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从专业到管理

2024-05-16

黄勇从专业到管理(精选8篇)

黄勇从专业到管理 篇1

本文上从谈为什么需要专业----》到什么是专业----》什么叫够专业---》什么叫比专业更专业

我记得在我17岁生日那天,一早起来就决定请几个好朋友一起晚上到最好的一家酒楼去吃饭,让大家好好开心一下,但到晚上之前,还是要有一个中午,中午我就到路边小店去吃面,很快坐下,叫牛肉面,服务员送上面时,我无意中观察服务员动作,一手放在腰间,另一只手紧扣碗边,大母指无意中放在碗内,(现在都想起,真的,太不卫生!)放在桌面上,转头就走,可能因为他很忙;但我又注意到他的大母指上好油.天!我无意中的注视,让我大倒胃口.都没有心情把这碗面吃下去拉,那位服务员的大母指刚才可能粘到面汤.哎..!只好偷偷付费走人.

晚上到酒楼,一进门每一服务员面带微笑,“您好,欢迎光临”,上菜时都手拖举盘底,面带微笑,来到您的面前,轻轻放在桌面上.一切感觉就是这样好.

小小的服务工作也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有过专业培训后的服务员就是要比没有专业培训过的服务员做得好,服务的好,其实做其它的事情也一样都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做到专业.所以我们需要专业知识.需要专业知识给别一种威慑!

在电影《300斯巴达克勇士》中但利欧带领他的部队前行时,遇到德克瑟斯和他的部队时,有一段对白:

利欧说:“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部队”

德克瑟斯:“我以为你的部队我和我一样多”

利欧说:“难道不是嘛”

他接对着德克瑟斯身边说“你..你是做什么的?”;

那个人回答“我是陶器工”

利欧又问“你你是做什么的”“

另一个个人回答”我是雕刻师“

利欧又问”那..你你是做什么的?“

那个人回答”我是铁匠“

接着利欧就转过身来对他的部队说”斯巴达克的勇士们,你们是做什么的?!!!!“

斯巴达克的勇士们用雷鸣般的号叫回答给德克瑟斯.

利欧说”我的士兵比你多“;

这一段说明他们斯巴达克的勇士们是勇士,是战士,是专业打架的!比起那些不够专业的人顶用多拉!人不在多,在于精!做事情关键是要能做到关键的点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在”突破传播“公司中国地区CEO来我们这边做演讲时(全球著名广告公司)

他说”你们要做的就是要使自己变得够专业!“

那什么才是够专业拉?

在<<解析极限编程>>一书中有一个园艺师傅事例(其实是谈价值观的):是说我们可以在书本上获得园艺知识,但并不能使你脱胎成为园艺师.因为真正的园艺师比懂得更多,其次即使我们已经掌握的,他也比我们做得更好.园艺技能很重要,因为没有这个技术根本不能为园艺师.但是即使学会所以的技能也依然不能成为园艺师:也许我们正为得意于自己的剪枝技巧,可园艺师却认为我们正在摆弄的棵树更本就不应该种在那里.因为这是他依照花园的整体感做出的直观判定.

上面的描述说明专业不是单一的从书本知识或技能实践来衡量的,而是综合的通过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通过长时间从事这件事情.将专业溶入自身,能灵活的应对事物的变化,融会贯通.这样你就真正的成为专业人士,有自己的价值观,能独立的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定,这种判断力也就是别人不可模仿的能力,也就是绝对竞争力.

只不过到那个时候你做这件事情可能也有就开始灵感,灵感将触发创新,这样会让我们不段处在自己的创新幻想中,疏忽一些事情!疏忽了什么拉?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它去理发,找一位理发师给他理发,

他告诉理发师”我把我后面的头发剪一下,因为太长哦“;

理发师:”恩..先生我能给你一个建议嘛,我感觉你的发形应该这样剪,这样剪会怎样“;

之后那个人接着说”下一次有机会,我再这样理好嘛“;

结果理发师动一下剪刀,还没死心的说:”不会花费你太多时间的,我认为可以这样剪,可以换个风格!“

那个人又说”先照我的理吧!“;

理发师说:”以我多年理发的经验,应该这样理..“;

那个人有一点不高兴的说:”现在问题很严重,换一个理发师吧,还是按照我说的做拉!“;

理发师:”也很无赖,只好按照顾客的要求理发拉!“;

那个人在交费时在顾客建议那里写下”推举自己想法的时间不正确,沟通方式不正确,态度更不正确!“;

可能上面的事情大家都会遇到过.但可能大家也会坚持自己的想法,理发师应该先知道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发型,要和客户做好沟通.再认真将客户需要与自己的高超技艺相互结合,这样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你相向而行,可能你就失去这个客户!

在商业开发中,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客户,客户需要是什么,其次才是我们去实现这个客户需求.很多人都没先弄清楚别人想要什么,就开始做拉,想到做完就能拿米拉,心急切得很!这种我们就不谈论哦!但还有另一部分则是不懂得和客户沟通,长期从事技术失去与别人沟通的能力,认为技术就是最纯洁,高尚的,最有威慑力,这种威慑力足与侵蚀客户的思想;也更多的否定别人!但现实却是相反的应该是客户思想侵入我们的思想!我们要客户要求做,出来的软件就是客户想要的,你感觉一下,这样多,多开心.但还有另外的就是在大公司有专门的需求分析师来与良好的客户沟通,有了一个好的中间环节,但却又产生着另一个问题,需求分析师与工程师的沟通,需求分析师分析师不懂得技术,不能让工程师很好,很快的理解他们的需求分析,就像最著名的”领域驱动“书里面说的”需求分析师理解客户需求就很可能有误,工程师从需求分析师理解需求文档也有可能有误,那出来的软件,问题一定很严重“!这样谈来真的太可怕!其实我们很多好的方法解决常见的就是需求分析师需要跟踪客户,而工程师需要融入需求分析中!这样做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在这里就不聊这个!其实我们读上面写的我们会发现出现问题大多都在”与人沟通“,”与人之间的协作上“,专业,就要与别人协作,和你周围的人达到公事的机会.是与别人达到公事为目的,与客户产生双赢局面!要有利用我们专业为客户服务的思想!这样”协作“才会容易出现!而协作是建立在”沟通“之上的,如果假设有一个关于专业,协作,沟通的金字塔,那”沟通“就应该是塔尖之上,因为只有”沟通“的好,才能产生协”作“,才有协作的好的使用专业技术!即”沟通“比专业更专业,将金字塔倒过拉,也是人生发展之路,人在社会上行走,最基本的就是与人”沟通“.如小时候妈妈说的:”如果你在外面找不路,你可以问一下行人!“,

来谈谈从专业到更专业

要展现你的专业技能,也别人愿意看你展示,客户愿意接受您的工作!

