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2024-05-28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共12篇)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篇1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评价核心, 对预算管理各阶段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 其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绩效评价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高校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结果, 从而引导高校客观地了解和把握本校的优缺点, 进而不断优化本校资源配置状况。因此,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了解高校资金使用及资源配置情况, 并给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可分为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两类。主观方法一般是从评价目的和原则出发, 考虑专家在长期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主观确定指标结构和指标的过程。客观方法则是从实际数据出发, 利用往年的一些纵向数据或同一年的一些横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进而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指标。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各有利弊, 只有彼此结合、互相补充才能科学合理。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的选择

笔者拟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初步建立备选指标群, 并设计调查问卷;其次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问卷调查,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分析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和专家筛选的离散程度, 去除一些重要程度较低和离散程度较高的指标;然后进行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保障指标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及问卷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符合高校办学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制定工具———平衡计分卡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要对高校预算支出的实际效果、资金使用的效率进行评价, 但高校作为特殊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其产出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量化性, 包括人才培养的成果、科研的成效等,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笔者运用平衡计分卡基本理念来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平衡计分卡的评价体系由卡普兰和诺顿初创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 是一种全面衡量企业健康状况和企业价值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 其基本原理如下 (见图1) 。它克服了单纯采用财务评价指标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缺点, 强调了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相互联系且具有因果关系的评价维度, 把各评价指标与组织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 达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结果性指标与驱动型指标的平衡、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不仅适用于商业企业, 同样也适用于任何有意提高组织绩效和战略执行的组织。其主要特点之一是在绩效评价管理中加入了非财务类指标来进行评价, 这一点对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来说显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遴选

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非营利性组织, 其使命就是培养人才, 进行科学研究, 提高学术水平, 服务社会, 同时满足学生需求。这一使命本身就清楚地表明了高校存在的目的以及通过努力所要达到的目标, 同时这一使命也明确了高校战略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区别。高校的战略是综合性的, 主要包括教学战略和科研战略, 是多目标战略。因此, 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 将教学、科研绩效战略置于战略地图的最顶端, 能更好地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根据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的特点, 同时借鉴《英国高校管理统计和绩效指标体系》的设置以及我国教育部和南京大学课题组在《大学财务综合评价研究》中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初步构建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价框架 (见图2) , 在每个维度中根据其自身的定位和特点, 提取关键绩效指标。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一般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但根据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制度和体制, 定性指标体系难以建立和衡量, 操作性不强, 因此定量指标是构成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指标。

(一) 教学绩效维度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 教学无疑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高校对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与其学生的配比情况以及办学成果应十分重视。所以,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思想, 教学绩效维度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可以用以下6个指标来衡量: (1) 投入角度:生师比、生均教育事业支出、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 (2) 产出角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合格率、教学事业收入年增长率。

(二) 科研绩效维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 高校对于科研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 科研绩效不仅能反映一所学校教师团队的学术水平, 更能反映一所学校的学术沉淀。鉴于科研经费暂未纳入部门预算范畴, 而高校科研水平又可以通过科研成果反映出来, 因而科研绩效维度主要是以科研成果考核指标为主来进行衡量, 分别为: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省级以上优秀学科 (专业) 的数量、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教师人均学术论文发表数、教师人均专利数、科研成果转化率。

(三) 财务绩效维度

高校财务绩效维度的任务是使“学校可持续发展”, 财务稳健是高校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 在财务层面上, 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来实现组织目标, 谋求财务收支的适当平衡。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是采用“预算管理”模式, 因此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从预算完成情况和财务稳健、资金使用效率情况这两方面来建立。

预算完成情况评价可以由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预算结余占预算收入的比率、预算内外收入比这四个指标来衡量。

财务稳健、资金使用效率情况评价。由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高校除获取财政拨款外还需自筹资金, 才能满足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此外, 在高校大举扩张的情形下, 各高校纷纷开始扩建院校, 开办分校, 加强基础建设的投资, 这一举措会直接导致高校负债额度上升。从财务稳健角度看, 过高的负债会加重高校的负担, 超出警戒水平的负债率可能导致高校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所以对高校财务稳健、资金使用效率情况的评价主要从高校资金自筹情况和偿债情况这两方面建立以下指标:自筹经费比率、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经费自给率和资产负债率。

(四) 资源配置绩效维度

资源配置绩效维度主要体现高校的“资源使用效率”。根据资源有限理论, 高校的发展必然受到有限资源的限制, 所以在社会资源稀缺的情形下, 各高校要能够高效的运行必须重视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高校的资源配置状况大致可以分为无形资源配置和有形资源配置。其中, 无形资源在较大意义上属于定性指标, 就目前国内的条件来看, 难以准确量化, 所以在评价中暂不考虑。有形资源配置绩效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分为财力资源配置绩效和物力资源配置绩效两类。财力资源配置绩效可用生均专用设备购置费、生均总资产值、生均固定资产值等指标来衡量;物力资源配置绩效可用房屋使用效率来衡量。

(五) 发展绩效维度

高校自身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和壮大, 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学术水平、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高校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资金的支持, 另一方面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所以在发展绩效维度中, 可通过资金发展潜力和人力资源发展潜力两个角度来建立指标。从人力资源发展潜力角度, 可建立专职教师中高学历比例, 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的比例这2个指标;从资金发展潜力角度, 可建立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总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等指标。

按照以上划分的5个绩效维度和相应的关键绩效指标, 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如表1所示。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专家筛选

上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涵, 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基本理念在以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构建的, 包含了很大的主观成分,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家筛选, 以增强其科学合理性。

(一) 专家的选择

笔者选择的专家是指掌握较为广泛的绩效管理理论知识或对高校财务制度与高校财务运行管理较为熟悉、具有相关实际经验的人, 主要包括在高校从事财务类、经济管理类教学工作的学者以及从事高校财务运行管理的专家。专家筛选是指把上述理论评价指标设计为问卷调查表, 请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和选择。在综合统计分析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化主观为客观, 删除一些不能较好反映高校预算绩效的评价指标, 提高评价指标的质量。笔者从江苏省高校中选择了50位专家, 将理论初选的评价指标制成专家问卷调查表, 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将指标分为5个等级:很重要 (5) 、重要 (4) 、一般重要 (3) 、不重要 (2) 、根本不重要 (1) , 通过电子邮件、现场访谈方式把问卷调查表送给专家, 请专家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量化打分。本研究共收回问卷50份, 其中有效问卷45份。

(二) 评价指标重要性分析

指标的重要性分析是指保留那些对评价结果相对重要的指标, 剔除一些相对无关紧要的指标。以回收的有效问卷为基础, 对评价指标进行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三个方面的统计分析以深入了解各位专家对理论评价指标的看法。

根据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统计分析中的均值 (E) 、标准差 (Q) 和变异系数 (V) 可以表示为专家打分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根据集中程度E值 (该值表示集中趋势, 本调查中该值越大表示该指标越重要) , 本统计中大部分指标的集中程度都大于3, 说明大部分指标都是重要的, 仅“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合格率”、“教师中高学历比率”的集中程度小于3。观察离散程度Q值 (该指标越小越好) , 所有指标的离散程度均小于1, 说明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的评价是比较集中的。根据变异系数V (该指标越小越好) , 本统计中大部分指标的变异系数V<0.25, 仅“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合格率”、“省级以上优秀学科 (的数量专业) ”、“教师中高学历比率”这四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0.25。

根据以上对专家意见的统计分析, 以均值>3和变异系数<0.25为筛选标准, 结合专家的具体意见, 考虑将“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合格率”、“省级以上优秀学科 (的数量专业) ”、“教师中高学历比率”这四个指标予以删除 (如表2所示) 。

(三) 评价指标的相关分析

经过专家筛选后的评价指标中, 一些指标之间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会降低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其会导致被评价对象的信息被重复使用。而通过相关分析, 删除一些相关程度较大的指标, 能使最终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大的独立性。通过查阅江苏省属高校2009年的预算、决算数据, 采集了江苏省属30所高校2009年经过专家筛选后的24个评价指标的数据,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得到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表 (略) , 表中数据显示预算内外收入比与收入预算完成率、支出预算完成率、预算结余占预算收入的比率、自筹经费比率有很高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974、1.00、0.951, 为此删除“预算内外收入比”这一指标, 保留其余的24个指标最终构成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信度与效度检验

根据相关评价理论, 评价一个指标体系的质量有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两种方法。

(一) 信度检验

信度即可靠性, 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它可以用来检验测量工具的可靠性程度和一致性程度。在管理学中, 一般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 (也称同质性信度) 来检验评价体系的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反映的是测量工具的内部同质性和稳定性。一般用Corbnach创建的A lpha系数作为同质性信度检验系数, A lpha系数介于0~1之间, 若A lpha系数为1, 即表明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达到最高程度;若A lpha系数为0, 则表明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达到最低程度。D e V ellis (1991) 认为, 当A lpha系数达到0.6, 测量工具就基本符合了测量学要求。

通过查阅江苏省属高校2009年的预算和决算数据, 采集了江苏省属30所高校2009的预算绩效评价的最终指标数据,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得到了评价体系总体及各类指标的A lpha系数 (如表3所示) 。结果表明, 各绩效维度的信度系数都达到了0.6, 总体A lpha系数达到了0.69, 可以说这一结果虽然不是非常理想, 但仍不失其价值。

(二) 效度检验

效度即有效性, 是指一个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反映所需测量事物的潜在特质的程度。从统计学上讲, 效度是指实际测量结果与预想结果的符合程度, 需要与外部标准作比较才能判断。常用的效度分析方法主要有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本研究采用内容效度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检验。

内容效度是指所问卷的题项能否代表所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内容效度是一个主观指标, 常由专家评阅打分确定, 必要时用内容效度比 (CV R) 这一指标来衡量:CV R= (n-N/2) ÷N/2。式中n为专家中认为评价指标很好地反映了测量内容的人数;N为有效专家总数。一般对于规模较小的测评, CV R在0.4~0.7之间较为理想。

笔者通过综合前人的理论研究、专家的建议和相关实践经验, 构建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基本能保证所选用的指标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另外本研究在江苏选择了50位专家来做判断, 其中45位给出了有效的实质性的看法来判定该评价体系的24个指标与高校预算绩效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有38位评判人员认为这24个指标很好地反映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通过内容效度比CV R可以认为最终构成的24个评价指标能较好地反映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 调查问卷拥有较高的效度。

