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2024-11-07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精选10篇)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1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价值判断日益呈现多元倾向,导致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道德判断力和荣辱观日益模

糊,是非观念含混不清。在这样的道德文化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价值标尺与精神导引。作为一名教师、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份子,我们应该首先行动起来,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我院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就如何在我院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宣传活动的问题,我谈几点意见: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提高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贯彻

一是号召和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要求我们的教职工要学在前面、用在前面,做学习的表率和模范。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师生,感动社会。三是学院各部门要加紧研究制订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计划。做到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细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步骤,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

二、发挥课堂教学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三入”工作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能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在有关专业课、基础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三、抓好环境育人,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导向,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家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涵,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动力,不断优化校园人文、自然环境,突出高品位,注重管理和积累,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抓好师德建设,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把提高师德水平作为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前提,在师德建设中突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我们广大教师要坚持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道德修养,严谨治学、以德施教,以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学问教育学生。要严格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任用,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大学生的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五、加强工作研究,注重教育实效,不断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研究和探索,深入研究青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与大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做到既要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也要教会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防止“一刀切”、笼统化,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特别是围绕当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深入开展。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2

袁贵仁指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意义十分重大。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 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 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 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

袁贵仁强调,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开展人才培养观念主题大讨论, 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推进协同育人。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 推进高校与高校, 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 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 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 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 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目前重点是办好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 推行休学创新创业, 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 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 组织开展专门培训。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有重点、分层次举办讲座论坛, 全方位、多方面开展主题活动。要加大创新创业价值宣传, 发掘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袁贵仁要求, 各地各高校要以“三严三实”的要求和钉钉子的精神, 加强顶层设计, 落实主体责任, 加大经费支持, 加强督导考核, 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推动各项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 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 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 施。

一、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风俗”。的确如此 ,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学 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 能力,提高分辨“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使中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 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二、音乐教育与情意素质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情意素质,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爱因斯坦 有一句名言:“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性格”从广义上是指人的情意素质,它包含 着情感、思维、兴趣、气质、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它常伴随着一切智力活动。中学生在学业和将来的事 业上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而音乐教育是心灵的塑造,是情感的培养,是个性的发 展,是辅助非智力因素养成的好帮手。

音乐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音乐 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 旋律产生共振协调并被陶醉时,使人产生一种高尚的、正义的、道德的、灵魂升华的情感,使人充满了对人生 的希望和追求,对生活、生命和整个世界的挚爱,增强了奋斗的自信和力量。

音乐教育正是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欣赏,器乐的演奏,歌曲的演唱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展开无限 的想象和联想,获得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 中学生在自我参与式的艺术薰染中,不但受到审美、情感、思维的培育,还能逐渐培养起健 康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在不断学习音乐的实践中,通过耐心专注地训练音乐技能和技巧,培养中学生遇到困难 与挫折时艰苦努力的顽强个性。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素质

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 类智力的最好途径。”现代神经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有 些科学家也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是左右脑平衡发展,对开发右脑 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素质有着勿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 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在 各自的领域中登上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了他们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 人的毅力外,他们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重要的是他们 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激发大脑的兴奋 点,把思维引向深处。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 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 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音乐教育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智力良好发展的基础。

四、音乐教育与身心健康素质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 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 化,解除疲劳的作用。在日本东京市有一座与众不同的音乐厅,人们戴上立体耳机,轻柔的大自然音乐声便被 送进耳鼓,有森林里的百鸟争鸣,有潺潺的流水声,奔腾的海涛声等,听众渐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置 身于大自然中,三十分钟左右达到大脑完全放松,已消除疲劳的最佳状态。 而学生在紧 张的学习之余,课间听听轻松愉快的音乐,有利于放松大脑神经、使其课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 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 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 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 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4

