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2024-07-21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制度(通用8篇)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篇1

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公司财务管理目标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财务分析旨在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评价公司经营成果,揭示公司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第三条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的内部经济信息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效果进行的剖析。

第四条 建立财务分析制度是公司强化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的需要,各单位及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职责,不断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

第五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 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

第六条 财务分析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实施、归口分析的管理体系。

第七条 职责分工:

(一)公司财务管理部全面负责组织财务分析,各单位密切配合;(二)公司行政事务部负责按月向财务管理部报送公司车辆使用、相关费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分析说明书;

(三)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技术室负责按月提供在建项目的相关情况分析并提出管理建议;

(四)生产运营中心负责按月提供供、产、销方面的成本和费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路和建议;

(五)各单位负责按月向公司报送其经营情况及相关财务分析。(六)各单位协助提供财务分析所需资料。

第三章 财务分析内容

第八条 公司财务分析包括月度财务分析、季度财务分析、半财务分析和财务分析。

第九条 财务分析的标准如下:

1.目标标准,包括财务预算标准和经营责任书中的指标目标值; 2.行业标准,即同行业在相同时期内的平均水平或近期平均水平;

3.历史标准,即本企业历史上最佳状况或最近一期状况的财务数据。

各单位应根据财务分析需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分析的标准。第十条 财务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公司经营指标。通过产量、销量、成本、价格、费用、利润等指标与预算指标、历史同期的比较,了解和掌握公司当期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措施。

2.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结构。通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分析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大额科目变动的原因;分析公司各项收入、成本、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分析公司盈力能力和发展能力,了解和掌握当期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运转情况,重点关注现金流量能否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正常运行,防止现金短缺或闲臵。

3.公司投资情况。包括项目进展情况、证件审批情况、资本金到位情况、债务融资情况、资金缺口等的分析。

4.行业分析。包括行业政策对公司影响分析;同行业产品毛利率、税负、利润分析;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产品市场及价格趋势分析。

5.存在的问题。在全面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因素分析说明。抓住关键问题,分清原因。

6.措施及建议。针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设性的建议。

7.经营预测分析。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趋势,说明公司拟采取的经营策略和计划,预测下一年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对企业未来发展及价值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财务分析方法

第十一条 公司财务分析方法的选择以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发现潜在问题为原则。常用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现金流因素分析法等。各单位可结合公司财务管理的特点,灵活采用其它分析方法。

第十二条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财务指标数量上的比较,揭示财务指标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

第十三条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财务指标的比率,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

第十四条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比较连续两期或两期以上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了解分析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发展前景。

第十五条 现金流因素分析法是通过投资经营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构成因素分析,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评价未来现金获取能力和现金支付能力。

第十六条 其它财务分析方法是指现代管理会计和公司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的其它分析方法,如杜邦财务分析等。

第十七条 财务分析方法可参考附件《常用财务分析方法与财务指标参考说明》。

第五章 财务分析要求

第十八条 财务分析应当准确、客观、及时和全面,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第十九条 月度财务分析为每月一次,于次月6日前报送,季度财务分析于次月7日前报送,半年财务分析于次月的11日前报送,财务分析报告于次年的16日前报送。

第六章 财务分析例会

第二十条 公司实行财务分析例会制,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例会,每季召开一次,分别于一、二、三季末次月25日前及第四季末次年2月20日召开,会议由公司财务分管领导主持,公司各管控部门相关人员和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参加。

第二十一条 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通报公司整体财务运行情况及主要数据。

2.传达公司重大投资及战略举措,股权变动、产业调整等重大事项。

3.通报上次会议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上月主要财务运行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2.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审批进度、资金安排等。3.次月的主要工作计划。4.次月的融资计划,资金计划。5.子公司重大事项。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于每月的6日前通过OA系统将会议材料报送至公司财务管理部。

第二十四条 会议材料中数据计量单位:产量、销量以万吨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点;单位成本及售价以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点;其他金额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点。

第二十五条 公司应指定专人负责记录、汇总分析资料,对会上讨论的问题和形成的决议整理成书面材料,经分管财务副总审核后下发,并以此作为改善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制度由财务管理部负责解释、修订及完善。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自xx年xx月xx日起执行。

附件:

常用财务分析方法与财务指标参考说明

一、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财务指标数量上的比较,来揭示财务指标的数量关系和数量差异的一种方法。比较法有三种形式:

1.实际指标同预算指标比较,揭示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了解该项指标的预算完成情况。

2.本期指标同上期指标比较,确定前后不同时期有关指标的变动情况,了解本单位经营活动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工作的改进情况。

3.本单位指标同国内同类先进企业指标比较,找出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推动本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财务指标的比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对公司财务效益情况、资产运营情况、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比率分析。

1.财务效益情况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2)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3)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100%(4)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平均投资余额] ×100%(5)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100% 2.资产运营情况

(1)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0%(2)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100%(3)应收账款账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总额] ×100%(4)贷款本金回收率=[实际回收贷款本金/到期应收贷款本金总额] ×100%(5)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 ×100% 年末不良资产总额指资产存在问题、难以参加正常经营运转的部分,主要包括三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商品物资和不良投资。

3.偿债能力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00%(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00% 其中:速动资产指流动资产扣除公司实际变现能力较差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中属于支付投资的款项以及存货后的部分。流动负债包括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4)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5)对外担保增长率=[本期对外担保增长额/上期对外担保额] ×100% 4.发展能力

(1)资本积累率=[本期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100%(2)营业收入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上期营业收入总额] ×100%(3)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增长额/期初资产总额] ×100%(4)现金流动负债率=[本期投资和经营现金净流入/期末流动负债]×100% 采用比率分析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比率指标中对比指标要有相关性; 2.比率指标中对比指标的计算口径要一致;

3.采用的比率指标要有对比的标准,通常用作对比的标准有预定目标、历史标准、公司标准、市场标准和国际标准。

三、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是通过比较连续两期的财务数据或财务指标,了解分析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并预测未来发展总体趋势的分析方法。趋势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采用财务数据列表(或图形)方式,提供公司截止报告期公司前三年(或上年同期)的定基动态比率、环比动态比率等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2.会计数据内容包括总资产、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等,主要财务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投资收益率等。

采用趋势分析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用以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2)由于不可抗力等偶然因素对财务活动产生特殊影响时,分析时应加以消除,必要时对价格变动因素也要加以调整。

(3)分析中如发现某项指标在一定时期内有显著变动,应作为分析重点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四、现金流因素分析法

现金流因素分析是通过投资经营活动现金流、筹资活动现金流构成因素分析,揭示本单位财务状况、评价本单位未来获取现金能力的分析方法。

1.当投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两者均为正数时,表明经营和投资收益状况良好,融资能力较强。这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新的投资机会及拟投资项目的预期盈利能力。如果没有新的投资机会,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应注意减少债务。

2.当投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表明经营和投资活动良性循环,借款虽然进入偿还期,但财务状况比较安全。

3.当投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表明靠借债维持日常经营规模的扩大,财务状况很不稳定。如是自身处于投入期,一旦度过难关,还可能发展;如是稳定期,则极危险。

4.当投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均为负数,表明财务状况非常危险,必须及时扭转。由于市场变化导致经营状况恶化,加之扩张时投入了大量资金,使自身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此外,使用现金流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与利润指标对比分析,说明企业利润的实际质量状况。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篇2

一、集团公司财务预警概述

(一) 集团公司特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和股份制的日益成熟, 现代企业将越来越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结构的经济组织, 而是多个经济单位的联合体, 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是以母子公司制为基本结构的集团公司组织形式。集团公司由一个母公司与若干子公司组成, 子公司下又可有若干孙公司, 相互之间主要以股权、产权为连接纽带。相应的, 其财务管理不应也不可能只是固于单一法人范畴, 而必须是面向多级法人结构的联合体, 并且这种管理不能仅局限于集团管理总部——母公司, 还必须关注对子公司以及其他成员企业的管理与控制。

(二)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涵义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是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机构通过专门的方法检测、分析集团经济活动和理财环境, 预先警示集团现在及将来可能存在的重大财务问题, 它是整个集团经济预警系统的核心。财务预警活动由集团财务管理部门组织, 在母公司 (必要时在子公司) 设置预警机构, 具体承担观察、收集信息及预警危机的任务, 设置的预警机构均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

(三)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是内部关系的特殊性。集团公司是具有多级结构的统一体, 集团公司与其子公司是控制与被控制的投资关系, 母公司从整体上控制子公司, 子公司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这决定了其财务预警必然不同于一般企业, 必须从包括子公司的整个集团公司考虑。要形成多层次财务预警体系, 处理好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关系, 应按照企业集团特点, 处理好集权与分权, 统一与灵活关系。保持一定的集权和统一模式是尤为重要的, 集团公司下设多个子公司, 适当的分权有助于公司的灵活性。但是, 子公司毕竟是被集团公司所控制, 集团公司对其子公司拥有实质上的控制权, 子公司决定的重要战略方案, 必须经过集团公司董事会审查批准后方能实施。

二是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首先, 在设计公司整体利益的财务决策方面应趋于集中管理。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集中到集团总部, 使其及时了解各子公司组织生产、经营情况以及执行集团政策实施效果及计划的完成程度, 或者根据子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集团的计划做出战略性的调整, 进而使集团对子公司的资金成本进行更有效地控制, 确保子公司的一切活动为整个集团的利益服务。财务预警要充分考虑到这种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 才能做到预警并非形同虚设。其次, 集团公司规模大, 为便于对财务进行整体上的控制, 能够且必须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管理科学、运筹学及各种优化技术, 为其理财和经营决策服务。鉴于业务上的不良预兆早于财务,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通过运用高尖端的信息技术有能力实现财务预警与业务预警的协调一致, 及时发现财务上和业务上的风险。

