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2024-11-10

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精选6篇)

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篇1

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1)中华考试网()收藏本页

【大 中 小】 [ 2012年8月30日 ]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

2.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

3.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4.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方法是(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

A.暂时 B.突然

C.新颖 D.姑且

6.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7.《论快乐》-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8.成语“功亏一篑”出自()。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苟子》

9.《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所谓伶官是指()。

A.民间艺人 B.宫廷艺人

C.著名优伶 D.朝廷授予官职的宫廷艺人

10.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开封

11.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A.曹操 B.李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

12.“曲”这种艺术形式兴盛于()。

A.唐代 B.宋代)。C.明代 D.元代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

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14.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A.鲁迅 B.郭沫若

C.艾青 D.闻一多

15.《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司马谏议”是指()。

A.司马迁 B.司马谈

C.司马光 D.司马炎

16.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A.《断魂枪》 B.《米龙老爹》

C.《麦琪的礼物》 D.《苦恼》

17.《选择与安排》选自()。

A.《西方美学史》 B.《诗论》

C.《谈文学》 D.《文艺心理学》

18.“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中“欲驰还走”的正确译文是()。

A.想要骑马追行 B.想要快速逃跑

C.想要放马奔跑 D.想要骑着马加速往回跑

1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所采用的对仗形式是()。

A.鼎足对 B.流水对

C.扇面对 D.隔句对

2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4分)

22.各层次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4分)

23.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2分)

(二)阅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2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5.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什么样的性格特征?(4分)

26.兵士为什么爱为李广所用?(2分)

(三)阅读屈原《国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刀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袍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27.本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分)

28.“旌蔽日兮敌若云”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

29.本节体现战斗结果的是哪一句?(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30.学者们所说的“发祥”“发达”“中兴”时代,在鲁迅看来,实质是什么时代?(4分)

31.“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在鲁迅看来不过是怎样两个时代?(4分)

32.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希望中国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时代?(2分)

(二)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33.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4.这段文字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35.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2分)

(三)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然后回答36—38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

36.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4分)

37.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4分)

38.据此看,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D 4.B 5.B 6.B 7.C 8.C 9.D 10.A 11.C 12.D 13.D 14.D 15.C 16.B 17.C 18.D 19.A 20.B

二、文言文阅读

21.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至“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其余为第二层,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22.第一层是正面论证,第二层是反面论证。

23.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

24.乏绝:缺少,断绝(指缺粮断水)。尽饮:全部喝完。

25.表现了李广爱兵如子的性格特征:打仗时他身先士卒,饮食上他让士卒优先。

26.因为李广关心、体恤、爱护他们。

27.描写战斗场面、战斗进程、战斗结果,极言战斗的残酷和激烈。

28.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9.体现战斗结果的句子是“严杀尽兮弃原野”。

三、现代文阅读

30.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1.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2.第三样时代,即人民主宰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的时代。

33.以姐姐的悲惨命运为例,来揭露、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

34.寄托着作者对姐姐的痛切哀思和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憎恶与否定。

35.姐姐的死既不偶然,也不意外,而是旧式女子的共同命运。

36.《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两节诗,句式、节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入,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主人公重游旧地时物是人非、感慨万千、轻来悄走的复杂心态。

37.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既有“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整齐中又有一定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新诗建筑美、音乐美的创作追求: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

38.抒发了诗人对昔日在康桥那段生活眷恋、忧郁和落寞的情感。

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篇2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微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新融合

李存

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媒介、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 以短信、微博、微信为主要载体的传播手段逐渐普及, 衍生出了微文学这种崭新的文学样式。从范围上它包括短信文学、微博文学、微电影文学、微图文文学等众多文学子类, 从内容上它承继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 又呈现出了快捷、互动、多样的技术特质, 更容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 微文学作品一般语言都高度凝结精练、情感表达直率自然, 较少用华丽的辞藻。从内容类别上看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 这些主题贴合大众的情绪需求, 容易用简练的语句取得较好的效果, 类似于佛教中用“顿悟”的方式以一个微小的细节瞬间引发受众的共鸣。因此微文学特别强调“炼字”, 强调言简而意浓。这种对语言提炼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

微文学的“微”是一把双刃剑, 体量的“微”很容易造成思考的浅薄和言说的局限, 不能很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与此同时, 技术上的“微”却又有效地克服了这种“浅言说”的缺陷。

作为微文学载体出现的微博、微信等传播方式的便捷、多样, 以及数码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使微文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炫目化的技术方式实现内容的“深表达”。微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内容是作者即时发布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 在以往许多难以被捕捉、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假想的现实故事也能够即时地呈现, 而这种真实的现实一旦呈现, 在一定意义上就比刻意创作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 从而具备了深层次的审美体验。

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 读者只能进行阅读、评价, 很难有效地参与创作、修改。微文学能很好地克服这种缺点, 微博、微信本身群体化或部落化的特征, 使其对微文学作品评论、转发十分便利, 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的交互性强, 这在很大程度上最终改变了微文学作品的初始形态, 使其呈现出了新的面貌。这种互动的思想碰撞会改变作者原初的想法, 使作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文学出现了由个体创作向集体参与创作的转变。通过互动、回应, 微文学产生了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再创作效果, 它有利于文学走出传统的疆域, 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地扩展影响力, 提升文学表达的效果。

诚然, 当前微文学的发展还比较散乱。但是, 人类不断追求审美境界提升的要求和媒介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 必将促使微文学自身不断发展完善, 而其所具有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特质, 既能有效地统辖未来层出不穷的技术变迁, 又能为整个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它的发展壮大将最终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 成为文学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节选自2015年10月5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文学是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 从大众情绪需求和简练语句表达效果出发, 它将主题集中在哲理类、社会类等愉情喻理的主题范围。

B.微文学重视“炼字”, 强调言简意浓,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当代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网络文学作品等的码字、注水现象。

C.微文学以其技术上“微”的优势有效地克服了体量上“微”的缺陷, 从而在形式上实现了从“浅言说”到“深表达”的转变。

D.读者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只能阅读、评价, 无法参与创作、修改;而在微文学作品中却可通过互动、回应, 产生再创作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微文学客观上的技术约束有效地提高了大众获取的便利度, 适应了当代人快餐式阅读的需要, 因而具有庞大的读者基础。

B.微文学作品基于技术上对“微”的要求, 在内容表达上要实现从普通文学作品的繁复、宏大向凝结精练、直率自然的转变。

C.作者在微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亲身感知的真实事件, 要比传统文学中的小说更深刻、更震撼, 因而读者获得的审美体验更深。

D.微文学借助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回应, 可以改变作者原初的想法, 使作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从而产生集体参与创作的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文学将传统文学道义担当、弘扬真善美的精神品格和现代技术快捷、互动、多样的特质联结起来, 所以更易为受众所接受。

B.微文学充分地体现了古老艺术眼光与崭新媒介载体的完美统一, 使文学探寻到应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有力方式。

C.微文学不仅能应运而生, 而且能不断发展完善, 因为人类有着提升审美境界的要求, 而媒介技术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

