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环境卫生考核制度

2024-08-04

村级环境卫生考核制度(精选12篇)

村级环境卫生考核制度 篇1

井开区高新街道村级保洁员管理考核办法

各村(居)委会:

为扎实推进清洁工程,加大街道辖区卫生管理力度,提高村级卫生保洁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调动全街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创建文明、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原则

1、按劳分配、效果有限、兼顾公平的原则。

2、奖优罚劣、提高卫生保洁员劳动积极性和服务主动性的原则。

3、划段包干、职责分明、奖罚明确的原则。

4、服务到位、质量第一的原则。

二、考核对象

高新街道各行政村(社区)卫生保洁员。

三、考核内容:工作实绩采取倒扣分制,满分100分扣完为止。

1、保洁员必须接受街道办事处、执法中队、村委会的领导,听从指挥,服从调配,如有不服从领导者,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并进行经济处罚,严重者予以辞退。

2、保洁员每日对所包段区域的道路及两侧边沟等进行日常保洁,要做到不留卫生死角和卫生盲区,无杂物,无垃圾。

3、保洁员对所包区域的垃圾桶要及时清理,做到垃圾不外溢,并保持垃圾桶外的整洁干净。垃圾桶周围不允许有垃圾、塑料袋等杂物。

4、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5、保洁员负责清理责任区内河道、沟渠,做好水面清洁。

6、保洁员要按时到岗,不得无故旷工,累计三次,做辞退处理。

7、保洁员的日常管理由村委会和执法中队双重管理。保洁员因病、因事请假者,需提前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报执法中队备案,批准后找人替代方可离岗。全年事假、病假累计不得超过15天,超此天数的,做辞退处理。

8、保洁员必须服从执法中队和村委会的检查,检查方法是平时抽查和月末检查相结合,每月总评一次。

9、保洁员要保持通讯畅通,更改手机号码等通讯方式时要及时上报村和执法中队。

10、保洁员上岗时必须穿保洁服,必须按时完成执法中队和村委会交办的临时性任务,在迎接上级检查和突击活动

期间工作时间相对延长,如有违反上述几项条款的,将加重处罚予以辞退。

11、村委或群众反映出现5天以上未到岗者,停发当月工资。

四、考核评分标准

1、对不尊重领导和不服从执法中队、村统一调配管理的给予批评教育,每发生一次扣5分,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

2、保洁员所包段区域的道路及两侧边沟有塑料袋、烟盒等垃圾的每处扣0.5分,大片路面未清扫干净或成堆垃圾每处扣5分,留有卫生死角和卫生盲区的一处扣3分。

3、所包段区域内的垃圾桶要及时清理,垃圾外溢的一处扣5分,垃圾桶周围有塑料袋等杂物发现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4、保洁员负责垃圾清运,做到垃圾桶内的垃圾日产日清,未清运的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

5、村内河道、沟渠做好清洁工作,检查时发现塑料袋、垃圾等成堆漂浮物的,对责任保洁员扣1分。

6、对不按时出勤(上午9点之前检查未清运垃圾的,按缺勤处理),无故不到岗者发现一次扣5分,累计三次做辞退处理。工作时不着工作服,举止不文明,工作不到位,影响居民生活等发现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7、不准将垃圾扫入绿化带、沟渠、河道、他人责任区和其他村,每发现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

8、积极参加街道、村组织的清洁工程集中活动(含会议、培训等),每迟到1次扣1分,缺席1次扣2分。

9、保洁员保持通讯畅通,更改电话号码要及时上报执法中队;若有上级检查或接待任务时联系不到的,每次扣3分,3次以上联系不到扣发本月的工资。

五、考核形式

(一)日巡查

执法中队、村委负责对保洁员进行考勤(要有考勤记录和检查记录),且每天对责任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向保洁员提出整改要求,根据其整改落实情况,依据考核标准扣除相应的分值。

(二)月考核

执法中队以每月对保洁员责任区域进行随机抽查和月末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卫生保洁员进行考核(含抽查出勤情况)。

(三)年终考核

执法中队于每年12月份对责任区域实施检查考核,考核结果按前12个月的平均分计算。

六、考核结果的使用

每次考核结果由执法中队公布,每月考核结果作为保洁员工资发放的依据,同时作为驻村工作组及村级目标考评依据。

七、考核奖惩办法

将保洁员考核结果与工作补贴挂钩,依据百分制考核,按得分发放工资(该月所得工资=(基本工资/100)*所得分数)。考评取月度考评平均分作为考核依据,考评在95分以上的且排名在前6名的,确定为优秀保洁员,给予精一定的奖励。

高新街道办事处

二0一五年十一月八日

村级环境卫生考核制度 篇2

深圳市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也制定了具公益性导向作用的绩效工资方案,首先对社康中心进行首次绩效考核,再由各社康中心进行二次分配,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本文阐述具有公益性导向作用的首次绩效考核方案,并进行思考。

1 绩效考核体系构建

1.1 绩效考核办法制定

按照社康中心公益性的原则和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精神,科学、客观地来设计绩效考核方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4,5]、访谈和问卷调查社康中心的员工、收集建议和意见、整理各社康中心团队资料、与专家讨论确定考核指标和权重的设置,以沙井人民医院社康中心前三年数据依本案测算绩效工资,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最终确定绩效考核方案。

1.2 绩效考核指标设定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以公益性和福利性为宗旨,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因此,要明确社康中心的功能和定位,这也决定了考核指标的内容。考核既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又要做好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供六位一体卫生服务。

参考了大量文献和宝安区卫生局关于社康中心的工作指导,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顾客满意度为核心指标,突出社康中心的公益性[6],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分为二级。一级考核指标分为四项,每个一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二级指标。第一项为满意度、医德医风和运作管理。第二项为基本医疗。第三项为基本公卫,公共卫生服务的九大项目全部纳入绩效考核内容[7],又依据其所占用医师精力不同而设置权重。第四项为纯利润,体现全成本核算[8],使考核的各项指标来源真实可靠。详细指标与权重值见表1。

