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业生就业协议(通用9篇)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 篇1
浅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违约及教育管理问题
本文对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违约问题做一个整体简要的分析:首先,从成本收益角度入手浅析对其规制的必要;其次,分析违约的.成因;再次,从成因入手,提出解决途径以及教育管理在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作 者:蒋西河 Jiang Xihe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处,北京,100081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就业协议 就业违约 教育管理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 篇2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全国普通高校国家计划内全日制毕业生找到工作后, 根据学校要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 (也叫“三方协议”) 。《就业协议书》是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发, 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协助实施的。目前, 随着毕业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择业、就业方案制定, 就业派遣及报到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二、《就业协议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作为《就业协议书》主体之一的地位较为不妥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1】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经供需见面和当面选择后, 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作为制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 毕业生擅自签订的协议无效。仅从这方面看学校是一个包办代替的角色, 既不合法, 也不合理。《就业协议书》中有这样的规定:“学校要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情况, 做好推荐工作, 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后, 经学校审核同列入建议就业计划, 报国家教育部批准。”作为毕业生当然要找工作, 而在学校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时, 免不了会向老师请客、送礼要求老师为自己多些好评, 虽然这是毕业生一方自愿的行为, 但是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校的腐败, 容易造成人才的埋没。
2、《就业协议书》的内容过于简单
协议的内容仅仅是表明毕业生 (乙方) 自愿到用人单位 (甲方) 工作的意思表示, 对于劳动的期限、工作报酬等内容根本没有涉及, 实际上, 几乎没有毕业生将他们所关心的事项写明。即使写明了, 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就业协议就失效了, 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合同。大学生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和社会经验的缺乏、信息的不对称等各类问题, 有些用人单位因此利用《就业协议书》的漏洞和简单“忽悠”大学生, 此类案件时有发生, 所以《就业协议书》的较为简单的规定的改革是必需的。
3、《就业协议书》对违约责任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如《就业协议书》规定:“……若一方提出要变更协议, 须征得另两方的同意, 违约的由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并在备注栏注明。”违约方应承担多少责任又应采取何种方式承担责任, 在空白的备注栏里无法明确。如果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时候, 应该尽量将劳动合同的内容约定清楚, 将其他内容写在备注栏里或另外附件。在毕业生还没正式成为劳动者, 在《就业协议书》还不能被看成是劳动合同时, 留下书面证据, 在日后出现纠纷时即便只是民事合同也可以让自己更加充分地主张权利。把毕业生关心的问题确定为签订协议的几个重要方面。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以书面形式拟定在协议上。这些内容对于毕业生来说极为重要, 这样做也加强了签订的谨慎性, 毁约的几率也大为下降。
三、完善《就业协议书》的措施
1、学校应当退出协议的主体地位
学校应该作为一个服务者而不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也要求学校推出就业协议, 学校并非就是无所作为, 而是转变其角色。学校对双方当事人的行为, 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履约行为进行监督, 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毕业生的权益, 如发生纠纷, 学校要协调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关系, 促进双方履行《就业协议书》的规定。在我国, 上海市关于协议书制定的《上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报到证、进沪就业通知单管理条例》【2】中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协议书经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签字盖章后即生效, ”可以看出上海市已经试把学校作为见证一方, 而不以就业协议的主体之一而存在。上海市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评价,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和帮助, 让刚踏进社会的毕业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促使《就业协议书》向劳动合同转变
随着国家治理逐步走向法治化轨道, 就业协议已经越来越难适应人力资源合理、公平配置的需要。但是按照相关的规定, 大学生在就读阶段不得建立劳动关系, 若完全废除就业协议对毕业生毫无保障, 也不能因此而规定仅仅是用《劳动合同法》来保护毕业生的权益, 所以就业协议制度不能说废就废, 应该有个完善和过渡的阶段, 使之向法律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成为“附条件的劳动合同”3, 劳动合同的生效与取决于这个条件的成就与否。这个条件就是毕业生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 若是毕业生毕业后如实到用人单位报到并且用人单位顺利接收的, 那么该劳动合同立即生效。若是一方不去报道或是一方不愿意接收, 那么就表示就业协议没生效, 应适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规定。
3、调整违约金的数额
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看, 违约金的数额应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约定。如果违约金约定的数额偏高或偏低, 可以由有关机关根据公平原则进行调整。上海高校就业协议书书为保障毕业生的权益, 对违约金数额“建议不高于毕业生月收入数”。但鉴于定违约金是当事人的权利同样的违约行为对当事人所造成的损失也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因此对各种合同关系中的违约金问题都由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作出规定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违约金数额最终还是要以双方约定为准。
摘要:《就业协议书》是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一种方式, 但是国家对其法律性质及相关责任的承担并没有给予过多的解释.本文笔者将提出《就业协议书》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并提出建议完善《就业协议书》的四项措施。
关键词:就业协议书,法律问题,完善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1997。
[2]上海大学, 2005年4月1日。
[3]张冬梅, 《就业协议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之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24) :43。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 篇3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法律性质;预录用合同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签订的书面协议,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作并发放给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的认识也不明确,因此对该协议的法律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法律性质的界定
1.各方观点归纳
