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文关怀标准

2024-06-29

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精选8篇)

护理人文关怀标准 篇1

护理与人文关怀

随着整体护理、社会护理、多元文化护理的推广,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为中心”转换。护理的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护理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科研开始引领护理实践等,这些无一不向社会昭示了护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了护理是科技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与统一的专业.与此同时,护士作为知识、技术和人文素养集为一体的专业工作者的作用也日益凸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护理人员的人文基础比较薄弱,人文修养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护士人文修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服务水平再上台阶的焦点话题。

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人文精神是护理内在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的责任心等都是护理质量提升的促进要素,贯穿这些要素的是人文精神这根主线。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患者身心需求的合理满足,都需要护士的人文修养加以保证。可以想象,一支缺乏人文精神的护理队伍,如何做得到观察人、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照顾人,又怎么能适应护理的发展并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呢?如果说,护理质量是一颗树,那么护士的人文修养就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了这棵树是否能枝繁叶茂,这也正是我们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出发点。

在护理实践中,体现人文素养,实施护理人文关怀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护士要运用真挚的安慰性语言给患者以心灵抚慰,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体贴;运用巧妙的告知性语言告诉患者其病情进展、治疗护理措施、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运用合理的解释性语言解答患者的问题,取得患者的理解;运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激发患者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信心。此外,护士要书写各种护理文书,如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护理措施、制订护理计划、书写交接班报告等;要将自己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科学研究结果撰写成论文;要开展健康教育,需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要对护理实习生实施临床带教,需要书写教案。而这一切都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功底,因此,护士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的第一步。

其次,处理好专业人际关系,包括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关系,以及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及其他医务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群体的凝聚力,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完成工作目标。它是护士人际关系修养的水平的体现,它决定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最后, 提高护士的伦理道德修养使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道德责任感,理性地面对护理过程中的冲突和棘手事件,同时有助于护士懂得爱,体悟人生,有信仰,勇于奉献。

人文是“为人之本”,没有人文,人充其量也是脚踏实地地完成某一项工作,他们既缺乏高远就的理想,也没有宽阔的胸怀,既无智者的机智,也乏仁人的儒雅,当然人生的意义或价值也必然在他们的视域之外,更谈不上具有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我们要加强护士人文观念的培养,除了进行理论提高(参加继续教育、举办人文讲座、推荐优秀的人文书刊)外,更应注重在护理实践中帮助护士树立人文观念,在管理中引导护士将专业思维、专业理念、专业技巧渗透到每一个护理行为中,如一个称呼、一个微笑、一个搀扶、一句问候、一声致歉、一幅温馨的画、一次超越病人期望的服务等等。护理中的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而润物细无声就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写照。因此护理实践是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必由之路,护理管理者只有把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人文修养。

护理人文关怀标准 篇2

1 对象

以我校2008级189名护理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19人, 占10.0%, 女生170人, 占90.0%;年龄20~23岁。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本科护生分为2组, 一组为实验组, 100人, 占52.9%;另一组为对照组, 89人, 占47.1%。

2 方法

2.1 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技能教学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课程开始到期中操作技能考核, 该阶段实验组实行案例仿真实训教学, 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第二阶段, 从期中操作技能考核到期末操作技能考核, 2均采用案例仿真实训教学。

2.2 操作技能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

2组均采用自选综合案例情景模拟考核模式, 除“无菌技术操作”等项目外, 其余操作均在期中及期末操作考试中设模拟案例, 即确定考核项目的同时需再次抽签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病人”、不同“病情”的案例签) 。操作考核标准由两大部分组成:技能指标 (70分) , 由原考核标准中科学合理的部分组成;态度指标 (30分) , 包括仪表举止、表情语言 (含操作前病情评估、操作中解释及关注病人感受、操作后健康指导, 各占10分) 。护生期中、期末操作技能考核均采用同样考核标准。

2.3 效果评价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期中操作技能的考核成绩比较, 全体护生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态度指标的扣分比较。采用自制问卷对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共发出问卷205份, 回收205份, 有效问卷189份, 有效回收率92.2%。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