专业与非专业的程序员不应该狭义的用技术水平的高低来衡量,而是综合的专业知识,技能实践,适应能力,责任心和沟通能力等!缺一不可的!当我认为专业的程序员至少不能缺少沟通能力!

只不过专业的程序员又怎么啦?没有生活色彩,天天对电脑。没有生活,那来爱好和专业!

祝:大家也要有享受生活的心!

希望每日学习技能的IT业兄弟们,不要将儿时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的技能丢拉!记得小时候在我们这里要加人活动,只要大声说”来一个",就行拉!

来自:www.cnblogs.com/worksguo/archive//03/13/1103704.html

黄勇从专业到管理 篇2

我国从1956年起就批准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1986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下达了《关于对远洋院校专业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通知》,从航运公司的角度明确了航海类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迫切要求。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以办学目标国际化,质量管理程序化,学生管理军事化的三个专业核心建设思路被提出。由此可见,在航海类专业实行学生半军事化管理是航海类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目标之一。

1 航海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试行半军管制度进行学生管理已有一个学期,对于在学生管理中所体现出来的管理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文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半军事化管理现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目前我系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主要管理制度有以下几条:

1.1 半军事化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条例

组织机构的搭建和岗位设定是进行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在遵循分层管理,逐层汇报的原则下。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组织融合了系部主要领导、学生管理岗位教师、学生干部等各层群体。其中,由系主任、系党支部书记分任大队长及大队政委,从而使系部领导能够真正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及时了解基层学生管理老师和学生干部在管理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学生管理老师及各班级辅导院任中队管理职务,再从各班级学生干部及班委会成员中选拔优秀学生干部任小队管理职务。从而形成纵向管理,逐层汇报的管理模式。从而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的上传下达。

1.2 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一日生活制度

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是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参照部队军事化管理的具体实施内容,因而合理的制定学生在校的起居,学习,及管理的各项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和服从意识,培养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校进行学生统一管理和培养。其中主要包括统一学生作息时间,列队出操及列队上课,学生着装,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等各项方面。

1.3 半军事化管理内务卫生管理制度

内务卫生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于学生在校寝室及个人卫生等各类生活习惯做到约束和要求。做到内务卫生每日一整理,一周一评比,一月一大检查。尤其是对于航海专业学生来说,其主要学生均为男生,因此个人卫生问题及生活习惯问题更加显得重要。半军管的执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寝室脏乱差等情况。

1.4 学生军容风纪,队列管理制度

此项管理制度主要在于通过进行标准队列训练锻炼学生军体素质,提升学生精神风貌。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严格要求的队列队形练习。要求学生通过训练后,课外活动、广播、体育课集队时做到快、静、齐,精神焕发,从而展示了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良好的训练素质,体现了水运男儿的精神风貌。

除了以上的各项管理条例以外,目前执行的半军事化管理条例中还包括“学生请销假制度”,“半军事化管理量化评分细则”,“学生考评及奖惩制度”等各方面管理制度,在此不一一介绍。

2 半军事化管理制度运行经验成果及不足

由于当前各项规章制度仍处于试行阶段,在总结其取得的成果同时,也需要发现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其中半军管在执行中所体现出的成效主要有一下几点:

2.1 提高了学生纪律意识

学生在执行半军管制度过程中,纪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中尤其表现在XX航海班。其各方面表现均相比较大一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大规模缺课及旷课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抑制,经过学生和老师的反映,本学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2 降低了上课迟到率,缺勤率

通过半军管集合列队的要求,学生在课前统一集合列队上课并进行相应的考勤。促使学生养成了按时起床,准时集合的好习惯。对于学生要求在7:45统一集合列队上课一项,就得到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好评,这一方面体现出了我们航海专业学生的健康向上的积极面貌,同时也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在该校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3 起到了督促学生内务整洁的作用

在半军管一日生活制度中明确要求寝室内务一日一查的生活制度,其中要求各生活委员每天早上在集合期间对各寝室进行统一检查,督促学生养成了起床叠被,整理内务的好习惯。解决了学生寝室,尤其是男生寝室脏乱差的问题。

2.4 锻炼了学生干部能力,发挥学生干部作用

半军事化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是在通过半军管制度的学习和管理中所养成的自我约束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在学生中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通过学生干部来执行半军管制度的相应检查和考勤。并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够独立的解决一些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终做到学生自治的核心目标。

2.5 明确了学生管理制度,做到公平统一

半军管制度的本质在于其制度的执行,和其他学生管理方案一样,半军管制度的持续稳定运行的诀窍就在于其制度的公平化和合理化。而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半军管制度从几个方面来解决此类问题,其一是建立合理的半军管组织体系,实现逐层负责,多层管理的金字塔形结构。其二是在考勤制度上创新性的构建独立的相互监督的考勤模式。通过班级考勤,半军管部门考勤和监督部门三个部门的独立考勤而进行相应的比对,借此避免在考勤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同时在半军管制度实行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学生在管理上的过度约束和抵制;②制度自身部分要求可能存在脱离实际情况;③学生干部的能力仍与要求有所差距;④半军管制度的覆盖面需要包括整个学管和教学体系;⑤半军管的考评机制及制度评价标准不明确;⑥工作体制和各部门间的组织关系仍然不够清晰,高效。

