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怜的成语故事

2024-07-21

同病相怜的成语故事(通用13篇)

同病相怜的成语故事 篇1

[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释义]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语出] 《吴越春秋·阖闾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正音] 怜;不能读作“línɡ”。

[辨形] 怜;不能写作“连”。

[近义] 同舟共济 患难与共

[反义] 同床异梦

[用法] 用于双方的不幸遭遇相同;或有同样感受时。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与“物伤其类”区别在于:~偏重于“怜”;即互相怜悯同情;而“物伤其类”偏重于“伤”;即伤感、悲伤。

同病相怜的成语故事 篇2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贾宝玉诗词

在清代词坛上, 纳兰性德与阳羡派的陈维崧、浙西派的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清初, 满族初入关不久, 作为一位满州贵族, 纳兰性德在词学上的造诣不能不令人称奇。与他同时代和后世的词学家、评论者对于纳兰词的评价都非常之高, 王易在《词曲史》中曾推纳兰性德为清初词家之最;王国维更是评价纳兰性德是“北宋以来, 一人而已”。纳兰性德是一个性真之人, 在写词方面他也主张论词主情。因此, 他的词中大量融入他的真实情感, 他的愁思, 显得凄美哀怨, 因此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他:“饮水词人, 所以重光后身也。”词情真, 人亦情重, 无怪乎那些考证学家以其为《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纳兰性德短暂却充满悲剧性的一生, 造就了他独特的情感体验, 也成就了他充满情韵的词作。

纳兰性德的词作属于婉约派, 词宗李煜、兼学花间、晏辛。陈其年等许多人都曾评价纳兰词尽得李煜遗风。纳兰性德本身也十分推崇李煜, 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 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 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纳兰性德和李煜, 一个是千般宠爱集于一身的贵族公子, 一个是偏安一隅的亡国之君, 将他们放在一起对比你会发现, 虽然时代不同、经历有异, 但他们在精神上极为相似。读他们的词, 你会不由自主地被他们轻词软语中流露出的浓重情感所打动。不论是李煜还是纳兰性德都极重感情, 这成就了他们优秀的词作, 却也是他们这一生悲剧性的根源。

李煜有着极高的文学天赋, 却无治国之才, 但命运却让他担负起国家的重担, 不能胜任的他放任自己荒唐度日, 最终被俘灭国。人生的不如意让李煜在纵情悲欢之后以痛苦的方式结束了41岁的生命。而纳兰性德, 同样是才华横溢。当了康熙的侍卫的他, 只钟于文学的创作, 这也是他痛苦的来源之一, 因此一生忧心忡忡坚持追求淡泊和爱情的纳兰性德也只活了31岁就死去了。他们都在短暂的生命中不断地追求精神上的解放, 使人生的悲剧在他们身上显得更加震撼人心。

如果说李煜是在历史误会中越陷越深、痛苦而不可自拨, 纳兰性德的处境看起来要好得多, 但精神上的痛苦却丝毫不亚于李煜。思想上的重负压得纳兰性德几乎喘不过气来。这种情况下情感的悲剧之于他是无可避免的了。

李煜留恋的是往日富贵欢乐的时光, 抒发的是国家之愁、亡国之忧, 纳兰性德则在思想上与李煜有所不同, 他所追求的是自由自在、闲云野鹤式的生活。可是他们得到的结局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在他们的挣扎中生命过早地结束了。

