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产业发展规划(共8篇)
镇产业发展规划 篇1
XXX镇(村)产业发展规划
XXX镇地处XXX城西北X公里处,辖X个行政村、X个村民小组,面积约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万亩,截至2009年底,全镇人口X万人,拥有XX、XX、XX、XX、XXXXX、XX、XX、XX等中、省、市各级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单位XX余家。农业、工商、信用联社、邮政、建设等金融机构健全。XX铁路、XX公路穿境而过。拥有XXKV、XXKV变电站X座,电力总容量XKVA。地下水资源丰富。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大中型企业聚集优势,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业、水泥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流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一、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了“XX”的种植产业和以奶牛、奶山羊、蛋肉鸡、生猪为主的养殖业,花椒面积XX亩,苹果面积XX亩,柿子面积XX余亩,奶牛存栏达到XX头,猪存栏达到XX头,鸡存栏XX只,奶山羊存栏XX只。
2、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现有各类个体工商户、企业近XX户,涉及商业、餐饮、服务、加工、矿山开采等各各方面。
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镇区现有人口X万人,建设面积X平方公里,城市功能正在不断增强,一个以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城镇正在崛起。
4、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全镇连续多年无重大刑事犯罪和治安案件发生,是省级“平安创建”模范乡镇,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5、劳动力资源丰富。全镇青壮年劳力X万余人,X%以上都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大多数劳动力外出务工,一部分在本镇各类企业工作。
二、主导任务和目标
1、工业方面
以X园区为载体,以X为依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努力把污染小、能耗低、产值高的机械加工、冶金制造等企业引进X园区,壮大工业基础。
2、农业方面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镇农业总产值X亿元以上,年均增长X%。
一是大力X产业。在巩固X等村X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新发展X、X等X专业村,年均增加种植面积X亩以上。二是发展杂果产业。在沿山的X、X、X等村,逐步淘汰品质较差的X树种,发展核桃种植,年发展面积500亩以上。三是不断壮大养殖业。以X养殖场、X村“X奶牛养殖小区”、X肉鸡养殖基地、X种鸡场为龙头,培养养殖大户,促进全镇养殖业日益壮大,力争出栏量第年递增X%以上。
3、服务业方面
提升传统行业,培育新型行业,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培
育经济新增长点。第三产业年均增长X%以上。
(1)服务于农业生产,建立为农服务的经济实体,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提升城镇传统的商业和饮食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4、城镇建设方面
以产业促建设、建城镇带产业的扩大,加快城镇步伐,三年内城镇化水平达到X%,面积达到X平方公里。规划好XX园区,开辟X条新街道(道路),每年实施不少于X个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社区服务,城镇通路硬化率、自来水普及率、垃圾污水处理率均达X%以上。
三、主要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全镇产业发展规划领导小组,镇长为组长,城建办、企业办、财政所、土地所等为成员单位,组织实施规划工作。
2、加大扶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业的帮扶、扶持力度;及时与重点企业交流沟通,了解困难和问题,帮助化解、排除影响企业生产的环境问题,保证企业顺利经营生产。
3、招商兴镇。按照产业发展需求,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实现产业兴镇,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镇产业发展规划 篇2
本文将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以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 (重点镇) 产业规划为例, 探讨区县、乡镇域产业规划的基本理念。
一、区域竞争力与主导产业规划
(一) 区域竞争力的含义
竞争力涉及到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经济主体与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是在不同层面展开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区域竞争力即是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宏观经济状况、地区形象影响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一个区域为其自身的发展在其从属的大区域中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其中, 地区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地区经济实力, 是区域竞争力最核心的要素之一。
(二) 产业规划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地区产业的结构升级、经济的转型发展, 必然体现为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和城市空间的重组。因此, 合理的产业规划是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和有效途径。所谓产业规划, 是社会生产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地域体现, 其本质是资源要素、企业组织和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布局和流动。
(三) 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
区域竞争力并不是区域内各企业竞争力的简单相加得到的总和, 它是区域内相关产业聚集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并且, 区域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各企业的实际竞争状况, 更取决于相关企业聚集中竞争与合作带来的外部效益, 从而形成的总体竞争能力。
而由区域内各类企业聚集产生的整体经济水平与主导产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在相同的资源条件下, 若没有主导产业的存在, 区域内各产业平行推进, 其经济不可能取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最早对主导产业功能进行明确系统分析的学者是罗斯托。他重新评价了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 发现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的演进与产业部门重要性的依次变化存在着对应关系 (见图1) 。在众多的产业部门中, 经济增长总是先由某一部门采用了先进技术, 减低了经营成本, 拓展了市场, 增加了利润和积累, 扩大了对其他部门产品的需求, 从而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这一产业就成为这一时期该区域的主导产业。
由此可见, 主导产业是指基础性的, 同时占有一定比重的、技术先进、增长率高、关联度强, 对其他产业有较强带动作用, 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起支撑作用的产业和产业群, 其发展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区域的规模与水平。
