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2024-07-18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精选8篇)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篇1

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米易县就业服务管理局)

一、部门概况

(一)基本情况

米易县就业服务管理局为参照公务员办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是米易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属二级局,有参公编制10名。

(二)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为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服务,根据政府确定的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拟定全县就业促进工作规划和计划,组织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就业服务工作措施,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自主创业。

2.承担县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负责建立创业促进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制定和完善全县城乡统筹就业、鼓励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等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3.组织开展全县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公共就业服务计划,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为 1 全县城镇失业登记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地农民和高校毕业生等所有城乡劳动者提供均等化公益性就业创业服务。

4.负责全县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级综合性服务场所,集中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指导检查乡(镇)、社区(村)建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督促指导基层平台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就业援助、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服务。

5.负责全县就业援助工作,落实全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援助方案和实施办法,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制度,制定专门的就业援助计划,通过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组织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针对特定就业群体的不同需求,制定并组织实施专项就业援助计划。建立零就业家庭即时岗位援助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6.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组织开展就业见习基地及见习生认定审核、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跟踪服务和实名制管理、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培训。

7.承担“米易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负责全县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

8.负责制定全县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办法,并开展服务。9.负责全县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工作,拟定全县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定点培训机构对城乡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10.负责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失业预警监测、用人单位用工动态监测、工业园区用工调查、农村劳动力转移监测和调查、劳动力资源调查和就业失业统计工作,形成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人力资源市场分析信息的发布制度,为劳动者求职择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以及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提供支持。

11.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失业保险各项待遇的申领发放和为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失业人员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等工作。

12.负责统筹安排、管理和使用就业专项资金。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支出范围、支出项目、支出标准、申领和审批程序等要求做审核、拨付。

13.行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赋予的其它职权,完成县委、县政府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人员概况

2017年1月1日实有在职参公人员8人,工勤人员1人,离退休人员3人,共计12人。2017年12月31日实有在职参公人员9人,工勤人员1人,离退休人员3人,共计13人。全年共调入1人。

(四)资产情况:2017年末单位资产合计为:105007元。均为固定资产。

二、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2017年我局收入决算总额为403.53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收入236.01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67.52万元。

2017年我局支出决算总额为260.47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247.13万元,农林水支出4.6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67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143.06万元。

三、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

(一)预算编制情况

2017年严格按照财政预算编制规定和要求,结合单位工作计划按时完成预算编制工作,预算资金保障了人员经费支出和单位正常工作运转需要,保证了单位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执行管理情况

在预算执行情况方面,米易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在保证单位正常 4 工作需要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专项支出。各项支出遵照预算执行,着力提高预算执行力。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三公”经费规模。在既有管理制度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审核程序,严控“三公”经费支出。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总额5000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0元,公务接待费5000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元。从预算管理看,我单位按照财政要求统一了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从资产管理情况看,固定资产由单位统一管理,并立章建制,做到帐帐、帐证、帐实相符,基本无浪费现象。

(三)决算编制情况

2017年会计核算符合《会计法》和相关财务管理规定,资金使用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收支,资金支付依据和开支标准合法合规,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年末严格按照财政决算编制规定和要求,按时完成决算编制工作,(四)支出绩效

2017年米易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在在县委、县政府及市就业局、县人社局领导下,把握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紧紧围绕“确保全县就业局势稳定”目标,强化“政策、项目、资 5 金”三争工作,认真落实“基础提升年”要求,狠抓创建群众满意公共服务体系、就业促进扶贫、就业创业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超额或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考核指标位列全市前列,相继获评多项殊荣(县人社局获评全省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新山村获评全省就业扶贫示范村;河西社区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社区;返乡创业扶贫项目“老高山农业”作为四川省返乡创业组唯一代表获评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农民工专项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17年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暨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主题展并获优秀项目奖;“芒果女神泛娱乐化网红电商平台”项目获第四届“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八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子商务组(成长组)三等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1人,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658人,创业能力培训330人,高校毕业生创业5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4109人、征缴失业保险费615.91万元,强化失业保险稽核和基金监督管理、基金无违规违纪使用和挤占挪用行为,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建立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0%,目标任务均圆满或超额完成,就业局势总体基本稳定。

四、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评价结论

综合以上情况,米易县就业服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健全规范,2017年部门支出与财政预算一致,达到预期绩效目标。

(二)改进建议

1.预算编制和预算管理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加强,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安排支出,严格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核各项经费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和控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严格“三公”经费支出的审核和审批,合理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篇2

第一条为规范湖北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以下简称项目评价) 工作行为, 提高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依据《湖北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试行) 》, 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本工作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评价的组织规范、技术规范和行为规范等。

第三条本工作规范适用于参与项目评价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包括财政厅、主管部门、项目实施部门 (单位) 、专家组、中介机构以及相关人员。

第二章组织规范

第四条组织规范主要包括项目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权责关系、参与评价各方的工作职责等内容。