1.3 绩效考核工资分配计算

贯彻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和按劳分配原则。通过具公益向作用的绩效工资方案,在实行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行绩效考核,强化分配激励与约束功能,提升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以质量持续改进与病人满意度提高为目标建立评价标准。提高居民对社康中心的利用率、信任度和满意度[9],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较好落实,财务收支实现平衡,体现社康的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同时又兼顾两个效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优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1.3.1 第一项计分。

满意度、医德医风和管理运作分别计为10分、10分和5分。其二级指标分别按权重计分。注重服务质量,防止追求经济收入而忽视社会效益。

1.3.2 第二项计分。

基本公卫计为25分。其二级指标分别按权重计分。与基本医疗占相同的比例,以利于社区卫生服务两大任务的均衡发展[10]。

1.3.3 第三项计分。

基本医疗即服务人次计为25分。服务人次因各社康中心所处社区环境差别及劳务工捆绑数不同影响较大,故采取如下折算方法平衡:

计分人均服务人次=实际人均诊疗人次×折算百分比。而折算百分比按如下方法计算:

X:社康中心人均劳务工捆绑人数;Y:社康中心系统人均劳务工捆绑人数;a:社康中心劳务工捆绑数;b:社康中心员工数;c:社康中心系统劳务工捆绑总人数;d:社康中心系统职工总数。

X/Y的比例为80%~120%内不折算;比例为120~140%、140%~160%的分别折算为1-10%、1-20%;比例为80%~60%、60%~40%的分别折算为1+10%、1+20%;其余的的折算为1±30%(根据实际可将折算比例以5%为每一档次)。

1.3.4 第四项计分。

纯利润即人均纯利润计为25分。按全成本核算,总收-总支=纯利润,各社康中心按(总收-总支)/人员,即人均纯利润作为一个计算单位。亏损社康中心按减亏部分的50%计为纯利润,人均纯利润基数以上年同期为准。纯利润包括所有财政拨款。人均利润增长率(附加分)即本期纯利润相较于上年同期的百分比。人均纯利润每增长1%,加0.5分。

1.3.5 绩效考核计算公式。

绩效考核总公式:总分=(满意度、医德医风及运作管理)×人员数+(社康中心人均利润/社康中心系统人均利润×25)+(计分人均服务人次/社康中心系统人均服务人次×25)×基本医疗评估得分比×人员数+(基本公卫得分)×基本公卫评估得分比×社康中心人数+附加分×社康人员数。

2 考核方式与效果

四部分考核中基本医疗、公卫及纯利润的考核采取每一个季度由社管中心考核1次,避免每个月考核1次的人力和物力浪费;医德医风、满意度及运营管理采取随机抽查与季度考核相结合方式。考核结果在下个季度第一个月公示,体现考核的民主性,接受各社康中心的监督。

沙井人民医院社管中心已于2011年第三季度起按本方案计算绩效工资。2011年第三季度与上年同季度相比,员工平均绩效工资额较上年提高25%;公卫服务数量、质量提升,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服务数量上升350%;社区居民满意度上升6个点,员工满意度达95.8%;各社康中心站容站貌、员工精神面貌明显改观。

3 对策

目前,国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研究和考核标准[11]。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工资机制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面临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因此,我院社管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绩效考核落实到位和进展顺利。

3.1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负责绩效考核,成员分工和责任明确,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反馈,以便对考核计划进行改进,而且要进行评估和动态跟踪。考核结果要公开公正,体现考核工作的民主化。加强对考核小组的监督和管理。

3.2 操作规范

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明确考核负责人,责任和分工要明确,考核内容和实施等都要有准则,要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确保考核实施的规范性及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12]。

3.3 制定相应的奖惩规定,建立激励机制

对执行好的社康中心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执行不力的进行处罚。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优劣不同社康中心的绩效工资应该拉开档次,以对员工形成激励。建立晋升和晋级的激励机制。

3.4 合理完善考核指标

A市卫生行业绩效考核制度探析 篇3

关键词:卫生行业;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一、目前卫生行业绩效考核的现状

国家、省要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从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绩效工资。为配合绩效工资的实施,A市卫生局制定了《A市市直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对象包括市疾控中心、市中心血站等6家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行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按对象划分,分为上级部门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考核,以及单位对职工的考核两类。

二、A市卫生行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

前期的量化测评为A市卫生行业绩效考核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育、卫生行业近年为配套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而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也在考核内容、形式上作了丰富和发展。但作为统一的制度建设,目前,A市卫生行业绩效考核制度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A市卫生行业试行的绩效考核也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大部分的A市卫生行业目前维持的统一指标、统一形式的传统考核模式,也与现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差距。

(一)尚未确立与单位及岗位职责任务相挂钩的量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A市大部分卫生行业对不同层级和类别的工作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都以“德、能、勤、绩、廉”笼统概括,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工作数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等指标没有具体的说明,比较抽象含糊,且不同岗位的指标项目一样,分数权重也一样,不能客观体现不同岗位之间的被考核者的素质能力的差异性,也不能真实准确反映他们完成岗位职责任务的实际效果

(二)采集量化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工作量非常庞大

考核等次的确立,是在对被考核人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评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对考核指标完成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考核指标定得越抽象、越概括,则数据收集就越主观、越空泛;考核指标定得越具体、越细化,则数据就越客观实在,但工作量也越大,会导致单位或个人疲于应付考核,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卫生行业初步建立起以岗位职责任务为基准的考核指标体系,但由于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任务都不同,同一岗位的职责任务也涉及多项量化指标,这些量化指标叠加在一起,就形成庞大的数据量,其采集、保存和定期统计分析的工作量相当大,非投入大量人力和设备不可。

(三)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聘期考核互相脱节

A市卫生局制定的《A市市直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中,“考核周期原则上每年进行1次”,也未提及到平时考核。聘期考核还没有单位进行过,过去基本上聘期满后只需办理续聘即可。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的互相脱节,使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评价受“近因效应”影响,只凭年末几周或几个月的表现而做出全年表现的评价,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反映平时工作绩效。