D.微文学有机融合了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的特质, 所以它既能统辖未来的技术变迁, 又能为传统文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刘湜字子正, 徐州彭城人。举, 为澶州观察推官, 再调湖南节度推官, 改秘书省著作佐郎、知益都县, 徙阴平。再太常博士、通判剑州。审阆州狱, 活死囚七人。王尧臣安抚陕西, 荐之, 擢知耀州。富平有盗掠人子女者, 既就擒, 阳死, 伺间逸去;捕得, 复阳死, 守者以报, 湜趣焚其尸。拜监察御史, 王德用自随州诏还, 近臣言其有反相, 湜保右之。历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 迁殿中侍御史。上言:“转运使掎摭郡县, 苛束官吏, 人不得骋其材, 宜稍宽假, 不为改者绳治之。”诏诣渭州劾尹洙私用公使钱, 颇傅致重法, 以故洙坐废。还, 为尚书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同判吏部流内铨, 除盐铁副使。议者谓湜探宰相意, 深致洙罪, 故得优擢焉。

明年, 宴紫宸殿, 副使当坐殿东庑, 湜不即坐, 趣出。阁门奏之, 坐谪知沂州, 徙兖州。又坐沂州误出囚死罪, 降知海州。起为河东转运使, 迁户部员外郎, 复为盐铁副使兼领河渠事。汴水绝, 凿河阴新渠, 通漕运如故。会江南饥, 擢天章阁待制、知江宁府, 奏运苏州米五十万斛, 以贷饥民。除户部郎中、知广州。侬智高初平, 湜练士兵, 葺械器, 作铁锁断江路。居二年, 母老求内徙, 遂徙徐州。湜喜曰:“昔布衣随计, 今以侍从官三品复典乡郡, 过始望矣。”又以左司郎中知郓州, 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湜少贱, 母更嫁营卒, 既登第, 具袍趋卒舍迎母, 里人观叹。然嗜酒, 持法少恕, 改知密州, 以病卒。

(选自《宋史·刘湜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有盗据山/ 敕贷罪/ 招之不肯降/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 即徙民绝饷/ 盗困蹙乞降/ 民安之/

B. 有盗据山/ 敕贷罪招之/ 不肯降/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 即徙民/ 绝饷盗困蹙乞降/ 民安之/

C. 有盗据山/ 敕贷罪/ 招之不肯降/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 即徙民/ 绝饷盗困蹙乞降/ 民安之/

D.有盗据山/ 敕贷罪招之/ 不肯降/ 湜知并山民资之食/ 即徙民绝饷/ 盗困蹙乞降/ 民安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院试考取后经过殿试者为进士。

B.“迁”在古代官职变动中指调动官职, 一般是升官, 而“左迁”则指贬官降职。

C.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 掌管礼乐、祭祀、宴乐及学校贡举等的政令。

D.笏是古代君臣朝见时大臣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 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 以备遗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刘湜善于逢迎, 执法严酷。受诏审理渭州尹洙私用公款一事, 因探知尹洙与宰相有嫌隙, 所以罗织罪状使他受到重判, 回朝后得到优先提升。

B.刘湜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汴水断流, 他开凿河阴新渠, 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江南饥荒, 他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 赈济灾民。

C.刘湜运筹帷幄, 指挥有方。在平定侬智高之后, 他未作片刻休整, 就立即训练当地士兵, 修整器械, 铸造铁链封锁江面, 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D.刘湜恪守孝道, 贵贱不移。年少时地位低下, 母亲改嫁给士兵;考中进士后, 并不以此为辱, 仍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 乡人都为之感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捕得, 复阳死, 守者以报, 湜趣焚其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转运使掎摭郡县, 苛束官吏, 人不得骋其材, 宜稍宽假, 不为改者绳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8~9题。

移使鄂州 (1) 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 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 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 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 朝朝落客裳。

【注】 (1) 唐代宗大历七年 (772年) 左右, 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 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鄂州, 在今湖北省鄂州市, 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8.诗以“路何长”为纲, 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 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一联, 写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 风格雄健, 意境高远。

(3) 辛弃疾《永遇乐 (千古江山) 》中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 形象地概括了南朝宋武帝刘义隆当年挥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 借古意抒今情。

乙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 分)

老逃同志

韩少功

雾峰村在普同村的上方, 山林覆盖更为广阔, 道路更为崎岖险峻。那里有一个战争年代留下来的“逃兵”——大家不知道他的姓名, 只能这样叫。稍微客气一点, 就叫他“老逃”或者“逃夫子”。在乡干部在场的一类正规场合, 人们舌头一溜也许就叫成了“逃同志”。

听那人的口音, 他是四川或云南人, 只是说不清自己的来处, 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家人情况。他很可能是在战场上被炮弹炸疯了, 失去记忆了。这样的人没法遣返。暂时留下来先混一口饭吃, 是当年县人民武装部的安排。

老逃一留下来就是好几十年, 成了雾峰村的合法村民。他虽然有些呆笨, 但为人忠厚本分, 干活也卖力, 挖茶山或者修渡槽都是一把好手, 还学会了说本地话。只是年老力衰以后, 在这里无亲无故, 晚景有些凄凉。几年前的一天, 他大雪天去砍柴, 摔了一跤, 落了个中风, 全身瘫痪, 连自己找口水喝也犯难了。当时赶上人民公社散伙, 分田又分山, 只差没有把几间公屋拆了分砖瓦, 各家自扫门前雪。一个瘫子, 而且是个无名无姓的瘫子, 哪一家愿意接纳收留?

村长老杨为此急得一宵没睡好, 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家里说:“你牛皮哄哄, 说你什么东西都做得出?”木匠说那是不假。村长说:“那好, 你给我做一样东西。”木匠问他要做什么。村长说:“这样东西要有几用:抬起来是个担架, 放下来是张椅子, 打开来是张床。”木匠不明白对方要这个有何用。村长说:“这你不要管。你只管做好就是。”

木匠费了一番心思, 三天之后果然把一个多功能担架发明出来了。老杨便召集全村人来看新式装备“:逃夫子瘫了, 这你们是知道的。他没有后人, 你们也是知道的。孤寡残疾都有所养, 这是天道, 何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呢。所以从今以后大家都要伸一只手。逃兵要在村里吃轮饭, 今天从我家轮起。我说清楚了, 规矩要立三条:一是主家吃什么, 他就要吃什么。二是每天要抬进屋, 不能让他睡台阶。三是每一家管送不管接, 但送人时要保证他身上干净, 没气味, 不然下方家可以不接。你们听清楚了吗?”