第五条本规范所称评价组织机构是指负责对某项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部门或单位。

第六条主管部门依据项目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评价实施办法和组织实施形式。一般项目原则上由部门组织内部相关业务人员进行评价, 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由中介机构在专家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项目应组织专家组和遴选中介机构, 明确项目评价要求, 确定具体评价方案, 认定项目评价结果。中介机构主要负责项目所涉及各类经济信息、财务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核实或鉴证, 形成初步评价意见。

第七条专家组负责重大项目绩效评价业务工作。具体包括评价方案的设计, 评价方法的选定, 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制定以及项目评价结论的审定等。专家组的成员由评价组织机构结合项目特点, 在财政厅建立的绩效评价分类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如绩效评价专家库中无该项目所属领域的专家, 评价组织机构可推荐该领域专家, 经财政厅核准后, 充实进绩效评价专家库。

第八条中介机构负责具体的评价实施工作。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分项评价信息, 鉴证项目单位的财务、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对项目实施客观评价, 并向专家组提交初步评价报告。委托的中介机构必须是依法设立并具备一定的条件, 为委托人提供中介服务并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法人组织。具体包括会计事务所 (公司) 、资产评估事务所 (公司) 、相关管理咨询公司和调查公司等。

第九条评价组织机构委托中介机构实施项目评价时, 委托方与中介机构之间的权责应以协议的形式加以约定。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目标及内容、评价形式和要求、提交评价结果的期限、委托方的协作事项、评价收费标准及支付方式、违约责任及解决方式等。

第十条中介机构评价结束时, 评价组织机构应当对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进行审查。对报告中存在数据和情况不实、格式不规范等问题, 评价组织机构有权提出修改意见。中介机构的评价意见作为专家组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项目单位应按照评价要求提供项目绩效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信息, 并对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二条财政厅负责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和专家库的建设, 制定统一的绩效评价工作标准, 并对主管部门、专家组和中介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三章技术规范

第十三条绩效评价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第十四条绩效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专家组可结合项目特点确定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

第十五条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评价指标和个性评价指标。共性评价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个性评价指标是针对项目和行业特点确定的适用于不同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

第十六条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主要包括以下类型: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社会效益、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等。具体指标由财政厅确定。

第十七条绩效评价个性指标由项目专家组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绩效目标确定。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程序:

1.评价组织机构组织项目专家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 确定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指标总体结构框架。

2.由评价项目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中介机构根据专家组设计评价总体结构框架, 制定具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并上报专家组。

3.专家组与项目单位管理人员沟通的基础上, 提出指标体系修正意见。

4.专家组对上报的具体指标和标准审定后, 提交评价组织机构核准。

第十九条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须严格按照《湖北省省级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试行) 》及相关规定, 遵循“委托受理、方案设计、实施评价、撰写报告、提交审核”等程序, 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绩效评价的各项工作。

1.委托受理。评价组织机构应与中介机构签订《绩效评价业务委托协议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严格按协议条款执行。

2.方案设计。中介机构在接受委托后, 按照有关规定和专家组的要求制订具体评价实施方案并报评价组织机构审定。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与标准、评价人员及分工、具体评价时间等内容。

3.实施评价。中介机构应依据专家组审定的评价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评价, 采取以现场评价为主, 非现场评价为辅的方式, 收集核实被评价项目 (单位) 的有关资料, 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对评价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 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会审, 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

4.撰写报告。中介机构要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和协议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应依据充分、数据真实、内容完整、分析透彻。

5.提交审核。评价报告经中介机构负责人签章后, 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评价组织机构和专家组审核。中介机构对被评价项目 (单位) 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应妥善保管绩效评价工作底稿和有关资料, 不得擅自对外提供。

第二十条专家组根据评价方案, 结合现场考证, 在全面审核项目绩效报告、中介机构评价报告以及单位所有评价信息资料的基础上, 对项目支出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并向评价组织机构提交综合评价报告。

第四章行为规范

第二十一条专家和中介机构工作原则:遵守国家法律和工作纪律, 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 深入实际了解和调查情况, 对评价组织机构负责。

第二十二条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绩效评价过程中享有以下权利:

1.对被评价方相关情况的知情权。

2.对绩效评价方案的修改建议权。

3.对绩效情况评价的表决权。

4.依法取得相应的报酬权。

5.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三条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履行以下义务:

1.独立、客观、公正地实施评价, 并为委托方提供真实、可靠和详尽的评价意见。

2.按规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独立或共同撰写绩效评价报告。

3.不得擅自向外泄露绩效评价的相关资料和有关情况。

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四条专家和中介机构接受聘用委托时, 遇到与被评价方有利害关系或存在可能影响公正性等情况的, 应主动提出回避;被评价方认为评价专家与本单位有利害关系的或存在影响公正性等情况的, 也可提出回避申请, 但需说明理由, 并提供相应证据。专家是否需要回避, 由委托单位审定, 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评价组织机构发现后有权终止委托。

第二十五条专家和中介机构在绩效评价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财政厅将根据情节轻重, 给予解聘、通报等处理;造成经济损失的, 有关责任人员应承担赔偿责任。

1.泄露绩效评价相关资料或有关情况的。

2.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3.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行为。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探析 篇3