不管亲情、友情、爱情李煜都是真诚以待的, 纳兰性德亦如是。在爱情上, 纳兰性德20岁娶了卢氏, 夫妻感情很好, 卢氏个性温婉, 知书达理, 但文才却不好, 无法与纳兰性德琴瑟和鸣, 不免让人有些遗憾。后卢氏因产后风寒而亡, 纳兰性德又继娶了官氏, 并有副室颜氏。接着纳兰性德经由朋友认识了沈宛, 相处了一年, 纳兰性德就去世了。在纳兰性德的爱情传说里最为盛传的就是表妹入宫一事, 但终不可考。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 这一点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十分相似。贾宝玉被塑造成一个多情公子的形象, 却又有十分痴情的一面。大观园中的姐妹, 甚至婢女, 他个个喜欢, 他不但为知己黛玉担忧, 为晴雯被迫害而伤心, 替鸳鸯不平, 为香菱担忧, 甚至为平儿抱屈。通观红楼梦, 凡是贾宝玉出场, 都是处处为别人着想, 从不管自己是否委屈。他不管自己手被烫了, 还要问别人疼不疼;自己被淋得成为落汤鸡, 还在担心别人被淋。这样一个多情之人却又只痴情于黛玉, 为他痴痴傻傻, 让人对他多情公子的形象另眼相看。宝玉认为“山川灵秀”只钟于女子, 而自己只是“渣滓浊沫”而已。他万分厌恶那个迫害“清净女儿”的污浊世界, 但他却没有能力反抗, 他爱着林黛玉, 最终却娶了贾母安排的薛宝钗;晴雯被冤枉, 他只会在怡红院哭, 以自己的一腔情怀去探望他, 却不敢去求求贾母。可以说, 情真却被这社会所湮没是纳兰性德与贾宝玉最大的相似之处, 也是他们情感悲剧性的共同之处。贾宝玉爱上林黛玉, 正是因为他们心灵相通, 意趣相投。纳兰性德与沈宛也是如此。纳兰性德没有反抗的勇气, 他不像宝玉虽无力反抗却还坚持不考科举, 根本不顾世俗的眼光。纳兰性德却最终走上了入仕之途。在纳兰性德的悲剧性一生中, 最后的一丝反抗就是为了爱情。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要和沈宛一起生活, 虽然不到一年纳兰性德就因病辞世, 但他毕竟抗争过了。

纳兰性德、李煜和贾宝玉, 同样是富贵出身, 却都有着最纯真的情感。情感也许是他们共同的羁绊, 正是因为情真, 使他们不容于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 因而他们看到的都是悲观的世界, 他们的人生充斥着悲剧, 苦苦挣扎却不得解脱。他们的精神都是那么纯真, 忧虑和孤独, 才给后人带来深深的回味。

同病相怜的不是爱情 篇3

一个朋友,半夜对我诉衷曲,说对一个人如何爱慕,又列举说:“她承受家暴,我也承受家暴,她遇人不淑,我也遇人不淑,所以我和她同病相怜。我们都是年少时走了弯路。”

我听不下去了。朋友的字里行间,只不过是在费劲寻找际遇的同类项。天底下遭受家暴的人何其多也,遇人不淑的人也恒河沙数,你都要一个一个地爱慕?

我觉得,“同病相怜”这个词不好,不踏实。不是建立在性情、志趣、理想等硬件方面的相识,由此生发的感情根基不稳。尽管这个词好像有魔力的手指,瞬间能把人牢牢吸引到一起,情谊瞬间升温,好得能穿连裆裤子,不分彼此,更会彼此诉说:家里那个多么多么不好,多么多么狭隘和暴躁,多么多么浅薄和无聊。于是,他们执手相看泪眼,觉得爱情的暖流从脚后跟渐渐涌起。

由此可见,倘使有人说和你同病相怜,撑死了也就是说和你是“病友”。这是所有的“友”级亲密关系中最低级的一种。就像网友,因为都上网,于是就成了“友”,你知道上网的都是什么人?它和“车友”“驴友”“书友”“画友”不是一个概念,再怎样的“友”都是建立在同样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惟有这个“病友”不同,谁乐意去得病呢?所以,这是很被动的一种“友”,激起的只是一种类似于同仇敌忾似的感情。一旦病消失了,“友”也就不复存在。若是扩大到某种社会运动,则更像一种险恶的同谋,凭遭际之类同,抹平个体的差异,把人硬拉进一个群体。然后,大家转着同一个念头,发出同一种声音,表达同一个诉求,若是有谁敢有异议,就被指斥为叛徒,一人一脚,踹入十八层地狱。