3 结果

3.1 2组护生期中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2组护生期中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经统计学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态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操作态度成绩高于对照组 (见表1) 。说明改革后的考核标准在没有降低护生技术质量的同时, 能合理、客观地评价护生技能操作中人文关怀状况。

3.2 全体护生期中与期末操作技能考核中沟通累计扣分比较

全体护生期中与期末操作技能考核中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沟通扣分, 经统计学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其中操作前沟扣分最多, 表明护生在操作前的评估做得不到位, 结果见表2。

3.3 护生对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应用效果的评价

大部分护生对护理技能考核标准应用效果持肯定态度, 其中90.5%的护生认为新的护理技能考核标准能客观评价护生的操作水平, 74.6%的护生认为能合理评价护生的沟通能力, 85.7%的护生认为能提高其对技能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见表3) 。

4 讨论

4.1 改革操作技能考核方法与标准, 合理、客观地评价护生人文关怀状况

传统的考核方法以技术为中心, 导致护生在操作中重步骤、抢时间、重操作流程、忽视病人的需求、缺乏与病人的沟通, 不能与临床紧密结合[2]。改革后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护理技能考核方法与标准, 能合理、客观地评价护生人文关怀状况。如静脉输液, 操作前需先评估病人的病情、心理与认知状况, 告诉病人输液目的, 解释可能出现的不适, 询问是否需要排尿等;操作中时刻关注病人, 询问病人的感受;操作后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 针对病情进行健康指导等。表1结果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期中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经统计学检验,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态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态度成绩高于对照组。说明改革后的考核标准在没有降低护生技术质量的同时, 能合理、客观地评价护生的人文关状况。表2结果显示, 全体护生期中与期末操作技能考核中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沟通扣分的差异经统计学检验,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改革后的考核方法与标准能准确反映护生操作前病情评估水平、操作中解释及关注病人感受、操作后对病人进行必要健康指导的能力。

4.2 推进新考核标准应用, 综合评价护生综合素质

护理技能操作考核, 不仅要考核护生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 而且要考核护生对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及面对不同病情病人时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3]。新考核标准加大了人文关怀分值比重, 护生在操作考核中需把病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 从而促使护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人文科学、人际交流等方面知识, 在操作中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 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情绪以及治疗计划, 因人施护, 全方位地满足病人的需要, 改变了以前在模拟人身上操作时的生硬、冷漠, 增加了人文关怀, 融洽了护患关系。

4.3 重视考核标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学不断改进

护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护理实践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4], 同时也为教学指明了改革方向。由表2可知, 操作前扣分最多, 平均为3.40分;操作后扣分最少, 平均为1.89分, 说明护生操作前病情评估水平较低。原因有可能是护生考试时过于紧张, 也有可能是护生护理健康评估知识掌握的不好, 因操作前病情评估水平主要反映护生运用护理健康评估知识的能力。因此, 今后教学中需加强护生心理素质培养, 强化护理健康评估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1]史瑞芬, 黄谨耘, 曾丽芳, 等.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护理操作技术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 2007, 45 (11) :117~119.

[2]周翠娥.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 22 (3) :260~261.

[3]蔡福满, 杨丽丽, 杨晔琴.护理技术操作课堂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矛盾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20 (5) :93~94.

浅析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篇3

【关键词】急诊患者;护理;文关怀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1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4-01对人的生存的关心、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对人的自由的追求,这就是人文关怀。用一句話来说,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护理人文关怀,基本点就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就是对病人的关怀。除了为患者提供急诊护理操作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和情感的关怀,以满足患者各方面身心健康的需求。