综上所述, 主导产业是整个区域经济系统内各产业间竞争和协同作用的核心。因此, 必须要正确选择并努力发展地区主导产业, 在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的相互作用下, 区域内才能形成有序的产业结构, 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二、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区域产业规划
比较优势理论是来源于国际贸易学的一项重要概念。即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今, 比较优势的原理广泛应用在各种竞争合作之中, 例如区域的经济发展、企业的发展定位、求职者的比较选拔等。任何可能发生比较和差异的地方都能适用比较优势原理, 包括区域产业规划领域。
合理的区域产业选择和规划需要以比较优势的运用为前提。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有利于防止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趋同化, 避免重复建设, 节约土地资源, 使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与布局更加合理, 使区域内各产业协调发展。
鉴于比较优势具有多层次性、综合性、动态性和潜在性等重要特征, 比较优势在产业规划领域的运用尤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资源禀赋差异和产业特征差异。
(一) 资源禀赋比较
资源禀赋优势是最容易认识和利用的比较优势之一, 但同时也是包含内容最广, 基础性和综合性最强的一项要素, 大致包括物质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基础资源、文化人才资源、科技技术资源和制度政策资源。其中, 物质环境资源是基础, 例如地区的区位交通条件、土地资源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以文化人才资源为例, 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高效的社会运行速度对高素质人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进而使该地区各类产业在人才素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二) 产业特征比较
1. 基于生产特征
从生产的角度看, 产业优势是指区域的某类产业在生产成本、生产质量和规模经济效应等方面与其他地区同类产业间的比较优势。以单纯进行生产成本比较为例, 只要本地生产的某类产品的成本加上运到销售市场的运费小于市场所在地生产的同类产品的生产成本, 就表明该地区这一产业具有比较优势。而这一地区所具有的资源、技术实力则是降低产品在该地区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因素。
2. 基于市场特征
从市场的角度看, 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广阔的市场意味着较大的需求, 从而使得该产业在发展动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此外, 市场需求还是有层次的, 既有现实存在的市场需求, 也有潜在待挖掘的市场需求。
对比资源条件和产业本身这两方面的要素, 资源禀赋差异是基础性要素, 而产业特征差异虽然基于产业自身特征, 更受资源禀赋差异的决定和影响。某种产业的发展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则是以这两方面要素为主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 各类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是会随着不同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发生变化的, 这是比较优势动态性特征的体现。以信息产业为例, 其发展优势必须以互联网的高度发展、经济发展对信息依赖度的不断提高为基础, 所以信息产业的发展在21世纪远比在20世纪末期更具有发展优势。因此, 在衡量某一产业的发展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 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将会产生的潜在影响。
综上所述, 比较优势理论为研究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即区域产业发展, 尤其是主导产业的规划要扬长避短, 发展有特色的产业, 注重资源禀赋结构的运用、改进与升级, 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 进而在区域经济上形成优势竞争力。
三、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 (重点镇) 主导产业规划研究实例
平谷区是北京东部发展带北端的重要节点。而峪口镇作为平谷区重点镇之一, 其主导产业的规划和发展直接影响这一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一) 北京市域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要明确峪口镇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首先需要摸清北京市域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的基本态势。长期以来, 北京的产业结构布局呈现出圈层式特征:第一圈层为中心城区, 即城市功能核心区, 优势资源高度聚集, 经济总量大, 以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第二圈层是城市发展新区, 主要发展制造业、科技服务业、房地产业等第二产业;第三圈层为生态涵养区, 经济总量小, 产业特征不明显, 未来发展也应以保障和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为基础。
综合分析北京市域的产业空间布局特征, 大致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 产业布局极化特征明显, 优势资源过度聚集于中心城区, 多中心格局尚未形成。无论从中心城功能疏解的角度, 或是新区发展需求的角度看, 北京新城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具有较大余量, 需要通过规划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 发掘和有效利用新城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 (2) 大部分地区, 尤其是中心城区外的产业功能定位不准确, 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 未形成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进而也使得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尤其是新城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 从北京市域产业发展的整体态势上看, 平谷区位于第三圈层的生态涵养区, 产业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但同时受生态限制也较明显 (见图2) 。因此, 在现阶段新城加速发展的时期, 合理分析地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做好产业规划对于挖掘平谷区峪口镇的发展潜力, 促进经济快速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 平谷区峪口镇的主要资源禀赋分析
峪口镇地处平谷区西大门, 与马坊镇、金海湖镇同为平谷区三大重点镇之一。随着京津冀及环渤海区域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第三极的逐步崛起, 平谷区成为连接京津两大城市的重要节点, 后发优势凸现。
1. 区位交通资源
京平高速公路于2007年建成通车, 形成了平谷连接中心城、CBD、顺义临空经济区的快速通道。尤其是京平高速公路开通后, 峪口镇与北京中心城区的车程缩短为1小时, 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见图3) 。
2. 生态环境资源
平谷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水系相对独立, 水体污染较少, 是全国生态示范区之一。而峪口镇更是环境优美, 生态品质突出。全镇地势北高南低, 自北向南由浅山向平原过渡。镇域北部是丘陵环绕的盆地, 原生态植被种类众多、覆盖率高;镇域南部平原地区是大片农田与鱼塘, 龙河和洳河两条水系分别从东北和西南穿过, 整体上构成了全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比周边地区, 峪口镇林地、水域、农田等生态环境资源丰富, 尤其是具有大面积可利用的山区浅丘资源 (见图4) 。
3. 历史文化资源
平谷区峪口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峪口村在明代前成村, 因地处深山谷口, 而得名峪口。历史上的峪口村为军事要地, 设重兵把守, 使村镇得以不断建设发展。尤其是清代以来形成的峪口大集, 是平谷西北地区重要集镇, 至今久盛不衰。逢每周二、周六, 峪口大集人头攒动, 商贾云集, 商品琳琅满目, 使该地区具有浓厚的民俗商业传统氛围。