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还没有形成一套达成共识的体系。笔者在平衡计分卡理念的基础上, 结合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特点及相关文献研究, 从教学、科研、财务、资源配置及发展5个维度, 初选了29个评价指标构成了高校预算绩效的理论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专家筛选、相关分析的方法对理论指标进行筛选, 进而建立了我国高校预算绩效评级指标体系, 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 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较好地评价高校预算绩效。

参考文献

[1]王艳林:《平衡计分卡下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财会通讯》 (综合) 2009年第8期。

[2]范柏乃、单世涛、陆长生:《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 《科学学研究》2002年第6期。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篇2

(一)部门职能与机构设置;

负责全县林业和草原及其生态保护修复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县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造林绿化工作。负责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负责野生陆生动植物资源监督管理。负责监督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负责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要求。制定全县林业发展政策。

林业局单位为正科级全额拨款行政(或事业)单位,内设办公室、人事等7个职能股室,林业产业发展中心等2个中心,湖南中方舞水国家湿地公园等2个公园,下设康龙自然保护区、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山林纠纷调处中心3个二级单位。

(二)人员情况;

核定编制140人,其中:行政编制50人,事业编制89人,工勤编1人。实有在职人数145人,离退休人员91。

(三)部门年度总体工作任务和重点工作任务;

年度总体任务:加强林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中方。

重点工作任务:

1、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293名;

2、对全县的59.4330万亩生态公益林(中央级生态公益林54.76万亩,省级4.673万亩)进行日常管护,提高林农收入。

3、完成27.73万亩集体及个人天保林资金473.28万元发放。

4、完成迎丰公园二期植物博物园中方园29.83亩园区建设。

5、完成中方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森林认证》文本编制工作,通过国家森林城市评审工作。

6、完成20xx年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新造林80亩,绿化成活率达85%。

7、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湿地公园200万元)建设项目。

8、对中方县境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保护,对遗漏的古树名木进行补充调查。

9、完成中央财政油茶低产林改造项目计划10000亩,涉及7个乡(镇)23个村161个小班,其中抚育改造6000亩,品种改造4000亩,主要分布泸阳、花桥、中方、桐木等乡镇。

(四)部门年度整体收支情况,包括当年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专项资金管理情况、“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及政府采购情况等。

20xx年部门预算包括局本级预算和所属单位预算在内的汇总情况。收入既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又包括专项收入、罚没收入等收入;支出包括保障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基本运行的经费,也包括对个人家庭的补助等经费。

1、预算收入:20xx年年初预算数4,719.4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拨款2,208.51万元,上级财政补助2,510.9万元。年初项目支出结转结余833.51万元,共计5552.92万元。调整预算数4848.9万元(年末调整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282.15万元),年初项目支出结转结余833.51万元,共5682.41万元。

2、预算支出:20xx年年初预算数4,719.41万元,调整预算数4848.9万元,年初项目支出结转结余833.51万元,全年预算数5682.4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923.92万元,项目支出3758.48万元。

3、专项资金管理情况:20xx年专项资金3758.48万元,其中节能环保支出216.15万元,农林水支出3260.19万元,抗疫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20.48万元。我局建立严格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严格按照专项资金支出的条件和要求对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管理。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林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林业局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召开有关会议,协调各方关系,强化组织保障。二是管理制度到位。根据上级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撰写了《中方县林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财务管理措施。对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专账核算,使各项目资金真正做到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无挤占、挪用、串用等现象。三是资金发放程序到位。严格规范专项资金的发放程序,对发放给林农个人部分和护林员的补助资金,一律通过县财政“一卡通”方式发放,同时对各专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公示。四是监督到位。严格按内容支出,账目清楚,财政局、林业局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

4、三公经费:20xx年公务接待费0.8万元,公车运行费0万元,公务出国费0;公务接待批次20次,公务接待人次70人,与去年相比,公务接待费减少1.58万元。

5、政府采购情况:20xx年政府采购支出970.79万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58.99万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664.8万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247万元。

6、其他:会议费支出情况:20xx年决算会议费为0.28万元,比去年决算减少0.72万元;培训费支出情况:20xx年决算培训费为0.68万元,比去年减少了1.19万元。

(五)部门年度整体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包括:财政资金支出达到的效果情况、社会满意度认可情况等。

财政资金的投入,不仅维持了林业系统的正常运行,各项林业项目的开展,推进林业工作的重大发展,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天保林以及生态公益林的保护,造林工程、森林抚育、油茶改造等工程的实施,加快了我县林业发展的同时,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有利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缓解了剩余农村劳动力问题,是生态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护、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维持大气平衡以及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有巨大的防护作用。加强森林保护,大力推进森林管理机制创新,积极推行森林健康新理念,加大无公害防治力度,强化森防基础能力建设,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对防止全球变暖、土地荒漠沙漠化以及自然灾害的减少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形式,对满意度指标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林农和服务对象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基本满意,满意度达90%以上。

二、部门整体评价工作开展

(一)绩效评价实施过程情况,包括评价方法、工作程序等;

1、绩效评价原则:

1、科学规范: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按照规范的程序,对项目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反映。

2、统筹兼顾:绩效评价应职责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对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价。

3、激励约束:绩效评价结果应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改进管理实质性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和激励相容导向。即:有效要保障、低效要压减、无效要问责。

4、公开透明:绩效评价结果应依法依规公开,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绩效评价工作过程。收集项目资料,全面了解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和流程、资金使用情况、受益群体的反馈情况,在收集和审核项目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后根据评价标准和资料依据,进行了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二)绩效评价整体结果概况,如:得分情况(或档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节能降耗情况、三公经费控制情况,项目支出管理规范和绩效情况等。

根据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检查情况,财政资金整体绩效分值100分,从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节能降耗情况、三公经费控制情况,项目支出管理规范和绩效情况等方面总体评价,实得92.8分,被评为“优”等级。(附件1)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分析

(一)党的建设不断深入,进一步激发了队伍活力。一是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教育总要求,制定了《中方县林业局开展党史教育实施方案》,组建了专门工作班子,狠抓局领导班子和支部学习教育。高标准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12次,干部职工集中学习10余次。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筛选当前林业急需解决问题4个,形成了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林业产业发展等调研报告8份,主题教育开展成效明显。二是党风廉政建设从严从实。坚持将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传达学习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 11 次,召开专题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12次,制定了《中方县林业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廉政谈话制度,以集体约谈和领导干部与普通职工点对点约谈等形式,开展廉政谈话60余人次,层层传导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同时深入开展项目等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等专项整治。全县林业系统共发现资金管理、工作履职问题线索数7件,受理各类信访件24起,其中1起直接查办,立案1起。查处在资金管理方面发现问题2起,工作履职5起。共查处人数8人,其中组织处理3人,党纪政务重处分4人, 有效落实了“两个责任”。三是深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县委关于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关规定,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精准科学选人用人,20xx年完成了1名局工会主席选举配置,2名高级工程师,1名中级工程师晋升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年龄结构,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造林绿化稳步推进,进一步夯实了生态本底。一是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根据《怀化市林业局关于下达全市20xx年营造林生产计划的通知》(怀林造{20xx}103号)文件精神。下达给中方县20xx年度营林生产任务为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5万亩(其中油茶0.4万亩);油茶低改1.5万亩;退化林修复0.4万亩;封山育林0.6万亩,森林抚育2.0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全面完成了市局下达5万亩营林生产任务,为计划任务的100%,其中:人工造林面积完成5619.4亩(其中:人工造林1591.3亩,油茶新造4028.1亩),为计划任务的123.38%;油茶低改15000亩,为计划任务的100%;退化林修复4000亩,为计划任务的100%;封山育林6000亩,为计划任务的100%;森林抚育20000亩,为计划任务的100%。二是林业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继续实施“森林乡村”建设工程,并将其纳入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范畴,明确具体领导和股室抓落实,定期调度;开展了“森林督察”、“林地一张图”、“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工作;根据《湖南省省级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20xx-2023年),现已经完成县级生态廊道3000亩调查外业工作,编制《中方县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20xx-2023年)》。完成全县石漠化外业20453.4公顷工作,为下一步石漠化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三)森林城市创建全面铺开,进一步丰富了生态建设形式。一是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切实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今年“3.12”植树节期间,通过领导带头、群众参与各单位送树苗在自来水厂及各乡镇、村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据统计,植树节期间,全县共计6.3万人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70万余株。二是狠抓创森宣传工作。紧紧抓住创森宣传这个“牛鼻子”,及时谋划创森宣传工作,制定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方案,充分利用“村村响”、公交站台等大力宣传森林城市创建;并利用“爱鸟周”、“植树节”、“湿地日”等重要节点,密集宣传全县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在中方手机报、边城晚报、掌心中方等新闻媒体上发布林业信息近50余条,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创森氛围。三是认真编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立足中方县情和县域规划,搜集整理各方面资料,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编制了《中方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现已提交省林业局进行评审。

(四)资源保护不断加强,进一步维护了生态安全。一是严守森林火灾底线。全县林业系统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履森林防灭火工作职责,按照“全力防、配合救”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森林防火责任担当,努力保障全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了森林防灭火应急分队3个,其中:县林业局森林防灭火应急分队人员有52人,全县护林员防灭火应急分队共40人(中方片区10人,泸阳片区10人,铜湾片区10人,铁坡片区10人),康龙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灭火应急分队人员有30人,对应急分队人员进行了2次森林防灭火扑救培训,共开展演练4场次,参加演练人员580余人。全县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二是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攻坚战。认真做好松材线虫病的普查和日常监测工作。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普查抽样检测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制定《中方县20xx松材线虫病秋季专项普查工作方案》,根据全县松林的分布特点,开展秋季普查,划定重点普查区域和重点预防区域,采用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普查,发现可疑枯死松树按要求取样,进行室内分离镜检,做好检测记录,截至20xx年10月30日,调查松林面积17.35万亩,其中疫情小班18个,发生面积0.0703万亩,枯死松树68株,疫情发生乡镇1个,上传调查数据631条,及时将普查结果上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联合执法,严把木材加工、运输、疫木处置等关口,严防疫情扩散。三是筑牢森林资源保护防线。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从源头上保护森林资源。开展了森林督查、“清风行动”、“绿网行动”“洞庭清波”涉林问题整治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和违规交易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县共查处各类行政案件64起,其中:乱砍滥伐案件20起,共计99.455立方米;非法占用林地案件43起,共计7.9744公顷;防火法规案件1起。挽回经济损失13.19万元。通过一系列的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震慑了不法分子,营造了良好管护氛围,实现了森林案件发案数逐年下降并维持在低发水平,维护了全县林业生产秩序的稳定。