各方观点大概有以下几种:第一,就业管理手段说。其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就业管理的必要手段。第二,意向书说。其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仅是一种就业意向书。第三,合同说。其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合同,应当适用合同法来调整。第四,劳动合同说。其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劳动合同,应当由劳动法进行调整。
2.重新界定性质
笔者认为,应当将就业协议界定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形式,可称之为“预录用合同”,即以录用为目的,由用人单位在招收新员工时,与被录用者依法签订的,表明双方已达成了意愿,缔结了劳动关系并要按照规定来履行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界定为“预录用合同”,使其和报到后的劳动合同衔接起来,解决了现阶段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这一概念的界定既明确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又有利于保护大学生的权益,防止用人单位搞欺诈。如果毕业生在报到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后发现,单位的实际待遇、岗位条件与当初签订协议书时所承诺的相去甚远想退回学校时,就会受用人单位限制,又错过最佳择业期,那也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其合法权益必将受到极大损害。最后,这一概念的界定也有利于解决司法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
二、就业协议的改进与完善
明确性质,认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预录用合同”,属于一种特殊的劳动合同,它必须适用劳动法,这就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出了新要求。
1.学校应由协议当事人之一转变成协议的审批者或监督者
笔者建议学校退出协议,并非意味学校在学生就业中不发挥任何作用。笔者赞同由教育部根据学校级别下放部分权力,由高校享有对学生就业协议的审批权,即就业协议经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协议即告成立,经学校审批后方生效。特别是有的协议经审查认为对毕业生有失公平,或用人单位录取时违反公平竞争、公平录用的原则,学校可依职权不予批准。此举亦是为了维护就业市场良好秩序,防止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合法权益遭受侵犯,同时亦有利于降低日后的违约率。所以,学校应成为合同的监督者或审批者,而非充当合同当事人的角色。
2.使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相衔接,避免两者因内容矛盾而产生纠纷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主体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就业协议的条款应与劳动合同的条款保持一致,如果有附加约定的内容,那么附加内容须符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协议必须明确和规范,试用期限、合同期限、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以及相关福利待遇等约定都要详细写入协议书。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还可以约定其他一些内容,如:双方在终止条件中可以协商约定,当毕业生考研成功或考上公务员则合同终止,可以在违约责任中约定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3.明确违约责任
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来明确违约责任。在此过程中,和企业相比学生的地位处于弱势,应多为学生设身处地地着想,协议书上应注明违约的最后截止日期。根据违约的实际日期来对违约责任进行定量和定性,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总之,学生、用人单位与学校三者之间应为平等关系,就业协议作为合同文本,应该体现公平、公正、诚信以及自由等原则。目前就业协议仍然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笔者提醒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要谨慎签约,在签约之前要清楚地知道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遇到纠纷,要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合理地解决,如双方沟通后仍有不满意,则可以求助司法审判程序来解决争议。
参考文献:
[1]程延园.就业协议需要与劳动合同相衔接[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54-57.
[2]翟玉娟.就业协议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广西政法管理学院学报,2007(1):91-92.
[3]张冬梅.《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及其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94-98.
毕业生就业安置协议 篇4
NO:
甲方:******学校
乙方:(学生)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术专业人才,使学生在校时能“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学以致用”,政治思想素质、技术业务能力、专业理论水平能达到岗位工作的要求,经甲乙双方同意签订安置就业协议如下:
一、甲方责任
1、甲方负责教授各专业技术及理论。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考试合格后,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职业资格证书》,及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学生毕业后,负责安置就业。
2、甲方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培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服务。
3、甲方安置就业范围面向:西安、上海、北京、广州等各大中型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安置。
4、学生就业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优秀学生工资可达到3000—5000元。
5、若乙方违法乱纪,不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被开除或因自身原因不能胜任工作被辞退的,及自动离职的,其后果自负,甲方不承担二次安置义务。
6、从安置之日起,学校要定期回访,一年内因用人单位的原因,乙方被裁员(以用人单位的证明为依据),甲方对乙方重新安置,学校跟踪服务终身。
7、对于年龄未达到而不能分配合适工作者,学校将承诺年龄到达后给予安置合适工作岗位。
二、乙方责任
1、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服从管理。
3、毕业考试成绩必须合格,毕业后能服从分配。
4、学校自安置乙方就业之日起(含就业实习期),乙方自行承担社会责任和对自己的行为、过失负责,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5、学生毕业后不需要甲方安置就业的,由学生本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备案后,可自谋职业。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不予安置就业:
1、在校期间,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学校予以除名的。
2、在校期间,违反校纪、校规,有记大过处分的,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
3、在校期间,没有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所学课程考试不及格的,毕业以后拿不到毕业证的。
4、没交清当年全部学费的。
四、此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自学生正式入学之日起生效。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篇5
四联单填写注意事项:
1、顺序问题:严格按下列3个步骤进行,顺序不能颠倒。
(1)“学生信息栏”由学生本人填写完整并签名;
(2)“用人单位栏”中信息必须填写完整,四联单内容必须填写,缺一项内容无法鉴定,若个别单位有补充规定的请另附,单位盖章一定要清晰;
(3)最后将四页一并由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进行鉴定、盖章,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在以上两项内容空白或不完整的情况下不予以鉴定盖章。
2、若单位与学生签订四联单的附属合同,请一并拿到学院就业指导中心进行鉴定。
3、“单位信息栏”中最重要的是单位的“信息登记号”,学生为2011年的毕业生,则四联单上“单位信息登记号”应为“11”开头的七位阿拉伯数字。如学生签约上海单位,单位未办理信息登记号的,毕业生将无法打印报到证。注:用人单位的“信息登记号”每年12月份办理下一年度,所以目前用人单位可以到上海市就业指导中心办理“11年”的用人信息登记了。
对于签约上海公司,但没信息登记号的同学,可以自己去办理,具体办理方法是:
(1)提供用人单位出具的介绍信(委托某某前去办理信息登记号)需加盖单位公章;
(2)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
(3)有效期内的上海技术监督局办法的《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4)填写完整的《2010年上海市用人单位信息登记表》此表到 firstjob网站下载。
2011年6月20日之前,签四联单没有信息登记号的同学,去上海市徐汇区冠生园路401号(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办理。