4. 经济社会资源
当前, 北京市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优质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管理集约化、城市发展国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正在成为发展趋势。要顺应这一趋势, 必须切实加强郊区城镇与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峪口镇作为平谷区重点发展的城镇, 政府对此也加强了社会经济资源投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真抓实干就必须把发展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产业、行业、具体的项目上, 靠创造一个又一个符合郊区实际的项目来落实发展的任务。当前, 各区县都要抓住区县财政改革的机遇, 统筹安排好财政资金, 下大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抓好发展, 创造性地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
(三) 峪口镇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峪口镇、马坊镇和金海湖镇是位于平谷新城周边的三大重点镇。其中, 马坊镇位于平谷新城西南, 以发展都市型工业及现代物流业为主;金海湖镇位于平谷新城东部, 以发展旅游业为主 (见图5) 。峪口镇的产业定位需要做到与新城及其他两个重点镇的差异化发展, 必须以比较优势的利用为基础。
1. 第二产业发展策略
对比平谷区三大重点镇, 峪口镇发展第二产业的优势好于金海湖镇, 但不足马坊镇。从区位条件来看, 马坊镇距离京平高速更近, 交通优势更明显;从土地资源来看, 马坊镇规划产业用地资源是峪口镇的1.5倍以上。而峪口镇已有的第二产业中, 服装、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占有较大比重, 但发展状况不佳, 主要体现为企业质量和效益不高, 缺乏科技技术含量, 对地区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存在不良影响。
由此可见, 峪口镇发展第二产业并不具有明显的土地、经济、交通、人才等资源优势,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第二产业仍然是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因此, 峪口镇地区的第二产业发展虽然核心竞争力不足, 但尚需进一步巩固, 并且重点在于加快产业升级。
从峪口镇的资源条件来看, 自然生态环境是地区的核心优势。峪口镇第二产业的发展需要以环境友好型工业为主导, 主要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清洁能源设备的生产制造。第二产业的发展应做到制定企业准入标准, 杜绝低效和污染项目引进,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积极引进低碳排放项目, 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提升区域产业品牌和经济效益, 解决农民就业增收。
2. 第三产业发展策略
对比平谷区三大重点镇, 峪口镇与金海湖镇的山水自然地貌条件都较好, 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目前, 金海湖镇凭借自然山水和将军关古长城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 旅游业起步较早, 发展较好。但峪口镇的现状第三产业发展薄弱, 旅游休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全镇的资源条件分析, 峪口镇发展单纯的旅游业优势不如金海湖镇, 而高端商务休闲产业的发展却具有较强的优势。第一, 峪口镇自然生态资源比较丰富, 适合利用北部山区的自然环境优势发展观光休闲业, 同时镇区商贸气氛浓厚, 民俗商贸和旅游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传统;第二, 随着近几年北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均GDP已经突破9000美元大关, 人们对商务休闲等高端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 潜在市场广阔;第三, 随着道路及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峪口镇与城区交通便利, 基础环境建设水平较好, 对发展高端商务休闲业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因此, 峪口镇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以商务休闲、旅游、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为主导。尤其要依托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积极开拓市场, 重点引进高端商务休闲项目 (商务休闲总部区和世界清洁能源论坛) , 重塑重点镇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提升峪口镇的区域价值与产业层次。
3. 第一产业发展策略
峪口镇地区虽然林地和平原广阔, 但除北部浅山区果林业发展较好外, 平原地区的农业尚保留传统耕作方式, 发展水平落后。
峪口镇的第一产业发展应因地制宜, 进一步利用好浅山和平原地区的土地和生态资源, 利用商务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粮田变菜田, 果园变公园, 鱼池变垂钓园”, 集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 提高第一产业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 峪口镇产业空间规划
为适应产业发展的升级, 峪口镇地区还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因地制宜, 实现“一心、两区、两带”的主体产业空间 (见图6) 。
“一心”即镇区综合服务中心, 为全镇的集中建设区。应在完善镇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集中建设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两区”即北部商务休闲及生态涵养区和南部龙河高效农业设施园区。北部山区以建设商务休闲总部、世界清洁能源论坛为主导, 带动二产、三产中的主导产业发展, 是提升全镇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点地区。其中, 商务休闲总部区拟设置七大产业构架, 即商务办公、会议培训、生态居住、娱乐运动、康体养生、休闲商业和休闲农业。
“两带”即昌金路观光采摘带和密三路城镇景观带, 重点利用区域的主要交通设施优化地区产业空间形态, 提升区域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
综合以上对北京市域及平谷区产业布局、发展的分析和对峪口镇地区主要资源禀赋的梳理, 峪口镇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定位更为清晰明确。
峪口镇地区的产业发展应逐步贯彻“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其中, 以生态、绿色、郊野、外向型、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端商务休闲、环境友好型工业、商贸等产业将成为峪口镇地区的核心主导产业, 带动全镇相关产业的发展, 逐步提升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进而辐射带动平谷区西北部乡镇的发展, 使峪口镇成为平谷区西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摘要: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区域产业规划的核心则是以合理分析区域资源特征和产业特征为基础, 遵循比较优势的原理, 正确选择地区主导产业及其发展方式。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峪口镇产业规划为实际案例, 探讨基于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区县、乡镇域产业规划的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陈秀山, 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 2005.
[2]崔功豪, 魏清泉, 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孙久文.区域经济规划.商务印书馆, 2005.
