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合作小组案例分析

2024-09-30

数学合作小组案例分析(共9篇)

数学合作小组案例分析 篇1

从开学至今,我一直尝试着通过数学教学和与小组成员沟通两个方式促成小组文化的形成,这种小组文化包括诚信、互助、责任三个方面.诚信,既包括考试和作业诚信也包括坦诚面对自己学习中的困难,不掩盖问题;互助,既包括自己有困难是要学会及时求助,也包括尽力帮助小组成员解决学习困难;责任,主要是不拖小组后腿,不因自己的懒惰而连累小组.老师们帮我在学科教学中强化一下这几个方面,也可以对这几个方面的内涵做一些扩充.下一步,我将着手观察和研究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诸多细节.在这里和老师们分享上周一则案例的几个细节及其思考,希望对老师们有所作用.上周全年级进行了《二次根式》的测试,我周二评讲了试卷,紧接着周三我就从试题中挑选几题修改数据进行了跟踪性的测试,测试结果不理想,仅第八组一次性全部通过.周四进行第二次测试,有四个组过关,周五第三次测试才全部过关(有三个特殊情况给予特殊照顾)..听起来很令人沮丧,但好戏在后面,本周日的全年级的数学测试中,大家表现不凡,虽然没有评分但正确率很高!而且,当我把披阅过的试卷下发后,在我并没有要求改错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立马着手去纠错,因为大家知道不纠错就没出路!.这里操作起来有以下几个细节和老师们探讨:

1.平时的考试和作业我主张不评分,不打叉.评分就意味着学生之间有了比较,有比较就有弱者的挫败感.在分数的刺激下,学生会想法去提高分数,极有可能抄袭.作业不评分也不打叉(用圈代替叉),他们知道抄袭没有用,只会掩盖存在的问题,会导致后续的纠错测试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让学生在考试中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掌握知识的缺陷.这样就等于引导学生仅仅直接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其它外在并不具有价值的评价.2.小组纠错测试中,组长不用参与,仅仅是监督和评阅试卷.这样做可以肯定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弄虚作假,一方面是因为诚信文化在班级已经树立起来.另一方面,小组之间没有竞争,没有外在诱因,学生需要诚实面对的就仅仅是自己的小组成员.组长不参与测试但要批阅试卷,其实也是要重做一次,而且要更加谨慎的做一次.在组长批阅试卷的过程中,他们既希望小组成员不出现错误,又要秉持公平的原则裁判.每一次组长阅卷时,组员都围在一起,内心很紧张,一旦有人出现错误,大家都很失望,出现错误的同学承受的是来自同伴的无形的压力.3.在设定了小组的具体的任务目标后,老师是一个主动帮助者的角色.老师在布置任务后,就该扮演一个积极主动提供援助的角色.主动去鼓励小组成员加油,帮助小组内最可能不能顺利过关的成员解决问题,但一定要把握好帮扶时机!过早或这过晚都不好,过早,学生没有帮助需求,过晚,学生开始有了挫败感,所以我在第一次测试不能过关后就着手帮助学生.4.既要重视知识纠错,也要引导学生体会学习方法和反省学习态度.很多同学的学习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有的同学眼高手低,经不起测试,在经历上周屡次测试过关失败后,方才明白学习该怎样做才能做到踏实,成败全在细节.但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也!老师要在关键时刻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做适当的点评.5.集体过关要把握好度.其实这种一人失败,全组重新来,实质上是一种捆绑,一方面要注意捆绑的力度,要适度放宽对特殊案例的要求,同时也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缓解捆绑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要在关键的任务上用这种模式来操作,不宜在明目过多,过繁的任务上采用这种模式.