广西日报2011-02-01■ 执笔:张家寿

自治区党校校委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通过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的产物和标志,是一种社会历史的事实和经济运动的内在要求,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发展的规律而调整转变。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没有永久适用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如:从依赖某种能源到开发利用其他能源,从使用某种工具生产到发明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从依靠消耗物质资源、扩大投资规模来增加财富到依靠科技进步、生产创新来增加财富,从人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到技术密集型、文化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从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到崇尚文明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从收入差距悬殊、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分配到趋于公平、有利和谐的分配,从限制人的全面发展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不可持续的发展到可持续的发展等等。经济发展方式的这些转变,涉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经济领域的各种关系、生活方式的各种选择、发展理念的各种价值。是经济发展的某种要素成长为主导要素时,因生产力的变革力量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是在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为解决矛盾回应挑战而推动的革故鼎新;是在经济发展出现特定态势时,抓住契机、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战略筹划;是在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和主体认知达到一致时,执政主体自觉主动、有力有效地引领变革,将经济发展纳入新的轨道;是在经济发展方式渐进性转变和迅速性转变、局部性转变和全局性转变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周期和节律。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更是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一次社会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因为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密切相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表现为生产要素、经济结构、能源类型、增长动力的转变,也表现为分配体制、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生态环境的转变,后者已经包含着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因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能局限于经济领域的单独推进,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体制机制、利益关系的整体变革,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系统转型。注重整体性、协调性,才能深入持续、取得成效。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多的是要解决人与经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经济与文化等一系列各个层面的问题。而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涉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如:如何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等等。因而更具全局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需下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切实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时期,不能停滞倒退;发展要求科学发展,实现发展转型。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二者相互促进,造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显示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的密切相关。科学发展是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中心内容和价值目标;改革开放着力于科学发展,是科学发展得以实现的动力机制、体制保障和环境条件。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体制历史性转变的强大动力,而且是经济发展方式历史性转变的强大动力;不仅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而且能保证科学发展新模式的确立。总之,科学发展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攻坚方向,改革开放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科学发展愈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愈凸显,体制机制不合理的障碍愈突出,调整利益格局的难度愈增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为科学发展开辟道路、破除障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愈强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同一个过程,并服务于同一个目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现实表明,在发展的新阶段,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正是许多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不合理的经济关系,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向前推进,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走上科学的轨道。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引发这样那样的波动,这就要求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各项部署,有序推进、平稳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真正解决好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根本目的,表明科学发展的利益属性、价值指向和评价标准。只有让广大人民分享改革和科学发展的成果,他们才能衷心地拥护改革,才能积极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象是发展方式,转变的目的在于发展效果,要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达到发展效果提升,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着眼于效果、落实于效果、检验于效果。要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增强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5