三是组织与流程的特殊性。集团公司内部关系与财务控制上的特殊性也影响到财务预警组织体系与运作流程。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实行“集团公司财务经营部——子公司财务经营部——孙公司财务经营部”的形式, 相应的其财务预警组织结构也基本符合此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母公司各部门能够监测到各子公司相应部门的财务运行情况, 这样就使母公司在设置预警系统时将子公司纳入其中成为可能。集团公司财务预警的流程会因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更为有效和便利, 在保证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的条件下, 母公司可以随时收集有关子公司的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

二、集团公司财务预警组织体系

(一) 组织方式

为使财务预警工作能够有效展开, 集团公司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财务预警组织体系。该机构成员由公司经营者、公司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 并聘请一定数量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相对独立于公司的组织体系, 独立开展工作, 但不直接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 只对公司最高管理层负责。

集团公司的预警管理部是预警职能的指挥机构, 它由公司的董事会直接领导, 负责研究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目标, 然后由预警部门负责具体的危机监测工作, 通过运用不同的考核工具定期将从公司收集来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 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预警管理部统管预警、会计、财务、审计和企管部门。各个部门负责各子公司的相应部门, 收集相应部门的相关信息。其中, 会计部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费用的管理监控;财务部负责各类筹资、投资、财务计划、财务预算等的监控;审计部门的职责不仅仅是内部经济审计, 而且要用公司管理系统的评价体系, 对公司外部经济现象进行估测;企业管理部则集研究, 战略评价, 预警监控于一身, 在整个预警监控系统中起业务中心作用;预警部门负责监测收集可能对企业财务活动成果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企业内外部信息, 及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进行监测、诊断、矫正及采取对策。

预警管理部收集到下设各部提交的信息后, 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预警分析并预报警度, 并根据不同状态采取相应对策。当处于无警状态时, 继续进行管理, 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当处于轻警或中警时, 预警管理部根据情况提供对策方案, 并将此方案提交决策层, 再由决策层下达各职能部门执行, 直到公司财务恢复正常;当处于重警状态时, 还应与危机管理部密切配合进行危机处理。预警管理部在整个过程中还要负责企业财务预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危机管理部可设置为任务组的形式, 即在公司遭受重大危机时从各部门抽调出高层管理人才组成临时管理机构, 这样既能做到危机来时有效应对, 又可节约固定设置所带来的过高成本。其职责包括内部危机管理和外部危机咨询, 在危机到来时, 借助自身力量和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 行使全面的执行监控职能, 直到公司运行恢复正常。

预警管理部与危机管理部也应注意横向间的联系, 保证在进行危机处理时, 随时根据新收集的信息做出判断决策 (如图1实线所示) 。在建立预警组织机构方面, 要注意不仅母公司必须设立, 当子公司规模较大时也应当设立并由母公司的预警管理部直接领导, 母子公司都应确保财务预警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 且不受其它组织体系的干扰和影响 (如图1虚线所示) 。

(二) 内部控制

财务预警制度向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说来,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包括员工诚实有能力、组织建设权责分明、交易处理程序适当、审计客观独立等内容, 并确保其能得以切实执行, 这是预警制度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内容。尤其在普遍实行电脑操作的今天, 审计软件设计不够正确、严谨等隐患, 都会使公司的预警系统形同虚设。一个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能够确保财务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通常采取分权管理体制, 然而由于经营管理权过度分散, 会造成公司监控乏力、财务失控的局面。因此, 为了保证财务预警的时效性, 需要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合理处理财务预警权和经营管理权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加大信息监控力度, 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 保证信息在各部门的畅通, 为高效的财务预警奠定扎实的基础。

财务预警系统有效实施需依靠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而健全的内部控制的前提是高质量的内部审计。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具有其特殊性:集团公司预算控制、制度控制、财务流程控制、财务激励控制等可以说是集团公司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而内部审计则可以对上述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提出改进措施, 反馈给控制者, 因而可以说是集团公司控制的第二道防线。

内部审计的职责主要是: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合规性;检查各种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检查资源的安全性、增值性。提高内审质量至关重要, 必须保证它与其他部门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一旦到位, 财务危机征兆便可在问题刚刚浮于水面时就已显现, 及时挽救公司。集团公司必须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部门。当子公司规模不太大时, 可只于母公司下设立审计部, 而子公司不再设立;反之, 母子公司均需设立。当为后一种情况时, 应该注意母公司与子公司审计部门的关系问题。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母公司审计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子公司审计部门的工作, 但是可以通过子公司董事会间接干预、领导。

三、集团公司财务预警运作流程

(一) 收集信息

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设置财务预警指标, 明确信息收集目标。集团公司的财务预警主要通过预先设置并考核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 因此可以设置各类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根据不同行业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可选用不同的指标。财务指标中通常可选用能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现金流指标体系, 具体又可划分为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获现能力分析指标等。母子公司的指标选择也应分别根据各自情况进行, 不能套用相同模式。财务指标的数量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选取。财务指标的应用受不同企业条件的差异性、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及数据获取的难度与成本等限制, 难以全面满足企业需要。非财务指标由于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 凭借人们的经验直觉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 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因此, 集团公司应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有效结合, 建立一套财务预警标准, 才能明确信息收集目标。

二是收集、整理、汇总信息资料。在明确信息收集目标后, 就要进行信息采集, 收集分别与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关的信息。受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影响, 对原始信息真实性、可比性要求很高, 公司应使其子公司定期上报真实的经审计无误的财务数据。同时对完整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完整性要求不仅要收集公司会计财务、企业经营等内部信息, 还要全面获取行业、国家宏观的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

(二) 预警分析

具体有:

一是对指标进行分类赋值。对公司已经确定为信息收集目标的各类指标进行分类赋值, 从变现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四个方面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分别设置其单项功效系数, 运用功效系数法进行警情预报, 以此来对公司是否存在危机进行诊断。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评价指标的特点, 按以下规则确定单项功效系数:指标数值 (实际值) 越大越好的, 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 如总资产报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 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 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 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 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 如资产负债率。之后根据算得的综合功效系数的大小划分警戒值, 将预警指标的实际值与警戒值进行比较, 对已识别的风险发出预警。

二是运用预警模型进行分析。即用各种财务预警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的影响, 并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发出预警。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有一元判定模型、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多元逻辑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等6种。这些模型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由于每家集团公司在组织形式、经营理念、管理水平、产品特点等方面都各有不同, 因此构建财务预警系统在理论上没有固定的预警模型, 应结合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置, 并不断进行修正, 淘汰不适用的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时, 必须注意不同公司的相同的信息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有时, 甚至出现结论相矛盾的情况。因此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 处理危机

主要有:

一是战略调整。首先是对公司经营方向和发展战略的调整, 其次是对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 再次是对公司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的调整。公司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的不善, 公司的发展战略应当随着市场和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公司的财务管理应当着眼于整个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着眼于大笔现金流量的匹配。

二是建立危机管理部与拟定财务危机应对计划书。危机管理部, 是公司遭受重大打击状态下设立的临时性机构。此时, 公司战略管理部和执行管理部的功能大都陷入不可靠状态, 而预警部前期的危机管理计划可能在此时发挥特别的效用。每一个公司都应当建立明确实用的财务危机应对计划, 避免手忙脚乱的现象。应对计划书一般应当包括处置危机的目标与原则;内外部咨询专家;应急资金的来源以及授权和决策的程序等事项。

三是塑造卓越的公司形象与形成良好的信誉。公司应当让债权人了解自己的诚信与竞争力, 在日常经营中与之建良好的信誉关系, 以便共同迎接公司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不管运营多么好的公司, 意外的事件需要公司不时地向银行借款。因此, 同银行保持良好的信誉关系是明智的。当公司不需要借钱时, 应当让银行了解自己的财务情况, 以为自己今后的借款建立基础。一旦真正需要借款, 便有可能按正常的条件借到所需数量的款项。当然, 要使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 离不开母子公司之间适时有效的沟通。集团公司高科技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使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

整个预警流程见图2。

总之, 集团公司财务预警制度无论是从宏观经济上, 还是从公司发展上, 都是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公司状况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集团公司亟须通过完善科学的预测方法, 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不断完善集团公司财务预警系统, 满足集团公司利益相关者日益迫切的需要, 不仅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且成为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篇3

一、基于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分析

(一)我国财务信息披露体系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证券立法主要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制定的,而财务信息披露的具体操作规范主要由证监会和财政部制定。证监会主要通过《内容与格式准则》、《编报准则》和《财务报表附注指引》对披露内容做出规定,指出了文字粗略披露的格式,包括项目、报表和附注说明的内容;财政部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披露内容做出规定,指出报表披露金额、采用的方法等具体内容。独立于上市公司会计的审计报告的操作规范主要通过《具体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公告》来规范,从而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合法和公允性。

(二)美国财务信息披露体系 美国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主要法规要由《美国1933年证券法》、《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等三部法组成。根据《证券法》的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颁布了大量的文件,包括条例、以一般公告形式颁布的监管文告、解释性公告、诉讼公告、概念性公告、不采取行动函、政策声明等,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法律效力;另外,SEC还制定各种说明书和报告公布表格,这些表格具有与规则一样的法律效力,在界定财务信息披露义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体系(U S GAAP)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以后,成立了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受美国证监会管辖,被授权制定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注册权、日常监督权、调查和处罚权、检查和处理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之间的会计处理分歧等。

二、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

(一)外币折算准则 在披露计入当期损益中汇兑差额,境外经营采用的记账本位币、选定的原因以及披露记账本位币变更的理由方面,中美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在披露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时,FASB规定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或其附注中披露包括在当期净收益中的交易利得或损失总额,应当在单独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或权益变动表中对当期权益类下单独列示的累计折算调整的变化予以分析。

