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教学论文

2024-10-12

复式教学论文(共10篇)

复式教学论文 篇1

提高复式语文教学效率

姚楼小学

刘斌

要:复式教学是在居住人口分散的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我镇的天寺小学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师资严重缺乏,六个年级五个教师,无法进行常规班教学,怎么办?只有复式教学才能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复式班教学是直接教学和自主学习交替进行的,教学头绪多,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不同年级相互干扰,要想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如此,如何提高复式班教学质量就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促进传统的复式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着力于提高复式教学效益,切入新颖;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着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实效研讨,也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新举措。

优化复式班课堂教学,重在改进教学模式。相互学教,联动合作,交流切磋,教学环节趋于单式化,使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和谐统一,有效地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干扰问题,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学习效率。“邻级复式,联动学教”的基本教学环节的结构形式是:

一、明确目标,提出要求(分);

二、自学互学,学教结合(合);

三、检测评价,反馈回授(合);

四、训练巩固,实践创新(分)。以上教学环节并非每节课或各种课型都能完整运用。

“邻级复式,联动学教”更强调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渗透整合,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更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尝试应用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形式:

1、异标同科一篇内容。

四、五年级复式,教学唐代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四年级重在感悟词意,想象词描绘的美丽画面;五年级引导学生在感悟词意,想象画面美的基础上,着重体会作者淡怀逸志,归真脱俗的思想情怀。教学时可将学生分为A组(基础组)、B组(水平组)、C组(提高组)进行指导教学。实行分类教学指导是便于教师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获得自己的需求,高层次学生有可能超前发展,出类拔萃,低层次学生也可温故知新,有所收获。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进行教学,让他们勤于思考,乐于动手,勇于探索,善于合作,变年级间的相互干扰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复式班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交往,便于在活动中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立。

2、异标同科多篇内容。这种形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破教材单元,把两个年级教材中题材、体裁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进行组合。如五、六年级复式,将五年级的《晏子使楚》、六年级的《将相和》组成教学单元。另一种情况是在两个年级教材

复式教学论文 篇2

(一) 复式教学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复试教育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 自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来, 清政府掀起了新的留学热潮, 派遣留学生到日本学习师范教育, 一批学生进入日本的宏文学院的师范科学习, 修业时间半年至三年不等。回国后, 他们宣传师范教育和复式教育。1909年, 江苏教育总会择定两所小学为学员学习教授之所, 其后, 复式教育逐步在全国推行。新中国成立以后, 为普及教育, 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偏远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采用复式教学,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存在问题, 在各种教育思想的冲击下, 复式教育逐渐被传统的单式班级授课制所取代。

21世纪, 许多专家学者重新对复式教学定位, 复式教学再次在一些农村地区开展起来。

(二)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农村地区, 尤其是贫困地区与城市的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其教育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合理高效地利用。复式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然而, 复式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较高, 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授不同的年级,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以便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教师达不到上述要求, 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还影响教师的教学自信, 导致教师的教学自我效能感下降, 从而失去教学动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可以发现教师教学效能感下降的原因, 提出解决策略, 重塑教师教学信心, 提升教师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

二、概念的界定

本文主要针对教师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包括教师课前准备, 课上讲授等方面内容, 不涉及学生的心理研究。

(一) 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年级班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 由一位老师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中对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课上对一部分学生进行讲授教学, 安排其他同学进行作业或者复习, 并有计划地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相对。

(二)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三)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最早出自于我国古代的教育专著《礼记·学记》, 其本意是教这一方以教为学, 现在逐步引申为教学双方相互影响和促进。

三、复式教学中教师自我效能感下降的原因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 农村地区, 尤其是贫困地区教师普遍存在教学兴致不高, 工作没有激情的现状。通过和教师的交流, 教师教学效能感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教师的工资待遇偏低、学校氛围影响及社会因素。

(一) 教师工资及社会地位偏低。

自21世纪以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 逐步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 保障教师的相关权益。但是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还是远远落后于城市教师。同时, 城市教师的福利待遇也远远好于农村地区的教师, 无形中影响了农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农村地区环境艰苦, 复式教学, 一位老师面对几个班的学生, 教师需要在教案的编制、课堂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品德发展等方面倾注大量心血。由于薪资待遇得不到保障, 社会地位偏低, 必然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造成其职业倦怠, 进而影响教学的自我效能感。