3 制度的改进和提高

从开展航海专业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过程中来看,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丰富管理方式及内涵,加大力度建设半军事化管理队伍。从通过半军事化管理的手段来对学生进行约束和管理,到上升到把其作为一个体系化制度的高度,还有一下几点可以着手改进。

3.1 实现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简单来说就是过程的纪律与结果的反馈相一致

在任何体系管理的组织结构中,信息流的重要性就如同人体血液一样重要。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搭建起整个组织的血脉流通关系。同时也需要注意信息这个血液在流动过程中的监督和最后结果的反馈。只有我们随时注意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反馈,才能够时刻改进在运行中体现的不足之处。

3.2 提高管理者及学生干部的管理和领导水平,借以形成共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的过程中,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来说,笔者也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经验和管理水平中暴露出的不足,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他校的优秀管理经验来进行弥补。多多加强该校与他校之间就半军管经验的交流和互通,学习他校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想法,能够极大的有助于该校半军事化管理相关的管理者的水平,增强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也是需要经过不断端粒和提高的。对于学生干部的管理,既要关心爱护,了解学生干部的一举一动。同时也需要制定职责考核标准,把考核的结果与学生干部的最终考评相挂钩。

3.3 加强文化管理在半军事化管理中所凸显出来的作用

总的来说半军事化管理和准军事化管理实现的主要壁垒,就是被管理者在执行相应管理制度中所体现出的高度自律的意识。对学生进行航海专业及军事化管理的文化熏陶,能够促使学生从抵触学生管理到学生自我管理的转变。而文化和制度相互结合,才是制度管理的高级手段。

总体来说,航海学校进行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的重点还是在于师生上下的统一认识和支持,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共同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既要学习部队军事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要结合航海专业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从而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注意半军事化管理组织结构建设,积极融入学生干部力量,挖掘学生自管自治的能力。最后还要注意到,实施半军事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管理任务。因此只有实现将管理制度转变为院校特有的管理文化,通过常年的经验积累和提高,最终完成从制度认同,制度执行,最终达到融入学校文化的高级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伟,季超.航海类专业学生半军事化管理实证研究[J].学理论,2009(20).

[2]宫春玲.加强半军事化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01).

[3]石庆贺,马云芹,唐洪鹏,杨传平.航海类院校学生半军事化管理文化建设初探[J].航海教育研究,2012(01).

黄勇从专业到管理 篇3

一、政府主导,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

2011年上半年,房山区政府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环节设备设施,发放户用垃圾桶61664个、垃圾收集袋350万个,为社区配备垃圾分类桶(240L)3083个,统一标识3500张;购置厨余垃圾运输车7辆、其他垃圾车8辆,专门用于推行垃圾分类社区和单位垃圾运输。

二、专业监管,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宣传指导

房山区城镇地区垃圾分类工作启动后,实施垃圾分类社区的147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主要由环卫部门负责管理,分布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按要求开展垃圾分类,每人负责2-3个垃圾站点,现场指导居民正确投放,督促居民积极做好垃圾分类。2011年,房山区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通过政府采购形式,委托保洁公司运营管理(每户居民以10元/月标准支付给保洁公司用于对指导员的补贴)进行招标,由中标单位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有限公司和北京源心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对今年新推行的26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绿袖标指导员进行招聘,实行企业化管理,主要对象以企业员工、社区志愿者为骨干,以劳务派遣、40-50岁人员和下岗失业者为主体,以再生资源回收员为辅组成的联合共同体。主要职责是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专业知识,引导居民树立垃圾分类意识;向居民传授垃圾分类的方法和小窍门,指导居民正确投放与便捷分类;行使绿袖标的监督职责,实时提醒居民按规范分类和投放,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做好二次分类,把不符合规范的垃圾袋二次分拣、二次投放,以保证垃圾分类的效果;为政府部门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协助社区和政府部门做好其他临时性工作。由环卫所组建成立监察队伍,设置监督协调员16名,对垃圾分类社区绿袖标指导员进行检查、指导、考核,并负责指导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站点设置等精细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由专业管理向专业监管的转变,由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管理,这种模式在全市开创了先河,走在了前列。

三、企业运营,属地负责,分类收集处理

按照制定下发的垃圾分类配套设施设置标准,由区环卫所和社区单位共同按照标准设置到位,小区内的垃圾桶等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由区财政投资、区环卫所统一采购发放;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要求自行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在厨余垃圾末端处理方面更加规范,过去,垃圾分类地区产生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经过分类投放后,厨余垃圾由专用收集车运往良乡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站处理,处理产生的有机肥料提供给园林部门用作植物肥料,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可回收物处理一部分由居民送至商务局设置的固定回收站点,另一部分投至楼前可回收物垃圾桶,由再生资源回收车进行流动收集,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企业,取得的资金专门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其他垃圾由环卫队专用收集车送至中转站打包压缩后送填埋场处理。而如今,垃圾经过分类投放后,厨余垃圾由区市政市容委环卫所负责统一收集,分别运往良乡微生物厨余垃圾处理站、燕山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进行生化处理,产生的肥料提供给园林等部门用于堆肥;可回收物由北京海川得益废品回收有限公司收集压缩打包,运往盈创再生资源房山分拣中心进行分拣—北京林海运通纸品有限公司进行纸品再生—北京博源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进行制版(纸版加工)—北京纳百川纸箱厂、北京匹比纸箱厂进行纸箱制作-北京永丰泰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完成高档纸包装胶印,形成以纸为核心的“回收—再生—制版(纸版加工)—纸箱—回收”产业链;其它垃圾由环卫专业队负责收集,运往田各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填埋。