(四)绩效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渠道还比较单一

到目前止,A市卫生行业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渠道大多数是兑现绩效奖金,职务晋升、评职称也有年度考核合格的要求,但优秀等次并没有体现优势,且有史以来评为不合格的人员几乎为零,故未发现因考核不合格而解聘的个案。这并非现实中的工作人员人人合格,而是众所周知考核机制主观评价和人为因素仍起主要作用,碍于情面,有权审定考核等次的单位领导集体都不轻易作出不合格的评价意见。

三、对改善A市卫生行业绩效考核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由行业主管部门主导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是对职责任务的细化和量化,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定考核指标,要充分发挥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摆正卫生行业主要提供社会服务的位置,围绕卫生行业提供的社会服务项目多少、水平高低、群众满意度作为岗位绩效的主要衡量指标;同时,承认不同卫生行业内设机构、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重点、工作职责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性进行工作岗位职责任务分析,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确保指标数据收集、分析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立与考核指标及程序相适应的绩效考核评价信息系统

搭建系统的要素主要是:岗位考核项目指标、岗位各指标加减分规则、各指标得分权重、个人、科室及单位的周期得分及排名、考核等次建议等。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应实现实时绩效记录、在线评议、数据共享和自动统计分析,从而简化绩效考核工作,减少工作量。

(三)建立合理考核周期,将平时绩效考核与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

平时考核是检验考核对象履行岗位职责的日常情况,是年度考核结果的业绩依据。在进行年度考核的时候,参考平时考核结果,避免年度考核中的“因近效应”,从而提高了绩效考核的准确度。

(四)加强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村级环境卫生考核制度 篇4

为加强对村卫生室的工作绩效考核,同时规范村资金补助管理,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质量和效率,结合我街道农村卫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及补助资金管理,坚持绩效优先、兼顾公平、按劳取酬、总额控制、考核发放的原则;坚持由街道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补助资金相挂钩的原则。

二、补助标准

按照市、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按村卫生室每人每月补助资金500元。当月发放400元,另外100元纳入绩效考核发放。市、区政府补助政策如有调整,补助标准随之调整。

三、绩效考核内容

乡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绩效考核,主要考核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参与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和群众满意度等。

1、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慢性病防治和老年人保健等工作;

2、基本医疗考核内容,包括医疗规范、基本药物申购分配使用、合理用药、规范化药房建设与管理、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管理等工作;

3、参与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考核内容,包括新农合政策宣传与补偿金公示门诊统筹运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和上级交办其他任务落实等情况;

4、群众满意度考核,主要调查村民委员会和当地群众对卫生室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评价。

四、资金分配使用

1、将村卫生室补助资金分为基础补助和绩效补助两部分,基础性补助资金按月发放到村卫生室,绩效补助资金每季度根据考核结果发放。

2、暂定每月固定发放村卫生室人员每人350元;绩效工资按照考核标准:80分以上,全额发放(150元整);80分以下,每下降一分扣5元,扣完为止。

3、绩效考核所扣除的资金将励给考核好的村室及个人。

4、卫生院根据村卫生室考核结果,组织发放村卫生室绩效资金;

卫生部考核制度 篇5

一、不能无故缺勤,如果有急事必须请假,并把请假条送予当日值班组长,以便于及时销假。

二、工作时态度要认真,不能马虎,或草草了事。并且要有礼貌,语气要随和。

三、工作中应佩戴袖章和工作证。

四、在填写工作表时,字迹要工整,语句要通顺,确保最后结果准确。

五、检查卫生时一定要从严,不能徇私舞弊,更不能胡乱打分,以此来确保我们工作结果的公平和公证。

六、出入东、西辅房时,衣着要得体,不允许穿拖鞋、背心、短裤等。

七、在工作地点不要追逐打闹,言语要得体,不能满口脏话。

八、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这段时间里,大家要做好内部人员的沟通。

九、每位成员要定期向部门负责人汇报某一时间段的工作情况。

十、每位成员都应该积极参加本部门所举办的活动,为部门的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一、应该及时尽力的去完成部门所分配的每一项任务。

十二、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当学习和工作发生冲突时,应

把学习摆在前面。

十三、在部门中各成员应以诚相待,说话决不容许含砂射影,东躲西藏。

十四、决不做不利于本部门团结的事。

十五、在重大活动中如若缺勤超过两次则作除名处理。

机械系宿管会卫生部

卫生清洁人员工作考核制度 篇6

为了搞好**的卫生,保证**的干净整洁,同时杜绝违反销售厅管理制度及消防安全等事件的发生,特制定如下卫生清洁工作考核管理制度:

一、卫生清洁人员工作安排:

1、工作时间

8:30---11:30,13:30—16:30,19:00—22:002、卫生清洁工作任务与考核

(1)8:30开始全面打扫,经当值领班认可已达到清洁要求即结束。

(2)13:30与19:00开始,在不影响客户的前提下,开始全面打扫,经当值领班认可已达到清洁要求即结束。

(3)11:00与16:00及21:30开始(下班前半小时),在不影响客户的前提下,进行表面清扫,经当值领班认可即可下班。

3、其它工作

在非卫生清洁时段的工作时间里,卫生清洁人员必须位于阁楼,可以坐下休息,但不允许进入包厢休息,承担起阁楼防火与客户要求的传递工作。

二、其它注意事项:

1、每时段卫生清洁工作完成后,必须经当值领班认可,并在工作日志上记录完成情况及时间。

2、在非卫生清洁时段的销售厅卫生保洁工作由当值领班安排其它工作人员完成。

对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探讨 篇7

近年来, 广大乡村不时增强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建立, 全面实行村务公开制, 村账乡代管, 狠抓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 乡村在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账乡代管的过程中暴露了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不少问题, 例如:村级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视机制、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且会计核算不标准、白条抵库、非正式票据入账、坐支现金、无证收费、未按规则办理业务等等, 这给乡村经济安康带来了严重影响。本文对我国现有村级财务管理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并针对其提出解决方案。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定义