(二)分部报告准则 我国分部报告分部披露的要求与以管理法为基础的美国相比,分部报告的划分及分报报告披露项目的详细程度及管理深度不如美国。确定分部时,美国以企业管理层作出经营决策和评估业绩而对内部各部门进行组织的方式为基础。在分部有关的重要性标准方面,FASB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考虑了分部的聚合标准、分部的重要性、报告分部总体的限制以及前后期一贯性的要求。而我国在确定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时,以企业报告的内部构架为基础,同时还须考虑产品或劳务所隐含的“风险和报酬”因素。在分部信息披露时主要考虑以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为基础确定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同时认为内部管理结构及内部财务报告制度是确定主要报告形式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地区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时,我国准则不要求进一步区分资产所在地和客户所在地披露分部信息,而FASB要求披露所在国别的外部客户的收入和重要金融工具,如果某个外国的资产是重要的,则这些资产应单独披露,这就要求披露一些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的重要财务信息。

(三)合并报告准则 关于合并范围确定的理论基础、合并报表附注应披露的事项,中美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在基于控制下的合并报表范围定义中,中美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即只要是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不论子公司的规模人小、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能力是否受到严格限制,也不论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与母公司或企业集团内其他子公司是否有显著差别,都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而FASB规定,“母公司拥有其他公司50%以上普通股作为编制合并报表的必要条件,但也有例外。处于下列情况下的子公司不能合并:公司的控制是暂时的、子公司面临破产的隋况下、由于外汇的管制或其他政治因素引起子公司在不确定事项较多的情况下从事经营,以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产生重大疑义的情况下。

三、基于监管规则的分析

(一)招股说明书我国招股说明书中要求披露境外经营风险,对海外子公司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说明,在财务会计信息中须披露分部信息,而美国对此直接规定的内容较少。

(1)风险因素。我国招股说明书规定,要求对投资风险和股市风险作出阐述,其披露重心置于投资风险上,投资风险主要介述可能对发行人发展前景、产品销售、市场份额、财务状况、经营效益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因素。在美国招股说明书所作的披露要求较为简单,“注册人应紧随其招股说明书封面之后(或正文概述之后),在适当的标题下,对有可能导致证券出售投机或高风险的因素进行讨论,这些因素可归于注册人经营时间太短,近期内经营缺乏盈利记录,注册人的财务状况、注册人正在或拟从事之业务所处的状况;如果注册人出售的是普通股或可转换为普通股的证券,但前期并不存在注册人该普通股之交易市场”。

(2)海外控股子公司信息披露。我国招股说明书第三十四条中规定“发行人应披露其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的简要情况,包括成立时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股东构成及控制情况、主营业务、最近一年及一期的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并标明有关财务数据是否经过审计及审计机构名称”。通过对比我国上市公司已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企业实际在披露此部分信息时,须将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的相关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以使投资人了解公司海外公司的经营及财务情况。

(3)境外经营情况的披露。在最新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四十八条规定“发行人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进行生产经营,应对有关业务活动进行地域性分析。若发行人在境外拥有资产,应详细披露该资产的具体内容、资产规模、所在地、经营管理和盈利情况等”。从原有的披露控股子公司的名称到该海外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可见我国招股说明书中对发行人的海外业务的经营情况和盈利情况是十分关注的。

(4)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我国招股说明书的第七十四条规定“如果发行人的财务报表中包含了分部信息的,应披露分部信息”。第七十二条规定“发行人应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及变化情况”。尽管我国《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并未特别提到或明确“海外子公司”等用语,但这些披露要求都与海外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紧密相关。

(二)年度报告 具体包括:

(1)董事会报告中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分析。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的规定,年报中“8、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公司经营情况时,同时要求披露上市公司主要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分析。美国年度报告格式中与我国年报准则中对应“8、董事会报告”的为“item1,business业务”项目和“管理当局有关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与讨论(简称MD&A)”。“item1, business业务”项目的内容规定应根据《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S-K条例)§229.101条款的相关要求进行披露,其中涉及到海外子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为“披露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应按登记人的国家住址进行披露。总体上披露收入来源国家,但如果任何个别国家十分重要,基于源自单个国家的外部收入进行披露”。与“MD&A”规定有关的是《《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S-K条例)§229.303条款,它通过讨论财务报表和其他统计数据的某些方面,以增进信息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的理解。正如该条款中所描述的目的一样,进行MD&A披露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和其他使用者提供对登记人的财务状况和经成果进行评估的信息,用于评估金额和来自业务活动和外部资源的现金流的确定性。

(2)物价变动的影响。MD&A提出将物价变动的影响作为对基本披露要求的延伸,在§229.303条款的指南中还鼓励(但不强制要求)披露前瞻性信息和物价变动影响信息。这种类似特别说明的披露要求,使得投资者更清楚的了解上市公司境外子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我国目前尚未将物价变动影响纳入信息披露范围内。

(3)重大关联交易事项。我国年报中“10、重要事项”中第四十五条规定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若对于某一关联方,报告期内累计关联交易总额高于3000万元且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5%以上的,须披露详细情况。其中的担保事项上市公司须披露本年度发生对子公司提供担保的金额,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金额,公司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的债务担保金额,以及公司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部分的金额。海外子公司的应披露应当遵循此项规定。与我国重要事项相对应的美国年度报告格式中对海外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并没有特别规定。

(4)会计报表附注。我国年报内容中“第11项目财务报告”在母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披露中,要求披露:控股子(孙)公司基本情况、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原则等、长期股权投资等,报表附注中注明海外子公司的被投资单位的主要财务信息、被投资单位注册地业务经营范围持股比例、在被投资单位表决权比例期末净资产本期营业收入、本期净利润等相关指标。并要求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附注中披露货币资金项目中披露相关的外币金额,折算汇率等等。与“10、财务报告”对应的“item 8、财务报表及其补充数据”主要是遵循《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S-X条例)3A-02的有关要求,它特别对合并报表及子公司中对外国子公司做出了相应规定,即应适当考虑到适当的合并与国内企业在国外子公司的政治,经济或货币限制。如果合并,应尽可能披露其可以合理确定的与登记人以及他的外国子公司对合并后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外汇限制等。可见,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而言,美国财务报告部分有关海外子公司的信息披露上更关注披露合并报表中境外子公司所在国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外汇限制,而我国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的要求还是本文在前面提到的个准则所要求的披露。

四、结论

通过对中美海外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体系、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与监管规则进行简要的国际比较,对我国海外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提供以下启示: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中有关海外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空白,即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制定针对海外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专项制度;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中应当制定一个较为统一的分部确定规范,同时应当采用规范分类;合并报表中外币折算产生的差异当期金额过大时,应当制定一个具体规则对上市公司进行约束,单独披露大额的会计报表折算差额;上市公司应充分披露海外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记账本位币、外折算汇率等重要会计项目,提示有关海外子公司的政治、经济、汇率、通货膨胀等重要风险;积极发挥境内外审计机构的独立审计监督作用,可以借鉴美国PCAOB的运作模式,成立我国专门针对海外子公司的监督部门检查部门;完善母子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与检查,建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缺陷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黄新銮、梁步腾、姚杰:《中美内部控制法律框架的比较与借鉴》,《会计研究》2008年第9期。

[2]刘春和、黄晓波、杨洋等:《会计信息、披露及监管问题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3]王建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介及与中国会计准则比较》,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篇4

前 言

为了加强财务部门内部控制,防范财务管理中的差错与舞弊,提高我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参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I

目 录 适用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1 4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2 5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3 6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5 7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6 8预算、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6 9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7 10风险内部控制.....................................................................................................................................8 11内部报告控制.....................................................................................................................................8 12监督检查.............................................................................................................................................8

II 1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部”)本部、各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2 引用标准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2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2.3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3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3.1内部会计控制应当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3.1.1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3.1.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我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3.1.3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上级单位及公司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3.2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2.1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实际情况。3.2.2会计内部控制约束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会计内部控制的权力。

3.2.3会计内部控制涵盖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3.2.4会计内部控制保证公司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2.5会计内部控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3.2.6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3.2.7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相互制约,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3.2.8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4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

4.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4.2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5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5.1岗位责任制

5.1.1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任何单位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5.1.2货币资金业务内部控制必须实行钱账分管: 5.1.2.1货币资金实物收付及保管只能由出纳负责处理;

5.1.2.2出纳不得兼任财务稽核、出纳不得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出纳不得兼任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5.1.2.3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应由办理银行结算业务的出纳以外的人编制。

5.2内部控制环节 5.2.1授权审批

5.2.1.1公司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5.2.1.2坚持月度资金平衡会制度,每月末向总会计师汇报本月资金流向。

5.2.2账户管理

5.2.2.1加强与货币资金相关账户的管理,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设立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支票的遗失与盗用。

5.2.2.2银行账户的开立和注销必须取得公司总部计划财务部的书面授权,严禁各单位私立账户,禁止各种形式的账外资金,禁止私设“小金库”。5.2.3印鉴管理

5.2.3.1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由其授权的人员保管。

5.2.3.2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5.2.3.3对每一次使用印章都作记录,印章必须与支票签发设备分开存放。

5.2.4库存现金管理

5.2.4.1库存现金按规定限额执行,现金余额超过2-3天正常使用量的应及时送存银行。5.2.5.2现金收入不得坐支。

5.2.4.3出纳应做到库存现金“日清月结”,财务部负责人应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出纳每天对现金应进行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相符,如发现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向财务部负责人报告,做出处理。

5.2.4.4建立月末现金盘点制度,并与账上现金核对一致。5.2.5银行存款管理

5.2.5.1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

5.2.5.2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人员应在月初3天内直接从银行取得上月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调节。

