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1(精选8篇)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1 篇1
仿真模拟(一)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些关心和关注现实生活,努力用语言、人物、故事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和表现,企图用自己的作品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写法,叫现实主义。作家之所以愿意辛苦地伏案写作,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称心、不快乐、不满足的事情,企望通过自己写出的作品对现实生活发表看法,为读者送去一份精神慰藉,使人们能在其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世界各国的作家依据自己的理解,已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探索。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出现,就是这种试验和探索的成果。但现实主义这种创作方法有着广阔的创新空间,前辈作家并没有穷尽一切可能,我们这些后辈作家依然可以在其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依然可以大有作为。
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可以与中国历史上民间智者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传统相结合,写出充满灵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民间智者都有一些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这些玄想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不能解释且太令人苦恼。这些玄想有的变成神话被记载,有的变成传说在流传,有的变成宗教教义和信仰的内容在传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当我们去写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现实人物时,不能不想到历史文化的流动,因为任何现实在你要表现的那一刻,其实都已进入历史,任何当代人物都不能不浸润在历史文化中。当我们把历史上人们对于创世、对于日月星辰、对于风霜雨雪、对于天宫等等的玄想,与现实人物的人生际遇结合起来写时,可能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效果,会使我们的人物从现实中超拔出来。
当我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可以借鉴西方知识界喜欢科学幻想的做法,把现实主义创作与科学幻想相结合,写出带有未来眼光和科幻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应该承认,当代普通中国人关注当下的生活较多,对人类的未来和地球、宇宙的未来关注思索较少,知识界也少有科学幻想的传统。这与我们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有一定关系,大家在吃饱穿暖问题都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不可能去想那些大问题。今天,我们作家可以在写现实主义作品时,借助已有的科学知识,立足现实的生活,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既 1 观照到当下人们的生活处境,又联想到人类的未来,联想到地球和宇宙的未来,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一种未来眼光,带有一点科幻味道。我想,这样的作品,可能更为年轻读者所喜欢。
中国当下的社会生活太丰富了,几乎每天都有多姿多彩的人物出现、都有千奇百怪的事情发生,可谓五彩缤纷,但把丰富的现实生活转化成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容易。我们一方面要冷静观察和体察社会生活的现实、人们的心理现实、自然环境的演化现实,另一方面要潜心思索怎么去呈现和表现这些现实。同样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因使用者的用法不同,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效果,我们应该去争取最新和最好的效果。
(摘编自周大新《现实主义边界可以扩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都非常关心和关注现实生活,一般都是通过语言、人物以及故事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展现和表现。
B.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对现实生活发表独到的感悟和看法,同时也希望能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
C.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者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不称心、不快乐、不满足的事情,所以希望通过作品来发泄情绪。
D.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它的流派很多,如批判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虽然世界各国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和探索,并取得了成果,但是这种创作方法还有很多的创新空间。
B.在中国历史上,玄想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民间智者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不能解释而感到苦恼。
C.当前,中国作家在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时,可以借鉴西方学界的做法,写一些带有未来眼光和科幻味道的现实主义作品。
D.因为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所以每天都会发生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现多姿多彩的人物,这也为作家创作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进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时,作家要善于把当前的现实生活和中国历史上民间智者渴望超脱世俗的玄想结合起来,从而开拓自己的创作空间。
B.作家在描绘现实生活或者刻画现实人物时,如果能关注历史文化,从中汲取灵感,就会使创作的人物从现实中超拔出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C.以前,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存问题,对人类的未来和地球、宇宙的未来思索较少,所以在创作上也就很少涉及科学幻想。
D.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既需要作家认真地关注社会现实、体悟人们心理,同时还需要作家潜心地思索怎样去呈现和表现这些现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再添一碗白米饭
王永光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大川带着媳妇来到城里开了家小吃店,卖排骨米饭。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大川打出了“米饭一元管够”的广告招揽生意。一时间顾客盈门。
这天,快打烊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个穿得有些土气,但看上去文文弱弱的十七八岁的男孩儿,一看就知道是从农村出来的。男孩儿表情拘谨地说:“请问这里的米饭真的是一元管够吗?”大川笑了笑说:“当然!我挂着招牌做生意,你以为我是开玩笑逗你玩呀?”男孩儿听了这个,面露喜色地说:“那我要一元钱的米饭。”说着从手里递过一元钱给大川。
大川一愣,心想敢情是想来占这个便宜呀,心里正觉得不痛快,男孩儿突然低声说:“要不行,就算了。”大川仔细瞅了瞅,觉得男孩儿又不像是来捣乱吃霸王餐的,说不定是刚从农村出来还找不到工作。想当初自己从乡下刚来到城里时,也有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时候,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专门拿了一个大一点的碗,给男孩儿满满地盛了一碗。男孩儿接过碗坐在靠角落的一张桌子上,拿起筷子,先是小心翼翼,然后等店里的顾客都走完了,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看上去像好几顿没吃饭的样子。大川走进后厨把菜锅掂了出来,给男孩儿舀了一勺菜汤浇到碗里。男孩儿有些惶恐地抬起头,大川忙笑着说:“不要钱!今天剩下了的,明天就不新鲜了,这个不要你钱。”
男孩儿的脸一红,说:“谢谢叔。”等男孩儿快吃完的时候,大川问:“吃饱了吗?够吗?不够再来点,叔写的就是一块钱管够,决不食言。”
“不了,够了叔,吃得很饱了。”男孩儿把碗里的米吃得一粒不剩时说。大川本以为男孩儿吃饱了就走了,没想到男孩儿又掏出一块钱说:“叔,谢谢你,我能再带一份走吗?晚上吃。”大川苦笑,干脆好人做到底吧,正想说“没问题”,大川媳妇从屋里走出来喊了句“大川”,冲他递了个眼色。大川转身进了后厨,两人不知嘀咕了几句什么。然后大川就笑着从里面出来了,手里拿了个一次性餐盒,装了满满一盒米饭递给男孩儿。男孩儿连说了两 句“谢谢”,转身走出了饭馆。原来,刚才在后厨大川媳妇说:“我看这孩子怪可怜的,还在长个儿呢,光吃米饭哪行呀。”于是两人就在饭盒底下给男孩儿添了一勺菜,还有几片肉和一个卤蛋。
第二天,男孩儿又来了,照样是要一块钱的米饭,吃饱了,再交一块钱带走。第三天、第四天,都是这样。大川媳妇就有些不高兴了,生气地说:“还真拿我们这里当慈善机构了,他那肉菜和鸡蛋肯定是吃上瘾了。”大川说:“别那么说,谁还没个难处呢?没准儿过上十天半个月的,等他找到活儿干,发了工资,他就不这样了。”可是,都快两个月了,男孩儿还是雷打不动地来吃。大川也有点恼火了,心想,我可怜你是可怜你遇到难处,可你要总抱着这种占便宜的心态,就让人瞧不起了,就不能再可怜你了。
这天,男孩儿又来了。大川照常把饭递过去说:“还没找到活儿干?还没发工资?”男孩儿愣了一下,红着脸说:“叔,我不是打工的,我是上学的。”
“上学?上什么学校?”大川问。“××理工大学。”男孩儿说。
“哦,就是人民路上那个理工大学吗?那可是个重点大学呢。”大川面露喜色。“那你怎么不在学校食堂里吃?”大川话出了口就后悔了,大学食堂吃顿饭怎么也得十块八块的。男孩红着脸低下头说:“家里穷,我的学费都是贷的款。”
大川心一下子就软了,还有点莫名的心疼,想想自己为了给儿子挣学费受了那么多罪,大川又转身从菜锅里给男孩儿往碗里添了点肉汤。临走的时候,大川照旧把一盒饭递给男孩儿。等男孩儿走出门后,大川媳妇说:“你说他说的是真的吗?”大川迟疑了一下说:“我跟他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大川迈步跟了出去。跟着跟着,大川心里没底了,因为男孩儿走的根本不是去学校的那条路。大川继续跟在后面,想探个究竟。不一会儿,大川跟着男孩儿来到一个地铁口,一个流浪汉脏兮兮地坐在地上冲着来往的路人乞讨,路人都生厌地躲闪着。男孩儿向流浪汉走过去,把那个饭盒递给了流浪汉,流浪汉欢喜地接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孩儿笑了笑说:“你慢慢吃,我得赶紧去上课。”然后跑走了。
大川愣在那里,看清了流浪汉坐在一块带轮子的木板上,没有双腿。也知道了原来男孩儿每天是定时把饭送到这儿来,然后赶时间去上课,根本不知道米饭下面有肉和菜。
大川为自己的猜测,感到有点脸红。大川决定帮帮这个孩子,还有那个流浪汉。不就再添一碗白米饭嘛。
(摘自2015年12期《微型小说选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大川打出了“米饭一元管够”的广告招揽生意,一时间顾客盈门,这也说明了人们的经济条件不好、生活水平不高。
B.男孩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只能吃一元钱的米饭,却能够热心地帮助流浪汉,表现了他善良质朴的美好品德,其思想上的正能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C.男孩连续几天都吃着、带着,这让大川的媳妇感到非常不高兴,她和大川抱怨,说明了作为妇道人家,她内心深处的小气和吝啬,不愿意帮助别人。
D.小说突转式的结尾让人感到出乎意料但在情理之中,男孩每次都等店里顾客走完了才来吃饭,然后要赶着上学,这样他就没有时间看流浪汉的米饭下面有肉和菜。
5.请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在刻画大川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冯骥才:从千年望族走来
陈祖芬
我走向慈城的师古亭,不由发思古之情。觉得这个进士之乡太多人才人杰,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化。当地人带我去寻访慈城冯氏的老宅。冯氏是当地望族。我当然要看冯骥才的祖居。当地人带我走进一个院,推开一个门,说:冯骥才的父亲就诞生在这张床上。
我明白,冯父的儿子,也就是那位身高近两米的大冯,虽然不是生在慈城,但是这个拥有519名进士的2.17平方公里的空间,那因子,那基因,编织起冯氏后人冯骥才的生命经纬。
我的朋友们都叫他大冯,他明摆着的“高人一等”,谁还能比他大呢?9月9日我走进北京画院,去看展览:冯骥才的四驾马车。这是他人生70岁的一个绽放。然后呢,然后用他的话说:今天开始进入“70后”的行列。
大冯喜欢平行做事,这四驾马车是一次平行绽放: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我才看到大冯之大。因为文学,所以才有对光和影如此敏感的文人画,卖画筹款,才建立起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他曾经说2000年到2010年,10年间消失了一百多万个村落。现在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村落有1万个左右。从文化遗产保护又激发起教育的担当。“我重视大学的文化保存,追求学院的博物馆化。经典和纯粹的文化精神应当首先由大学体现出来。学院的背后应是独立思考与活跃自由之思想;学院的面孔应是一种由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出来的文化气质和明澈镇定的目光。”
我看大冯越往前走,竟是越像他的先祖。慈城人早就说大冯长得和明代绘画的冯氏先祖很像,而现在,更可感觉到他身上那2 000举人和519进士和慈城的书院、石雕、木雕、碑帖、匾额、牌坊和手工艺术、彩绘台门等等的因子。那种木质台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明代建筑,是皇帝敕封给一个慈城官员的,也是冯氏家族,叫冯岳,是刑部尚书。
大冯说:文化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为它做的。
9月的北京画院一楼,实在不是一个宜居的所在。来宾太多,人挨人坐着站着,把本来的天凉好个秋,变成了笼里蒸个透。
这天,前辈和后生,大家和小记,排排坐吃果果般地挤坐。大冯请两个朋友讲话。他说一个是文坛上口才最好的,当然是王蒙;一个是画坛上口才最差的,当然是美林。王蒙说大冯拉的岂止是四驾马车,是七八驾马车,今天这个展览应该叫:八骏图。美林说对于大冯,文学是终身伴侣,绘画是心灵窗口。美林自己多少年以来每年下去至少3万公里,可他走过的地方,常常大冯已经去过了。现在这样很多人浮躁的时代,这两位跨进七十岁门槛的人,美林和大冯,都有这样的坚持!这两位“70后”就能这样在田野里坚持!