[4]吴殿廷.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孙久文, 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6]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事局, 北京市科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7]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年—2020年) 评估报告.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
镇产业发展规划 篇3
关键词:土地规划;数据检查;质量控制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是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国土部门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土地规划管理需要一个标准化、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支撑,规划数据质量存在问题,将影响国土部门对它的应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五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层规划,探索乡(镇)土地规划数据质量控制意义重大。
1 乡(镇)级规划数据内容
规划数据内容丰富,包含空间数据、规划表格、规划文本及元数据等。土地利用规划建库中,乡(镇)规划数据库以县为单位建设,包含的主要数据内容有:
1.1 空间数据
1.1.1矢量数据
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和规划专题数据,其中基础地理数据包括境界与行政区、地貌等。土地利用规划专题数据包括基期现状要素、目标年规划要素、规划基础信息要素。
1.1.2栅格数据
规划栅格数据是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规划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图件设计、图面整饰而形成的规划图件。
1. 2 表格数据
规划表格数据是规划文本附表数据按照数据库模式进行的组织存储,存储规划指标、规划内容等重要信息。
1. 3 文本和元数据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区域总体情况的描述,包括规划背景、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实施措施等。元数据是对规划数据的说明,便于数据使用者了解数据的相关情况。
2 规划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在測量学中常用误差来度量。规划数据误差来源广泛,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源数据误差、规划要素的表达、规划数据的采集、转换、加工处理等均能带来误差。数据误差不可避免,只能用科学的方法尽量将误差降低。
2.1 制定质量控制体系
2.1.1作业方法保证数据质量
作业过程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杜绝随意性以保证成果质量。
2.1.2作业流程保证数据质量
当前作业工序在没有通过检查的情况下,绝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作业,这样可以有效杜绝不合格工序引起的连锁反应,避免错误的累积。
2.1.3 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监察力度
针对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不同的工作阶段设立质量检查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抽查作业员工作成果。
2.1.4落实“多级检查”制度
质量检查是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过程数据随时检查以及对数据成果进行作业员自检、作业组互检、专职检查员抽检的方法控制数据质量,是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2 过程质量控制
2.2.1数据资料收集与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质量控制的重点是资料的现势性、完备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资料的内容以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要求为准,收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及文本、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应为验收合格的成果,电子图件数据各图层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坐标参数、系统库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否有总面积的差异等,对存在问题的数据,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使之合格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2.2数据预处理过程质量控制
在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到规划基期数据转换时,要检查转换前后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是否一致,并分析原因;在规划空间数据采集时,如电子矢量数据质量较差,应将栅格图件配准,进行矢量化采集;各空间要素图层采集完成后,应对空间图形数据进行检查,重点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重点建设项目、土地结构调整综合图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图层均不允许重叠。
2.2.3数据入库过程质量控制
2.2.3.1空间数据入库
数据入库过程中还会引入新的误差,包括由计算机字长引起的舍入误差、由拓扑叠加分析引起的误差以及入库操作不当均可能引起的误差。在数据检查无误的情况下,导入规划修编软件后应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各类面积的计算、表格的汇总,检查与规划文本中相关数据是否一致。
2.2.3.2非空间数据入库
在非空间数据入库过程中,需要人工录入大量规划属性数据。数据入库人员要有扎实的规划专业知识,同时要严格按照规划编制软件的要求进行录入;要尽量避免由于粗心导致录入属性数据不正确,保障数据录入内容的准确率。
2.3 成果质量检查
2.3.1数据完整性检查
主要检查规划数据的合法规范性,即成果数据在命名、结构规范性和内容完整性、目录及文件规范性、数据格式正确性、数据有效性、元数据是否完备准确等。
2.3.2空间数据检查
空间数据是GIS的基础内容,它被誉为GIS的“灵魂”。空间数据是空间实体位置和相互关系分析的主要依据,空间图形数据质量检查也是规划数据质量检查的难点。
2.3.2.1空间数据基本检查
空间数据基本质量检查主要检查空间数据内容是否完整,参考基准是否符合要求,范围是否合格,如图层完整性、数学基础正确性、行政区范围与二调数据一致性。对于行政区范围与二调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要在GIS软件中对其进行调整,个别图层确实不存在,则要在数据库说明文本中进行描述。
2.3.2.2空间图形数据检查
①矢量图形数据
空间图形数据检查主要检查空间数据库实体的坐标信息与真实地理位置的几何误差及空间实体的矢量特性(点、线、面)、形状、方向等与真实值的相符程度,包括空间实体的相互关系(如包含、相交、相邻等),点、线、面层内拓扑关系检查,线面拓扑关系检查,数据拼接检查,碎线、碎片多边形检查。
②栅格图件数据
土地规划图件是土地规划布局情况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国土部门后期对土地规划成果进行应用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媒介。栅格图件数据来源于矢量图形数据,是用特定图例系统对其进行整饰设计形成的图件。要保证栅格图件质量首先要保证其矢量数据库的正确性,其次对各规划要素符号表达、图面整饰、使用的图例系统正确与否进行检查,总之图件要既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又能增强规划内容的显示力。
2.3.2.3空间属性数据检查
空间属性数据质量检查主要检查空间数据的属性结构是否规范,属性内容是否正确,包括图层名称规范性、属性数据结构一致性、代码一致性、数值范围符合性、编号唯一性、字段必填性。
2.3.3表格數据检查
表格数据检查主要检查表格的完整性、数据结构一致性、代码一致性、数值范围符合性、字段必填性、表内逻辑一致性、表间逻辑一致性,表间逻辑关系不一致的情况应对相关表表内及表与表之间所涉及的图层进行方案分析。
2.3.4规划内容检查
规划内容检查主要是核查数据库内容是否符合规划编制有关政策规范。对规划内容质量检查细则的理解是合理分析错误原因的关键。此外,在规划内容检查时,表格数据的读取比较频繁,上下级指标一致性检查、文本表格一致性检查及图数一致性检查都要检查到表格数据,要手动检查表格填写内容等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及内容的正确性。
3 结束语
乡(镇)级规划数据库的质量控制是一项集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数据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成果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是保证数据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规划数据建库和质量检查过程中,人工操作自由度大,且人为疏忽或错误给数据检查和修正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作业员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有效减少规划数据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TD/T 1027-2010,《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s],国土资源部.