5.2.5.3对于未达账项,应逐笔查明原因。连续两个月未达款项以及金额超过5万元的未达账项,应及时上报财务部负责人。6 主营业务的内部控制

6.1各种营业收入应及时入账,不得设置账外账,不得擅自坐支现金,对于应收款项应建立账龄分析制度及逾期催收制度,清理未果的应及时上报领导及上级单位。

6.2计划财务部督促业务部门加紧应收账款的催收。对催收无效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法律程序予以解决。

6.3计划财务部对可能成为坏账的应收账款需及时报告决策机构,由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为坏账。对发生的各项坏账应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并在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后做出处理。

6.4计划财务部对注销的坏账进行备查登记,做到账销案存。已注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应及时入账,防止形成账外账。

6.5业务部门应定期与往来客户通过函证等方式核对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往来款项。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7 采购与付款业务内部控制

7.1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包括: 7.1.1请购与审批; 7.1.2询价与确定供应商; 7.1.3采购合同的订立与审计; 7.1.4采购与验收;

7.1.5采购、验收与相关会计记录; 7.1.6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

7.2物资及固定资产严格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并在采购与付款等各环节设置相关的记录,填制相应的凭证;保证手续齐全,依据充分;

7.3物资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应尽可能取得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因特殊原因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必须经过财务负责人的许可。7.4在办理报销和结算业务时,涉及增值税进项税的事项,相关管理专责应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凡不符合认证要求的发票必须退回原单位重新开具。审核通过的专用发票应在次日内传递给税务专责进行网上认证。无法通过网上认证的发票,应在确认无法认证的当日及时通知对方单位重新开具,同时通知相关管理专责和出纳暂停付款。预算、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

8.1加强资金的预算控制。规范预算的审核与执行,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审批。严格控制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所有预算外资金的支付必须办理预算追加手续。

8.2加强成本的预算控制。严格执行预算指标,成本管理专责应对所报销项目进行初审,审核无误后,报财务负责人审批,对于特殊付款项目或超预算指标项目应说明原因并做好备查记录,以便向财务负责人汇报并说明情况,保证成本指标有计划、分步骤、按进度完成。9实物资产的内部控制

9.1实物资产的购置必须按照预算,经过请购、批准、订购、验收、货款结算等环节。9.2 实物资产购置的各个环节依据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的相关规定执行。

9.3实物资产至少每年盘点一次,计划财务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进行。10 风险内部控制

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11内部报告控制

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具体按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执行。12 监督检查

12.1公司总部对各环节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

12.2检查的内容包括:是否按要求设置岗位、不相容职务是否分别设置;是否按照权限进行审批,是否存在越权审批、无审批挂账和付款现象;内部稽核制度是否严格按要求执行;其它不符合内控制度的行为。

12.3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和薄弱环节,必须要求其限期整改,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错误及舞弊现象,按要求进行通报或按组织纪律进行处理。13附则 13.1 本制度由公司总部计划财务部制定、解释和修改。

13.2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3.1本办法解释权归属公司总部计划财务部。

13.2 本办法与本公司在此之前下发的其他财务管理制度有不符之处,按照本办法执行。

13.3 本办法未尽事宜,可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级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

公司财务制度 篇5

批:

实施时间:

修改时间:

第一章

总则

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推动公司资源的优化组合,以提升经济效益为经营目标,以社会责任为担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法规制度和公司章程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各部门严格执行并遵守。

第一条

公司会计核算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第二条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

(一)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监督资金正常运行,维护资金安全,努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二)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

(三)加强财务核算的管理,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监督公司财产的购建、保管和使用,配合综合部或专职部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五)按期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和财务说明书,做好财务分析、绩效考核工作。

第三条

财务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财务管理中心对财务管理工作负有组织、实施、检查的责任,财会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坚决按财务制度办事,并严守公司秘密。第二章

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条

加强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原始凭证是公司发生的每项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书面证明,是会计记录的主要依据。第二条

公司应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帐凭证的内容必须具备:填制凭证的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会计科目、金额、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填制凭证人员,复核人员、会计主管人员签名或盖章。收款和付款记帐凭证还应当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

第三条

健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帐簿。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前后相一致。

第四条

做好会计审核工作,经办财会人员应认真审核每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和资料的准确性。编制会计凭证、报表时应经专人复核,重大事项应由财务负责人复核。

第五条

会计人员根据不同的账务内容采用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位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第六条

建立会计档案,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都应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第七条

会计人员因工作变动或离职,必须将本人所经管的会计工作全部移交给接替人员。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必须有监交人负责监交,交接人员及监交人员应分别在交接清单上签字后,移交人员方可调离或离职。第三章

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公司货币资金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制定本规定:

1、各部门的费用支出严格按照资金计划管理的要求,实行计划用款;我公司制定于每周五15:00前上交下周资金使用计划申请表,对于用款不事先上交资金使用计划申请表的部门,如有突发情况需付款的,需补报资金使用计划申请表,部门主管、执行董事签批后,财务部方可付款;

2、现金借款或报销超过3000元,应提前一天通知财务部出纳以便备款。第四章

借款流程与管理规定 第一条

借款流程

1、填写借款单

借款人按规定填写借款单,注明:借款人、借款部门、借款日期、借款事由、借款金额(大小写需填写一致,不得涂改)、支付方式:现金或转账(电汇、支票)。同时,如果电汇和支票转账,必须提供收款单位户名、开户行、账号等。

2、审批流程

(1)签订合同类借款:经办人填单→主管部门经理审批签字→财务部会计(合同管理)审核→财务部审批 ;

(2)出差或其他临时性借款:经办人填单→主管部门经理审批签字→财务部审批。

3、财务付款

(1)现金:本公司借款经办人凭审批后的借款单到财务部出纳处办理借款手续;

(2)电汇:出纳凭审批后的借款单将款项汇到借款经办人提供的收款单位银行账户;

(3)支票:a.收款单位经办人持收款单位财务专用章或加盖财务专用章的收据(写明款项用途和收到某某公司的款项及金额),由本公司借款经办人陪同到财务部出纳处办理领取支票手续;b.本公司借款经办人到财务部出纳处办理领取支票手续,经办部门在领取支票后10日内将支票及时送交给收款单位,并取回收款单位加盖财务专用章的收据(写明款项用途和收到某某公司的款项及金额)送回本公司财务部会计处。

第二条

借款管理规定

1、签订合同类借款:借款人将“合同复印件”移交至“财务部会计(合同管理)”处登记备案,备案后“财务部会计(合同管理)”

在借据上签字;

2、出差借款:借款人需持手续齐全的“出差借款单” 到出纳处办理借款;请于出差回来后一周内把所发生的费用报销完毕,剩余现金还款完毕,如逾期未还者当月工资缓发;

3、其他临时借款:如会议费、办公费用、备用金等,除备用金以外的借款,业务结束后及时办理核销手续,借款未还者原则上不得再次借款(特殊情况除外),长期(期限确认)未清理个人借款者需定期与会计对账并签字确认,如因个人原因不及时核销个人借款的,当月工资缓发;

4、出纳将各借款人借款逐笔登记个人挂账,每日与会计核对后,于下班前将个人借款情况上报执行董事;

5、原则上每年末要将所有个人借款归还,第二年重新办理借款。第五章

费用报销流程与管理规定 第一条

费用报销流程

1、填写报销单

报销人根据费用性质整理粘贴报销单据并填写对应报销单,注明:报销人、报销部门、报销日期、报销用途、报销金额(大小写需填写一致,不得涂

改)、注明附件张数、支付方式:现金或转账(电汇、支票)或冲账。同时,如果电汇和支票转账,必须提供收款单位户名、开户行、账号等。

2、审批流程

报销人填写对应费用报销单→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财务会计审核→财务部审批

3、财务付款

(1)现金:报销人凭审批后的报销单到财务部出纳处办理报销手续;(2)电汇:出纳凭审批后的报销单将款项汇到报销人提供的收款单位银行账户;

(3)支票:a.收款单位经办人由本公司报销人陪同到财务部出纳处办理领取支票手续;

b.本公司报销人到财务部出纳处办理领取支票手续,经办部门必须在领完支票后10日内将支票送交给收款单位。

第二条

报销管理规定

1、各部门在办理各项业务时必须取得相应的合法票据;

2、下列8项经济业务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业务

人员取得下列经济业务的发票时,应询问销售方是否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如可以开具,业务人员应务必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3、为保证发票的真实性,1000元以上金额的发票,需经办部门在税务局网站验证真伪,并打印查询结果粘贴到报销票据后方可办理报销手续;

4、根据财务入账要求,不同类经济业务的发票要分别粘贴,分别填写报据;

5、费用报销时,收款单位与发票开具单位必须一致,否则,财务部拒绝办理;

6、为明确部门费用支出,发生的费用按部门报销,不同部门员工共同发生的费用填写报据时按部门划分金额;

7、目前有一些费用无法取得相应的正规发票,需进行替票报销;替票报销应提供相关附件:收款人的收条、替票申请(写明具体的款项实际用途、替票发票用途、金额、不能提供正规发票原因)报至部门负责人审批,审批同意后,方可至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

8、报销时发票要整齐的粘到票据粘贴单上,附件(替票申请除外)均需附到财务记账凭证内,各部门经办人员请用一次纸打印(可到财务部领取B5纸张及票据粘贴单)。

第六章

日常费用管理的相关规定 第一条

标准

1、餐费标准:凡到市内的出差人员,每人每天补贴15元;省内各地(不含深圳、珠海、汕头特区),每人每天补贴30元;到深圳、珠海、汕头及外省出差的,每人每天补贴50元。