数学合作小组案例分析 篇2

在现代的学习中我们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方式的创新, 通过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培养我们团队合作精神与意识, 能有效的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探索精神, 很好的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中的价值

(一)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条条大路通罗马”, 同样对于一个数学题也一样有很多种解决方法, 如果只是一个人在解题的时候就会受到思维的限制。小组学习能够让我们同学之间更好的交流沟通, 通过不一样的思路可以发现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出现的思路错误, 也可以发现同学之间的优点, 让同学与同学更好的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学习能力。

(二)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般的教育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我们在下面听, 如果有不会的问题也是由教师来教解题方法。而小组学习则是小组组员之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不会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讨论别人的解题方案。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三) 创造力的提高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产生很好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并且在不同思路的交流中, 用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难题, 激发了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创造力, 培养了发散思维, 让小组中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会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 分组不合理, 合作效率低

有的时候教师在分组中按照学习成绩或者考试层次来分组, 这就可能让成绩好的学生一组差的一组, 出现小组与小组之间学习能力差异很大。这样起不到小组合作的作用, 不利于组员之间进行交流, 影响了学习成绩。更有可能让小组之间出现矛盾, 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 分组注重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强调的就是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合作。可是有的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就原因更多的学习和思考难题, 而数学成绩较差的性格内向的同学则不愿意加入到小组学习讨论中去, 没有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长时间下去就会形成学生学习能力不平衡, 无法达到小组学习的目的。而且, 学生习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缺乏分工工作的能力, 分组只是一种形式, 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对高中数学的方法

1) 要让教师更详细的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我们内心深处来讲, 小组合作这种形式是非常理想的学习方式, 我们要让教师更好的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平时的课堂上, 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要担心我们之间的交流解决问题的速度慢而拖延了教学的进度。建议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 让教师在教学时改变思路, 调动起我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我们的数学成绩。

2) 教师不要根据学习成绩或者性格来划分小组成员, 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思考能力来划分, 让每个小组的综合实力都差不多。在数学教课上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每个小组之间都进行积极的讨论。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充当教师的角色去讲课, 教师在一旁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提出意见。教师要组织好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发挥作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 要及时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情况都不一样, 在小组学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我们要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 及时进行改正。最好每段时间进行一次班级讨论, 让我们提出在小组学习数学中出现的问题, 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

四、结语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教师引导的好的话, 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运用到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去, 从而解决生活难题。学生也可以在这种方式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成永.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 (学研版) , 2013 (09) .

[2]谢本兵.合作方能进取——浅谈高中学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 (13) .

[3]陈艳.对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J].考试周刊, 2013 (52) .

[4]李芳菲.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浅析[J].快乐阅读, 2013 (10) .

数学合作小组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60-02

引言

由于新课标的改革,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所采用,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说教式学习方式,真正的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动自己的脑筋进行思考,在与其他同学的讨论中做到自己对知识进行推理以及整理总结,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效的[1]。但是很多学校采用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1.目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1整体参与度低

虽然越来越对的教师都意识到了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在进行实施的时候却没有使得整体的参与度提高[2]。有些教师的小组合作学习都还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通过随便分几个组象征性的讨论一段时间然后就自己公布教学中的答案了,或者为了节约时间总是挑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这样就造成了合作学习发挥不了它的作用,长期进行下去最后学生都不会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

1.2分组不合理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分组时常常过于随意,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就是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往往是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样就失去了合作小组学习原本的意义[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同等地位的,而分组的不合理性就会使得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很大的依赖性,使得他们失去一些表现的机会。

1.3没有明确合作任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分组后就让学生自行学习或者讨论,使得很多学生都不明白自己的任务,不知道在合作小组中自己可以干嘛,甚至很多时候所谓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谈论讲话的时间,谈论的话题往往是与课堂无关的东西。初中生毕竟还处在一个爱玩的年纪,教师如果不给学生安排明确的合作任务很容易导致学生不愿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2.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1成立合作小组时要合理

教师在成立合作小组的人时候一定不能过于随意分组,一个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应该是具备各个成绩等级的学生的。而一个学习合作小组是否可以发挥其效果明确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合作任务时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在进行合作小组时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对于一个合作小组成员人数的确定也要合理,如果人数太少的话对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是起不到作用的,人数太多的话就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交流中去了。