[2]黄鼎成,郭增艳.科学数据共享管理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
某镇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篇4
某镇位于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全镇土地总面积13225公顷,辖27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全镇有林地面积745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56.3%。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围绕深入实施“双带动”发展战略,以建设经济文化强镇、打造生态旅游名镇为中心,以争创全省特色文化旅游园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镇为目标,突出“一条线,两长廊,六大片”建设,增加森林资源、调优种植结构、创建特色精品、提高绿化档次,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干三年,林果满园”,着力建设生态乡镇、山水乡镇、宜居家园、幸福枣乡。为实现以上目标,提出如下规划:
一、林果生产规划
倾力打造“十里梨花长廊、百世神童流芳、千年紫藤常青、万亩梨园飘香”的特色品牌,突出发展以大枣、黄梨、核桃等为主的林果生产。
1、大枣 以黄沙路两侧为发展重点,向外辐射1000米范围内以堰边栽植为主;黑石大枣中心区见缝插针,以补植为主;葛石村、柴庄村适宜栽植枣树的地块全部栽植枣树。计划每年新发展大枣2000亩。
酸铃枣树改接 沿黄沙路两侧以及北部山区酸铃枣树集中的区域,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改接。计划每年改接1000亩。
2、黄梨 黄梨是镇的一大特色,每年都要举办梨花节,我们要在新品种引进、扩大规模上狠下功夫。以刘庄、张崖、鹿崖等村为重点,力争每年新发展梨园面积300亩,到2017年,沿神童山环山路两侧全部栽满梨树,倾力打造“十里梨花长廊”景观效果。
3、核桃 重点以涧西岭、宁庄岭等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大力发展薄皮核桃。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涧西岭核桃发展到5000亩,涉及的村有涧西、三埠、兴龙等村;宁庄岭核桃发展到10000亩,涉及的村有宁庄、朝东庄、北庄等村。
4、着力打造56公里绿色生态画廊 56公里绿色生态画廊自东云岭开始,沿枣园路、东部山区环山路、北部山区环山路,到西北部山区环山路河洼水库止,沿线空挡地方适宜栽植枣树的栽植枣树,适宜栽植梨树的栽植梨树,适宜栽植核桃的栽植核桃,适宜栽植金银花的栽植金银花,适宜栽植桃、杏的栽植桃、杏,适宜栽植苹果的栽植苹果等等。在发展新资源的前提下,必须大力保护现有老资源,不准采伐、移植、买卖大树,因为这是老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
二、畜牧生产
镇是畜牧大镇,突出龙喜诚畜牧养殖和丰达黄粉虫特色养殖示范带动,大力发展饲养小区。主要以石集、夏庄、沙埠、张家崖等村为主,发展奶牛养殖。力争使石集奶牛养殖达到600头以上,西官奶牛养殖达到300头以上,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奶牛养殖。
三、汉马河小流域治理
镇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规划 篇5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某某镇位于山区和平原的接合部,岩马水库位于镇中心地带,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林果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漫山遍野的梨花、桃花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湖光山色,林果飘香,岩马湖周围的梨园花海与蓝天碧水相映生辉,分外美丽,“岩马夕阳”被列入枣庄市八大自然景观之一。环水库周围的溢洪闸桥头堡、发电站放水塔、岩马公路站等建筑,结构奇特,古朴典雅,与一望无际的碧水相映成辉。四面环水的朱山岛,林木葱郁,果树繁多,是良好的鱼类观赏和休憩基地。此外,寺沟村的降福寺、国旗山庙会、独古城遗址和唐太宗东征传奇、望母山鬼谷子登山望母等人文资源十分丰富。
岩马湖巨大的旅游潜力,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广泛关注。XX年,我镇专门邀请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实地考察和详细论证,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大打招商引资牌,积极做好旅游开发文章,并于XX年6月1日与澳门华泰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投资XX万元开发朱山岛合同,建设驻驾山庄。目前,驻驾山庄已建成唐代风格的大殿、旅游餐厅、高档洗浴设备、大型宾馆、岩马女神像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高标准的山体绿化和美化,于XX年国庆节正式对外营业,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全市及周边范围内树立了一定的旅游品牌。同时,岩马湖东岸的九龙溶洞为我市最大的地下溶洞,开发洞长已达400余米,配置了灯光设施。洞内各类钟乳石发育齐全,造型奇特,景观缤纷怡人,光彩夺目,极具观赏价值。XX年国庆节同时对外开放,门票定价为20元,年平均门票收入为50000元左右。同时,环湖周边还有旱海石林奇观,配套建成了万亩生态林果园和千亩莲藕池,使水上娱乐、溶洞揽胜和湖畔观光相得益彰。以驻驾山庄为主体,以溶洞为支撑,集餐饮、旅游、度假、休闲、娱乐、垂钓于一体的岩马湖旅游区主体构架已形成,岩马湖旅游风景区已开始展现其优美的环境和无尽的魅力。
二、旅游业发展规划
岩马湖是枣庄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库),某某镇是闻名遐尔的“林果之乡”,山水花木的美景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每年4月梨树、桃树开花季节,自发而来的游客已形成一定规模效应,利用周末休息日来湖区垂钓游泳的游客也有相当数量。
当前,规划开发的岩马湖旅游区内,旅游资源以湖水、山地、果园、溶洞等景观为主,岩马湖的大坝建设较为突出,自然旅游资源景观组合较好。
旅游区的自然景色具有西奇东秀、南舒北幽的特点。野外勘测初步查明,面积为16.7平方公里的湖面,是规划区最主要的旅游资源,同时,湖西南的薄山礁石、湖周山麓的果林带、南部的国旗山、湖周围的文明生态经济村,欧峪村东南的山涧、庙岭村南部伸入湖中的“半岛”等,均是我镇具有良好开发潜力的自然景区。
(一)驻驾山庄及九龙溶洞主景区。镇党委、政府将近一步督促引导驻驾山庄加大投入,搞好周围环境的绿化及基础设施建设,按照3a级景区的标准补充建设,拓宽溶洞规模,争取两年内建成3a级景区。
(二)驻驾山庄旅游景区休闲渔业示范点。充分利用岩马湖2.3万亩大水面和长达40多公里的湖岸线,把休闲渔业建设成为岩马湖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建成枣庄市其他景区不可比拟的旅游优势项目。严格按照国家休闲渔业示范点的创建要求,加大投入,在垂钓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等方面抓紧抓好,促进休闲渔业和岩马湖旅游综合开发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渔业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石材。我镇有丰富的花岗岩资源,目前已建成苏州香山古建某某有限公司,生产各类园林、庙堂等装饰用石,有技术熟练的加工技师。今后,我们将重点加工适宜家庭使用小型石磨、石臼等日用品,并批量生产装饰石狮、梅花鹿等大小雕塑,以满足游人的需要。
王庄堡镇旅游发展规划(郑文静) 篇6
————王庄堡镇旅游发展规划