关爱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这同时是实践人类的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过程。大部分急诊患者是初次发病,往往存在紧张、急躁、恐惧的心理。因为他们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减轻病痛、最大限度的治愈疾病,加之他们往往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心境不能平静。新的医学模式下,要求护士一方面对急诊观察患者实施抢救护理操作,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法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急躁心理,达到消除护患隔阂、减少护患纠纷的目的。1人文关怀是医学伦理道德对护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医院等医疗机构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宗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这一性质决定了医务人员应把病人当作上帝来看待,要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和为了一切病人”的职业道德观念,对病人给予热情的人文关怀,做到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是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病人本身正遭受严重的生理痛苦,如果在医院看到的又是医务人员的冷漠无情,那么其在生理痛苦的基础上又会增加心理痛苦。这种冷漠会使病人感到雪上加霜,疾病更难治愈,因此,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对一个生理患病的人康复很重要,医务人员特别是与病人日常接触较多的护士尤其重要。2护理人员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2.1对待急诊患者一视同仁急诊病源广,各有不同的文化与经济层次。对于因意外事故联系不上家属无法筹钱者,其所用的抢救药物与检查经医院总值班签字后先抢救后补交费,日常用品与饮食由我科供应。让患者感到家一样的温暖,对我们的护理服务十分满意,对我们的制度流程十分的赞赏,对护理人员十分的感谢。

2.2通过娴熟的抢救技术体现人文关怀沉着、敏捷工作在急诊科,慌慌张张的行为会给病人以为病情严重或是无法救治。因而应做到,既要动作敏捷,又要沉着稳重。护士始终应保持冷静、沉着的头脑,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做到忙而不乱,急而心细。抢救技术娴熟、轻快,无形之中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

2.3护士不仅是一名护理者,也是一名决策者,协调者,管理者,教育者,研究者。因此应努力提高护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通过各种途径使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规范的抢救操作技能。培养优雅的举止、良好的语言、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使她们的人文素质不断提高。

2.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做好心理护理护士通过非语言方式,如拥抱、握手、触摸等,来表达对患者的理解和安慰。护士态度诚恳、热情周到、关心体贴的服务能轻易让病人放松高度绷紧的神经,从而消除不安情绪;冷漠、生硬、粗鲁、不尊重的服务态度则能明显地增加病人的紧张程度。在护理和治疗的同时,尊重、同情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聊天,引导患者正确地对待疾病,缓解急躁情绪。

2.5每周都召开医患座谈会,使之成为拉近医院护理与患者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与病人进行了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以及对医院科室的满意程度,征求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病友们从切身感受畅所欲言,领导当场为患者解除疑虑,加强医患沟通,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取得病人的信赖、理解配合和支持工作。同时也确保了护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6做好转送和出院工作患者在急诊观察期间专人护送做各项检查,如CT、B超检查等。入院时专人护送到病区,做好病情交接班。制备出院健康教育卡,要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方便病人复诊,及时诊治。真正做到入院有人接,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做好出院后回访,让每位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在其出院后仍关注着他的健康,增强了病人院外自护能力和保健意识,使病人感受到优质护理服务。3急诊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的积极影响

3.1急诊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能够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求,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当高超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爱心和关怀,便真正满足了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更放心,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3.2急诊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能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疾病复发。出院健教卡的实施,能够提高出院病人自我维护健康意识,遵照医嘱合理用药,按时复查,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3.3急诊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整体护理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和优良,医护工作者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沟通交流,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怀、爱护有效减少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参考文献

[1]徐东娥,毛晓红,冯怡.人文关怀护理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7-58.

护理操作与人文关怀探讨 篇4

摘要:莱宁格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是护理活动的原动力。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实施人文关怀如:自然、亲切地问候,耐心细致地解答,温和善意地提醒,比操作本身更能传达对病人的关怀。那么,病人感受的关怀越深,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不同层次的需要有时需要同时满足,病人在得到护理技术操作准确、熟练、减轻病痛需要的同时,也需要沟通,需要安全,需要关怀。护理技术操作不应是“技术操作加辅助性简单劳动”,而应该是有宣教,有回应,有关怀,有感谢的互动过程。

关键词:护理操作、人文关怀、探讨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士每天要做的大量工作,但以往这种操作往往是无声的,或仅是只言片语。实施整体护理以来,这种只重基本技能,轻心理护理,轻人文关怀的状况已有所改善,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实际护理技术操作中,实施人文关怀、心理护理所占比例还是很小,不能适应整体护理及病人自我保健的需求。以下就我院的一些护理技术操作现状,人文关怀对护士行为及病人心理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