真正的志同道合,和同病相怜根本不是一回事,好比向阳花向阳开,背阴花背阴开。

春秋战国时,楚人俞伯牙而仕晋,官至上大夫。俞伯牙一日回楚,行至汉阳江口,抚琴遣怀,遭樵夫钟子期偷听。俞伯牙小觑他是个砍柴的,便有意考他,问他琴理,钟子期侃侃而谈。俞伯牙又弹琴给他听:“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钟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弹,其意在于流水。钟子期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俞伯牙得遇知音,二人结为兄弟,约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再来。次年,俞伯牙不负前约,乘船而至,但钟子期已经亡故。俞伯牙在坟前挥泪抚琴,吊罢把琴摔得粉碎,口占一绝:“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看,俞伯牙和钟子期没有那么多的同病可以相怜,他们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收入不同,日子不同,惟有一点相同那就是爱琴,一个会弹,一个会听。会弹的天底下找不着几个,会听的天底下也找不着那么多人。所以,一个死了,另一个摔了琴,这样的心痛是真的心痛。任何一对起于“同病相怜”的恋人,你们有没有本事达到一个弹琴,另一个就能懂的程度?大家都明白遭际之内的感受,遭际之外的种种感觉,他的你能不能明白,你的他能不能懂?所以,大多是起于同病相怜,止于病好离散——病时彼此慰寂寥,病好撒腿就逃跑。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总不如直观的数据。可是至今无人给出这么个数字,所以总有一些人在面对别人的时候会说出楚楚动人的话:“我们同病相怜……”许是有意,许是无心。有意勾引者可杀,无心求同者也许是真的相信,同病相怜就是前世有缘有分,于是今生产生真的爱情。可是,这样生硬扭结在一起的缘分,好比月老毫无道理系红绳,有几分做得数,当得真?

描写成语故事的成语 篇4

不久,庾亮接到密报: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庾亮没有马上采取果断行动,而是想骗苏峻到都城建康来做大司马。大臣们都认为这个方法不妥,温峤也写信劝阻,但庾亮不听。

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己生疑,于是索性发兵进攻都城。温峤得知这个消息,一方面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一方面号召将士们做好各种准备。

不料,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他写信给温峤说:“我对西域敌人的担心,超过了对历阳叛兵的担心,你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雷池,在今安徽省望江县东南。它是雷水自今湖北省黄梅县流到安徽省望江县东南积水而成的一个池。庾亮的意思是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来。

由于庾亮低估了苏峻反叛的力量,温峤在江州按兵不动,结果苏峻进攻建康时没有受到大军的阻挡。尽管庾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庾亮赶紧去投奔温峤。温峤并不责怪他,而是请他守卫白石营垒,自己加紧操练水军,准备歼灭叛军。

成语故事的教案 篇5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教案,欢迎来参考!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

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盾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戳”,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

生拿出笔纸。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同时讲解并板书

戳不穿→→矛

不锐利

戳得穿→→矛

很锐利

很坚固

不坚固

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画出。

生找到后请生朗读。

师:你们注意到楚国人说此话时的提示语了吗?

突出“夸口”一词,夸口是说大话的意思。让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夸口”的语气。

师:听了楚国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看出了这个楚国人的破绽。其实看穿他的不止我们同学,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问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由生读出路人的话。

师:那路人问完之后,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请一大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楚国人的神态?

生:张口结舌。

重点讲“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了。

师:这里的“张口结舌”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瞠目结舌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

师:到这里,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师:现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师:最后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A同学当楚国人,B同学做路人,其他的同学读旁白。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俸禄

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他为什么要充数?

他为什么能充数?

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3)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

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

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4)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

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两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

同病异因的习惯性流产 篇6

遗传因素

占流产的50%~60%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常导致胚胎早期发育停止、孕卵退化萎缩,是淘汰不良后代的一种方式。

对此,夫妇双方可作染色体检查、男方精液检查;如果是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遗传疾病,目前可以进行第三代试管婴儿即人工受精后着床前诊断,以获得正常的胚胎并移入子宫。

内分泌异常

如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糖尿病等,影响蜕膜、胎盘和胎儿的发育,导致流产。

黄体产生的孕酮对妊娠的维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黄体功能不足,可影响孕卵的着床,甚至导致早期流产。为此,应作黄体功能检查,即应用基础体温测定、孕酮测定、B超检查及子宫内膜活检等方法来了解黄体功能。黄体功能不全,可以通过药物纠正。