便想起刚在二楼展厅看到的大冯的诗句:“人在天地中,心与四时通。”
不过,要上天入地四时通,得要有基本功。我在二楼展厅里看到大冯过去的两幅画。一幅是1972年的,25×200cm的清明上河图摹本。一幅是1973年的,22×38cm的宋人小品摹本。明白了一个大家是怎样炼成的。大冯说留住时间留住岁月的最好的方式,是把岁月变成诗篇,变成画卷。“我喜欢笔在纸上行走的感觉。”“我们这代人的命运因与时代纠结太深太紧,责任二字天经地义。它一头在骨子里,一头在笔管里。”“写作常常来自沉重的心,写作是心的出路。”
莎士比亚说:人啊,你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中华文化本身就是千年望族。大冯是从慈城走来,也是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之中走来。相关链接:
冯骥才,男,1942年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慈溪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当 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民间文艺家,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
(选自2012年9月20日《北京日报》)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学创作是冯骥才取得所有成就的基础,并由文学生发了绘画兴趣,进而产生文化遗产保护的信念,又激发教育的担当。
B.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冯骥才先生做到了身体与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从画家美林的话中可以看出冯骥才走过很多路。
C.冯骥才的绘画基本功很扎实,从他一幅1972年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和一幅1973年的宋人小品摹本中,便可窥见一斑。
D.“文化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为它做的”,冯骥才所说的这句话,表明了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巨大。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作者走向慈城的师古亭,不由发思古之情,觉得这个进士之乡人杰地灵,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
B.本文作者的朋友们都叫冯骥才“大冯”,是因为他在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等方面“高人一等”。
C.画家美林说绘画是大冯的心灵窗口,多少年来自己每年下去至少3万公里,可走过的地方,大冯全都已经去过。
D.看到二楼展厅里冯骥才“人在天地中,心与四时通”的诗句,本文作者认为要上天入地四时通,得要有基本功。
E.本文主要记述了冯骥才在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一位杰出作家的不凡之处。
9.文中冯骥才说:“文化给予我的远远超过我为它做的。”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原因。(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从愿,相州临漳人,后魏度支尚书昶六代孙也。自范阳徙家焉,世为山东著姓。冠明.经举,授绛州夏县尉,又应制举,拜右拾遗。俄迁右肃政监察御史,充山南道黜陟巡抚使,..奉使称旨,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中书舍人。睿宗践祚,拜吏部侍郎。中宗之后,选司颇失纲纪,从愿精心条理,大称平允。其有冒名伪选及虚增功状之类,皆能擿发其事。典选六年,前后无及之者。上嘉之,特与一子太子通事舍人。从愿上疏乞回恩赠父,乃赠其父吉阳丞敬一为郑州长史。初,高宗时裴行俭、马载为吏部,最为称职。及是,从愿与李朝隐同时典选,亦有美誉。时人称曰:吏部前有马、裴,后有卢、李。开元四年,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十一年,拜工部尚书。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融颇以为恨,密奏从愿广占良田,至有百余顷。其后,上尝择堪为宰相者,或荐从愿,上曰:“从愿广占田园,是不廉也。”遂止不用。从愿又因早朝,途中为人所射,中其从者,捕贼竟不获。时议从愿久在选司,为被抑者所仇。十六年,东都留守。时坐子起居郎论粜米入官有剩利,为宪司所纠,出为绛州刺史,再迁太子宾客。二十年,河北谷贵,敕从愿为宣抚处置使,开仓以救饥馁。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二十五年卒,年七十余,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文。..(选自《旧唐书·卢从愿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B.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C.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D.从愿以注拟非/才左迁/豫州刺史为政严简/按察使奏课为天下第一等/玺书劳问/赐绢百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即“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制举,历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常见的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等。C.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主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D.致仕,是封建社会官员退休后被朝廷重新征召做官的一种专有称谓。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卢从愿出身名门,才干出众。卢从愿是范阳卢姓名门望族的裔孙,任山南道黜陟巡抚使时,处理政务符合皇上心意,屡受皇上提拔。
B.卢从愿整顿朝纲,成绩斐然。中宗时朝中选拔官员的纲纪失常,乱象丛生,不一而足,卢从愿大刀阔斧地加以整顿,使之有条有理。
C.卢从愿不畏权贵,受人敌视。卢从愿长期在吏部任职,坚持原则,为此受人忌恨,宇文融就秘奏从愿广占良田,更有甚者冷箭暗算。
D.卢从愿治政有功,却不廉洁。卢从愿广占良田,被皇上否决了任职宰相;后私自给官府卖米获利被宪司揭发获罪,被贬为绛州刺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尽召新授县令,一时于殿庭策试,考入下第者,一切放归学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御史中丞宇文融承恩用事,以括获田户之功,本司校考为上下,从愿抑不与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南涧中题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②亭午:正午,中午。③期(qī):约会。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交代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外界客观要素的集合。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③
②
①C.“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D.“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只能一边流泪一边怀念故人。E.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15.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告诫刘禅应该扩大圣明听闻,来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激发有志之士的志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叙事和写景,含蓄表现了身为商人妇的琵琶女整日的落寞和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欢乐颂》抛开了国产都市剧家长里短的喋喋不休、不食烟火的豪门情仇等老套情节,苦心孤诣地展现了五个女孩的成长历程。····②在物质化的侵扰下,内涵非常丰富的端午节似乎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今的端午俨然已改头换面,成为了粽子节。····③研究中国的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大凡创业的领袖多是举重若轻的,而守业的王者则以举轻若重者多。····④在这样的环境里,走在英雄曾经走过的土地上,倾听那些感人的往事,感受那些高尚的情怀,精神也会变得一片冰清玉洁。····⑤“以瘦为美”的观念根深蒂固,网上炫瘦技能层出不穷,但我们不能因瘦花眼,任你“瘦技”千奇百怪,我自岿然不动。····⑥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根据比利时媒体的消息,在与威尔士的比赛赛后几分钟之后,比利时主帅威尔莫茨便与门将库尔图瓦发生了直接冲突。
B.百度的国际化战略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在美国和欧洲这种谷歌主导的发达市场,百度想要分一杯羹恐怕会阻力巨大。
C.羊鸣一生的创作信条是“群众性”,他常常对身边的人说,音乐来自人民,要想成为人民的音乐家,就必须到人民中去。
D.连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雨100~300毫米,其中,湖北和安徽中部局部地区超过400毫米,未来两天仍将有强降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金是硬度较低的金属,__①__,否则纯金戒指很快就会刮坏。但只要加入百分之几的其他金属(例如银或铜)来形成合金,__②__,而且硬上许多。不仅如此,__③__:银会让金变白,铜会让金变红。金只要掺入少量其他物质就会改变性质,这是研究金的乐趣所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一本《新华字典》,在加入互联网元素包装成APP后,虽说查阅更为方便,却引发网络 吐槽声此起彼伏,网友质疑其收费不厚道。
《新华字典》APP是够权威的,由商务印书馆官方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权威就会带来大量的客户群。可是《新华字典》APP在象征性免费查询2个字后,便要求客户充值,而且起步价40元,相当于纸版的双倍。收费必然导致客户无法接受。如果免费,就一定不能为开发者带来回报。
①权威并不一定能带来大量的客户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创新”的话题。小赵说,创新是一种能力,它可以使人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小钱说,创新有时候先需要模仿,可以说,模仿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小孙说,我们一直都说,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地传承下去,其实,创新就是最好的传承。
对于他们三个人的观点,你是怎样思考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1 篇2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微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新融合
李存
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手段逐渐普及, 衍生出了微文学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从范围上它包括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电影文学、微图文文学等众多文学子类, 从内容上它承继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 又呈现出了快捷、互动、多样的技术特质, 更容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 微文学作品一般语言都高度凝结精练、情感表达直率自然, 较少用华丽的辞藻。从内容类别上看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 这些主题贴合大众的情绪需求, 容易用简练的语句取得较好的效果, 类似于佛教中用“顿悟”的方式以一个微小的细节瞬间引发受众的共鸣。因此微文学特别强调“炼字”, 强调言简而意浓。这种对语言提炼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
微文学的“微”是一把双刃剑, 体量的“微”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浅薄和言说的局限, 不能很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与此同时, 技术上的“微”却又有效地克服了这种“浅言说”的缺陷。