探讨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分析护理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和原因。结果 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缺失的主要表现是:只注重“护病”,不注重“护人”;护患交流少;工作中没有体现人文精神;在管理上缺乏关怀性的行为和制度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未从根本上改变观念;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知识和应用技能欠缺;人文关怀护理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护理人员编制相对紧张等方面。结论 护理人文关怀必须从护理基础教育抓起,并在实践中帮助护理人员建立人文关怀理念,提升护士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纳入医院管理,创建人性化护理服务管理制度,为医务人员和病人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就医氛围。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护理对象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技术操作。方法设立实验组,通过改革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增加角色体验、更新技术操作考评标准、创建以人为本的考核方法等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结果教学改革后的学生在护理操作全程中都能注意沟通,与对照组相比,对病人的关怀程度明显提高。结论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关怀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在护理技能操作流程中加入人文关怀的程序,加大操作流程中态度指标的分值比重,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为我院参加工作一年以上的护理人员156名,平均年龄32岁,同时接受两种评分标准操作的清醒、有较好表达能力的住院病人156名,年龄14~72岁,男95例,女61例。

(2)方法从2003年1月至10月,将156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评分组75人为对照组,人文关怀评分组为试验组。分别采用河北省卫生厅颁发的(1990年)《护理质量标准及增加人文关怀的护理操作标准及评分细则(见表1)》。采用问卷法对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认知情况调查。

(3)考评人员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小组成员(3名科护士长)。

2.结果

(1)护理技术操作考评结果比较在三查七对、个人准备、物品准备及操作流程方面,对照组得分率为94.6%,实验组得分率为92.6%,经统计学分析,X2=0.28,P>0.01,两组得分率没有显著差异。在操作前沟通、操作后介绍注意事项方面,对照组得分率为93.3%,实验组得分率为77.8%,经统计学分析,X2=7.5,P<0.01,说明两组得分率有显著差异。

(2)对156名分别接受两种评分标准操作的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规定常规评分组为对照组,人文关怀评分组为实验组。在评估、询问、解释、给予关怀方面,对照组调查满意率为77.3%,实验组调查满意率为92.6%。经统计学分析,X2=7.21,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在技术操作方面:对照组调查满意率为96%,实验组调查满意率为93.8%,统计学分析,X2=0.38,P>0.01,两组无显著差异;在操作后介绍注意事项、关怀性提示、个性化服务方面:对照组调查满意率为80%,实验组调查满意率为96.3%,统计学分析,X2=10.13,P<0.01,两次调查满意率有显著差异。

(3)对156名护士进行人文关怀认知情况调查,认为人文关怀重要并能经常做到的为25%,认为重要但因工作忙或不习惯而很少做到的分别为28.8%、40.4%,认为无所谓的为5.8%。很少做到的及认为无所谓的明显高于经常做到的。

3.讨论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上应用广泛,其质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且与病人的舒适安全密切相关,是护理考核和竞赛的主要内容之

一。卫生局及医院组织的技术竞赛及日常工作考核,以时间为限制,要求操作程序正确,符合流程,要求的是准、快、好,仍是沿用了功能制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操作标准及评分细则,没有把人文关怀列为护理技术操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使护理技术过度操作化、规范化、程式化,因而护理人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理技术操作也在按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

从护理人员对人文关怀的认知情况调查及病人的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心理护理、人文关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理人员也认识到了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但因为人员少、工作忙或不善于与病人交流,从而影响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忽视了病人的心理感受及自我保健的需要。

莱宁格认为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是护理活动的原动力。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实施人文关怀如:自然、亲切地问候,耐心细致地解答,温和善意地提醒,比操作本身更能传达对病人的关怀。那么,病人感受的关怀越深,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不同层次的需要有时需要同时满足,病人在得到护理技术操作准确、熟练、减轻病痛需要的同时,也需要沟通,需要安全,需要关怀。护理技术操作不应是“技术操作加辅助性简单劳动”,而应该是有宣教,有回应,有关怀,有感谢的互动过程。