(五)林业产业持续发展,进一步壮大了绿色经济。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对接全省林业四个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木竹、油茶、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四大百亿产业发展,20xx年全年林业总产值预计稳定在21.4亿元以上。一是狠抓传统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完成用材林基地1591.3亩、木本油料林基地4028.1万亩新造任务。同时,将油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来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举办“惠农贷-油茶贷”推介会,着力缓解我县油茶产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目前,全县共有2家油茶企业、3专业合作社、15个种植大户达成协议,全年贷款总额能突破1300万元。二是突出抓好林业龙头企业建设。坚持把为林业企业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作为加快林业发展头顶大事来抓。通过组织项目申报、教育培训、组织参加“20xx第23届中部(湖南)地区农博会”、“20xx年中国西部林业产业博览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引导林业企业上档次、上规模,目前全县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达2家,年产值2.4亿元。三是着力培育林业新的增长点。认真研究当前林业发展新形势,结合怀化实际,着力推进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如桐木镇、铜鼎镇发展林下养鸡,年销售50万羽,年产值4000万元;中方镇站坪村,种植酥脆枣150亩,年产值450万元;近些年,新建镇依托辖区内康龙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吸引游客20万余人次,创造收入4000余万元。

(六)林业助推乡村振兴卓有成效,进一步促进了兴林富民。一是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全县公益林面积59.433万亩,补助资金995.5万元,覆盖2.7万户,人口10.8万人,户均年增加收入368元。落实的天然林保护管护补助面积29.58万亩,落实管护补助资金458.49万元,覆盖1.3万户,人口5.2万人,户均增加收入352元。二是促进林业就业帮扶。自20xx年启动选聘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工作以来,目前每年可帮助解决贫困户就业281户,落实生态管护扶贫资金281万元,户均年创收入1万元惠及1124人。选聘公益林护林员103人,解决就业103人,户均年创收入0.8万多元,惠及人口412人。三是做好帮扶乡村振兴工作。我局乡村振兴工作联系村为铜湾镇梅树村。我局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全局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帮助联系村制定振兴规划,积极支持帮扶村产业发展、乡村绿化、户容户貌整修,基础设施等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预算过程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需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贯彻不到位,需进一步加强;对自身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需进一步落实;各业务股室填报预算数字存在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需进一步提高业务预算水平与能力。

原因:一是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二是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五、整改措施或建议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逐步推开,实现编制预算绩效目标全覆盖。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推进制度落实。

重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 篇3

事前定性法

“事前绩效评估”是北京市预算绩效管理中的一种创新做法,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起点。所谓事前绩效评估,是指为加强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预算资金分配决策的科学性、公开性和公正性,财政部门根据部门战略规划、事业发展规划、项目申报理由等内容,通过委托第三方的方式,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确定项目前对项目相关性、绩效可实现性、方案有效性、绩效可持续性以及财政投入风险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其结果作为确定项目及分配预算的重要依据。经过几年的试点,评估内容逐步完善,现各分项评估内容如下:

项目的相关性——政策相关性、需求相关性、财政投入相关性。

预期绩效的可实现性——绩效目标明确合理性、绩效目标细化量化程度、项目预期效益可实现程度。

实施方案的有效性——项目内容明确性、决策程序规范性、预算编制科学合理性、项目资金保障条件、组织机构健全有效性、技术方案科学合理性、项目管理制度健全有效性、项目管控措施健全有效性。

预期绩效的可持续性——政策的可持续性、预期产出及效果的可持续性、组织管理机构的可持续性。

财政资金投入的可行性及风险——财政投入能力风险、财政资金重复投入风险、支持方式导致的财政资金投入风险、项目执行风险导致的财政资金投入风险。

就目前来讲,事前绩效评估的指标是由以上五个维度来评估,主要围绕相关性、效率、效益、可持续性和风险来设计。而且里面有三个指标(即项目的相关性、实施方案的有效性、财政资金投入的可行性及风险)具有一票否决权。因为例如一个项目的相关性不强,和北京市的宏观政策没关系,和老百姓的需求没关系,那就会一票否决了。与此对应,在《北京市财政支出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中根据评估内容,专家将做出4个结论,分别是支持,调整完善后支持,部分支持,不支持。

事后定量法

绩效评价指标是指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北京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中,对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做出阐述:

(一)相关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三)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结果可以相互比较。

(四)系统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能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影响等。

(五)经济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具体来讲,绩效评价指标可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评价对象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

(二)个性指标是针对部门或项目特点设定的,适用于不同预算部门或项目的业绩评价指标。

共性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个性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预算部门制定。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同构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分级指标、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构成。

绩效评价指标由多个级次构成。一级指标下可细分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亦可细分为三级指标,以此类推。指标级次数量根据评价内容的复杂程度而定,原则上不应少于三级。

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应以财政部门发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样表为准,原则上不予调整。三级、四级评价指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或者调整。

指标权重是指具体指标所占的分值,反映具体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其中,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原则上不予调整;三级、四级指标的权重,可根据指标内容进行分配调整。

评分标准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据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其他经财政部门确定的标准相应进行制定。

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领导,组织形式有:财政部门组织评价、预算部门组织评价。其中,财政部门组织评价的形式包括财政部门直接组织评价(简称“财政评价”)、财政部门选取部门评价项目进行财政支出绩效再评价(简称“财政再评价”)。财政再评价,是指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对预算部门组织评价质量的评价和对被评价项目绩效的再次评价。

绩效评价结果实施百分制和四级分类。四个级别分别是:优秀(90分(含)—100分)、良好(75分(含)—90分)、一般(60分(含)—75分)、较差(60分(不含)以下)。

进一步优化

从以上事前绩效评估和事后绩效评价的指标对比可以看出,事前绩效评估的方法采用的是定性方法,而事后绩效评价采用的是定量方法。究其原因,记者采访了北京金凯伟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爱武,因为该公司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多年以来一直参与北京市的预算绩效工作。汪爱武说:“这就是事前绩效评估和事后绩效评价的区别所在。事后绩效评价需要非常量化,要具体到数值。而事前评估是需原则性的把握,更多是看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资金配置是否合理,项目目标能否实现,资金配置是否和目标一致。如果完全量化打分,不一定合适,因为事前绩效评估里面,有一些否定意见指标。如果一旦否定意见指标确定下来,其他指标再高分数也没有用。如果采取打分制,那多少分合适?因此确定出几块关键性指标,采取这种定性的评价,会更准确一些。”

而对于事后量化法,参与指标体系设计的北京源隆会计师事务所的总经理张欣告诉记者,这两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渐量化,尽可能做到客观。因为最早搭建这个框架,主要是延续财政部发布的指标体系模式,但是北京财政局结合了行业特点逐渐量化。尤其在大额专项资金里面,是绝对需要用数字表示的,所以这项工作难度很大。并且量化的结果就是让专家评价的时候,其手里的裁量权相对减少,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在指标体系中主要是财政为主导,主要负责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设定。三级和四级指标则是需要补充细化的,主要是通过中介机构和专家来完成,最后由财政部门来审核。只有设计出来的指标体系是客观公正的,那么才能保证评价的结果客观公正。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篇4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界定及原则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界定。

高校预算绩效是指高校预算执行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它反映了高校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之间的比价关系。要想对高校预算绩效进行正确的评价, 必须通过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以支出“结果”和“追踪问效”为导向, 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判为手段, 对经费支出与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的行为, 这种预算支出管理模式的使用, 必将对强化支出管理意识, 优化预算支出结构, 提高预算支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到深远的影响。

(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原则。

借鉴企业预算绩效指标的制定原则, 高校在设计绩效指标时除需要遵循科学性、整体性、可比性和可行性等原则外, 还必须坚持: (1) 分类评价原则。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校类型、层次、办学主体等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趋势;对所有高校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已经不符合高校发展的要求, 应根据高校的不同分类进行分类评价和考核, 以便考核结果趋于合理。 (2) 评价依据与结果公开原则。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多变量的评价分析工作, 在评价过程中应遵循评价依据与结果公开原则, 增强预算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使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评价结果获得有效利用。 (3) 评价结果与预算拨款相结合原则。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拨款有机的结合起来, 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4) 及时性原则。因为高校预算的绩效评价工作对改善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水平, 提高高校办学效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以对高校预算进行适时的评价, 抓住评价分析的时机, 使正在发生的偏差还有机会得以纠正, 把损失、浪费降低到最低。 (5) 成本效益原则。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 应该考虑是否具有可比的数据以及收集数据所要花费的成本。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

确定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是开展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关键步骤。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组织实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行为人, 理想的行为主体必须具备两个特点:有评价的动因与评价的权力。遵循部门预算“自下而上”的编制流程, 针对高校与外部管理机构的关系, 应以教育管理部门为评价主体, 规划高校外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二) 预算绩效评价对象。

在教育管理部门编制部门预算的整体框架下, 所属高校校级预算即是基层单位预算汇总的对象;在高校编制部门预算的局部框架下, 校内基层单位预算汇总构成校级预算的重要部分。从预算管理的层面分析, 高校内部的学院系部、管理机构是基层预算单位, 下属二级独立核算单位是二级预算单位, 高校的全部财务收支均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及作用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包含对预算编制决策 (预算编制程序、方法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 的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支出与政策要求的相符性、预算执行与计划的相符程度、预算支出进度的积极程度和合理程度) 的评价和对预算效果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的评价。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

对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进行评价是以绩效评价为导向, 对财政划拨资金的分配决策进行最优化模拟, 保证各项目计划科学合理, 同时注意到轻重缓急和优先次序之分。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是通过对具体项目执行过程中资源分配与预算资源的匹配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最大限度地保证预算的执行能够按预定的程序进行, 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预算优化和调整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操作平台。对预算效果的评价是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测评指标对预算资金使用后取得的成绩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安排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一)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本文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各个部门的自身定位和特点, 提取操作性强、关键绩效指标, 形成一套评价体系。该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三层结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是预算绩效综合评价数值, 由二级指标赋权重后数值相加得到;二级指标由三级指标六组构成:预算管理绩效指标6个、收支结构绩效指标6个、资源运行绩效指标3个、资源配置绩效指标6个、资源使用绩效4个、社会效益指标4个。