把引导学生自学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十几年来,不少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但收效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只把自学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或者是课前布置预习,或者是初读课文时布置自学,肤浅层面上的自学,收获自然就不大了。 什么是自学?是自主学习,还是自己学习(即独立学习)?抑或是兼而有之?笔者以为是兼而有之,有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才能学会独立学习,不须老师教而自己能学懂学会。因此,必须遵循新大纲所强调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贯穿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引导学生在不断深入的读书实践中自学 学习一篇课文的过程是不断深入的过程,历经初读、精读、积累与运用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自学,并体现不同阶段的特点。 初读,是读一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概的意思;学一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读懂部分生词的意思;读懂课文部分内容,对读不懂的词句作个记号,留到精读时再学习。初读阶段老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课题的探索开始,也可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课文内在的情趣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是交代自学任务,指点自学方法。 精读,是抓住课文的重点,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学生初读时遇到困难,要在精读时解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在这阶段深化。不少老师认为精读阶段任务重、难点多,学生难以自学,主要靠老师讲解。其实,这是形而上学。精读阶段的任务,犹如树上的果子,老师不一定要摘给学生,给学生一根竹竿或者一架梯子,学生就可以打(摘)到果子吃。对课文的重点句段,学生理解的难点分散,或者指点具体的方法步骤,学生还是基本上可以学懂的,关键之处,老师再来个画龙点睛,学生就能学得很深入。 如《田忌赛马》一文是有关人生智慧的教育,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主要是:从田忌赛马这件事可以得到什么启发?精读时如果直接从难点切入,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但若老师指点理解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则能通过自学解决这一难点。精读时指导自学过程如下:1.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2.孙膑的计策为什么能取胜?计策是怎样想出来?3.田忌赛马这件事给你什么启发?1、2题逐题自学,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3题则是对1、2题答案的引申,有了1、2题的思考作答为基础,学生就能较顺利答出第3题。 积累运用阶段,也可以引导自学,学生自学积累和运用,积累的基本方法是熟读成诵和摘抄词句。精读后,可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词句下来,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再把它熟记。如《五彩池》,有的学生喜欢比喻句,有的则对某个内容的描写更为喜欢,老师可凭学生兴之所致去摘抄、诵读。 运用也是这样,对课文中所学的词语,少作造句之类的练习,而可提供几个情境让学生选择或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说(写)几句话,用上课文中的新学的词语。这也是自学,自己学习运用,要用的词语是自己挑的。 二、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生大纲所提倡的一种学习形式,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新大纲所提倡的合作学习,有一个前提,即以学生的自学即读书思考为基础,没有这一前提,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有一个重点,即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因此,合作学习中的自学,是在读书思考基础上的更加深入的.读书与思考,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的再读书再思考,是展现个性的自学。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否更深入地自学,问题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是学生本是模糊的认识须经过讨论交流才能明确的,或者是学生本是肤浅的认识须经讨论才能渐趋深刻的,或者是要鼓励求异,导出丰富多彩的答案,因此问题可以是就课文的疑难处出题,也可以是引导想开去的题目。如《挑山工》文中挑山工深含哲理的一段话,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效果是不一样,因此教学中可先分小组交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再在班上交流。如此一来,学生既用自己的也结合别人的经验来理解这段话,自然深刻得多。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圆明园要不要重修,说说理由,学生要说出个理由,就要再回到课文,读书、思考,这是更深入的自学,带有一点点思辨色彩的自学,创新意识也在这种自学中萌芽。 总之,自学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培养。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6

●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大胆提意见、评头品足。

●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二是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三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四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要点摘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准确把握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实践载体、重点对象、组织指导原则、特点规律,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对标立规中查找差距,在上下互动中解决问题,在攻坚克难中提振信心,在思考辨析中把握规律,确保每个层级每个单位都真正取得实效。

根据中央统一安排,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县,习近平联系兰考县。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省长谢伏瞻陪同下,深入农村和窗口服务单位,同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实地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

17日上午,习近平一到兰考,就直接前往焦裕禄同志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生动展现了焦裕禄的音容笑貌和感人事迹,习近平边看边问,不时驻足。他同焦裕禄亲属和基层模范干部代表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5年前我到兰考参观了焦裕禄同志事迹展,今天来再次深受感动,引起心灵的共鸣。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纷纷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走上前去同他们握手,祝他们学有所获。1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考察。他向地税、国土、民政、房管中心等窗口的工作人员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勉励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把服务工作做好。他对工作人员和前来办事的群众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改善,政府对老百姓的服务还要不断加强。窗口单位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查摆和解决作风问题的重点部位,要在活动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从服务内容、办事流程、跟踪反馈、结果评价等方面不断改进,使服务更加精细、规范、高效。

服务中心大厅一侧,醒目的“焦裕禄民心热线”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习近平走过去同热线工作人员交谈,肯定他们将电话、微博、短信、来信来访等群众举报方式综合运用、集中处理的做法,希望他们把群众举报批转和督办到位,充分发挥民心热线的服务功能。

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是焦裕禄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首先取得成功的地方。下午4时10分许,习近平来到这里考察。他牵着85岁的张景枝老人的手来到她家,看厨房,察卧室,同一家人促膝交谈,问家里一年产多少粮食?种的蔬菜够不够吃?农业补贴和低保、医保等政策是否享受到?对新农村建设有哪些要求?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村警务室,习近平向值班民警了解农村治安情况,希望他们恪尽职守、热情服务,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护农民群众利益多作贡献。

