司中层干部的多,对基层员工采取如年末一次评比的多,考核的结果只和检查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和薪酬绩效结合的多,将考核结果和员工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相对要少。考核指标的制定基本上由管理人员决定,员工的意见想法很少体现。考核方面的培训较少,对考核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的不及时,考核的总体作用一般。

部分后勤企业在运用和推进绩效考核时,还存在着各种困惑,如员工们对考核充满焦虑和疑惑,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弱点被暴露,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这是做官面文章,搞文字游戏的,在考评过程中管理者的偏见就足以葬送他们日常良好的表现。一部分后勤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费事费力,考核标准难以制定,获取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现状,很难运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中,或者是管理者还存在着人情上的心理障碍,不愿去触击员工切身利益这个非常敏感的雷区,不愿扮黑脸,不愿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经过轰轰烈烈地绩效考核后,其结果普遍只是象征性地运用在年终小额度的金钱奖励或处罚上,管理者们不能或不愿系统地将考核结果用于被考核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提升等方面。

诚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最难实施、最容易发生偏差的管理手段。因为该体系在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手段中还属初级阶段,没有很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缺乏科学的实施导向和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核主体对考核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现实、考核周期不合理、考核过程形式化等现象,导致无法从中提取有效的绩效信息,自然就无法有效地运用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管理、人员晋升管理、培训与开发、个人绩效提升等其他职能,无法对企业长短期发展目标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三、对建立高校后勤绩效考核体系主导方向的探索

高校后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考虑在具备健全的权利主体、有一批相对专业职业化的管理者队伍的基础上,在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在实行员工聘用制、岗位职责制、运用监控、薪酬管理等管理手段的配合下按以下思路和步骤进行:

总思路: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运用实用的考评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通过及时的反馈(双向沟通与辅导)使被考核者认同→将绩效结果充分运用到人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制定、调整上。

销售部门绩效考核 篇5

第一,考核指标制定不全面,标准不科学,各指标所占权重不合理,指标的设置及权重不随企业战略及发展变化。并且考核指标设计上偏重销售指标的定量化,如考核销售人员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从而忽略定性的考核指标,导致销售人员的目标是使自己的销售量最大化,仅注重于短期的销量,忽视长期的企业效益。

第二,考核方法简单,未能体现公平性。多数企业采用上级考核下级的形式,主观因素很大,直接上级的个人偏好直接影响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而且销售人员的工作特点导致考核者本身缺乏对被考核工作过程的了解,考核信息的缺失使考核结果不客观,令人难以信服,更甚至会影响上下级关系。

第三,考核重视结果但不重视对考核前中后的过程控制。绩效考核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很多企业往往不重视考核前中后的沟通,考核流于形式。对于管理者,绩效沟通使其不仅能够及时了解销售人员的工作结果,而且能够掌握销售人员的工作过程。对于销售人员,考核前沟通有利于销售人员对绩效指标和标准的认同,考核中沟通有利于提高考核的准确性,考核后反馈有利于改进销售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执行相应的改进策略。

第四,考核目的不明确,给销售人员错误的导向。有的企业为了惩罚而考核,而不是为了引导更好的行为,导致销售人员行为重点在于不犯错;有的企业仅仅考核销售量,销售人员的绩效是以取得的销售数量来衡量和付酬的,导致销售人员为了自己的销售量最大而忽略商品对客户的价值的企业的利益。

第五,考核的频率过高或过低。过频的考核不仅使销售人员产生心理上的压力,有抵触情绪,而且降低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低频的考核使销售人员产生心理上的惰性,不能最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不利于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

第六,考核结果不能应用于实际。很多企业制定和实施了绩效考核,但是对考核结果却不重视,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后却不了了之。

四、导致销售人员考核现状的主要原因

第一,绩效考核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历史较短,很多企业不能形成能够实际运用的较为成熟的考核体系,还需要较长时间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第二,管理者对考核的重视不够,并且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管理者认为考核仅仅是一种惩罚手段,不能利用考核不断纠正员工的行为偏差,使员工更称职,团队更优秀;有的管理者考核较为平庸,考核仅走形式,考核成绩平均主义,使绩效考核很难真正的贯彻落实。

第三,由于竞争激烈,很多企业为了经济效益从而忽略企业内部管理,将精力专注于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上,不能着眼于未来,待企业绩效考核已经一团乱的时候才想到治理。