目标设定不够优化

在实际的绩效评价工作中,由于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尚未完全树立起来,在绩效目标设定时未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且未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设定绩效目标,导致绩效评价工作依据不足:不按照部门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价,则会使评价工作主观性较大;按照部门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评价,则会使评价工作容易出现偏离。总结来看,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一是部门在设定绩效目标时,往往是把年度工作计划或总结中的重点内容直接用来作为绩效目标,或者在设定绩效目标时沿用工作计划或总结中的语言模式。

二是指标体系之间的系统性与逻辑性不够充分,导致各分项指标间衔接性不足。有些部门在设定指标时,产出数量对应的是某些项目或具体工作的数量,产出质量或其他产出指标对应的则是另外一些项目或具体工作;经济效益对应的是这部分项目或工作的效益,社会效益或其他效益指标对应的则是另外一些项目。

三是效益指标存在不相关性,部分指标与其他部门财政支出有交叉重叠。一些部门在设定效益指标时,要么只在逻辑上进行推定,即在理论上推断部门整体支出所产出生效益而难以从实际中找出支撑;要么“胡子眉毛一把抓”,把可见的直接或间接效益都纳入进来。这就使得本部门整体支出的效益与其他部门的效益出现了交叉重叠,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夸大本部门的效益。

四是指标量化不足,难以量化的指标未分级分档表述,如“减少了……..成本”、“方便了居民的……..”、“提高了……..效益”等表述,难以在评价中进行把握。

五是部分指标过于具体,未突出部门指标的重要性与综合性原则。部分部门沿用项目绩效目标的模式来设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或者把项目绩效目标简单堆积或汇集到一起,或者把项目绩效目标的可量化的加在一起。这就使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中包含过多的难以反映部门整体工作的单项指标,而忽视了能够反映部门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或综合性指标。

个性化指标过少

财政部于2013年印发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在实践中,对部门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往往是对共性指标体系的细化,而不是另行设计具体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部门职能千差万别,有的部门具有政策制定权,有的则主要是政策执行;有的部门为纵向垂直管理机构,部门管理从上至下遵循一整套规则,有的为横向水平管理机构,部门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管理规则;有的部门为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机构,其产出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有的部门则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权限,其产出体现出一定的经济效益。如果用一套指标体系来衡量所有的部门,决策权限大小不同的部门、管理权限大小不同的部门以及产出所体现的经济社会效益不同的部门,就难以体现出差异性,进而使评价结果存在科学性与客观性方面的缺失。

政策评价功能不够突出

就公共部门来说,财政支出表现上看是“花钱”,实质上是执行政府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事实上,每一笔财政支出的背景,都有着相应的政策内涵。因此,政策相关是财政支出绩效得以实现的前提。财政要符合政府的公共政策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共财政的功能定位。如果项目确有实施的必要,但由市场或社会完全可以解决,公共财政就无理由介入;如果项目实施确有必要,却是与公共政策目标存在偏离,财政资金支持的理由也不充分。现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中也包含有政策评价的环节,如《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中,在绩效目标合理性这一三级指标下,就要求评价“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但由于比重较小、分值较低,且评价内容涉及面较窄,其政策评价的功能还不够突出。

系统改进

(一)优化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定

针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中绩效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在符合“指向明确、具体细化、合理可行”三项基本准则的基础上,通过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提高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的质量。

一是增强绩效目标的系统性。首先应有一个总体的、综合的、概括性的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在整体绩效目标之下,通过对部门工作任务的分解,形成包括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产出指标与效益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应对应部门的整体或重点工作,使部门整体或重点工作成为贯穿产出和效益各具体指标的主线。

二是提升绩效目标的相关性。绩效目标应与部门整体支出的方向、结构与范围相关,部门支出则围绕部门的职能进行。应准确把握部门职能的界限,避免与其他部门的交叉与重叠。

三是注重各项指标的可衡量性。可衡量性不仅是指标的量化,还包括对定性指标的分级分档表述。有些指标难以量化的指标,可通过在表述上与历史年度相比(纵向对比)、与相关部门的情况对比(横向对比)、与部门应当实现的目标对比等方式,形成级别或档次。

四是突出绩效指标的重要性和综合性。有些部门职能较多,财政支出规模大、范围广,把所有与财政支出相关的指标全部列入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在绩效目标设定时,应充分把握重要性和综合性原则。对于整体工作的反映,尽量采用综合性指标,对于具体工作的反映,则尽量采用比较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

(二)在共性指标框架的基础上,根据部门特点增加个性化评价指标

建议财政部门在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把部门整体支出的个性化指标体系构建作为其中的一环,分领域为各个部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量体裁衣”,形成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库。针对有政策制定权限的部门,要在评价指标中增加对政策本身的评价指标;针对主要是执行政策的部门,要评价其政策落实程度及效果;针对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部门,要弱化经济效益指标,增加公共产品或服务覆盖程度及深度的指标,同时考核其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针对具有一定经济管理权限的部门,要增加其政策制定与执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保障程度的指标;等等。