报到证的全称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也简称“派遣证”),是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大中专毕业生一种重要标志,由教育部直接印刷,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单独签发,列入国家就业计划的毕业生才能持有有效报到证件。用人单位以报到证为依据,接转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接收安排毕业生工作。报到证是一个从学生身份转变为工作者身份的标志性材料,是人事关系正式从学校转移到就业单位的证明。报到证的作用:(1)到单位报到,并开始计算工龄;(2)落户口的时候需要;(3)转正和干部身份的证明;
(4)变更单位时可能需要。派遣证对于毕业生今后进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
作、参加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工作、申请出国留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派遣证只能在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毕业时规定的时限内获得,一旦错过不能补办。获得派遣证后,毕业生可以进入国家人事干部管理系列,否则只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在报到证仍在中国人事管理体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情况下,请同学们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报到证,不要丢失,避免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 篇6
一、就业协议书存在的法律依据和适用对象
1. 就业协议书存在的法律依据。
1997年3月24日, 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 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以下简称就业暂行规定) 第24条规定, 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 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作为制订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 毕业生擅自签订的协议无效。”这是就业协议书存在的法律依据。
就业暂行规定是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 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而与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处于同一法律位阶。除行政规章外, 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为贯彻执行就业暂行规定而制定的各种行政规范性文件[10], 亦规范着就业协议书内容、签订等。因各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具体规定的差别, 不同省市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可能大相径庭。
2. 就业协议书的适用对象。
依据就业暂行规定第52条之规定, 就业协议书的适用对象是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即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的具有学籍、取得毕业资格的本、专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这就将全国普通高校以外的高校 (包括成人高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等) 毕业生排除在外。毕业生的“身份”差别由此可见一斑。这对成人高考生、自考生等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毕业生是不公平的, 明显是一种就业“歧视”[11]。某些省市积极采取措施化解或消除这种歧视。浙江省就规定, 凡取得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的非在职本专科毕业生, 可以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就业或自谋职业, 统一使用浙江省教育厅印制的《浙江省高等学历教育毕业生就业协议书》[12]。福建省亦规定, 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含电大普通班、成人院校普通专科班) 或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具有学籍的, 并于2006年6月30日以后, 在毕业前或毕业后三年内取得本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学历文凭 (含第二学历) 的毕业生, 可以享受与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同等就业待遇[13]。
二、就业协议书的作用
就业协议书是制订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生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 报到证由国家教委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 特殊情况可由国家教委直接签发。派遣报到是国家分配工作的就业方式。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的通知》 (教学[1999]20号) , 自2000年起停止使用就业派遣报到证而代之以就业报到证[14]。“派遣证”是计划体制下干部身份的标志, 它还含有转移粮油关系、档案和落户等功能, “含金量”极高。“派遣”二字的取消, 淡化了它的干部身份和计划体制, 但其原有的一些功能仍存在[15]。
对于已签订就业协议书并按学校规定交回的毕业生, 方可领取就业报到证。高校据此为毕业生办理档案邮寄、户口迁移等。毕业生在规定期限内, 持就业协议书、就业报到证、毕业证等有关材料到签约单位或指定的就业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等手续。例如, 在台州市直企业单位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由台州市人才交流中心对就业协议书进行盖章、登记;在台州市直事业单位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 由台州市人事局人才处对就业协议书进行盖章、登记。在台州市直企业单位就业的, 凭就业协议书、报到证和户籍迁移证到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报到, 同时办理人事代理手续 (如用人单位尚未与市人才交流中心办理人事代理手续的, 可由毕业生向人才中心申请个人人事代理) , 档案挂靠在市人才交流中心。在台州市直事业单位就业的, 由市人事局人才处办理。学生与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应送人才交流中心归入其人事档案, 以备今后计算工龄、评定职称参考用。在各县、市、区单位就业的, 到台州市人才中心报到。如果毕业生没有在学校规定期限内签订或交回就业协议书的, 一般会被派遣回生源地参加二次分配。如果毕业生户口在入学时已迁至学校的, 同时还需办理户口迁移证。未落实就业单位或单位解决不了户口迁移的毕业生, 户口将被迁往其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如果毕业生是党员的, 根据其就业协议书, 党组织关系将会随之迁移。
对高校而言, 就业协议书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因为就业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所高校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增设学位授予、国家经费拨款等多方面。教育部长周济曾表示, 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要进行适度硬性挂钩, 就业率连续三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16]。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对高校在就业协议中地位的变更及其效力
由就业暂行规定第24条可知,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签订的三方协议, 高校在就业协议中的法律地位是协议的签约方, 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由于未经学校同意学生擅自签订的就业协议无效, 所以协议是否生效需经学校的“审批”。这并非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高校与学生的关系, 在涉及到颁发毕业证和决定授予学位等事项时, 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17]。由于高校还负责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和就业推荐工作, 因此将高校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置于同一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法律规定略显不妥。就业协议书只是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毕业生同意到用人单位工作的一种书面协议, 该协议的效力不应取决于高校, 而仅取决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意愿。高校可以保证毕业生具备毕业资格, 但不能保证毕业生一定到签约单位报到;高校可以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 但不能保证用人单位一定接收毕业生;高校可以审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所签订的协议, 但无论其同意与否都不能改变毕业生的选择。那么高校作为签约方在就业协议中究竟有何作用呢?高校在就业协议中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在哪呢?因此, 这种法律规定既不明智也不合理。为此, 某些省市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对此予以变更。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就明确指出, 今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用人单位和学生直接签订, 高校则只是以委托的协议鉴证方的身份出现, 这也就意味着, 一旦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 高校将不再承担法律责任[18]。天津市从2006年起, 高校也不再是就业协议书的签约方而以鉴证方登记方的名义出现, 毕业生违约也不用再向学校交纳违约金[19]。上海亦出台类似规定, 就业协议只要经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签字盖章即生效[20]。各省市的这种做法, 使高校从就业协议书的签约方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协议书的鉴证方、登记方, 从而使高校不再对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然而,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权这么做吗?
