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区建设汇报材料

2024-09-18

先导区建设汇报材料(通用7篇)

先导区建设汇报材料 篇1

先导区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永城市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压煤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年产原煤达1800余万吨,造成的年塌陷面积近万亩。城厢乡是永煤集团采煤主沉区,通过在此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发展新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塌陷区域的再利用,探索煤炭塌陷区土地治理利用有效途径和成功模式,为全市各塌陷区土地开发利用提供成功经验是我乡党委、政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永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在当前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农业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是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品增质的迫切需求。

发展新型现代农业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与工业化、城镇化要求相适应,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从永城发展大局出发,着眼长远,立足社会效益第一。

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永城是省直管(县)市之一,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的中心地带,又是城市密集区。先导区位居永城东西城区之间,交通便利,已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规划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建立高标准、高效益、高利用、多功能、零污染的塌陷区综合治理模式。乡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打破传统观念,组织相关单位人员赴外地考察,充分借鉴外地生态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打破常规,先行先试,从土地流转,集约化综合利用入手,先期完成土地流转2000亩,为建设新型农

业现代化先导区,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必须是规划先行。建设永城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我们充分考虑科学规划,超前规划。多次聘请国家、省农科院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评估。依托资源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坚持生态高效、资源节约、休闲观光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突出生态农业、拓展园区功能,强化科技支撑、完善综合服务”的总体思路,整合区域资源,创新发展模式,融入文化内涵,实现园区经济高效发展,打造集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文化体验、健康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农业产业先进、旅游功能多样,接待水平服务一流,突出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的国内、省内一流的观光生态农业园。

先导区规划三大功能区:生态农业区、观光农业区、游乐与商务服务区。

生态农业包括:蔬菜花卉、工厂化育苗、生态林果、水产养殖、高效种植、锦鳞湖湿地、桑基鱼塘6个分区。

休闲观光农业包括:农艺馆、百果园、百花园、昆虫馆、观赏动物养殖区、农家垂钓园、开心农场、生态餐厅休闲游乐设施、观光平台、景观小品、体验农业场所等。

游乐与商务服务区包括:汉源文化园、放飞游乐园、金流湖戏水区、商务中心、健身馆、温泉疗养中心、婚庆中心、荷塘茶社、休闲别墅等。

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计划投资8亿元,建成后,效益以产业收入和旅游收入为主,可实现年收入7000万元。

永城是“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长寿之乡”。发展新型现代农业是“生态之市”的亮点,“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随着永城塌陷面积的扩大,率先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2000亩,可新增示范区2万亩,辐射区10万亩,与后期永城煤碳资源枯竭,经

济转型接轨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先导区主干道路已修通,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大门正在建设,栽植各类风景数木9000余株,各类果树6000余株,总投资1000余万元。

中华大地,崛起之时,“三化”之略,理应先行。我们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务实的作风,激情奋进,先行先试,为把新型农业现代化先导区打造国内一流的“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尽心尽力,苦干实干。

谢谢大家!

先导区建设汇报材料 篇2

当前, 从国家到地方, 推动区域经济联动, 协调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分类指导、重点行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被实践证明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今年以来, 铁岭市紧紧抓住建设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双重战略机遇, 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结合铁岭市实际, 提出建设凡河经济先导区这一新的战略构想, 以此加快推进沈铁同城化, 全力打造沈阳经济区的后花园。凡河经济先导区以凡河新城区为中心, 以银州区、铁岭县、开原市、调兵山市、清河区为腹地, 以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铁岭经济开发区和铁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支撑, 通过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环境、政策措施五位一体的制度安排, 实现空间布局同城化, 经济社会一体化, 要素无缝连接, 产业错位发展, 把凡河新城区建成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把凡河经济先导区建成中心隆起、周线辐射、城乡一体、组团发展的城市群、产业带、经济圈, 建成改革开放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5年的努力, 实现“三个一”的奋斗目标, 即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00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0亿元, 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

为加快凡河经济先导区建设, 一年来, 我们主要抓了四个重点。

一是全力推进凡河新城区建设, 做大做强凡河经济先导区的龙头。在继续把主要经历、工作中心、优势资源向凡河新城区倾斜的同时, 今年铁岭市提出凡河新城区建设要加快实施“四个战略转移”, 即由基础设施建设向城市建设转移, 由政府投入向市场投入转移, 由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移, 由单一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移, 努力在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土地出让、人口集聚、资产整合上实现“五个新突破”。目前, 凡河新城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25亿元, 省政府批复的22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全部建成, 各项水系全线贯通, 莲花湖湿地恢复工程顺利完成, 绿化总面积达到640万平方米, 建筑总面积达到406万平方米, 一座现代化的“中国北方水城”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香港恒基兆业、荷兰王氏集团、中国新城市等国内外房地产界知名企业集团纷纷投资新城区建设。

二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夯实凡河经济先导区的经济基础。铁岭市根据凡河经济先导区组成区域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 按照优化空间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实现错位发展的原则, 大力培育先进制造、高新技术、重化工、起重设备、现代服务业“五大产业集群”, 努力将凡河经济先导区打造成“一个中心、五个基地”, 即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现代物流基地、专用车生产基地、职业教育基地、新型能源基地、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目前, 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7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有69个项目正式签约, 协议引资额460亿元;有42个项目落地, 总投资230亿元。开原市起重机生产企业已经发展到75户, 其中53户具备整机生产能力, 称为全国重要的起重机生产基地之一, 2008年被评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此外, 铁岭县汽车零部件、银州区机械加工、调兵山市矿山机械、清河区食品加工、铁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环保产业等产业集群也都初具规模。