(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 本文借鉴“偏离度值最小情形下权重系数设置规则”进行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一是按指标重要性赋权;二是组中指标7个 (含) 以下3个 (含) 以上时, 任一指标权重不低于10%;三是权重级差5%。

部门整体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篇5

(一)机构组成。

我单位是一级预算行政单位,下设3个二级部门,分别是: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东区地方志办公室、东区行政效能建设事务中心等机构,3个部门财务收支(基本收支)统一在政府办进行汇总核算。

(二)机构职能。

1.负责区政府召开的全区性会议、区政府全体会、区政府常务会、区政府党组会、区长办公会、区政府协调会等会议的会务组织、协调及承办工作,负责区政府领导重要活动的协调安排和服务工作。

2.负责起草修改政府工作报告等全区性的综合报告、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署名文章、典型经验材料、调研报告等综合性材料;负责起草、审核、修改、撰制、印发以区政府、区政府办公室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负责编写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政府大事记、信息简报及其他文字材料;负责审核或起草以区政府名义向区人大报告工作以及向区政协通达政情的文字材料;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3.研究各部门、街道(镇)向区政府请示的问题,提出审核处理意见,报区政府领导审批;根据区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对区政府各部门、街道(镇)出现的争议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报区政府领导同志审批;根据区政府领导同志的意见,处理区政府各部门、街道(镇)向区政府反映的重要问题。

4.围绕区政府工作重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区政府各项决策,及时收集信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做好信息服务,为区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负责指导、监督全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5.负责区政府、区政府办的公文处理和档案、印信管理、机要保密等工作;负责区政府值班工作,及时向区政府领导同志报告重要情况。

6.负责区政府会议、文件决定事项及区政府领导重要指示的传达、催办、督办和落实工作,并及时向区政府领导报告。

7.围绕区政府工作重心,按照区政府领导指示,组织指挥区政府各部门、街道(镇)开展各专项重点工作。

8.负责区政府、区政府办公室对外协调工作。

9.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心,开展调研和政策研究工作。

10.负责拟定区级机关后勤体制改革规划、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区级机关房产管理、配置、基本建设和维修;负责区级机关办公区域和机关住宅区内道路及水、电、气、电视等线路的管理和维;负责区级机关办公区域内的清洁卫生和安全保卫工作及东区政府集中采购工作。

11.负责《东区年鉴》《东区执政实录》等党史的研究指导,宣传培训并撰写出版的相关工作。

12.承办区政府和区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人员概况。

东区政府办现有总编制59人(含没独立核算的二级部门),其中行政编制23人;参公编制19人;工勤编制4人;事业编制13人;20xx年末实际在职在岗人员共有58人。其中:公务员人数24人,机关工勤3人,参公管理人员17人,参公工勤1人,事业管理人员12人,事业工勤1人,聘用人员2人。退休职工25人。其中:公务员人数15人,机关工勤7人,参公管理人员1人,参公工勤2人。

(四)固定资产情况。

我单位20xx年固定资产期末原值总额248.28万元,其中:房屋及构筑物158.34万元,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的63.77%,通用设备56.09万元,占固定资产原值的22.59%,专用设备3.80万元,占固定资产原值的1.53%,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30.06万元,占固定资产原值的12.11%。无形资产原值总额180.10万元。截至20xx年底共实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39.51万元。其中:通用设备累计折旧23.16万元,专用设备累计折旧0.27万元,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累计折旧16.09万元。

经盘点统计,本单位固定资产净值总量为208.77万元。其中:房屋及构筑物158.34万元,房屋及构筑物要单位没有进行折旧。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75.84%,通用设备32.93万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15.77%;专用设备3.53万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9.09%;家具及其它装具净值总额20.66万元,占固定资产净值总额的1.69%;无形资产净值180.10万元,本单位没有进行无形资产摊销,也无在建工程等。

截至20xx年12月31 日,本单位资产总量减少53.32万元,其中流动资产减少17.68万元,占本年减少资产总额的33.16%;非流动资资产减少35.64万元,占本年减少资产总额的66.84%。

(一)20xx年度部门预算收入情况。

按照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实行综合预算制度,即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反映在预算中。20xx年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实现预算收入总额1322.18万元(含调剂预算),其中,一般财政拨款收入1322.18万元,银行活期利息其它收入0.05万元。

(二)年度部门预算支出情况。

1.支出总体情况。

20xx年全年安排支出总额1306.77万元,其中一般性财政拨款支出1306.72万元;银行存款利息支出0.05万元。按支出性质和经济分类:基本支出1231.3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支出1103.21万元,公用经费支128.10万元。项目支出75.45万元。按经济分类支出:工资福利支出1043.17万元,商品和服务支185.20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66.24万元。资本性支出12.15万元。

2.预算执行情况。

20xx年各项经费支出比20xx年支出增加126.3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增加90.73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96%,日常公用支出增加11.35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9.72%,项目支出增加24.28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47.45%,20xx年底结年末结转结余28.41万元。

3.结构分析。

20xx年财政拨款支出按支出性质划分,人员支出1103.21万元,公用支出128.10万元。人员支出比率84.42%,公用支出比率16.58%。

4.重点经济分类支出执行情况。

20xx年“三公”经费财政预算1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

因公出国(境)经费:20xx年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0万元,与20xx年支出持平。

公务接待费:20xx年实现公务接待费支出0万元,与20xx年度支出持平,主要原因是20xx年度没有用于公务活动开支的部门公务接待和商务接待费。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0xx年安排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与20xx年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持平。主要原因是公务用车统一在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和预决算,本部门不再核算公务用车相关费用的预算收入和支出。

5.结转和结余情况

20xx年年末结转和结余共28.41万元,其中行政运行结余28.41万元。20xx年政府性基金无结余。20xx年末结转和结余比上年年末结转和结余减少11.26万元,减少比率28.38%。主要原因是职工暂扣有部分住房公积金资金和职工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没进行汇缴而形成年终有结余资金。

其他资金收支及结余情况:20xx年其他收入0.05万元,均为银行存款活期利息。本年度其它资金支出0.05万元。年底无其他资金结转结余。

(三)部门财政支出管理情况:

1预算编制情况。

按照区财政局统一制定的部门预算报表及有关规定,运用“E 财”软件,并以20xx年11月末在在编在岗实有人员编制本单位全部收入和支出的综合收支预算。预算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包括预算布置、预算申报、预算论证及预算编制。

①预算布置。10月20日起,我办综合股根据区财政局要求,提出下年度本单位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向单位各部门布置下年度的预算申报工作;

②预算申报。各部门根据预算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提出真实、详细的下年度预算申请;

③预算论证。我办综合股对各部门的下年度预算申请进行初审与协调,对各部门申请的专项经费逐项进行比对与论证,结合本单位下年度收入测算数,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提出支出项目预算建议数。

④、预算编制。我办综合股根据区财政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和单位预算年度的收支预测,在收支平衡的基础上,编制全单位下一年度预算草案,形成预算建议数,报分管领导、政府办主任审阅后上报区财政局。

经区财政局审查后,年初批复20xx年预算为1295.01万元,年度追加20xx年财政预算27.17万元,实际预算批复数1322.18万元,批复预算支出总计1295.01万元,20xx年实际实现预算支出1306.77万元。按经济分类支出分:工资福利支出1043.17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85.20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66.24万元、其它资本性支出12.15万元。按支出性质分类:基本支出1231.32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103.21万元,公用经费128.10万元),项目支出75.45万元。

2预算执行管理情况。

东区政府办认真落实科学监管理念,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管理和使用资金,确保了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切实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按照国家财经制度、法规要求,各项财务收支活动都纳入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并接受监督。各项支出均应严格遵守行政单位经费规定执行;二是认真办理会计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正确准时编制会计报表;三是加强现金和支票管理,不得“坐支”,各项开支均需出具合法、规范、有效的原始发票或原始凭证,严禁“白条”报销,原始凭证必须由报销人、经办人签名,审核会计审核、审核分管领导按规定审批程序审核后,再由单位主要领导签字确认报销;四是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及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措施,业务经办、审核及审批职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五是要求财务人员要以身作则、奉公守法,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改革措施,既要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又要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六是出纳、会计各司其职,互相制约,出纳不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不兼做现金、工资、物资采购等资金支付工作,并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每年及时将各类会记账、证、表等资料分类装订,立卷归档;七是对违反财务制度和违反财务纪律的开支,对违反财务制度和无特殊理由并未经领导批准的加班、值班补助和超标准支出;八是各类办公耗材购买支出需按规定提出申请,经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截至20xx年12月31日,当年实现总收入1322.23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数为1322.18万元,当年决算支出数为1306.7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支出数1306.72万元,预算执行率为98.83%。财政资金均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资金拨入和支出会计核算及时、合规合法,审批流程齐全、附件资料完整。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

3决算编制情况。

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严格按照决算编制要求执行,做到收入明确,支出清晰,对每项支出情况特别是“三公”经费都做了细致的说明,使决算报表能真实、详细反映本单位一年的财务状况,同时按时保质完成决算报表编报工作。

(1)本套决算主表数据主要依据本单位会计账簿总账及明细账数据填列,预算数据依据本单位预、决算批复文件及预算调整文件填列。

(2)本套决算附表数据主要依据本单位资产、人事台账及相关统计资料填列,其中:“资产情况表”“国有资产收益征缴情况表”依据本单位资产相关会计账簿数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关数据及有关统计资料填列;“基本数据表”“机构人员情况表”依据本单位人事台账相关资料填列;“非税收入征缴情况表”依据本单位非税收入台账及相关统计资料填列。

(3)20xx年决算总收入为1322.23万元,其中:当年财政预算拨款1322.18万元,其他收入(银行存款活期利息)0.05万元,上年结转12.94万元;支出为:1306.77万元。其中:按功能分类: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89.3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1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75.6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96.78万元。按支出性质和经济分类:基本支出:1231.32万元(人员支出1103.21万元,日常公用经费128.10万元),项目支出:75.45万元。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年初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年度目标任务:做好20xx年工作计划,为领导服好务,当好参谋助手,协调做好上传下达,服务区内各职能部门,服务好群众,做好应急政务上报处理等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在总结20xx年工作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90%以上。