有两三个人不大乐意, 但嘀咕了一阵, 见规矩一视同仁, 也不好说什么。

从此以后, 老逃瘫了两年多, 也就吃了两年多的百家饭, 算是没饿着也没冻着, 身上也没怎么臭, 被村民们一直服侍到最后一刻。临终前, 他瞪大眼睛看来看去, 看着担架边的人, 咬住最后一口气, 硬挺着脖子, 就是不死。

旁人说:“你的寿衣早准备好了, 放心吧。”

他眼里没什么反应。

旁人又说:“你的料 (棺木) 也有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

他大张着嘴, 说不出话来, 脸上憋得通红。

这可难住了大家。有人说:“他兴怕是要找杨老倌?”这一说, 大家都觉得像, 于是赶快差人去找村长。当时老杨在县城里做木材生意, 听到消息后深夜赶回来, 一进门没顾上擦汗, 就抓住了逃兵的手。果然, 逃兵一见到他, 目光微微一颤, 转而变得柔和与安详。他没有说话, 只是随着两脚使劲一蹬, 眼皮慢慢地合上了, 但留下一条缝, 得由老杨去抹一把。

他最后的神情不像个老人, 倒像个孩子, 似乎对即将开始的远行有点害怕, 得抓住父母的手, 才有几分心安。

村里给他放了一挂鞭炮, 让他善终入土。只是墓碑没法立, 因为谁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也不知道他到底活了多少岁。他到底是来自红军, 抑或来自国军, 抑或来自土匪流寇, 无人知晓。总不能只在墓碑上刻下“逃兵”二字吧?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19期)

(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老逃是一个战争时代的逃兵, 客居雾峰村, 无亲无故, 而村民却给他养老送终, 体现了乡村生活的道义以及友善的传统美德。

B.雾峰村民风淳朴, 虽然供养老逃的规矩涉及吃、住、送等方面, 但是当村长老杨向村民提出时, 全村村民都能自觉主动地响应。

C.雾峰村村民重情重义, 对无亲无故的瘫子老逃生前轮流供养, 不让他饿着、冻着、臭着, 死后缝衣、打棺、放鞭, 让他善终入土。

D.老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眼皮慢慢地合上了, 但留下一条缝”, 这一细节传神地表现出他对雾峰村这个充满人情味的世界的眷念。

E.小说结尾处交代村民对老逃的姓名、年岁和来历等情况均不知晓, 侧面反映出雾峰村道路崎岖险峻, 与外界缺乏联系, 闭塞落后。

(2) 小说在刻画“老逃”这个形象时, 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中的“多功能担架”与刻画村长老杨的形象有密切关系, 请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老逃临终前咬住最后一口气, 村民对此先后有三次揣测。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 ~ (4) 题。 (25 分)

国学大师汤一介

汤一介祖籍湖北, 1927 年生于天津。汤氏一族是湖北黄梅的诗书之家, 以“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为家训。

天资聪颖的汤一介早在读高中时便思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 去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撰写了《论死》《论善》《论生意义》等一些展露哲学家天赋的文章。

1946年, 汤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北大, 汤一介仍然保持着勤学苦读的习惯, 并很快崭露头角。改革开放以后, 汤一介迎来了个人学术生涯的春天。在很多人心灵滞塞、头脑僵固的时候, 汤一介决心要成为一个思想独立的学者, 决心要突出重围, 走出哲学研究的困境。

1981 年, 汤一介在北京大学首开选修课《魏晋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道教》。这个题目不仅涉及玄学, 还涉及佛教跟道教的关系等问题, 难度相当大。为了成功开讲, 他每天“做功课”到很晚, 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两点钟以前就寝。而这样一门可能“相当枯燥”的课程, 却被他讲得有声有色。之后, 他又相继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这些都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绕不开的著作。

1983年, 第17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 会上特设了中国哲学的圆桌会议专场。汤一介以“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可能性”为题作演讲。他认为: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儒家的这几个中心理念都没有失去现代意义, 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1993年, 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 汤一介立即对此予以批评和回应。早已习惯“用自己的脑子来思考问题”的汤一介, 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来批判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他指出:不同的文化可以不同, 但可以和谐相处。那么, 不同观念、背景下的文化共处如何实现?汤一介认为, 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 相互尊重, 才能取得共识。

汤一介曾广泛参加众多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他在纽约第四届国际中国哲学讨论会、汉堡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国际讨论会等众多哲学会议上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并受邀到纽约州立大学、德国、荷兰等地交流讲学。

1984 年, 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 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 汤一介任院长。书院的宗旨是“继承并发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书院举办了四届反响巨大的“文化系列讲习班”, 还举办了有数万名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 强化了当时的文化思想意识。

2010 年, 北大儒学研究院揭牌成立, 汤一介又挑起重担, 出任首任院长。他认为哲学家要关注到现实社会有哪些重要问题要解决, “我们现在对各种学科的解释用的是西方的解释学, 能不能做出一个中国解释学的框架, 这是迫切需要的。根据中国现实的情况, 我们既然有儒家传统, 又有马克思主义, 可以整合起来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汤一介家中, 四壁皆为书架。他说自己另外还有四个地方存放书籍, 两个是办公室, 一个是租的房子, 此外还买了一个房子专门用来装书。他不承认自己是“大师”:“我说现在没有大师, 因为还没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 还没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

编纂《儒藏》是汤一介的夙愿, 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曾提出这一课题。“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道三家, 现在有《佛藏》《道藏》, 但一直没有《儒藏》。中华民族要复兴, 从儒释道三家讲, 儒学在历史上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是应该做的时候了。”

2002 年, 北京大学提出《儒藏》 (儒家著作的总汇) 编撰课题。第二年, 作为教育部的重大项目, 《儒藏》编撰正式启动, 汤一介受命出任《儒藏》编纂工作首席专家, 这一年他76岁。

“后来我想, 光因历史上没有《儒藏》, 就来编一部《儒藏》虽也是一个理由, 但是更深层的理由, 是儒家思想里有相当多的对我国今后发展很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我想给大家准备一套材料, 让大家来研究它。”汤一介说, 还有一个让他必须要做这件事的原因, 是出于中国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佛藏》从宋朝起一直到现在, 至少编了二十多种, 但现在通用的是日本人编的《大正藏》。所以我们应该编出一本让世界通用的《儒藏》。”

汤一介不以金钱、名誉、地位为意, 而是汲汲遑遑地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诸永世而恪尽一介书生之绵薄微力, 兢兢业业地为中国当代文化发展添砖加瓦, 其志永固, 其情可感, 其愿撼天。

(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汤一介出身于诗书之家, 天资聪颖, 北大“相当枯燥”的选修课程《魏晋时期的玄学和佛教、道教》, 也被他讲得有声有色。

B.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 汤一介立即予以批评和回应, 他明确地指出不同的文化可以不同, 但可以和谐相处。

C.汤一介认为, 儒学的中心理念不仅没有过时, 而且还能发展, 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探索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D.汤一介一生倡导的“和而不同”“普遍和谐”“中国解释学”等诸多前瞻性的理念, 推动了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讨论。

E.汤一介恪守“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的家训, 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传诸永世而殚精竭虑, 76岁仍然受命编纂《儒藏》。

() 汤一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汤一介为什么要编纂《儒藏》?请简要回答。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汤一介的学者风范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1) 小说《白鹿原》继在话剧舞台上演之后, 又将被改编成舞剧, 小说原作者陈忠实称, 用舞蹈的形式来演绎这部作品, 是他_______的事情。