三是加强交通网络建设, 增强凡河经济先导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带动力。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 在老大哥市沈阳市的大力支持下, 沈铁城际铁路已经全线开工建设, 将大大缩短沈阳和铁岭的空间距离, 加快铁岭融入沈阳经济区的步伐。凡河新城区———调兵山快速干道工程进展迅速, 年内将竣工通车, 对加快调兵山市及铁岭县西部乡镇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开原———辽源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展开, 年内将开工建设, 它的建设将结束西丰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此外, 辽宁中环新民———铁岭段工程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四是大胆创新体制机制, 为凡河经济先导区建设增添活力。铁岭市在凡河经济先导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等方面打破行政区划界限, 制定并实施了“飞地招商”政策, 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优势产业集聚, 实现园区公用、项目共引、产业共建、成果共享。辽宁专用车生产基地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关心关注的重点产业集群, 铁岭市组织全市力量招商引资上项目, 使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进展。铁岭市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 加大融资力度, 为凡河经济先导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目前, 全市已建立16个政府投融资平台, 资产总额665亿元, 其中铁岭公共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和铁岭财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净资产超过100亿元。组建担保机构16家, 注册资本金5亿元。积极组建新的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运行良好。继去年成功发行一期6亿元市政建设债券之后, 今年铁岭市准备发行第二期市政企业债券15亿元, 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先导区建设汇报材料 篇3

关键词: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两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003-7217(2009)04-0065-04

一、引言

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怎样使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如何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长沙的核心示范作用?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规划应运而生。

大河西先导区作为“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其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以聚集创新资源、释放创新潜能、实现创新价值为灵魂,以构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互相合作的创新体系大环境为特色,立足大河西,对接长株潭,带动湖南省。努力打造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两型社会样本,把河西先导区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名片、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园、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信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二、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优化大河西先导区的投资软环境

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效投入。而增加投入是以资金的安全性为前提的,也就是需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良好的社会信用已经成为衡量区域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有利于优化投资软环境,更好地吸引外商、民间等社会各方面增加投入,加快地方经济的“血液循环”。大河西先导区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创新,要真正实现“到2020年把先导区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城乡统筹的样板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的总体目标,就必须构建起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将进一步促进大河西先导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交易以交易主体之间互惠互利、诚实守信为基础,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是仰赖信用而得到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的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易顺利进行。因此,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命脉,社会信用发展状况的优劣一定程度决定了大河西先导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到2020年,大河西先导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将跻身于全国省会城市先进行列,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地方年财政收入达3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0 000元和40 000元以上。显然,没有良好的信用环境作保证,就难以实现这一宏伟的经济目标。

(三)充分发挥金融在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中有效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

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是以良好的信用为前提的。银行经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比较少的资本金来运营大量的负债,需要以良好的社会信用为支撑。只有保持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确保资金循环的链条不中断,金融才能在市场配置资源中发挥核心作用。大河西先导区规划的总体功能构架为:“一核、四区、三带”。“一核”是由市政府行政中心区、滨江新城构成的区域核心;“四区”指现代服务区、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新产业区、科教文化产业区、黄金都市农业与农产品精加工区;“三带”指金洲配套产业带、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产业带、西岸创新创意产业带。发挥好先导区的总体功能,离不开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金融资源。因此,健全信用体系、优化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体系发达、繁荣的基础,是大河西先导区资源有效配置最重要的平台。

三、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着力点

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化强,涵盖范围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公检法、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都与信用环境建设息息相关,应整合各方力量,明确职责和分工,齐抓共管,使信用环境建设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

(一)以政策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信用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局部率先进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主要职能不再是代替各种经济主体的行为,而是要通过制定经济活动的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政府要担负起引导、规范、推动行业和群体信用建设的重任,用政策引导行业群体信用建设的方向,创造信用需求,疏通信用资源共享渠道;用规则条例规范行业群体信用建设的行为,明确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用行动推动行业群体信用建设持续改善。

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综合发挥社会资本维度和正式制度维度的效力,特别是发挥以政府为主体的正式制度效力,率先建立起大河西先导区信用信息系统。信用信息系统的初期建设由政府进行扶持,建成后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法律、法规许可和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向符合资质的信用征信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严厉查处和打击金融诈骗、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切实维护金融资产的安全:一是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做出行政性惩戒,如有关政府部门公布“黑名单”、“不良记录”等。二是由政府专业监管部门做出监管性惩戒。这两类惩戒都是由政府综合管理或专业监管部门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依法追究责任等行政管理手段,惩罚或制止违法违规或失信行为。三是由司法部门做出司法性惩戒。主要是依法追究严重失信者的民事或刑事责任。使失信者付出足以抵补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代价。此外,建立对信用服务企业的惩戒机制也非常重要。要明确信用服务行业规则,提高其行业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那些不遵守行业规则、自身就不讲信用的信用服务企业,出现失信行为、造成严重损失的,不仅要承担无限责任,还要令其永远不得再从事这个行业。

(二)以科学发展为抓手,激励企业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发挥基础作用

企业作为大河西先导区经济活动的细胞,是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基础。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信用建设,视信誉为生命,要创建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诚信成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经营者和员工要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经营管理企业的自觉性,做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企业要切实履行合同条款,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不得在经济活动中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企业要确保财务、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和及时性。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账外设账;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禁止一切弄虚作假行为。