作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 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使微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微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内容是作者即时发布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 在以往许多难以被捕捉、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假想的现实故事也能够即时地呈现, 而这种真实的现实一旦呈现, 在一定意义上就比刻意创作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 从而具备了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 读者只能进行阅读、评价, 很难有效地参与创作、修改。微文学能很好地克服这种缺点, 微博、微信本身群体化或部落化的特征, 使其对微文学作品评论、转发十分便利, 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强, 这在很大程度上最终改变了微文学作品的初始形态, 使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这种互动的思想碰撞会改变作者原初的想法, 使作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文学出现了由个体创作向集体参与创作的转变。通过互动、回应, 微文学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再创作效果, 它有利于文学走出传统的疆域, 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地扩展影响力, 提升文学表达的效果。
诚然, 当前微文学的发展还比较散乱。但是, 人类不断追求审美境界提升的要求和媒介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 必将促使微文学自身不断发展完善, 而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特质, 既能有效地统辖未来层出不穷的技术变迁, 又能为整个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它的发展壮大将最终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 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节选自2015年10月5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文学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 从大众情绪需求和简练语句表达效果出发, 它将主题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
B.微文学重视“炼字”, 强调言简意浓,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
C.微文学以其技术上“微”的优势有效地克服了体量上“微”的缺陷, 从而在形式上实现了从“浅言说”到“深表达”的转变。
D.读者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只能阅读、评价, 无法参与创作、修改;而在微文学作品中却可通过互动、回应, 产生再创作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微文学客观上的技术约束有效地提高了大众获取的便利度, 适应了当代人快餐式阅读的需要, 因而具有庞大的读者基础。
B.微文学作品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 在内容表达上要实现从普通文学作品的繁复、宏大向凝结精练、直率自然的转变。
C.作者在微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 要比传统文学中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 因而读者获得的审美体验更深。
D.微文学借助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回应, 可以改变作者原初的想法, 使作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从而产生集体参与创作的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文学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和现代技术快捷、互动、多样的特质联结起来, 所以更易为受众所接受。
B.微文学充分地体现了古老艺术眼光与崭新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 使文学探寻到应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有力方式。
C.微文学不仅能应运而生, 而且能不断发展完善, 因为人类有着提升审美境界的要求, 而媒介技术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
D.微文学有机融合了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特质, 所以它既能统辖未来的技术变迁, 又能为传统文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刘湜字子正, 徐州彭城人。举, 为澶州观察推官, 再调湖南节度推官, 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 徙阴平。再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阆州狱, 活死囚七人。王尧臣安抚陕西, 荐之, 擢知耀州。富平有盗掠人子女者, 既就擒, 阳死, 伺间逸去;捕得, 复阳死, 守者以报, 湜趣焚其尸。拜监察御史, 王德用自随州诏还, 近臣言其有反相, 湜保右之。历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 迁殿中侍御史。上言:“转运使掎摭郡县, 苛束官吏, 人不得骋其材, 宜稍宽假, 不为改者绳治之。”诏诣渭州劾尹洙私用公使钱, 颇傅致重法, 以故洙坐废。还, 为尚书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同判吏部流内铨, 除盐铁副使。议者谓湜探宰相意, 深致洙罪, 故得优擢焉。
明年, 宴紫宸殿, 副使当坐殿东庑, 湜不即坐, 趣出。阁门奏之, 坐谪知沂州, 徙兖州。又坐沂州误出囚死罪, 降知海州。起为河东转运使, 迁户部员外郎, 复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汴水绝, 凿河阴新渠, 通漕运如故。会江南饥, 擢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 奏运苏州米五十万斛, 以贷饥民。除户部郎中、知广州。侬智高初平, 湜练士兵, 葺械器, 作铁锁断江路。居二年, 母老求内徙, 遂徙徐州。湜喜曰:“昔布衣随计, 今以侍从官三品复典乡郡, 过始望矣。”又以左司郎中知郓州, 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湜少贱, 母更嫁营卒, 既登第, 具袍趋卒舍迎母, 里人观叹。然嗜酒, 持法少恕, 改知密州, 以病卒。
(选自《宋史·刘湜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有盗据山/ 敕贷罪/ 招之不肯降/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 即徙民绝饷/ 盗困蹙乞降/ 民安之/
B. 有盗据山/ 敕贷罪招之/ 不肯降/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 即徙民/ 绝饷盗困蹙乞降/ 民安之/
C. 有盗据山/ 敕贷罪/ 招之不肯降/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 即徙民/ 绝饷盗困蹙乞降/ 民安之/
D.有盗据山/ 敕贷罪招之/ 不肯降/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 即徙民绝饷/ 盗困蹙乞降/ 民安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院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为进士。
B.“迁”在古代官职变动中指调动官职, 一般是升官, 而“左迁”则指贬官降职。
C.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礼乐、祭祀、宴乐及学校贡举等的政令。
D.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 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 以备遗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刘湜善于逢迎, 执法严酷。受诏审理渭州尹洙私用公款一事, 因探知尹洙与宰相有嫌隙, 所以罗织罪状使他受到重判, 回朝后得到优先提升。
B.刘湜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汴水断流, 他开凿河阴新渠, 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江南饥荒, 他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 赈济灾民。
C.刘湜运筹帷幄, 指挥有方。在平定侬智高之后, 他未作片刻休整, 就立即训练当地士兵, 修整器械, 铸造铁链封锁江面, 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D.刘湜恪守孝道, 贵贱不移。年少时地位低下, 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 并不以此为辱, 仍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 乡人都为之感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捕得, 复阳死, 守者以报, 湜趣焚其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转运使掎摭郡县, 苛束官吏, 人不得骋其材, 宜稍宽假, 不为改者绳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移使鄂州 (1) 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 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 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 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 朝朝落客裳。
【注】 (1) 唐代宗大历七年 (772年) 左右, 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 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鄂州, 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8.诗以“路何长”为纲, 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 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一联, 写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风格雄健, 意境高远。
(3) 辛弃疾《永遇乐 (千古江山) 》中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 形象地概括了南朝宋武帝刘义隆当年挥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 借古意抒今情。
乙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 分)
老逃同志
韩少功
雾峰村在普同村的上方, 山林覆盖更为广阔, 道路更为崎岖险峻。那里有一个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逃兵”——大家不知道他的姓名, 只能这样叫。稍微客气一点, 就叫他“老逃”或者“逃夫子”。在乡干部在场的一类正规场合, 人们舌头一溜也许就叫成了“逃同志”。
听那人的口音, 他是四川或云南人, 只是说不清自己的来处, 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家人情况。他很可能是在战场上被炮弹炸疯了, 失去记忆了。这样的人没法遣返。暂时留下来先混一口饭吃, 是当年县人民武装部的安排。
老逃一留下来就是好几十年, 成了雾峰村的合法村民。他虽然有些呆笨, 但为人忠厚本分, 干活也卖力, 挖茶山或者修渡槽都是一把好手, 还学会了说本地话。只是年老力衰以后, 在这里无亲无故, 晚景有些凄凉。几年前的一天, 他大雪天去砍柴, 摔了一跤, 落了个中风, 全身瘫痪, 连自己找口水喝也犯难了。当时赶上人民公社散伙, 分田又分山, 只差没有把几间公屋拆了分砖瓦, 各家自扫门前雪。一个瘫子, 而且是个无名无姓的瘫子, 哪一家愿意接纳收留?
村长老杨为此急得一宵没睡好, 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家里说:“你牛皮哄哄, 说你什么东西都做得出?”木匠说那是不假。村长说:“那好, 你给我做一样东西。”木匠问他要做什么。村长说:“这样东西要有几用:抬起来是个担架, 放下来是张椅子, 打开来是张床。”木匠不明白对方要这个有何用。村长说:“这你不要管。你只管做好就是。”
木匠费了一番心思, 三天之后果然把一个多功能担架发明出来了。老杨便召集全村人来看新式装备“:逃夫子瘫了, 这你们是知道的。他没有后人, 你们也是知道的。孤寡残疾都有所养, 这是天道, 何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呢。所以从今以后大家都要伸一只手。逃兵要在村里吃轮饭, 今天从我家轮起。我说清楚了, 规矩要立三条:一是主家吃什么, 他就要吃什么。二是每天要抬进屋, 不能让他睡台阶。三是每一家管送不管接, 但送人时要保证他身上干净, 没气味, 不然下方家可以不接。你们听清楚了吗?”