王庄堡镇副镇长 郑文静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产业振兴,而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可以提升农村产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提升农村形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乡村休闲旅游发挥了乡村资源禀赋优势,适应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契合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政府要主导乡村旅游发展
政府应搞好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市场环境、抓好重点景区的上档升级、推动景点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政府要把乡村旅游发展摆到工作全局来谋划推进,整合部门资源,多位一体统筹推进;优化乡村旅游投融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投资乡村旅游;政府要请乡村旅游方面的学者、专家对全镇的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指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同质型的资源遍地开发,造成竞争加剧,导致资源浪费;政府还要加强市场监管,制定一系列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的规章制度,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结合当地情况吸纳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载体是农村、核心是农民,三者之间紧密相连。农民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能动主体,没有了农民,农业和农村将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和农村。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其中。农民是乡村文化的承载者,很多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只有通过当地村民才能真实的表现出来,如果换成其他主体来表现,就失去了其乡村性和原真性。所以必须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吸纳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旅游,既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又减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当地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要以市场需求为主,促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是城市居民,因此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必须体现休闲性,能够让来到乡村的城市居民慢下来,能够使其得到身心的放松。乡村旅游也是城市居民回归自我、回归自然、寻找乡愁的地方,因此乡村旅游的产品设计必须体现乡村性,要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体现乡村的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让城市居民在乡村释放“基因”的原始性,找到精神归属。同时让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的体验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得到快乐。
(四)必须因地制宜,不能遍地开花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依托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不能遍地开花、人云亦云。乡村旅游要想持续发展,客源是最主要的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当地的资源特色和开发条件,不能盲目地将成功地区的发展模式进行照搬和模范,每个地区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复制性,一定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的发展类型。
(五)树立文化自信,让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还应树立当地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形成特色各异的乡村旅游产品,比如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开发为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节事旅游等类型的旅游产品,也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已经成型的旅游景区形成明显的旅游产品互补优势,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二、旅游资源现状与重点项目规划
王庄堡镇坐落于北岳恒山山间小盆地,唐河纵贯山麓,浑源、灵丘、繁峙三县交界处,203省道、G18荣乌高速、s45天黎高速纵贯境内。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有500年历史的商贸古集镇,曾经是方圆数十里的商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故有“堡国”之称。据于“两口一关”之间,即西河口、团城口、平型关,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明初洪武年间筑王庄堡堡城,城垣南北长一里、东西宽半里,其东城墙和南门犹存。塞北一绝汤头温泉,莲花山,鹿鸣山,海藏寺,红门寺等等。
(一)汤头温泉康养小镇
项目占地17平方公里,分为汤头温泉康养小镇(4平方公里)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13平方公里)两个区域,分三期进行分步建设。包括汤头疗养院改造、北魏温泉宫建设、汤院酒店建设。具体规划布局:将原有的温泉洗浴功能进行扩展,打造水上乐园、风情街区。将现代娱乐项目与原始温泉的休养、疗养项目进行串联,街区两侧设立手工作坊、民俗戏台、美食餐厅、特产商店等,街区内设置免费的温泉足浴长廊和景观节点,提高街区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将街区尽头与唐河串联,游客从风情街出来可自行划船,沿唐河一路向北前往王庄堡村鹿鸣山。
(二)自然村落莲花山景区莲花山中奇特的巨石,巨石边的小溪,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是藏入深山人未识的小家碧玉,是一片没被开发的处女地,一切保持着天然的风貌,四面环山一道沟,沟两面山貌各不同,东边裸石嶙峋,西边郁郁葱葱,是爬山休闲的好去处。现已建成海藏寺以及小广场,接下来计划建造露营点、胶囊旅社、露天观景台。开辟几处平整的草地,供游客开展篝火晚会,由本镇文艺爱好者编排大型历史情景剧《穿越堡国》,再现王庄堡悠久传奇的历史故事。
(三)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依托本村历史渊源、绿水青山、交通发达等资源,在王庄堡村,汤头村种植时令鲜果,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发展有机农业,阶段性组织开展“文化节”,“采摘节”、“五月十三传统庙会”等主题活动,吸引八方游客,采摘新鲜的特色果蔬,馈赠亲人好友。
(四)原始传统村落小牛还村以其传统农村村貌保护与开发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农事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手工艺、特色民宿、农家乐等系列乡村休闲度假产品,让游客亲身体验一把“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田园生活。
(五)古寺遗址小寺村红门寺