随后,习近平同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6位同志围绕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基层干部转变作风等向总书记吐露心声,习近平边听边记。他说,兰考是粮食主产县,首先要做好耕地这篇文章。农村将要推进一系列改革,基层的同志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如何让改革措施落地,多向上级提供经验、提出建议。习近平指出,乡村面临的不少矛盾,与上级政策指导和工作作风有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上下联动,共同解决难题。要进一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渠道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傍晚时分,习近平回到住地焦裕禄干部学院,又同在此学习的兰考县部分乡村干部学员进行了座谈。大家谈学习焦裕禄精神的认识和体会,争先发言。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乡村处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末端,是我们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在座各位可以说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责任很大。现在,农村发展和管理对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家要多思考如何把基层干部当好。习近平指出,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大家来这里学习,要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习近平希望广大基层干部认真组织并带头参加好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工作上台阶。座谈结束时,习近平握着前来给学员授课的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吴金印、全国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李连成的手,向他们表示问候。

18日上午,习近平专门听取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教育实践活动要确立一个较高标准,并严格按标准抓部署、抓落实、抓检查。要整合好组织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策资源,使与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同向着力、相互协调。要把握好节律,解决复杂矛盾先行探索,用成功经验和管用办法示范带动。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大胆提意见、评头品足,特别是对群众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能够解决的要抓紧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需要上级决策或制定政策的要及时反映。要严格督导把关,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习近平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长期以来,习近平在不同领导岗位上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兰考县汇报会上,他回忆起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读了《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填写的《念奴娇》词。这首词发表在1990年7月16日的《福州晚报》上。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和他自己爱民为民、责任担当的坚定情怀。2009年4月,习近平专程来到兰考县,就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5点明确要求。

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全面的而不是有选择的。面对群众的眼睛,领导干部自我要求越严格越好,勘误纠错越主动越好。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自己以一个普通党员身份摆进活动中去,使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位。

习近平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他为此提出4点要求:一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二是下决心减少应酬,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学习充电、消化政策,多下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况,多系统思考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自觉远离那些庸俗的东西。三是实实在在做人做事,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搞“假大空”。四是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

习近平强调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见物见人,既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又围绕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制定方案、采取措施。要防止用兴办实事代替解决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只注重解决作风问题而忽视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倾向。

习近平还对兰考县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希望他们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调研期间,习近平考察了黄河兰考东坝头段,了解黄河防汛和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7

一、思品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体育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实现“塑体育人”的过程中,体育课教学具有独特的作用。因为体育课是在不同时间、空间即自然条件下于动态中进行的,与其它学科教学相比,更容易鲜明反映出学生的品质、意志、毅力、与人交往的方式等思想素质及组织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思品教育”的独特条件。另外,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出色的运动能力、娴熟的运动技巧、勇敢顽强朝气蓬勃的精神,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教研室下校听课,我上的是跨越式跳高,开场我就在学生们面前跃过了一米五的高度,学生们惊叫着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不失时机地说道:“同学们,想不想和王老师一样跳得棒呀?”“想!”学生们齐声答道。“王老师是认真刻苦训练得来的,你们能不能做到呀?”“能!”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这正是体育教学中进行“思品教育”的优势所在。

二、思品教育在体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树立最初级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思品教育”,使他们克服不良倾向、克服消极的思想,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前几年在电视和报刊上看到一则消息,中日两国小学生搞一次友谊活动,举行了一次徒步活动,日方小朋友克服生病、身体不适、受伤、脱水等等不利因素,一直坚持到活动结束。而中方很多小朋友,不是生病、受伤走不了,就是身体不适、脱水原地休息不动了,最后被救护车带回营地。这件事难道不让我们这些搞体育的深刻反思吗?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技术、技能的锻炼,而不去深入地了解学生,做细致的思品教育工作,那么我们培养