(2) 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对公交车实施限行, 开错了治理污染的药方, 不但不能治污, 反而给治污添堵, 与治污初衷________。

(3) 交通肇事者选择逃跑以逃避法律追究或回避对受害人的救助, 其结果往往______, 在法律实践上, 肇事逃逸者所面临的将是更为严厉的处罚。

A.事与愿违 南辕北辙 始料不及

B始料不及 事与愿违 南辕北辙

C.事与愿违 始料不及 南辕北辙

D.始料不及 南辕北辙 事与愿违

1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实现了伟大民族精神的升华, 充分展示了我国维护和平正义的国际形象。

B.9 月20 日,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20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入轨, 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C.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其突出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它们可以显著减少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D.中国承建的非洲首条现代化的城市轻轨——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日前正式通车, 它对于缓解交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

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 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 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都无法比拟的。几个主要的高速铁路国家, 一天要发出上千对的高速列车, _____________。因此, 高速铁路被认为是最安全的。

A.即使计入德国曾发生的事故, 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也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B.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也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即使计入德国曾发生的事故

C.如果不计入德国曾发生的事故, 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要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D.其事故率及人员伤亡率要远远低于其他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如果不计入德国曾发生的事故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分)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 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 小到人们身边的MP3, 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 ____________。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 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 网络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 (2) 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经典, (3) ____________。

17.下面是中国邮政为北京申办2022 年冬奥会成功发行的邮票的主体图形, 请写出“冬”字的构图要素, 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 不超过80个字。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到一位日本陶瓷收藏家的府上做客, 老人拿出一只在20 世纪80 年代以五百多万港币拍得的斗彩鸡缸杯, 斟茶相待。马未都右手拈起此杯, 左手托稳, 一口饮尽清茶, 然后向老人行礼道谢:“这是我这一生喝过的最昂贵的茶了。”老人说:“茶不以杯贵, 却以人贵。你是贵客、知音。”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D

【解析】根据文本第四段信息, D项中的“无法参与”应改为“很难有效地参与”。

2.C

【解析】根据文本第三段信息, C项中的“传统文学中的小说”应改为“刻意创作的小说”;同时, 文本中“在一定意义上”这一修饰语, 也表明“更深刻、更震撼……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有着特定的限制。

3.D

【解析】根据文本末尾段信息, D项中的“传统文学发展”应改为“整个文学的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4.D

5.A

【解析】封建科举考试依次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为进士。

6.A

【解析】主观臆断, 无中生有。“尹洙与宰相有嫌隙”于文无据。

7. (1) 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 又装死, 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刘湜, 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得分点: (1) 阳, 通“佯”, 假装。 (2) 趣, 督促, 催促。 (3) 守者以 (之) 报]

(2) 转运使指摘州县, 苛刻地约束官吏, 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应该稍加宽容, 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 (得分点: (1) 骋, 施展。 (2) 材, 通“才”, 才能。 (3) 宽假, 宽容。 (4) 绳, 名词作状语, 按照法令)

【参考译文】刘湜字子正, 是徐州彭城人。考中进士, 任澶州观察推官, 又调任湖南节度推官, 改任秘书省著作佐郎、益都知县, 又调往阴平。再升任太常博士、剑州通判。审讯阆州的案子, 保全七名死囚的生命。王尧臣安抚陕西, 举荐了他, 他被提拔为耀州知州。富平有一个抢掠别人子女的强盗, 被抓获后, 装死, 伺机逃走;这个强盗又被抓住后, 又装死, 看守的人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刘湜, 刘湜督促焚烧他的尸体。刘湜升为监察御史, 王德用受诏令从随州回朝, 近臣说他有谋反的迹象, 刘湜保护了他。历任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 升任殿中侍御史。上奏说:“转运使指摘州县, 苛刻地约束官吏, 官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应该稍加宽容, 不加以改正的按照法令惩处他。”受诏前往渭州审理尹洙私用公款一事, 罗织罪状使尹洙受到严惩, 尹洙因此获罪被撤职。回朝后, 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同判吏部流内铨, 又任盐铁副使。人们说刘湜探知宰相的心思, 罗织罪状重判尹洙, 所以被优先提升。

第二年, 皇帝在紫宸殿设宴, 盐铁副使应坐在殿东的廊屋, 刘湜不入座, 急速走出。守殿门的宦官报告了此事, 刘湜获罪被贬任沂州知州, 调往兖州。又因在沂州时误减囚犯死刑, 降任海州知州。后起用任河东转运使, 升任户部员外郎, 又担任盐铁副使兼管河渠事。汴水断流, 开凿河阴新渠, 使漕运像以往一样畅通。适逢江南饥荒, 升任天章阁待制、江宁知府, 奏请从苏州调运五十万斛米, 赈济饥民。任户部郎中、广州知州。侬智高刚被平定后, 刘湜训练当地士兵, 修整器械, 铸造铁链封锁江面。有强盗占据山岭, 诏令免罪招安, 不肯投降。刘湜得知强盗逼迫山民供给他们粮食, 就迁走山民, 断绝强盗粮饷, 强盗困窘投降, 百姓得以安宁。任职第二年, 因母亲年老, 请求调任内地, 于是被调往徐州。刘湜高兴地说:“从前我不过是个平民跟着计吏离家, 现在我成为三品侍从官又来掌管乡州, 超出我原先的期望了。”又以左司郎中任郓州知州, 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庆州知州。

刘湜年少时地位低下, 母亲改嫁给士兵, 考中进士后, 穿朝服执笏去兵营迎接母亲, 家乡的人看到无不感叹。但他特别喜欢喝酒, 执法过严, 改任密州知州, 因病去世。

(二) 古代诗歌阅读

8.颔联:赴任之途, 漫长坎坷, 劳顿孤寂。颈联:行程愈长, 离乡愈远, 别居愈遥。尾联:旅途还长, 人生还长, 仕途还长。

9.表现了诗人对旅途跋涉劳顿的慨叹、流寓生涯悲苦的回味和日后仕途坎坷的忧虑。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 诗人借沿途清冷的秋景来抒发心中回荡的忧思。

(三) 名篇名句默写

10. (1)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 A C

【解析】B项, 以偏概全, 文本中有“有两三个人不大乐意, 但嘀咕了一阵, 见规矩一视同仁, 也不好说什么”的信息。D项, 表现的应是老逃对村长老杨的依赖, 不仅生前依赖老杨得以延续生命, 而且死后还要依赖老杨方得心安。E项, 昭示雾峰村村民所恪守的人情道义具有更为广泛的普世价值。

(2) (1) 失忆呆笨。可能是在战场上被炮弹炸疯了, 说不清自己的来处, 甚至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年龄以及家人情况。 (2) 忠厚本分, 勤恳卖力。挖茶山或者修渡槽都是一把好手;雪天砍柴, 摔成瘫痪。 (3) 知恩感恩。临终前咬住最后一口气要见村长老杨一面。