农村村级财务管理, 是指对直接归农民集体占有、支配、管理的各项资产所发生的收入、使用、分配等, 财务活动进行的核算、计划、监督与控制。

二、我国现有村级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

1、财务制度不完善。

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或是村财务管理制度与现行实际情况脱节, 资金管理不到位, 群众监督乏力。

2、账簿设置不规范。

会计科目随意设置, 记账方法不统一, 账账不符、账款不符、账实不符、有账无证、有证无账现象较为普遍, 不能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和全面反映村财务活动状况, 也不利于财务公开和财务监督。

3、凭证审核不严格。

财务原始凭证不规范, 无经手人, 无证明人, 无事由, 无审批人签字。财务开支未由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 权责不分明。

4、财务收支无预算。

资金收支无计划, 资金使用不合法。

5、会计档案保管不当。

会计档案资料未集中管理, 会计人员甚至不办理移交手续, 各管各的账, 造成账簿和凭证丢失。

6、会计队伍不稳定。

相当一部分村财务人员文化水平低, 知识面窄, 业务素质差, 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和综合分析核算能力, 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漏洞百出, 难以起到监督管理财务的作用。

三、村级财务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从财务人员本身来讲, 主要是由于本身专业素质较低,

对国家政策法规不熟悉, 会计基础知识薄弱, 对财务工作缺乏责任心。

2、从村负责人来讲, 没有对村财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财务管理认识不清, 太过放纵, 缺乏制约、监督。

一是缺乏内部监督, 村级会计大多是村干部, 无法独立行使职权, 不能发挥财会监督作用。二是缺乏外部监督。监督村级财务实际是个空白带, 这就给法制观念淡薄者有可乘之机, 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3、从村民角度来讲, 村民对本村财务状况应具有知情权、

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但是有些村民民主参与意识并不强, 对相应的法律制度了解不多, 没有很好地履行其民主权利。对村委会的不当决定通常消极对待, 村民主理财小组也没有按照规定对村日常性开支的合理与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定期审查。应由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集体通过的重大事项, 例如专项资金的使用、土地补偿金的分配等, 由于村民缺乏民主参与意识, 造成权力集中到了极少数人的手里, 权力失去监督, 决策的透明度与公正性缺乏。

四、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具体措施

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要依据一定的现实性, 既要有理论的指导, 也要有学术思考的引领,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确保管理模式的现实性选择正确性。此外, 乡村管理模式的选择不能抛开新农村建设大背景, 综合性考虑和抉择才能确保农村经济顺利发展, 才能使新农村建设速度加快。具体解决措施如下:

1、提升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稳定会计队伍、乡村财务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 因而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稳定财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乡村财务管理人员有农经干部和基层的领导干部, 还有财务管理人员,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对于提高乡村财务管理是个最根本的措施, 也是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的贯彻和实施的有效方法。要提高管理力度就要庸者下能者为, 还要懂法、爱岗敬业, 这些素质是财务管理人员必备的。首先, 树立岗位义务制, 明白财会人员的权益与义务;其次, 增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工作业务效率。经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以根绝乡村财务工作中呈现的不设明细账、用圆珠笔记载凭证的常识性错误;再次, 提高财务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稳定会计人员队伍;第四, 、严肃财经纪律, 强化义务追查。实行财务定期检查制度, 树立村级财务管理义务制, 使财会人员盲目实行其职责, 不时进步其工作业绩, 增强会计材料的管理。村级财务管理的记载和反映村级业务的重要证据, 是村级财务信息的载体, 因而, 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对会计凭证、账簿等材料进行全面清算, 装订成册, 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增强对会计凭证的管理, 防止呈现自制票据现象。增强对外拨付资金手续的管理, 防止不必要的资金流失:增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 严厉制定工程资金预算表。树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约束机制, 树立科学的、实际可行的财务制度是搞好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各村应该从本身实践出发, 依据相关制度, 树立健全合理的、科学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以保证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例如, 树立财富清查制度、预算决算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以处理局部乡村工程项目的建立缺乏预算的问题。做到账簿齐全、核算科学、资产完好。

2、财务公开制度的践行要进行到底。

在现代社会, 村民是有权力知道并监督乡村财务管理的具体情况, 有责任获悉三农资金的来源和去向, 也就是说村民行使监督权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财务管理的公开制度, 而且为确保国家利益和农民利益, 要把财务管理公开制度进行到底。在财务管理公开制度方面, 公开时间和公开内容是财务公开制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公开的内容要正确、完整, 而且必须真实, 同时还要让农民懂得每笔资金的具体名堂, 不要巧立名目, 故弄玄虚。也就是说账目的明细表中要有具体财务事项, 数字翔实可信, 避免一些专业术语让农民凭借猜测, 模棱两可的下意识里的乱定位。有必要的还需要做出具体解释, 以确保每笔账目清晰;从时间上可以认定年终年初、季节性必须公开账目。此外, 随着重大事项的决策, 要及时公开账目, 也就是要做到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账目公开。也可以在村民大会上进行财务细则通报, 并允许农民进行质疑和提问, 也可以通过公告栏里的“一览表”进行账目公开。农经部门可以对每一次的账目公开进行核实复查, 对财务半公开、假公开、不公开的按制度进行严肃治理。