(三)进一步突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中的政策性评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结果”为导向,而符合公共财政支出的政策目标,是财政支出绩效充分发挥的前提。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从决策、管理、产出与效果评价向政策性评价拓展,有助于判断财政支出与政府政策目标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相符性及偏离程度,进而为财政支出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方向与思路,使之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一是财政支出应符合政府公共政策及其目标。国家及各个地方都会出台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各个部门会根据国家及区域性中长期规划出台本部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部门预算支出实际上是实现部门中长期规划的手段。因此,评价部门整体支出,应考核其支出方向与结构和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相符性。

二是财政支出应符合公共财政的功能定位。公共财政的功能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由市场能够提供的私人产品不应由公共财政来负担,由社会能够提供的部分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可对其进行适度的补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应当考核部门支出是否突破了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力量的界限,是否出现了政府功能“越位”、“错位”或“缺位”的现象。

三是财政支出应符合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财政支出规模既定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的方向与结构决定了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的发挥。财政支出是有限的,而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需求是巨大的,财政支出应当分清轻重缓急,切实用在“刀刃”上,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就要求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应当考核部门在分配预算资金时,是否把财政资金用在了本领域需求最为迫切的方向。

四是相关政策中涉及面向企业的财政支出应与国际规则相协调。制定财政支出政策,不仅要立足于本国、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战略,还应与国际规则接轨。针对涉及补贴企业的部门预算支出,还应评价其与国际规则的协调性,避免财政支出因小失大,虽然小范围内支持了企业发展,却在国际贸易领域增加了企业或国家的成本。

(作者系北京源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圆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篇4

(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米易县财政局文件“米财预[2017]99 号《米易县财政局关于开展 2017 年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结合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决策部署、《四川省预算绩效管理五年规划》(川财预[2016]1 号)和《攀技花市财政局关于开展 2017 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攀财预[2017]31号)的通知,我中心高度重视,成立了2017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小组,分工负责,遵循“深度拓展、提升质量、公平公正、着力实效”的工作原则,认真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通过此次绩效自评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有助于改进预算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增强法规、规章、制度观念,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一、部门(单位)概况

(一)机构组成

我单位为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米编发[2002]14号文件由原米易县卫生防疫站、米易县皮肤病防治站、米易县血吸虫病防治站三个单位于2003年10月10日合并成立,中心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法定代表人罗之兰,法人证书号***3XR,开办资金140万元。地址:米易县攀莲镇河滨路91号。单位全称: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社会信用代码***3XR;预算代码:421308001;单位户数:单户;单位性质:事业单位;行政隶属关系:米易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二)机构职能

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职能:对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技术管理;乡村防保工作业务指导;全县各类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及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理;公共卫生监测与检验;为卫生行政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三)人员概况

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编制:53人,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2人、工勤人员编制1人。截止2016年12月在职人员实有49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其中高级5人,中级17人,初级25人,工人2人。退休人员20人。

(四)资产情况

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2016年末资产总额1087.87万元,其中流动资产200.01万元,固定资产887.86万元;负债总额42.92万元,全部为流动负债;净资产总额1044.95万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基金887.86万元,专用资金6.45万元,年末财政补助结转资金115.79万元。

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现有车辆3辆,金额合计68.92万元

二、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一)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情况

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年初财政项目支出结转资金82.83万元,年末财政补助收入872.39万元,其中基本支出补助收入643.80元、项目支出补助收入228.59万元。

(二)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2016年12月末财政补助支出839.4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43.80万元、项目支出195.63万元。

2016年基本支出643.80万元中含人员经费(工资社保、公积金等)支出605.17万元,日常公用支出35.39万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应急物资储备)3.24万元。

2016年项目支出195.63万元,按功能科目分其中:2100401-疾病预防控制支出112.86万元,2100409-重大公共卫生支出82.77万元;按资金支出层级分:中央、省市各级重大传染病(艾滋、结核、麻风等)、地方病(疟疾、碘盐监测等)、流行病防治及水质和环境卫生监测经费支出82.77万元,县本级下达工作经费(财政非税收入返还)76.15万元、县级美沙酮维持治疗延伸点专项10.01万元、县级下达购置疫苗冷藏运输车专项经费26.70万元。

三、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

(一)预算编制情况

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预算草案编制数据准确,编制质量良好,报送及时,有效的支持人员工资发放、日常工作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各项项目工作的进度。绩效目标编制符合要求,预算控制指标细化,转移支付提前下达时间及时,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编制情况明确。

(二)执行管理情况

2016年预算执行项目绩效分配合乎要求,执行进度合乎规定,中期评估合格、节能降耗及“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按米易县相关规定严格执行。

(三)决算编制情况

米易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决算编制合乎规定,数据准确,与财政部门拨款核对相符,与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核对相符,上年结转和结余核对相符,指标变动在部门决算编报说明中祥述;报表审核中关于退休人员、车辆管理运行等指标均在部门决算编报中作说明;资产、负债中的往来款项也作了相应说明。根据部门决算改革需要,撰写了2016年部门决算分析报告撰写提纲,对主要职能、主要事业成效、收入支出预算执行(含对比分析)、年末结转结余、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等作了一一阐述。