(三)以信用理念培育为目标,发挥个人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诚实守信作为市场经济对其主体的基本要求,最终要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中。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要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公约》为基础,贯彻以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全民道德教育,营造和形成“以诚信为本”的社会文化氛围和良好社会风气。充分利用声、像、图、文各类传媒,宣讲建立社会经济信用秩序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信用建设大讨论,加深思想认识,提倡诚实信用,反对失信欺诈,对不良信用行为口诛笔伐,给不良信用行为者曝光。培育“信用至上”的全民意识,营造一个信守承诺、珍视信誉的社会经济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信用道德风尚的提高。

(四)以完善功能为基点,发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监督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信用的范围与功能在不断扩大,在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价值和资源、并作为市场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客观需要加快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在社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信企业的信用状况会很容易地被与其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通过征信公司等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得知,失信企业同其他企业开展业务的机会大大降低,从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社会中介机构本身信用程度不高,常常提供不真实信用信息,不能起到客观公正的中介和咨询作用。全面整肃信用中介机构,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其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失信的中介机构,是建立正常信用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在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中,要着力培育出一批新型的且信誉可靠的咨询公司、信用调查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估价公司等中介机构,提高其评估、调查资信的可靠性,提高其对社会披露信息的可信性;要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立法,明确其对失信结果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同时,通过立法允许根据企业或个人需要,对交往对手的信用情况进行专门调查,提供专业征信服务,提高企业和个人在经济交往中信用判断的准确性,排除失信者。让这样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成为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名副其实的监督者。

四、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对策思路

(一)充分调动先导区各信用主体的积极性

1调动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具有行政职能的组织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确保政令畅通。行政机关应当实行政务公开,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应当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不得为经济组织担保和不得经商办企业,已办的必须按规定脱钩。行政机关因行政过错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并涉及赔偿的,应当予以赔偿;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及时消除。湖南省已于2005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了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湖南省信用信息系统”。即人民银行系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信贷服务为重点)、工商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市场监管为重点)、省公民信息管理局的“公民信息数据库”、“湖南信用网”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三库一网”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核实身份信息、查询信用记录提供了极大便利。信用记录,成了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它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企业和社会公众认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社会诚信的促进作用开始凸现。

2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建立企业经营者定期教育培训制度,树立效益第一,信用为本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者的信用意识,增强维护企业信用的自觉性,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行为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信用行为的监控,充分发挥银行信贷咨询系统的网络查询功能,通过人民银行已建立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企业(贷款人)的资信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信用状况;利用财政、审计、金融监管、税务、工商、质监、公安、司法等部门现有的监控系统,逐步实现部门监控信息的互通互联,建立综合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传递、监控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全面构建先导区信用评价机制

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最大限度降低信用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为建立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考核,对各类信用主体形成一种刚性的约束机制,使其自觉维护信用、珍视信用、慎用信用。信用信息的市场化是大河西先导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客观基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用调查、信用人证、信用评估、信用担保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维护和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要充分发挥信用中介机构的作用,重点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推进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建立健全中介机构市场准入、退出、惩戒和管理制度,促进信用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积极推进先导区信用文化建设

信用文化是指在信用活动中形成的,反过来又对信用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要把强化信用意识作为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配合《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和《湖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各种媒体应加大对信用观念、信用立法、信用制度的宣传和典型示范,信用教育应从基础教育到大学教育贯穿始终。学校可开设“信用管理”必修课程,加强与信用工作有关业务、技术和人才培训工作。湖南省已逐步在公务员培训中增加信用知识课程和内容,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信用意识。深刻认识信用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标准,也是一种资源,是能够创造价值的资本,必须加倍珍惜和保护,有效地开发和运用。让保护信用环境的意识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深入人心,形成大河西先导区信用环境建设的内生因素和力量。

(四)加大失信打击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信用环境的优化,除了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对市场主体的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失信打击力度,增加失信成本。除了上文提到过的政府部门的惩罚机制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着手:一是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做出市场性惩戒。主要是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格限制。二是通过信用信息的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主要是使失信者对交易对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湖南省逐渐加强了“湖南信用网”、“湖南公信网”对信贷、纳税、产品质量、合同履约、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枪手”、“老赖”以及制造或使用假身份证等不良信用信息的披露力度。当失信比守信会付出更大代价的时候,一个诚信社会的出现也就为时不远了。当然。信用思想、信用意识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因此,信用思想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全民动员、协同联动、多管齐下才能卓见成效。我们要通过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违信背约可耻的良好氛围,强化诚实守信的意识,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形成维护信用环境的强劲动力,把信用思想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董恒富,关于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07,(2)。

[2]李晓红,中国转型期社会信用环境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林廷生,政府应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J],济南金融,2006,(12)。

[4]白世春,构筑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系统工程[J],中国金融,2002,(11)。

[5]金维虹,论社会经济信用环境建设[EB/OL]。

[6]袁新民,王才忠,信用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N],湖北日报,2002-03-26。

[7]李裕琢,曹燕红,关于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6,(12)。

[8]王学敏,我国信用环境问题透视[J],理论导刊,2003,(6)。

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篇4

“修好农村路,让农民兄弟走上沥青路和水泥路”,是**区委、区政府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一项重大举措。“十一五”期间,全区将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投资2.3亿元,建成通村公路1150公里,今年将完成304公里。截止目前,已完成路面204公里、路基304公里,分别占年计划的67.3、100,累计完成通村公路建设投资5080万元。我们坚持以“回报农民、反哺农业、扶持农村”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政策作驱动,以规划为指导,靠科技抓质量,积极推进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政府支持,政策扶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爱民工程”实施。路网建设战线长、任务重、困难多,为了取得预期目标,我们把营造宽松环境作为必要前提来抓。