基于前文的分析,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低于法律、法规和规章, 其对行政管理相对方具有的拘束力和执行力, 对行政机关本身具有确定力, 对具体行政行为具有适用力, 行政相对人必须服从, 行政机关必须适用, 否则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 如果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较高层次的决定、命令相抵触, 则有权机关应该依法予以改变或撤销[21]。而在被改变或撤销前, 行政规范性文件当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 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在就业协议中法律地位的变更是有效的。但如果协议当事人对此提出异议而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那么该种变更将失去效力。
四、就业协议书的存与废
1. 从就业协议书存在的法律依据看, 就业暂行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因此, 就业协议书的存在是必然的、是合法的, 除非就业暂行规定被废止或相应条款被修改。
2. 从就业协议书的适用对象看, 其没有对所有高校毕业
生一视同仁, 且将高校置于协议签约方的法律地位, 该种规定并不合理。对此, 应予以修改。同时, 考虑到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的身份仍然是在校学生, 不具有劳动者身份, 不能依法享有劳动者的权利义务[22], 不适用劳动法, 不能纳入劳动合同的调整范畴。但考虑到毕业生毕竟不同于其他在校学生。临近毕业的大学生, 虽暂未领取毕业证, 但已基本完成学业, 学校已发给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推荐表, 此时其系适格的劳动关系主体, 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依法应认定有效[23]。但是, 这毕竟只是法院的一个判决而已, 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 在劳动法明确毕业生劳动者身份之前, 就业协议尚有存在的价值。
3. 从就业协议书的作用看, 它是国家制订就业计划和派
遣的依据, 是高校为毕业生办理档案转移、户口迁移等的依据, 是明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但它并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由就业协议书所统计出的就业率并不准确, 档案转移和户口迁移等并不依赖就业协议书, 国家也不再派遣毕业生, 对违约方协议也没多少约定力……而且, 就业协议书的存在周期也仅仅是从签约到毕业生报到这一短短的时间, 毕业生报到后一个月内就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就业协议书并不能替代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又是必须签订的。也许在劳动合同法生效以前, 就业协议书的存在尚有意义, 但现在其并无多少继续存在下去的价值, 完全可以用劳动合同替代就业协议书且权利义务明确得多, 因此修改或废止则是必需。
4. 从行政规范性文件对高校在就业协议中法律地位的变更看, 就业协议书自存在伊始就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
5. 从就业的形势看, 高校毕业生面对诸多的就业困境。
虽然就业困难, 但任何一个毕业生都希望在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基础上, 寻找更好的工作岗位, 因此毕业生存在轻易签约、随意违约的情形。就业协议书显而易见是毕业生就业所面对的困境之一。毕竟用人单位不接收毕业生的可能性很小, 而毕业生不到签约单位报到的可能性则较大。因此, 就业协议书宜予以修改或废止。
6. 从社会各方的反映和毕业生、高校和用人单位对待就业协议书的态度看, 就业协议书亦当废止。
就业协议书除了给毕业生带来麻烦外, 并没有实质作用, 就业协议书真该“下岗”了!但考虑到就业协议书的废止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可能孤立进行, 因此, 先对其进行恰当的修改宜当速行。但从长远考虑, 就业协议书应当废止。故与其进行修改不如对其予以废止。
摘要: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 普通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应当签订就业协议书, 作为制订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 高校亦据以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然而, 就业协议书并没有实质作用, 从社会各方的反映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书的态度, 不难看出就业协议书处境尴尬、步履维艰。而行政规范性文件对高校在就业协议书中法律地位的变更——从签约方变更为鉴证方、登记方亦值得我们思考。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 篇7
关键词:社会资本;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就业的好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资本理论较早应用于劳动就业领域,社会网络关系在个人求职过程中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社会资本已被证明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在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将对其办学过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社会资本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关系。
一、高职院校的发展地位及就业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六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于1991年、2002年和2005年三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12月在广东视察时明确指出: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职业教育在国计民生中重要意义的深刻认识和清醒把握,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到1215所,年招生规模313.4万人,在校生964.8万人,毕业生近28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占了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一半,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也在加大,虽然高职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但就业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同时,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经济和产业结构迅速变化,而高等职业教育结构没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导致毕业生不同程度的结构性失业;加之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如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力需求量的差异,也导致了区域性失业严重的现状;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对口情况偏低,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典型现象。
二、对社会资本的理解
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并列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形态,最早是作为经济学术语出现的。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者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转让对资源的控制,其结果就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社会学家对社会资本的概念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即社会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体现一种累积性特点,体现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信任、社会规范、互惠和社会网络之中,它对于社会发展与稳定起着巨大的作用。