(二) 学校培训不够。

复式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 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 还要有很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在研究中发现, 许多教师综合素质不过硬。复式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班级授课, 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年级的学生, 需要依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知识水平与个性特点编制教案。在农村地区, 教师往往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同时, 班级教学组织也是问题所在。由于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形式, 复式教学是一个班的学生在上课, 其他学生在自习。如何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需要有专家型教师的指导, 但是农村地区是达不到这样的条件的。没有专业的培训, 教师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很容易体验到挫败感。

(三) 社会重视程度不足。

教育不能离开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这一特点在农村地区尤为重要。复式教学主要在偏远的农村或者山区实施。家长对孩子的期待,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同时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 持“教育无用论”不配合学校的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表现出漠不关心, 或者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家长会等不予配合, 使教师产生挫折感, 导致自我效能感下降。

四、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

(一) 树立尊重知识, 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教师是传递知识的桥梁, 同时教师也是一门职业。教师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同时, 也应该有其相应的回报。教师的职业地位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和国外相比, 我国对教师地位的重视还是不够的。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在日本和西欧, 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公务员, 在美国, 教师也是享受公务员待遇的。相对而言, 我国教师的地位较低, 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的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好风气, 同时政府下大力气切切实实地把教育当做百年大计之根本来抓, 着力提高教师的工资与职业声望, 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教育无用论及种种对教师的偏见, 使教师体会到自身价值, 没有后顾之忧,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二) 学校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

高效能感的教师往往愿意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 确立较高的教学目标。他们在工作中信心十足, 心情愉快, 对教学活动更投入, 更容易采取民主的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高效能感的教师往往会敏锐地察觉和判断哪些行为是积极适宜的, 并能够根据不同年级的发展现状, 不断地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避免消极行为, 使教育活动和行为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与需要。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培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1.培养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农村地区自然条件较差, 学校的硬件条件和城市有较大差距。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最重要的是教师有足够的自信和很高的自我效能感, 努力克服恶劣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因此要培养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把教学不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 更应作为一项教书育人的崇高的事业。当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 富有激情地投入到教学中, 教师就不会再畏惧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安心于艰苦的农村教育工作。

2.鼓励教师使用新的教学方法。

农村地区, 教育资源匮乏,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狭窄, 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中, 要鼓励教师敢于突破陈规, 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进行教学改革, 积累成功的经验。同时学校有经验的教师, 要对年轻的教师进行悉心的指导, 指出教师在教学中不足, 使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当教师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并取得实际效果时, 教师的自信心将不断增强, 自我效能感会不断提高。

3.培养教师良好的理论素养。

依据现代教育的观点,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教学人员, 更是连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 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系。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中, 许多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差, “读书无用论”在其思想中根深蒂固, 对学生的教育漠不关心, 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期待, 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同时, 社会对教师的偏见也间接地影响教师的工作信心, 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和交流艺术,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 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提高对教育的关注度, 做好家庭教育, 使家庭教育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有力地支援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对学生教育时, 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学生关怀而不骄纵, 器重而不迁就, 信任而不放任, 严肃而不苛求, 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配合教师的教学。当教师的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以及学生的理解, 就能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合力。只有当教师有良好的教育理论支撑, 才能协调好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的关系, 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

五、结语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需要教育的与时俱进, 大力发展教育, 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巨大阻碍。在新时期农村地区优质教师相对较少、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切实克服复式教学的缺陷, 最大限度地发挥复式教学的作用, 切实推进农村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摘要:复式教学是农村地区因生源较少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调查研究发现, 教师在复式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呈严重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教师自我效能感下降的原因分析, 提出如下改进策略:政府要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学校要开展教师综合技能训练、教师要有教学相长的意识并付诸行动。

如何进行复式教学 篇3

一、精心备好复式班的教学设计

复式教学中的教师必须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等特别熟悉,不但要备好教学知识、教法、学法,还要备好每节课的自动作业、课堂结构、授课内容的轻重,备好每节课中两个班级的动与静、时间分配等。教案表述应简明扼要,讲究实用,做到言简易明,写清楚每一项教学的内容要求,详略得当,突出各项能力训练的特点,条理清楚,安排好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等。

二、培养复式班学生的自动学习能力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机制,在复式教学中直接教学时间短,必须培养复式班中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控制复杂的教学情境和正常的教学秩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要非常重视班级的纪律,加强学生对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控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复式教学中应做到分配合理

1.动静分配

在复式教学中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分配必须协调合理,才能使课堂结构合理紧凑,低年级自制能力差,根据情况随机应变。低年级儿童注意不能持久,自学能力较弱,每次直接教育时间不宜过长,动静轮换次数要多些,且连贯性要强,或教学后续较长时间的巩固,这样的轮换可以少一些。