一是领导靠前指挥。省、市农村公路建设会议后,区委、区政府及时召开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动员会,分析形势,宣传政策,部署任务。同时成立了**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路网办),统一领导、协调、督办全区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针对农村公路建设在推进、攻坚等不同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召开了两次现场会议,通报进度,研究措施,明确要求,对推进全区县际及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各乡、镇、办、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指挥机构和专班,使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主管领导挂帅,部门配合,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坚实组织体系。为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实施,区政府采取了签订责任状、动员会上表硬态等形式,明确职责,落实奖惩条款,实行公开监督,形成了各方配合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机制。区四大家领导全员上阵,靠前指挥。区委书记袁善谋、区长胡超文等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农村公路建设现场,检查和指导,参与交通决策,为农村公路建设排忧解难,撑腰壮胆。区人大、区政协常委也先后对农村公路进行视察,专题听取农村公路建设报告,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政策重点倾斜。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路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征地拆迁和路基工程施工实行乡镇属地负责制,通村油路路面由当地政府组织施工完成的,每公里奖励10万元;公路建设涉及到公安、土管、工商、劳动、水利、环保等职能部门的各种收费一律全免,各种税收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用于公路建设;乡、镇、办、场财政收入中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收取的用于公路养建的资金,必须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强化交通事业的公益性地位,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管理的各项交通资金免征调控基金,用于公路建设。各乡镇也根据各自的实际,积极制订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优惠政策。浮山办事处对在规划范围内已启动的通村公路,每公里补助4000元。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启动,使乡镇政府和农民修路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你追我赶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在全区各乡镇全面展开。

三是宣传全面到位。干部群众蕴藏着巨大的修路热情,关键在于要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我们借助省、市路网建设的`强劲东风,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做到以村组为主要阵地,以报纸、广播、电视、标语、横幅为主要手段,以省、市、区农村公路建设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政策为主要内容,全面展开宣传攻势,使全区干部群众形成了“交通好、流通活、群众富”的共识,激发了干部群众建设公路的热情。为了修路,有的拆除世代居住的房屋;有的让出赖以生存的田地;有的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有的奔赴工地,义务投工投劳。

四是协调督办有力。公路建设千头万绪,为使各方步调一致,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协调督办专班,并从区委办、区政府各抽调一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副主任专门负责路网建设的协调督办。区政府办副主任邓仁杰同志常驻公路建设现场,在征拆迁、“三杆”迁移、房屋主青苗补偿等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协调,减轻了交通部门的外部压力,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2、精心组织,相互配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亲民工程”落实。农村公路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资金投入大,仅靠交通部门一家难以顺利实施。为此,我们积极发挥乡镇和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

一是充分发挥乡镇的主动性,履行职责,争当主角。各乡、镇、办、场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为当地农民打通致富道。各乡、镇、办、场党政一把手不仅把农村公路建设拿在手上亲自抓,而且做到现场指挥、现场督办。贺胜桥镇党委、政府为解决14个村近2万群众出行难问题,积极主动地跑上级交通部门、联系施工单位,通过“镇政府出一点,交通部门补助一点,在外人员赞助一点,区财政支持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230万元,奋战两个多月,完成了全长15.6公里

的贺袁公路改造,成为我区最长的一条通村等级油路。

二是全面调动部门的积极性,顾全大局,各司其职。各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以大局为重,各尽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打总体战。交通公路部门作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精心组织施工,全力筹措资金,义无反顾地战斗在第一线,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计划部门积极制定全区路网建设总体规划,项目报批;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建设投资和资金监督;广播、电力、通讯等部门积极配合,组织专班,及时搬迁“三杆”;土地、城建、工商等职能部门改进服务方式,在公路建设占压面积拆迁、还建、土地征用等方面实行现场办公,做到优先照顾,特事特办;公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打击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整治工程沿线治安环境;水利、环保、林业、税务等部门也积极予以配合,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多轮驱动,多方筹资,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示范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明确实行的是奖励补助政策。在上级政策补助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搞强行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一切有生力量,多方并举,多轮驱动,广筹建设资金,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交通建设多元投资渠道。

一是狠抓项目,积极向上“拱”资金。我区把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作为交通建设的龙头,大力争取公路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建设的笼子。为了交通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领计划局、交通局的同志上北京,跑武汉,争取国家以工代赈、国债资金投资和省、市补助资金。目前,已有3.97亿元投资项目已成功获省交通厅批准立项,另有1.76亿元投资项目预计可争取省交通厅立项,为我区“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二是深挖潜力,各级向内“抠”资金。区委、区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政府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的投入,加快路网建设步伐。区财政在十分吃紧的状态仍勒紧裤带挤出资金用于公路建养。同时通过采取将乡村公路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行工程捆绑,同步规划,资金集中使用,一同建设,一步到位。各乡镇政府也积极投资,上半年全区各乡镇投入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累计达130万元,其中贺胜桥镇政府一次性投入28万元建设贺滨公路。