奇石嶙峋、巍峨耸立,小溪蜿蜒,漫山遍野的黄芪花,奇石缝里的山桃花,还有各种各样神奇的传说,这就是美丽的红门寺。传说这个寺院是佛教与道教之红门,想入教的人们必须先从这个寺院进入才算是正规录取,它与五台山和恒山在同一轴线上,距五台山60公里,距恒山50公里,既是五台山和恒山的上级领导机关,又是五台山和恒山佛教与道教之间相互交流的一个驿站。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摄影和写生的文人雅士,如果你喜欢探究奇石和古史的秘密,那么可以来参加这里举办的摄影展、绘画展,并满足你所有的猎奇感。
镇产业发展规划 篇7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模式探索
把云南省建成民族旅游特色小城镇战略目标的实施以来, 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技术设计权威部门进行了小城镇规划建设模式实践活动, 让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在规划设计上和建设过程中得到实践, 美丽的临沧在各乡 (镇) 逐步形成。小城镇规划是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茂兰镇基本概况
茂兰镇地处云县的东北部, 距县城25 km, 介于东经100°10′~100°25′, 北纬24°46′, 南北长96 km, 东西宽83.5 km, 国土面积384.8 km2, 耕地面积5.5万亩。全镇15个村委会, 236个村民小组, 2012年末国内生产总值2.198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15 989万元, 第二产业1 630万元, 第三产业4 356万元, 财政收入652.85万元, 支出652.85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 643元, 人均口粮368公斤, 非农业人口人均纯收入12 316元, 人均口粮315公斤, 总人口41 002人, 其中农业人口40 438人, 集镇居住人口8 931人, 经过全镇人民共同努力, 农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家园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二、茂兰镇小城镇规划建设概况与存在问题
1. 规划建设结构单一, 规划程度低
在茂兰镇规划建设中, 小城镇集镇中心区域规划建设内绝大部分是老居民区和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住地、小城镇试点区、农田地、空闲地块、市政公共设施的道路、给水排水、电线电网等16.7公顷规划区域面积, 一期、二期规划建设项目由于项目资金、群众主观意识工作难度大等问题, 规划建设与中央、省、市、县规划建设要求差距太大。小城镇规划建设含金量低, 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 制约着小城镇规划建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 加之近几年来小城镇规划建设存在着基层党委、政府只忙于完成上级项目抽查验收工作, 缺乏科学规划建设发展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从而加大了小城镇规划建设艰难程度。
2. 规划建设取得成就不一
一期规划建设区域内效益低, 近年来国家加大城市和小城镇规划建设投入力度, 出现了房地产开发商热潮, 城市和小城镇规划建设取得很大成就。2003年云县被省级列入小城镇规划建设试点镇的有幸福镇、涌宝镇、大寨镇、茂兰镇。而茂兰镇是全县乡镇中一期开发规划建设效益最低镇。经过开发18 961 m2土地, 共计投资723万元, 仅可以出让小宗地89宗, 回收354万元。最主要的是茂兰镇政府中心区域长期处于“脏、乱、差”的状况 (2005~2010年) , 通过二期投资1 173万元治脏、治乱、治差环卫工作和环镇公路、主大街道、次干道给水排水规划建设工作, 小集镇新家园建设工作, 逐步治理“脏、乱、差”现状, 道路成了规范网络系统, 给水排水及镇容镇貌明显改善。“小桥流水”的集镇中心区域初步形成。
3.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投入不足
小城镇规划建设投入一是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二是市、县、镇财政投入;三是企业、开发商和群众资金投入。应当说几年来国家拉动内需投入到小城镇规划建设的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全镇投入资金每年不少于几百万元, 但是乡镇基层几乎无乡镇企业, 很少有房地产开发商来投资开发, 这样就造就与实际需要投入相差甚远。
三、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措施
1. 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茂兰镇小城镇规划建设一期相对滞后, 通过二期根治“脏、乱、差”现象, 对移民大街进行建设道路、下水道、人行道改善建设, 对主大街、茶马古道、环镇公路、老长土路面、农贸市场给水排水1 173万元基础工程实施, 把茂兰土地管理所、字守开、字守祥农户进行折搬迁, 使得小城镇规划建设区域内道路成贯通规范网络系统, 取得一个良好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基础。新区进行3 600 m2土地规划, 培育出规划建设高起点的新亮点, 走“政府职能+安居工程+科学规划建设”的路子, 将会形成道路网络化, 市政建设规范化, 人居环境美化亮化的集镇中心新形象。
2. 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投资条件
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投资条件包括:一是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采取积极“金融、财政、税收”等宏观调控政策, 微观放活多样性融资渠道政策, 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县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要把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不断加大小城镇规划建设投资力度, 使小城镇规划建设内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3. 在人是第一资源上做大文章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是小城镇规划建设最核心关键的问题, 不发达地区经济问题, 要从发达地区经济模式学习。人作为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最活跃的因素, 是第一资源, 而经济欠发达初级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人, 由于历史、现实人文环境、地理位置限制, 人们在山吃山, 在山靠山的小富即安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政府部门要用好小城镇规划建设专项资金, 搞活社会各方面资金, 采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高起点小城镇规划设计模式, 树立昆明、大理、西双版纳、丽江民族文化旅游小城镇建设形式。参照爱华镇、涌宝镇、幸福镇小城镇规划建设可持续科学发展成功典型案例, 结合民族旅游茶马古道实际, 走“政府职能决策科学化+开发商经济效益最大化+群众得益民主化”的路子。
四、结语
茂兰镇小城镇规划建设再次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立足于茂兰总体上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的实际, 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巩固和提升支柱产业, 更加注重小城镇规划建设对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将看到, 富裕文明开放和谐社会主义新茂兰镇小城镇在建设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云政办发[2008]259号.