区政府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规定,本着厉行节约,严格控制经费支出。20xx年收入为1322.23万元,上年结转12.94万元,支出为:1306.77万元,年终结转28.40万元 ,年未结转比年初结转增加15.46万元。主要是因暂扣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暂没有缴付做支出形成。20xx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数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预算1万元,实际公务接待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

(二)区级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项目资金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过程和手续,项目资金管理更加细化,20xx年全面实现公务卡,所有报销全面实现零现金支付。

20xx年预算安排区政府办项目资金年初批复预算82.70万元,20xx年度追加项目资金共19.82万元,20xx年度项目资金共102.52万元,主要包括:会议费、政府工作报告撰写及专项课题研究经费、培训费、租赁费、全区综合值班工作经费、地方志办工作经费、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经费、慰问工作经费、防疫工作经费、环保督察工作经费。20xx年共实现项目资金支出75.45万元,除培训费、全区综合值班工作经费、会议费未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其它项目基本完成年初预算目标任务,资金执行情况按计划推进,达到年初预期效果,为全区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满意度指标达到了预期目标。

(三)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地方志办工作经费完成率为88.40%,基本完成预算目标;培训费完成率为38.85%,未完成预算目标,完成率较低,因20xx年疫情原因,多数培训没有进行或取消,致使完成率较低;租赁费完成率100%,全面完成预算目标。政府政务综合值班费完成率为33.67%,未完成预算目标,完成率较低,因按财政管理要求,政府政务综合值班费取消发放使用,致使结余较大,使全年完成率较低;会议费完成率75%,基本完成预算目标,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经费完成率100%,全部完成预算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撰写及专项课题研究费完成率100%,全部完成预算目标,慰问工作经费完成率100%,全部完成预算目标。防疫工作经费完成率100%,全面完成预算目标。环保督察工作经费完成率94%,基本完成预算目标。

2.质量指标:除培训费、政府政务综合班费和会议费指标未达到预期且效果较差外,其他指标基本或全部达到预期目标。

3.时效指标:整体项目目标时效完成率为100%,所有项目经费全在20xx年12月31日截止使用,未完成的经费全额上缴财政,没有留有余额进行下年继续开展和使用,时效上全部达到预期目标。

4.成本指标:培训费、政府政务综合值班费这两项完成率分别为38.85%、33.67%均未达到预期指标,且完成率小于50%,未达到预期指标执行情况较差;会议费完成率为75%,未完成预算目标,完成率较低,因疫情原因取消部分会议或采用网络视频会议方式完成,使会议费全年没有按期完成。地方志办工作经费完成率88.40%,基本达到预期指标;环保督察工作经费完成率94.00%,基本达到预期指标。政府工作报告撰写和专题评估经费、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经费、慰问工作经费、防疫工作经费、租赁费这五项经费完成率100%,指标全部达到预期指标。

(四)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指标:无经济效益指标。

2.社会效益指标:除地方志办工作经费和政府工作报告撰写及专项课题研究费的社会效益指标完成率为96%,其他的均无社会效益指标。

3.生态效益指标:无生态效益指标。

4.可持续影响指标:存史育人、资料保存,强化政府机构执行力;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做出决策更快更准更及时;干部职工掌握了解和储存更多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和能力更得到提高,整体可持续指标完成率为98%,达到预期。

(五)评价结论:

1.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依法、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分配人、财、物,完成了部门职能目标,实现了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支出绩效。20xx年区政府办的部门预算编制规范、准确,各项经费足额纳入预算安排,确保了部门正常运转和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较好完成年初绩效目标任务。

2. 20xx年区政府办部门决算按照区财政和上级财政要求进行编制,准确、详实、真实地反映了本单位财政收支情况。

3.自我评价得分:部门预算管理49分,项目预算管理20分,绩效结果应用25分,合计94分。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基本支出经费保障水平偏低。预算执行基本围绕保障人员经费、保障正常运转进行。从决算情况看,基本支出比重较大。

2.预算编制仍需进一步精确细化。随着财务工作日益精细化,各项资金需要完全按照所下指标用途分类来使用,我单位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对预算编制进行细化,加强对资金使用的前瞻性预估。

3.资产管理资料更新速度较慢。我单位虽然按照财政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对单位内各项资产都进行了登记及建立台账,但仍存在更新滞后的情况。

4.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仍需提高,需加强对财务业务知识的培训。

(二)改进措施。

1.细化预算编制工作,认真做好预算的编制。进一步提升内部机构各股室的预算管理意识,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制度和要求进行预算编制。

2.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核。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规范单位财务行为。在费用报账支付时,按照预算规定的费用项目和用途进行资金使用审核、列报支付、财务核算,杜绝超支现象的发生。

3.完善资产管理,抓好“三公”经费控制。严格编制政府采购年初预算和计划,规范各类资产的购置审批制度、资产出租出借和收入管理制度、资产采购制度、使用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和报废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制度等,加强单位内部的资产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把关“三公”经费支出的审核、审批,杜绝挪用和挤占其他预算资金行为;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的管理,合理压缩“三公”经费支出。

对行政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思考 篇6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效率不高,现行预算制度缺乏绩效信息,深化部门预算在我国行政单位中的开展,行政单位将绩效理念充分融人到部门预算的全过程,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实现从“于段”到“日的”的转变,实现公共预算的政策目的。二是可以改变支出机构的动机,达到控制支出总额的日的。传统的预算方法主要以“基数法”为主,主要以各部门分别预算的方式进行,容易导致不同部门间的利益博弈,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大大减少利益格局的现象,实现利益一体化。三是可以鼓励管理者进行创新与节约,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能够在整个资金分配的预算阶段将预算与绩效成果挂钩,从而也减少了后续的工作量。四是预算绩效评价能够大大提高资金的追踪问效。通过预算绩效评价能够让财政部门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大大提高了对部门资金使用的监管效果。

二、行政单位开展预算绩效与评价的现状

1.行政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意识不强

日前,一些行政单位仍没有建立起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或者对预算绩效管理有错误的认识,认为预算绩效评价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将预算绩效评价融人到单位全局工作中来,也没有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一些行政单位的领导将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资金的申请与分配方面,而对项目预算的编制、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绩效等缺乏重视,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导致部门预算与项目绩效相互脱节,不能建立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2.行政单位绩效预算不规范

一是一些行政单位预算编制粗糙,预算编制仍使用捆绑编报法,部门预算编制仅按大类分为一般收入预算和一般支出预算,并未对各项具体的经济支出科日细致化分,没有为预算执行提供切实可行的监控依据。二是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程度很高的工作,需要单位对各类项目和财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由于我国日前大多数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和制定大都限制在一个月以内完成,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些单位经常采用同定预算或增量预算方法来编制部门预算,导致单位很难根据当前实际制定出可行性强的预算,预算很难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3.行政单位绩效评价制度不完善

绩效评价的最终日的在于以财政支出的考评为依托,对被考核单位的产出和提供服务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核。日前,多数财政机构并未设置独立的机构展开预算绩效管理,没有根据项目工作各个阶段管理情况,岁列出各阶段管理目标,从而创建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一些行政单位对于绩效评价的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的选取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将财务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支出管理与账日管理方面,而对财务使用率和回报率的全面评价缺乏重视,甚至有的单位认为绩效评价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导致绩效评价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也无法为绩效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4.行政单位预算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日前,我国很多行政单位缺乏合格的预算管理人员,甚至有单位将绩效预算管理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负责,导致绩效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人员支持。预算人员也是财务人员,但是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更为细分的一部分,其对于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预算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与资金打交道,其对于单位资金的配置、资金增值等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加之行政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保障。

三、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与评价的对策建议

1.完善绩效管理与评价的相关制度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贯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整个过程,这要求必须以全面性原则为基础,对项目的决策、执行、监督展开全面的管理。一是要建立健全績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体系。行政单位要将绩效理念与预算管理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建立事前制定绩效目标,事中开展绩效监控,事后进行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二是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与程序,对绩效评价的对象、范围、指标与内容等进行明确。三是要对传统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升级和完善,逐步将绩效评价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的政府性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职能部门的业绩评价,还要对项目的资金使用、资金分配以及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通过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制度的完善,能够在行政单位内部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从而提升单位的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

2.明确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的重要保障,而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是绩效评价开展的前提条件。预算绩效指标牵涉范围较广、情况复杂多样,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预算绩效指标建立工作,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员纳为组员,制定出适合该地区的《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探索更多适宜本地区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策略。

绩效评价指标要能衡量财政支出的使用方向与使用效益,客观评价预算执行结果。在行政单位实际开展绩效评价的工作过程中,既可以选择直接的业绩成果指标,也可以将效率指标作为绩效衡量的指标,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选择产出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在制定绩效评价量化指标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能够客观计量的数字指标,否则即使有了绩效评价指标也无法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为绩效预算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做好行政单位绩效预算的申报工作

绩效预算申报工作是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与评价的重要环节。行政单位在申报绩效预算目标时,财政部门会将部门预算和绩效目标同时下达给单位,并将其作为本年度预算执行监督以及下年度绩效评价工作的依据。行政单位要重视绩效预算申报工作,首先要对需要申报的项目预算目标予以明确,并对项目的开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从而确定预算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同时,行政单位要对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进行研究并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绩效预算申报工作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得到财政部门的批准,作为以后绩效评价工作的依据。

4.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对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质,树立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道德。对于单位的管理者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树立管理者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使管理者对预算绩效管理有基本概念,及时更新管理者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保证管理者接受的思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5.预算绩效管理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

行政单位绩效预算管理与评价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行政单位要重视预算监督工作,不仅仅要依靠专业人员对绩效管理的工作进行评估,还要将单位的全体人员纳入到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来,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对绩效执行进行监督,尤其要重视设置量化的指标进行监督。

为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达到与群众沟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实施。一是必须对把信息公开的范围进行扩大,时刻接受监察机构、审计部门及群众代表的参与监督。二是要接纳内部专业人员及审计、监察机构人员的建议,及时对项目预算执行中存在偏差的地方进行修正,确保政府的决策更加高效、资金使用更为科学。三是选取那些预算编制较好、实施效果佳、绩效考评较好的项目,展开研究分析,探寻出满足本地区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日的。