三是广泛动员,引导社会“捐”资金。充分利用海外关系和**籍在外任职的领导、在外经商的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请求他们支持,为家乡公路建设捐资,同时发动全区干部职工勇跃捐款。桂花镇花园村在外经商人员何文中一次性捐款21万元资助家乡修路。大幕乡下岭村四组居民周有森是原市肉联厂一位退休职工,听说自己家门口的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要改建成油路,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退休金15586元。今年,全区企业老板和知名人士捐款达350万元,沿线群众和在外打工村民捐款达650万元,区直有关单位驻点乡镇对口扶贫助资40万元。

4、强化管理,建养结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保证公路路网建设的质量,发挥其效益,是公路路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

一是推行“五制”管理。严格推行“五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廉政建设制。对全区公路建设超过30万元的项目均实行招投标,杜绝暗箱操作,坚决制止在公路建设中出现腐败工程。同时明确项目法人,严格合同管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公路建设进行监理,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并且对每个工程项目预留10的工程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后拨付,如验收不合格的,待返工修复合格后拨付。

二是强化质量督查。我们把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引进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建立区路网办抽查、公路段巡查、施工单位自查、监理单位跟踪检查、村民义务督查五级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同时我们引入了新闻监督、纪检监督、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机制,让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为进一步搞好工程监测验收,区交通局还投入40多万元购买了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了工程验收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于有严格的监督体系,我区目前已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合格率达98,优良率达85以上。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示范等形式,组织各乡镇相关人员、村干部、质量监督员以及施工单位技术员100余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提高了参建人员的工程建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四是严格资金监管。我区在路网建设中严格执行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严格实行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只能用于县乡公路的路面和防护排水工程,路基工程所属乡镇投资投劳,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公路建设资金实行按项目设立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由区路网办审批,按工程进度拨付。

五是加强养护管理。我们将已完成的通村油(水泥)路交由区公路段养护,每年按1000元/公里的标准从区财政中拨付专项养护资金。同时参照国、省道管养模式,鼓励乡镇设立农村非列养公路的养护管理专班,落实养护人员和专项资金,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公路只注重投入,不注重养护而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其发挥效益的局面。

《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材料》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区农村公路建设情况汇报材料。78c

的贺袁公路改造,成为我区最长的一条通村等级油路。

二是全面调动部门的积极性,顾全大局,各司其职。各相关部门围绕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以大局为重,各尽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打总体战。交通公路部门作为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者,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精心组织施工,全力筹措资金,义无反顾地战斗在第一线,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计划部门积极制定全区路网建设总体规划,项目报批;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建设投资和资金监督;广播、电力、通讯等部门积极配合,组织专班,及时搬迁“三杆”;土地、城建、工商等职能部门改进服务方式,在公路建设占压面积拆迁、还建、土地征用等方面实行现场办公,做到优先照顾,特事特办;公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打击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整治工程沿线治安环境;水利、环保、林业、税务等部门也积极予以配合,为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多轮驱动,多方筹资,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示范工程”建设。20农村公路建设明确实行的是奖励补助政策。在上级政策补助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不搞强行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一切有生力量,多方并举,多轮驱动,广筹建设资金,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多方支持”的交通建设多元投资渠道。

一是狠抓项目,积极向上“拱”资金。我区把农村公路项目建设作为交通建设的龙头,大力争取公路建设项目进入国家建设的笼子。为了交通项目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带领计划局、交通局的同志上北京,跑武汉,争取国家以工代赈、国债资金投资和省、市补助资金。目前,已有3.97亿元投资项目已成功获省交通厅批准立项,另有1.76亿元投资项目预计可争取省交通厅立项,为我区“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储备了充足的项目。

二是深挖潜力,各级向内“抠”资金。区委、区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政府工程来抓,千方百计加大对交通的投入,加快路网建设步伐。区财政在十分吃紧的状态仍勒紧裤带挤出资金用于公路建养。同时通过采取将乡村公路建设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行工程捆绑,同步规划,资金集中使用,一同建设,一步到位。各乡镇政府也积极投资,上半年全区各乡镇投入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累计达130万元,其中贺胜桥镇政府一次性投入28万元建设贺滨公路。

三是广泛动员,引导社会“捐”资金。充分利用海外关系和**籍在外任职的领导、在外经商的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请求他们支持,为家乡公路建设捐资,同时发动全区干部职工勇跃捐款。桂花镇花园村在外经商人员何文中一次性捐款21万元资助家乡修路。大幕乡下岭村四组居民周有森是原市肉联厂一位退休职工,听说自己家门口的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要改建成油路,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退休金15586元。今年,全区企业老板和知名人士捐款达350万元,沿线群众和在外打工村民捐款达650万元,区直有关单位驻点乡镇对口扶贫助资40万元。

4、强化管理,建养结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保证公路路网建设的质量,发挥其效益,是公路路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

一是推行“五制”管理。严格推行“五制”管理,即项目法人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廉政建设制。对全区公路建设超过30万元的项目均实行招投标,杜绝暗箱操作,坚决制止在公路建设中出现腐败工程。同时明确项目法人,严格合同管理,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公路建设进行监理,确保公路建设质量,并且对每个工程项目预留10的工程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工程竣工验收后拨付,如验收不合格的,待返工修复合格后拨付。

二是强化质量督查。我们把高等级公路建设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引进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积极推行规范化、机械化施工。建立区路网办抽查、公路段巡查、施工单位自查、监理单位跟踪检查、村民义务督查五级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同时我们引入了新闻监督、纪检监督、群众监督等社会监督机制,让质量保证体系贯穿于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为进一步搞好工程监测验收,区交通局还投入40多万元购买了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了工程验收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于有严格的监督体系,我区目前已完工的公路建设项目合格率达98,优良率达85以上。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采取集中授课和现场示范等形式,组织各乡镇相关人员、村干部、质量监督员以及施工单位技术员100余人进行了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提高了参建人员的工程建设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