2、住宿费标准:一般情况下,出差人员住宿标准为三星级(含三星级)以下旅馆,如需入住三星级以上旅馆的,应事前报告执行董事批准。

3、市内交通费:出差期间市内交通费(乘坐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发生费用)凭票据实报销;在市内出差的交通工具,首选公共汽车,如果公交车无法到达次选出租车和滴滴打车;在本省内出差的交通工具,首选大巴车、长途

客车;省外出差的交通工具,首选火车;若要提高交通工具标准的,应事前报公司执行董事批准。火车票(软、硬卧)、汽车票、飞机票、市内出租车及公共汽车票等报销,均应事前由财务部审核是否符合公司标准,符合的报执行董事批准。

4、因特殊情况需超标准报销,应事先须经执行董事批准,在执行董事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予以报销。

5、员工同时出差时,应在填制《差旅费报销单》时几人一并报销,即填制一份《差旅费报销单》。

第二条

具体要求

1、公司提供交通工具,出差人员不享受交通补助;

2、住宿费报销时必须提供住宿费发票;

3、出差时由对方接待单位提供餐饮、住宿及交通工具等将不予报销相关费用;

4、如出差员工实际消费未达到差旅费补助标准,应据实报销,不予补偿;超过标准部分,由出差员工自行承担;

5、公司组织召开会议、培训不享受出差补助;

6、总监及总监级以上人员出差的,出租车费用实报实销。报销出租车费用的当日不核销交通补助;

7、凡已核销差旅费误餐补助的员工,其出差期间在公司食堂的餐补费用,按标准从下个月度餐费补助中据实扣除;

8、不予核销半天住宿费用;

9、经理级及经理级以下员工,原则上同性别应住同一房间;

10、报销差旅费应完整填写起讫地点、时间及天数,在任何城市停留时间一天以上(包括1天)的都必须逐一记载,分别填列。出差天数以出发日和结束日交通票据时间为证,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首尾日只记一天。第三条

市内因公外出(加班)交通费

1、员工在市内因公外出或加班发生的交通费,应由外出或加班员工提供有效交通费发票据实报销。如:出租车发票应记载“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出租车发票发票联”、“广东省出租车发票专用章”字样及“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监制章”,若无上述记载,出租车发票无效;

2、在核销交通费时,需填写《因公外出(加班)交通费明细表》,写明日期、部门、人员姓名、事由、路线、金额,报至外出或加班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并将该《因公外出(加班)交通费明细表》粘贴于本次报销的交通费报据的最后一页,可至财务部办理核销手续。

第四条

招待费

1、报销招待费,需填写招待费报销单,同时需提供有效的餐饮发票;

2、报销招待费,由经办人、报销部门负责人、在餐费报销单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

注:有效的餐饮发票应记载“饮食业定额发票发票联”字样、“地方税务局监制章”及收款方“发票专用章”;印鉴应清晰,不得模糊;若无上述记载,餐饮发票无效。

第五条

市内外出办公误餐补助标准

为妥善解决员工外出办公时的午餐问题,规范员工餐费报销标准,规定如下:

1、员工在市内因公外出,中午12:00前无法回公司打卡下班就餐的,误餐补助的标准为12元/人/次,由外出就餐员工提供有效餐费发票在公司规定的标准内核销。

2、员工因公外出,中午需在外就餐的,在核销餐费时,需提报《外出办事审批单》;将《外出办事审批单》与有效餐饮发票一同粘贴,经办人、报

销部门负责人在餐费报销单上签字后,方可到财务部办理核销手续。第六条

过路费及停车费

1、机场过路费发票必须为正规发票:

(1)机场过路费发票注明 “机场专用路有限公司车辆通行费专用发票”及“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字样,发票加盖“机场专用路发票专用章”;

(2)高速过路费发票注明“收费公路通行费”及“财政票据监制章”字样,发票加盖“**省收费公路通行费收费专用章”; 发票无涂改痕迹,且发票专用章清晰,模糊无效。

2、停车费发票必须为正规发票:发票注明“**省**税务局通用定额发票”及“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字样,发票加盖收款方发票专用章,发票无涂改痕迹,且发票专用章清晰,模糊无效。

3、报销过路费及停车费时,需填报《过路费及停车费明细表》,需详细记载每次费用发生的原因及金额,应单独计算“停车费”与“过路费”的发生金额合计;将《过路费及停车费明细表》粘贴于本次报销的过路费及停车费报据的最后一页,方可到财务部办理核销手续。第七条

低值易耗品

1.在购入办公用品、清洁用品、劳保用品等低值易耗品时,如发票中项目内容注明“附明细”字样,则发票后需附“发票明细清单”,列明所购物品的品名、单位、数量、单价、金额,同时“发票明细清单中的金额合计”

与“发票金额”一致,“发票明细清单加盖的发票专用章”与“发票加盖的发票专用章”一致;

2.报销低值易耗品时,经办人需将《出入库单》粘贴于本次报销的低值易耗品报据的最后一页,可至财务部办理报销手续。

第七章

报销票据的整理、粘贴要求

第一条

报据填写标准

报据填写标准:报销部门、报销日期,报销金额大、小写,用途(费用类别),附件张数,经办人。

1、日期:报据日期按实际报销日期填写;

2、报销金额(大、小写):准确填写,大小写金额一致;

3、用途:按费用类别准确填写,若两月合并报销费用,需在费用类别后用()标注。例:电话费(1—2月份);

4、部门:为明确部门费用支出,发生的费用按部门报销,不同部门员工共同发生的费用填写报据时按部门划分金额;

5、支付方式:现金和转账,转账包括“电汇”及“转账支票”;如核销个人借款,在支付方式下方填写“冲账”

6、附件张数:报据后所附原始凭证的合计张数,要求准确填写;

7、审批手续齐全:签字齐全的审批手续。

第二条

报销票据粘贴原则

1、整理票据,根据经济业务的不同进行分类,同类票据应集中在一起;

2、票据粘贴方法多样,粘贴票据应根据票据的多少、纸张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方法;

3、粘贴的票据要求正面朝上,便于日后审核与查阅;

4、无字凭证纸可作为票据粘贴单使用。粘贴时,在粘贴纸左边留出3.5厘米装订线;在票据粘贴单的范围内将票据按类分别粘贴,不可超出纸张边缘;

5、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报销票据,财务部有权退回,要求报销人重新整理粘贴。

第三条

报销票据粘贴标准与要求

1、每张发票均应直接粘贴在票据粘贴单上,不得将发票粘在发票上或发票粘在报据上,以免日后全部脱落丢失,或覆盖票据内容;个别规格参差不齐的凭证,可先裁边整理后再行粘贴,但不得因此影响原始凭证内容的完整性。

2、将胶水涂抹在票据左侧背面,将各票据在粘贴纸上由上而下、自左至右、均匀排列横向粘贴,不得将票据颠倒粘贴,不得以票贴票,不得将票据贴到粘贴单外;

3、装订线左侧不要粘贴票据,不要将票据集中在粘贴纸中间粘贴,以免造成中间厚,四周薄的现象,也不要把所有的票据集中粘贴在粘贴纸的某一侧;

4、如果同类票据大小不一样,可以在同一张粘贴纸上按照先大后小或者先小后大的顺序粘贴;票据比较多时可使用多张粘贴单;

5、对于比粘贴纸大的票据或其他附件,粘贴位置也应在票据左侧背面,沿装订线粘贴,超出部分应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折叠;

6、粘贴原始发票单据及附件只能用适量的胶水或固体胶棒粘贴。不要使用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把原始发票单据及附件固定在费用报销单据后面。

第三条

差旅费报销单填制要求

1、填写出差部门、出差人、报销日期、出差事由、起止时间及地点、交通工具、交通费、合计金额(大、小写)、报销人、所附单据张数;

2、多人一同出差,出差人栏应填写详细;

3、在任何城市停留时间一天以上(包括1天)的都必须逐一记载,分别填列;

4、根据后附原始票据依次填写住宿费、餐费、交通费;在其他费用栏下方

依次填写各费用金额。第四条

票据的审核标准

1、审核发票的开具项目是否齐全,包括:发票名称、开票日期、购销公司名称、货物或应税劳务服务名称、数量、计量单位、单价和金额、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及销售方发票专用章、发票明细清单等;

2、审核发票所填单位名称书写是否正确,是否为本单位全称,单位名称为:《xxxxxx有限公司》,防止把私人或者其他单位的购货发票拿来报销;

3、核发票表面是否干净整洁,各项内容是否涂改,如果填错涂改,应重新予以退换;

4、核发票印章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清晰可辨认、印章是否完整;发票票面上要有长4厘米宽3厘米椭圆形的发票专用章,与该尺寸规格标准不符的发票及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的发票均不能作为报销凭证;

5、核发票的真伪:金额超过1000元的发票是否进行发票真伪查询;

6、核发票的金额:数量乘单价是否等于金额;分项金额相加是否等于合计数,小写金额是否等于大写金额;阿拉伯数字是否涂改;

7、提供票据日期,不得超过报销日期的前1个月(例如:9月份报销的报据,票据实际日期不得早于8月份);

8.票据不可用。

各部门在办理各项业务时应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1)取得时,经办人员要收到两联:发票联和抵扣联,(2)报销时,经办人只需粘贴发票联,抵扣联送至财务部会计处(月末抵扣联需进行月末认证);

公司财务报销制度 篇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公司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控制费用支出,规范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报销行为,使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可控性,发挥财务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保障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公司制定的财务报销制度及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涉及公司日常物资(包括零星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具及工具等)采购、税费支出、日常办公费用、招待费用、差旅费用、车辆费用、职工劳保及福利费用以及其他涉及费用支出项目的报销均按此制度要求执行。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公司全体员工。