例如,在学习“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一个小组中有6个学生的话,就要对每一个学生的任务都明确安排,可以把6个同学分成2组,每组分别可以安排对“圆内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外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3个问题的探讨。

2.2协调合作小组中不同成绩学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程度上的提高,一个合理的学习合作小组已经具备了基础好与基础差的学生,为了让这两者学生都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来提高自己,那么就要把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好,避免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这一课时,“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进行探讨时,可以让学习成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先以坐标抽作为对称轴一个点的对称点,这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信心来做下一步的学习。而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可以通过找出关于与原点对称的点进行探讨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这样在鼓励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探讨进步的同时对基础好的学生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

2.3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当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时往往是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索学习的,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中不断开动脑筋思考,提升自己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就不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了,但是如果问题太难的话就要学生花费大量地时间去进行思考学习了,一方面浪费了大量地课堂时间,另一方面也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于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

例如,在学习三视图的时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训练,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空间几何体,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自己画出它的主视图、俯视图以及左视图,这个时间给出的空间几何体就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思考自己画出它的三视图来。

3.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时一种比较好的新型学习方式,如果可以正确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学者都应该尽力其解决的问题,并且要真正实施起来。

參考文献:

[1]黄文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报,2011,23(52):22-23.

[2]甄恩振,王海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赤子(中旬),2013,11(36):183-184.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4

黄家圩学校

杨水艳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篇5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性。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名词,也被广大教师接纳和使用。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合作学习的实施存在误区。教师片面地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金科玉律”,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问哪个年级,都要安排小组合作的讨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缺乏应有的整体把握。教师走进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教师布臵完学习任务后,就要求前后桌的同学组成小组开展讨论、研究,教师既不指导,也不监控,其结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被要求交流成果;有的没有明确分工,各自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有的小权威一统天下,学困生生只能依赖盲从;还有的争执吵闹不休,沟通合作无从谈起;有的分组不科学,学生趁机偷懒玩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效果

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个人自主学习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完全没考虑合作效果,缺乏实质的合作。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宣布小组讨论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如有一堂课,课堂上教师叫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看年历探讨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能干,虽然小组已分了工,但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一个同学完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用,简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以上种种,许多课堂合作学习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并没有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教师对合作学习内在的本质特征缺乏深刻的认识。衡量课堂上是否实施了合作学习,关键不是看有没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而是看学生是不是有合作的意识,是否掌握了合作的技能,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

二、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臵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意义,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并做到四个学会: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下面我把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培养的技能目标概括为四个方面:有效沟通;得力领导;合理分工;冲突解决。

1.有效沟通。小组成员之间是否能够准确而有效的沟通是首要的合作技能,主要包括发送信息和接受信息两个方面。发送信息的技巧有:(1)要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用“我”或“我的”陈述,而不要用“大多数人”、“有些人”、“我们组”等,否则很难辨别是你的想法还是只是简单复述别人的思想感受而已。(2)使你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一致,否则别人不知道你的意思究竟是什么。(3)请求听者给予反馈。接受信息的技巧有:准确而非评价性的复述信息发送者所传达的意思;描述你所看到和理解的信息发送者的思想感受;陈述你对信息的理解,与发送者商讨,直至达成一致。

2.得力领导。通常将领导定义为能够帮助小组成功完成任务和维持成员之间有效关系的表现,他们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发表意见的权力时,这样每个人才会对小组更加尽力。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更有效的要指派一个有指挥和引导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的领导,使得小组更有效的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领导角色的具体分配也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任务比较轻松的时候,可以考虑轮换领导角色,组内周期轮换当小组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领导能力。