(3) (1) 设想多功能担架, 深思熟虑, 关怀备至。 (2) 首用多功能担架, 遇事带头, 有感召力。 (3) 交接多功能担架, 考虑周全, 安排缜密。

(4) (1) 设置悬念, 引发读者对老逃死不瞑目原因的遐想。 (2) 补叙情节, 交代村民对老逃临终事宜的悉心安排。 (3) 逐层蓄势, 突出老逃对村长老杨的感恩之情。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1) B E

【解析】A项, 能把课程讲得有声有色的主要原因是他勤奋刻苦, 文本中有“他每天‘做功课’到很晚, 几乎没有一天能在夜里两点钟以前就寝”的信息。C项, 还要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结合才能解决问题, 文本中有“我们既然有儒家传统, 又有马克思主义, 可以整合起来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的信息。D项, 以偏概全, 这些理念是汤一介晚年提出的, 而非“一生倡导的”。

(2) (1) 推进国际化。广泛开展国际对话与交流, 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 (2) 推进现代化。组建中国文化书院, 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3) 推进本土 (中国) 化。成立北大儒学研究院, 整合儒家传统和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自己存在的问题。

(3) (1) 弥补历史缺憾。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道三家, 但现在只有《佛藏》《道藏》, 而一直没有《儒藏》。 (2) 满足未来需要。儒家思想里有相当多的思想资源对我国今后的发展很有意义, 编纂《儒藏》, 有助于大家的研究。 (3) 担起中国责任。儒学源于中国, 出于荣誉感和责任感, 中国人应该编出一本让世界通用的《儒藏》。

(4) (1) 心系国运, 目光远大。 (2) 淡泊名利, 守志不移。 (3) 思想独立, 坚持主见。 (4) 事不避难, 义不逃责。 (5) 勤勉敬业, 执着追求。 (6) 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D

【解析】“始料不及”指当初没有预料到“。南辕北辙”指行动和目的相反“。事与愿违”指事情的发展跟愿望相反。三个成语都涉及最初的想法“, 始料不及”侧重于突破性“, 南辕北辙”侧重于行动与目的相反, “事与愿违”侧重于结果与愿望相反。 (1) 句“, 用舞蹈的形式来演绎”《白鹿原》突破了原作者陈忠实对小说表现形式的想象, 所以选用“始料不及”。 (2) 句, 陈述的是“对公交车实施限行”的做法, 所以选用“南辕北辙”。 (3) 句, 陈述的是“逃跑”的结果, 所以选用“事与愿违”。

14.A

【解析】B项, 语序不当, 应将“将20颗卫星” (表对象) 与“成功” (表情态) 两个状语互换位置。C项, 搭配不当, “减少”可与“死亡人数”搭配, 但不能与“死亡率”搭配, 应改为“降低”。D项, 成分残缺, 应在“交通”后面补上“缓解”的宾语“压力”。

15.A

【解析】B项, 采用倒装句式, 与横线后的句子衔接不紧密。C、D项, 强调了比较的前提条件, 与横线后的句子语意相悖。

16. (1) 推动着工业生产 (以及国防工业) 的发展 (2) 在接收信息后要进行 (分类) 处理 (3) 形象地描述了三者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解析】根据前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可以推知 (1) 句谈的是嵌入式系统的作用;再根据前面“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和“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 可以进一步推知 (1) 句谈的是嵌入式系统对工业生产 (以及国防工业) 发展的作用。根据前句“网络就是用来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 可以推知 (2) 句谈的是嵌入式系统作为“人的大脑”的作用。根据“这个比喻十分经典”这一总括性的语言提示, 可以推知 (3) 句是对“这个比喻”的概括和总结。

17.示例:“冬”字由一个运动的人形和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构成。它将抽象的滑道、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 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 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彰显动感、时尚和现代, 将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

六、作文

18.【写作指导】材料涉及三个对象——古董鉴赏家马未都、老人 (日本陶瓷收藏家) 、斗彩鸡缸杯。关键句是马未都与老人的对话, 其中, 马未都的话充满感激之情, 老人的话充满哲理。为此, 审视该文题应该围绕“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来进行, 其立意角度有三:

(1) 从古董鉴赏家马未都的角度: (1) 要理解别人的善意, 懂得别人的尊重。 (2) 对别人的善意、尊重, 要懂得感恩。 (3) 物质只能让人富有, 知识 (学识) 方能让人真正高贵。 (4) 人的见识比事物本身更加可贵。

(2) 从老人 (日本陶瓷收藏家) 的角度: (1) 人, 贵在相知。 (2) 面对知音, 应以最好的心意相待。 (3) 对人最大的尊重是相知。 (4) 千金易得, 知音难求。

成人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篇3

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卷(5)总分:150分

及格:90分

考试时间:15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

(1)《**》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2)《再别康桥》所表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3)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

(4)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是()。

(5)李白《行路难》中“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宝义是()。

(6)《苦恼》一文的作者契诃夫的国籍是()。

(7)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抒情主人公的是()。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8)《杜陵叟》是一首()。

(9)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10)对鲁迅《**》一文表述错误的是()。

(11)《傅雷家书》提出要把过去的感情的创伤当作()。

(12)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13)《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多行不义必自毙”所指斥的是()。

(14)《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15)五四以后,郁达夫是哪个社团的发起人之一?()。

(16)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短篇小说作家是()。

(17)《饮冰室合集》的作者是()。

(18)下列作家中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作家是()。

(19)《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20)曾悉心教导莫泊桑写作的作家是()。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1)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然后回答{TSE}小题: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化用了哪里的诗句?作者用来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这首诗中引用了四处典故,请例举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TSE}小题。

(5)为什么说这首诗在赞美诸葛亮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4分)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2分)

(7)阅读下面一段课文,然后回答{TSE}小题。

(8)这段话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2分)

(9)这段话出自哪篇文章,其作者的写作风格是什么?(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1)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中首尾二节,然后叵答{TSE}小题。

(2)首尾两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分)

(3)“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含义是什么?(4分)

(4)阅读《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TSE}小题:

(5)在作品中,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6)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7)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TSE}小题。

(8)作者为什么要论证痛苦的永久易得?这是一种怎样的论证方法?(4分)