镇产业发展规划 篇8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土地整理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
1.1 总体目标
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
1.2 具体目标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2)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提高耕地质量和等别。
(3)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促进高标准基农田的持续利用。
2. 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
2.1 土地利用现状
2.1.1 土地权属
项目区土地全部为集体土地,现由锦秀堂村、红旗村和锦旗村承包使用,承包手续齐全、合法,四至明确,面积无误,无土地权属争议。
2.1.2 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2014年4月份提供的测绘资料和土地清查结果,项目区整治面积1430.11hm2。耕地1087.43hm2,占土地整治面积的76.04%;交通运输用地即农村道路28.47hm2,占土地整治面积的1.99%;水利设施用地即沟渠141.86hm2,占土地整治面积的9.92%;其他土地172.35hm2,占土地整治面积的12.05%。
2.2 新增耕地的来源分析
项目区耕地主要来源为盐碱地开发。盐碱地耕层土壤含盐量在10g/kg左右,地表有盐碱皮,大部分为硫酸盐土,土壤质地沙、粘不等;地势比较低洼,地底下水埋深在1.0m~1.5m之间,改造的难度不大,是本项目的主要耕地来源,可开发面积152.94hm2。其次是土堆、废弃渠和粗地堰的清理。项目区现有田坎9.4hm2,对部分渠系进行削背改造,废弃渠道开发成耕地,渠道衬砌缩小断面,都可以增加耕地面积。除此之外还有沙地10.01hm2,沟渠52.75hm2等。
3. 工程布置与设计
3.1 土地利用布置
本项目的土地利用布局,以修复灾毁工程、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扩大农用地、耕地土地面积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要目的。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项目区各类用地变化见表2。分析表2,项目区耕地将全部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现状耕地面积1087.43hm2,整理后增加了180.39hm2,增加到1267.82hm2。林地栽种农田防护林4.16万株,新增农田防护林面积14.55hm2,林地面积达到14.55hm2。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条件,以及村民的意见,农田防护林主要布设在一级田间路两侧(循环路)。农村道路占地面积为58.63hm2,比现状增加了30.16hm2,形成通畅的道路网,为项目施工及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提供便利交通条件。沟渠,为进行农田灌溉,在工程布局上采用防渗渠道灌溉,对原有土渠断面进行削坡缩减,对部分旧渠系进行清理,整理为耕地,规划后沟渠用地89.11hm2,减少了52.75hm2,大部分改造为耕地。现状田坎占地面积9.4hm2,通过土地整理全部变为耕地。项目区现有盐碱地152.94hm2,全部整治为耕地和农村道路。项目区现有沙地10.01hm2,全部整治为耕地和农村道路。
3.2 土地平整工程
3.2.1 田块设计
田块土地平整:按条田化建设要求和格田建设标准,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进行田面平整。以斗、农渠为田块,毛渠为条田,条田长为100m~600m,宽为75m~150m,毛渠控制面积5hm2左右;每个条田内形成多个0.1hm2的格田,局部高差正负3cm,土地平整土方按挖填平衡设计,剩余土方按积土清运处理。土地平整以毛渠控制为单元,顺水方向1/3000~1/5000,格田以毛渠边侧地面高程为顶点,顺灌水方向田面坡降1/2000~1/3000,每个平整单元以田埂为界。
田间积土清运:对于项目区内的田间积土,采用机械清运的方式,原则上以项目区内消化为主,用于道路铺设和填充低洼地,项目区积土29.01万m3,其中道路,渠道和低洼地填方26.4万m3,剩余外运积土2.61万m3,用于村庄内填充低洼地。清运积土后的田块地面高程与相邻耕地相同,达到灌溉有保障的耕地水平。
3.3 灌溉和排水工程
3.3.1 水源工程
灌溉水源来源于项目区北边的总干渠,项目区总面积1607.07hm3,年引水灌溉总水量1205万m3,项目区内从总干渠引出4条斗渠即人民渠、自富渠、羊登渠、军渠为四个队(社)提供灌溉水源。人民渠控制灌域面积213.38hm2,自富渠控制灌域面积425.82hm2,羊登渠控制灌域面积479.24hm2,军渠控制灌域面积512.17hm2
3.3.2 输水工程
本次设计斗、农渠均采用轮灌的灌溉方式。项目区新建农渠17199m,改建农渠18831m,开挖土方1.52万m3,回填土方4.90万m3;开挖毛渠96569m,开挖土方1.65万m3,回填土方2.78万m3。
3.3.3 排水工程设计
项目区各级排水沟淤积严重,不能正常运行,本次设计对项目区内斗、农、毛沟进行疏通,改建斗沟1条3859m,开挖土方工程量为1.91万m3;新建农沟16条13056m,开挖土方工程量为10.03万m3。
3.4 田间道路工程
3.4.1 田间道设计
道路设计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100KN位标准;路网密度,田间道网密度合计不超50m/hm2,生产路路网密度合计不超50m/hm2。
3.4.2 生产路设计
生产路为人畜下田作业和收获农作物服务,路面设计为土路面,素土夯实路基,能满足小型农用机械的通行和人工田间作业与管理的需要,生产路路面宽2.5m,路基宽3m,路面高出田面0.30m,素土路面0.30m,间距75m~150m布置。新建生产路98821m,改建生产路4886m。素土垫层共93337m3。生产路回填积土9.33万m3。
5. 结论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的是形成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设施配套、高产稳产和生态良好,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农田。
(2)巴彦套海镇具有一定的土地整理潜力通过土地整理可新增耕地180.39hm2,新增耕地率达12.61%。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盐碱地开发、土堆、废弃渠和粗地堰的清理、沙地及沟渠。
(3)通过巴彦套海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农田基础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名冲.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2] 师文祥.山西省应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3] 樊惠芳.灌溉排水工程技術.黄河水利出版社[M]2011.
【镇产业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镇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06-09
镇生物产业发展工作汇材料07-12
氢能产业发展规划05-08
扶贫产业发展规划05-17
健康产业发展规划06-09
养老产业发展规划07-10
花卉产业发展规划08-22
南通产业发展规划09-02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12-20
楚江镇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