社会资本具有社会资源性和社会关系的特点。社会资本是一个人的社会关系资源。虽然不能说社会关系就直接等于社会资本,但它一定是决定社会资本的重要因素。这种资源就是那些嵌入个人的社会网络中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为个人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的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而获取。拥有此种资源可以使个人更好地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三、社会资本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
社会资本与就业问题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欧美等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还是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关系,通过这些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和帮助,克服劳动力市场上信息流动的障碍,从而更容易找到理想工作。
梁漱溟在把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进行比较之后断言,中国社会既不是社会本位,也不是个人本位,而是关系本位。关系运用与作用渗透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社会资本存量的多少,也将直接影响到其就业效率和就业质量。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资本
1.来自学校。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是学校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和通过网络可获取的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它包括社会资本最基本的要素,即规则、网络和信任,还包括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和行为范式等。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本可以为学校创造价值,带来效益,实质上属于资源的范畴。具体来说,有:
(1)校园文化。包括学校内部的、国家的和其他外界的各种对学校行为产生约束的规范、准则、制度安排等,是学校领导、管理者和师生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标准。
(2)高职院校的人际网络关系。有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有学校与外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即学校与上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与企业或实习基地合作的关系及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
(3)社会形象及声誉。这是来自于学校办学以来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和评价,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提高学校内部管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学校与外界的合作,这对于毕业生的就业也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2.来自家庭。来自家庭的社会资本主要是家庭由于婚姻和血缘关系网络发展起来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这种传统文化的特点使得家庭成为个人社会资本的中心,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各种亲属关系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由于这种关系的可靠性,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有效、及时的信息,提高就业的质量。
3.来自个人的社会关系。毕业生个人在求学和实习兼职过程中,如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的交往来积累一定的人际关系,或者在假期实习兼职过程中接触到社会上的许多机构、团体、组织,并与他们产生一定的联系,与社会机构、团体、组织关系的维系使大学生能够拥有更开放的信息源和多渠道的信息获取途径,从而降低求职成本,获得就业的机会。
(二)社会资本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应用的条件
社会资本作为大学生就业过程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不是在任何场所、环境中都能发挥作用的,对它的有效利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来说,社会资本只能在两个条件独立存在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运作:第一,社会信息量大而复杂,即社会个体掌握的信息越不完全,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也就越大。第二,现实中存在社会竞争。社会竞争越激烈,社会资本运作的空间就越大。目前,就业市场的信息量多如牛毛,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中找到符合自己职业要求的信息可谓是大海捞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掌握就业信息,那么谁拥有的社会资本多,谁就有可能优先就业或谋得较好的职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每年毕业生的人数达到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的一半以上,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势必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很大竞争压力。因此,高职院校毕業生就业中存在的这两个现实条件为社会资本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运作空间。
(三)社会资本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应用的意义
1.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说。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资本更好地在就业中应用提供了较大的运作空间。这种办学模式不仅要求学校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及提高公众声誉,也为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实现实践教学、积累社会资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也增进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当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友好、和谐、信任的良好关系时,合作网络内部成员之间的交往更为密切,更有利于合作的加深和拓宽。同时,这种办学模式也有利于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改变他们以往只重视人力资本或物质资本而忽视社会资本的现象,这就促使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整体素质的提高。
2.从高职院校毕业生本身的学历层次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在本科及以下,他们的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较少,那么这一类人所要寻求的工作专业性不强,因此从事这类工作的人相对较多,竞争相对激烈,因此在就业中,社会资本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在本科以下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徐晓军运用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这一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双重机制,他以人力资本积累的本科毕业生为临界值,研究表明,在本科以下,由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大,社会资本的就业贡献率要大于人力资本,而在本科以上则相反,本科水平本身则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重并重的状态。他认为,伴随着整个社会学历层次,或者说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过程,社会就业中的人力资本临界值也由中专、大专到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转化。要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篇8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1
甲方(用人单位):
乙方(姓名):
甲乙双方按照国家和省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录(聘)用乙方。
二、乙方同意毕业后到甲方工作。