四、公开透明,加强监督考核

按照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垃圾分类要求,房山区投入专项资金制作了公示栏,对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所指具体内容、收集单位、处理单位、监督电话等进行了公开公示,既使广大居民进一步了解了垃圾分类有关知识,又对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起到了监督作用,在垃圾投放过程中如发现垃圾桶损坏、垃圾投放错误等问题,可随时拨打监督电话反馈到责任部门进行处理。盈创再生资源房山分拣中心,下设垃圾分类项目组,实行主管负责制,负责试点小区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的全面运营管理工作乡镇、办事处设站长,社区设组长,负责辖区内垃圾分类工作。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社区,由参与管理的企业合理安排绿袖标指导员上岗时间(每天6个小时,上午7∶00-9∶00,中午11∶00-13∶00,下午5∶00-7∶00),从而保证了这支队伍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居民流动高峰期,全员上岗承担垃圾分类任务;在其他时间段轮流安排30%人员上岗承担优美环境宣传员任务;在业余时间,由分拣中心统筹安排承担居民的家政保洁、小时工和社区的临时性任务等,并对辖区内老幼病残弱势人群随时提供人性化服务。在对绿袖标指导员的考核管理方面,建立出台了《岗位职责》、《考核管理办法》、《奖惩制度》、《服务规章》等规章制度,分拣中心管理人员每天严格按照公司下达的按时上下岗、不脱岗,统一着装,垃圾按标准分类合格率100%,垃圾桶内外干净、整洁程度四项内容进行定时或不定时的常规检查与抽查;实行“日抽查”、“月考评”方式,对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个人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厨余垃圾桶内不允许有其它垃圾,每发现一份扣1分(1元钱),其它垃圾桶内放置别的垃圾不允许超过三份,每超一份扣1分(1元钱),月考核厨余垃圾、其它垃圾为优秀的按政府补贴标准给予绿袖标指导员10%的奖励;每月向绿袖标指导员发放一些肥皂、洗衣粉等劳保用品,从而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五、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分类效果明显

2011年上半年,共印发垃圾分类宣传页2万份、倡议书2万份,悬挂横幅400条,张贴标识牌670个,34个分类社区分别以悬挂横幅、粘贴海报、发放宣传页等形式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区市政市容委先后组织了“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进校园”、“周四垃圾减量日暨绿色乡村月走进祖村”、“垃圾分类环保大讲堂”、“做文明有礼的房山人 垃圾分类进社区”等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对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开展垃圾分类的意义等方面知识进行了广泛宣传,营造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为普及垃圾分类奠定了基础。

通过广泛宣传、指导员上门服务、激励考评等一系列措施,使社区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示范区的居民已初步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和监督。企业运营参与,一方面以垃圾分类为契机,加快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另一方面以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为基础,促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和落实,使分类后的可回收垃圾直接进入商务系统,经过专业清运、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等特有形式,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全过程治理模式,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的目标。

专家点评:

房山区“政府主导-专业监管-企业运营-属地负责-社区(村庄)发动-居民参与”的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有几个亮点:各个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垃圾分类管理有序有效,无论是政府还是专业部门,无论是是企业还是社区(村庄),都各显其能;环环相扣,形成科学的闭路循环,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带动,促进了垃圾分类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从盲从到理性 篇4

西方先进管理的引入不是一个工具介绍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几乎所有的管理书籍所谈的企业都是世界上非常优秀的企业、非常卓越的企业,比如:波音公司、通用公司、沃尔玛、宝洁公司、雀巢等。很多西方跨国企业之所以优秀,他们往往把数年的亏损作为实现占有中国市场抱负的基石。一个必须产生当期利润的企业管理和一个可以亏损数年的企业管理,怎么可能是同样的运作和管理?

所以,如果我们花大量的时间过分追求完善的体系、流程,或片面追求完美产品等,只能是一种误解,只能是投入产出严重失衡,同时错失中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就好比他们谈的是成人的生活方式,是富人的生活方式,是如何活得更好的方法;而我们需要的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方法,如何从生存到发展的方法。中国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如果没有速度与跨国企业的差距就很难缩小,甚至不断拉大。海尔、联想、伊利、远大等这些企业近十年的成长是原来规模的几千倍,甚至上万倍。这些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在思维上不盲目,在理性管理上是中国市场上奔跑的最快的一批兔子。要实现中国企业管理的正规化,思维不再盲从,就需要适合中国国情的运营规范化管理模式。

盲从一:管理就是赚钱 可以常换常新

有的企业是抱着有钱赚就赚,能赚到钱,就说明管理的好,

其理由就是“不学什么管理也能干得好,没钱赚就换个赚钱的行业,不在乎管理是否能跟上竞争对手”。原来做食品的,总想着开矿钱来得快;做制药的,去做房地产。但是,在中国遍地是金的历史已成为过去。任何行业都会有企业经营不善,倒闭关门。贸然进入陌生的行业进行投机,将会成为泡沫的牺牲品。

这种短视性,不仅阻碍了管理者的进步,更给组织带来了伤害。对于经营性质的企业来说,赚到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绝不是唯一的指标,还应包括市场地位、无形资产、组织效用等多个前瞻性指标,唯有此,才能使企业赚钱得以持续。

【理性解读】:在现在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更应该加强对管理的学习,关键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并且实现经营的持续化、正规化,才能为企业家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否则,你就会失去竞争力,就会失去价值。

盲从二:经营管理“背靠背” 寄希望“空降兵”

管理的实践性、创造性和变化性使人有些难以捉摸,理论上的管理在实践中不是很实用,所以,看起来很难学,不是谁都可以学会的。总认为,管理是正确的做事,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经营做好了,管理差点无所谓;管理做得好,经营做的不好,也是白搭,领导就是做正确的事。

并且,不少企业将希望寄希望于花重金找到一个“高人”,即能够改变自己企业落后管理局面的“空降兵”。根据有关统计数据,95%的“空降兵”是失败的。往往是经历三顾茅庐、高度信任、高度授权、与团队摩擦、业绩下降、矛盾激化,最后要么走人,要么“空降兵”被彻底同化不再热衷于变革。