此外,还应作甲状腺功能检查、血糖检测,以排除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等。合并有甲状腺疾病及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时,应积极治疗。等病情稳定后,由内科医师与产科医师共同决定是否可以妊娠。

生殖器异常

生殖器发生畸形或肿瘤,如双角子宫、子宫纵隔、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

可通过B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或宫腔镜等,了解生殖器的解剖情况,如有无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如果是生殖道发生畸形或肿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子宫颈功能异常

表现为子宫颈内口松弛,可作宫颈内口检查。如果是宫颈机能不全引起的习惯性流产,往往流产发生在中孕期甚至晚孕期,表现为无痛性早破水,继而出现阵发腹痛胎儿流产。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在流产后作B超检查,一部分可显示子宫颈内口宽大;而另一部分患者则表现为正常,只有再次妊娠时才表现为异常,故需在下次妊娠时严密监测。

宫颈机能不全者在非孕期无临床症状,待妊娠后12周左右做B超宫颈内口检查,如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子宫颈内口缝扎术。

免疫因素

近年来生殖免疫研究表明,习惯性流产的病因,除染色体、解剖和内分泌异常外,约50%~60%与免疫有关。其中约有1/3与自身抗体特别是抗磷脂抗体有关。近期的研究还发现,抗磷脂抗体可直接与滋养细胞结合,从而抑制滋养细胞功能,影响胚胎着床过程。另外2/3是原因不明性流产,被认为与孕期母体对胎儿父系抗原呈低识别和(或)低反应,以致无法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或封闭性抗体,从而使胎儿遭排斥。

对此,可作自身抗体检查。鉴于抗磷脂抗体在体内水平处于波动,出现假阳性的特点(在发热、感染等情况下可出现假阳性),所以临床确诊要求连续三次试验,试验时间须间隔3个月。

自身免疫型习惯性流产可采用免疫抑制方法,近10年来我院治疗此类患者妊娠成功率达92.9%。一般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也可单纯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自妊娠确定后开始服用直至妊娠结束。用药过程中定期进行血小板凝集检测,以调节阿斯匹林剂量。通过随访未发现药物对后代有不良影响。

感染疾病

母体全身性疾病尤其是急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胎儿流产。早孕期某些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及胎儿畸形,因此要进行血清抗巨细胞病毒抗体和抗风疹病毒抗体的检查。如果是病毒感染,应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后产生的永久性抗体。如果是前者可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果是后者,可不予治疗。

其他因素

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还有:父母血型不合发生胎儿溶血;母体接触外界有毒物质,如铅、有机汞、DDT、放射线等;妊娠期机械刺激,如腹部手术或外伤易引起子宫收缩等。

半数以上的患者经过上述检查可以发现流产的原因,但有一部分患者是找不到确切病因的。对这一部分患者,须进行研究分析。

原因不明型习惯性流产可采用丈夫或无关个体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其中较常采用的是淋巴细胞)等,进行主动免疫治疗。疗程从孕前开始,每疗程2次,间隔3周,妊娠成功率达到87%。疗程结束后,鼓励患者在3个月内妊娠,如获妊娠则再进行1个月疗程治疗。如未妊娠,则应作输卵管通液,并在排除不育症的情况下,重新进行1个疗程的主动免疫治疗。

龙的成语故事 篇7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虎的成语故事 篇8

他登上祝融峰,见到一座佛寺里,果然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热情,一定要留马拯吃饭,可是厨房里的油和盐正巧用完了。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买油盐。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门。马拯独自一人站在寺边观赏山景。这时,从山下又来了一个叫马沼的隐士。两人互通姓名之后,马沼说他在半山腰看见一只猛虎在叫人…… 马拯问了那人的年龄、容貌、衣着,惊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马沼又说:“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后,忽然变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和尚。”不一会,老和尚回来了,马沼轻声对马拯说:“正是这个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请他们住僧房,两人却喜欢住在斋堂里。他们把门紧紧闩上,观察着外面的动静。半夜里,有只老虎几次来撞门,两人用力顶住,门才没有被撞开。两人决心要除掉这只吃人的老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两人说是后院一口井里传出怪声音,把老和尚骗到井边。当老和尚凑到井口看时,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变成了老虎。两人搬来大石头,把它砸死了。两人下山时迷了路,后来幸亏遇见一个猎人,就住在搭在树上的窝棚里过夜。