有两三个人不大乐意, 但嘀咕了一阵, 见规矩一视同仁, 也不好说什么。
从此以后, 老逃瘫了两年多, 也就吃了两年多的百家饭, 算是没饿着也没冻着, 身上也没怎么臭, 被村民们一直服侍到最后一刻。临终前, 他瞪大眼睛看来看去, 看着担架边的人, 咬住最后一口气, 硬挺着脖子, 就是不死。
旁人说:“你的寿衣早准备好了, 放心吧。”
他眼里没什么反应。
旁人又说:“你的料 (棺木) 也有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
他大张着嘴, 说不出话来, 脸上憋得通红。
这可难住了大家。有人说:“他兴怕是要找杨老倌?”这一说, 大家都觉得像, 于是赶快差人去找村长。当时老杨在县城里做木材生意, 听到消息后深夜赶回来, 一进门没顾上擦汗, 就抓住了逃兵的手。果然, 逃兵一见到他, 目光微微一颤, 转而变得柔和与安详。他没有说话, 只是随着两脚使劲一蹬, 眼皮慢慢地合上了, 但留下一条缝, 得由老杨去抹一把。
他最后的神情不像个老人, 倒像个孩子, 似乎对即将开始的远行有点害怕, 得抓住父母的手, 才有几分心安。
村里给他放了一挂鞭炮, 让他善终入土。只是墓碑没法立, 因为谁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也不知道他到底活了多少岁。他到底是来自红军, 抑或来自国军, 抑或来自土匪流寇, 无人知晓。总不能只在墓碑上刻下“逃兵”二字吧?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19期)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老逃是一个战争时代的逃兵, 客居雾峰村, 无亲无故, 而村民却给他养老送终, 体现了乡村生活的道义以及友善的传统美德。
B.雾峰村民风淳朴, 虽然供养老逃的规矩涉及吃、住、送等方面, 但是当村长老杨向村民提出时, 全村村民都能自觉主动地响应。
C.雾峰村村民重情重义, 对无亲无故的瘫子老逃生前轮流供养, 不让他饿着、冻着、臭着, 死后缝衣、打棺、放鞭, 让他善终入土。
D.老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眼皮慢慢地合上了, 但留下一条缝”, 这一细节传神地表现出他对雾峰村这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的眷念。
E.小说结尾处交代村民对老逃的姓名、年岁和来历等情况均不知晓, 侧面反映出雾峰村道路崎岖险峻, 与外界缺乏联系, 闭塞落后。
(2) 小说在刻画“老逃”这个形象时, 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中的“多功能担架”与刻画村长老杨的形象有密切关系,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老逃临终前咬住最后一口气, 村民对此先后有三次揣测。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 分)
国学大师汤一介
汤一介祖籍湖北, 1927 年生于天津。汤氏一族是湖北黄梅的诗书之家, 以“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为家训。
天资聪颖的汤一介早在读高中时便思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撰写了《论死》《论善》《论生意义》等一些展露哲学家天赋的文章。
1946年, 汤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大, 汤一介仍然保持着勤学苦读的习惯, 并很快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后, 汤一介迎来了个人学术生涯的春天。在很多人心灵滞塞、头脑僵固的时候, 汤一介决心要成为一个思想独立的学者, 决心要突出重围, 走出哲学研究的困境。
1981 年, 汤一介在北京大学首开选修课《魏晋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道教》。这个题目不仅涉及玄学, 还涉及佛教跟道教的关系等问题, 难度相当大。为了成功开讲, 他每天“做功课”到很晚, 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两点钟以前就寝。而这样一门可能“相当枯燥”的课程, 却被他讲得有声有色。之后, 他又相继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这些都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绕不开的著作。
1983年, 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 会上特设了中国哲学的圆桌会议专场。汤一介以“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性”为题作演讲。他认为: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儒家的这几个中心理念都没有失去现代意义, 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1993年, 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 汤一介立即对此予以批评和回应。早已习惯“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的汤一介, 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批判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他指出:不同的文化可以不同, 但可以和谐相处。那么, 不同观念、背景下的文化共处如何实现?汤一介认为, 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 相互尊重, 才能取得共识。
汤一介曾广泛参加众多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他在纽约第四届国际中国哲学讨论会、汉堡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国际讨论会等众多哲学会议上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并受邀到纽约州立大学、德国、荷兰等地交流讲学。
1984 年, 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 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 汤一介任院长。书院的宗旨是“继承并发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书院举办了四届反响巨大的“文化系列讲习班”, 还举办了有数万名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 强化了当时的文化思想意识。
2010 年, 北大儒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汤一介又挑起重担, 出任首任院长。他认为哲学家要关注到现实社会有哪些重要问题要解决, “我们现在对各种学科的解释用的是西方的解释学, 能不能做出一个中国解释学的框架, 这是迫切需要的。根据中国现实的情况, 我们既然有儒家传统, 又有马克思主义, 可以整合起来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汤一介家中, 四壁皆为书架。他说自己另外还有四个地方存放书籍, 两个是办公室, 一个是租的房子, 此外还买了一个房子专门用来装书。他不承认自己是“大师”:“我说现在没有大师, 因为还没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 还没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
编纂《儒藏》是汤一介的夙愿, 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曾提出这一课题。“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道三家, 现在有《佛藏》《道藏》, 但一直没有《儒藏》。中华民族要复兴, 从儒释道三家讲, 儒学在历史上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是应该做的时候了。”
2002 年, 北京大学提出《儒藏》 (儒家著作的总汇) 编撰课题。第二年, 作为教育部的重大项目, 《儒藏》编撰正式启动, 汤一介受命出任《儒藏》编纂工作首席专家, 这一年他76岁。
“后来我想, 光因历史上没有《儒藏》, 就来编一部《儒藏》虽也是一个理由, 但是更深层的理由, 是儒家思想里有相当多的对我国今后发展很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我想给大家准备一套材料, 让大家来研究它。”汤一介说, 还有一个让他必须要做这件事的原因, 是出于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佛藏》从宋朝起一直到现在, 至少编了二十多种, 但现在通用的是日本人编的《大正藏》。所以我们应该编出一本让世界通用的《儒藏》。”
汤一介不以金钱、名誉、地位为意, 而是汲汲遑遑地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诸永世而恪尽一介书生之绵薄微力, 兢兢业业地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其志永固, 其情可感, 其愿撼天。
(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汤一介出身于诗书之家, 天资聪颖, 北大“相当枯燥”的选修课程《魏晋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道教》, 也被他讲得有声有色。
B.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 汤一介立即予以批评和回应, 他明确地指出不同的文化可以不同, 但可以和谐相处。
C.汤一介认为, 儒学的中心理念不仅没有过时, 而且还能发展, 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D.汤一介一生倡导的“和而不同”“普遍和谐”“中国解释学”等诸多前瞻性的理念, 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讨论。
E.汤一介恪守“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的家训, 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诸永世而殚精竭虑, 76岁仍然受命编纂《儒藏》。
() 汤一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汤一介为什么要编纂《儒藏》?请简要回答。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汤一介的学者风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1) 小说《白鹿原》继在话剧舞台上演之后, 又将被改编成舞剧, 小说原作者陈忠实称, 用舞蹈的形式来演绎这部作品, 是他_______的事情。
(2)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对公交车实施限行, 开错了治理污染的药方, 不但不能治污, 反而给治污添堵, 与治污初衷________。
(3) 交通肇事者选择逃跑以逃避法律追究或回避对受害人的救助, 其结果往往______, 在法律实践上, 肇事逃逸者所面临的将是更为严厉的处罚。
A.事与愿违 南辕北辙 始料不及
B始料不及 事与愿违 南辕北辙
C.事与愿违 始料不及 南辕北辙
D.始料不及 南辕北辙 事与愿违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升华, 充分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
B.9 月20 日,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20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入轨, 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C.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其突出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它们可以显著减少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D.中国承建的非洲首条现代化的城市轻轨——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日前正式通车, 它对于缓解交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 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 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比拟的。几个主要的高速铁路国家, 一天要发出上千对的高速列车, _____________。因此, 高速铁路被认为是最安全的。
A.即使计入德国曾发生的事故, 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也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B.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也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即使计入德国曾发生的事故
C.如果不计入德国曾发生的事故, 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要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D.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要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如果不计入德国曾发生的事故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 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 小到人们身边的MP3, 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 ____________。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 网络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 (2) 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经典, (3) ____________。
17.下面是中国邮政为北京申办2022 年冬奥会成功发行的邮票的主体图形, 请写出“冬”字的构图要素, 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 不超过80个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到一位日本陶瓷收藏家的府上做客, 老人拿出一只在20 世纪80 年代以五百多万港币拍得的斗彩鸡缸杯, 斟茶相待。马未都右手拈起此杯, 左手托稳, 一口饮尽清茶, 然后向老人行礼道谢:“这是我这一生喝过的最昂贵的茶了。”老人说:“茶不以杯贵, 却以人贵。你是贵客、知音。”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
【解析】根据文本第四段信息, D项中的“无法参与”应改为“很难有效地参与”。
2.C
【解析】根据文本第三段信息, C项中的“传统文学中的小说”应改为“刻意创作的小说”;同时, 文本中“在一定意义上”这一修饰语, 也表明“更深刻、更震撼……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有着特定的限制。
3.D
【解析】根据文本末尾段信息, D项中的“传统文学发展”应改为“整个文学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4.D
5.A
【解析】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
6.A
【解析】主观臆断, 无中生有。“尹洙与宰相有嫌隙”于文无据。
7. (1) 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 又装死, 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刘湜, 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得分点: (1) 阳, 通“佯”, 假装。 (2) 趣, 督促, 催促。 (3) 守者以 (之) 报]
(2) 转运使指摘州县, 苛刻地约束官吏, 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应该稍加宽容, 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 (得分点: (1) 骋, 施展。 (2) 材, 通“才”, 才能。 (3) 宽假, 宽容。 (4) 绳, 名词作状语, 按照法令)
【参考译文】刘湜字子正, 是徐州彭城人。考中进士, 任澶州观察推官, 又调任湖南节度推官, 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益都知县, 又调往阴平。再升任太常博士、剑州通判。审讯阆州的案子, 保全七名死囚的生命。王尧臣安抚陕西, 举荐了他, 他被提拔为耀州知州。富平有一个抢掠别人子女的强盗, 被抓获后, 装死, 伺机逃走;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 又装死, 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 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刘湜升为监察御史, 王德用受诏令从随州回朝, 近臣说他有谋反的迹象, 刘湜保护了他。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 升任殿中侍御史。上奏说:“转运使指摘州县, 苛刻地约束官吏, 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应该稍加宽容, 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受诏前往渭州审理尹洙私用公款一事, 罗织罪状使尹洙受到严惩, 尹洙因此获罪被撤职。回朝后, 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同判吏部流内铨, 又任盐铁副使。人们说刘湜探知宰相的心思, 罗织罪状重判尹洙, 所以被优先提升。
第二年, 皇帝在紫宸殿设宴, 盐铁副使应坐在殿东的廊屋, 刘湜不入座, 急速走出。守殿门的宦官报告了此事, 刘湜获罪被贬任沂州知州, 调往兖州。又因在沂州时误减囚犯死刑, 降任海州知州。后起用任河东转运使, 升任户部员外郎, 又担任盐铁副使兼管河渠事。汴水断流, 开凿河阴新渠, 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适逢江南饥荒, 升任天章阁待制、江宁知府, 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 赈济饥民。任户部郎中、广州知州。侬智高刚被平定后, 刘湜训练当地士兵, 修整器械, 铸造铁链封锁江面。有强盗占据山岭, 诏令免罪招安, 不肯投降。刘湜得知强盗逼迫山民供给他们粮食, 就迁走山民, 断绝强盗粮饷, 强盗困窘投降, 百姓得以安宁。任职第二年, 因母亲年老, 请求调任内地, 于是被调往徐州。刘湜高兴地说:“从前我不过是个平民跟着计吏离家, 现在我成为三品侍从官又来掌管乡州, 超出我原先的期望了。”又以左司郎中任郓州知州, 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庆州知州。
刘湜年少时地位低下, 母亲改嫁给士兵, 考中进士后, 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 家乡的人看到无不感叹。但他特别喜欢喝酒, 执法过严, 改任密州知州, 因病去世。