参考文献:

[1]夏小静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企业导报,2012 (13)

[2]邵彬:论在中国实施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资讯,2007(4)

[3]姚凤民、赵合云:绩效预算:理性化及其困难[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5)

[4]张莉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对策探讨卟知识经济,2010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篇7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构建

预算绩效评价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预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实用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有助于高校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办学效益和效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要求, 财政部门也陆续出台了有关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相关规定与方法, 但是针对在高校如何开展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针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各个部门优化资源配置, 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测评指标对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通过预算绩效评价, 可以客观反映高校的财务全貌, 了解经费发挥的效益, 发现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 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为高校扬长避短, 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和减少财务风险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目前, 我国对高校所采取的监督检查与财政监管, 都是在审查支出的合法性方面, 对高校预算的经济性、有效性与效率性的管理还缺乏有力的评价。预算的编制墨守成规, 方法单一, 缺乏对预算执行的过程管理和经费投入之后项目的绩效考核和评价。建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有利于高校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有利于科学调整资源配置, 有利于合理确定支出结构, 有利于学校各项事业的协调、持续发展, 对提高办学效率和促进学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以企业预算绩效指标的原则为依据和借鉴, 根据年度绩效目标制定一系列针对预算支出活动最终结果的绩效测评指标, 高校在设计绩效指标时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绩效测评指标具有精确的内涵和外延, 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支出的实际绩效情况。高校绩效指标体系要求所选择的指标不遗漏、不重复。指标种类中既包含财务绩效、资产绩效等财务指标, 也要包括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社会绩效等非财务指标。

整体性原则是指高校绩效指标体系应是一个指标群。该指标群中的指标个体的内容要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这样才能反映高等学校的总体绩效。

可比性原则是指绩效指标应该在统一的核算范围内建立并量化。绩效测评指标设计既体现共性又兼顾特性, 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预算绩效进行测算、整体评价以及同相关信息的对比分析, 这有利于高校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

全面性原则是指绩效测评指标完整、系统地反映公共事业单位支出的绩效情况, 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层次分析的思想, 指标体系应该能够较为清晰的反映出高校绩效评价的目标层次以及关键指标定位的预算绩效评价导向。考虑到高校之间的类型差异以及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表现为“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等多目标的评价系统, 所以要建立一个能够既可用于校际之间横向比较, 又可用于学校自身进行历史性纵向比较的指标体系。首先将高校预算的总目标划分为财务绩效、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资产绩效、社会绩效五大层次, 其中, 包含了各类高校都应涵盖的教学、科研及社会这三个最基本的绩效层次, 以及针对预算绩效评价的目标和内涵专门设置的财务绩效层次、资产绩效层次;其次在这些层次中选取了5类共计18个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

(一) 财务绩效类指标。

资产负债率=年末负债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这一指标用以反映高校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活动的能力和对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也是衡量高校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支出预算完成率=本年支出总额/预算支出总额, 这一指标可衡量高校预算支出的完成程度, 反映高校预算控制和节约资金的效果。学校自筹经费增长率= (本年自筹经费收入-上年自筹经费收入) /上年自筹经费收入, 这一指标用于衡量高校自筹经费收入的增长速度, 可从动态的角度反映学校自筹经费能力的增长水平和筹资的能力。

(二) 教学绩效类指标。

师生比=学生人数/教师人数。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的教师资源利用效率。该指标过高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过低则效率低下。生均事业费=事业支出/学生人数, 这一指标反映了学校培养学生的经费支出成本。在忽略学生培养质量差异的情况下, 生均培养经费越少, 反映学校办学成本低, 办学效益好。教学支出增长率= (本年教学支出-上年教学支出) /上年教教学支出, 这一指标是衡量高校对教学的投入和增长速度 , 从动态角度反映学校在教学活动方面的状况。教学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重=教学支出总额/事业支出总额, 这一指标可以体现学校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同时也反映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率, 指标值越大越好。

(三) 科研绩效类指标。

师均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总额/ 教师人数。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科研的投入规模, 也体现了学校的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更体现出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科研活动增长率= (本年科研收入总额-上年科研收入总额) /上年科研收入总额, 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速度, 同时也反映了学校筹措科研经费的能力, 是对衡量科研规模指标的补充。师均科研成果获奖数=本年科研成果获奖数教师人数, 这一指标是衡量高校科研成果水平的重要指标, 考虑到科研成果奖项是有级别差异的, 对不同级别的奖项可设定不同的级别系数, 以便体现不同级别科研成果奖的差异。科研成果转化率=已成功运用的科研成果数/科研成果总数, 这一指标反映了作为重要科研基地的高校科研水平及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也可反映高校投入的资金中最终转化为为科研成果的水平, 是体现科研投入产出效益的重要指标。

(四) 资产绩效类指标。

固定资产增长率= (本年固定资产总额-上年固定资产总额) /上年固定资产总额,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 也可以反映高校硬件条件的改善情况。生均教学设备=教学设备/学生人数;生均图书册数=图书册数/学生人数;生均固定资产=年末固定资产资产总额/学生人数;这几个指标都属于反映高校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水平的指标,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挖掘潜力的可能性。

(五) 社会绩效类指标。

校友捐赠率=本年捐赠人数/在册校友人数。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毕业生对母校的回报程度, 和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捐赠收入率=本年捐赠收入数/收入总额。这一指标反映了社会对学校认可和关注。学生就业率=当年就业学生人数/当年毕业生人数。这一指标反映了高校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知的程度。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对高校各部门的成本效能、水平效能、效益效能的资源配置都起到了很好的优化作用, 对预算绩效评估结果的准确率起到了极大的提升作用。学校应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的结果, 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 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经费投入方向、资金支持重点、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挂钩。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充分调动高校管理者、各环节责任人和教职工创造良好绩效的积极性, 真正实施对预算资金的追踪问效, 以实现学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 确保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陆萍, 吴婧, 张甫香.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探析[J].财会通讯, 2010

[2].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3].张文利.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财会研究, 2009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篇8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含义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为核心, 运用特定的指标体系, 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 对预算管理水平所作出的综合评价。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评价, 核心包括投入、效率、成果、潜力四个因素。

二、中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1.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2000年开始的部门预算改革, 标志着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正式启动。此后, 财政部相继实施了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以及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等多项改革,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 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 加强审计监督,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这是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关于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宏观要求。但中国的预算管理改革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 尚未涉及到预算分配结果和收支绩效问题, 如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如何评价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等问题开始变得突出起来。因此, 逐步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已成为中国当前预算管理改革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绩效评价对高校事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预算绩效评价应贯穿于预算资金分配、执行和评价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工作近几年来得到了高校的重视, 并逐渐被采用, 但是大部分高校的预算管理仍只局限于财务预算层面, 仅仅关注经费投入情况, 而忽视了投入结果, 预算考核方面十分薄弱, 这使得高校预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国家通过大力推进部门预算, 以规范配置高校教育资源, 高校也通过不断加强校级预算管理, 以提升学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但是, 受到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教育资源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低效率配置, 高校问题尤为突出。因此, 构建旨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用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和加快高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对中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若干建议

(一)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绩效评价体系

1.建立多层次的预算评价体系。高校预算绩效考评工作覆盖面广, 涉及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多个环节, 涉及的利益也极为广泛, 因此, 必须逐步建立起包括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审计部门、教职工代表、民间中介评价组织和社会公众在内的多层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遵循部门预算“自下而上”的编制流程, 针对校级管理层为评价主体, 构建高校内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针对教育管理部门为评价主体, 构建高校外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2.建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具体包括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评价、预算执行中的过程评价、决算中的结果评价, 分别为预算编制和审查、预算执行和调整、决算审查提供信息支持和操作平台。因为高校的全部财务收支均为学校预算管理的对象, 所以绩效评价将贯穿整个收支预算周期始终, 形成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个管理环节有机联结起来的一整套结构严密、整合一致的制度化管理体系, 即建立包括业务绩效, 财务绩效、社会绩效为一体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以及相应的绩效评价子系统, 以增强预算管理的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 全面提高高校的预算资金运行质量。

(二) 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中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借鉴现有的经验, 并结合中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总体进程和预算管理实际, 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预算绩效考评的最终范围应当涵盖高校的所有收支, 即把高校预算中的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高校的全部收入都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但目前中国应先把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评价作为切入点, 在对某些具体支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基础上, 继续扩大评价范围;积累一定经验后, 在所有高校全面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然后, 再选择部分高校进行包括全部收入支出在内的绩效评价试点;在取得成熟经验的基础上, 完善有关的绩效评价制度办法, 在所有高校开展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三) 明确绩效评价程序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持续的、周期性的过程, 它通过不断地反馈和运用考评结果来提高学校预算绩效的水平。具体程序如下:

1.高校制定绩效评价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绩效战略规划主要是各高校对其职能、完成任务的期限、短期行动及较为准确的长期行动纲领进行详细说明。

2.由财政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制定相应的绩效基准和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基准是高校的预算绩效应该达到的目标水准, 也是对实际绩效与计划绩效进行比较的基础。

3.在财政年度结束后, 高校要编制年终决算报表并提交年度绩效报告。

4.由财政部门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校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完成结果、年终决算报表以及提交的年度绩效报告进行考评, 并综合应用绩效考评的相关信息, 提出改进预算管理的措施, 按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高低水平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拨款。

(四) 合理确定绩效评价指标与内容

1.确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高校中确定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各个部门按照成本效能、效益效能、水平效能原则优化配置资源, 大大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高校合理分配有限的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益有重要意义。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涉及面较广, 评价的内容有的可用定量指标反映, 有的确难以通过定量指标反映, 就需要设计定性考核指标, 因此, 高校绩效预算指标评价体系是由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一体, 同时, 可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 设置相应的判断指标, 该指标只需被调查者回答有或无, 是或不是即可。按照建立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的科学性、重要性、总体性、可比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包括:业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 财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社会绩效预算评价指标。这些指标涵盖教学、科研、财务、社会等内容, 形成由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诸多因素构成的集合系统。该集合系统反映了各种单一指标纳入到一个有机的相互制约的系统之中, 全方位分层次对绩效进行比较分析。