3、加强预算管理, 强化支出控制。

改革后乡 (镇) 、村财政 (务) 收支矛盾的加剧, 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支出控制。为此, 应在撤并乡 (镇) 、村财政 (务) 供养机构, 减少人员经费开支, 规范县级和县级以上部门行政行为等前提下, 着力建立健全乡 (镇) 、村支出制度, 主要包括: (1) 财政 (务) 支出预算制度。每年初, 各乡 (镇) 、村要根据上年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结合当年实际, 制定本年度的收支预算或计划, 经乡 (镇) 人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讨论通过后, 严格执行;年终各乡 (镇) 、村要对本年度的财政 (务) 收支进行决算, 并将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情况向全体乡民、村民公开。该预算必须是乡、村的综合预算 (即包括各部门、各下属单位的预算) ;是一个列举所有开支项目并对其分类的详细计划;其中的每项开支都要说明理由, 以区别轻重缓急;其执行中, 没有列支的项目不能开销, 列支的钱不能挪作他用; (2) 预算总量控制制度。年初预算支出应实行总量控制。最高限额应坚持量入为出、留有余地, 以应付预算难以预料的紧急情况; (3) 开支标准和限额制度。应按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 由乡 (镇) 、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 并报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4) 开支审批制度。所有支出事项必须严格按审批规定由领导和民主理财小组进行审批; (5) 政府采购制度。该制度不仅适用于各级政府, 还适用于乡 (镇) 、村各部门的直接支出, 都应按法律规定方式实行规范的集中采购; (6) 国库或乡镇经管站集中收付制度。即将所有政府性财政资金或村集体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或经管站账户, 其支出可由各部门、村根据细化的预算自由决定, 经财政部门和经管站核对后直接支付; (7) 财政财务稽查审核通报制度; (8) 财政财务支出公开制度。乡 (镇) 、村应定期或在年终对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 乡民、村民最关心的情况等予以公开, 接受全体乡民、村民的监督。

4、在农村试推行审计委托管理制度。

经济管理学系统中的难题就是财务管理审计问题。各种人际关系严重影响了财务审计的进行, 特别是在乡村有限的空间内, 碍于乡里乡亲或者上下亲的关系, 审计小组的权利形同虚设, 走马观花一般走过程, 不能从根本上彻查审计问题。村领导和农经部门关系密切也无法让财务审计顺畅进行。为了破除这些关系的桎梏, 试着在乡村大力推行审计委托管理制度。在审计委托管理的管辖范畴之内, 乡村的财务将由被委托的专业会计师进行审计, 审计的时间可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从审计内容看, 可以把财务往来账目列为重点, 针对资金的无故挪用、莫名失踪、巧立名目的贪污、没有节度的挥霍浪费现象彻查到底。被纳入审计内容的还有离任的村乡级干部必须经过审计方可脱离工作岗位。从审计的效果来看, 没有熟人和所谓关系网的干涉阻挠, 审计的结果自然是真实有效的, 而且还能保证审计是一个可以独立行使主权的部门。

5、力求在我国乡村普及会计电算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及到各个行业, 会计电算化早已屡见不鲜。面对新农村建设更应该普及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是由计算机、会计软件、财务人员组成的会计系统, 这个系统将代替很多人力所不能及的运算, 也就是说计算机是一个极具现代气息的财务管理工具。使用这个工具的好处是没有人情味的计算机按照内部的会计软件铁面无私地管理着财务的一切细目, 不造假、不虚张声势, 而且对于农村中对财务知识粗通的人根本无法改变软件的程序, 从而做出虚伪的假象。可见, 会计电算化在农村的大量使用, 可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强度, 并且可以使财务核算的质量得到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确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高效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优越性和重要性值得更多的乡村关注和普及。在农村应该有侧重性的、有倾向性地培养会计网络人才。通过大力培训网络会计人才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提高乡村财务管理。此外, 财务管理的经济市场可以通过编程来制作出适合农村各地财务状况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 使这种经济高效的管理模式尽快通过提高认识, 尽今早普及。

参考文献

[1]王伟娟.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对策——基于邢台农村的数据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24.11.

[2]中共财政部.村会计岗位会计实务[J].中华会计学习, 2009.

村级环境卫生考核制度 篇8

关键词:会计代理制;会计核算;财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39

1 存在的问题

1.1 弄虚作假,变通支出

由于会计代理采用了报账制,实行账前审计,使得许多不合理支出,特别是大额的招待费、车费等支出无法正常核销,村里便采取了弄虚作假、变通支出等方式核销这部分费用。例如在审计过程中某村两笔修路款共计5000元。无任何车工、人工等明细,并且收款人签字也与在其他票据上的笔迹明显不同,经断定,两笔支出为变通支出票据。由于村里的支出项目比较单一,加之大额的支出项目又较少,所以多数变通的支出都是通过虚设或增加村部、村路等基础设施的维修、养护等完成的。

1.2 逃避监管,设置“两套账”

村里为逃避乡镇经管站对其财务监管,获得其更大的“自由”,往往会设置“两套账”,一套是正常的代理账,一套是非正常的“账外账”。村里的资源范围广、数量多,乡镇经管站全部掌握较难,加之村书记又基本上都是从农民中选举产生的,政策性差,法律意识不强,使部分资源的发包、变卖收入及套取的各种补贴收入不上报、不上缴,体外循环,形成“账外账”,为其支付不合理支出及挪用、贪污等带来方便。

1.3 税法观念薄弱,白条入账严重

村级财务的特点决定其大量的原始凭证都是自制凭证,加之淡薄的税法观念,使得大量的外来原始凭证本应是带税检章的正式发票也变成了自制或他制的白条,乡镇经管站如果审核不严,就会造成白条泛滥,这不仅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也使不法商贩有利可图,同时也为村里办理业务人员徇私舞弊扩大了空间。例如审计中某村2013年~2015年三年累计白条入账98576元,几年来,凡是外来凭证几乎都是白条,大额的每笔都几千元或上万元,真假难变。

1.4 责任不强,科目不衔接

实行会计代理后,代理会计基本上都是经管站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责任意识有强有弱,每名代理会计代理的村又较多,业务繁重,账内涉及的人不熟悉,分不清是本村村民或外来人员,涉及的业务内容又不知道,造成许多会计分录不正确、不衔接。例如本应记入“内部往来”科目的本村村民的往来款项却记入了“应收款”、“应付款”等科目里;某一笔业务发生时应记入“应收款”科目,可还款后却记入了“应付款”科目;再如暂付工程款时记入“应收款”科目,可工程结束后却未转入工程“应付款”科目里,类似现象存在很多。这样处理的账务就很难将账理真实地反映出来,业务的真实面貌更无法反映,一收一付不能相互抵顶,又造成了多科目挂账等现象。