半夜里,马拯突然被树下的人声吵醒。他借着月光一看,竟有几十个人,叫嚷着要替老虎报仇。猎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后却替老虎开道,成了伥鬼。马拯骂道:“你们这些伥鬼,死在老虎嘴里,还要为它痛哭、报仇!”

为虎作伥的故事延伸

【注音】wèi hǔ zuò chāng

【出处】宋·苏轼《渔樵闲话》:“猎者曰:此伥鬼也;昔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为虎之役。”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为虎添翼、助纣为虐

【反义词】为民除害、除暴安良

【年代】古代

关于虎的成语故事:为虎作伥点评

同病不同方,转方防误区 篇9

我看了方子心里就笑,这张方子就是我5年前开的。但我也没有点破,就对她说:“一张方子适合你小姐妹吃并不一定适合你吃。每个人的体质体征都有差异。你最好还是让我给你重新诊断一下,开出一个适应你本人的方子,这样对症下药才是有的放矢。”可是她听不进去,口气非常坚决:“这个医生很有名的,他的家族是祖传中医世家,好几个肿瘤名医还是他爷爷的学生呢。”我心里乐了,倒不是因为她夸我。我心里想的是:老百姓对名医、世家的依赖心态。实际上,所有的名医都是从普通医生走过来的,如果你都不给他实践的机会,医学还能传承与发展吗?我看她态度坚决,就给她转了方,她也高兴得连说谢谢,如获至宝地走了。

过去了一段时间,那位转方的病友又来找我。她说,服了三十多剂,好像没有什么反应,去医院查查卵巢囊肿还在增大。我听她一说才想起来那次转方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这次只好向她挑明了。她知道我就是那张方子的设计者,她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话也多了,情绪异常激动。我说:“中医看病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同样的病别人可以吃的药并不表明你也可以吃,而是需要考量你自身的状态,这样设计出来的方子就叫量身订做。况且一张方子也不能一直这样吃下去,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也必须在变化,随着你的生活习惯在变化药物也在变化,因为你身体中的寒热阴阳气血都不是静止不变的,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变化,所以药物也必须在变化。”她听得直点头。然后我给她把了脉,进行四诊辨证后发现她与5年前那位病人的差异,就在处方上作了相应的调整。

过去又是一个多月,这个病人前后来了5次,之后她高兴地告诉我,她的卵巢囊肿小得很多了。然后我又嘱咐她要注意的生活饮食习惯。又吃了两个多月,病人来电话说要来谢谢我,说囊肿完全消失了。我说为她高兴,但不必谢我,以后有什么健康问题只管来找我。

中医就是这样,一个病不可能做到只有一张方,人与人有别,时与时有别。每个病,它的证候有好几个,每种证候用的药就迥异。

龙的成语故事 篇10

马援以前在郊止,写信回家训诫道:“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此事,我之所以要再次讲到此事要像男女婚嫁时施衿结离一样,申明父母的训诫,要使你们牢记不忘。龙伯高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有威望,我很爱他敬重他,愿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豪侠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父亲死了,几个郡的人都来吊唁,我爱他敬重他,但不愿你们向他学习。学习龙伯高不到家,还是一个谨慎勤勉的人,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哩。学习杜季良不到家,就堕落成为天下的轻薄儿,所谓画虎不成反像犬了。到现在为止杜季良还不可知,郡里的将领们一下车就切齿恨他,州郡都说他,我常为他寒心,所以我不愿子孙们学他。”

画龙刻鹄的故事延伸

【注音】huà lóng kè hú

【出处】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东箭南金谁国士,画龙刻鹄半虚名。”

【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画虎刻鹄

【年代】古代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画龙刻鹄点评

羊的成语故事 篇11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景公十五年,晋国要大举讨伐楚国。权臣栾武子下令四处抓兵拉夫,百姓们纷纷逃离家乡。