(四)支出绩效管理

中心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制度执行严格合规, 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按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各类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作到了专项专用,资金支付依据充分材料完整,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合法合规,无虚报冒领、挤占挪用项目补助资金、改变资金用途,扩大支出范围等违法违规问题。中心按照中心主任和分管付主任牵头,各项目分管科室和中心财务协调配合,参与项目决策,项目管理, 在攀枝花市疾控系统中工作开展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均名列前茅。

2016年部门决算报表关于决算审查差错率为0,无结余注销金额。

四、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评价结论。

按照米财预[2017]99号文件财政绩效评价指标要求,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小组参照部门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支出绩效三项目进行了逐项自评,综合自评分为98分,评价结果为良好。

(二)存在问题。

1、单位财务和业务部门沟通不够,财政支付平台转款有时不及时,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不理想。

2、专项资金使用因受实施方案的约束和限制,使用率不高。

(三)改进建议。

1、财务部门和单位相关业务科室加强沟通配合,另需财政部门及时清算专项资金支付申请,以达到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及时、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篇5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行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绩效相配套的公共财政体系,尽快实现从财政资金预算、拨付、使用到绩效评价全过程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法„2005‟5号„关于《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财政部财预„2009‟76号„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中共闵行区委全委会决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对本区财政预算项目支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指“后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国家、市对绩效评价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实施方案所称的项目资金,是指财政部门(含上级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项目执行主体,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本实施方案所称的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行为过程及其实际效果进行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第二章原则

第四条绩效评价工作遵循财政部关于“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对预算项目执行结果的绩效评价,使执行效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的要求和闵行区委区政府开展“以结果为导向”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精神,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为规定,坚持“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区人大、政协、监察局、国资委、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绩效评价工作整体部署、原则事项的确立及实施方案的确定;

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

区财政部门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拟订评价项目实施计划,指导和督促预算单位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与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重点评价。

第六条绩效评价在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按照项目资金渠道,分别组织实施。

市级或市、区、镇级共同安排的项目资金,由区财政部门会同市级有关部门以及区、镇二级相关部门共同承担绩效评价工作。

镇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安排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并配合做好上级财政安排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七条主管部门成立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组,分管领导负责,人员由相关业务部门、财务、人事纪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制定评价工作流程、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督促和检查所属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向财政部门报送绩效评价报告。

第四章评价方法

第八条预算单位按照绩效评价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制定绩效目标,对纳入评价范围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开展自评工作;配合区重点评价工作组开展重点评价工作;按要求报送绩效评价材料和报告,并对所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九条绩效评价的方法由财政部门根据项目类型及其评价的具体要求,经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核准后,在下达绩效评价工作计划时予以确定。

第十条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项目的定位和绩效目标;

(二)项目的战略计划、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

(三)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情况;

(四)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项目绩效达标程度、财政支出所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五)其他相关内容。

第十一条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共性指标适用于各类项目的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个性指标为针对部门、行业和财政支出项目的特点所确定的绩效指标,由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提出后商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二条选择绩效评价个性指标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选定的评价指标,与项目的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

(二)重要性原则:选择最具代表性、能准确反映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价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具有相似目标的工作,选定相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保证绩效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可操作性原则:确定指标时,充分考虑现实条件,在合理成本的基础上选择。

第十三条绩效评价结果等级分为优、良、中、差、绩效无法显示五个等级,按综合得分的高低确定。

第十四条绩效评价实行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预算单位必须按规定开展自评,财政和主管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每年选取部分项目进行重点评价。

第五章评价步骤

第十五条自评工作:

(一)准备阶段

1、财政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启动评价工作,分类制定自评项目共性指标及自评表。

2、各主管部门根据内部职能分工,组织有关业务、财务、纪检人事等部门成立评价工作组,具体实施本部门绩效评价工作。

(二)实施阶段

1、财政部门根据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下达评价工作通知,明确自评工作要求。

2、各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布臵和要求开展绩效自评工作:收集评价基础材料,选取评价指标,选用评价方法,综合分析评价,确定评价结果,填报自评表,撰写自评报告。

3、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检查预算单位的绩效自评工作,督促其及时报送自评报告,并将评价情况审核汇总,形成本部门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三)总结阶段

1、主管部门按要求及时、完整地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本部门系统内的自评材料及报告,原则上须在每年的12月底前内完成;逾期不报的,由财政部门督促整改,未作整改的,由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给予通报。

2、财政部门聘请中介机构及组织专家组对各部门报送自评材料及报告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评审,形成审核意见报经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将审核意见反馈给主管部门。

4、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并将自评

工作材料及报告整理归档。

5、财政部门整理撰写预算单位开展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总报告,专题报请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上报区人民政府及人大。

第十六条重点评价工作:

(一)财政和主管部门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战略工作目标,根据部门重点工作目标,从财政预算支出项目资金实际安排情况出发,拟定重点评价项目计划(主要与绩效预算区重点预评估项目相衔接),报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并成立区重点评价工作组,由区财政发文明确评价工作任务、评价指标及有关要求,具体组织实施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二)预算单位根据重点评价工作要求,采集整理评价基础指标和数据资料,填列相关评价基础数据表格;将项目绩效预算目标与实际绩效对比分析的文字材料,连同评价基础数据表格一并报送财政和主管部门,并配合做好现场勘验、核实工作。