2.确定与评价指标相对应的内容。根据中国的预算管理水平和预算管理需要,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当前的侧重点应是责任与控制, 主要应加强对预算投入有效性的考评, 突出财务合规性。但从将来的发展趋势看, 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该在对预算投入有效控制的基础上, 逐步转向预算过程和预算产出, 更加注重预算结果。高校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主要考核国家财政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同时也可用于考核学校内各部门申请办学拨款资金的使用效益。各预算评价指标从“资金效益”出发, 与预算分配紧密联系起来, 进行拨款和资源配置, 其资金的拨付根据学校 (校内各部门) 所做业绩大小予以支持与削减, 对业绩突出的学校 (校内各部门) 在资金拨款上予以支持, 对业绩较差的学校 (校内各部门) 进行整改, 削减拨款额度, 从而提高管理层对资金使用的满意度。同时对各项进行单个分析, 找出差距, 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制度, 立法保障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的法律规章制度是开展高校绩效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从政策动向上看,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已经明确提出:要改革预算编制制度, 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 加强审计监督,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部也在《2009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五项重点工作“严格预算管理”中提出:扩大绩效考评试点范围, 加快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但直至目前, 中国的预算绩效评价还是没有相对应的法律规章制度, 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也就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早在20世纪80年代, 英国就通过了政府绩效评价方面的法律, 此后荷兰颁布了新《市政管理法》, 挪威、澳大利亚等国也都进行了政府绩效评价立法工作,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国可以借鉴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立法手段保障中国绩效评价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第一, 应从立法上确立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地位;第二, 在法律上树立支出绩效评价机构的权威性, 赋予其应有的权力;第三, 颁布有关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法律制度和规范, 从而使绩效评价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六) 中国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1.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使高校收入支出的范围准确化、具体化。为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范围的正确, 对拟安排的各个支出项目进行评价, 判断其投向的领域是否属于提供高校产品的范围。通过编制高校绩效战略规划, 可以将高校的职能与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及规模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一系列预算绩效考评指标, 可以保证将财政资金的使用严格限制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 从而真正解决财政资金供给中存在的“缺位”与“越位”问题。

2.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各高校通过编制年度绩效计划, 将学校在年度内计划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所需经费, 分解成可以考评的、具体的、量化的预算绩效目标。财政年度结束后, 比较分析各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最终完成情况, 并将其作为确定下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样的绩效评价过程, 可以促进各高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使预算支出行为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参与公共事务, 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科学的信息的需要。提高高等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发展的核心内容。高等学校的预算拨款为政府预算投资, 高等学校的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部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后, 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高校的工作绩效以及同一高校不同程度的绩效比较分析, 了解和监督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及其有效性, 促进政府提高教育决策水平。其他监督组织也可以通过这一体系加强对高校的评价与监督, 提高高等学校资源的配置效率。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预算管理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 进一步加强预算收支管理, 提高预算资金有效性的客观选择。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的制度, 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上下融会贯通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不仅是部门预算改革的延续和提升, 更是确保高校事业发展, 提高学校预算管理效能和办学资金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 高校扩大了办学规模, 增加了办学层次, 对教育经费需求也随之激增, 因而使高校发展的经费需求与有限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变得十分突出。逐步构建一套适合中国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前预算管理改革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体来说, 要建立以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的绩效评价体系, 分阶段地推进工作, 要明确绩效评价程序, 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运用立法手段保障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 (2008年)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2]张晓岚, 吴勋.国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现状与启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 .

[3]李有智.中外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之比较[J].财贸研究, 2005, (5) .

[4]陈纪瑜, 张宇蕊.现代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问题[J].求索, 2004, (10) .

[5]刘新荣.刍谈高校经费管理绩效评价[J].财会月刊, 2006, (8) .

[6]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1)

[7]王明秀, 孙海波.高等学校预算绩效评价及对策与措施研究[J].科技与管理, 2005, (4) .

[8]张泽明, 等.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 .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篇9

1 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目标及原则

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就必须实现系统目标、评价指标、评价目的三者有机统一, 以提高实际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1.1 评价目标

高职院校要把各部门预算的完成情况如实纳入考核指标, 将绩效考核的对象设定为参与预算的各个责任中心, 逐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最终确立我国高校现代预算管理方式。

1.2 绩效评价的原则

1.2.1 整体优化原则。

实行绩效考评的主要目的是对组织行为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测量与评定。考评系统整体比较复杂繁琐, 涉及到对大量变量的输入、输出、统计分析。绩效评价指标应当是多维度, 包含可以反映工作绩效的方方面面, 但在实际的考评系统中, 选用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 不能很好地实现绩效评价的目的。因此, 加快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有重点的指标体系对于实现高效总体绩效评价至关重要。而在制定绩效指标时, 高校的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所选择, 不能过多, 以免影响对重点项目的评价。

1.2.2 长期利益的原则。

在对具体部门的财务绩效评价时, 不要过分注重短期的利益, 因为一时的短期利益可能比较片面, 不足以反映部门整体的财务状况, 甚至过分强调短期利益有可能会对长期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2.3 动态完善原则。

财务绩效的评价需要坚持动态完善这一原则, 在各部门实际运作过程中各项考评指标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 才实际考评时要对相应的指标做出合理调整。

1.2.4 可比性原则。

评价指标在设计时要着重加入一些可以量化比较的数据, 在同类别部门之间要实现横向的比较, 在本部门不同的会计期间内要能够进行纵向比较。

1.2.5 可操作性原则。

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以能够实施操作为前提, 没有实际操作性, 即便设计再完美的评价指标也没有多大意义。可操作性原则不仅要求原理上正确可行, 在具体执行落实环节也要有细化措施, 合理有效、简便易行, 找准目标定位, 使得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实施操作。

2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界定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在概念上可以定义如下:学校各单位的预算执行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实际上是反映高职院校所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之间的一种比价关系。

3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与对象

明确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与对象是进行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一步。

3.1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主体的界定

评价主体实际上就是组织实施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单位或个人, 一般来说, 行为主体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质: (1) 有相应的义务与匹配的权力, 这是评价主体展开工作的基础。 (2) 严格按照高职院校内部评价流程执行有关任务, 科学合理、公开透明。 (3) 评价主体具备独立的调查评价地位,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工作流程的制定、评价手段的实施过程中, 不受其他单位部门干预。

3.2 预算绩效评价对象界定

根据相关预算编制框架, 一般来说, 校内基层单位预算汇总是校级预算的重要部分。剖析预算管理的层面可以得知, 在高职院校内部的下属学院系部、教辅教学管理机构等属于基层预算单位, 包括高职院校下属二级独立核算单位, 这些部门的全部财务收支一般都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

4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内容及作用

4.1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最基本的内容应涵盖:预算编制决策的评价, 预算执行情况评价和对预算效果的评价。这三个基本模块式构成一套完整评价体系的最基本内容。

4.2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作用

可以从其评价内容的不同层次分析其作用, 首先是通过对预算编制中的决策进行评价, 这一过程中, 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发挥预算编制的导向作用。在时间的不同资金使用单位之间做出较为清晰明确的界定, 能够实现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第二,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这一过程是对实际执行阶段完成执行情况的及时评价反馈, 是高职院校进行预算资金监督控制的重要手段。预算的正确执行, 关系院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也是学校各教学单位开展正常教学工作的保障。在这一阶段要更加侧重对集体项目的跟踪监督考察, 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 控制风险。第三、对预算效果的评价是对上述两个阶段实施效果的最后考核。通过综合的实际评价效果反馈, 为下一个预算年度提供参考意见。

5 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的方法

工作分析法 (确定职务技能、职责和工作任务, 分析工作环境、流程和工作关系) 。

个案研究法 (对个人或团队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重点是典型人物、事件和资料) 。

问卷调查法 (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的使用) 。

专题访谈法 (主要针对关键人员进行, 重点是任职人员的胜任素质、工作特点和工作主要成效等问题) 。

经验总结法 (由人力资源部门或直接部门组织总结经验, 归纳出有关绩效评价指标, 进行修订完善) 。

6 指标体系设计

首先明确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目标, 形成目标层;其次根据绩效内涵, 将高职院校预算资金流动过程进行分解, 按评价目标确定各个环节的观测点, 形成准则层;最后依据每个观测点的评价内容, 遵循相关原则选取关键性评价指标, 形成指标层, 最终构建完成一套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树状结构指标体系。

6.1 目标层设计

评价目标是构建指标体系的动因和出发点, 也是设计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指南。公共产品理论认为, 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性, 政府必须有效配置社会资源, 私人产品应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 公共产品应该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提供, 根据其产品外部效应的大小, 决定财政支持的力度。政府有必要根据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 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6.2 基准层设计

对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进行评价时应关注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高职院校预算支出作为一种特殊的投入和产出系统, 投入的是财政预算资金, 这些投入经过高职院校的管理与使用, 转化为不进入市场, 主要体现为具有社会效益的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产出。在预算资金使用阶段, 应重点对资金管理的效率性进行评价, 即评价高职院校使用资金的合理化程度, 是否将预算资金配置到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方面, 管理的效率性可用管理水平类指标体现, 通过评价有利于实现“加强预算资金支出管理”的评价目标。

6.3 指标层设计

为保证绩效评价结果达到预期目标, 选择指标时, 应遵循相关性、系统性、重要性、经济性等原则。相关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能够反映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能够全面反映绩效水平;重要性原则要求从评价客体的实际出发, 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指标;经济性原则要求选择的评价指标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 数据的获得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7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 为了实现评价目标, 以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更合理的应用, 应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在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为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1) 比较分析法, 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 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2) 因素分析法, 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 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8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 高职院校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 资金来源的局限性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却日益突出, 阻碍了高校的正常发展。因此, 如何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机制, 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绩效评价质量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高职院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指标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包建玲.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 (4) .

[2]陆嫒.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 (1) .

[3]王晓芳.金融业经营趋势与证券公司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 2006 (4) .

[4]易艳红.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1 (33) .