【理性解读】:企业需要的应该为:“效能是做正确的事,效率是正确的做事”。许多企业高管、老板在管理中对管理和经营的混淆,严重的误解了管理的功能。经营主要的含义是(对一事业)运营、运转、筹划。这些恰是管理的功能所在,而且管理还有正确的决策和提高效率之职能,因此,可以看出管理的内涵是包含经营功用的,简单点说,经营行为也需要管理。

光明日报-从管理到治理 篇5

从管理到治理如何实现“一字之变”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用“社会治理”的概念代替了“社会管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由“管理”变为“治理”,体现了治国理政理念的与时俱进。

划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

一一访江苏省南京市市长缪瑞林代表

本报记者郑晋鸣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虽一字之变却内涵深刻。”南京市市长缪瑞林代表说,正如政府

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要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记者:如何理解一字之变的内涵?

缪瑞林代表:社会管理强调技能和技巧,而社会治理则是更高层次的管理,管理者本身也要被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要先从白身找原因想办法。治理的外延是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管理者的权力要受到限制,要划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其次,管理强调的是政府和人民的“单边关系”,是政府管人民,而治理则有更丰富的内涵,治理是政府与人民共治,有互动、有协商。只有推进

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今年,南京重点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工作,依法深化街道社区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加强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等。

记者:如何划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

缪瑞林代表:划清权力与市场的界限要求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不能只被动地当“守夜人”,该政府管的必须管到位,如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等。

过去一年,雾霆让南京人民吃了不少苦头,今年我们要铁腕治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深入整治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家,压低GDP增长速度,腾出更多改革空问,治理环境污染。

记者:南京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有哪些有益探索?

缪瑞林代表:化解社会矛盾,让人民群众实现安居乐业是社会治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长治久安。2014年元旦,南京市级机关大院向白姓开放,400多名市民与政府工作人员零距离、面对面畅聊,提出不少好建议,我们计划将这一活动长效化、常态化。此外,南京还建立了社

情民意反映机制,定期开展视频会议、网络问政等,使得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能保障。

从问题倒逼到全民合作

一一访海南省三亚市市长土勇代表

本报记者土晓樱

在近年游客快速增长及旅游服务标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作为旅游城市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解决好游客需求和城市负荷之问的矛盾?三亚市市长土勇代表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三亚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土勇代表: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实行问题倒逼机制,即白己主动去寻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2011年4月,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民生体验活动的通知》,要求市政府副处级以上干部深入基层,对民生问题进行亲身体验。

体验者须每周至少向市政府办公室提交一份体验报告,费用由个人白理。这一举措推出后得到各界好评,随后在全市四大机关推广。

通过连续3年的民生体验活动,三亚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了解民生疾苦,解决了大量民生诉求,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从外在感受转为内在动力,有力推动了三亚服务型

政府的建设。

此外,我们还设立了社会公众举报平台,请市民和游客帮我们查找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果问题查实,给予10元至20元不等的奖励,推进了城市管理者与市民、游客的良性互动。记者:推进社会治理方面三亚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土勇代表: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市民的合作,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为企业服务、行业白律、行业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我们还将向国家申请立法权。今年两会期问,我提交了《关于赋予三亚市地方立法权的建议》。三亚作为国内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城市快速发展,撤镇设区后成为目前全国唯一没有建制镇的地级市,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具有不少特殊性。如果有了地方立法权,将更有利于

为三亚的城市和旅游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一访河南省济源市市长土宇燕代表

本报记者崔志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让我们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更加明确。”河南省济

源市市长土宇燕代表说。

记者:从“管理”到“治理”,济源的做法有什么特点?

土宇燕代表:济源是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市,早在2005年就被确定为国家电了政务信息

安全保障试点和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调研基地。先发优势和示范带动,形成济源市城乡一体化

社会治安管理防控机制,以城市社区、镇区和边远农村为层级,城市社区化、农村城镇化、管理

网格化、服务社会化的精细化管理服务,以信息化引领,呈现出由管理到治理的体制机制活力。

整合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健全联动机制,完善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

办结和过错追究等制度,积极推广便民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和面对面服务,以人

为本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推动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记者:智慧城市建设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哪些新变化?

土宇燕代表:济源市去年启动的城市视频监控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一期在全市建设监控探头760部,数据中心存储空问达到1000T,这是满足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保障等方面需要的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和数据中心。集公交车、公共白行车、出租车等交通出行方式查询和出租车电召为一体的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已经建成。市民卡项目将整合利用济源现有的各类平台和资源,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建设及运营模式,覆盖全市各个城市公用事业领域,实现和

从管理到治理须领导模式转型 篇6

作者:罗宗毅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4031 今天,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流话语和普遍共识,但仍然有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缺乏法治思维,习惯于依靠行政权力发号施令,继续沿用过去一些旧的领导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其做法与当今依法治理的要求大相径庭。正如总书记所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习惯于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管理经济,习惯于用超越法律法规的手段和政策来抓企业、上项目推动发展,习惯于陈旧的计划手段、强制手段完成收入任务,这些办法必须加以改变。”

可见,在由“管理”走向“治理”的路上,领导干部如何尽快走出不适合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传统领导行为模式的误区,转换领导方式,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领导行为方式有哪些

当前,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的传统领导行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行政命令型”做法。用这种方式工作的人,信奉权大于法,有权就可以藐视一切,将个人置于法律之上、群众之上,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开展工作,认为公权力是用来管控私权利的,自觉不自觉地要求群众履行义务多,主动保护群众少;讲方便执法多,讲方便群众少;处罚制裁多,提供服务少;硬性管理多,协商疏导少。在对待群众利益诉求时,盛气凌人,以权压人,习惯“爱你没商量”式的“为民做 主”。那种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法推动发展、追求政绩的做法,均属“行政命令型”做法。