部门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篇6

部门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一、考核目的

通过考核,对行政部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当的职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工作努力程度及工作业绩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一方面为薪酬调整、职务变更、人员培训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业绩达到预期

目标,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得到实现。

二、考核实施细则

(一)考核频率

行政部的考核分为季度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两种,季度考核由行政部经理负责落实并实施,人力资源部给予指导与配合,年度综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

(二)使用范围

企业行政部工作人员,行政部经理除外。

(三)考核内容

1、工作态度

即积极主动地对待工作,遇到责任范围内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其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出勤率

(2)工作主动性

(3)工作积极性

(4)合作性

(5)工作责任感

2、工作任务

(1)工作计划完成率。

(2)业务协作,主要考核其配合他人完成工作的态度及结果,如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

(3)公文处理的及时率。

(4)文稿起草的及时率。

(5)公文处理的差错率。

(6)企业内部信息通报的完成率、及时率和准确率。

(7)文件管理的规范性。

(8)按时参加企业及部门的相关会议,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9)积极主动地接收领导交办的工作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3、工作能力

(1)专业技能

(2)组织协调能力

(3)沟通能力

三、绩效考核反馈与申诉

(一)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者应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如果被考核者不同意考核结果,应先行沟通,也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逐级申诉。

(二)绩效考核申诉

1、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被考核者有权向直接上级主管申诉;如果被考核者对直接上级主管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2、人力资源部接到被考核者的申诉后,通过调查和协调,在XX日内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3、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总经理申诉。

四、考核结果存档

行政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于考核下月XX日前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存档,年度述职考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在次年1月XX日前汇总归档。

拓展阅读

我国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的缺失

1、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缺乏

企业的文字性业务流程要么没有,即使个别企业建立了流程,也多是基于理念层面的,真正能用于指导员工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极为少见。我们认为,基于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Prahalad&Hamel,20XX),是一个企业真正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它也将成为员工融入这个企业最重要的指南。同时,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也是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一般来讲,是独特的,很难会有两个企业是完全相同的,而理念层面的流程,如顾客导向、以人为本等,中外企业则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经过多年总结并不断完善的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一般是高效率的,是符合企业的经营实际的,因而也是最经济的,只要员工按业务流程的要求操作,其行为则必然是符合公司的要求的,是高效率的。因而,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应当是基于操作层面的和业务流程的。

2、操作层面的标准缺乏

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不仅应当指明员工进行日常业务操作的方法,同时也应当明确说明每一个步骤的要求是什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为员工行为的自我矫正、自动进行结果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企业缺乏标准,使得员工往往工作很努力,却难以达到主管的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员工根本就不清楚主管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导致员工的工作经常是多次返工却仍达不到要求的重要原因,因此,极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表 篇7

在有限的人力条件下,运用绩效的杠杆原理,“激活”后勤岗位员工,实现医院后勤服务的连续、高效,对现代医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探讨本院在实行后勤管理绩效考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公立医院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提出较为优化的后勤绩效考核模式提供依据。

1 医院后勤管理现状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实行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2001年7月,国务院在青岛召开的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医疗机构的后勤社会改革。2000年8月,上海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本市卫生医疗机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意见》[1]。本院响应号召积极开展了后勤社会化服务的探索,按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逐步剥离、稳步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目前,本院安保、保洁、运送配膳等劳务性岗位实行全部外包,由社会化后勤服务公司承担业务职能,其他(技术)服务性岗位,如物资采购供应、动力与维修、餐饮服务、中心监控、交通运输等实行部分外包,即由社会化后勤服务公司负责整体管理、医院后勤员工委托其同质化管理,或由医院后勤管理部门自行管理、增聘部分社会化后勤服务公司人员。无论是部分外包或是全部外包,医院后勤管理部门承担全部后勤服务岗位的管理、监督、考核职能。

2 绩效考核的原则

绩效考核是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为目的,根据一定的目的、程序,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给予评定[2]。绩效考核要充分发挥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2.1 适用性

绩效考核目标的实现关键落脚点在于让被考核者了解整个考核过程,即被考核者明确知道考核的标准、奖惩的措施和持续改进的方向。因此,考核方案应具可操作性、客观性、原则性,考核标准必须是良好科学性与较强实践性的结合,考核工具应倚重于量化指标,考核评价结果应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绩效理念。