2.合理分配时间

每一节课四十分钟,复式教学中两个年级都在上课,教师要给一个年级讲课,另一个年级就要自动作业,教师必须合理地分配时间,既不让学生自动作业完成没有事干,也不能出现直接教课后自动作业没有完成的情况。事实上这个不太容易做到,往往会体现出“时间差”。“时间差”长了,动态年级的学生就要“枯坐”,教师必须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设计一些弹性作业。

四、复式教学的课堂教学

复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的一般教学法方法,基本上与单式班教学相通,但应注意以下两点:

1.必须精神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精讲对复式教学特别重要,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主干知识和其派生的辅导知识结构,前者是主体,必须让学生掌握,后者是说明主干的,学生了解就行了,教学中前者是精神,后者可以略讲或不讲。对于每次辅导知识,通过自动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是精讲、略讲、不讲相配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加强自动作业

自动作业的设计内容应有趣、有理、有法、有序、有度。在作业量上可以采用“基本题”和“机动题”相结合。基本题人人必做,机动题有后进生的补差题,有为优生而设计的拓展题,这也是解决“时间差”的好方法。

五、加强小助手的培养

在复式教学中,由于两个年级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学习的的知识不同,靠教师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利用这个复式班的优势,培养一些小助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采用“好帮差”、“高帮低”的方法。“好帮差”即同一个年级的好生帮助差生。“高帮底”即高一个年级的学生帮助低一个年级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小助手作用,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复式教学论文 篇4

策底学区光明小学

梁天成

上学期所参加的复式教学培训别开生面、与众不同,它全程注重了培训的参与性和实效性,更具有针对性,更注重培训活动的时效性,在那次培训中我们所有参训者通过解读教材,互动探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

在与诸多教授、专家深入交流的过程中,解决了好多问题,消除困惑。在教师的指引下,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实质性地参与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汇报结果的认知体验过程。那次培训展示以小组讨论交流、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那次培训中,所展示的小学复式教学研究课中的同科搭配,授课教师充分应用了参与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了活动激发、反馈与交流等模式,在课堂上很好的组织学生基础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更具有时效性。

通过上次的培训,让我对复式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而这样的复式教学要求高,效率快,大大提升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学习的速度。

而在这种复式教学中教学的设计、操作方法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等必须凭借和应用一定的组织形式。为了避免教学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直接的相互干扰,传统复式教学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同一时间内只能让一个年级学生“动”(直接教学),而其他年级的学生必学“静”(自动作业),这种传统的动静结合教学模式既难以保证

每个年级的儿童有足够的时间与教师进行交流,也难以保证每个儿童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展。而孙教授提出的“同动同静”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调控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它比传统的动静搭配的内涵丰富。“动”不仅包含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讲解过程,同时还包括教学的反馈和指导环节。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和各个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交流的直接教学的过程。“静”不仅仅包含学生的课堂作业,还包括以小组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复式教学论文 篇5

龙门学区甜水沟小学

姚玉娟

复式教学是在居住人口分散的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复式教学与单式教学组织结构不同,但都是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集体教学。复式班教学是直接教学和自主学习交替进行的,教学头绪多,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不同年级相互干扰,要想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为切合复式教学的特点,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提高复式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提高复式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先是教,然后才是学。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复式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新的教育观应该是“育人为本”,教师应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师应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二,教师应不断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走在改革前沿的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改变并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另外,教师还要学会反思,每节课后都要及时反思,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这既有利于自己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其次,科学、合理地进行复式班常规教学是提高复式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精心准备,有效备课,坚持精讲

复式班教案编写有它自身的特点。在编写教案时应该考虑到年级重点,不能每一节课两个年级平分秋色,还要有明确的教学顺序,复式教学直接教学时间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多,而课堂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又和单式班是相等的,这就容不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迫使教师必须精讲,用简洁的语言,将教材的精神讲明白。更重要的是复式班教案编写时要注意直接教学时间和自主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要符合实际操作的要求。如果一个年级直接教学需要15分钟,那么在布置另一个年级自主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这个时间内所能完成的自主学习的量。自主学习的量过大,在15分钟内很难完成,学生就会马虎了事;自主学习的量过少,学生完成任务后又无事可做,必然会坐不住,影响另一个年级的直接教学。不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及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精心准备,有效备课,坚持精讲。