(9)作者以“四方的圆形”与“静止的动作”为喻说明了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

(1)题目:我与环境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号的货号内。(1):D(2):B(3):C(4):D(5):B(6):B(7):C(8):C(9):A(10):C(11):B(12):A(13):C(14):B(15):A(16):D(17):C(18):A(19):D(20):B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1): 比喻。前句比喻贤才寻求归宿,无所依托。后句比喻自己渴望多多招览贤才。(2):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化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思慕。(3): 略(4): 这首诗的三联和四联的第一句,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开国济世的功绩、忠心为国的精神以及功败垂成的悲剧。“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说蜀先主刘备曾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平定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出山后,尽心辅佐先主和后主两朝君主,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说诸葛亮出师北伐,统一天下,大业未成,就死于军中。(5): 杜甫早年就怀着“致君尧舜”的志向,本来也想做一个辅佐明主的宰相,但一直没有实现这一理想。安史之乱时,他曾一度在皇帝身边工作,但后来因党争被贬出朝廷,漂泊西南,志向越发难以实现。所以当他回顾诸葛亮的悲剧时,也是在慨叹自己未能实现远大的抱负。(6):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诗的前两联分别描写了诸葛亮祠堂的远景和近景,但写景当中也包含了抒情,“自春色”、“空好音”,含物是人非之感。三联两句,四联的前一句,既是追述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也是对其一生的评价,融叙述、议论为一体。末尾句直接抒情。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诗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得以充分的表达。(7): 这段话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不要拘泥于“变’与“不变”。所有人生韵长短悲喜,都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顺其自然,尽量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的快乐。(8):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情理相生,抒情与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境界。(9): 略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1): 诗人不愿张扬来康桥寻梦一事,更不愿让人知道个人心中复杂的难言情感。他的康桥告别是深沉而含蓄的。(2): 首尾两节略有重复,具有一种和谐对称的建筑美。(3): 一方面表明诗人的洒脱性格,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旧情的珍视,不愿破坏其完美元缺的本质。(4): 海的女神形象,这是一个妩媚、飘逸、威严的女神形象。(5): 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表达了作者对海的深情。(6): 拟人手法。(7): 快乐不可能永久(或“永远快乐’是荒谬的”)。(8): 反衬快乐的短暂易逝。对比法。(9): 说明“咏远快乐”的自相矛盾。

四、作文(50分)(1): 略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小学语文毕业全真模拟卷(一) 篇4

(一)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工整。(6分)

zāo gāoshì jìbǎo dǐnghóngmáowánbì guī zhào()()()()()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6分)

1、“举国欢腾”的“举”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丶”部;“举”在这里的意思是“全”的意思。()

2、“这着棋妙”、“穿着漂亮”、“踱着方步”,其中三个“着”字的读音依次是zhuo、zhao、zhe。()

3、“惊心动魄、打草惊蛇、惊弓之鸟、惊涛骇浪”四个词中的“惊”字意思相同。()

4、“立刻、马上、立即”和“害怕、畏惧、恐惧”是两组同义词。()

5、“成果、后果、结果”都是褒义词。()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比喻句。()

三、按要求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16分)

(一)读句子,将“长处”或“短处”这两个词分别填入括号里。(10分)

1、只看到自己的(),而看不到自己的(),是不对的。

2、只看到别人的(),而看不到别人的(),是不对的。

3、要看到自己的(),也要看到自己的(),才是对的。

4、要看到自己的(),学习别人的(),才能进步。

5、要发扬自己的(),克服自己的(),才能进步。

(二)安静宁静平静寂静(6分)

1、老师来了,教室里立刻()下来。

2、海上有一轮明月,照着()的海面。

3、他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

四、改正错别字,在错别字的下面画横线,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5分)

1、湖水清彻见底,水平如静。()

2、早上,大雾慢天,路上的车辆行使很漫。()

五、读句子,根据意思写出诗句,并写出题目和作者。(8分)

1、本来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题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大晴天里我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题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6分)

目光(有神)星光()月光()灯光()日光()波光()指导(工作)(写作)发挥()()指挥()()

七、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句子改成拟人句。

纺织娘在花丛中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化了的蜡烛流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改成比喻句。

满山笼罩着薄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湿漉漉的绿叶,一层层涌向山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13分)

恩人

一位从事长途运输的汽车司机,一直在找他的恩人。

有一年冬天,他从福建黄岩市往家赶,走进大别山不久,发动机因机油滴漏停下来。由于前不着(zhāozháozhuó)村后不着店,他只好求助于来往的车辆。荒山野岭,愿停车的人很少,再者他需要的是机油,一般人不常备这种东西。等了一天,也没等着什么。就在万般无奈时,一辆货车停下来,车主问明情况,提了一桶小磨麻油来,说:“可以凑合着用。”

司机很感动,要掏钱,可是当他从驾驶室里拿钱下来时,那车已经走了,他赶紧记下了车的牌号。心想,将来一定(报抱)答人家。这位司机有了这桶麻油,终于顺利地回到了家。

第二年春天,司机又一次出车去福建,临行,他买了一桶麻油。当车子路过那位车主的地址时,他打电话找到了那位好心人。当他在电话中说要归还麻油并深表谢意时,对方说,麻油不是自己的。几年前,有一次,他也曾遇到类似(sìshì)情况,这桶麻油是另一位好心司机给的。当时因为天黑,只看到那位司机的车号末尾数是“9”。这些年来他问过近百辆末尾是“9”的车,都说麻油不是他们的。这次偏巧遇到了你,因此……最后那位福建的司机说:“你不用谢我了,把油留在身边,继续找下去吧!”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有时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恩人是谁,不知道他叫什么,住在什么地方。然而,我们一旦把那颗(报抱)恩的心给予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个人也许就是我们要找的真正恩人。

1、选择文中括号里的字或读音,在正确的下面画“√”。(2分)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万般无奈”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想一下,文中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把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自然段“车主问明情况”,想想,车主怎样问的,司机怎么答的,写几句对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结尾这句话,写出你是怎样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艺常识全真模拟试题十一 篇5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1.《离骚》的作者是____________。2.笔、墨、纸、砚称为____________。

3.王羲之的行书____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4.陶渊明开创了____________诗派。

5.殷商时代的龟甲兽骨上刻的字称____________。商周时代在青铜器上铸刻的铭文称 ____________,也称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的电影被称为“诗电影”。

7.泰纳认为,文艺创作及发展取决于三种力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为众神之主,阿波罗为____________,雅典娜为智慧女神,丘比特为____________,缪斯为文艺科学之神。

9.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著有____________、《复活》等长篇小说。

10.在小说____________中,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令人都讨厌的甲壳虫的荒诞情节,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精神“异化”的主题。

11.“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__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__。

12.《我是一条小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曾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13.“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之语出自____________。14.存在于传播主体之外的声音,包括伴随着事物发生的声音,因采访发生的声音和周围环境的声音,这些声音被称为____________。

15.2002 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6.1983 年元旦,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出现了专题节目主持人,被认为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固定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她是____________。17.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性恶论”的是____________。1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19.夏菊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表演艺术家。20.国画《愚公移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1.成语“ 刻舟求剑” 出自____________,此书又名____________,相传为秦相 ____________和其门人共同创作的。

22.电影的发明人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0.5 分,共15 分)1.下列剧种与所在省份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A.吕剧——山西B.越剧 ——上海C.黄梅戏——江苏D.越调——河南 2.下列画家、朝代、作品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A.展子虞——唐——《游春图》B.顾恺之——晋——《洛神赋》 C.周昉——唐——《十指钟馗图》D.黄公望——宋——《富春山居图》