(二) 古代诗歌阅读
8.颔联:赴任之途, 漫长坎坷, 劳顿孤寂。颈联:行程愈长, 离乡愈远, 别居愈遥。尾联:旅途还长, 人生还长, 仕途还长。
9.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跋涉劳顿的慨叹、流寓生涯悲苦的回味和日后仕途坎坷的忧虑。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 诗人借沿途清冷的秋景来抒发心中回荡的忧思。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0. (1)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 A C
【解析】B项, 以偏概全, 文本中有“有两三个人不大乐意, 但嘀咕了一阵, 见规矩一视同仁, 也不好说什么”的信息。D项, 表现的应是老逃对村长老杨的依赖, 不仅生前依赖老杨得以延续生命, 而且死后还要依赖老杨方得心安。E项, 昭示雾峰村村民所恪守的人情道义具有更为广泛的普世价值。
(2) (1) 失忆呆笨。可能是在战场上被炮弹炸疯了, 说不清自己的来处, 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家人情况。 (2) 忠厚本分, 勤恳卖力。挖茶山或者修渡槽都是一把好手;雪天砍柴, 摔成瘫痪。 (3) 知恩感恩。临终前咬住最后一口气要见村长老杨一面。
(3) (1) 设想多功能担架, 深思熟虑, 关怀备至。 (2) 首用多功能担架, 遇事带头, 有感召力。 (3) 交接多功能担架, 考虑周全, 安排缜密。
(4) (1) 设置悬念, 引发读者对老逃死不瞑目原因的遐想。 (2) 补叙情节, 交代村民对老逃临终事宜的悉心安排。 (3) 逐层蓄势, 突出老逃对村长老杨的感恩之情。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1) B E
【解析】A项, 能把课程讲得有声有色的主要原因是他勤奋刻苦, 文本中有“他每天‘做功课’到很晚, 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两点钟以前就寝”的信息。C项, 还要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才能解决问题, 文本中有“我们既然有儒家传统, 又有马克思主义, 可以整合起来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的信息。D项, 以偏概全, 这些理念是汤一介晚年提出的, 而非“一生倡导的”。
(2) (1) 推进国际化。广泛开展国际对话与交流, 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2) 推进现代化。组建中国文化书院,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3) 推进本土 (中国) 化。成立北大儒学研究院, 整合儒家传统和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
(3) (1) 弥补历史缺憾。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道三家, 但现在只有《佛藏》《道藏》, 而一直没有《儒藏》。 (2) 满足未来需要。儒家思想里有相当多的思想资源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很有意义, 编纂《儒藏》, 有助于大家的研究。 (3) 担起中国责任。儒学源于中国, 出于荣誉感和责任感, 中国人应该编出一本让世界通用的《儒藏》。
(4) (1) 心系国运, 目光远大。 (2) 淡泊名利, 守志不移。 (3) 思想独立, 坚持主见。 (4) 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5) 勤勉敬业, 执着追求。 (6)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D
【解析】“始料不及”指当初没有预料到“。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相反“。事与愿违”指事情的发展跟愿望相反。三个成语都涉及最初的想法“, 始料不及”侧重于突破性“, 南辕北辙”侧重于行动与目的相反, “事与愿违”侧重于结果与愿望相反。 (1) 句“, 用舞蹈的形式来演绎”《白鹿原》突破了原作者陈忠实对小说表现形式的想象, 所以选用“始料不及”。 (2) 句, 陈述的是“对公交车实施限行”的做法, 所以选用“南辕北辙”。 (3) 句, 陈述的是“逃跑”的结果, 所以选用“事与愿违”。
14.A
【解析】B项, 语序不当, 应将“将20颗卫星” (表对象) 与“成功” (表情态) 两个状语互换位置。C项, 搭配不当, “减少”可与“死亡人数”搭配, 但不能与“死亡率”搭配, 应改为“降低”。D项, 成分残缺, 应在“交通”后面补上“缓解”的宾语“压力”。
15.A
【解析】B项, 采用倒装句式, 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不紧密。C、D项, 强调了比较的前提条件, 与横线后的句子语意相悖。
16. (1) 推动着工业生产 (以及国防工业) 的发展 (2) 在接收信息后要进行 (分类) 处理 (3) 形象地描述了三者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解析】根据前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可以推知 (1) 句谈的是嵌入式系统的作用;再根据前面“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和“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 可以进一步推知 (1) 句谈的是嵌入式系统对工业生产 (以及国防工业) 发展的作用。根据前句“网络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可以推知 (2) 句谈的是嵌入式系统作为“人的大脑”的作用。根据“这个比喻十分经典”这一总括性的语言提示, 可以推知 (3) 句是对“这个比喻”的概括和总结。
17.示例:“冬”字由一个运动的人形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构成。它将抽象的滑道、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 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 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彰显动感、时尚和现代, 将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
六、作文
18.【写作指导】材料涉及三个对象——古董鉴赏家马未都、老人 (日本陶瓷收藏家) 、斗彩鸡缸杯。关键句是马未都与老人的对话, 其中, 马未都的话充满感激之情, 老人的话充满哲理。为此, 审视该文题应该围绕“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来进行, 其立意角度有三:
(1) 从古董鉴赏家马未都的角度: (1) 要理解别人的善意, 懂得别人的尊重。 (2) 对别人的善意、尊重, 要懂得感恩。 (3) 物质只能让人富有, 知识 (学识) 方能让人真正高贵。 (4) 人的见识比事物本身更加可贵。
(2) 从老人 (日本陶瓷收藏家) 的角度: (1) 人, 贵在相知。 (2) 面对知音, 应以最好的心意相待。 (3) 对人最大的尊重是相知。 (4) 千金易得, 知音难求。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篇3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觉解/自觉教条/教案慰藉/枕藉呜咽/哽咽
B褴褛/镂刻混沌/混淆禅宗/禅让角逐/角色
C刹车/煞尾哄骗/起哄吮血/驯服干劲/强劲
D新鲜/鲜见荒谬/绸缪挣扎/挣脱蹊跷/蹊径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遵循暮蔼飘零精疲力竭目不暇接
B释怀忌讳笼统萍水相逢斩钉截铁
C憧憬穿凿蛊惑每况愈下融汇贯通
D疏漏鄙薄精萃一筹莫展漫无目的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游刃有余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
B春秋战国间剧烈的变化,百家争鸣,最后又以暴力完成统一,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C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进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D“世界上正在发生令人毋庸置疑的事情,”他对乌苏拉说,“就在那边,在河对岸,就有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我们还在过着毛驴似的生活。”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做的时候,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B雨果说,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被判了死刑,但是都有一个不确定的缓刑期:我们只有一个短暂的期间,然后我们所呆过的这块地方就不再会有了。
C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D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放炮人员使用非专用炸药声音作业处理煤仓堵塞,导致煤尘飞扬达到爆炸界限,放炮火焰引起煤尘爆炸造成的。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B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C必须强调。传染病要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D肖邦的19首夜曲为什么能牵动你的心,勾你的魂?就是因为这位多愁善感的“钢琴诗人”用旋律和音响造出了“甜美的忧郁”这种诗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金缕衣
杜秋娘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此诗浅显而有味,收在《唐诗三百首》里。流传很广,其意义不需解释。
扬牧先生在三月号《中外文学》里有《惊识杜秋娘》一文,对此诗提出一个新的解释。以为“金缕衣不是活人无端穿的锦衣,而是死人穿着的寿表!”他说:“‘纨与素’是可以穿戴的,金缕衣却惟有人死以后才贴身穿在尸体上,以为可以保存尸体之不朽。1968年河北满城发掘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两座古墓,用黄金制成的丝缕缀连而成,故亦称‘金缕玉表’,以之包扎尸体上下,四肢五官部位。宛然可辨。出土的两套金缕衣,一长约188厘米,一长约172厘米,从图片上看来,确是金光灿烂之物。”显然,杨牧先生之所以作此新解,是由于金缕表出土而获得启示。
事实上,所谓“金缕玉衣”,《后汉书》已有相当详细的记载:“汉旧仪曰:帝崩以玉为襦,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腰以下以玉为札,长一尺,(广)二寸半,为柙,下至足,亦缝以黄金缕。”金缕玉柙原是帝王襄尸之物,后来没有帝王身份的人,甚至如宦官之类也有僭用的,这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大陆出土之物当然很有价值,让我们可以看到古帝王的一种排场。惟此“金缕玉衣”是否杜秋娘所指的“金缕衣”,不无可疑。
白居易《秦中吟》议婚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指活人穿的衣裳。杜工部《哭严仆射归榇》:“风送蛟龙匣。”苏东坡“珠襦玉柙万人相送归北邙”,龙匣玉柙则是指死人穿的衣饰。死人穿的那种全套衣饰不称为“金缕衣”,只能称为“金缕玉农”或“金缕玉柙”或“珠玉押”。《红楼梦》中“凤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褃袄”,想缕金生就是金缕之意。金缕状华丽富贵。金缕不仅用以缝衣,也可以制其他物件,例如李后主词《菩萨蛮》“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是鞋可缕。《邺中记》“石虎时著金缕合欢裤”,是裤可缕。故金缕衣仍是活人穿的衣服。
(选自《梁实秋读书札记》有删改)
6下列对于“金缕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金缕衣”不是活人穿的锦衣,而是死人穿的寿衣。
B“金缕衣”又称“金缕玉衣”,它在古代是富贵的象征,是活人穿的衣服。
C“金缕衣”不同于“金缕玉衣”,它是以黄金为丝线缝制而成的衣服,是活人穿的。
D“金缕绣罗襦”之“金缕”与“珠襦玉柙”指的都是“金缕衣”,即活人穿的锦衣。
7下列不属于梁实秋先生怀疑杨牧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A金缕玉柙原是帝王裹尸之物,后来没有帝王身份的人,甚至如宦官之类也有僭用的。
B白居易《秦中吟》议婚诗:“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指活人穿的衣裳。
C《红楼梦》中“凤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想缕金也就是金缕之意。
D李后主词《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邺中记》“石虎时著金缕合欢裤”。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缕玉农”也称“金缕玉柙”,它与“风送蚊龙匣”中的“蛟龙匣”一样都是一种寿衣。
B风姐所穿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褙袄”,并不属于“金缕衣”之类。
C关于“金缕衣”与“金缕玉衣”的区别,前者引用了《哭严仆射归榇》等诗文材料,后者引用了《红楼梦》中相关材料。
D按照封建礼制,“金缕玉衣”本是帝王的专用品,后来富豪、权贵也在使用,这并不违礼。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劝君莫惜金缕衣”中的“金缕衣”与“金缕绣罗襦”中的“金缕”意思相同。
B“金缕玉衣”没有单件,都是成套的,“金缕衣”可以是单件的,如“金缕裤”、“金缕鞋”。
C“金缕玉衣”原是封建帝王裹尸之物,由此可知,身着“金缕玉衣”的刘胜,曾是西汉的一位帝王。
D杨牧认为“金缕衣”就是“金缕玉衣”,他是根据河北满城的考古发掘所作出的结论。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孔子的弟子)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夸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吨。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又,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节选自《札记·礼运篇》)
【注】蜡(zha):年终祭祀。观(gua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大道:理想的治国之道。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矜: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孤:年幼无父的人。独:年老无子的人。废疾:残废的人。隐:消逝。大人:这里指统治者。世:父亲传位给儿子。及:哥哥传位给弟弟。选:选中的人物。考:考察。势:指职务。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逮:及,赶上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通“举”,推举
C以贤勇知,以功为己知:通“智”,有才能的人
D著有过,刑仁讲让刑:处罚
11下面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大同”思想的一组是
①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④男有分,女有归⑤各亲其亲,各子其子⑥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④D②⑤⑥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借孔子之口描绘出一幅大同世界的蓝图,这也是儒家宣传的理想社会。
B在作者看来,只要天下成为公共的了,天下就可以非常太平,人人能够安居乐业。
C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对偶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生气勃勃。富有战国游说之士的文风。
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强烈的反差表现出“大同”和“小康”社会的优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13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10分)
(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4分)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3分)
(3)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淳然兴之矣。(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第二联的两句诗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
(2)前人评价“‘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4分)
答:_______
15填空(6分)
(1)“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道:“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蜀道之险,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写道:“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寄寓飘泊不定,老病孤独之情。
(2)《登岳阳楼》中写洞庭景观的两句“,________”显示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3)儒家大师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认为施行王道要加强教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足。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
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有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地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
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生命。这神秘而羡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选着多少暗示?
(有改动)
16从全文看,关于生命,作者有哪些思索?请概括回答。(6分)
答:_______
17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第1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
(2)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2分)。
答:___________
18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2分)
答:___________