三、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限为 年,工作地点为,工作岗位为。
四、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乙方月实际工资收入不低于 元(该项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五、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甲方按国家和本省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提供相关的福利待遇,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六、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在签订本协议前组织体检,否则以学校毕业时体检为准。
七、甲方在招聘时所提供的带有承诺内容的宣传材料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在应聘时所提供的自荐材料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八、甲方所介绍的情况严重失实,乙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免责;乙方所提供的自荐材料内容严重失实,甲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免责。
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经书面告知对方,本协议解除:
1、甲方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的;
2、乙方考入普通高等院校、依法服兵役、被录用为公务员,或经选拔参加选调生、选聘生、西部计划、欠发达计划、三支一扶、服务社区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的;
3、乙方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的;
4、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形。
十、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应全面履行。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并要求赔偿相关损失。
十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协议中双方约定的条款或解除协议,变更或解除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十二、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提请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三、本协议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
十四、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于 年 月日前到甲方报到。甲方应当在乙方报到后1个月内为乙方办理录用手续,或签订劳动(聘用)合同,乙方应当积极配合。本协议中关于工作期限、岗位、地点、薪酬等主要条款应写入劳动(聘用)合同。
十五、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或甲方为乙方办理录(聘)用手续后,本协议终止。
甲方(公章): 乙方(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2
为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保障学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特签订如下合同:
一、甲方责任
1、负责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完善的教学设施;
2、按国家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安排课程,并配置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3、在乙方毕业前三个月或毕业后三个月,负责将毕业生推荐到______相关单位工作。
二、乙方责任
1、严格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学完本专业规定全部课程,全部科目考试合格,道德操行评分合格;
3、服从学校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待遇及费用
1、学校保证所推荐的单位试用期间每月总收入不少于_______元;
2、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综合测评总成绩排在学校前十名者,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者,优先推荐就业并免交就业推荐费,其余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需另交纳就业推荐费_________元;
3、面试期间学生的差旅费、住宿费由学生本人负责,学校不给予补贴;
4、无须学校推荐就业的学生,可退还就业推荐费。
四、违约及责任
1、乙方符合推荐就业的各项条件并同时需要学校推荐的,而甲方不能给予推荐就业,甲方退回乙方所交学费;
2、乙方在校就读期间,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甲方不予推荐就业,由乙方自谋职业:
(1)未能通过甲方组织的全部课程考试;
(2)有打架、斗殴或其它严重违纪行为、影响恶劣;
(3)受记过或以上处分(被撤消处分除外);
(4)未按甲方规定交清学、杂费,就业推荐费或其他所欠费用者,或中途退学、转学。
2019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范本合同范本
3、乙方有下列情形者,学校不再安排就业:
(1)不服从学校安排或学校通知面试而不到达三次者;
(2)学校安排成功,学生已同意就业而不上班者;
(3)就业后无正当理由自己辞职或因主观原因被单位辞退者。
五、其它约定
1、学生一经报名交费,如因学生本身原因中途退学或被学校开除,学校一律不退费。
2、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同具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_
法人代表(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3
甲方(见习单位)名称:
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见习生)姓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根据《民法通则》、《合同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及陕西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
第一条 协议期限及工作安排
1、本协议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甲方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安排乙方见习活动包括提供必要的培训。
第二条 见习岗位
甲方按乙方见习内容及要求,安排在岗位见习,乙方应按照见习岗位要求,努力完成见习任务。见习岗位职责与任务为,甲方可以根据需要和乙方的具体情况对乙方见习岗位进行调整。
第三条 工作时间及休息
1、乙方在甲方见习期间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作时间。
2、甲方保证乙方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各种休息、休假。
第四条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1、在见习期间甲方应根据国家及陕西省有关规定为乙方提供安全卫生的见习条件,为乙方配备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
2、甲方应对乙方进行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见习学生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3、甲方不得安排18周岁以下的学生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和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
4、甲方不得安排女见习生在经期从事高温、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工作。
5、乙方在见习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操作规程,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拒绝执行、检举或控告。
6、甲方通过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乙方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第五条 劳动纪律
1、甲方有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乙方实行管理。
2、乙方应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
第六条 见习补贴
执行政府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者,甲方负责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政府补贴并及时发放至乙方,同时甲方应另外支付乙方生活补贴 元∕月。
第七条 本协议的解除、变更、终止
1、经甲乙方协商同意,本协议可以变更或解除。
2、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可以单方解除协议:
(1)乙方已落实工作单位或被见习单位选中正式招用的;(2)乙方由于患病等原因不宜继续从事就业见习的;(3)乙方不遵守见习纪律且教育无效的;(4)乙方主观过失给见习单位造成一定损失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乙方可以单方解除协议:(1)甲方未按相关规定足额支付乙方补贴的;(2)甲方有违反本协议第四条相关规定的。