1.5 制约力差,挪用代管资金屡见不鲜

会计代理制要求各村的资金全部交由乡镇经管站代管,经管站掌控着大量的流动资金,银行又不给其分户开设,使得村级资金和经管站资金全部混在一个账户里,系统又缺乏联动的制约机制,支出大收入少的乡镇经管站,势必要挤占、挪用村级资金,久而久之将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同时也给素质低下、敢胡花乱支的经管站违法乱纪创造了条件。

1.6 业务量大,对账艰难

会计代理制的实施加大了乡镇经管站的工作量,银行存款又统一在经管站一个账户里,无法分开,又无法增加财会工作人员,只能由一名会计管理,大大增加了财务工作量。乡镇合并后,每个乡(镇)都有十几、二十几个村,每个村都是一个分户,加之最近几年上级拨付给村里的各种补贴又多,使得结账时经管站会计的银行账户与现金员的银行账户及各村分户的存款户核对起来比较繁琐,每笔差款查找起来都比较麻烦,如果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怠慢,不去及时核对查找,久之必成为一堆乱账。例如某乡镇经管站的银行账户由各村的“代管资金”、“站内资金”、“公路筹资”、“上级拨款”四部分组成,资金额度近亿元,公路筹资又拿到财政所分管,每次记完账核对起来都比较费时费力,以致造成目前上百万元的差款。

2 对策

2.1项目支出,按规程操作

村里的新建、维修、养护等项目,无论项目大小、涉及金额多少都应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任何一个项目开始时都应经村民代表及党员大会讨论决定,并将项目结果张榜公布,报经乡镇批准。入账时应将完整的决议及审批手续同单据一起报到经管站,经管站审核无误后方可入账,以此控制弄虚作假、虚报支出。

2.2清查资产,控制源头

乡镇经管站要查清所管辖的每一个村有多少机动地;多少水库、塘坝、房屋、山林、草地等资源性资产;要查清各种补贴是否到户,有无虚假;查清“一事一议”资金的收取及使用情况;查清项目款项的拨付情况。对村里的每笔资金收入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从源头上控制好资金,将所有资金全部纳入账内核算,杜绝设置小金库和“账外账”。

2.3提升素质,增强责任感

要对乡站代理会计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及业务考核,制定管理制度,严格按制度执行,对不合格的代理会计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树立其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要做到用“心”去记账,要了解和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严把核算及审批关,坚决做到不合理的费用不入账,不合理的往来不入账。

2.4 认真审计,加强监管

合理要靠审批,正常要靠监管,监管是保证整个农村财务体系正常运转的关键,县级经管部门要定期对所辖乡镇及村里的账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计,要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以处罚为目的,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要扼制苗头,防微杜渐。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及考核制度 篇9

一、监督检查

1、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是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必须纳入日常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

2、每月公司安全大检查由公司安全部门组织,所有部门参加。每旬专业系统专项安全大检查,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室参加。

3、每次安全大检查、动态检查和巡回检查之前,都要按照“三大规程”、规章制度、有关标准的规定,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检查要盯住现场,抓住重点,检查内容要包括:

(1)检查执行党和国家安全方针、政策、法令、规程、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

(2)检查规程、施工措施的编制审批、现场兑现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

(3)检查安技措资金使用和工程进度情况。

(4)检查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和持证上岗情况。

(5)检查各级领导干部和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6)检查生产设备和设施、安全监测仪器仪表、个人劳动防护的安全状况和使用情况。

(7)检查工作现场安全环境、尘毒危害的治理情况。重点检查井下“一通三防”的装备、管理和措施落实情况。

(8)检查中发现现场有威胁员工生命健康的作业环境、设施,应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9)建设项目“三同时”落实情况。

二、考核制度

1、各级干部下井、反“三违”、查隐患制度,按矿相关规定执行。

2、下井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必须及时督促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必须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定措施、定责任人,并做好跟踪复查工作。

3、对及时制止“三违”行为,并进行批评教育的,消除现场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给予100-1000元的奖励。

4、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作业现场,要挂“黄牌”警告或“红牌”停头、停面进行停产整改整顿。

5、对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直接危及现场人员人身安全的,要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并及时向安监站及调度室汇报。整改隐患时,安监人员要进行现场监督、监护,盯住不放,直到危险排除,达到安全为止。

6、对采掘工作面实行盯头包面跟班检查,及时检查隐患,盯住现场整改。

7、安全检查后,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按“四定”原则“定项目、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落实处理”跟踪复查。并按有关部门“处罚细则”予以处罚。

村卫生室考核管理工作制度 篇10

一、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做到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统一业务指导、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药品配送、统一新农合政策实施、统一公共卫生考核。

二、以镇为单位,实施村卫生室六统一管理,即实行标识标牌、医疗文书、防保卡册、工作制度、收费票据、用药目录六统一。

三、严格执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业务培训,结合实践,主动自学,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县、乡卫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

四、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的公共卫生考核,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考核每年至少组织进行2次。

五、小佳河镇卫生院公共卫生考核结果与村医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挂钩。

村级环境卫生考核制度 篇11

[关键词] 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农村公共产品政策建议

一、农村“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

最早实行农村“一事一议”是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得到农民认可并广泛推广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2000年,作为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的安徽省规定,在农村取消 “两工”(即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后,村内兴办公益事业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乡村道路、植树造林等,实行“一事一议”,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从此,“一事一议”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正式进入操作层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行,这一制度已在全国推开。“一事一议”实际上就是以乡(镇)或村为社区,让社区全体成员对其公共需要,进行公共选择,并为其选择的公共消费的产品和劳务分担生产成本的制度。它是从根本上治理农村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保障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而建立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农村“一事一议”实行中遇到的问题

从全国各地的实践来看,“一事一议”在具体实施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使这一制度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据对陕西省25个县1000个农户的调查,2005年“一事一议”筹资额人均仅1.4元,按人均筹资15元的上限匡算,真正开展了“一事一议”行政村的筹资比例,也就是10%左右。与2004年的人均1.6元相比,2005年人均筹资额下降了12.9%,绝大多数村没有真正开展“一事一议”。