3.()代表作是《三都赋》,当时写成后在洛阳轰动一时,人们竞相传抄,造成“洛阳纸贵”的景象。A.扬雄B.班固C.张衡D.左思

4.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写()时采访到的事例。A.抗日战争B.抗美援朝C.中越战争D.十年内战 5.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中的熬出蔑洛夫是()A.“多余人”形象B.“忏悔贵族”的形象

C.“见风使舵”的走狗形象D.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6.《女史箴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画家()的代表作。A.阎立本B.吴道子C.顾恺之D.赵孟頫 7.在拍摄用光时,起主导作用的光是()。A.副光B.轮廓光C.软光D.主光 8.秦汉时期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是()。A.太常寺B.乐府C.鼓吹署D.行院

9.把中国传统美学和电影语言进行完美的嫁接,开创了具有东方神韵的银幕诗学的导演是()。

A.郑洞天B.郑君里C.费穆D.侯孝贤 10.浪漫主义的特征是()。

A.理想主义B.社会主义C.现实主义D.生活主义 11.民乐作品《十面埋伏》是()。A.弹拨乐B.打击乐C.管乐D.弦乐 12.下面不属于舒伯特作品的是()。

A.《美丽的磨坊女》B.《冬之旅》C.《春天交响曲》D.《魔王》 13.民间蓝印花布以其()风格而著称。A.华贵B.高雅C.淳朴D.秀丽

14.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发源于()。A.德国B.美国C.英国D.法国

15.长于描写叙事且具有抒情性、戏剧性的单乐章管弦乐曲是()。A.交响诗B.奏鸣曲C.交响曲D.协奏曲

16.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侯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面有玲珑剔透的装饰,这是用()铸 造的。A.染缬工艺B.夹缬工艺C.景泰工艺D.失蜡法工艺

17.摄影创作中,摄影师深深意识到“光线是灵魂,()是生命”,并在拍摄中作为其追 求的最终目标。

A.色彩B.构图C.景别D.运动

18.为了奖励长篇小说创作,我国设立的奖项是()。A.茅盾文学奖B.长江韬奋奖C.鲁迅文学奖D.文华奖 19.以下古人的称谓中,属谦称的是()。

A.竖子不足与谋B.寡人闻赵王好乐C.夫子栖之D.尔安敢轻吾射 20.下列不是梅兰芳的代表作剧目的是()。

A.《霸王别姬》B.《梁红玉》C.《贵妃醉酒》D.《穆桂英挂帅》 21.《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流火”指()。A.天气炎热B.天气凉爽C.暑气已退,天气渐凉D.天气温暖

22.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这种考试是()。A.会试B.乡试C.童试D.殿试 23.《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国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品。A.艾青B.舒婷C.北岛D.顾城

24.通常情况下,拍摄高楼时采用()。A.平拍B.反拍C.仰拍D.俯拍

25.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特吕弗,他27 岁时拍摄的()一片是他的代表作。该片是一部反映少年叛逆的自传性影片。

A.《四百下》B.《筋疲力尽》C.《枪击钢琴师》D.《最后一班地铁》

26.“操场上,甲乙双方举行篮球赛,甲方队员抓住篮球,快速传球,甲方队员突破乙方几名队员阻挡防线,将球投向篮筐。篮球入网,观众发出欢呼声。”这属于蒙太奇编辑技巧中 的()。A.交叉蒙太奇B.连续蒙太奇C.对比蒙太奇D.积累蒙太奇 27.《牧神午后》的作者是()。A.李斯特B.门德尔松C.肖邦D.德彪西

28.“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出自冯小刚的电影()。A.《甲方乙方》B.《不见不散》C.《夜宴》D.《非诚勿扰》

29.()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由澳大利亚媒体大亨默多克所拥有,其业务覆盖了电影制作发行、电视广播、广告、报纸杂志、图书出版、多媒体信息技术和体育运动方面,拥有全球最强大的体育电视。

A.美国在线时代华纳B.美国维亚康姆C.贝塔斯曼D.新闻集团

30.青藏高原的藏族,有“跳锅庄”的舞蹈活动。人们携手成圈,踏地挥臂而歌舞。清代《皇清职贡图》描写“锅庄”跳法,由慢、中、快三段组成,动作多是模拟鸟兽情态,与游牧狩猎生活有关。藏族代表性舞蹈还有“弦子舞”、“面具舞”和()等。A.芦笙舞B.安代舞C.热巴舞D.敦煌舞

三、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20 分)1.伤痕文学

2.印象画派

3.诸子散文

4.电影语言

5.客观镜头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

1.举出新时期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着及代表作。

2.什么是悲剧性?

五、论述题(15 分)

语文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之走势预测 篇6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 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诗歌作品进行赏析, 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笔者根据对近年来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思考,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拟对2008年高考诗歌赏析试题的走势作一预测。

一、命题展望

笔者将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卷中诗歌鉴赏部分情况整理如下表:

分析今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再联系近年来的高考试题, 笔者推测, 08年的诗歌赏析命题将会有如下发展:

1. 稳中有变, 趋向多元。

(1) 题型

题型的设置上, 除了北京卷、浙江卷设置填空题, 上海卷设置填空题、选择题, 其余省市均为书面表达题。这与去年、前年 (05年北京卷设置选择题;06年北京设置选择题, 上海设置填空题、选择题, 浙江卷设置填空题) 相比, 基本不变。02年以前, 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中, 诗歌赏析的题型, 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还各占半壁江山。而事实证明, 过多地采用客观题尤其是选择题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有着很大的弊端, 难以区分考生鉴赏能力的高下, 不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2) 分值

诗歌鉴赏试题所占的分值仍在6分至8分之间。

(3) 体裁

选整首诗设题, 明确考查古诗阅读能力, 始于1994年。13年来, 诗歌鉴赏试题文本体裁的选择逐渐向多样化发展, “诗词并重, 兼顾其他”。如在05年湖北卷中出现了元杂剧选段鉴赏 (《汉宫秋》第三折) , 06年湖南卷要求对《红楼梦》诗词进行鉴赏, 07年北京卷更是将《诗经》入题。这也预示着将有愈来愈多的作品类型进入高考试题, 如汉魏晋五言诗、乐府诗、元曲、明杂剧等。

(4) 作者

作者的范围在逐渐扩大。大体上凡属重要诗人都可以进入备选视野, 这是诗歌鉴赏试题发展的必然趋势。如05卷中的刘颁、汪元亮、方惟深、徐凝、李德裕、戴复古, 06卷中的王炎、谭敬昭、严维、韩琮、魏初、刘过、王罔运、周密、张籍、张维屏, 07卷中的高启、周弼、吴激、赵善庆、陈维崧、谢枋得、吴融、李约、林景熙、徐兰、高蟾, 这些作者都是大多数考生不了解或不熟悉的。尽管这些作者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 但并不影响考生对其作品的内容、语言、技法的理解和鉴赏, 也就是说, 命题者没有从“知人论世”的难度选择和处理文本, 而是以能够考查初步的理解、鉴赏能力作为选择和处理文本的标准。