2.合理安排,“动静”搭配

复式班课堂教学重在“动”、“静”搭配要恰当,讲、练结合要科学,“动”就是在教师直接教学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探究学习新知识的教学活动。“动”时教师要善于启发,指点得当,抓住重点,画龙点睛,引导得法,让学生领悟透彻。“静”是要学生独立学习,自主探索,这也是一种认知活动。“静”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学生自学的能力去巩固、去学习、去探索新知识。一堂好的复式课,“动”“静”搭配要合理,要有灵活性,要交替进行。“动”“静”交替不能太少,也不能太频繁。如果太少,“静”的那一边“静”的时间过长,不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果“动”“静”交替太频繁,两边都是蜻蜓点水,不利于学生做深入思考,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动”“静”搭配时基本应做到“三动”“三静”,但有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安排。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自觉性

努力改革旧的复式课堂教学模式,复式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恰当处理“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关系,切实注重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和谐。二是要注重新教法的学习和实践。要结合复式教学的实际,大胆开展探索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从而改革旧教法提高复式课堂教学效率。“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性学习模式虽已在大多数学校进行实践探索,但要在复式课堂教学中运用好,还要加强相互学习和交流,要结合班级、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在直接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表达、想象能力;自动作业时要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三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每次直接教学时间很有限,但也要启发学生思维、想象、提问、讨论、互答,进行“多项信息”传递,把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先进学习方法运用于复式课堂教学之中,努力改善复式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终身学习习惯。

4.复式班教学还要培养学生防干扰的能力

复式教学课堂上教的内容不同,目标不同,往往这一边的活动干扰着那一边的教学,那一边的教学干扰着这一边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影响着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在复式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抗干扰能力的培养,要让他们养成能在相互干扰的环境中潜心学习的习惯。(1)预习中培养。教师在预习前应把预习要求向学生交代清楚。使其注意力有意识地集中。例如,学生在预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之前,教师向全年级要求:书中列举了哪几种方法?你还有什么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预习后在全班内交流。有了目标,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预习了。(2)讲授中培养。有意注意品质在讲中培养要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3)练习中培养。练习要有针对性,有典型性,鼓励求异思维,用多种方法解题。练习尽量让学生自改自评,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有意注意也会增强。

《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 篇6

讲这节课时我依然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由于数学知识系统性的特点,温故知新的方法针对这节课同样非常有效。上完这节课有以下几点感受比较深刻:

1、温故知新让学生感觉新知不新。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合四年级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它的类同。回忆旧知,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感觉新知不新了,难点学生自己主动突破。

复式教学论文 篇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及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调查本班喜欢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功夫熊猫》、《四眼天鸡》三部动画片的人数并进行统计;分别填写本班男生、女生喜欢的动画片的统计表并现场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师:从单式条形统计图中, 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以亲身经历现场统计过程并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为教学起点, 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1.教师演示PPT (上下页翻动) :同样是大家喜欢的动画片, 在同一张图上我们看到了男生的情况却看不到女生的信息;看到女生信息又看不到男生的信息。你有什么好办法使男生、女生喜欢的情况能在同一张图上一目了然?

(预设)

生1:可以把两张统计图放在同一页上。

师:这是一个办法,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可以制作成一张统计图。

师:很有创意的想法, 我们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深入思考,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从而使整节课充满问题意识, 使新知的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

2.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 学生讨论:怎样把两幅统计图合成一幅统计图呢?

(2) 汇报交流。

(3) 引导学生认识图例。

师:怎样区分图中哪个直条表示男生人数, 哪个直条表示女生人数?

(4) 学生四人一小组尝试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5) 反馈、评价。 (先让学生自己评价, 再互相说说怎样改进。)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挑选几份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用投影展示, 一起交流和探讨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6) 师:现在, 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制作的统计图。 (课件演示规范的画图过程。)

小结:像这样能同时描述出男、女生分别喜欢什么数量的统计图, 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学习新知这个部分应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 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等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3.感受、理解单、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我们把制作好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刚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比较, 你们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简洁、容易比较, 这就是数学所要追求的。)

师:想一想, 在制作复式统计图时, 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怎样从统计图中了解信息? (重点引导学生比较, 进行反馈。)

三、学以致用, 巩固练习

1.当堂完成课本第99~100页例1。

根据自己的能力, 可以先做单式统计图, 也可以直接完成复式统计图。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101页的“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品, 互相评价。

3.独立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思考:如果你是超市经理, 应怎样进货?