3.合理分工。小组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曾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因此,小组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的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上《统计》这一课时,统计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需要有人进行调查活动(数一数),有人记录,这时就需要学生先分工,决定谁来数,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分工,就是让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成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4.冲突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有争论或冲突的出现。争论或冲突的出现正表明小组成员都暴露了自己真实的见解和想法。试想如果没有一个信任民主的氛围,成员没有敞开心扉,也就不可能有争论和冲突。要想建设性、创造性地利用争论,教师应当教学生:(1)视争论为问题解决情境,要辨清差异,而非把它看成为由某人主宰的输赢的冲突;(2)在辩论中,要让学生学会对事不对人,即针对具体的观点,而非个人;(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让所有的成员发表完各自的见解再整合观点,要防止在没有弄清不同的观点的之前就进行整合总结;(4)让学生采用他人的观点或视角来看待问题,以理解他人的理论背景和看待问题的参照框架。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有学生从长方形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不过也有学生马上负迁移想到“正方形面积=边长×4”,这时教室里一片争吵声。此刻正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让学生组成正方、反方两个小组,寻找说服对方的理由。最后再全班交流辩论,形成共识“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在讨论之前,学生各持已见,谁也不服谁。通过小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听取了别人的想法。充分利用了思维冲突这一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习更主动,记忆更深刻,学得更有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6

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做到相互了解对方,信任对方,并进行清晰正确地交流;当产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冲突。

2、教师为了体现整堂课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么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而每一次的合作讨论都是急急开场,又匆匆收场,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更何谈进行合作讨论了。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

3、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馈时听到最多的是:我认为……我的意见是……而不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思维的敏捷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4、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巧设情境,诱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结论确定不了是否准确,急需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意见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我一开始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统计在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学生兴趣较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手忙脚乱。5分钟后,学生汇报出来的数据是各不相同,抓住这个机会,我就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也现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看了这辆,就忘了那辆;有的说,边看边记我忙不过来了……抓住这个契机,我就及时提问:“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最好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同学们的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学生的兴趣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氛围

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我出示了三个形状各异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说这些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等的,你们同意吗?”学生有的说:“不同意。”有的说:“同意。”

我又问:“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阐明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一,面积肯定不相等。”又有一个学生说:“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数了数,面积是相等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接着我又问:“那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面积与它们各自的底和高到底会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几人一组互相讨论,然后用你们自己的办法去证明。”学生互相讨论动手操作,通过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结论,交流汇报,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2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而它在小学数学中更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他们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现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小组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习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

2.合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合作评价时,学生认真总结自己的看法,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几条策略。

1.科学地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对合作学习作出点拨、指导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它还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5.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数学合作小组案例分析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讨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都是老师教授学生记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节课下来老师口干舌燥学生筋疲力尽, 教学效果微乎其微, 所以就引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呢, 就是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 不要去借助老师的讲解, 而是把问题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拿出来进行探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为数学课上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是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怎样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 教师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参与的, 教师作为合作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调控者, 要充分地做好自己的职责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地开展进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 老师应该是其中的一位成员, 在小组遇到疑问的时候及时提供帮助。同时, 教师也是小组合作中的引导者, 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例如:在进行解方程的时候, 老师可以多列出几个方程:8x=5x-3, 7- (2x-1) =x- (x-3) ……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几个方程有什么样的不同, 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出来解决疑惑, 最后引导学生去一步步解决这个方程,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保证小组合作完成的质量。

(二)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

如何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呢, 首先老师要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 学生只有对合作学习感兴趣了, 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进行, 那么, 老师该如何创造小组合作的氛围呢, 就比如说在学习平均数的概念的时候, 老师可以这样举例, 咱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 这样, 学生就会自己成立小组, 把自己所拥有的数据结合到一起进行计算, 合作小组自然也就形成了。另外, 在小组合作中, 经常会有同学表现出不配合的样子, 因为有的人会怕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告诉了其他人别人就会超过他,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充分去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好处, 大家都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出来, 其实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 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是敌对的关系, 都是同一个战场上的战友, 只有大家都强大了, 那么, 学习才是有效果的, 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以防学生会排斥学习小组。