四是严格资金监管。我区在路网建设中严格执行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建设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严格实行中央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只能用于县乡公路的路面和防护排水工程,路基工程所属乡镇投资投劳,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对公路建设资金实行按项目设立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单独建帐,单独核算,由区路网办审批,按工程进度拨付。

五是加强养护管理。我们将已完成的通村油(水泥)路交由区公路段养护,每年按1000元/公里的标准从区财政中拨付专项养护资金。同时参照国、省道管养模式,鼓励乡镇设立农村非列养公路的养护管理专班,落实养护人员和专项资金,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公路只注重投入,不注重养护而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其发挥效益的局面。

区文体局建设和谐社会汇报材料 篇5

繁荣农村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xx区文体局建设和谐社会汇报材料

xx区是xx市西部的一个农村县级行政区,距武汉28公里,人口约22万。下辖庙岭、xx、段店、临江、蒲团五个乡镇。全区共有7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左右,属不发达地区。自1987年建区以来,通过几届政府的共同努力,农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但是,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已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如何实现“三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改变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现状,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机构情况

xx区文化体育局自建区就已成立,在近年区、乡两级机构改革过程中,人员机构编制都有不同程度减少。区文化体育局机构改革前3个编制,现有2个编制,2名工作人员(含文化市场管理人员1名)。区文化馆机构改革前3个编制,现为一个编制,1名工作人员。

镇级文体服务中心5个,全区除段店镇未评为全市“文化先进乡镇”外,其余四家都在1998—2003年通过市级创建验收达标。庙岭镇文体服务中心1个编制实有1名工作人员;xx镇文体服务中心1个编制4名工作人员;段店镇1个编制1名工作人员;临江乡1个编制2名工作人员;蒲团乡1个编制1名工作人员。全区五个乡镇文化站长事业编制都已落实到人。

(二)文化设施情况

1、区级文化设施

xx区文体局自建局以来,一直在区政府大楼一间15平方米的办公室办公。文体局和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两个机构,两块牌子合在一起办公。文化馆长年在外租房办公,图书馆、博物馆未设立。

2、镇级文化设施

在全区五个乡镇中,xx镇文化设施较为完善,有一个1500个座位的电影院,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齐全,1998年曾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乡镇”;庙岭镇只剩下一个容纳800人的危房电影院,原创:http:///创建的文化站随着镇政府迁移而变相丢失;临江乡有一个200平方米站舍;蒲团乡将一个容纳450人的小礼堂作为创建的文化站,其功能不完善;段店镇有一个可容纳500人左右的礼堂,没有文化站的办公场所。

3、镇级文化投入情况

在创建全市“先进文化乡镇”活动中,每个乡镇在硬件建设中相继投入过5至15万元资金,用于站舍改造和软件建设,除段店镇未通过验收达标外,其余4个乡镇都争取了省3万元、市2万元、区1万元的拨款。创建活动结束后,就很少争取上级拨款和所在乡镇的投入。

4、村级文化设施情况

全区79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据统计,文化设施所剩无几,文化活动率不足5,篮球场地不足15,文体活动场地都没有全民健身路径。

(三)群众文化

1、文化团体

全区共有老年文体协会3个,书画协会3个,音乐舞蹈协会1个,文学创作协会1个,篮球协会1个,棋类协会1个。

2、民间艺术团体

区内原有业余楚剧团5个,现仅存1个,红白喜事乐队5个。游乐园1个。

3、文化活动开展形式

我区开展文化活动形式主要有五种,一种是区、乡联动,利用节假日开展的文化体育活动;二是各文体协会开展的文体活动;三是校园文体活动;四是部门文体活动;五是企业文体活动。

(四)文化市场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我区文化市场日渐繁荣,印刷厂家4家,书报刊出租6家,音像制品出租12家,网吧13家,打字复印10家。

二、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及经验

1、巩固成果,保持先进性。在“十五”期间,我区先后有四个乡镇在创建“先进文化乡镇”活动中通过了市级验收。从某种意义上讲,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设施建设和群众文化的发展。严格按照湖北省创建“文化先进乡镇”两个千分制评分标准,落实硬软件建设,给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带来了契机,省政府、市政府、区政府先后拨付了配套资金,给农村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繁荣农村文化打下了基础。

2、重心下移,打好“阵地战”。在巩固“先进文化乡镇”创建成果的同时,2005年我们将文化工作重心下移,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工作。全区每个乡镇选择2户基础较好的农户作为创建对象,农户出场地、出一定资金和设施,全市“省级文明单位”择一户进行援建,无偿提供资金和文化用品1万元左右,有力促进了“文化中心户”的建设,目的旨在使“文化中心户”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窗口”,农民学习和传播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阵地,丰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场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有力地促进了基层农村文化的建设。

3、明确方向,开拓新途径。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把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努力探索,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为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正确引导农民对文化精神食粮的消费,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每年自筹资金开展节假日文化活动不下10次,充分发挥各文艺团体、协会的职能作用,积极营造大文化氛围。教育农民摒弃封建迷信和腐朽落后的东西,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农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农民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远离牌桌,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中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

通过调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文化阵地建设不完善,资金短缺,人员机构不健全是严重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三大要素。