1.困境之一——“有事难议”

“一事一议”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实施的,村级公益事业能干多少,纯粹是村一级全体农民自己的内部事务,加之不同村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禀赋不一,村情更是千差万别,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议事效率,上级政府只要作出原则性规定就可以了。然而各地在推行过程中,基于对控制农民负担的考虑,制订了从村内议事、申报审批、征缴管理、决算公布到审计监督的严格操作程序。具体到村内议事,又要经过项目的提议、论证、审议、实施等环节,要召开村民代表或村民大会会议,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及其质量监管、材料、财务等小组,制定筹资筹劳方案、分户负担卡等,无论哪一个环节被忽视了,都可能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在一些地方,甚至连何时召开何种议事会、会议规模都有明确规定。通过这种繁冗而且每个环节近似一致性同意的操作,“一事一议”过程中的农民负担固然是得到了控制,但议事效率如何,能有多少村级公益项目得以投建,就可想而知。特别是撤乡并村后,一个村动辄方圆数十里、上千户、数千人,即使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按每10户~15户一名代表计算,开会人数少也在百人之多,同时,不少村民对村内的事情也关心不够,知道不多。“一事一议”广泛存在的集中开会难、会场安排难、意见统一难、经费筹集难等诸多矛盾,更为紧张和突出,

2.困境之二——筹资资金有限,难办大事

各地在实际操作中规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行上限控制,即年人均筹资不得超过15元,筹劳不超过10个标准日。以资代劳、以劳代资、劳资减免等要经村民代表大会或全体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一事一议”只是筹集村内兴办集体和公益事业的部分资金,而其余资金来源既无明确规定,更无其它保障,“一事一议”实际上成了村级公益事业筹资的唯一渠道。以2000人的村子为例,“一事一议”能够征收到的资金的上限,不过区区3万元,这样的上限应付小额的开支还可以,遇到乡村道路硬化、兴修水利等稍微大一点的开支,或者一年有几项公益事业开支,就只有望事兴叹。

3.困境之三——“议而难行”

现阶段,不要农民自己掏钱的事相对好议,而要农民掏钱出劳的事就比较难议,即便是议了也是议而不决、决而难行。据对陕西省25个县的调查,有67%的农户认为,一事一议议不起来,也议不成事;有22.6%的人认为只要给大家做好工作,筹资数额不大,真正为村民办好事还是能议起来的;有10.4%的人认为无所谓。尤其是一些村民对待兴办公益事业的态度,往往采用实用主义、本位主义,凡是自己直接受益、眼前受益、靠近自家或在本组的事就同意,否则,就坚决反对,讨论中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见,特别是几个村共用的道路、桥梁、涵闸等覆盖范围较广的公共设施,就出现“众人老子没人抬”的局面。对一些非办不可的公益事业,即使在召开的村民代表会议上大部分人讨论通过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当初没有同意的人就迟迟不肯拿钱,形成“谁同意谁掏腰包”的情况,甚至有些原来开会讨论时也举手赞同的人也不按时间按要求交款,而是互相观望,只要有一个农户不交款,就会产生“羊群效应”,引发其他农户拒交“一事一议”筹资款,有的人以对所议项目不清楚,本人也未同意为由而拒交款项,造成资金很难筹措到位,给公益事业实施带来相当困难。同时,由于“一事一议”兴办公益事业属村民自治性质,村委会对拒不履行承诺的村民缺少制约手段,依法起诉没依据。所以,不少村对所议定的项目,即使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签字后,筹款仍存在极大难度,村委会对拒不交款的村民也没有任何办法处理。

4.困境之四——村干部不敢议事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变迁的推动者,尤其是行动集团至关重要,离开了行动集团,制度变迁就不可能发生。这是因为,核心人物的带头作用对于成员努力具有相当的正面激励,可以有效地降低集体行动的成本。因而,无论是过去的“三提五统”,还是今天的“一事一议”,村干部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特别是“一事一议”,由于不再具有强制性,作为组织者与实施者的村干部,更直接关系到该项政策执行的成败。从各地“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实施情况看,大家普遍存在一种十分现实的心态,村干部只是在农民头顶上戴了一顶纸帽子而已,他们世世代代都处在熟人社会之中,集体的事能办多少算多少,不可强求,要想办事就得出劲费力甚至得罪人。于是,“有事不议”或干脆称“无事可议”,也就成了村干部们理性的选择。

三、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完善“一事一议”的政策建议

1.提高干部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强化民主监督管理

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村干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的新情况、新问题,转换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法,真正从“催粮要款”的圈子中走出来,做到量力而行办,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引导教育群众树立长远意识大局观念,提高村民的议事能力和水平。村民代表要与农户之间保持经常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其在村民代表会议上提出的意见,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心声,并做到及时准确的将村民代表会议形成的决议反馈给农户。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定期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村务管理,维护民主权利,做到大家的事民主议,民主定,民主管。

2.坚持量力而行,规范操作

能否让广大农民群众对“一事一议”感到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与劳务在使用环节的“到位”程度以及使用效果的最大化。为此,“一事一议”必须做到运作程序科学规范,量力而行决策,重点把好“四关”。即把好预算关。本着“有事筹资、无事不筹”的原则,每年年初村委会对群众提出兴办的公益事项进行梳理,区别轻重缓急,通过民主评议表决确定当年必须要开展的项目,决不能不顾实际超出群众承受能力搞所谓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对村民议定的项目,需要多少筹集多少,决不允许强行按上限筹集资金或劳务。对于急不可缓的集体公益事业,如确需借贷资金,要首先考虑本村是否具有还贷能力,对有还贷能力的,借贷资金必须严格控制在村级经济可以承受范围之内,并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制定还贷期限和标准。没有还贷能力的,一律禁止举债。对盲目举债兴办项目搞建设或超载实际建新村,而导致增加不良债务的,谁经手谁承担还贷责任,决不能将债务转嫁到农民头上。