第二章、借款及预付款管理规定

第四条、借款是指公司员工因公务需要的临时性借款;预付款是指因公司业务需要,需预先支付的购买材料、货物及各项需要预先支付的款项。

第五条、借款管理规定

(一)、出差借款:出差人员凭审批后的《出差预先审批单》按借款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办理借款,出差返回5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还款手续。

(二)、日常物资采购借款:凡涉及公司日常物资采购借款,业务经办人员凭审批后的《物资采购单》按借款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办理借款。

(三)、其他临时借款:凡涉及公司费用性其他支出项目(如日常办公费用、招待费用等),业务经办人员凭审批后的《资金使用申请单》按借款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办理借款;业务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完毕后应及时报帐,除周转金外其他

借款原则上在结清前帐后方可办理借款。

(四)、各项借款金额超过5000元应提前一天通知财务室备款。否则,财务室有权拒付超出借款金额。

第六条、预付款管理规定

(一)、各项工程预付款:凡涉及公司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等)建设、安装、维修等需要支付预付款,由业务经办人员依据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及金额填写《资金使用付款申请单》按审批程序批准后办理付款手续。

(二)、日常零星物资、材料采购预付款:凡涉及公司各项物资、材料采购需要提前预付货款由业务经办人员依据《物资供应采购合同》和《物资采购单》按借款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办理预付款手续。

(三)、办理公司各项预付款时,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向财务室提供审批的“合同或协议”和《资金使用付款申请单》或《物资采购单》后,方可办理预付款支付手续,预付的金额不得超出合同规定的金额,财务人员要与经济合同核对后,方可支付。

(四)、公司各项预付款的支付原则上使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若因特殊原因需要现金支付必须经财务总经理和分管财务总裁批准。

第七条、借款及预付款流程

(一)、借款人凭审核批准的资金使用计划单(出差预先审批单或资金使用申请单、资金使用付款申请单、物资采单等)填写公司统一的《借款单》注明借款事由、借款金额(大小写须完全一致,不得涂改)。

(二)、审批流程:主管经理审核签字→财务总经理复核→分管财务总裁审批。

(三)、财务付款:会计依据审批后的借款单编制会计凭证→总会计师审核

→借款人在会计凭证上签字确认→出纳依据会计凭证付款。

第八条、借款及预付款审批权限

(一)、因公司业务借款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由部门经理审核,财务总经理复核,分管财务总裁批准。

(二)、因公司业务借款在1万元以上和员工私人性借款由部门经理审核,财务总经理复核,分管财务总裁批准。

(三)、公司所有借款须经财务总经理在会计凭证审核批准。

第九条、凡涉及公司经济业务需要领用空白转账支票的,由财务人员在支票存根上写明日期、用途及限额后,由业务经办人员在支票存根上和《支票领用登记表》上签收;支付时必须完整填写支付日期、用途及大小写金额并及时告知财务人员具体付款日期和金额;任何人不得将空白支票交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作废支票要及时交回财务室留存。遗失支票,领取人必须在第一时间告知财务室并按规定和程序办理挂失手续,若遗失支票已被支付,领取人要按全额赔偿已支付金额。

第十条、公司所有借款及预付款,原则上必须在前帐结清之后方可再借付,确因业务需要而来不及结清前帐,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财务室,经财务总经理审核、分管财务总裁批准同意后方可再借付。

第十一条、公司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单项借款业务办理完毕后按五个工作日内凭有效票据报销并结清借款或预付款;凡无理由未按规定期限报销者依据实际超出天数按当期银行贷款利息加罚滞纳金;凡超过两个月不结账者,一律不予报销,财务室有权从其本人工资中扣除借款或预付款。

第三章、公司费用报销规定及流程

第十二条、费用报销的控制原则:实行计划管理、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由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人员费用报销的实质性、合理性的一级审查;由财务会计和财务负责人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二级审查;由财务总经理和分管财务总裁进行最后的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公司费用报销规定

(一)、公司一切费用支出必须按先申请.后办理的原则进行,对未进行申请、审批的一切费用开支不予报销,特殊情况必须经财务总经理和分管财务总裁批准。

(二)、公司所有费用支出报销原则上依据财务总经理审核分管财务总裁批准的资金限额凭有效票据实报实销;报销人员所报销的费用支出必须真实.合规,严禁和杜绝弄虚作假行为。

(三)、报销人员必须凭真实.合规.有效的原始凭证报销,所持票据必须是国家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票据并要填写完整.数字清楚,严禁和杜绝白条入帐和费用支出项目与所附票据不符以及其他违规行为。

(四)、报销人员所报销费用的票据必须按时间顺序分类整理、粘贴并按规定和要求填写费用报销凭证,待逐级审核批准后,方可报销。

(五)、费用发生过程中,原则上必需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参与或执行,并互相监督和共同承担相关责任;

(六)、报销当事人应在费用发生过程中充分取得费用的相关单据,如:合约或协议、合法的票据等,如因未能取得合法(被税务机关认可)的票据而遭受财务人员剔除的部分支出,原则上不予报销,由当事人自行负责。

(七)、费用发生完毕后,当事人应及时将收集到的费用单据加以整理归类,规范粘贴,粘贴过程中应区别费用性质(如: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招待费、办公费、日常物品采购费等;车辆费用按养路费、加油费、保养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等;)分类粘贴,便于归类计算和整理。

(八)、报销当事人在填写“费用报销单”时,应遵照“实事求是、准确无误”的原则,将费用的发生原因、发生金额、发生时间等要素填写齐全,并签署自己的名字,“费用报销单”的填写一律不允许涂改,尤其是费用金额,并要保证费用金额的大、小写必须一致,否则无效。

第十四条、费用报销流程

(一)、公司所有资金支出报销按报销人整理报销单据并填写对应费用报销单→ 须办理资金申请或出入库手续的应附批准后的资金申请单和入库单→部门经理审核签字→财务会计复核→财务总经理核准→分管财务总裁审批→到出纳处报销的程序办理。

(二)、报销人应将填写完整、附件齐全的“费用报销单”和已经审批过的“用款申请单”一起送交本部门经理进行审核,部门经理应重点对费用发生的真实性、费用预算金额与实际金额的差异合理性进行审查,审查无异议后,应在“费用报销单”上签署审核意见并签名。

(三)、报销当事人将取得经过本部门负责人审批签署后的“费用报销单”以及原审批的“用款申请单”送交财务会计和财务总经理进行审核,财务会计应重点对“费用报销单”后所附的原始发票和单据进行合法性及费用金额的计算进行复核,财务总经理应对费用报销的必要性和有关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规范性进行审查以及费用金额的计算进行稽查;

(四)、报销当事人将取得本部门经理、财务会计、财务总经理审批签署后的“费用报销单”以及原审批的“用款申请单”一起,通过公司内部单据传递程序报送到公司分管财务总裁处,由分管财务总裁进行最后的审查和审批。分管财务总裁一般仅从“费用报销单”的形式要素上进行审查,看报销审批程序和相关人员的签字是否齐全、字迹是否真实。分管财务总裁审查无异议后,在“费用报销单”上签署审批意

见并签名;公司分管财务总裁对公司所有资金支出的报销有审核批准权利并承担相应责任。

(五)、报销当事人取得审批齐全的“费用报销单”以及“用款申请单”后,应在2天之内送交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出纳人员应对“费用报销单”和会计凭证进行审核,重点看报销单是否有涂改、费用的计算是否正确、后附的发票是否齐全合法,审批手续是否齐备。出纳人员在审核无误后方能付款。

(六)、公司所有资金支出报销必须由公司财务总经理在会计凭证上审核签字。

第四章、日常费用报销规定

第十五条、公司日常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电话费、办公费、低值易耗品及备品备件、业务招待费、培训费、资料费等。在一个预算期间内,各项费用的累计支出原则上不得超出预算。

第十六条、差旅费报销规定

(一)、差旅费报销标准按公司制定的《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

(二)、差旅费报销的一般规定:

1、拟出差人员首先填写《出差申请单》,详细注明出差地点、目的、行程安排、交通工具及预计差旅费用项目等,并按审批程序和权限进行报批。

2、出差人员将审批过的《出差申请单》交财务室,按借款管理规定办理借款手续,出纳按规定支付所借款项。

3、出差人员应在出差归来五个工作日(以报销原始票据日期为准)内办理报销事宜,根据差旅费用标准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并按审批程序和权限进行费用报销,结清借款。

4、出差人员借款原则上前款不清不再预借差旅费。

第十七条、电话费报销规定

(一)、电话费报销标准

1、公司为管理人员提供工作必须的固定电话,并由公司统一支付话费。公司办公电话原则上严禁员工在上班期间打私人电话。

2、公司办公电话费及网络使用费依据办公室核定的各职能部门电话费标准进行交纳和报销。

3、移动通讯费:为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员工的手机费用的报销采用与岗位相关制,即依据不同岗位,根据员工工作性质和职位不同设定不同的报销标准,具体标准按公司制定的执行。

(二)、电话费报销的一般规定

1、公司固定电话费由办公室指定专人按日常费用审批程序及报销流程办理报销手续。

2、员工手机话费在一个内(上年12月至当年11月)按季度报销,在报销期内可随时报销,报销标准可“以丰补欠”,超过报销期限不予报销。

第十八条、业务招待费报销规定

(一)、招待费是指公司管理人员及各职能部门在业务往来中招待有关人员所发生的餐费、礼品费及其他相关费用,招待费报销原则上实行“事前申请,确认标准,按标准报销”的控制程序,对超出标准的招待费公司不予报销,由经办当事人承担。