“疏通关系型”做法。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遇事“找熟人”“走关系”而不是“走法律”的工作路径。为了地方发展,不走法定程序,往往通过整合人脉资源和人情关系,向有关权力部门要政策、要资金、要项目,“跑部钱进”。其主观用意也许是好的,采用的方法往往也是出于无奈。但这种“重情轻法”的做法,脱离法治轨道,导致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产生腐败。例如:一段时间以来,“争高铁”成为热词。一些地方领导围绕高铁走线、设站,发动各种资源,四处奔走斡旋,托人情,找关系,打“悲情牌”或“优势牌”,非要争取高铁站在本地落户不可。从“争高速”到“争机场”再到“争高铁”,走正当程序争取未尝不可,但热衷于“跑领导”“跑部委”“跑专家”,找关系“通融”,用人情“摆平”,借权力“开路”这些做法,除了受地方保护和局部利益驱使之外,也折射出了法律规则意识的缺失。

“满足需求型”做法。一些地方领导面对矛盾和冲突,常常采取满足需求、息事宁人的做法,习惯于“人民内部矛盾用人民币解决”“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本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却助长了部分人“不闹不解决”的心理预期。一方面强化了部分人无理取闹、漫天要价的欲望,另一方面又造成“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社会不公现象,增添新的社 2 会不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这种解决问题的做法,有违社会公正,使那些坚守良知、正义与规则的人对法治丧失信心。

“特事特办型”做法。有的领导认为,只要目标合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管怎么做都是对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有的地方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在维稳过程中不是依法办事,而是采取超越常规的“特事特办”的做法来摆平民众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诉求,只求稳控结果,不管具体过程,只重目标,不重程序,或对违法违规问题软弱让步,不敢依法处置,“花钱买平安”。或是简单粗暴地采取截访、拘留等形式对待上访者,将政府维稳行动与民众维权行为对立化。

“运动整治型”做法。例如,专项治理就属于“运动整治型”的一种。打开网页、报纸随处可见新闻标题中出现这样的字样:“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生活垃圾专项治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小金库专项治理”等等。查阅党政机关文件,“专项治理”“专项整治”的提法也随处可见。这种方式威力大,见效快,容易形成高压态势,产生明显绩效,但“运动型治理”属于应急手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政策目标单一,忽略管理的可持续机制,只有阶段性意义,如果频繁使用,不利于常规治理能力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模式已确立20多年,依法治国也已提出近20多年,上述种种超越法律法规的现象至今依然随时可见,而且在部分领导干部中形成习惯,根深蒂固。面对人民群众权利意识明显增强的新情况和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拿不 3 出新思路新办法,仍然自闭于原有领导行为方式的“惯性系”,不断重蹈覆辙,使得国家法律的执行和中央改革措施的落实变形走样。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上述种种错误做法不断出现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认识误区。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现在是“法治初级阶段”,“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依法就没法办成事,办成事就不要依法”。有的认为依法办事条条框框多、束缚手脚,只要能办成事,什么办法都可以用,当前改革发展是主要矛盾,发展需要不断改革创新,而法治具有相对稳定性。二者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允许“良性违宪”和“良性违法”。只有突破“条条框框”,才能实现“超常规”发展。有的对法律采取实用主义态度,法律对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有利的,就依法办事,否则就将法律束之高阁。有的视法律为治理老百姓的工具,把法律主要用于对人,而不是对己,主要用于治民,而不是治权治官。这些错误认识的背后,透视出了一些领导干部对法治的误读,以及在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方面的欠缺,说明我们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还没有与时俱进。

路径依赖。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无论成功或失败带来的体验,会对他现在和将来产生强大的影响,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这种现象颇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只要进入了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其习惯做法会在以后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一旦进入锁定状态,想要摆脱就会变得十分困难。分析一些 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可以看到他们过去的老经验、老套路对其现在的行为选择影响甚大。

素质短板。这些年来,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有了很大的加强和提高,法律正日益成为领导干部判断是非、行使权力、实施管理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也应看到,不少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仍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不少缺陷和问题。一是法律知识缺乏。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缺乏对本职工作应有的法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急需从广度和深度上对应知应会的法律知识予以扩充。二是法律意识淡薄。不具备与依法治国相适应的“法律至上”“主权在民”“人民主权”“权力制约”“法定权限”“权利平等”“权责统一”等现代法律意识。三是依法办事的能力不强。对于法律赋予自己哪些权力以及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力,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有的对法律存在片面的理解,造成在实践中不能正确适用法律。

由“管理”向“治理”转变

应当看到,今天我们遇到的社会矛盾和利益问题,完全依赖以往行政管理的老思路老办法去解决已经难以为继。那种以“权力”为本位,以“命令”和“强制”为手段,以保障行政权力运行为目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领导干部要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转变。由“为所欲为”到“为所当为”。牢固树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意识,科学定位领导角色,规范行使领导权力。在行使国家公权力时,正确把握好目标与方法、管理和服务、维稳与维权、扩大公权与赋权于民等方面的关系,随时审视其行为是否符合目的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手段合法、程序合法的要求。强化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决不行使法律未赋予的权力,决不干预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决不懈怠法律所要求的责任。

由“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尊重人格的观念,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过程中自觉尊重和依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总书记说:“涉及群众的问题,要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充分考虑执法对象的切身感受,规范执法言行,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不搞粗暴执法、‘委托执法’那一套。”

由“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为民做主”体现的是一种“官本位”意识。长期以来,不少领导干部乐于当“父母官”,习惯于事事替百姓拿主意,不管百姓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同意不同意,领导者觉得可以就办了,这实际上是一种错位。正确的做法应当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即由人民当家作主。特别是在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背景下,人民群众既是社会治理的客体,更是社会治理 6 的主体。从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主动适应新形势,树立行政民主、公众参与、共同治理的观念,学会商量办事。