(三)预算单位应在每年7月10日、11月10日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过程进展情况上报至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在此二个月的16日前将所属单位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进展情况汇总表报送区财政局。

(四)重点绩效评价工作在预算单位自评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并同步进行。

(五)区重点评价工作组在每年8月对预算单位绩效项目进行检查、预评价工作。在次年的一月实施最终评价。

(六)区评价工作组进行现场勘验、听取资金使用情况汇报、查阅评价基础资料,组织专家评议、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汇总评价基础资料,核实评价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指标口径的一致性;运用相关方法对评价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绩效,形成评价结果;撰写重点评价报告。

第六章结果运用

第十七条区财政局将在闵行区门户网站上,将重点绩效评价项目过程进展情况以及最终结果向闵行区民众公示,并通过电视、报纸等传媒,动员民众积极参与评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情民意联络员通过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评价,最广泛地吸纳各方意见。

第十八条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

第十九条由区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将重点绩效评价最终结果书面报告,上报闵行区人民政府、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和中共闵行区委全委会。

第七章附则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篇6

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资金支出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 76号)及国家相关财务规章制度,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预算支出绩效考评(以下简称绩效考评)是在一定时限内根据设定的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考评方法、指标体系和考评标准,对预算支出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单位成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考评小组)。针对考评对象,拟定考评工作具体方案,选定考评指标,确定考评标准和考评方法实施绩效考评和监督等职能。第四条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考评应当注重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规定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准确反映资金使用的绩效。

(二)公正公开原则。绩效考评应当客观、公正,标准统一,资料可靠,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绩效考评应根据考评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绩效考评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考评结果应准确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第五条绩效考评的主要根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单位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单位制定的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四)各单位职能职责及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各单位预算中申报的相关材料及单位下达的预算通知。

(七)专项评估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绩效考评对象和内容

第六条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单位内部各部门所有的预算经费。

第七条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分为基本支出绩效考评和专项支出绩效考评。

(一)基本支出包括办公及差旅费、水电费等日常性经费支出。

(二)专项支出包括教学质量工程经费、学科建设经费、科研平台建设经费、人才引进费、图书及设备购置费、基础实验室建设费、基本建设及维修改造经费等单独立项的非日常性支出。专项支出包括重大专项和一般专项,其中重大专项是指资金额度较大,对单位影响较广,具有明显综合效益的项目。第八条绩效考评的具体内容:.

(一)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包括是否按照预算的申报计划使用资金;

(二)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

(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四)为加强管理所指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五)需要考评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绩效考评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对跨的重大(重点)专项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考评。

第三章 绩效目标

第十条绩效目标是指被考评对象使用预算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第十一条绩效目标的设定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绩效目标应符合单位发展规划及单位职能要求,并与相应的预算支出范围、方向、效果一致。

(二)层次性原则。绩效目标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原则上采用定量表述,对不能以量化形式表述的情形,可以采用定性的分级分档形式表述。

(三)客观性原则。制定绩效目标须通过调查研究做出科学预测,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第十二条绩效目标的主要内容

(一)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目标、质量目标、时效指标、成本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

(二)达到预期目标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必需的资源。

(三)支出的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四)衡量或评估每一项目活动的相关产出、服务水平和结果的考核指标。

第十三条各单位申报预算时,应制定预算支出绩效目标及达到该目标所需经费投入,报考评小组审核。

第四章 绩效考评指标、标准和方法

第十四条绩效考评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第十五条绩效考评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一)定量指标包括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包括基本情况指标、资金使用情况指标、项目完成情况指标等考评预算支出必须反映和应用的绩效量化指标;个性指标是确定具体考评对象后,通过了解、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结合考评对象的行业特点和具体情况而设置的特定指标。

(二)定性指标是描述和分析规划与立项情况、项目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组织管理情况和社会经济效益等非量化指标,是对项目进行定性因素分析和判断,对量化指标考评结果的补充和完善。第十六条绩效考评标准是指衡量预算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考评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考评标准。

(二)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考评标准。

(三)历史标准。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考评标准。

(四)其他标准。

第十七条绩效考评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考评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它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考评绩效指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考评。

(二)比较法。它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等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它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考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它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考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五)公众评判法。它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考评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考评方法。

第五章 绩效考评工作程序 第十八条单位自评。在预算末或跨重大专项实施一定阶段时,各单位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撰写绩效报告,并根据绩效报告进行自评,形成绩效自评报告后报考评小组备案。第十九条单位组织考评。考评小组确定考评对象,审核单位绩效自评报告,确定考评指标、标准和方法。根据各方面材料和基础数据,考评小组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断,综合专家意见,对预算支出的经济、社会、综合绩效进行全面评价,撰写绩效考评报告。

(一)预算支出项目中按定员定额标准计算的基本支出和单项核定的基本支出,由考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绩效考评。