教师小结:通过这张统计图我们了解了很多信息, 还能预测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 经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四年级每个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过程应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新理念。所以在教学这节课时, 要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设计例题与练习, 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习新知。学生统计班上男女同学喜欢观看三部动画片的人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从而使学习变得更生动。

2.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抓住教学中新旧知识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学生在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认识到需要一种能够对同种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统计形式, 从而产生了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欲望。使学生在对单式、复式统计图的观察、对比、分析中, 认识到两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感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实践基础, 强化了统计意识。

3.既体现自主探索又突出合作交流。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 并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想好后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在与小组同伴的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想法, 使思维更加开阔, 个性得到发展。

课改中复式教学的问题和建议 篇8

我县现有30个行政乡(镇),其中平川12个,丘陵10个,山区8个,共有小学382所(含教学点),有教学班1435个。其中有复式教学班196个(二级复式184个,三级复式12个),占总数的13.7%,在职小学教师3486人,复式教学教师200人,占总数的5.7%。复式教学教师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164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仅36人,占复式教师总数的18%。复式教学教师年龄趋于老龄化(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复式教学也积极探索着实施课改的新措施、新途径,在实践中也出现了好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此提出来,并谈一些粗浅的建议,诚与同行们商榷。

二、复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滞后直接制约着课程改革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师道尊严”,片面要求学生“循规蹈矩”,片面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且复式班课堂教学为防止相互干扰,教师特别强调学生“听话”,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教育方式方法与《课程标准》精神是相悖的。例如,个别教师在直接教学时,怕自己讲不深,讲不透,一边讲一边还要学生抄写大量的《教师用书》中的“资料”;自主作业时,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生字、词语、课文重复抄写作业,最后还要求学生利用早读、自习、课余时间进行背诵。

2.复式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大部分教师上课时习惯使用旧的复式教学模式,虽然教学时间十分紧缺,但还是偏重于注入式教学,在使用新教材时,只注重单一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总认为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思维表达训练,即使偶尔开展一点小讨论,那也只是图形式,走过场。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3.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较差

复式班主要存在于山区,任课教师也大部分是当地民办教师转正的,年龄大,外出学习少,教学理论水平低,教学方法落后、简单,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无效劳动多,盲目教学多,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4.对使用新教材、探索和实践新教法脱离实际,盲目模仿

个别教师在复式教学中为了凸显新教材、新思想,不考虑复式教学的实际,盲目模仿单式班教学方法,刻意追求“花”“新”“活”,或盲目使用电教手段,使复式学生相互干扰,部分学生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还有个别教师片面理解“学生主体”新课标精神,为张扬学生个性,廉价表扬泛滥,整堂课中都是“你真棒”“真聪明”等乏味的夸赞,对不正确或不恰当的答案也不批评或给予纠正。

5.个别教师在复式教学中忽视年级特点,教学目标错位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对理解教材的影响,他们对教材吃不透,把握不住各年级教学目标,认为新课标降低了学习目标,教材内容也很简单,因此,有的教师在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也只简单地随课文处理字词,高年级也只熟读课文、理解句子即可,对文章的基本分析、理解一概不提等等。长期这样教学,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这些问题既反映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和复式课堂教学教法落后的弊端,也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改变这种落后、低效的教学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对改进复式班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明确学习目标,转变教育观念

每个教师要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新理念,要清醒地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要借助教师岗位培训之机,大力开展在岗继续教育,从思想深处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重建新课改教育观、教师观和人才观。

2.要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

要改变目前农村复式教学现状,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认真开展校本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岗位基本功大练兵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要创造性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研教改热情,要搞好“传、帮、带”,耐心辅导他们的教材教法,使他们很快成为学生学习合格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对中老年教师要创造各种学习条件,让他们走出校门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方式,逐步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复式教学教师队伍。

3.努力改革旧的复式班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抹杀了儿童的本性,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应该彻底摒弃。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恰当处理“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的关系,切实注重直接教学与自主作业的和谐;二要注重新教法的学习实践,要结合复式教学实际,大胆开展探索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从而改革旧教法,提高复式班课堂教学效率;三是要重视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复式班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多层面的,我们每个教师都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课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课改工作才能全面、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的目的。

《小学教育学》复式教学 篇9

目前,在我国部分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复式教学形式仍然存在。

(一)复式教学的编班形式

复式教学的编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也要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便利。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和自觉性较差,将他们与比较成熟的中高年级编在一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但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六年级是毕业班,都需要教师花费比其他年级更多的精力,因此不宜将这两个年级合编在同一个班。1.单班多级复式