2.2 公平性

绩效考核的对象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存在不同分工的某一群体。不同的分工,其具体的工作要求和考核目标是存在差异的。不同工种间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的客观性、可比性是实现绩效考核公平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制定的考核方案要适用于不同的工种,工种间的差异性要在具体的考核细则中加以体现。

2.3 激励性

员工激励是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绩效考核的适用性和公平性是实现有效激励的基础,除此之外,有形的物质激励则是被考核者最为关注和不可或缺的。因此,针对具有不同工作要求的不同工种,应制定有与之相匹配的绩效奖励标准。

3 医院后勤管理实行绩效考核的影响因素

本院开始实行全院内部绩效管理较早,但后勤(技术)服务性岗位绩效考核管理还处于实践探索阶段。医院后勤(技术)服务性岗位存在岗位类别多、不同工种类别间差异性大、同类工种不同岗位同质化程度不均等情形。通过后勤(技术)服务性岗位全面绩效考核管理的实践我们发现,绩效考核确实对优化医院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医院后勤服务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限制绩效考核在医院后勤管理中深入推广应用的因素。

3.1 后勤员工属性的多样化

“逐步剥离”的医院后勤(技术)服务性岗位,易使同一类后勤岗位会同时存在事业单位属性员工和社会化聘用员工的情形,同时存在着同工不同薪酬标准、同工不同考核管理的岗位双重标准。简单以动力与维修班组为例,在本院15名维修班组人员中,有11名是事业单位属性员工,4名为社会化聘用员工。在工作要求基本一致的前提下,沿袭传统的薪酬标准,事业单位属性员工薪酬与其工龄、技术等级等相关,而社会化聘用员工则多为“一口价”。这种因员工属性的不同造成的同工不同酬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是一种剔除了人员属性的考核模式,侧重于对员工所取得的工作效果的考核[2]。有效的绩效考核必须能实现对不同属性、不同薪酬标准人员的一体化绩效管理。

3.2 岗位要求的差异性

与医院的医、教、研各岗位均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准入相比,不同后勤岗位间的岗位准入存在着很大差异。如动力与维修岗位对技术要求和技术准入均有较高标准,中心监控岗位、司炉岗位更侧重于技术准入,交通运输岗位的技术准入不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仓库保管员没有社会通用的技术准入要求等。这就意味着,不同后勤岗位对机构战略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是有显著差异的。因此,有效的绩效考核必须能充分体现后勤不同岗位的技术劳务差异性。

3.3 客观量化评价指标的匮乏

医院内部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至今,很多医院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很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及管理办法,但集中于临床、医技等科室层面。后勤作为医院运行的重要保障部门,实施的绩效考核方案,或是沿用医院行政管理绩效方案,或是仍以既往简单的计件制、计时制、定性考核等评价方法,缺乏能切实反映后勤岗位工作实效的科学、客观、量化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3.4 工作过程有效控制的缺失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员工工作效果的持续改进,从而推动医院总体目标的实现。持续改进意味着“考核—反馈—改进—考核”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而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监管则是“循环”得以不断持续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医院对后勤岗位的考核多为简单的、固定式的“岗位职责”要求和“年终小结”考核,缺乏对运行过程的动态管理环节。因此,寻求对员工工作过程实现有效控制的载体是医院后勤实行绩效考核的重要前提。

4 讨论

医院后勤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对提升后勤服务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分步实施”的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尚不能使医院完全从“办后勤”转为“管后勤”,后勤员工属性的多样化亦不可避免。无论是医院后勤服务全面社会化还是部分社会化模式,医院后勤工种、岗位的多样化,技术要求的差异化,社会化服务的质量保证,效率或效果评价、合理化成本控制等对医院后勤的管理职能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效的绩效考核是提升管理能级的有效手段。

笔者认为,绩效考核要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切实发挥作用,医院尚需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制定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和标准。医院要从自身后勤管理的实际出发,在充分分析现状、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依据适用性、公平性和激励性原则,通过科学的手段,量化考核的指标和标准,搭建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模型,从而实现对不同岗位员工、相同岗位不同属性员工的一体化考核。

二是构筑有效的数据支持系统。医院要把信息化管理引入医院后勤管理中,通过搭建符合后勤管理特点的信息化平台,完成对后勤管理的实时化,实现客观化、量化管理,使管理有据可循、实施有据可依、考核有据可查,从而实现绩效考核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助力医院总体目标实现的宗旨。

三是形成持续反馈促进机制。医院要打破原有固化的“岗位职责+年终小结”的考核管理制度,引入动态监管机制。针对不同后勤岗位的工作要求,分层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细化不同岗位、不同环节的工作步骤和要求,实行层级动态督查,以本级对上一级负责的模式,实时做好对下一级的定期考核,从而实现医院整个后勤管理的动态、良性运作。

参考文献

[1]楼勤.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2009,4(4):28.