4、本协议到期即终止。
第八条 违约责任
1、甲、乙双方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的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即为违约,守约方有权终止本协议。
2、甲方未能及时足额为乙方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致使乙方受损的,应予赔偿。
3、乙方违反甲方管理制度,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4、甲方未能按时足额向乙方支付见习生活补贴,乙方有权追偿。第九条 争议解决途径
甲乙双方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先经见习学生所在学校或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进行调解,调解未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办理。
第十条 其他规定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可补充约定或协商解决。
2、本合同一式三份,见习单位和见习毕业生双方各执一份,一份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
甲方(盖章): 乙方(签): 法人代表签: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4
甲乙双方按照国家和省毕业生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依法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同意录(聘)用乙方。
二、乙方同意毕业后到甲方工作。
三、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限为 年,工作地点为,工作岗位为。
四、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乙方月实际工资收入不低于 元(该项收入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五、甲方录(聘)用乙方工作期间,甲方按国家和本省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提供相关的福利待遇,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
六、甲方可根据工作需要,在签订本协议前组织体检,否则以学校毕业时体检为准。
七、甲方在招聘时所提供的带有承诺内容的宣传材料作为本协议的附件,乙方在应聘时所提供的自荐材料亦作为本协议的附件。
八、甲方所介绍的情况严重失实,乙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免责;乙方所提供的自荐材料内容严重失实,甲方可单方解除本协议并免责。
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经书面告知对方,本协议解除:
1、甲方被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的;
2、乙方考入普通高等院校、依法服兵役、被录用为公务员,或经选拔参加选调生、选聘生、西部计划、欠发达计划、三支一扶、服务社区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的;
3、乙方报到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的;
4、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其它情形。
十、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应全面履行。一方违约,另一方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并要求赔偿相关损失。
十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协议中双方约定的条款或解除协议,变更或解除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十二、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或提请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三、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乙方、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甲方所在地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执一份。
十四、甲乙双方签订就业协议后,由甲方在10个工作日内将本协议交一份报甲方主管部门(或人事代理机构)所属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由乙方在10个工作日内将本协议交一份报乙方所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审核登记,并由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列入毕业生就业方案,报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就业报到证。
十五、经甲乙双方协商,乙方于 年 月日前到甲方报到。甲方应当在乙方报到后1个月内为乙方办理录用手续,或签订劳动(聘用)合同,乙方应当积极配合。本协议中关于工作期限、岗位、地点、薪酬等主要条款应写入劳动(聘用)合同。
十六、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或甲方为乙方办理录(聘)用手续后,本协议终止。
甲方(公章): 乙方(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5
第一条:
用人单位:
培养单位:
第二条:签订本就业协议应遵守的条款 :
第三条: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权利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被了解方应当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
第四条: 《就业协议书》如增加其他约定条款,约定条款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规章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声誉及合法权益。
第五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就业协议的成立,有其他约定的,须在就业协议书中注明。例如:用人单位进人需要经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应当在协议书中约定,核准后就业协议成立。
第六条 :本协议经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经学校鉴证登记后作为签发报到的依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后、用人单位、毕业后所在学院和学校各一份。
双方协议的主要条款:
第一条:本《就业协议书》适用于参加初次就业的普通高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部队以及依照中国法律核准登记的外因公司、分支机构。
第二条: 签订本就业协议应当遵守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名称 : 主管部门 :
通讯地址 : 邮政编码 :
联系人及电话 : 单位性质 :
档案接收: 单位名称 : 邮政编码 :
详细地址 :
毕业生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
学院 专业 政治面貌
学位类别 :学历 : 培养方式 :
生源地 : 婚姻状况:
联系方式 :
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毕业生工作的地点:
第二条 :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是:
第三条 :毕业生户口迁入地地址:
用人单位每月支付的劳动报酬是: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初次服务的期限是:
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是否签订: 合同:
本协议是否需要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后成立
双方商定按下列步骤解决争议:
一、对本协议产生纠纷和争议的,协商解决。
二、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可向当地政府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申请调解。
三、调解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方违约向另一方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 篇9
关键词:择业态度、价值取向、功利性就业心理、就业渠道
中国分类号:G455
引文:
高职高专院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领地里,占据了一席重要的位置。在以往的就业调查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是十分稳定的,并且高专毕业生也是技能熟练,专业素养高,备受用人单位喜欢的。但是随着目前,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主要是经济危机的残留效应,影响着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就2013年的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的毕业生是就业最难的一年。这不仅体现在普通高等毕业生身上,在高职高专毕業生身上也是尤为明显。许多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棘手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社会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工作已经越来越功利性,不再是单纯的以实现自身价值为导向。这不能说是完全不对的。毕竟毕业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生计问题。因此,针对毕业生选择工作时的明显的功利价值取向,也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以说是毕业生对自身的工作具有明确的判断和意愿,而不是茫然不知所措。这也是毕业生自我认识阶段的一个提高。