有个性色彩,并不强调统一格式,但必须有明确的、可操作的、灵活的、针对全体学生健康的目标,课时计划才能得以完整有效地实施。

教案是教学课时计划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文件。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与课堂教学关系最直接的一环。教案一方面承载教学计划的落实,一方面承载教师的学识、经验和创造性劳动,经过精心准备、认真编写的教案,长期积累下来,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目前在体育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格式教案是前辈教育工作的将是“健而不全”的人,也就使得我们不能很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能很好地完成九年义务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任务。由此看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品教育”是重要和必要的。

三、把握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及时机

体育教学中的“思品教育”工作应该在课中或运动场直接结合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项目特点进行,我们应根据教学中的可利用因素实际进行“思品教育”工作。体育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应认真挖掘,仔细研究,从中发现各种教育因素。例如集体游戏、接力赛跑和球类运动等培养孩子们具有团队精神,中长跑培养他们学习不怕苦,勇于克服困难,取得最后胜利的顽强拼搏精神,处处都可贯穿思品教育。

四、在“思品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树人先树己”

体育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思品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中“思想教育”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觉悟。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教育因素,避免单纯的技术教学,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修养水平和业务水平,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努力做到知识广博,业务精通,给予学生极大的爱心和帮助。在“思品教育”方面,教师本人只有具备纯正的思想品德,才能真情流露地教育学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楷模与榜样,也才能自始至终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教学任务里去。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是田径队教练。有一天下午训练,做准备跑时,天开始下雨,我躲到走廊下。队员们一边看着我,一边用手抹着落在脸上的雨点与汗水。当时我心有感触,立刻走到了场地中央。队员们不再犹豫了,尽力地跑完了最后的圈数。此后,凡是遇到这类情况,我都坚定地与孩子们在一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教师以身作则的道理。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品教育”,激发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教学内容、任务得以良好地完成,保证了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好评,同行的认可。

者经验和理论总结的产物,它的产生对规范和发展学校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育教学的思想、理念、目标发生了转变,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入,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新问题也在教案这一环节中逐步得以体现并解决。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8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对于他们来说,不但要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接受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一个很大的教育环节——那就是情感教育。

一、中学生的情感教育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新的要求是让每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正确对待学困生、转化学困生,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应该承担的重任。

学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很多,但绝大多数学困生是由于环境及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比如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孩子有了压力,直接影响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能力发展;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压力也影响着中学生情感能力发展;离异家庭的单亲学生情感畸形发展;家长外出务工家庭让留守学生情感缺失;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也不能获得大量的知识、丰富的情感和发展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高尚的情操。

二、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思想政治课的对策

1.发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感

我们要认真分析教材,利用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把教材中的情感信息进行捕捉与挖掘,这样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就会产生共鸣。学生被教材中的情感内容陶冶,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先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素材,如不屈不挠的战斗英雄、忘我工作的劳动模范、废寝忘食的科学家等,学生的情感都被这些牵动和丰富着。教学中,要使教材、教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冲动,陶冶学生的心灵。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各方面因素的整理,再经过艺术加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淋漓尽致地将祖国美丽的风光进行描述。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课文的内容,也深刻地体验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获得了情感上的陶冶,对大自然的美感被激发,对爱护自然环境责任感的体验得到增强。

2.以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心灵

古人云:“情乎于辞。”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谁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因而政治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而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政治课的美,这时,学生的学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再把政治课看做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一种享受。良好的教学语言,是触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因此,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这样,学生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自觉地融入教学情境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在新课导入中营造浓烈的情感氛围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同样,精彩的课前导入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在政治课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具有较大的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学习新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教师要精心备好课,将悬念的设计、情境的创设、精心的设疑等运用于新课,学生出于好奇,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较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状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笔者在讲课前就用幻灯片展示“潘多拉魔盒”,先向学生了解熟不熟悉这个故事。如果有学生知道这个故事,就让学生讲述此故事,并回答从中得到的启示(抵制不住不良诱惑会带来众多危害),那么如何抵制不良诱惑呢?由此导入新课。