其次是把好程序关。“一事一议”筹资方案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政府审核,经县(市、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经审批后的筹资筹劳工程建设实行议标或招标,工程完工后进行决算和审计。村民主理财小组要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审核,不符合财务规定的不予报账;资金使用情况要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不按照程序报批的筹资方案农民有权拒交。

第三是把好监督关。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重点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事前项目审查把关。主要审查议事范围是否合理、议事程序是否合法,呈报资料是否真实、分摊对象和办法是否适当合理、减免措施和对象是否落实、标准是否超限等。对违反规定加重农民负担的项目必须制止和纠正。二是事中资金使用监督。要按照村财乡管的规定要求,对村级“一事一议”项目所筹集的资金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对村民委员会报账票据进行严格审核。凡不符合专项资金支出项目的票据一律不准接收报销。对筹集资金转移用途的,必须坚决进行纠正。三是事后决算专项审计。要对经审批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决算情况逐村进行专项审计检查,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较强烈的,应及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重点审计,对确有问题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第四是把好公开关。凡是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的,其目的、意义、用途要通过村务公开栏或他其他形式向群众解释清楚,让大多数群众参与讨论决策,充分体现自觉自愿原则;筹集的资金,要规范运作,做到账目清楚,支出有据,并及时向群众公布所有支出情况,让群众明白钱筹得应该,缴得合理,用得其所。

3.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规范和完善“一事一议”的相关政策法规,做到“一事一议”有法可依,确保“一事一议”规范运作。对擅自挪用、平调、挤占村办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款项的要严肃查处,属私人贪污、挪用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对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并签字后,不按时缴纳款项的,按违反合同论处,申请乡镇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仲裁,也可依法起诉。

4.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

积极营造有利于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良好环境,鼓励个人出资参与公共品供给,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物品提供,缓解乡村公共品供求矛盾。对那些具有排他性消费的准公共品,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办公益事业,逐步减少农民“一事一议”筹资额。“一事一议”主要着眼于农村公共卫生,农村健康、医疗、养老活动等切合农民眼前和切身福利的事业的筹集,长期使其成为农民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依法行使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的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实现税费“零负担”,使“一事一议”制度真正发挥功能。

5.深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二元制度模式,让本就处于弱势的农业,本就不发达的农村为工业、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致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取消农业“两税”之后,县乡财政困难更加严重,农村公益事业无钱兴办。在我们的工业产值不断增加,竞争力日益提高,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候了;而且同城市一样公共产品的供给理应由国家提供。因此,国家财政分配制度要真正体现把财政增长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教育、文化、科技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宗旨,逐步减少农民自己出资出劳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比例、直至取消,尤其是兴办跨村(自然村)的水利、公路、电网等较大型工程应由政府出资。

参考文献:

[1]曾维涛:“一事一议”制度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J].探求,2006(1)45-47

[2]陈永新: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3]张军:改革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理论与经验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98,(1)

村级环境卫生考核制度 篇12

1 吕梁市离石区的基本概况

离石区位于吕梁市中心, 截至2010年底, 全区共有人口246 555人, 其中农业人口111 890人, 非农业人口134 665人, 全区国土面积为1 324 km2, 共有11个乡镇及街道办、193个行政村、378个自然村。离石区属丘陵地带, 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饲草资源丰富, 有利于发展畜牧业。2010年全区牛马等大畜饲养量5 380头, 羊31 005只, 鸡426 907只, 猪19 689头, 畜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

2 设立村级防疫员的意义

2.1 村级防疫员的设立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动物疫病分为三大类, 对其中的一类传染病实施强制免疫。近几年来, 重大疫病在离石区不断发生, 特别是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 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是保障养殖业发展的第一道防线, 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 在重大疫病防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村级防疫员的设立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 农村疫情频发, 给畜牧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影响畜牧业的生产能力, 使畜产品的市场供应量下降, 价格上涨。因此设立村级防疫员, 能加强动物的免疫力, 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3 村级防疫员的设立是防控人畜共患传染病,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

由于畜产品大量流通, 导致许多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发生, 例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结核、布病及狂犬病等, 不仅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更可怕的是人传染后会导致死亡, 死亡率可达50%以上。有了村级防疫员, 可及时、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 确保动物和人体健康。

2.4 有了村级防疫员, 就可以及早诊断动物疫病

由于村与乡 (镇) 兽医站与养殖户距离远, 交通不便, 动物一旦发生急病, 无法在短时间内送到乡镇兽医站, 容易引起死亡, 造成经济损失。

3 当前动物防疫体系现状

动物防疫是畜牧业的基础性工作, 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的有效手段, 这项工作的完成必须由各级动物防疫工作者来执行, 当前离石区动物防疫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有待解决和完善。

兽医卫生防疫体制不健全。农村千家万户都饲养畜禽, 而且传统的自由放牧、散养禽类的粗放饲养方式, 增加了动物疫病加速传播的概率。随着国家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 基础设施、人员、设备等方面已达到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 但仍有不少地方村级防疫员有名无实, 制约着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村级防疫力量薄弱、技术不精, 再加上防疫员待遇低, 导致防疫工作无人干, 队伍素质不高, 年龄老化, 部分防疫员法律意识淡漠, 责任心不强, 防疫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档案填写不规范, 给动物传染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

4 设立村级防疫员的构想

以行政村为依托, 每个行政村有一名防疫员, 从业人员必须从具有多年养殖经验的人中录用, 报酬每人每月从现在的60元增加到100~200元。对工作干得好的防疫员要进行表扬奖励;工作不踏实, 怕脏怕累的要坚决辞退。每年对从业人员进行新知识培训。

5 设立村级防疫员的主要措施

5.1 加强宣传, 提高认识

设立村级防疫员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需要。建立乡村动物防疫机构, 实行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完善动物防疫网络, 引导从业人员依法防疫, 实现对重大疫情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 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2 明确职责, 按劳取酬

村级防疫员负责本村的动物防疫、疫情报告、疫情测报, 发生疫情时协助村委会进行产地检疫防治工作。

5.3 加强管理, 依法监督

上一篇:个人总结前言摘抄大全下一篇:经济学沙盘模拟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