(二)重点项目绩效考评。在每个预算,筛选部分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重点项目,特别是重大专项和对单位影响较大的专项,由考评小组组织绩效考评必要时可委托专业机构考评。

第六章 绩效报告和绩效考评报告

第二十条绩效报告和绩效考评报告应当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做到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用词准确。第二十一条绩效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包括单位职能、项目立项依据、预算执行情况等。

(二)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三)对预算内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四)对照绩效目标,对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

(五)分析说明未完成绩效目标的原因。

(六)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第二十二条绩效考评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绩效考评指标、标准和方法。

(二)为实现绩效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考评结论及建议。

第七章 绩效考评结果及应用

第二十三条绩效考评结果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考评内容设定。

第二十四条考评小组应当及时将考评结果反馈被考评单位,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预算的重要依据。综合考评结果还可以判断预算支出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准确把握预算支出决策和政策效应,控制资金风险。考评结果优秀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表扬,并对下同类项目优先安排经费;考评结果不合格的,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同时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以后经费。

第二十五条 根据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结果,分析诊断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评估相关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实施绩效问责和奖惩机制,加强资金的监控,提高管理水平。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篇7

一、预算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宏观经济体制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与之相应的预算会计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49—1978年计划经济下的预算会计,1979—1993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预算会计和1994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预算会计。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大主体会计。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而当前的预算会计逐渐显现出一些深层次问题,无法满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需要。

(一)现行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存在不足

我国预算会计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预算管理体制转为公共财政体制,现行预算会计的缺陷日益明显:

首先,不能满足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意味着政府需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运作,因此,政府必须提高决策的法制化和透明度,大力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这需要有全面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映财政资金运动的信息以及与上述资金运动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而这些是目前的收付实现制无法提供的。

其次,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状况,债务信息有失真现象。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还从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及外国政府借入了相当数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只反映当年还本付息的支出,不包括政府已发行的国债应由本期承担的利息以及应计提的养老金等信息,所以无法获得全面的政府债务信息,不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财政风险的防范,对财政的持续性发展带来隐患。

再次,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资产计量不准确,对无形资产、股权等长期资产缺乏计量,对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缺乏报告,容易导致资源流失。

(二)现行预算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尽完善

现行预算会计的目标是监督预算的执行,保证实际收支与预算收支一致并具合法性,预算会计提供的信息集中于年度财政的“收、支、结余”。会计目标的单一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要增设新的会计科目;现行的会计科目本身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对按原有标准分类设置的会计科目实施部门预算改革,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后提出的新的要求。

(三)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新业务

随着预算会计环境发生的变革,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对当前所实施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零基预算所出现的新业务难以进行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

首先,现代国库制度要求所有财政性资金都要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而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不具备单一账户体系架构的,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为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政府采购制度要求凡是列入政府采购计划、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的货品和劳务,均由政府采购部门组织对外采购,财政部门通过国库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因此,也就产生了资金从预算单位(部门)向财政部门流动的现象和预算单位收支过程中价值流转和资金及实物流转的脱节。由此而出现了新问题: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应当如何反映上述业务?各单位集中存放在国库的预算结余资金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又如何界定?这些都要求对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做相应的修改。

再次,零基预算要求各类支出取消“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每一科目和款项的支出需求。因此对预算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提供收支流量方面的信息,还要提供资产存量方面的信息,从而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现行预算会计提供的财务报表缺乏完整性

首先,现行的会计报表内容不完整,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简单,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情况,政府和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没有充分反映,不能充分揭示财务活动的成绩、问题和风险。

其次,会计报表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会计信息不易于利用,不便于进行财务分析。

再次,财务报告尚不够完整。目前只要求会计报表主表和少量附表,若干重要的附表没有规定,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只作了简略的提示,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很不充分。

二、预算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构造新的预算会计体系,完善预算会计制度建设

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将向“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按照单位活动目的(而不是组织类别)的不同,对企业会计和非企业会计进行划分,对于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企业会计可按照其核算重点的不同再划分为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从而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从整体框架上进行改革,制定出我国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

(二)逐步转变为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使用者评价政府财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必要手段,也是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的改革方向,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计模式都不同程度地采纳了这一会计基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政府所处的会计环境和两种会计结账基础的特点,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会计改革时应做渐进式转变。先事业单位会计后政府会计,先报告系统后预算系统,先个体后整体,先地方后中央。在政府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不仅是技术上的变革,更是政府预算与会计功能的根本性变化,这种方式能适应现代政府管理要求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

(三)进一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是满足各类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基本工具,而现行预算会计报告系统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透明,不能满足报告使用者特别是外部使用者的需要,应当加以改进。

首先,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借此对现金进行控制,监督预算的执行;

其次,增加合并报表及附加报表,丰富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附注里应披露报表项目及影响财务状况的相关事项,重大事项可单独报送;

再次,建立国有资产基金及其财务报告制度,把它作为政府会计反映、报告的重要内容,并建立起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四)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预算会计改革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业务人才,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加快培养一批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精通专业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篇8