后勤部门绩效考核表 篇8

在此指导原则下,笔者作为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制订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将根据平衡计分卡理论,并运用和实施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结合出版社行业特点和出版社员工绩效特征,初步阐释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在一些细节的考量上力求绩效考核方案更具操作性,从而减少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常有的矛盾。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中的“双效”原则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管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和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总裁戴维·诺顿博士将共同研究的成果“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量度”发表在1992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是通过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运营(In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学习与成长(Learning and Growth)四个维度的指标架构来评价组织的绩效。

出版活动中的社会效益主要考查图书的文化积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认可度等。它的评价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协会和专家读者等,可以归属为“客户”维度。而出版活动中的经济效益是指出版社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经济收益,而出版社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来反映。

因此,在建立出版社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库时,应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为依据,有效地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从细节上对图书的社会效益考核做适当的倾斜。

二、编辑部门绩效指标的确立

在制订绩效考核方案时,出版社要有意识地将中长期战略目标和规划落实到绩效指标中去。因此不能全部追求量化考核,坚持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即在“大部分指标量化的同时,保证有一定量的非量化指标”。

笔者结合亲身经历的一些绩效考核实践,根据SMART原则,筛选出不超过10个的关键绩效指标和少量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二者共同构成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关键绩效指标中,依次是属于财务维度的利润指标、编辑加工量指标,属于顾客维度的图书获奖指标、品牌影响力指标、再版率指标,属于内部运营的新版图书品种指标、编校质量指标、职能指标,以及学习与成长指标。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主要有版权输出指标等。

三、绩效指标的具体分析

1.利润指标

图书利润,即毛利,属于可量化的结果性指标。而传统的码洋考核,因为无论是印制码洋、发行码洋,还是发行实洋,都只是产出,但如果码洋虚高,库存难以消化,或者遭遇大量退货,最后在财务核算上,对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图书,在出版运营上是失败的。利润指标的考核,将刺激每个编辑努力贴近市场,寻找商机,同时注意节约成本,去提高单品种的销量和利润。

有的出版社将“部门费用预算控制率”作为一项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笔者认为,在利润指标考核框架下,编辑会自发地去思考如何控制图书的成本,而有争议的部门费用主要是营销宣传费用。从实践来看,营销宣传不仅是对某一个单品种的推广,也是在营销出版社的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因此,这部分费用不计入图书成本为宜。

另外,由于图书的销售具有时滞性和动态性,销售行为不会在限定的考核周期结束时自动终止,因此对单品种的持续盈利能力,要着眼于长期、滚动地考查其在市场上的表现,直到该品种不能动销为止。

2.编辑加工量指标

考核期内编辑对书稿编辑加工的数量和质量,这一指标的确立已成共识,但因出版社可能既有一般市场化图书,也有教材图书、教学辅导用书,还有低幼类的图书和专业性较强的学术图书,而这些不同板块的书稿在编辑加工上的难易度和专业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板块的书稿设定不同的难度系数。同时,对同一本书稿,编辑加工量和校对通读量的相互折合比例也应当有一定的约定。

3.图书获奖指标

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获得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组织、评定的奖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不断促进编辑部门重视出版行业的文化使命,有效增强出版社的品牌信誉度。

笔者所在的出版传媒集团在下达成员单位目标责任书时,将图书获奖指标概为“重点出版物”指标,列入该指标的有各种出版项目、资助项目和出版工程等。但出版社将任务分解至社内编辑部门时,由于部门品种性质不同,因此通常的做法是该项指标不设目标值(指标值),依据奖项(项目、工程)影响面的不同,奖励不等的考核分。

4.品牌影响力指标

对于品牌价值不是很高的中小型出版社,品牌影响力指标主要侧重于图书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销售册数上。就图书品种而言,笔者所在的出版社,教材品种与教辅品种依赖的销售渠道不同于市场化运作图书,故不应有此项指标考核;该指标主要考核市场化图书。在时间间隔上,以进入市场一年左右的沉淀期为宜。短时间的销售实则是退货不可预测的发货数量,不是实销数量。