(三) 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

怎么样才能做到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进行教学呢,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进行小组合作的话, 那么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可能失去兴趣, 因为太过简单没有讨论的必要, 如果特别难懂, 大家都不会的问题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话, 那么小组讨论一节课也没有能有一个结果, 学生会对小组合作失去信任, 所以, 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太过简单的问题让个别不会的学生私下问问题就可以了, 太过复杂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先对学生进行点拨,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路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进行小组讨论, 这样, 教学的效果才会更高。例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一般平面几何的难度比较大, 尤其是在学生对个别平面几何习题进行解题的时候, 往往是毫无头绪的, 需要往哪儿加一条线才能把这个题解出来或者是这个图形要怎么划分才能得到答案呢, 学生往往是没有头绪的,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点提示, 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把这条辅助线给画上, 而是告诉学生可能要借助一条辅助线, 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 看看这条线作在哪里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四) 小组之间进行激励机制

课堂上总是要有比赛效果才会更加明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争强好胜的年纪, 老师可以让小组之间举行比赛, 看哪个小组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给予一定的奖励, 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向他们看齐。同时, 在班里的一角可以设置一个PK台, 把每个小组的名字、口号、得分都公布出来, 这样每个小组都能关注到其他小组的动向, 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加强自己小组内部的学习。这种激励的机制, 对于小组教学来讲, 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帮助小组内部提高了效率, 节省了时间。

三、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课堂效果

在小组合作进行学习的模式开展以来, 收获了很好的效果, 它摒弃了填鸭式教学留下的糟粕,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手遮天”学生“一脸茫然”的现象, 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去努力思考, 而不是等待老师进行讲解, 在这个程度上, 小组合作的模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同时,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教学的氛围融洽了, 学生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

总述: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初中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充分利用好小组合作这个学习模式, 让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数学合作小组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改革 自主学习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课堂教学中被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教师认识上的不足及在操作层面上对学生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大部分合作学习被完全“形式化”、“手段化”、“标签化”。找到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平时的教学及学习中发现,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为了合作而“合坐”。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但在合作学习中,部分教师认识不到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只是为了合作而“合坐”。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做好预设,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髦”,不管学生会不会运用多媒体技术,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上传看法,使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其实,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并不是同学们围在一起坐着,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了。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传统的教学观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围着老师转。可是,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不好,也会出现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所有的活动,而某些小组成员却无所事事,形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模式。曾经看到一位老师上课时,为了体现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书本封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在钉字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简单的操作,并将结果上传至服务器。结果一人做,其他人都在看。这样的课中你会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动手的机会多,“差生”只是看着,听着。想要达到生生互动,共同合作的目的就更谈不上了。

(三)小组合作的时间不足。

在某些数学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教师呈现问题后还没有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宣布“停止”。这时候,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高潮,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打击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使其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如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习惯小组讨论,真正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是每位老师都必须关注的课题。现在我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就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率提出以下策略。

(一)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同学都感到无从下手,更不用说合作讨论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的援助。针对这一情况,可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训练。

1.明确学习要求。

在明确要讨论问题的前提下,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时各组内每位同学都要清楚组员的各个观点,在了解了各自观点的前提下,再来讨论。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是在反馈过程中注意询问同学,了解组中每一位成员的不同观点,从而使学生习惯性地把自己的观点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也习惯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

2.全体参与,重思维过程。

对于有些问题,了解了不同的观点就已清楚了它的实在意义,不需要再深入讨论。因此,在讨论中不仅要重视交流观点,更要重视交流思维过程,而这恰恰是小组合作中的核心任务,所以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

3.教师指导,个别示范,全体合作。

小组讨论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得心应手,但对于部分同学来说,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做好充分了解工作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指导,使全体学生较好地进行小组讨论。对于能力较强的组,反馈时让其讲详细些,突出一些讨论过程和细节,给其余组做个示范;对于不善交流的组,教师应在讨论过程中及时地指导或参与讨论,久而久之,使其逐渐形成讨论的气氛和方法,达到从点到面的效果。