一所小学只有一间教室,所有年级学生都在一起,同时由一名教师上课。2.双班二三级复式

一所小学有两间教室,由2~3名教师担任4个或6个年级的教学工作,学生分为两个班。双班二、三级复式具体又有两种分班形式。

(1)相隔年级编班。

一、三年级为一班,二、四年级为一班;或一、三、五年级为一班,二、四、六年级为一班。

(2)相邻年级编班。

一、二年级为一班,三、四年级为一班;或一、二、三年级为一班,四、五、六年级为一班。3.三班二级复式

一所小学有三间教室,由3~4名教师担任6个年级的教学工作。通常分为3个二级复式班:

一、二年级为一班,三、四年级为一班,五、六年级为一班;或一、三年级为一班,二、四年级为一班,五、六年级为一班。

(二)复式教学的座位排列

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复式教学的座位排列经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纵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排成不同的纵列,如图8-1.图8-2.图8-3.图8-4所示。2.横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排成不同的横列,如图8-5所示。3.背列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背对背横向排列,如图8-6.图8-7所示。4.分组式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按不同方向排列,如图8-8所示。图8-5图8-6图8-7图8-8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适当地调整学生排列的方向。

(三)复式教学的课表安排

复式教学的课表安排,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同时间,同科目

在一节课内,不同年级都安排相同的科目,如表8-1所示。表8-

1一、二复式日课表

这种安排,课程科目相同,儿童注意力不容易分散,教学工作便于开展,但在自动作业和直接教学的配合上有些科目会遇到困难。2.同时间,异科目

在一节课内,不同年级安排不同的科目,如表8-2所示。表8-

2二、四复式日课表 这种安排有利于将需要直接教学时间多的科目与自动作业多的科目配合,减少互相干扰。但因为各门课程时数不同,安排和实施有一定难度。

(四)复式教学的备课和教案编写要求

复式教学的备课比单式教学要复杂,除了一般要求之外,复式教学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重点

除了通常所说的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之外,复式教学还要明确各年级的教学重点。2.安排合理

在复式教学中,要考虑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的配合,做到衔接自然、协调有序,从不同年龄儿童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决定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的时间和轮换次数。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篇10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1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了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表的操作干扰学习重点。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普及,日常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表的需要越来越少。而且考虑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表内数据的填写和分析,都要比单式统计表复杂,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结构完整的复式统计表,只要求学生把数据填写在复式统计表里并进行分析,而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复式统计表,这就合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这样,便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的全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统计方法。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是我在教学中考虑到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给予,而应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能让学生深刻感知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在复式统计表的呈现方式上作了一些改变。不只是出现一个现成的统计表,而是带领学生一起经历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我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如何设计。学生已有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所以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内容。但这时学生的思维是零散的、片面的。我再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起设计出复式统计表。在设计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感知“表头”的设计。

在认识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数据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说出不同格子所表示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学会看统计表,先看横栏,再看竖栏。为下面在统计表中填写数据打下基础。

我在整个新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单式统计表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根据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统计表给学生看,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应该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变化的。

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让学生调查统计自己身边的事,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的过程,意识到统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我先让学生给自己的课堂表现评星,分为三星、二星、一星,再分四个小组进行调查。最后填写在一张复式统计表,并由此让学生分析他们的课堂表现。最后以一句激励的话:我想我们每位同学只要能够做到每节课都象今天这节课一样,认真听讲、主动探索、积极发言,成功一定属于你们!作结束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改动较大的两个环节,从课堂效果来看,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只是时间还要控制好一点。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2

《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帮助学生继续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做简单的分析。本课是有关复式统计表的新授课,主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够正确填写表格,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中,着重凸显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已有知识经验入手。

新课引入,通过让学生利用单式统计表分男女生统计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社团活动人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数据,并体验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旧知。

二、通过数据对比、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初步感知复式统计表。

通过要求学生对男、女生不同社团人数进行对比,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将两个单式统计表摞在一起更容易比较,从而初步感知复式统计表。

三、合作交流,完成复式统计表,通过对比体会其优越性。

利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由来,并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四、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了三维目标的达成。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学的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教师应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评价,如这堂课上的评评自己,评评别人等,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3

虽然不止一次上公开课,但每一回站在公开课讲台上的感觉,总是跟以往上课不一样,我还是会一样的紧张、一样的兴奋、一样的执着!