这项指标也可以从品牌建设、品牌维护、品牌拓展等环节去定性考核编辑部门的绩效行为,以不设指标值、奖励考核分的模式,激励编辑部门不断地去加强图书的影响力。

5.再版率指标

出版物的再版重印率,是出版物内在生命力的恒久体现。在出版社内部考核时,这项指标针对的主要是市场化图书编辑部门。教材、教辅、直销幼儿园的幼教产品,在出版实践中,再版率基本上是接近100%的,考核再版率是无意义的。

6.新版图书品种指标

新版图书的开发生产指标是编辑部门在考核期内很重要的工作衡量。但现今,出版社与民营机构、工作室等的合作已成普遍现象,已不是出版社独立之行为。由此在品种的考核上,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借外力经过选题策划、组稿,甚至排版制作好的书稿,与编辑部门自主研发的书稿,付出的心血、劳动和智慧是不能等同的。因此,笔者的思路是,根据出版物出版流程和环节的特点,将不同类型的书稿拉入一个基本公平面来考核。

nlc202309040344

出版物在出版前后,编辑部门的绩效行为主要有选题策划和完善、组稿和落实、审稿和修正、事务和协调、设计和包装、营销和推广等六大环节。可将这六环节作为尺度,并设定等同或不同的权重,对编辑部门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参与和参与的程度进行评定。

7.编校质量指标

该项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出版社在考核时,毋庸置疑地会将编校质量合格率设定为100%。不同的是指标权重的确立,以及不同影响面的编校质量事故有不同惩治尺度。

8.职能指标

在一些研究文章中,把“编校节点完成率”作为一项属于内部流程维度的考核指标。但很多出版社的编辑部门,项目实施无明确的时间计划,编校节点的控制力度比较弱,此项指标考核恐会落空。笔者认为,可以将编辑部门在考核期内的配合社领导、管理口(含印制部门)、发行部门的工作,以职能指标概之,从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三个维度上,由上述各部门各自进行定性评价,以评定编辑部门的综合表现。

9.学习与成长指标

一些研究中将“专业学习完成率”作为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但缺乏更具体的实施细则。此项指标的实施可从编辑部门是否在多媒体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上有前进的步伐、是否撰写专业性的论文、是否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编辑个体是否取得更高的学历、是否获得个人奖项等层面作定性的分析和评定,作为一种奖励,激励编辑部门形成“个人的成长即是企业的成长”的观点。

10.版权输出指标

该项指标根据出版社的特点和实际,可列入客户维度中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可作为奖励性的非关键性绩效指标。以笔者所在的出版社而言,宜取后者。既是属于客户维度,宜注重其社会效益的考核,在操作上可参考“图书获奖指标”的细则:一是奖励考核分,二是输出的品种不计亏损。

四、绩效指标目标值的确立和权重

形成绩效指标体系后,如何确立绩效指标目标值和相应的权重,笔者所见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百分制。出版社根据管理经验、考核期内绩效指标的侧重和“二八定律”(20%的指标反映80%的绩效),剔除掉奖励性指标后,根据重要程度依次定出高、中和低等的绩效指标,量化绩效指标的权重。同时确定编辑部门绩效指标目标值(奖励性指标不设定目标值),未完成或超过目标值,扣减或增加一定比例的考核分。

另一种是积分制。即将所有的绩效指标都视为奖励性指标,完成某一项指标就增加一定的考核分。最后预测编辑部门可能实现的分数总额,确定总积分目标值,并配以相应的奖惩兑现办法。

二者看似不同,实则异曲同工。前者的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都具有封闭性,不同绩效指标的重要度清晰可见,指标之间考核分的相互弥补受权重和奖罚比例的影响。后者的指标体系具有开放性,一些非关键性甚至是细枝末节的绩效行为,都有可能进入积分系统;不同绩效指标的积分和指标间的相互弥补获得也将受到积分权重的影响。但后者较之前者,积分权重的确立更有隐蔽性和失衡性。一旦积分权重设置得不合理,一是将会模糊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和指引绩效行为的重心点,二是指标之间积分互补性的可能性较大,三是将违背“二八”定律,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失去意义。

(作者单位系未来出版社)

上一篇:北京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下一篇:两个维护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