1、阵地建设

xx区虽说是一个县级实体区,但没有一处属区级文化阵地设施,每次开展文体活动,除自筹资金外,还要到机关、学校、企业租借场地,无疑是给举步为艰的文化雪上加霜。乡镇一级虽在创建“先进文化乡镇”活动中有一些文化设施及阵地,由于基层队伍配备不健全,开展活动十分有限。村级文化设施可以说损失贻尽,连村级办公场所绝大部分都是依靠学校办公,哪还有文化活动室?原有的篮球场地现在只有场地而无球架。村级广播、农村电影已基本不见踪影。

2、资金情况

资金短缺,是严重制约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基层财政是吃饭的财政,区、乡镇两级财政预算安排文化体育活动经费甚少,十五期间财政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仅为15万元,与经济增长速度不相匹配,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缺口相比是杯水车薪。每次开展活动主要依靠文体部门外出讨要。乡镇一级财政较区更为吃紧,开展文化活动相当少,有的乡镇连区级组织的文化活动都因经费和人员问题难以参加。村级债务十分繁重,根本没有资金用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3、组织机构

区、乡、村三级通过机构改革后,文化队伍、人员编制逐步减少,区级只有2人,除了搞好区级文化体育工作外,还要兼管文化市场工作,乡镇文化站长基本上只挂牌不营业,都是以乡镇政府中心工作为主,每个文化站长都要挂村驻点。村级文化更是无人过问,无人管理,名存实亡。

形成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上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点是发展市场经济。而少数领导却在思想上有些根深蒂固的错误想法: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就行了,是硬指标,看得见、摸得着。文化建设搞的再好是软指标,看不见,这是无为论;经济建设搞上去了,文化建设自然就上去了,这是牺牲论;经济建设任务重,没有时间抓文化建设,这是轻重论。正是有这样的思想作怪,造成文化建设口头上强调得多,付诸实施的少;停在文件上的多,在落实上做文章的少;上面的优惠政策多,到下面来真抓实干的少。当然还存在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如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等。

四、拓展发展空间建设和谐xx

为了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深入推进文化体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充分调动全区人民群众建设文体事业和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文化体育基本建设投入,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提高管理和服务社会文化的能力,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以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促进全区群众文体活动质量和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构建和谐xx,推进xx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健全发展体系,夯实文体基础。

1、继续巩固发展乡镇文体服务中心。用市场经济模式运作,逐步探索文体服务中心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济实体转变。

2、用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巩固“文化中心户”创建成果,使之成为党联系群众桥梁、纽带,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阵地,普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场所。乡镇文化中心户在现有基础上,逐年递增,到“十一五”期末,完成创建文化户达总户数的70。

3、培植文化体育经营户、网点、文化产业,推动我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在现有98个文化经营户基础上扩规,发展至200个左右,遍布全区各个乡镇。加强对文化体育政策的宣传力度,繁荣净化文化市场。

4、发挥巩固区文化馆职能作用,抓好业务辅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事业。

5、配合区直相关部门,抓好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老年文体工作,完善文体事业发展体系。

6、继续抓好我区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文艺创作、中国象棋、老年门球、钓鱼、篮球几个协会,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力争创作更多、更好的精品。

7、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稳步推进我区全民健身向前发展。

8、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文化体育设施与城镇发展规划统一起,通盘规划。逐年递增对文体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实现“十一五”期末各类文体场(点)达500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按照机构改革精神,配齐、配强区文体局、区文化馆、乡镇文体服务中心人员。不拘一格用人才,将那些懂业务、善管理、有责任心、政治素质高的人才推荐到文化管理位置上来

2、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转变,培养造就一批懂专业、会管理人才,提高管理和指导全区文体工作的能力。

3、学习借鉴外地发展文体事业经验、走出去、请进来、取别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

(三)因地制宜创新,勤俭节约办事

1、继续巩固我区月月有活动,年年有创新的工作经验。

实现全区年均文体活动200次以上,举办大型“文体周”、“文化节”等活动年均不少于1次。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认真组织实施“文化下乡”活动。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每年不少于10场次。

3、做好文化招商、文企联姻,文体活动推介工作。实现文企双赢局面,每年至少落实1-2件群众看得见的实事。

五、几点意见

(一)领导重视,切实贯彻各项政策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深刻地阐述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和目的,给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可以这么说,这两个意见的出台,说明国家对发展文化事业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的春天就要到来,关健是自上而下各级政府能否按照这两个《意见》要求,认真落实发展文化事业的各项政策。

(二)加大投入,促进文化事业发展

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单凭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努力,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力量是不够。文化事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反过来,文化事业的发展,势必促进经济的发展,是辩证的统一体。因此,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逐年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统筹安排,逐步构建农村文化建发展体系。在继续巩固“文化先进乡镇”和“文化中心户”创建成果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空余教室的条件,重塑农村文化室昔日辉煌,采用投资和赞助相结合的办法,原创:http:///将文化活动室建成拥有电脑、电视、棋牌室、图书室等功能齐全的文化阵地;面向群众,服务群众,让广大群众从中学到和得到致富信息和科技知识,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区、乡(镇)、村在机构改革中,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上有所减少,加之文化事业单位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严重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吸收有一定文化特长、热爱文化的年轻人到文化队伍中来,充分发挥年轻人聪明才干,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在完善和配齐文化工作人员的同时,要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每个村必须抽调一名干部从事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发展和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发挥民间艺人和有文化特长人的作用,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不断丰富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四)解民所盼,加强文化载体建设。