(2)“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2分)
答: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说:“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对此,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
六、(12分)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并加以整合,给“3C”下一个定义。(4分)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与前两代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3G是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市某日当天夜里到第二天的天气预报,请你阅读后根据要求答题。(6分)
日期2009年某月某日
天气小雪转多云,早晨部分地区有雾
气温-2℃—2℃
风力4—6级
请你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信息,给从事下面三类活动的人做出得体的提示,每条不超过10个字。
①对喜欢晨练的人:___________
②对骑车早行的人:___________
③对开车外出的人:___________
22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面是王维的诗句,请你任选一句,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其所表现的画面。50字左右。(4分)
(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元中。(《汉江临泛》)
答:___________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其实,不仅是参禅,为人、为事、为学、为文、为艺……概莫如此。不同的人所能达到的境界不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达到的境界也不尽相同。
请以“境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篇4
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如 “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 “hà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
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如“迫”字有两个读音 “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产生了异读。所以,考生最好准备一个本子,把平常遇到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
二:形声字记忆绝招
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都读 “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词语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对待形声字,一方面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中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相同。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三:快速掌握形似字的技巧
区别形似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注意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差别,千万不可“一瞥而过”,另外要结合注音的字所在的具体词语的语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比如 “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这五个词语中的“缜、滇、嗔、填、慎”,从词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读音差别不小,分别读作“zhěn、diān、chēn、tián、shèn”。在复习课本相关知识或解读高考试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形似字进行联想积累,〖JP+2〗举一反三,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自己结合一些具体的语境进行辩证记忆。
四:音同异义字形题的解题技巧
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如“一筹莫展”中的“筹” 意思为“计策、办法”,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若不知其义,就很容易将“筹”写成“愁”。
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如“惩前毖后”的“毖”,它是“必”字旁,表示“谨慎、小心”,就不能写成以“死”字为形旁的“毙”。
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五:探源法巧解字形题
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最好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六: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
1.正确掌握词义。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6.运用排除的方法。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七: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
辨析虚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固定搭配。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既然……就”、“既…… 又”等。2.语法特征。词性决定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其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如介词要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等,副词要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3.词语意思。分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
介词、副词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两种虚词,判断这两种词使用是否恰当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从介词的语法特性看,介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如果不能判定一个词语是否是介词,可以在这个词语的后面加名词。如“把”、“给”,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一个名词,如“人”,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是介词。〖JP3〗同样,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副词,可以在它的后面加动词或形容词,如“已经”“甚至”,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动词“笑”,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都是副词。
八:修改病句的口诀
病句修改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基本成分先找到,主谓宾语是否少。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搭配恰当读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词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勿颠倒。对症下药仔细改,切莫信手胡乱搞。
九:扩展语句的解题技巧
1.看清要求,弄清语体。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语体,弄清其究竟是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
2.辨明情境。准确识别题目中提供的具体情境及其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题目规定的情境。
3.明确重点。准确把握题目中要求扩写的重点,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4.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扩写的灵魂。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5.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但能使语段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十:压缩语段的关键
1.弄清语段的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如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3.弄明白语段共说明了几个问题,并作简要概括。
4.弄清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便更好地归纳概括。
5.注意答案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压缩语段时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十一: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类析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5.对偶: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
6.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7.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十二: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
1.恰当选用词语。(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选用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词语用活。(2)选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的色彩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交错使用,注意语句的整散、语气、倒装等方面的问题。
职高语文期中试题2012.11 篇5
一、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惆怅(chóu)隽永(jùn)熨帖(yùn)稗官野史(bài)
B.驿站(yì)缔造(dì)坍圮(tānpǐ)引吭高歌(hánɡ)
C.陶冶(yě)拖沓(tà)啃啮(nìè)亘古不变(gèn)
D.摇曳(yè)轶事(yì)恪守(kè)声势赫奕(hè)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哗众取宠等闲视之栩栩如生鸠占鹊巢B.装腔作势有的放失李代桃僵大显生手
C.盛气凌人因地制宜挥斥方遒芸芸众生D.窸窸窣窣余音绕梁同病相怜闲情逸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春节临近,外出打工的都要衣锦还乡。
B.10月23日以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至全世界,都被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人质劫持恐怖事件搅得天翻地覆。
C.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
D.短短几年工夫,这个村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家都饱食终日,不再愁吃愁穿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的这篇论文,见解深刻,富有创见性,文字运用也很_______。
②.农村能源短缺和不稳定供应,极大的____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那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行迹____而久未抓住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A.精要限制秘密B.精辟限制隐密C.精辟局限神秘D.精当制约诡秘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决定背着妈妈去医院检查身体。
B.学校团委号召广大青年团员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活动。
C.学好语文,不仅对将来从事工作有益,而且学习其他各门功课也是十分重要的。
D.为了创建文明校园,学校全面推行文明用语和师生忌语
6.根据下列情境,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在招聘会上,招聘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和众多应聘者比较起来,你有何优势?”应聘者答道:“
A.我都写在简历上了,请领导仔细看一看。
B.这种工作我早就接触过,对我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录用我,保证干好。
C.我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技术等级考核,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D.我认为只要听领导的话,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就能干好工作。
7.下列各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我们班今天又来了一个新同学②我们班今天又新来了一个同学
B.①我们来到这一片明朗的金黄色的朝阳之中②我们来到这朝阳的一片明朗的金黄色之中。”
C.①这场两点钟开始的比赛将决定谁是冠军。②这场决定冠军的比赛将在两点钟开始。
D.①他完全没有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②他没有完全按照领导的意思去做。
8.下列词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A.臆造杜撰谬误武断B.丰富附会遭遇准确C.结果生动可靠作风D.孤立 伎俩晦涩 教诲
9.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B.说明书的写作形式可分为短文和条文式两种。
C.写作广告词只要主题鲜明,可以不讲究形式美和意境美。
D.演讲词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和特定的场合的,写作时应考虑适应对象和现场的问题。
10.下列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男人?”苏艾哼了一声,“难道男人值得?”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C.天才出于勤奋;只是在于积累。D.你到底去不去?我的小祖宗。
二、补写名句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5分)
11、千呼万唤始出来,()
12、《过秦论》作者(),本文中心论点是()。
1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14、大江东去,(),()。
15、今宵酒醒何处,()。
三、现代文阅读题(共20分)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怕世界上过于拥塞。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一位朋友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朋友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废墟二字,在中文中让人心惊肉跳。
或者是冬烘气十足地怀古,或者是实用主义地趋时。怀古者只想以古代今,趋时者只想以今灭古。结果,两相杀伐,两败俱伤,既斫伤了历史,又砍折了现代。鲜血淋淋,伤痕累累,偌大一个民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一些空隙吧!让古代留几个脚印在现代,让现代心平气和地遏视着古代,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孔尚任不想大团圆,鲁迅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陨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诀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古希腊人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赴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
现代人目光深邃,知道自己站在历史的第几级台阶。他不会妄想自己脚下是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台。因此,他乐于看看身前身后的所有台阶。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因此,古代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现代,不仅仅是一截时间。现代是宽容,现代是气度,现代是辽阔,现代是浩瀚。
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梳理自己对废墟的复杂情感,冲淡了“诅咒”,深化了对废墟文化的理解。
B.“我”的朋友喜欢趁着残月的微光行吟于废墟间,以对晨曦的期待驱谴文人的矫揉。
C.“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中的“层累”,指历代遗留的见证着失败与屈辱的废墟。
D.“以古代今”与“以今灭古”殊途同归,既亵渎了历史,又阻碍现实社会的前进。
E.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文明发端于古代废墟;存留废墟,则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17.“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请你说说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
18.填空