由“目的至上”到“程序正当”。目的不是管理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结果;决定管理好坏的不是动机,是与动机相统一的程序和方法。程序正当是一种“看得见”的正义,可以促使人们从内心承认和接受某种具有强制力的决定,使那些即使受到不利决策结果的利益相关方也会因在程序中被公正合理对待而认同和接受这一不利结果。当前重目的、轻程序的问题比较突出,许多损害、侵犯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往往是不按程序办事或程序不规范造成的。各级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都应树立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办事。那种“只要目标或结果正当,手段上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过程可以在所不惜”的管理方式应当摒弃。

黄勇从专业到管理 篇7

关键词:专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整合

一、高校专业教育文化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度注重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 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为主, 专业考核的重点基本放在专业要求的素质方面, 忽视了人才专业运用素质的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要求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厚实的专业基本素质, 而且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运用素质。

1.精英教育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

精英教育时期, 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的供给数量常常小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数量。这种背景下, 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常常以满足社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为目标, 着重培养就业型人才。高校对人才专业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就业指向, 常常围绕就业要求确定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和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2.大众教育时期呼唤高校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大众教育时期,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加之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况, 导致在某些领域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失衡, 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使传统的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教育开始面临现实困境。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度融合。

创业教育既非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 也非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 而是一种在学科教育基础上由多学科支撑的教育[1]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实施的着重点主要放在创业操作和创业技能的层面[2] , 很少涉及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的系统建构 (周霖, 2010) 。这一形势急需更新教育理念, 深化教学改革, 拓宽专业教育的文化内涵,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整合, 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优势互补。

二、从就业到创新创业:高校专业教育文化的重构

大学生人力资本存量积累的质量与数量, 是决定大学生能否顺利进入职场并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从个体来看, 大学生能否顺利从学校转向职场, 关键取决于是否具备两类素质:首先, 具备完成和干好一定工作任务要求的专业技术素质, 主要指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存量积累的数量与质量。其次, 具备发挥专业技术的素质, 主要指以运用专业能力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存量积累的数量与质量。在这两类素质中, 前类素质的作用能否发挥, 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发挥, 主要取决于后类素质的强弱。后类素质愈强, 愈能为前类素质的发挥创建良好平台。如果缺乏后类素质, 前类素质就会难以充分发挥甚至难以发挥。

这就不但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本素质, 而且要求高校毕业生具有坚实的专业运用素质, 即对专业基本素质进行拓展、迁移、运用和发展的素质。这种专业运用素质具体包括两类素质:就业素质和创业素质。就业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并能在岗位上培育利于工作开展的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开拓创新中积极进取, 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创业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自主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机遇并能够将创业机遇成功转变成为现实的创业环境, 打造发挥专业素质的良好平台。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要求, 高等学校要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和思路,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完善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 构建“就业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并重的人才培养文化, 把培养“专业加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做为高校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三、高校专业教育文化重构的途径

高校要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列入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将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纳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纳入学生的素质评估体系, 纳入专业教师的培训体系, 纳入专业技能的实训体系, 纳入高校教育质量的考核体系, 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整合。

(一) 基本途径:课程体系的整合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在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渗透专业教育的内容与理念, 增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内容素材, 循序渐进地向学生渗透基于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进行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在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增加专业课程内容中的创业素材, 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创业动机和能力。统筹协调, 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整合, 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增强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专业运用课程板块, 加强创业素质教育的板块。重构专业教育的课程结构, 从基础性、专业性、应用性三个维度构建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把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应用课程, 形成注重基于专业的创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通过潜移默化, 不断加强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理念的培养。

扩大高校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设立包括学科专家、用人单位、学校代表、学生代表等在内的高校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委员会, 负责对包括专业课程计划的制定、评估、审议、调整等工作。让用人单位参与到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队伍中来, 使课程结构深度体现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增强课程在帮助和促进学生更快适应社会方面的应用性。

增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时代性和适应性, 保证课程内容能够紧跟时代需要和科技前沿, 形成课程计划与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扩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 增强学生专业课程体系的选择性与适应性, 增大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性;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 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在学校构建创业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通过增大课程体系中应用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 注重学生基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转化能力、运用能力与发展能力的培养, 有效拉近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的距离。

(二) 辅助途径:相关要素的整合

1.机构整合。

将创业教育的支持机构与专业教育的支持机构合为一体, 使同一机构既担负办好专业教育的职能, 又担负创业教育的职责。在学校管理层面, 优化整合高校内部相关管理机构, 将学生就业、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相关机构纳入到高校教务处的统一管理之下, 从学校管理体系上为两种教育的整合创造条件。

2.人员整合。

包括两个方面:管理人员的整合和教师队伍的整合。管理人员方面, 将专业教育的管理人员与创业教育的管理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实行有效整合, 构建双方间的互动机制。通过建立管理人员的互动平台, 激发管理人员在意识、观念方面整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从学校教务管理维度为两种教育的整合创造良好的管理氛围。师资整合:将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与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合二为一, 通过举办专题培训, 增强专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创业素质, 在专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与实践过程中加强创业品质的渗透;增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在创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从学校教师教学维度为两种教育的整合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经费整合。

政府对创业教育的支持与专业教育的支持在经费投入上合而为一, 通过将创业教育的经费与专业教育经费捆绑, 支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整合。通过经费划拨方式和使用要求的改革, 推动高校专业教育内涵改革的不断深化, 突出专业运用素质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宣传整合。

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捆绑宣传。在专业教育宣传中纳入创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做为专业教育的特色;在创业教育宣传中纳入专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整合做为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5.评价整合。

重构高校专业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 将学生专业基本素质与专业运用素质作为专业教育质量的平级指标。将创新能力、创造意识、应用能力等因素纳入到高校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突出高校学生专业运用素质的评价, 不断丰富和完善高校人才专业运用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0) .