(二)、公司所有招待必须填写《招待费用申请表》,经逐级批准后,方可办理。特别情况,在外办事期间需发生招待而无法填写《招待费用申请表》,需电话请示并做好备注,在发生招待次日补齐手续。所有招待必须在申请表写明真实宴请人员和陪同人员姓名、时间、事因。招待费用凭《招待费用申请表》和发票

报销,并由经办人及证明人在该张发票背后签字。无审批《招待费用申请表》的或发票背面无经办人和证明人同时签字的不予报销。

(三)、为了规范招待费的支出,各部门当月累计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用,不得超出当月预算指标,超预算总额的开支需按预算管理制度报批后方可开支。

(四)、所涉及购买招待礼品、招待日常用品(招待烟、茶以及其他招待用品)等按物品申购程序办理;统一购买,按需领用。

(五)、需签字欠帐的招待费(餐费及临时性住房等)经办当事人必须在欠帐明细单上注明时间、事由、招待单位或个人名称、金额等。

(六)、公司内部人员来往费用不在招待费列支。

(七)、各级管理人员业务招待费开支标准

1、总经理级以上的业务招待费按预算指标控制开支;

2、一般工作及业务招待用餐每人不得超过50元;

3、一般工作及业务招待住宿标准为标准(普通)双人房。

4、超出以上招待标准由财务总经理审核分管财务总裁批准报销。

(八)、公司发生的所有招待费原则上须在发生的(出差发生的招待费以出差归来之日)五日内回单报销,否则,财务室有权拒绝报销。

第十九条、办公费、低值易耗品等报销规定

(一)、一般管理规定:为了合理控制费用支出,此类费用由公司资产营运部统一计划管理,集中购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二)、公司资产营运部每月根据需求及库存情况按预算管理办法编制购置预算,实际购置时填写购置申请单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报批。

(三)、办公用品及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由资产营运部按计划统一购买,并建立实物帐,详细登记办公用品的进、出情况。报销办公用品必须有正式发票,并

附有供货单位加盖公章的出货单或电脑小票。

第二十条、车辆费用报销规定

(一)、车辆费用是指公司车辆工作过程中发生的油料费、过桥费、停车费、维修费、养

路费、检车费、保险费及车辆肇事应由公司负担的费用等。

(二)、车辆费用的管理实行单车核定费用的办法。由资产营运部和财务室负责核定单车费用标准,经批准后执行,同时将车辆费用标准报财务部一份备案;

(三)、车辆油料由资产营运部统一预算、计划、购置,依据单车油耗标准发放加油票,并进行登记、考核和管理。

(四)驾驶员登记用车情况台账,详细记录用车人、起止时间、起止地点、发生的路桥费、汽油费、维修费、停车费,并要求用车人签名及注明部门、项目。几人一起用车的,按受益原则分摊项目、部门费用。用车情况台账经资产营运部审核后方可报销相关费用。

(五)、汽车每年一次性必须支出的费用,如:年保险费、车船使用税、年审费、检测费等统一由资产营运部按报销程序和审批权限统一办理报销。

(六)、车辆定点维修厂的维修费,报销时要附上具体维修项目明细单;车辆外出临时加油和维修发生的费用报销时除提供有效凭证外,用车人必须在发生费用当天在发票上签字,否则不予报销。

(七)、车辆外出发生的路桥费、停车费,用车人必须当天在每张发票上签字,以防忘记,驾驶员单个外出所发生的路桥费、停车费等驾驶员外出归来由资产营运部依据派车单签字证明,否则不予报销。

(八)、各辆汽车所需零星购买的机油、配件、工具备件、清洁用品等,驾驶员应先向资产营运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购买,否则不应予以报销。

(九)、车辆外出发生的洗车费(即车辆美容费)不给予报销;因车辆违章的

罚款、拖车费、保管费,一律由驾驶员本人负责。

第二十一条、工薪福利及相关费用支出制度及流程:工薪福利及相关费用支出依据公司薪酬管理规定及流程执行。

第二十二条、日常物品采购费用报销

(一)、日常物品采购费用支出是指因采购零星材料、机械设备配件、劳保福利性用品及办公设施用品等所发生的费用支出。

(二)、公司所有物品采购必须填写统一印制的“物品申购单”,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后报财务总经理审核,并经分管财务总裁批准后,方可办理。

(三)、申购当事人将批准的“物品申购单”一式两份分别递交至公司资产营运部。

(四)、公司资产营运部依据物品申购单进行物品采购,并按规定程序办理物品验收和入库手续。

(五)、物品采购后采购人员必须及时办理物品验收及入库手续,所购物品发票和物品验收单及入库单以及物品申购单一并作为报销原始票据,在三个工作日内按报销程序办理报销手续;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报销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向财务人员说明情况,否则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报销。

第五章、专项支出财务报销规定

第二十三条、专项支出主要包括公司固定资产支出、咨询顾问费用、工程安装施工费、广告宣传活动费及其他专项费用等。

第二十四条、专项资金支出报销的一般规定

(一)、公司固定资产支出(包括大修理支出)依据有关规定执行。

(二)、公司所发生的一切咨询顾问费用必须经财务总经理审核分管财务总裁批准,否则一律不予报销。

(三)、工程安装施工费、广告宣传活动费及其他专项费用等报销由职能部门提出资金预算待逐级审批后按合同或协议审批权限签订合同或协议,并按日常费用报销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报销手续。

(四)、公司专项资金支出报销必须附正规发票、各项验收单、合同或协议,财务人员依据合同或协议之约定办理付款手续。

第六章、其他费用的报销

第二十五条、其他费用是指公司因工作需要而发生,并且上述条款不包括的费用。

第二十六条、其他费用的报销必须坚持“先申请,后办理,再报销”的原则,按日常费用报销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报销手续。

第七章、财务报销原始凭证的规定 第二十七条、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各项报销的原始凭证,经各部门经理审核签字后,报财务审查其合法性并送公司分管财务总裁批准。

(二)、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内容: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凭证的日期;

3、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填制人的姓名;

4、经办人的签名或盖单;

5、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6、经济业务的内容;

7、数量、单价和金额;

8、各种发票、收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和实施细则的规

定。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公章,对外开出的原始凭证,必须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十八条、对原始凭证的技术性要求:

1.凡填有大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与小写必须相符。

2.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手续完备的验收证明。必须填写出入库单,由实物保管人员按计划或合同验收后,在验收单上填写实收数额并签章。经办人在凭证上签章外,必须交给实物保管人员或使用人员进行验收,并在凭证上签章。

3.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必须有收款单位或个人的收款证明以及签字,有审批人签字,并有付款的依据。

4.职工因公出差借款的借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上。收回款项时应另开收据,不得退还原借款借据。

5.预付性汇款,由经办人填制付款申请单,作为原始凭证,不得以汇款回单代替。

6.属于现金发放性质的原始凭证,原则上应由本人领取签名。有委托他人代领的,由代领人签名;由一人代领多人的,须逐个签章,不得通栏划大括号签一个章。

7.自制原始凭证应设计科学、格式规范、计算清楚。如计提折旧、职工福利基金等,要列名称、计提基数、提取率、提取额等。分配工资及费用时,要列分配标准、分配率、分配额。

8.凡凭证内容不全、字迹模糊不清、与经济业务本身内容不

符者,应予退回或重新补正。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制度未涉及事项,暂按财务总经理或分管财务总裁的意见核

定报销,之后由财务室对该制度进行补充及完善。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篇7

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而国有独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一个法人股东(国有独资公司)的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大部分的国有独资公司正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朝着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方向发展。但对于国有独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方面仍存在着不足的地方。而目前的全资子公司基本上没有董事会、监事(会)的架构,由经营班子各个层面的职责。缺失的公司治理结构会给导致企业存在着财务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突出的反映在财务管理上。

所以,对于全资子公司在公司治理上无法取得较好的突破的情况下,考虑探索建立和完善财务总监派出制度,通过建立财务总监制度,对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解决全资子公司中目前存在的治理结构上的难点。

二、财务总监的涵义及主要职责

财务总监是指由企业的出资人决定的,体现股东的意志,全面负责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

本文是针对全资子公司在公司治理中监督管理缺失的角度出发,所以财务总监的职责更多的定位在:

1、财务总监应该是作为公司管理层和领导班子的成员的角色,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和执行者之一。

2、财务总监以出资人(所有者)的角度,突破传统财务观念,从战略高度去审视财务与会计问题;

3、针对公司治理中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更好的履行出资人的管理、监督、监察职能。

4、财务总监可以从更高层次要求规范各项财务制度,把业务风险和财务工作有效结合,更有效控制和防范企业风险。

三、全资子公司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或相对滞后,全资子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缺失

国有独资公司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其资产归根结底属于国家所有。根据现有的《公司法》规定,对于一人有限公司的内部治理的要求程度相当低,特别是监督力度不够,只是通过设立法人人格否认及举证责任倒置来让股东健全内控制度,很可能出现侵吞公司财产,架空国有股东地位,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的情形。

根据福建省国资委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各个集团下属各级全资子公司2百多家,设立财务总监的比例少。对于全资子公司的管理,基本上是任命委派,同时职工民主等监督弱化,财务监督乏力,对企业的实际经营者缺乏监控,没有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分离的制约机制。

所以全资子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相对滞后,有必要通过由国有产权所有者或出资人任命财务总监,对国有资产的运行和保值增值进行全过程监督。

2、财务工作人员缺少权限赋予机制,无法真正履行职责

多数企业的财务队伍只是公司的一个内部职能部门,财务负责人不是由公司股东大会或由履行股东职责的机构提名产生,而往往直接由公司领导层提名或任命。财务工作人员和企业董事会、经营班子之间存在着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财务负责人实质上难以履行下属监督上级领导(公司董事经理班子成员)的职能,从而成为监督摆设的“花瓶”。