(1)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喻指废墟的价值,它告诫后人切莫忘记历史的经验教训。(本题填写的文字,必须从原文中摘录。)
(2)如果为废墟而羞愧,则往往会__________________的真面目,这正如在给真正的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填写的文字,不得出现“废墟”一词。)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9.下列各句中对“金”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属)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黄金)
C.金就砺则利(金属制的刀剑等)D.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比喻坚固)
20.下列哪一项中的“以为”与其它三项不相同()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D.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2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2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A.铸以为金人十二B.委命下吏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
23.选出对“瓮牖绳枢”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
A.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B.窗户像破瓮,户枢像草绳。形容房屋破旧。
C.以破瓮做窗户,以草绳系户枢。比喻门窗的样子。D.破瓮像窗户,草绳像户枢。比喻家里穷。
五、作文(40分)
一僧人在一次辩论中被驳倒,他百思不解,请方丈指出对方的破绽。方丈笑而不答,随手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让他在不擦的前提下,把线变短,僧人束手无策。于是方丈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原来的线就显行短了。方丈说:“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
请以“只有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A贻误(dài—yí)
2、B3、B4、D5、B6、C7、C8、A9、C10、A二、三、16、C17、B
18、D19、D
20.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21.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22.着重指出
23、D24、BC(B项,将文中“我”的两位朋友对废墟的不同的审美方式统一为一种描述,违背原文意思。C项,从第一部分的第2段推知,“层累”是指对废墟意义的片面认识,这种认识沿传既久不断积淀。)
25、.要点:作者意在表明这样的观点--历史遗迹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因此“新的废墟”的出现和“旧的废墟”的漫灭都是历史的必然。(解析作者的意图,应依据第3段;答案意思对即可。)
11级幼师语文周考试题1 篇6
(一)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札(zhá)记
槲(hǔ)寄生
同仇敌忾(kài)得鱼忘筌(quán)B、凫(fǔ)水
郁忿(fân)
万姓胪(lú)欢
怙恶不悛(quān)C、慰藉(jiâ)皈(guī)依
悄怆幽邃(suì)提纲挈(xiã)领 D、傫然(lěi)笨坯(pī)
坎(kǎn)井之蛙
高屋建瓴(líng)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雅
人才辈出
再接再厉 B、影壁
祸国殃民
草菅人命
C、嗫嚅
无是生非
衣绵还乡 D、锱铢
恪尽职守 陈词滥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了。....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C、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D、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4、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组是()
A.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拟人)B.有些同志喜欢长文章,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比喻)C.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反语)D.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夸张)
5、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件事是让你去做好呢?还是让我去做好呢? B、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C、张华考上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
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D、我们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笔法来一个“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状吧。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物种起源〉导言》介绍了《物种起源》的成书经过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表达了作者关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用生物的事实批判了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B、《悼念玛丽•居里》对居里夫人的人格倍加称赞,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女科学家的光辉形象。C、《荷花淀》属于事务语体,事务语体在语言运用上主要特点是:语汇丰富,大量使用描绘性的语句,广泛使用各种句式,强调语言的形象性和艺术化。
D、废墟的召唤主要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显现主题,号召人们积极投身社会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热情。
7、下面是《荷花淀》中四个青年妇女的对话,对她们的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④“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委婉含蓄
爽朗直率
稳重谨慎
忸怩害羞 B.忸怩害羞
稳重谨慎 委婉含蓄
爽朗直率 C.爽朗直率
委婉含蓄
稳重谨慎
忸怩害羞 D.稳重谨慎
忸怩害羞
爽朗直率
委婉含蓄
8、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我与地坛》———小说———史铁生
B.《荷花淀》———小说———孙犁 C.《反对党八股》———政治论文———毛泽东
D.《项脊轩志》———散文———归有光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这个笔名首见于小说《狂人日记》。
B、韩愈,唐代伟大的文学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C、达尔文,法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立者。
D、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1951年与李政道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0、下列对《师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文字运用了三组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的恶劣习气。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11、揣摩文意,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c)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
1、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措辞:选用词句。B、了然:明白清楚。C、不肖:没有才能。D、反顾:回过头看。
2、文段中a、b、c三处应填的词语分别是()
A、文学家 道学家 国学家 B、国学家 文学家 道学家 C、文学家 国学家 道学家 D、国学家 道学家 文学家
3、“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一句中 “现在”(指20世纪20年代)是上文两个时代中的哪个时代?从文中找出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末作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 A.余有叹焉 叹 ____________ B.其孰能讥之乎 其 ______________ ...
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见鸟就充作鸟,碰见兽就充作兽。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_____,____;___,____。①在鸟类里偏要充兽 ②表示高超出世
③表示脚踏实地 ④在兽类里偏要充鸟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②①③
12.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三、阅读和理解
(一)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a)的崇奉国粹,(b)的赞叹固有文明,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C.于人为可讥——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深昏暗诱惑人的地方却没有外物使他相信。
7.填空:《游褒禅山记》是 __ 的著名游记。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散文长于说理,见解深刻,被列为“ ”之一。8.仔细阅读文段,思考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作者认为哪个条件最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②其孰能讥之乎 30.下列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B.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D.平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31.翻译下列句子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我是一只小帆船,可是我并不爱听“一帆风顺”或“一路顺风”这些祝福的话,因为我知道世界上有顺风边有逆风,有顺境便有逆境。而我从来不畏惧逆风,因为我知道如何张我的帆.掌我的舵,使我在逆风中仍以四十五度角向前移动。
当然我还知道:帆愈大,愈能成风;风愈大,愈能吹帆。但我更了解:小小的船不能用太大的帆,过大的风则会倾覆我的船。
高考语文试题与文言文翻译教学 篇7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教学
2002年之前高考文言文翻译一直是设置四选一的选择题,考查考生对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因此,考生的得分率比较高。但是自2002年以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发生了变化,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翻译。之后一直沿袭下来,分值竟达到10分。这种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能力,而且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既要学生会读,又要学生会写。这种变化明显地提高了要求,加大了难度,基于此,我们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把握关键词的教学
浏览这些年的高考卷,不难发现文言文翻译题总是设置几个采分点,这几个采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即重要实词、虚词等。所谓关键的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其中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只要这几个关键词解释准确,整个句子的翻译就迎刃而解了。如: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要求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翻译为现代汉语。而该年的参考答案中规定:“以一人”的“以”、“毁”、“去”三处,译对一处得1分。一句翻译总共5分,三个关键字就3分。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对关键词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并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使之能准确捕捉、理解这些词。这些关键字主要有四类:
1. 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教学大纲规定的那些重要的实词和虚词是历年高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例如:
(2004年全国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祉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2)隐处穷泽,身子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第(1)句中“比”、“籴”,第(2)句中“穷”、“就”四个实词就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只有平时让他们掌握了,他们才有可能准确翻译出来。
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如: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2004年全国卷)
句中的“而”是连词,与后面的“则”搭配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所以,在翻译时就要用“如果……就会”这个表示假设复句关系的关联词来体现,否则就要失分。
对于这些关键词,翻译时首先一定要联系全文,特别要结合上下句语境仔细推敲,以防误译。其次要准确地运用“组词法与替换法”完成文言向现代汉语的转录。
2. 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语。
文言和白话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在词义上,是那些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词汇。如那些表现自然现象,时令、数目、常用工具等的词,它们的古义一直沿用至今,这些词对阅读和翻译不会有妨碍。另外有一小部分词语,文言文里虽常用,但随着那些旧概念、旧事物的消失而消失,白话已不再使用,如“薨”(称诸侯死)、“贲”温(木制的战车)等。这部分词,我们虽然较生疏,但通过查字典就可明了,不会造成望文生义、曲解文意的错误。在阅读和翻译文言文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那些古今字形相同,读音也相同或相近,可是含义和用法发生了较大变化的词,包括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词语。我们只有弄清楚了这一类词古义和今义的差别,才能比较正确地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如,《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两个单音词,“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又如“然谋臣与爪牙之上,不可不养而择也”(《国语·勾践》)中的“爪牙”是“英勇善战的将士”,褒义词;现在则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变成了贬义词。
3. 活用词语。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包括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的使动和意动用法等,翻译时务必要突出它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否则,学生在考试中无处下手。如:
(2003年全国卷)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此题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从”是动词,“面”是名词,而“面”和“从”又不构成主谓关系,所以可以判定他们之间是一种修饰关系,所以就应该翻译为“当廷”、“当面”。
4.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古代汉语复音词的一种。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是这样解释的: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判断偏义复词的意义究竟偏在哪个语素上,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把课本当中的偏义复词归纳总结出来,强化学生这类词语的意识。例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等等。
二、强化学生特殊句式意识
特殊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命题设计的重点之一。特殊句式包括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等。这些句式几乎都有句式标志,在翻译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抓住句式标志作出准确的判断,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加以适当调整。如:
(1) 吾为物所苦(2006浙江卷)
(2) 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1) 当中“为……所”就是解开该句翻译的钥匙,它是一种标准的被动结构句式,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被动含义翻译出来。 (2) 中的“之”是宾语前置标志,该句应译为“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吧?”