【关键词】财政支出;鲁甸县;氟斑牙病;绩效评价;绩效管理

一、引言

鲁甸县地方性氟中毒属燃煤污染型,通过对鲁甸县全县的普查,现有氟斑牙患者17万人,氟骨症患者3117人,受威胁人口达42.5万人,地方性氟中毒已成为我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之一。2011年度中央财政再次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640万元,省级财政补助资金66万元,在我县实施防治地方性氟中毒项目。项目在全县11乡镇实施,通过实施项目使我县总改炉改灶率达95%以上。

二、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管理

1.项目的实施指标

项目实施的目标包括鲁甸县炉具改良的数量,炉具的改造率;炉具的合格率、食物的正确使用率以及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防治氟斑牙病的宣传率等。结合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项目可以将其实施指标设置为:

(1)2011年在地氟病病区改良炉具41000套,使我县改炉改灶率提高了40.87个百分点,总改炉改灶率达95%。

(2)通过项目的实施,在6年内以乡为单位,改良炉灶的使用合格率达到95%以上;改炉户食用的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的正确干燥率达到70%以上;改炉户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食前淘洗率达到70%以上。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小于等于15%。

(3)通过在项目乡中、小学校开展地氟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使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90%以上。村家庭主妇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0%以上。

2.项目的经济性指标

项目的经济性指标是指完成上述项目实施内容包括新购炉具所花费的总费用;基线调查、项目培训、病情监测、交通费等总费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书写宣传标语,出学习宣传专栏、书包、奖状、笔记本、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标语等总的费用。县、乡、村基线调查、督导、指导、验收、炉具安装、劳务补助、工作协调费用等。是否在完成既定项目实施指标下所使用的成本状况。

3.项目的影响评价指标

影响评价指标由经济、环境以及社会3个方面组成。结合鲁甸县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指标可以认定为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当地群众预防氟斑牙病的意识,使得氟斑牙病发病的概率大大降低以及减轻当地群众医药支出的经济负担。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针对氟斑牙病发病的的区域控制。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为社会影响因素,也就是通过财政的支出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结合鲁甸县当地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可以知道该财政项目的实施目的在于减少燃煤污染造成的氟斑牙病的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氟骨症患者人数,保护劳动者的生产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因而该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医疗费用支出,与此同时也对当地群众的脱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绩效管理

1.预算执行情况

新购炉具41000套,每套460元,计1886万元;基线调查、项目培训、病情监测、交通费等7.1万元;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课,出学习宣传专栏、书包、奖状、笔记本: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标语等11.6万元。县、乡、村基线调查、督导、指导、验收、炉具安装、劳务补助、工作协调等47.3万元;2011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640万元,全部用于炉具的购置,省级补助66万元工作经费,不足部分的246万元由群众自筹解决。

2.管理情况

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云南省卫生事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地方病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定使用和管理资金,县财政、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管;同时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本单位财务管理规定实行专户核算,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为了解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县项目办制定了《督导制度》,各级工作组和技术指导组多次深入项目村社和农户家中现场督导和指导。项目实施期间县、乡共督导检查192次,出动车辆192辆次,参加人员426人次。

四、鲁甸县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1.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主要是对项目成本(预算)控制、节约等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纪委、质监局、工商局、财政局、卫生局、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市场炉具价格进行调查,市场炉具价格为460元-480元/套。在招标采购中,最后从节约的角度出发,以市场调查的最低价确定招标采购价为460元/套。

2.项目的效率性分析。

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完成)的进度及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鲁甸县燃煤型氟中毒项目技术方案》中的技术参数严把炉具质量关。并制定项目实施时间进度表,每周上报项目工作进度。于2011年12月10完成了41000套项目炉具运输、发放、安装和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

3.项目的有效性分析

一是项目的实施是政府关怀让农民受益:防治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项目办对我县人民群众的关怀。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局领导干部和业务人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此工作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一切从群众的健康和利益出发,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经费严重缺乏,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项目实施单位仍按照项目要求积极开展工作,使项目区的农民群众受益,切实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二是为彻底控制地氟病奠定基础:通过对项目乡镇的改炉,广泛地、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为彻底控制地氟病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改炉改灶时间的延长和群众旧的、落后的生活方式、行为(如熏烤玉米和辣椒、敞开炉盖烤火取暖、使用移动炉烤火取暖等)的改变,项目地区地方性氟病将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进一步掌握地氟病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燃煤型氟中毒项目的基线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项目区地氟病现状和当地氟病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防治规划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开展地氟病防治工作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四是锻炼队伍,提高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地氟病防治队伍,提高地氟病防治人员的管理、技术水平,提升了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地氟病防治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通过项目的实施,总改炉率达97%,改良炉灶的使用合格率达到97.1%以上;改炉户食用的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的正确干燥率达到75%以上;改炉户玉米、辣椒等主要食物食前淘洗率达到77%以上。。小学3年级至初中3年级学生对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农村家庭主妇对地氟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达到85%以上。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12.35%,实践证明,项目绩效评价与管理对实现既定的目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恩施州财政局课题组,刘国文,吴贤勇. 2009-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基于对利川市柏杨坝镇卫生院的调查[J]. 清江论坛. 2014(02).

上一篇:俭朴是美德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5基本分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