技术性关系是护患双方在一系列护理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以护士拥有相关的护理知识及技术为前提的一种帮助关系。技术性关系是护患关系的基础,是维系护患关系的纽带。护理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技术性关系中的作用,协调护患关系,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技术服务。要敢于与病人沟通,更要善于与病人沟通,把关怀传递给病人,使病人感受关怀,感受温馨。

手术人文关怀护理心得体会 篇5

1.手术前的人文护理

1.1 术前的访视

术前一天携带自制的“手术温馨访视卡”到病房访视手术患者,了解患者需求,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使手术期护理更趋个性化。术前访视患者时,仪表、仪态要端正,语言态度要温和。首先介绍自己,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要恳切回答,可以适当配合一些合适的肢体语言和视觉图片。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设施、术前准备内容及麻醉时的注意事项,从而消除患者的顾虑,更好地配合手术。

1.2 充足安全的物质保障

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护士长安排好手术时间、手术间、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洗手护士根据手术要求准备手术需要的器械、敷料、一次性物品、药品,巡回护士根据手术要求准备调试手术需用的仪器、设备,确保性能良好,尊重手术医生的.个人习惯并准备特殊的器械及物品,努力做好手术配合工作,使手术团队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手术,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

2.手术中的人文关怀

2.1 营造人性化手术治疗环境

2.1.1 手术区域整洁温馨,手术间温度适宜,一般在22℃~25℃,湿度为40%~60%,色彩舒适,采光符合手术要求,各种抢救设施物品齐全,让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

2.1.2 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在患者等候区播放轻音乐,缓解了等候区患者的紧张情绪,在家属等候区安装了电视机顶盒,让等候的家属观看电视节目。通过此举措使家属缓解等待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得到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体现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从患者护理延伸至对患者家属人的文关怀。

2.1.3 热情迎接手术患者 接患者时语言交谈要体现情感需要,从而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同时也减轻了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为护患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1.4 体贴周到的术中护理用通俗亲切的话语与之交谈,以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麻醉进行时守护在手术床旁,并握着患者的手,使患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注,增加其信任感和安全感。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对所有的患者一视同仁。尽量减少身体暴露,注意遮盖、保暖,维持患者自尊心,同时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合理使用约束带、软枕,并做解释工作,让患者感到舒适。如需要导尿者,待麻醉起效后再进行操作,以减轻患者痛苦。人性化服务更需要手术室护士技术操作动作熟练。术中配合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声,减少患者的感官刺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手术安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采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给患者以心理上的支持,术毕,对麻醉清醒者告知手术顺利结束,送返病房后交代注意事项。

2.1.5 注意语言交流的效应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实行一对一的术中护理,通过亲切的眼神、体贴的语言与其交流,并通过肢体语言传递关爱信息。手术室护士与患者接触时间短、交流少,第一印象显得非常重要。术中注意细节服务,如礼貌用语、握患者的手、抚摸患者的脸等都可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

3.手术后的人文护理

3.1 交接过程的人性化服务,术毕及时为患者擦净术中所留消毒液、血迹、污渍,为患者穿好衣裤,并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盖好被子,搬运患者时注意防止坠床,将患者安全、整洁送回病室。

3.2 适当止痛减轻患者的不适,及时为患者安置术后镇痛泵,并向家属讲解术后镇痛泵的用途及注意事项。

3.3 温馨术后随访 术后1~2日前往病房随访,观察体位固定处有无引起神经、循环障碍,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征询患者对手术室的意见和感受,了解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让患者感到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关心,术后随访应避开就餐及休息时间以体现对患者的关爱。

4.同事之间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篇6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儿科收治的患儿1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与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及为患儿营造和谐、关怀及舒适环境后的满意度为97.50%,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1.25%,依从率78.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住院期间,为患儿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提供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注重交往礼仪,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儿科;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应用效果