栾邑程村,有个靠卖米酒为生的程福,也逃到山中。十天过去,带的干粮早已吃光。他实在熬不住了,就趁着天黑人静,偷偷跑回家中。

妻子马氏看到丈夫几天来消瘦了许多,很是心疼,就把家中仅有的一只小羊羔杀了。又热上一壶家酿的`米酒。忽听街上一阵喧嚷,马氏藏好丈夫,慌忙中把羊羔肉汤和米酒一齐倾倒在米酒缸中。

直到第二年,晋国打败了楚国。程福这才敢回到自己的村里来。夫妻相见抱头大哭,程福走到酒缸旁,忽然闻到一阵酒香。他掀开缸上扣的陶盆,芳香醇美的气味扑鼻而来。原来,倒上羊羔肉汤这米酒没有变坏,反而更香甜醇美了。

陈立夫与蒋经国 同病不同命 篇12

原国民党要员陈立夫与蒋经国同是糖尿病患者,可前者活到103岁,后者却只活到78岁。论社会地位、生活条件、医疗条件,蒋经国绝不比陈立夫差,甚至处境更为优越,为什么他们的寿命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呢?其关键在于两人对待养生保健的态度不同。

陈立夫58岁患上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及膀胱结石动过两次外科手术,并在后半生的政治生涯中受到重创,却活了103岁。他的高寿除了享受到高规格的医疗待遇,还得益于一套四十八字养生真诀。那就是:“养身在动,养心在静;饮食有节,起居有时;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头部宜冷,足部宜暖;知足常乐,无求常安。”因此,高龄的陈立夫至过世前仍耳聪目明,健步如飞,童颜鹤发,精神矍铄;也是他给人最深、最动人的印象。陈立夫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先沐浴再用早餐,然后在院子里散步500~1000步,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还坚持自我按摩,就是在沐浴时,从头顶到脚心,全身各处,水冲到那里,就用两手心在此部位按摩100下。每次需时约40分钟。他解释说:这是利用水的温热力量以及皮肤的摩擦促进周身血液循环畅通。陈立夫正是凭着这样积极的养生态度与规律、科学的保健方法,最终获得年逾百岁的高寿。

蒋经国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检查出有轻微的糖尿病,医生建议他要劳逸结合,注意饮食,但是蒋经国却回他的医生:看病是你们医生的义务,怎么吃东西和工作是我的权利。此后,他仍然每天吃含糖量高的冰糖燕窝,毫无忌惮地吃各种他喜爱的点心、餐点。由于他的不注意,身体状况不断恶化,最终于1988年死于糖尿病并发多重器官衰竭。他虽活过古稀之年,也不算短寿,但他接受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疗,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如能认真听医生的话,科学饮食,可能会多活几年。

通过二人鲜明的对比,无疑可以得到深刻和有益的启示:面对疾病,如果轻视保健养生,始终我行我素,不愿意改变或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就难免招致“坐以待毙”的严重后果。

教育的成语故事 篇13

眼看欧阳修就到上学的年龄了,郑氏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突发奇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

于是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跟着母亲的教导,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快爱上了诗书。每天写读,积累越来越多,很小时就已能过目成诵。

欧阳修的父亲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过管理行政事务与司法的小官。他关心民间疾苦,正直廉洁,为百姓所爱戴。欧阳修长大做了官以后,母亲还经常将他父亲为官的事迹讲给他听。她对儿子说:你父亲做司法官的时候,常在夜间处理案件,对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来覆去地看。凡是能够从轻的,都从轻判处;而对于那些实在不能从轻的,往往深表同情,叹息不止。她还说:你父亲做官,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而且经常以财物接济别人,喜欢交结宾朋。他的官俸虽不多,却常常不让有剩余。他常常说不要把金钱变成累赘。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一间房,没有留下一垄地。

她还告诫儿子说:对于父母的奉养不一定要十分丰盛,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孝心。自己的财物虽不能布施到穷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义。我没有能力教导你,只要你能记住你父亲的教诲,我就放心了。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下一篇:适合农村创业的几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