(5) 题材

在题材的选择上, 日见异彩纷呈 (如05全国卷Ⅱ的思乡诗、北京卷的记梦诗、江苏卷的怀友诗、重庆卷的边塞诗、江西卷的思乡怀友诗;06全国卷Ⅰ的题画诗、北京卷的田园诗、湖北卷和安徽卷的送别诗、天津卷的边塞诗;07浙江卷、湖北卷以及江西卷的咏史诗、江苏卷的送别诗、湖南卷的思乡怀友诗, 山东卷的边塞诗等) , 但仍将以写景诗和咏物诗为主。

(6) 考查内容

在考点的设计上, 不脱离考纲的要求, 仍围绕作品的形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 设置考点进行命题。

以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为例:

如全国卷Ⅱ王维《新晴野望》一诗分别以“明”和“出”二字, 充分显示田野外河水上涨, 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 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 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的美景。广东卷林景熙《溪亭》诗中“独行穿落叶”一句活画出独自一个人在萧萧落叶中穿行, 而无人相伴的寂寞情景。这些试题乃是围绕了形象这一考点。

如山东卷徐兰《出关》极写居庸关的雄壮气势, 景物描写鲜明生动, 体现出大气雄浑的语言风格。浙江卷三首同为表现兴亡之感的诗歌, 刘诗今昔对照, 寓情于景, 含蓄深沉, 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 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 点破兴亡, 明快直露, 有浓郁的散曲风味。这些试题均围绕语言风格这一考点。

又如重庆卷苏轼《海棠》诗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一句巧用拟人手法, 以花比人, 描绘出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安徽卷陈维崧《醉落魄·咏鹰》一词借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 来衬托鹰的形象, 从而体现出作者猛气犹存、老当益壮, 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湖北卷中两首写华清宫的诗都应用了映衬的手法。第一首以宫外的飞血阴云, 分外寒冷与宫内的绿树成阴, 温暖如春作比;而第二首则是拿昔日的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和今朝杂树丛生, 宫殿荒凉形成反差。这些试题围绕表达技巧这一考点。

再如全国卷Ⅰ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一诗以“咨嗟”、“休对”、“且将”体现了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情。福建卷谢枋得《武夷山中》借“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感情, 又借梅花这一意象, 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江苏卷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借“浮天水”、“无穷树”、“带雨云”等意象表现作者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和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四川卷王安石《葛溪驿》借诗眼“乱”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这些试题则体现了思想情感这一考点。

值得注意的是, 命题的选材, 近年来从单篇诗歌的赏析扩展到对两首诗歌甚至多首诗歌 (07浙江卷三首诗歌的对比鉴赏) 的比较阅读鉴赏。往年只有00年上海卷和03年北京春季高考卷中出现过此类题型, 而近年日趋“升温”。如05年的湖南卷、辽宁卷、上海卷、浙江卷, 06年的重庆卷、湖北卷、湖南卷, 07年的辽宁卷、浙江卷、湖北卷、重庆卷、江西卷。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对两首甚至多首古诗进行鉴赏, 或比较思想内容, 或比较表达技巧, 难度较单首诗歌赏析要大, 对学生的鉴赏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2. 紧扣考纲, 联系教材。

考纲对诗歌鉴赏考点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是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 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综合审美认识活动, 在能力考查中属最高层次E类。

历年来诗歌鉴赏命题均紧扣考纲, 始终围绕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方面, 而且与教材联系紧密, 答题中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在教材中均有出现。如古诗中的表达技巧, 重庆卷涉及拟人, 安徽卷涉及衬托。又如北京卷中考到的《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在教材《诗经》单元中已有涉及。而对湖北卷中两首关于“华清宫”的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无疑会产生帮助。再如诗词中的形象, 07广东卷中“孤灯”、“落叶”等意象表清冷寂寞之情, 全国卷Ⅲ借“琴”、“棋”二物的“品”, 来写自己的“志”。06湖北卷借“水”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05天津卷“大江东去水悠悠”则充满了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反观教材,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 第三册一、二单元涉及的诗词篇目中, 如王维《山居秋暝》、李清照《声声慢》、杜甫《登高》是典型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诗篇。姜夔《声声慢》、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锦瑟》均援引典故。由此可以看出, 考点设计与教材联系始终是命题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此类命题一贯遵循的原则。

二、复习策略

1. 用好教材, 巩固课内所学, 为提高鉴赏能力夯实基础。

笔者认为在组织2008年高考诗歌赏析专题复习时, 首要任务是夯实课内基础, 系统复习课内诗歌作品, 牢固掌握鉴赏诗歌的重点。

(1) 反复吟咏, 把握节奏。

诗, 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的语言, 精炼简洁、音韵和谐, 值得细心品读、反复吟咏。诵读, 是诗歌鉴赏的最基本环节, 必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节奏。

(2) 品读“诗眼”。

“诗眼”指的是一首诗中或一首诗的某一句中最传神最富于表现力的文字。诗歌的语言一般都是比较含蓄的, 很多诗词都是“言简意丰”、“意在言外”, 因此, 品读“诗眼”, 有助于把握整首诗歌的思想感情。

(3) 分析意象, 领悟意境, 体会感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 是借助客观物象 (如山川草木等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 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这类作品, 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 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 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 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 意象所体现的情调, 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 (袁行霈《感受、联想、修养———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意象是意境的组成部分,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 有助于我们领悟诗人的情感主旨和写作技巧。古代诗歌的意象可以是具体的小景, 也可以是山川风物, 可以是古物, 也可以是古人, 特别要注意诗人自身的形象。抓住了意象就基本把握住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如06年江苏卷《鹧鸪天》中“满林残照见归鸦”句“残照”、“归鸦”, 寓情于景, 写出了作者也希望像乌鸦那样早早归家的情感。07年辽宁卷通过“山”中“果落”、“灯”前“虫鸣”表现悲哀孤独之情。

(4) 研究诗词的表达形式及写作技巧。

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到的一些诗歌表达技巧在教材中其实都是有所涉及的, 笔者认为, 在复习中应该帮助学生罗列并整理常见的表达技巧。整理时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三方面着手。如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双关、互文等, 描写手法如烘托、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相生等, 而抒情手法常见的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只有具备了这些必要的诗歌鉴赏知识, 并举一反三, 才能做好试题。

2. 拓展课外阅读, 为提高鉴赏能力增加积累。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 注意以多种方式、多个角度地开展课外拓展阅读,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全体学生按学号轮流, 每天一位, 或朗诵一首诗歌, 或鉴赏一首诗歌, 或出示一道诗歌鉴赏试题, 全班学生共同完成, 增加了学生们的诗歌“储备”。

再如在早自修要求学生朗读课本或读本中的诗歌单元, 要大声地、旁若无人地读, 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尝试将之背出来。

经常性地在班内开展诗歌朗诵比赛, 或诗歌鉴赏能力竞赛, 赛前做好动员工作, 学生踊跃参加。在愉快地开展语文活动的同时, 学生广泛地接触课本以外的作者和作品, 增强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上一篇:淮滨县县委领导班子下一篇:中考高分作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