这是本学期校本教研《巧用身边资源 构建有效课堂》的研讨课,也是我参加县片际教研送教下乡所上的一节研讨课。经过精心的准备,努力的尝试,真切的实践,仔细寻思起来这堂课可以说是让孩子们尝试到体验的精彩,达到了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

一、创设自然情境,有效导趣。

在预设教案时,我充分研读了教材,课本教材以“青云小学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为教学素材。经过再三考虑,我认为这样的素材比较普遍大众化,很难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于是我有意识地将课本教材进行整合改动,以不久前发生在北京的孩子们特别熟悉的、喜欢的第29届奥运会为情境。课前让孩子们说说奥运见闻、看看奥运画面,丛而最大限度的激起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始自然的以孩子们关注的“奖牌问题”作为本课的导火索引入新课。先用文字叙述的方式统计奖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要用统计表来统计的内心需求,这样的导入有趣而有效!

二、重视知识发展,有效展开。

由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行,这是本课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没有合并的必要呢?课前我也特别的矛盾,诚然学生合并的统计表一定存在许多不足,然而,我认为“合并”这一过程却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由单式统计表发展而来,初步感悟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教师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不作否定,而是出示复式统计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为了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让学生借助先前尝试合并统计表的经历初步认识复式统计的结构,也为接下来学生独立填写复式统计表作了铺垫。同时借助比较,强化了对“表头”以及“总计”、“合计”的认知。在学生填表时,并不让学生平铺直叙,而是让学生先想想该先填什么,直接填写的数据和计算后填写的数据,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开。这样做让学生直观明白该怎样填写复式统计表,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三、提出有序要求,有效合作。

本课从课始的填写单式统计表,到填写复式统计表,再到看书完成主题图统计表,到最后的调查活动。这每一个环节不仅体现了要求明确,而且充分达到了有序合作、有效合作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应该说学完这节课学生间的合作能力一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

四、巧妙联系生活,有效拓展。

这是课标的要求,本课运用复式统计表是建立在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本课设计的统计奖牌、统计人数、统计电话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所必需的,以及课末的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不同的复式统计表,所有这些都体现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真切的体会统计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次感受到学数学的用处和学数学的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4

这是我上星期上的一节课,《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结束后,我就觉得上的特别的不理想。其中有好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会看表、会填表。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看表,着重就是表头里,它里面分了三栏,这个内容要重点讲一下。我却忽略了,没有把重点突出讲,使得重点不重,详略不当。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接着,填表又该如何填。讲结束后应该及时的巩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指着表中的某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它表示的意思;也可以擦去某个数字,让学生在来填,等等。

再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首先,整节课都没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现在看来,小组合作的环节可以穿插在练习中。根据练习二十的第一题,我可以让学生当场调查小组成员家庭电话拥有的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一张统计表。一整节课都是在看题——填表,看题——填表,学生就会觉得不耐烦了。加上小组合作的活动,既可以及时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缓解了学生解题时的疲劳。

其次,课堂中的互动也比较少。主要表现在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之间“动”得少。记得曾经有个老师这样说过:现在的年轻教师上课时往往习惯自己讲个不停,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主体性。而年长的教师却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学。其实,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是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能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而且在互动中还能不断生成智慧、提升人格。

还有就是,我的激励性的评价语句太少了,这节课几乎没有用一句。适当的鼓励、赞扬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课堂上的灵活性还不够,这方面要加强练习。这次课,我觉得上的比较的枯燥,学生们也都失去了兴趣。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就显得骚动不安,如果我能够及时的加个小游戏,或者让他们小组讨论一道习题,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知道了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想下次这节课一定会上的比这次好。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5

复式统计表是在一年级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能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统计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统计,认识一般的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有关复式统计表的新授课,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的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时,新课开始,先让学生猜测:上一节课我们利用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红队的身高占优势,那么身高高的队员,弹跳的高度是否也一定高呢?然后投影蓝红两队的弹跳高度数据,然后让学生分析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蓝红两队的弹跳高度呢?

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1、求平均数

师接着引导:若人数较多,求平均数不简便,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2、将数据进行整理一下,数一数各队跳45厘米的有几人,46厘米的有几人……

学生列表后发现很麻烦。

3、进而将数据进行分段统计,列出了两个表。

学生观察两个表后,仍然很难比较红蓝两队的弹跳情况。

4、学生交流,画出了复式分段统计表

本节课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逐步引导,层层深入,由学生自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外高兴,印象深刻,并且体会到了复式分段统计表比单式统计表具有优越性,效果很好。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6

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掌握填表、分析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及统计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我设计了让学生发现单式统计表的不足,从而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需要这一过程,并尝试让学生将单式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的这一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学生共同完善复式统计表的各个部分,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也为学生能正确地填写和分析复式统计表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我用了较为多样的激励语言,很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