但是,毕业生对于就业目的的功利性太过明显就会大大制约其就业渠道的选择,有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之前的就业选择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生计需要(32.6%)、享受物质生活(27.7.0%)与实现自身价值(11%)等。这样的数据表明,社会越来越经济化、就业越来越功利化,这功利性的就业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学生明确理解现代社会中讲求利益导向、效率优先的观念,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的发挥,限制毕业生的就业取向,降低就业几率。
另一个明显的就业趋势,就是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呈现一种多重化趋势。
许多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三大因分别是:工作稳定性(19.7%)、经济收入与福利待遇(19.5%)、行业发展前景(16.7%)。在这三项数据中,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弊端,毕业生将兴趣爱好全然不顾,而且对于发挥自身技能与实现专业对口已经变得不再那么看重。这是对就业几率降低的一个普遍选择。很多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时候,通常是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而选择就业的,即所谓的“先就业再创业”。这也是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毕业选择的多重性,说明了毕业生开始注重实惠,注重生活与工作稳定,同时也开始注重行业发展前景,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理性思考。因此,就业的多重选择表明了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实惠、注重稳定、注重发展,也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标准上理性思考的阶段性成果。
二、学校教育与市场导向结合,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形势与把握自身机遇
加快教学改革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取决于社会需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市场就是一面镜子,很好反映出学生所学技能与适应工作的表现等。
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我们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以社会与市场为导向,必须从社会对人才的近期和长远发展需要出发,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开展校企合作机制办学,利用企业资源,进行学生人才的培养,同时将学生定向输送到所在企业,为企业发展,定制培养一批专业性人才,这是当前高专高职办学的成功模式之一。高职院校落实重基础、重实践、努力提高学生动手与专业技能,将会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校“宽口径、重基础”的培养模式下,将会真正成长为复合型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为成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建立合理的学校课程安排,提高学生毕业的就业几率
在对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反映毕业后,专业课程的设置对工作的帮助有限。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中许多的课程设置于市场导向不是很合拍。因此造成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毕业工作的助力有限。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设置的满意度相对不高,仅仅只有2.6%。
这样的课程设置很明显是无法满足激烈的竞争社会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高要求的。因此,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革新课程,加大社会实践课程的安排,将大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很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将对我们的职业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多位学生的反馈信息显示:在学校所学的课程到社会上用处不大,主要原因,有的是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有的课程设置是只学理论,不讲操作,等到真正工作实习的时候还要从头学起。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真正的解决这些棘手问题,学校的课程设置于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作出合理性的调整,以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合理的就业取向。
一般来说,有很多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对待择业的问题时,通常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较高、择业功利性较强、以及竞争自信心不足和缺乏职业规划与创业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学生的发展,也是制约着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所以,做好两个方面的教育将会大大改善这一难题。
前面提到了学生教育,学生教育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目前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时,缺乏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往往对自己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与评估,不是妄自菲薄,就是自大自满。
还有很多的毕业生,将自己定义为一个高级技术人才,缺乏足够的工作热情与创业激情,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其职业道路的发展,限制了自我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再升华。因此,认清社会形势,与对自我进行清晰认知与评估,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要求,就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工作岗位要求。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在银行实习的过程中,就会对自身所学与社会经济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都有助于对自我评估给出一个正确答案。而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于在设计院的切身体会,将会大大加深对所在行业的清晰认识。因此,从基层做起,自觉服从社会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结论:
文章从当前社会存在的不同价值取向的就业择业观入手,分析了功利性价值就业取向的利与弊,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功利性与多重性选择的就业观在当前大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实现人生价值,以市场为导向,将是学校与学生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陆见,《浅议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去向的选择》,[M],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6月。
[2]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论毕业生就业协议】推荐阅读:
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违约后果07-24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作用10-21
毕业生实习就业三方协议书10-10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填写说明10-20
关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问题06-04
领取毕业生就业三方协议注意事项08-28
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06-13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07-02
关于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签订问题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