儿科患儿作为医院中较为特殊的科室,由于患儿自身认识和理解的不足,以及性格等特征,再加上大多数患儿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过于溺爱,在临床治疗中往往不愿配合治疗,加大了临床护理的难度。就此,医院针对儿科患儿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人文关怀护理措施,笔者就我院1月~1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中80例患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月~201月儿科收治的患儿1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儿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2±1.7)岁,病程为2~21d,平均病程为(7.6±2.2)d;对照组患儿中男40例,女40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4.6±1.5)岁,病程为3~21d,平均病程为(7.3±2.1)d。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与人文关怀护理。(1)医院针对儿科患者年龄、性别、性格、爱好、病情等特点,制定相应的人文关怀计划,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人文关怀的相关培训和考核,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同时通过实践检验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护理水平,使每一个儿科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感受和体验我们的人文关怀[1]。(2)为儿童患儿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首先我们针对儿童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病房和走廊进行一些设计和规划,在除了保证病房基本的通风条件、温度、采光等因素,同时我们将地板换成防滑地板,在走廊和室内墙壁上挂卡通人物或自然风景,也可以张贴一些汉字、拼音和数学题,让儿童感到舒适的.同时,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在病房内安装电视和VCD播放动画片和儿童歌曲,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消除患儿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我们的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工作时应做到动作轻柔、举止文雅、轻声细语,和患儿进行交谈时应保持微笑,重温的尊重患儿、关心患儿,使家属和患儿感受到医院人情化和人性化的关怀[2]。(3)实施人文关怀不仅仅要做好基础护理,还要根据儿童自身的提点,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服务,如将患儿的病床设计成安全床,避免患儿坠床,病房内阳台设计方便晾晒衣服和尿布的晒台,以及一次性药勺、纸杯、吸管、奶瓶、玩具、尿不湿、绘画纸、水彩笔等[3]。(4)护理人员在对儿童进行护理时扮演着朋友、老师、姐姐、母亲等多重角色,护理人员在与患儿的交通中不仅要做到耐心、细心、关心、热情、亲切送、主动帮等优质的服务,同时还要根据患儿自身的特点进行一些特殊的沟通,如对患儿搂抱、抚摸,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应经常抚摸其后背、头部等部位缓解患儿的“皮肤饥渴感”[4]。在指导患儿用药时,我们在给患儿介绍疾病的防治、用药数量、饮食及体育锻炼时,可采用口头奖励或实物奖励的方法,如多用小男子汉、小公主等称呼,多用鼓励和赞美的词语满足儿童的虚荣心。在患儿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采用给患儿讲故事、讲笑话、猜谜语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研究组患儿在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及为患儿营造和谐、关怀及舒适环境后的满意度为97.50%,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率为93.75%,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1.25%,依从率78.7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在住院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11.25%,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5]。在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文关怀要求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自身权益、满足患者需求、尊重患者人格的同时,给与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关注[6-7]。随着人文关怀不断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儿科护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本研究中,对研究组80例儿童实施人文化关怀护理后的满意度和患儿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依从率分别为97.50%、93.75%,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81.25%、78.75%,且在护理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的11.25%。综上所述,对儿科患儿实施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患儿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和依从率,同时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8]。

参考文献

[1]张锦秀.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2(3):169-170.

[2]李光秀.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4(6):624-625.

[3]柳鑫丽,袁琼英.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252-253.

[4]金静波.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5):355.

[5]刘义兰,杨雪娇,胡德英,等.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49(12):1500-1505.

[6]曾丽娟.儿科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0):86-87.

[7]王小霞.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1):138-139.