(二)教师积极参与,切实进行课堂合作学习调控。

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保护儿童文化,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只是学习小组中的一员,不能以“传授者”或时刻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学习者的身份,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想一想,让学生合作讨论一组图形的共同特点。教师也参与其中,有的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就及时表扬,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就及时制止、加以点拨……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才得到了保证。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地积累,精心组织,挖掘学生合作学习的新潜能,广大数学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努力实践、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卢海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AKtzY_ Joi6yXB0sxVHYdSxENpNBGYrhz2Yle_83kpipCOjZ1SouwEGA12uNz5_Mlc1DFu8IF4OmSbfe1s5ku23Ds0PzXXg2C-0QwV1DTBi.

[2]唐平,唐芳.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J].考试周刊,2009(4):35.

[3]王一林.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教学[D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cb51282ec3a87c24028c4c5.html.

[4]张天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柯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KHhOnIQyDb0 SZfK 44i0oh46ucygRQEDnINVEehhQ-cQNU_CzHgBpMwkG7o9-ltv5 nm8w5kY6X-kjIFW3undIpnaR_YxaAqBC1npT856eqf7.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究 篇9

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上学生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大脑好比容器,只是在被迫接受“新知”,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时间,思维如同一潭死水,整个课堂也死气沉沉.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自由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想法、疑问、思路有了及时分享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个体的思维与集体的思想的碰撞,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发展品质,自主提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识并且试图采取措施来满足时,才有可能转变为动机.学生固有的表现欲与好奇心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自我提升的动机更强烈[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生成更具有生命力.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解惑的过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样的知识点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在小组互帮中知者帮助未知者,优生帮弱生,不仅知识上的阻碍及时疏通,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原本内向沉默的学生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渴望与教师的交流.一些上课爱捣乱说话的学生由于团队意识的增强,与课堂的节奏越来越合拍.

三、深化互动师生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的学生更愿意和教师交流,提问,也更爱思考,探索.也更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笔者在教学“普查与抽样调查”知识时,先是总结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练习.由于知识点比较简单,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笔者认为到此就水到渠成了.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道题的错误率比较高: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A了解徐州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查方式.B了解徐州市居民某一天的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我请小组总结分析错误原因,原来很多学生对“流动人口”这一概念理解模糊,是造成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是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如果没有交流很难“真相大白”,更让笔者意识到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课堂中和学生的互动不仅是师生知识的分享更是情感上的和谐提升.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合作活动”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不仅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甚至会偏离教学目标,影响进度.我总结以下几条:

1.流于形式,合而不作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只是应付教师的任务,做表面功夫,肤浅的交流敷衍了事,看似“热闹非凡”实则“空洞无物”.而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为了课堂设计完整,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但并不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问题的设置没有针对性,任务不明确,学生的活动自然也就浮漂反而成了形同虚设的累赘,

2.两极分化,参与不均

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极易出现“好学生高谈阔论,差学生默默无闻”的现象.好学生对话语权的霸占,表现在对话题的探讨总是以“舍我其谁”的心态交流,而差学生由于自信不足,或者本身就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仅充当听众、陪衬,游离于讨论之外,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或者“漠不关心者”,逐渐在小组的合作中被边缘化.

3.合作散乱,偏离主题

问题提出后,看似每个小组成员都很积极讨论,一片“生机”,实则是有些学生趁机“浑水摸鱼”,说题外话,甚至胡说八道,做一些与学习无关事情.同时由于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效率底下,配合不默契.笔者认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俯下身子参与其中,“想生之所想,思生之所思”,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结合实践多思考、多探索、多积累经验、多创新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合理、更加科学有效,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为我们的课堂学习注入源源动力,焕发勃勃生机.

上一篇:标准版门窗订购合同书下一篇:中国计量学院第九届英语演讲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