通过上面的情境导入,学生就被教师很自然地引入到教师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中,学生心灵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学生受到了情的感染,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通过“启发”,增强学生信心

恰如其分的课前导入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启发”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深入,教师可把新课导入作为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启发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发展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如笔者在上《灿烂的中华文化》时,先用幻灯片展示如长城、故宫、旗袍、中国结等关于中华文化内容方面的知识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启发提问学生: “你从这些图片中能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进入本课的学习。这种先营造“启发”氛围的做法,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用鲜活的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政治课是理论性很强的科目,在很多学生看来,政治课就是说教,很多学生对学习政治课有厌倦情绪。如果在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政治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带着一种亲切、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如笔者在上《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框问题时,就运用了在全国轰动一时的上海“屈臣氏”超市案件来说明,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这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所以学生很关注这一案件,较深刻地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在上《让我们选择坚强》这一框内容时,笔者运用了2010年3月王家岭发生矿难事件这样一个题材,在生死考验面前,人的求生本能使这些矿工饿了就啃树皮和木头,吃炸药包装纸,纸箱的纸片和棉衣里的棉花等,这些在平时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事情却发生了。笔者动情地讲给学生听,引导教育学生认识什么叫坚强,这些矿工们被困在漆黑的井底179个小时后依旧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就是坚强。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当代社会,让这些父母的掌上明珠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要积极对待困境,勇于战胜挫折,坚强面对人生。这些富有时代感和新鲜感的材料,能改变过去上政治课就是讲大道理、摆事实的状况,变得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自我提升意识和能力。

所以说好的课前导入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触发点,它能迅速使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并能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达到思有方向、学有目标、获有新知、用有创造的目的。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也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政治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政治课是在说教,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9

*********

当今社会变迁非常快。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以往的一些道德规范和标准正在受到强烈冲击。明确和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非常具有现实意义。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对我们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 “八荣八耻”。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对整个社会应该都是很好的警醒。“八荣八耻”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树起了道德建设的新标杆。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学习“八荣八耻”精神,充分理解其重大意义,应是当前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公路部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

记得中央有位领导说过,一个地方公路的好坏,体现着这个地方的经济及其他一切工作的水平。作为窗口行业的公路部门,其所管养公路路况的好坏,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路政执法的公正与否,机关办事效率的高低,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窗口”的工作状况,体现了我们公路部门的形象和文明程度。每一名公路职工的言行举止都不只是反映他本人的品德情操,而且往往涉及公民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到公路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近些年来,一些不健康的、不文明的现象在公路部门也有所滋生,诸如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吃拿卡要、营私舞弊,工作态度“冷、狠、硬”等不正之风和不文明现象也较为流行。在我们身边“笑荣不笑耻”、“笑廉不笑贪”的现象还时常存在,你若是坚持原则,照章办事那么很快就会有人送你三个字死脑筋!如果你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同样还是三个字---大傻瓜!或说你“脑子进水了”如此云云,让你好人难做!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就是:知荣却不去行、知耻却偏去行。说一套做一套,台上夸夸其谈廉政楷模,台下奢华生活,出则豪华车开着、食则山珍海味,更有一些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的干部职工,与包工头打成一片,进舞厅,泡发廊,夜夜生歌漫舞,还有的干部成天不是捉摸工作,而是捉摸人,热衷于迎来送往,请客送礼、红包、土特产现象屡禁不止,以至于大家见怪不怪,甚至出现了诸如“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马上提拔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败坏了公路部门的形象。通过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我们公路部门的工作无论出现好事,还是坏事,都容易成为社会的焦点,因此开展好”八荣八耻“教育,对于公路部门的现状而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贯彻实践好”八荣八耻“尤为重要。