[5]许云川.论高职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在示范校建设中的意义及运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0) .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篇10

(一) 适应审计环境变化的需要

近年来, 我国财政领域一些新的改革措施, 使公共财政体制的框架得以初步确立。一是改革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二是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取消预算单位自行开设银行账户的做法;三是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这些措施改变了财政资金流动的路径, 仅仅对预算执行进行审计显然不足以保证预算执行的效果, 应该更多地考虑财政资金是否被依法使用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 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1. 现行部门预算审计目标有偏差。

现行审计目标是查错纠弊, 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公共资金使用绩效低下的状况。这既有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 也与没有抓住审计重点有关系。

2. 现行审计价值判断标准有偏差。

现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在查处违法违规问题, 以合法性为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 而不是围绕预算执行部门切实履行职能, 并在其职能范围内有效开展工作来实施审计。与此相对应, 审计中的价值判断标准是法律法规, 即收支事项的合法性, 而不是效率和效果, 即资金使用是否有效率、达到预期目标。事实上, 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政府及其部门具有社会公共资源配置权, 它的行为不能仅仅用合法性衡量, 还需要用配置的效率和效果来衡量。

二、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是整个评价系统的依据, 是战略目标的量化体现;评价标准是评价对象的标尺, 是评价指标的衡量基准;评价方法是实现部门预算支出绩效审计评价的具体手段。

(一) 绩效评价指标的要求

1. 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绩效标准应与审计目标相一致, 以指导审计人员的工作符合既定审计目标。2.客观性。客观性是指绩效指标应能客观地反映被审计部门的行为和结果, 能够被审计部门接受。3.全面性。全面性是指绩效指标应能覆盖被审计部门或项目绩效的所有重要方面, 以防止得出片面性结论。4.明确性。明确性是指绩效指标应能清楚、明确的表述和解释, 避免产生歧义。5.可得性。与绩效指标相关的数据应能够被审计人员获取。

(二) 绩效评价标准

一是国际公认的标准。该标准一般由国际性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研究发布。二是国家认可的绩效标准。财经法规、财务会计、统计等相关制度;行业绩效标准。三是预算与计划标准。四是历史标准。五是其他国家绩效衡量标准或国际通用绩效标准。六是审计机关自身确定的标准。七是社会舆论或公众的满意标准。八是特殊标准。

(三) 评价标准的内容

部门预算执行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方面分别加以确定:1.经济性评价标准。包括政策、计划、定额、预算、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等。2.效率性评价标准。包括各项效率指标的设计水平, 被审计单位各该项效率指标的历史同期最高等。3.效果性评价标准。包括对组织相关运行活动的设计要求或计划应达到的水平等, 是有关各方对组织相关活动的满意程度或意见等。依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管理规定》等财经法规绩效等级评价采用百分制, 根据评价内容的综合得分将绩效等级设定为A (优秀) 、B (良好) 、C (一般) 、D (差) 四个等级。

责任编辑钟音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篇11

【关键词】 发展视角; 绩效预算; 体系研究

一、 引言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高校一直是作为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一个预算单位,高校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高校在预算管理上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简单的预算管理,管理中存在“重决算,轻预算”、“没有预算”、“领导预算”等情况,不利于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更不能满足新经济形势的要求。为此,财政部、教育部自2008年开始,在深入调研、多次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科学规范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引入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的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促使广大高校必须结合这一要求,结合高等学校自身特点,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一套同时适合新形势及高校发展的较为完善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以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发展视角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体系构成内容

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是以绩效预算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高等学校管理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其根本出发点是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问题,达到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目标—投入—产出—效果—新目标”的良性循环,使高等学校教育服务能力得以全面的保全和提升,是整个高等学校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基于这一目标,以发展的视角构建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体系应包含如下内容:

(一)高等学校绩效预算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绩效预算中所运用的各类指标的设计不重不漏,既有财务指标,又有非财务指标。

2.实用性原则。实施绩效预算要结合各高等学校的管理实际,建立适合于高等学校的行之有效的绩效预算体系。

3.可比性原则。绩效预算的最终结果要保证高等学校能够进行各指标要素横向及纵向的可比。

4.保障性原则。实施绩效预算要能够得到高等学校核算系统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指标体系

按照指标的数据来源,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指标体系可分为绩效预算的内部衡量指标与绩效预算的外部衡量指标。

1. 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内部衡量指标(见表1)

2.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外部衡量指标 (见表2)

(三)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内部控制体系

1.绩效预算的审计控制体系。绩效预算审计控制体系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投入,即占有和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评价。其中经济性主要侧重于投入方面,是指被审计单位在保证产出的前提下,将其资源消耗量和占用量降到最低水平,表现为预算资源耗用和占用与实际资源耗用和占用比较的评价,反映绩效预算“降本”的要求;效果性指预算项目的预期结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即产出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既定的预算目标,反映绩效预算“优质”的要求;效率性是指产出与其占有和耗用资源的关系,表现为实际产出与资源耗用和占用之比,反映绩效预算“增量”的要求。

2.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控制体系。绩效预算下的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控制是按照绩效预算的方法将高等学校办学成本细化为各类具体的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分解到绩效预算下的各个责任中心,据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绩效完成情况,最终达到办学成本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其具体控制框架如图1。

(四)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

在高等学校实施绩效预算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其顺利实施。这套保障体系需具备以下内容:

1.建立全面、广泛的绩效文化培养机制。要对绩效预算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全面而广泛的宣传,使绩效预算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个层面,把绩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一切工作以绩效为出发点,全面形成讲绩效、重绩效的风气。

2.确定合理完整的绩效管理运行系统。要建立高等学校新的预算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创设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执行结构。该运行系统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创建必要的制度环境。要根据绩效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实施便于绩效成本核算和为绩效预算管理提供信息的高校会计制度与报告制度,并据此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改革。

4.实施必要的激励机制。实行绩效预算,必须建立一套正确的激励机制,给各级预算执行部门一定的权利和政策上的灵活性,使绩效显著的部门得到更多的财力支持,对绩效达不到的计划标准和没有绩效的部门减少投入,真正从制度上做到奖励卓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有力地推动绩效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5.实施绩效审计,加大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以绩效审计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通过绩效审计,了解该项支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同类支出相比,效率如何,使各部门的决策者在资金使用时予以更全面的考虑,促使其更多地关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

6.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绩效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必须加大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确保绩效预算各项指标信息的顺利获取,保证绩效预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郭志丹.基于绩效预算的高校办学成本控制研究[J].教育财会月刊,2010(4):27-30.

[2] 傅道忠.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制度及其借鉴[J].经济问题,2006(5):72.

[3] 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60-61.

[4] 崔恺平.高等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 篇12

关键词:预算,绩效评价,原则

医疗机构预算绩效评价是指对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预算资金实现政策预期目标的程度和效果的考评, 既包括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 也包括卫生服务所取得的成效或预期目标实际达到的程度。

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就是预算支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均提出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 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目标。这象征我国财政管理已渐渐从重财政收入管理向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和提升财政支出效益过渡为重点的新阶段。财政部出台了《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 目的在于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继续规范和巩固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提升绩效评价的统一性与科学性, 全面促进预算绩效管理。

一、我国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 医疗机构财政支出计划科学化、规范化的客观要求

财政支出决策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对医疗机构能否稳定、健康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健全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必然引导医务人员以提供高效、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己任, 以病人为中心,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实现医疗机构发展战略。比较判辨各绩效目标的贯彻落实情况, 得到财政运行机制的有关事情, 才可以客观地表达财政支出政策的实效性, 逆向检查财政决策的正确与否, 为将来的财政支出决策提供参考条件, 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决策程度, 提高财政管理的程度。

(二)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

通过引入医疗机构预算绩效评价, 从机制上动摇了“重资金, 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绩效考评方法包括了计划、控制、考评、反馈等工作流程, 内含了计划机制、控制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这些机制互相作用, 为财政资金的规范、完全和医疗机构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提高了财政资金管理效率, 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减少了项目的盲目和重复设置, 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绩效考评的工作流程促使其增强“成本--效益”观念, 特别是增强了责任感, 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对于具体的评价对象,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除按照下面的原则。

(一) 全面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医疗机构专项资金因为经费来源、性质多种多样, 固表现出不同的效益。如医疗机构修购专项资金主要是用于房屋修缮、固定资产购置和其他用途的维修改造, 它的效益主要体现在医院医疗活动环境、条件、硬件设施的改善。因此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兼顾不同性质的资金, 使不同性质的资金具有可比性和全面性;同时有关不同性质的资金要用不同的指标来估量, 存在特殊性。

(二) 战略性原则

预算理解为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内容。以医疗机构发展战略是绩效预算的出发点, 将医疗机构和市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为战略生效提供依据。所以绩效预算一定综合考虑医疗机构所处的环境, 不同时期的绩效预算管理也不尽相同。重视短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 更不能忽视长期目标, 使短期的预算指标与长期的医院开发战略相结合, 使绩效预算管理成为医疗机构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推进器。

(三) 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由于财务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内容十分丰富, 评价医疗机构财务状况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有些效益是可以定量分析的, 有些效益是能定性分析的, 在评价时理应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以直观简明的重要数据及其内在联系来构建财务预算评价体系。

(四) 基础性原则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遵循预算为基础, 也看做预算管理的硬约束。如果以预算为前提的考评失去控制力, 只注重形式、忽略内容。以预算为基础, 即采用合理的指标体系, 以当期预算为基础对业务落实状况实施考核。

三、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若干建议

(一)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预算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技术性强的工作。必须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和充足的预算基础资料数据库, 建起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在此条件的同时还要以健全的绩效评价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为切入点。才能确保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程度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因此, 我国医疗机构在设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步骤中, 能够将预算绩效评价与建设电子政务二者有机结合, 尽量利用信息数字化技术, 采取电子化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系统。

(二) 健全严格的预算考核奖惩制度

医疗机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分明的奖惩, 才能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责任到人。设立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小组, 并下设业绩考评组, 制定和实施奖惩制度。年初各职能部门与医疗机构预算管理小组达成协议确定要完成目标和奖惩办法, 每季度认真分析考核预算执行。为了可以把绩效考评办法与预算管理紧密联系起来, 必须以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书目标对比按照奖惩办法兑现奖惩分明、不折不扣地执行。

(三)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有效监督预算执行过程

按照《预算法》和财政部门关于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 科学、合理、真实、完整的编制医疗机构收支预算, 并严格执行预算。构建起以院领导为主要领导的预算管理领导小组, 针对预算审批与修改等事项进行管理;由财务部门作为主要执行中心, 成立预算实施部门, 建立起预算编制制度, 专门对预算进行编制、并保障预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 需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审计, 根据相关制度进行落实执行, 对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使其既能行使自主权又能严格地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山西农村电网下一篇:单纯性阑尾炎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