护理人文关怀标准 篇7

1 亲情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理念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因素, 承认人的价值和主体地位。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 即“以病人为中心”。在亲情护理服务实践中, 要更可能多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 心理上的宽慰, 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 寻求与患者情感上的共鸣;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每一个护理环节中, 对患者始终融入关爱、尊重的服务理念, 通过访视和以家人般的周到关爱, 与患者建立亲情关系, 患者的需要就是护理的服务目标, 患者的满意与否就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在亲情的护理行为中, 给患者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在与患者以深厚爱心的沟通中, 唤起患者向往健康, 善待生命, 接受护理和得到友爱的感知。

2 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实质

实施人文关怀,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这是现代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 是必然趋势[3]。让护理人员了解人文关怀, 理解人文关怀的实质, 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意义重大。科技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护理人员必须从传统的护理理念中走出来, 摆脱医护人员高高在上、以我为尊的思想, 把患者放在第一位, 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 在护理实践中, 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患者的价值上。这就要求医院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环境、医护管理环境、技术力量环境、设施设备环境、病区文化环境和护理文化环境等, 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节约与知情、人格和尊严给予高度的关心和关注, 使患者时刻感觉到踏入医院就医方便、技术精湛、病区舒适、经济实惠、服务满意。

3 强化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以病人为中心”是我院服务工作的核心内容。医院在提高亲情护理服务水平的同时, 进一步强化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其主要途径是:

3.1 营造人文氛围

3.1.1 良好的就医环境是提升医院服务文化的重要环节, 我

院在美化环境、方便患者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已经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当然, 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本着“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 在全院进一步深入开展深化“亲情护理服务”活动, 广泛动员, 要求全体护士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公共行为规范》、《岗位行为规范》以及《亲情服务内容》进行人性化的服务, 转变服务理念, 使全院护士领悟、营造人文氛围, 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有利于患者, 更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3.1.2 在病房, 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性的, 以关心患者、尊重患者, 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如:每间病房配有电视机, 卫生间, 洗澡间, 给每一位住院患者发放温馨服务卡、在每一间病房配备一本《住院须知》, 在每个病区设立便民服务台, 建立病房病员家属互助制, 护士作为组织者、服务者和参与者, 尽可能发挥患者及家属的互助互帮的积极性, 使患者、家属、护士之间形成十分融洽的家庭式的关系, 护士从患者或家属中了解某一患者存在的顾虑, 然后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

4 强调人文知识

4.1 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是整体护理必需的背景知识, 是人文精神在为患者护理服务中得以体现的必备条件和工具。

难以想像一个虽已熟练各种护理操作技术, 但缺乏社会、心理、伦理等起码知识的护士在整体护理中会有所作为。因此, 临床护士应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地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用好这些知识。为此, 我们制定了电话礼仪规范, 接待各类患者礼仪规范 (站立接待) , 医、护、患三者间及交接班礼仪规范, 护理操作基本用语规范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用语规范等。

4.2 现在很多护士对护理工作内涵的理解不全面, 怎么和患者交流、沟通, 怎样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尚欠缺。

针对这一现状, 我院加大对护理人员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在实施亲情服务的同时, 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使全体护士明白护理工作除了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外, 还应当注重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健康要求, 主动为患者提供身心方面的照顾与帮助。以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 诠释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服务理念的转变, 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认同, 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做起, 树立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的护理服务理念。

总之, 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就必须将人文关怀纳入护理服务体系, 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4]。通过实施人文关怀化的亲情护理服务, 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 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我们的每一位患者, 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使我院整体护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更进一步推进和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8) :92~93.

[2]Nightingale F.Notes on nursing[M].Znd ed.London:Harrison Sons, 1992.

[3]刘玉馥.护理工作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7) :76~77.

论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人文关怀急诊护理急诊科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55-02

急诊护理在急诊医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它是一种使用最短时间、最少数据及最佳技能,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并尽量将患者的痛苦减轻的专业技术;急诊护理是一个医院综合服务水平与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1]。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健康需求范围在不断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关怀的价值也正日益凸显出来。在医学中,人文关怀指的是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真诚关心与关注患者的健康、生命、人格权利与个性需求,维护患者的尊严;及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其所必须的医疗诊断服务,而且也要给患者提供情感上的、精神上的及文化上的服务,以此来满足患者对健康的需求。