二、如何加强公路职工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一)在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利用公路内刊、宣传橱窗、黑板报、宜春公路信息网站及其论坛等宣传载体, 宣传”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让广大公路职工知道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知道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进一步统一公路部门为官、做人、求学、做事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准则,褒扬高尚品德,鞭挞不良行为,积极营造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良好舆论氛围,使 ”八荣八耻“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入脑、入耳、入心。二是通过与新闻媒体共同开展对话、群众讨论,道德论坛等活动形式, 在全局公路职工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搅动职工的思想,让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中,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自己的影响,深入了解 ”八荣八耻“的重要意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学习、工作实际,变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三是通过建立公路职工”红黑榜“、”道德档案“等,在公路部门内部曝光一些职工的”八耻“行为,表彰一些职工的”八荣“行为,推动职工向先进典型学习,当前要积极开展好学习陈刚毅、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明确公路职工的努力方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塑造职工的思想道德品质。四是继续推行学习型机关建设,利用公路业余党校、网络视频教育等丰富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坚持每周学习有措施,每月学习有计划,每年学习有中心主题,有活动成果取得,经常开展荣辱观的学习讨论,进一步增强职工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成”路兴我荣、路衰我耻、路好我荣、路差我耻、路畅我荣、路堵我耻“良好氛围。

(二)在深入普及上下功夫。一是通过座谈、讲座、知识竞赛、宣传栏、摄影图片展览等形式,在广大公路职工中进一步普及”八荣八耻“,使”八荣八耻“进家庭、进庭院、进道班,从而在各个方面为公路职工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利用公路职工学校等新型教育载体,深入开展好公路职工的函授教育,发挥学校育人的阵地作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真正融入到职工各种教育当中。三是结合开展”学党章、知荣辱、促发展、守清廉“、”和谐环境诚信年“等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对身边的道德行为展开评议,加强对施工企业及工程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诚信教育,真正建立起职工及单位的”诚信档案“,并加以完善,使诚信者受到欢迎,失信者没有市场。四是选择适当时机,成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及礼仪教育“宣讲团,拿出宣讲时间安排,组织宣讲活动。编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六好公路职工》教案及学习”八荣八耻“顺口溜等,印发到广大公路职工手中,让广大公路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把”八荣八耻“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进一步加大课堂学习教育,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教育活动能贯彻落实到每位职工。

(三)在抓结合上下功夫。一是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路建设与公路养护紧密结合起来,以公路的好坏作为自己荣与辱的评判标准。荣与辱的抉择,不仅表现在事关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等重大问题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公路职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践行”八荣八耻“和道德实践渗透到我们的公路建设、公路养护及其他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中,倡导正确的荣辱观。二是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各项公路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重要的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当前,要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广、社会影响大的优势,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纳入到文明单位、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路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中,贯穿到活动的整个过程。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习先进典型结合起来。要发现和宣传公路职工中的道德楷模,发现和宣传公路职工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公路职工及家属尊荣弃耻、见贤思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而且在公路管理、路政执法、工程招投标、物资设备采购等活动中严格自律、严格要求,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

(四)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建立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制度。制度是规范,是依据,是禁则,是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制度告诉和规定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所有的倡导、反对、褒奖、惩罚,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我们的职工就有了行为的规范和依据。坚持它,能得到肯定;违反它,就要受到惩处。这样,就形成了制度和机制。按照制度和机制办事,就像河水顺着堤岸流动,火车沿着轨道运行。邓小平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好制度,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八荣八耻“作为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只停留在这八句话上是不够的,还必须针对每一条标准,从公路部门的实际出发加以规范。一方面制定严厉制裁公路职工违反”八耻“行为的相关惩处规定。对工作马虎、品行不轨、一事无成的人,该调换岗位的应该马上调换岗位,是领导干部的要进行戒勉谈话,促其在荣与辱面前正确决择,特别是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以耻为荣,不以耻为耻,以荣为耻的行为要制定出具体的惩处措施,进行典型的引导,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并借助群众的力量,给予道义上的遣责,让这些行为象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得而诛之。同时加大对领导干部腐败、欺诈等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在用人与用钱等敏感问题上,要多一些公开,少一些隐秘,建立廉政责任、任前公示、工程竞标等制度。还要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做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通过有效的监督,使党员干部在利诱面前,讲党性而不去为、畏法度而不敢为、守规章而不能为、察民意而不忍为,从而为顺利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应出台一套鼓励和褒奖”八荣“的相关政策,大力表彰先进,弘扬正气。通过以德引导”八荣八耻“的正确树立,以法保证”八荣八耻“的有效落实,逐渐使”八荣八耻"从制度保证过渡为一种文化的自觉行为,成为社会大众自觉自愿的行动,形成社会的和谐氛围。其次,必须健全干部职工学习监督机制。学习的时间、内容、数量、质量要量化、制度化,要进行测评或考试,要有奖惩,结果要记入个人档案,以督促干部职工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篇10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作者:秦书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第08期