先导区建设汇报材料 篇6

奋力打造品牌产业集聚区

全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2月18日上午,全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在省会郑州隆重开幕,省、市、县主要领导及全省各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我省2009—2010产业集聚区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对2011我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进行了重点安排和部署。

会议结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现将我县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在会议闭幕的第二天上午,郭县长等县主要领导在百忙中抽挤时间,向县委常委会做了专题汇报,并迅速通报给县产业集聚区联席办成员单位。二.行动迅速,举措得力。

1.调整县委副书记张建民同志,参加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领导,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集聚区领导的力量。

2.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下发了《鲁山县产业集聚区2011年工作意见》,为产业集聚区的腾飞与辉煌指明了方向,夯实了基础。

3.经县委、县政府研究讨论于2月20日印发了《鲁山县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和《鲁山县招商引资年活动工作意见》,并有 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带队,组成精干招商小分队,分赴京津唐、海西、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实行驻地招商,为鲁山大招商,招大商吹响了冲锋号。

4.由县主要领导带队,组织联席办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产业集聚区班子成员一行奔赴鄢陵、孟州、临颍、内黄、民权产业集聚区进行观摩取经,学先进找差距。三.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苦练内功。

1.县委书记、县长组织召开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对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等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分解,量化考核,倒排工期,责任到人,明确责任,狠抓落实。2.实行一日一督查,三日一通报,每月一汇报一考核制度,从而鼓舞先进,鞭策落后,有力的保证了产业集聚区大建设大发展的有利进行。

3.认真查找制约我县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决心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狂追猛赶,尽快改变我县产业集聚区落后的面貌。

四.抢抓机遇、培育新亮点。

1、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规划调整扩编工作,使我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由8.63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

2、与珠三角产业联盟共建珠三角产业联盟(鲁山)产业园。

3、规划建设LED产业集群。

4、在郑尧高速出口处建设一座占地10000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广场,使其成为鲁山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在北环路两侧收储土地1000亩,打造豫西南一流的现代仓储物流产业园区。

五、下步整体计划

1、认真落实新编规划,严把项目入驻关。一是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引导作用,着力培育“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产业集聚区。二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管理办法,严把企业入驻门槛,杜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入驻,放眼长远,走“既发展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路子,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优质产业集聚区。

2、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要抓紧做好已储备土地的管理出让工作,回拢资金,为基础设施建设备足后劲。同时,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力度,积极储备新的土地。计划2011年新增土地储备4200亩,是全区土地储备达到7700亩。二是充分发挥隆源公司的融资平台作用,计划融资3亿元,支持、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严格按照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BT模式招商谈判办法的规定,扎实推进招商谈判工作,尽快选定投资企业,并做好相关手续 的完善工作。

3、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着力培育主导产业。一是要以2011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围绕规划的特色产业园区,选定龙头企业,进行定向招商,招大商、大招商,确保今年有大项目入驻。

4、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确保项目早见成效。要重点抓好项目建设,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瞄准大企业,找准契合点,促使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入驻。对已经落地正在建设的项目,搞好服务,加快推进,促使其早日建成投产运营;对已经签约但尚未落地的项目,要加快工作进度,促其早日落地;对正在洽谈但尚未签约的项目,要加强洽谈沟通,抓紧签约,意向转合同。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快圣光医疗器械(鲁山)孵化园、舞吉兰服饰、贝纳尔有机肥、两岸大酒店等项目的建设进度。

5、理顺体制机制,加强产业集聚区自身建设。一是要坚持县委书记、县长为总召集人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二是要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明确产业集聚区内部部门职责,细化、量化责任分工,健全机关内部和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团结、务实、奋进、善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三是要建立 “直通车”制度,公安局、发改委、招商局、财政局、交通局、统计局、林业局、水利局、文化局、住建局、环保局、安监局、工信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国土资源局、电业局18个单位,每个单位要明确一名副职和1-2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集聚区建设相关工作,凡涉及集聚区建设的相关工作,由其全程负责,做到特事特办,及时办结,并按工程进度实施倒排工期,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行每月一汇报一考核制度,每月由县主要领导召开一次汇报会,并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累计三次的,对主管领导和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四是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企业发展奖励基金,对区内有发展前景、发展速度快、对县域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总之,我们以全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为契机,以加强领导方式转变促发展方式转变为指南,乘中原崛起之东风,抓中原经济区建设之机遇,以强力实施“旅游立县,生态建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为抓手,强力推进品牌集聚区建设,奋力打造鲁山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支撑点,力争使鲁山县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从而真正实现鲁山经济的新跨越、新腾飞!

为开发开放长吉图先导区献计献策 篇7

本刊讯11月20日, 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暖意融融, 吉林省长吉图 (长春市、吉林省部分区域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座谈会在这里召开。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集聚一堂, 共同探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大计, 为推动规划顺利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出席了座谈会。

2009年8月30日, 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长吉图规划旨在提升延边开放和促进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为背景, 以拓展国际合作、推进图们江区域加快发展为目标, 突出以长吉图为主体的我国图们江区域在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中的先行先试地位和前沿平台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快图们江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重点区域、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座谈会上, 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意义, 定位, 建设目标等方面进行了热烈交流。一致认为, 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是提升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 是新形势下加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现实要求, 是吉林加快开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于增强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全方位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坚持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 坚持大胆创新和率先示范, 坚持统筹国内与国际合作, 努力建设我国沿边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记者马钰、郑玮)

上一篇:描写长城的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