从“专业引领”到“自然生长” 篇8

一、校本教研绿色文化生态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生态就是生物与其周围生存环境的关系。“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与其生态环境相联系,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机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百度百科)。绿色系指校本教研要有可持续性,校本教研绿色文化生态就是一所学校在办学理念引领下,整合群体教研智慧的校本文化呈现方式。数字化环境下,建设教研文化生态的重点就是要关注和研究从现实性世界到数字化世界里师生关系、教师关系和同学关系,其中教师个体与职业同伴的专业互助是教研文化建设的核心。“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研的生态则主要系指学校教育生活中语文教师与教育大环境特别是职业同伴的关系,语文教研往往更具有校本引领作用。研究教师教研的职业生活状态,有利于优化教研环境,培养教师研究意识,完善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将教研建设从显性制度管理发展到隐性文化管理,提高教研活动长期而持续的效益。

二、“专业引领”的方法与作用

然而,教师毕竟是职业,是职业就必须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规范,因此语文教研必须从基本的职业要求开始。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研修。语文教师只有在以“生本”为中心、以“文本”为重点、以教育情境和信息化为载体的实践反思和理论探究中,在改进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变自己思维习惯的互动中,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研讨,互助互励,共同提高,是学校教研的重要任务,而主题研讨就是语文教研“专业引领”行之有效的研讨活动方式。

所谓主题研讨,就是教师在解决自己教学困惑和弥补自身素质缺欠的过程中促进自我发展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目的是在信息化环境里,在专家和同伴的帮助和启发下,促使每一个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在学校和教研组长的主导下,教研组全体成员要认真思考,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提炼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研讨主题。如反思语文教学的观念与习惯,反思数字环境下的资源与学法,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方法与能力,反思自己专业知识的短长,反思社会期望的师德与素养,都可以提炼出有价值的研讨主题。主题研讨的过程,是教师适时反省、不断改进、逐步提高的过程。研讨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个人反思,可以是主题汇报,可以是问题讨论,可以是优质课观摩,也可以是研讨课评议。主题研讨引领教研行为,有缘,有序,有重点,避免了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内涵,是最草根、最轻便、最有实用价值的校本培训方式。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里,就可以利用网络的开放、互动功能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与讨论。网络开放,教育主题论文比比皆是,而自己的 QQ与博客不需要编审,立言探讨,自在我心。教育叙事,案例研究,得意设计,教海涟漪,皆可以从理论上思考,在实践中探究。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更像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是一个多维互动的生态系统,在“新课程”这块田园里,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该一样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成长自我。教学环境应该身手开放,思想解放,个性奔放。网络专题阅读与QQ、博客等载体师师、生生、师生教学教研互动,是让教师和新课程一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自然生长”的特点与范围

“专业引领”这种“任务性、高强度、运动式”的职业修炼毕竟不能成为教师的常规持续生态,我们还应该将主题研讨带进我们的职业行为,演变为一种习惯和意识,养成教师的职业文化修养,变成自主自发行为,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有机组成部分,回归“自然生长”的绿色状态,将教研活动“去神圣化”、“去任务化”,变得平易近人和常规常态。作为教师个体,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像教师把读书作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样,我们要从同伴互助发展到专业自觉,从专家引领进步到自主反思。逐步将主题研讨延伸到随机观课聊课,在经意或不经意中分享同伴的教学经验与智慧。将“无心”聊课和“有心”分享变成教师“合情”、“合理”的职业生态。

“合情”就是教研工作要生活化,“合理”就是教师生活要有研究味。据观察,教师生活中或多或少会带有自己的专业色彩。我们会在生活的流转中,进行着“教育叙事”和“教学评论”,经意或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专业习惯和独特的教育教学技巧与思想。在主题研讨的感染下,也会将团队意识培养成的活动方式、职业习惯和经验库存保留到教师的日常生活里。比如跨学科观课的心得体会,教室走廊上无意听到的教育教学方法,谈心时随意轻松中的教学箴言,课间只言片语中的警策睿智,聚会上有口无心的原生态展露,老教师引以自豪的妙招绝技,年轻人自我砥砺的心灵反思,读书者拷贝发送的二道贩子,失败者刻骨铭心的遗憾教训。无主题,却有真智慧,说者可能无心,听者一定会有意。这种以“口心相授”为特征的“师傅带徒弟”式随机聊课,往往贯穿于我们的职业生活,需要我们有心去“沙里淘金”。因此,所有“有意味”的教育生活都可以纳入聊课的范围。而网络聊课更是如虎添翼,参与度大,参与面宽,效率更高。

四、聊课要关注“重要他人”和“关键事件”

随机聊课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系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自发交流讨论行为,可以是具体的课程,也可以是教师生活,更可以是学校教育。可以在现实世界,也可以在网络世界。重点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关注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二是抓住教育生活中的“关键事件”。“重要他人”是教育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教育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系指教育生态环境中对教师个体教育教学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重要他人”不一定是“大人物”,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甚至是某人写的一本书或一句教育格言。“他人”可以来自多种媒体,而网络媒体就是一种重要来源。“他人”要有教育内涵和引领价值,具有潜在影响和改变“自己”的特点。“关键事件”是美国学者沃克(Walker.R) 在研究教师职业发展时提出的,是指教师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事件。通过对教育教学生活中关键事件的梳理与思考,可以触动教师“灵魂深处”的教育观念,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个体生存方式的改变,启迪教师追求一种更加智慧高效的教育生活方式。比如,在工作之余的聊天,爱思考的教师可以说说高雅:扫视教室门窗想起“破窗理论”——自我消极暗示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习惯;语文教师是班主任的,可以发发牢骚:家长“选校,选班,选坐,未必选语文教师”是谁的悲哀?“生本”、“文本”敌不过“以考试为本”的功利现实,将语文教师推到了尴尬境地。语文教师应该坚守还是改变?“重要他人”对“关键事件”的评点,发人深省,令人沉思。聊天聊出职业味,就是教育的原生态展露,有心听取就会有所收获。

上一篇:林海社区新家庭计划项目申报理由下一篇:《自然辩证法-导言》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