[摘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大力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活动,大力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道德;教育

[基金项目]2009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2008100战略课题)阶段生成果

[作者简介]秦书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发展,辽宁沈阳,110004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069-0002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对于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培养青少年的高尚品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荣辱观的又一新的科学概括和总结Ⅲ。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断。它继承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精神,又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它廓清了20多年来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立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殊情况,抓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德要求,提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导向,提供了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的标准,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

青少年对荣辱问题的认识至关重要。我们的青少年如果对荣辱问题认识比较清楚,言行比较自觉,贯彻比较坚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会加快速度,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会更加美好。如果对善恶、是非、美丑、荣辱分不清楚,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哪怕只有极少数人背离和破坏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也将会对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体上体现了时代特征,普遍呈现出良好态势,思想道德主流是健康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政治态度主流是鲜明的。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青少年的主流是好的。青少年不仅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而且正在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青少年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生力军。从青少年的数量和青少年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青少年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目前青少年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在对待祖国、人民这样一些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观念,在一些青少年心目中淡漠了。有个别的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重物质,轻精神;重享受,轻奉献;对金钱、物质过分崇拜,对精神追求不屑一顾。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错误观念,在青少年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不是青少年的主流,但其消极影响和辐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三、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要求,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要通过教育和实践,增强青少年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以及对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在各类学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社会青少年形成“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第一,要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价值观念渗透到课程的学习中,让青少年在知识的海洋中摄取营养,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念。

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广大青少年明晓现实生活中“光荣”与“耻辱”的深刻内涵,自觉运用荣辱观念检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三,对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要从提高青少年辨别是非荣辱的能力和意识人手,大力加强荣辱观的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讲授知识上,而是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过感化、熏陶等各种途径,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观念和行为。对青少年的荣辱观教育,还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荣荣耻耻”的环境。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的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青少年思想观念形成过程中,当然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同时青少年更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为了给青少年,包括青少年的荣辱观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必须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改善社会风气。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荣辱观的基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就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有什么样的是非、善恶和美丑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囊括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体现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性质和方向。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武装青少年的头脑,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学校党、团和社团组织活动,使青少年在党团活动中净化心灵、熏陶思想、升华认识、提高觉悟。

要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努力帮助和积极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牢固树立符合马克思主义和时代要求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五,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引导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要积极开展规则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逐步使规则意识成为青少年的行为常态,自觉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

第六,要发挥广大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力军。应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在教师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教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教职员工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学术创新,讲究学术道德和节操,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主动研究教育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不断增强育人意识,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主动、积极开展荣辱观教育。

第七,要加强校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校园文化是学校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要把学校变成一个端正学生思想行为的大课堂。一个校园形成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知、文明向上的风气,对学生就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我们必须在各类学校校园内大力倡导“八荣”,坚决抵制和反对“八耻”。要以建设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只有学校的“小环境”中首先形成良好的风气,青少年才能受到直接的熏陶,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我们既要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价值标准和衡量准绳,自觉履行青少年的权利和义务,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又要强调依靠法律制度、政策措施、行政手段、乡规民约、公众舆论和社会监督,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无私奉献 踏实工作 默默耕耘下一篇:2017温州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业务知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