1在医院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意义

1.1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能使护患关系得到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与病人、护理人员与病人家属在医院护理的过程中,所建立起的情感关系及人文关系。护患关系能否实现融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护理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在医院中,急诊科室较为特殊,其具有患者数量较多、疾病种类繁多、随机性大、应急性强,科室内的患者病情紧急危重且变化较快等特点[2]。因此急诊科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实际操作技术、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敏捷的突发状况应变能力,而且要有急诊科护理的全新理念及意識,热诚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精神作为指导[3]。只有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急诊护理当中,才能热情而主动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护理人员才能在自身感情上将急诊患者视为自己的亲人,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帮患者之所需,并在急诊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亲切与安慰的感觉,将患者的痛苦尽量减轻,促进患者及早康复。护理人员若能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将人文关怀融入,对于改善医院急诊科护患关系是极为有利的。

1.2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能使急诊科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以患者为中心是医院护理工作服务的宗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在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增进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发病的情况,及时掌握病情发展动态与实时心理状态[4]。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疾病所使用到的医疗仪器设备,及为其采取的疾病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对检查与治疗存在的恐惧感得以消除,思想负担得以减轻,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治疗。急诊护理中,护理人员运用人文关怀,可以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及尊重,从而能够为急诊患者提供质量更高的护理。

2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由于多数急诊患者不熟悉医院环境,且希望可以在最短时间之内得到病痛的最大限度减轻,并治愈疾病,所以急诊科室的患者往往会存在恐惧、焦虑、急躁及紧张的心理。最新医学模式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护理人员观察患者在抢救实施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提供人文护理,达到减轻病痛与缓解紧张、焦虑、急躁心理的目的。针对以上特点,应用人文关怀的方法如下。

2.1规范急诊科护理人员服务的行为。急诊科的护士需着装整洁与仪表端庄,护理过程中做到关切、沉稳与果断,在患者面前营造出良好印象,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有被尊重感与安全感。在护理工作中,注重微笑服务,起身相迎患者的到来,并笑脸相待;如患者走了,要起身相送。在为患者输液过程中,要主动巡视,对其需求要及时满足;主动为患者提供报刊、添加热水、送饭等。

2.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理论与技能操作方面的培训。医院急诊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需要急诊科护理人员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与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及良好的处理问题方面的应变能力,以便能够为急诊患者提供准确与快速的护理[5]。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必须严格按照各项规程进行操作,三查七对的工作要做好,预防发生差错事故。熟练掌握使用抢救仪器的方法与抢救急诊疾病的程序,自身具备过硬技术,可以让急诊患者放心,从而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抢救治疗。

2.3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及心理护理。急诊护理人员在接诊时,要与患者主动沟通;可利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来表示对患者的安慰与理解。在检查时可握住患者肢体,动作尽量轻柔,以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并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急诊抢救治疗过程中,可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特点,同情并尊重患者,换位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为患者营造出一个温馨与舒适的氛围,使其处于一种最佳的接受治疗状态。

2.4为急诊患者提供急诊护理的健康教育。急诊护理中,对患者实行个性化的评估,并在急诊护理的整个流程中贯穿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以逆向救护的规律为基础,为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普及自救、急救及互救方面的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大幅度减少急诊事故,是急诊护理人员的责任。因此,在急诊护理中,要给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健康知识,让患者于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预防疾病知识与健康知识,以使其不良生活方式与就医行为得到有效改善。

3结语

急诊护理中的服务对象多是危、急、重的患者;在通常情况下,患者家属急躁不安,若处理不恰当,容易导致医疗纠纷,有部分患者则没有家属陪伴。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其满意,便成为了重要的急诊护理理念;将护理质量与救护水平提高,有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将医患纠纷减少,并帮助急诊患者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从而对患者疾病的康复起了促进作用。应大力倡导急诊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赢得患者对治疗的配合,以取得良好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慧君.试论现代护理观念与人文关怀[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01):52-53

[2]顾文珠,蒋洁,谢丽吉.浅谈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体会[M].中国实用医学.2009(11):127-128

上一篇:纪委书记述职报告提纲下一篇:中学生的美丽中国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