1、在学习方法上,让学生谈怎样把单式统计表改成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时,我应该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策略。

2、在学生汇报时我提问了一名学生,这个学生一步到位讲完了,我就过去了。应该抓住知识的生成点,让学生说复式统计表就是合起来,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加起来,这时老师及时引导,那只能看出总数不能够看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所以需要加上男生活动和女生活动一栏。应该让学生从不会一点点去描述,让大多学生听会。

3、重点内容是分析数据不是看表。

4、这节课的容量大,很遗憾的是课本设计的习题不能一一在课内完成,学生们初学复式统计表还得不到充分的练习,这样孩子们对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还不够熟练,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7

《复式统计表》是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学生有主动探究新知兴趣,所以我本课中设计了分男女生抢答的游戏,这样通过男生的失败,男同学为什么会比女同学慢呢?这样就顺利的衔接到需要一张新的统计表,内容应该包括4张统计表的内容。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4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式还是竖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填写统计表时,我先让学生认识这张统计表的整体结构,横栏表示什么?竖栏表示什么?表中的每格数据分别表示什么。并让学生自己详细的说说合计和总计是如何得来的,然后利用墨水破坏了表格数据,让学生还原数据,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统计表数据的认识。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横式与竖式调换后的统计表,并由学生进行填写,这样对于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在巩固练习中是采用了书上的练一练,先由学生根据要求填写表格,之后拿一个学生的表格与大家比对,总体来说学生掌握的较好,准确率也较高。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应该说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首先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奥运会,给出这一届奥运会的奖牌数数据,然后让学生在原有的表格中进行修改,并发现增加了一栏后,合计的数据也要由此改变,还有表格的标题。我在展示的时候故意拿了一本有错误的表格来展示,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对于本课复式统计表的认识。

从学生的反馈看,教学效果还不错。但从学会学习和生本课堂的角度上来考虑,显然本课让学生小组合作的机会较少,参与的面不够。还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如:课堂上学生回答北京奥运会是第27、25届奥运会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利用课堂生成来提高我们数学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即使不知道北京奥运会是第29届,也应该利用数学推理,不可能是第28届之前。还有由于时间的关系,本课没有展示不同的内容统计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应该让学生明白栏目的设置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统计表的具体形式也是可以变化的,如合计与总计是可以调换位置的,且总计也可以设置在表格的最下端;横栏与竖栏的内容也可进行调换等。

反思二: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

这是我上星期上的一节课,《复式统计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结束后,我就觉得上的特别的不理想。其中有好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会看表、会填表。所以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看表,着重就是表头里,它里面分了三栏,这个内容要重点讲一下。我却忽略了,没有把重点突出讲,使得重点不重,详略不当。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高潮部分,而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这样的。接着,填表又该如何填。讲结束后应该及时的巩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指着表中的某个数字,让学生说出它表示的意思;也可以擦去某个数字,让学生在来填,等等。

再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说,首先,整节课都没有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在现在看来,小组合作的环节可以穿插在练习中。根据练习二十的第一题,我可以让学生当场调查小组成员家庭电话拥有的情况,然后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一张统计表。一整节课都是在看题——填表,看题——填表,学生就会觉得不耐烦了。加上小组合作的活动,既可以及时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缓解了学生解题时的疲劳。

《复式统计表》教学反思8

《复式统计表》是苏教版第九册第十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本节课,我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而呈现例题青云小学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例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了五年级4个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并给出每个兴趣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先让学生把4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单式统计表里。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是教学的难点,虽然不要求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但我觉得还是应该让学生有主动探究新知兴趣,所以我本课中设计了抢答的游戏,这样通过抢答后的感受,这样就顺利的衔接到需要一张新的统计表,内容应该包括4张统计表的内容。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4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行还是竖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4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在填表后,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针对填表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错误,让学生交流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的方法,学会如何检验;第二个问题是抢答,再谈这次抢答后的感受,通过两次抢答,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在巩固练习中是采用了书上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首先,为学生提供中国体育代表团费25-28届奥运会行的奖牌数,让学生把整理好的数据前些在复式统计表里,并作简单的分析,增强民族自豪感;接着,为学生提供2007-2010中国垃圾排放数据,完成统计表,让学生分析数据,谈感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结中,让学生畅谈收获,旨在让学生感受,不但学到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从统计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学到了如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

上一篇:古典诗词鉴赏 网课答案下一篇:院学生会内部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