3、财务人员缺乏可操作的监督手段

即使是某些有实施派出财务总监制度的公司,虽然赋予财务总监一定的职权,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衡机制的本身缺陷和企业领导的任命制,财务总监难以获得与公司董事会平行而独立的监督手段,在监督工作开展中,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可操作、必要和有效的监督手段。在现行国有企业的监督体制中,各种监督的职责定位不清,监督效率较低。在实际运作中大多数企业财务总监难以做到“日常、过程、独立”的监督,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监督效果不明显。

4、监督缺失导致腐败产生、国有资产流失,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缺失,在没有约束监督的情况下,一些国有企业管理层的权力已大大超出一般代理人的权力,由于外部因素的诱惑下,管理层容易就“被腐败”,国有资产、权力被私有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制度的缺失,内部因素的不健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才是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

缺乏监督机制,也导致了财务信息的虚假、财务信息的失真。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为了经营业绩、晋升的需要,经营者更侧重于公司收入、利润、回报率等财务指标,而不关心实际的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这也势必导致了管理层为了经济、政治的利益而粉饰会计报表,多种因素导致管理层本身一开始就有制造经营成果的冲动,对财务信息加以粉饰甚至造假,所以制造虚假的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将是必然的选择。从全资子公司的治理上看,解决的办法主要还是要靠外部的独立人员、机构(包括外派财务总监、外派监事等方式)进行监督。

四、实施财务总监派出制度对于完善全资子公司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1、完善全资子公司的监督制衡机制,是公司治理结构有益的补充

从企业出资人的角度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范围应大一点,而从经营者的愿望来说,财务总监的监督范围应小一点。在企业的公司治理方面,特别是对于全资子公司这样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非常有必要探索建立完善财务总监派出制度,完善这类公司的监督制衡机制。财务总监介入企业治理,对经营者产生制约,运用制度建设的手段,真正按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权力制约机制。

2、财务总监可以协助决策层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财务总监的作用可以超越基本的财务核算财务基础工作的角色,为公司发展和战略决策提供有利的财务数据分析和财务信息,用最真实的最可靠的财务信息为公司制定发展战略。也可以更好的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达到风险管理的作用。

财务总监的作用既是管理者,又有审计监督的职能,这样可以有效的了解监控企业财务活动,又能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规避风险,规范管理,是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

3、有效指导财务管理中的基础工作,规范管理和运作好会计信息工作

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是财务总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指导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的财务信息的处理,保证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

各类型不同的企业,在公司发展中总会有大量复杂的业务活动和各种矛盾,并涉及到大量复杂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需要处理。建立财务总监,可以从流程上规范筹资、投资、收入和分配各环节的资金运动,规范管理和运作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下属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对外的财务关系。

4、制约经济权力、强化拒腐倡廉

企业的腐败行为,难免与财务管理密切相关,权力失去监督,都将导致腐败。建立财务总监派出制度,能从机制上对经济权力制约,防止企业决策失误、资金损失,对全资子企业的经营者在行使权力时,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对损害国家、企业、股东利益的行为予以制止或及时纠正,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财务总监派出制度的对策建议

1、充分认识建立派出财务总监制度的必要性

财务总监制度吸收了总会计师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弥补了总会计师在职责权限上的局限性和内部审计制度滞后性的缺陷。另外,企业的监事会虽然也是监督机构,但其职能主要是事后监督,而且大部分人员也不是专职工作,而财务总监则是对国有企业的整体财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专业专职监督。财务总监制度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财务总监制度维护了所有者的利益,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资委以及集团企业等各个层面应对充分认识到建立财务总监制度的必要性。

2、财务总监与董事会、经营层相互配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规定,建立有效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监督制衡机制

财务总监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正确履行自身的权利,避免滥用职权,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监督和被监督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财务总监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要合理合规的按照规矩办事,避免监督人的腐败和越位,造成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产生新的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

同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于财务总监的工作要积极配合,协助财务总监履行职责,企业在召开董事会、班子会、职代会、以及其他涉及资产运营和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会议时,应由财务总监作为公司的班子成员列席参加,并发表意见和看法。

3、建立专业、高效的财务总监队伍

财务总监制度的建立,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要对财务总监的人选的构成、资格、专业素质、职能、制度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各个企业可以尝试建立财务总监门槛上岗任职资格制度,以便可以随时获得符合财务总监资格条件的人选。选任财务总监必须对其资格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财务总监有能力履行财务管理及监督职责。

建立培训制度。对财务总监人选进行必要系统的培训,建立派出财务总监继续教育培训和研讨交流制度。比如《会计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会计、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培训;监督检查方式、工作程序的培训。还要定期组织财务总监成员进行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相互沟通情况,交流信息,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4、明确财务总监工作职责,正确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及监督职权

财务总监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出资人)赋予的工作职责和监管方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定,正确行使职权,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财务活动以及公司董事、经理班子成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履行公司财务监督职责,对董事和经营管理人员业务行为合法性的监督。财务总监作为班子成员参与董事会会议或者公司班子会议,通过正常、正确的渠道获取信息。

财务总监工作既要在监管中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又要遵守和维护公司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既参与所出资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又要体现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的工作要求,体现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5、运用好财务总监的监督检查报告成果,充分发挥财务总监派出制度的作用

出资人要及时听取财务总监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协调、解决全资子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所出资企业(集团公司)以及相关部室要积极支持财务总监工作,做好与财务总监有关问题的协调,相互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对企业的重大事项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企业重大问题、重要情况,以及应立即报告的其它紧急情况,建立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同时要建立企业基本情况、生产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管理系统,始终掌握企业的最新动态情况,按照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和语言简练的要求,编制年度监督检查报告,及时报所出资企业(集团公司)或提交股东会。

摘要:为完善国有独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以下简称全资子公司) 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监督制衡机制, 本文将探索建立公司财务总监派出的管理制度, 财务总监制度是现代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全资子公司在公司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有益的补充。

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制度 篇8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总监 监管职能 管理职能

我国的财务总监管理制度,源自政府委派财务总监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从本质上说,财务总监管理制度是所有者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企业内部建立的由特定制度、机构与人员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大规模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委派制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中,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集团推行财务总监管理制度的缘由

1.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需要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往往相分离,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的目标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并千方百计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一目标,委托人与代理人均为经济人,其目标不完全一致,即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股东)不完全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所有者目标,由于两者间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及“内部人控制”现象。为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所有者要寻找一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财务控制与分层治理机制,以加大对企业会计控制权的争夺力度,为此,股东需要在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设置一个能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管理层实行财务监控的职位,这也是财务总监制度产生的根源。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做出制度安排是为防范、监督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目标,公司治理中出现“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监督职责大大加强,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明显改观。

2.企业集团自身特性的需要

企业集团产权制度安排的特性,决定了集团内各具有法人地位的成员企业管理层面出现董事会主导、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双轨”运行的格局,整个集团又有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以股权关系为基础的各种关系。为防止子公司经营目标偏离母公司及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实现集团公司资源配置的一体化整合效应,保证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母公司以投资者身份直接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来规范和约束子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使各子公司在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集团整体利益。

从集团整体角度考虑,当企业集团产权设置空间范围广、涉及行业多时,集团会呈现出组织群体化、结构多层化、筹资多渠道化、投资多边化、经营多角化、规模巨型化、市场国际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企业集团有大量复杂的业务活动和各种矛盾,进而决定集团有大量复杂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因此,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具有难度大的特点,需要设立专门的监控人员——财务总监。

二、财务总监的职能定位

财务总监的职能一般被定位监督职能的比较主流,但是笔者认为财务总监虽然是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及其决策过程,但是不能一味地为监督而监督,集团公司财务总监还具有管理职能,而且只有管理职能发挥的好才能有效的实现其监督职能。财务总监的职能定位:(1)提供并审核财务报告,与总经理共同对财务报告客观真实性、合规合法性负责。(2)制定或参与审定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经济管理制度,指导并监督和审批企业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3)与总经理联合审批规定限额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融资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和汇往境外资金及担保贷款事项。(4)评价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并参与审定重大财务决策。(5)对董事会批准的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6)对财务会计中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负责,检查并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可能造成出资者重大损失的经营行为,并向董事会报告。(7)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协调外部审计工作。(8)履行或提请批准对财务、会计、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晋升、调动、奖惩事项。(9)其他有关事项。

三、推行财务总监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财务总监的定位

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虽然在具体职能上有所重叠,但是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财务总监注重事前和事中控制;受所有者的委派,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对总经理有监督权;由于不在企业享受任何的经济利益,独立性比较强;重大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的联签制,可发挥制衡作用。财务总监由董事会聘任,他对所有者负责,符合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而总会计师只对厂长负责,也就是对经营者负责,会出现“ 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设立了财务总监的企业,应不再设立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以免职能重复与冲突,同时财务总监的职位不应低于总会计师或副总经理,应具有与总经理平行的地位。

2.财务总监的监管

由于与总经理联签容易导致财务总监的责任与被监督公司的利益挂钩,无形中会使财务总监谋求被监督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迎合企业经营者的利益需要。财务总监也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因此要为财务总监建立一套激励约束机制。集团公司在委派财务总监时,应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财务总监的责任、权力及考核管理办法,将其工作成效与职务的任免、晋升以及物质利益挂钩。母公司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来评价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检查其职责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得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有压力、有动力,能积极、主动地行使其职责,积极想方设法,维护所有者的正当权益和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并主动参与所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及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邢永芳:关于企业集团内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若干问题探讨.四川会计,2002(3)

[2]廖颖杰:关于财务总监若干问题探析.财会研究,2003(9)

上一篇:七月结束八月开始文案下一篇:IT设备管理制度讲解