三、注意加强修辞教学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使意义有所变化,所以当古文中出现一些修辞格,如比喻、借代、委婉、排比、互文等,在翻译时要力争传达出这种技巧,把原文的意义表现出来,把原文人物的神情气态、事情的细节性状反映出来,做到形象生动。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就不能译为“用金子(或金属)修筑的长城”。若保留比喻,可直译为“像钢铁般的城墙”;若不保留比喻,可直译为“坚固的城墙”。又如“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会猎”绝非是“会合打猎”,而是“要和对方打一仗”。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不是“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这是一个互文句,译是要把“主”“客”二人的行为合并起来,“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翻译时一定要把句子的含义揭示出来。
以上几点是本人在教学当中的心得体会,在教学当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希望它能对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法, 2005, (4) .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 篇8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 ( )
A. 抱负 良晨美景 储藏
出奇制胜
B. 讥诮 张皇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 范畴 终身大事 肄业
连篇累椟
D. 陷井 改邪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 雅虎指控脸谱网站侵犯了其超过10项左右的专利,涉及网络广告、隐私控制和社交网络等方面的技术。
B. 3月13日,工信部召集数家多晶硅企业代表座谈,解决目前的市场形势以及政策。
C. 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D. 美国军方已公开承认这两场战争令美军部队和装备受到严重束缚,以至于难以再执行发生在其它地区的重要作战任务。
3. 请概括“小行星撞击令地球变冷”的三个过程。(4 分)
大约在1.3万年前,一大块儿彗星碎片或者小行星以平缓的角度冲入大气层,在冲向地面的过程中令周围的大气处于过热状态。空气的温度高到足以点燃其轨迹下方的植物和融化岩石。在几微秒内,周围大气中的氧气耗尽,释放出的碳原子凝结成纳米钻石晶体。几秒钟后空气发生大震荡,这些纳米钻石和其他碳粒子被抛入大气,散布到各处。对大气的这场冲击足以使全球气温下降的状况持续了
1000年。
这是一项对古代墨西哥纳米钻石的最新研究结果,也是一场有关古代气候长期争论的又一回合。这项研究结果支持一个有争议的论点,即小行星撞击可能令地球在“新仙女木事件”期间变冷。“新仙女木事件”是地球在大约12900年前开始的一个突然和非常短暂的寒冷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南京将举办2014青年奥运会,在龙年之际,请为此写一段寄语,表达自己的期望和祝愿。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和一个含“龙”的成语,不超过50个字。(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曰力圣学,曰修内治,曰攘外侮。力圣学之目一:曰正心。修内治之目五:曰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罢冗职,恤漕运。攘外侮之目六:曰选将帅,练士卒,讲陈法,治兵器,足馈饷,靖边陲。帝嘉纳焉。
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寻为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而干羽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帝竟俞其议。
迁礼部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
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府时颇与之善。至是,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
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其好建白如此。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经济: 经世济民
B.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 疏:疏远
C. 寻为南京祭酒 寻:不久
D. 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 致仕:辞官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洪谟“好建白”的一组是(3 分) ( )
①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
②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
③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
④母丧服阕,改北监
⑤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⑥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⑥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周洪谟进士及第,他博闻强记,擅长写文章,熟悉国家的典故,喜欢谈论经世济民相关的策略。
B. 周洪谟认为南监有二十间红板仓,曾经是高皇后用来存储粮食来养活监生的妻儿老小的,应该修复。皇帝答应了他,但不久,皇帝的母亲就死了,迁怒于他,改任他做北监。
C. 周洪谟任职国子监的时候,深感士人学风浮躁,进言请求恢复洪武时的学规。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命令礼部出榜晓谕众人。
D. 周洪谟一生进谏多次,甚至在他快要死的时候,还上书使中原稳定,使四方少数民族安定的十件事。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古诗词鉴赏 (10 分)
nlc202309030538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
【注】 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 首联是怎样从送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入题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历来称道的,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试作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名句名篇默写 (8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 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3) 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4) ____________,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5) 等闲识得春风面,____________。 (朱熹《春日》)
(6) 阳春之曲,和者必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陈 泥 鳅
汪曾祺
①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②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③他也好义,也好利。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④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这时就会来找陈泥鳅。陈泥鳅不但水性好,且在水中能开眼见物。几个猛子之后,他准能把一个死尸托上来。不过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⑤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赒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⑥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通湖桥是直通运河大闸的一道桥,运河的水由桥下流进澄子河。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
⑦去找陈泥鳅。
⑧陈泥鳅来了,看了看。他知道桥洞里有一块石头,突出一个尖角(他小时候老在洞里钻来钻去,对洞里每一块石头都熟悉)。这女人大概是身上衣服在这个尖角上绊住了。这也是个巧劲儿,要不,这样猛的水流,早把她冲出来了。
⑨“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⑩“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B11“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
B12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
B13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歘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B14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B15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B16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折皱①。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淡人那里看看!”
B17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B18陈五奶奶也不知哪里来的劲,跟着他一同走得飞快。
【注】
①这是我的家乡话,意思是很困难,很不顺利。
11. 文章开头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他也好义,也好利”矛盾吗,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捞女尸是件有极大风险的活,但他仍然同意去做的原因有哪些?(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试探究作者在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倾向。(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脸 谱
梁实秋
我要说的脸谱不是旧剧里的所谓“整脸”“碎脸”“三块瓦”之类。我要谈的脸谱乃是每天都要映入我们眼帘的形形色色的活人的脸。
nlc202309030538
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那意思承认人面不同是不成问题的。就粗浅的经验说,人的脸大别为二种,一种是令人愉快的,一种是令人不愉快的。凡是常态的,健康的,活泼的脸,都是令人愉快的,这样的脸并不多见。令人不愉快的脸,心里有一点或很多不痛快的事,很自然的把脸拉长一尺,或是罩上一层阴霾,但是立刻把这周围的气氛变得阴沉。令人愉快的脸,其本身是愉快的,这与老幼妍媸无关。丑一点,黑一点,下巴长一点,鼻梁塌一点,都没有关系。
不要以为一个人只有一张脸。女人不必说,男人的脸,也有“卷帘”一格,外面摆着一副面孔,在适当的时候呱嗒一声如帘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面孔。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对下司面皮绷得像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立刻缩短,再往瘪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弯成曲线条,如果见到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来,未开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帘子脸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对于某一种人是少不得的。
不要以为脸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的受之父母,自己负不得责。不,在相当范围内,自己可以负责的。大概人的脸生来都是和善的,因为从婴儿的脸看来,大概都是天真无邪,令人看了喜欢的。我还没见过一个孩子带着一副不得善终的脸,脸都是后来自己作践坏了的,人们多半不体会自己的脸对于别人发生多大的影响。脸是到处都有的。在送殡的行列中偶然发现的哭丧脸,脸上作黄蜡色,凸着两只没有神的大眼睛,看着也令人心酸。还有一大群心地不够薄脸皮不够厚的人,满脸泛着平价米色,嘴角上也许还沾着一点平价油,身穿着一件平价布,一脸的愁苦,没有一丝的笑容,这样的脸是颇令人不快的。但是这些贫病愁苦的脸还不算是最令人不愉快,因为只是消极的令人心里堵得慌,而且稍微增加一些营养或改善一些环境,脸上的神情还可以渐渐恢复常态。最令人不快的是一些本来吃得饱,睡得着,红光满面的脸,偏偏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冷森森地拒人千里之外,看你的时候眼皮都不抬,嘴撇得瓢儿似的,冷不防抬起眼皮给你一个白眼,黑眼球不知翻到哪里去了,脖梗子发硬,脑壳朝天,眉头皱出好几道熨斗都熨不平的深沟——这样的神情最容易在官办的业务机关的柜台后面出现。遇见这样的人,我就觉到惶惑:这个人是不是昨天赌了一夜以致睡眠不足,或是接连着腹泻了三天,或是新近遭遇了什么闵凶,否则何以乖戾至此,连一张脸的常态都不能维持了呢。
15.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者不认同“不要以为脸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的受之父母,自己负不得责”的原因有哪些?(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写了哪几类脸,作者对它们的态度如何?(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70 分)
18. 尊严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请以“生活的尊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南京市第九中学 陈元英提供)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11】推荐阅读:
湖北技能高考《语文》试题08-27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汇总05-30
江苏高考语文模拟卷07-03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07-19
高考语文病句修改试题08-25
山东高考语文试题题型10-22
名校模拟卷高考语文10-27
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11-10
语文高考作文模拟题05-28
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